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学管理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学管理意见

篇1

一、考勤

(一)各学校严格按照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53号),加强对教师德、能、勤、绩、廉的考核考评。严把考核标准和条件。对一年内擅自离岗累计超过15天以上,不满30天,除扣发离岗期间工资外,年度考核不准评优,当年不予晋升职称;

(二)制定“吃空饷”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贯彻“光教体【2014】25号文件精神。明确治理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三)严格请销假制度。学校教师因故请假,应办理相关手续并按期销假。请假三天以内的,由所在学校审批,7—15天的由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报中心学校审批;一个月及其以上的由中心学校督促办理相关手续后报县教体局审批。产假为:年轻的休3个月;年龄大的休6个月。请假期满,应及时销假。对超假人员以旷工处理。本单位应督促其本人限期返岗,如果有违反请假理由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组织处理。

(四)坚持坐班签到制度。为加强人事管理常态化,优化课堂质量。教师在一周内不准迟到早退三次,如有违管理制度者,从学校内务绩效工资中扣发相应的工资,各校当月考勤结果,在下月初进行公示后报中心学校审核。

(五)禁止教师在外兼课。教师节假日,课外休息时间不准办班或有偿补课。否则报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二、教师脱产进修

(一)中小学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合理地安排在职教师脱产和不脱产进修。根据上级分配指标后经个人申请,中心学校同意,报教体局批准,并与学校签订协议,进修期满及时回原校上岗。不脱产教师进修,按有关规定给予请假时间,脱产教师在进修期满后不按时返岗者,按上级规定报请局作出组织处理。

(二)未经批准擅自脱产进修者。通知本人限期返岗,在期限内不返岗或无正常理由,以擅自离岗论处,报请上级除名。

三、教师流动管理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抽调、借用我乡中小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因学科课程岗位需求,经调配解决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教育编制内进行,并办理相关手续,报上级组织备案。教师个人要服从组织分配和分工。

本乡内教师流动,根据各校情况由中心学校研究在内部进行交流;凡调出入本乡教师,须经中心学校同意,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凡私自到民办学校的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报县教体局备案,否则,上报停发工资,并请上级组织作出处理。

四、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是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制定罗陈乡中心学校《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如:

(1)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

(2)划分章节、课时,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

(3)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4)超前备课一周。

(5)布置作业以辅导学生和掌握分量。

(6)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7)认真选择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8)教案书写要工整、干净、细致。

(9)材、统一内容、统一进度。

(10)教导处制定定期检查教案和作业的情况。

五、课堂教学管理

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一)对每一节课要精心构思。

(二)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三)讲究教学艺术。

(四)重视课堂练习。

六、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手段。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做好作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必须认真批阅作业批语。

1、布置作业要精选,分量要适当。

2、收发及时,批语具有指导意义,保留批改记录。

3、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七、辅导学生

了解学生,分类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衡量学生素质,因材施教。

1、注意培养拔尖学生,以点带面。

2、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

八、考核奖惩

学校建立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在核定绩效工资定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要体现教职工的责任,成绩和贡献。严格落实工作量、教学质量、教研成果、公开教学活动、竞赛活动辅导、业务培训和教学能力等内容分配办法,进行细化量化考核,按劳分配原则。各校制定内部管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九、其它工作

1、学习制度:按时参加学校政治业务学习(每周各一个下午),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一本,做好心得体会撰写。

2、听课制度:为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听课后要及时参加评课、议课、加强同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教师每周不少于1节次。

3、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生家访一次以上,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

篇2

[关键词] 师源性心理问题 家源性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及省市有关文件。

二、组织上,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领导重视是重要因素先决因素,最好校长亲自去抓,省去中间环节,大会小会强调一下,创造好的气氛,即领导支持要到位,保证开课和经费,购买一些必要东西。

三、师资建设上,参加专业培训,有专职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需要工作积累性和专业性。专人负责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积累。

此外,自身必须善于学习和积累,积累大量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精神病学、哲学等方面知识,特别擅长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树立你的权威威信。

四、上好每一节心理课

(一)上课之前

1.上课之前,和同学聊会儿天,拉近与学生情感距离,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你,并且了解学生情况。

2.通过心理测验,心理专职教师、班主任、科任日常观察,不记名纸条调查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为教学提供第一手材料,才能使教学做到针对性、实际性、实践性。

