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作者所在单位的多年跟踪调查,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主要的对口工作岗位为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股份公司证券部等单位从事投资以及客户服务岗位工作,这些岗位对实战能力要求较强,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投资咨询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因此,作为高职层次的投资管理类专业,设置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时应将投资咨询和投资决策能力作为本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当前主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和投资分析策略,能够对当期证券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市场总体投资估值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判断,能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找投资热点,能够为投资者进行产品推荐和提供投资操作建议,能够在不同的市场行情实施成功率较高的投资操作等。因而,在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进行重构时了必须服务于这一独特的课程目标定位。
二、课程内容重构的实践探索表
1.根据课程目标定位来选取教学内容
当前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内容包括证券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组合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应用分析、投资操作策略等内容,根据高职专业的面向证券行业一线岗位就业定位和以培养投资咨询能力和投资决策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高职的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在内容上舍弃了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的证券组合管理理论和金融工程应用分析两个模块,仅保留证券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操作策略三个模块。
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网络教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50-02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是强调人才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定位突出实践应用与能力培养,所以教学内容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证券投资的工具、市场运行、交易主体、投资组合理论、市场均衡理论、证券的分析与估值、投资组合管理等。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紧密结合实际市场,用市场去检验所学的理论。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了解证券市场如何运行,知晓国内外市场上证券投资工具的特征,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能够用理论去指导证券投资实践行为,并能分析国内外证券投资领域的现象与事件,提出投资建议。
二、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学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我国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很多中国特色。但现有的教材显然跟不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本土证券市场存在疏离感。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材的选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国外的教材,常用的是滋维・博迪等著的《投资学》,该书以美国市场为背景,介绍了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核心内容是投资组合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证券分析。其理论与实证检验都是以美国发达资本市场为依据,没有涉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另外一种是国内的教材,一般包括以我国证券市场为背景的基础知识介绍,再加上国外成熟的投资组合理论、定价理论与方法、证券的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教材对投资理论的阐述多,但跟实际市场结合的内容少,针对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分析也很少涉及;对证券投资工具的介绍仅仅限于基本的投资工具,没有涉及我国市场上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比如分级基金、量化投资工具、证券化产品等。
(二)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占比多,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薄弱
证券投资学涉及的理论多并且内容深,不容易掌握,比如市场均衡理论中就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定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这些理论的创始者大多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其理论达到了很高的深度,要理解这些内容对本科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教师会在课堂占用很多的时间来阐述,这样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课时就不多,学生上实验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个课时。在这过程中,学生至少需要完成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证券分析这三个部分内容的相关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但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实验环节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透彻
完整的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的投资工具与环境、投资组合的优化选择、市场均衡理论及应用、市场有效性理论及检验、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础分析以及投资绩效的评价等。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内容篇幅巨大,教材会建议学习课时为一年。国内很多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采用了国外的教材,但一般设置为48―51课时。在保证本课程体系完整讲授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课程的深度,很多内容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不能深入展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只能在浅显的层次。
三、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利用超星的泛雅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新媒体联盟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能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换为学习的教练,重点放在师生沟通、回答学生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超星公司开发的泛雅平台,给学生提供网络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平台在课前进行视频课学习。网络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很多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堂外进行。授课教师在平台上预先录制好一些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外提前学习证券投资学中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教材中有一定难度并且比较重要的理论,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股利贴现估值模型、市盈率估值模型等。这些理论一般涉及假设、推导、结论及应用或者检验,内容思想性及逻辑性强,有些还要借助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单纯通过看教科书不是很容易弄明白。视频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节省课堂的讲授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课程学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学生在课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师生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利用平台进行拓展阅读。平台内部有超星电子书库,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课内外拓展阅读,比如其他的与证券投资学相关的图书,指定学生阅读哪些段落,并可以查看每个学生是否阅读。还可以收集公共财经类视频,比如第一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跟证券有关的视频,放入平台,使得学生能够贴近金融市场,追踪证券市场热点,了解投资领域的事件,倾听专业人士的观点,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在课外有了这些准备,在课堂就可以针对一些专题展开讨论,比如2015年的股灾事件、光大乌龙指事件、2016年的股市熔断机制事件等,让学生试着用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去解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观点的冲突,这样更能引发思考与学习。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辅导者、建议者,在课堂及网络平台上引导、启发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拓展阅读与讨论,可以解决教材滞后于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并且培养了学生将投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金融市场与投资领域的意识与能力。
(二)利用国泰安的市场通金融分析软件和CSMAR数据库,进行有选择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形成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证券投资学实验操作软件是国泰安公司开发的市场通金融分析软件和CSMAR数据库。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及检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投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该系统实验内容丰富,包括金融市场行情的揭示与观察、共同基金投资分析、投资组合构建与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证券的基本分析、证券的技术分析、金融衍生品及外汇分析等。
因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课时有限,分配给实验课的时间一般是10个课时左右,所以不能对上述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挑选核心的内容来进行。建议选择三个内容进行,具体包括投资组合构建与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及应用、证券的基本面分析与估值。这三个内容既是证券投资学的核心又是难点,所以需要在实验课堂指导学生完成。其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如何操作。实验课可以通过组成实验小组方式来完成实验任务,小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各小组成员的优势、相互学习,来完成一个工作量大且有难度的作业。
(三)产学合作,引入证券、期货公司现场教学以及专业人士的专题讲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注重能力培养,而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要与工作世界紧密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对应的工作主要是证券、期货公司。带领学生进入这类公司进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比如岗位如何设置、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及素质要求有哪些,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专业技能。金融市场的专业人士接触金融市场的前沿,掌握最新的金融工具的开发应用。所以,专业人士的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专业人士还可以传授投资中某个细分领域的实际操作,特别是证券投资学中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投资操作,比如量化投资管理、阿尔法对冲基金的操作、分级产品的运作等等,使得学生对本课程有更直观的认知与感悟,激发对该领域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课程考核评估方法多样化
课程的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现有的考核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完成及考勤情况,给出综合成绩。实践环节的成绩占比一般比较低,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课不够重视。增加实验课考核的占比,可以改变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与发言在考核成绩中的占比也很低,导致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可以增加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的占比,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投资领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9):37-40.
[2] 梁朝晖.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61-262.
[3] 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1.
