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不严格的整改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不严格的整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52-01
财务管理是医院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务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医院要发展和生存,必须对医院的医疗体制进行改善,改进,健全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控制活动是整个医院内部财务内控制度的核心,也是内控制度具体实行的标准,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医院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线结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现状等做一下分析讨论:
1内部财务控制的概念
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内部财务控制,是控制论散布在企事业单位作业中的一连串控制行为,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是在企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2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一种经济和财务特殊的监督方式,这两者的结合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得到加强,使医院内部的管理活动得到规范,从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如果能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完善的使用,就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防范财务运行的风险,总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医院财务管理得到加强,规范的操作和使用,使医院的经济效益提升。
3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不足和现状
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存在很多有待于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医院管理层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认识不够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内控制度执行乏力是医院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导致在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中是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在试剂工作中,找各种理由不严格的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会计内控制度应有的严厉性也不存在。从而造成内部控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由于认识程度不够,也不愿再这方面做更多的财力、精力和人力支持,使内部控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3.2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健全《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健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建立,有的单位即使有制度但都不完善,也没有认真的执行,岗位职责不明确,从而导致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制度不健全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够,从而导致管理环节上的疏忽和漏洞,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使得违规的可能性也相继会增加,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发展以及工作效率。
3.3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很多医院没有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只是参加短期培训,所以这些人员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份工作,由于医院的财务人员自身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有限,其知识的结构比较陈旧,对内部控制的程序理解不到位,素质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较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内控制度各个控制点的作用在财会工作人员中不能透彻的得到理解,从而导致内控制度不能有效的贯彻实施。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没有上进心,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职责道德意识薄弱,缺少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工作思想上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从而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
3.4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建设比较落后制约医院财务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医院内部电子化建设落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财务管理的电子化建设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但由于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电子化建设落后,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和操作系统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
3.5缺少监测和评价的机构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不像医院的临床业务一样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的监测体系,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理想的效果,应有的监视机制的缺乏和不到位,从而使所有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不能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4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整改措施
就以上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措施。
4.1医院管理层首先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的认识医院领导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不能让之后的思想而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尽可能的给予财力、精力和人力的支持,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指出[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只有医院领导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部门及职工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使广大职工自觉遵守规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贯彻实施。
4.2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的科学的严谨的管理制度,要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货币、资产控制,信息系统及工程项目的控制。要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划分明确的职责权限,不能随意的去改动,确保不同机构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监督和制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2006年6月份,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规定(试行》也对医疗机构内部控制进行了基本规定,并要求医疗机构结合本单位业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2]。
4.3加强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内部控制执行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汲取专业人才,医院负责人应提供工作人员接受新知识的交流的机会,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加强对会计人员新知识,新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这是发挥内部会计人员控制作用的重要条件。
4.4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建设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信息科技建设,是当今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实时的可行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各项内容各个环节的实时监管,使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有效结合,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
