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细则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细则

篇1

关键词: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成效

经济发展带动北疆水利工程与用水单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水利工程对用水工业区、农田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北疆水利工程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目前北疆水利工程已做出一些成效,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更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以提高北疆水利工程对北疆人们的服务质量。

1北疆水利工程主要工作及成效

1.1建设可靠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

1.1.1保证渠道安全北疆的水利工程渠线比较长,建设过程中涉及各种建筑及机电设备,信息自动化系统比较庞大,因此,可靠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的基础。据统计,北疆供水工程全线长大约510公里,其中渠道长大约471公里,渠道工程是供水工程安全的保证。北疆供水工程的一个特色是平原渠的修建,其解决了地下水对供水工程的影响。平原渠处于天山北部,有一部分渠道通过农田的灌溉区,修建结合了防盐胀和防冻胀因素,采用非盐胀性质的砂砾料,根据地下水位不同,所采用的砂砾料含盐成分也不同。平原渠的全线都设置了纵向排水沟,可以防止渠道边坡或渠底的含水量增多所产生的冻胀和盐胀。另外,在土层松散、粘结力不强的基础承载力弱的沙漠中,平原渠的修建采用了专门技术即当地沙漠沙干碾压实来进行处理,这种施工技术方法比较简单,而且质量也容易控制。在操作性、排水性和变形协调性方面经过对比,选择了40厘米厚的砂砾石作为平原渠渠道的基层,这种规格的砂砾石排水性好,容易被压实。在基层施工时采用的是水平同起碾压,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直接压实基层的砂砾石,还可以间接压实沙基渠床,提高沙基的密度,减小变形几率,增强沙基与砂砾石的结合程度,最终提高渠道沙基的整体承载力量。40厘米的砂砾石还可以缓解水道在运行期间渗水对沙基的冲蚀,提高沙基的稳定性,提高水道输水送水的安全性。1.1.2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对于北疆水利工程周边的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混凝土浇筑,以保证质量。北疆周边的建筑物严格做到基础土方回填工序,按照设计规划进行分层回填及碾压夯实,以确保北疆水利工程在运行中不危及安全输水送水。1.1.3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北疆水利工程长约510厘米,周边各种机电系统、金属结构系统和监测仪器很多,这些仪器多数处于离城市比较远的交通不便利的沙漠之中,如果渠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些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将会引起严重后果。所以在设备建设中,遵行的原则是不要求最高端技术,但要求最可靠技术。在设备管理中,按照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设立台账,从技术和规划层面对设备的设计、选择、购买、安装、维修、报废等全过程进行管理,以保证各类设备完好有效。北疆水利工程保证每年都按照《运行操作规程》、《巡视检查制度》、《运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养护修理规程》、《安全防护》等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管理,并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把关。

1.2建立巡查制度

1.2.1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巡查制度能保证渠道在运行过程中有专门人员进行正常巡查,巡查主要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巡查是渠道运行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春季防洪前、夏季汛期和秋季维修期的巡查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处理措施,保证渠道的正常运行。1.2.2建立日常维护检修制度目前经过各部门协作,北疆供水工程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维护、检修制度。制度规定,以预防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抢修,做到及时维护、检修,小坏小修,坚持日常维护维修,以消除渠道的隐患,确保水利工程正常运行。1.2.3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对于长度达510厘米的北疆供水工程,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险情,都将对工程的正常运行,供水调度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可以保障供水维护社会稳定。北疆水利工程建立的应急制度内容包括:辖区紧急情况分析、预警,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人力、物力、设备处理计划以及后期的处理等。每年根据所建立的《工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储备必要的物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和沟通,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以保证及时、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1.3建立完善的水情预测、闸门操作及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北疆水利工程建立的水情预测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并了解工程区域内的降水情况,掌控实时水位显示和流量等数据。闸门操作系统可以对闸门进行实时控制,以确定闸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显示闸门的工作状态,工作电机电流和电压等。这一系统可以调整整体水利工程分水调度要求,解决总控中心与分控中心的多闸联动问题。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渠道监测、隧洞监测倒虹吸监测等,这些监测能够及时并准确的记录水利工程运行中的一些重要数据,为水利工程数据分析奠定基础,为建筑物的病害处理和渠道的安全维护提供基础数据和便利条件。

2结语

北疆水利工程在规划建设时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原则的,运行以来,按照规划指导加强了水资源安全管理,协调了人、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获得了较大成效。要继续构建北疆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水利工程安全输水送水,为社会所用的目的,保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山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的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3).

