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方针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74-02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发展指导方针。党的十提出,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教育命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前提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培养“大国工匠”,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延安精神有机融合,突出主旋律和正能量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二、坚持服务宗旨,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一是要服务于人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满足人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着力于人的多样性发展机会的创造,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就业、尊严生活,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是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适应“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不断增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职业学校要培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未来人才;着力培养大批具有良好服务意识、职业操守和怀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劳动者,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
三、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当下在部分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比如,在办学层次上一些地方职业学校盲目升格,中专忙着升高职,高职忙着升本科,应用型本科想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在办学规模上贪大求全,动辄千亩地、万人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哄而上、同质竞争,甚至理、工、文等各类专业“全面开花”;在校企合作上热衷于签约,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校企融合和产教合作等。
这些都是职业教育者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思考和解决的职业教育发展困难及瓶颈问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急功近利,夯实发展基础,练好管理内功,注重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和品质特色;不避实就虚,多出实招,力求实效;不脱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心无旁骛抓质量,实事求是谋发展,因校制宜地办好没有水分的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不断满足行业和社会对多样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坚持艰苦创业,推动职教事业快速发展
篇2
孔子强调学习,认为“君子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自勉,认为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增长自身的知识,把学习上的进步当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思考,认真研究钻研学习上的内容,将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动力。如果不能独立的思考问题,那么所学的内容就只不过成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2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继承
孔子的德育思想在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涤,依旧在现挥着灼灼光芒。孔子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教育方法对当代教育教学的推进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1提倡有教无类方针推行全面教育
孔子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学校。不分贵族贫民,不分华夏狄夷都可以平等的接受教育,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开了教育大门,把广泛的教育权给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2提倡君子之德培养崇高道德境界
“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教育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品德高尚的榜样,用高尚人格教育和鼓舞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要从立身、行事和处世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然后根据思想形式形成处事之道。再次,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并实践孔子仁爱、礼义、忠恕、明智、诚信的修身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理论结合实际,把孔子的仁爱和诚信等思想应用于实践之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2.3提倡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原则
孔子在古代推行的一整套教育方针方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要求,适应了个性的发展需要,对现代的教育具有启示作用。特别是孔子所提出的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原则等依旧适合现代教育体系,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3现代教育对孔子德育思想的批判
我国现代教育应开创新局面,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千百年来优秀遗产的同时,我们更应以史为鉴,批判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德育体系。
3.1重道轻艺,道艺对立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奉行“重道轻艺,道艺对立”的教育方针。教育的重点在于忠君、孝子,在于人们的品德教育培养和修养,而不重视技艺方面的学习。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骂他“小人哉,樊须也”鄙视生产劳动。子夏曾说“:百工居肆已成其事,君子学以至其道”他们认为技艺这些小方面虽然有研究的地方,但是如果致力于这些方面就会阻碍人们研究大道。但这是与21世纪创新性社会不相符合的,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来应对外界各种复杂多变的考验。学校教育也应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变革,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活动,增设实验科研场所,培养技术型人才。
3.2重礼等级观念严重
篇3
一、独特风格的学校
这一流派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认为特色学校是形成独特办学风格的学校,该观点自提出开始至今仍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主要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特色的定位关注学校实际。
认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应在学校自身,如,王承铎认为:“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懈努力,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独特风格。”学校在创建的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校的实际情况。主要强调了特色学校的特色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创生而成,阐明了特色的根本在于学校自身。
第二阶段:特色办学风格的细化。
20世纪90年代末,该流派将独特的办学风格逐步细化,将特色学校需要具备的独特风格细化,用描述的方法进行列举。于文安认为:“所谓特色办学,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包括办学模式的特色、课程教学的特色、教育途径的特色、学校管理的特色等。”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将办学风格分为办学模式、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以及学校的管理思想等方面,这样更具实践意义,在各级各类学校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第三阶段:稳定的办学风格并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
近几年,该流派开始强调特色学校的独特风格必须具有稳定性,并且开始与文化相结合。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郑志生的观点:“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先进、科学、独特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并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的学校。”
该流派认为,特色学校应具备独特的办学风格,这种风格应该具备整体性和稳定性,要体现出学校自身的特点,并且与学校文化相结合。这就解释了创建特色学校中可能出现的“局部特色”问题,并且区分了“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不强调整体风格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形成特色就可以称为学校特色。虽然是强调“独特的风格”,但随着特色学校研究的深入,侧重点也在不断变化,逐渐趋于完善,这也是这一观点在特色学校研究的整个阶段始终存在的原因。
