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儿童范文

时间:2023-03-25 02: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灾区儿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灾区儿童

篇1

四川汶川的小朋友们,你们虽然被震走了家园,真走了双亲,但震不了我们的去全13亿中国人民的心,震不了政府的关心,你们经历了生死,

但最后被救了出来,这是上天给你们重生的机会。

生死不离,你们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心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都牵着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了你们回家的路基。

篇2

四川汶川的小朋友们,你们虽然被震走了家园,真走了双亲,但震不了我们的去全13亿中国人民的心,震不了政府的关心,你们经历了生死,

但最后被救了出来,这是上天给你们重生的机会。

生死不离,你们的梦落在哪里?想着生活继续,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明天站起,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心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相信生命不息,我都牵着你,血脉能创造奇迹,搭起双手筑成了你们回家的路基。

篇3

面包树下:希望灾区孩子们都能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希望你们经此劫难以后,前路再无风雨,健康平安地长大。

郁的天空:亲爱的孩子们,灾难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忘记恐惧,忘记忧伤,振作起来。伟大的祖国需要你们,亲人需要你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你们是未来的希望。

香香栗子:震灾过后的第一个儿童节,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亲人,或是将躺在病床上度过。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欢乐,不能像以往那样收到父母的礼物,无法再在校园嬉戏……希望这不是一个孤单的儿童节,失去了父母亲人,缺少了老师同学,至少还有我们的爱陪伴在你们的身边!

苕国人:就让我们噙着泪,小心地扶摸着这些孩子,轻轻地说上一句:勇敢的好孩子,节日快乐!

篇4

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

“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拿果冻来说,笔者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获知,水果冻的质量良莠不齐,合格率仅33.3%。不合格的水果冻存在如下3种质量问题: 一、使用苯甲酸。苯甲酸是低毒防腐剂,国家已明令禁止在水果冻中使用。二、使用人工合成替代品。 一些小企业为了利润,用糖精代替白砂糖,用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来冒充果汁等。 三、使用日落黄、苋菜红等人工合成色素。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挑选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这些产品质量较好,防腐剂和甜味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变着花样搞推销

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心理,在食品袋里装些粗糙低劣的塑料小玩具或卡片,让孩子集齐某类图案或卡通人像后去兑奖。有很多小学生让家长整箱整箱买某品牌的方便面,因为方便面袋里有变形金刚零件,据说集齐了能换回一个一米高的变形金刚玩具。

广告促销陷阱多

近年来,营养食品、补品满天飞,令许多家长不知所措,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

某些不负责任的广告把产品吹成了既能强身又能启智的万灵丹。电视画面上,原本瘦得可怜的儿童吃了某名牌儿童食品,立即能单臂做俯卧撑,成了孩子们的偶像;更有甚者,把考了双百分说成是喝某种营养牛奶的必然结果。

过分迷信洋食品

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出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惠氏就因产品中被检测出坂歧肠杆菌,导致中国境内销售的美国惠氏公司费蒙特工厂生产的配方奶粉被限令召回。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

俗话说“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给予孩子多样化的均衡膳食,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营养学家也提醒家长们,儿童应多食用自然食物及五谷杂粮,油炸食品,含色素、香精太多的零食不能多吃,否则孩子不愿意吃饭,影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的吸收。

小贴士一

如何选购冷冻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冷冻食品以其方便、味美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冷冻食品应在-18℃以下的冷库中冷藏,否则容易变质。超市内冷冻食品大多数是开柜式经营,柜中的冷冻食品难以达到冷冻所需的温度,食品易变质。所以消费者在选购冷冻食品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越接近保质期的食品易出现问题。

二是要看包装,包装袋上的结晶霜洁白发亮,食品冷冻坚硬,应该是保存良好的。同时还要注意包装袋是否破损,包装袋破损的食品易被细菌污染。

篇5

关键词 爸爸去哪儿 亲子关系 内在需求 外在需求 游戏

每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在需求。但是为何儿童的内在需求总是无法得到完全的展示与释放?是家长的问题亦或是是孩子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爸爸去哪儿》中看出一些端倪。这一季《爸爸去哪儿》共有六个家庭:刘烨和儿子诺一,胡军和儿子胡皓康,邹市明和儿子邹世轩,林永健和儿子林大竣,夏克立和女儿夏天,王宝强和女儿娜娜。在这六个家庭中,笔者认为前后变化最大的是林永健和儿子林大竣。

