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范文
时间:2023-03-25 00: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与祖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是在1997年出生的,妈妈说,那一年的7月1日香港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那个美丽的夏天,我像个天使一样来到了她身边。
小时候,我们住在爷爷单位分的家属房里,那是一栋靠近江边的旧楼房,很小的两室一厅,住着我们老少三代人。夏天闷热,冬天也不暖和。
9岁的时候,我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好的新房子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单是35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客厅,就让喜爱舞蹈的我兴奋不已,我可以在客厅里尽情的唱歌、跳舞,好像是一个大舞台上。
小时候,常听奶奶说,我们现在真享福,要什么就有什么。在爸爸和姑姑小时候,连糖块儿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而且还是没有包装的那种橘子瓣糖;吃水果也几乎是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保鲜条件,水果运到北方,都冻成了冰的,爸爸说小时候啃冻梨,差一点把牙给啃掉了。他们吃过的食品太少了,不要说现在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小食品,水果店里品种多样的水果了。而我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吃的都是爸爸妈妈在超市里买回来的各色的食品,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超市,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我穿的衣服大多是姑姑们在全国各地买回来的,甚至还有小姑姑从韩国买的。我的衣服太多了,常常为早上起床穿什么衣服而发愁。妈妈常笑着说我,你的衣服就是太多了,像妈妈小时候就一套衣服,今天洗了,明天还没干透就穿上了,也不用像你这么发愁做选择。妈妈说,她小的时候,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一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布料。“过年穿新衣”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期盼,如果谁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孩子不能理解。妈妈说她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只穿过一条连衣裙,唯一的一条连衣裙,还是样式很简单的那种。
我记事起,就记得大哥大不是一般人都有的,那时候全家人,只有一个姑父有大哥大,他打电话的时候特神气,一手叉腰,一手拿着电话,很大声的讲电话,为了不让我乱动,还把大哥大放在我家柜子最高的地方。我对大哥大一直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拿在手里。因为那东西太贵重了,妈妈怕我给弄坏了,尽管我哭闹着要,家里人谁也不敢给我玩儿。后来爸爸妈妈都买了手机,我也慢慢的知道了大哥大的作用。现在家里人都用手机了,就连爷爷、外公和外婆都用上手机了,我用的就更熟练了,手机的功能他们甚至还不如我熟悉呢。它现在只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而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60年的时间可能很短暂,但是我们的祖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越来越发达了,2003年10月15日,全国人民都屏住了气息,当传来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后,举国上下都沸腾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成为了现实。
在神舟六号也成功发射后,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无疑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篇2
这个暑假,我也算是个忙人了,每天都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做,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我要回老家了,回到自己从小生活、玩耍的故乡,真的好怀念。
经过一路上的跋涉,我们终于回到了老家。刚刚踏上家乡的土地,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出去转转,会会老同学,看看新变化,哇呜,期待。我漫步在村子里的一条小路上,回忆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看到路旁绿树成荫,道路被一次次翻修,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没想到短短几年,村子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我来到了集市上,哇塞,竟然看到了高楼林立,原来一排排的平房竟然成了楼群,大家都开心的住上了新房子,还有那些店铺,真是越来越多了,跟以前相比简直就是天翻地覆!也对,祖国60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每个地方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因为是国庆,大家也都是一脸喜庆盈盈。
走着走着,我竟然不由自主的来到了姥姥家门前,是应该去看看对我无微不至的姥姥,刚走到门口,姥姥出门来迎接我,好高兴,进了家里坐下,姥姥便开始问长问短,还是以前那么唠叨,不过却透着浓浓的关怀。姥姥拉着我看看家里的变化,房子重新布置得干净、素雅,还有一些新添置的家具,真的变化不小。我看到,姥姥的厨房用上了电饭锅和电磁炉,这可真是与时俱进哪!在仓库里,好奇的我发现了一个木头做的、很像箱子但打不开的东西,我立马把姥姥拉了过来问个究竟,姥姥说:“哈哈,这个啊,是我们以前做饭的用的辅助工具,叫做‘风箱’,是用来煽风点火的,能够让饭更容易煮熟,现在时代好了,它就光荣退休,被放到这里来了!”我听了姥姥的话,不禁感叹道:“时代的变化真的带给人幸福啊!”其实家家户户的变化合在一起就是伟大祖国的变化啦!
