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艺比拼范文

时间:2023-03-30 10:4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艺比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厨艺比拼

篇1

参赛者是经常下厨的妈妈和好久都没下厨的爸爸,我和哥哥当评委。比赛双方准备好材料后,我大声宣布:“比赛开始!”

爸爸做的第一道菜是“爆炸头”。他信心十足地拿起锅铲,将配好料的鱼肉放进烧滚的油锅里。只见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锅铲和筷子翻滚着鱼肉,生怕鱼肉粘了锅,不久,香喷喷“爆炸头”就做好了。另一边的妈妈正不慌不忙地配酱,她先在碗里犯了一些豆粉,再接了些清水,拿着筷子不停搅动,接着在放入番茄沙司、糖、醋等,一切就绪后,妈妈开始做“火烧云”。只见妈妈将半熟的排骨和配料合在一起,往锅里一倒,熟练地用锅铲搅了搅,不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火烧云”就做好了。我和哥哥谗延欲滴

过了一会儿,餐桌上的菜越来越多,爸爸完成了“金玉满堂”等,妈妈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等香喷喷的菜引得我们评委口水直流。我和哥哥先品尝了爸爸的“爆炸头”,我用筷子夹了一块,蘸了点酱汁,放入嘴里,哇!又松又脆的鱼肉配上又酸又甜的酱汁,真是美味无比!接着,我和哥哥尝了妈妈做的“火烧云”哇!火红色的酱汁在形状各异的排骨上,真像傍晚的火烧云,好看极了!

篇2

今天,校园旋起一阵风波。酷儿自称为厨神。我非常不服气,站出来向酷儿说:“凭什么你自称为厨神,我要向你挑战!”酷儿答应了我的挑战。

第二天来临了,我与酷儿的比试开始了。第一关比赛的主料是青椒。酷儿拿起菜刀“咔咔咔”青椒切好了,我看地目瞪口呆,台下的观众一直叫“哇”。不过我也不赖,慢慢地把青椒给切的一样大小。比赛时间到,酷儿做的菜叫碧玉妆成一树高,我做的菜叫万条垂下绿丝涛。结果酷儿赢了。我赶紧试了酷儿的菜,鲜嫩,香甜可口。又试了我的菜,哎呀,干巴巴的,难吃死了。我这关认输了。

第二关的主料是玉米。我拿起菜刀“嚓嚓嚓”原本一块硬肉被我切成了肉泥,台下的观众看的两眼发直。酷儿也不爽,拿起油锅烫热油把玉米丢下去,“啪啪”玉米顿时成了一个个爆米花,大家也看得眼直。时间到,我做的菜名叫玉米肉,酷儿的菜叫爆米花。这关我赢了,酷儿不相信,试了我的菜,真是吃了仿佛走进了春天,而吃了自己的菜,觉得好像走进了冬天。

第三关的题目是饭后甜点。我细心地切菠萝,酷儿细心地做蛋糕。时间到,我做的是可口果冻,酷儿做的是柠檬蛋糕。结果我们打成了平手。

以后,我和酷儿开了一家酒店,我们的菜是远近闻名、绝食无双!人称我们为“厨神两朵花”。

篇3

【关键词】农产品 出口 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及其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有限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理由,以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往往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难以适应和应对,是贸易保护中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现在被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利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事件不断见诸媒体:欧盟因氯霉素残留问题暂停从中国进口动物制品;日本厚生省宣布对我国动物产品实施严格检查;英国因发现中国蜂蜜含氯霉素,要求商家停止销售……中国农产品出口在短时间内多次遭遇“绿色壁垒”,再次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亟待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这种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色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绿色关税制度。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绿色壁垒削弱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但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我国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他们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属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他们纷纷设置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但绿色壁垒的扩大和强化,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沉重打击。

3、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品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4、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中国每年有240亿美元出口产品因为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譬如,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壁垒。如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

三、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主要对策

1、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无论是主要发达国家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绿色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WTO/绿色壁垒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

2、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出口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定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3、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自然的紧密结合,主张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4、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 尽快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化生产经营者”、“龙头企业+专业化批发市场+专业化生产经营者”等多种形式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的营销新体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绿色农产品交易平台,利用“B to B”进行网上贸易,构建绿色农产品网上营销新模式。

5、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策略,绕过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对此,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外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不仅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绕开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 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法律出版社,2000.