二、稳定风格的成功学校
与上述“独特风格的学校”流派不同,这一流派强调特色学校一定是成功的学校,强调办学思想以及从实际出发,如邢真认为:“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强调特色学校优秀办学成果的社会属性。其主要的代表观点如何丙华所述:“特色学校的内涵应有三个方面:1.教育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2.特色学校是在教育改革中积极创新、全面优化、获得成功、形成稳定办学风格和模式的学校;3.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的教育、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其观点认为特色学校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对所在的地区有一定的贡献,注重定位的社会性,将特色学校创建成果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地区,对特色的定位要更加科学,更加宏观。
从各级各类学校创建特色的初衷来看,多数是为了提高办学效果,所以强调“成功”是无可厚非的。但应该注意到,如果过分强调优质性,可能会造成在创办的过程中混淆特色学校与优秀学校或者示范学校的区别,而且也使得一些原本教学水平较差的学校认为自己没有创建特色学校的能力。界定“成功”的标准,可以避免将创建特色学校简化为创造特色项目,这绝不是特色学校的实质。
三、独特学校文化的学校
相对于上述两个流派,这一流派出现较晚,其主要观点认为,特色学校的创建结果是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前两个流派的部分观点也涉及学校文化,但没有得到全面的阐释,只是在各自的基础上与文化相结合。
第一阶段:全面性的学校文化。
认为特色学校创建的结果是形成独特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全面的、整体的,不单指某一方面。主要代表观点如谢学政所述:“特色学校就是一种集创造性与个性化于一体的学校,不单指某方面,而是学校群体共同追求而形成的一种全面的、全方位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强调特色学校文化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综合的,只有形成了这样的学校文化才能称之为特色学校。
第二阶段:明确特色学校文化的具体内容。
近几年,独特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独特的校园文化的所属关系进一步明确,使得学校文化这一说法更具科学性。其主要观点如王彪所述:“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显现,是个性基础上的共性存在,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教育思想、科学研究、校园文化以及在人才培养上的科学的教学手段等。”
该观点将学校文化的内容细化,并且强调特色学校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独特的和相对稳定的,该观点较前几种观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明确了两个问题:其一,明确地将“学校文化”与“学校风格”区分开来,将办学风格包含在学校文化之中,表现出将特色学校建设落实在学校文化上的理由。其二,将校园文化也包含在学校文化之中,这样可以避免在创建过程中将“学校文化”这一概念偷换成“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办学风格只是暂时的,只有上升为本校的文化才能更加全面更加持久地将特色的理念渗透到学校一切活动中去。“风格说”主要强调特色学校发展的整体性,而“文化说”则是在“风格说”的基础上提升了这种整体性的层次。
四、个性化的学校
这一流派在特色学校内涵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占据主导位置,其主要观点是“特色学校是个性化学校”。
代表观点如原祖舍提到的:“特色学校即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较高于一般学校的文化层次上,形成具有个性的教风、学风和校风,造成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学校。简言之,所谓特色学校就是有个性的学校。”这一观点中并没有说明什么是个性化学校,个性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定个性,这使得研究的实践意义大大降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特色学校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学校自身,认为特色学校不仅是个性化学校还要是成功的学校,强调这种个性必须形成传统并有一定的进步性,尤其是要求“个性”要是独特的、优化的以及整体性的,使得“个性化学校”的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得以加强,更具有科学依据。将特色学校定义为个性化学校,有其独到之处,因为个性化就是体现自身特点,按照自身优势发展;但是操作性有所欠缺,容易走向太过强调个性化的极端,使得创建特色学校实际上成了创建个性化学校。
五、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本文认为特色学校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先进的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2.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挖掘特色,并形成一种稳定、完整、独特的办学风格。
3.将这种办学风格内化、外显于全体师生的认识与行为中,并体现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将这种办学风格上升为一种学校文化并形成传统。
4.在这种学校文化的指导下获得优秀的办学成果,包括提高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
将特色学校的内涵定位于此主要鉴于以下几个原因。
1.特色学校的“特”应是共性中体现出的个性,所以无论特色学校的“特”如何科学,也不能将学校工作游离于国家的教育方针之外,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
2.特色学校的创建应该是基于学校自身办学风格的一种升华与提炼,所以定位就必须要从自身情况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主题。
3.特色学校区别于学校特色主要在于特色学校发展的全面性。特色学校的创建不能是局部的,学校可以以工作的某一点为切入点,但形成的办学风格必须是深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这种办学风格应禁得起日常办学工作的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一种学校文化,这样才能外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
篇4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用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教育方针的论述内容之一,意思是教育要把培养人塑造人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同时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即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放在培养人的首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教师道德、品行、遵守公德的水平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想前提是教师都是道德品行水准高的人。而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被育的人身上。认为教师都是合格的育人者。可现实是在数量庞大的教师群体中,个别教师的个人修养道德品行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此可见,要实现“育好人”的目标,首先要求教师队伍的道德品行必须过硬,只有道德品行过硬的一流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培育出思想品德过硬的一流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十报告中,对德育这一块的要求作了修改,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学生都要立德。教师首先立德,只有教师按照国家的要求立好德之后,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之人。
二、如何理解立德树人
立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要建立树立起品德(政治品质)道德和公德。树人就是培养人的意思。
立德中的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良好的公德,也有败坏的品德道德和公德。那么,我们所说的立德,立的是哪一种德呢?这里说的要立的德当然是前者了,即要求教师要树立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立德要求谁立德?立德的主体是谁?这里所指的立德对象群体首先指教育者,其次是受教育者。也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都建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公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是先知者,是培育者、是教者,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这样才有可能培育出具有高尚的品德道德和公德的学生,才有可能达到培养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人的目的。
三、教师应建立树立起高尚的品德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现实工作中,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遵循爱国爱党这一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不可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利用课堂的特殊场所,宣传不当的言论,使学生滋生有不健康的逆反思想。其次,教师要主动做遵纪守法之人。守法和守纪是教师进行有效育人的必备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守法守纪,自己却做不到,学生怎么看,又怎么有资格去教育学生?
高尚的道德还应包括讲文明重礼节、讲团结重友善、讲诚信重奉献等。
篇5