在村子里转了一大圈,我可是体会到了变化之大、无奇不有。从家乡的巨大变化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祖国60年来的改变,我也曾经问过老一辈的人们,他们把现在的生活与以前相比,的确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感,变化给了人们快乐的生活!
篇3
大家好!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时代的旋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中华民族是个积极的民族。改革开放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体育健儿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奋力拼搏,为祖国夺回闪亮的金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证明:中国早已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正在崛起的东方巨人!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明天,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展。我们只有心系祖国,勤奋刻苦地学习,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报效祖国。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瞩目的巨人。现在,中国已经站起来了,摆脱了贫穷、侵略和欺压,毫无愧色地站起来了!中国——这条沉睡初醒的巨龙,惊动了世界,作为龙的传人能不为此自豪吗?
我的国家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祖国的前程无比灿烂,祖国的未来无比辉煌,我们少先队员要确立远大的志向:将来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争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好少年。做一把尺,用它来规范自己,衡量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篇4
我哑哑学语的第一个发音是“妈妈”,我首先认得词是“中华”,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从那时起,稚嫩的心啊,就一心向着祖国妈妈,人生道路上15个春夏秋冬,我很幸运,时时充满欢乐,处处铺满鲜花,中华的历史告诫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落后就要挨打!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妈妈!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经历风雨,在世界民族林中巍然屹立。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这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而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要想心系祖国,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主席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人。我们应该时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努力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心系祖国然后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做准备。
其次就要从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升国旗时,少先队员要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的同学要行注目礼。平时日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戴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把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带。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些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但是却充分的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只有爱我们的母亲祖国,才会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献力。
篇5
唐付林
我是时针,你是分针,
时时刻刻围绕祖国一起飞奔。
你款款而来,我匆匆紧跟,
思念不停步,梦想心里存。
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你我奋进是无畏的先锋,
多彩的世界拚搏竞争,
为了爱 我们时刻启程。
我是分针,你是秒针,
分分秒秒围绕祖国一起飞奔。
你轻轻而来,我悄悄紧跟,
思念不停步,梦想心里存。
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你我奋进是开路的先锋,
精彩的生活热血沸腾,
为了梦 我们分秒必争。
----------------------------
用太阳的光辉
编织我们的理想
用朝霞的绚丽
装扮我们的青春
高唱“我与祖国共奋进”的战歌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肩负着祖国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华夏的腾飞
民族的复兴
为我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遇
大路朝阳
海阔天空
任我们展开双翅去搏击风云但是 我们不会忘记
灾难深重的祖国
曾经走过的水深火热 忧伤苦痛
有多少仁人志士
前仆后继 英勇斗争
用热血和生命
终于 换来共和国的黎明
历史一再证明
贫穷落后 就要被动挨打
富足强盛 才能不受欺凌
穿越5000年的风风雨雨
只有今天 只有今天啊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才能这样 真正地昂首挺胸
巨人般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香港澳门的回归
奥运申办的成功
曾使多少国人热泪盈眶
如花似锦的原野
拔地参天的楼群
又让多少华夏儿女绽开笑容
当中国的两弹一星
山呼海啸般腾空而起
当中国的载人航天 遨游太空
使炎黄飞天的千年梦想成真
我们舞姿翩跹
我们欢呼雷动
我们欣喜若狂
我们热血沸腾
呼啦啦 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在明媚的阳光下
此时此刻 笑得是
多么灿烂
多么骄傲
多么动情
多么开心是的 我们骄傲自豪
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
与共和国共奋进
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心声
那通向未来的道路
等待着我们去铺设构筑
那伸向远方的憧憬
等待着我们去辛勤耕耘
科学发展观的宏伟蓝图
等待着我们去精心描绘
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等待着我们去实现完成
报效祖国
需要我们开拓创新
奉献社会
需要我们学好本领
施展才华
需要我们勇攀高峰
服务人民
需要我们竭尽忠诚
我们要跟随先辈的光辉足迹
发扬“五四”的优良传统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引前进方向
用理想 信念 智慧 勤奋
去谱写新时代中国青年的
精彩人生让太阳为我们指路
请春风给我们壮行
迎着灿烂的霞光
踏着轰鸣的涛声
篇6
贫穷没有好出路,富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个落后的国家、民族,必将受到挨打与蔑视。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与是俱进,科学发展,祖国正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看,祖国变了。城市奇迹般地崛起一幢幢高楼大厦;乡镇化的港湾,绿树成荫,映衬着鲜花艳丽无穷;新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茅草房不见了,娇俏的小楼房点缀着茫茫大地,道路纵横交错于田间地头。一幕幕多么壮阔的美景!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人们走向信息化,实现现代化。雄鹰展翅熬翔天空,神舟载人,嫦娥奔月不是神话,而是充满现实,凝聚希望的征程。