[2] 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2(6).

[3] 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J].农业经济问题,2003(3).

篇4

【关键词】农副产品 中欧进出口贸易 贸易对比 国际竞争力

1 引言

入世以来,中欧抓住契机迅速发展农副产品贸易,然而贸易额占双方贸易总额的比重并不理想,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欧盟国家对中国实行非关税壁垒如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农副产品的进口,这些苛刻条件使得中国农副产品的进出口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优势,也给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挑战。我国农副产品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生产技术尚比不上欧盟国家,初级加工产品在质量上易遭受欧盟国家的高标准准入制度的限制。

2 中欧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比分析

2.1中欧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特点分析

中国的土地资源在总量上比起欧盟国家要多得多,加上中国几千年的种植文明使得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在中国人饮食的结构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产量上具有优势,而欧盟国家国土面积较小,经济却相对发达,在生产农副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又远超过我国的生产技术。中欧农副产品的出口贸易有以下特点:

(1)双方农副产品贸易在世界市场上呈互补状态。在2013年以后双方农产品对世界出口结构相似程度仍然呈现下降趋势,双方的进出口贸易互补性会更强,促使中欧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来往更频繁。欧盟与中国农副产品贸易往来之间的互补还体现在谷物制品、油制品、水产品加工以及生鲜加工产品上:中国主要对外进口的奶制品和油料是欧洲联盟国家重点出口产品,而欧盟主要进口的生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产品又是中国出口最多的。

(2)中欧在一些农副产品的出口中是相P联的。中国对日、美、韩、欧盟等出口农产品数额较大;欧盟农产品重点出口到美、俄、中、日、瑞士,由此可见中欧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联系,但不能说双方在出口结构上就相近形成竞争对手,相反,中欧在出口中形成竞争的产品更少,只有部分农副产品能形成对比。

2.2中欧主要的农副产品进出口种类对比分析

(1)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种类

2015年1-12月,我国的农产品及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875.6亿美元,较2013年增加8.7亿美元。我国近三年油料物产品的进口额居高,食用油籽在2014年进口额达到最高445亿美元,食用油略有下降,最高为2013年进口额89.4亿美元。总体来说,几种主要进口的农副产品均有所下滑,生鲜果蔬产品进口额较为平均。

(2)欧盟国家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种类

皮革、婴儿食品、奶粉和乳清是欧盟对外出口的重点产品;主要进口农产品及副产品有热带生鲜果蔬和调味料等产品。欧盟国家每年大量引进的产品很大一部分为季节性产品,由此可知,中欧农副产品贸易种类集中于使用油类、水果类和婴儿食品,中国进口率降低,而出口增加,而欧盟则对中国的进口逐步增加。

3 欧盟国家对中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3.1 欧盟国家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是非关税壁垒措施的一种体现,欧盟国家为实现自身的贸易利益而指定一系列措施保护内部贸易,阻碍他国向本国出口产品削减本国自身的利益,是不正当的绿色壁垒。正因为我国农副产品价格相对更低使得欧盟国家对我国农副产品出口一直存在质疑,近年来对我国大量农产品出口的危机意识日趋提高,对环境保护问题也呈现出日益重视的趋势,使得欧盟成员国纷纷打着环境保护、生态健康的旗号对我国的农副产品进口严格检查,但我国不具备更为先进的设备来进行检验,还无法达到欧盟国家的准入标准,这就导致我国的农副产品市场被排挤,出口达不到预期。

3.2 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影响

欧盟在发展时技术设备设施和技术标准均已经有了很成熟的一系列体系,法规健全、标准统一。其通常会采用比国际通用还高的水准来限制进口达到贸易保护,一些标准明显带有歧视性,甚至有专门针对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农副产品进入欧盟的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繁冗的技术标准和极为精细的检验检疫标准检验。进入的产品必须符合欧盟内部设置的标准才可以欧盟市场在市场上流通,有些产品即使能够进入市场也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上放心销售。同时,技术贸易壁垒的实施会增加我国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成本,为成功进入欧盟市场,不得不提高技术设施设备的运用,增强农副产品检验检疫技术,在生产、加工、储藏等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无力进去,有时候往往投入了大量成本依然无法达到其进口要求,导致成本增加,创汇减少。