篇3
关键词:金融工程;学科特色;培养模式
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是一门工程型的新兴交叉学科,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业务等多种创新型金融业务而迅速发展。金融工程学标志着传统金融学走向了产品化和工程化,成为现代金融学的最新发展。
一、金融工程课程体系产生于引入的宏观认识
金融工程最初的狭义定义是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如下层次:对创新型金融产品与工具的研发;设计开发新的金融手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各层次由浅入深,展现了递进的三个层次。各层次对应实例表现如下:第一层次包括对银行账户、共同基金,以及面向企业的期货、期权,可转换债券、新型优先股等给予创新型设计;第二层次包括银行金融制度等的再设计;第三层次包括创新企业融资结构,新型现金流管理策略的给出等。金融工程学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马歇尔,曾任全美金融工程师协会执行主席,从实务角度也对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进行了概括。其认为应包括如下四方面,即证券及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投资与货币管理,公司理财和风险管理。在特定条件下,传统型金融工具往往难以迎合公司兼并、收购等特定融资需求,其亟需金融工程师为其设计出能够恰当解决问题的融资方案。在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面,主要目标是开发各种套利交易策略,涉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金融工具、法律法规和税率等多方面,包括纯套利性质交易策略和准套利性质的交易策略。其是将高风险投资工具转化为低风险投资工具的系统,包括开发“高收益”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以及正向回购和反向回购协议等。金融工程所对应的风险管理强调,将多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组合,以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即根据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并测度,继而利用已有的金融工具构造出降低或规避风险的方案。
二、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方向学科特色比较
1.设在工程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1)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是把金融工程硕士设置在工程学院培养的代表性学校。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二,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运用专业位居北美金融工程专业第九。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从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专业设置中,我们了解到,运用工程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技术解决金融实际问题是该校进行培养的特点,该校所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在银行、证券及金融投资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其学生必须掌握七门必修课程(金融工程随机模型、金融工程统计工具、金融基础原理、金融工程最优化、蒙特卡洛方法、资产定价与投资、连续时间序列),并将把统计学知识与工程学知识统一起来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要点。
2.对于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是因为在美国,金融工程课程被一些学校安排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讲授。此种模式的代表学校包括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康乃尔大学等。通过分析上述几所排名前列学校的情况,我们发现,此种模式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康乃尔大学出版了《Mathematical Finance》,是金融工程学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期刊;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工程相关研究成果也位于此研究领域中的领先位置。为此,培养金融工程领域中的专业学术型人才,是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数学或统计学院进行模式的一大鲜明特色。在该培养模式下,未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而且所毕业的学生还将获得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芝加哥大学的金融数学硕士课程设置中对数学成绩的要求很高,而且学习难度也较大,其侧重于对学生学术理论的培养。具体来讲,该校此专业所设置的课程有高等数学与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分析与金融模拟等。培养既能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对金融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又能以此对衍生产品进行设计和定价的能力。
3.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Hass商学院。纵观排名于北美金融工程专业前20的学校,将金融工程专业设在金融学院进行硕士培养的学校,仅此一家。不仅如此,Hass商学院还是全美商学院主导下惟一提供金融工程学位计划的学院。相比较于普林斯顿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授予的金融工程硕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授予的数理金融科学硕士学位而言,Hass商学院授予的是金融工程文学硕士学位(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文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较前者来讲,更偏重于实际运用,属于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其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要求较低。经济金融领域中实用性质较强的课程中,如公司金融、金融机构分析、金融创新案例、应用金融设计等课程,均被Hass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在内。此类课程的设置将会使其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将来的工作,要求国内金融工程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排名靠前大学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后发现:首先,美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集中于硕士培养,而现阶段我国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本科阶段,目标是金融工程本科人才,为此,美国模式对于我们来讲存在较大差异性,不适宜直接照搬。其次,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的资本市场,往往层次感并不是很清晰、市场产品不能呈现多元化与多样性,在法律监管、技术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这使得有效市场假说和现代金融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这些金融工程研究所依附的基本理论并不能实现在我国的充分使用。目前,国内诸多大学均在结合本校的综合优势,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力求培养出金融工程人才。经济类学校教学的缺陷是,在工程教学上并无优势。一般有着金融经济理论和工商管理的基础和优势。因此,财经类大学开办金融工程专业如何展现出自身特点?所培养出的毕业学生如何在工作领域中与综合性大学学生进行竞争?财经类学校的金融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何在?这都是我们一直在要探索、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适应市场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是我们的立足点。
真正适应我国情况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是,一方面以立足我国国情的实务性应用性课程为主,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会不断被丰富发展,在完全成熟规范之后仍需数理性较强的研究作为支撑,因此还需在应用性金融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定量性的金融工程相关知识。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简史告诉我们,金融理论是支持金融工程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现代的经济学相关理论、数学定价方法的理论、统计学的数值分析理论、会计学和财务分析的理论、金融与法学理论和税收策划理论等其他学科理论,也正在向金融领域渗透。
因此,金融工程学科的建设应该以金融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工程论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和公司财务的发展提供创新服务。所以,对于财经类大学培养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具体包括:造就能够拥有广泛而扎实的经济学与金融学基本知识,数学知识背景适度,能够运用多种计算机模拟测算技术熟练地进行数值计算和仿真建模模拟的金融工程应用人才。
三、财经类院校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
1.设立院与院,系与系,甚至院与系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金融工程学本身就属于交叉学科,学科交叉的特点明显强于其他学科,其要求各个学校在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需要在相关院系之间尽可能地进行横向与纵向联系,以共同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其中,尤其以将管理学院的管理特色和金融学院的金融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为亮点。
2.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制订规划。由于金融工程专业与实务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故而,灵活多样应该是其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以保证其前沿性与持续性。课程制订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三方面:①结合金融工程的学科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发展优势,制订出体现学校培养特点的金融工程课程体系;②基于现实中一系列客观金融实际,以及实践课题需要,设计出相应的课程体系;③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给予一定数目的,能够涵盖全学科的广泛的选修课程体系。
3.实施课堂教学与试验、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性的金融工程学,应对其给予实验与实践的高度重视,课堂讲授与课堂练习的相辅相成,互相结合。课堂讲授是一种“分析模式”的教学模式,其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抽象性,对问题思考的垂直化,对确定性的追求,个体工作的独自性等。在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需要重视金融工程专业的案例教学训练。结合形式多变的金融市场,更多地开展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与金融实务教学是实验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特点。
4.强调团队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结合是试验与实践教学采用较多的方法。可以按照实际项目或某个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由学科教师进行辅导。学生们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从中掌握相关知识,并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会分工协调,团队合作。