建国60年,团结60年,奋进60年。祖国政治体制的完善,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不得不使人惊叹:“中国!了不起!”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离不开每个中华儿女。祖国需要更多维护团结的有志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崛起的中华民族,一定要与祖国共奋进,携手创造更辉煌更美好的明天。
篇7
爷爷奶奶住在破旧的矮房子,周围邻居的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次回到老家,发现路面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路边都种上了一棵棵开着美丽花儿,我叫不出名字的风景树。在绿色的树间,偶尔就冒出一个穿着桔黄色衣服的塑料桶,一看,原来是垃圾桶。那些讨厌的苍蝇,蚊子无影无踪了。小河变宽了,河水清澈多了。还可以看到一些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
咦?好多房子都变样了,很多人家砌了高大的楼房,很多都是别墅式,可漂亮了。奶奶家的房子也变了,墙上贴上来一块块瓷砖,屋顶换上了红色的琉璃瓦。门口做成了水泥场。哈哈,这下好了,冬天再也不会有很多泥沾在鞋上,跑都跑不动的。
篇8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天地之间,它雄厚,它伟大,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滋长。
------------题记
残酷社会
生长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受着祖国悠久气息的熏陶,我知道,祖国母亲正迈着激昂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明天,
感叹!想想在旧社会受到的欺辱,思绪,不自觉飘荡。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饥饿折磨着一群群可怜的人啊,衣衫褴褛,在没有天日的旧社会屈服于强大的黑暗势力。
到处都是混战,到处都是痛苦,入侵者们带来的灾难,残忍的屠杀使多少的美好家庭破碎,让多少鲜活的生命在冰冷的
泥土下失去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那入侵者带来的灾难,无情的轰炸使原本美丽的城市增添一处又一处的残骸,让多少
无辜的人们无家可归。那是在旧社会所遭受的屈辱!然而,在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这些都已经是写在纸上的历史,那些,
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现在抒写的是光辉的壮举。
多娇江山
提到“中国”这两个字眼,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的感情,大好山川,壮美景色,回顾历史,是无奈屈服,展望
今天,昂首阔步迎接清晨朝阳。奇丽的“五岳”,向世人展示出中国人豪爽的性情。东岳泰山,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
之句,唐代诗人杜甫登临泰山时写下了“回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其次,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
也都拥有不可抵挡的气概,山势陡峭,沟谷深邃,难怪游历过“五岳”的人会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的赞叹。另外,黄河,长江两条
篇9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
地理生态被破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想要短时间内的实现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农村人口仍旧还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进程中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使原本联系密切的村落被隔开,政府规划失控等城市空间布局不规则,许多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生态环境被分割开来,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多个村落或者集体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支撑,地理生态上的分割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失去了空间,现代通信科技并不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城镇化导致地理生态格局的改变,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今社会上,很少能看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喜爱的是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国外的体育竞技项目,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们所喜欢的体育项目都很少会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活动,随处可见的篮球场、足球场、跆拳道兴趣班让中国本土的民族体育显得十分冷清,武术馆、象棋馆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日常生活中只有一些老人会打太极拳健身,而传统武术、摔跤、龙狮等项目则只会出现在一些民族节日的表演中,表演者也都是一些业余团队,他们的演出极具功利性,根本没有领悟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从事的体育项目,大多是出于功利、名誉,就算体育表演也充斥着商业化的气息,没有从根本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弘扬与发展。
(三)学校教育落后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传统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和科学化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缺乏自己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从苏联时期引进过来的,不管是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中小学体育,其教学内容主要是西方的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授。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教育改革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了起色,但是还是缺少理论指导,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依旧十分缓慢。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中将民族体育教学纳入到学校学科建设中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学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得到了完善。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广泛的引入进来,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但是,相对其他学科建设,民族传统体育不能严格的按照学科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学也只是初步建立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独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法不明确。此外,外国的体育文化流入对传统体育教学造成冲击,像韩国的跆拳道,已经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热门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正视发展困境