3.板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好准备。

(二)课堂上

重视“快乐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活学活用心理团体训练中的暖身活动,破冰活动,如大风吹、闻鸡起舞等;可以应用电影、唱歌、小品、相声、录像、歌曲等调动气氛,活跃气氛。

(三)上完课后

不断修改教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及反馈情况修改教案(注意有正式教案,不是无案上课)。

五、心理工作对象主要就是教师学生家长

(一)教师

1.教师本身心理健康,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问题传染给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是因为教师因素造成的,如人际恐怖恐教师症恐人症、厌学等。

2.教师懂得心理健康常识,识别那些心理异常心理,会用心理学方法辅导学生,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3.心理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担负起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对心理异常学生的早期发现和鉴别,为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各个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心理班主任的设立可以弥补我国(尤其是我省)学校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的状况,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模式。因此,心理教育有必要而且也有可能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而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

(三)家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老师,深刻影响学生的认知、情绪、性格、人格发展。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教育及家庭的某些不健康的因素造成的,即家源性心理问题,一定要避免家源性心理问题,如“问题家长问题学生”,极端内向传染给学生,情绪情感障碍脾气差传染给学生,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吵架家庭”等。

只有消除了这些消极的因素,才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地成长。父母训练是家庭咨询中一个很好的咨询模式,可以对家庭环境进行净化,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和物理空间。

注意:“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与学生的问题只能由他们自己解决。心理教师不便直接涉入家庭内部,宜采用分别辅导办法。

六、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1.课堂教学与心理咨询相结合,上课适当穿插一些咨询案例,咨询体会感悟。(注意保密性原则,不暴露学生伤害学生,就在身边但你找不到具体是谁)

2.心理教师要无条件的接纳帮助每一个咨询学生,要用无限的爱心耐心去关爱他们,使他们遇到困难“走投无路”的时候想到老师。

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主要就是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升学与择业,挫折等。

1.中学阶段学习心理指导

学习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最重要的内容,如成绩不理想、升学受挫等。主要包括培养良好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技能、学习困难、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以及应试心理考试焦虑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讲课,团体讲座,心理测验来完成。

根据学生的不同,开展学习心理辅导。高中生的学习辅导主要是思维能力、学习策略的训练和辅导。

“高峰体验”指的是伴有大量愉快性快乐性体验,大脑运转超快,状态全面提升;学习情绪上越多出现“高峰体验”学习成绩提高,学习进步指日可待。

2.情感教育指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指导学生调节、控制不良情绪如愤怒冲动抑郁等。

3.人际关系指导,指导学生掌握交往技能,调整认知结构,适应社会,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克服交往恐惧,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良等。

如何赢得他人尊重,处理人际矛盾,如何说不,如何拒绝他人,如何双赢等。

4.是青春问题指导。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异往过密、早恋,早恋分手原因,性幻想、、与异往的恐惧等。

5.分班,择业问题。如不想念书,人生目标渺茫,对未来社会生活感到茫然,缺乏就业心理准备等。

6.自卑、自恋、自傲、闭锁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此外,还有来自挫折、家庭方面以及个人身体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八、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二)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先进的心理卫生知识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对青少年进行令人信服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疏导性原则。

(四)差异性原则。

(五)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六)学生主体性原则助人自助。

(七)整体性原则。

九、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管理专业 一学双证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50-01

“一学双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中职学校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浪潮,探索教育模式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实,这种由学校与企业联合参与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模式是高专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和方式。

1 “一学双证、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所谓“一学双证”,指的是中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基础文化与职业技术资格等级的衔接与对应,实现“一学双证”。中职教育实施“一学双证”,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前提。由于“一学双证”体现了中职教育的职业性质,结合了学生个人的创业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岗位需求。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实行工学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与素养,并使其逐渐形成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观。“一学双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知识含量,以此来同步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

2 中职教育实行“一学双证、工学结合”模式的必要性

(1)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式。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求,不仅取决于文化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进入劳动市场的准入证,是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体现,为适应这种形式,中职学校必须推行双证书制度,主动迎合社会需求。