5.提倡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注意将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注重将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进行衔接。其应是复合型、应用型的金融技术人才。为此,在本科培养阶段,应强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并将理论实践结合对接点的识别作为重要的培养点,继而培养学生对金融工程方法、理念、意识的认知。这些是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本科阶段的主体任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如何能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是培养中所对应的重点。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强调提升金融工程课题的研究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应的重点。
总之,金融工程将不仅仅作为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将逐渐成为一种创新和开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相应地,金融工程教学科研工作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借鉴、思考、创新和合作,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发展金融工程学科,才能培育出好的金融工程人才。
篇4
[关键词] 投资学 教学内容 课程
国内许多学者可能为了跟研究实物投资的投资经济学区别开来,将金融学专业的投资学课程称为证券投资学(比如,吴晓求,2006,等),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的建议,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投资学10门,可见该学科组使用了投资学这一名称。国外一般都其称为Investment(投资学),比如,Williams F. Sharpe et al.(2001)、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结合国内外的情况,以免误解,我们认为应该统一名称为投资学。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国内投资学教学大纲一般讲授的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四大部分。从国外投资学教材来看,比如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也包括四大内容:证券市场与工具的介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证券的估值和资产组合的业绩评价与管理。大体上看,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内容差异不大,但是,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以滋维・博迪等人编写的投资学教材来看,要用两个学期才能讲完,并且要突出重点,才能讲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像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这些内容只需适当提及即可,因为像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等课程都会涉及相关内容。
2.技术分析的内容必须讲,让学生明白投资管理不只是有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但是,讲授的课时不用太多,适当介绍即可,因为本来技术分析的内容繁多复杂,而且在实际应用时,五花八门,各有其道,也就是技术分析本身并无统一的框架。另外,技术分析知识的难度比投资组合理论要容易许多,可向学生推荐基本参考书,比如,罗伯特.D.爱德华、约翰・迈吉和巴塞提编写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等,让学生自学。
3.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期权定价公式等理论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也是投资学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才能说投资的基石是坚固的。以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心,建立一个框架将内容串起来,其后的证券估值和资产组合管理也要统一于这些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理解这些理论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面临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学以及资本市场的理解等方面的挑战,但是,诚如博迪等人(2006)所说,可以尽量去掉不必要的数学和技术性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直觉,这种直觉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新的观念和挑战。
4.来自资本市场的数据与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采用国内,还是国外的?国内许多老师认为,课程应该更多关注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事情(比如,初昌雄,2008,等)。在本人看来,这诚然没错,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日新月异,许多经验事实不具有规律性,耶鲁大学教授希勒在《非理性繁荣》强调,即使像美国证券市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许多统计规律与发现是否将来还可靠还是值得商榷。因此,在讲授时,国内与国外的援例不可偏废,应更偏向于国外市场。
二、投资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学习投资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个人或机构增加财富,而该课程又是集金融学大成之学科,一门综合性学科。投资学最好是在公司财务、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因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是股票估值的基本功;微观经济学是投资学理论的基石;金融工程的部分基础理论与投资学相同;计量经济学是资产组合管理与分析的基本工具。没有这些基础课程的支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
三、教学与自学
投资学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投资学的教材,而不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恐怕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课外自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投资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投资学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伯恩斯坦的《投资革命》和其续集《投资新革命》等可读性强的介绍资本市场理论的书籍,它们将投资学高深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投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以通俗读物的写作方式,用学者的严谨论证,向读者阐述了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演化机理。伯顿・麦基尔的《漫步华尔街》从理论的高度通俗地讲解了应如何进行投资。
2.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前人的经验总结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和借鉴的捷径。这些经典书目包括:
一是投资大师的传记。像爱德温・李费佛(美)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股票与期货的投资者――李费佛的自传,数十年来一代又一资人的必读书,甚至被称为华尔街的投资圣经。罗杰・洛文斯坦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是关于巴菲特的传记,但是,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与技巧,还需阅读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的《沃伦・巴菲特之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等。
二是投资技巧。像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是巴菲特称为老师所写的书,提出了诸多一直被投资者采用的标准与原则。彼得・林奇等人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为怎样挑选股票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提出的CANSLIM方法非常适合跟踪当前股市热点,进行短线投资,学生容易学以致用。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晦涩难懂,却是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器。杰克・茨威格的《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采访了市场上超级交易员与成功的投资家,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经验。
三是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投机热潮。像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介绍了美国的股市大崩盘。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投机与骗局》包含了两部书:查尔斯・马凯的《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前者描绘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荷兰郁金香热潮的在繁荣与崩溃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后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运作。
四、学习与实践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学习投资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资本市场,通过模拟实践,就可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挑选三只深沪交易所交易的证券构成模拟投资组合,每两周可以替换一次。上课时学生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经验交流,老师点评,期末学生根据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自己的组合业绩进行评价,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最终组合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大部分学生经过两学期的投资学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既能掌握现代的投资学理论与基本框架,也初步具备了进行投资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德温・李费佛:股票作手回忆录[M].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8月
[4]彼得・伯恩斯坦:投资新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5]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v.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6]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8]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9]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投机与骗局[M].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
[10]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M].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
[11]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2]杰克・茨威格: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3]罗伯特.D.爱德华 约翰.迈吉 巴塞提: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东方出版社,1997年2月
[14]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15]罗杰・洛文斯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M].海南出版社,1997年10月
[16]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
[17]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M].股份公司教程,2004年1月
