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了解,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引领了当前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同时各专业园区也开始加紧智慧化建设。赛迪设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国家级的产业园还是园区专业园都将会更加注重智慧园区建设。
2013年,国内外重点园区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新一轮的进展,新加入智慧园区建设行列的园区更是斗志昂扬,美国硅谷以智慧化服务机制换智慧园区公共实体平台,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借助AT&T、印度电话工业公司、Tulip电信等电信企业巨头共建多样化数据中心,满足园区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国外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智慧园区建设进入完善提升阶段,国内各大园区在借鉴国外智慧园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突出重点。
国家级园区居于主导地位
综观2013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阵营日益扩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园区建设成果明显,中关村海淀园、苏州工业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典型园区持续优化园区智慧化环境,智慧园区建设阔步前行,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园区也正加快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及实施步伐。另外,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是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智慧化服务需求开始突显。
智慧园区建设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智慧园区空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布局建设,智慧园区建设所带来的智慧产业发展、便捷园区管理以及高效的城市管理将会吸引更多的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行列中来。
一方面,东部大量的高新区、经开区将会在借鉴兄弟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经验的同时,吸收来自这些地区的“智慧效应”,从而带动其智慧园区建设浪潮。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慧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管理水平、园区智慧产业发展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在此影响下,更多的产业园(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会开始着手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更多的中西部国家级园区、特色专业园区将会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浪潮中来。当前我国智慧园区建设主要由国家级园区主导,且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国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家级园区加入到智慧园区建设行列中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园区将会全力推进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实施。
另外,智慧园区建设浪潮的推进会加快国内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智慧化装备的进程,特别是伴随着东西部、南北地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技术对接、园区对接日益频繁,中小型城市特色园区的智慧化建设将会集中起步。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建设重点
目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以基础网络通信、数据共享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平台等为重点。
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
其次,智慧园区建设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的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化服务需求旺盛,智慧园区个性化应用建设热度不减。2013年3G、光网、无线互联等新兴通信技术和理念正在通过运营商和业界的努力,被广泛地应用到园区管理、企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无线智慧园区、信息消费等一系列新兴的通信理念和应用扑面而来,加之园区政府、企业、民众对智慧化服务需求的热度高涨,涵盖智慧决策、智慧办公、智慧生产、智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智慧园区应用建设得到了各大园区的广泛关注,并且开始着手进行部分工程建设。
2013年国内各大园区智慧化建设依然处于探索式前行,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信息消费试点工作的推行以及智慧城市试点的快速开展,2014年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势必会迎来全速的扩张期,新技术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应用、新产业将会得到井喷式发展、产城融合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以“云物移大智”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在智慧园区建设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为代表的信息化新浪潮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的催化剂,通过智慧园区建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要素的高端集聚。
“云物移大智”技术将更深入地融汇到智慧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终端、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及服务等各个领域,更多的园区将会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移动、三网融合等技术规划、升级、整合园区已有软硬、技术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园区服务模块,并提供智能服务。
2014年各大园区紧抓“云物移大智”的技术变革大势,加快“云物移大智”技术智慧化应用进程,创新技术商用模式势必为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
未来,更密集的产城融合将极速提升园区智慧化产业发展及城市管理服务需求。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不是单一技术的叠加,它是智慧园区领域内高、精、尖技术的融合,会带动一批科技产业孵化器的兴起,并借助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为园区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获取、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业务高效办理。
可以认为2014年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质是产城融合典型代表,尤其是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楼宇、智慧金融等领域持续的推陈出新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基础,深化园区智慧应用,提升园区数据共享性,丰富园区智慧化服务内容,极大满足了园区政府、企业、公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观点 姚建铨
篇2
随着湖北的中部崛起,武汉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武汉城市圈也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部省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黄石是湖北省的工业重镇,是武汉城市圈中副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支柱,以建材、能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是黄石地区唯一的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好的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作为落脚点,以服务求支持,在服务中促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特点,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需求,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特色的服务模式。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形式主要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培训、合作技术服务等,通过合作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高职院校是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企业则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校企合作的效益日趋显现。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导致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的不同。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必须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1.1 组建职教集团
2012年7月17日,黄石日报登载“从年初到年底,招工永不落幕”―― 关注黄石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报道之四,文中指出,目前有75%的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全市中小企业缺工在3万人以上,工人难招,技术工人更是宝贝疙瘩。为加快黄石市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速度,促进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推动教育强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9月,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向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申请牵头组建“黄石职业教育集团”,2013年5月,“黄石职业教育集团”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集团理事会机构设置为,顾问:黄石市副市长苏梅林;名誉理事长:市经信委主任曹和家、市教育局局长方晓阳、市人社局局长许卫和市国资委主任姜笑山;理事长:市教育局副局长汪志锋;执行理事长:黄石职院院长胡明钦;理事单位由黄石市54家企业和23所职业学校组成。集团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搭建黄石产业信息平台,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和教育改革信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和企业职工培训,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活动,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11年昆山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从2012年到2015年间,预计用工7500人,开发区就业局通过职教集团间的协作,每年按公司要求将学生输送到位,为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提前锁定了人力资源。
1.2 积极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有效利用政府的主导作用,可以确保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应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2011年10月,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下,黄石市重点企业用工订单式培养“校企对接”洽谈会在黄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中华及黄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到会讲话,36家企业和23所院校及培训机构参加洽谈会,7家企业现场与学院成功签约。2012年1月,由黄石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主办,科威公司赞助的“科威杯”PLC电子设计创新竞赛,旨在通过“政府组织、企业出题、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方式,达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2012年3月,学院产学研工作处与黄石市科技局联系,在学院挑选5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作为黄石市科技特派员,由市科技局资助、派驻企业,帮助企业摸清关键技术需求,制定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改造,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担任湖北加恒实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的康立武老师,已在企业申报“含铁酸洗废液中回收盐酸的研究”项目;担任黄石万顺转向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的胡江平老师,已与企业签订“全液压转向器”技术开发服务合同。
1.3 争取政府支持,改善办学条件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6年里,成功申报了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数控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助220万元,地方财政支助220万元配套经费;极大的改善了两个基地的实训设施。2012年,学院又积极申报两个重点专业―― 电气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央财政支助400万。今年,学院与企业联合,向市科技局申报黄石市科技创新平台计划项目,与企业共享共建力学和金属材料实验室,争取40万元的经费支助。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中,产学研工作处积极组织教师申报由湖北省教育厅支助的“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申报由市科技局支助的“黄石市科技特派员”活动项目。
2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1 健全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科研职能的延伸。学院为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人事处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暂行办法》,对青年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做出了硬性规定及激励措施;科研处出台了《教科研成果管理及奖励办法》,《教科研工作计算及考核办法》,《研究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等,对教师晋职、待遇和奖励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不断健全的制度建设,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院300多名教职工,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公开273篇,完成各类研究项目54项,成功申报新型实用专利17个,发明专利3个,软件著作权2个,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5份。学院教师还多次在企业进行专利申请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提炼和填报申请文件。
