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滑,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亿元,同比下降22.7%,仅完成年度计划23.6%。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07亿元,同比下降32.9%,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4.5%。主要运行特点:
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上半年累计投资0.60亿元,同比下降62.1%。由于新58省道、新城大道等较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新开工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前期工作不快等原因,基础设施投资出现明显下滑态势。
2、工业性投资以续建和技改投入为主。上半年累计投入1.25亿元,同比下降13.5%。
3、房地产开发相对稳定,上半年累计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4.5%。今年我县计划实施的房地产项目5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2个。新开工的两个项目因方案调整、设计变更等原因仍处于方案编制、项目审批阶段。
二、主要问题
1、重点工程进度较慢,投资带动力不强。今年我县重点工程计划总投资4.8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9.8%。上半年,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仅完成年计划的22.88%,重点工程投资没有发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力军和带动作用。
2、新开工项目前期推进不快,多数项目尚未落地。今年我县投资计划盘子中,新开工项目较多,目前,多数项目都处于前期工作推进阶段,多数项目尚未落地,给投资计划完成带来了较多不稳定因素。
3、工业类投资下降明显。原因是往年结转的项目处于扫尾阶段,新开工项目未能动工兴建。
三、下半年投资形势预测
2008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将进一步从紧,项目适时供地将面临很大压力,项目融资也比较困难,一定程度地影响我县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上半年,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较差,给全年计划完成带来很大压力和困难。下半年,我们预测投资将会加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前期工作完成,项目落地开工。下半年,我县重点工程计划方案中,有多个项目有望在下半年开工建设。
2、项目资金、用地等条件逐步成熟,将有力拉动投资增长。如各乡镇下山脱贫点、文化活动中心、生态基础设施等项目实施。
3、工业性投资将较快增长。就彭月产业基地而言,上半年,处于土地平整阶段的企业有9家,下步,这些企业进入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阶段后,将实现投资较快增长。
4、下半年,气候条件更有利于项目建设,各项目施工组织相比也较为成熟,各乡镇、部门对投资环境的认识也更为深刻等,也是保证投资加快的有利因素。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度。2008年,是我县项目建设承上启下的一年,一方面,2007年我县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2008年计划投资项目中条件相对成熟的续建项目不多;另一方面,今年我县启动了一批交通、旅游及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新开工项目,新开工能否按时开工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因此,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开工是我县当前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篇2
从去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经济统计,也同时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有对中国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的质疑。我认为有一部分质疑是由于对中国经济统计还理解得并不全面和完整。
正确分析常规经济统计指标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要注意几种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在内涵、口径和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仅包括了销售居民的消费品,同时有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产品,后者并不直接构成居民的消费,有的可能构成企业的中间消耗,有的可能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消耗。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家禽、家畜等。作为居民消费,一定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所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简单用零售额来判断居民消费会有问题。
二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支出。比如说政府在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包括转移性支出。所以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之间区别很大,尤其是在去年,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在社会保障投入的资金比较大,相应地在政府经常性业务支出方面投入资金支出比较低。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区别。举个例子,固定资本形成作为固定投资需求的一部分,除了有型的固定资产,也有无形的固定资产,像计算机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它发挥长期作用,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软件购置也作为投资需求,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包括它的。
四是存货与存货增加有区别,这两个概念经常会被搞混。
五是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区别。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是包括出口,第二海关统计贸易差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用剔除价格因素不变价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利用常数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小心这些情况,应正确利用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首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社会消费品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推算GDP的增长率,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涵上和数据表现上,以支出法GDP刺激消费和固定资产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其次,存货增加和存货有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动趋势,作为最终需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存货增加而不是存货本身。去年的产成品资金特别是工业品的产成品资金趋势确实是有11.7%的增加,但是是一个存货的概念。2009年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幅达到50%以上,没有对GDP产生强有力的正拉动。一个是服务贸易逆差,一个是进出口价格巨大的反差。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方法
