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医院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人均一部,单纯用户数来看,市场已接近饱和。在目前智能机普及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很多家长是在学生进入高校后才配手机,因此,在新增用户中高校学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高校学生也是未来“潜在的高端用户”,因此服务好这部分用户成为各运营商工作重点之一,为了提升通信质量与系统容量,室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高校园区环境及业务特点
(一)校园面积较大,主要有广场、运动场、道路和公园等组成。需要覆盖区域较大,但是话务量相对较小。
(二)室内活动区域主要包括: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图书馆等。教学楼容量较大,人流量较多,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食堂人流量较集中,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图书馆人流量一般,话务量、数据业务量较少;宿舍楼相对用户比较密集,通信时间也相对集中、时间较长;室内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较大;同时宿舍楼建筑较密集,无线信号容易受遮挡;无线网络覆盖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覆盖盲区或盲点,网络覆盖不好。
(三)校园内人数较多且集中,并且呈现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带来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的流动性:白天话务量主要发生在教学楼,晚上话务量主要在宿舍区;话务量集中的区域:宿舍区的夜间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为最高。话务量较集中的时间:学生的话务量主要集中在19点以后,21点到24点是通话高峰阶段。
二、容量估算
(一)容量估算方法
在实际网络容量规划中,不同网络制式的容量计算方法有所差异,但估算的主要流程为:业务模型、用户数à载频数。
(二)GSM容量估算方法
一般建筑物容量估算需要考虑建筑物面积、建筑物实际使用面积比例、平均面积用户数、运营商用户渗透率、单机业务量五个因素,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N=S×P×n×Q×e
N:建筑物内业务容量估算值
S:建筑物面积
P:建筑物面积使用比例(按80%估算)
n:用户数/1000 m2(按100估算)
Q:用户渗透率 (按65%估算)
e:单机业务量(按0.04erl估算)
(三)TD容量估算方法
根据TD业务模型及频率配置特点,将TD容量估算分为R4业务容量估算和HSDPA业务容量估算,其中R4载波主要承载语音、可视电话和低速数据业务,HSDPA载波主要承载高速下行数据业务,具体容量核算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各场景的用户密度、移动占有率、TD用户渗透率等参数核算TD用户密度。2.根据各场景用户密度以及各类业务的渗透率、每用户业务量估算R4业务密度。3.根据各场景用户密度以及HSDPA业务的渗透率、每用户业务量估算HSDPA业务密度,同时根据忙时激活率估算HSDPA激活用户数密度。
(四)资源估算
1.GSM载频估算。根据以上估算,GSM每10000 m2面积话务量为19.2erl, 需要配置5块载频。
2.TD载波需求估算。根据各场景典型建筑物面积,计算R4业务量及HSDPA业务量。对R4业务综合考虑等效爱尔兰、后爱尔兰、坎贝尔或SK算法等方法,将业务量按75%负载等效至单个载波上,再计算R4载波需求;对HSDPA综合考虑单小区平均吞吐量计算单载波支持的HSDPA用户数,从而得到HSDPA载波需求。TD每20000 m2面积需要配置6块载频,其中2块R4载频,4块HSDPA载频,上述容量估算为理论计算得出,实际设计时应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计算。
三、天线选择
高校园区内建筑物功能丰富,针对不同用途及结构特点的楼宇使用以下类型天线。
(一)平层内的天线一般安装在走廊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
(二)“走廊+单边宿舍”一般使用定向板状天线覆盖。 (三)“走廊+双边宿舍”一般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 (四)“图书馆”等相对空旷场景一般使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
(五)“室外球场”场景一般使用警示牌、路灯等美化天线进行覆盖。
四、信源选择
综合考虑GSM和TD设备能力和覆盖需求:
(一)对于“走廊+学生宿舍、教学楼”场景,单RRU建议携带35副全向吸顶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8米左右,覆盖2500m2。在WLAN/LTE合路引入的情况下,天线间距建议为8米左右,覆盖2500m2。
(二)对于“图书馆、食堂”等开阔场景,单RRU建议携带30副全向吸顶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12米左右,覆盖4500m2。在WLAN/LTE合路引入的情况下,天线间距建议为10米左右,覆盖3000m2。
(三)对于“室外体育馆”等开阔场景,一般由室外宏站进行覆盖,对于宏站无法覆盖的弱覆盖区,单RRU建议携带4-6副全向室外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20米左右。
(四)对于TD网络,应优先使用双通道RRU,增强覆盖能力,缓解远端机房设备安装压力。上述覆盖能力主要根据以往建设经验所定,实际设计时应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计算。
五、室内外协同覆盖
室内外切换区应设置在校舍出入口处室外区域,在分布系统设计中应通过场强进行控制,在后期网络优化时通过重选/切换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校舍内部各小区间的切换区应设置在业务发生概率较低的区域,如楼梯间等。 如设置多个小区,则高层小区与室外宏蜂窝小区间设置单向邻区关系以减少乒乓效应。
电梯的小区划分可把电梯覆盖信号与低楼层划分为一个小区,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尽量设置在电梯厅处。
六、典型设计方案
篇2
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
在此次医改方案制订过程中,社会各界都呼吁要突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一点也得到上述受访者的认同。
刘建:强调公益性是给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确定一个方向,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应该更看重哪个?医院不是商业机构,不应该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而是应当让人民群众满意。医院的特点就应该是救死扶伤,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应该怀有这种理念。过去因为补偿机制不足,公立医院扮演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角色,这也是无奈之举。
田家政:公立医院在日常医疗任务之外,还承担疾病预防、对基层医院传帮带、支边支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援外医疗等任务,这些都是其公益性的体现。另外,医院与商店不一样,到商店没有钱就买不到东西,而医院对没有钱的危重患者也必须救治,这也是其公益性决定的。
陈:公立医院要承担更多的国家任务,这是公立医院不可推卸的责任。公众还需要大量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就医指导,普及健康知识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公立医院应该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
刘玉村:我认为现在大的公立医院在相当程度上是具有公益性特征的。以北大医院为例,现在公立医院的收益大致有几方面用处:1.养活所有员工,解决医护人员的温饱问题。2.盖楼、买设备,这些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而患者是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和受益者。3.像北大医院这样的国家队医院,除医疗之外,还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4.公立医院还要进行科研。中国人对医学领域应该有原创性贡献,这种贡献需要资源支持。国家给的科研经费只能用于具体的课题,那么完成科研任务的人员经费、科研楼的建设维护费用都是由医院承担。这些都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
刘玉村: 2006年9月,我带医疗队去了一趟山西省长治地区的武乡县医院。当时那个县医院非常落后,我们在那儿4天半,看了1300多个病人,其中有13个是癌症晚期,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从那以后我产生一个强烈的印象:要想解决乡村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处于交通便捷地区的县医院建设好,把病人留在县医院,在那里看好病,而不必都往大城市跑。
王以朋:把县医院支撑起来是好办法。而要把县医院支撑起来,光盖楼添设备不行,还要靠大医院输入先进技术和管理。大医院的任务之一是为基层医院的医生培训指导。一个大医院对一家县医院,经过三年扶持,县医院的水平肯定会有提高。
刘玉村:目前医学院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也打算拿出一定财力用于住院医师的培养,这次医改使我们方向明确了。比如国家与医学毕业生签订协议:医学院学生大学毕业后,国家出钱在大医院完成3年住院医师培训,然后必须到基层或西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若干年限。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解决了县医院或社区医院人才缺乏的问题。
城市医院通过多种方式
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
刘建:医改提出重点支持城市社区卫生,这是一大进步。过去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三级医院不堪重负,老百姓还觉得看病难、看病贵。三级医院的医疗功能定位是治疗急危重难,但目前也在承担社区医院的责任。我们愿意将患者分流到社区医院,减轻我们的负担,以便集中精力完成自身任务。
社区医院最大的优势是贴近老百姓,这是三级医院比不了的。另一个优势是社区医生对社区病人健康情况的掌握,可以事先做作业,历史地观察患者情况。社区医院的发展应建立在自身优势基础上,而不应该重复在大医院能够做的事情。社区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与现代化技术,把大医院作为依托。比如抽血样本可以送到大医院化验,放射诊断由大医院完成,这样就降低了社区医院的运行成本。如果社区医院承担起分流门诊的重任,那么三级医院应该侧重引进新技术、新疗法、加强学科建设、办出医院特色,用这些吸引患者。
然而,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建立这个体系绝不是光盖诊所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社区医生的培养。目前称职的社区医生很缺乏,是医学教育中的空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另外一个问题是患者就医习惯,中国人的文化特点是重视生命,导致小病也喜欢去大医院。所以,患者集中到大医院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刘玉村:社区医院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乏,能让病人相信的医生很少。通过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医院的方式帮助社区医院吸引病人,恐怕只是权宜之计。想要吸引并留住病人,从根本上说,必须要有适合于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新医改方案”也指出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我认为要培养出能让社区病人相信的全科医生,至少需要5至10年时间。而在此期间,大医院拥挤的就医状况很难改善。