认知传承的意义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走向消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发展困境。在功利思想盛行的今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性,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变了味,许多传统文化的功能完全消退。而我们强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指其内容上的保存,更注重的是其蕴含的精神的延续。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我们要正视现在的困境,认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端正态度,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传统文化发展途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创新。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应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要结合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用国内国际市场来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体育项目“走出去”和“引进来”,吸引外国人学习民族体育项目,借助外国的成功经验,保护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后,创新体育管理制度,由以前的行政手段向借助市场、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的管理制度转变,切实提高体育文化的管理水平,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精髓。
(三)重视学校教育
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很多现代竞技体育项目都是通过学校传承发展而来,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中介。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教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补充。重视理论基础的完善,切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
三、结束语
篇10
我国的民族法随着我国法制发展进程已经基本形成,以民族法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民族法学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目前,对民族法与民族法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民族法的定义、民族法的法律渊源、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和路径、民族法学的学科价值等,有些学者有所论及,但在认识上还莫衷一是。笔者拟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民族法的定义
民族法的定义问题既是民族法学的基本问题,又是民族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必须准确地界定民族法的定义,才能为民族法学学科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民族法的定义既应反映其作为法的基本属性又应反映其不同于其他法的特性,同时,还应明确不同语境下的民族法概念的含义。学界对民族法的定义非常重视,定义较多,但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这些定义角度不同,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有的反映了民族法的属性但忽略了其特性,有的过于笼统,有的却过于琐细,有的甚至以偏概全。这些定义的共同缺陷,是定义者没有明确其定义的是广义的民族法概念还是狭义的民族法概念。试举几例分析:
定义一:民族法“指国家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定义从民族法的立法研究角度明确了民族法的立法主体是国家及其授权立法的机关,立法的方式有制定和认可。但是,该定义对民族法调整的法律关系范围界定得过于狭小,将民族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仅限于调整民族之间以及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民族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不仅限于此,还要包括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之间、不同民族地区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和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凡可适用法律调整的民族关系和适用法律方法解决的民族问题都应属于民族法调整的范围。
定义二:民族法“指专门调整和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管理民族事务的普遍而又重要的方式”。该定义使人产生这样的认识,似乎只有那些专门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才是民族法。其实,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还要包括那些含有调整这类关系的条款或规定的其他法律。
定义三:民族法“指多民族国家内部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该定义广义地界定了民族法,但过于简单笼统。定义应该简洁明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简单笼统。该定义由于内涵的笼统模糊和不具体,使得外延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如果外延扩大会造成本文在下面将要提到的民族法渊源的确定方面的矛盾。
定义四:民族法“专指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定义者认为:广义的民族法指一切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和法规,无论何种社会,只要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国家就会产生调整民族关系的民族法。同时又认为,只有实现了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产生其所定义的民族法。显然,该定义专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法,广义的民族法则指任何国家的民族法,不管其政治制度,也不问其所处社会形态和立法原则。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民族平等早已被国际社会确立,成为现代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和在调整民族关系方面立法的基本原则,而且民族平等只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调整民族关系方面立法的原则之一。因此,从民族法的立法原则去定义民族法有失偏颇。
定义五:民族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在对民族关系、民族问题进行调整、处理等活动中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定义混淆了民族法的立法和执法主体,并非任何管理机关都可以制定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法律。并且,该定义存在着明显的语言逻辑错误。
民族法的定义除了广义说和狭义说以外,还有文化现象说、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说等,有的试图从民族法与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的关系去定义民族法。
众所周知,定义应是某一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然反映该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而形成对该客观事物的概念,将概念用语言文字简要而确切地表述出来从而成为定义。因此,笔者认为民族法的定义应简要地明确民族法的内涵和外延,使人们明了民族法不同于其他法的性质和特征。