(2)实施“一学双证、工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最近十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一些职校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行业和企业特点,总结出多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校企合作式、2+1”模式等,然而这些模式着重反映了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针对性,求“新”求“异”性,缺乏示范主导特征。“一学双证、工学结合”由于其较强的量标性、典型性和较好的多适性,有利于中职学校针对技术教育的共同目标和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3 “一学双证、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3.1 加强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深入细致地考虑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标准,坚持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制定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的相应课程中落实基础知识,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落实相应的基本技能。从需求设计,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行业企业市场调研,在岗位职业分析的环节中,根据区域发展需要确定技能人才需求,将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3.2 符合职业资格标准,设计双证课程

在设计双证课程过程中,均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能力、技能要求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调整,植入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职业标准相符合的专业课程内容,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在教学设计上存在涵盖关系,或职业标准与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形成对应关系,使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零对接,达成符合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为保证“双证”课程开发的实效性,通过“工学结合”,聘请企业高技人才参与课程设计与培养方案的制订,按职业技能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将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行业前沿的尖端科技与新技术纳入到课程内容,从而保证了课程分析的准确性与课程结构搭建的实用性,力求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和较高的技术含量,保证培养方案的可实性及其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4 “一学双证、工学结合”酒店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在外实习一年。针对这一特征,我们把三年时间分成六个学期四个阶段来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第一阶段“基础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和高级酒店进行酒店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社交礼仪的学习,参观酒店,提高感官认识,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第二阶段“岗位技能”,以培养学生在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严格按照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的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第三阶段“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在酒店各岗位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学习企业管理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内模拟经营性实训室按照酒店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在此阶段,学生要掌握领班管理能力、部门经理管理能力等,为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阶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习企业课程,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企业与校内教学的差异性,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对所学理论进行综合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陈宇.走向世界技能强国[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

[2] 刘永澎.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是什么样[J].考核鉴定,2003(10).

[3] 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

篇4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学校应当确定一名消防安全工作“明白人”为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学校应当明确消防工作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建立志愿消防队,具体实施消防安全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学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公安消防部门依法履行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开展防火检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校园防火检查,并在开学、放假和重要节庆等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火检查,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整改。重点检查以下内容:一是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二是日常防火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教职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四是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五是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况;六是厨房烟道等定期清洗情况;七是电气线路、燃气管道定期检查情况;八是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九是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十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记录纳入校舍消防安全档案管理。

三、开展防火巡查。学校应当每日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加强夜间巡查,并明确巡查人员、部位。食堂、体育场馆、会堂等场所在使用期间应当至少每两小时巡查一次,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当场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并做好记录。重点巡查以下内容:一是用火、用电、用气有无违章情况;二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疏散通道及重点部位锁门处在应急疏散时能否及时打开,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三是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四是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五是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变配电室、体育场馆、会堂、教学实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或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四、加强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和管理。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依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维护保养,每月出具维保记录,每年至少全面检测一次。

五、规范消防安全标识。学校应当规范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消防设施、器材应当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并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等处应当设置消防警示、提示标识;主要消防设施设备上应当张贴记载维护保养、检测情况的卡片或者记录。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学校应当每年至少对教职员工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教职员工新上岗、转岗前应当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所有教职员工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自救。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的教师进行授课,并选聘消防专业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消防辅导员。幼儿园应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中小学校要保证一定课时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并针对各学龄阶段特点,确定不同的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篇5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文化;开发与利用

地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大同于文化地理学。所谓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民间美术特质的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结晶,从洪荒时代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它不仅具有群族文化本体根性揭示价值,而且它又再现了各个地域的族群文化的艺术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地域美术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其次,从应用的角度讲,地域美术造型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它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也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入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强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肩负着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在少年儿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冷淡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敬而远之,甚至于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难以传承,而且也加剧了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情的衰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剖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遗存,以中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当前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地域文化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地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分析、整合、把握与运用。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资源在发挥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以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为例,从我们现行的中国美术教材中很难找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材料,如河南地域的豫剧艺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商丘地区虞城县的“泥人李”、河南民权的画虎村、河南省虞城县的木兰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既有传统文化资源,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典型的地域文化,以美术学科为例,这种丰富而悠久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美术史上既没有应有的陈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在当代社会普遍提倡全球化、接轨论的当下,积极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构建中国族群本土美术核心的价值,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整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以美术学科为例,研究地域美术,需要我们依据地域特色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美术中心区的筹建,依托分析、探讨、整合、继承和发扬等必要环节,切实构建中华美术的多地域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依靠各地的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起各有美术特色的、具有较强地域性、专题性的美术文化中心区,不仅可以引领当地的美术文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引领全国美术的良性竞争化发展。而在中小学中,通过体现着地域美术资源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不无裨益的作用。

