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满意度考核评价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满意度考核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群众满意度考核评价

篇1

今年,广东省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近出台了《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准备在全省实施。

一、全省划分4大考核区域

为使考核做到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广东根据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创造性地将全省21个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4个区域类型,进行分类考核。

都市发展区(包括广州、深圳2市):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龙头,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准,突出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重点评价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对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科技创新、社会公平、人居环境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

优化发展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4市):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大,资源环境要求高。重点评价其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状况,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等的评价。

重点发展区(包括汕头、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12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主要实行工业化和城镇化优先的绩效评价,综合评价其经济增长率、吸纳人口、质量效益、产业结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以及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等。

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3市):关系全省环境生态安全,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其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

二、考核的指标和实施办法

广东省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对考核指标、考核对象和考核的操作步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1.考核指标。根据全省划分的4个区域类型,设置了23个共同指标和21个类别指标。共同指标是指在所有地区均采用的指标,类别指标是指在评价不同地区时设置不同的指标及权重,以反映区域发展差异、体现区域发展特点和不同功能的要求。其中,共同指标包括GDP发展速度;人均GDP发展速度与GDP发展速度之比;人均税收收入发展速度;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行政运行成本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民营经济增加值发展速度等。类别指标主要有:(1)都市发展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进出口总额发展速度。(2)优化发展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资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金额所占比重。(3)重点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4)生态发展区:产业转移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例;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旅游业收入发展速度。

2.考核对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广东省委省政府考核的对象是省管的地级以上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及省法院、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地级市负责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

3.考核办法。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办法》规定,对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包括实绩考核、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主要为机关工作效能考评。其中,实绩考核采取定量考核的办法,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及机关工作效能考评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

4.考核程序。为促进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考评体系中对考评工作的操作方法、程序、内容、格式都作出统一要求。主要有以下程序:(1)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评,形成自评报告;(2)按程序开展实绩考核、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和机关工作效能评价;(3)征求意见。对各市的考核评价,征求省纪检监察、审计以及相关部门(主要是有“一票否决”工作的部门)意见;对省直部门的考核评价,征求分管省领导及相关部门意见;(4)提出考核等次意见等。

三、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广东这次推出的考核办法,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广东的省情和区域特点,体现了考核的导向作用,是一个具有新意和特色的指标体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在指导思想上,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这次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体现在各项指标设计上,转化为可考核的指标,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

2.在考核标准上,更加突出分类考核、实事求是。广东通过划分4个区域类型,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实行分类考核、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同时,对市党政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广东也分别按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等不同职位,提出考核要求,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

篇2

【关键词】 党政干部 绩效考核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1 国内绩效考核研究发展

中国的人事考核制度源远流长,在西周时期官吏考核就己初步形成雏形,其考核标准近似于如今的德、能、勤、绩、廉。人事考核制度在秦汉时期称为考课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激励约束官员,并将考课等级作为官吏任免和升降的依据。在隋唐时期,大小官员的考核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朝的考核制度分为“考察”和“考满”。而在清代对京官的考核则分称职、勤职、供职三个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官员奖惩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可以看出在中国历代王朝都相当重视对官吏工作的考核,历朝历代把德才、政绩、清政廉洁等方面作为挑选提拔官员的标准,各官吏官职的上升或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考核的等次决定。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召开以来,我国各地兴起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这一体系的研究,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实绩工作考核、政绩考核方面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作了深层次的研究与探索。

2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标准不够细分

在党政干部的考核中,测评表格一般就只是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定性评价,从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这四个标准中给出相应的选择。由于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不同领导职务的具体考察标准,所以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中,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察实际上均以“德、能、勤、绩、廉”这五项标准为选拔的依据。这些标准太过抽象化、定性化,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定量内容,而且在具体考核中没有对不同职务不同岗位的考核对象加以区分,全都以同一标准来考核衡量,不利于在实际考核工作中的操作。

2.2 考核方法不够进步

目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普遍以下两种方法,即年度考核法和任前考核法,却忽略了对平时工作实绩考核,而平时的工作绩效恰恰是考核干部真实水平的关键指标。考核过程中一般采用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这“四步曲”进行,而且对于民主测评与个别谈话这两关被考核对象往往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导致考察者所了解的事情多是表面情况,是被考核者愿意被你看到了解的地方,所以考核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优点多,缺点少。

2.3 考核内容不够全面

在考核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过于重视经济的、物质的、有产值等一些具体量化的指标,只要“有据可查、有物可考”就可以了,严重忽略了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群众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导致了考核工作不完善。

2.4 考评成绩公开机制不健全

信息流通的闭塞与信息公开服务的不健全是我国政府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政府机关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相关数据资料的公开更是慎之又慎,广大的公众从零星的信息中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东西,公众们所看到的只是政府能够且希望他们看到的。正是因为这样,党政干部的考核无法从根本上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3 我国基层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具体应对策略

3.1 深入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理论研究,建设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现阶段,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还很不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应具有普适性、全局性。具体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施政者能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统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条件。首先,应具有成本意识。即应把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机会成本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其次,要使指标权重科学化、精确化。学会综合运用各类评价尺度,从而使目标责任完成度具化为数值形态,。三要突出设置考评指标的科学原则。指标体系要按层次分类别细化,重点指标突出设置。