首先,要明确民族法的时空背景,否则,就会出现民族法指向不明的情况。如民族法既可以理解为中国的民族法或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法,也可以指所有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法;既可以理解为中国具备国家形态以来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民族法,也可以指民族法的所有表现形式。如同其他法律一样,不同时空背景的民族法的法律渊源是不一样的,因而应给予不同时空的民族法分别作出定义。现仅举我国刑法学家对刑法的定义方式为例:“刑法学认为,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与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刑法是指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如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该定义简洁明了地说明了该刑法定义是以刑法学理论为基础的我国的刑法定义。这种背景明确的立体递进式定义方式值得借鉴。
其次,要明确所定义的民族法的特征要素。当一个概念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难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时,则可以采取选择其主要突出的基本特征要素作为定义要素。现以《欧洲人权公约》拟议保护少数民族权利附加议定书对少数民族的定义方式为例:少数民族定义的构成要素有:(1)居住在该国境内并为该国公民;(2)与该国保持长期、稳定和持久的关系;(3)显示出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特征;(4)虽然数量上少于该国或该国所在地区人口的其他部分,但有足够的代表性;(5)具有完整保存构成其共同特性的意识,包括文化、传统、宗教和语言。各国由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不同,对少数民族的定义无法在国际层面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该拟议议定书采取了列举基本特征要素方式。
笔者认为,民族法的定义要素应包括:(1)国家制定或认可;(2)调整民族关系;(3)规范人们在民族关系中的行为;(4)规定民族关系中各种主体的权利和义务;(5)主要由国家保障实施。这五个要素既明确了民族法作为法的属性,也突出了民族法不同于其他法的特征:民族法是调整民族关系而非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而且这种社会关系的权利义务主体表现出多层次
转贴于
和多样性。
不少民族法定义者都引用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一段话,即:“雅典人比美洲任何土著民族都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由这些部落融合为统一的民族所代替了,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和氏族的法权习惯之上的一般雅典民族法;只要是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非自己部落的地区,也取得了确定的权利和新的法律保护。”有的引用者认为民族法概念最早出现在恩格斯的此段话中,有的认为此段话是民族法一词的最早出处。笔者赞成后一种观点。恩格斯在此段话中没有对民族法作为概念加以定义,只是用“民族法”指称雅典民族国家的整个法律,即民族国家的国家法。因此,此段话应被视为民族法一词在语源意义上的出处,即民族法一词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二、关于民族法的渊源
要研究民族法的渊源问题,首先要解决民族法的定义问题。笔者认为,在涉及民族法的渊源问题时,民族法最好采用狭义的民族法定义,即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现行一切法律规范。
其次,要解决民族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问题。法律部门又称法的部门,指法的体系构成单位,是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那些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称。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包括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调整对象即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调整方法即作用于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法律手段的总和。按照这一定义,我国的民族法显然是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即一切以我国国内民族关系为调整对象,或者凡是可适用于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方式或手段都属于我国民族法的范畴。由于我国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的主体的多层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民族关系的调整必须适用多方面的法律调整方式或手段。换言之,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调整要涉及不同的法律部门群的共同合力调整。我国民族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不同于那种调整的法律关系单一、以一部专门的法典为主体和附属于该法典的其他相应法规组成的法律部门。它有点类似于我国经济法这样的法律部门。我国民族法因本文由收集整理其调整的民族关系的不同要涉及不同的法律部门群,如实体法、程序法;因民族关系的主体不同要涉及不同的法律部门,如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甚至国际法。因此,我国民族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特点是:就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法律机制而言,它是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就调整我国国内不同的民族关系和这些关系的主体要适用不同的法律方式和手段而言,又与我国法律框架体系中的其他法律发生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即不同主体的民族关系必然要受不同的法律部门的调整,调整这些民族关系的民族法规范同时也是这些法律部门内容的一部分。
所谓的法律渊源,在实质意义上,指法的根源、来源,即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国家权力及统治阶级的政策。在法学意义上或形式意义上,指法的创制方式和外在表现形式。就实质意义而言,我国民族法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因素作为立法背景,有时还要考虑我国的历史因素,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总政策的指导下制定的,其本质特征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我国民族法在实质意义上统一于我国的整个法制。但是,就形式意义而言,我国国内的民族关系是由分属不同法律部门群的各法律部门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共同合力调整的,这些法律规范构建了我国民族法律机制。因此,我国民族法的渊源在形式上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包括形成的方式或程序的多样性。
我国民族法的渊源表现形式多样性已得到公认,但对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学者们的界定却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
其一,将我国民族法的渊源分为三个层次:(1)宪法:规定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是我国民族法的总纲;(2)基本法律:贯彻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包括调整民族关系的专门法和其他全国性法律中涉及民族关系的那部分内容;(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关部门和地区处理民族问题的法令法规。