纵观十六期的旅行,林永健与儿子林大竣从一开始的矛盾问题不断到最后父爱子、子爱父的温馨和谐;从一开始说父亲是“魔鬼”到最后的“爸爸,我爱你”。这中间父亲和儿子都经历了什么才能使一个矛盾重重的父子关系逐渐走向缓和,才能使父子一起成长?那就是: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本文将针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1不可忽视的内在需求

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到底哪个对儿童更为重要?这一直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起外在需求,内在需求更为重要,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感受,当内在需求总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外在的语言行为,就产生了我们常说的孩子“不听话,调皮,不懂事”。这些都是我们教育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孩子内在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1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大人总是追求对孩子的物质满足,节目中的爸爸林永健也不例外:经常在外拍戏,很少在家陪儿子。认为只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这样的家庭相处模式成了中国当下家庭的普遍情况。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孩子往往被迫适应大人的社会,而完全背离了自己的天性,成人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并不完全适合孩子。孩子也有独特的人格,我们不能只想着保护孩子娇小柔弱的身体而只喂孩子吃东西,帮孩子洗澡,帮孩子穿衣服。没有人可以光靠面包活下去。物质在此阶段是最不重要的,而且物质可能导致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堕落。受物质奴役的小孩和大人,都会深感自卑,颜面尽失。”

林永健和儿子林大竣坐在“宫殿里”,大竣说:“我就要和爸爸在一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和爸爸在一起。”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玩具或是优越的物质生活。物质过剩就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追求奢侈生活,性格上自私冷酷,甚至导致精神上的虚无。使得孩子看起来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会思考,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成人将注意力放错了位置,单纯的物质不能带给孩子更多的脑力开发,动手能力的锻炼,对大千世界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走一步路,儿童的面前都可能出现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他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部身心,所以他会忘记听课,忘记写作业,你会觉得吃惊,但是请不要呵斥他们,儿童对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你要做的就是去乘一乘儿童的船,在一起待一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那么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冲突。”

1.2 依赖感是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生物学家曾经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动物都有“雏鸟情结”,即动物会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当作自己的妈妈,这是动物行为学中的印随学习。人类也一样,孩子对从一出生就看到的父母也有“雏鸟情结”,处处都要跟着父母,吃饭、睡觉、玩游戏都要和父母在一起,从他们的身上学到语言、行为,学习如何适应这个社会。但是如果在儿童有“雏鸟情结”的时候父母不常在身边就会像节目一开始:林永健给儿子林大竣打视频电话,大竣都不愿意正脸面对爸爸,寥寥几语就挂了电话。这不是说大竣不懂礼貌,而是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的时候都会有不自在的情绪产生,大竣的表现就是不自在。由于工作的原因,林永健和孩子的相处时间比较短,刚刚培养出感情就又要出门工作很长时间,时间久了孩子就习惯了父亲不在身边的生活,也就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就像节目里康康说的:“在爸爸和玩具之间,愿意选择玩具而不是爸爸。”这是父爱的缺失,和儿童对大人的依赖感的缺失,这种不健康的状态会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以来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下,家庭教育都大多放在母亲的身上,把母亲当作孩子成长的主要承担者,其实母亲给予孩子的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母亲教给孩子更多的是善良、细腻等一些感性思考,但是勇敢、果断、观察力、创造力等理性的思考就往往需要依靠父亲来传授了。

由此看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延长孩子和父亲的相处时间,加深孩子对父亲的“依赖”程度,让父爱回归,产生属于父亲的“雏鸟情结”。从节目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想要爸爸妈妈陪在我身边”。可见孩子的内在需求就是父母的关注与爱的陪伴。

2 内在需求的外化――外在需求

本文探讨的外在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更多的是内在需求的一种外化行为或是需求。这种外在需求是作用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并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的需求,即游戏。从古至今,国内外的很多教育学者都对儿童游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近代教育中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对幼儿教育有着很深的研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期儿童生活的一个要素,是儿童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游戏作为儿童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儿童自动型的最好活动形式,它不仅对于儿童的生活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构成了儿童教育的基础。”

2.1 游戏是身体成长的催化剂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阶段的成长是最快的、最显著的,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都在儿童成长期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而游戏就是促进儿童产生变化的催化剂。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教,但是无外乎是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让孩子从小就被禁锢在书桌前,禁锢在书本上,不要说放飞心灵,就连身体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我们要找到一种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来促进其成长――游戏。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和说话是儿童生活的要素,借助语言和游戏的方式,儿童开始把内在的本质向外表现。”