4.5加强监测和评价机构的力度加强监测和评价机构,为了使财务管理能及时发现问题而去更好地发展,在单位内部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让其能相对独立的,有效地实施监管权力。单位内部控制的财务管理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其健全性、实用性、协调性和经济性去监测和评价,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各科室在执行指定职能的工作效率如何;评估内部会计控制是否能保证其有效性。针对审计的建议和意见,让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使其充分发挥内部的监督工作在日常中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建立并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的防护医院财务制度的安全和完整性,进一步强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规范其行为,在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不断的创新,做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2
一、地方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我国的财政监督总体上得到了加强,财政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仍然不够健全,规范的财政自主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现行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工作方式和监督手段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的需要。当前财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在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体水平基本稳定的过程中,发挥好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已成当务之急。但是,目前,地方财政监督检查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适应当前公共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财政监督还存在着“缺位”现象,基层财务监督薄弱,财务制度约束力不强,财务管理不严格的问题仍然存在。从监督内容上看,对公共收入的检查多,对公共支出监督少;对财政分配的最终结果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少;从监督的方式上看,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监督环节上看,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这就导致很多财政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管理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在工作中议“收”的多,谈监督的少。现在议财政多是从“收”的角度做文章,如何扩展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如何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增加可用财力,如何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建设项目等等。在“用”的要求上监督少、问效少、追责少。二是存在重拨付,轻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决策层决定拨付,财政部门执行划拨是常规财政资金运转程序,由于有的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跟踪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项目决算审计、检查成为事后监督,耽误了及时纠错的最佳时机,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三是重查错,轻绩效。把财政监督仅限于查错纠弊,监督视角没有得到拓展。一些地方乡镇领导主要精力都用在乡镇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上,资金监管意识不够强,精细管理还做得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弱化
许多地方乡镇没有制定规范完整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各异,没有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使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政府收支的“钱袋子”,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资金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
(四)内部监督效率不高
财政监督有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二者相比较而言,财政的内部监督显得极为薄弱,财政对自身的监督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管理的要求,财政监督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分配和预算的执行留下了漏洞和隐患。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松懈,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财政系统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财政部门腐败现象的蔓延与财政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等有着直接关系。一是缺乏常规监督指标考核。财政工作中重在业务管理考核,缺乏监督考核指标,尤其是缺乏日常财政工作监督考核细则和要求。二是纵向的财政监督需要加强。财政监督要走向常态化,业务自我监督是必要的。但从财政监督效果看,自上而下的业务监督更显得重要和必须。三是财政执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经领域内违纪问题仍然存在,滋生“小金库”的土壤还未彻底铲除,可能还存在着财会做假行为。四是地方财政监督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上随意性较大,预算和实际支出形成“两张皮”现象,缺乏预算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监督化存在漏洞,在制度设计上,财政监督部门没有直接处分权,所以面临检查容易、处罚艰难的窘境,这在乡镇一级表现得更为明显,监督执法陷入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
(五)涉农资金监管乏力,制约了资金效益的发挥
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很难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其一,少数惠农补贴资金没有纳入财政所专户管理,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由县级主管部门直接发放给农户。其二,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涉农资金违纪违规问题缺乏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管理和监督的威慑力不大。其三,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涉农资金监管难。不少涉农补助资金分属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乡镇财政对这些资金监管乏力。其四,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监督职责的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对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财政监督的内容和范围还没有适应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的广泛性、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要求。
(六)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是地方财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几十项涉农政策资金的管理、拔付、审核、结算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财政的综合职能明显增加了很多。但是由于由于体制原因,各地乡镇财政长期未能注入新鲜血液,致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慢,普遍存在青黄不接、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财政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监督队伍力量薄弱,财政部门内设的监督管理人员配备难以担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日常监督业务的需要。三是地方财政对预算收支运行的质量、效果和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监督检查乏力。地方财政内部监督手段比较落后,存在着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二、地方财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责任和制度不到位
一是业务监督缺失。财政监督概念教条化,排除在业务之外,该全程监督的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上下联动不够协调。财政资金运行是个上下衔接的链条,从财政资金收入的筹集、财政资金的配置到财政资金的使用的各个重点环节都应设置可上下监督的指标,使上下监督全程可连续、可操作;三是责任不明。财政监督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行政执法工作,该由那一些负责,哪些人负主要责任必须明确。从现行运作体制看,还无法实现财政部门全口径管理,从上至下的资金各渠道运行,并由相对应的各部门管理,无法统一标准,不单是一个财政部门的内部需要加强监督的问题。