3.2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及时、规范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系统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的收集是否准确、及时、充分,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估指标的可测量性高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工作有了更多的有效手段。应从信息流与信息库两个方面入手,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保障绩效考核信息流。一是保障信息流的通畅。建设畅通的信息收集渠道,建立相关制度,使来自群众、各部门、领导的评价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二是扩展信息流的渠道。建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信息数据库。依托大组工网、政务网等现代信息网络,将基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情况录入数据库,通过设定条件进行全面分析,为考核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3 搭建公众参与、评议、监督平台,扩大绩效考评主体范围

如何评价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实际效果,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应不断拓宽公众参与考评的渠道,搭建广阔平台吸纳公众参与、评议和监督,实现多元化的绩效评估考核。除让公众参与考评外,还可以邀请民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多种类型的人员参加,努力扩大评估考核主体范围。绩效评估过程中应逐步形成反馈整改机制,对群众反映大、社会呼声高的问题进行限时整改或解释工作,保证绩效评估结果发挥积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工作的改进,而且大大提高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评估的效益,进而提升了政府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刘旭涛.清华大学管理研修课程――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R].

[2]袁娟.日本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10月.

[3]王登峰,崔红.中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1):14-19.

篇3

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工作评价标准

建设服务型机关必须统筹规划,调动全省司法行政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指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扣“服务”做文章。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和检验工作的标尺,紧紧抓住评价考核这一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建立导向明确、指标科学、激励有力的评价考核体系。在评价理念上,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侧重指令性工作考评为注重群众满意度考评,防止重“显绩”轻“潜绩”、重“主观评价”轻“客观效果”。考核评价要体现服务大局的根本任务,在“两个率先”中找准定位,明确要求,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体现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满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实现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指标选择上,要坚持导向性、可测性、前瞻性、实效性相统一,精简优化争当排头兵考核指标。选取的指标要与国内先进水平、国际通用标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真实反映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水平,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可采集,可量化,可对比。在考核方式上,要建立实绩考核与群众考评、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考核评价与结果运用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和定性考评,量化考核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和基层意见,定性考评要综合运用社区征询、电话调查、网络调查、服务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履行职责的满意程度。

完善以“四个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十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司法行政工作的公共服务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十的要求,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工作网,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服务。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按照有效预防、及时化解的工作要求,优化调解网格划分和设置,加强网格信息员和调解员队伍建设,做到网格不留空白,队伍不留缺口,推动调解组织网络对城乡社区的全覆盖。要进一步完善“公调”、“诉调”、“检调”等无缝对接机制,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探索调解员职业化建设路径,实现调解机构和人员对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的全覆盖。推进调处中心实体化运作和功能发挥,强化矛盾纠纷的预警分析和研判反馈,加强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和群众意见的跟踪回访,推动调解工作向前端延伸、向深度延伸,实现指导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覆盖。

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着眼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教育矫正体系、困难帮扶体系,实现特殊人群管理、教育、帮扶的全过程、全员化覆盖。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安全首位意识,进一步完善衔接交付、风险评估、动态监管、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完善以县级管理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司法所为基础、以社区(单位)矫正(帮教)小组为依托的工作网络,建立与公安机关互联互通的特殊人群和重点对象数据库,加快构建全过程、一体化的安防体系。深化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和公益劳动基地、就业安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个别化矫正,注重心理矫治和引导,加大技能培训和帮扶力度,实现对特殊人群的有效教育和帮扶。

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根据公共服务的普及性、均等性特点,构建以县(市、区)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司法所、村(居)司法服务站为主线,以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结对服务为支撑,以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便民联系点为补充,点线面结合、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优质服务。要进一步丰富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完善政府和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适时调整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拓展司法鉴定业务领域,推行公证便民利民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加快推动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

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紧贴群众实际需求,大力推进普法阵地、重点法律、重点对象、普法队伍全覆盖,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要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普法网络和普法队伍,加强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不断拓宽阵地,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完善“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等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聚区广泛建立法制学校,探索创新具有较强参与性、互动型的普法模式,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加强持续性、常态化普法教育,推进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大众教育与分类教育相结合,增强法制宣传的实效性。

打造以“12348”为载体的

司法行政综合服务品牌

品牌就是形象,是服务能力的体现。实践表明,没有工作品牌就会导致社会形象模糊,服务职能也难以彰显。建设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深化品牌意识,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上树立品牌。“12348”作为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具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充分挖掘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将其打造成司法行政的综合品牌。

高标杆定位。将其定义为司法行政机关快速反应系统和综合服务平台。拓展“12348”工作内涵,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处等司法行政职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大力加强内外联动,使之成为全省司法行政工作的“协调部”、“服务部”,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机关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的综合功能。

高质量建设。制定“12348”平台建设的整体方案,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分别开展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对专线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统一形象标识,规范服务用语,改善服务环境。加强与“110”、“12315”、“12345”等便民热线的协调联动,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高效率运行。打造服务品牌,关键在于服务效率。要按照“一号受理、各级联动、方便群众、服务决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12348”服务平台的值班、管理、考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受理、即办、交办、协办、督办、办结、反馈、回访等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建立健全热线服务网上办理系统和司法行政信息库,实行热线服务网上受理、网上转办、网上办结,提高服务效能。