美国一位学者说中国采用生产法计算GDP,就容易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美国采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就问了,用生产法计算GDP和支出法计算GDP,两者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从理论上来讲,数据应该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差距。
这位学者指出,公共建设项目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只要控制了资金的投放速度就能够实现目标。也就是在资金支付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GDP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
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在拨款中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算款和需要安装但没有进入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入投资完成额。即使是按实际完成投资额还要进行调整,比如说土地要进行调整。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生产法GDP增长率与支出法GDP增长率都是接近的,而且大多数年度生产法GDP增长率都低于支出法GDP增长率。因为中国GDP核算以生产法为主而不像美国那样以支出法为主,由此而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率,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篇3
上半年,国内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消费需求旺盛。1~6月,全社会衣着类零售额增长25%,超过社会零售总额增速9.6个百分点。内需市场对纺织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产品继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出口稳步增长。国内外良好的市场环境带动我国纺织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33.98亿元,同比增长23.95%。增速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大类产品化纤、服装、纱、布产量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体增长水平略高于去年同期。1~6月,化纤产量为1153.95万吨,同比增长17.89%,高于去年同期1.45个百分点;服装产量90.49亿件,同比增长14.34%,高于去年同期2.89个百分点;纱产量927.61万吨,同比增长21.07%,高于去年同期1.92个百分点;布产量233.83亿米,同比增长13.47%,低于去年同期1.87个百分点。
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内销比重的进一步提升。2007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0928.13亿元,其中,内销产值为8222.5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75.25%,高于去年同期1.54个百分点。
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大幅度回落
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稳步增长,但出口和贸易顺差增长速度均明显放缓。1~6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5%,增幅同比回落6.9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663.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比上年同期28%的增速下降8.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57.29%,低于去年同期32.84个百分点。造成出口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成本的上升。1~6月,人民币同比升值4.75%、纺织品出口退税下调2个百分点,进口棉花加征滑准税,原料、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均给出口企业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出口金额27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低于去年同期8.87个百分点;服装出口483.0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1%,低于去年同期5.95个百分点。由于纺织品服装出口有较强的季节性,一季度以后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渐进入旺季,因此上半年出口整体增幅比一季度有所提升。出口价格和数量方面,1~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价格同比增长8.17%。其中,纺织品价格同比提高4.59%,服装价格同比提高10.11%。由价格和金额同比进行推算,出口数量同比增幅仅为8.67%,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体现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步由量多价低的出口方式向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转变。贸易方式方面,1~6月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金额为54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3%,占出口总额的72.52%;加工贸易出口17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8%。各类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出口地区方面,1~6月我国对欧美设限地区共出口纺织品服装240.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2%,占出口总额的31.88%,比重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对美国出口115.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2%,高于去年同期28.1个百分点。设限产品出口情况好转,美国内需较为旺盛,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较强,出口价格提高等因素是我国对美国出口加快的主动力。1~6月我国对非设限地区出口513.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比去年同期回落14.08个百分点。原因主要是设限产品配额管理机制完善使得转口情况减少,及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市场需求萎缩。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1~6月,我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09.3亿元,同比增长25.61%,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除毛纺行业外,各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增长;但除麻纺、化纤和纺机外,增幅均明显回落。受行业盈利状况影响,化纤、纺机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9.21%和56.05%,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1和55个百分点。毛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减少,同比下降15.4%。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1~6月,全国共进口各类纺织机械2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77%。其中包括精梳机397台、自动络筒机1619台、无梭织机10795台,设备数量同比增长27%。从投资布局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纺织行业投资的重点。1~6月,东部地区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82.7亿元,同比增长20.2%,占投资总额的70.6%;中部地区投资总额为249.52亿元,同比增长47.38%,占投资总额的22.5%;西部地区投资总额为77.0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投资总额的6.9%。中部地区投资增速显著高于东部水平,中西部地区投资总额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约3.5个百分点,体现出纺织产业以投资方式进行区域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在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外需求平稳、原料价格基本稳定及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外环境下,行业整体产销衔接良好,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1~5月,规模以上全行业产品销售率为97.01%,产成品占流动资产比重为16.13%,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各分行业库存比例均低于5%。除棉纺、麻纺和纺机行业库存比例比上年同期略有上升外,其他行业库存比例均有所下降。行业整体产销衔接良好。