2.2 加强考核力度
学院对教师个人的年度考核,以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科研工作量考核为主要指标,并将教师企业实践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折算教学和教科研工作量。将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与就业质量等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学院各系实行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该系的办公经费划拨挂钩,并与该系全体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学院对各系成立的研究机构,也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机构,学院对每个研究机构另行划拨2万元办公经费。通过严格考核,调动了各系主任有计划的制订校企合作工作计划,支持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和技术服务活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主动联系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
2.3 强化合作意识
篇3
关键词:智慧社区;培树问题;分析研究;吉林市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031-02
吉林市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发展城市之一,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历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深受的人们的关注。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现代化社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智能化社区的建设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是智慧社区发展中所需要接触的内容。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了实际的发展中。在21世纪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自身生活条件的需求也有所提高,更多的人们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社区环境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所以加强对社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智慧社区的意义
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根据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生活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社区建设体系。现代化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智慧社区的意义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和了解。吉林地区隶属于东北的中心位置,无论是从地理环境上来分析,还是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来看,优良的环境都是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对于社区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智慧社区实际上就是运用现代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社区管理模式对吉林市内的一些社区进行的管理方法。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而吉林市地区在我国算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一个城市之一。在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对其进行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运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其进行思考,才会真正的让人们的认识到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手段,才会为社区的建设输送更多的力量,为实现社区培树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慧社区典型培树问题的研究
(一)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
在现代化的智慧社区中,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互联网技术是现如今21世纪中极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种技术,将这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实际的社区发展中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社区建设培树问题也有着更重要的认识。智慧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已经充分的引入到了实际的生活中,吉林市很多社区对智能化设备的建设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了新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式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人所了解,因为越来越多的社区被人们评为模范社区,这些社区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就是因为在时代的发展中,互联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能够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将会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2]
(二)智慧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慧培树问题具有广阔的发展趋势,首先,智慧培树需要与现代化的理念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结合,不仅需要具有美观的外表,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将智慧建设型社区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理念,才会更加凸显出智慧培树的重要性。吉林市的环境建设在东北地区中较为领先,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地区的社区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意义。加强智慧培树问题的建设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吉林市内的智慧建设需要融入很多先进的理念,其中智能化设备的运用是避免不了的。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如何建设与时代相符合的社区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的建设和绿化需要深受人们的重视。智慧服务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绿化环保理念,才会凸显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性。[3]只有认识到培树问题的发展前景,才会立足于脚下,做好基本的培树工作,为维护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社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很多社区中的绿化和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为吉林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树问题在现代化的社区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吉林市来说,发展智慧社区培树问题是确保社区绿化环境长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较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代化的社区建设而言,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小区建设的推动性作用。在现如今的21世纪中,绿化社区和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人们所关注的。社区建设与智慧培树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智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具有典型培树问题,加大现代化的培树力度可以增强社区建设,为维护我国现代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四)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
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智能化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渐的发展中进行着。智能化的建设体制发展可以为社区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吉林市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的中心位置,社区的建设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智能化的管理体制,智能化的管理能够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建设典型培树问题是保证智能社区建设体制的重要方式,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应该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在现代化的21世纪中,不仅仅有智能化的手机、智能化的设备,更出现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世纪上智能化的管理体制与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社区建设如果将智能化的管理体制融合到一起,将会更好的突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内的培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好的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为确保社区良好的发展和建设给予更好的保障。[5]由此可见,采用智能化的社区建设体制对于现代化的吉林市社区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
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是建设智慧培树的先决条件,因为社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其中不仅包含培树工作,还需要与种植花草等工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吉林市的社区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性战略,就应该不断的融入新的智慧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开创社区内的智慧农业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创新式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其他城市相比,吉林市所占据的地位位置非常好,无论是温度还是其他的条件,都非常适合培树工作的开展,要想实现智慧农业建设,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培树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培树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社区建设,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科学含量的工作而言,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三、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必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于吉林地区而言,建立典型的培树工作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必要的保障。智慧社区的建设需要与很多内容相结合,首先就是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还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社区建设的长期发展,就应该从目前的情况所考虑,建设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建设体制,为吉林市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有利的保障。对于我国而言,智慧社区的建设必将需要优化其中的园林环境,而培树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种的选择和栽培,在选择树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吉林市的环境和温度等多个条件进行选择,只有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够更好在社区内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居民对于社区建设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社区内培树工作的开展和建设更为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培树种植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管理和种植,才会更好的凸显出智慧社区的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优质的环境和生活条件。[6]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吉林市智慧社区建设典型培树问题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吉林市地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已经逐渐的开展起来,很多社区对于自身环境的发展和管理已经加以重视。并且,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很多高档社区和中档社区也已经将园林绿化工作设为主要的发展内容,这将会为提升我国吉林市整体的市容市貌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市内部的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李文章,等.以智慧破解城市发展难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5):115―117.
[2]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2014(05):145―156.
[3]王宇.基于四化同步的西南山区现代化发展探析――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J].中国市场,2014(05):118―121.
[4]徐传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J].华中科技大学,2015(04):156―176.
[5]于鹏鹏.吉林市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互联网经济研究,2014(04):189―193.
[6]杨德海.智慧城市探索与实践[J].住健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2014(05):165―178.
