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创建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社区创建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社区创建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安排,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产品推广、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节能降耗,积极实践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创建充分调动社区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实现参加低碳社区创建的居民人均用电下降6%以上节能目标。

二、创建内容与重点

1、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由街道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节能工作负责人和社区书记为副组长,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物业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低碳社区领导小组。创建社区设立节能管理员、组织员、宣传员等岗位,层层动员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2、建立宣传阵地

社区节能宣传员负责社区节能宣传工作,通过建立社区节能宣传专栏、低碳生活园地等阵地,不间断地宣传节能知识,定期公布居民用电情况(社区总用电、家庭平均用电、用电等级评定等内容),形成深厚的节能氛围。

3、组织低碳活动

向每户居民分发《低碳社区创建活动告知书》、《低碳生活50准则》等宣传资料,通过张贴节能标识,召开低碳社区创建动员会、座谈会,开展低碳墙门(楼道)、低碳家庭评比,组织节能知识培训班等引导居民逐步形成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习惯和理念。

4、加强制度建设

将低碳社区创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社区年度节能计划和节能管理办法,建立社区居民用电档案、家庭用电分级标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考核评比制度,并于次年年初综合推荐5户低碳家庭(人均电耗下降20%以上)报区节能办予以表彰奖励。

5、推广节能产品

加强对社区技术节能改造宣传和引导,组织重点能耗家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开通居民节能专家热线,家庭节能技术成果展等来鼓励和引导居民淘汰高耗能家用设备,自愿参与家庭节能技术改造,培养居民良好的用电、用能习惯,减少高能耗家庭数量。

三、时间安排与步骤

低碳社区创建时间安排为2012年5月—12月。

具体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组织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日前)

街道成立创建低碳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会同试点社区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节能目标,结合低碳社区评比标准,建立和完善节能制度建设,设立社区节能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2、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6月21日—2012年7月中旬)

利用横幅、电子显示屏、社区报等载体营造低碳社区创建氛围;通过召开社区物业党建联谊会,墙门组长会等对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利用社区宣传窗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在社区楼道及电梯等公共区域张贴节能标识。将节能宣传活动与社区暑期活动相结合,培育社区小朋友的低碳理念,以此推动低碳社区创建工作。

3、整体推进阶段(2012年7月下旬至2012年11月底)

根据低碳社区评比内容及标准,全面深入开展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和完善居民节能考评制度,深入开展社区低碳墙门(楼道)、低碳家庭评比活动。经常性开展节能宣传(培训)活动,对社区试点家庭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指导,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4、总结提升阶段(2012年12月)

街道创建领导小组对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考核验收,并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做好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探索完善低碳社区创建长效机制。做好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年度总结,及时报送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与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低碳社区创建是全民节能降耗,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为此,创建社区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严格按照低碳社区创建评比表的内容逐项落实。(区节能减排办于次年1月对低碳社区创建社区进行评比,根据低碳社区评比表对各试点社区进行评分,对获评“低碳社区”的社区给予表彰并给予3万元奖励,每个低碳社区各自评选5户“低碳家庭”,分别给予1000元奖励)。

篇2

2017年节能宣传周活动时间为6月11日至17日,其中低碳日时间为6月13日。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

二、总体要求

宣传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普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知识,营造崇尚节约、合理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降碳。加强与网络、通讯、城管等部门的衔接,妥善做好相关宣传材料的推送、及张贴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节能低碳宣传活动。

三、主要内容

(一)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1.2017年xx市节能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1日(周日)上午9:00,在文城镇xx公园举行。以简洁方式,启动我市2017年节能宣传周活动。(责任单位:xx市科工信局、xx机关事务管理局,承办单位:xx靓菲招牌制作中心)

2.节能科普及节能技术产品宣传展示。6月11日,在xx公园,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节能科普知识、节能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展示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发放《节能降碳宣传手册》等宣传材料。(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国土资源局、市住规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旅文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总工会、共青团xx市委、xx供电局、文城镇政府)

3.绿色出行、新能源汽车宣传推广活动。配合宣传周启动仪式,6月11日在xx公园,组织海马、小二租车等公司开展电动汽车绿色低碳出行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宣传行动

1.部门行动。宣传周期间,主办单位在办公楼醒目位置悬挂内容为“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等宣传条幅;利用电子显示屏播放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及口号;在电梯间、会议室、宣传公告栏等位置张贴宣传海报。(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普知识、技术及产品宣传。在校园、社区、商业网点和长途客运站、码头等地方悬挂宣传条幅。编印节能降碳技术产品推广案例等资料,印制节能宣传周海报及宣传单,向社会发放。(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科协,文城镇政府)

2.媒体行动。宣传周期间,在《侨乡xx》等报刊等上刊发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有关内容、开设节约用电宣传专栏。(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旅文委)

以“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为话题,在微博、微信上进行节能低碳的互动讨论。(责任单位:共青团xx市委)

(三)节能进机关活动

1.参加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市级公共机构组织参加xx市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要求市直机关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本级和下属单位开展好节能宣传活动。各镇级公共机构要组织开展一批影响较大、氛围浓厚、参与率高的宣传活动,增强节能宣传效果。

2.营造活动氛围。宣传周期间,公共机构要通过悬挂主题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及利用电子显示屏,同时组织相关媒体宣传节能工作,营造浓厚的节能宣传氛围。

3.举行“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6月13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市各公共机构将同时举行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方式践行节能减排;通过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办公室无人时及时关闭办公电脑、空调及照明开关,减少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等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支持节能工作。

4.开展节能政策法规宣讲。宣传周期间,各公共机构安排专门时间,学习贯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指导性文件,学习贯彻情况纳入节能工作考核内容。

5.宣传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制作示范单位创建宣传展板,大力宣传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事例,推广节约型机关、学校和医院的先进经验。

6. 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宣传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器具,积极推进直饮水和电开水器改造项目。

7.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及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形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办公和生活方式,培养节能环保理念,提高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节能环保意识。

8.组织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医院宣传活动。教育系统、卫生系统要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医院宣传活动,倡导广大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节能节水实践,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医院。(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四)节能进校园活动

1.利用周一升旗时间,举行节能宣传仪式,向全体学生发出宣传倡议,通报活动安排。依托学校LED屏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宣传标语;通过校园广播站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相关信息;在宣传栏、校园内适当处悬挂节能宣传条幅、节能宣传海报,整体营造倡导节能低碳宣传氛围。