3.3 欧盟的CAP对中欧农副产品贸易的影响

所谓的欧盟CAP即是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共体为实现农业复苏、维护成员国的利益而制定的提高农民生产积极的计划。欧盟CAP政策三项基本原则实质上是以欧洲联盟为贸易中心,旨在内部开放贸易、保障出口而限制他国的进口、排外色彩的政策,通常对外建立联盟统一的对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我国向欧盟出口农副产品遭受严格的质量把关和价格战,致使我国出口困难加大,加上我国出口政策优惠并不如欧盟国家那么成熟,欧盟国家出口有相应的健全完善的出口补贴政策,这对我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来说是不占优势的。

4 我国对发展中欧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和建议

4.1 借鉴欧盟国家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我国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农业部在r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方面共了294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但现阶段我国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更加完善。为提高农副产品的出口份额,政府可以帮扶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安排专业人员到发达国家学习以借鉴发达国家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工作,提高有关部门参与质量安全的积极性;在注重标准数量时也狠抓质量,制定更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农副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以及质量标准。

4.2 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贸易的资金投入力度

欧盟国家对我国的农副产品安全质量一直存在质疑,加上我国农副产品价格普遍偏高,对欧的进出口贸易虽有所增加但是增长速度较缓慢,出口补贴不高。在欧盟国家实行的共同农业政策补贴农副产品出口力度相当大,相当于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一,鼓励农副产品出口,实行健全的制度进口农副产品保证农副产品的质量。我国可以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贸易的资金投入,生产高质量、高品质的农副产品。

4.3 加强农副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速度随之加快,可以建立专门的用于农副产品贸易的数据库,统计分析中欧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加快农副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欧盟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帮助我国制定合理有效的对欧贸易政策。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还可以了解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短板,对欧盟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研究欧盟农副产品贸易的走向,降低我国向欧盟出口农副产品被扣留或欧盟停止进口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中欧贸易的摩擦起到缓冲作用。

4.4 培育大型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心

在政府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力投入外,企业也从自身的利益角度考虑如何加大中国农副产品的出口创汇。为了增大农副产品的对外出口,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可以培养大型农副产品进出口贸易集散中心,搞活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合作农副产品供销商,建立起一支底子较硬的进出口贸易团队,各大经销商可以在互相学习、竞争中提高农副产品出口的质量。

5 结论

通过分析中欧双方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欧农副产品贸易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持续合作的趋势加强,但是中国农副产品在生产和加工上缺乏核心技术,很容易遭到欧盟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影响,不利于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我国农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应该形成“政府扶持,公司与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体”的生产销售品牌化和高质量化。中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农副产品在质量上和加工技术上都没有竞争力,这使得我国的对外出口不占优势。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农副产品贸易的劣势和短板,制定相应措施,增加我国农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份额。

参考文献:

[1]孙致陆, 李先德.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

增长前景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4;

521-527.

[2]程国强. 《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

[J];中国农村经济, 2012, 3; 4-13(43).

[3]韩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J];国际商贸, 2014.11;125-127.

[4]褚洪德.《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

对策研究》[J];经济特区,2015,6; 84-86.

[5]牟岚.《欧盟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

响》[J];经济特区,2014,1;84-86.

[6]褚洪德. 《欧盟农产品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

对策研究》[J]; 经济特区, 2015, 6; 84-86.

[7]张秀玲.《中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成因与影响研究》[J];

2013.

[8]王绪龙,纪茂利等. 《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困境成因及

解困对策建议--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29), 82-88.