[7]刘军. 智慧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智慧社区 智慧城市 需求分析 系统架构 运营方式
1 引 言
城市发展是世界文明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数量显著增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已经成为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火车头。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及更大的资源需求、更复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关系。然而,城市化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与威胁,包括城市人口密集、管理复杂,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等。城市所面临的这些挑战,贯穿在城市的组织、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六大核心系统。为了使城市运行中所依靠的核心系统更充分并且有效地工作,迫切需要引入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首选方案。
关于“智慧城市”,IBM公司曾对其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即“智慧城市”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器、数字家庭、路网监控、票证管理、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市民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的新城市形态[2]。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透露,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3]。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能孤立于社区之外[4]。因此,以智慧社区为起点,采取“从下而上”的构筑方式,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建设策略。目前,对“智慧社区”国内还无统一的定义,但概括综合各地正在进行的“智慧社区”建设,其具体内容大致是综合运用互联网、通讯网、物联网技术,将楼宇、物业、家居、路网、医院等诸多领域的信息加以充分互联,并基于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各类社会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社区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
2 智慧社区需求分析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模组,它对外承载着社区与城市的信息互联,满足政府、企业和个人对社区内部信息的需求,对内承担着感知层信息的收集、转换、处理,并与互联层完全连接和融合,满足社区内“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以达到“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目的。
系统框架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第一步,近几年对中国如何构建智慧社区的架构问题也有许多探讨。大部分学者在社区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架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社区信息系统应分为应用层、功能支撑层和数据技术平台层[5]。根据这个思路寻找解决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
但是本研究认为,对智慧社区建设不仅应考虑社区物管和居家的基本需求,还要立足于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层面去规划和建设。
据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需求调查和智慧城市对社区的要求,智慧社区的需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 智慧社区的基本功能需求。智慧社区有政府(政府机构、执法机构)、企业(物业、商业和服务)和个人(居民、来访者)三大类直接参与者,物业作为主要使用者,其功能需求单列,各方对智慧社区系统的功能需求不同:①政府:以“居民信息管理”为核心,关注环境、生态、公共安全、就业、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响应。包括社区经费管理、综治维稳、居民管理、计生管理、民政管理、劳动保障、党建管理、文教管理、志愿者管理、社会救助、平安社区等。②物业:关注治安、物业维护、社区环境、财产和人身安全、协调外部企业对社区的相关业务。包括保安消防、物业管理、物业档案、环境监测、电梯管理、停车场管理、垃圾回收清运、电子巡更、电子围栏、小区一卡通等[6]。③企业:关注企业在社区的服务、收益及设备维护,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及商务活动。包括商户管理(商品预定、服务预订、积分管理、结算管理等)和面向服务(信息的、通知推送等)等方面。④个人:关注社区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包括居家、出行、安全、方便、信息服务、社区办事管理、家居智能管理等方面。
? 智慧社区的性能需求。①快速扩展能力:能通过应用模板、引擎,提供新功能、业务的扩展,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技术政务、业务功能的发展与变化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为快速搭建各项业务应用提供保障。②应用集成能力:具有定义标准接口,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的能力。③资源共享能力:向政府、企业提供社区相关资源,提高自身与城市、社区间、企业的数据交互。④系统应该具有安全、可靠、易管理、易维护、低成本的特点。
3 智慧社区建设中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而提出的,而智慧社区的建设领域零散、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形成“面”上的整体推动态势,从而导致社区建设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综上所述,要完整实现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无论从现在或未来的角度看,不可能由任何一家供应商完整地提供所有服务,考虑到技术进步和管理的逐步完善,基于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来构建智慧社区,才能赋予智慧社区不断自我完善的生命力。所以,基本架构和架构的可扩展性成为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焦点,其依赖于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 有效的总体规划。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建立清晰的社区发展策略与规划:充分考虑居民、企业和政府的信息需求,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根据社区环境、定位、特色等要素量身定做规划;严格按照智慧城市对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应用框架、业务接口规范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 建设可感知的社区。充分利用3S、3G等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社区基础设施与生活相关的设施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将人与人之间的P2P通信扩展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M2M通信。由“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构成充分互联的基础信息网络,发挥三网协同效应。
? 建设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上,政府牵头主导,成立各专业领域的行业信息化标准组织,促进广泛的行业用户和厂家参与,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针对使用规模大、集中度高的行业,通过政府推动引导逐步形成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体系。
4 智慧社区系统架构的构建
合理的社区架构是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使社区的信息资源有序、主动、高效,实现整合管理和深层次的利用,提高社区的运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实现社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智慧化,使智慧社区真正融入智慧城市建设,本研究以智慧社区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为导向,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基于4C技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通信、IC卡等组成)及3S技术(由GIS、RS、GPS组成)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对业务、标准、管理流程、应用和信息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出智慧社区系统架构[7-8](见图1),该系统架构由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表现层构成。
该架构从参与者的视角上关注表现层是否实现自身功能需求,而事实上,是由隐藏在表现层后面的支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的。
4.1 表现层
表现层是智慧社区直接表现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实现用户体验的软硬件系统。面向智慧社区三大直接参与者,通过不同终端,例如手机、PC、PAD、户外屏、IPTV等,提供社区应用的入口访问,然后根据可控性策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9-10]。该层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①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设备自动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利用,同时主动或被动地告知参与者。②为了实现与智慧城市、政府、企业、商业以及其他社区的通信,提供专门的访问策略和标准接口。
4.2 支撑层
支撑层是基本构架的核心。该模型不仅是为了满足智慧社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是系统可扩展性的实施者。该层主要由可扩展模板管理和系统引擎组成,功能有:
? 可扩展模版管理:是指系统完成后,可扩展模板可实现对新增应用系统或子模块的动态升级。只要符合数据标准接口和系统模板规范要求,就可将数据按数据库分类附加到数据层,应用子系统模板即可加入可扩展模板管理中,新应用或新功能即能实现与原系统的无缝集成,使软硬件均能即插即用。
由于系统面临技术的快速发展、管理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实际情况,故要求其能快速升级,以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作。可扩展模板能管理和实现对不同供应商的软硬件产品的集成,有效地避免系统重建,达到支撑层能力及应用的扩展,使系统具有自成长的生命力。可扩展模板管理结构如图2所示:
? 系统引擎:对社区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过滤和挖掘等,内外数据交互和特定消息响应采用标准引擎(见图3),适用于更高层面(城市的角度)对社区资源利用,标准化引擎大大降低了系统投入和维护量。
4.3 数据层
数据层以数据交换、数据抽取的接口规范为标准,对不同应用子系统的数据采用集中、分类、一体化等策略,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有序的社区数据中心,从而保障支撑层内各不同应用之间的互联。
数据层作为社区管理体系的数据中心,在开放网关环境下,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下:
? 标准类数据库,包括涉及社区内业务、政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标准等。
? 公用类数据库,包括社区综合统计信息库、社区空间信息库、社区服务资源信息库、社区人口资源信息库、社区物业名录信息库等。