2.以宣传节能减排相关法规为主线,依托学校官方及各单位“双微”渠道,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粮食宣传教育微活动。

3.开展绿色低碳体验活动。6月13日举行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停开学校4层以下办公楼、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电梯、停关办公区空调等方式开展电力紧缺体验,倡导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4.学生会积极行动,开展校园节能活动周的各种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到食堂、教室等地,张贴节约用纸、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空调控制温度26度以上等节能宣传标语,开展以“四个一”(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主体实践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共青团xx市委)

(五)节能进企业活动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创建活动。动员国有企业深入开展节能和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加快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加大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低碳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节能减排低碳专业技能。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装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低碳的社会责任。(责任单位:市国资委)

2.在企业职工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活动,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推动广大职工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崇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提高职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责任单位:市总工会)

3.开展全市燃煤锅炉淘汰督导工作。(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市质监局、市环保局)

(六)节能进社区活动

1.组织宣传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利用社区宣传栏或设立展板宣传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政策,推动居民合理用水用电、节约用水用电。

2.社区节能低碳宣传。宣传周期间,到社区派发节能宣传手册、传单、宣传品,现场咨询家庭节能节电及低碳有关知识。(责任单位:文城镇政府)

(七)节能进农村活动

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新技术推广力度,积极运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等;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农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2.推行节肥、节药、节水生产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科学合理使用新技术,推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研发。通过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3.引导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农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蕴藏着能源资源,引导采用沼气发酵技术处理后,能产生高品质的清洁能源——沼气,以及优质的有机肥——沼渣沼液。(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八)交通节能宣传活动

1.充分发挥公交、港口等公共场所及车船的宣传阵地作用,在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站、码头LED 显示(宣传)屏及公共交通工具、客货运站场张贴宣传节能标语标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绿色低碳出行。

2.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积极宣传交通节能低碳技术、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推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九)建筑节能宣传活动

1.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应用知识,组织各建筑设计单位、图审机构学习《关于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琼府办〔2017〕8号)等。

2.组织绿色建筑(小区)知识宣传。宣传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小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政策、知识,提高公众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认识。组织开展绿色建筑政策标准宣贯培训会,宣传培训《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琼建科〔2017〕x号)、《xx省海绵型建筑与小区设计导则》等内容。

3.组织学习《xx省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目录(2017修订版)》,提出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多元化方面引导政策,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应用。

4.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xx省商品住宅全装修管理办法(试行)》。(责任单位:市住规建局)

(十)绿色商业宣传活动

1.加大绿色商业宣传力度。在流通行业、商场、超市等的基础上,把宣传范围扩至居民小区各社区,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2.增强绿色商业宣传手段。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版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一)低碳专题活动

1.低碳知识宣传。以宣传展板、节能低碳产品展示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及我市推进低碳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2.组织宣传节能减碳适用技术。开展科技示范宣传,普及节能减碳实用技术,组织太阳能技术和产品体验周活动,提高公众节能减碳科技意识和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工信局、市科协)

(十二)资源节约宣传活动

1.宣传散装水泥政策法规。总结近年来我市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建筑产业化成果,宣传专项基金征收规定调整情况等。(责任单位:市住规建局、市商务局)

2.限塑及空调温度控制专项检查。采取现场抽查等形式,对大中型购物商场、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超薄塑料袋使用及温度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宣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文城镇政府)

3.“城市限粘 县城禁实”专项检查。采取资料核查、建筑现场抽查等形式,对“城市限粘 县城禁实”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进度进行专项检查。(责任单位:市住规建局)

(十三)节能知识普及活动

1. 组织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员培训班,开展节能法规及节能业务知识培训,推介节能技术。(责任单位:市科工信局)

2.组织开展节能“四个一”实践活动(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志愿者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资源节约意识,强化青少年节能减排实践,从小培养节约意识。(责任单位:共青团xx市委)

3.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宣传教育。结合“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素养。(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四、组织机构

2017年我市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活动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牵头(办公室设在市科工信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旅文委、市教育局、市国土环资局、市环保局、市住规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文体广电出版体育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xx供电局、文城镇政府等为主办单位。xx广播电视台、《侨乡xx》等新闻媒体和市政府网站负责宣传工作。

五、有关要求

篇3

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的最新统计和研究数据显示,英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1万吨,其中40%直接来自个人和家庭的活动。

人,是地球文明的最小组成单位。人聚成群划地为界则形成社区,各种大大小小的区划再配上行之有序的机构与设施也就出落成为更高一级的完整系统――城市。

作为低碳先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时,低碳化似乎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唯一途径。围绕着低碳这个话题,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与人类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便是其中备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将城市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单位载体,通过转变居民

消费观念,推行绿色交通和建筑,并以不断创新的低碳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低碳社区(Low Carbon Community)作为更细化的

单位和组成部分,可定义为有一个领先的小气候、能源结构可循环、可持续的区域。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构建低碳城市中城市空间结构具体领域的概念延伸。另一方面,低碳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发展的新理念,是低碳理念在基层的城市社区层面的实践。

低碳社区一般遵守十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贸易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丹麦:童话王国的低碳之梦

小美人鱼铜像静静地守望在海边,似乎提醒着人们美丽的童话并非都只是泡沫一场。这个哺育了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国度,如今将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但引人瞩目的并非只是政客们曾经于哥本哈根的唇枪舌剑,更是其所展现出的一个独特而美如童话的丹麦“低碳之梦”。

全球绿色能源领跑者

降低甚至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目前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途径,而如何寻找和利用无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来替代,则是能否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丹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过去30年中,丹麦在能源消耗总量基本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创造了经济增长75%、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的童话般成就。在这个怀抱低碳梦想的国度,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0%,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对风能的利用。目前,丹麦的陆上和海上共安装有5000多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达32亿万瓦,这些风机为整个国家提供了大约20%的电力供应。然而,20%远不是丹麦人的目标。

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后,丹麦政府意识到要确保能源安全还需政府牵头、另辟蹊径、多管齐下。1976年丹麦能源署应运而生,在确保能源安全为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全面统筹管理国内能源大局,将市场与能源生产、供应和分销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发展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并驾齐驱。同时,政府还高度重视国家能源政策并制定长远的能源战略目标,通过立法保证节能、提高能效(1976《供电法案》-1979《供热法案》-1981《可再生能源利用法案》和《住房节能法案》-2000《能源节约法》-2004.12修订节能法规),积极引导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建立起一套奖戒明确、执行严格的节能利用激励机制,并注重能源利用过程的细化管理与能源战略的贯彻实施。