陈:将患者分流向社区医院,可以帮助大医院分流一些患者,不会对大医院造成冲击。但是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将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都纳入到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中,让大医院与二级、三级医院联手,将办好社区医院的任务交到大医院手中,国家通过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予以经费补贴。让大医院承担办好社区医院的责任,有利于资源共享,并可以在保证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将优势资源普及到基层。另外也可以与专科医院建立联网式管理,将更多的医疗资源整合,真正实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
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刘建:现在改革趋势是医与药要逐渐剥离开,这对三级医疗机构有相当大的影响。
事实上,以药补医不是医院的发明,是在补偿机制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可以为医院带来一部分收入。然而办医院不能靠卖药,而应该依靠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依靠给老百姓提供好的服务。医药分离要坚决实行。
刘玉村:关于如何改变以药补医,目前有许多提法,比如把门诊药房改成零售药店等。我非常支持这些探索和尝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出台对相关人员和固定资产的配套政策。
如果药房从医院剥离,那么原来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安置?医院的药房属于国有资产,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厘清产权关系,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还要明确用药责任,药房从医院剥离之后,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等毒副作用,那么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王以朋:如果政府对医院投资到位,取消药品加价没有问题,可以切断不良医生和药商的回扣暗流。
公立大医院现在主要靠做辅助检查,靠仪器设备赚钱,医务人员的智力、体力付出赚不到钱,这种状况不改变,医生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公立医院的改革举步维艰。只有适当提高医生智力、体力劳动的价格,以此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才能鼓励更多医生重视技术。这方面要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进程表。
刘玉村:此次医改方案中提到的补偿办法有“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比如说会诊,现在外科病人请内科医生进行全院会诊,单次收费标准是10元。一次会诊可能10分钟,也可能1个小时;甚至疑难病的会诊可能要6、7个科的专家参加,花费2、3个钟头,还要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组织,但每位医生的费用只有10块钱。北大医院主治医师一般一年要会诊两万多次。此次医改,应该按照《意见》精神改变这种情况。特别是要提高一些“人性化服务”的收费,引导医护人员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患者身上,也会让病人感觉到关心和温暖,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刘建:广大医务人员是真正参与落实医改方案的人。在医改的实施阶段,应注意调动医务人员参与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积极性。如果缺乏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有些内容很难落实。
现在很多医务人员误认为医改就是改医院。我们应该让医务人员认识到,医改既对病人有益,也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有益,这样他们才有积极性去参与落实医改。
篇3
【关键词】农村医学;社区医院实践;临床实践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状况可概括为“下不去、留不住、提不高”,且多数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医疗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改变这种现状,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取消了卫生保健专业,增设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旨在为农村基层培养实用性卫生技术人才。同年卫生部115号文件,农村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实用型卫生人才,具有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毕业后从事疾病的初级诊治、转诊服务和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与护理等工作。并规定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只能到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执业。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农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现中职农村医学专业生源多为初中起点,采取的是“3+1模式”,即3年理论学习+1年临床实践。在教学过程当中大多院校多沿用大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特别是临床实践阶段,多安排在综合医院,分为内、外、妇、儿、传等科室进行实习,这与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难以满足学生在农村社区医学一线工作及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院自2010年9月设立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为改变该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上的不足,通过不断研究和探讨,决定在临床实践阶段过程中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内容,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社区医院定位更贴合农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社区医院是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这与农村医学专业毕业定位农村,从事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在社区医院实践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参与到就诊的患者诊疗活动,提高了临床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家庭健康访查、义诊及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心理生理保健,将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
二、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在的发展趋势
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医学实践教学的最佳场所。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今后医学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医学生必须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之中,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同时进行医疗实践, 巩固与提高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现场指导, 用真实病例进行教学。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及条件, 运用循证医学( 实验证据) 的原理, 让学生从问诊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进行分析、归纳, 做出最终的诊断, 使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的诊断、治疗、预防疾病中得到提高。另外,学生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各种健康调查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让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体察社区民情,了解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健康知识的渴望, 认识到做好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职业意识和医学工作者的责任感。
三、增加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
目前大多医学院校逐渐认识到社区医学对医学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开展社区医院实践,建设社区临床实践基地的院校还较少。当前, 发展合作医疗和基层卫生事业, 办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 是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大批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 因此只有将建设社区医疗实践教学基地与医学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学校和社区共办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医学高等院校才能实现医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并进而形成医学高等院校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加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利于社区医疗水平的全面提高
社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对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要求他们能对急、危、重症病人做到鉴别病情,及时准确给予恰当诊疗, 并做好必要的转诊工作。这些都需要他们有较强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目前, 社区医疗机构的在岗人员医疗水平较低, 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 很难满足居民对健康的需要, 不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将社区医院设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社区医院师资培训,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水平的发展。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卫生人员严重匮乏、学历层次低、业务能力较差、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为了改变农村基础医疗水平低下、卫生人员严重短缺这种现状诞生的一个新型专业,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专业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依托政府―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 实行临床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探讨和摸索,才能真正为广大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15号文件.