? 社区数据:以满足用户信息交流、、沟通等需求为特征,处理和存储社区内的信息服务数据,包括收费服务数据、治安消防数据、日常行政工作数据、社区文档数据、图纸、多媒体数据等。
? 实时数据:以时间序列为主要特征,处理和存储智能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实时数据主要以社区内部使用为主,如社区视频监控、音频等数据,更新周期短,数据量大。
? 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存储智慧社区网络拓扑结构数据、各类管线结构数据(小区平面、地下管线、楼层垂直管线等)、小区电子地图等数据。
4.4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是实现将社区内部智能监控系统、感应设备设施、电信电视网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接入城市通信网络的功能,实现数据在网络路由层的传输、交换以及支撑各子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它是实现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互通的物理保障。
如图4所示,网络层由物联网、通讯网、互联网构成,它们在信号传输上采用自己的端口接入各自的组网中,在网络路由层各自独立。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在它们之间设立隔离装置,一般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互联。
5 运营方式
我国基础网络的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无线城市)、中国电信(光网城市)和中国联通(智慧城市)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而在系统研发和集成方面,国内的华为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
目前,学者们对智能社区的运营方式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供应商与社区物业在资金投入、后期运营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多种组合的运营方案[11],就社区建设本身而言,它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也有很多成功案例。
但从目前城市具体情况来说,社区大小、档次相差很大,通过政府招标多家系统服务商、硬件供应商的运营方式,会造成物业投资负担过重,社区信息化参差不齐,无法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统一起来[12-13]。
智慧社区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惠民内容的一部分,要使其真正融入智慧城市,避免出现数据孤岛,所选择的运营方式不仅应关注经济、技术和局部功能,还应该注意智慧城市规划、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因素,考察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新技术有效、及时地应用,确保社区和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采用按功能分层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营方式。BOT方式在市政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基于BOT方式的智慧社区运营方式内容包括:①建设(build):政府牵头,参与制订应用准入制度,像城市建设规划一样审批复核智慧社区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建设中的软硬件符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杜绝软硬件重复建设的可能,指导智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通过契约授权运营商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②运营(operate):政府负责运营监督,运营商拥有一定的期限专营权,负责运营管理。③移交(transfer):运营权到期后,运营商将运营权移交给政府。
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政府起监督、协调作用,物业所承担的投资和风险都非常小,可以保证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序运行与资金回笼,有效地促使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规避技术升级和自身需求突变风险,从而实现政府、物业和供应商多方的共赢。
6 结 语
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是智慧中国在不同层次上的组成元素,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同样也是世界各国研究与发展的热门领域,是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方向。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用基本架构、集成能力、可扩展性、数据交互标准和信息安全规范等指标综合评估社区建设,将有利于规范社区和城市建设。然而,目前智慧社区的建设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与威胁,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本研究针对现在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智慧社区直接参与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并充分考虑智慧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整体设计架构。此设计架构力求在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系统技术应用四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并对系统运营提出可操作的运营方式,从而获得一个先进、科学以及经济的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R/OL].[2012-09-02].
[3] 我国智慧城市达154个 投资规模将超1.1万亿元[EB/OL]. [2012-08-22]..
[4] 郭华东.从认识数字地球来认识数字城市[EB/OL].[2009-10-24]..
[5] 李焱. 中国社区信息化及其系统结构的框架研究[J].电子政务,2012(5):91-95.
[6] 王要武,李良宝.数字社区的功能需求与系统构建[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35(6):85-88.
[7] Sillence E, Baber C. Integrated digital communities: Combining Web based interaction with text messaging to develop a system for encouraging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J].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2004(16):93-113.
[8] 刘春年,邹珊.数字社区市场的发展及探索[J].情报杂志,2007(4):132-136.
[9] 戴瑜兴,杨金辉,肖昕宇.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系统一体化设计[J].低压电器,2007(2):19-23.
[10] 李端明 李宇翔.U型组织中信息系统扩展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4):46-50.
[11] 吴余龙.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EB/OL]. [2012-08-23]..
[12] Zeng Mingxing, Chen Qiang, Li Hongli. Research on innovation model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digital city[J]. Energy Procedia,2011(13):1804-1810.
[13] 吕剑亮,李伟.中国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5):672-675.
[作者简介] 李宇翔,女,1964年生,副教授,13篇。
篇5
当下,全球正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期。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51.3%。可以预见,在城市化进程中,会不断涌现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全球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和能源。城市正面临人口膨胀过快、交通拥挤拥堵、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新挑战,各种“城市病”与日剧增,这些都集中考验着政府对城市、对社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智慧城市”或许为医治“城市病”提供了良药。截至2011年5月,我国一线城市百分之百制定了“智慧城市”实施规划;8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任务。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宁波、杭州、武汉、无锡等超过100个城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相关规划、实施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梯队。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校园、智慧工业、智慧节能、智慧定位、智慧公用事业等各项智慧应用工程相继启动。具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征的社区,随着各项智慧应用的逐步落地,也为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实现基础,智慧社区必然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建设承载着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居民自治和互助服务等重任,是智慧城市中一个独具魅力、具有独立研究价值的发展主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社区建设将呈现新需求、新发展和新格局。
三大趋势勾勒智慧社区新貌
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满足社区管理服务及发展的各种需求,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现代政务、商务、文化娱乐、远程教育、家庭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社区服务管理,有力推动社区发展,显著提高居民工作和生活质量。未来智慧社区建设必将呈现三大发展新趋势:
首先,从服务方面看,社区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差异性更加明显。
普惠性更加明显。随着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日益完善,提供服务透明度更高了,只要符合条件、有意愿,且在资源许可的情况下,都能享受同等服务。比如社区住宅区域的绿化服务,同一区域的居民都能共同享受;对有些保洁、水电修理等收费项目,只要支付相关费用能够“一视同仁”地享受相关服务。近年来,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参建数字社区,借助信息化+商业模式,利用信息化平台覆盖社区人群,积极推进社区电子政务、社区电子医疗、社区电子商务等应用,尤其是新型BTOC商业模式逐步深入社区,实现基于传统模式的创新,普惠服务能力将大大提升。
便捷性更加明显。随着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广泛采用,相关服务信息的、交换、接收等环节更加通畅,社区服务水平将有显著提高。如社区电子超市的出现,使数字小区周边1000米内商家签约可免费申请开网店,商家通过平台发送免费促销短信;社区内业主可通过手机、PC上网店下订单,或者一键呼通商家,与传统B2C相比,社区电子超市具有低成本、配送便捷的优势,这种以销售日用品为主的社区电子超市,将为业主提供一种新颖便捷的生活方式。
多样性更加明显。社区服务提高到一定阶段,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当然,多样化服务也受制于服务资源和服务能力,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动关系。比如,基于手机、PC、电视三屏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出现,能更好地满足业主、物管、小区周边商家信息传递、交互和沟通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又如,数字物管平台不断成熟,将使业主可以通过手机、PC或IPTV登陆平台上传水电气消费数据,查询水电气费用、物管费用、停车费用交纳信息,甚至通过该平台实现费用银行代扣。随着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又将促使服务需求进一步细化与深化。