截至2010年,丹麦在能源技术研发上的公共资金投人已经翻倍。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风电消耗量将升至全国总电量的50%。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丹麦有一幅更长远的愿景,即到2050~2070年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首都哥本哈根,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2009年,哥本哈根宣布到2025年,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城市。其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20%,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将排放量降为零。

在丹麦的低碳经济规划与低碳城市建设中,低碳社区是丹麦低碳发展模式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典型代表。丹麦的低碳社区主要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能源政策目标出发,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

小城贝泽的“太阳风”

在背靠奥胡斯湾的丹麦小城贝泽(Beder)有一个叫做“太阳风”(Sun&Windcommunity)的社区,这个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CohousingCommunity)竣工于1980年,起初共有30户。

社区建设的构想正是出自于这些居民,因此在社区的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开发商的商业考量和运作痕迹,全凭居民们的自发讨论和商议,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心力。从设计方案的审批与筹款,到具体的建造和日常管理维护等细节,都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与相关专业人员、政府部门以及施工队伍共同讨论进行,居民住宅内的装修及社区内的绿化也是由居民自己动手完成。居民的长期共同参与使社区充满了人情味和归属感,也大大降低了商业和人为因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了节约空间、节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社区内建设了许多有着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库、洗衣房和咖啡厅的私人住宅或者公寓。而从社区的名称“太阳风”也不难看出社区以太阳能和风力作为主要能源形式的特点,强调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将人为影响与自然资源均衡地调和在一起。

社区内有约600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主要装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屋顶与地面呈45度角,为该地区收集太阳能的最佳角度。在公共用屋的地下设有两个容量为75立方米的聚热箱,被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聚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居民住宅。太阳能为社区提供了30%的能源需求。

在离社区2公里左右的山坡上建有一座22米高的风塔,产生的风能在社区能量总耗中占10%左右。在公共用屋的地下室装有一个固体废弃物焚化炉,在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时为居民提供集中供暖。社区内还专门辟出一块菜园种植季节性时蔬果菜,不仅可以加强区内的物质循环,还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生产性,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以及运输能耗。这种模

式在能源使用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

在世界各国政府倾力应对油气储备不足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时,涌起一股兴建“生态城”的潮流趋势,而丹麦的低碳社区就是最早建设的生态社区之一。低碳社区承载着丹麦人超前的低碳意识,也成为培育和延续低碳梦想的基层土壤,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和贡献者。

陀螺在旋转,但丹麦的低碳梦却看起来非常真实。也许它停下的那天已经不远。

英国:低碳在生活的每一天

18世纪60年代,始发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人工业时代,2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又一次成为低碳革命的起源地,将全球带入“低碳产业时代”。

低碳先驱

英国敏锐地嗅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威胁。随着英国的能源供应从自给自足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依照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已经迫在眉睫。

英国政府在继2003年《能源白皮书》之后,于2006年10月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的经济影响作了定量评估。《斯特恩报告》认为,气候变化的经济代价堪比一场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损失,并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2008年3月,英国颁布实施《气候变化法案》,这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到2050年达到减排80%的目标。英国正在着力将“低碳经济模式”向全世界推广。

英国独特的低碳模式体现在以低碳社区为基础的城市节能上,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是英国低碳实践的标杆。

为了促进低碳社区的发展,英国政府在2008年专门构建了低碳社区能源规划框架,主要由发展设想与战略、规划机制两部分组成。根据城市特征和社区能源的发展设想与战略,城市依次被划分为6大区域:城市中心区、中心边缘区、内城区、工业区、郊区和乡村地区。政府和城市管理者针对每个区域的不同功能和特色,制订出社区能源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方案,并确定能源规划组合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规划机制的目的是实施低碳化能源战略,包括从区域、次区域、地区三个层面来界定社区能源规划的范围和定位,不同区域、因区制宜,整合国家、城市、地区相关的能源发展战略,构建社区能源发展的框架。

始建于2002年的贝丁顿低碳社区,是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对整个世界的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贝丁顿的秘密

在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城市萨顿(Sutton),有一个仅有300多人居住的社区因为“低碳经济”概念的兴起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个被誉为“人类之家”的社区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生态村,它的名字叫做“贝丁顿零能耗发展居住区”。

贝丁顿社区零能源发展设想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矿物能源使用,在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方面基本实现循环利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居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均制约着社区的建设,所以选择因地制宜、量身定做的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拔苗助长或者张冠李戴都将造成反面效果。这个原则在贝丁顿社区的建设中体现在了细节之处,其节能措施之一即是在每个住户厨房内的目光平视之处均安装了电表和水表,方便居民及时掌握水电消耗量,培养节能意识。

贝丁顿零能源消耗社区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原则自始至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功能上,办公与住宅共存,混合使用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污染。在能源方面,只使用区域内生产的可再生能源及树木废弃物的再生能源,将能耗降低至零。收集雨水冲洗厕所、生活污水就地净化、中水循环利用、使用节水电器和马桶,通过循环过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社区推行绿色交通和生态友善的运输方式,鼓励居民以共乘方式取代自行开车,电动车和LPG油气双燃料车相比汽柴油车享有优先路权。另外,利用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集中供暖、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调整南北向窗门玻璃面积大小、广泛应用屋顶绿化、增加建筑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措施,将低碳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贝丁顿社区的最大特色是低碳生活的理念,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大规模节能减排的目的。贝丁顿的节能环保核心并非来自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现代高科技,而是社区居民所展现出的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出于对自然的尊重,更出自一种对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责任。

贝丁顿社区实现了碳平衡值趋近于零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八年多来的实践经验与运行模式验证了此模式社区的高可行性,而高品质的住宅和环境也使能居者获得相当的满意度。贝丁顿证实了可持续生活可以是简单的、负担得起的、具吸引力的。因为技术层面与可持续观念的成熟,使得可持续生活已经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生活品质更不会因为环保而被牺牲。

作为英国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从贝丁顿的身上引申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在英国,节能减排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几乎在所有公共机构和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绿色广告”,而在政府采购等政策实践过程中也会带头进行绿色消费。媒体在低碳推广方面发挥了较好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方式也会受到媒体和公众的批评。

不同区域在社区管理、生活水平、建筑节能设计、设备制造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发展低碳社区要注意自主开发适合国情和城市承载力的节能设计、技术和设备,以及适合当地社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各地区情况不同,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以及人口素质等方面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采取不同方式和适当的形式。