[2]刘 伟 孙 乾 孙晓琪.医学院校要加强社区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30-131.
[3]赵锡荣; 程卫兵。农村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33-35.
[4]郭 忠 廖禹东.赣南苏区农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1):30-31.
篇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建设与管理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but at present, the work is still at the beginning,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system, policy is still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In this paper, how to realize the "ailment to community, a serious illness to the hospital" goal as the subjec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to analytical.
【Key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引 言
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管理,真正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是当前医疗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金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投入有限,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都是从街道卫生所改建而来,资金紧张、底子薄。改建社区卫生中心需要一定的用房、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营运资金,而街道卫生所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新型改制局面。
1.2 转诊困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难落实,即社区卫生机构应及时将危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时转入社区卫生机构。而从实际情况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者自身的,也有省略整理来自医院方面的。
1.3 体制不合理 医保的体制不合理,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医保保住院不保门诊,保治不保防,难使预防工作前移,“预防为主”变成“治疗为主”。
1.4 人力资源缺乏 医师队伍建设艰难,目前全国全科医生数占医生总数仅为3.5%,一方面要求社区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全科医生与普通的临床医生有很大不同,他们必须具备处理各种基本情况的能力,这就涉及人员的培训,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4年,转型培训需脱产5个月或半脱产2年。一方面社区医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例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经费少,收入低、评职称难等原因,医学毕业生都不愿意进入社区医院,导致人手紧缺。
1.5 硬件配备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落后或者是配发设备但却苦于受人员素质或维护经费所限而束之高阁,难以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结果是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上述问题最终指向了民众最关心也是最关键的社区医疗质量问题之上,社区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让很多市民“望而却步”,致使大多数民众恐怕宁愿多花钱也不愿去社区医院。
2.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发展的策略
要真正实现“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愿意回社区”和“预防、保健落实在基层”,目前来看,就必须依托大医院。由大医院整合或承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利用大医院的信息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和以医院、社区信息流程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方便、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
2.1 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信息化建设利用综合医院已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网络系统连接技术,建立覆盖大医院和社区医疗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社区医疗中心实现远程医疗、电子病历、转诊等数字医疗功能,达到大医院与社区医疗中心之间医学资源共享,双向交流。同时带动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的管理、传染病的预报等。例如:社区医疗中心不具备某些化验项目、B超、放射、CT等这些检查的设备、医生和技术,也不需要再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投资购置这些设备。这就需要建立网络联接检查远程申请,建立医疗检查远程预约、检查结果报告、图像浏览等功能,做到医院与社区之间患者检查结果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实现在社区医疗中心做相关检查,通过网络传输到由医院专科医生出报告,社区医生工作站浏览报告。
2.2 合理规划 拓宽社区医疗服务思路,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特色社区医疗服务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格局为目标,利用资源优势,将现代医疗技术和优秀医务人员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中,使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
2.2.1 社区医疗开展“家庭病床” 依托大型综合医院资源,社区医疗除了有贴近社区居民,方便常见病就诊的优势之外,对于居民的慢性病,社区医疗也不乏优势。现实中,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正在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而综合医院却不可能对居民提供慢性病的长期跟踪观察与治疗,这也是很多猝死病例发生的关键原因所在。而社区医疗由于贴近居民,完全可以实现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长期跟踪治疗。并及时对患者发出预警。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实现对于杀手型慢性病的最有效治疗,一方面降低医疗费用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
2.2.2 准确定位,明确重点服务对象 如今人口流动频繁,家庭日趋小型化,空省略整理巢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老年人也越来越孤独。对他们而言,自己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简直就是一场大战役。大多数老年人也就是一些常规性、季节性的老年病、慢性病,只需及时诊疗、拿药、打针、输液调理等,多数情况下是用不着大费周折上医院的。另一侧重点为儿童。儿童期健康是成人期健康的基础,社区医疗服务侧重于预防保健,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儿童生长发育体检、心理卫生及常规性疾病防治。
2.2.3 借助强大的医疗资源优势 一是医院可以通过返聘优秀老专家到社区医疗中心坐诊、巡诊,对疑难疾病会诊,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既节省了看病费用,又缩短了看病时间。二是提供培训提高社区医生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免费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管理人员进修,安排社区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帮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2.3 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打造社区卫生新亮点
2.3.1 建立健康档案 首先确定为社区中的重点人群比如60岁以上老人和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然后逐步为社区内每个人都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可以对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并对每个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指导。对于老人侧重于健康评估和医疗诊断,记录以往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等,例如对于突发疾病,医院可以调取健康档案中的个人资料,确定治疗方案,正确及时实施救治。对于儿童,从胎儿期就对孕妇进行调查,从婴儿期开始建立档案,定期随访,个人的健康记录是终身追踪的,便于对儿童早期不易发现的疾病例如龋齿、斜视、发育不良、小儿贫血及早的发现、干预、治疗。
2.3.2 特色中医药服务 当前养生保健深入人心,由于中医在养生保健、防治常见病、慢性病、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深受社区居民欢迎,重点推广流行病中药预防、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保健按摩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居民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结 语
我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积极参预社区医疗服务建设,在管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方面积累丫不少有益的经验。为满足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今后社区医疗发展仍是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篇5
1、积极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今年我区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的新模式,着力为辖区居民提供主动、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便民服务、特色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动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步入全省先进行列(__桥中心、南瑞中心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鲁港中心获得省级示范中心,今年上半年__中心、__中心、__中心、__中心又获得“__市示范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全市只有5个示范中心)。
2、重大传染病病人救助和救治落实到位。积极开展结核病、晚期血吸虫病、艾滋病等病人医疗救治与救助工作。上半年共实施医疗救治结核病病人25 人(任务数33人),救助资金22500元,救治救助艾滋病病人8人(任务数9人),救助资金35000元。对于重大传染病病人,我局在严格保密其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以一对一的形式主动上门为其服务并积极帮助这些特困人群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全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有力。
3、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两纲”要求,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制度,为儿童、妇女提供有效、优质服务。婚前医学检查便民、实效,一站式服务,截止目前,共免费婚检1820人(任务数2600人、婚检完成率达70%),婚检率达70%。认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年儿童各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省颁标准。不断完善各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的条件和管理,强化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健全妇幼保健和预防接种网络,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4、敬老工程惠及非户籍老人。“敬老工程”的实施是一种“尊老惠老”的大爱之举,我局将敬老工程落到实处,出台《__区敬老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动员部署。今年,我局将常住我区非户籍65岁以上老人也纳入了免费体检范畴,惠及广泛群众。截止6月16日,已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0489人(鲁港1510人、__1286人、__1129人、__桥1344人、南瑞1600人、__岗1860人、__1760人)。