其二,认为我国民族法的表现形式有:(1)宪法中有关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法律条款;(2)国家立法机关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专门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3)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统一法律中针对少数民族特殊情况的专门条款;(4)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的行政法规中照顾少数民族特点的专门条款;(5)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专门制定的有关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单行行政法规;(6)省、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本辖区内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地方性法规;(7)民族自治地方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民族自治地方依法制定的补充或变通的规定。
其三,认为我国民族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法律形式:(1)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层次的民族法的立法依据;(2)民族区域自治法: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法;(3)其他包含调整民族关系内容的基本法和法律;(4)关于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批准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国务院所属部委在各自权限内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规范性命令、指示和规章;(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地方法规;(7)国际条约中关于处理民族关系的规定。
从上述三个界定可以看出,被公认为我国民族法渊源的有:我国的宪法,专门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他含有调整民族关系条款的基本法律,被国家权力机关授权立法的行政机关制定的专门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和含有调整民族关系规定的其他行政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制定的自治法规。
第一种界定简明扼要,将民族区域自治法、其他含有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都归入了作为第二层次渊源的基本法律中。但是,这也是该界定的缺陷:把基本法和基本法律混淆了。基本法律是一个泛指概念,泛指一个国家所有的重要法律。如果将作为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基本法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与只含有调整民族关系条款的其他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等——放在一起,则无法突出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调整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和重要地位,就会抹杀民族法的渊源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渊源的特点,因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已被正式描述为“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
第二种界定详细列出了我国民族法的各种渊源,明晰了各种渊源的立法主体。但该界定将行政立法分得过细,有些渊源完全可以合并为一种渊源。
此外,上述两种界定没有将我国签署和加入的专门解决民族问题和包含有解决民族问题条款的国际条约作为我国民族法的渊源。笔者认为,上述国际条约应成为我国民族法的渊源,因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证明了我国对条约优先于宪法以外的法律的原则持肯定态度,即: 转贴于
国际条约有规定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我国签署和加人的国际条约与我国法律有冲突的,优先适用国际条约,但如果与我国宪法发生冲突不得优先适用。我国签署和加入的专门保护少数民族及其权利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国际条约和含有这类条款的国际条约对我国是有法律拘束力的,并且我国一贯严格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不言而喻,相关国际条约应是我国民族法的渊源。
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界定,将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单独列出,将国务院的含有调整民族关系规定的行政法规和专门调整民族关系的单行行政法规合并为一种渊源,将我国签署和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纳入我国民族法的渊源。但笔者还认为,应将民族法的渊源按效力等级和来源分为5个层次。
三、关于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及其路径
民族法学和民族法是两个不同但又有密切关系的概念。简单说来,民族法学是一门以民族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问题是:作为研究对象的民族法在这里应是广义的民族法概念还是狭义的民族法概念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以下,针对一些学者们对民族法学的定义进行分析。
其一:“民族法学是以民族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学学科。民族法是以调整民族关系为主要对象的部门法。”该定义中的民族法显然是狭义的民族法,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且仅属于法学学科。定义者的定义技巧在于用了“主要”二字。笔者认为如果没有这两个字,那么,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就仅限于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了。
其二:“民族法学应是研究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法律和制度建设的规律,探索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各民族平等繁荣和发展的途径的专门学科。”②该定义存在明显不严谨之处。其一,民族法被仅限于少数民族法律和制度;其二,把民族法学的目的,即学科价值作为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其三,定义者在其界定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的下文中,认为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在广义上可以是研究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法律问题,在狭义上是以某个民族或某些民族的法律和制度问题作为自己的专门研究对象的。“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在狭义上就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法律和制度问题。定义者所说的“世界上各个民族”指的是国家民族还是一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呢?如果包括两者,“我国”的民族自然应包括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的56个成员民族,那么狭义的民族法研究对象怎么只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法律和制度呢?进一步的问题是,这里的少数民族法律和制度是国家制定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法律和制度还是少数民族本身的法律和制度?