篇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资源丰富,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农产品相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价格优势,特别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方面更是如此。但是,近年来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等,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限量更加苛刻,我国农产品往往难以满足要求,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屡屡发生,这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绿色壁垒制约农产品出口增长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恰恰也正是各类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推行的环保标准、动植物安全标准以及严格的监测制度和程序,增加了农产品出口国出口商的交易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大约每年增长5%左右,加入WTO后本来有望实现增长的迅速扩大,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大大阻碍了增长的速度。

3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发达国家在实施绿色壁垒的过程中,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要求,结果就是日本不允许中国的大米进入日本,欧盟不允许中国的牛肉等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美国不允许中国的龙眼、苹果等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中国农产因技术要求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直接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4环保标准削弱了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

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花生、茶叶、蜂蜜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中国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中国的花生产量本来居世界首位,在对外贸易中曾经与美国、阿根廷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花生出口国,但是,近几年来却因为黄曲霉毒素含量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导致出口量下降,茶叶、蜂蜜也因为含有污染物质出口下滑。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传统优势逐渐削弱。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繁琐的卫生检疫制度,防止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痛定思痛,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次与“绿色壁垒”正面相撞,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亟待掌握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并充分利用这种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生产缺乏协调统一、生产者和加工者知识水平低,技术和设备落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等自身问题,面对各国严阵以待的各类绿色贸易壁垒,综合来说,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无论是主要发达国家或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绿色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绿色壁垒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2)调整出口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出口经营方式,加强农产品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经营方式有关。目前,中国出口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生产、加工出口没有实现一体化,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不够。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通过与其它国家签订互认协议,为中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通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

(3)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必须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的基础条件;要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要提高农业品种的产出、抵御灾害能力;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就能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就可以抵制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增强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4)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通过培育一批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专门性绿色农产品龙头企业,

(5)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2006年销售额达到8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目前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德国、英国50%-70%的有机食品依赖进口。无公害农产品之所以受欢迎,因为它的生产受到严格生产条件及质量安全标准的限制,从而满足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约束条件。为此,我国无论是从扩大出口角度,还是从调

整农业产业和品种及增加农民收益的角度,都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环保、卫生安全意识,同时要简化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减少和规范检测项目,降低监测收费、标志使用费和标志服务等收费标准,减轻生产者负担。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和检疫制度,建立健全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和疫病疫情防控体系。

(6)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策略,绕过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对此,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外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不仅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绕开绿色壁垒。

参考文献

[1]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07,(1).

[2]李吉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

[3]罗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05,(8).

篇6

关键词:贸易壁垒;电子产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61-01

一、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面对的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一)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

信息技术壁垒是当前世界电子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形式。这种技术性壁垒方式对我国出口电子产品有着较大的影响,世界对信息技术壁垒通常分为四种表现形式,分别是:物品标识码系统,电子商务计算单位制式,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 System, EDIS),以及信息传递标准。

(二)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也是严重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一类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质量认证体系。当前全球电子产品合格认证体系有八种模式,分别为:内部生产管理控制模式,EC试验型模式,生产质量认证模式,符合型认证模式,产品验证式模式,产品质量认证式模式,EC单元证明模式和产品安全质量认证保障模式。

(四)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当前,世界各国不但都拥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都自成体系。当前世界共有技术标准达300多万个,以欧盟为例,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达84万个,日本拥有的技术标准达50万个。

二、我国哪些出口电子产品受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

(一)电子计算机类产品

随着电子计算机类产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相应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依靠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条件设置,成为一些国家限制我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这些手段包括:一是利用技术标准,抬高本国进口的门槛,例如欧盟等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标准,以专利技术为原因,并借助一些复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电子产品的出口;二是利用核心的专利权来控制产品的出口权。例如,美国就利用这种手段,对投资回报率大的企业实施收购中方股权,对公司进行独资性的经营,将一些制造装置及核心部件内制化转向境外生产等手段控制电子产品的出口。

(二)家用消费类的电子产品

我国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要求,强制的安全质量认证,严格的国际标准,知识产权或核心专利技术控制以及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例如,我国的视频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需进行FDA登记注册、FCC电磁兼容认证和UL产品安全认证(UL6500《家用、商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音频/视频设备及音乐设备的安全》即美国的音视频产品通用安全要求标准)。