1、完善和修订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案。在以往绩效考核各项机制的基础上,首次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绩效成绩计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成绩,意在为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打下基础。同时,增加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相关内容。
2、加强药品和医用耗材管理力度。为加强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切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__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制度考核评分细则》,改变以往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不经考核一律拨付的做法,目的在于提高零差率补助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为理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用耗材管理,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中心的医用耗材全部由区医院统一进行采购,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医用耗材的采购和使用。
3、强化村卫生室管理。今年初,我局首次组织全区村卫生室参观先进村卫生室并举办了现场座谈会,就今年如何提高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广泛征求了村医的意见和建议。上半年将为21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配置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目前正在招标采购中。
4、启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工作。今年我区被国家卫计委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之一,意在过去几年基层医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层卫生改革。目前,我局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和部署,已经初步拟定了《__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总体方案(20__-2016)》以及《
__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20__年工作安排》。同时,我区正积极配合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__区基线调查工作。1、提高公共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开展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工作,发放各类应急宣传材料5万余份,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94期。对全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2场,培训人数200余人。配备应急抢救设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实地演练,确保各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工作的落实。
2、均等化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卓有成效。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继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局,今年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的有效保障机制和实施途径上进行有效探索,出台《__区20__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激励机制。每季度考核组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公正的考核并严格奖惩,对考核排名末五位的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约谈,帮助整改,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截止目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260029人,建档率83.88%;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238151人,建档率76.82%。其余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扎实开展。20__年,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得到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的认可,我区被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联系区(国卫基层保便函[20__]61号,全国仅6个区)。
1、加大艾滋病预防力度。积极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免费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对高危人群艾滋病行为进行干预,对艾滋病病人开展抗病毒药物治疗。到建筑工地、街道社区、公共场所利用播放、咨询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上半年共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行为干预1065人次,对社区、工地、高校宣传2570人次,免费抽取血样1100份,发放宣传材料 4700份,发放安全套12006只。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
2、开展结核病防治。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健康教育和病人督导管理工作。加强对痰检点的管理。主动和市结防科沟通,切实落实结核病人服药督导工作。完成市疾控交给的结核病人追踪任务,按时发放各种补助经费,规范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追踪和全程督导管理。
3、强化免疫规划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和常规接种管理。每季度定期对接种单位常规检查指导,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规范疫苗贮存和运输过程的冷链管理。继续做好各类免疫规划监测工作。
4、加强血防防治。继续巩固血防阻断省级达标成果,利用板报、展板、宣传橱窗、图片、标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宣传血防健康知识,继续聘用禁牧协管员6人并签订了聘用协议(任务数6人),协管员认真履职。上半年全区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
5、强化母婴保健工作。继续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孕产妇生育安全,落实妇幼管理,积极开展妇幼保健规范化服务。上半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96.8%,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6%,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0/10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进一步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目标。积极与镇办协作,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宣传和妇幼保健知识教育。
1、加强公共卫生监管。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了区级监督、办事处协助管理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饮用水卫生日常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机构改革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并顺利完成食品药品职能的移交。
2.严格规范医疗市场。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积极开展“依法治区”等普法宣传,提高卫生法律法规的普及率,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截止目前,打击非法行医立案3起,有效净化了我区医疗服务市场。
3、开展医疗机构综合执法监督检查,确保医疗安全。上半年,我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方面、传染病防治方面、母婴保健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执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责令、督查、帮助整改到位,为我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4、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上半年,在各中心聘用卫生监督执法协管员18名,每季开展一次卫生监督协管督查,不定期召开卫生监督协管员会议,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并为卫生监督协管员配备了检查服,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步入常态化,确保了全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全覆盖。
1.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看病贵”问题。将《__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全面纳入区基本医疗保障目录,不设自付比例;针对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基本药物实行直接挂网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推行药品统一招标、跟标采购,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已全部采购、使用全省统一招标的药品,20__年上半年药品招投标、跟标 22.9万元,占医疗使用药品100%,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组织医药费用控制情况检查,及时对每人次门诊收费,对每季度开展抽查医疗费用执行情况、大处方、大金额、用药量大的前10种药品和前5位医生,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奖金挂钩,并予以公示等,确保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
2、 公平合理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看病难”问题。想方设法筹集、争取资金,加快区医院新大楼装修工程,按三级医院要求进行配置,新医院将开通预约诊疗服务,患者可拨打预约电话进行预约,由医院导诊台负责具体办理预约挂号手续、登记联络、领取预约就诊号、提供咨询等服务;区医院新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将设立收费处及西药房自动排队叫号系统。设立病人自动服务系统:新建HIS系统化验结果自助查询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区医院已实行《门诊病历》通用。开展推行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工作,推行节假日门诊。将区医院努力打造成__市特色眼科医院,缓解“看病难”问题。
3、 医疗纠纷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与应对能力,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完善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__区医患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五位一体”机制,推行医疗责任
保险,多方位创造和谐医患关系。1.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全国基层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任务的各项工作业已全部到位,目前等待上级验收。
2、 无偿献血工作持续推进。今年我局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多措并举,广泛动员,力争顺利完成今年目标任务数。据统计,截止__月31日,全区参加无偿献血人数累计达84人,完成比例为6.23%。
3.行业形象展现新面貌。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卫生队伍。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卫生行业作风、效能建设,强化职工教育和队伍管理,从制度建设着手,加强行业自律。认真办理两案工作。加强卫生信息化管理,及时答复办理市民有关卫生的咨询、投诉。认真抓好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坚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杜绝安全事故。截止目前,全区医疗卫生系统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4.卫生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扎实开展。 认真开展打击“两非“行动,加强了对各级保健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健全了出生实名登记、报告制度。对辖区内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及设有B超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专项检查。
