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教育方针

篇1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篇2

根据《关于西天尾等五个镇创建“教育强镇”市级评估验收情况的通报》精神,为进一步完善我镇教育强镇各项举措,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现根据通报情况,特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继续发扬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加大镇党委、政府和村一级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使我镇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一是优先保障政府经费投入,健全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划,在校舍征地、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实现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二是加大镇商会作用。继续通过召开新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和鼓励在外乡亲、企业家来庄边捐资办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完善镇商会捐资助学机制,使更多的师生体会到庄边乡亲对教育的关怀和爱心。三是加大村一级发动力度,鼓励更多的乡亲以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捐资。继续发挥吉云陈元璋捐资及捐助学校建设的辐射作用,发挥尚书桥村、前埔村、百俊村等村级教育基金的影响力,引导更多的人共同为促进庄边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爱心与热情。四是各校发挥校友会作用,引导乡亲回乡投资。今年开始,庄边中学一校友将在每年暑假定期资助大额助学资金给中学师生。

二、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控辍保学力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各职能部门、各村居的控辍保学职责,坚持将其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并在村级换届、评先评优中作为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完善文化户口册,对其进行滚动登记管理,使之形成动态化、常态化管理。三是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家庭宣传、社会防控、学校动员、村级返劝,达到以管理形式、教育手段的转化实现控辍保学。四是加大对三类残儿的筛选鉴定工作,发动村级组织及卫生、民政、残联系统,加大对三类残疾儿童的筛选,组织儿童到有鉴定资质的医院进行残疾鉴定,同时加大跟踪入学力度,确保残障儿童入学。对重度残疾的适龄儿童,积极协调其到相关学校就读。

三、继续完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

一是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加大辖区内各校的均衡化发展,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进入基层完全小学就读,开足英语和小学信息课程,最大程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合理配置基层各校教育教学设施,推进优质资源向中心校集中、向基层校倾斜,加大图书室、信息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力度,在条件成熟的学校修建塑胶跑道。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力度,加大对偏远村级小学校舍等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新建。三是加快中心独立幼儿园建设,加快在集镇中心进行选址新建中心幼儿园,满足基层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篇3

Abstract:The problem of curr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s teaching is that teaching of classroom lacks practicality and interactivity. Classroom education means cannot meet the student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position is vague; applying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mode i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eaching can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teaching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 知识产权 教学

Keywords: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eaching

作者简介:周树娟 (1979―)女,江西浮梁人,讲师,从事法学教学。

本论文是其主持的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职高专实用创新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研究――以陶瓷知识产权法律人才为例》(09YB060)研究成果之一

一、诊所法律教育简析

诊所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又称诊所式法律教育或法律诊所教育,是指学生在律师或法学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培训学生基本的法律职业技能(即会晤、辩论、谈判等)及职业伦理观念(规范律师角色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创始于美国的一种以实践性为特色的新型法律教育模式,因为吸取了医学教育模式中的有益经验而命名。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美国杜克大学和南卡罗莱那大学率先创设“法律援助诊所”,到1990年止,超过80%的全美律师协会所认可的法学院设立了以真实的当事人为对象,由老师指导和法学专业学生参加的诊所式法学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和处理真实的案件,从中学到大量的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诊所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来促进其对法律制度的综合理解。

二、知识产权法教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

将诊所法律教育与知识产权法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法律实践从而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产权的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法学教育理念

法学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将诊所教育模式运用到知识产权教学中来的前提。诊所教育模式引入我国,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新,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命。运用诊所教育模式使广大法学教师认识到课堂不止是教师的课堂同时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体现才能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诊所法律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为核心,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独立的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案,并付之于实践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对传统法学教育与诊所法律教育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诊所法律教育是传统法学教育的有益补充。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让学生亲自参与案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不是在脱离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教师在发挥师生能动性的同时将原有教育模式与诊所教育模式有机结合。

(二)教师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

诊所教育模式运用到知识产权法教学中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法法学理论知识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法学教师虽然在诊所法律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没有传统教育模式那样突出,但法学教师应该在注重自己理论专业知识丰富的同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法律实务知识,这样才便于对学生开展法律技巧性发面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知识产权法专业知识、法律实务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积累从而有利于更好的运用诊所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三)加强法律诊所课程体系的设置