篇2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探究;临安市

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并长久充分发挥效益,浙江省于2016年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明确管理内容、制定管理标准、落实管理主体、深化管理改革、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监督服务平台等措施,实行全过程、各环节标准化控制和网络化管理,切实提升工程管理效能。

1.临安水利基本概况

1.1水利工程现状

临安市地处钱塘江支流分水江和太湖水系东苕溪上游,是杭嘉湖重要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主要生态屏障。市境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50km,总面积3 126.8km2,地势西高东低,从东部的海拔9米到西部的清凉峰海拔1 787m,落差1 778m。较大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决定了水利工程在临安市防汛抗旱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全市己建成水库14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库容100~1000万方的小(1)型水库15座,10~100万方的小(2)型水库123座,1~10万方山塘1 064座,0.05~l万方山塘2 657座;大小堰1 898座;灌溉渠道2 000余公里;泵站总装机3 260kW;日供水20~1000m3的农村供水工程442处,受益人口22.7万人;全市有河道3 730km,其中县级以下河道3 309km。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为临安市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保障。

1.2运行管理现状

临安市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中型工程由市本级承担日常运行管理,小型水利工程一般由镇街、收益村或工程产权单位承担日常运行管理。为保障水利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临安市先后制定了《临安市河道管理暂行办法》《临安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养护办法》《临安市山塘水库巡查管理办法》和《山塘水库巡查管理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和考核办法,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和职责。同时,全市小型水利工程在以村组集体管理为主导的模式下,还建立了农村用水者协会,按照受益承担运行管理义务。

1.3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临安市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水利管理相对薄弱,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事权划分不清晰,管理责任未有效落实;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流程不规范等,日常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受经费、人力等因素制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不及时,效率低下,存在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改造不及时等问题。

2.目标任务及实施内容

2.1目标任务

按照《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要求,临安市5年内需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工程如下:1)水库140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14座,小(2)型水库123座;2)5万方以上的屋顶山塘或饮用水山塘79座;3)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及以上的1~4级的堤防工程,总长42.32km;4)单站装机流量大于等于10m3/s的泵站1座;5)国家基本水文测站2l座,其中水文站2座,雨量站19座;6)日供水规模200吨以上的农村供水工程71处;7)总装机容量在1 000kW(含)~5万kw(含)之间的农村水电站29座。经测算,5年标准化管理总费用约8 455万余元。

2.2买施内容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工程管理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岗位责任)具体化;工程防汛和安全运行管理目标化;工程管理单位(岗位)人员定岗(编)化;工程运行管理经费预算化;工程管理设施设备完整化;工程日常监测检查规范化;工程维修养护常态化;运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化;工程管理范围界定化;工程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工程管理信息化。

3.具体工作措施

在临安市水利水电局的统筹协调下,临安市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稳定、有力推进。具体工作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责任。临安市成立了水利局层面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标准办牵头抓总,各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协助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2)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推进氛围。联系新闻媒体,拍摄标准化管理工作新闻专题片;结合“千人万项”驻村蹲点活动,组织水利专家到工程所在镇街召开座谈会;召开镇街分管领导、水利员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布置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省、市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

3)逐一调查摸底,制定任务清单。对临安市创标的小型水库、山塘、农饮水等工程的现状逐一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情况,结合浙江省水利厅对工程标准化管理考核细则要求,查漏补缺,对需协调、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每个工程的创标内容清单,并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做到任务具体化、责任个人化。