1、关于局医政科建设问题:
区境目前有102家医疗机构,现只有1名干部且非专业人员在对各医疗机构监管(实际只是组织培训和办理各类相关证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行政许可是一项很严肃的政府工作职能,目前,因医政科人手紧张且无专业人员,执业医师证和护士证办理,委托区医院全权负责材料受理和审核工作,卫生局只负责盖章。这种做法着实欠妥,而且不符合卫生行政许可有关规定。此问题也多次反映,至今未果。
2。关于卫生专业人才问题:
各卫生服务中心缺少执业医师,医护比严重失调。区医院缺乏副高专业人才。人才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区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区医疗卫生发展的瓶颈,现行的用人机制很难觅得卫生专业人才,急需改革。
3. 关于无偿献血工作进展缓慢问题:
截止目前,全区无偿献血只完成全年任务的6.23%,工作进展极其缓慢。究其原因:无偿献血工作没有得到各单位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街道办宣传动员招募公民参与无偿献血力度不足、缺乏得力措施;动员招募的公民身体素质很多不符合献血要求,成功献血比例小;区卫生局只能督促,缺少应有的抓手。对此,区政府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全年的献血任务又将无法完成,直接影响政府目标考核。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群众健康宣传教育,遏制重、特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医疗安全事故;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做好饮用水、医疗、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工作;
3、认真做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联系点工作。积极提升区医院“龙头”地位,努力构建无院级化管理模式;
4、夯实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网底”基础,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5、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创建工作,提高全区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6、健全机制,改进作风,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联系区工作;
篇6
一、沉没成本与流动性
沉没成本,指已经付出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不受任何产量变动的影响。运用到社区医生身上则包括:为了获得或提高医术而投资医学教育和医学培训方面的成本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支付的成本(例如,个体开业医生开设诊所的费用,包括房屋租金或是购房款、购买医疗设备的费用等)。较高的沉没成本会把医生套牢在医疗市场,使其不能随意退出,就可以降低其流动性,这样医生只能约束其现期行为,以此来提高未来收益。当获取执业医生资格的难度越来越大,即投资于医学教育和培训的成本越高,沉没成本也就越来越高,成为执业医生后的流动性就越小,退出医疗市场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在医疗市场中拥有个体诊所的医生比没有固定诊所的江湖游医声誉更好,行为更规范,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沉没成本不同,流动性不同。拥有诊所的个体医生,前期开办诊所的投资比较大,沉没成本高,这就决定了拥有诊所的个体医生不可能经常更换行医地点,不能采取“先欺骗而后退出”的策略。当患者发现医生有道德风险行为时,可以采取不来就医10的策略,对医生进行报复,这样欺骗患者虽然可以增加现期收益,但会对未来收益造成巨大影响。若现期增加的收益不能弥补未来的损失,医生会主动约束其现期行为,提供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向患者发送诚信信号,以保持与患者之间的长期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未来收益,这是其均衡策略。江湖游医则不同,他们四处行医,没有固定的诊所,前期投入少,沉没成本低。因此,他们可以采取“先欺骗而后退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这样,即使患者发现他有道德风险行为,也不能报复,因而道德风险行为对江湖游医的影响很小。因此,发生道德风险行为后,江湖游医可以换一个地方继续行医,这是江湖游医的均衡策略。江湖游医与患者之间的博弈也多为一次性的,其道德风险行为严重。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获取社区医生资格难度越大,医生的流动性越小;独立开业的社区医生比聘用制的医生流动性更小,行为更加规范,更易与居民达成合作。国外的全科医生正是有较高的沉没成本才保证了其工作的稳定性。在国外,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由全科医生提供,要成为一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全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在英国要成为全科医生,至少要经过9年的医学教育及岗位培训,或是要经过至少5年的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后再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即可向英国医学会(G.M.C)申请注册成为医生。英国医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成为注册医生后,其去向大致为:全科医生占48%、医院占25%、公共卫生占13%、军队占4%、医学院占3%、其它占7%。要成为全科医生还需经过至少3年的临床培训。这三年里,18个月在医院临床实践,至少要轮转三个专科,另18个月在有教学经验的全科医生诊所学习。或者2年在医院、1年在社区医生诊所学习。最后要通过皇家全科医生学院(RoyalCollegeofGeneralPractitioners)的考试,取得全科医生资格并注册。全科医生可以自己选择在社区服务,每年必须提交工作报告,接受检查评估。注册成为全科医生后,还要参加皇家全科医学院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国外,社区医生大多采取独立或联合开业的方式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与经营一个诊所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虽然政府有一定的资金补助,但补助的资金只占较小部分。为了获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所接受的长期医学教育、培训成本和开设诊所的成本构成了全科医生的沉没成本,面对较高的沉没成本,全科医生不会经常更换行医地点,也不会轻易退出社区卫生服务市场,这就可以比较成功地保持全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
二、机会成本与流动性
篇7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城镇居民医疗困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关于工伤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工作,请大家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布署,抓好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启动实施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切实增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责任感
目前,我市已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解决了城镇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启动不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市90%以上的农民。但是,现在城镇非从业人员还缺乏基本医疗保险,这些人大多收入不稳定,生活负担重,一旦得了大病,容易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甚至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所以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切实增强执行和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责任感。
(一)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着想,才能够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实事。搞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为城镇居民谋福利的具体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抱着对群众负责、为群众谋利的态度,站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这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二)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根本在于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基础。全市各级财政都要按照上级精神,相应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医保的投入力度,足额预算资金,确保及时到位。同时,对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做到不以任何形式予以截留,真正把这项涉及民生问题的实事办好。
(三)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重中之重在于部门协同配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具有居民分散性强、涉及居民类别多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内容复杂、任务艰巨,需要政府加强管理,部门协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这件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各部门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坚持采取联席会议汇报方式,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要通过多方协作,确保参保群众及时得到实惠,确保困难群众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确保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现预期目标。
二、要严格执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各级、各部门要从工作原则、参保范围、筹资水平、补助标准和待遇支付等方面,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不折不扣地将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要明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针对性。按照政策规定,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范围主要是一老一少和没有劳动能力人群。因此,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严格区分城镇居民与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界限,防止出现混保和多头享受待遇的现象;另一方面,要保障所有城镇居民依法享有参保的权利,维护城镇居民的合法利益。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调查摸底,将所有符合政策要求的人员纳入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做到应保尽保,不留死角,真正让群众放心,让群众满意。