碳足迹测算――今天你低碳了吗

建设低碳社区,具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绿色生活深入人心时,社区建设才成为可能。仅仅依靠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清洁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个人的主动选择和积极实践。

飞鸟无痕,人过留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点滴,也犹若在沙滩上落下的一串串脚印,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低碳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语境下,一个新颖的潮词儿“碳足迹”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各国媒体和环保族群的流行语。

“碳足迹”源于英文单词“CarbonFootprint”,将个人或者群体的能源意识及行为对自然的影响,以二氧化碳为标准予以量化。无论是一小时照明、一次长途飞行抑或一只小小的

塑料袋都在地球碳迹图上画了或浓或淡的一笔。顺应这股低碳风潮,包括世界能源巨头BP公司在内的各种大小机构团体先后在网上推出了个人、家庭或企业碳足迹测算器,将碳排放量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具体化指数化,鼓励公众关心气候变化,从自己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减少碳足迹。

这些碳足迹测算器提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基础计算参数,根据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消耗的细化分类进行累加计算,得出个体年排放量并和所在地年均排放量分析对比,同时折算出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可以抵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简明直观地将“碳消费-碳排放-碳补偿”一条链式呈现出来。

除了这种键人一输出的测算方式,还可根据网站提供的各种公式DIY个人能耗。以冷杉30年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为补偿计算模板,如果你用了100度电,则意味着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那么种植一棵树就可以抵消对地球产生的升温效应;如果你驾车消耗200公升汽油,将有157千克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层,两棵树足以光合吸收;如果你长途飞行2000公里,将产生279千克的二氧化碳,那么,需要种植三棵树才能得以抵偿。此外,网站还提供各种减碳妙招和低碳习惯养成小贴士,引导公众培养节能意识、改变不合理的用能习惯,以一己之力为保护自然、缓解气候变化增添一份贡献。

碳足迹测算器一时间在全球受到热捧,掀起一阵倡导“低碳自律”的新风尚,这也体现了现代人对低碳理念从接受到认可最后积极践行的主人翁姿态。虽然得出的数据由于地区或硬件差异不尽全然精确,但是低碳也本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闻功过奖惩,但求一份心力。

篇4

(一)致力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对“社区老年大学”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益民书屋”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益民书屋”工程在上级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在原有的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所有书籍统一编号、登记、上架方便居民借阅。

3、社区文化阵地得到加强。年社区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先后组织青少年废报纸环保服装秀活动、“童心爱环保—低碳从我做起”台湾志愿者环保讲座、学习脊柱保健操、清明节移风易俗祭先人、科学健身在我身边、精彩夏日我为创建文明城区增姿添彩、“争创文明显身手竞技场上显风流”乒乓球南新园社区辖区社会单位联谊赛等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近百余场次,有效地扩大先进文化的感染力,促进居民转变观念。成立了众多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常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地区、区、市里举办的文化活动。

(二)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类文体队伍有13支。

(三)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1.节日文化活动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百姓书画走进首图大展厅——暨社区百家中国画坛作品展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警营、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

2.文化活动连续不断。依托社区老年大学这个文化活动的平台,开展了“书画展”、“关怀老干部童叟齐乐”、“欢乐重阳”、“欢乐赛事”系列活动,实现了每天都有小型文体活动,每周都有中型文体活动,每月都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发展目标。

3.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为居民、工地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成50场放映任务。

(四)唱响全民健身日、读书日,健身和文化同步发展

我社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一是组织传统、大型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趣味游园活动、宝宝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二是做好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工作,先在新建设小区安置了9套全民健身器材;在老小区更新6套全民健身器材。使群众体育活动辐射范围更广泛、开展更丰富多彩。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篇5

从服务和满足家庭、社区需求出发,通过使用各种现代技术减少家庭、社会的能源消费开支,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资源需求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比如通过用电量、燃气、用水量的可视化图像或数字表达提醒人们节约使用;利用太阳能、甲浣气体、地源热泵发电,开发储存转换系统供应家庭生活应急用电;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帮助人们选择更节能的出行方式等。

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日本国土狭小而人口众多,如何“以人为核心”在仅有的国土面积中容纳更多人口和经济活动,成为日本政府和企业探索的课题。日本作为尖端科技研发前沿国家,对智慧城市的探索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很多技术直接针对家庭和人的生活习惯,与人的需求贴合紧密,生活实用性较强。比如,采用能源消耗可视化软件,方便需求管理。通过卡通冰块面积的变化显示家庭总用电量,很直接,小孩子都可看懂;通过智能操作系统,实现离开房间后可自动断电,3秒内自动启用,外出状态下也可提前调控空调。

包括丰田、松下电器、日立、东芝集团、三井不动产等在内的民营企业,在日本能源资源紧张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基于自身专业技术,均以开发减少能源资源节约的综合智能解决方案为重点,综合考虑降低成本、实现多样性选择,服务家庭社会需求。比如松下电器在腾g市打造的可持续智能城市,丰田汽车在丰田市内打造智能低碳示范小区,以三井不动产为主要代表打造的柏之叶智慧城市等等,均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推动的系统性智慧项目。在柏之叶智慧城市,通过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整体社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信息及时传递给业主,便于家庭和社区的自我管理。对于节约用电量超过一定标准的家庭,按照节能分值发放可兑换社区内商店的地域贡献积分,由此提高了居民节电的积极性。

在柏之叶市提出的智慧城市三大建设理念:环境共生,健康长寿,新产业创造。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9大具体应用主题,充分体现了政府、企业和社区在环保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关注、居民在个人健康和创业的利益诉求、学术研究机构对研发空间的需求,这些信息为开发企业建造有吸引力的城区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使得智能城市的概念从低碳、降低能源消耗转向更多的社区服务内容。

建设数字化社会的战略

日本“智慧城市”概念最早由东京大学前校长小宫山宏提出。他认为,城市正在越来越庞大,各种都市病层出不穷,比如人满为患、垃圾围城、交通拥堵等等。在小宫山宏的努力下,“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了政界的关注。

日本政府于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和生活之中。

从政府层面来说,“I-Japan”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在政府治理电子化、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方面,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的同时,对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