在大自然中,孩子可以肆意地奔跑嬉戏。在户外游戏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健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他要求孩子在夏天露天的草垛中睡觉,在下雨天光脚行走,在冬天游泳。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身体的净化无疑比药物来得健康。对于体弱多病的儿童,身体锻炼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儿童应该多做一些户外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净化心灵。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思考比在封闭的教室里思考要有效得多。

2.2 游戏放飞心灵的成长

游戏除了锻炼儿童的身体,对儿童的智力以及心理品质的成长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带给孩子不同的体验。提及室内游戏,以蒙台梭利为代表的“教具说”认为游戏是无用的,对孩子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她提倡要有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用具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儿童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学习,最终达到教育效果,从而不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也不会产生儿童自我教育中的偏差。但是室内活动不是万能的,儿童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面对的都是一些模拟实物的用具,制约了儿童的创造性,有的只是按照教具的意图按部就班地开发儿童的智力,并不能真正开发儿童的潜能,抑制了儿童的天性,也违背了我们一直提倡的“儿童中心论”和“教育无目的论”。

为了更好地释放儿童的天性,户外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在户外,儿童亲自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都是最真实的。正是因为这些真实的东西,儿童的思维才会真正起飞,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钻研下去。在自然环境中儿童可以发展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果断的判断力以及勇气。这些都是室内游戏无法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对儿童有益是很重要的,不要把游戏变成了玩耍,那样就起不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了。例如,《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爸爸妈妈孩子一家人用脸撕破保鲜膜的活动意义就不大,孩子只是单纯地玩耍,并没有什么积极的教育作用,这样的游戏应该少实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它不再仅是孩子内在外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实践自己已有经验的过程。孩子把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中加以实践从而不断强化。《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康康中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贴心哥哥,照顾弟弟妹妹。从游戏活动中,我们就能看出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他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并且在游戏中不断实践强化。

3 结语

《爸爸去哪儿》虽然是一档综艺节目,但是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家长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为其所接受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课题。这就需要家长要掌握儿童教育学的基础知识。随着国家教育部,社会各界人士对“家庭教育”的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只有了解儿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关注儿童,重在关注其内心需求,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意]玛利娅・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祝东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49.

[2]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49.

篇6

一、认为孩子的视力不好就是患了近视: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视力下降(如看不清黑板等)或是孩子在体检时被查出视力下降,就武断地认为这孩子是患了近视,然后就到处寻医帮助孩子治疗近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能影响孩子视力的眼病有很多,除了近视以外,还有先天性眼底病变、先天性远视、先天性散光、先天性斜视、先天单纯性弱视等。因此,家长们发现孩子的视力下降时,应先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不仅耗时伤财,还会耽误孩子眼病的治疗。

二、认为散瞳验光对孩子的眼睛有害:散瞳验光是利用散瞳药将人的瞳孔散大,使睫状肌麻痹后再进行验光的一种视力检查法。许多家长不同意给孩子做散瞳验光,理由是怕散瞳会给孩子的视力带来损害。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医生之所以要给孩子散瞳验光,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睫状肌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如不进行散瞳,是根本无法检测出孩子患的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也无法准确地查出孩子近视的度数。临床研究发现,在对青少年进行不散瞳的视力屈光检查时,其结果是百分之百的错误。另外,虽然散瞳会给被检查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如数日内眼睛怕强光刺激、看近物不清楚等。但这些不适都是暂时性的,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眼睛即可自行复原,散瞳不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危害。因此,家长们在发现孩子患了近视后,一定要带孩子去做散瞳检查,以确定孩子患的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及近视的度数,切不可因为怕影响孩子的视力而拒绝让孩子做散瞳验光检查。

三、认为各种疗法都可以治疗近视:家长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患上近视。因此,孩子一旦患了近视,许多家长就会盲目地使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进行治疗。其实,现在许多地方使用的治疗近视的方法和仪器都是不科学的,它们主要包括:眼部穴位按摩法、眼部穴位针灸法、耳部穴位埋藏疗法、各种眼部活血疗法和各种仪器的刺激疗法等。这些疗法对孩子视力的恢复并无帮助,即便暂时有效,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反弹。因此,家长们不可盲目地给孩子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如有需要,可采用以下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如:①眼睛的生理疗法:该方法主要是强调近视患儿应做到科学用眼,使眼睛的调节功能得到放松;②戴近视防治镜:该方法可以使近视患儿的眼调节功能恢复到平衡的状态;③使用眼药水:近视患儿可配合使用0.5%~0.75%的托吡卡胺眼药水和眼生素滴眼液,具体的使用方法应咨询医生;④使用具有恢复眼调节功能的仪器。