改进以“三化”为主要特征的服务手段

司法行政资源分布散,工作条线多,基层司法所同志兼职多、任务重,传统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难以满足形势任务的要求,必须优化服务手段,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注重信息化支撑。将信息化作为服务的重要支撑,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数字司法”。按照科技引领、信息主导的思路,发挥好情报信息服务的实战功能,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实现“管理流”、“工作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切实把网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进一步发挥好信息系统的功效,突出加强对矛盾纠纷、接待咨询、援助案件等信息的及时研判分析,掌握动态情况,强化监测反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能。

加快社会化统筹。司法行政工作除了为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提供保障和服务外,还承担大量面向社会公众、社会组织的公共事务,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譬如,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把法律交给亿万群众的全民普法活动,在行刑社会化理念支配下的社区矫正工作,等等,无不需要我们发挥好社会组织、基层群众的协同参与、自治互律作用。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志愿服务、规范引导、政府购买等方法,努力做到在更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更深层次整合社会力量,更高水平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

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实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深入推进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确定的年度“三农”目标任务,深入依靠人民群众,把评议工作与当前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的落实和作风整顿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推动全区农业系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改进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纠风工作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政风行风热线区镇村三级联动常态运行机制。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走进村居、走进社区活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四位一体”政风行风热线平台,同时,搭建区、镇、村三级沟通交流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执行力。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二)继续推进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创新发展。按照省市主管部门和区纠风办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对局属站所队、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和畜牧兽医站等窗口单位进行政风行风评议。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单位活动。

(三)坚决纠正涉农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加强涉农收费管理;严肃查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环节发生的损害农民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遏制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主要任务

(一)评议对象

区农业局及所属站所队和服务窗口,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

(二)评议内容

1、改进作风方面。是否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

2、依法办事方面。是否切实转变职能,依法履行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职责;财政资金尤其是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是否规范;有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3、服务质量方面。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主动性是否有新的提高,审批或管理流程是否进一步优化,效能是否不断提升,是否存在办事靠关系、搞门道等问题。

4、政务公开方面。是否坚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涉及群众、企业切身利益的事项是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有无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问题。

5、清正廉洁方面。是否做到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有无以职以权以业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

(三)评议方法及步骤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抓块评、上下联动,群众评议、综合评定”的要求开展,分为三个步骤实施:

1、宣传发动阶段(7月)

(1)召开农业系统动员会。组织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会议,部署民主评议工作。制定《2013年区农业系统纠风工作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政风行风监督员10名;明确基层站所队等服务窗口单位的名单;公开政务(事务)和承诺服务事项。

(2)选聘、培训政风行风监督员。完成年度政风行风监督员的选聘和培训。

(3)公开政务(事务)服务承诺事项。利用相关媒体和载体,公开政务(事务)服务承诺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监察室,。

2、组织实施阶段(7月—9月)

(1)查找问题。7月底前,各参评单位及基层站所,对照评议内容、服务承诺进行自查,将存在的问题逐项录入《被评议部门和行业(单位)自查自纠登记表》,并在本部门、单位组织开展“践诺守信”活动。

(2)征求意见。7月底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将收集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逐项录入《被评议部门和行业(单位)自查自纠登记表》。

(3)监督检查。局纠风工作会议后,局政风行风督导组将对参评单位及基层站所全面展开工作,实行明查暗访,对于发现的问题将逐项录入《政风行风监督员明查暗访登记表》。

(4)边查边改。被评议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和反映的意见建议,要做到边查边改,以查促改。每月底前,各评议单位要将当月《被评议部门和行业(单位)自查自纠登记表》报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全面整改和公开评议阶段(10月—12月)

(1)全面整改。被评议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意见、建议,要进行整改并形成整改报告分别报局行风监督组和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凡是未能落实整改的问题,须写出专题报告报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健全完善制度,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政风行风建设长效机制。

(2)日常考核。10月中旬前,由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系统重点参评单位的日常考核评价工作。

(3)集中评议(10月)。参评单位,按照区纠风办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开展。评议结果,应包含群众测评满意率,基层站所测评满意率,推荐上报的基层站所的排序,以及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等内容。

(4)评比总结。“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按照参评基层站所总数的3%推荐给区行风办。12月中旬,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各评议单位和推荐的基层站所、服务(办事)窗口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向区纠风办推荐申报“群众满意单位”称号。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各单位、各科室,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要高度重视,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坚持敞开门来抓作风,动真碰硬促整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迎接群众评议。区农业局成立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综合信息科、计财科、监察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督导组和宣传报道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室,负责对全局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和宣传报道等日常工作。

(二)注重协调配合。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上下联动,强化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既要在全系统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又要突出重点,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站所队、窗口单位的行风建设。加强与纠风办联系,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指导,按步骤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篇5

为扎实做好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根据区委有关精神,现就整改落实阶段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要求

以“集中整改,重见成效,群众满意”为目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下大气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方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推进城管和谐发展,努力创办满意城管”这一实践总载体,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主要工作任务