[18]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9]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第三版)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0]Williams F. SharpeGordon J. Alexander:Investment(影印本)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1]希勒:非理性繁荣(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篇5
[关键词]现代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构建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是靠模仿、靠引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为了牛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完善的,既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技术进步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作为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意义的技术创新,不能不以制度创新作为社会约束条件,而新的企业体制和制度的确立也不能不以技术创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质态的深刻变化作为依托。把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结合起来,依靠体制的转变来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制度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来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相结合
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的效益和利润,技术创新就是要让企业的产品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实现创新所带来的超额利润。技术创新的目的是通过创新技术来创新产品,通过创新产品来创新市场。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来展开,即围绕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来进行技术创新。把创新活动的重点放到创新市场,采用和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新标准,引导新消费上来,而不是过多的考虑去抢占和分享现有的市场。只有市场开发的成功,才能实现技术开发的成功,市场开发的成功,是检验技术创新的最终标准。
(三)技术人员的激励与员工素质的提高相结合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技术人员,包括本企业内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技术人才。应当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的为企业所需要的研发成果。要让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还需要企业广大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对企业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四)生产技术进步与管理技术进步相结合
通常所讲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直接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活动)技术进步,这并不全面。
在今天,管理技术进步对于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切实做到向管理要效益,有重大的作用。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都要深刻领会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学管理的内涵,善于运用管理技术进步的新成果,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二、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及运作机制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构的基本分析
企业创新体系的建构就是寻找体系的构成特征并构造这些特征的作用关系。为了寻找这些特征,需要作些基本分析。
技术创新的首要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创新?为什么要采用新技术,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这些问题可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动力源,称为企业外部动力源。而当企业决定要进行创新,又如何去保证创新人员产生创新的动力?如何使创新人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投入到创新中?这些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观动力源,称之为企业内部动力。综合起来,这些问题属于动力问题,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在具备了产生创新的动力之后,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去把握创新的方向。任何形式的创新都需要各种资源要素,而企业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这样就不可能对所有的创新行为都进行足够的支持,所以引导创新的方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上称之为技术创新的约束机制问题,就是通过限制创新的立项及创新资源的配置等方法去引导创新的方向,使之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基础上顺利进行。接下来就是建立创新的支撑机制问题。创新的运行,需要各种要素的支撑,这是企业得以成功运行的基础。最后就是对创新方法的选择问题。创新需要技巧,需要方法。正确的创新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贴于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要素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创新的动力机制、创新的激励机制、创新的约束机制、创新的运行机制、创新的支撑机制、创新的方法选择。尽管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具体运行方式存在细微差异,但其运行的机理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二)建立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1.技术中心的内涵。1993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联合颁发的《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暂行办法》,对“技术中心”作了较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隶属于企业(集团)具有较高层次、较高水平的,其中心任务是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企业生产技术上提供技术和技术储备的研究和开发机构。
2.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企业一旦拥有具备高水平创新能力的技术中心,就能大大增强企业科技体制的活力和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应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为中心。在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要突出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而不是以成果为导向,以水平为中心。从市场和销售开始,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来决定采取何种工艺、需要什么技术、并以系统的观点,按系统工程来管理项目,而不是就技术论技术。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综合集成,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最终获得商业利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不是仅仅追求单项科技成果的开发利用。技术中心的效益是体现在整个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上,而不是追求技术中心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对于推动技术中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机制
1.实行市场拉动与目标拉动的机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来展开,即围绕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这一机制就是将技术创新定位于企业的事业发展和市场开拓,使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以目标拉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强化技术创新的市场效益标准,缩短研发与市场的距离,技术中心内部成立了市场部,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获取商业利润为目标,不断寻找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市场卖点。
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效的运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从而保证技术创新体系高效有序地运行。这样,通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宋达到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3.努力培养造就企业技术人才队伍,保证技术创新体系有人才智力支撑。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在企业中进行技术创新的是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因此,人才就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赢得人才,就拥有技术和项目,也就相应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不仅要引人、求人、借人,更重要的是育人、敬人、用人、留人。为了赢得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必须对人才资源进行储备。人才—资源储备包括人员储备和知识储备两个方面。人才储备是指企业所需各类各层次人才必须有年龄分布上的连续性。由于一个技术共同体的技术风格、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文化理念长期塑造下、在员工代际关系中形成并传递的一种难以言表的无形资源,一旦人才断档,这种无形资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因此,任何一种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有不同年龄和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组成的技术共同体来完成。知识储备是指个体和群体的知识库要不断更新,使企业人才资源不断增值。因此,建立企业的新员工培训体系、管理人才培训体系、专业技术培训体系、用户培训体系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加强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组织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环节就是要引导成员的行为,使其尽量与组织目标一致。而人的行为受动机驱动,动机又来自需要,因此,激励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满足需要以影响行为,即分析需要是激励的起点。
篇6
关键词:战略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流程;重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影响下,企业外部“开源”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内部“节流”降本增效便成为其渡过难关的首选。然而,缩减日常支出、裁员减薪等成本控制措施收获的效果通常一般,且易损害企业的社会信誉和员工凝聚力。企业必须注重成本策略和结构上的改进,才能找到一条长效的“节流”之道,安全渡过危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的战略成本控制,成为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必然选择。
一、成本控制重心转移
(一)成本控制理念的更新