在转变城市发展观念的舆论推动下,日本企业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例如日本最大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率先提出“智能化高速公路”设想。在这一设想中,车载信息终端器可以利用外部信息选择最佳行驶方案,从而达到节省油耗、节省时间的目的。日本松下公司也提出利用光纤技术武装城市,推动实现智能家庭、智能学校、智能医院等等。

以人为本、节约能源

目前,在日本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积极努力下,日本已经在部分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试验田,并初具规模。在不断的探索中,也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型。

日本发展智慧城市,其根本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通过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率,实现健康和便捷的生活。例如日本开发了一种卡通冰块,用其面积的变化反映家庭用电总量,简单易懂;再如研发出可以实现在人离开房间后自动断电的智能操作系统,以及利用IC磁片人体感应器控制办公位空调温度的调节系统等等。日本政府和企业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也较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节约能源的理念。

在位于日本首都圈东侧千叶县的柏之叶地区,环境共生、健康长寿和新产业创造是该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理念,并细化出地域能源一元化管理、低碳型交通体系、地区医疗养护网络、创造个体价值的社会参与、开发个人创业空间等九大应用主题,智慧城市的概念进一步从低碳、降低能耗扩大至更多社区服务。

据介绍,到2030年,柏之叶智慧社区将扩大至城市规模,其中各个建筑都将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并在市内安装蓄电装置。与此同时,市内每个家庭和企业办公室内部都将安装大小如平板电脑一般的智能终端系统,可以将每个家庭、每栋楼甚至整个小区的预测用电量和实际使用量等信息传递给总控大楼。

以民营企业为先锋

日本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民营企业为急先锋,注意整合多家企业发挥综合作用,并利用市场的力量形成合力,推动政府改善管理。 丰田、松下、日立、东芝、三井不动产等民营企业都对智慧城市概念很感兴趣,同时也都着手智慧城市的创建和探索。

不仅如此,日本IT企业为构筑智慧城市而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的动态也日趋活跃。例如富士通公司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日本IBM公司与秋田县秋田市、伊藤忠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与福岛县岩城市等,而这些合作也都立足于地方政府为改善震后城市面貌和电力情况而制订的具体计划,符合政府和企业的双方利益。

篇6

在采访张子琴之前,我们还了解到,就在2009年国庆节前,张子琴还代表中国物流行业参加了祖国六十周年全国海外华人在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还在两月前的同一天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振兴物流的宣言”,提出以“爱心物流、绿色物流、数字物流”为理念,发起创建“中国供应链合作联盟”,并于2009年11月21日启动“绿色物流低碳万里行”活动。我们看到张子琴除了热心公益,还将其个人事业和绿色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的话题即从此开始。

《中关村》:我们注意到你们在国庆节前美国白宫前的升国旗仪式中,除了打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也附带打出了一面表达绿色、环保、健康的小旗,而且你在物流业中也推行“绿色物流”,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环保和低碳经济的?

张子琴:我关注低碳经济由来已久。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留学的几年期间,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另外,作为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所长助理,以及由于自己学习成为资源产业经济学博士生等关系,我很自然地会关心地球的生态状况以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我注意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如此下去,地球的生态环境将不堪设想,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她的生态遭到破坏,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我觉得我有必要为她的健康和发展尽一份力。

《中关村》:说实话,地球的“健康”是个太大的话题,要让我们共同的“母亲”恢复健康并继续发展,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能从哪里做起呢?

张子琴:其实,很多人已经在行动,而且大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所以才有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产生。哥本哈根会议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达成一致的协议,但如何降低碳排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围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减排指标的争论可能还会持续,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不难,改变我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人人都可以践行“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我们有些朋友已经发起设立“世界低碳日”的倡议。

《中关村》:“世界低碳日”,这个提议比较有开创性,现在全世界各种纪念日很多,而对于地球生态和“低碳生活”这样迫在眉睫的事情,似乎还缺乏一个特殊的日子加以提醒。问题是哪一个日期较为合适?

张子琴:这个我们也在探讨中。联合国B/UN特聘专家陈放提出可以将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冰熊融化的12月17日作为全球低碳日,以此呼吁地球村子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普及低碳知识、制订低碳标准、达成国际低碳协定,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各种各样的低碳行动。而世界宗亲会副会长张省会和多伦铁马电子科技电动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张治平认为每年农历9月9日可以作为人类地球低碳日,它是中国老人的“登高日”,登高意味着长寿,要长寿就需要全人类的低碳生活。

我则主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十八届会议召开的日子―2010年5月3日可以做为世界的第一个低碳日。因为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低碳日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一天,我们将动员地球村普通居民,通过个体和群体行动,参与创建国家及全球层面解决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方案,并在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低碳生活”活动的具体构想。

而且我觉得,中关村地处中国的首都,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高科技的代表,全球瞩目,理当引领人类新一代的经济形态、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引领全新的技术革命。我觉得你们《中关村》杂志适合担当“世界低碳日”系列活动的平台。据我所知,你们杂志一直有这方面的专栏报道,2007年还举办过绿色环保论坛和相关评选,也是低碳减排的践行者。“低碳”这个概念正是需要政府、企业、也包括你们这样的媒体等的长期宣传和推广,因为这是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现在的地球是我们的未来孩子们要继承的世界。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生存空间。我真心希望让“世界低碳日”成为全人类改变生活的转折点。

《中关村》:听您这么说,“世界低碳日”的设立似乎已经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的事情了。张总是否已经有具体的计划?

篇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与此同时,城镇化获得超常规发展。至2015年底,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 8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9%。城镇化率达68.7%,居全国前列。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超过84%,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有8个城市人口超500万,占全国超500万人口城市个数的10%。[1]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形成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都市连绵区,已取代东京大都市区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2]

然而,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过程中,发展与积弊共存。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能源消耗持续攀升,环境压力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以粗放低效的土地利用模式推动的城镇建设,既缺乏城市规划在空间组织上的前瞻性引导作用,又因为无筛选的招商引资导致产业和城镇面貌的普遍趋同,最终形成了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部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3]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又导致基础设施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钟摆式交通明显,绿色出行比例明显偏低,交通和居民生活能耗快速增长,高于全省综合能耗增速。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的7%。同时,雾霾、水体黑臭、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环境污染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特征,[4]正成为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和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省份,实现低碳发展意义重大。早在2010年广东省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低碳试点省,201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引入部省合作共建机制,率先探路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战略正式确立。本文在评估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剖析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政策建议。