四、认为近视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一些家长在孩子患了近视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总是喜欢在孩子的寒、暑假期间为其治疗近视。许多不法商家也正是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某种仪器可在一个月甚至十几天内治好近视,导致许多家长上当受骗。其实,防治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短时间的突击性治疗都不可能根治近视。另外,防治儿童近视一定要从孩子5、6岁时做起,一直坚持到女孩18岁、男孩20岁时方可停止,因为这时人们的眼轴已经停止发育了,近视也就不会再发展了。

五、认为近视患儿戴眼镜后就不必去医院复查了:许多家长在给近视患儿配了眼镜后,就不再带其去医院做检查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证实,经常让戴眼镜的近视患儿去医院复查具有以下好处:①能明确患儿原有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②能明确患儿的混合性近视中的假性近视是否已被治好;③能明确患儿原有的真性近视是减弱了还是发展了。因此,家长们在近视患儿戴上眼镜后,应经常带其去医院复查,每年至少应复查一次,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近视患儿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于没有患近视的学龄儿童,家长们也应经常带其去医院检查眼睛。因为视力正常的学龄儿童若不坚持科学用眼的话,其视力每年可下降0.75~1度。

篇7

【关键词】在场作文;有意介入;存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1-0032-03

【作者简介】卢秀娟,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0),一级教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却无神”“行万里路,下笔亦无情”。

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在场作文”的概念。所谓“在场作文”就是根据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创设或者营造“在场”的习作课程,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见闻和体验,并指导个体带着感受的任务进入现场,逐渐形成个人感受,使得学生最终通过不断地自我体验、自我生成、自我完善,达到个性表达的和谐状态。

一、以结构为经:从杂乱无章到言之有序

在教师有意识指导个体对习作内容进行经历与感受,完成“在场作文”的第一步后,部分具有语言天赋和灵性的学生或许可以跳过“在场作文”的指导路径,可更多学生在反刍自己经历、体验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引导来找到表达的切入点与表达的方法。

我紧密联系平日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和文路,由此推出具有班级标签性的“糖葫芦串”和“三问题”结构法。“糖葫芦串”结构法,是指以时间为轴线,串联主要事件的文章结构;“三问题”结构法,是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组成的文章逻辑结构。

1.立足线性结构,为感受点打结。

如:苏教版五下《海伦・凯勒》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开头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是糖葫芦杆的时间轴,描写海伦的小故事就是糖葫芦粒。厘清课文的架构后,学生在结构中行走感悟,自是轻松自如。

基于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理念,化抽象说理为形象比喻,“糖葫芦串”结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苏教版五下习作1的内容是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我苦于习作素材内容的挖掘,一直没让学生动笔去写。2014年的第一场小雨转雪,为学生提供了“在场习作”的场域,于是我顺势利用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夹雪,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聚焦观察。

(屏显)早自习课之前――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

中午放学的路上――

休闲午读与雪共舞时――

傍晚放学的路上――

师:请同学们谈谈在每个时间点的后面可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生1:主要应该是我们看到的、想到的。

生2:还包括自己联想到的、感觉到的。如我们与雪共舞的时候,每个人的感受就是不同的。

(师板书)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师:能否用上老师教给大家的“糖葫芦串”结构法?

生:可以。老师的几次提醒为“糖葫芦串”的时间链条,不同时间点后的不同感受就是糖葫芦粒。

以时间轴为经度去动态生成“在场”感受的反刍指导,使得学生在反刍感受时的表达变得言之有序。

2.立足逻辑结构,为感受点聚焦。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汇总学生所有问题,我梳理出以下三个问题:司马迁为何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写《史记》的?《史记》写得怎么样?我与学生把上述逻辑结构称为“三问题”结构。

再如,指导五年级学生习作《卖报》时,我们探讨了以下问题:如果用“三问题”结构该如何回忆卖报的现场?应该为哪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街头卖报?如何卖报的?卖报的结果怎么样?)依据“三问题”的陈述,厘清并聚焦重点问题,聚焦的载体是借助家长拍摄的“卖报微视频”,引导学生在“慢镜头”式的回忆中将感受诉于笔下。首先请学生用简短的三两句话写出卖报的理由,接着引导学生用“时空纬度”形成图式的结构方式发散自己在卖报现场的感受这是重点。最后学生对卖报结果进行简短的语言概括。