(三)电子元器件及通信设备产品

由于发达国家的安全标准和指令不断完善与增多,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例如,欧盟以指令的形式对家用的电器产品,电动工具产品,灯具,低压电器等产品强制实行CE认证制度,对于那些未贴上CE标志的电子产品是严令禁止进入欧洲的。另一方面就是对通信设备产品进行严格的管控,这些年,我国的电子出口企业也不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纠纷。

三、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贸易受到巨大阻力

根据国家商务部门的统计的数据来看,2006年以来,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贸易造成损失较大的对手国主要集中有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欧盟所占的比重最大,达40%以上。

(二)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以削弱

我国的一些重要核心的电子产品技术都依赖于其它国家,导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制造水平也较为有限,这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发达国家一旦利用跨国公司手段对我国的竞争力企业进行“专利围攻”,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面临产权纠纷,这必然会影响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销售和国际竞争力。

(三)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加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发达经济体为主的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这无疑成为我国面临贸易摩擦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对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要求变得更加苛刻。受此影响,我国进入了贸易摩擦加剧时期。

四、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做好企业的参谋

一是政府应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机制。政府应努力争取与欧盟就相互承认认证达成共识,在严格国内认证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欧盟的承认,为我国电子企业减少大量的诸如认证,检验检疫等成本。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的建设,促进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我国电子产业已形成诸多具有全球化影响的产业集群,但这些产业集群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病。

(二)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

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该从提高产品的质量入手,不断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注重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自主品牌之路,从而尽可能的规避技术贸易壁垒。进一步调整出口电子产品的结构,研制生产我国自主生产的核心产品,不断掌握核心技术,增强电子出口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加紧标准化建设步伐,及时掌控国外贸易壁垒新形势

技术贸易壁垒就是标准化的制定与执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标准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完善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增强标准意义,不断研究和学习他国的关于标准的相关技术。同时,要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和新形势,以便国内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单位: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

参考文献:

[1]娄勤俭.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研究报告(2008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WTO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3]易晓娟.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状况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0,06.

篇7

据统计,截至7月20日数据显示,目前在售的133款产品中,外币类占半壁江山。同是外币产品,澳元类平均预期收益率是日元类的3.4倍。

“6月各银行为吸引资金,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但7月以来,产品收益率回归常态,与6月底超短期高收益产品发行量骤增形成了鲜明对比。”普益财富研究员邱凯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在售产品中,1个月(含)以下理财产品发行数18款,仅占比约13.53%。超短期7天产品只有兴业银行7月19日发行的“2011年7月第三期天天万利宝A款”,预期最高收益率4.25%。

尽管7月初也曾有十款左右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8%,但从7月20日普益财富所显示的7月23日之后仍在销售的产品中,收益率高于6.8%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外币类占半壁江山

根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7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1018款。其中,7月23日(周六)仍标示在售的产品共133款,来自22家银行。

在这133款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占67款,剩下66款为外币理财产品。在外币理财产品的分布上,交通银行发行最多,共发了30款,且为清一色的“得利宝新绿”外币类产品系列。

记者了解,交行一贯是发行外币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大户,且在发行节奏上“隔一周发一次,有点大小周”,所以这些产品撑起了未来一周在售市场。

在外币理财产品的种类上,又以美元类数量最多,共有20款,其他较多的币种分别是欧元类、港元类和澳元类。

在预期收益上,澳元类最高,平均预期年收益率5.99%,位居现有外币产品之首,超过同期发行的人民币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0.1个百分点。

澳元类产品领先的现象,在纯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一类型产品中,9款澳元类平均预期年收益率5.93%,高于22款人民币类产品4.40%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同期20款美元类产品这一数据仅为3.46%。

排名靠后的币种为港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日元更是以1.74%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垫底。

在预期收益排行榜上,上述币种也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化。如在单款产品前十排名中,人民币与澳元类各占30%、70%;而在后十名全是以日元为代表的外币产品。

澳元类成长性好

同样是外币产品,澳元类平均预期收益率是日元类的3.4倍。是不是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越高越好?