4)实行“三统三分”,推进划界工作。工程划界是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及时完成该项工作,临安市实行“三统三分”方式,即统一招标、统一标准、统一报批、分片测量、分类审查、分块宣传。将所有小型工程的划界任务打包,由水利局统一组织招标;细化水利工程划界范围具体要求、镇村两级公示程序要求、划界成果技术标准和报批程序规范等,形成统一标准;划界成果由水利局统一报市政府批复。同时,根据工程分布情况,组成3支外业测量单位,分片开展测量工作;划界成果由各责任单位分头审查;组织镇街分块做好划界宣传工作。

5)推进政企合作,培育养护市场。目前,临安市水利工程养护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临安市积极谋划,确定由临安市水利水电投资开发公司统一组建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公司,将其承揽的养护工程范围,在《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中予以明确。

6)召开每周例会,推进工作进度。实行“一周一议”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每周召集相关单位、镇街负责人,召开标准化工作推进例会。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梳理交办下一周的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4.取得的成绩

目前,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年度任务已完成。完成了五年实施方案编制并经政府批复,梳理明确了350余个水利工程管理名录并按要求均落实了管理责任主体,完成年度任务内的工程划界并经政府批复,搭建了临安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出台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资金保障政策等。年度任务内的各项工作均通过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验收。

通过上述措施,临安市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理顺了镇、村两级事权,落实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主体和管理人员,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得到有力保障,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进一步清晰,工程维修养护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物业化的思路逐步开展,工程面貌提升明显。随着临安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平台的上线运行,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向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临安已初见成效。

5.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管理作为一项全省水利创新工作,临安市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边摸索边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

1)镇街及部分水管单位对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体意识不强。部分镇街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要我做”的层面,主观能动性不强。

2)资金保障问题。鉴于临安市财政实际状况,市级财政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支持力度有限。同时,由于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众多,随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铺开,今后对创建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保障还存在一定压力。

3)部分基层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内容多、要求细,但目前临安很多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员都是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的附近村民,这直接导致一些工作要求落实困难。

6.建议及对策

1)努力筹措保障经费。要加强与市财政沟通,做精做细2017年的水利O钭式鹪に悖建立维修养护资金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办法》,利用资金、考核等杠杆,促进镇街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体意识,从“要我做”转换成“我要做”的状态。

2)制定完善相关指导性意见。通过今年的创标摸索,结合临安实际,下一步要着重做好相关标准、规范、办法的制定与完善工作。要完善《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划界工作技术导则(初稿)》《临安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办法》,制定《临安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了便于今后镇街自主创建,根据省厅的考核细则,结合今年形成的各类工程任务清单,制定《临安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现场达标创建规范》,使标准化创建更细化、更具体、更贴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需求,最终形成制度引导、镇街参与的局面。

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87-02

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为省水利厅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着水闸、抽水站、水力发电站、船闸等32座大中型水工建筑物。近几年,该单位深入贯彻新时期科学治水的新思路,强化推进规范化建设,注重工程技术管理,规范工程维修养护,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出色地完成了抗洪排涝、抗旱供水、排污送清的工作任务,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为淮河流域抗洪排涝、苏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1 全处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

1.1 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全面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该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规范化、制度化”这个中心,坚持“安全、效益”一齐抓,着眼实用,不断探索,在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每月编印《工程管理月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的工作意见》等文件,落实措施,加快规范化管理进程。定期组织培训班,对全处相关人员进行工程管理重要文件解读、水管单位达标考核常识宣讲、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等专项培训。开展了管理范围重新勘界设桩工作,全面完成水闸注册登记工作和水闸安全普查工作。按规范要求对工程进行检查、观测、养护和维修,稳步推进水管单位达标考核工作。