一、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1.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出色的办学成果的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出色的办学成果”是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2.特色学校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特色学校是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的,建设特色学校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不能片面强调做“特色”、造“特色”,把创特色变成“作秀”工具和“应景”文章。
(2)独特性
特色学校也就是个性化学校,是优化了个性的学校,是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的学校,但特色学校绝不是专业学校。
(3)优质性
特色学校是具有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是育人效果显著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宗旨是提高育人的质量,如果不能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学校的风格再鲜明、再独特,也是毫无价值的。
(4)稳定性
特色学校是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体系,并被全体成员不断内化,从而形成独特稳定的个性和风格的学校,有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稳定性。
(5)发展性
特色学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探索、提升、完善、超越的过程。同时,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或独特优势;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的高级形态,具有整体效应,它不是局限于某一点,而是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工作在全方位、多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
二、为什么要注重特色学校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寻求更快捷、更广阔发展道路的共同课题,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为此,必须打破目前的“千校一面”和“万人一貌”的局面,重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大力培养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不同爱好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个体得到最适宜的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之路。
2.特色学校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创建特色学校,核心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和整体发展,本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这种按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育人模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更加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特色学校建设是时展的要求。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教育铸造高尚灵魂的时代性文化策略,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即已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对特色学校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2010年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特色学校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教育战略指导方针的高度,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针。因此,特色学校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4.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标志。
参照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三阶段理论”,学校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外延型发展)、效率驱动阶段(内涵型发展)、创新驱动阶段(特色化发展)。《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科学界说,表明了我国教育正处在从内涵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过渡阶段,学校教育正朝着以彰显独特的学校文化与精神、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理念和价值为标志的人文教育阶段迈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5.特色学校建设是创新发展的抓手。
创新是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学校要创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与个性,特色学校建设则是学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抓手。特色学校建设是中小学阶段教育目标的生动体现,是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别样追求。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抓好特色学校建设。
三、如何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1.结合学校实际,谋划特色之路。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科学确定特色项目,准确定位特色目标,精心制定创建规划,确保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中,不能凭空虚构、主观臆断,需要充分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
(1)历史与传统
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是学校自身的固有资产,是其他学校无法复制的办学资源。建设特色学校,一定要注重从本校的历史和传统中汲取营养,挖掘潜力,打造亮点。
(2)师资与专长
要分析本校教师中哪些是有专长的,有什么专长。一般来说,学校所期望的特色,应与大部分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容易接受,容易投入,容易形成合力,否则就可能难以理解,难以推进。
(3)自身优势
要在办学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特殊优势,并使这一优势科学发挥、合理利用。为此,每一所学校应当准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丰富自我。
(4)办学条件
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对学校特色的培育能起到促进和制约作用。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物质载体的承受力,真正做到因校制宜、扬长避短。
(5)社会背景
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是培育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使其为特色学校建设服务。
2.结合师资提升,稳固特色之本。
特色学校建设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全面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1)校长队伍建设
校长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领路人,要善于发展自己独到的见解,努力形成独特的教育观念,大胆实施独特的办学方略,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创造出学校的特色。这就需要提到“四定”:一定目标——校长首先要为自己的发展定目标,其次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定目标,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远一些;二定特色——定出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三定方略——需要用方略来实现和打造特色;四定时限——用阶段性目标支撑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
(2)教师队伍建设
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自身应该兴趣广泛;要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自身应该拥有特长。广大教师要主动自加压力,潜心钻研,在教学实践中磨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把特色学校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校本研修活动,注重教师特色专业的教育与培养,使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学校一定是由特色班集体构成的,一定是由特色学科来支撑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肩负重任。同时,要注重形成合理的梯队,使学校不仅成为培育特色学生的摇篮,也成为培养特色专业教师的摇篮。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引导作用。每所学校及校内教育科研部门要深入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理论,组织骨干力量对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每所学校要将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积极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把课题研究作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提升特色层次的有效手段,为特色学校建设拓宽路子,打造精品。