各个法律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加强法律诊所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法律诊所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法律诊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很多法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单纯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的实际能力的锻炼主要局限在本科四年级,因此学生所学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所用。诊所法律教育要真正在知识产权教学中得到运用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本科前三年很少的实践课程现状,必须综合学生的知识需求情况形成一门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各个学校应该改变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际能力的现状,在课程目标方面应该注意到法律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兼顾学生职业道德的修养,以使学生能尽早的进入角色。从而更好的发挥诊所教育方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一、?为自己而背——背出古今文化的精华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说得好:“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物。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编排得还不很理想,但对教师来说仍是最好的读物。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翻开语文课本,有一种淡淡的清香溢出,那是书香。沉浸在书香里,看花开花落,听潺潺流水,遐想人生……课文《桂林山水》告诉我桂林有多美;《燕子》告诉我春天有多美;《雾凇》美,《草原》也美;《荷花》美,就连《夹竹桃》也美……一本语文书就是一个美不胜收的世界。这篇篇课文,这段段文字,一遍遍咀嚼回味,就像一把犁耕耘在荒芜的心田,心胸会慢慢被一种叫作享受的东西填满。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文学精华所在!背诵精华应该是一种享受,也是老师自身素养的积累和内功的磨炼。

二、?为学生而背——背出语文教师的精神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要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教师就必须有学生认可的学识威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

就拿背诵来说吧,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语文教材中也有背诵课文及精彩片段的作业。这么多的背诵任务仅靠教师说教效果肯定不行,所以与其苦口婆心地说上一百遍,还不如亲自示范一次。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背诵上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曾有位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早读课上背诵课文,一个学生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这么长的课文怎么背?老师,你会背吗?”幸好这位教师有“背”而来,一口气将课文背了下来,这位学生才心服口服。

教学相长,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苦功背诵经典可以使语文老师更有精神,更有魅力!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为课堂而背——背出语文课堂的精彩

听特级教师的课总会拍手叫好,惊羡不已。那么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写,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喜,他就敢于走进课堂。”著名语文专家于漪老师就是从背课文开始,严谨治学,扎扎实实,靠硬功夫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贾志敏老师说:“备课,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能熟读成诵。”而“背课文是我的爱好”这句朴实的话语更真实地道出了贾老师课堂成功的真谛!

如今的课堂,许多教师都很注重“纸上教案”这个显性备课,忽略了真正的隐形备课——背课文。试想:没有反复诵读语言文字,哪能在课堂上顺手拈来?

篇5

关键词:实验教学;通用平台;三维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1.9

众所周知,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先讲述基本理论,演示实验基本步骤,然后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手册,到实验室进行操作演示,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但是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实验内容一般抽象性都很强,这通常不利于教师阐述其内部原理,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对原理快速深入理解;学生仅仅通过在课堂上听老手讲述实验过程,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理解并吸收,也就根本谈不上熟悉实验的流程。因此学生往往是在不熟悉实验流程的情况下就冒然进入实验室进行真实的实验,这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同时还造成了实验器材、药品等的不必要的损耗、浪费。还必须指出的是,有些实验本身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学生不熟悉实验规范、流程就进行实验,很可能会对学生的人生安全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实验教学会受到很多条件因素的限制,比如实验器材数量有限,多位学生可能会共享器材;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开展该项实验教学,如演示太阳系运动。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实验现象模拟,能够很好的诠释实验现象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授课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熟悉实验流程。现今市面已经有些Flash或二维图形实验仿真软件,但它们对实验的表现力,用户的交互性等都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传统教学中实验种类以及数量

本系统设计目标是它不仅适用于教师、学生等普通用户,同时也面向参与实验模块开发的其它人员,具有强大繁多,这些实验演示系统多是一个实验一个系统,没有对其进行综合集成,这给系统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基于以上现状,系统采用三维仿真技术模拟、再现各种实验及自然现象,提高用户的真实体验和操作性;采用可扩展模式结构,解决实验种类及数量繁多给管理及扩展带来的不便。

1 系统分析

OpenGL是现今使用较广泛的一个性能卓越的三维图形标准,它独立于硬件设备、窗口系统和操作系统,提供了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3D图形库。系统采用OpenGL来实现各种实验的三维表现,用户可以轻松通过操纵键盘、鼠标来改变观察视角,从三维多角度观察实验演示过程;操作各种实验器材。的二次开发和可扩展性。普通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购买主体及必须的功能模块,亦可随时购买其它功能模块,并能便捷的加入到现有系统中,从而通过使用本系统完成教学或学习任务;其它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客户对实验的要求,按照实验模块的接口要求和公共基础功能模块快速开发新实验或维护已有实验功能,并编写配置脚本,即可交付给用户动态加载使用。

根据以上要求,系统基本结构设计为如图1所示。系统由主体控制框架制定基本的接口标准,实验模块开发人员可以在不对主框架有任何了解,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按已有接口标准开发出新的实验模块,而主控制框架也能很好支持每个实验模块操作演示等功能,

系统框架为开发人员提供的接口标准应具有即统一又灵活的特点,系统采用读写配置脚本方式进行实现。开发人员完成实验模块后,编写配置脚本,主框架通过该脚本了解模块的具体接口方法,并写入自己的配置文件实现动态调用,这样就实现了主体控制框架和实验模块的逻辑分离,相关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自己所负责模块的内部详细设计。

