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成绩范文
时间:2023-03-29 21:1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成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20年广西研究生考试成绩于2020年2月20日开始公布,考生在2月20日后可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报考单位研究生招生系统查询自己的初试成绩。各个招考单位的成绩公布时间不一样,考生要密切关注院校官网通知。
扩展资料
广西研究生成绩公布时间是2020年2月20日以后,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者报考单位提供的查询方式查询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成绩复核时间及方式会视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考生在此期间需要耐心等待,可以密切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了解招生单位的相关告知。报考广西大学的.考生,在2月22日上午九点以后可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本人的初试成绩,申请成绩复核的时间是3月7日0时至3月8日24时,逾期学校不再受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宁夏考研成绩查询有两种方式:
1、网上查询(免费)
考生可以登录各招生考试院或各大院校研究生招生网进行查询。
2、电话查询(付费)
拨打声讯电话,进行付费式查询。各院校都有开通自己的查询电话,考生可输入考生编号和身份证号最后六位数字(不含字母)或军官证号查询。具体电话信息需根据各地区情况。
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查询途径1:考生可直接登录考研成绩查询专题:51test.net/kaoyan/kycj/进行成绩查询。
查询途径2:考生可登陆院校研招网查询和打印成绩单。
查询途径3: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入口:yz.chsi.com.cn/apply/cjcx/
点击图片可直接查询:
部分院校考研成绩查询系统开通后,希望考生提前注意,由可能查询的人太多,希望家不用着急,稍等一下。
考研成绩查询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各大考研院校均不再另行寄发书面成绩单,以打印的成绩单为准。
(2)成绩为-1表示缺考,-2表示违纪。
(3)对初试成绩有疑义的考生,可申请复查,具体时间、要求请随时关注网上通知。
(4)如要打印成绩单,请用A4纸横向打印。(打印时,请在“文件”->“页面设置”中设置页边距的上下左右值均为15毫米。若使用非IE浏览器,请自行调节成绩单上下页边距使其为一页。
宁夏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
2018年宁夏将在3月上旬公布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生应核实自己是否通过考研复试分数线,准备复试或调剂。3月上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公布全国统一分数线。国家按照12大学科门类,对A、B、C三类地区以及单独考试和特殊专业考试进行复试分数线划分。3月底,各研招单位复试工作陆续进行。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一般在4月上旬结束。
专题推荐:
篇3
查询方式
2020年广东研究生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于2月20日下午5:00起陆续开通,考生可以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a/)硕士初试成绩查询系统登录后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考生如对成绩有异议,可在2月24日至26日向报考单位提出复查申请(具体要求请查看报考单位官网)。复查范围只限于答题有无漏评、漏记分、加错分等项目,不涉及评分标准宽严掌握问题。复查结果由报考单位统一通知考生本人。
为保证考生隐私,此招生单位已设置登录后才可查询成绩,请使用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查询。
查询入口
注意:部分院校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开通后,希望考生提前注意,由可能查询的人太多,希望家不用着急,稍等一下。
2020广东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分数线信息:
篇4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贵州大学作为地方211高校,研究生规模已达7000余人。但反观近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缺乏,创新思维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等多个方面。究其原因,有传统研究生教育理念问题,有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的管理问题,有培养模式的问题,有学科发展的机制问题,也有导师的问题。[1] [2]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如何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也应是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着力思考的问题。[3] [4] [5]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认真做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
(一)首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
研究生的课程除外语和政治公共课外,专业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专业基础,必须夯实学生基础,并从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例如,在光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中,我们设置了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前沿基础的物理理论课程,使学生能够从物理根源上更好的理解技术,并为更前沿的光信息技术研究打下根基;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基础,为学生完成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专业研究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到研究能力培养转变,我们安排了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光学、近代光学实验等课程;第三个层次是学科前沿,通过学术报告、论文选讲、论文选读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思维视野,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论文题目打下基础。总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定要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层次递进,不重复,重要内容不遗漏,改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随意性现象。
(二)丰富和提升课程内涵
1.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创新性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课程教学中注意学科交叉渗透,不仅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间的关联,也了解交叉性、边缘性、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动态,更使学生可以吸收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形成多学科的能力架构,有利于创新。例如在光信息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我们同时讲述了与电子、生物、材料以及数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背景,让学生寻求到学科交叉的契机。
2.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观点。不仅在专业课、论文选读等课程关注这一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也应有意识地联系前沿的研究动态,学科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探求的兴趣,体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科研方向,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新成果。
3.在课程教学中,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是以课程的内容为载体,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总结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自主收集文献、阅读、总结归纳,并在课堂上作报告,特别要求学生给出自己对所报告内容的见解,指出所涉及方法的优势、不足,应用范围及努力方向。不仅如此,通过知识积累、演化、扩展、提高过程,通过研究范例的解析,使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体会深刻而有本质意义的问题如何提出,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学习知识,也学习了方法。特别在后期课程中,要注意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引导。学术报告也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研究方法,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建立了较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上也有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求异精神,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体系设计中力求科学化,目的明确,层次感强,课程内容多元丰富,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需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信息学科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改变由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贵州大学学生实际,由老师先做示范讲解,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由学生分头准备报告,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的同学提问,补充或质疑,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老师参与讨论并点评,使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在各种应用中的物理实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案例和讨论式教学