二、战略实施情况

(一)政策先行,规划引领

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实施高度重视政策、指引和规划的统领作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制定了专门的技术指引和管理规程,并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纳入到各类规划之中促进各地市落实实施。2010年以来共出台直接相关政策10余件,制定专门的技术指引7项,包括《广东省城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管理规程》《广东省城市低碳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指引》《广东省旧社区低碳生态化改造建设指引》《广东省低碳生态社区评估标准》等。在《关于开展“十三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市加快编制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创新绿色建设发展模式,并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实施。要求各市应以探索编制“碳规”为契机,将低碳生态规划与“三规”等其他规划衔接融合,与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体现环保、产业、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经批准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并严格实施。在《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中,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作为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重要抓手。在《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广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作为专门章节。

(二)部省合作,全面推进

201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城乡建设部签订《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成为首个以部省合作方式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省份。协议明确,指导各地研究编制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指导有条件的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支持创建国家低碳生态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试点示范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统筹安排一定数量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各市、县财政相应配套和安排创建试点示范资金,带动社会资金,募集不少于200亿元资金投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支持国际低碳生态合作项目优先落户广东省。为推动协议落实,广东省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纳入省新型城镇化工作框架,配套出台城市低碳生态建设规划编制指引、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指引和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等文件,积极构建“碳规”体系。深圳光明新区、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被列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珠海市成功创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综合试点,成为全国两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推进了城市紧凑发展规划、清洁能源利用等9大领域共27个试点项目。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了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推进生态控制线管理立法,搭建生态控制线地理信息平台,严控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同时,指导各地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深圳光明新区开展“全国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景观。

(三)绿色建设,体制保障

构建广东绿色建设体系,全力推动建筑节能减排。颁布《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法规依据;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的方针和对策。先后颁布了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材产品的地方标准,印发了建筑节能构造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图集,初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配套政策,在全国率先《广东省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建筑用电约束性指标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推动规划用地用电指标试行工作,各市也相继制定发展绿色建筑的实施细则。“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新增绿色建筑6 11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并实现了绿色建筑各地级市全覆盖,绿色建筑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新建建筑节能竣工验收执行率达到100%,建成节能建筑5.2亿多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过2 050万平方米。

(四)重点工程,落地实施

率先建设绿道并实现升级。制定全国首个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和绿道网建设规划――《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按照“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率先规划建设贯通珠三角的省立绿道网。此后,不断优化绿道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推进粤东西北地区绿道网建设,加快开发绿道网综合功能,合理引导绿道“公共目的地”和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全省累计建成绿道逾12 000公里,新建社区体育公园逾300个。珠三角绿道网连续获得“中国人居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环境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荣,“广东绿道”品牌全国叫响,被评价为“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近期又印发了全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2015-2030年),全省统筹,构建具有岭南特色、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综合效益良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组织制定省域公园体系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完善各类公园绿地,提升生态绿地建设水平,推动成为低碳生态城市示范省建设标志性工程。

三、目前存在问题

自2010年启动低碳试点省建设以来,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战略虽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影响着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持续推进。主要表现在战略导向不明、体制机制缺乏、投入渠道有限、公众参与不足等方面。

(一)战略导向不明

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实施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衡量标准,需要构建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来引导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向。[5]广东省虽然很早就意识到明确战略导向和目标指标的重要性,并在2013年立项开展了《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广东省地域广阔,资源环境禀赋迥异,不同地区城市发展基础差异明显,出台一套适用于广东全省又兼顾地区差异的指标体系难度特别大,至今该指标体系都未正式公布。由于缺乏省域层面的目标引导性,导致地方城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清、导向不明、动力不足、浮于表面、难以推进等问题,已经成为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战略深入实施的直接障碍。

(二)体制机制缺乏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涉及众多领域,而且其建设发展具有渐进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就尤为重要。低碳生态城市的多专业、多领域、多部门交叉特点决定了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的重要性。目前,虽然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城市编制了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但由于缺乏部门协同推进机制,规划实施普遍面临较大障碍,存在束之高阁的问题。同时,低碳生态城市具有典型的目标导向性、理念创新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特点,对传统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需要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和制定配套政策来保障战略的落地实施。比如由于缺乏管理规程、激励政策等配套措施,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和要求难以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有效落实和监管。[6]

(三)投入渠道有限

低碳生态城市作为省域强力推进的战略,如何用有限的财政资金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战略生命力的保障。目前由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项目的收益机制尚不明朗,而且有些领域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碍,市场经济主体普遍没有积极性。比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制于我国的电网政策和上网利益分配机制、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受制于碳排放交易的标准和程序、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难以落地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来源有限等,这些都是影响低碳生态城市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因素。

(四)公众参与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日益突出,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生活方式又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倾向性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发展,仅有规划和技术层面的支撑是不够的,最根本的还是引导公众形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7]目前这方面也是广东省推进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薄弱环节。比如由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意识薄弱,有些地市领导干部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认识不到位,有的甚至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与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将节能低碳发展要求作为发展的限制,公众的绿色低碳生活意识也有待提升。这些市场主体的意识和行为直接影响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实施效果。

四、战略深化建议

(一)明确目标指标,建立考核体系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是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具体化,也是低碳生态城市的实施指引和管理准则,其建立有助于明确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政策导向,为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明确指导。广东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要坚持可监测、可评估和可考核的原则,充分吸纳各领域、各行业专家及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为了保障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差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差异化建设要求,在评价重点、评价项目、指标值确定等方面进行差异化处理,提高目标和指标体系的适用性;②指标的数量不易过多,并尽可能定量化,尽量使用单项指标,慎用加权指标;③指标属性要进行分类,比如分控制性指标、引导性指标和地区特色指标等。

在制定明确、可操作并有社会认可度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与之配套实施的考核体系。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总框架下,积极探索保障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严格责任追究,从低碳生态发展角度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加强低碳生态城市考核评价体系的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

(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

有针对性的体制机制是推进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广东省创建城乡规划建设体制改革试点省为契机,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为导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从规划编制到实施全过程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加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与各级法定城乡规划的衔接,在法定规划中落实低碳生态要求,充实完善现有规划。将低碳生态发展要求纳入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流程,从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等“一书两证”的发放及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强化管理。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环境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节能减排减碳、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消费、碳汇培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行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碳排放权、节能量、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适时出台广东省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责任部门,落实任务分工,用综合性公共政策推动战略落地。同时,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合作,制定财政、金融、建设、环保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积极指导各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工作。