2 系统实现

系统由主体框架、实验模块、公共模块三部分组成,实验模块和公共基础模块都是以动态库的形式存在。系统框架主要负责和用户进行操作交互,实验内容的三维展示、管理及控制;每个实验模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具体实现由其开发者自己决定,只要求提供满足标准框架接口的调用。

2.1 系统主框架设计

系统主框架是该仿真平台的核心部分,采用MFC单文档结构和第三方界面库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OpenGL配置一个能在Windows系统平台运行的环境,并且通过制定的接口标准链接并控制相应的实验功能模块,对加载的功能模块进行动态管理,该框架的核心类结构如图2所示。

COpenGL类配置OpenGL在windows系统中的运行环境,其唯一对象m_opengl在CPhyLibView类中实例化。CPhyLibView类在CMainFrame类中,主要用途是实时显示当前功能模块所展现的三维实验仿真场景,渲染的场景数据信息来自于各实验模块。

CWorkSpcaeBar、CWorkSpcaeBar2类分别在主框架CMainFrame类中被实例化,它们是浮动并停靠在主框架内的两个子框架,用来装载具体功能模块中的实验参数配置窗口、实验说明及结果窗口。

CLibrary_Linker类是框架中重要的模块,它是实验模块和框架之间的功能连接器,制定了二者通信的标准接口。它通过读取的配置文件了解实验模块的相关内容、函数接口等信息,帮助框架其它模块链接相应的功能,调用其中的函数接口,从而实现对功能模块的各种操作。为判断当前链接库与正要链接的库是否重复,类中为每个实验模块提供计数字段用于区别,以此减少对相同库的链接、释放操作,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为了使主框架能够对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就必须读入模块的相应信息,这一点可以通过结构体Menu来完成。Menu结构体主要以链表形式动态管理功能模块相关信息,并同步写入硬盘,更新框架界面。Menu结构体中的数据全都通过读入每个功能模块的配置脚本,内容主要包括主函数名、库名等,并动态生成的功能操作选项菜单,菜单ID号,调用规则等信息,在主框架中显示供用户操作使用。

2.2 实验模块设计

系统中每个实验模块相对独立,允许用户通过界面动态地加载和卸除,其结构如图3所示。实验模块核心必须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参数配置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允许用户动态配置实验所需数据,实验的计算结果及三维模拟效果都将受到参数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呈现多样性。

实验说明及计算,该部分的用途在于对正在进行的实验原理知识点作出说明,并描述实验操作步骤要点;依据实验理论数据和输入参数,动态地计算出实验结果。

虚拟实验渲染显示,该功能是三维实验仿真最终的目标,即通过使用OpenGL对实验整个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形象的显示各种情况下的实验效果。

编写配置脚本,用户针对每个实验编写相关的配置脚本用于描述功能模块的关键信息,如功能模块名称、主要函数名、菜单中显示的内容等等。主框架链接接口通过配置脚本内容,实现对功能模块的调用。

2.3 公用基础模块

公用基础模块是平台提供的公共功能,主要涉及到摄像机管理、向量计算,粒子系统,实验器材的拾取、拖动、组合,场景操作管理等模块,这些公共模块是多数三维模拟仿真都需要的基础功能,二次开发人员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它们,以提高开发效率。

2.4 主框架与实验功能模块关联流程

在选择某个具体实验后,主框架会根据Menu结构体中的信息与相应功能模块相连接,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主框架中的视图客户区设备上下文与实验模块中的三维模拟部分进行绑定。

参数配置框架与实验结果说明框架载入功能模块中的参数配置部分与实验说明、结果计算、显示部分。

动态实验菜单与功能连接模块由实验模块中的主框架连接接口中读入接口信息,之后即可根据此信息生成实验菜单或是对其进行管理,效果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通用三维实验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主框架内部加载不同的实验功能模块,根据用户的动态配置参数,形象再现了各种实验、自然现象,并计算出相应情况下的实验结果,使得用户像身临其境一样完成各类实验,而不受任何条件因素的限制。目前系统已经实现了大部分中学物理、化学、地理实验功能模块,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Richard S.Wright,Jr.Benjamin Lipchak.OpenGL SuperBile[M](4th Edition).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9).