(二)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

各地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域文化资源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当地师范院校教师,配备相关经费,形成一个集行政领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科研小组。

以专家团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的设计与打造,将相关教师散兵游勇式的研究队伍有效集结起来,逐步形成一个集探索、研究与最终应用为一体的涵盖专家队伍、师范教师和一线教师等不同梯队层次的科研团队,切实营造人人重研究、人人重实践的良好氛围。

品牌活动的打造,不仅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交流,建立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的交流机制,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分阶段轮训。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不能只保持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而应将相关的课题研究真正化为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上来。这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将当地的相关资源加以整合、梳理,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充分运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学术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报请有关部门,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地域文化教材的形式,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

(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切实建立地方艺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艺术学科的教师教学活动,大多数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来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发课例、编写乡土教材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针对体现着地域文化资源特点的优秀课件或是理论探索文字,将一线教师的个人成果整合在网络资源管理库中,使广大艺术教师之间,利用更大的资源空间,以更加平等、合作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对于各个地域的历年有关研究课题,需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梳理、整合与公布,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美术资源共享,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并有利于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通过文体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篇6

最近,一些省、市来函询问,中小学特级教师退休、病休、离休和调动工作以后,其补贴费如何处理,要求作出统一的规定。经研究,现作如下规定:

一、特级教师退休、病休时,有补贴费的,其补贴费可以作为计算退休费和病假待遇的基数;离休时有补贴费的,补贴费照发。

二、特级教师调到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为中小学服务的各级教学研究机构的,其补贴费照发;调到上述以外单位的,从调离中小学之月起不再发给补贴费。

以上规定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执行。

篇7

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

1、强化课程意识,规范课程执行。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学计划制订情况的检查与评价,指导中小学校科学、全面地安排教学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做好学年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年级的检查、指导及其他配套工作,全面实施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

2、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积极推动和鼓励中小学利用地方和社会资源,开发、建设和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做好15所初中学校七年级《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地方课程的试点工作,8月份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学校和教师交流试点工作的经验。继续以生命教育纲要为指导,落实防灾安全教育教学要求。

3、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开展中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初步开发和建立我区“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制订并实施《加强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稿)》。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制订并实施《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意见(试行稿)》,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各中小学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入手,着重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明确教学目标,促进中小学教师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评价方法,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4、会同督导室、研究中心继续开展教学调研工作,指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诊断课堂教学,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重点关注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教师,协调相关部门、教研员蹲点上门指导,发挥区内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会同教育督导室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校实施情况的评审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终结评审方案》。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6、进一步完善组团式发展机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进一步推动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向我区薄弱学校的辐射,组织交流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经验,继续加强对委托办学、初中联合体、小学合作伙伴共同体和幼教联盟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其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功能。

7、充分发挥区内外专家、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组建各学科各年级学科中心组;完善区优教工程各类优秀教师、教研员等学科骨干蹲点帮教措施,在课堂教学、学科讲座、课题引领、校本研修、蹲点机制等方面明确定性、定量任务,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并建立相关的考核奖励机制。

8、继续发挥教育视导团作用。充分发挥教育视导团成员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强对我区薄弱学校的指导,继续充实教育视导团队伍,扩大教育视导团的工作范围。

9、加强毕业班工作。继续做好小学中高年级的质量监控;继续组建中学毕业班工作指导小组和学科联盟,加强对中学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召开中学毕业班教学管理交流,强化毕业班教学工作。

10、组织各类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下半年,将组织部分学科优秀教研组评选、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包括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评选)、教育论坛和“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应用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办园质量