1.2 规范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十一五”期间,该处累计完成各类维修、养护项目107项,经费2582.5万元。组织对《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还对相关的采购比价、合同管理等制订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对维修养护工程的立项报批、施工准备、建设实施、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等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维修养护工程领导小组,印发了一系列文件、制度,对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的组织领导、经费使用、资料台账以及质量、进度、合同管理等进行了规范统一。严格执行省厅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工程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重视规范施工过程资料,做好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所有维修养护项目均按省厅统一印发“维修项目管理卡”和“养护项目管理卡”填写,项目完工报验前先进行档案资料和施工管理卡的审核验收。经常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工程质量、进度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使各项维修养护项目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

1.3做实各项基础工作,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

管理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各管理所均设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部门均明确了各自职责,具体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督查和管理工作。管理处设专职安全员一名,各管理所和机关各科室均设兼职安全员一名。均层层签订责任状,有力地提高了全处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每年底,对处属各单位的责任制执行情况在每月记分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规范安全设施管理,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工作,强化了车辆管理、闸门运行、水情调度、船闸和小水电运行等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管理范围内违规捕鱼、外供电等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了 “我为安全献一策”征集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论坛、“如果我是安全员”大讨论、演讲比赛等群众性的安全生产活动,编印《安全警钟》安全文化专刊,全处安全生产氛围日益浓厚。

2推进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必须与时俱进,贯彻新时期工程管理工作思路

思路的转变是决定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关键。当前,必须坚持工程管理为主业的思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不断丰富管理内涵,创新管理思路,采取扎实的措施,来切实提高水利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2.2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均越来越重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近几年,该处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方面虽然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对比电力等其它行业,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要加强学习和交流,注重学习、吸收这些先进行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

2.3 坚持科教兴水,才能真正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当前,工程管理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工程管理上主要沿袭老的做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应用不够。下一步,要注重科教兴水,解放思想,下决心打破那些不好的“框框”的约束。

3促使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更快推进的几点思考

3.1 把握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没有良好的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就谈不上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新的形势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作为支撑。要改变观念,彻底改变以往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思想不能停留在过去粗放式管理时的水平。近年来,江苏省水利厅先后启动开展的水利工程管理达标考核、水利风景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断丰富和拓展,赋予了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也迫使我们要创新思维、改进办法,去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3.2 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坚持以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和达标创建为平台,推进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要克服对达标考核工作缺乏信心,夸大资金短缺压力,夸大客观原因,工作不积极主动,得过且过的思想。要督促下属各单位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把达标考核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抓实抓好;二是强化各类制度和规程的研究、制订,汇编成册组织学习,并加强督促执行;三是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安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手段。

3.3 提高积极性,加大技术管理能力建设

篇4

实行质量目标管理,并将其分解落实到项目部下属相关部门和单位,力争优质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信誉。

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计划,确定质量管理要点,提出各项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针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难点,质量通病与薄弱环节,组织的质量控制工作。

施工单位应按“三检制”原则组织经常性的各种质量检查,加经自检和预检,并做好质量评定资料整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做好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保证施工质量的技能能力。

按设计文件和国家验收标准。参加业主组织对分部,单位工程的竣工验。

基层水利常见问题.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奉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问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定深度的工作。

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于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水利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隔就简的意识。

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潜施,有的甚至从思想甑RE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此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仪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加强施工管理的举措.1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和约束每个职工的行为,以全面达到保证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目的。

质量岗位责任制。各项目部质量岗位责任制,是明确项目部各级^、员和相关部门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是质量管理中极其重要的—项基础工作。(2)质量检查工作细则。项目部制定检查工作细则,明确检查工作内容,检查方法,检查记录,检查职责,记录格式,不合格品处理等权限。(3)工程质量奖惩办法。各项目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应贯彻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制定内部质量考核与经济奖惩办法,实行奖优罚劣。

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可概括为:人、材料、机械、方法或工艺和环境五大因素,“人”是指直接参与设计,施工的操作者和管理者,以及监理工程师,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人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材料”是指导工程项目所用的原材料,构件和工程金属结构及设备等,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机械是指施工机械设备和检验工作质量所用的仪器设备。它对质量控制也有直接影响,方法或工艺是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方法或工艺的先进性均对舡质量影响极大,环境是指技术环境,自然环境和施工管理环境等。