[2]徐明亮,卢红星,王琬.OpenGL游戏编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3]Fletcher Dunn,Lan Parberry.3D数学基础:图形与游戏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4]Sartaj Sahni. Data Structures Algorithms and Appl- icati ons in C++[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

篇6

关键词:职教新干线;化工仿真;资源共享;远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80-03

化工生产具有工艺过程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并且常伴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不安全因素,给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的现场实习、技能操练带来了困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于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操作控制环境的化工仿真实训软件应运而生。

基于职教新干线开发的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空间”的开放、调控与交互功能,使化工生产工艺类课程的教学实现了远程学习训练、随时辅导交流,与原单机版化工仿真教学软件相比,突破了必须在学院指定时间、地点进行操练的局限性,构建了一种达到 “人人、处处、时时”的全开放性化工仿真教学模式。

一、传统化工仿真实训软件的局限性

传统化工仿真教学软件是单机版的,学院购买以后,安装在固定机房,所有教学、训练都只能在该机房完成,其时空局限性十分明显。因此,软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如下两方面:

1.开放性不够

开发者完成研制工作后,系统即为完全定型的产品,使用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必须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训练和学习。

2.资源不够丰富

现有仿真实训系统一般仅限于展示生产工艺,缺少基础知识、设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元素。这一缺陷造成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工业生产过程的全貌。[1]

二、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平台设计思路

该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以较好服务石油化工等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为宗旨开发,依托职教新干线空间,将理论学习、交流沟通、在线仿真和考核评价等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通过化工技术类专业核心课程对接湖南石化产品典型工艺,仿真操作过程对接实际生产过程,构建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这一平台设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如下:

(1)服务器架构在本地,独立于世界大学城网络版仿真软件,师生通过职教新干线空间账号登录使用;

(2)该平台将职教新干线网络资源课程与仿真实训项目融为一体;

(3)构建仿真实训管理中心,全程指导监控、考核评价学员仿真实训效果;

(4)采用网游模式运行。学校用于实验和实习的仿真软件采用网游的模式网络化运行。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项生产任务。

平台的构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选取开放平台

开放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是整个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平台的核心。职教新干线为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实现跨越时空教学交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将抽象、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习者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了教学时空,实现全开放性训练,满足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也为企业员工培训及远程教学提供了一条简洁实用的方式。[2]

2.科学遴选项目

随着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工厂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围绕化工类专业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需求,按照适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强和贴近实践等原则,对接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和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目前平台选择的主要训练项目有丙烯酸甲酯、合成氨、PVC聚合3个工段级项目及间歇反应釜、离心泵、精馏塔、吸收解吸、固定床、流化床等10余个单元级项目,其如图2所示。通过项目训练,有效促进学生对基本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技能的掌握。

3.设计多样功能

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将传统的教学工作和用于实验、实习的仿真系统整合在一起,具有网络教学多种功能。

(1)整合、共享教学资源。化工仿真教学平台将基础化学、化工单元操作、PVC生产技术、合成氨工艺、反应器操作与技术等专业课程资源和仿真实训项目集成,构建了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

(2)开展远程教学与培训。将传统的授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网络化,实现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远程教学及培训。

(3)进行教学适时监控。教师利用选择性内容功能,为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小组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学路径,实现对课程进度的直观掌控和有效引导。[3]同时,平台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学员学习、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导出Excel进行汇报、存档等,使其成为良好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诊断工具。

三、基于空间的化工仿真教学模式

新型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为主体,按以下四步将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平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即仿真预习——课程教学——评价反馈——拓展引导,下面以“合成氨生产工艺”课程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仿真预习。教师将授课班级学生分为三个任务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工段的仿真预习。学生通过空间仿真预习,了解单元设备及工艺的基本操作流程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2)课程教学。通过学生空间仿真预习(留言、私信、群组讨论),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资源,增强了教学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评价反馈。学生通过空间仿真实训,开展师生群组讨论互动,老师汇总学生仿真实训信息总结评价。

(4)拓展引导。通过以上步骤训练,学生对合成氨生产工艺的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任课教师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学习指导。

四、空间仿真教学成效

1.拓宽了课堂时空

该平台可以在有效时间内传输最大量的信息,学习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链接点上提供的不同内容,根据自身学习进度与要求,将学习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学习地点从教室拓展到校外,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和全方位、全过程的互动交流。

2.拓展了工学结合途径

该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再现典型化工生产流程、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原理,高保真动静态机理模拟开停车、操作、调试、事故处理等过程。在非常逼真的操作环境下,学员依据生产中各种工艺条件和过程参数的变化,进行化工单元实训和真实产品的模拟生产实训,开辟了工学结合新途径。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以现场实际为依托,通过虚实结合、循序渐进的仿真实训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革新了教学方式,动静结合的操作弹性等,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空间仿真教学发展思路

以与企业合作为契机,以真实的工业装置技术资料为依据,将先进的绿色化工元素植入科学设计的化工仿真教学平台框架内,形成集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评价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动画“3D化工仿真资源”。对接湖南省内各大中型化工企业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与企业合作开发真实的实景3D仿真系统,进一步丰富网络仿真教学与培训资源库,其视频截图如图3所示。

当前,化工仿真空间教学已逐步成为我院化工类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探索出了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如何利用世界大学城内丰富的信息资源,组织开发构建一个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空间化工仿真教学完整体系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忠伟,魏杰等.新型多功能化工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71-73.