11、加强内涵发展,聚焦课程领导,不断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市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解读并细化《幼儿园园长管理指导意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及《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四个文本,以问题为起点,突出过程性管理与实践。以推进课程的园本化为核心,园长课程的领导力为关键,围绕园本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保教质量的监控及成效等,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园长论坛等活动,不断总结有效途径与方法,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依托三个幼教联盟,立足园长、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困惑和需求,依据新课程、新教材等指导性文本,确立三项专题性研究课题,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12、拓展优质资源,关注二级园所,提升每所幼儿园办园质量。建立区内园所合作交流项目,充分发挥本区市级示范园、市级一级园在区域内的辐射指导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扩展东南、听潮、周浦镇、澧溪、大团幼儿园与二级园的合作交流。继续开展与闸北区的合作交流活动,认真实施城乡对口合作交流项目,发挥闸北区优质园所对我区二级幼儿园的指导作用。11月在周东幼儿园举办“实施合作交流项目——青年教师成长风采”展示活动。开展二级幼儿园等级验收评估工作,扩大二级一类(等级分值达80分以上)园所比例,10月份,组织开展二级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促使区内二级幼儿园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向家长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13、重视队伍建设,搭设各种平台,不断提高保教人员专业素养。继续依托6个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区域性园本培训”工作;发挥区学科带头人在区域内的帮带指导作用,举行“优秀教师、优质教学”系列展示活动;开展青年教师中心组优秀学员评选活动,选送到外区跟班带教学习;继续做好“畅想杯”教师教学评选工作;继续协调组织好保育员、育婴师岗位培训。

14、督促园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根据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及时掌握各镇园舍建设项目阶段进展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结合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指标以及市综合督导评估要求,协助做好迎接市综合督导评估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重视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园务管理、教学管理方面的整合运用,要加强园际交流,借鉴成功经验,提高使用效率。

15、深化早教工作,部门联手推进,普及早期教育科学育儿指导。实施《区关于推进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人口计生、卫生、妇联等部门形成合力,依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面向各镇早教指导站、指导点,普及对全区0-3岁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四、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优质发展

16、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日常监管和指导,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年检和换证工作。

17、抓好特殊教育工作。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规范工作流程,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完善软件、硬件配置,发挥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作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研究,健全送教上门工作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8、认真总结年本区中招工作,合理规划我区高中教育资源,编制2009年我区高中教育阶段招生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区高中教育质量。总结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思考和初步规划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认真做好部分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公办初中学习的工作。

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解决学校毕业班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切实推进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

2.增强县局教育教学服务意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提升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加强与学校领导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探讨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新措施,发掘与推介先进经验。

3.督促与指导各学校强化教育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内容

1、督促学校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

2、督查学校每个领导联系一个毕业班(蹲班、蹲点)工作情况;

3、督查学校领导深入毕业班课堂听课、评课;组织召开毕业班师生动员会、教学研讨会、质量分析会;组织并指导毕业班教师制定复习计划等。

4、督查毕业班教学常规管理情况。了解毕业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教学保障体系是否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常规。

5.督查学校组织、引导和激励毕业班教师制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计划、措施;

6、督查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班教学研讨,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措施。

7、督查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意见要求。

8、督查毕业班辅导计划(分层教学计划、学困生提升措施、培优计划)

9、督查毕业班各阶段的教学、复习方案是否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工作要求

1、视导教研员要深入学校、课堂全面了解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状况,并进行教学与教研工作指导以提高毕业班教师教学水平,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视导教研员要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深入了解学校在加强毕业班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等方面的举措,听取建议,推介成功经验。

3.视导教研员安排毕业班教师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及要求。并向学校反馈视导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五、工作措施

(一)成立县教育局中小学毕业班教学视导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视导时间:

第一阶段:2015年11月5日-2015年12月5日

第二阶段:2015年4月5日-2015年6月5日

(三)工作要求任务

1、教研员

(1)视导教研员要以提高毕业班教师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深入学校课堂听课、了解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状况、教师教学状况和要求,并进行教学与教研工作的指导。

(2)视导教研员要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深入了解学校在加强毕业班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等方面的举措,听取建议,推介成功经验。

(3)、视导教研员安排毕业班教师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建议及要求。并向学校反馈视导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2、学校

(1)要求各中小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各毕业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

(2)各中小学要对本校毕业班教师、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毕业班教学管理的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教师和学生个人身上,形成一个“学校教学总体奋斗目标—学期教学工作目标—教研组工作目标—班集体教学工作目标—个人教学工作目标”的目标体系,总目标与分目标形成目标链锁,环环相扣,融为一体。