3.结合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宗旨,以建设教育最优化城区为目标,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意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为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以加强高素质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培养为依托,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经营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彰显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切实加快教育优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彰显非学历民办学校的特色和品牌。
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民办教育优质、平安、科学和谐发展。
3.做好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许可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启动民办学校年检制度。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特别是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了解国家对民办教育方针、政策和优惠条件,推动全区民办教育科学发展。
2.强化办学理念。各校要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进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现代化,要加强学习外地学校成功经验,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要强内涵、创特色、提质量、树品牌,努力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3.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各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教学上想办法,在质量上求突破,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办学规模上扩展的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
4.各校要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按每学期收费。要诚实守信,公平定价,不能以任何借口,巧立名目,跨学期收费。学校不得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5.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民办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各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务实求真的态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城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家长服务、为学生服务。
6.各校的校长和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治教,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培养校园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健康和谐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
7.实现“五个突破”。各校要在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上有所突破;要在学校发展内涵、创设特色和品牌教育方面有所突破;要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方面有所突破;要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要在提高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提高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
8.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民办教育事业是一门科学,民办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民办教育经营是能力的体现,民办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推进民办教育事业的进程中,各校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⑴要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规范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得益彰的规范本身就是一种质量,就是一种发展,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尊重。
⑵要明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是民办学校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各民办学校要重视特色办学,给予“质量是民办学校生命线,特色是生长线,学生是生存线”的角度考虑。坚持特色办学,实施品牌战略,是民办学校重要任务。
⑶要正确处理公益与收益的关系。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教书育人是学校承担首要责任,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共同使命,所以民办学校校长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把教育做好、做大、做强。依法取得合理回报,不要因为急功近利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损坏学校办学的名誉。
⑷要正确处理质量与规模的关系。各校要依法依规办学,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按照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提升水平、特色办学、规范发展的思路,把主要精力转向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规模发展。
篇7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培训,根据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主要是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务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业务工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锻炼,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放下思想包袱,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当下不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生产技术培训比较重视,而对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不怎么看重,即在培训中有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不利于工作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的认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全社会认真而全面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而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适应社会政治思想发展形势。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的影响。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重视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教育,树立就业人员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不然就会对就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就业人员。
3.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社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岗位工作人员,就应该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将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可能让就业人员片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就业人员来说,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难以真正获得发展。
5.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说,要引导就业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那么他就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所要从事的岗位,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对其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效果也难以变得明显。岗位从业人员的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对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岗位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着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培训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就业人员有着自身的思想政治阅历,他们的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自主性,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创造性的做好。