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XX工作作出的“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三严三实”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阐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要求和生动实践,重点反映党群干群关系的生动变化和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努力为建设活力实力魅力XX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大力宣传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宣传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展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活力实力魅力XX建设的必然要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大力宣传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内容。宣传“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清除与“三严三实”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履职尽责、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

(三)大力宣传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围绕四个“关键动作”,即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及整改落实、立规执纪,深入宣传专题教育开展情况,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

(四)大力宣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和人民群众的良好反响。大力宣传各村在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民生改善和推动振兴发展上取得的实效以及社会各界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真实反映和良好评价。

三、宣传方式

(一)新闻宣传

1.开展典型宣传。加强与省、市属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向省、市属新闻媒体积极推荐在专题教育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努力扩大我镇创先争优活动的宣传效果。

2.新媒体宣传。镇政府信息网要及时转载专题教育相关重要报道,进行动态报道、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党内远程教育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宣传渠道的作用,拓宽宣传覆盖空间,扩大社会影响。

(二)社会宣传

1.开展板报宣传。各村(居)委会充分利用宣传栏、橱窗等载体,持续宣传专题教育的重要精神、决策部署、主要任务,持续宣传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等。

2.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各村(居)委会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电子屏、建筑工地围挡等设置主题公益广告。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委会要按照本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及时提供新闻线索,报送信息。同时,把对专题教育的宣传工作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系列讲话等重大会议精神的宣传相融合;与苏区振兴发展的宣传相融合,确保活动宣传不虚不空不偏。

篇8

一、基本情况

省庄一中占地92亩,建有博学楼、厚德楼、至善楼、综合艺术楼,高规格塑胶操场及风雨操场正在建设中,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046人,教职工126人。

二、总体目标:三年后建成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现状分析、与省定标准差距、预期目标及措施。

(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与省定标准的差距。缺实验楼一座,操场未完成塑胶化改造,篮球馆内设不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不完善,空调缺30台,绿化美化差距较大,实验室实验仪器陈旧,图书室图书陈旧。

每年任务目标。

第一年:完成操场塑胶化改造,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的、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添置空调30。

第二年:建成2400平米的实验楼一座,更新实验室实验仪器,购置部分图书。

第三年:完善篮球馆内设,强化校园硬化绿化美化。

(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现状: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改革虽在进行,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虽然开全开足,但思政课、生物课教师配备不足,音乐及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学生社团活动虽然开设,但社团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音体美兴趣小组虽然开设,但学生兴趣小组人数较少,艺术特长学生覆盖范围较低。

第一年任务、目标

1、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足思政、生物及音乐、体育教师。

2、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新观念,2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3、走出去学习经验,组建部分社团,使4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第二年任务、目标

1、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优秀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博采众家之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初步形成我校课堂改革模式。

2、进一步深化音体美等社团,开展体育、艺术特长优秀评选活动,使7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初步建成校本课程体系。

进一步丰富社团系列活动。

4、4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第三年任务、目标

1、5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30%教师顺利结题。

2、使10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形成独特课堂改革模式,使课堂高效增效。

4、建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5、教学成绩逐步提升,与城区优质学校差异率相比低于0.15。

(三)育人环境特色突出

1、现状:学校当前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整体规划尚未成型,难以打造切块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欠缺,缺乏特色;学校硬件难以达到省标准,诸如地面硬化、绿化、美化等。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1)第一年,研究确定学校文化“特色内容”;抓好现有条件下的文化氛围建设——力争于2021年3月底把厚德楼墙面利用起来,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专版;于本年底前把学校博学楼、综合艺术楼的文化氛围规划、建设好。

(2)第二年,逐步健全、打造我校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做好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力争使整个校园环境取得显著改观。

(3)第三年,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我校文化品牌,创建幸福校园。

(四)完善师资结构

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23人,其中30岁以下5人(4%),31-40岁28人(22.76%),41-50岁42人(34.15%),51-60岁48人(39.02)。从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有2人(1.62%),本科105人(85.37%),专科16人(13.01%)。骨干教师人数计19人(15.45%)。

目标任务:

第一年,完善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对教师递进式培训,完成培训教师30%,强力打造班主任队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9%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30%以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投入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

第二年,深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70%,中青年教师达到4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2%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40%以上;投入10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第三年,强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100%,中青年教师达到4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50%以上。投入1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五)较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现状:校内骨干教师理论水平低,仅局限于讲课方面,带动效果不理想。作为镇驻地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大。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第一年,健全辐射带动制度与考评,校内帮扶,深化青蓝工程,发挥青年互助会优势。

第二年,加强与城区学校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学习。

第三年,加强与镇域内学校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六)家长、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1、现状: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低,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甚至空白。

3、

第一年:

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满意度70%。

第二年:

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形成有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80%。

第三年:

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特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特色体系,有特色的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90%。