根据学科特点,就一些重要的典型结构和方法进行案例和讨论分析。如,光学谐振腔是光信息技术中常见结构,可由学生根据不同的谐振腔及其应用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各类实验方案,让学生就方案的设计原理、重要技术手段、方案的优劣、改进意见等进行讨论,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受益匪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学习,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新技术方案,其研究成果已作为。 (三)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纸上谈兵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应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观察现象,不断改进方案,逐步形成相对成熟的实验方案,收集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学习光纤锁模激光器的原理时,先让学生重复别人的实验方案和结果,使之深刻体会这一系统的原理以及各种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然后进一步实验,让学生采用新的技术方案,得到新的研究成果。许多学生让通过类似的课程学习和训练后,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完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制
有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完善的课程评价机制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达到课程学习的目的。
(一)重视课程教学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评价机制的非科学性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刚到学校就急于,甚至不择手段,用拼凑,抄袭,花钱等方式达到目的。这不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出现学术不规范甚至学术道德问题。创新是有基础的,正如牛顿所言,“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从本科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必要的课程学习是达到学习阶段转型的途径。为了使学生重视课程学习,第一年度的奖学金评定,以课程学习为主,让学生潜心下来认真学习。
(二)改革考核重点和考试的方式
由于受我国盛行的“仓库理论”的教育观念影响,过分重视知识积累,片面强调记忆的功能,因而考核的重点往往是对已有书本知识的记忆,局限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维方式,无疑制约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发展,形成模式化教学。为了培养创新能力,应当更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独立思考,对新的问题不断探索,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过去的考试方式崇尚标准化,学生可以在书本中找到标准答案,造成学生“标准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个人兴趣、想象力、创造力受到抑制,更缺乏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考题应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发挥创造性,用自己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多种思路,多种答案。例如把某些已中的系统方案拿出来,让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提出修改的方案和手段。通过考核,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机械记忆,还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从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体会到创新、发现的乐趣。
(三)建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
成绩评定体系,对学生有较强的导向性。为了全面把握研究生学习的整体效果,避免一张考卷,几个小时考试定成绩的弊端,更要杜绝个别学生期末依赖教师针对性辅导,划重点而过关的心态,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体系,将平时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权重纳入评价体系。
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考勤,听课情况,听学术报告,听讲座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日常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严谨的作风。平时成绩可占到20%。
2.课堂讨论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课下的充分准备,讨论中的口头表达,对专业知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作为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是十分重要的。口头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别人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在讨论甚至在辩论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既坚持正确的观点,也能修正自己的偏误,并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观点的人。这部分学习可占总成绩的20%。
3.课程论文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一些章节学习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研究性作业,以论文形式提交。要求学生自己制订方案,进行理论仿真或实验,并根据其结果分析总结。这是学位论文的必要训练和准备。小论文写作过程中,多给学生指导,以便较深刻的了解学生个人兴趣,知识掌握情况和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评价学生成绩。这部分成绩占20%。
4.期末考试无疑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40%)。由于改革了考试的方式,开放性试题有一定比例,其评分也不是标准式的答案对错,简单计分,而是通过学生在答题中反映出来的对知识的理解,方法应用,以及学生的思维是否开阔,是否有创新意识进行打分、评判。
总之,在对研究生指导过程中,需不断改革课程教学,认真做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实施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革研究生的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教学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加强,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研究生。
[ 注 释 ]
[1] 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2]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篇5
一、初试成绩2月4日由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公布,考生请登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网站cqksy.cn或重庆招考信息网cqzk.com.cn查询。
二、考生对本人考试成绩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查分。申请查分考生请在2018年2月5日9:00至2月6日16:30以内按以下格式填写本人详细信息后发送电子邮件至sisuyzb@126.com登记查分,逾期不再受理:
邮件题目统一为:2018年考生查分申请(不按统一标题要求填写的不予受理)
请在邮件正文填写以下信息(不要以邮件附件形式提交,以邮件附件形式提交的不予受理)
①考生姓名:
②准考证号:
③身份证号:
④申请查分科目及原始得分:(如:611基础英语110分;请务必填写清楚科目代码、名称及网上查询所得原始得分)
三、查分仅对试卷各题得分及总分进行复查,不对试卷进行重新评卷。
篇6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教育成本;投资收益率;回收期
一、研究生教育成本及投资收益的研究价值
2008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为缓解就业大学生压力,进一步扩大了2009年度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就使本已捉襟见肘的研究生教育资源更加紧张,人大、北大、北师大等高校相继出台了“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方案,学费额每年5 000元~12 000元不等。那么,花几万元读研到底值不值, 是选择读研还是就业? 自费读研的成本和收益的研究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国内学者也对教育投资问题日益关注,而且已经有一些专门对研究生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其中,孟东军、褚超孚(2004)估算出2003 年本科生、硕士生、MBA、博士生教育的收益率分别为:73 %、72 %、109 %、- 5 %。本文从研究生个人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帮助毕业生判断究竟是就业好,还是读研佳?