整改落实阶段于2009年7月上旬开始,8月底前基本完成。本阶段主要统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开展满意度测评等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1、继续深化理论学习。各单位要着眼于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把学习贯穿于整改落实阶段的全过程,把抓好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放在重要位置。要扎实开展好“党员干部再读书”活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排出读书计划,挤出读书时间,有针对性地读一些高质量的书,努力在本单位党员干部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学风上有新转变、观念上有新突破、能力上有新提高、工作上有新成效。

2、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整改落实的项目主要是本单位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在突出问题的整改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活动的成果,全面分析、系统归类,将民生保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效能建设及干部能力作风等方面问题纳入整改落实的项目。在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上,要将完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和服务保障科学发展等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纳入整改落实的项目。

3、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的每一类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分析透问题的实质,立足全局,着眼于整个城管系统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体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一定、四明确”,即定问题,明确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要求,明确主要责任人和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明确的责任落实机制。

4、公布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要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服务对象、网上公布、宣传栏公开等形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开整改落实方案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对重要事项做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情况向党员群众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紧密联系各单位实际,着力解决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大计的实事和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区”、“五大突破”战略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努力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民生提升行动计划,全力解决查找出的党员群众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多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创造条件加快解决。对涉及多个科室、中队、处的问题,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协调配合,认真加以解决。

3、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结合“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不强,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执行力。

(三)建立完善体制机制

1、清理现有规章制度。对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区委《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废止一批、完善一批、建立一批”的要求,对现行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及时进行修订和废止。

2、建立健全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重点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创业创新、市容秩序、统筹协调、民生保障、文明创建、加强党建和考核评价等机制,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3、建立健全创新服务机制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城管为民,提升民生”的总体要求,结合省“双服务”活动的要求,以检查督促、落到实处为重点,全面检查开展“创新服务”、“会战攻坚”专项行动以来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落实情况、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保增促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情况,各单位要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切实解决企业难题。

4、注重考核激励。着眼形成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项目制度。按照“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把“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衡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重要标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

(四)扎实做好总结和测评工作

1、搞好活动总结。各单位要从8月上旬开始,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特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措施等。总结报告于8月中旬报局办公室。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公告等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有关情况,为开展满意度测评做好准备。

2、明确测评内容。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制订切实可行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方案,主要评议内容有:一是对解决我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主要是围绕整改落实方案所列突出问题是否准确全面、问题整改的效果是否明显等作出评价;二是对解决我局民生民计问题的满意度,主要是围绕为民办实事好事的作风扎实不扎实,联系群众够不够,办实事好事效果好不好等作出评价;三是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主要是围绕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作出评价。

3、充分运用测评结果。测评结束后,及时汇总测评结果,并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并要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广泛收集他们对测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

4、召开总结会议。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局将组织召开总结大会,邀请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到会指导,并作出评价。各单位也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总结,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加强对整改落实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把整改落实阶段各个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篇6

一、健全完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办法

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2003年,我市抓住被省委确定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针对过去考评办法突出政绩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制定了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民意测评两个百分制考评办法,建立完善了一套切合实际、全面客观的干部考评体系。一是实行定量考评。根据工作实绩考评指标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民主测评要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置不同档次标准分值。对市级领导、基层单位领导等8个层面的测评主体,实行定量考核,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可以量化的指标,由统计部门综合分析,提出评价意见。其他难以量化的指标,整合到民意调查中进行,通过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二是科学评价政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考核评价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内容涵盖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情况作为考察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乡镇领导班子实绩考评中,我们不仅运用当年的绩效考评结果,而且运用以往的考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实绩分析,既看财政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又看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是否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看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等发展质量和效益,又看安置就业、社会事业进步、改善人居生活质量等成果;既看班子取得的成效,又看干部个人作用的发挥,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评价班子和干部的政绩。三是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专门考评机构,除绩效办外,又吸纳了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参与,对考察对象任期内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评价性意见,增强了考察评价主体的权威性。同时,运用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综合分析,确保了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二、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在坚持以往差额选任、任前公示、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干部等项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干部选任程序进行了改进。一是实行立体考察制。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既考察本班子的情况,又考察系统所属单位和部门的情况;既考察中心工作完成情况,又考察班子队伍建设情况;既听取本班子成员的评价,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市级主管领导以及市直职能部门的评价;既对本级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又对所属班子和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就班子考察班子、了解情况的渠道狭窄、由少数人评价少数人的问题。二是推开行政正职公开推荐。为有效解决在科级正职领导干部选任上存在的“在少数人中选人”问题,我市扩大初始提名权范围和选择面,赋予市委委员和市级四大班子成员每人一票的同等推荐权,在全市范围推荐符合条件的干部。特别重要的岗位,推荐权扩大到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层次。之后由组织部门依据民主推荐结果、绩效考评结果、岗位需求情况、全市干部队伍整体情况等六项要素,按1:2比例确定提名人选,通过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达成共识后,最终由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几年来,通过这种方式共选任了17个单位20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三是推行任职试用期制。明确规定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市委派出考核组对试用期干部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干部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真正将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选拔上来。四是实行考察结果反馈制。考察工作结束后,由市委主要领导分别组织召开集体反馈会议,将领导班子以及科级干部的考察评价、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排名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反馈。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市委先后对科级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59次考察结果反馈,接受反馈的领导干部达到241人次。五是实行了竞争上岗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遵循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的程序和方法,在全市党政群机关全面实行了竞争上岗,营造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六是改进了拟任人选的介绍形式。常委会票决前,将拟任人选的个人照片、基本情况、工作简历及竞职演讲制作成录像,向与会常委作介绍,使常委们能更加直观地审察拟任人选的举止仪表和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对拟任干部有了更感性、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等五个党内法规性文件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幸福为核心,以科学监管、保障安全为主线,以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为重点,坚持“重在源头、重在治本、重在规范、重在引导”原则,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责、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二、目标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监管职责,完善奖惩机制,初步建立起政府总负责、部门各负其责、行业自律规范、群众广泛参与、企业守法经营的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全区完成食品类实验室检验3500批次以上,蔬菜农药残留抽样年平均合格率95%以上,生猪及肉制品“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大宗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抽样合格率98%以上,豆制品市场抽检年平均合格率达80%以上,生产加工食品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食品安全合格率96%以上。