(三)强化资金保障,引导多元投资

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相对明确的市场化收益机制是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首先,设立专项资金。借鉴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推进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的奖励办法,以及广东省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由省财政设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保障制度设计、政策储备、技术研究、培训推广、督促考核等工作的开展。其次,设立扶持资金。针对示范工程和试点项目建设,设立我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扶持资金,出台扶持资金申报、评审及管理的有关办法。第三,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金对低碳生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低碳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并制定税收减免、容积率奖励等多种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第四,创新绿色建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为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节能改造、产业低碳转型等提供信贷、担保、融资等服务,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从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类项目信贷投放。通过容积率奖励、地价优惠、审批手续简化、税收减免、价格调控、财政补贴等政策,推动低碳项目建设。在政府采购、城市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本地化的低碳产品。

(四)引导公众参与,营造舆论氛围

持续有效的公众参与是低碳生态城市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标志。广东省引导公众参与,营造舆论氛围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针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涉及的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开展持续性的氛围营造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博、网络、手机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先进单位和典型做法,形成标杆效应,带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低碳生态城市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作用,特别是低碳社区规划中,要提供公众全过程参与的机制,使规划理念和关键措施充分得到公众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引导其生活方式的转变。不定期开展低碳行动志愿服务,倡导低碳消费和行为方式,在社区街道和乡镇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观念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政府率先垂范,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企业明确并履行其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社会责任,主动节能减排,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低碳节能环保产品;市民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主动选择绿色低碳出行。

五、结语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宏观政策调控,积极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①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也是广东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然而,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实施的复杂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道路不会平坦。广东省应继续秉承“开风气之先”的风范,尽可能保持战略的严肃性和实施的延续性,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低碳生态城市战略的内涵,弥补短板,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为省域层面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探路。

说明:本文得到以下基金项目支持: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穗科创字〔2016〕172号):面向广州旧城更新的微气候仿真模型与调控技术研究;广州市节能专项资金(建筑节能分项)项目(J-2015-02):广州空港经济区重点开发区绿色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指引研究。

注释:

①“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在2012年末视察广东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参考文献:

朱小丹同志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2016.

世界银行.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R].2015.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R].2015.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R].2016.

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4):23-29.

篇8

一、指导思想

依据《山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项目方案》和《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与创国家级卫生县城相结合,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村(社区)以及健康家庭的分类创建,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县标准,确保如期达标验收。

二、工作目标

(一)全县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

(二)全县各学校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技能掌握3项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2020年9月—10月。制定《冠县教育局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中小学创建工作推进会。

(二)2020年11月—12月。按照各类创建标准,逐项落实。各学校将创建活动全部资料,根据任务明细以文件、图表、图片形式充分体现,并以纸质版建档备查。同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三)2020年9月—11月。县教育和体育局对学校进行工作督导,接受县有关部门模拟考核验收。

(四)2020年11月—12月。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县分类创建工作考核,按照各类标准打分排名通报。各项工作进入省级考核验收状态。

四、创建要求

(一)召开全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推进会,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县教育和体育局与学校签定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二)各学校完善健康促进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联络人。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学校。

(三)各中小学校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大会,倡议教职员工、学生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四)各学校围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开展健康征文比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健康手抄报比赛、小手拉大手健康行动、控烟签名等系列健康促进活动。

(五)各创建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创建学校设置4个以上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6期,定期更换并建好更换记录和档案。悬挂创建条幅,营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氛围。

(六)按照“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督导各中小学校逐项落实,在时间节点如期完成。

(七)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核心理念,将教育系统(包括各中小学校)有关教职员工带薪休假、控烟奖惩、救助帮扶、课间操、教室、宿舍环境改善、食堂改善、低碳出行等相关文件、制度、措施资料搜集整理建档。

(八)各参与创建主体单位的工作例会、专业培训、各类活动、健康教育课、健康查体等均以充分的文件材料、图片予以佐证,并按建档要求完整存档备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创建工作,各学校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将创建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和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检查督导。县教育和体育局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创建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组织经验交流,适时通报检查情况。

(三)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新闻媒体等固定宣传阵地,密切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努力形成全县教育系统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附:1、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名单

3、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4、冠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5、冠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标承诺书

篇9

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节能公益广告征集评选展播活动,推动优秀节能公益广告在电台、电视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网络集中播出。要组织开展企业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进企业系列报道活动,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

各级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省市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教育部门要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 - 2020 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要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国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各级环保部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抓住建筑领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 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一批绿色交通项目,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制定交通运输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目录,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中国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营造绿色交通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和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各级商务部门要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

各级国资委要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中央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央企业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设专栏,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在重要时段循环播放一定数量节能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 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各级工会要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针对长江沿岸环境污染隐患日趋增多等突出问题,大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发挥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青年之声”互动平台、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

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军队各级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强化财力资源集中统管,珍惜和用好宝贵的军费资源,持续深入开展“八节一压”、“红管家、好当家、小行家”、“红旗车分队、红旗车驾驶员”、“红旗船队、红旗船员”评定等活动。研究制订适合军队特点的新能源研发和推广应用政策,组织驻高原、海岛、边防部队新型能源综合利用试点建设。积极推行综合运输,科学统筹运输计划和运力使用,抓好“清煤工程”、既有设施抗震节能综合改造,搞好既有房地产资源调余补缺。积极倡导和建设军营节约文化,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增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保障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篇10

摘要 根据IPCC 2006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合秦皇岛市实际状况,总结分析了城市不同管理部门管辖范围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其中涉及的城市管理部门包括工业、电力、交通、油气田管理、煤炭工业管理、城建、居民、商业、林业、城管、环境保护等多个城市管理部门,并重点讨论了上述城市管理部门在低碳城市创建中的管理要点和策略。

关键词 低碳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碳排放;秦皇岛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为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世界各国开展了长期的研究与实践。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理念,此后低碳发展模式在各国不断深入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一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京都议定书》规定),IPCC 2006以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牵头组织编写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也均以上述6种温室气体进行统计。在低碳城市创建中,很多城市只是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统计项。本文以上述6种温室气体作为低碳城市创建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减少排放的对象来展开讨论,提出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的低碳城市管理策略。

当前,低碳相关的研究除“低碳城市”外,还有“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金融”、“低碳社区”等。然而一个城市的发展包含了经济、生活、建筑等各个方面,单从“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低碳社区”中任何单个方面都无法实现低碳城市的成功创建。低碳城市的管理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仅仅靠某方面的宣传来开展低碳城市的创建。低碳城市创建过程中的城市管理,应该在摸清各个管理部门管辖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的前提下“对症下药”,各个政府部门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用一种高效率的低碳城市管理策略来开展低碳城市的创建和管理。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源及对应管理部门分析