二、研究命题的提出
为了将研究生的教育成本与收益问题具体细化,以便有的放矢,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
命题一:攻读研究生的收益是否高于投入成本,即读研值不值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困难,导致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来。目前,考研人数早已突破百万,同时各大高校纷纷开展学费改革,减少公费扩大奖学金,研究生在校的教育成本呈上升趋势。另外,研究生供给的增加也加剧了研究生就业的难度,工作难找已不单是本科生问题,许多研究生都忙于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来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研究生学习究竟值不值已是毕业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投入大量的时间考研,同时还要承当屡考不中的考试风险和三年的无工作收入状态,这都是选择读研之路的投入成本。
命题二:如果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什么时候这种收益才能弥补学习的成本,即投资的回收期问题。
如果命题一得出的结论是读研有益,那么这种“益”什么时候才能被感知,什么时候才能抵销投入的前期成本。如果读研收获的知识是厚积薄发型,即对毕业研究生工作若干年后的收入才有显著贡献,那么读研的投资回收期就可能会比较漫长。但并不是所有研究生家庭都是殷实富裕的,如果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尽早的收回投资现金流无疑对他们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命题三: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即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2007)认为,目前中国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如果研究生的人力资本投入的收益还比不上物质资本投资收益,那么为什么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呢?所以,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也很有必要来测算一下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
基于此,笔者希望得到:(1)用量化数据来证实研究生的收益高于成本;(2)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数值;(3)研究生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数值,并且该值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
三、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成本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生产活动,是需要考虑投入产出关系的投资行为。由于教育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成本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此仅计算出针对研究生个人的成本,而不考虑政府对教育这种正外部性产品的投入补助。
接受研究生教育服务,必然要用一定的成本费用来换取这项服务的收益。本文将研究生个人教育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考研期间的费用,包括信息查询费、教材和辅导资料费、参加辅导班费、报名费等;二是读研期间的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生活费等。间接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机会成本,即个人因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工作收入;二是因投资研究生教育而放弃的利息收入、工作经验和晋升机会的损失、风险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等。风险成本是指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由于市场变化和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而承担的风险。比如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因为吃穿行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生活费不予考虑,并忽略个人间接成本的影响。
假定当前一个本科生准备考研,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那么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由考研期间的费用和读研期间的费用组成,成本的净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C: 个人投资于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净现值;C1:考研期间的费用;Tn:硕士研究生第n年的费用(假定每年期初支付费用);i: 贴现率。
1. 考研期间的费用(C1)
研究生考试是一个高门槛的考试,每一个考研的人为了能在考研大军中获胜,不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发生一定的支出,从查找报名信息、购买教材和辅导资料、参加辅导班到支付报名费都是考研过程中的花销。笔者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在剔除极大值、极小值的影响后,发现考生的平均考研花费为1 200元,取C1=1 200元。
2.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n)
首都经贸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是每年5 000元,其中公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学校承担,自费研究生的学费全部由研究生个人承担。无论由谁承担,学费都是一种成本。在目前学校研究生收费改革的形势下,研究生收费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在这里忽略公费、自费的影响,假定所有的研究生每年都要支付5 000元的学费。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每位研究生每年住宿费为750、1 200、1 500元不等,在这里取均值1 150元,平均每位研究生每年书本费为320元。
读研期间的费用,由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组成,因此取T = 6 470元。综上所述,可得到投入成本表如表1所示。
3.贴现率(i)
贴现率以银行现行的贷款利率为准。因为大部分研究生没有收入来源,无论是考研期间的费用,还是读研期间的费用,都假定他们选择用银行贷款来支付费用。现行银行本币贷款六个月以内利率为4.86%,六个月至一年贷款利率为5.32%,一年至三年为5.4%,三年至五年为5.76%,五年以上为5.94%。因为研究生教育投资期限长,一般为三年,在教育期内投入的资金无法转移,均为沉没成本,所以本文选择三年至五年期利率为贴现率,即i=5.76%。
通过公式(1)的计算,得出C=19 572元。
(二) 收益分析
研究生的教育收益可分为预期未来增值收入、学术能力提升、奖学金收益、社会认同感等。其中,社会认同感指的是由于中国社会对高学历的价值认同而产生的潜在收益。例如更多的升迁机会、更高的尊重。考虑到工作经验和晋升、学术能力提升、社会认同感这些成本和收益一方面难以货币化计量。另一方面它们与未来的收入都有很高的正相关性,所以本文假定这些非货币类成本和收益都能在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和预期未来增值收入中得以体现。
对于读研的收益分析,本文主要是通过本科生毕业后的年薪与研究生毕业后的年薪之间的差异来分析的,采用的数据是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的数据再经北京统计局的北京市人均工资增长率调整后的薪酬数据。
根据调整后的2008年收入数据,本研究得到了研究生同本科生的年薪比的趋势图。
如图1所示,随着横轴年龄的增加,研究生的年薪增长速度在工作后的前六年中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研究生的高学历和高技能可以在工作的初始阶段带来一个强劲的上升动力,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上升期。但是,这种学历驱动到了33岁以后就骤然停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收入比值稳定在1.6∶1的水平上,笔者把这一工作时期称为定型期。这种变化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由于组织对新入职的员工的性格、品行、能力都不了解,就只能依靠他的学历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高低,于是高学历的人就容易得到表现和晋升的机会。上升期的高速加薪趋势是一个职场新人的工作能力逐步展示和逐步被组织认同的过程,当工作六年后,一个人的性格、品行、能力就都已经能被组织充分认识了,这时期学历的价值信号作用失效,于是研究生们的加薪速度和本科生们趋同了。因为在上升期中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晋升,他们就能以相对高的职位和薪金水平进入定型期,所以在定型期里研究生的平均年薪能稳定的高于本科生,大约是4万元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些持久的工资优势,所以读研的收益还是远高于成本的,图1在感性层面上回答了命题一,读研是值得的。