传统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为宗旨,符合中国一贯提倡和秉持的“节省”观念。但是,在实施控制的流程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控制范围局限于生产经营过程;二是压缩预算费用不分阶段不论主次不管缘由一刀切。简单化的控制模式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缺乏弹性,具体操作时“一紧就死、一松即散”,远未达到“控制”应有的成效。将战略成本管理引入到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求企业更新控制理念,树立为节省而花钱的新思想,将控制重心转移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高度,即向其两翼——产品研发与设计阶段和社会成本阶段倾斜。尽管企业为此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开支,但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来看,却可以为企业带来成倍增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本控制手段的扩展
战略成本控制的实施,需克服传统成本控制中的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控制信息的反馈滞后;二是信息的准确度值得商榷。因此,企业必须按照自身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动态实时控制,建立起相应的成本动态反馈控制模型。开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交互式成本控制系统和成本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提高成本反馈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能判断企业的调控措施是否存在弊端,是否达到控制目标。ERP系统的推广实施为战略成本管理信息化构建了技术平台。ERP系统充分运用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综合评价及重组优化,摒弃了那些不创造价值的流程,从源头上消除了无效成本的发生。根据企业的不同战略目标,在ERP系统中输入不同的参数,可以使ERP系统的运行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如企业可在“成本管理”模块中选择不同的成本归集、核算、分配和分摊方法等。
(三)成本控制重心前移
传统成本控制范围局限于生产领域中产品的生产和成本形成过程,其控制方法是首先建立起一套固定的标准成本指标体系,其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偏重于单一成本的降低和费用的节省,最后以成本费用的升降作为评价管理成效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观念,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为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必然要求一种全面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策略。战略成本管理实施,需要适时改进标准(或限额),重构成本控制模式,在传统的制造成本控制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进而再将控制对象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价值链,以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投入比重不断加大的现实状况。
(四)成本控制重心后移
现代企业是由股东、员工、供应商、客户、政府和社会等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作为利益共同体,企业承担着多元化责任,既要为股东创造财富,为员工构建培训和发展的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又肩负着公益、环保、和谐等诸多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应当全面衡量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实施真正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新模式
(一)成本抑减
1.含义。“成本抑减”一词,源自西方,英译为CostReduction。其意是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对企业成本形成环境进行改造,以消除和减少无效成本的管理方式。成本抑减,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初级形态,具体表现为“成本维持控制”和“成本改善控制”两种执行模式。
2.对比。从两种控制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成本抑减,较之传统成本控制更积极主动,更富开拓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实施成本管理时,可持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改进成本费用支出标准,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抑减的实现,必须借助于良好的成本控制基础和运行机制,通过成本抑减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成本控制标准,也必须依靠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来维持。
3.成功案例。在世界化工行业,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由他任董事长的台塑集团,无论台湾经济高速增长还是低迷萧条,总能保持一定速度的成长率。台塑“神话”,得益于王永庆构建并付诸实践的“合理化”成本“抑减”管理模式。
这套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在产业特性一定的前提下,从构成产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出发,沿着生产与管理流程逐项作异常点的深入分析和持续改善,以促使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能达到最合理的境界。如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王永庆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单元成本分析法”。强调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个最小单元进行不同于以往的深入分析,以发掘问题点进而解决问题点。这就将“成本控制”、“成本抑减”与“目标管理”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做法大致可描述成“标准—目标—分析—控制—抑减—新目标—新标准”这样一个循环公式。基本分为五个步骤:一是以石化工业的产业特性为前提,依据构成产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来发掘成本异常,各成本项目以“鱼骨图”或“成本树”的形式列示;二是针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沿生产线逐项作深入分析和持续改善。比如,王永庆在实践中发现,任何一套引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需要采用单元成本分析法,依靠台塑员工的切身感,沿既有的生产线逐项做点的改善;三是若差异连续三个月为正值,则重新检讨并据此设定新目标;四是若差异为负值,则不论时间长短,一律采取专案方式立项改善并连续跟踪改善结果,直至由负转正为止;五是由点及面,形成制度,如此周而复始,不断追求效益提高与成本降低。
A、整理问题型鱼骨图(各要素与特性值间不存在原因关系,而是结构构成关系,对问题进行结构化整理)。
B、原因型鱼骨图(鱼头在右,特性值通常以“为什么……”来写)。
C、对策型鱼骨图(鱼头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来写)。
(二)成本避免
1.含义。“成本避免”一词,英译为“CostAvoidance”,是一种立足预防,从源流管理的角度来挖掘成本降低潜力的控制模式。它主张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企业应在早期尽力避免可能发生的无效成本,节省费用支出。这就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如去掉产品的无用功能、用新材料替代旧材料、对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程序进行改造与改善等。2.实质。成本避免属于战略成本控制的高级形态,必须与工艺、工序在源流阶段的革新相结合,共同实施。因而现代成本避免的实质是“成本革新控制”。其核心内容是:一是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对成本动因展开深入的调研和透彻的分析;二是在满足企业整体效益和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重新构思和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三是追求科技和管理进步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效应。
3.成功案例。日本的“成本企画”(TargetCosting),被美国《幸福》杂志称为“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为预测、监控和解释成本的体系,相当‘简单’……但是有效”。其特征是,“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再达成……”,这一多重中心实施循环。每一次循环就代表对成本的一次挤压。丰田公司通过实施全流程多重中心控制,将价值工程分析法与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先导式、更具成效的成本免除。丰田公司的成本企画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成本避免。独特之处在于,它针对的源流对象是“制品concept”。“制品concept”的确切含义是“产品观念”。以汽车为例,外在有式样、格调的“观念”,内里有行驶性能、驾乘舒适度、操作及功能上的“观念”等。所有这些“观念”反映的均是源自对产品本身的要求,具有较强烈的主观导向。鉴于此类“观念”,开发设计人员就会把眼光转向车身、底盘、马达、刹车、动力源、内装和附属备品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但是增加材料、改进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必然拉动整体成本的上升,这在设计攻关中将会引发技术人员对成本的思考:能否使这部分成本少上升甚至不上升,能否使上升额在其他“观念”改变较少或不改变的领域得以消化吸收。其实,所谓的“产品观念”,就是服务于源流管理,汇集了现有工程和成本要素,并可融入未来成本思考的一种“产品构想体”。针对产品构想体的管理是成本控制质的飞跃,较之于传统的反馈型成本控制模式有了根本的转折,即以产品观念为对象实施自觉的、前馈型成本控制。
(三)成本筑入
1.含义。“成本筑入”一词,英译为“Building-inofCost”,是成本避免思想在实务中的深化。其本质是预防性、前馈式成本控制。由于“筑入”的成本是“先天性”成本—在生产阶段无法左右其开支的成本,所以,只有当这部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
2.实质。成本筑入的过程,是企业优化成本结构的行为过程。它将技术与会计结合在一起,按功能分解目标成本,并在设计制造工艺上予以具体化,进而进行会计估算,用以衡量设计和制造工艺决定的产品成本是否在目标成本范围内。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对成本这种特殊部件的削减与重新装配。因此,成本筑入,实质上是结合价值工程进行成本改善与功能成本分析评价的方法,其目标是获取最优化成本结构。
3.实践。时下,“低碳”、“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化工产品的弃置和环境损害问题成为化工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废弃成本主要包括产品和包装物废弃后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产品的生产、使用、废弃而损耗、保护、恢复环境和资源后所支付的成本,包括保护成本、恢复成本、再生成本、替代成本、损失成本等。作为“社会人”的企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成本筑入”时期就考虑到产品的弃置成本,在研发设计阶段“筑入”产品的弃置成本。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企业自身成本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又能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既符合社会效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既降低了产品的社会成本,又拓宽企业的成本优势范围。
篇7
关键词:高频交易;股指期货;有效性;趋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53-03
一、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高频交易的迅猛发展,引起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全新交易方式它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使得金融交易的到达时间大缩减,交易的范围也由交易所扩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二是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进步为高频交易的统计、分析、建模、评估的需要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三是现代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促进了交易方式的不断演进。这些有利因素共同促使高频交易成为了现代金融工程中最重要的发展前沿。