(3)各学校要加强毕业班工作管理:第一是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协助“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各阶段的情况,广泛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制定好计划和目标,并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减轻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利用班会、活动、节日,召开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任务,激发斗志,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娱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对学生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以纪律来保证学习,任课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思想前途的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是以学校教导处为主,各任课教师为参与的教学管理。教研组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广泛征求、听起毕业班老师的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和具体做法。要求毕业班教师注意收集近几年考试的题型、资料,精心组织每节复习课,做到复习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量适当,例题典型,代表性强;重视课堂教学小结、题型分析,强调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4)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各中小学认真组织毕业班教师召开毕业班工作意见分析会。认真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制定毕业班的整体规划。第一、主要抓好教学进度和课堂效率(2015年9月1日-2015年5月19日),扎实抓好“三基”训练,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主要搞好第一轮归类复习,重点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全面训练一次以上,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对常考又常错的知识点重点训练,讲清讲透,全力以赴,打好第一场“热身赛”(2015年5月20日-2015年5月30日)。第三、搞好第二轮归类复习,这阶段主要以总结、提高为主,做好迎考工作,一方面讲模拟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在巩固强化“三基”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难度。讲好专题,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学会抓规律,抓系统,抓方法(2015年5月20日-2015年6月10日)。第四、对学生进行应试心理教育,回归课本,重视基础,不做难题,让学生自主掌握时间,对知识查缺补漏(6月10日至考试)。

(5)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为了提高优秀率、平均分等,让更多的学生考出好成绩,要求各中小学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有关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学困生),我们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第三、集中精力抓好中等生。帮助他们对自身目标和所需掌握的知识定好位。第四、各中小学要形成每两周至少组织一次毕业班教师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的制度。

(6)各中小学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毕业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测试,也是对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测试。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成绩较好的学生怕考试时发挥失常;基础差的学生常感到很多东西都没有掌握好,因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些挑战,各中小学在学生中要大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前阶段以鼓励为主,提高竞争意识,树立信心。利用班会等对学生广泛宣传。指出毕业考试是很自然的知识测验,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让学生及早做好心理准备,鼓励学生坚定信心,刻苦学习,要求学生牢记各自的奋斗目标。后阶段以多种形式消除恐惧、紧张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参加考试。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消除心理的障碍,提高自信心。

(7)各中小学要定期召开毕业班家长座谈会。各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毕业班家长座谈会,主要是让家长正确认识、教育自己的子女,理解、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

(8)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目标管理既强调成果,重视成果评估,又重视过程管理,从常规抓起,通过向师生调查,深入课堂听课,开展备、讲、批、辅、考的教学常规检查以及检查后的总结、导向,检查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等措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过程的管理效果。

(1)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管理。毕业班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要认真落实毕业年级教学“六认真”工作的检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经常深入到毕业班课堂中去听课评课,经常检查毕业班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毕业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讲究技巧,杜绝题海战术,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定期抽查学生作业,向学生调查了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注意培优辅差。毕业班教师一定要耐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好学困生。学校要提倡毕业班教师经常家访,经常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结合,及时沟通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认真组织好各种测试。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低起点,严要求,养成良好、规范的做题习惯。要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篇9

一、开展履职晋级培训。采用送教下乡和城区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履职晋级培训。

二、做好新一轮民族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到2019年止,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做好辅导及报告册的审核工作。

三、全员性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的安排,各县要在XX年以前完成第一轮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初级培训),并于XX年开始启动第二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级培训)。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至今未完成第一轮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没有启动第二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计算机已大量走进中小学的今天,尽快启动计算机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可以利用各乡镇、学校已配备计算机的有利条件,采用送教到校、送教下乡的方式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

四、启动全县的小学校长培训。

根据1999年12月30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8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一章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任职要求,有计划地对校长进行培训”的规定,为了提高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结合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相关精神和要求,于XX年年10月开展培训。全县各乡(镇)、学校共有197位中小学校长,分四期培训,每期50人(第四期47人),培训时间五天。

五、小学教导主任培训。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课程观、评价观,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和课改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导主任的业务素质,明确教导主任的职责与具体的业务范围,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做一个优秀教导主任的要求,提高教导主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决定于XX年年11月至12月对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进行培训。培训分四期,每期50人(第四期47人),培训时间五天

