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的投资估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73-02
关于当代中国及地区经济的很多实证研究中都需要计算资本存量K这个指标,特别是关于经济增长、投资效率和TFP的研究,所以确定资本存量K显得尤为重要。
在关于中国资本存量的相关研究中。众多学者几乎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测算方法,而他们所得出的数据间却又存在很大的差距。K测量的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后续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尽量完善测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众多学者在对资本存量的估算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永续盘存法”,笔者在学习资本存量估算K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测算时,特别是对地方经济进行研究时,应用简单算法还有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在这里写出来以便共同探讨改进。
估算资本存量的方法主要有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和1995年乔根森(Jorgenson)提出的资本租赁价格度量法。用永续盘存法计算资本存量能够充分利用较长时期连续的、相对可靠的投资统计资料,并可以任意选用某一存量资料较为齐全的年份作为基期往前或往后逐年递推,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OECD定期公布10个成员国的资本存量数据,就是利用永续盘存法得到的。
永续存盘法的具体步骤包括:通过普查或根据一定的假定,估算出某一计算基期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取得各年份产业部门的投资数字,并将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各年投资额分别换算成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投资额;按每年投资额中各类资产的投资构成,以专门调查测算的各类资产平均使用年限(从投入使用到完全报废的时间)为依据,测算出每年资本报废的价值,并予以汇总;从历年投资额中扣除报废总值,得出各年资本的实际增量;根据上年资本存量加本年资本增量等于本年资本存量的原理,推算出历年资本存量的数字。
用公式简单表示就是:
K1=K1-1+It-D1=Kt-1+I1t=Kt-1+I1-FCt-1×δ (1)
其中,Kt、Kt-1分别表示第t年和t-1年的资本存量,It、I1t、D1表示第t年投资、净投资和折旧,FC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表示折旧率。目前关于我国历年资本存量估算的研究大都是在永续盘存法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替代方法和不同的指标进行的。
关于资本存量的计算,目前的焦点是中国资本存量的计算,而地方资本存量的计算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在分析比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简单计算方法,对地方资本存量的估算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比较
在对我国历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研究中,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的工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沈坤荣(1999)、胡鞍钢(1999)、王小鲁和樊纲(2000)、邹至庄(2000)、王金营(2001)、张军(2002、2003)、李治国与唐国兴(2003)、何枫(2003)等也是比较有影响的。总体来看,已有研究的主要估算步骤为:估算基期年的资本存量;估算各年资本存量的净增加额(本年资本存量增加额扣除上一年固定资本存量折旧额);在基期资本存量的数据基础上,逐年累计各年的资本存量净增加值,从而得到以后若干年份的资本存量。
这一过程涉及四个关键变量:基年资本存量K1的估计、当年投资It或净投资It′的选取,各年资本折旧率δ的选择、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确定。由于各学者对资本存量的前提假设、估算方法以及选取指标不尽相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相差较大。综观已有的研究,其差异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步骤所涉及的四个重要变量展开。
(一)关于基期资本存量K1的确定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选定1952年或1978年为初始年。
张军扩(1991)采用美国学者珀金斯(1989)的假定(我国1953年的资本存量与国民收入比为3),推断1952年的资本存量为2000亿元(1952年价)。王金营(2001)、何枫(2003)也沿用了这一假定,推算出了1952年的资本存量。
贺菊煌(1992)分别估算了生产性资本和非生产性资本存量。他假定的前提是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相对的稳定性,直接依据相应年份的积累数据,推算出1964年的生产性资产以及1990年住宅价值,并假定该年住宅价值占非生产性资产价值70%,估算出当年的非生产性资产价值;然后,他在这两个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其他年份的资本存量数据。这一研究结果也被张军(2002)所采用。
Chow(1993)对积累数据的处理则比较细致。他假定1952年农业产出340亿元中,土地、资本分别贡献40%和25%,两者的年贡献率均为19%,从而得到农业的初始资本存量,再加上其他部门的资本存量,得出1952年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本存量为1750亿元,若不包括土地则为1030亿元(1952年价)。为了避免资本存量初值估算不准确影响对总量生产函数的估计,他还把资本存量初值范围定为1550亿至1950亿元。此后,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直接采用Chow(1993)的1978年年末资本值为初始资本量。
胡鞍钢(1999)只估算了1978年我国固定资产存量为5500亿元(1978年价)。同时如果假定1978年固定资本存量是GDP的1.5倍,也可得到相近的结果。张军和章元(2003)则利用上海市的历史数据、全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数据,并在考虑农业资本存量后,分别测算出若干个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估算值,选定800亿元(1952年价,不包括土地)为1952年我国资本存量。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中关于初始年份资本存量值的估算方法很不一致,估算的数据差异也很大,这为利用估算的数值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关于当年投资lt或净投资It′的选取
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都采用积累来表示新增净投资。但随着我国统计体系的变更,1993年起统计资料不将公布积累数据,这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了困难。邹至庄(2000)依据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从1978年价的官方实际GDP数据中减去实际消费和实际净出口,
得到实际总投资”,并将实际总投资乘以当年净投资与总投资之比,得到实际净投资。与此同时,张军和章元(2003)发现“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是一致的,他们利用生产性积累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4―1993年以来的增长率波动的相似性,并假定两者增速基本保持一致,拟合出1993年以后各年的生产性积累。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小鲁,他直接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固定资本形成,在数据衔接上就显得比较勉强。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大多数学者都是用其他的指数来代替。Chow(1993)使用积累隐含价格指数。他发现1952―1983年该指数基本不变,于是从1984年起对积累进行平减。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又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得到实际净投资序列,从而折算出1978年以来的投资隐含平减指数,并认为这一指数比较稳定。此外,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张军与章元(2003)还利用上海的数据拟合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此取代全国指数。不过,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是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如王小鲁(2000)即是采用此种方法。