(三)完成市下达的生猪屠宰场整合任务,按市要求开展部分农贸市场(蔬菜)、大卖场、连锁超市(天惠超市)、重点团体采购企业肉类蔬菜溯源体系建设,并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质量监控体系。

(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占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0%以上。

(五)全区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和信用分类管理,食品进货查验率达90%以上。其中,豆制品进货查验率达95%以上,乳制品进货查验率达100%。

(六)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100%。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文件要求,有效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三方责任,进一步构建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1、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区政府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各镇、街道根据区政府明确的职责要求,负责领导协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工作。区、镇(街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将食品安全经费保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计划安排。区、镇(街道)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机构建设,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统筹协调、议事决策和监督考核的功能,不断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机制,提高综合协调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镇(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要明确专人专岗负责本辖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各村、社区要设立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监管责任。区各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分管环节和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各镇、街道要强化属地责任,发挥地方优势,强化对本地区食品相关行业的统筹管理。根据上级有关管理部门的规定,进一步明确食品小作坊的属地管理原则和部门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小作坊的管理。

3、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探索实行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推进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建设,强化企业对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状况的主动控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档案等各项制度。相关部门应督促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单位配备食品安全管理员,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及考核。健全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货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度,并督促其认真组织落实。组织食品各生产经营单位对外承诺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举措,加强自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食品行业协会建设,支持和鼓励食品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守法规、讲诚信”活动。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加强对行业内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生产、合法经营的约束管理。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以专项整治、信用建设、社会监督为重点,提升监管实效,有力推动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1、完善强有力的专项整治体系。突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和边远村镇等重点区域,针对各类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保持最强有力的专项整治高压态势,定期排查摸底,做到发现苗头立即整治取缔,重点开展以下专项整治:一是生猪屠宰专项整治。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开展生猪屠宰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害猪和非法交易病死病害猪肉等行为,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产品流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二是豆制品专项整治。对全区范围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对不符合生产要求、无证无照的豆制品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关停取缔。进一步规范豆制品市场,加强豆制品市场、使用单位管理,严格落实送货单销售、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豆制品流通过程中的“以次充好”等行为,同时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及经营者按有关标准新建、扩建豆制品规模化企业,“放心豆制品”及其供应点覆盖全区市场。三是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示管理,实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违法行为。四是农业投入品整治行动。规范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兽药、饲料添加剂和违法在农兽药、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禁止使用成分的行为。查禁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鳞、久效鳞、磷胺等高毒农药和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五是开展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集中力量,突出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及租住户、闲置房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在辖区内进行全面摸底、逐户排查,及时清除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作用,认真梳理各类举报投诉,排查“苗头性”问题,严厉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行为。

2、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为核心,以分级分类监管为杠杆,构建真实、有效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公示等各项制度,大力推进食品行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及时更新信息数据库。按照《市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相关领域信用评定标准及规范,及时更新(信用)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全区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电子档案,及时组织更新食品企业基本信息、分等评级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二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等渠道依法及时组织开展的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对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单位进行食品安全分级(水平)公示。三是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组织对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并以企业信用水平及生产经营状况为依据,在各食品环节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3、完善人人参与的社会监督体系。坚持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化社会监督。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建设完善举报投诉电话、网站、论坛等举报信息处理平台,发动广大群众和知情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出台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举报奖励基金,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必要的现金奖励。二是发展群众监督队伍。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热心群众为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通过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硬件,组织群众监督员对身边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三是及时处置投诉举报。建立举报投诉处理制度,逐步实现食品安全举报投诉“一站式”受理,确保有关部门认真处理食品安全各类举报投诉,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苗头性”问题,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复,确保案件调查处理、及时反馈达到100%,投诉案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食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使食品安全各方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使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1、细化考核评价内容。根据全区实际,出台《区2011年食品安全责任考核细则》,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应突出有效落实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责任、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能力和投入保障能力,强化对理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考核;突出有效规范地区食品安全秩序、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场所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的考核;突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引领作用走向基层;突出不断提升本地食品安全水平和社会群众满意度,强化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考核。