其次,从管理方面看,社区管理的规范性、可控性、灵活性更加突出。
规范性更加突出。这源于政府主导的社区管理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如2008年浙江绍兴柯亭社区开展社区“四统一”活动试点(即统一办公、统一社区标识、统一制度、统一佩证上岗),促进了社区服务功能和管理质量提升,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又如2010年,浙江衢州府山街道着力完善社区居委会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了考勤制度(含出勤、加班、联络、请销假等)、值班制度、社区干部服务制度(含着装、文明用语)、廉政建设制度、效能建设制度、社区干部责任片区包干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社区管理制度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日趋规范。
可控性更加突出。这源于社区管理建设的深入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在社区软硬件“两手”同时抓的今天,制度化建设更加严谨。如上海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推出了《上海市文明社区测评体系》,在申报准入条件、测评体系的结构与内容等方面强调反馈与可控。其中,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 分别占总分的90%、10%。基本指标反映文明社区创建的基本情况,有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秩序稳定、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优质、人际关系和睦、道德风尚良好等6个测评项目;特色指标有反映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特色及取得成效的3条指标。同时,要求在数据采集方法上,采取“实地考察”、“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汇总审核,体系建设与时俱进。
灵活性更加突出。这源于“以人为本”理念得到深入贯彻。近年来,上海的街镇社区组织了多次社区管理试点,尤其自2003年起先后启动了社区网格化、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求助、社区管理、智慧社区等试点,其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响应能力、处置能力、协同能力大为提高,能够更加灵活、充分地发挥社区公共资源的优势。如近年出现的社区警务、社区公共设施管理、社区党建等网格化,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灵活调度。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中,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人员、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党和政府关爱的人性化服务,其深度和广度均有较大发展,这些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最后,从发展模式看,社区发展的预见性、自觉性、统合性更加鲜明。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为社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将演绎出新的发展模式。当然新模式并没有割断与现有发展模式的关系,已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将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信息设施、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网格化管理等深入发展基础上,展现出更具魅力的社区发展模式,最显著的表现是“现实社区”与“虚拟社区”的紧密关联,这一前所未有的社区形态,在发展模式上将呈现以下三个特性:
良好而系统的预见性为科学发展提供新支撑。现有体制下,街道(社区)干部编制在数十名左右,下辖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面对的社区居民近数万人及数百、数千个驻地单位,传统方式只能过分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对服务需求的掌握只能局限在“眼见耳闻”的范围内,很难形成精确全面的系统分析与判断。而当社区信息化不断深入,社区层面普遍拥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使条、块的信息有了衔接与交换的载体,积累的各类信息资源可提供全面系统的数据信息分析与提示。比如通过人口信息库可及时掌握本社区各年龄阶人员性别比例及分布情况,以及每年新增退休人数、新增就学和就业人员等信息,为工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预见性的增强有助于提升服务管理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如某街道区域内因众多商务楼、住宅楼拔地而起,吸引了大批投资客,私房出租现象涌现,加上历史原因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城中村,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的压力不断增大。针对上述问题,该街道建起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摸清问题症结和转化因素,采取创新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提高社区干部综合能力的方式,制定了多项针对性对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化社区干部主动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树立平民意识,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针对人口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本着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及时总结开展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步骤,紧紧掌握社区工作主动权。
统合性成为应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有效方法。当前,社区过多地承担行政事务,时常陷于考核、检查、评比、验收的繁杂事务,每个社区仅建立的台账就多达40~60种,社区干部对此要花费大量精力,占用许多为民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随着“智慧化”程度提高,“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有效对应,服务渠道和管理方式更多样、更优化,工作流程更规范、更畅通,并联作业能力和工作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30个重点专项和计划的137个(类)项目和任务中,就包括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社区事务综合服务平台等众多以社区作为建设主体或应用主体的项目。这些“统合性”举措可使社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加,促成社区为民、便民、利民新格局。
科学规划方能健康发展
根据国际社会的主流观点,以人为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的基本功能。既然智慧社区是一项创新举措,就需要在工作指导的理念和实践上顺应潮流、驾驭规律。
强调需求导向的基本原则,把工作创新点放在着力解决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上。强调“需求导向”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某一需求,确定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调节相关资源有序展开工作。贯彻“需求导向”,必须紧紧瞄准社区服务管理最紧迫的诉求和反映最大的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实质上是“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深刻体现。当前,我国正以“民生优先”为导向,大力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改革开放成果为全民共享。社区服务的快速发展应当成为实现“民生优先”的重要抓手。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社区服务中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与学习:即吸引多方参与社区服务供给;确保政府的有效监管;提高公共财政投入比例,如挪威、美国用于养老、贫困、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分别占政府总支出的65%和60%。
把握智慧城市发展主流,在应用场景上尽可能实现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智慧模式下的社区服务管理是指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物联网、传感网,实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创新应用,将把传统社区概念中的居民聚集区逐渐演变为具有智慧功能的“信息综合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认为,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
重视对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追求创新全盘否定前期建设成果、推倒重来的建设方式。智慧社区建设必须注重以往建设成果及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不能以“创新”简单地以往的建设成果,需要颠覆性“推倒重来”的情况是极少的,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具体落实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环节:所有项目必须有长远规划,规划缺失的项目不予立项;所有项目实施方案必须对相关工程、工作成果有分析与梳理,对未来拓展和风险有所考量、有所准备、有所对策,对缺乏前后衔接的项目暂缓实施;参加项目论证和评审,不能仅听实施部门或技术专家的意见,必须有相关受群代表、专业咨询、项目监管方等多方面人员参加评议评审。由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完成的《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表明,创建智慧城市“领跑者”的城市(城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宁波、南京、佛山、扬州、浦东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和规划方案三项指标超过49%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8.93%、56.07%、54.29%。这表明,注重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注重基本设施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引导的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重视社区的实际需求,避免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和工作上的“自拉自唱”。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突破瓶颈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对此,一些管理者心中可能比较倾向用“标新立异”的方式进行“创新”。要知道标新立异本意是指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但如果出发点是为“创新”而进行形式“创新”,忽视实际需要和实际成效,往往会陷入“自拉自唱”的境地。工作中必须避免主管部门“一厢情愿”的现象。提高项目成功机率(减少失败概率)最有效的办法是“走群众路线”,切实从群众迫切需求出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使主观设想与客观现实相结合,让社区居民群众满意、让用户满意这是最重要的。