(四)关于资本折旧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折旧的估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官方公布的折旧率或折旧额进行估算。如邹至庄(2000)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算出1978~1982年的折旧额,再进行调整,然后又汇总各省折旧得到1983―1998年全国折旧额,从而得到1978―1998年的折旧。他的数据和方法基本为李治国和唐国兴(2003)所采用,后者还指出利用国民收入恒等式推算折旧会产生数值高估问题。另一种是按照自己提出的折旧率进行估算,如王小鲁(2000)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王金营(2001)考虑了不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提出固定资产折旧率在1952―1977年、1978―1990年、1990年以后分别为3%、5%、5.5%。与此不同的是,张军扩(1991)、贺菊煌(1992)、Chow(1993)及张军(2003)采用积累额作为资本存量净增加额,因而完全避开资本折旧问题。鉴于折旧核算的困难,沈坤荣(1997)、何枫等(2003)索性忽略了折旧问题。
二、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
关于初始年份的选择,在这里考虑到资本存量K对经济研究的意义以及数据获得的难易程度,选定1978为初始年;为了简化,统一选取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作为当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折算,则采用目前学术界最为常见的做法:以GDP平减指数来代替;资本折旧采用王小鲁(2000)提出的折旧率计算,统一使用5%的折旧率。
(一)已有研究成果介绍
大多数学者在估计各省资本存量K的时候,假设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时间序列可近似用式(1)表示:
I(t)=I(O)eλt (2)
那么第一期的资本存量可以用式(2)求出:
K(1)[I(t)dt=I(0)eλ/λ (3)
用δ表示折旧率,则资本存量可以用式(3)求出:
K(t)=K(t-1)(1-8)=I(t) t=2,3,4,……,23 (4)
(二)估算方法的改进
仿照大多数学者的估计方法,用每年的投资来估算固定资产存量。假设投资按指数的形式增加入,如(2)式。其中,λ是投资的增长率,I(t)是第t年的投资,运用Chou(1995)的方法,假设第一期的资本存量是过去投资的加总,选择一个固定的折旧率5%做如下迭代:
K(1)=K(0)(1-δ)+I(1)
=K(-1)(1―δ)2+I(0)(1-δ)+I(1)
=K(-1)(1-δ)1+t+I(-t+1)(1-δ)t+I(t+2)(1-δ)t-1+…+I(0)
=K(-t)(1-δ)1+t+I(0)eλ((1-δ/eλ)t+(1-δ/eλ)t-1++1)
1-(1-δ/eλ)t-1
=K(-t)(1-δ)t-1+I(0)eλ―――――
1-l-δ/eλ
所以当t∞时,K(1)=-I(0)eλ/1-(1-δ)eλ,这就是第一年的资本存量。
其他数值的计算方法同上。那么K1计算的微小改进,对于计算的资本存量数据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进后的计算方法使得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条光滑的指数形式曲线,符合实际经济增长的发展规律。通过图形表现如下:
(三)关于中国资本存量K1的估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使用的计算软件是Eviews3,1,通过计算得出I(0)=874.792749,k=0.103578,应用公式计算出K(I)=6762.60,其他年份的全社会资本存量应用递推公式K(t)=K(t-1)(1-δ)+I(t)(t=2,3,……,32)计算。
具体数值如下:
三、不同估算方法数值的比较
根据已有计算,我们将贺菊煌所测算的1990年不变价用我们上文所估算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折算成1978年不变价为2014亿元。他们的计算结果比较如下:
上面的对比说明他们估算结果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也和国家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有关,因此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不断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估算资本存量的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相对简单,避免了应用永续盘存法在后续的估算过程中出现拐折情况,同时也没有出现极值,因此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方法进行估算固定资本存量,特别是估算地方固定资本存量的时候,不仅简单而且实用。
参考文献:
1.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4)
2.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3.何枫等.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5)
4.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
5.chow.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QuanerlyJoumal ofEconomics,1993(8)
6.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
8.邹至庄.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A].快速增长没有终结――中外专家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篇2
摘要:现金净流量的估算在项目投资一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净流量估算的正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项目投资相关指标的计算并最终影响其投资决策。本文拟对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分别进行现金净流量分析,总结出各自计算公式,希望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项目投资现金净流量的估算。
关键词 :项目投资;现金净流量;估算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项目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都应从建设期现金流量、运营期现金流量及终结点现金流量三个方面进行。下面我们从现金净流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及简化方法入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及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
一、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单纯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只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不会涉及到其他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教材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计算的都是税后的现金净流量。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0-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其它时点,无现金流入流出量)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回收净残值=息税前利润+折旧+回收净残值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付现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回收净残值-(总成本-折旧-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 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净利润+折旧+利息+回收净残值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回收净残值的时间在项目终结点。
二、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析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是指在项目投资中,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还可能包括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等。其在估算现金净流量时与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思路相同。
