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服务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服务的缺点

篇1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业务流程再造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剧,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形成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新型财务运行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的诞生。近几年来,中石油、中兴、华为、物美等国内集团型公司和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机构都实施了财务共享,目前仍有很多集团公司在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中国境内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的几年中,可以预见大量的企业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鉴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然成为企业集团财务运行的趋势,因此如何成功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让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带来正向效益将是急需考虑的问题。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从中兴通讯成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集团的关注。从客观上而言,财务共享中心为企业带来的运行成本节约与管控水平的提高使得企业集团建立共享中心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建设将是目前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集团的要求以及这一模式构建过程中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集团在实践中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提供参考。

1.3 论文结构

本文遵从“概念提出概念分析概念实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思路,对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设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首先,本文分析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缺点。在这一分析基础之上,明确了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是必然趋势,同时明确了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集团提出的一些要求。再次,本文分析了企业集团初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流程,并分析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针对企业集团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得出了几点结论与建议。本文旨在为企业集团在实践中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2.1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组织中分散的财务基础服务集中在一起,在一个统一的财务组织下处理有关财务数据。它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组织提供专业财务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集团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效率低下、风险难控等弊端,将集团内各分公司的某些事务性的功能(如账务处理、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运作成本,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2.2 财务共享模式的优点

2.2.1 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本质在于将集团各公司的事务性工作汇总于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这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这主要体现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节约人工成本。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公司业务量整体不变的情况下,运用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将资源、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集团各分公司的财务人员以及中间管理层的数量可以大幅削减,相应人工成本可以减少;另外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可以定在薪资较低的地区,这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2.2.2 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对集团各分公司和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促进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业务处理的流程化和专业化;同时消除了大量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对集团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进行汇总,统一分析,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并具有一定的流程审批权限,这既可以有效便捷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又可以制衡内部权力,从而提高集团管控水平。

2.2.3 支持企业管理决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他辅助功能通过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这一模式使得管理层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上解放出来,从而为公司更好地创造价值。同时,在公司成立新公司或者收购其他公司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快速、有效的为新建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提高资源整合的速度,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2.3 财务共享模式的缺点

2.3.1 巨额的前期投入资本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但是应该看到,财务共享不仅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变革,而任何变革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企业集团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和替换将是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必不可少的一项成本,而且这项成本是巨大的,甚至比新系统新模式在初期节约下来的成本还高。另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会增加集团内部之间的沟通成本。

2.3.2 存在系统性和和合规性风险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工作高度集中、各个业务环节的关联性大大增加,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集团对于流程、系统的依赖性大大提高,因此在整个数据链的单一业务环节出现错误,则会对整个数据流造成影响,从而放大整体信息失真的风险。

2.3.3 人员流失率提高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将集团内部大量重复、冗余的工作全部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处理,这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将大幅削减集团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人员,这必然带来人员流失。

2.3.4 员工的职业发展受阻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工作高度细分,这使得对于员工个体而言,其业务处理范围过窄,从短期来看,极大地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个人和企业集团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工作内容过于单一,视野和工作能力范围都将受到限制,不利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从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这对员工自身和企业集团都是不利的。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的要求

实证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延迟效应、区别效应和短期波动效应。对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表明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使得中兴通讯财务处理效率提高,财务处理成本降低,资金管理集中度提高,而且能够有效控制资金活动。这表明对于具体的公司而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公司产生的效益有区别,并非任何的集团公司都适用财务共享这一模式。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俯卧模式要取得正向的经济效益,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3.1 对集团内部环境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集团内部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财务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以及集团各级企业的思想认识需要统一且认同财务共享管理的理念。共享模式的选择,与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要求和定位直接相关,因此财务贡献模式的实施首先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同时,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需要各级公司管理层、基层负责人和业务操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集团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有赖于企业集团所有员工的共同支持。

3.2 对集团信息化的要求

财务共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财务集中核算的目标是将集团内各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运行成本。要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需要信息的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共享中心,这一过程有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才能得以实现。因此,企业集团要想建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支撑,这就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 对集团业务流程的要求

财务共享中心对集团事务性工作的集中处理,本质上有赖于企业集团业务流程的优化。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因此,实施财务共享,前提是需要对企业集团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达到统一化、标准化处理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不相融合、无法整合的业务难以实施财务共享。企业集团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整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3.4 对集团财务人员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行,对集团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整个财务流程被重新规划并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因此财务工作进行了高度细分,相应地财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树立全局意识,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开展各项财务工作,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团队的综合业务能力。

4.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流程――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的框架设计主要可分为组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共享企业数据三个方面。

4.1 调整组织架构

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要将会计业务相关的非财务人员吸纳进来,让他们都参与到财务流程中来,打破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新型的流程型组织,借助流程串联各部门员工,统一各方利益,减少各种摩擦。各分子公司可在集中的要求下,统一调整现有财务业务,并将简单事务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向集团集中,将财务权限上收,缩减地方财务人员编制。