重视与总体规划相一致,避免智慧社区建设出现短期效应。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智慧社区建设必须在智慧城市的大战略引领下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因“方向性错误”而造成的“短期效应”。目前,有一些街镇急于求成,在没有全面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情况下,匆匆忙忙进行“抢先”,这可能会在短期内解决一些社区需求,但长远未必符合全局趋势,对这种风险应该有所防范。同时,应高度重视分步实施、逐步完善,避免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的“跨越做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性及自身特点,任何思路的形成都应最大限度地建立在洞悉这一内在规律和自身特点之上,不能用主观热情代替客观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自身优势和劣势,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前后逻辑,分清远近目标,分清急缓任务,分清前后计划。要善于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工作更加紧密。
篇6
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为开发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及提供基于平台应用的各项服务,包括:
社区三维数字地图应用支撑平台;系统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应用子系统;智慧购物、智慧医疗、智慧家政、智慧物业、数字阅读等第三方业务的接入;实现多终端的第三方支付。
一、 智慧社区建设的意义
1、东湖明珠智慧社区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技术和设备体系,为小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健康的家居和办公环境。提高该项目的整体定位和档次。
2、东湖明珠智慧社区建设,以具体的社区为单位,结合了家政服务、医疗等,整体与武汉市数字家庭协会推进武汉市的数字家庭建设的思路相吻合,相互关联。
3、武汉市数字家庭协会已确定为其首个示范项目,可申请取得地方政府关于智慧社区的授牌。
4、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研发成功后,可进一步形成成熟产品,推广运用到其他社区项目。并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智慧城区的研发和建设。
二、 建设内容及实现功能
东湖明珠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网络,以云平台、FTTB/FTTH、WIFI、3G网络为依托,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物管提供智慧物管、为社区商家提供适应各自行业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智慧商家平台,使得社区居委会、物管、商家能够通过此平台向社区业主提供政务、物业及商圈服务。同时,平台还可集成公用事业单位(水、电、气、电信)的缴费平台和银行的支付网关,为业主提供社区一站式便民支付服务。同时,平台支持安防系统、门禁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的集成,为业主提供一卡通服务。
“东湖明珠”智慧社区以统一的业主号/业主卡作为唯一身份识别标志, 建立五屏互动,即由“入户数字对讲触摸屏、客厅电视、卧室电视、平板PAD、智能手机”组成的智慧家庭服务系统。
在家通过对五屏的点播或触摸实现以下功能:
智慧物业:实现物业费、水电费、燃气费的交纳与查询,物业管理信息推送服务。
智慧购物:可实现家庭日用品,如米、油、饮料、水果等点播后10分钟内送货上门服务。
智慧医疗:实现医疗档案智慧管理、医疗保健预约上门报务、医疗紧急呼救、空巢老人远程看护、远程诊断等服务。
智慧家政:实现预约家政上门、家政费用缴纳、家政服务评价、投诉、建议等服务。
数字阅读:实现与中国字图书馆的链接,在线海量阅读服务。
三、 具体实现
1、 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系统单点登录控制,一站式应用服务; 基于角色和个性化的信息访问与控制; 操作界面与数据分类,分布式多源异构信息的统一。属于个性化的操作,操作模式简单,方便管理员登录操作。
2、终端界面用户体验度强。画面简单,便于操作,分级菜单点击即可进入,便于老人及小孩操作。
3、 应用模块的实现:
1)智慧物业,此模块内容建立后由物业公司负责内容推送和维护。
2)智慧购物,与武汉市社区布点最多的中百超市商谈电子购物平台搭建、配送及送货上门服务。
3)智慧医疗,在社区医院建立社区医疗保健管理档案,记载及更新社区人员体检记录,跟进提醒社区人员定期检查,在配置远传血压计、脉搏计等设备的家庭,通过每日数据监视社区人员健康情况,实现社区人员慢性病的预防、发展及治疗。在社区医院设置远程诊断室,在社区医院设置老人及特殊病人监控室,可与医院值班室共设一室。在申请了老人或特殊病人监护的家庭设置无线监控摄像头或无线红外监测探头;老人及特殊病人居家信息通过WIFI及网络传递至值班室,值班监视人员通过监视或视频分析提供的信息即可获知异常状态,同时上门看护。老人或特殊病人亦可通过家庭医疗呼叫按钮呼叫医院上门看护。
4)智慧家政,与武汉市家政服务排名前三的家政公司商谈,建立家政服务模块,实现家政服务的预约、缴费、服务质量监控和投诉建立处理。
5)数字阅读,购买中国数字图书馆馆藏书库,社区用户可免费及付费阅读书籍,未来可推广在线教育。
篇7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社区 管理功能 重要应用
1 互联网+智慧社区的管理功能设计
1.1 用户管理
互联网+智慧社区运营的中心是用户,其中主要包括用户的账户管理、信息管理、偏好管理、个人应用管理以及收藏管理。
1.2 街道管理
互联网+智慧社区的街道管理主要是分权分域管理,一个街道有着相同的信息服务。街道管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是指街道地址、邮编、传真、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人职务等有关于用户的一些基础信息。二是街道维护管理,主要是指街道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每一个街道需要开通一个操作员账户,管理员就是运用这个账户来维护和管理所属街道的信息。
1.3 合作伙伴管理
合作伙伴是指能够为智慧社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的企业、组织或者是个人,其中保护合作伙伴的基础信息管理、接入管理、业务管理。
1.4 应用管理
互联网+智慧社区有着丰富的应用管理内容,它包含了应用栏目分类管理和应用程序管理两个方面。这些应用管理有利于更好的管理社区,及时更新应用,获得更多地第一时间的有关于各种应用的信息。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商业的发展,推广营销服务模式。
1.5 运营监控管理
为了更好的掌握互联网+智慧社区的应用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运营情况,然后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运营调整。运营监控其实就是指统计并分析运营数据,然后再根据人们的需要制成图表,之后就可以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2 互联网+智慧社区的应用
2.1 智慧物业管理
互联网+智慧社区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管理人员会建设一个关于物业管理的相关系统,这个系统会让社区管理更加智能化,同时它也融合了智慧社区的各个独立应用子系统,集中管理应用运营。
2.2 电子商务服务
互联网+智慧社区也有商业贸易活动,所以社区内建立了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以此来便利用户的消费以及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网上交易,电子支付和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以及综合服务活动。
2.3 智慧家居
互联网+智慧社区也创造出了智慧家居,智慧家居是指以住宅为平台,兼备 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 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 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 保的居住环境。
2.4 便民服务(医疗、教育)
建设多层次智能高效的智慧社区便民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在这个体系中包含了普惠性保障服务体系、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以及教育服务体系等,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5 社会公共管理(环境、治安)
智慧社区指充分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物联化和互联化将人、物、网络互联互通,形成现 代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新社区形态,涉及了许多领域。因此,智慧社区也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维护治安等。
3 互联网+智慧社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3.1 社区信息数据化,有效提升社区工作绩效
运用互联网建设“e”平台,对于互联网+智慧社区来说有许多好处,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智慧社区利用网格化管理社区,收集各种信息,掌握一切信息,方便管理人员展开工作;在此之前,一些数据信息的办理都需要安排专门的人负责,工作负担重。但是建立了互联网+智慧社区之后,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节省了劳动力,又便利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互联网+智慧社区的社区平台可以方便管理人员定位查询不同界岑人们的一些基本信息,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2 公共服务多样化,全力拓展社区服务功能
随着社区的人口增长,传统的公共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建立了互联网+智慧社区使公共服务更加多样化,在这个平台上,管理人员手中所掌握的信息十分全面,与此同时,对信息的公示也让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透明化,提高管理部门的信任度;管理人员利用一些在线服务的方式一些有关民政、住房、人口、计生等有关政务办理流程信息,既可以方便居民查询信息,又可以确保工作的阳光化运作;互联网+智慧社区可以为社区提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内容,整合了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更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3 生活服务便利化,舒适生活新体验
互联网+智慧社区便利了居民的生活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智慧社区里设置有生活体验中心,其中设置有触摸式网络终端,这个终端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讲解,让人们更加了解了社区服务的有关内容,人们可以极其便利的享受着社区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也可以收集整理居民健康稻荩然后为人们建立健康档案。互联网+智慧社区同时也开设有“指尖菜场”,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掌上操作,行动不便的人们可以享受送菜上门的服务。同时,一些其他的项目也被设立,人们可以在家中就享受到一些基础的比如家政服务、理发送餐等上门服务,使得社区服务更加社会化。在过去,社区公告大都是以粘贴纸张、海报、短信平台等方式,但是,建立了互联网+智慧社区后,公告就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被居民接受。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以及人们的生活都因此而发生改变,在这种模式下建立的智慧社区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它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所以,互联网+智慧社区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慧社区的建设也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智慧社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易.互联网+中国步入互联网红利时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罗昌智.中国智慧社区发展报告[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
[3]屠炯.广州智慧社区建设启示录[J].信息化建设,2012(08).