2、细化考核评价方法。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职责并建立责任制的意见》为基础,落实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履职工作的考核评价。考核做到“四个结合”,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食品安全抽检考核与工作考核相结合;政府综合考核与监管部门条线考核相结合;政府考核与人民群众客观评价相结合。对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考核实施“月履职、季考评、年考核”的动态考核办法,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社区群众、舆论媒体等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加强各级政府对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运用联席会议、约谈函告、履职报告、督导检查、评价考核等多种方式和手段,督促各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3、明确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坚持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奖有惩,集中力量抓好“食品安全行动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和食品安全各项职责的落实。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工作保证金制度,加大对各地区、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力度。同时,要严肃追究在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案件调查、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窝点及违法行为等方面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对因主观原因导致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或对社会及形象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及负责人责任。

四、时间安排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区“食品安全行动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调研部署阶段(1月-3月底)。

对全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我区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并立即部署、迅速行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食品安全监管环节部门于3月底前将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报区食安委办公室。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底)。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按照本单位“食品安全行动年”工作方案要求,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区政府择机将派出督查组进行督导检查。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

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对开展“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及时将总结报告报区食药安委办公室。区政府将组织有关人员组成验收检查组,对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开展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辖区、本环节“食品安全行动年”活动。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制定本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建立管理责任机制,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立足食品安全长效管理,将食品安全管理费用纳入预算。区食药安委要统筹安排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考核奖励等专项经费,加强对经费的绩效管理,定期组织对各地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篇8

合理调整收入结构,严格控制均次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控制输液比,药占比要控制在40%以下,门诊人次增长5%以上,出院人次、手术总人次及三类以上手术人次各增长8%以上,平均住院日控制在9天以内。

1.创新机制,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进一步做强做大,成为本地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科,为积极培育和创建省级龙头学科和市级重点学科打下基础。要创新机制,成立相关组织,制订近期和远期建设规划,明确定位,积极给予人财物支持。

2.落实举措,提高学科技术水平。在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要落实举措,以点带面,全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一是适时引入实用性设备,助推学科技术发展,年内拟更新引进16排CT,床边DR等大型设备。二是深入开展合作办医,依托市中心医院的技术优势,根据医院实际,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科教研活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在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救治水平的同时,借助应急救治演练、三级查房考核等手段,提高对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要充分发挥微创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微创手术和微创下治疗的比例,提升技术含量。选择合适病例,适时推出自体输血服务。三是加强急诊和“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建设,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3.外引内培,夯实人才队伍基础。一是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储备,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注重内部培训,使年轻医护人员尽快成长,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大针对性外出学习培训力度,坚持委派上挂锻炼、高层次学历教育等专业化培养机制,年内争取与市中心医院协作,推出到台湾学习培训;四是紧抓多点执业契机,出台管理政策,灵活用人机制,积极邀请并接受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执业。

1.严格制度执行,规范医疗行为。一是强化灌输,抓好医疗制度、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特别是核心制度执行和重点病人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二是以抓好运行病历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甲级病历达到90%以上;三是推广临床路径,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管理病种,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四是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和处方点评等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五是积极应对,加强沟通引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安全意识,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六是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做好手术部位术前标记,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此外,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落实管理责任,加大督导力度。一是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质控组织勤下一线,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问题,确保管理职能前移;二是完善制度、检查、反馈、整改、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环节管理、细节管理;三是以手卫生管理为重点,加强院感管理,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四是加强检验中心、影像会诊中心、血透中心、内镜中心质量管理以及临床用血管理,确保结果准确,用血安全;五是加强对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及慢病救治的管理。

3.加强护理力量,提升护理质量。一是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管理能力;二是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尤其在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三是抓好基础护理质量的同时,推进专科护士培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4.启动双向转诊,完善服务链条。一是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加强转诊医院沟通联系,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好双向转诊措施;二是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跟踪服务,切实开展随访工作,深化后医院服务。

1.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开展多渠道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网络、窗口、诊间、电话等途径方式,方便患者就医,探索分时预约;二是继续推行无节假日医院,为病人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三是整合资源,力争开设新病区,缓解住院难现象。

2.立足实际,改善就医环境。一是优化诊区设置布局,投入门诊叫号系统、住院预缴款自助系统,发挥自助挂号缴费系统作用,开设住院部大厅结算窗口,有效引导分流患者,顺畅就医秩序;二是加强体检中心建设与管理,做到设施配套化,人员专业化,服务人性化;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标识规范显目,便民措施完善,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四是建立停车收费系统。

3.明确职能,提升管理能力。一是完成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调整和聘任工作,明确分工,加强管理;二是及早谋划,按照医院二期发展规划,启动急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前期工作;三是狠抓落实,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完成病房大楼中央空调节能、节电、煤锅炉改造等技改项目的论证,尽早实施,开源节流,节能降耗;四是充分运用管理工具,借鉴学习上级及兄弟医院成功经验,大力推行“品管圈”、“5S”“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工具,加强病房管理;五是做好后勤服务,抓好安全生产,确保持续健康发展;六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规范内审,筹建核算办;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1.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一是贯彻县委县政府“作风建设从严管理落实年”精神,开展专题活动,大力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二是坚定制度自信,自上而下,坚决抵制医疗服务和经济活动中的“红包”、“回扣”等各种商业贿赂,廉洁行医;三是加强干部职工爱院爱岗意识、敬业进取精神、守职担当意识教育,坚决纠正工作推诿不作为、不敢担当混日子等作风问题,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四是完善监督机制,畅通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满意度调查保持90%以上。