(二)要把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系统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的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好其它相关的政策制度。就我市的情况而言,首要的是要注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好全市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加强社区医院建设,让更多的病人能放心在社区医院就近就医就诊;要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协作,提升社区医院的医疗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坚持面向城镇居民,重点面向困难群体,把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实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计生相结合的大医疗格局。其次,要切实整合现有的医保资源,理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加强经办队伍、信息网络和服务窗口等管理平台建设,为参保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着力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其他医疗保险在基本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衔接,探索完善流动人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医保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办法。再次,要统筹考虑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对其他医保政策人群的影响,认真解决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避免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三)要坚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只能低水平起步,降低门槛,让城镇居民都有机会参保,都有机会享受医保待遇,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有参保群众越多,医保基金的互济性就越强,政策制度的优越性也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宽的领域得到发挥。二是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城镇非从业居民收入状况和参保能力参差不齐,且大都没有固定收入,导致缴费能力有限,加上地方经济、医疗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群众参保不能搞强制,更不能搞行政命令,而要运用政策进行有效的引导,吸引他们自觉自愿参保。政府补助要及时到位,对确实因缴不起费的低保对象、残疾人员,民政部门要给予资助。同时,要改进医保管理和服务,加大政策解释、新闻宣传、典型示范的力度、让群众普遍体会到政策的好处,吸引群众自觉自愿参加。
三、要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精心组织,主动参与,狠抓落实。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和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在统一、科学、有效的领导机制下运行。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来抓,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尽快制定周密方案。这次会议后,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筹备本地区、本部门的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要尽快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对政策和方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修正;对不利群众参保、就医和享受待遇的环节,要迅速更改,使方案更具有操作性,更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更好地为参保群众服务。
篇8
一、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一)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
首先,我国目前主流的医学教育模式与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差距甚远,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与国际水平接轨。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更多的是偏重于专科医学的培养方式,全科医学的教学模式也附属于专科医学。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全科医学模式所带来的后果是培养的全科医学人才不能满足实际全科医生制度的需求,也不能最大的发挥所培养的全科医生的潜能,将他们所有的精力激发到全科医学的学习,研究和服务上,最终会导致人才培养的资源错置,产生全科医学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我国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都不统一,导致全科医生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有调查发现,各地培训中,授课的老师大多是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缺乏全科方面的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也较短。这与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医疗结构有关,目前我国以专科教育模式为主,医疗资源向三级医院集中。本应处于金字塔底座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一直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和制度,导致低水平重复培训多,政府投入的效果不太明显。
最后,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急需的是建立在全科医学的认知模式下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评价体系、培养体系、生涯发展体系,当然也应该有一个更加系统、规范、科学的全科医学人才的职务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全科医生的收入会大幅提高,而不是现在依靠政府按照不低于或者略高于政府公务员的水平支付全科医生的收入。
(二)全科医生的使用
我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层社区医生的收费是按照治疗费用收费的,即使有签约服务的地区也实行的是一种软签约,即只对全科医生有约束力而对被签约方没有约束力,这种签约只是一种服务承诺书,不是服务契约合同,因此不利于全科医生开展工作,也不利于全科医生“按人头获取费用”,从而造成全科医生和全科医生义务和权利的不对等,使全科医生处于被动地位,抑制全科医生的发展。同时,各地区社区医院对签约服务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相应的统一标准,很多社区医院依然保持着医生坐堂看病的医院形态。
同时,全科医生首诊制度的缺失大大削弱了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的能动作用,进而弱化了全科医生制度对基层居民的实际成效。签约服务的居民患病后在社区医院首诊,全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分诊医疗,转入其他中心医院进行深入治疗。这种首诊制度有效发挥了全科医生的基础医疗作用,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中心医院医疗资源紧张局势,也相应提高了签约服务全科医生的执业收入。但在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没能实行强制的首诊制度,患病的基层居民并不将当地的社区医院作为第一选择,无法实现定点医疗。
目前,我国中心医院的专科医生和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的收入相差很大,导致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受阻,迫使更多的医学人才流入中心医院成为专科医生,使全科医生制度的实行缺乏医学人才的支持。
(三)全科医生的监管
在全科医生制度建立初期,要规范和统一全科医生执业的准入标准。全科医生的执业水平确切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不能完善和严格执行全科医生的准入标准,会带来很多医疗意外。因此,相关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全科医生准入制度,规范签约医师的管理制度。
随着全科医生制度的深入,保障全科医生执业顺利进行需要监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具体需要制定签约医师的准入标准、制定多点执业、全科医师转岗及岗位培训、离退休人员到基层服务、契约服务协议、全科医师团队及服务规范、全科医师签约收费标准、服务包内容、劳动报酬、兼职兼薪、医保基金结算、医疗保险及公共卫生支付方式、双向转诊规范、考核方案等文件,以保障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多方式培养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是能否成功实行全科医生制度的关键因素。培养全科医生不仅要大力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且要通过对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以及鼓励二、三级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等措施,加大培养适用全科医生的力度。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全科医生的过程中要依托中心医院,发挥中心医院的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社区医院和中心医院的关联;积极推进大医院支援社区活动,鼓励省市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帮助协议,组织大医院的医生定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查房、双向转诊等服务,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培训学员,进一步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居民中的影响;采取新的方式与中心医院联合办学,选择一定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建立一对一的导师制培训制度,对学员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一对一导师制培训。
(二)多渠道激励全科医生走向基层
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核心是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制度的主要载体是在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我国能否建立健全的全科医生制度关键取决于全科医生人才的引进,全科医生队伍的建立,对于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转移至关重要。但目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依然面临很大缺口。社会认同感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缺乏晋升机制,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吸引和稳定人才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机制,各地区要将引导全科医生作为建立全科医生工作重心,要不拘于一格,以多种方式激励全科医生深入基层执业和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生的监管制度
首先,监管能使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建立在患者的最根本利益基础上,使全科医生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其次,对全科医生的监管有利于优胜劣汰,使优秀的全科医生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从而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也有利于激励那些不合格的全科医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执业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正确定位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角色
我国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权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地方政府对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将发挥也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方面,在增加中央政府对全科医生制度事业的投入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和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正确定位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角色。全科医生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发展需要中央政府调动发改、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物价等多部门共同协作,而目前各部门的相应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各部门需要定位好自己的职责,对地方政府的全科医生制度改革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五)力促政府和市场有效配合