具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就业人员和社会岗位需求来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的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行为价值机制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说教,流于形式,必须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来制定灵活的培训方针,在岗位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岗位培训人才,而经过培训的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岗位责任感,有通过完善的培训教育体制,为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积累培训经验。当前,我们的企业急需专业而全面的、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解决,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做好技能培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就业人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业人员有着较好的业务素质,但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思想障碍较多,这也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前途。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引导、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竞争、跳槽、下岗、待岗等问题日益增多。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包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打破形式主义,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打动就业人员的思想,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8
作为主管教学副校长,明确职责,当好助手,创造性地开展本职工作是我一贯的工作作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观念。如何用全新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当好教师的带头人,学生的引路人,已成为我人生追求的全部内涵。
在教学中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这一举措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群体的作用,又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几份耕耘,几份收获:五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骨干教师”;两名教师被授予“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在邢台市优质课评比活动,我校有21名教师分获一二等奖;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优秀科研、教学实验成果评奖活动中我校有19人分获一二三等奖;30名教师在邢台市第二届新课程教育教学教研优秀成果评比活动中获奖;邢台市第十四届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我校8名教师榜上有名……XX年中央电视台英语“希望之星”河北省总决赛我校再创佳绩:共荣获13枚金牌,24枚银牌,78枚铜牌;学校荣获组织奖;由我主持的“河北省xx规划课题”《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抓手做好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以认真扎实的研究、科学具体的结论、可操作的实施模式获得河北省教育学会领导的一致好评并顺利结题……
本年度学校分别被市教育局评为“教研教改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学会授予“河北省英语教育名校”奖牌;“家庭教育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
篇9
1、迎评促建,人人有责
2、敬业奉献,为人垂范,提升师德新境界
3、以本科教学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4、爱教育,培育敬业精神;爱学生,提高育人水平;爱自己,塑造师德风范
5、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6、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7、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
8、改革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
9、树师德师风塑师表形象;树教育新风,塑综合人才
10、爱国爱校,敬业成才
11、树优良师德师风,建文明淳正校风
12、立足师德师风建设,打好迎评创优攻坚战
13、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14、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
15、立师德,塑师表,铸师魂
16、顾全大局比贡献,齐心协力建优秀
17、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严治教
18、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9、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0、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
21、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动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提升学术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2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4、教育以育人为首,育人以德育为先
25、争做师德师风模范,勇做教育教学先进
26、师德为先,师风为本
2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28、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
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 日语 应用能力
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首先由外语知识体系和语言技能构成,其知识体系是语音、语法、语篇、语用、交际策略等知识。语言能力的技能部分指的是“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它是语言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
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言语交际是在人、语言工具、社会心理、交际对象和言语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完成的活动。在言语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是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的”。语言既存在于文化之中,又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其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并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风土民俗内涵。日语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教师不仅仅是日语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应是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者。应当多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日本人文、地理、国情、风俗、习惯以及基本礼仪的知识,采用播放录像来反映日本丰富的文化背景,介绍日本的饮食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日常行为禁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要让学生了解日语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敬语使用的文化以及男性用语女性用语使用的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就要灵活处理和合理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合理选择教材,适应时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减,使教材的内容贴近生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吸收转为主动探索。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首先让学生掌握漂亮纯正的语音、语调,同时加强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突破日语“听说”难关。 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软件教学,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电子网络教材、 多媒体课件的研究,将书本上枯燥的日语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精彩的日语表达。照本宣科或者单一、 古板、堂灌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那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强的日语人才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在课堂上尽量用日语教学。在授课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一定的语言情景,让学生活用所学内容。情景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角色和场景融合后的一种“仿真” 教学组织形式。 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理解、应用、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日语
参考文献:
1、陈红,徐丹凌.大学外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5):101~103 转
2、蒲谷宏、高木美嘉.敬語表現ハンドブック[M].大修館書店,2009转贴于
- 上一篇:小学老师期末述职报告
- 下一篇:安全生产责任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