截至5月末,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户数比2月份新增了689户,但亏损企业户数减少了669户,行业亏损面进一步下降。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09.3亿元,同比增长23.97%;实现利润总额391.9亿元,同比增长43.8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均高于主要大类产品的增幅,体现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是纺织行业发展以及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1~5月,规模以上全行业利润率为3.66%,高于去年同期0.51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分行业中,纺织机械、服装行业利润率较高,分别为4.47%和4.15%。除毛纺、麻纺和丝绸利润率比去年同期稍有下降外,其他行业利润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化纤行业由于市场行情好、原料价格基本稳定,行业盈利能力提升较大,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39%提升到3.43%。
行业分析师预测
纺织行为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从入世后的快速增长阶段回归平稳增长。尽管行业发展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贸易壁垒升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环境治理和社会责任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但以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行业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增长态势,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稳步提升。
下半年行业经济形势预测
篇4
进入金秋10月,已近年尾,年初的疑云正在消散,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7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37.6%。应该说,在全球经济持续走低的时候,中国经济能表现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实属不易。
从2000年年中开始,中国经济逐渐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重大转机。经济增长扭转了持续下滑的趋势。然而,进入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降低,日本经济陷入泥潭,世界经济持续放缓。不少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曾表现出极大的忧虑:经济回升的势头是否会因外需不振而“付之东流”?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经济列车,一枝独秀。
GDP保持强劲增长。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指标――GDP,中国前三季度为67227亿元人民币。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597亿元,同比增长10.3%;1―8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62亿元,同比增长15.8%;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为9.1%,集体企业增长为6.9%,股份制企业增长为11.1%。同时,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1872亿元,同比增长24.2%。企业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好水平。这一切表明,GDP正保持着强劲的增长。
“投资”贡献与日俱增。从内需看,投资是今年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据统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达到15.1%,比上年同期提高4.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去年的不足50%,增加到现在的77%左右。而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高达21221亿元,同比增长15.8%,这也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投资如此的大幅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贸顺差减少,进而成为今年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消费表现持续稳定。到目前为止,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成为表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加之消费的一些制度正在日渐破除,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亮点逐步成形,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所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有望达到10.4%,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可能达到24%左右的高水平。
篇5
有人说,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莫过于对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了;准确的经济预测,比准确的地震预报更加不可能。而要对中国经济走势进行预测,则更是一项“难中之难”的工作。一方面,中国正处于快速经济发展和快速经济转轨交织并行的关键时期,很多情况难以用市场经济的一般模型来理解;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数据还不够全面,比如就业情况的数据就很不完整。这些都给预测中国经济带来了特别的难题。
然而,不管有多困难,对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做出可靠的预测,正是从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机构和学者孜孜以求、不能放弃的目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加入到经济预测的行列中来,声势蔚为壮观。
12种预测的比较分析
为了展开比较,我们收集了12家知名机构对中国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我们发现,各机构对于2005年经济增长预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预测结果都不低于8.5%,最谨慎的预计结果在8.5%,最乐观的预计是9.3%。参见表1:
从表1可知,上述12个机构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区间为8.5%-9.3%,预测平均值为8.8%。和2004年实际情况相比,2005年经济增长预测是缓慢回落的。在各项分指标预测中,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预测区间为11.1%-16.4%,平均值为14.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区间为18%-30.5%,平均值为23.7%;全年商品零售额增长率预测区间为11.6%-13.2%,平均值为12.7%;全年出口增长率预测区间为21%-32%,平均值26.3%;全年进口增长率预测区间为23%-30.3%,平均值为28.8%;全年CPI增长率预测区间为1.8%-4%,平均值为3.4%。通过对各指标预测值进行标准差处理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商品零售额增长率的标准差最小,说明各机构的认同率较高;标准差最大的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各家机构难以有一个相对收敛的预测区间。
上述预测结果差异的形成与各机构预测方法与数据采集有重大关系,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的宏观预测模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宏观经济联立计量模型;二是CGE模型;三是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数据采集上,有的模型数据用的是季度数据,有的可能是年度数据,并且样本区间也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所使用的方法与数据的不同,造成了预测结果的差异,但不同的预测方法和结论为我们进行形势分析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和视角。
为分析与判断2005年经济形势的基本趋势与特征,我们将12家机构2005年经济增长主要预测指标与2004年的实际值进行比较。具体差异请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12家预测机构预测2005年经济增长率比2004年降低0.7%,呈平稳下降趋势。在2005年预测成因中,影响经济增长变动的因素有如下变化:第一,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去年高位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降低,预期超过2个百分点;第二,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石油价格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增长速度比同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预测2005年出口比2004年增长率下降9.1%,预测进口比2004年增长率降低7.2%;第三,受国内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农民纯收入在取消农业税后有较大幅度提高,社会商品零售额将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略有下降,CPI也比去年有所降低。
研判2005经济走势的五个基本点
我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扩张时期,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占主要方面,2005年仍然能实现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地增长。我们的判断基于以下五个基本方面:
1、经济增长内生性增强。
改革开放近27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化指数不断提高,经济主体自主性和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加强。近三年来,由于投资的持续增长、消费的稳定增长和进出口的均衡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降低,经济系统的内在稳定性增强,这一点可以从近三年的季度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得到反映,请参见图1:
2、宏观调控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宏观经济调控对于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大影响。2005年,我国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政府投资缩减和功能转换将抑制投资总规模的扩张,这种政策会在一定时期后得到明显的反应。从货币政策看,2005年我国货币政策仍较为偏紧,也将制约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3、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拓展了空间。
2005年是我国改革攻坚年,对今年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变迁性因素包括:农业改革将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与农民收入的提高、企业改革将促进国有资产效率的提高和非国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财政投资体制改革将有效控制政府投资规模的膨胀。
4、自然及其他外部条件变化影响有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计,2005年气候和灾害条件比2004年稍差一点,但是总体还是比较好的。
从国际市场环境来分析,虽然石油价格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有较大的增长,将对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我国是大国,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其他外部条件如对外政治关系等基本正常,并正在朝积极改善的方向努力。
5、经济增长效益和环境继续得到提高与改善。
篇6
假设的模拟条件考虑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国家已经陆续采取的措施,如中央财政和 地方财政增加支出,用于增加医疗设施,隔离SARS患者,控制传播以及患者的治疗康复;政 府为应对服务行业收入的大幅度下降,通知5-9月间某些服务性行业的税费可获得减免,因 而税收会减少。另一个方面是对未来局势发展的估计,假设SARS冲击影响的持续时间为两个 季度,即二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三季度影响减弱,到四季度时恢复正常。SARS对产业层面的 影响估计为:对第一产业无直接影响。对第二产业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但正负影 响基本可以相抵。第三产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正面影响。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设定模拟条件为:假设财政支出增加100亿元,税收减少100亿元 。第一产业无直接影响,第二产业的正负直接影响大致相当而相互抵消,第三产业中的邮电 交通通讯业的总影响下降1%,商业服务业下降3%,城镇居民消费下降1%,外资下降50亿 美元,外部国际经济环境无变化。在以上假设下,利用模型计算得到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效 果,没有受到直接影响的行业会受到间接的影响。
模拟结果如下: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9%,比基方案下降0.8个百分点,总 共减少8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率为2.9%,比基方案下降0.1个百分点,增加值减 少13亿元;第二产业增长率为9.9%,比基方案下降0.7个百分点,增加值减少386亿元; 第三产业增长率为6.4%,比基方案下降1.2个百分点,增加值减少409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4.5%,比基方案下降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 额减少6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6%,比基方案下降0.4个百分点,减少 173亿元。城镇居民消费下降1.0%,农村居民消费下降0.1%,总消费下降0.5%。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下降0.5%。在价格方面,居民消费 价格上涨率、投资品价格上涨率、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基本不变。财政收入减少122 亿元,增长率下降0.6%,财政支出增加56亿元,增长率上升0.2%,两项合计赤字增加17 8亿元。在外贸方面,出口保持不变,进口下降10.6亿美元,增长率下降0.3%,贸易顺差 增加10.6亿美元。在假设的模拟条件中,第三产业是受SARS直接冲击最大的产业,模型通 过产业之间的关联把这种影响传递到其他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受到了相当大的间接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4月份的增长率为8.9%,主要是靠投资拉动,尽管高 于上年同期的8.1%,但已经低于今年的一季度,而更大的影响将显现在第二季度。4月份 社会消费品零售(现价)增长7.7%,低于一季度的9.2%,这已说明了SARS冲击对消费的 影响。