篇8
在日前举行的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上,华为了业界首个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并且与北京悦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基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树熊网络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全光智慧社区发展联盟”。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固定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李向军表示:“作为首个以全光网络为基础开放的社区解决方案,华为将能够更快速和高质量地打造可运营的全光智慧社区。与此同时,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最终用户提供丰富的智慧应用,并给客户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助力客户实现商业成功。”
为社区妆点“智慧”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用户的需求,从简单的宽带上网,扩大到智慧家庭、物业管理、社区周边O2O等各方面。
智慧社区的建设也逐渐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或集成商主导,变为需要各方参与,互利共赢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房产开发商、物业/社区运营商、业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多个角色。
李向军表示,此次的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正是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更高效地整合社区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帮助客户快速建成可运营的智慧社区,让最终用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各种便捷服务。
华为固网企业业务解决方案部首席架构师徐志龙进一步介绍了全光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全光网络为基础,承载社区三网融合业务,比传统局域网节省一半以上的布线成本和机房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还包括了业界首款物联网智能ONU,凭借此终端,即可实现智慧家庭的所有功能。华为现场演示了告警联动功能,当有人闯入时,用户手机将立刻接收到抓拍的图片,还能根据需要点击播放,观看实时监控画面。
同时,华为自主研发的NetOpen云平台,提供标准开放的API接口,供第三方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智慧家庭、智慧物业、社区商业等丰富的增值服务。
目前,云南彩立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华为的全光智慧社区方案,在云南昆明广福城小区建设了智慧社区。彩立方董事长张学东表示,目前,广福城智慧社区已完成园区与数据中心全部基础功能建设与系统调测,开始运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广福城,居民凭借一张卡(广福一卡通)便可以实现缴纳水费、电费、燃气费,还可以进行线上线下购物。而入驻的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云桌面”、“云应用”、“云打印”、“云计算”、“云存储”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资产等办公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
张学东表示,房地产业逐步结束资源型暴利时代,进入一个常规的市场生态系统。未来房地产行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超额利润由资源竞争转向技术竞争,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价值构成由平面转向立体。
“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极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张学东表示,“智慧社区为中小房企提供了转型路径。彩立方将继续和华为保持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更多智慧社区的建设。”
联盟的力量
正如前文提及的,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个角色的工程,因此建立一个联盟协调各方利益和力量显得尤为必要。
这也是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建立“全光智慧社区发展联盟”的初衷。
李向军表示,过去承建电力和交通等行业的网络时,几乎依赖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可以完成。而在智慧社区领域,由于客户分散、利益分散,导致技术方案无法统一,因此,仅凭华为的力量无法实现智慧社区的建设。
其次,以前智慧社区的范围比较狭窄,主要是实现小区宽带的接入,也更多由运营商主导,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社区用户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上网转向O2O等,同时房地产商也面临着从增量向存量转移的挑战,他们有更大的诉求建设智慧社区,走向前台。
最后,李向军坦承,最初华为也有些担心,是否有能力牵头做联盟的事情。但是华为后来坚定了牵头的想法,这是因为在企业市场,华为需要和各个行业打交道。“我们有义务去牵头成立一个联盟。”他说。
篇9
新兴互联网技术让生活更智慧
如果说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崛起和发展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让百姓生活更便捷、高效、环保。可以说,科技发展融入民生,改变生活,是建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三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
智能终端基本普及,有助于移动社交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调查结果显示,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家庭中基本普及。76.9%的被访者家庭拥有2部及以上智能终端,16.8%的被调查者家庭有1部,只有6.3%的家庭没有智能终端。从上网方式的选择上看,已经有35.5%的被调查者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方式来上网。
智能终端走进日常生活后,新闻、微博、影视、游戏、音乐等移动应用APP客户端逐渐增多,使得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方便的移动互联生活,加速了移动社交和信息获取,有助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当问到“您经常使用的手机应用”时,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手机即时通信(64.2%),新闻客户端(38.4%),微博(25.4%)。
物联网应用让生活更智能化、智慧化。如今,作为我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物联网产业,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交通控制、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使人们能够更加精细化地管理生产和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84.2%的市民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比如二维码(条形码)扫描、GPS导航定位、公交卡(手机卡)购物消费等,表示“经常使用到物联网应用技术”的人群比例亦达到30.5%。
科技让城市管理更科学有效
科技进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社会管理要不断提高效能和科学化水平,也需要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
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政务类办事功能、生活便民信息查询等服务,一方面可以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满足不同的办事、查询需求,另一方面便于市民表达诉求和呼声,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到“您是否享受过政府提供的住房、交通、民政等方面的网上查询和办理服务”时,只有21.2%的被调查者表示用过。尽管如此,通过追问其对政府网上服务的评价,发现市民的满意度较高,74.8%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
依托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助推智慧社区建设。《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到,“目前北京市社区现代化技术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离居民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将科技应用到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上,建设安全社区、和谐社区是重中之重。当问到“街道和社区的电子摄像头、门禁系统是否增强了您的安全感”时,71%的被调查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对于未来的智慧社区和家居建设,54.8%的被调查者最期待实现的是“智能报警”,18.6%的被调查者最期待实现“利用手机和电脑远程控制家电设备”,其他依次为紧急求助系统(12.8%)、智能建筑(10.1%)、机器人家政(3.6%)。
科技创新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本次调查着重从交通和医疗两方面,从市民感受来评价科技创新在解决社会难点问题上的表现和能力。
交通方面:信息化手段提升了交通承载力和出行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要以卫星定位、视频图像智能分析、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和途径,在公共交通、电子收费、公众服务、应急指挥、交通管理等各方面提高运行效率。调查结果显示,市民最经常使用的交通出行服务是GPS导航(37.1%)和路线查询(32.6%);市民认为最有帮助的智能交通项目中,位于前三位的是公交刷卡(47.2%)、GPS导航和电子地图(44%)、特殊事件(如封路、恶劣天气等)的短信提示(32.6%)。当问到“您使用的交通出行服务是否提高了出行效率”时,8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所提高,其中30.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明显提高。可见,市民对于利用信息化和科技手段治理交通难题给予了积极评价。
医疗方面: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就医满意度。目前,各项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上。就挂号服务而言,当问到“您主要使用什么方法挂号”时,约五成的被调查者使用电子预约挂号的方式,即分别有24.5%和17.1%的被调查者主要使用“上网预约”和“电话预约”的方式;但仍有55.4%的被调查者还是会采用“医院排队挂号”的方式。问及市民对预约挂号、电子病历、医保费用实时结算等信息化手段的评价时,64.2%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他们的就医满意度,使得就诊流程简化、就诊服务方便、排队时间缩短。