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不同的力量,对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是至关重要的。全科医生在基层社区执业的重要内容是对社区居民进行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能否高覆盖高质量的完成,是决定全科医生制度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签约服务中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全科医生建立初期,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推行鼓励居民进行签约的激励措施,大力促进基层居民与社区全科医生进行签约,但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这种签约就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将全科医生的薪资待遇与其签约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满意度进行挂钩,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使签约服务真正为基层居民创造价值,创造服务,指引全科医生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服务,这样才能真正为基层居民创造效用,为患病居民排忧解难,使签约服务落到实处,使全科医生沉到基层,体现全科医生制度的优越性。
(六)协调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均
建国初期,国家在医疗卫生总量偏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财力、物力向城市倾斜,使城市占有的医疗资源远远大于农村。在实际改革中,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分清城乡的医疗资源差距,建立全科医生流动机制,利用城市地区医疗资源的优越性弥补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缺乏,平衡和协调城乡差距。可以考虑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一年的规定,相关监管部门要做好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对口支援制度和双向交流机制,县级以上医院要通过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要制定管理办法,支持医院医生(包括退休医生)采取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并可获得合理报酬。
(七)统筹中心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关系
篇9
基层社区护理是指以社区内家庭和团体为服务对象的健康服务工作, 包括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和家庭护理及妇幼儿童、老年人群的保健、心理咨询等, 是“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及“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护理理念向 “以患者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转变, 基层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增强, 但其护理工作现状问题也日益突显[2], 作者本次对基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且总结其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工作现状
1. 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目前, 社会较为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医院和城市中心医院, 而基层社区医院护理工作较为薄弱, 同时社区医院也存在对护理工作不重视现象, 造成患者不愿接受社区医院, 从而形成“看病难、住院难”现象, 而上述情况发生后, 引起基层社区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人才大量流失, 致使护理技术水平低下, 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明显阻滞了社区护理发展, 难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1. 2 社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匮乏 基层社区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社区护理人员中, 中专生为主, 占到60%以上, 本科生不超过5%[3]), 进修、培训机会较少, 所以存在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 尤其是在护患沟通以及应急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难以满足社区人员对健康的需求。
1. 3 社区护理人员不足 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原则上社区应按照每万名居住人口配备全科医师2~3名, 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照1∶1比例标准配备”[4], 但由于基层社区待遇差、晋升机会少, 往往难以留住人才, 且加上基层社区需要服务的对象多、工作量大, 而护理人员存在编制少, 50%以上人员属于聘用制护士, 工作积极性不高[5], 因此也增加了社区护理人员的流动性, 影响了社区护理队伍的数量与质量。
1. 4 社会认知度不够 多数居民往往对基层社区护理存在一定误解[6], 认为护理工作仅仅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发药、输液以及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等, 由此对护理不重视, 甚至产生不信任, 造成消极护理。
1. 5 社区护理管理等相关制度不健全 ①社区护理是以群体为主, 以基层群众健康为导向, 所以基层社区护理人员应主动联系群众, 根据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 为群众提供健康保健服务, 但由于社区建设体制的不完善或不健全, 造成护理工作往往难以深入开展, 制约了社区护理服务的推广与延伸;②由于目前晋升学习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造成基层社区护理人员机会相对少, 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发生而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
2 对策
基层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护理工作的延伸, 社区护理能够更好的满足社区及家庭和成员健康等多种需求, 其目的是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其特点主要包括强调群体健康、以预防保健为主、服务内容广泛、管理周期长以及共同参考性等[7];由此, 根据基层社区护理服务特点以及要求, 且结合上述目前护理工作现状, 应采取以下对策以有效稳定基层社区护理队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
2. 1 完善与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基层社区护理尚缺乏完善的相关制度与法律法规, 所以行政部门应针对基层社区护理特点制定相应制度与法律法规, 包括护理文件的规范化制度、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奖励制度等;比如目前社区护士的来源仍是以医院护士转岗为主, 但此类护士未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岗前培训, 所以应建立可持续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制度, 设立专门培训机构, 且在培训中应重视培训效果且加以评估, 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尤其是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社区护理知识的衔接。另外建立晋升制度和奖励制度能有效保障基层社区护理人员切身利益, 从而稳定护理队伍。
2. 2 扩大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 通过多途径、多方位加强社区护理宣传力度, 宣讲卫生保健知识和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扩大社区护理服务影响面, 使社区群众能够对基础社区护理工作有新的认识与定位, 愿意主动接受社区护理服务, 且积极参与其中, 构建护患桥梁。
2. 3 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提高护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①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例如护理基础知识、社区护理学和心理学等, 同时加以考核, 其结果与晋升和奖金挂钩, 从而引导基层护理人员主动学习、积极扩展知识面, 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需求。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现代护理理念以及人文知识、社会医学, 从而转变护理观念、提升其素质, 且要求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篇10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培训; 社区医院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ve mode of skill training base for minimally-invasive surgery in community hospitals of Guangzhou.Method:Skill training bas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as established by setting up management institutions,constructing training base and standardizing training disciplines.Result:The trainees could better master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obtain the official endoscopic operation certificate.Conclusion:Standard training model creates positive effects 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community hospitals.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ining; Community hospital
First-author’s address:Liwan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7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42
微创外科的开展已成为评价医院外科手术水平的“试金石”。绝大部分社区医院仍以传统开放手术为主,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手术学科的发展,因此提高社区整体微创手术学科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少数能够开展微创手术的社区医院之一,本院外科于2014年起建立了微创外科培训基地,培训了一批基层外科医生,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培训模式,现将培训流程和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已取得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内镜手术资格。目前年住院患者达1万人次以上,病种范围涵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系统,微创手术每年达1000多例。目前已开展的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肠切除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膝关节镜手术、椎间盘镜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等,共4257例。
1.2 方法 成立荔湾区卫生系统微创技能培训基地对学员进行微创技术培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建立管理架构 设组长1人,副组长3~4人,组员若干人,建立荔湾区卫生系统微创手术医师及设备管理相关人员的资料库,并定期集中培训。
1.2.2 培训基地的建设 (1)场地建设及修缮,包括微创手术模拟训练室及动物手术训练室。(2)训练器械添置:虚拟腹腔镜手术训练系统,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器,关节镜模拟操作箱,训练用输尿管镜及腹腔镜、关节镜及其他教具等。(3)建立培训手段与方法。(4)培训人员由微创手术资格的老师及外请专家组成。(5)制定荔湾区卫生系统微创技能培训基地的培训章程。
1.2.3 培训目标 熟悉微创手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各相关专业适宜微创手术的操作方法。
1.2.4 实施计划 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操作箱模拟训练,虚拟腹腔镜手术训练、动物手术训练及现场手术示范,实施计划具体见表1。
1.2.5 培训内容