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数据,用SPSS软件的散点图分析发现,年龄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收入的影响呈分段线性函数关系,在上升期即33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加,收入水平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到了定型期即33岁以后,收入水平就随着年龄呈现一种缓慢递减的趋势。
笔者决定以年龄作为一个反映工龄的自变量来与因变量收入作回归分析。假定本科生的收入为income1,研究生的收入为income2,年龄为year。对年龄33岁以下(含33岁)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Income1=-76 620+5 123*year,回归方程的R2=0.90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9.109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224 104+10 744*year,回归方程的R2=0.978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16.226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对年龄在33岁以上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Income1=122 737-1 140*year,回归方程的R2=0.990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35.988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Income2=189 368-1 696*year,回归方程的R2=0.972方程拟合度很高,t值为-20.782说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拟合良好。
本科生及研究生学历平均年薪对年龄的回归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年薪整体上显著高于本科生。在33岁前的上升期阶段,研究生的收入线斜率大于本科生收入线,表示该阶段研究生的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本科生,而后在33岁后的定型期阶段,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年收入开始以同等的速度缓慢的下滑。这与图1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三) 回收期的计算
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的数据来自上文分析所用的研究生收益与成本数据。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项目初始,即第零年的投资是考研期间的费用,C1=1 200,第一年到第三年是硕士研究生每年的费用,T=6 470,第四年研究生就业领取工资,营业净现金流量使用上文分析得出的两年收益数据。
因为首先读研期间不能工作,研究生不能获得他们本科同学的工作收入。其次,研究生工作后的收入减去本科生的收入才是读研后体现出的增量现金流。所以,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因素。根据研究生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计算表可知在12年后,读研产生的收益才能弥补成本。投资回收期(PP)=(12-1)+ 13 006÷24 266=11.54(年)。也就是说,要在毕业八年六个月后即大概在35岁左右,研究生们才能弥补因读研而损耗的所有资源。这八年时间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正是风华正茂的黄金岁月,有多少人愿意坚守八年的清贫(相对的)生活,难怪许多本科生们选择了直接就业。但是,曾说过“风物长宜放眼看”,如果一个理性人能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就会发现一个26岁不毕业的研究生的工作生命是34年,头8.5年处于投资回收期,而后还有25.5年的投资回报期,长久来看这个人力资本投资还是合适的,研究生教育的价值是长期的。
(四) 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以上的分析解决了命题一和命题二的问题,但是投资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人力资本投资,还可以将资源投入到资本市场进行间接投资,也可以直接投资于实体经济。笔者并不知道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合适,所以需要知道研究生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只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率,才能证明将资源投资于研究生教育是值得的。
首先,计算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值NCFn。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年份作为投资的初始年即第0年,将第n年的研究生年薪减去本科生年薪,求得第n年的净收入。由表1可知研究生教育的直接投入成本,净收入减直接投入成本就得到了净现金流量值。
接着,将净现金流量值代入公式(2)中,即可求得研究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含报酬率IRR。
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在个人的工作生命周期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这种投资的效益类似于复利,所以可以用投资的内含报酬率来替代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
根据研究数据,笔者求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为13.75%。将资金投入到研究生教育的收益显然高于长期储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物质资本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8 %~9 %,这也低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说明在中国高级的人力资本要素还是稀缺的,研究生的扩招还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存在着投资过剩的矛盾,资源重复建设导致资本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很有必要增加教育的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高智力结构的现代服务业来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旧产业,实现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
四、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上看,虽然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回收期长达12年,但按现有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收费标准,个人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是有较大收益的。近些年,由高校本科扩招带来本科生就业难,工资水平下降,促使本科生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出现了“考研热”现象。“考研热”是在个体理性预期下作出的合理选择,不是社会的盲目跟风,而是内在经济利益驱动的理性选择。并且,从社会总体角度来看,将资源投入到高等教育中是合适的,能带来社会的整体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 孟东军,褚超孚.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和实施方案初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2).
[2] 加里・贝克尔. 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 詹姆士・J・海克曼. 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Mincer.J.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74.
[5] Martin Weale.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ate of Return Analysis [J].The Economic Journal. 1993.(103).
[6] P. Bennell.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Asia: a Review of Evidence [J] . Education Economics. Aug. 1981.
[7] 朱国宏. 中国教育投资的收益:内部收益率的衡量 [J]. 复旦教育,1992(3).
[8] 陈晓宇,闵维方. 我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1998(6).
[9] 李实,丁赛. 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 中国社会科学,2003(6).
[10] 陈建军. 上市公司投资回报率走高[N].上海证券报,2004 -11-2.
[11] 宋国青,卢锋. 经济转型成长与资本回报率演变――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资本回报率估测1978-2005[R]. 专题研究报告, 2007.
[12] 中华英才网第九期薪酬调查报告[EB/OL].salary.省略/result9/index.asp.