所以下面再做一个影响更大一些的模拟方案:假定SARS冲击影响持续到年底,财政支出 增加150亿元,税收减少150亿元,邮电交通通讯业下降2%,商业服务业下降6%,城镇居民 消费下降2%,外资下降70亿美元,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也有不利变化,我国香港、台湾地区 及东南亚各国也在受到SARS冲击,它们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会受到更大的冲 击,并对中国的外贸产生相应的影响,假设世界贸易总量下降5%。
模型的模拟结果是: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比基方案下降1.5个百分点 ,总共减少15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长率为2.9%,比基方案下降0.1个百分点,增加 值减少12亿元;第二产业增长率为9.0%,比基方案下降1.7个百分点,增加值减少833亿 元;第三产业增长率为5.6%,比基方案下降1.5个百分点,增加值减少711亿元。
篇7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呈现一个强劲的势头,物价水平中的通货缩紧问题也基本得到缓解,然而又陷入了通货膨胀之中。为此,央行为确保物价稳定,预防经济过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而针对此社会各界的看法却各有不同,本文也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形势对央行采取的措施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2003年以来出现增长过快的现象。部分行业的投资缺乏明确的方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水平低以及重复等问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拉大了投资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进而导致由于市场不同的供求状况,初级价格增长迅速,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缓解。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导致煤电油运供求矛盾得以加剧,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以及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增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以2004年为例,中央项目投资增长与地方项目投资增长相差甚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央行发现,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势头旺盛,尤其是在“市政工程”和各类名为外资与民营企业的经济集体,实际上在投资方面却与地方政府的联系非常密切。
该年央行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为抑制投资过度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这些都表明了经济运行中部分地区与行业的建设水平低且重复现象以及投资的盲目性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经济运行结构发展不均衡。此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石油、钢材这两类原材料在我国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并且其价格暴涨,进而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随之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正价,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农副产品价格剧增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使人们对未来价格预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继而推动了通胀预期的形成。时刻注意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过高的增长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自1998年抵押贷款被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后,大量商业用地被政府部门出售,房地产建量总市值达到了政府出手商业用地价值的近3倍,如果土地价格被低估,土地价值以房地产销售价值的15%为基准,那么政府部门将会有近9900亿的资产转移到私人部门。这些财富都直接导致中国原材料价格剧增。土地和信贷市场错误的价格信号导致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飞速增长,而房地产商过快实施项目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进而出现泡沫经济并且该问题还在不断扩大,土地价格也进入到了一个被低估到被高估的过程。然而我国缺乏完善的融资体制,银行贷款为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如果不对这种实行进行及时的制止,将会产生大量的资产泡沫,产生巨额的银行坏账。正因如此,我国近几年来也对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进行了适当的提高。快速增长的投资与信贷也是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资金因素。以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的经济发展为例,投资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以及价格的涨幅都相对较低。然而之后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涨幅突然剧增。金融机构基建贷款等中长期贷款也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剧增。综上所述,由于同时出现投资增长迅速以及经济结构的扭曲的问题,导致了目前复杂的通货膨胀压力。既对物价总体水平的变动上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有促使其下降的因素。在物价总体水平上升的推动因素中,国内投资有拉动作用,此外国家商品价格上升也有一定的影响。下降的因素则多由于大部分下游产品供过于求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使的价格回升缓慢甚至倒退。然而就总体而言,目前已经出现经济过热以及通货膨胀的苗头,为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建议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近年来央行为解决总量控制问题的主要措施,属于宏观控制手段。然而我国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利率政策。毕竟预期的利润率和资本成本是作为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贷款利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此外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信用渠道的地位远高于货币渠道,然而贷款发放为信用渠道的机制,这使得利率成为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推断,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市场均衡水平是高于利率的管制水平的。首先,我国进行利率管制有一部分是为了帮助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融资,并且国有企业在贷款总比例中占有了较大的比例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效率却十分不理想,甚至低于民营企业,这些资产的回报率不成正比,无法达到社会的平均水平。从而他们在利率的承担能力方面也比市场平均水平低。此外,处在市场均衡水平高于利率水平这一环境中,融资黑市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并且管制利率水平会比黑市利率低。再者,部分银行为争取存款,采取私下提高利率的手段。