(一)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原始投资额
(二)运营期税前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 营业收入-总成本+利息+折旧+摊销+回收额
=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回收额
(三)运营期税后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回收额
= 营业收入-总成本-(营业收入-总成本)×所得税税率+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额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在终结点一次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上述公式中的回收额包括回收净残值和流动资金。
三、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现金净流量分析
更新改造投资项目主要是指购入新固定资产来替换旧固定资产,也可能存在新增流动资金投资。我们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考虑的均是新旧固定资产产生的差量现金流量。
(一)若更新改造存在建设期
1.建设期NCFt=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建设期末NCFt= 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账面价值-变现价值)×所得税税率= 营业外支出(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所得税税率
注:若为清理净收益,则应纳税。计算时用营业外收入(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所得税税率3.经营期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
(二)若更新改造不存在建设期
1.第一年初NCF0=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旧固定资产变价净收入-新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
2.经营期第一年末NCF1 =净利+折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抵税
3.经营期其他年度NCFt=净利+折旧+净残值+回收流动资金
其中,折旧=新固定资产折旧额-旧固定资产折旧额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旧固定资产净残值)/经营期
=(新固定资产投资额-旧固定资产变现净收入)-新旧固定资产残值之差/经营期
注:一般在旧固定资产处置时,其账面价值都高于变价收入,按会计准则规定,当账面价值大于可收回金额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完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等于其可收回金额。所以折旧差额是用其可变现收入来计算的。
四、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1:A公司建设期初以自有资金购置一台设备,价款为240000 元,使用6 年,期满净残值为12000 元,直线法折旧。建设期为2 年,使用该设备每年为公司增加经营收入100000 元,新增经营成本为20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 进行分析。
方法1:利用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进行计算年折旧=240000-12000/6=38000(元)
NCF0=0-240000=-240000(元)
NCF1= NCF2=0(元)
NCF3-7=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100000 -20000 -(100000 -20000 -38000)×25%=69500(元)
NCF8= NCF3+12000=81500(元)
方法2:根据简化计算法,利用公式计算
年折旧、NCF0-2的计算同方法一。
NCF3-7= 净利润+折旧=(100000-20000-38000)
×(1-25%)+38000=69500(元)
NCF8= NCF3+残值=69500+12000=81500(元)
案例2:B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12000 元购入一台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采用直线法折旧,无建设期,使用寿命为5 年,5 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 元。5 年中每年销售收入8000 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 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400 元,另需垫支流动资金3000元,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对计算期内每年的税后NCF进行分析。
方法1: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年折旧=12000-2000/5=2000(元)
NCF0=0-12000-3000=-15000(元)
NCF1=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8000-3000-(8000-3000-2000)×25%=4250(元)
NCF2=8000 -3400 -(8000 -3400 -2000)×25%=3950(元)
NCF3=8000 -3800 -(8000 -3800 -2000)×25%=3650(元)
NCF4=8000 -4200 -(8000 -4200 -2000)×25%=3350(元)
NCF5=8000-4600-(8000-4600-2000)×25%+回收残值+回收流动资金=3050+2000+3000=8050(元)
方法2:简化计算法
年折旧、NCF0的计算结果同方法1。
NCF1=净利润+折旧
=(8000-3000-2000)×(1-25%)+2000=4250(元)
NCF2= (8000 -3400 -2000)×(1 -25% )+2000=3950(元)
NCF3= (8000 -3800 -2000)×(1 -25% )+2000=3650(元)
NCF4= (8000 -4200 -2000)×(1 -25% )+2000=3350(元)
NCF5=净利润+折旧+回收额(8000-4600-2000)×(1-25%)+2000+2000+3000=8050(元)
五、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看到在进行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估算时,运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的方法与运用简化的计算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很明显运用简化的计算法更便捷,减少了寻找现金流入流出项目的时间。通过前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本质是一致的,只是计算思路不同。掌握好现金净流量的估算对于学好项目投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项目化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篇3
合同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向甲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达成一致,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本合同如下: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名称:_________;投资项目财务分析:_________
2.内容:乙方为甲方提供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及下列相关报表:销售收入估算表,设备购置清单,建筑土建工程费用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分年度汇总表,满负荷外购原辅包装材料及燃料动力费用计算表,满负荷工资福利计算表,销售税金的估算,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还款计划表,总成本费用计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损益表,申请贷款还本付息计算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资金来源及运用表,资产负债表,盈亏平衡分析,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自有资金现金流量表,敏感性分析,财务分析指标综合汇总表。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有关规定正确、科学地建立、采用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2.乙方以印刷品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向甲方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以印刷品形式向甲方提供各报表。印刷品报告要字迹清楚,并根据报表大小采用合适大小的纸张(一般用a4纸张)。电子文件类型为word或双方认定的其它格式文件;