TABB Group数据则显示,美国股票市场高频交易量所占份额已经从2005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的61%,其中47%是做市交易和套利交易。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测欧洲和美国高频交易比例都将达到60%以上,而亚洲也将超过20%。
以上数据表明,高频交易正在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易方式。中国于2010年4月推出了最重要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进程碑,但无论是交易制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高频数据分析处理的理论水平在我国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将迎来高频交易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高频交易与股指期货
对于高频交易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公认高频交易具有以下特征:(1)处理分笔交易数据或1分钟、5分钟数据;(2)每笔交易的收益率较低,但交易频率、成功率较高,投资资金周转率非常高;(3)大多数高频交易策略保持着市场中性,采取日内开平仓操作方式;(4)交易的决策与执行大多是由电脑自动完成,也有少部分交易频率要求不太高的模型,可由电脑给出交易信号,人工完成下单操作。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一种金融衍生品,由于标的物的虚拟性,其交割只有现金交割一种方式。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的股指期货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当月合约、远月合约、当季合约、下季合约等四个主要合约。这一金融的推出结束了我国证券市场20年来的只有上涨才能盈利的单边盈利模式,使得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对冲持有的大量股票仓位的风险,同时股指期货对于沪深300指数甚至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中枢,都有着重要的价格发现与价格功能引导的作用。
目前股指期货的行情信息频率为2次/秒,已经具备了高频交易数据的基本特征。已经运行了两年的股指期货,其主力合约的日均持仓量达到8万手以上,日内交易稳定在50万手以上,日均交易金额超过3000亿,市场流动性充沛。这使得股指期货成为非常理想的高频交易对象。
三、股指期货市场的有效性
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额等;其重要推论: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高频交易要想从大量交易数据,找到并甄别能够带来稳定收益的交易信号,其先决条件就是该市场的交易数据中存在可预测部分。在高频交易关注的微观市场结构中,交易机会的多寡可以用市场有效程度来度量,在有效市场中,所有交易证券的价格会立即反映所有的可用信息。如果信息是慢慢的整合到证券价格中的,那么就会存在套利机会,同时可以认为该市场是有效程度较低。
多年以来,计量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检验的方法,其中最早的是由Louis Bachelier提出的,该方法度量一系列连续的正的或连续的负的价格变动(或称“游程”)出现的概率,以此检验价格变化方向的持续性。
(一)市场有效性检验
1、游程检验的具体过程。
(1)按照所要求频率的价格运动样本数据,记录下包含严格同方向价格运动的序列的个数。如果所要求的频率是每一笔交易(或每一分钟),那么一个游程就是每笔交易(或每一分钟)价格变动严格为正或价格变动严格为负的序列。
(2)统计样本数据中变动为正的样本数n1,变动为负的样本数为n2。
(3)统计样本数据中所有的游程总数u,包括正游程数和负游程数,u=n1+n2。
(4)如果价格变动是完全随机的,则对于随机的样本,其连续次数的
期望值为■,标准差为■。
(5)假设:■;■。
(6)假设检验:通过样本的观测值、期望值、标准差,我们可以得出■。
若Z1.645,则可在95%统计置信度下拒绝游程随机的原假设。
下面以2012年12月25日股指期货主力合约1301合约的全天分笔交易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该样本数据频率为2次/秒,已经具备高频特征,全天样本数为31949笔交易,统计计数结果如下:
该结果显示,当日高频交易数据的游程检验,该样本统计量Z=83.66,可在95%的统计置信度下拒绝游程随机的原假设。
2、数据频率对高频交易可能性的影响。
当我们的数据频率发生变化时,对高频交易的可行性,即价格变化的趋势性是否产生影响?下面我们以一个日内窄幅波动的交易日数据为样本,并分别以1分钟和5分钟的交易数据(收盘价)来考察它的随机性。
检测结论:
第一,访样本的1分钟数据统计量z=2.75,即在以1分钟收盘价数据存在着显著的趋势性;
第二,当数据频率降到5分钟或更低时,由游程检验所计算的市场无效程度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四、高频交易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对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游程检验测试结果,我们发现日内的上涨与下跌通常存在连续上涨和连续下跌的现象,即日内交易存在稳定的趋势利于价格变动现象。下面以技术分析中的箱体理论,来实证考察高频交易的可获利性。
箱体理论,是指股票、期货等具有较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其价格在一定期间内的波动会形成阶段性的“箱体形态”,箱体的上下价差的大小与所关注的时间周期的长短相关,股价在箱体底部时会受到一定买盘的支撑,价格在箱体顶部时会受卖盘的压力。一旦股价有效突破原箱体的顶部或底部,股价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箱体里运行,原箱体的顶部或底部将成为重要的支撑位或压力位。
(一)高频交易策略
实证的高频交易策略选取开盘后30分钟内作为一个箱体的观测时间段,即早盘9:15-9:45之间不进行交易,而只获取该期间内所形成的最高点(早盘高点)与最低点(早盘低点),并以此作为当日交易的重要参加价格。因为在股指期货的早盘时间段通常会消化主要的隔夜风险,而早盘的走势对全天的日内走势形成重要影响。
观测:9:15-9:45观测交易数据,提取该时间段的最高和最低价格;
开仓:9:45分以后,价格突破早盘高点开多单;价格突破早盘低点,开空单;
止损:多单止损线为早盘低点,空单止损线为早盘高点;止损后反向开单;
平仓:当日交易结束前,即15:10左右平仓。
(二)交易策略回顾测试
在交易系统确定后,需要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测试,即回顾测试(back test)。通过至少两年以上大量的历史数据足以检验该策略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稳定性。
回顾测试时间范围: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26日;
数据频率:股指期货当月合约1分钟交易数据;
起始资金:20万;手续费:0.003%;保证金比例:18%。
(三)交易策略的实证结果
结果分析:
第一,日均交易次数达到1.61次/天,且没有持仓过夜,属于高频交易方式;
第二,胜率虽然仅为42.15%,但净利润率达到了255.46%,体现了该策略是以“把握趋势”为主要盈利手段,即较低的成功率和较大的成功回报的盈利模式,这在下面的盈亏分析中可以再次验证。
结果分析:高频交易对市场多空的总体方向保持中性立场,即日内交易时并不会过多考虑整体趋势的上涨或下跌,而只关注当日走势的方向。实证数据多空交易次数为1:1.15,基本保持着中性立场。而空头交易的次数及胜率大于多头交易次数和胜率,体现了测试时间段内标的沪深300指数由2865至2457下跌总体趋势。
结果分析:
第一,盈亏比达到1.67,体现了趋势易策略的特征;
第二,夏普率0.0739>0,即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率大于0。但该指标比较小,说明该策略还有待优化。
(四)结论
股指期货的分笔交易数据及1分钟交易数据呈现出弱式有效的市场状态,日内波动中存在着趋势性的交易性机会,通过一定的交易策略可以利用这些非随机性价格变动,为投资带来稳定的盈利,同时还能有效规避隔夜风险,提高资金周转率。
参考文献:
[1] 李学、刘建民、靳云汇.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游程检验[J].统计研究,2001,(12).
[2] 骆莹、胡海鸥.股指期货即日趋势交易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9).
篇8
关键词:经济类非会计专业 会计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高等学历教育中,会计被赋予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承担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可能还包括不同学历种类、不同学历层灾的教学,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招,教师的工作量增加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原则
从理论上说,非会计专业开展会计教育的动机一则是考虑到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工作实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即会计的普遍适用性;二则是基于不同学科内在逻辑联系而架构本学科知识结构完整性的需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实施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理解掌握会计这样一种价值信息核算技术,培养他们对经济数据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拓展思维,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这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有明显差异。
非会计专业,根据学科方向、针对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一般开设2—4门会计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学时学分有限,教学中不可能完全移植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故课程设置应符合人才培养方向和教育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征,与专业要求相衔接,注意与其他课程的互补与渗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适中的会计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并采用与教学对象相协调的教学步骤与教学方法。
二、合理设置各门会计课程
在整个大学本科阶段,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有的专业(如应用经济学科类的专业)还开设行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各门课程之间注意有机衔接,每门课程安排适当的实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延伸至实践或实践模拟,具体设置见下表:
三、优化教学思维与教学内容
从学科划分看,会计属管理学科,经济学是其基础,反过来会计又服务于经济学。在对非会计专业教授会计课程时,不能就会计将会计,特别是第一门会计课程——会计学,需要运用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导人和会计专业知识点的讲述。会计学课程内容分三个层面:一是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方法;二是从企业成立、经营活动主体过程到财务成果核算及年终决算;三是会计信息加工程序。按学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渐进的三个关键点:会计对象;会计帐务处理;会计报表,逐步使学生学习掌握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应的会计处理、理解并合理运用会计综合信息,并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切实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思考经济问题、理性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一个学期开设的行业会计中,减少或删除会计基础理论和基础会计方法论部分,突出各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要求,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如金融专业开设的金融企业会计,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外贸会计,重点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对外贸易业务核算、外币结算等。
财务管理课程划分三个部分:基础理论、财务主体理财环节、理财专题;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一般教学重点放在前两个部分,突出财务估价、资本成本资本结构、(长期)投融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内容。对学生来说,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理解可能较难一点,教师注意掌控教学广度与深度,在基础理论与投融资部分可以安排章节论文,安排2个学时进行讲评,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财务知识,评析客观经济生活中的一般财务现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根据专业需要与经济动态安排专题讲座、实地观摩、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做一些有关方面的问题研究。
