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育方针

篇1

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从基础德育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二、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班级管理。

3、转变三个观念:变灌输为渗透,变单方面为全方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确立"以德治校"观念。通过报告、讨论、讲座、座谈、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现在的小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素质,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青少年学生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事实已经证明,在教育工作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自始至终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

2、确立"全员德育"的观念。通过学习,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学校通过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尤其是班级工作中明确班级任课教师在班级集体建设中的职责,把学生的满意率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学校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

3、确立"以人为本"思想。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人"--真实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有潜能的人来看待,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学校将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形式,表扬在各方面有特长和有进步的学生,在奖项设置时,获奖面不低于班级学生总数的40%。

(二)加强德育的基本建设,推进全员德育,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办好"雏鹰"广播站、"东方红"电视台、学校宣传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2、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逐步健全制度,不断充实师德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一位教师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为师,处处为表。同时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交流,使好的经验做法得以推广,教导处和工会将在本学期不定期出版《辅延师德论坛》。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经常将班主任工作中的新信息传递给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多学习、多吸取好的经验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改革班主任工作小结的写法,注重实效,提高理性思考的成份,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出台《辅延中心小学班集体考核评估条例》,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以考核促进步。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规范性的指导,要求副班主任早操到场、学校集会、班级活动到场,使班级工作更富有实效。

3、加强社区建设。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配合,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努力探索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新颖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2)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借助社区德育力量。落实各年级的教育基地,努力做到一学期活动两次。在参加社区活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重视过程管理和教育效果,努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品质,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辅导员的作用,运用社会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4、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要把德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建立制度规范,并形成《学校德育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用好《学校德育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家长学校工作手册》等。

5、加强现代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建设既是学校基本建设的基础,是优化学校建设的基础,又是锻炼培养学生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班集体建设不仅是学生的事情,也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要注意在发挥班主任带头作用的同时,充分发动学生与任课教师多方面的积极性。今后一段时间班集体建设研讨的主题主要包括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素质提高,班集体管理机制创新,心理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实施,班集体活动建设等方面。年将组织参加省班集体建设方面的论文评选活动。

6、加强德育科研,创建德育特色。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继续搞好我校"德育主体性的研究",有效地开展我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心驿,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选好每年级的心理辅导员,学习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每学期公布两节"心理辅导课"),使用好《学生心理档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2

关键词:防震减灾;宣传;常态化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每一次地震都让人痛彻心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就致力于防震减灾的教育模式研究,通过四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常态化的防震减灾教育模式。

一、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对防震减灾没有充分认识表现在:

1.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小学生社会知识面窄,除了学校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外,平时很少去接受地域以外的信息及社会知识。

2.教学枯燥,形式单一。多年来,防震减灾的知识宣传多停留在书本上,简单的几幅图,寥寥的几句话。

3.资金不足,难以渗透。

二、加大宣传,逐步渗透

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组建了一支防震减灾课题研究的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1.每天的大课间集会做操,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按照防震减灾疏散演练的路线快速、有序地集合到操场,不冲撞、不拥挤,常年训练。

2.每周学生有一节安全教育课,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制作防震减灾课件和PPT。

3.每月开展安全知识小报或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自己大量收集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图片。

4.每学期请区地震局以及安全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校全校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

5.每学年至少一次带领学生到地震科普知识馆去参观、学习。

三、初见成效,常态发展

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2年我校成功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3年我校正式申报防震减灾国家科研课题,2014年在区防震局的支持下,我校编写了防震减灾小学教材,将防震减灾知识加以普及和推广。

四、扩大普及,紧密渗透

1.向家长渗透。在防震减灾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校讯通、家校联系及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将防震减灾知识向家长、向家庭渗透。

2.向社区渗透。未来社区建设将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社区建筑多,人员密集,方便宣传和推广。

3.向安全部门紧密联系渗透。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将立即启动防震减灾安全预案,同时要向相关的应急救援部门、地震部门、公安局、校保支队、校安稳办取得联系,组成救援队伍开展施救工作。

篇3

一、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力度

我校成立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职责、明确了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按照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并与学校各部门、年级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责任人的职责。依照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整理了安全教育活动、安全隐患排查、地震逃生安全演练和预案等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健全门卫和教师值班工作制度,把好校园安全关