4.在合同生效___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供一份需要甲方补充提供的资料或数据的详细清单;
5.在甲方向乙方补充提供了全部数据、资料后_________日内,乙方完成财务分析的计算工作。乙方应立即向甲方通报财务分析主要结果,并根据甲方的口头或书面意见重新进行调整以及打印正式报告及附表(该阶段结果称为中期报告)。
三、甲方的协作事项
1.甲方在签订合同时立即以印刷品或电子文件方式向乙方提供进行财务分析所需的各种基础数据或文字说明(见附件2)。甲方对资料、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2.及时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补充提供有关数据或资料。
四、验收评价
1.乙方应在中期报告完成后及时通知甲方(合同签署人或其联系人),并以通知时间作为合同完成的时间。通知形式包括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
2.在乙方通知甲方的2日内,以下列方式之一将报告送交甲方:
(1)由甲方派人前往乙方领取;
(2)由乙方向甲方发送电子邮件;
(3)由乙方通过挂号信件寄送甲方;
(4)由乙方面交甲方。
3.甲方收到乙方中期报告后,可对乙方报告再次提出修改意见。针对甲方提出的合理建议或意见,乙方应尽快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后的报告视为最终报告。
五、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
1.经双方协商,全部咨询费用为_________元;
2.甲方在签订合同之日内向乙方支付_________元作为履约订金,其余应付款项应在甲方接收中期报告时立即支付;
3.付款方式:现金。
六、违约责任及处罚条款
1.若乙方的最终报告中仍然存在指标设置和计算方法上的错误,乙方应尽快纠正,并根据错误严重程度减收或免收咨询费用;
篇4
1.工程会计核算复杂
工程建设施工一般按照施工的项目进行合同的签订,通常签订合同与会计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之后根据项目建设的相关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工程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已经支出暗示没能及时提供支出凭证给会计核算部门的情况发生,这样只有到付款的时候,会计工作人员才可以按照实际的付款支出对建设中的工程项目加以确认。这样一来会计核算就无法做到及时、准确,同时对于准确计算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制造了困难。很多建设企业根据发票的金额对工程进行确认,但是相对于工程施工进度来说,发票获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点在周期较长的工程项目中尤其突出。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实际投资与账面确认严重不符,形成帐外资产或者负债。
2.会计准则规定比较笼统,不够细化
企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合并日益频繁,固定资产形成也向多元化局面发展。对于工程会计核算,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符合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对于建设时间较长的应该通过在建工程进行会计核算,但税法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而是用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这样容易造成会计利润税法利润不一致,使企业面临涉税风险。
二、提高工程会计核算质量的对策
1.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
企业应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二级明细科目的设置,明细科目需要将设备购置款、进度支出款、人工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以及土地使用方面的款项纳入进来。设置进度支出科目可以对企业在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实际成本支出反映出来,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的资金流出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此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企业在进行工程转包的时候应用。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发,对于原有科目中的待摊费用科目无需再进行单独的设置,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费用发生情况将其分解细化归纳到其它费用科目中。在进行工程核算时,尤其是未完工工程的核算,企业应当对工程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细化,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在建项目,从而对企业在某一个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准确的计算,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工程转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企业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固定资产的转换,必须在满足会计核算的条件下才能开展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满足转换条件的工程,工程的出包部分应该为结算完毕的状态,同时有关款项账户的余额清零,在企业工程建设相关的明细科目中已经将出包结算金额列在其中。如果工程还没有竣工结算,但是已经达到可使用的标准,要求必须在竣工结算完成之后根据实际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来对原有的估值进行调整。企业建设中的工程在转换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计处理要将工程建设的全部支出进行分解,有财务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来完成解包过程并出具相关的书面资料。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确认,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严格的执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会计目录,并确定好各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及折旧情况"折旧方法,在实际会计核算处理中作为在建工程转增固定资产的重要核算依据。对于项目清楚的工程支出,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额度在成本账目中直接计入,对于模糊不清的工程支出按照金额比例分配到相关的支出中,同时那人道成本账目中来。
3.不断改进工程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准则个别的条款不够细化,还存在不足和漏洞,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的完善。尤其对于建设中的工程,在会计核算方面还应该更加细化。工程建设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上,会计准则的规定和税法的规定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再进行纳税的申报,以使企业有效的规避涉税风险。同时要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定期对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减值测试,以防止过度减值的状况发生,避免造成企业日后的沉重负担。
4.提高会计人员的判断估算能力
工程会计核算涉及范围广,需要多个部门间的配合协作,要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判断估算能力,能够对一些判断选择的问题进行裁量。在新会计准则要求下,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成为工程会计核算的关键问题。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专业学习,全方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打造一支具有高度会计专业性同时又具有工程测量估算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队伍。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方法