二、以存在为纬:从无从下手到言之有物

确定基本的“存在性因素”为感受内容,才能对学生“在场”反刍具有导引作用。

1.着眼“在场”的时空纬度,辐射感受点。

当我们在课堂上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真听讲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躺在牙科医院的治疗床上又会因为恐惧而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就是心理时间。在艺术作品中会出现鸡毛毽子从高处落下来的2秒钟内,孩子从儿童变成了青年,这就是梦幻时间。

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时空纬度带来的感受。如:对第一次坐公交车的学生进行“在场”指导,引导学生从时空纬度反刍空间给他们的感受,感受时间这种存在方式带来的鲜明体验。

2.着眼“在场”的实联纬度,丰满感受点。

“实联”指的是现场感受实体性以及与实体相关联的感觉与感知到的内容。我们走进一个人的世界,首先感受的是这个人的形体;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动物园的时候,首先感受的也是动物的形体。一种“在场”感受总能激活其他感受与反思,即与实体的相关联的内容。

师:对来我们班做客的这对虎皮鹦鹉,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弯弯的嘴巴、羽毛、动作。

生:两只鹦鹉亲昵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

(师板书:嘴巴、羽毛、亲昵……)

师:如何把黑板上的词语进行分类?

生:嘴巴、羽毛等词语可分为一组,亲昵、啄食可以分为一组。

师: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生:外形、颜色、动作。

师:通过这对鹦鹉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句子或者是别的相关联的物体?让我们的黑板刮起词语的风暴吧。

生:黄中带绿、夫妻、荡秋千、情侣。

生:亲嘴、清洗、梳理、朋友、调皮。

生:……

师:看着满满一黑板的风暴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作文本,写下对“虎皮鹦鹉“的感受。

三、以重现为三维:反刍“在场”细节

“在场”的习作方法指导,还可以借助“微视频”这一载体,将活动现场录播到教室内,不仅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受,更在“翻转播放”中“亲临现场”,减少了表达的难度,增强了内在的感受性。

1.播放微视频,放大感受点。

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转瞬即逝,当个体再次提取时已经走形甚或遗忘,因此需要提供重现场域,便于学生再次反刍。

如:学生在体验盲人角色时,仅有个体的内心体验,而自身体验时的系列动作与神情等,他们自己是无法捕捉到的,更无法感受到同伴的情况。可以将这种体验用手机拍成微视频,体验活动结束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中重复现场,捕捉细节,放大体验前的内心感受。

2.同步微视频,强化感受点。

许多“在场作文”课程因为客观因素而无法解决学生“在场”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打开支架下的智能手机,将学生的各种活动同步翻录到大屏中,清晰地显示学生当时活动的场景。

看毕,经过教师一番“经纬”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落笔成文。在自评环节,教师还可以再次回放微视频,引导学生反刍感受,此时学生的每一个感受点不仅被视频记录,更强化了内心的感受,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得益彰。

篇8

【关键词】: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儿童保健门诊、应用、运动发育迟缓

1、引言

儿童在较小的年龄段往往会因为一些疾病的影响带来伤害,因而尽早的排查出患儿,可以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研究经验,将论述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基层社区医院而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还能检查出影响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而这能够在早期中发现脑损伤和一些中枢性的障碍,对于尽早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将就具体的研究工作做简要的论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针对某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3年度中就100例3-7月大的儿童做简易高危儿筛查,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2.2研究方法

在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具体的方法包含多种形式:(1)拉起儿童头部进行检查,动作要尽量轻柔;(2)视觉、听觉、感觉检查,对儿童的脸部反应、视听反应进行检查;(3)肌张力检查;(4)手支撑与俯卧抬头检查;(5)异常姿势检查,握紧拳头,拇指内敛,持续性的头背回,两上肢硬性后伸,角弓反张,下肢交叉等。

2.3判断标准

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中,根据儿童的表现,将每项检查内容分为正常和异常,如果上述的检查方法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异常情况,则可以视为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形,有待进一步检查。

3、结果

经过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检查之后,发现其中的疾病分布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应用于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中100例儿童检查

组别 异常例数(人) 发生率(%)