4.2 优化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框架下,企业财务流程重组要求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梳理改造企业业务的整体流程,将企业财务流程与其它业务流程充分融合,避免流程间重复工作的产生。在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模块联动机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应收账款”、“资金结算”和“财务报告”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过程最易纳入,且最具代表性的流程。

4.3 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首先,企业要统一核算标准、制定操作规范,为实现数据的统一控制打下基础;其次,打破企业各部门的界限,利用信息系统的强大处理工具和网络工具,使各项业务发生点成为会计信息的收集点,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通过系统预置的会计参数,自动生成各项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对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控制,避免数据冗余和不完整情况发生,实现以业务为导向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过程。

5.财务共享模式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业务流程优化受阻,业务处理标准化难以实现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现依赖于企业集团业务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使得业务处理统一化、标准化。但是,随着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的不断加剧,各种业务之间难以有机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受阻,这直接会导致财务共享的失败。

5.2 企业集团信息化水平不高,财务共享难以实现

财务共享模式实现的前提是信息及时、高效传递和处理,这必须基于强大的信息化水平。一旦信息化程度无法达到财务共享的要求,不仅会造成数据紊乱,还会直接影响整个数据的传输。信息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财务共享,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甚至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营。

5.3 财务人员职业发展受限,工作积极性下降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缺点之一是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大幅提高,财务工作高度细化导致财务人员工作范围过窄,视野受到限制,这使得财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限,进而工作积极性下降。

5.4 解决对策

针对业务流程优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之前,应该提前确定好财务共享的实施范围。集团各公司实现财务共享,这并不意味着集团所有的业务都适合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范畴。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范围应从集团实际出发,根据业务特点进行确定。

集团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集团实行财务共享,不仅对流程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组织结构的变革。这既需要集团内部上下一致支持这项改革的实行,又需要集团做好改革的充分准备,如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适当的水平。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集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推行。

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同时,要同时为财务人员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绩效激励机制,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团队稳定性,不断开拓员工的业务视野,做到“吸引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和留住人才”。

6.结论与建议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集团管控水平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等诸多优点,迎合了企业集团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建设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实施后的缺陷。这就要求集团做出财务共享模式构建这一决策时,应相应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集团内部上下思想统一、合理选定财务共享的范围、实施财务共享的时机等。财务共享服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企业上下一心,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一种结果。

参考文献:

[1]罗声明,孙德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4,14:6566

[2]矫艳,王兆蕊.初次实施财务共享的误区和要点[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2:5354

[3]张瑞君,陈虎,胡耀光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3):1927

[4]石磊.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难点与对策初探[J].财会月刊,2014,S1:100103

篇2

【关键词】财务外包 财务共享 风险防范

一、财务共享外包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财务管理经历电算化后向共享外包发展,自八十年代首个财务共享中心成立后,财务共享中心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趋势。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福特首先设立了首个财务共享中心。到了九十年代,杜邦、通用等相继建立了财务服务中心,陆续惠普、IBM等大型企业都在逐渐建立起了财务服务中心。同时,埃森哲、惠普等企业开始建立亚太区的服务中心,开始将共享中心转型升级。2005年中兴通讯成为首个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国内公司。随后,各大企业都在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

最早的财务分散模式主要采用手工作业和记账的方式。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会占用大量的人力成本,模式较为分散,各个标准难以统一。这样导致信息传递慢,信息传递误差大,管理成本偏大等方面的问题。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到了财务集中的模式,会计作业也逐步开始采用自动化的方式,基础作业相对集中,标准开始统一。一直到如今的财务共享集中平台,财务集中的规模效应开始展现。共享集中平台的出现整合了各类人员、技术和资源,提供共享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模式,采用一致的标准、流程、系统和模式。同时还能外置部分职能,释放一定的资源。

二、财务服务机构的分类

根据调查,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类的财务服务机构,大致包括三大类型。综合资讯类,记账外包类以及解决方案类。各自在目标客户、优势和弱势方面都各有不同。

综合资讯类一般针对各大型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业务,针对各项业务提供关于流程外包的服务。但是在大型项目的执行方面略显弱势。由于大型客户的运营已经成熟稳定,并且具有较大的规模,各水平指标均已达到行业的标准,同时财务体系已经建立的很完备,在人员、资源和系统方面都很充足。企业都希望能有进一步多元化的发展。这样的大企业对安全和风险要求较高,同时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系统平台,能有更为高效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能够提供支持各项新业务模式的平台和解决方案。

提供记账外包类的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的企业。小型企业由于业务较少,组织结构不稳定,财务管理缺乏体系,规范性较差,缺乏专业的人员,在新技术和专项的业务方面需要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支持业务发展,解决业务难点,并且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但是提供记账外包类企业的缺点是针对的服务面太过狭窄,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提供解决方案类的一般针对中型的企业,例如网络电商和零售业。专门为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但是由于过于依赖系统,延展性较低。由于中型企业都处在稳步运营的阶段,企业规模也处于增长状态,同时又有并购扩张的需求。企业自身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财务管理体系,但是还是不够完善,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该类企业希望能够对事务性的工作进行外包。在扩张并购中将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复制到并购公司。该类企业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更专业的财务管理的支持,需求更多的金融服务的支持。