实行门卫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入校门卫盘查登记、身份确认制度。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因特殊原因离校实行门卫审查,未经学校书面同意或家长来接,一律不得离校。同时继续坚持我校每周一到周五的教师值班和放学时学生的路队制度,特别是加强了中午休息时间的值班,确保早晨学生有序入校,中午学生稳定在校,下午学生平安离校的局面。

(三)、配备安保设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我校按上级要求在学校重点部位设立了视频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门卫配备了橡胶警棍,微机室等功能室配备了相应的干粉灭火器,并且做到定时检查与维护。

(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地震紧急避险演练活动

我校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及时、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各班主任老师利用每周一的班会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传授学生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办法,让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通过学校安全手抄报大赛,让学生了解交通标识牌和有关的交通法规。通过地震知识挂图展览,向学生宣传地震知识和地震出现时自救相关知识。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自救演练和消防器材使用演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逃生和自救能力。在今年“5·12”减灾防灾日到来之际,我们将再开展了一次防地震、防火灾、防拥挤踩踏紧急避险安全演练,不断完善演练制度,提高避险能力。

(五)、加强了校舍安全排查、电路安全、卫生防疫及饮食卫生等安全管理

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和房屋电路隐患排查,确保校舍、电路的绝对安全。同时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流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购买、食用小食品及各类饮品,杜绝食源性疾患发生;注意搞好饮水卫生,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校园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检查中发现的不足问题

1、由于经费等原因,我校监控设备还不足。

2、我校现在已经购置了两个灭火器,但数量还有一定的欠缺。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严格执行校门口由值班教师、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按时迎送学生,避免发生意外。值班教师加强校园巡查,尤其是厕所等安全死角。

2、继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篇4

进一步明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神圣社会职责,极大的爱心与热情关心热爱孩子,培养教育子女,充分认识到子女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后代,因此,教育子女既是自己的职责,更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办事。家庭处在教育子女的第一线,必须了解教育是科学,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只有教育好子女的愿望和责任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每个家长除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明确教育的本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等,从而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经常了解子女们所在园、校情况和子女在园、校的表现。家长应多抽时间到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怎样教,孩子怎样学,全面掌握子女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表现。

注意总结和交流家、校教育相结合的经验。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可以说建国以来的家庭教育实践是现实的家、校教育结合经验的主要部分,是千千万万家长心血的结晶,是千千万万的家长为建设四化,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广大家长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家长们在家、校教育的结合上继续作出共同的努力。

二、“家访”“校访”“师访”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途径

1.“家访”

这通常是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家长分别进行的访问,通过这样的访问,了解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他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交换教育学生的意见,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方法,叮嘱家长不能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共同做工作,使得学生感到教师和父母都是爱护他的,因而易于接受教育。教师家访是,家长要细心倾听教师的询问和对学生优缺点的介绍、分析,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也要如实告诉老师。家长对教师的来访,要热情接待,无论职务大小、地位多高都要抽出时间,热情接待教师来访。

2.“校访”“师访”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主动进行“校访”“师访”,即家长访问学校,访问老师,主动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下面向家长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书信往来,定期不定期的由孩子带给老师,让孩子体会到这是正常现象,是对他的关心和信任;直接和教师面谈、交换具体意见时,可以适当让孩子参加,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家长和学校教育配合,同时也益于孩子的社交成熟;有准备地参加家长会;特殊联系,家长针对特殊的具体问题和老师直接取得联系,以期谋求妥善解决的办法,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如孩子在家里有异常表现、发生不轨行为、学习不努力、好习惯被破坏、成绩下降等,家长要处处留意,抓住孩子在事态变化中的思想、情感波动及时和老师联系,才有助于做好孩子的工作,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召集家长会议是家、校教育结合的基本方式

家长会通常是在学期的开始或期中、期末进行,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般情况,介绍学校在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上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及听取家长对办学的意见。家长会开得好,可以促进广大家长关心学校协助学校教育孩子,可以使整个社会重视教育。

篇5

[关键词]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探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68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108- 01

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是指在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通过相关的软件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务操作中,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高效地接触会计实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和实务操作能力提升。

1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高校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上去,不能充分地实现理论教学的有效意义。很多高校教育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时,对于会计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安排得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地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另外在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时,其涉及的经济业务过于简单和单一,导致整个仿真实验教学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1.2 忽略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的结合