1.2.5.1 理论课程 (1)基础知识:微创手术技术发展简史,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相关设备原理及使用方法与日常管理(包括影像系统,气腹系统,电切割系统,冲洗吸引系统等);(2)微创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室环境质量控制,器械清洗灭菌管理及维护保养,手术设备的术中摆放与配合,微创手术后的终末消毒处理等;(3)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微创手术的麻醉;(5)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6)微创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气腹、套管穿刺、手术损伤及术野出血等;(7)通用微创手术器械介绍,各专科微创手术特殊器械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8)二维空间观念,术者触觉减退概念及应对方案,手眼协调及双手协调;(9)实际手术录像观看及手术过程规范化讲解。
1.2.5.2 实际训练课程(细节及技巧讲解) 基本操作训练:(1)穿刺及套管放置操作训练;(2)钳夹训练/手眼协调训练,钳夹移动细珠至指定位置;(3)双手配合训练;(4)缝合操作训练;(5)结扎操作训练,包括腔内打结法及腔外打结法;(6)剪切操作训练;(7)桔子、香蕉解剖,精细组织分离技术;(8)施夹训练,使用施夹钳夹闭指定管道;(9)电切割系统操作训练;(10)冲洗、吸引系统操作训练。虚拟手术训练:使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模拟训练器进行微创手术训练。包括:(1)二维空间技能培训;(2)正常解剖结构学习;(3)病变、正常组织辨别;(4)组织分离、切割;(5)肠粘连松解;(6)肠管、输尿管、输卵管的切除(断)及吻合;(7)血管分离、结扎;(8)淋巴管和淋巴结廓清;(9)引流管放置;(10)并发症处理;(11)完整手术操作,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动物标本操作训练:(1)肠管吻合;(2)胃肠吻合;(3)胃、肠穿孔修补;(4)实体器官组织缝合;(5)输尿管吻合;(6)输尿管膀胱再植;(7)肾盂、输尿管切开缝合;(8)输卵管结扎、吻合;(9)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0)关节镜膝关节探查、半月板切除及修复缝合;(11)关节镜下膝关节游离体摘除。活体动物微创手术训练:(1)气腹建立;(2)穿刺套管放置训练;(3)止血练习;(4)腹腔镜探查;(5)膀胱镜、输尿管镜探查;(6)经皮肾镜探查;(7)宫腔镜探查;(8)关节镜、椎间盘镜探查;(9)胸腔镜、纵隔镜探查;(10)完整手术操作,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
1.2.5.3 现场手术示范 (1)分专科进行手术示范,学员担任扶镜助手或旁观手术;(2)术前访视患者,了解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手术指征,观摩围手术期处理;(3)术中讲解手术流程及要点;(4)现场提问,布置课后思考题;(5)学员反馈心得体会。
1.2.5.4 考试 包括理论考试、基本操作考试及专科操作考试。
2 结果
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已培训学员12人,学员通过基地培训后,参加省市相关部门举办的资格考试,均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内镜手术资格证。基地自身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培训经验,为今后培训中心继续运行,持续培训相关人员夯实了基础。
3 讨论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微创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临床外科大约90%以上的手术都可通过腹腔镜或在其他内镜技术下进行诊治[1]。微创技术作为当今及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在社区医院外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胆结石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先进技术[2]。急腹症是社区人群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腹腔镜探查术具有术野清晰、探查范围广,手术组织损伤小、疼痛轻,肠道干扰小等优点,成为许多急腹症诊断和治疗的首选[3]。此外,全膀胱切除、肾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肾单位肾切除术等手术,全部也都可以通过腹腔镜来完成[4]。一些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替代开放手术治疗,成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5]。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宫腔镜、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6-10]。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方面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是当前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11-12]。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不仅可以对关节附近的骨碎片和血凝块进行彻底清除,减少手术感染,还能清楚确认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并能正确合适选择钢板及拉力螺钉安置位置,确保进入方向,及时修复胫骨平台,重要的是还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痛苦[13]。显微椎间盘内镜手术是一项微创新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性进步。它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彻底解除压迫因素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及减少了手术并发症[14]。利用宫腔镜微创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内膜性疾病疗效确切,损伤小,具有安全有效,不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16]。虽然经皮肾镜取石术是上尿路结石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但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由于操作简单、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治疗费用更低,被认为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嵌顿性结石的最佳方法,而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较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花费低,但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无显著区别[17-18]。
据了解,目前荔湾区以及广州市各区卫生系统内医院发展并不平衡,各基层医院针对各自需要进行专业人才的有限培养(以进修形式为主)。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学习方法有所差异,传统手术强调循序渐进,以做代学,在实际手术中积累经验,低年资医师通过“二助”“一助”“主刀”的学习流程,逐步掌握操作技术、建立手术思维,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手术大师。而微创手术,因其全新的视野、操作(必须通过多个关节的长柄器械)以及处理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与传统手术有不同之处。例如:微创操作非常强调“手眼协调”的技能,术者必须在完全不同于直视习惯的监视器视野下,指挥双手操作器械,完成各种精细动作[19]。一方面,进修医师通常只负责握持观察镜,缺乏实际操作手术器械的机会,难以掌握镜下操作技术,更遑论积累手术经验;另一方面,不可能将患者交给学员进行练习,因为这样既忽视医疗安全,也违反医学伦理。所以,只有通过模拟箱操练、虚拟手术训练、动物手术练习等方法,初学者才能逐步掌握并渐次提高微创技能,并且经过一系列的评测考试后,方能取得正式手术的资格。同时,微创技能也包括很多全新手术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则,如人工气腹、各种切割闭合或吻合器、血管闭合系统等。手术者必须充分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后,才能安全、高效地开展微创手术,治愈患者。因此,笔者认为,单纯通过个别人员的进修学习,难以提高个人乃至医院的微创技能水平,更难以开展适当的微创手术。必须通过系统、全面的培训班学习和操作训练,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本院建立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是广州市第一个重点面向基层医院手术医师的微创技能培训基地,基地专业覆盖面广,由普外、泌尿外、骨外、胸外及妇科等学科组成,包括腹腔镜、经尿道电切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胸腔镜及各类关节镜等。通过1年的运转,主要体会总结如下:第一,用现代微创外科理念向荔湾区卫生系统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宣教,使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微创外科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二,通过培训,能较快地、全面地提高荔湾区卫生系统各基层医院的微创手术水平。第三,改变了既往只有“三甲”医院才能开展微创手术的局面。第四,培训面向全区基层医院手术医师,重点培训目前各基层医院已开展或即将开展的新技术,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五,经过理论学习、模拟操作箱器械培训、虚拟手术训练,最后进行动物手术来使学员对微创理念及实际操作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改变以往枯燥的训练模式。
采用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有望对社区医生微创专业化培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本院培训基地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广州市荔湾区社区医院微创技能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区医院手术进入微创时代,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大大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不仅造福了区内患者,也能够辐射全市,对本市各区医院外科系统起到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克勤,李蜀婧,毕罡.内镜与微创培训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3):318-319.
[2]侯杰,罗兰,刘伟新,等.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4):359.
[3]党星波,杜工亮,管来顺,等.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急症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2):112-116.
[4]郭志宏,杨建军.腹腔镜泌尿外科的现状与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62-66.
[5]李永光,刘庆.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8):759-761.
[6]王光锁,王正.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30(4):252-255.
[7] Marx R C,Mizel M S.What's new in foot and ankle surgery[J].J Bone Joint Surg Am,2014,96(10):872-878.
[8]陈臣,李宇卫,陈华.内镜技术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0):904-907.
[9]纪江海,孙金豹,刘军,等.宫腔镜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4):92-94.
[10]冉强,李仁举,林杰.肾结石手术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5):316-320.
[11]赵辉,倪春艳.胸腔镜和传统手术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03.
[12]郝栋,李新华.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致肺部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61-163.
[13]孙伟,叶斌,马辉,等.膝关节镜引导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21-122.
[14]杨革军,赵华磊,查建跃,等.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38-139.
[15]王瑞,蔡秋娥,汤雄文.炔诺酮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9):141-143.
[16]何金华,高海红.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难治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2):51-53.
[17]朱从太.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42-143.
[18]周建新,莫希玲,叶绍强,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47-49.
- 上一篇: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和方法
- 下一篇:小学校长审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