根据对市场客户特征的需求的初步认识,我们看到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在针对中小型企业方面,应该是提供高附加值的组合业务模式。例如,提供一般的平台服务(会计核算、资金收付、税务申报等),同时提供一系列企业可能需要的综合金融服务,如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银行账户的管理等等。针对大企业方面,则是针对大企业的需求,提供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模式的规划、流程的设计、系统方案等方面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在人员的培训建设,生产组织的搭建,管理机制的建设,系统的开发和定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并且在运营管理方面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指标的监控,人员的输出,数据的分析等等。

三、财务三大主流程

从企业的基本业务活动中,我们梳理出了三大财务的主流程,从定单到收款、采购到付款以及记录到报告。

从定单到收款,其中所涉及的财务职能活动包括:资金的收款,应收账款的管理,订单的订立,合同的审批,客户的管理,收入的预测、税费的预测等等。从采购到付款所涉及的财务职能活动是资金的收付、应付账款的管理、定单的订立、合同的审批、成本的预算等等。从记录到报告包括账务的录入、科目的核算、费用的核算、出入库的登记、凭证的管理、票据的审核、报表的审核、报表的披露、合并报表等。根据这些职能模块,我们可以寻找到未来企业外包服务的提供方向,可以从资金、核算、税务报表这四大业务模块来考虑,搭建一个提供完善服务的财务服务中心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快速的综合财务管理服务,为客户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首先在业务承接方面,通过跟客户的了解,收集客户的需求,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要定期更新反馈客户的需求,并且不断寻找潜在的客户。通过市场调研等方式,为客户量身定制方案。在生产支持方面,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服务的方案的设计,同时配置好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各项目的管理,将业务和人力合理分配。同时提供质量的监控和运营的支持,进行整体运营的规划和日常的运营的分析。

四、财务共享中的风险以及防范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风险点。第一,管理的风险。资源如何合理的配置,财务共享的范围如何确定等问题等。第二,质量风险。企业如何加强对外包服务企业的选择和监督,推行财务共享外包的方法的选择等。第三,系统技术的风险,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和网络的建立,需要一个完备安全的系统平台。第四,人员的配置。由于采用财务共享外包模式,分支机构的人员变动较大,如果合理有效的配置好人员,提升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五,安全性风险。如何确保公司内部敏感数据得到有效的保管,不被泄露或是修改。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外包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条。第一,根据自身的需求,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案。要和共享外包中心随时沟通,随时关注流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第二,选择财务共享外包的对象时,需要制定好详细的严密的合约。制定出评判的标准和考核绩效的指标。对于质量把控的标准。第三,保证网络系统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备用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第四,做好员工培训和有效的人员配置,在转型的过程中,妥善处理问题,与员工积极沟通,采取各种渠道,使得人力能得到有效的额配置。第五,加强对共享外包的安全性的控制,规避信息泄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自钦.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控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篇3

摘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理财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程,目前ERP系统在企业理财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ERP系统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企业的理财水平非常重要,就如何利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理财水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在ERP系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ERP系统;财务管理;企业理财

一、关于ERP系统的相关概述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英文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功能非常强大,而且还能应对各种环境灵活运用,具有非常强的可控性。利用ERP系统,企业可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业务和财务的流程,信息的汇集以及管理的改善等等,在此基础上,在对信息资源充分整理和深刻评价分析后,企业高层更容易选出良好的发展方向[1]。

二.企业理财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现代企业理财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对于理财观念并不是很熟悉,总以为企业没有很多资金进行投资理财产品,从而导致企业理财目标的缺失。同时由于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没有很多现金进行管理,导致大量的现金闲置并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管理,所以资金的运作比较缓慢,以致于资金被资金占用,而使企业面临着非常多的经营危机。

(二)企业理财的发展现状

理财产品要合适。为达到增加企业资金运营率的目的,企业一定要处理控制好闲置资金并选用合理的理财产品加以正确应用。所以企业应根据资金正确合理地安排,选用合适银行理财产品。

控制好资金的流动性。可能的通货膨胀,短期负债等等因素企业理财必须考虑在内,好的企业理财规划能磨练企业的应对能力,容许负债的利率大小、时限等,保持必要的资金流动性。

ERP系统是通过信息资源系统平台,真正建立一个共享服务的模式,诸如通用电器等跨国公司所推行的管理理念,到了90年代,和世界五百强半数以下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共享的组织机构,这在欧洲大型的跨国企业进行了相关的推行,这种共享服务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独特的实体,为多个公司提供了全面的服务。