一般的会计实验教学中主要有手工实验教学和计算机实验教学,这两者的相互补充能够使会计实验教学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多高校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不能有效地结合,甚至完全没有关联,使手工实验不能发挥其为计算机实验做基础的作用,也不能在计算机实验中,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会计理论以及实务。还有一些高校在实验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设立手工实验课程,而是以计算机实验进行替代,影响刚刚接触会计行业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高。所以对于会计实验教学来说,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这两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1.3 实验教学考核形式单一

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是在仿真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操作表现,实验教学考核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时,只是看学生的出勤和实验结果,忽略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各项能力等的考核,对于与实验相关的交流和讨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实验的结果、忽略实验过程,以至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出现抄袭的情况。

2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2.1 优化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规划,将专业课程教学和时间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教学以及实习基地,真实的体验和操作案例,提升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另外教师也要注重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拓展,促进学生业务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2 将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实验教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在进行仿真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同一套数据进行手工实验和计算机实验两种方式操作,对比两者的实验结果和数据,使学生在这两个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感受两者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将两个进行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和业务操作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准备阶段到实际的操作阶段的各项工作,最后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整理总结和归纳,以使仿真实验教学在质量上得到保障,也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

2.3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环节,高校对于仿真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应予以重视。在考核方法上,高校充分地考虑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考核的项目也要细分,综合每一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另外在学生实验操作上,教师要对学生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客观、全面地观察和评定,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应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成绩,对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仿真实验教学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未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高校来说,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以提升人才质量是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会计专业中,高校应注重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通过会计仿真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艳婷.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2012(18).

篇6

历史的车轮已经施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将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要在这个时代生存、发展,不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就必须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才能激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创造力,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激发这股巨大的创造力呢?关键是靠教育,靠科学的教育。

过去,我们长期采用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再现,束缚人的创造力。因此,必须改革这种教育教育方式,如果不实行改革,它将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点,我国许多有识之士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近几年实行素质教育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等等。

尽管许多人为教育改革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进行素质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仍将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尺度的状况未有很大改观等。在不少地方,分数不仅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决定着学生的命运,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教师的前途。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为了分数作弊屡禁不止,假文凭泛滥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切都说明,教育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做起。

教育思想得到贯彻落实,教育目的要得以实现,教育方针、政策是保证。要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必须全面贯彻新的教育方针,出台有利于唯才是举的有关政策,如果教育改革只是纸上谈兵,是收不到实际效果的。

过去的应试教育崇尚知识是权威,而教师又是知识的体现者,这样便自然把教师推向权威的地位,这样教师便统治着学生,学生只能在教师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不敢稍越雷池半步,这样不管一个老师是好是坏,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素质教育提倡师生平等,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这种思想落到是处,只有建立师生双向评价,双向选择机制,并用这种机制来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才能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纳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从整体上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我们提倡教育民主,这就要求社会、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还要对学校教育进行严格监督,这样一来,才能解决学校教育、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教师是否合格的问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要想教育取得成功,必须发挥教育合力。目前,不仅是学校教育需要改革,更应该以学校教育改革为龙头,同时牵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全面改革。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放任自流。这不仅加重了学校教育的难度,而且可能甚至减弱学校教育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应加大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处处给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素质的机会。要使社会、家庭教育也形成一种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社会齐心协力,各司其职,让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篇7

关键词:教育学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一、教育学有关概念简述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力求要达到的效果。具体来讲,教育目标即对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统称,可指代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也可指代某一学科的培养目标,还可指代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献时,应注意理解“教育目标”背后指代的含义。倘若是指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可理解为“教育目的”;倘若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可理解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任务而制定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分解。①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反映了社会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

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

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这些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两者具有概念性不同;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学活动想要达到的结果⑥。

综上所述,教育目标是指“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课程目标是指“某一门课实施之后学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个阶段的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以说,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总体到细节的关系。

注释:

①傅梅芳.论教育目标的科学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6-9.

②刘铁芳.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9.

③张迎春,汪忠.生物学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④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⑤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⑥朱慧贤.课程目标及其相关概念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1-34.