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注意与前面课特别是财务管理的衔接,对于将该课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的经济类专业,比如金融专业,更要注意做一些铺垫与补充,除课程主体内容(会计信息分析方法论、单项分析与财务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财务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会计控制、会计法规、传统行业标准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理解会计信息,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在实验教学中,重点安排对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财务判断提出建议等内容,开展投资理财模拟实验,有条件的参与国家、地方和院校举办的模拟实验竞赛。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对于不开设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且会计学课程中未曾展开报表分析的有关专业来说,可将报表基本分析理论与方法、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及其运用等内容安排到财务管理课程中。
四、改进并充实教学方法
会计本来是专业性强、知识结构逻辑严密、实务性强的专业,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受学时少、教学条件短期内难以改观等制约,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采取灵活相应的教学方法,非常需要教师潜心策划、精心安排。
笔者认为传统的“粉笔+黑板”方式,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节奏,演绎思维推理过程,逻辑关系清晰,关键知识点易于展开,仍不失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加大课堂容量,处理图、文、声、像,而且成熟的教学软件能够很好地演示会计学课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账户体系图、账表、实物等内容,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教学软件系统的运用,可追踪资本市场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篇9
北京物资学院地处运河源头的温榆河畔,是1980年建立的财经类高等学校。学校现有4个二级学院,3个系,2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390多名,各类在校生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6000多人,硕士生500多人。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师49人,教学管理及行政人员8人。在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讲师19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22人。从学生情况看,截至2010年9月,经济学院共有本科学生1095名,产业经济学研究生146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含证券期货方向)三个专业。有商品与金融期货研究创新平台、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有流通经济研究所、商品期货价格信息数据处理中心等研究机构。
二、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
1、历史沿革
1993年初,北京物资学院管理工程系期货专业成立,是国内首家且是唯一的培养本科层次期货人才的专业。
1993年,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成立
1994年,第一届期货专业学生毕业
1997年,更名为经济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
1999年,正式纳入本科招生计划
2004年,并入金融学专业,更名为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
专业设立时,就以培养期货市场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为此,本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除研究如何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教学,还建成了在当时几乎是全国唯一的财经实验室――物通实验室,该实验室模拟期货交易所的运营环境,安装了路透交易系统,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和实践期货交易所的环境和运行方式;此外,与中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期公司成为了本专业首家期货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中期公司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分析实战能力和决策水平。
2、现状
(1)专业培养目标
秉承专业一贯的培养理念和方法,并且不断改革和完善。目前,本专业以巩固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强化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证券期货专门人才为目标。
(2)教学方式改革
目前本专业有两门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聘请期货公司分析师、结算岗位、风控岗位员工及高管等为学生授课,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并掌握期货公司主要部门的运作方式;套期保值、套利方案制定;训练并掌握期货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方法和技能等。通过四年专业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应该能够很快适应期货公司主要业务岗位的工作。
(3)实践教学条件
证券期货专业除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培养方案、研究教学和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实验室实训外,本专业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了多家实践教学基地,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联合,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长期联系,为本专业开展学术交流、安排学生实习以及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
目前的金融衍生实验室安装有路透财经接收系统、世华财讯和模拟交易系统和瑞思数据系统,为证券期货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教学条件。
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更加深入。在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还成立了研究中心。
2009年3月24日,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与一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成立“北京物资学院――一德期货研究中心”和“一德期货――北京物资学院人才培养基地”,在金融领域研究、高校期货人才培养、期货知识市场推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
在签字仪式上,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和一德期货公司董事长常志武分别代表合作双方致辞。随着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期货专业人才,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和内容,推动双方的战略合作走向深入和持久。
适逢钢材期货即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之际,许多钢贸企业主动出击,吸纳期货专业人才。此次签约仪式上,天津及周边地区的主要钢铁贸易企业悉数到场,与北京物资学院及一德期货公司就期现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并现场面试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应届毕业生,签订用人意向。
2010年9月,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与华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正式启动。2010年11月13日,由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期货日报社、华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主办,宜兴市投资市场研究会承办的“北京物资学院华证期货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期货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江苏宜兴隆重举行。江苏证监局局长助理许加林、宜兴市副市长华学文、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党总支书记赵娴、副院长刘崇献、教研室主任刘宏、华证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明、总经理赵东、期货日报社副主编陈亚光,以及证券期货教研室部分教师出席了揭牌仪式及研讨会。来自期货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全程报道了揭牌仪式及研讨会情况。
宜兴市副市长华学文、华证期货董事长闵明、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华学文副市长希望北京物资学院与华证期货强强联手,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对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江苏证监局局长助理许加林和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赵娴教授共同为“北京物资学院华证期货研究院”揭牌,标志着北京物资学院华证期货研究院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北京物资学院华证期货研究院“首届期货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交流研讨会”。经济学院郝玉柱、刘宏、单磊、陈景同老师以及期货日报社的丁卫东副总编在交流研究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13日下午,经济学院谈志琦老师为华证期货员工作了“国外期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专题讲座。
(4)重要活动
本专业自2007年开始举办“期货论坛”,目前已举办四届,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届:首届期货论坛暨证券期货校友会成立大会,2007年11月24日举办。
第二届:期货论坛暨证券期货专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研讨会,2008年11月8日举办。
第三届:以“金融危机、金融创新、期货发展、人才培养”为主题,2009年11月14日举办。
第四届:以“期货发展、人才培养”为主题,2010年11月6日举办。
(5)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①2006年“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商品期货价格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获得批准。
②2006年“证券期货创新与应用团队”被批准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
③2007年“金融衍生实验室”批准建设并投入使用。
④2008年证券期货专业被批准为校级特色专业。
⑤2008年,“证券期货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篇10
黄金,虽然在金融危机下颇受青睐,可从近30年的数据来看,甚至无法跑赢通胀;
债券,经济衰退期看似稳健,但考虑到1992年的美元实际购买力只有1962年时的1/3,持有债券安全的前提是成了能购买到利率为8%的30年期国债;
房产,被统一了口径的保值品,可想想如果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30年以后房子会折旧成什么样子,所有投资客都会选择持有房产,但不会长期持有同一个房产;
接下来我还可以列举持有珠宝、艺术品以及其他所有可投资产品的缺陷……
问题是,我们还能看好并长期持有什么?
企业。是的,回答是一家或几家企业。理由很简单:
第一,福布斯的富豪榜上,全球最富有的人中,你能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企业家,少数的例外比如巴菲特,财富积累也是源于买入了一些企业。
第二,企业是活的投资而不是设计好的某种金融工具或是因为某些看不见的需求制造出价格泡沫的稀缺品,它真实、可观察到、令人放心。
第三,投资一家企业,是有挑选的介入到有前景、有潜力、有目标的企业中,参与方式可以多元化。
重点在于,这些企业什么样子?它在哪?