三.利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理财水平的几点研究

(一)ERP系统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ERP系统的实施,实际上一个现代企业在理财理念的一种变革,它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未来信息时代技术与现代化企业理财理念的结合,保证企业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现代企业保持较高的理财水平。包括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环节及流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想ERP系统顺利实施运行,通过研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的组织强化,企业高层眼界要开阔,思想统一,强调学习与宣传,选择合适的服务商,成立高效的团队;二是业务流程的完整完善,前期要充分研究和整理资料,收集相关数据并经过详细调查并考虑企业的发展状况制定精简高效的业务流程;三是顺畅的沟通,只有全部门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ERP系统才能高效并高速良好的实施与运行。

比如以中国联通通信集团已经从2004年开始ERP的建设,其中在2005年正式实施了相关公司的指标和方案的选型,所以经过一年的项目推进和方案的选择,以及业务流程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其中建设过程中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效果不佳,所以ERP能否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原因是ERP建设需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

(二)ERP系统下的提升企业理财水平的方法

(1)创造全新的企业理财理念

从用理财的专业角度看来,企业要想运用有限的闲置资金,做大做强经营和管理,获得尽可能多利益,那么建立并完善合理的理财观念计划势在必行。一般情况下用在流通的多数现金都有一定的闲置时期,企业不如充分利用这些资金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也能得到不少收益,完成“金生金”,最后企业日进斗金。例如,中国银行七天自动滚续理财的产品为的年收益率为1.7%,企业如果使用这种产品就能够获得比活期利率为0.36%的活期储蓄高4倍的收益。

(2)企业可以利用ERP系统做好理财规划

明确企业理财定位,合理利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理财水平。虽然企业理财理念日益被企业家所关注,但是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依靠利息生钱的方法,所以感觉理财收益效果不是很明显,根本得不到“金生金”带来的效果实惠。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企业理财规划,明确企业的理财定位及发展目标。

比如中国银行七天自动滚续理财产品的例子,投资期限假设定为10天并默认为自动续期,最低投资金额是5万元人民币,一年收益率为1.70%,某个企业有1000万RMB的预付金额,10天以后发出,按照活期存款,10天的收益为10000000×0.360%/360×10=700元;如果选择10天自动滚续理财产品“10天通知存款”,那么收益为10000000 X 1.7%/360约为3200元。结果很明显,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规划和定位,那将会得到迥然不同的利益。

(3)ERP系统下的提升企业理财水平的创新

如何在ERP系统下的提升企业理财水平,是对ERP系统应用的一个研究新课题。运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理水平,是指能高效地运用ERP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理财效率,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要想在经营中获得并保持优势,一定要运用ERP系统整合完善企业的业务流程,扩大优势,减小劣势,让ERP系统与企业网上银行对接联盟,每当企业有部分闲置资金或者企业需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可较为快捷地比较各大理财产品的优缺点,通过网上交易,方便快捷,节省成本,降低手续费。

举个例子,当某企业有500万元资金闲置时,最好选择期限较短、风险较低、流动畅通等理财的产品。通过ERP系统,财务部门往往可以依靠强大的信息量来拓展思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并将业务流程植入信息系统,这样影响着重点业务及指标等相应的标准可一目了然易于控制,像设定预算指标、流通的现金数量、杂费相关标准等等。ERP系统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自动检测数据,从而强化控制能力和管理的职能,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升管控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为加大风险控制,要研究将预警系统与ERP系统完美结合,在控制流程中,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从而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理财风险。

四.结论

企业在应用了ERP系统提升企业理财水平后,不但提升了财务的管理手段,而且在管理企业业务的过程中达到财务完善管理的目标,像管理财政控制,理财预算控制,风险预算控制等。企业通过建立ERP平台系统,在企业发展过程,企业的各项资源信息在ERP系统中积累,而系统再将这些信息资源整合过滤后,就成为专门让决策者运用的财务管理数据包括纵向的和横向的,最后这些数据将成为对加强监督、流程和成本的控制等合理的科学依据。(作者单位:徐州通域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VMware;vCenter;虚拟化;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部署了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系统、网上教学、综合教务系统等;伴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应用系统的逐渐增多,相应的服务器及磁盘存储的数量也在增长。

传统的服务器部署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缺点:服务器的数量不断增加,不能实现统一的管理,维护成本加大;服务器采用独立的方式部署,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应用系统中断服务,影响了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服务器及磁盘存储的利用率低,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由于不同的硬件平台与操作系统,使得管理员不能及时的恢复系统和数据。服务器虚拟机技术可以合理分配硬件资源,简化服务器的管理模式,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正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1 虚拟化技术介绍

1.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多个独立的虚拟计算机,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共享服务器的硬件资源,基于资源请求的优先级和服务器的实际负载情况,将物理资源在多个虚拟计算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和回收;该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提升业务应用整体的运行质量,提供相互隔离、安全的应用执行环境。