概述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总投资进行估算。对石油化工项目来说,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它还是确定融资方案、筹措资金、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的重要基础;也是工程设计招标、衡量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控制设计概算、实行限额设计的依据。因此,在石油化工项目中,完整准确地进行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乃至整个项目决策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石油化工项目在不同阶段所掌握的基础资料的详略程度和设计深度的要求不同,投资估算的深度和准确性有所差别。而经批复的投资估算作为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并据此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不得突破,必须突破时应重新报批,因此,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要尽可能合理准确。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构成。本文主要论述建设投资估算。
建设投资包括该项目从筹建、设计、施工直至竣工投产整个建设期内所花费的全部建设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和预备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由工程费(包括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和建筑工程费)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组成。
石油化工项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及行业颁发的文件依据、价格依据、费用依据和项目相关资料等,包括:
1.拟建项目设计任务书;
2.拟建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工程内容、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建设项目性质、依托条件等主要情况的说明;
3.项目所在地的现场情况,如地理位置,地质条件,交通,供水,供电条件等;
4.投资估算指标、概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指标(包括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造价指标等相关参考资料);
5.相关的设计文件依据、设计参数,包括各种建筑面积指标,能源消耗指标等;
6.石油化工项目相关的定额及其定额单价等。
7.类似工程或装置的工程造价或结算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和参数;
8.拟建项目建设地所颁布的相关计价规则,如地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及计算规则等;
9.当地定期或不定期的调价系数及材料差价计算办法等;
10.拟建项目建设地的造价信息,包括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等相关的市场信息价。
建设投资估算方法
石油化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采用的估算方法很多,主要有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系数估算法、估算指标法和概算指标法等。建设投资的估算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项目所处阶段的不同以及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在石油化工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和相关系数法运用最为普遍。下面将对上述三种投资估算方法进行论述。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根据已经建成的性质类似、规模相近的建设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如元/吨,元/立方米)与拟建项目建设规模相乘来估算拟建项目建设投资。
其计算公式为:
C2= C1/ Q1×Q2×CF
式中:C1— 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的实际投资额;
C2—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估算投资额;
Q1— 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Q2—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CF— 不同建设时期、不同建设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例1】 在2006年新建某炼油厂,已建成3万标立/时制氢装置的建设投资为16800万元。估算在2012年建设一套4万标立/时的同类制氢装置的建设投资。假定从2006年到2012年平均每年工程造价指数为1.03,即每年递增3%。
利用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为16800/ 3=5600(万元/万标立),则2012年新建一套4万标立/时的同类制氢装置的建设投资为5600×4×(1.03)6-1=25967万元。
特点: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简单地将建设投资与生产能力视为线性关系,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投资估算方法,主要用于新建装置的初步投资估算,简单快速。但要求估算人员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掌握足够的典型工程实际投资额的历史数据资料,而且这些数据均应与单位生产能力相匹配,仅存在建设项目生产能力大小和建设地点时间等可调整因素的差异,否则将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在采用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时应注意:
1)拟建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与同类型项目实际生产能力及设计范围的差异;
2)不同建设地点,水文、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3)采用的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材料的选型差异;
4)所采用的不同设计标准、价格体系的差异。
2.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也称规模指数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参照已建成的、性质类似的建设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和生产能力等已知条件,根据计算公式,估算不同生产能力的拟建项目或生产装置的投资额。
其计算公式为:
C2= C1×(Q2/ Q1)n×CF
式中:C1— 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的实际投资额;
C2—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估算投资额;
Q1— 已建类似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Q2—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生产能力;
n — 生产能力指数(0≤n≤1;一般为0.5≤n≤0.9);
CF— 不同建设时期、不同建设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例2】 某化工厂已建设一套1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其建设投资为68120万元,估算近期拟建同类设计规模为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的建设投资。
利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取生产能力指数n=0.62,综合调整系数CF = 1.03,则拟建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的建设投资额为68120×(30/10) 0.62×1.03=138652万元。
特点:生产能力指数法是按同类型项目或装置实际资料求得的指数关系,只要数据资料可靠,条件基本相同,对生产能力指数合理取定,相比单位生产能力指数法准确性也较高,因此石油化工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多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但当拟建项目与已建项目的工艺技术条件相差较大时,估算结果的误差也会比较大,故要求已知的项目与拟建项目的产品相同,工艺流程相同,两者的规模相差倍数不能太大,并应注意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时应注意:
生产能力指数法的关键是生产能力指数n的取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建设地点建设时期,其数值不尽相同,这需要投资估算人员有丰富的数据经验和判断力。根据以往一些石油化工装置的统计资料,n值可按以下原则选取:
1)当主要利用增大装置容量或设备规格来扩大拟建项目生产规模时,n值一般在0.6~0.7之间选取。
2)当主要利用增加相同规模装置或主要设备的数量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时,n值一般在0.8~0.9之间选取。
3)对于石油化工装置压力较高时,采用扩大设备规格的方法时,n 值则应略偏高。
4)拟建项目的规模与类似项目的规模相差不应大于10倍(目前石油化工装置投资估算要求两者的规模相差应在4~5倍范围内),否则将会使估算的精确度降低。
在编制石油化工项目投资估算时,生产能力指数一般可以参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出版的《中国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参数与数据》中的石油化工装置投资规模指数。
3.相关系数法
3.1以建设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
以拟建项目或装置中最主要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投资比重较大的工艺设备投资(包括设备运杂费及安装费)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型项目或装置统计资料中相应的主要工艺设备投资为基础、计算出相应各专业工程费,包括总图、建筑物、构筑物、工艺管道、电气、电信、自控仪表、给排水、采暖通风等各专业,所占工艺设备费的比例,即相关系数,利用此相关系数估算出拟建项目或装置各专业的投资,汇总得出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工程费用,再加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可得到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其计算公式为:
C= E×(1+f1×P1+f2×P2+f3×P3+…)+I
式中:C—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E— 根据拟建项目或装置的主要工艺设备表,按当期当地采购价计算的设备费(包括运杂费及安装费);
P1、P2、P3…— 已建项目或装置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
f1、f2、f3…— 由于建设时间地点等因素变化引起的费用综合调整系数;
I—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其他费用。
【例3】 某市拟建一套20万Nm3/d CNG加气母站,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设备一览表,按现行价格计算出工艺设备投资约为815万元。已建同规模CNG加气母站投资资料显示:与设备投资有关的各专业工程费占工艺设备投资百分比,如表1所示。
表1 与设备投资有关的各专业工程投资系数
总图运输 土建 工艺管道 电气 电信 自控仪表 给排水 采暖通风
29% 74% 29% 56% 14% 33% 10% 7%
利用相关系数法,取综合调整系数为1,其它费用按占工程费的20%,则拟建20万Nm3/d CNG加气母站的投资C=815×(1+29%+74%+29%+56%+14%+33%+10%+7%)×(1+20%)=3443万元。
3.2以建设项目全部设备购置费为基数进行建设投资估算
以拟建项目或装置的设备购置费(工艺设备、机械、电气、自控仪表、暖通、给排水等专业的设备购置费总和)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或装置统计而得的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投资比例,即相关系数,计算出拟建项目或装置相应的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等工程费用,再加上拟建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可得到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
其计算公式为:
C=E×(1+f1×P1+f2×P2+f3×P3)+I
式中:C— 拟建项目或装置的投资额;
E— 根据拟建项目当时当地价格计算的设备费(含设备运杂费)的总和;
P1、P2、P3— 已建项目中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投资比例;
f1、f2、f3— 由于建设时间地点等因素变化引起的费用综合调整系数;
I— 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例4】 某油品升级项目中,拟建一套35万吨/年轻油改质项目,根据各专业提供的设备一览表,按现行价格计算出设备投资约为3887万元。已建同规模同类型项目资料显示:已建项目中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建筑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投资比例分别为45%、24%,17%。
利用相关系数法,取综合调整系数为1,其它费用按占工程费的20%,则拟建项目的建设投资约为:
C=3887×(1+45%+24%+17%)×(1+20%)=8676万元
特点:采用相关系数法估算投资时,拟建项目工艺设备及主要设备的价格采用现行市场价格。综合调整系数由新旧定额、材料价格及费用标准的对比测算取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根据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现行费用标准计算。在实际估算中,当拟建项目的工程费估算出来后,也可用已建同类项目中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费用占工程费用的比例来估算拟建项目的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无形资产投资、递延资产投资等。
在采用相关系数法时应注意:
由于所参考的已建项目与拟建项目的工艺要求、建设地点、建设时间、项目参与方等各方面的并不完全相同,采用相关系数时做一定的测算分析工作,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合理的修正系数,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设备选型,要分析主要设备构成变化对项目建设投资的整体影响,对所采用的系数进行评估,确保项目建设投资估算的精准度。如锅炉项目中锅炉的选型,应用最为广泛的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来说循环流化床锅炉因本体钢结构比煤粉炉约重25~35%,循环流化床本体的价格也相对要高,由此引起热工专业所占投资比例提高,对建设投资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2)当拟建项目主要设备为国外进口时,其设备投资一般会高于国产设备,必然会影响到各专业投资与主要设备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对系数做出必要的调整。如石油化工项目中的空分装置,工艺设备部分较多采用成套引进,若将工艺设备国产化,工艺设备投资将会减少,相应工艺设备专业所占工程费用比例也将有所下降。
3)主要设备材料的材质不同而引起各专业投资比例的变化。如空分装置的高压蒸汽管线,工艺技术要求很高,一般采用不锈钢,而近期执行的项目中,因应力计算要求采用材质为ASTM A335 Gr.91的管材,而这种材质基本上需要进口,采购价很高,引起管道专业投资比例增大,对整个装置各专业投资比例造成一定的影响。
4)要考虑因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采暖通风和建筑工程及地基处理等投资的变化,在寒冷和高温地区采暖通风的设备投资会高于其他地区,而高原沼泽丘陵等地区的地基处理费用会因地质条件较差而增加投资。
结束语
石油化工项目中常采用的上述三种投资估算方法均为粗略估算法,其中单位生产能力法和生产能力指数法只需要工艺流程和规模即可计算,但准确度相对较低,适用于无法取得具体工程量的情况;相关系数法需要设计人员提供设备一览表,由投资估算编制人员根据现行的价格水平进行设备工程费的估算,进而计算出整个项目的建设投资,准确性相对比较高。相较而言,生产能力指数法和以建设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投资为基数的相关系数法较为简捷实用,在石油化工项目投资估算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建设项目有特定的任务和固定的建设地点,一次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完成,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在编制投资估算过程中,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投资估算方法,所参考的类似项目和装置投资并不能完全复制。造价人员在工作中要重视和加强基本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和归纳,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投资估算数据库;及时收集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研究税费、外汇汇率的变化情况和价格水平的变动;提高造价从业人员对各种造价指标、造价信息及设计条件等估算资料的准确把握能力;本着“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态度,确定合理的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参数与数据2012[M]. 第一版. 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研究院, 2012.