因此,站在利率这一角度来看,应该提高利率,使得较高的利率让部分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无法承受,迫使银行转移贷款对象,将资金流入能够承受较高利率的民营企业,进而使资金的使用率得以提高,借助市场的力量使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得以解决,最终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现阶段的低利率制定的原因是出于在通货缩紧时期使经济得以刺激的目的,具有扩张性。目前在经济过热的新形势下,尽管总需求受到扩张性利率的刺激得以提高,但供给过剩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尽管当期的需求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使当期的供求矛盾得以缓解,然而处于当期总需求投资拉动的环境中,只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很有可能使下一期供给过剩的问题扩大,导致通货紧缩。此外,长期低利率会导致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了过量信贷资金,“炒热”了重化工业等部分行业。而重化工业的迅速扩张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假设没有进行适当的控制,造成生产过剩,会降低企业归还贷款的能力甚至无法归还贷款,进而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最后,经济低水平扩张也是低利率诱发的问题,如此增多了无效投资,进而降低了经济效率以及浪费了资源。现阶段我国处于一个物价飞涨的经济环境中,就算通胀百分点涨幅为每年2~3左右,也会导致一年甚至五年之内的定期存款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现象。然而作为居民的一种投资,居民储蓄存款也是表现我国财富的一种形式以及投资工具,实际物价水平的提高会形成未来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预期,这必然会导致人们将存款大量体现,为实现保值而进行实物购买,这会形成庞大的购买力,进而加剧了物价的上涨。因此,为使人们对储蓄的信心得以稳定,央行应加存款利率提高,同时可以采用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以实现自身利润得以保证。当然,防止通胀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实现,但会拉大国内为利差水平的差距,导致流入大量套利资金,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并且还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鉴于此,必须使资本项目的管理得以加强,对于国外套利资本的流入应予以坚决遏制与打击。
篇8
关键词:煤炭经济;形势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一、煤炭企业的现状
1.煤炭成本持续增长。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累积的原煤生产单位的生产成本已经同比上升了8.98%,分析之后,主要原因为大型煤炭企业在参与资源整合之后,煤矿上的基础建设、技术设备改良的借款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增加,个别煤炭企业为了煤炭的经营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还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将煤矿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进行了调整。根据统计,从去年的第一季度开始,煤炭行业的实际利润水平方面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一部分煤质差、效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的煤矿都开始亏损,而且根据目前的煤炭形势走势,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不良后果,会在煤炭企业接下来的经营当中逐渐暴露出来,会使企业的亏损情况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2.煤炭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数据统计,去年从5月份开始,煤炭价格就一直开始下跌:著名的煤炭产地――山西焦煤集团,一次性下调为每吨100元;很多煤企业都是用降价的方法保销售。中转地秦皇岛港的市场煤炭价格和4月末相比,每吨下降了145元,和2011年同期相比,每吨下降了200元。
很多产煤省份的煤炭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调整了煤炭的价格,比如煤炭重地山西,从去年5月份开始对煤炭价格进行调整,煤炭价格下滑速度的迅速在往年是很少见到的。根据潞安集团的具体情况来看,商品煤在税后的平均价格已经由年初的每吨671元跌倒了6月份的每吨526元,降幅达到了22%。与此同时,全国的煤炭库存迅速增多,已经从用户、中转地、煤炭企业发展蔓延,使得全社会煤炭库存量达到了3.2亿吨,相当于全社会一个月的煤炭消费总量,足以看出煤炭消费速度之慢和消费数量之少。煤炭在市场上已经达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的激烈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拼成本、拼价格、抢占市场已经成为了煤炭企业要想生存下去的必备法则。
3.煤炭企业资金紧张。由于煤炭成本的增长以及煤炭的滞销、价格的下跌会使企业的运营有一定的困难,会使企业的资金周转不开,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开支和收益。根据统计,今年的第一季度末,我国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净值为1674亿元,和同期相比增长41%,比2011年同期增长18.4%。回收货款时,现金比例有所下降,部分发电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拖欠货款,从而使一些煤炭企业的现金十分紧缺,影响企业的运行。
结合以上数字,对煤炭企业的现状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发现煤炭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周期性的低迷时期。主要原因是煤炭行业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新能源的使用,在消费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发展进入低迷期是必然现象;此外,国家调低了GDP的增速,煤炭需求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说,我国煤炭的低迷期是煤炭企业无序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煤炭市场现状
1.产能过剩现象严重。有关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煤炭采选业的累积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了12489.7亿元;进入十二五以后,其仍呈上升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背后是产能的持续增长,煤炭产能的增长,虽然可以满足国民经济的需求,但是还会增加企业的市场风险。
2.需求增幅降低
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煤炭发展受到限制,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和往年相比,都会有所下降。
3.煤炭逐渐被新能源代替。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的预测,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发电在未来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到2020年,我国运用新能源进行发电的装机容量至少为2.9亿千瓦,大概占到总装机的17%。
三、煤炭企业的应对策略
1.对煤炭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目前,煤炭市场的呈低迷走势,对煤炭的质量进行管理,提高煤炭质量的稳定性,以煤炭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赢得煤炭市场。对煤炭质量的管理主要针对的是采场,要加强生产意识,按照市场要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对煤质做出调整,合理进行生产,提高煤质。如潞安集团,现在对煤炭的质量检验更加严格,喷吹煤的质量检验至少要过五个关口,从出井、装车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关。