市民对科技民生的需求与期待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势不可当地向我们走来,百姓生活和城市管理如何更智能?本次调查还询问了市民对科技民生的需求和期待,希望从中找出政府和有关部门努力的方向。当问到“总的来说,你希望将来科技能够服务生活的哪些方面”时,位于前三位的是:医疗健康(56.7%),公共安全(54.4%),教育(40.2%)。交通出行(35.8%)和环境(29.9%)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
移动互联网方面,我们从上网速度和链接质量、无线网络覆盖情况、收费、服务这四个方面考察市民对移动互联网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目前上网速度、链接质量,以及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将近七成被调查者表示满意;但对收费、公共区域无线网络普及程度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只有四成或以下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见图)。目前政府和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商应着力扩大公共区域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同时,降低通信、互联网收费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物联网方面,推动包含公交、公共事业、医疗等多功能智能卡的应用迫切需要。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其前沿产品——智能卡,已成为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张卡片可以集金融、交通、医疗、公共事业等功能于一身,才是数字生活、低碳生活的真正体现。对于将来“多卡合一”的智能卡,市民希望实现的功能中位于前六位的是:公交卡(88%),水电煤气(82.1%),医保社保(74.4%),公园年票(72.5%),健康档案查询(70.3%),手机卡(70.1%)。但对于“多卡合一”的智能卡,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存有疑虑:35.6%担心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23.6%担心丢失了会更不方便。因此,智能卡的开发需要以法律保障为前提,重点考虑个人信息、隐私和财产安全。
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在智慧交通方面,市民最期待实现的项目的前三位分别是:预告拥堵路段提供最佳路线(45.2%),停车电子地图和停车诱导(16.8%),手机预约出租车(16.2%)。在智慧医疗方面,市民最期待实现的首先是电子健康档案的跨医院、跨区域共享(49.7%),其次是家庭保健电子平台(21%)。
篇10
一、 充分认识大型国有企业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创建生活便利、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可以密切社区居民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能稳定职工队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通过抓社区建设,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基本控制在社区,做到日常事务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岗位,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来报效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智慧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是能提升企业形象。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可以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通过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能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安全和谐、文明繁荣的社区,是企业实力的最好体现。
三是能促进企业和谐发展。通过社区建设,管好职工的吃、喝、拉、撒、睡,使职工群众有了困难,多找社区,少找单位领导,这样,企业领导就可以从繁杂的日常事务当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中去,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一些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从而对生产经营起到保证、支持作用,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认真对待大型国有企业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企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广大职工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社区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企业发展对社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纵深推进,企业逐步分离办社会职能,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让社区来承接,对社区建设提出了社会化职能的要求。随着居民与社区关系的逐步密切,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居民的迫切要求。
二是企业社区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城市大型商业社区不断涌现,其规模、设施、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势凸显。而企业社区大多建成年代较久,设施陈旧,规模受限,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设施严重不足,文体活动和娱乐场所相对缺乏。加上相关政策的约束,与新型社区相比存在差距。
三是企业社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近几年,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职工住宅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老社区共存,内外人员混居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也已开始进入社区,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四是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是服务于广大企业居民的基层组织。随着收入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健康、文明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迫切,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某段时期和某个节日形式单一的活动方式,急需社区工作者转变观念,搞好服务,适应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五是社区居民的素质亟待提高。社区居民年龄参差不齐,受教育程度有高有低,部分人员的思想觉悟与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存在着矛盾。随着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需要加强对居民进行教育,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与管理中来。
三、 强化措施,不断推进大型国有企业和谐社区建设
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企业要充当主要角色,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上准确定位,发挥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打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建设安全社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从根本上确保社区治安稳定。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增强居民的自防自保意识,健全警务、保安、群防群治三支队伍,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通过发挥整体效能,建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确保治安稳定。完善重点场所和小区的电子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二要重视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绿色社区。建好图书馆、休闲广场、居民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加强对相关设施的养护,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管理养护队伍,加强对社区环境的治理和监督。优化布局设计,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工程,体现出园林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风格,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为职工群众创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整治各种环境污染和损害居民利益、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三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人文社区。要坚持服务社会化,运营市场化,突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在服务中发展社区经济、壮大社区经济,增强社区服务的生命力,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四要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建设规范社区。坚持把有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热爱社区工作、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有重点、有计划地选派到社区工作,充实社区领导力量。把社区干部培训纳入各级党委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每年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培训,使社区干部不断增强群众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和综合素质。五要推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建设文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广场以及企业的各类文化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要在社区之间、小区之间开展文化竞赛,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入、相互统一、相互补充,体现出活动的主题性、广泛性、群众性和娱乐性,努力繁荣社区文化,促进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把社区建设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坚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