篇7
承诺人(拟调剂考生)签名(打印无效):
代 办 人 签 名: (本人办理可不填)
代办人与调剂人的关系: (本人办理可不填)
收件单位:说明:如通过邮局寄保证金,请通过普通汇款办理,汇款单备注栏务必注明考生姓名、拟调剂专业和联系电话。寄款人办理完结汇款手续后将邮局出具的汇款凭证(回执单)和调剂承诺书一并传真至(自动传真)。
XX年4月 日
大学研招办对“调剂保证金”的特别说明:
为保障考生的利益,维护学校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遵循诚信原则,凡拟调剂到我校的考生均须交纳调剂保证金1000元,此“调剂保证金”不是我校的收费项目,仅作为学校与考生间的相互承诺。学校承诺按教育部规定的120%左右的复试比例差额复试,学校在同意收取考生调剂保证金、考生按要求完成调剂程序后,学校必须允许该考生参加复试,同时,考生交纳调剂保证金且按要求完成调剂程序后,有权到拟调剂专业参加复试。
(1)在出现以下情况后,我校承诺全部退还考生调剂保证金:
a.考生参加复试但未成功,在复试后即可退还;
b.考生参加复试且复试成功,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在考生入学报到时退还;
(2)在出现以下影响我校招生工作进程,使我校无法按时完成招生任务的情况后,调剂考生承诺放弃退还调剂保证金:
a.我校同意该考生参加复试,但因该考生本人原因不参加我校复试的;
b.复试成功被录取后,考生自愿放弃录取或没有按学校要求入学报到的;
篇8
【关键词】 成败归因;成就动机;优生;差生
A Comparison on the Attribution of Success or Failur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e tween High-achieved and Low-achieved Students.Wang Xiaolin, Liu Peiz hen. School of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iy, Qufu 27316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differences of attribution and motiva tion between the high-achieved and the low-achieved. Methods Th e subjec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the Attribution Scale and the Achievement Mot ivation Scale. Results ①When success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s were found under ability(F=4.64, P
【Key words】 Attributi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ow-achieved student s; High-achieved students
归因(attribution)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既往对中学生归因与成就动机的研究 多集中于探讨年级、
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1,2]。区分出优、差生,探讨成败归因 与成就 动机差异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通过优、差生的成败归因及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揭示 优、差生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的差异,为后继深入研究优、差生的动机特点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优生与差生选择标准:①期中与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位于班级前10名和后10名 者;②班主任教师的评价;③剔除智商特高与特低者。在济宁城、乡中学选取有效被试529 人:优生266人,差生263人;城市253人,农村276人。
1.2 工具 ①考试归因量表:由考试成功和失败量表组成。5
点记分,得 分越高归因倾向 越强。量表再测信度为0.81(P
1.3 方法 以年级为单位召集被试统一施测。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多元方 差分析。
2 结 果
以优差生、城乡为自变量,对考试成败的8种归因项做多元方差分析。
2.1 成功情境下优、差生归因特点分析 表1可知:①成功情境下,在能力、持久努力、身心状态、临时努力和教学质量归因上,优 、差生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分析可知,优生在上述归因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差生。②优差 生和城乡因素在能力归因上交互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城市(±s=3.88±0.57)和农村((±s=3.61±0.68)的优 生能力归因得分皆显著高于城市((±s=3.2±20.72)和农 村((±s=3.21±0.72)的差生。③优差生和城乡因素在教学质量归因上 交互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城市优生(±s=4.42±0.51)教学质 量归因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差生(±s=4.22±0.61)。
2.2 失败情境下优、差生归因特点分析 ①失败情境下,在能力、持久努力和身心状态归因上优、差生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分 析可知,优生在上述归因项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差生;②优差生和城乡因素教学质量归因 上有显著交互。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城市差生(±s=2.23±0.86)教学 质量归因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优生(±s=1.84±0.70)。
2.3 优、差生成就动机的特点 自变量不变,成就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和成就动机 )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在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和成就动机上优差生的 主效应显著;②优差生和城乡因素在避免失败上交互显著,简单效应发现:城市差生(±s=23.11±7.66)避免失败动机显著高于城市优生(±s=1 7.02±9.87);③优差生和城乡在成就动机上交互显著,简 单效应发现:优生(城:±s=14.18±12.13;农:±s= 11.37±12.17)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差生(城:±s=3.61±9.20;农: ±s=6.15±9.30)。
3 讨 论
3.1 成败情境下优、差生归因特点 成功情境下,优生较之差生多做能力、持久努力、身心状态等内部归因,且积极肯定教师的 作用。这种归因模式有利于激发成就动机。此外,城、乡的优生能力归因都显著多于城、乡 的差生,优生较之差生成功时多做能力归因。这是因为优生有更多成功经验,自我效能感强 [3];差生失败经历多,自我效能感弱。城市优生较之城市差生成功时多做教学质 量归因;农村的优生与差生教学质量归因差异则不显著。此结论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城、乡教 学质量存在差异的问题。
失败情境下,差生较之优生多做能力、持久努力、身心状态等内部归因[4],这种 归因模式 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自卑的情感,不利于后继学习行为的激发。此外,较之城市优生,城市差 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属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是运用自我 防御机制的体现,它有利于减少失败带来的焦虑,保护自尊心。城市差生之所以具有这种归 因特点,可能与其不良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城市中学习不良儿童的家长一般过于溺爱,这使 得他们失败后更倾向于从外部找原因,将责任归于他人。
3.2 优、差生成就动机比较 优生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差生。优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这有利于增强个体后继行为的动 力[5],因此优生的成就动机水平高于差生。此外,城市差生的避免失败动机显著 高于城 市优生。一般而言,城市父母对其子女抱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差生往往会选择避免失败来缓 解父母期望带来的压力。
4 结 论
4.1 成功情境下,优、差生能力和教学质量归因存在显著城乡差异。
4.2 失败情境下,优、差生教学质量归因存在显著城乡差异。
4.3 优、差生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城乡差异。
5 参考文献
[1]韩仁生.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6,28(2):140-147
[2]樊洁,等.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年级差异研究.心理科学,2003,26(5):921-922
[3]王凯荣,等.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4):22-25
[4]俞国良,等.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786-790
篇9
关键词:就业胜任力;就业率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29-03
一、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构成