危机中的潜力股
马 瑜 裴 培
国有企业依靠资源倾斜维持高额利润,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却在金融危机中受创颇重。4万亿投资是固定总投资可持续增长的保障,却也有很大的可能会加剧这种结构失衡。以一家太阳能公司为例,它身处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行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在国际上亦毫不逊色。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它的股价同样遭遇大幅下跌,但如果新能源的确如一些人所料想的,在未来几年内获得长足的发展,这家公司想必不会落下。
过去两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在华尔街、伦敦和香港市场都炙手可热,无数的PE,VC竞相折腰,创造了无数的暴富神话。然而自从2008~9月以来,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赛维LDK股价暴跌85.5%,尚德股价暴跌72.3%,其余光伏企业也暴跌60%~90%不等。最近半年,除了兴业太阳能在香港上市成功之外,没有一家中国光伏企业实现IPO或增发配股。VC和PE对光伏行业的投资也变得相当谨慎,行业分析师裴培在过去两个月出席过几次光伏行业投资者会议,听到的大多是悲观的言论,虽然很多人认为最寒冷的日子已经过去,但春天仍然相当遥远。
全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靡不振,融资难求,上市无望,企业应该怎么做,投资者又应该寻求什么出路?有一个现成的答案,那就是并购,通过并购实现行业的横向整合,扩大领头羊的话语权,削减过剩的产能。许多中小企业早已处于亏损状态,之所以还未关门大吉,只是出于回收现金的需要。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不考虑设备折旧和机会成本,只要售价高于现金开支,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结果光伏产品的价格在最近半年一直下跌不止。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设备和厂房,收购方还可以获得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问题在于,现在市场需求还没有回暖的趋势,大企业普遍抱有谨慎的心态,虽然横向并购的好处多多,但至今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传出任何实质性的好消息。
在任何新兴行业,通过并购实现横向整合都只是早晚的问题。随着国家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并购的融资难度有所降低,太阳能行业的并购有望提上议事日程。要成为被收购的对象,仅仅有产能和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拥有优质客户和核心技术。拥有优质客户,才能够把产量转化为销量,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市场份额;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差异性,占据独特的细分市场。在目前的中国,只有极少数太阳能企业满足以上条件,其中大部分都已经上市。所以,太阳能行业的并购多半还是会呈现“少而精”的格局,投资者必须精挑细选,才能发现来之不易的机会。
行业、行业还是行业
未来的好公司在哪里?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陶亚东的看法是要从行业入手,找到二级市场中的标杆企业,在对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广范围的筛选。通过对历史数据及当前宏观经济的分析,陶亚东认为在经济危机期间大致有七八个行业具有投资价值。
而在大羽华裳传媒董事长赵鹏的心目中,朝阳产业有传媒、新能源、网络等。新能源,一种是真正的国际正在提倡的新能源,有节能减排概念和意义,另一种独到的理解则是可以节省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如网上购物等。
在四月初举行的展恒理财私募基金报告会议上,知名私募基金经理田荣华也分享他的投资思路。除了前文提及的几个行业,田荣华还看好经济复苏和估值反弹中的先导性行业及高弹性行业。包括资源类、地产类、金融服务类等。他的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着四只阳光私募基金。其中较早发行的“武当一期”和“二期”在4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近1年之内净值分别累计增长27.98%的24.5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9.62%。
“人”才是制胜法门
一个多星期之前行业分析师裴培去拜访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对话结束之后,对方提议共进午饭。一行人跟负责接待的执行董事一道进了员工食堂,这位董事深怀歉意地说,如果事先得知会留下吃午饭,可以在旁边的小餐厅里弄点东西吃,不用吃大锅饭了。所谓的小餐厅,也不过是员工食堂附近隔出的一些雅座而已。
按照公司的说法,绝大部分访客都是在员工食堂吃饭的。这家公司的两位高管,包括一位在业内极负盛名的技术专家、多种专利持有者,就在裴培旁边一张桌子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碗切成片的香肠走过来,在几个人的碗里各拨了几片,然后给邻桌的人也拨了几片。
彼得・林奇曾经说过,一个公司高管的负责程度,与办公室装修和接待来客的奢华程度成反比。这家公司没有用燕窝、鱼翅或鲍鱼来款待客人,而他们的管理层、技术骨干们和普通员工吃着一样的饭。仅从这点来看,就让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信心大增。
管理团队以及企业领导者的力量在中小型企业中显得格外重要。陶亚东在拜访企业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心得,他认为看管理团队,首先看团队的组合情况,最好是懂技术、懂市场、懂财务的两三个优势互补的人一起运作。创业团队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其次,陶亚东谈到他在去年与某目标企业接触的例子时,反复强调企业家的品德。当一个企业把主要精力用在“讲故事”而非产品销售和技术研发上,就意味着这家企业难以在较远的未来达成“跨越式”成长。
红海还是蓝海
陶亚东的工作就是找出潜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并以其为标杆发掘企业特点,研究其投
资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再以标杆企业为基础发掘同行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其他公司。包括做最肥的市场,选择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场;选择正确的时间点切入新的领域;专注、专注再专注。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并确定领先优势,尽力在某个垂直市场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
光伏行业一年多来的激烈厮杀生动的诠释了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在太阳能技术领域,有所谓“三代电池技术”的说法: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现在流行的晶体硅技术,就是尚德、LDK、英利等巨头使用的技术路线;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虽然也以硅为原料,但技术手段有很大差别;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是金属化合物薄膜电池,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美国的First Solar是这一领域的领头羊。第二代和第三代电池统称薄膜电池,它们虽然成本较低、技术较新,但是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安装成本也相对偏高。中国新近出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让薄膜电池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实力最强的薄膜企业,当属上市公司天威保变旗下的天威薄膜以及正泰集团旗下的正泰薄膜,两者都已经实现非晶硅薄膜的量产,光电转换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都有分拆上市的计划。于此同时,尽管补贴政策为薄膜太阳能电池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薄膜电池企业仍然难以生存。
2008年,从事硅棒、硅片环节的LDK和昱辉都在2008年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多晶硅工厂,从事电池、组件环节的尚德则巨资入股国内外多晶硅企业以确保优先得到硅科;一时间,整个产业链都在向上游扩张,“垂直整合”成为时髦的概念。进入2009年,“垂直整合”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向下整合,即向系统安装进军,因为只有太阳能系统安装商能够直接接触客户,了解市场行情,拥有系统安装业务有助于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在中国财政部推出太阳能安装补贴政策之后,拥有系统安装能力的太阳能厂商无疑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向国内客户提供~整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占据先机。尚德电力在国外收购了数家系统安装公司,在国内则成立了尚德能源工程这一专业安装公司;从事上游业务的LDK竟然越过电池、组件两个环节,与德国电池厂商Q-Cells合作建立了安装公司;今年唯一上市成功的兴业太阳能,也是一家以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生产和安装为主的公司。事实证明,投资者对此非常买账,在中国宣布太阳能补贴政策之后涨幅最高的就是尚德和兴业,LDK在宣布成立安装公司之后,股价也有小幅反弹。
在合适的价位勇敢买进
找到几个有潜力的行业相对简单,深入研究个股的特点则需要我们做足功课。等到我们准备进行交易的时候,估值和价格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只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价格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长赢不输。
根据股票的定价原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每股未分配利润高、高派息率、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即使一个公司几乎完美无缺,我们也必须在合适的价格上买进才有利可图。不过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业绩确定性越强,未来发展空间越清晰的公司,就越难找到合适的价格。
- 上一篇:关于审计问题的整改方案
- 下一篇:风险变更管理制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