2.对成本进行科学管理控制。企业的投入需要回报,在如今煤炭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煤炭库存很多,企业的运行比较困难,因此就要压缩非生产性的开支,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成本节省当中,不可以职工的利益为代价,而要以压缩管理成本、优化生产、科技创新等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杜绝浪费,节约开支,有过紧日子的紧迫感,把节约成本贯彻落实到实处。
3.积极开拓煤炭市场。煤炭行业虽然陷入了低迷期,但并不是说消费者没有需求,只是消费群体变少,或者说是消费量减少,因此企业要抓住机会,积极开拓市场,在保证老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新的消费者,两者齐头并进,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
4.加强市场信息的建设。煤炭企业要想对煤炭市了解深入,必须有自己完善的市场信息平台,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和众多相关的研究机构、煤炭用户或者企业进行积极交流,以便及时掌握煤炭行情的讯息,对新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应对策略,保证企业有序发展。
5.加快煤炭深加工利用。我国能源结构"缺油、少气、富煤”,煤炭需要求量的过剩,使得煤炭企业只能做煤炭深加工的文章,近年来,一些煤企业都在探讨煤炭深加工,如煤基油、煤化工等深加工,如潞安集团的煤炭深加工工作走在前列,他们的煤基合成油技术,为国家能源开发利用做出的有益探索。
6.积极开发新技术。注重科技创新,用科技的力量降低成本,用高新技术创造煤炭利用的新价值,使煤炭这个旧能源资源高效转化为新的能源,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继续保持自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煤炭经济形势处于低迷期,企业应该看到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并且对其进行思考分析,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才能使企业渡过危机,更好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围绕宏观政策做文章。争政策倾斜。争取将丁铜片区作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重要片区之一,纳入了省两型办滨湖示范区规划;争取高星物流园、晟通科技园、中航起落架基地、金龙铜业等重大项目纳入了全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牵头策划县城城建投进入全市城建集合债券,可采取债券发行方式融资2.5亿元。争项目布局。牵头协调长石铁路增建工程站场建设,为我县物流产业发展再建载体;多次赴铁道部、铁四院衔接相关工作,特别是全力争取长沙西客站的选址和望城货运站的扩规,尽可能实现该项目对于我县利益的最大化;争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中央储备肉望城冷库等项目布点于我县,正迅速推进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完成经开区食品创业基地落户望城;正在着手长株潭城际铁路的控规布局。争资金计划。1-9月,已落实上级资金项目计划17项,涉及项目27个,累计争取上级资金6186.6万元。从目前与省、市发改部门相关领导的衔接来看,已有15个项目已得到明确批示,有星城东片污水管网、县自来水厂、县人民医院等6个项目已基本落实资金计划,有农口、公检法司、廉租房等项目(共申报上级资金4.9亿元)有望继续争取资金,初步预计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可突破1.1亿元,有望带动全社会投资24.5亿元。
2、突出项目管理下功夫。早铺排。立足于早谋划、早部署,我局对明年政府投资项目展开了全面铺排。到目前为止,拟建议纳入明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项目有74个,其中续建项目24个、新建项目50个,为年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强调度。将政府投资项目纳入了重点项目之列,争取由县委政府每季度进行调度,每月由我局进行整体布局,同时对政府投资项目进展情况每月进行通报。重制度。围绕政府投资项目,调整完善招投标体制文件,采取不分标段报名、勘测设计、总承包招投标等措施,从体制层面上强化监督,尽量减少招投标串标、围标和超概预算行为。
3、跟踪经济运行当参谋。加强宏观政策解读。及时对今年宏观经济政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有关情况、国家九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关情况、望城县上半年金融运行情况等进行了精辟解读与分析,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大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做好了百强县的衔接工作,实现了我县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同时对县域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我县竞争力做好了出谋划策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调度,组织三次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进行季度经济形势和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为县委、政府及时、准确的掌握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同时,还配合县金融证券办牵头组织召开了银企洽谈会,促进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疏通了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实现了银企双赢。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的动态监测和预警,防止价格异常波动,并做好了各类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为政府的价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注重民生服务谋发展。强化价格服务。精心组织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有力推动了价格诚信建设,从源头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深化“双优”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双优”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了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及审批事项工作,做到审批环节减到“最少”,办事程序压到“最简”,审批时效缩到“最短”。优化项目服务。为我县重大项目的建设建立绿色通道,优化审批程序,先后针对重大项目的全程服务、前期工作服务等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深入项目单位先后就靖港古镇项目、湘江大道北延线丁字段、长沙港铜官码头、法院审判庭等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并提出相关建议;继续全力做好潇湘大道北延线项目的相关工作,特别是水利设计方面,为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该项目的投资成本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研究制定了“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和“两型社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拉开了建设两型社会的序幕。