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发群众性质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赤,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拿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汁,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经我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或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控制的说眼力和威慑力,减不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等。

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风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增,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E龟进^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建议

水利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堤防、大坝的建设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声誉和民族形象。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

(1)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

(2)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3)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

(4)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4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5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2.6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7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 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2.8事后严肃把关。

一是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二是严格按照质量评审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三是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四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全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钟庆华:《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篇6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我国大中小型重点水利工程及各地区农业综合配套小型基础水利设施日益增多。施工技术管理作为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重要工作内容,贯彻于整个项目工程,为工程的效益产出、质量安全和周围生态环境提供着有利的保障。因此,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来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概述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保证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产出比、质量安全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等提供基本技术保障手段。一般来说,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对施工组织的设计进行切实可行的编制,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得以优质高效标准地完成以及开展观测、实验和研究工作。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中小型水利工程较一般项目工程而言,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内容:

既然是水利工程就需要对水流进行控制,并针对季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夏季多雨时,施工时要做好防洪的各项准备措施;在寒冷的冬季,要实时预防水面结冰对工程的影响。

小型水利工程涉及面广,结构繁杂。作为一个水利工程,即便是小型水利工程,它需要完善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的。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往往需要各个不同的施工单位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在水利工程的筹划设计阶段,由于水力工程的复杂性需要利用系统工程学,对工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以及收支关系等内容进行全面的筹划设计。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经济产业影响非常大,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工程建设的工作面广,环节多,对工程管理就要越严格,如果管理上不去,质量达不到,无法保证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可见工程质量对工程的影响是多么大,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工程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以下几方面:

整体管理水平离不开水利工程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的面广环节多这一缺点,加大了我们对工程管理的难度。对于一些重要的环节,加强工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就要控制好工程的基础环节。所以,要想提高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是离不开水利工程管理的。

质量离不开管理

工程的质量如果达不到指标,这个工程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工程。我们要重视起工程管理,抓好管理,工程质量才能提高,两者不可分开,有着紧密的联系。实事求是和公正。探伤、填土压实度、地基承载力、建筑物外观质量检测报告;渗漏观测、注水压水试验记录等均应实事求是、真实可靠,不可随意改变。为了保证公正真实,承包商与检测试验室最好不是同属一个单位其中水利工程施工图如下图 1。

图1 施工前期程序图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家能否富强靠的是经济发展,工程质量能否提高靠的是管理。加强了管理才能达到优质工程,两者对工程有起着促进的作用。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加强工程管理对提高整体水平,社会利益,自身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工程都达到设计文件,合同,招投标文件等的要求,并也投入了使用,但我们仍不能忽略工程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现今工程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设计不完善

对水利工程的前期调查、勘测工作准备不足,导致对施工技术和方案的设计不完善,甚至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修改设计图纸。

施工不规范

相比于大型水利工程而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分包”现象。大的施工单位拿到工程后将工程或者工程中的部分再分包给下一级承包商,甚至存在多级分包,承包商越分越细、越分越多。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没有统一的施工规范,各现场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施工的进度与质量。

信息技术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我们来是不可缺少的,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现代化的需求。我国现阶段的信息技术仍然偏低,尤其是对水利工程方面。由于我们水利工程信息技术的 薄弱,不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上新的水利资源,所以我们的水利工程发展就缓慢。因此完善信息技术是当务之急。

对工程质量管理有待加强

水利工程质量在能达到各项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工程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等指标。现在很多企业都有着很不好的偷工减料的习惯。我们要加以制止和管理。还有些企业对工程后期的监测不完善,没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的质量应该以内为主,外能反其道而行之。

管理不规范

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视专业素质的工作,它的重要性容不得一丝马虎。而在实际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不一,管理工作未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同时,政府部门由于其人力财力有限,对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监督工作也难以深入到位。

完善水利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保证施工技术在统筹设计和实际施工阶段都能够适应项目的需求,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时刻提醒施工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务实地完成自身工作。