其实未必。在目前的银行理财市场,部分理财师或客户经理常会以汇率波动为由,推荐或建议投资者将持有的外币头寸,转换成人民币或其他外币再进行投资。但盲目博取高收益而更换币种的行为,却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不同币种,投资者需要去区别对待。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港元、日元升值,而兑英镑、欧元、卢布却贬值。倘若将英镑、欧元兑换为人民币投资,并没有规避掉汇率风险,如果投资者有外币支付需求,这样操作还加大了汇率风险。”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该如何看待澳元类和美元类产品的收益空间?

从在售理财产品来看,澳元类大部分产品主要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这源于澳元是高息货币。

“澳元本国的利息收入大,这就相当于把钱拿去澳大利亚,存个定期都有很高的收益,自然与之对应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更高。”邱表示。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问题并没这么简单。等到具体的币种兑换时,更多具体问题出现。尤其是对于投资流向多样化的币种,需要重新审视。

如作为高息币种的澳元,相关计价产品价格相对也较高,其弹性与波动区间较大,持有人也较多。

而美元作为大部分商品的计价单位,外币理财产品数量也颇多。然而,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元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

就目前美元的购买力而言,虽然具备了低位反弹的条件,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及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影响,货币形势依旧不太明朗。

北京展恒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理财总监石端义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澳元的货币属性看,主要是商品货币,短期面临回调的压力,但长期而言,澳元兑美元还存在升值空间,其成长性也更好。”

在次贷“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仍处在大的经济刺激中,从简单的金融逻辑角度,多印货币刺激经济,自然推高了资产价格。

但整体来看,从全球经济复苏过程和商品价格处于高位来看,澳元区经济体以出口矿产资源为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从而会紧跟商品市场的走势。近期澳元创历史新高,也跟其在全球通货膨胀中容易受益有关。

“但澳元类产品的风险也要警惕,比如一旦出现下跌,幅度会偏大。”

避免盲目兑换

面对不同币种的差异预期收益,如果投资者在错误的机会选择兑换货币,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会被放大。

“我们不赞成投资者为了追求某些币种的高收益,而去频繁地更换币种。而更希望投资者根据自己已持有的外币或日后需要交割的币种头寸,去选择产品。”范杰说。

不能贸然更换币种的另一个原因,是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升值。“不能仅仅因为看到哪个外币理财产品收益好,就将人民币换成相关外币。”

石端义认为,如果投资者没有外币,或未来没有外币需求,更需要谨慎选择。

此外,不同货币的转换费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只持有澳元去购买相关产品,问题还不大,但要用手头持有的人民币去换成澳元,等到期后再转换回来,很可能在市场的不定性变化中造成无谓的损失。”范表示。

篇8

【论文摘要】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本文对关于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从而跨越绿色壁垒提出几点建议。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国出口额出现了暂时的增速缓慢甚至下降。我们应该认清绿色壁垒的内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实施收缩战略。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应以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尽量等同采用;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进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二、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建设专业信息中枢的使命,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商品和市场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应抓住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契机,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完善外贸体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强大合力

应强化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促使各类农业主体走向合作和联合,推广能高效率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服务的组织体制模式,企业应积极进行绿色农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按照生态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和生产全过程控制,采取必要的清洁方案,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并且,建立企业环境管理新体系,要积极申请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及绿色标志,增强出口产品的环境竞争力。通过推广,使单个农民融入到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各类组织整体中去,使之充分享有获取市场交易信息和经济收益的机会。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能和信息,始终是我们破解绿色农业壁垒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知识和各类蔬菜、优质粮食、养殖、加工等绿色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及时掌握各项农产品绿色栽培技术和畜禽绿色养殖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现场指导、答疑,给农民下发种植、养殖等各类科技书籍,加大资金投入,在省内各个农村社区建立小规模型的农科图书室,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 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1).