明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年,我局将以“四个一”即“围绕一个目标,营造一种氛围,坚持一种理念,强化一个保障”的总体要求,落实抓好各项中心工作。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干部队伍,展示一流服务形象,打造一流工作业绩”的目标,力争取得各项工作的全面突破。营造一种氛围,就是要在机关内部营造一种团结奋进、务实拼搏的和谐氛围,实现和谐机关创建的目标要求。坚持一种理念,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强化一个保障,就是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保障,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四个一”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1、做深做透经济分析工作。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及时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力求把经济分析工作做深做透,全力保持全县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围绕“全力打造新城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科学提出我县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积极进行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并重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为县委、政府参谋决策服务。
2、做细做精项目管理工作。切实做好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并及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做好投资形势分析;继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督查,大力推进建设进度,力争完成政府投资目标任务,并科学铺排来年的政府投资项目,下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为政府投资项目的启动建设和顺利推进作好准备。
篇10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形势依然十分复杂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正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但是复苏的步伐放缓,复苏的程度也不均衡。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受欧美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主要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能源、原材料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剧烈震荡。全球经济环境正处于2008年以来又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欧洲债务危机自全面爆发以来,不断恶化和蔓延,并且开始向金融业传导,欧洲金融市场流动性日渐紧张,破坏了金融部门救助欧债危机的能力。各国政府不得不加大财政紧缩的力度,而紧缩财政对正在复苏的欧洲各国经济增长构成了巨大压力。
(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涨幅持续回落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开始后逐季回落,2012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已经放缓至8.1%,世界银行在2012年5月底把2012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由8.4%下调至8.2%,国内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比较突出。同时,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CPI涨幅在2011年7月份达到峰值6.5%以后开始逐月回落,2012年5月份CPI已经回落至3.0%。总体上看,我国经济运行良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但是,经济金融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危”与“机”
2011年西北五个省区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作为西北经济“领头羊”的陕西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9%,2011年达到12391亿元。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对于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北地区经济面临的不利因素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缺乏内生动力。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高能耗特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支柱、新兴产业还比较少。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部分“两高一剩”产业从东部地区转入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2.通胀压力虽有所缓解但调控压力仍然较大
以陕西为例,2012年1—4月份CPI同比上涨4.1%,高于同期全国CPI3.5%的水平。下一阶段仍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继续上升的压力,国家发改委上调包括甘肃在内的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对整体价格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3.居民收入增长未达标,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滞后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但是目前西北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均低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继续向政府、企业倾斜,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严重滞后,不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二)西北地区经济面临的有利因素
1.国家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倾斜扶持政策
目前,西北地区正在加快培育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西咸新区已被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西咸新区将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制定实施的配套优惠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在国家能源产业方面特殊政策的支持下,以榆林为中心的陕蒙晋甘宁能源基地正在逐步形成,西北地区能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2.东西部产业转移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随着东部地区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地区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劳动力成本、能源等要素成本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这些成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西北地区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较大的空间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历史欠账较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旺盛的需求。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在扩大内需方面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有助于缓解外需不足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 上一篇:安全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 下一篇:回头看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