篇6
2010年年初,最新《高校会计制度》试点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新制度的基本理念是引入权责发生制,要求事业单位计提折旧,进行成本核算。为了适应新制度关于会计核算基础及核算方法的变化,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应借鉴企业比较成熟的核算方法,探索出既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又适合高校特点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其固定资产作为一项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只需要简要的列示在财务报表上,以反映高校拥有多少教学资源。根据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简化适用的原则,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采用简化核算的方式。
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修购基金,并相应增加固定基金;处置固定资产时,在减少固定资产的同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是一致的。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第一,高校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相关费用要列入相应的支出,同时通过“固定基金”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第二,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计报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第三,高校运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联营等形式进行的创收活动,没有规范的核算要求。由此,在会计实务中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固定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不断扩大,其构成亦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高校投资主体、财政、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对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校的合并、扩招、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更是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发展的需求,简化的核算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革新,借鉴企业成熟的核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校与企业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分析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核算
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为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一种特别的资产形式,是从流动资产到非流动资产的一种形式上的转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是在投资回收期内通过折旧费用的形式形成企业净现金流,进而完成其资产使命的。增值税征收转型后,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从会计账务处理上可以看出,资产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高校固定资产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但制度同时规定,对于大批量的同类资产(如课桌椅)而言,尽管其单位价值可能低于规定标准,如果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此类资产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固定资产名称不清,价值限额模糊,将部分单价不足的也列为固定资产,或者应列入固定资产的却没入固定资产账,使得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高校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质,事业部分仍按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在购置时一次性记为当期支出,经营部分比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会计处理上,作为事业核算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当期事业支出或者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平行地增加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作为经营核算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核算。
(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核算
1.固定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减值是企业资产发生了部分或全部的损失,体现在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和相应期间的净收益的减少。通常资产在取得时,其购入的价格代表了当时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其账面价值与投资者预期的可收回价值应当一致。《企业会计制度》第56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为了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高校固定资产按大类进行管理,为了简化核算,高校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折旧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合理分配的过程。折旧概念是区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重要标志,其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以及体现这一制度所要求的配比原则。企业将折旧作为一项费用,归集到相应的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中,与收入形成配比。高校以计提修购基金的方式代替折旧,而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与固定资产的原值和使用年限不存在配比性,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和费用。
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事业的过程中,由于不核算教育成本,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然而高校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如实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必须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既可以建立符合高校内部资金循环和价值补偿机制,又能达到其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形态管理的统一。计提折旧必须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性能,考虑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设备陈旧、老化、跟不上高校快速发展需求的现象。还可以掌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原值和净值的变化规律,以适应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必要的,但不需要像企业一样进行折旧费用的归集。在折旧核算的方式上,可以按大类计提折旧。高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七大类,各类固定资产的性能、用途、使用年限均有差别。除房屋以外的各种设备仅限于在用部分,未使用的不计提;对某些价值不发生损耗的文物和陈列品也不计提折旧。图书折旧由于会计制度还是一个空白,折旧年限很难确定,考虑到现行高校的图书购置一般是稳中有升,也可不提折旧。
在折旧核算的会计处理上,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严格划分各单位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分类核算。对于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则与企业会计接轨,购置时不列支出也不增加固定基金,只增加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再记录进“经营成本”账户。(1)购入时,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计提折旧,借:经营支出;贷:累计折旧。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核算仍然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购入时一次性列作支出,使用期间提取折旧时不再计入支出账户而是直接冲减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1)购入时,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2)在使用期间选择合适的折旧计提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固定基金;贷:累计折旧。这样核算后,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就可以如实的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了,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资产减去累计折旧得到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另一方面固定基金的余额即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这也恰好体现了固定基金作为净资产科目的真正意义。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主要是指大修理及更新改造方面的支出,凡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应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原值。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除报废外,不计增减、不计提折旧,账面价值始终不变。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不考虑资产更新成本,一个大型固定资产(如进口设备)的维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却没有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而直接计人教育事业类支出。为了能够更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高校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该仿效企业,对于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同时增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处置的会计核算
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理处置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处置发生的清理费用及相关税金扣除后,将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项目中。高校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一般设备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应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报废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一旦需要更新或报废,由于缺乏可靠的依据,往往凭主观判断,要么提前报废造成资产浪费,要么因经费紧张迟迟得不到重置,随意性较大。因此从根源上还是要合理计提折旧,按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以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三、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建立内审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取得以后,对其使用情况疏于管理,既不提折旧,又不核算教育成本,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强化管理意识,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二)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高校应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便在会计账上就能直观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不是按固定折旧率在账外估算虚拟折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定期进行清理盘点,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
高校应该及时清理盘点固定资产,防止出现挂账而实物已经灭失的情况,造成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的情况。通过固定资产盘点,可以实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及时核销报废固定资产,解决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情况。
篇7
【关键词】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这里所说的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它的范围的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业主的角度来说,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花费的全部费用,即该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形成相应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
业主选定一个项目后,就要通过项目评估进行决策,然后进行设计招标、工程招标,直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投资管理活动。在投资活动中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形成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有这些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造价就是工程投资费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就是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业主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下面针对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我们来谈谈业主方应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一、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的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选择、设备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高,可达到80%-90%。因此,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在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通过工程造价的控制,相应形成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标底价、承包合同价及竣工决算、这些造价形式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按照“前者控制后者”的制约关系,意味着投资估算对其后面的各种形式造价起着制约作用,作为限额目标。由此可见,在决策阶段,业主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和广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占75%以上。设计直接决定了投入的多少,据统计,合理的设计,可降低整体工程造最高可达10%--20%。对于业主,此阶段的造价管理尤其重要,应从如下几方面针对性展工造价管理工作:
1、目前在招投标已成功运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合理的招投标,即优选了队伍,同时也节省了造价。目前,市场上大家对设计环节认知不够,普遍靠关系、低价获取设计任务。作为业主应细致划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各阶段均应实施招投标,优选设计单位。杜绝最低价中标,定标的主要因素应放在设计构思的巧妙型、新颖性、工程设计方案技术的优劣、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投标人的设计组织方案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选择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技术先进,在满足实用功能前提下注意造型别致美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设计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2、合同的内容应以标准设计合同为基础,但不能完全限于标准设计合同的格式。从技术角度上应明确设计深度,细致地确认设计任务书,从而使设计能够达到施工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经济条款中应明确限额设计等条款,而不是只要满足设计规范就可以了。
三、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及配套招投标。作为业主在造价管理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在招投标阶段,业主首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招标公司(如业主方具备招标能力可不委托),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招标方案,确定招标的方式,编制标底,对造价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优选合格的施工单位和供货商。
2、招标方式应尽可能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尽可能选择财务状况好,信誉好,近年有类似项目业绩的承包单位。确定承包单位应以合理低价为中标原则,不能以最低价中标,在合理造价的前提下,保障工程质量。
四、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主要是针对实体的工作,工作量较大,实施主体较多,管理较复杂。虽然此阶段对整体造价的影响较小,但相对造价管理工作较复杂,作为业主应从立足于合同,加强签证、结算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1、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环节,应制定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和职责。管理制度应包括合同管理制度、签订管理制度、竣工结算管理制度等。应明确监理单位造价管理职责,建设单位人员造价管理职责。从而使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
2、现场签证应细致分类,可按设计原因、现场原因、政策变化等详细分类管理,实施时应先行报送,审批后方可实施。签订应做到事前报送、审批后实施,事中核查及事后总结,尽可能避免签订的发生,对确实需要发生的,应严格核算工程量及相关计价。
3、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各协作单位较多,作为业主应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业主方的协调作用。
综述,建设单位的造价管理应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应充分认识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不断地总结,尽可能地以最低的造价完成投资任务,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丽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吉林大学, 2007, (05) .