胜任力是指为使个体或组织能胜任某项工作并取得优秀绩效的技能、个性特征、知识能力等特质或行为的表现。这个定义是学术界通过对特征观和行为观的研究得出的。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是指求职者成功获取就业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求职时的综合心理状态与其针对需要所展现的熟练行为模式,也可称为就业能力。就业胜任力是促使大学生成功就业、满意就业,并在以后工作中取得高绩效的相关知识、能力、素质或特征。它不仅包括个体获取工作的能力,还包括保持、完成工作的能力。通过对本科生就业胜任力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的查询及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就业胜任力的30个特征因子,归结为五方面,分别是人际智慧、部门才能、学习成长管理能力、工作心态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智慧是指能够善解人意、与人有效交往的才能,包括沟通、团队合作和交往能力;学习成长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在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并对自己成长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及组织管理,包括学习能力、积极进取、创新、坚持;工作心态品质因子是指面对工作时个人的道德、心态等,包括责任心、态度、吃苦耐劳、自信、个人修养和心理承受能力;部门才能体现个体专业知识的运用及对自我人格心态与工作互动时的行为管理,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协作、动手能力、流程管理和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个体面对一个问题时,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策划、提出改善方案和执行力。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10年我国经济均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增长形势最好的阶段。然而,我国经济形势最好的几年却是我国就业压力最大的几年。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就业增长速度,新增劳动力尤其是大学生人群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突出的新问题。
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从教育部公布的数字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年的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114万(2001年)、145万(2001年)、212万(2003年)、280万(2004年)、338万(2005年)、413万(2006年)、495万(2007年)、559万(2008年)、611万(2009年)、631万(2010年)、660万(2011年)、680万(2012年)、699万(2013年),但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高,尤其是初次就业率更不容乐观:80%(2001年)、80%(2002年)、75%(2003年)、73%(2004年)、72.6%(2005年)、72.6%(2006年)、70%(2007年)、68%(2008年)、68%(2009年)、86%(2010)、89.6%(2011年)、77.8%(2012年)。由此得出,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虽然2010、2011年有显著提升,但2012年仍显著回降。
就业率是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全球化的进程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岗位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求职者的失业风险。就业率是各个国家都在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如今,一方面是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岗位的增加,加大了人才需求量,一方面初次就业率仍持续走低,造成人才岗位需求与人才就业供给配置不平衡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谓是多方面,但究其根本,还是要从学生自身角度抓起,对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胜任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找出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方法。
三、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弱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研究分析,得出削弱就业胜任力的直接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缺乏求职技能
缺乏求职技能主要因为学生不主动去了解就业和求职的相关信息,也没有提升自己的求职技巧,对企业招聘的笔试面试流程一无所知,不了解招聘企业的信息和所需岗位的信息,盲目求职,导致了学生在求职中缺少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削弱就业胜任力中的人际智慧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生的就业心态出现问题
就业心态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对自我不了解,第二是学生存在就业价值认知偏差。
学生对自我不了解,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于是便导致了择业的盲目性,应聘时缺乏自信,应聘了不适合自己的岗位而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便削弱了就业胜任力中的工作心态品质和部门才能。
就业价值认知存在偏差。毕业生在择业时着重物质条件的优越和工作环境的舒适等外在条件,而对于自己的兴趣和服务他人、社会的价值等因素考虑的比较少。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认知呈现了更注重个人,讲究索取大于奉献,但是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讲,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才是真正受欢迎的人才。毕业生在择业时着重物质条件的优越性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便会导致缺乏积极进取和坚持的意志品质,同时不愿意吃苦,无责任感,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时出现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从而削弱了就业胜任力中的学习成长管理能力和工作心态品质。
(三)学生综合素质不足
学生综合素质不足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第二是专业能力不足,第三是社会经验不足。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学生人与社会人有一很大的区别:当社会人遇到不想完成的工作和事情,也会努力面对并想方设法地完成,而学生人面对这种情况会很容易拒绝。学生人往往不够圆滑,缺乏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同时学生人责任心、吃苦耐劳、心理承受能力方面都有欠缺,很难坚持己任,从而削弱了就业胜任力中人际智慧,学习成长能力和工作心态品质这三力要素。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心智相对不成熟的学生人面临失业或者被社会淘汰。专业能力不足。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把时间放在应付考试、考取证书上。大部分学生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思维这样的问题很少思考。专业知识更新很快,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可能很快过时,所以导致学生面对工作时,专业能力弱,很难快速完成。缺乏专业知识作为依托,学生执行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都会有所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削弱了就业胜任力中的问题解决能力、部门才能和学习成长管理能力这三力要素。社会经验不足。社会是个大熔炉,在社会生存,必须能接受其带来的种种负面情况。许多刚毕业的学生,刚从校园的象牙塔中走出,很难接受社会中的很多现象。可能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后只会做事,而不懂事,为人处事能力弱,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交往能力,不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问题不能勇于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执行能力有所欠缺,削弱了就业胜任力中的人际智慧、工作心态品质、部门才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结业胜任力因素的分析,我们得出了影响就业胜任力的直接因素,下面我们将从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个角度,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一)基于社会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1.继续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多。维护产业结构平衡多为本科生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岗位增多可以缓解一岗难求的问题,从而减小学生的就业压力,改善学生就业价值认知偏差。
2.完善劳动力市场。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完善人才市场机制,把政府职能转向市场就业上来,为本科生就业扫除政策性的障碍。本科生就业需要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毕业生就业之际,常常会在劳动力市场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即“就业歧视”。这使得这些学生一离校,就成为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所以社会应给予劳动力市场足够的重视度,改善学生就业认知问题。
3.完善政策制度。国家和社会要在就业政策和就业环境上给予帮助。国家要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收本科生的部分政策,合理利用人才。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用人单位用人行为,给予大学生权利的保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增加学生的求职技能,完善学生的就业价值认知。