1.2 VMware介绍。VMware是全球桌面到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国内许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部门都在使用。支持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虚拟机共享一台物理服务器,每台虚拟机独立运行,并有自己的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产品主要包括ESX、ESXi和vSphere;vSphere是一整套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目前最新版本为5.5;主要包含vCenter、vSphere Client、Converter Client等组件以及VMotion、HA、DRS和统一备份服务等分布式服务。

2 服务器虚拟化的安装和配置

2.1 ESXi的安装和配置。在安装ESXi之前,需要先确认服务器符合安装的最低硬件配置;并在BIOS中设置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为“Enabled”,使CPU支持虚拟化技术;支持从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引导主机,将安装光盘放入CD-ROM驱动器引导系统并安装,按照相关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安装。配置root用户密码、IP地址,可以通过客户机上的VMware vSphere Client或Web Client来登录管理主机,配置主机的许可、网络和存储器的访问权限等。

2.2 vCenter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vCenter是vSphere套件中主机和虚拟机的集中管理组件,只有在vCenter中通过相关配置才能实现HA、DRS和VMotion等高级功能,许多管理模块也只能集成安装在vCenter环境中。它只能安装在64位操作系统中,如Window Server 2008 R2;自带的SQL Server Express适合于小型部署;对于大型部署建议使用独立的授权版本的数据库。

以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安装独立的数据库,数据库身份验证选择混合验证,相关服务设置为自动启动,创建vCenter数据库及数据源;选择自定义安装,依次安装vCenter Single Sign-ON、vSphere Web Client、vCenter清单服务、vCenter Server。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vSphere Client或者Web Client来连接vCenter;建立群集,在群集中添加主机,使主机的资源成为群集资源的一部分,群集可以管理所有主机的资源。

2.3 新建虚拟机。在ESXi主机上创建虚拟机之前,需要对群集中的主机进行相关配置,配置其正确的许可证密钥、网络标签中虚拟交换机的配置、存储适配器中本地磁盘及外部磁盘的访问权限以及时间配置等。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分配服务器资源并建立新的虚拟机,通过vSphere Client连接ESXi主机或连接vCenter,虚拟机光驱中加载要安装的操作系统ISO镜像文件,设置为从光驱启动即可安装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安装VMware Tools;部署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采用模板功能进行虚拟机的快速克隆和迁移。

3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3.1 我校服务器的应用现状。我校的应用服务器和系统由二级部门采购,大部分部署在校网络中心机房统一管理和维护;各部门采购时需要大量资金,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服务器的硬件使用率不高,而一些重要系统所在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又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如教务系统在学生选课时期,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比较大,不能够实现硬件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5

关键词:人力资源 信息化 系统建设 国有企业

一、引言:

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悠久的历史,在企业长期存在的积累过程中,企业规模和人员总量均较为庞大,且职工结构层次复杂,而由于大部分大型企业采用多级法人管理模式,总部对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监控较薄弱,对于大部分员工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教育水平、薪资福利等信息掌控不足,不利于站在全局高度对人力资源状态综合分析,另由于人力资源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不同,往往通过层层报表所获得的人事数据误差较大,亦不能及时为管理者提供有效资料以形成决策。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迫切需求产生原因

随着企业运营管理幅度越来越大,组织结构日趋多元化,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人才调配与流动越来越频繁,对人员各类基本信息的需求量和及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创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人力资源信息联动,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使人力资源工作更优质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急需攻克的课题。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财务资金管理网络化、项目管理远程化等信息化改革,而由于国有企业人员结构复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政策性强,人力资源工作者业务水平有差异,致使信息化建设始终落后于其它工作板块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效率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短板,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凸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借助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以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推广使用为契机,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品质。

三、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基本特性

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所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需具备以下五项基本特性:

1.适用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能够适应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能支持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日常调配等管理工作的需要。

2.可操作性: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相关管理人员便于对人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可以随时查阅与调取相关信息,实现系统化管理。

3.动态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管理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业务的扩展和管理机制的转变,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的服务于生产经营要求。

4.服务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通过搭建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的共享网络平台,逐步建立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帮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5.规范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应能明显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规范人员信息标准,进而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模式化和集成化要求。

四、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在销售模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品软件,核心构架已确定,购买后由企业去适应系统,软件公司仅负责对软件非核心部分进行部分修改,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应用快速,节约成本,缺点是部分功能有可能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适用;另一种是软件定制开发,企业可以选择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专门为自己成立项目组编写软件,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完全依照企业量身定做,企业推广应用会比较顺利,缺点是开发成本高且最终形成的软件产品质量存在不确定性。上述两种软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去灵活选择。

五、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企业完成系统建设工作之后,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建立起统一的人事信息库,人员调配即时,实现了数据实时更新,一般情况下,根据企业需要,至少应设置人事基本信息、劳动合同、薪资标准与发放、社会保险、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招聘管理等模块,具备人事异动、报表生成等功能,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应用。具体实现效果如下:

1.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变动更新及时,人员异动管理及时准确。按照企业组织架构分级授予权限,各子公司可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组织机构新建、换位、并转和撤销管理。同时可实现各类人员网上异动即时动态管理和统计。

2.人事管理—一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管理,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了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库,可按照授权,使相关领导能够对授权范围内员工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信息查询与分析,促进和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

3.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效率,有效防范劳动用工风险。通过劳动合同模块管理,可对各类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解除或终止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统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查询分析,有效规避了劳动用工风险。

4.薪资管理——规范薪资结构,实现多角度的薪酬比对分析功能。通过薪资变动和发放子集,可及时掌握员工薪资变动原因、调整标准和执行时间等信息,即时监控薪资执行标准和发放情况。

5.社保管理——加强社保福利监控,对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通过社保福利子集,可及时了解员工上年度实际工资总收入和社会保险、公积金、企业年金的扣缴基数、扣缴比例及上缴额度等数据,通过历史数据的积累,可充分掌握员工总体收入和福利水平变化,加强对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6.培训管理——有效管理各种培训资源,达到培训效果最大化。通过教育培训管理模块,可实现企业对年度培训计划实施以及员_丁受培情况的动态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培训效果以及各类人员取证情况,从而达到对各类培训项目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7.绩效考核管理——提升员工绩效管理水平,促进考核工作规范化。通过绩效考核模块,可实现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积累和分析,使考核工作更加简捷、快速和准确,提升了绩效考核的应用效果。

8.招聘管理——建立企业内外部招聘信息平台,实现了员工招聘工作动态管理。对拟实行内部招聘的岗位,可输入招聘条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甄选,通过双项选择和面试考核,实现人才应用最优化;对确实需要从外部招聘的,可通过企业外部网站或者人才招聘门户网站信息,应聘者在网上填报申请信息,招录部门进行初选后,将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信息录入到系统招聘人员库,经过公司高层领导比选审批后进行正式入职。

9.人事异动——当员工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通过人事异动功能可以调整其在系统中所在部门,并自动生成调配记录,通过历史累积,能够形成标准化个人简历。

篇6

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看,各政府机关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针对于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实施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沟通和部分信息的共享,政府也对公众开放了部分电子化服务,初具规模的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方便了公众生活,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⑴信息处理能力问题。

随着政务信息资源的不断公开以及政务信息资源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各种多媒体内容的引入,使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而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政府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还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的挖掘,这就要求电子政务具有很高的计算处理能力。

⑵固定电子设备的局限性。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无线网络和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员的流动性的增加,固定电子设备的局限性逐渐体现出来。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只能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办公,而对于用户来说,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将是非常方便的。

⑶“信息孤岛”问题。

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建设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进行的,导致国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所获得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被孤立于其所属的部门,不能被广泛访问和使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进行共享,从而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这也限制了一些需要综合应用各方面数据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发展。

⑷缺乏数据安全防范能力。

各地区各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能差异,造成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安全性防范不足的部门,很容易遇到数据被盗、被破坏或者被修改等问题。

⑸“数字鸿沟”问题。

虽然我国电脑普及率不断增加,但是依然存在一部分人不使用电脑。“数字鸿沟”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增加了用户获取政府服务的成本,限制了政府对公众提供有效服务。

2新兴技术引领电子政务的发展

⑴云计算技术促使电子政务发生质的变化,向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方向发展

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广泛共享计算资源的一种服务提供方式,云计算提供计算能力,将底层技术架构(如: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抽象为计算资源,方便地、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计算资源的共享池,计算资源能以少量的管理代价或由服务提供商交互而被快速提供和释放。用户按需的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这种资源是安全、可靠、高性能的,而用户并不需要关心云计算平台的各个细节。云计算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与管理手段将众多位于不同地方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个统一的“云”中,通过建立统一的远程访问界面或者访问端口,可以有效地将电子政务的各项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有利于信息的共享。通过云计算集成起来的信息资源可以将各种分散的电子政务数据库整合成统一的数据中心,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电子政务建设的费用和维护的费用,从而减轻政府的财务负担。各个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云”资源按需的获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服务,不用考虑软硬件建设、安全防护等问题,也不需要考虑软件升级的问题,在云端,所有应用都是统一进行升级的。由于是按需索取服务,也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云计算通过将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府服务器统一在“云”资源中,从而形成了统一的服务器集群。因此,政务部门可以统一为“云”平台构建基础安全架构,从而对全部平台实行统一的安全管理,这样可以共享所有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与检测能力,通过云计算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主动对一些危险进行检测,并能够主动修复一些系统漏洞,从而使电子政务的安全防护更加主动,有效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能力。通过云计算技术与云平台构建统一的内部数据库与内部信息交换平台,可使各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充分共享,也能使各个平台之间的信息无障碍地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内部的信息共享能力与信息交互能力,从而充分整合电子政务的内部资源,有效解决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与信息共享不畅的问题。