篇9

一、主要发达国家食品贸易壁垒现状

(一)美国。美国食品技术法规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等机构颁布,主要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婴儿配方食品法》、《营养标签与教育法》、《美国食品标准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美国关于食品化学品标准主要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药品研究院下属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制定的《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该法典是FDA以及许多国际食品检验检疫机构用于鉴定食品化学品标准的综合性集成。此外,美国还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例如从1995年到2001年之间,美国先后在水产品、肉类制品、乳制品、果蔬汁中引入HACCP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管理的上述食品。近年来,美国在加强本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还开始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以期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的TBT限制。2000年下半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等出台了《国家标准战略》,明确提出要利用美国标准体系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美国标准的国际化,此举旨在进一步控制国际市场,同时达到突破他国壁垒的目的。

(二)欧盟。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确立了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对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进行了完整的规划,形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004年欧盟又了4个补充性法规,涵盖了HACCP、可追溯性、饲料和食品控制、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以及从第二国进口食品的官方控制等内容。此外,欧盟分别在食品卫生、动物副产品、残留和污染、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食品接触材料、转基因食品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要求。欧盟食品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了上层为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欧盟指令,下层为包含具体技术内容、厂商可自愿选择的技术标准组成的两层结构标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效消除了欧盟内部市场的贸易障碍,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常常构成贸易障碍。

(三)日本。日本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由基本法律和一系列专业、专门法律法规组成,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是两大基本法律。另外,日本于2006年5月起正式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而制定,在该制度下,日本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对于该国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则制定限量要求,对无科学依据的则采用0.01mg/kg的统一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具体限量指标,共有67,140条,其中现行标准10,118条,暂定标准56,752条,其他标准270条。“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无限放大了需要检测和使用苛刻限量标准的化学品种类,全面提高了输日食品、农产品的技术门槛。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从技术标准上限制了我国食品的出口,严格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一些在我国已经达到合格标准的食品无法通过检验而丧失出口的机会从而使我国食品失去了优势,限制了我国食品出口。据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FDA共扣留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共计7,045次,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通报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1,448次,日本扣留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共计937批次,扣留和通报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残留超标、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重金属超标、转基因食品及抗生素滥用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成本,我国食品企业为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需对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进行质量控制,并支付较高的注册认证等费用。此外,技术标准的经常变动,使我国出口企业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适应不断更新的标准和法规,更改工艺流程、更新设备仪器、培训员工等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歧视性、隐蔽性原因很容易造成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菇、蔺草席等实施设限调查拉开了两国贸易战的序幕,2001年4月日本单方面对上述三项农产品启动了紧急限制进口措施,而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对日本产的汽车、手机、空调实施了征收100%特别关税,其结果,日本损失8亿美元,我国损失1亿美元。另外,日本还对我国产的鳗鱼、海裙带、鲣鱼、冻肉等设限调查,并宣布停止从中国进口。

三、应对进出口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加快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我国食品技术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标准限量与国际水平相比有明显偏低,标准界限值混乱,指标规定缺乏科学依据;国标行标相重复,甚至相矛盾,缺乏统一性。这就增加了我们出口食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针对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时尽量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另外,还要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同步与协调,发挥市场机制,以防止因残留超标和不当使用而出口受阻情况的再度发生。

(二)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广泛性、合法性、隐蔽性等特点。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必须建立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长效应急、快速反应机制,针对性地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提高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能力和水平。

篇10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 重庆市农产品 出口 竞争力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 TBT)是指,进口商品的国家或者地区组织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保、预防不诚实行为、产品质量的安全保证、保障其基本安全为由而设置的贸易障碍。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般表现为技术法规与认证、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验检疫制度、绿色壁垒、信息技术壁垒等五种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最顽固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它有着隐蔽好、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下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难度增加、农产品出口量减少

随着实施技术壁垒国家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要想进入其市场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了,进而导致我市农产品的出口量停滞不前。市场准入条件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就会越困难,并且我市生产农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还远达不到外国的标准,缺乏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实力。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欧盟、日本,凭借自己发达的技术水平,对要进入本国市场的产品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范围关乎大部分我市农产品,这些严格的标准就为设置技术壁垒提供了便利。

(二)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慢,出口规模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农产品的产量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却遭遇了滑铁卢,尽管重庆市农产品的出口额在加大,但是出口规模在缩小。具体情况为:2009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为2.5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9.05%,占总出口额的5.84%;2010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为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9%,占总出口额的4.30%;2011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了4.2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31.91%,占总出口额的2.12%;2012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为3.6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5%,占总出口额的0.63%;2013年、2014年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额一直在下降,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也是持续下降。