(七)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

初中适龄儿童在本地就读率要在2020年60%的基础上,每年提升10%,争取三年内达到90%以上的适龄儿童在本地学校就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魏述勇负责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及家校建设,郭荣强负责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及师资结构完善,张文广负责育人环境特色提升及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赵兴超负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按照要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2、加强督查全面实施

成立宋绍军为组长,以赵兴超为负组长的督查评价小组,建立形象进度表,结合上级部门的标准,每一个月进行检查调度一次,查缺补漏。

3、量化考核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工作领先积极完成工作的给与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懈怠,落后的给与批评教育。

篇9

关键词:蜀河镇;兴衰;交通运输;演变

道路交通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主要通过交通线路、交通网络、交通枢纽、港站和交通工具等设备,进行着地区间的人员联系和物资交流。交通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沿交通线兴起了很多交通枢纽城市。在以船舶为重要交通工具的年代,河流沿岸的码头或港口成为客货集散的重要场所,大量的客货在此中转、装卸,商贸随之发展,于是便有了许多水路重镇。位于陕西省旬阳县境内的蜀河镇就是这样兴起的。蜀河镇位于旬阳县城以东53公里处,北依秦岭、南傍巴山。城镇主要位于汉江北岸,蜀河穿过城镇中部汇入汉江。蜀河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往今来,商贾往来频繁,是驰名于汉江中上游的商贸重镇。蜀河镇现成为旬阳县第二大镇,仅次于城关镇(县城所在地),它的繁荣与衰落与当地交通运输方式的演变关系密切。

蜀河镇位于蜀河与汉江的交汇处,围着蜀河口分东西两部分,过去中间曾有一道木桥相连,人称“小汉口”。这里上通巴蜀、下达荆楚,北去关中,明清时非常繁华,是汉水中游的货仓和大码头,号称古金州第二大重镇。在陇海铁路未通关中前,由汉口沿汉江至蜀河口,再经蜀河口、双河口、镇安、柞水到西安一线,是关中通往湖北等地的一条重要物资通道。同时,这条大道也是陕南东部与湖北郧阳、竹溪、竹山等地和关中进行商品贸易的几乎唯一物资通道。蜀河正地处这水陆交通要道的咽喉,水路有船只上通安康、汉中,下达老河口、汉口;旱路大道通往西安,骡马运输络绎不绝。那时各地的商客聚集此地,将本地的漆、麻、耳、桐油、丝绸,通过汉水入长江,送到南京、上海;再把大都市的最新商品运回山区。此时蜀河古镇成为汉江上游的商业重镇,有“小汉口”的美誉。现蜀河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等明清古建筑,已成为该镇独特的文化资源,见证了蜀河镇因水而兴、繁荣昌盛的历史。

 

因汉江的黄金水道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当年蜀河镇的繁华。直到解放初期,从汉口到汉中,沿江人民的生活用品几乎都靠汉江水运。在那时,每天都有上百条船泊在蜀河码头,在河滩上修船的工人就有几十人之多,可见当时水运之繁忙。汉水三千里,曾经繁华的商道水路,后因铁路交通的便利,航运地位日益下降。

经过汉江沿线,东起湖北襄阳,西至重庆的襄渝铁路,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5年11月临时运营。1979年12月全线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与汉江水运相比,铁路运输更加快捷便利,运营成本低。襄渝铁路运营后,使汉江沿线的物质交流和人员往来主要通过铁路网路进行集散,汉江的水运地位日益下降。另一方面,位于汉江上游的石泉和安康水库修建和运营后,导致中下游的水位不断下降,通航能力大大减弱。此后,蜀河镇就逐渐失去了水运枢纽的地位,往返的客货流大大减少,商贸发展缓慢,城镇日益萧条起来。然而,襄渝铁路的贯通,并没有促进蜀河镇的繁荣与发展。主要是受到蜀河车站的具置和规模等级影响。襄渝铁路与蜀河镇隔江相望,蜀河车站位于汉江南岸的沙沟村(原沙沟乡),与蜀河镇相距七公里左右。因距离较远,且隔着汉江,当时还没有跨江大桥,蜀河镇与车站联系不便,仅靠一艘渡船往返。蜀河车站与车站码头间有一段山坡,坡度很陡,车辆不能通行,人员往来只能步行,货物只能靠人力搬运,运输成本高。加之,蜀河车站等级低、规模小,停靠的车次少,只有往返于安康与襄阳之间一次列车在蜀河车站停靠,集散的客货量极其有限。蜀河镇因水运要塞地位的丧失,铁路运输不够方便,316国道旬阳县至白河县路段因路况很差,也没有全线贯通,通行能力有限。此时,交通运输成为制约蜀河镇商贸发展的主要瓶颈。