⑵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传统电子政务向移动电子政务服务转变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乃至物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近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体系,它们的增长速度之快出乎于任何专家的预料,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将移动互联网与电子政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应用服务,是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移动网络拥有比传统网络更加广泛的用户群体,目前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50亿,并且仍在以每日新增200万用户的速度快速增长。用户便捷灵活地使用移动设备,而不必守候在电脑前,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电子政务服务,政府部门之间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各项业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子政务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子政务的普及率。综上所述,新一代移动电子政务相对于传统电子政务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融合了云计算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解决了传统电子政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传统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方便了广大群众。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这种基于云的跨平台移动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探索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3基于云的跨平台移动电子政务方案

3.1总体方案设计

随着政府改革步伐的加快,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等技术和概念的兴起和逐渐成熟,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也将迎来新的变革,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运用更多新技术与新理念,以建设“智慧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责任,打造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更加高效地为公众提供必要的政务服务。将云计算与移动互联技术引入传统电子政务中,打造新一代移动电子政务系统,是一项涉及了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开发技术、政府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诸多因素的系统性工程,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电子政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图1是基于云服务的移动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示意图。从总体上,可以将整个系统分为底层政务服务平台、中间层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移动用户终端应用三个层次。

3.1.1底层政务服务平台

移动电子政务云平台是为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服务的。在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平台如何稳定并且高质量地向众多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高安全性,高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用性、高可靠性是其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灾难备份不容忽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灾难备份恢复系统的服务。移动电子政务云平台可以为政府部门按需提供资源,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电子政务服务的集合。电子政务核心服务将电子政务硬件基础设施、电子政务软件环境、电子政务应用抽象成服务,这些服务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规模可伸缩等特点,用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服务管理为电子政务核心服务提供支持,进一步确保电子政务核心服务是可用的、可靠的与安全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服务为移动电子政务提供硬件基础设施部署服务,为用户按需提供实体或虚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服务将移动电子政务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电子政务软件服务的模式提交给用户。电子政务软件服务通过互联网为各个政府部门提供软件服务,各个政府部门无需购买或者开发专门的软件,只需要向移动政务云平台中心申请使用基于Web的移动电子政务软件,来管理政府部门的各项事务。电子政务服务管理用于保障电子政务核心服务层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包括政务质量管理和政务安全管理等。

3.1.2电子政务云系统

移动互联技术使用户接入到政府提供的云平台中获取所需要的服务成为可能,对于移动电子政务云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设备进行访问。访问的形式为手机客户端、移动B/S服务等形式。电子政务云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是云平台提供移动服务的一个重要保障,云平台的开发应该与云应用相结合,共同开发出适合电子政务使用的平台及服务。电子政务云系统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共享服务,采用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设计开发信息数据存储平台,作为电子政务云系统的中枢,建立与其他系统平台的交互,以实现更多服务功能。由于政府各个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应用系统应该采用较通用的开发手段例如Java和MSSQL或Oracle等进行模块功能开发。为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环境下的访问,并能够具有最大的开放性和扩展性,后台的数据查询系统将会采用开放式数据库互联ODBC标准开发各个不同的数据库API接口,实现客户端与云计算中心的数据交互,从而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资源共享、政务信息公开和多部门协同审批等功能,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3.1.3移动终端应用实现

移动终端的应用提供诸如政务公开、信息、登记申报、网络审批以及用户反馈等多种政务功能。为兼顾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移动终端应用需要能够支持当前主流的智能手机平台,例如iOS、Android和WindowsPhone。考虑到用户的良好操作体验以及信息数据的安全,便于将来应用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应该采用各个操作系统平台的原生应用开发技术进行移动终端应用的开发工作。

3.2移动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移动电子政务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即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以及移动平台系统的安全问题。

3.2.1数据信息的窃取、篡改、伪造或破坏

在使用云进行数据共享时,入侵者通过窃取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未采用加密算法传输的数据信息,分析出信息规律与格式,进而得到信息内容,造成信息泄露;或者篡改信息内容,伪造和破坏信息。如何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可信的传输通道,保障用户的信息不会被窃取和篡改、伪造或破坏是移动电子政务安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安全套接层(SecureSocketsLayer,SSL)技术来保证传输中数据信息的安全。SSL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通信主体之间提供保密、可靠的通信信道,它所提供的安全协议,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层之上,与应用层的具体协议无关,SSL自动完成加密算法、通信密钥的协商以及服务器的认证。在建立了SSL连接之后,应用层无需进行任何干预,通信中的所有数据都会被自动加密。它既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部署起来又比较简单,这些优点促使SSL协议成为目前互联网保密通信的工业标准。另外,对于更高安全级别的政务数据,还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性更强的数据传输技术,即SSLVPN技术,它结合了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VPN)以及安全套接层的技术优势,既能提供远程访问内部网络的方法,又可以提供可信的安全传输通道。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在采用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传输的基础上,还需要采用能够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传输协议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另外,数据残留也是导致信息泄露的一种途径。数据残留是数据在被以某种形式擦除后所残留的物理表现,存储介质被擦除后由于具有一些物理特性使数据可能被重建。在云计算环境中,数据残留更有可能会泄露敏感信息,因此应该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建立一种安全机制,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在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云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3.2.2移动平台的系统安全