视听感觉检查 7 7

听反应检查 12 12

人脸反应 8 8

拉起抬头检查 5 5

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 6 6

肌张力检查 12 12

异常姿势检查 13 13

持续性头背回检查 6 6

紧握拳 15 15

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 18 18

角弓反张 13 13

下肢交叉、内敛 14 14

尖足 16 16

3 讨论

3.1 展开简易高危儿筛查的必要性

我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的新生儿,但是新生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率超过了2.0%,也就是说有超过40万的新生儿患有此类的疾病。据调查显示,此类疾病的患病人数从1970年以来,呈现出稳定轻微增长的态势,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而基层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是最先接触患者的区域,单纯的从儿童保健的方面而言,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进行监测,尤其是运动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缓慢的儿童的异常监测,对于从正常的儿童中筛查出异常儿童,再按照异常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患儿的病情,为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检查的早期,运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进行早期的筛查,对存在智力发育迟钝、运动发育迟缓的高危儿进行检查,以实现早期的发现、治疗,为提升儿童的健康,减少患儿残障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的筛查

由于母体在分娩期和孕期等阶段存在胎儿生长发育不良的情况,容易对儿童的脑部造成损伤,尽早的检查发现,对于准确及时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实现早期治疗。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在高危儿的筛查中,具有实用性强、简便性好的特点。在采用交易高危儿筛查法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视听感觉检查的发生率为7%,听反应检查的发生率为12%,人脸反应的发生率为8%,拉起抬头检查的发生率为5%,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的发生率为6%,肌张力检查的发生率为12%,异常姿势检查的发生率为13%,持续性头背回检查的发生率为6%,紧握拳的发生率为15%,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的发生率为18%,角弓反张的发生率为13%,下肢交叉、内敛的发生率为14%,尖足的发生率为16%。

组别 异常例数(人) 发生率(%)

视听感觉检查 7 7

听反应检查 12 12

人脸反应 8 8

拉起抬头检查 5 5

手支撑与俯卧位抬头检查 6 6

肌张力检查 12 12

异常姿势检查 13 13

持续性头背回检查 6 6

紧握拳 15 15

拇指内敛两上肢硬性后伸 18 18

角弓反张 13 13

下肢交叉、内敛 14 14

尖足 16 16

3.3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的其他疾病的筛查

简易高危儿筛查法是筛查中枢的方法之一,具有简单、快速、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智力发育迟钝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引起的其他疾病的检查也有较好的作用,如在检查小儿的佝偻病时,发现有异常抬头、手支撑和俯卧位抬头等情况,全身的肌肉松弛,活动期伴随有肌肉的改变,坐立行等功能的发育较正常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迟缓,严重的还会导致脑部异常,如出现表情淡漠、行动缓慢、延迟发育等情况,伴随神精神症状,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因而在采用简易高危儿筛查法对儿童进行检查时,还要结合其他的方法,以提升检查的准确率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谢鹏,林义雯,吴昭琳主编.高危儿保健和腑损伤的早期诊疗[M].第1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6

篇9

一、 利用学校的科技设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儿童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成为儿童积极的内在动力、培养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童的聪明才智。爱好浓一分,入迷深一分,聪明才智就多一分。兴趣能引发创造的火花,是成材的起点。为此,我们在儿童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馆、天文馆、标本馆这些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抓住发生在儿童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儿童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 例如我带学生参观天文馆时,孩子们对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不失时机的向孩子们介绍望远镜的功能,在宇宙探索中望远镜作用等知识,激发了孩子们对宇宙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另外,我们还经常进行随机性的科学活动。比如:某儿童问:“为什么凋谢的花瓣是枯的?”我立刻引导儿童观察盛开的花朵,并用榨汁机现场操作,让儿童发现鲜花含有水分,凋谢的花水分没了,所以是枯的。慢慢的,我发现班上的儿童好奇心强了,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兴趣,能较长时间地、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探索。比如:儿童在玩“磁铁的秘密”探索活动中,儿童根据多种游戏材料,通过玩一玩、想一想、试一试,发现磁铁的秘密,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有的发现能吸住在垫板下的环行针;还有在两个儿童互相对玩磁铁时,发现手中的两块磁铁会吸住,而对种种的发现,我都积极给予鼓励,儿童在探索中情绪愉快,没有压力,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随后的小制作活动中,儿童又大胆制作了会走动的小猫、钓鱼杆等。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敢于动手,想不敢想的问题,不断进行操作,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兴趣。

二、 操作材料丰富多样

在儿童科学活动中,教师应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供儿童选择,允许儿童多次使用某一种材料或多次进行某一活动。材料是开展科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物质材料,儿童就不能充分的利用双手去玩。