2.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医院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宣传栏等院内外平台,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加强医院

篇9

实绩考核是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实绩考核指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部署,由市考核办商市级相关部门提出,报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出台。

我市坚持分类考核,突出实绩导向,分别制定了区县、部门、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并根据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对区县再细化分类。实绩在考核总分中占比最大,区县序列达70%,部门序列占60%,高校序列占50%。

总分为100分,每项指标根据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权重,对应2―11分不等的分值,由相关市级部门逐项考核评定,并经统计部门审核把关,市考核办再通过公式折算成相应的分数,各单项分数累加得到总分。

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质量、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统筹城乡的推进;既注重考核发展绩效,又注重考核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又注重考核党的建设。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新指标被纳入考核体系,而一些涉及各项工作投入的指标则被排除。2010年,又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的不同,增加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巴渝新居建设、农户万元增收、政府债务平台整治等指标。

“以前也有考核,但是由于考核体系多而分散,由不同的单位主持,导致考核标准不规范,被考核的单位也应接不暇,再加上一些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量化标准,而是笼统以‘优秀’、‘好’、‘一般’等模糊字眼评定,导致有些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的结果对区县自然也就没有多少约束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表示,通过实绩考核,改变了过去模糊的字眼评定,干得好不好,算账见分晓。

德行表现:正向测评+反向调查

怎么评价干部的德、如何考核干部的德,这在全国都是一个新课题。细细品味我市出台的《重庆市市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其最大创新就在于:采取正向测评和反向调查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对干部的德进行评价印证,从而在制度设计层面有效破解了如何“考准、考实”的难题。

所谓正向测评,是指通过正向指标,对领导干部德的表现情况进行民主测评,讲求综合评德。“对党忠诚,与中央、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用人五湖四海,处事公道正派”;“慎交友、拒红包、不吃请、不说情、不谋私”……考评办法从六个方面细化德的正向测评指标,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民主测评指标体系,一并设置、测评、计分,由参评人员按照“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五个档次,对干部德的表现作全面综合评价。

所谓反向调查,是指通过反向指标,对领导干部德的表现情况是否具有某些负面反映进行重点调查,突出熟人问德。考评办法专设了分类指标,用反向调查方式,向熟悉领导干部情况的人员调查了解干部是否具有某些负面反映,以全面、准确、真实掌握干部的德行。

“什么问题突出就考核什么”――我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领导岗位实际,选择当前群众意见最集中、社会反响最强烈的十种负面现象作为评价指标,包括“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措施不落实,牢骚话风凉话多”、“学风不浓玩风浓,不信马列信迷信,求神拜佛、看相算命测风水”等方面,并分别制定区县正职、副职,市级部门正职、副职,高校正职、副职等六套德的反向调查指标体系。

调查中,由调查对象按照“无反映无议论”、“偶尔有议论”、“社会有反映”、“群众意见大”和“不了解”等五个档次,分别对干部的德作评价。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与正向测评结果逐一比对、相互印证,并将最终结果及发现问题反馈给干部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和本人。

在结果运用上,办法规定:在领导班子换届(任期)考察和领导干部提拔任职考察中,德的考核低于90分的,不能作为拟提拔人选;在确定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时,德的考核得分低于85分的,原则上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低于60分的,经组织考察后再确定考核等次。

201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市管干部德的专项考评,共有4.5万名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结果最高的100分,最低的仅43分,改变了过去德的考核“分不出差别,看不出问题”的状况。

民主测评:德能勤绩廉打分说了算

以前部门年度考核只有“德、能、勤、绩、廉”抽象笼统的民主测评,单位之间也不排名比较,测评往往走过场。

与实绩考核将指标具体化一样,我市将民主测评内容也由笼统地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转化为干部群众可以感知的具体指标,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画好像,比如设置了“公道正派”、“工作实绩”、“敢抓敢管”、“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更加具体可评价的指标。为便于参评者打分,每项指标后还详细注明了此项指标的考核要点。

为规范民主测评,新考核体系对测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按照民主公开的要求,把熟悉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群体作为主要测评范围,重点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在单位(系统)的干部职工中进行,确保参评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除对参评对象作出规定外,市考核办还要求各单位将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编印成册,提前三天送达参评人员;参评人员打分前,领导班子各成员则需作简短述职。

民意调查:干部怎么样百姓当考官

民意调查,可以说是新考核体系中最具创新意义、最具导向作用的一项。工作做得好不好,谁最有发言权?当然是群众!随机抽样获得的百姓意见不再是领导干部可听可不听的“选择题”,已成为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回答的“必答题”,答得不好,百姓不满意,考核便无法过关。

从2008年开始,我市引进民调,力倡“民评官”,对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绩效、公众形象的群众满意度进行随机调查。

新考核体系规定:民意调查完全委托第三方独立操作完成,从制度设计上便保证了公平公正。调查一般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民意调查、入户民意调查、会议民意调查三种方式进行。

为便于被访者理解和判断,市考核办与民调中心,根据城镇和农村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调查问卷。城镇部分重点调查机关办事、政府帮助就业、困难户领取低保、社会治安、绿化卫生等内容;农村部分重点调查农民增收、乡镇村社干部办事态度、农村公路、村民饮用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种粮直补政策落实等内容。