4.引导正确社会观。社会要给本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不要给他们过大的压力,要鼓励大学生就业,积极地帮助他们,使其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应宣扬正能量,提倡奉献精神,改变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认知,同时通过正确社会观的引导,使学生心智更为成熟。
(二)基于企业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1.企业的积极引导和自我优化。伴随着扩招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企业要树立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各大企业单位更应给予大学生支持和帮助,创造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明确用人标准,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能力以便成功就业,增强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改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认知问题。
2.与学校合作做知识讲座。企业用人单位应与高校加强联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帮助高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技能,改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认知偏差问题。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使学生明白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增强学生的心智成熟度。
3.给予公平竞争机会。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优化用人环境,给予大学生公平竞争、透明竞争的机会,从而改善学生对就业认知的偏差。
(三)基于学校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1.提高教师职业化素质。在师资力量方面,有些院校的师资力量显得薄弱,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定期考核教师资格,实行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2.开设专业课程。大部分高校很少开设一些与市场需求相关的课程,使学生一直处于学校这个小环境的保护圈中,对社会实际的需求了解甚少,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满足不了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有关教育和经济建设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参与一些当地经济建设的某些课题,使课程与社会相适应,与实践相结合,真正为大学生就业打好基础,使学生对自我更了解,对社会更了解,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经验。
3.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综合能力。高校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突出技能的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心智更成熟,社会经验更丰富。
4.就业指导。学校要给学生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以后职业规划做出明确分析。对学生进行简历制作和投递、面试、笔试、社交礼仪、获取就业信息等就业技能的辅导。地方高校可与企业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从而使学生对自我更了解,增强学生的求职技能,纠正学生就业价值认知的偏差。
5.优化专业设置结构性。一些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优化专业设置,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防止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由此改善学生的就业价值认知问题。
(四)基于学生视角提升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对策
1.主动学习。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仅注重书本知识,也要注重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同时要注重人际、合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争取做一名复合型人才,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增强专业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学生只有走向社会,亲自体验就业环境,才能更好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中增强对自我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使心智更成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更强,丰富自身社会经验。
3.参与校园活动。多与同学沟通,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在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中,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对自我能力更了解,增强团结协作能力,使心智更成熟,专业能力更强。
4.确定职业规划。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反馈。如果毕业生对自我的分析和对职业的分析都能比较客观,比较正确,那么求职就业就会变得有章可循。增强求职技能和对自我的了解。
5.提高思想素质。本科毕业生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受家庭因素和传统的择业观影响,在选择工作时,大多把个人利益得失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忽视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应提高思想素质,在求职上怀有奉献精神、职业精神。从基层做起,主动承受艰苦的环境,改善就业价值认知的偏差,使心智更成熟。
参考文献:
[1]刘新民,王垒.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分析[J].中国论文中心,2009,25(4):111-113.
[2]殷建新.中外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分析[N].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06).
[3]郑淑蓉.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04).
[4]颜秉新,尹延彦.当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对策[N].企业导报,2010-09-37.
[5]阮影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出国与就业,2010,(09).
[6]黄敬宝.2008-2010年北京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7.
[7]薛泉,刘园园.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0,(Z1):83-85.
[8]干霖,董智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1):131-134.
[9]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48
[10]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91-93
篇10
关键词:女研究生;就业压力;调适
自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仅在2005年就已经突破100万人。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社会需求却并未相应的增加,就业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究生的平均供需比逐年下降,研究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问题。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类高知识层次、高素质的优秀女性群体――女研究生群体。她们面临就业时,性别和角色成为了制约他们的不利因素,外界和自身的原因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这使得女研究生群体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亟需我们予以关注。
一、女研究生就业压力现状
女硕士研究生是指在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的女性研究生,这一解释强调了她们的择业压力与其他学生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因为众多诸如专业不对口、竞争力大、就业歧视现象普遍等外在因素与个人内在心理因素交织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1]调查中发现,“就业压力已经成为诱发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有学者在2009年的研究表明,“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前途压力上显著高于男性研究生”[3]。另有学者在最新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同等条件下,女生比男生容易遭受就业歧视,并且受到歧视的概率高于同类男生20 个百分点以上”[4]。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女研究生正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这个压力是超过男性的。“女研究生面对对就业压力事件进行主观反应时会形成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5]这危害着她们的健康。