(二)横向协调机制不畅
财政监督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一方面是各业务机构在履行相应监督职责时,专职监督机构在整个监督工作中的牵头和协调作用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与审计、纪检监察、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
(三)社会监督互动不足
一是人大财政监督缺乏应有直属机构和队伍。通过人大监督渠道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应建立隶属于人大的审计机构,代表人大监督财政运作,增强财政监督的有效性。二是其他机构监督合力未形成。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机关的参政监督,监察机关的执纪监督、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与财政业务监督之间沟通、协调不到位。三是群众监督还比较困难。由于财政信息披露原因,社会公众的监督还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群众依法进行财政监督的意识。
(四)上级财政对基层财政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
一是对发现的问题没有督促落实整改或督促力度不够,整改效果不够明显。二是在严肃财经纪律、打击违规违纪行为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处理较为宽松,导致财政监督权威性不高。
(五)跟踪监管不到位
首先是惠农补贴资金基础数据存在信息审核不严、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甚至存在虚报冒领和“二次分配”的现象。其次是除上级“高压线”的项目资金外,乡镇财政一般未安排项目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或多或少存在转移用途、挤占挪用等雁过拔毛现象。
(六)受财政体制因素限制,形成编制少、新生力量不足
由于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业务由县局管理,而编制、工作、考核由乡镇管理,每个所一般只有3至5个编制,业务量大,人员少,而且人员基本都是八十年代初建立乡镇财政所时招聘进入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很少,素质较低,理论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业务流程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建议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监督观念
牢固树立科学的财政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建立健全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监督体现在方方面面,仅靠财政监督专职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各业务职能机构也应落实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机构和业务职能机构之间,是共同的监督关系,必须加强沟通协调,统一组织,达成监督的互补性,把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监督”。要克服为检查而检查、为应付监督而监督的小地域思维,建立纵观大局、服务大局、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监督格局。紧紧围绕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这个中心,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突出监管特色,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资金管理使用,按照预算执行的进度,工作的质量拨款,实施预算过程控制。专职监督机构要侧重于组织协调专项监督,违规违纪的处理、处罚和对日常业务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常态化的监督,彻底改变重拨款、轻监督、资金一拨了之、监督缺位的问题。
(二)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监督手段
依法理财是财政监督的根本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监督手段,形成制度、措施并重、相关执法部门共同监督、各负其责、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以制度规范财政执法行为,用制度来管人,努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堵塞漏洞。二是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规范工作方法及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财政监督业务考核指标,并纳入整个财政系统的效能评价体系,定期检查、考核评比,切实推进财政监督的全面开展。三是坚持查处违法违纪事项与有关责任人相结合,增强财政监督的震慑力,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从根本上触动违法违纪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促进遵纪守法意识的提高。四是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以规范收支行为为重点,明确规范乡镇财政支出顺序和行为,确保乡镇重点支出到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在不改变预算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对乡镇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以促使乡镇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核算权和监督管理权相分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监督制约
依法监督是财政监督的准则,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程序合法、行为规范,才能保证监督结果的公正与合法。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从重事后、突击性监督转变为全过程、日常性监督,强化事前、事中,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二是要理顺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各级各部门审计、监督、检查、稽核、督促建议和意见等结论性的建议和意见,应通过联席会、通报等形式进行相互沟通、协调、督办,认真落实工作成果,取得综合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钓制度,将监督结果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共同实施监督的责任制度,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五是实施财政监督的“阳光工程”,方便群众监督。要定期和不定期披露公共财政信息,特别是惠民政策的预算、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政务公开方式进行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阳光理财、民主监督。
(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监督效率
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加强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二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严格财政总预算会计关键环节,把防范资金风险贯穿和落实到财政资金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三是要积极推进财政绩效监督工作,在推进财政绩效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坚持“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原则,先选择些规模适宜、基础管理比较规范、绩效容易量化的重点公共支出项目作为突破口,率先开展绩效监督,比如扶贫项目、社会保障项目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充实绩效监督机制,逐步将财政绩效监督推广到其他财政经常性收支项目中去;四是要加快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提高财政监督效率、降低监督成本,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将违法违规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乡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涉农补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二是加强补资金的监管力度。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要实行公示制,充分发挥群众、社会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补贴政策的透明度,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以保证资金按期如数拨付、并兑现到位。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乡镇财政必须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加强镇、村资金的财务监管,强化镇、村财政预算管理,将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将所有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五是乡镇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审制度,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
- 上一篇:社区管理和社区治理的关系
- 下一篇: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