篇10

关键词: 交通仿真 停车波 起动波 信号交叉口

1.引言

在实际的交通观测中,经常会发现交通流的某些行为非常类似于流体的行为。例如,在信号交叉口的某一道路上,当一列车流遇到红灯时,会产生一个与车流运行方向相反的波,类似于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1]。但是,这种交通波是非常抽象的,人们无法直观地看到波的产生过程,这就给进一步了解交通波理论带来了障碍。国内[2]在交通仿真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为此,建立一个信号交叉通波的仿真系统来演示交通波的产生过程,可以增加人们对交通波的理解。信号交叉通波仿真系统可以模拟交通中各种情况下的停车波和起动波,有利于更形象地理解交通波的产生过程。我们以一个信号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VC技术构建信号交叉通波的仿真系统。

2.仿真模型的建立

2.1模型的整体结构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实体有路网、交通标线、信号灯、车辆等。这些实体按属性可抽象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动态对象、静态对象[3]。动态对象在系统中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车辆的位置和信号灯的颜色变化;静态对象在一次仿真运行开始后就不再发生变化,如交叉口的形状,轨迹的类型等。因此,仿真模型应该由以下几个类组成:动态类、静态类[4,5]。其中,动态类包括车辆类,动态数据显示类,信号灯类;静态类包括交叉口类、轨迹类、位图类等。[1]模型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仿真模型的建立

2.2.1交叉口模型

交叉口模型是最重要的静态模型,它给出了模拟试验的基本框架。主要由交叉口、轨迹、交通标线等对象组成,其中交叉口几何参数、轨迹类型等参数均可由人工设定,此模型从仿真初始化以后就不再发生变化。

2.2.2车辆生成模型

车辆到达的统计规律可用车头间距的分布来描述,这种分布属于连续型分布。车辆生成模型主要负责在设定的轨迹的起点处,以服从一定概率分布的车头间隔时间为间隔生成车辆。因此,车辆的产生应该用概率分布来描述。由于本模型是在单车道的情况下进行的仿真,故选用移位负指数分布的时间分布来控制发车,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P(h>t)=exp[-λ(t-τ)](t≥τ)(1)

式中:h――车头时距;

λ――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到达率;

t――每个计数间隔。

在本系统中,一种设置三种状态:自由流状态、红灯停车状态、绿灯起动状态。在仿真开始前设置好三种状态的参数后,车辆的运行就按此模型来变化。

2.2.3车辆驾驶模型

车辆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在道路的限制速度内以期望速度前进,对于车辆驾驶模型的建立对于本仿真来说是关键的问题。

2.2.3.1车辆加、减速模型。[6]

在车辆的运动决策中,车辆有自由行驶、跟驰行驶、减速停车、保持车速不变等行驶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加、减速模型。车辆加速过程中加速度a并非恒定,往往在低速时加速度较大,在高速时加速度较小,加速度可以根据前后两车的相对速度和相对间距来定。加速度为负值时,车辆在路段中的减速操作有三种情况:自由行驶中的减速、跟驰行驶中的减速和入口第一辆车红灯时在停车线前的减速。自由行驶中当速度大于期望速度时需采取减速操作以保持期望速度,其减速度可取a=(vdes-v)/T,T为恢复时间,取T=1-3s;跟驰过程中两车间隙小于期望间隙和跟车速度大于前车速度时,跟随车为保持期望间隙需要减速;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当第一辆车到达减速区内时就以一定的减速度减速停到停止线处。

关键代码为:

double space;//车头与停车点的距离

space=g_TwoPointDistance(m_fMidPoint,fStopPoint)-m_ fLength/2;

if(space>5) //阻挡式停车

{ m_fSpeed=proadNet->m_CarSpeed1;

} else

{ m_fSpeed=0;

proadNet->m_IsStopMove=TRUE; //表明红灯亮,头车刚停车}

2.2.3.2停车排队模型。[6]

车辆进入交叉口进口道时,按前方进口道是否有停车排队车辆可分为前方有停车排队和前方无停车排队两种情况。当前方有停车排队时,车辆将采取减速方式加入停车队列,其减速方式按相应的减速模型描述。当前方无停车排队时,根据前方信号灯的状态又可分为当前车辆拥有通行权和当前车辆无通行权两种情况。前者车辆行驶行为可视为与路段相似,即在跟驰模型约束下的跟驰行驶或自由行驶;后者车辆将减速停车,其减速方式按相应的减速度模型描述。因此,减速模型是停车排队过程的基本模型。其减速方式通常采用更切合实际的模式,即车辆在能保证该车正确停靠的前提下先不减速,而是像在正常路段行驶那样,只考虑跟驰行驶模式,然后在更接近停车点的较短距离内以较大的减速度在短时间内减速停车。其建模步骤如下:

停车。

关键代码为:

double space;

space=g_TwoPointDistance(m_fMidPoint,pPreCar->m_ fMidPoint)-m_fLength;//间距

if(space

{ m_fSpeed=0;}

else{m_fSpeed=proadNet->m_CarSpeed1;}

2.2.3.3排队消散模型。

停车排队车辆在获得流向通行权后将进入排队消散过程,以往的排队消散过程包括加速度模型和低速溜车模型两部分。但是本系统是关于交通波的仿真系统,传统的模型不适用。结合交通波的特性,采用车头间距来建立排除消散模型。