二、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1.社会处在快速转型阶段
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化重组、递升跃迁,整个社会经历着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快速转变的社会,就业难问题也是伴随社会转变所出现的一个问题。
2.就业市场缺乏完善机制
就业市场中的供需问题造成了女研究生的就业难。转型的社会产生了更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导致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的相对下降。同时,地区之间的供需同样存在着问题,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涌向中心发达城区。就业市场缺乏完善的规制机制,人才和市场出现了结构性不适应。缺乏政策的引导,作为研究生中的特殊群体,就业市场的不完善更是对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就业环境存在性别歧视
现在社会中还普遍存在着性别歧视。女性有别于男性的,在一生中面临着许多的阶段,比如结婚、生育等等。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会在女性员工的录用中设立更高的门槛。社会舆论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当的报道,会强化人们对女性形成的刻板印象,歧视女性的观念更加难以消除。各种政策的制定很多都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如男性女性退休年龄的不同。
(二)学校原因
1.高校研究生的扩招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学历也不再是找到好工作的利器了。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扩增,教育质量某种程度上有所降低,毕业的研究生能力和以往的毕业生相比,能力上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也是女研究生们在就业中遇到困难的原因。
2.教育中缺乏相应就业指导
女性和男性作为两个不同的群体,天生存在着差异,优势不同、能力不同,设置的就业方向和规划也应该不同。但是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进行的仍然是男女混合教育的就业指导。这样的指导虽然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基础指导,但是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只会将好的资源浪费掉。
3.教育中缺乏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女研究生承受着重大的心理压力。就业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和自卑体验,短期可能不会对人造成危害,但是这样的状态会导致研究生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理健康。
(三)自身原因
1.成年初期的发展任务
根据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女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阶段正好处于成年早期和成年期。在这个阶段,女研究生的发展任务是从精神上和经济上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此时,高学历大龄的女研究生,很迫切的希望能够尽快的脱离父母,希望能够尽快的找到心仪的工作而独立。迫切的发展任务使得女研究生产生了就业压力。
2.婚恋影响了就业选择
女研究生虽然在文化资本方面拥有较好的优势,但是内心中还是有难以消除的盲目从众和过度虚荣的社会心理。她们在择偶时,倾向于选择大城市、条件优良的伴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不流动。而由于伴侣的工作地点,也会导致女研究生更多的选择留在本地发展而不是去往外地。同样,当女研究生已经生儿育女,他们更不大可能去外地工作。
3.对自身缺乏合理认知
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评定,不仅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同时也要考察工作中的学习能力、应变等能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拿着文凭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已经是常态了。女研究生毕业后拿着高文凭,就认为能力就比本科生高一等,不愿从事自认为低端的工作,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了他们在就业时眼高手低,既不愿意屈就,也够不着好的工作。
4.职业目标设置不合理
“女研究生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如收入高、福利好、职业环境优雅、有医疗养老公积金、单位知名度高和交通便利。”[6]她们认为自己多花了三年的时间和学费,这样的高成本使得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但是这种高期望值和目前的就业形势往往是不匹配的。职业目标的不合理会让她们在就业竞争中失去位置,规划的不清晰导致她们在就业求职中迷茫焦虑。
三、女研究生就业压力调适
(一)社会要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贯彻政策法规,促进公平竞争
女性权益的政策和法规都有相继出台,现实中政策贯彻的力度还有待加强。还有很多政策是值得商榷和完善的,就像政策中提到的一样,“禁止歧视妇女”,概念模糊,因此并未完全保障女性的权益。针对用人单位考虑到成本而不太愿意录用女性的情况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制约。只有维护女性权益的基石奠定了,女性的基本权力才能得到保障。
2.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
普遍存在的就业困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供需矛盾。根据这样的情况,社会应该在经济发展上加大力度,扩大就业的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难的问题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同时,改善人才的培养结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才培养的模式应该更具有前瞻性,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将人才真正的培养和利用起来。
(二)学校要加强指导和心理援助
1.增加女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
有针对性的女研究生指导课程能够引导女研究生群体准确的把握自身的优劣势,对自己和市场都有合理的认知。合理的认知能够让女研究生们在就业潮中不至于迷茫和焦虑,能够找准自己的方向和定位,找到自己合适心仪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和女性相适应的就业指导课程,对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做出相适应的指导,才能使得女性研究生在市场中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2.增设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学上,女性心理是一个单独研究的领域,女性在承受压力方面也是不同于男性的。针对女性就业压力,应该有相应的就业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来引导她们走出心理困境。长时间的就业压力可能会使得她们产生焦虑、自卑心理,会影响她们在就业竞争中的状态;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给女研究生提供应对压力的办法,比如心理学中的放松训练,可以使人脱离紧张焦虑状态。
(三)自身要提升能力和学会释压
1.深化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女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落败,也有自身能力不足的因素。女研究生群体应该在就业失败后总结经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劣势。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完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知识储备和自身素质过硬,才能真正在就业竞争大军中脱颖而出,面对强大的就业竞争时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和自卑,就业压力也就会相对的降低。
2.转变就业观念,杜绝眼高手低
女研究生求稳的心理、不自信的心理、追求高回报工作的心理会让她们在机会面前畏葸不前、眼高手低。改变传统陈旧的婚恋观念,解放自己的就业诉求,不让这些观念成为自己就业方向的绊脚石。真正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就业形势,对自己合理的认知,做出最适合的判断。弄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女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3.学会释放压力,正确面对压力
在竞争中产生压力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自我调节,化解这些压力,并形成合适的动力。加强一些心理知识的学习,学会如何利用、一些心理知识来排解自身的压力。比如心理学中常用的放松训练,在内心焦虑紧张的时候,进行放松训练能让人逐渐平静下来,缓解压力。心理学的知识也能够帮助女研究生在有焦虑体验的时候,清醒认识到这是在就业压力下的一些正常反应,并正确认识和及时的排解。
参考文献:
[1]何旋.研究生就业压力源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2]张明贺.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归因方式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24).
[3]刘颖.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相互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5),32
[4]张抗私,班晓娜,贾帅帅.女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基于全国63 所大学的问卷调查[J].财经问题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