在活动区放置一些专供儿童做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如:磁铁、电池、纸、水、放大镜、海绵、小木块、凹凸镜等等。在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小手做各种有趣而简单的实验,例如:“摩擦生电”“光的折射、反射”“沉与浮”等等。在这里,儿童步入了科学的王国,他们动手动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获得真知。 另外还可为儿童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因为成品不能激发儿童的创新灵感,他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发挥。比如在科学活动“纸桌”中,我为儿童提供一些卡纸,让他们动手动脑,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纸桌。有的儿童将纸折成“波浪”型;有的儿童将纸卷成圆柱体型;有的儿童将纸折成“门”……孩子们在操作中想出了各种方法来制造桌腿。并进一步实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最牢固。在这样的活动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 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积累的经验也互不相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个别差异。如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儿童对老师的要求领会的快,尝试二三次就能掌握;有的儿童仅靠老师讲解还不能领会,必须亲自示范再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要使每个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如在儿童自己动手操作并参加的实验“纸桌”时,有的儿童拿到纸后立即动手,尝试各种方法,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有的儿童拿到纸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予引导:“你看一看,我们教室里的桌腿是什么样的,你家里的桌腿是什么样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位儿童终于制成了桌腿。虽然前者以做了多种形态各异的桌腿,后者却制作了很普通的桌腿,但我都给予了肯定。让儿童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分析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 引导儿童主动生活,积极探索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如果儿童在科学活动中失去了主动性,儿童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发挥。只要让儿童不断的摸索实践,儿童才能产生创造灵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勤于思考。 例如:“蛋的沉浮”实验中,他们充分摆弄材料、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反复操作、多次尝试,幼儿发现一直加盐,浮起来的蛋又沉下去,于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儿童在杯中再加清水,蛋又浮起来了。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但儿童不仅获得了最浅显的科学知识的概念,也是在他们自己摸索的基上产生的。

篇10

关键词:趣味性;儿童医院;标识导向设计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传达,作为特殊的服务机构,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认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在医院的VI系统中,重要的是整个医院的指示标识系统的建立,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患者就医是否方便,是否合理的进行人群的分流,有效的控制医院的秩序。对于儿童医院标识系统的建立也可以有效的传播医院形象。可以说导视作为一个载体向外界宣示医院形象,而医院形象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影响着医院文化。

一、医院标识导向系统的区别说明

我们可以看到医院标识导向系统主要由信息标识,指示导向标识,形象识别标识和管理标识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首先,信息标识是医院环境和病人之间沟通,病人就医的医院载体,医院中方便病人就医的总平面图和科室分布示图以及科室其他介绍等都是信息标识的范围。信息标识多以解释,陈述为特征,是病人与科室之间无声交流的媒介,能起到宣传主题,普及科室专业知识等社会教育的作用。

其次,指示导向标识纯粹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为病人设置的。指示导向标识的位置安排实际上是医院人流交通疏导系统的一个工作,它一般出现于两个或多个空间相互转换或交叉的地方,为病人指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就医院路线是线,那么指示导向标识是线上面的一个个点。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说,指示导向标识无疑是营造和管理动态空间的一个不错的手段,能促进人和空间之间的互动。

最后,形象识别是一个医院从众多医院中脱颖而出,给病人留下完整和深刻形象的重要手段。其形象识别标识如同人的衣装,须得体。如儿童医院的标识导向系统设计造型应考虑到儿童的安全性,宜于儿童识别,标识标牌的选材,造型,色彩以及应用字体均要统一考虑,需要体现简明性、连续性、规律性、统一性、可视性。这一点可以借鉴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概念,将医院的LOGO、字体以标牌和标识为载体,反复出现在医院环境空间中,这样就有助于整个医院的形象资源整体组合传播,加大视觉冲击的力度和强度。简明性连续性规律性统一性可视性。

二、儿童医院标识导向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人们都觉得苏州市儿童医院是一个冰冷的建筑,要改变这个观念,首先在医院的标识导向系统中进行重新定位。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笔者发现儿童医院里最多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而且标识主要也是给家长看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而焦虑,孩子因为害怕打针而哭闹,所以医院的标识系统的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孩子的心情。所以儿童医院的标识导向相比较普通医院的要有自己的特点。普通的医院,多少要保持一点紧张感。值得信赖的高超的医疗技术以及那种医院天生独具的紧张感,能够给身体上受伤的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也有人认为医院应该具有邻居一般的亲和力,但给人“邻居”感觉的医院很难让人安心地在那里接受手术。固然,就像每个医院都缺不了一个有洁癖的护士长一样,紧张感对于医院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是儿童生病住的医院,笔者觉得应该把观点稍微修正一下。