(三)农产品缺乏竞争力

重庆市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部分为传统农产品,其中主要包括猪肉、粮食、蔬菜、茶叶、肠衣、烤烟、中药材等。这一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价格上比较占有优势,然而国外日益增多的技术壁垒的实施,传统的初级产品已不能满足技术上的要求,我市缺乏对初级产品进一步加工的企业,缺少技术上的创新,新兴产品少,并且我市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化不集中。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我市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通过近几年重庆市粮食贸易竞争力的数据来进一步说明。如表1-1:

TC指数=(Xe-Mi)/(Xe+Mi),其中Xe表示产品的出口额,Mi表示产品的进口额。

TC指数通常在(-1,1)之间变动,当0≤TC

(四)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为了应对外国的标准,出口企业从各方面完善自身,产品成本增加了,但还是达不到国外的产品质量标准。我市种植农作物的农民有1000多万,占全市人口的40%左右,从事与农产品相关行业的人口比例也不小。加上我市农产品出口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不断加大,不少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也在降低,同时减少了农民以及相关从业者的利益。

(五)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打击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在2013年中国的出口贸易因外国的技术壁垒损失约663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企业中有近四成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2012年减少了23亿美元。出口贸易的损失在2014年期间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长了14.1%,有755.2亿美元之多,农产品出口成了受阻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同时仍影响着近四成的中国出口企业。亚洲地区是重庆市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然而运用技术壁垒较多的恰恰也是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

三、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第一,主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单一;

第二,出口的农产品种类少,缺乏多样性;

第三,重庆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

第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第五,出口企业的消极回避。

四、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第一,结合各区县特色,打造品牌产品。如我市永川区的茶叶“秀芽”,种类多,产量高,在国内还是比较知名的,但在国际上没有知名度,在与其他知名品牌竞争时,往往显得底气不足。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电商平台,结合各区县特色农产品如渝东北地区的柑橘、渝西地区的茶叶,通过规模化的种植,提高产品的影响力,打造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

第二,提高技术水平,研发新技g。首先,市政府应该加大对研究的资金支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全力研发农产品新技术;其次,出口企业也应该时时关注进口国的技术标准、评定程序等,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以此来改善自己产品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满足外国对产品的要求。

第三,完善质量检测体系。目前我市的质量安全示范区已经建成多个,接下来还将不断延伸示范区的范围。但处于我市基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还较低,政府还需加大投资力度,制定适合我市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强整治生产环境,严格把关施肥、用药等农业环节,大力打击不遵守质量安全的行为。并且在出口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对农产品的质量把关,不断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体系,使之达到进口国的标准,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出口企业应该积极应对。我市出口企业在遇到国外技术壁垒时,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正面应对,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回避的方式。出口企业应该加强与国外先进技术企业交流、学习、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他们达成合作关系,把握可以“走出去”的时机,发展跨国经营即运用外商投资、境外企业并购等方式来扩大市场。

第五,建立专业化的技术壁垒信息平台。设置技术壁垒的一般是一国政府或地方组织,仅仅凭着出口企业的力量去应对它,往往会败下阵来。此时还需借助政府的力量,针对我市产品出口的情况,建立一个专业的技术壁垒信息平台,完善技术壁垒预警机制。虽然我市有重庆市外经贸委,但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全面的信息,更专业的人员来管理这一平台。

总结:面对重庆市农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庆市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一方面解决其他国家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降低我市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损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去提高重庆市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增长其出口额,使重庆市农产品出口得到良性发展。要想应对外国的技术贸易壁垒,重庆市农产品企业应该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打造品牌农产品、提高技术水平,研发新技术,使之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建立专业的技术壁垒信息平台,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这不仅是对重庆市农产品出口,而且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鹏主,徐娟.重庆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价格月刊,2012(8):48-51

[2]郑远芳.重庆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34):148-150

[3]龙泉,沈俊,曾勤.重庆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建议[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4):14-16

[4]夏冬.重庆市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研究[J].探索,2006(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