由于电子政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的特殊性,对于系统平台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如何提高移动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已成为系统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目前,安全的认证系统正逐渐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重要保证。移动电子政务系统可以结合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技术来提高系统平台的安全性,从应用安全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出发,基于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技术构建信任身份体系、鉴权体系以及行为追溯体系,实现信息系统的可信、可控和可管理,构建满足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和相关法规政策要求的信任体系平台。从服务体系上看,该平台需要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服务、统一的数字签名与验证服务、统一的数据加解密服务等功能;从管理体系上看,该平台需要实现统一的用户证书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以及统一的授权管理,另外还需要设置安全审计管理系统,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独立的审计服务,可详细查询网络用户访问资源的任何操作,深入追踪内部或外部网络中发生的攻击事件。通过建立移动电子政务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平台,可以解决多应用系统带来的用户登录、权限分配、数据共享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增强移动电子政务系统抵御攻击的能力,提高系统安全能力。

3.2.3云环境下跨平台的应用安全

云环境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公众可用性等特点,使得跨平台的应用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电子政务系统在云端部署的Web应用程序应当充分考虑来自网络的威胁。

⑴SaaS应用安全

在SaaS级别,可以通过最小化应用程序权限,来降低云应用的内部安全威胁。对政务系统中的云应用程序强制采用通行证或者智能卡的方式进行登录限制,并且对于用户通行证密码的强度和过期时间有明确的要求。电子政务系统应该能够提供高强度的密码,并要求定期修改密码,时间长度必须基于数据的敏感程度,并提供不能使用旧密码等可选功能。

⑵PaaS应用安全

PaaS级别的应用安全包含两个层次:PaaS平台本身的安全和部署在PaaS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安全。电子政务系统应尽可能地使用单独的PaaS平台以降低安全隐患,如果一定要使用多租户PaaS的服务模式,那么必须选择提供“沙盒”架构的PaaS平台,以确保应用隔离,即确保政务数据只能被政务系统中的合法用户和应用程序访问。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人员必须熟悉PaaS平台的安全特性以及平台所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方便安全控制软件的部署、管理和执行,在应用内部实现配置认证及授权管理。

⑶虚拟化安全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服务主要面临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个是虚拟化软件的安全风险;另一个是使用虚拟化技术的虚拟服务器的安全风险。为保证虚拟化层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未经授权的用户对虚拟化层的物理或逻辑访问,保证虚拟化层的完整性和应用程序的隔离性,保证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的云环境的完整性。

3.3移动应用的设计实现

现阶段最常用的用户移动应用实现方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移动电子政务专用客户端应用软件实现,另一个是基于B/S架构的移动Web客户端电子政务实现。这两种实现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简单来说,专用客户端应用软件性能较好,但跨平台通用性差。而基于B/S架构的移动Web客户端可以跨平台使用,通用性强,但其性能较前者要差很多。现阶段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上Android、iOS、WindowsPhone等操作系统群雄逐鹿,每一种移动操作系统平台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很难做到只开发一款手机应用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由于多个平台都需要开发,对于软件的升级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逐个升级各种应用比较繁琐;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需要分别为各种不同的平台进行升级,也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而移动B/S架构的应用能够解决跨平台和用户不断下载升级的问题。移动电子政府系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对性能和画面要求极高的移动开发技术,对于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而言,基于Web标准构建的B/S模式的客户端也许更有吸引力。同时由于HTML5技术的出现,使得基于B/S架构的移动应用的表现力大幅提升,可以开发出更多以前只能在移动C/S架构中存在的应用,所以使用HTML5技术完全可以满足移动电子政务的需求。由此可见,使用移动B/S架构以及Web标准化技术来构建移动电子政务客户端,跨平台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但就其性能而言,移动B/S架构相对于C/S架构来说,在功能和性能上存在差距。移动C/S架构应用可以很方便地离线使用,而移动B/S架构应用现在要离线使用还比较困难。移动C/S架构可以很方便地调用系统的各种API,从而实现比移动B/S架构更丰富的功能。简而言之,移动C/S架构性能更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但是其开发维护需要耗费的资金、时间、精力要比移动B/S架构多。而移动B/S架构可以实现跨平台,用户使用方便,普及面更广,但其性能相对于移动C/S架构明显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系统API等功能。鉴于此,可以采用合成的方式,取长补短,以B/S模式的移动电子政务为主,辅以常用的C/S架构手机平台专用客户端。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普及移动电子政务的使用群体,又能为主流用户提供深度定制的移动电子政务功能。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