明确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责,努力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施工各阶段技术管理制度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技术能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项目和其安全性要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在施工阶段,需要对施工技术实际投入的生产要素、施工状态和成果进行管理并及时反馈,具体的管理工作包括每个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态度和协调各部门的综合技术活动。在竣工阶段,要做好本次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总结工作,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提加强信息管理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能够满足我们工程上信息的应用。所以我们必须提高信息的服务水平。首先我们要完善工程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的服务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同时工程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我们要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加信息服务的速度。

完善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国质量管理条例还不够完善,对重要部位质量的关注还不够,所以我们要编制详细的工程质量管理细则。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用制度管理辅助质量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依靠管理制度提高质量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有执行力度。依靠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两种手段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优质的目的。

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和对管理工作的监督

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长效长期的工作,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制法规,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政府部门可与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一道执行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技术各项资料和技术管理制度进行备案检查,对施工过程监督抽查,记录施工中各项技术问题。

结束语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需要不断加强,并且给予高度重视的工作,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水利工程施工需不断采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也需要加强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运用技术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管理的方法,促进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秋爱.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

篇7

1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是“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二是“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三是“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四是“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五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著,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①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②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③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④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4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5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2.6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7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①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②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③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④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⑤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⑥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⑦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⑧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篇8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管养分离;实施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170-02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paration mode 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outh-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

LIU Shuang,GAO Lin,LIU Bin,ZHAO Hui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South-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Beijing 10038,China)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refers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dai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functions separately,clear responsibilities,respectively by operation management unit and maintenance of a management mode.Article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SNWDP route and implement ideas,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beijing-shijiazhuang section of results analysis summarized,to explore the SNWDP route of separation mod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level,reduce the operation cost,make th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maximum benefits.

Key words:SNWDP;Separation 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application

1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线全长1 432 km(其中天津输水干线155 km)。规划分两期实施,先期实施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m3,向华北平原北京、天津在内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中线一起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历经十年建设,主体工程于2013年12月25日基本完工。

2实施管养分离的必要性

2.1实施管养分离的政策依据

(1)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时首次提出了“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指导性意见[1]。

(2)2012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水北调工程渠道运行管理规程》规定:“管养分离指将日常的工程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职能分开,明确工作职责,分别由运行管理单位和养护单位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干线工程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推行管养分离模式。”

2.2实施管养分离的原则

(1)任务职责清晰化。调度控制、水质实验分析、对维护单位管理等对调度安全和工程安全有关重大的责任的任务由自有人员承担,所有维护任务、外观监测、工程安保等能够购买社会服务的,全部由养护单位承担。对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

(2)管养队伍一体化。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和工程安全的共同目标,需要运行管理队伍和养护队伍协同工作,养护队伍作为管理队伍的现地拓展,运行管理单位按照统一管理制度管理养护队伍。

(3)维护队伍专业化。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工程的维护项目划分为土建、机电金结、高压输变电系统、自动化系统、防护林及绿化、安全监测、后勤服务、工程安保、设计、监理类。

(4)维护质量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养护标准、定额,按照标准对养护队伍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工程养护质量。

3实施管养分离的方式

将管理工作和养护工作从职责上严格划分,队伍上独立行事,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实现目标最优,效益最大[2]。

3.1管养分离的职责划分

3.1.1“管”的职责

负责工程运行调度,进行方案预案的编制修订和上传下达;按制订计划进行计划的落实,完成供水任务,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收费工作;搞好安全生产,安排布置防洪抢险工作,签定防洪合同,监督防洪实施;制订维修养护计划方案,并选定服务单位,做好维修养护队伍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基层运行管理单位的业务工作。

3.1.2“养”的职责

执行管理人员制定的维修养护计划,积极主动完成维修养护任务,保证养护标准。保证维修养护投入的效果、效益,保证安全运行,保证工程完好率。随着投入增加,工程不断改造配套,不断提高工程养护标准,延长使用寿命,最大可能地发挥工程应有效益,实现高标准的养护规范化。