式中:D――车辆间的期望间距;

v――跟随车的速度。

3.仿真模型的实现

3.1仿真初始参数的设置

在开始仿真之前,通过菜单或工具栏选项对交叉口的基本参数、车辆的初始参数和交通流的三个状态参数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交叉口的位置、仿真系统中三种状态(自由流状态、红灯停车状态、绿灯车辆起动状态)的各参数,以及仿真周期时长等,把它们的赋值传到参数相对应的变量中。

3.2动态模型仿真的实现

本系统经过固定的时间间隔对动态对象进行更新,通过仿真系统不仅可以形象地观察到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产生过程,而且可以记录两种交通波的行驶速度和交叉口中车辆的总持续时间、消散时间、延误车辆总数等。

本仿真设置两种仿真模式,一种是自动仿真模式,由用户在程序开始时设置好仿真的所有参数,主要是仿真总时间、红绿灯时间等。仿真开始后,系统按照初始设置状态运行,无需人工参与,整个仿真过程会自动结束;另一种是人工控制仿真模式,由用户在运行过程中控制红灯和绿灯的状态,用户可以需要随时改变信号灯的状态,以便观察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产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1信号灯状态的控制方式[7]

在仿真过程中,由于车辆是根据信号灯的颜色状态来决定行驶行为,所以在信号灯类中应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记录信号灯的状态。此结构体包括两个成员变量,即信号灯的颜色和持续时长。在自动仿真模式中,可以按二相位的控制方案来设置,设置好周期长、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通过这个控制方案可以判断信号灯在一个周期内每一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段的不同信号灯的颜色也会随之变化;在人工控制仿真模式中,由人工调整各信号灯的颜色和持续时长,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3.2.2车辆状态的确定

确定车辆的状态应根据该车辆上一时刻的位置、所在路口的类型和具体车道来判断。若该车位置是在交叉口前,则应该判断该车转向及所在引道路权,以及与该引道冲突车流的具置,并根据车辆应采取的加速度、速度计算下一时刻的位置。本仿真采用固定时间间隔对系统中所有车辆进行更新,根据信号灯的状态来确定车辆的加、减速状态。

3.3程序仿真流程

系统仿真流程[8]如下。

3.3.1通过程序中的菜单栏或工具栏设定各种参数(包括交叉口参数、交通量数据、仿真的各种时长、产生车辆的初始化参数等),传递到程序中相应的变量中,实现对整个仿真系统中参数的初始化。

3.3.2在给定的交通需求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随机分布使车辆在轨迹的起点一辆一辆地进入路网,然后通过定时器对每一时段内每一辆车在路网上行驶的情况进行更新,包括车辆的位置更新和信号灯的颜色更新等,直至车辆到达其目的地后从路网上消失和仿真时长到仿真结束。

3.3.3停车波的观察。红灯亮时,当车辆减速到交叉口停车线处时,从停车线处产生一根红色的线条(代表停车波),它的运行速度相当于停车波的速度,这样就可以用一根红色的线条的运行来演示停车波的产生过程,当红色的线碰到后继车时,相应的车辆就停止前进。具体仿真界面见图2。

3.3.4起动波的观察。当绿灯亮时,当停车线处第一辆车起动时,从停车线处产生一根绿色的线条,代表起动波,它的运行速度相当于起动波的速度,这样就可以用一根绿色的线条的运行来形象演示起动波的产生过程。具体仿真界面见图3。

对于人工控制仿真的流程,基本上跟自动仿真过程相同,只是在参数设置时无需设置仿真时长、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在仿真过程中,信号灯颜色的变化由人工控制,可以灵活地控制仿真过程。在两种仿真模式中,起动波赶上停车波时,仿真就自动结束,同时仿真系统能够求出仿真中各种参数,结果如下图4所示。

4.结语

我们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建立了信号交叉口停车波和起动波的仿真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系统仿真平台,操作界面简洁直观,较传统的仿真软件更符合实际情况,且灵活性较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仿真,经过仿真所得的结果与理论上有较好的吻合,为交通波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仿真模型的随机性和理想化,得仿真与实际交通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本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殿海,严宝杰.交通流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8.

[2]商蕾,陆化普.城市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221-224.

[3]钟邦秀.面向对象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4):4182421.

[4]邝先验,许伦辉.城市道路交通仿真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2,(1):4-6.

[5]周蕊,许伦辉,汤晖.多交叉口信号控制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4.

[6]裴玉龙,张亚平等.道路交通系统仿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

[7]黄艳国,许伦辉,邝先验.基于Multi-agent协调的区域交通信号优化控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