篇8

一、工作目标

  1.监督各校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情况,督促各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确保分包学校不发生违法、违规和违纪问题。

2.指导学校推进精致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特色培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确保分包学校综合评价处于良好以上水平。

3.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矛盾,及时受理学生、教师及家长的举报和投诉,构建和谐教育、满意教育,确保分包学校不发生重大社会矛盾。

4.认真做好挂牌督导,及时发现并督促学校整改问题隐患,做好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的反馈工作,确保教育局工作部署在分包学校的执行不落空、不走样。督导学校食堂、宿舍管理,食品、饮水安全卫生等情况,确保师生生活质量和饮食安全。

5.做好教育局督导室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工作要点及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督导条例》和教育政策法规,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2、每周深入到学校中不少于1次,听评课不少于1节,通过巡视、座谈了解全面学校发展情况。深入到老师和学生中去,倾听教师的心声和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时将教师的想法和领导的要求进行沟通。

    3、指导学校开展和落实好重点督导推进工作,通过参与活动、参加会议、听课等多种手段,促进学校管理的全面提升。

  4、努力做好安全卫生工作。监督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做好各种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演练,确保不出任何安全事故。

四、挂牌督导的主要内容

一月:

对学校常规复习、帮扶困难师生、期终测试和寒假准备工作进行督导。

二月:

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

三月:

对学校办学行为、传统文化、六礼六仪进行督导;对学校重点工作月推进情况进行集中督导。

四月:

对学校艺术教育、“1+1”特色体育活动进行督导;对学校重点工作月推进情况进行集中督导;参与小学家长满意度测试工作。

五月:

对学校课堂教学、阅读与写作、信息化工作进行督导;对学校重点工作月推进情况进行集中督导。

六月:

对学校安全、高中招准备、复习教学、学生课业负担、期终测试进行督导;参与重点工作终结性督导评估。

七月:

参与撰写中小学质量监测综合评价报告工作。

八月:

参与督导委员会组织的责任督学培训。

九月:

对学校秋季开学、评优评先、办学行为进行督导。

十月:

对学校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六礼六仪进行督导;对学校重点工作月推进情况进行集中督导。

十一月:

对学校书法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督导;对学校重点工作月推进情况进行集中督导;参与初高中家长满意度测试工作。

篇9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2、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紧紧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时代,为适应数控的发展而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为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关注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队伍的成立,使学生明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保障,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2、加强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教育。

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知识的制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必须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否则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

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5、实施校本评价,构建学校内部形成性评价机制

篇10

摘要学校体育工作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称誉体育教师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与保卫者的园丁。然而,在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教师旧角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角色学习,尽快角色转换,以适应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学校教育体育新课程角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学校体育工作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体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人们称誉体育教师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与保卫者的园丁。然而,在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教师旧角色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角色学习,尽快角色转换,以适应体育教育工作的需要。

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体育教师更要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生活态度,将人文精神融入体育教学中,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体育本身弘扬和表达的――健康、强壮、豁达、善良、平等、自由、竞争等。体育教师应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健身,而且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情意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以平等之人格与学生交往,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命令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合作伙伴式的交往中,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局限性,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开放式对话,分析并确定学生的体育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心理暗示、口头赞赏;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三级课程管理,意味着课程开发不再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体育教师将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和安排,借助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相宜的“裁剪”,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课程的决定者”。

信息化时代,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地位也已被消解,硬端着“知识权威”的架子不放,甚至不懂装懂,那就一定会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与人的成长停滞不前,拉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更加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一次性教育”的传统观念,树立起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成为终身学习者。

体育教师新角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工作对象的广泛性。一个体育教师不仅授课班级多而且要组织全校的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指导各种全校性集会活动等。在与学生广泛接触中教师的庄重仪表、熟练的体育技术、高尚的道德品质、强健的体魄,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二是工作任务的复杂和繁重性。体育教师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需要脑体结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促进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体质强壮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与学校教育、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等方面密切联系,互相配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还要选购、制作、维修和管理场地、器材。所以体育教师的工作是较辛苦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全面的业务知识、技能。三是工作范围的社会性。体育教师的工作不仅面向全体学生,也面向社会。体育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集体竞赛活动多。学生经常开展课内外竞赛,社会也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一般要邀请体育教师承担一些社会体育活动任务,担任裁判、教练、辅导、讲座、组织、检查评议、观摩教学、训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