3.1.3管养分离的实施方式

按照不同的工程类别,工程的维护项目划分为土建、机电金结、高压输变电系统、自动化系统、防护林及绿化、安全监测、后勤服务、工程安保、设计、监理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社会资源承担。

4实行管养分离的保障措施

4.1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标准

水利工程养护标准是水管单位管理水利工程、养护企业养护水利工程的政策依据,也是规范管理水利工程的行业标准[3]。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标准、规范等,结合工程实践情况,针对中线建筑物制定了相关管理标准,作为中线工程管理、养护的依据。下一步根据工作实际,对管理标准进行补充完善修改。

4.2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额标准

测算养护经费是实行管养分离的前提。为保证养护经费测算准确,各级运行管理单位在制定工程管理标准后,还要依据有关养护定额和养护的工程数量,测算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作为公开招标或者财政投入的政策依据。我局已经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额标准,通过审核后印发实施。

4.3加强维修维护监督管理

维护项目按照“日常维护实行目标管理、专项维修实行定额管理、应急抢险实行据实计量”原则组织实施,对工程维护的监督检查实行“一级飞检、二级抽检、三级自检和随机互检”。

4.4加强维修养护队伍的考核管理

运行管理单位根据各维护专业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实用、可行、约束性强的维修养护项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通过严格考核,有效地促进维修养护工作水平的提高,使管理处的各项养护维修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为工程的安全运行及良好管理环境的创造提供了重要保障[4]。

5实施成效

考虑到北京市连续干旱多年,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期相对较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先北后南的开工顺序,并批准先期开工建设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工程于2003年开工建设,2008年上半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08年9月18日首次启用向北京输水;至2014年4月7日,已圆满完成四次从河北省的4座水库向北京调水16亿m3调水任务。2011年-2012年第三次通水期间,机电、自动化、电力设施设备维护、防护林日常维护和安保看护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等专业工作,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承担。“管养分离”模式在京石段工程有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取得了以下效果。

(1)经费。维修养护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后,一方面改变了运行管理单位测报经费、上级部门核算经费的模式,减少了上级部门经费审核工作量,减少了审核分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招投标竞价,降低了维修养护经费,降低了运行成本[5]。

(2)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后,管理单位的维修养护工作由专业队伍承担,在编职工全是管理人员,实行一人多岗,维修养护人员依托社会资源,管理单位可集中精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管理朝着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同时由于实行了市场化运作,维修养护工作实行了合同管理,养护单位压力增加,促进了维修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

(3)管理专业水平。管养分离工作的实施将管理单位从日常养护实施者转变成监督者和领导者,对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履行好维修养护监督者的职责,京石段各级运行管理单位重视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求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各项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科学合理拟定各项管理考核计划和方案,并加以准确执行,避免维修养护单位利用管理人员不深入掌握技术管理规定而降低工作标准、减少工作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6结语

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纪伟业工程,在总结京石段历时7年通水运行维护及相关调水管理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对管养分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达到了理顺管理体制、精简管理人员、减少管理经费、提高管理效能的目的,为中线工程全线实施管养分离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对管养分离体制进行深入研究,力争早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全线实施管养分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焕其,崔洪玲,秦小龙.水利工程实行管养分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292-293.

[2]许继明.试论实施建管结合管养分离促进工程管理工作改革[J].内蒙古水利,2002(3):91-92.

[3]周勇.水利工程管养分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治淮,2007(4):27-28.

篇9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0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跨流域(指全国七大流域)引水等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一个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骨干水利工程原则上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行政区划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一行政区划内的水利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水管单位的具体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2.严格定编定岗。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实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以下简称管养分离)

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

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对于新建工程,应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已经兴办的要限期脱钩。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应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

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不含水力发电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除中央直属及跨省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外,地方水价制定和调整工作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负责,或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2.强化计收管理。要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六)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财政支付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30%(调整后的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于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度汛),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安排。地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予安排。

中央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用于中央所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主要用于省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对贫困地区、县所属的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的补贴。