一方面,如今的“少子社会”对医院的经营产生了影响:独生子女社会下,儿童的减少导致了医院间的竞争加剧,它们不得不互相争夺顾客,陆陆续续有各种各样的新医院出现。比如提供宾馆式服务为卖点的医院,还有从床单到化妆台全部都是用名牌产品的医院,无疑会大大刺激顾客的差别意识。

图1图2图3

台湾有一家五星级儿童医院(如图1、2、3),不论它的收费多高,它的整体环境的设

计风格,不仅色彩丰富,而且设有很多给儿童玩乐的区域。儿标识设计也很卡通,趣味性很强,颜色上采用的暖色调,给人一种很舒心的感觉。就这样的儿童医院,儿童进来后看到的不是冰冷的白墙,而是色彩丰富各种好玩的吸引着他们的游戏,这就从心理上确保他们不会因为来到医院而感到不安。所以一家儿童医院不仅要在标识设计上具有趣味性,整体环境更要具有趣味性。对于儿童来说,趣味是他们认识新事物最好的老师,他们会有探索地去窥探他想知道的事物,而能吸引他们的事物必然具有趣味性。所以对医院导示的设计,趣味性有必然作用。

同样,在我们的近邻日本,由原研哉设计的日本公立梅田综合病院的VI(如图4、5、6),出乎意料的用了“布”这种材料,而且是白色的布,每个门口的指示牌套上了这种可换洗的白色的棉制的外套,让原本有着僵硬棱角的指示牌开始变得有生气,有人情味。久而久之,人们对这家医院的好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提升了。这种易脏的柔软材质恰巧体现出了医院注重卫生、关爱用户的理念,使这家专门针对母婴的医院显得格外温馨舒适,非常适合产妇和婴儿们。

图4图5图6

三、趣味性在标识中的应用

(一)标识是趣味与生活结合

首先,标识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很简单,导航指示作用。它可以是以一个路标的形式存在,重点在于能用最简单的东西说明方向和地点,这是导示的作用。然而根据趣味性,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树立一个路牌,要让趣味与生活结合、与设计相结合,要让导示体现它的地域性。儿童医院有着特别的区域感,其主要接收的患者以儿童为主,因此,怎样让儿童医院的导视脱离传统医院那种冰冷的感觉,让患儿在医院里减少一分紧张,是很有必要的。

(二)趣味导向设计能为医院带来人情味

趣味性的含义较广,所谓的趣味性就是指由对象所带来的某种吸引、让人着迷并产生愉悦的特点。国内儿童医院的导视系统较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仍有些不足。普通医院内的导视显得过于呆板,形式基本相同,缺乏趣味性,从而无法适应儿童医院的特点。

图7图8

苏州儿童医院现有的标识系统(如图7、8),相比之下显得较为呆板,有的排版显得不规则,有的太拥挤。而且经过实地考察,笔者发现旧楼里过道拥挤,都是孩子的哭闹声,家长也显得很焦虑。所以标识设计上既要有趣味性,更不能设计的过于紧凑,

需要给人放松的感觉。

趣味图形设计应用的结合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人性感觉,更拉近了人的关系,不在是无聊的等候、可怕的打针和病痛的折磨。当趣味性的元素加入时,孩子被新鲜事物吸引产生好奇,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将不再认为来医院是件可怕的事,而家长更是消除了带孩子时焦虑和不安。所以我对苏州儿童医院标识的设计中心点就是:轻松+愉快。

(三)趣味性的利弊

同样,导视图形设计离不开趣味性,其他设计作品也同样需要趣味性,将趣味性融入设计,将趣味性融入生活,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趣味横生。而医院的环境的改善可以缓解家长和孩子焦虑不安的心情。趣味图形设计应用的完美结合更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并体现了人性化,从而拉近了与患者的关系。

趣味性可以用,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滥用,滥用同样会使患者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比如在输液时,由于患儿会对其中一些东西产生兴趣,反而会不好控制,增加了护士的操作难度,这样就不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因此,趣味性的控制得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对儿童医院导视系统未来的设想

本文由标识的概念引入主题,叙述了它的作用以及影响,借此引出了当今医院整体标识形象的单一化,无法适应儿童医院的发展需求这一观点。针对儿童医院的特殊性,本文通过例证和论证分析了儿童医院的标识需要有趣味性。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事物都有其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的规律,在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这是作为一名设计师所必须达到的。儿童医院的这一构想,体现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必然会得到推广及应用。(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指导老师:丘斌教授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杨文. 论标志设计的重点与难点[J]. 中国轻工教育,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