其三:民族法学“既是当代法学和当代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又是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首先,该定义中作为民族法学研究对象的民族法指的是广义的民族法,扩大了民族法学研究的时空范围;其次,定义者认为民族法学是法学和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再次,定义者还认为民族法学还应包括对其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后的结果,形成相应的学说。笔者认为这是该定义的三点可贵之处。但是,定义者却认为: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
笔者认为,“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这一提法不妥。原因在于:首先,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调整民族关系的主要和重要的法律,但不是唯一的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严格说来,民族区域自治法只是在调整我国国家及其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之间关系、调整民族地区相互之间的关系、调整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规定少数民族不同于多数人民族的特殊群体权利等方面是首要和重要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法,但其法律效力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基本法律,也不是其他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基础。确切地说,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他们的共同基础是宪法。其次,民族法学学说论不能全面概括民族法学的价值。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之后所形成的有体系的主张、观点、看法或见解就形成一定的理论学说,而只有形成正确的理论学说才达成学科的目的或价值。因此,不能说民族法学是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
笔者认为,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民族法,这里的民族法应指广义民族法概念,即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而非狭义的民族法概念。换言之,狭义的民族法只是民族法研究对象之一。我国现行民族法是我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主要和重要的对象,是我国民族法学的首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对象和任务。我国民族法学除了研究我国现行民族法外,还应研究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统治集团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和制度;研究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有特色的法律和制度,包括法文化和习惯法。徐中起教授认为:“我们如果不研究这些内容丰富的民族法,就很难写出一部能概括各民族历史的中国法律演进史,也难以丰富法的基本理论,完善对法律的总体认识。”徐教授这里所说的民族法也是广义的民族法概念,即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广义的民族法。此外,从比较、参照、借鉴和吸取经验教训的角度,我国民族法学还应研究世界各多民族国家调整其民族关系的法律和制度,以及国际社会有关解决民族问题的共同标准——国际法中解决民族问题和调整民族关系,尤其是保护民族权利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因此,笔者以为,不妨将我国现行民族法称之为我国民族法学研究的核心对象,由此派生出的上述其他研究对象,可称之为我国民族法学研究的外围对象。研究外围对象是为研究核心对象服务的,是为了完善和发展我国现行民族法,从而实现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目的和学科价值。
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路径有别于其他法学学科的研究路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其研究对象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具有民族特点这个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其研究路径有二:(1)以法学研究作为路径进入该领域的研究;(2)以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研究作为路径进入该领域的研究。如果我们以法学研究作为路径进入民族法学的研究,法学研究的方法就是民族法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民族法学研究的特殊方法。反之亦然。从法学视角提出框架结构的民族法学应属于法学学科,侧重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和制度的研究,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的研究则是一种背景研究。从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视角提出框架结构的法人类学、法民族学或法社会学应属于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学科,侧重研究人类或民族的法的文化及其民族特性,法学研究则成为其背景研究。
既然认为民族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那么,民族法学的研究应采用法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般方法,借助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作为特别方法。四、关于民族法学的学科价值
民族法学的学科价值指民族法学的作用或功能。关于民族法学的学科价值,鲜有人论及, 转贴于
即使有也只是触及一点未及其余,如有学者在研究中只提到民族法学的服务功能,包括应用服务功能和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服务功能。笔者认为,民族法学的学科价值应有以下三个主要功能:
1.理论功能。“研究民族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理论工作”。其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在:(1)丰富法学各个学科的理论,民族法学本身的创立和发展也需要这种研究。(2)丰富法学研究的方法理论,因为民族法学的研究借助了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的方法。(3)扩大了法学的研究视野。民族法学的研究除涉及一般法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以外,还涉及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其研究视野更广阔,从而扩大了整个法学研究的领域。(4)指导民族立法和司法实践。没有正确的民族法理论为指导,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民族立法和司法。民族法学的研究成果为法学基础理论和法理学关于法的起源和演进理论提供佐证,使法的形成和发展线索更加清晰。民族法学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地会形成一系列理论和学说,正确的理论和学说能够为国家立法机关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法提供理论依据。民族法学研究采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法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加以分析,再从理论上去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法理和法律实施的意义。