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和普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通知要求,提高我县小学骨干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月开展培训。培训小学班主任100名培训,全程为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七、开展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根据《云南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云教师[2000]2号)、《云南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意见》(云教师[2000]15号)和《思茅地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思茅地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使用的实施意见》(思行教[2001]47号)的有关精神和规定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每期培训教师100人(语文骨干50人,数学骨干50人),培训时间为一年,连续三年开展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300人,为我县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八、开展教师轮训。学习外市、县的做法,每学期或每学年抽调30-50名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全面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方法、理念,进行新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10

一、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的

1、实施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整体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水平。

2、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面向全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和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用技术手段保证发展性评价的有效进行,形成促进学生、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4、及时掌握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畅通教学质量管理的信息渠道,建立中小学教学经验推广与教学问题“预警”的机制。

5、通过长期监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始终处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状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依据

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件,制订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根本保证。

2.课程标准

我区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质量现状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间的发展差异,选择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着眼于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和提升,不仅要注重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2.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方向。监控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使教学质量监控成为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措施。

3.实效性原则

贯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效性原则,首先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然后要对教学质量现状的成因、影响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做出科学分析;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形成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正确决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

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的内容:(1)学校贯彻执行市课程计划的情况(三类课程及课时执行情况);(2)学科渗透“二纲”教育的情况;(3)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评价;(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学生道德面貌和行为习惯状况。

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主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以评价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度和合格率为主要指标;以每学年全区统一组织的质量监控和小学毕业考试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强调教学的高效益和教学的发展增值程度。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跨年度的比较评价,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小学阶段3~5年级主要学科每学年监测一次。

初中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主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以评价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度和合格率为主要指标;以预备年级入学成绩为起点水平,以每学年全区统一组织的质量监控和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强调教学的高效益和教学的发展增值程度。同时,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跨年度的比较评价,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初中阶段各年级主要学科每学年至少监测一次。

高中年段有关学科的质量监测和评价以及高中学业考试和评价,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度和合格率,作为高中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成效的主要评价指标。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既有水平性评价功能,又有终结性评价功能。主要看高一年级起点水平和高考结果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的高效益和教学的发展增值程度。高中阶段各年级主要学科每学期各监测一次。

在一学年中,将中小学各年级的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作统一考虑,整体规划,确定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业质量监测的内容、涉及范围和时间安排,有利于学校和教研部门的工作安排。

(二)积极探索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的新方法

深入研究《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有效实施《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中小学要重视研究《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指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校本化的评价实施方案。

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发展性评价,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

除文化成绩外,要加强课程执行情况、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学生每周用于作业的时间、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价。

要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开足、开好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类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此衡量学校办学的成效。

要根据评价内容与标准,在《成长记录册》上做好评价的详细记录,每学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本学年《成长记录册》上的记录为基础。

(三)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现有评价方法,提升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的水平,为学校提供更为丰富的评价资源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发我区“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平台,将现有的民间区域质量监测和区抽样质量监测,纳入“监测系统”,初步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符合我区实际的学业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法,提高分析评价的水平。

各校要积极登陆“监测系统”平台,利用“监测系统”强大的评价工具和全面的评价内容,提高学校内的质量监测和评价水平。

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中心和学校要根据评价的要求,积极开发“监测系统”的评价资源,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

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中心和研训中心要对“监测系统”平台的使用作必要的指导,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

四、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要加强质量监测和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

区教师进修学院要提高命题质量,组织好阅卷、登分、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等工作,规划好质量监测的各个流程,提高质量监测工作水平。区教育考试中心根据需要和安排协同组织好有关工作。

学校要组织好学业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包括考务组织、阅卷、登分、数据统计与反馈等,严肃考试纪律,规范测试流程,保证质量监测的有效性。

2.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

要切实转变评价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认真做好质量监测的分析工作。

要通过引进先进的评价工具,采取分级管理的办法,进修学院提供区、学校两个层面的分析报告,学校则完成年级、班级、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分析报告,教师完成班级、学生个体分析,实现评价资源的充分应用。

进修学院要充分利用质量监测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层面教学改进的措施,为提高区域性的教学质量提供业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