3.严格资金管理。所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所属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工程折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七)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和建筑施工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或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清理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要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剥离水管单位兴办的社会职能机构,水管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原则上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人员成建制划转。在分流人员的安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在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维持现行养老制度。

转制为中央企业的水管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参照国家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应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八)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而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

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晰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原则上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或戗台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对大坝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十二)加快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要尽快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水行政执法的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

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密切配合。要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选择典型进行跟踪调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篇10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1.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功

1.1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为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灌溉排水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特殊意义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对水与农业关系形象和真实的表述。因此,农村水利的设施将近一半是小型水利工程,所以它的作用也决不可低估。

1.2小型水利工程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是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通过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灌、排设施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

1.3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草原退化与沙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

2.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现状

大、中型水库属于国家管理,县水利局设派出机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形式主要分为四类:

2.1.1基层水利部门管理,包括小型水库、部分方塘、人畜饮水井、防氟改水井、排水站、部分小灌区工程以及机、泵、管、带等,由乡(镇)水利站统一管理;

2.1.2集体管理,主要是小水库、部分塘坝的方塘、部分自流引水、小灌区的小流域工程;

2.1.3承包管理,有部分小水库、塘坝养鱼承包,小型灌溉工程农户承包,但基本是效益承包,不负责工程维修;

2.1.4无人管理,无人管理的工程比重较大,包括部分小水库、塘坝、方塘、灌溉站、自流引水、潜流及小灌区及小流域工程,大多数机电井和河道防洪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2.2管理存在问题

2.2.1管理体制不健全。近年来在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的地方对现有工程的挖潜改造和强化管理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即认为大功告成,对于如何保证项目工程的正常运行,如何落实得力的管护措施,往往重视不够。

2.2.2工程设计水平较低。一些工程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就仓促开工,致使各方面不能很好的协调,工程质量可想而知;另外,建筑设计人员水平一般,设计不合理,设计图纸粗制滥造;同时,对工程设计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

2.2.3没有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由于许多农民施工队进入建筑市场,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很低,根本不能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建筑工程,缺乏严格监管机制,施工中偷工减料,层层转包,致使资金严重流失,此外,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不健全,对施工质量要求不严,这就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2.2.4监管工作的力度不够。小型水利工程监管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监理人员的水平各有不同,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二是监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方法和策略,力度不大,质量不高。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出现“自行监理”的现象,严重违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小型水利管理的措施

3.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3.1.1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设立项目法人,明确其职责和相应的权力,并通过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起项目法人责权统一、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相一致的机制,努力做到机构、职责、权力、人员素质四到位。

3.1.2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廉政勤政。项目法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针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为实现工程建设规范、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1.3加强对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要严格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审批规定,从严限定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建设的水利工程类别和规模。对这类工程必须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具体责任人负终生责任。

3.2强化施工质量监督

3.2.1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

3.2.2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

3.2.3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3.2.4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以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

3.3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3.3.1有计划,合理的搭配施工人员。尽量将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的充足,避免资源的浪费,适当的工作分担,也能避免施工人员的过度工作。

3.3.2将施工人员的工资直接和工作量挂钩,用多劳多得来刺激工作热情。

3.3.3施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不能少的。施工的现场物资较多,容易出现物资的丢失和安全方面问题,所以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应注重对物资的统计、摆放是否是引发安全事故、对每一位外来人员做到进出登记等。

3.4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3.4.1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3.4.2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5严格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与验收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要按照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的质量验收划分, 从施工工序开始, 依次做好检验批、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通过多层次的设防把关,严格验收, 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3.5.1由于工程产品的特殊性,对建筑物检查需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3.5.2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具体参照相应规范内容执行。

3.5.3水利工程建筑产品通过相关部门检查、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后,施工方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由业主方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4.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既新颖又严肃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更新观念,勇于探索,统一思想,政策配套。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结合工程实际,实现管理体制的多样化、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使工程发挥应有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辉,王霞飞,葛静,李智波.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探析[J].北京农业,2013,09:216.

[2]张明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