例如,有民族法学学者深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乡的一个傣族村寨——曼刚寨,调查研究该村寨的傣族民居的变化,发现该地区民居变化中所存在的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实际上隐含着民族地区公共品供应不足的问题,这直接涉及到少数民族在享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时是否能够在法律上平等和事实上平等的重大理论问题。该学者认为:“解决曼刚寨公共品供应不足的问题的分析表明,如何建立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国家帮助义务与具体法规之间的联系,从理论上说明这种帮助的必要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有着法理和法律实施双重意义的重要理论领域。”民族法学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并力图在法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使类似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文化功能。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1)挖掘整理传统法文化,包括对民族习惯法和民族法制史资料的挖掘我国各民族的习惯法及其文化浩瀚深厚,中华法系蕴涵着中华民族即各民族的法文化、各朝代的法文化。挖掘整理传统法文化是民族法学的历史使命。(2)为国家立法机关提供立法的文化依据。民族法学通过提供法产生的文化背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中的行为规范从风俗、习惯、禁忌到惯例、习惯法再到成文法中体现的法文化——有助于国家认识、总结和扬弃民族传统法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法文化得到传承。民族法学通过各民族为调整自身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习惯法及其适用案例,为国家有关调整民族关系的重要法律的立法、修改和完善提供立法依据,使国家的民族立法更贴近各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3)正确对待法律在民族地区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文化挑战。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民族成员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自信,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保持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我国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各种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应该彼此尊重,相互交流,达到和谐。研究民族法学,可以使我们发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规定的文化自治权的实施情况,以及各级政府是否履行了在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义务等。
3.应用功能。笔者认为,所谓的民族法学的应用功能就是民族法的服务功能,这是民族法学最重要的功能。为国家法制建设服务、尤其为民族法制建设服务是民族法学的首要任务。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1)为保证民族立法的合理。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的民族立法有时候就不能采取相同立法处理同一问题,如在婚姻家庭、食品、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上,不同民族和民族地区要采取不同的立法。民族法学的研究既要聚焦于国家层面的民族立法,又要聚焦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立法,民族法学研究者有责任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2)为保证民族立法实施的有效。“法律实施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法律实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的施行。民族法学除了服务于这种广义的法律实施外,更主要的是服务于保证国家法在民族地区的实施和调整民族关系的立法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实施。调整民族关系方面,在有法可依的问题解决以后,如何保证民族法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民族法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学者已对民族法学在这方面的任务提出了要求:首先,从历史学、民族学和法学等多学科角度总结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实施的经验教训;其次,揭示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再次,寻找国家法律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适应、相得益彰的衔接点。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本文由收集整理
1.民族法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广义民族法概念和狭义民族法概念。广义民族法概念的定义是:泛指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狭义民族法概念的定义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我国国内民族关系,规范人们在这种关系中的行为,确定民族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由国家保障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在民族法的渊源的语境中,民族法应作狭义理解。民族法的渊源有:第一,宪法;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在空间效力上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含有调整民族关系条款的其他基本法律;第四,在空间效力上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其中,第四条所说的行政法规包括:(1)国务院制定的专门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和含有调整民族关系的规定的其他行政法规;(2)国务院批准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行政法规;(3)国务院所属部委在各自权限范围内的调整民族关系的规范性命令、指示和规章;(4)民族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法规和非民族自治区制定的调整民族关系的地方法规;(5)民族自治州、民族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法规;(6)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或加入的对我国有法律拘束力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含有解决民族问题条款的国际条约,尤其是专门保护少数民族及其权利的和含有这类条款的国际条约。这些民族法的渊源按其效力等级和来源可分为5个层次,现列下表说明。
3.在民族法学的语境中,民族法应是广义民族法概念。民族法学的研究视野非常开阔,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主要包括:(1)核心研究对象:我国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现行法律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2)外围研究对象:我国民族政策及其法律化,中国法律史,我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世界各多民族国家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制和国际法中的国际人权法;(3)交叉和跨学科背景的研究对象: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法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