篇10

一、务求实效,纵深推进村组织“五新争先”活动

1、围绕选优配强新班子目标,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巩固村级换届选举成果,年内镇党委要全面组织开展一次村级班子建设回头看工作,重点考察新一届班子成员的竞选承诺兑现情况和群众满意度情况,全面了解班子成员的岗位胜任情况及勤政廉政情况;要重视做好回头看的结果运用工作,全面推行不胜任村干部诫勉教育制度,对群众满意度不高,勤政廉政表现不佳的村干部及时予以诫勉教育,督促他们整改提高,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或不能履行竞选承诺的村干部要适时进行组织调整。要积极探索村级干部队伍选配新途径,稳妥有序推行村务工作者聘任管理办法,注重从农村致富能人中选配村级干部,对因工作需要而聘任的村务工作者明确职责和管理措施。要全面开展和谐创业型班子创建活动,不断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集体领导分工负责、重大财务联章联签等制度,全面推行村级班子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两次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班子团结和谐,提升班子整体战斗力。要不断深化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村级各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村民代表管理和活动、村民小组重大事项报告、村级各员目标管理等制度。要加强村级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远教平台作用,扎实开展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通过举办村干部电大大专班等常训班和村官论坛等形式,不断提高两委干部的工作水平;扎实开展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村级各员定期培训工作,每季不少于一次学习,每年不少于一次全员培训,同时要支持和督促村级各员参加业务线组织的归口管理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2、围绕全力打造新风貌目标,着力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规范化运行。要深入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三年规划,突出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示范群;要按照“六统一四化”要求,全面导入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系统,不断提升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村积极打造以较高水平绿化、洁化为主要内容的花园式村部;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望江下山脱贫新村和上余、余航等部分规模调整后新村的活动场所升级改造进度;要不断拓展村级远教站点服务功能,切实加强活动场所和远教站点日常管理维护和产权监管工作,提高活动场所和远教站点的开放使用效益,努力把村级活动场所真正建设成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村民之家。

3、围绕积极谋划新思路目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完善村级五项规划体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对接上级党委政府提升发展思路,丰富和充实规划内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以项目化的理念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将规划内容具体化、清单化,把职责任务落实到人到户到村民小组,明确各项目标实施责任主体,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各项规划目标如期完成。要高度重视做好规模调整村的资产融合工作,上半年全面完成融合工作,巩固村规模调整工作成果,实现并村并帐并心。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个性化指导,充分盘活各类集体资源,积极实施“一村一基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使80%以上的村都能拥有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基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村级组织有足够的财力维持正常运行。要全面推行村干部绩效工资制度,将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与村集体经济的增量发展业绩相挂钩,激发村干部投身发展的积极性。要深化和规范村帐镇、组帐村制度,坚持村级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定期审计等制度,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管,引导各村集中财力关注民生、改善环境,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深入实施万名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技能培训和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定期评选表彰一批党员创业致富标兵,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带头创业、带领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4、围绕完善运行新机制目标,促进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行。要加强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建设,坚持实行村民代表例会、重大村务公决五步工作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水平。要加强便民利民服务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的村级工作新机制,坚持实行村干部“三联五清”便民服务制度,健全“三级联动,服务三农”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村组、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工作水平。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党员议事会、农村党员村务责任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制度平台;坚持完善发展党员全程票决、两票制评议党员、不作为党员警戒等制度,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党小组建设,完善镇党代表管理和活动制度,拓展党内民主实现新途径;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因病因贫致困问题。从今年开始,各党支部对支部逝世的党员,都要举行“三个一”活动,即送一个花圈,送一份慰问金,组织支部党员进行一次悼念活动。

5、围绕激励再创新业绩目标,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坚持实行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和党员干部承诺考核制度,年初要及时组织两委干部进行年度目标承诺,年底统一组织实施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奖惩相挂钩。要坚持实行民主评议村党支部、村干部和退位村主职干部制度,对群众满意率偏低的村党支部,要进行重点整顿,对群众满意率低于50%的现任村干部和退位村主职干部,都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要积极推行村干部报酬标准民主议决制度,增强村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继续实行村主职干部报酬镇统筹统发制度,关心爱护主职干部以外的村两委干部和村务工作者,建立健全确保村干部报酬正常发放的运行机制。要不断完善评优奖先制度,各支部都要努力争创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村、领头雁和品牌特色工作,以先进典型辐射带动全面工作。要不断健全村干部关爱激励机制,继续配合镇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坚持实行集体经济薄弱村运行经费补助、村主职干部最低报酬保障补助和退位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障补助等三项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逐步建立村干部履职风险保障和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

二、加强领导,不断提升我镇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1、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在村组织中开展“五新争先”活动,是镇党委紧跟上级党委工作步骤,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各村党支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工作责任。镇党委将继续把此项工作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和各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点,各村党支部要切实把此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支部书记要亲自抓,深入调查研究,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要重视加强工作台帐建设,力求做到规章制度有汇编,民主决策有文本,民生服务有记录。镇机关各办公室(中心)、驻联村干部要密切配合,切实负起监督指导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