本文根据IPCC 2006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合秦皇岛市实际状况,总结分析了城市不同管理部门管辖范围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表1、续表1所示。其中涉及以下11个城市管理部门:工业、电力、交通、油气田管理、煤炭工业管理、城建、居民、商业、林业、城管和环境保护部门。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煤炭开采逃逸、油气系统逃逸、生物质燃料燃烧、森林采伐或毁林排放、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排放7个生产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农业和畜牧业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但因本文重点讨论城市区域的低碳城市管理,暂不涉及农村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城市不同管理部门管理策略分析

当前我国的低碳城市创建工作和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多由城市的发展和改革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政府部门可在宏观层面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能源消耗;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绿色能源比重等措施来实现低碳发展。本文重点从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的角度出发,将低碳城市建设细化到各城市管理部门,研究在城市现状下,如何开展低碳城市的创建和管理。

工业部门

根据1994年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我国工业活动引起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社会各活动排放总量的90%以上,工业部门的低碳管理,是低碳城市创建和管理中的重头戏。工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90%,其排放量主要受燃料类型、消耗量、碳含量以及燃烧的充分性等因素影响:二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包括水泥生产、石灰生产、钢铁生产、电石生产、己二酸生产、硝酸生产、铝生产、镁生产、电力设备生产、半导体生产、HCFC-22生产、HFC生产等,其排放量与工艺过程紧密相关。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现阶段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问和潜力。对于工业部门,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制定能源技术政策,引导工业行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使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系统;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减少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从手段上,工业部门可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开展提高化石燃料利用率、提高燃烧充分性、寻求低碳燃料替代解决方案等方面研究,开展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通过行业指导加强管理,进而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交通部门

交通运输业的特性决定了其能源结构以汽油、柴油和燃料油为主,这些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来源为公路运输,影响因素有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年运行公里数和机动车百公里油耗。

交通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人、货、车、路等不同影响因素全面采取措施,构建长效机制。第一,从人的角度,交通部门需要联合居民生活部门,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多多选用现代通讯手段办公,减少出行频数,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经济政策,提高私家车使用成本,引导居民更多地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第二,从货的角度,细化货运市场,实现货运专业化规范化,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货损货差、保证运输质量。第三,从车的角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第四,从路的角度,加强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推进节能型运输方式发展,提高运输中转效率,实现无缝衔接。

就手段方面而言,交通部门需要完善并落实低碳交通相关法规,加强低碳城市和低碳交通宣传,强化企事业单位用车低碳节能监管,科学规划交通路网。

电力部门

中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发达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在温室气体减排上有巨大潜力。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火力发电厂燃煤产生,其排放量与火电装机需发电量、燃料利用率等因素有关。

目前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还是以煤电为主,所以电力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在积极寻求清洁发电技术、提高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之外,还是要以煤电的高效化和清洁化作为低碳管理的重点。比如以超临界、超超临界为代表的高效发电技术,以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等为代表的清洁发电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等。以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为例,目前平均供电煤耗为315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低30克/千瓦时。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厂的碳排放强度,满足低碳排放的要求。

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和油气田管理部门

煤炭工业和油气田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开采逃逸引起。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和油气田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优化生产布局,强化工序节能。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管理部门要充分重视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通过优化工艺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量。

对于煤炭开采加工引起的甲烷逃逸量,主要与甲烷的利用量有关。煤炭工业管理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应重视煤炭工业管理水平,重点关注煤矿瓦斯的综合利用,减少逃逸量。

对于油气田系统的甲烷逃逸,油气田管理部门应优化油气田开采工艺,优化油气系统,减少逃逸量。

城建部门

城建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城市热力供应、建筑业的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用能引起。城市热力方面,应从提高燃料利用率,寻求清洁供暖技术、提高建筑物保温性能等方面着手。

伴随着我国当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建筑领域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也在快速增长。从相关建筑材料生产到建筑竣工使用,即使不考虑建筑运行能耗,建筑业总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例也较大。在建筑业方面,城建部门应以建筑节能减排为重点,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从而减少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量。

市政设施用能方面,城建部门应重点考虑低碳节能设施建设,比如节能公共照明等方面。

居民生活部门

居民生活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包含居民烹饪炉灶化石燃料燃烧、居民用车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居民生活用能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居民的消费水平、环保意识有关。居民生活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应该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选用低碳节能家电及灶具,节约用能,低碳出行,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商业部门

商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为服务业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含用车)、生物质燃料燃烧(如木炭烧烤),以及商业用电方面。商业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应依靠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商家以及消费者三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商业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商业部门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宣传教育,推动商家间温室气体减排借鉴,推行低碳认证等方式实现商业活动的温室气体减排。

林业部门

林业包含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温室气体的吸收。森林砍伐或毁林引起林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减少森林面积引起温室气体的吸收减少。林业部门的温室气体管理应该从增加森林和绿化面积,减少森林砍伐和毁林方面着手。

城管部门

城管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医疗废物焚烧、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产生。城管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应从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综合利用填埋场填埋气;大力推动废物焚烧发电并并人国家电网;推动污水处理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着手。

环境保护部门

在温室气体清单中,涉及环境保护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危险废物焚烧和工业废水处理。环境保护部门的低碳城市管理,应该重点关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包括酒业生产)、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厌氧处理工业废水产生的甲烷回收及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同时,环境保护部门作为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势必肩负着协同以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重要使命。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加强对以上各个管理部门管辖范围的各种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监督指导,使各个管理部门间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城市温室气体减排,完成低碳城市的成功创建与有效管理。结语

低碳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的重要因素。创建低碳城市,把低碳理念融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缓气候变化。创建低碳城市需要重视和发挥城市各个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举城市政府和部门之合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宣传和普及低碳理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缓气候变暖。

主要

参考文献

[1]IPCC. 2006 IPCC Guidelines for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R].2006.

[2]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等,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R].2011.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EB/OL].2004-11-19. nc. ccchina. gov. cn/web/Newslnfo. asp?Newsld=336

[4]刘红光,刘卫东,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J].地理科学进展,2009, 28(2): 285-292.

[5]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43.

[6]狄鹏.西安市交通低碳化路径选择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38-42.

[7]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 (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