篇8
一、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政策的演变过程
1.建国初期至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阶段
在计划经济时期,土地的取得方式大都是无偿划拨取得,因此将土地列入企业固定资产中,借助“固定资产―土地”的核算方法,能够长期保留入账土地在账户中的历史价值。1955年1月31日,国务院《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中规定土地应依据估价列入资产方的“固定资产―土地”科目。1985年1月5日,《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明确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土地明细科目,而且表明固定资产科目中的土地是“指过去已经单独入账,并估算价格的土地。因为征用土地而付出一定的补偿费用,要计算到和土地相关的建筑物、房屋价值中,不能独立作为土地价值入账。
2.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至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出台阶段
国务院1988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代表我国土地制度从无限期、无偿使用发展为市场运作。随着土地使用制度产生新发展,也相应调整了土地会计政策,财政部于1992年11月颁发《企业会计准则》,将支付土地转让金与出让金的方式得到的土地放置在“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科目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在还没有开发和建设项目的情况下,核算时应该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并且按照相关具体规定,规定期限分期摊销。摊销会计科目为,贷记“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借记“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但并非所有的土地都是放在无形资产中核算。1993年,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国上下开展。在第五次全国核资清算资产过程中,针对国有企业占地情况以及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财政部于1995年颁布《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5]108号),其中具体规定:“按照法律规定,使用行政划拨方法得到的土地,企业应该依据批复和确认之后的价值,经过同级财政部门与清产核资机构共同批准后,才能够作为增加固定资产来妥善处理,与此同时,国家资本公积金也必须相应增加。企业所占用的土地在估算价值入账之后,应该在固定资产中独立表现出来,不计提折旧。”
3.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出台至2006年新会计准则阶段
2000年12月29日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中要求企业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或购买土地的方法得到使用土地的权利,在为开发建造项目之前,应该以无形资产来进行核算,并按照规定时限分期摊销。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与建设商品房过程中,必须把土地使用权计入开发成本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借记“开发成本”,贷记“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如果企业得到土地使用权之后,开发建造项目,那么必须把土地使用权的所有价值都转为工程成本。会计分录为贷记“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借记“工程成本”,同时停止摊销。在自用项目建造顺利完成,能够使用之后,把土地使用权价值和项目整体都转到“固定资产”科目。
4.2006年会计准则至今
2006年2月,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并于2007年元月一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对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进行了详尽、具体的要求,其中多项会计准则涉及土地使用权核算,主要包括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则。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针对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的要求:企业得到使用土地权利之后,一般都认为土地时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在土地使用权上开发和构建厂房等建筑,那么地上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要分别提取折旧和进行摊销。当用于资本价值提升或赚取租金时,应该把土地使用权转变为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来进行核算。外购土地和建筑物支付的价款应该在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二者间进行合理分配;如果很难进行分配,则都应该视作固定资产。企业得到土地使用权用于构建房屋,并对外出售的话,那么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应该计算到建造房屋时支出的成本中。
二、国有企业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
现阶段,国有企业可能同时存在行政划拨方式、出让方式、作价入股方式、租赁方式等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由于取得方式不同,会计核算上也存在差异,现对不同取得方式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归纳如下
1.行政划拨方式:指无偿得到或缴纳补偿安置费用之后得到的没有使用时间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早期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基本上都是在计划经济发展阶段以划拨方法而得到的。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行政划拨土地。新会计准则对行政划拨土地没有具体规定,因而继续沿用1995年的《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会计处理方式是:
借:固定资产―土地
贷:资本公积―国家资本金
2.出让方式:指的是企业以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得到的土地使用权。国有企业随着规模的发展与扩大,也随之增大土地需求量,以划拨的方式得到很多发展用地,当土地制度转变之后,国有企业才开始以缴纳出让金的方式得到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取得土地需要支付相应的土地出让金,会计处理为: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银行存款
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需要分期进行摊销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3.作价入股方式:指国家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投入国有企业中,该土地使用权由企业持有。199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债权转股权的改革,把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企业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被持股与持股的关系,企业的土地资产经过评估作价入股,增加实收资本,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实收资本
4.租赁方式: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以租赁的方式让企业使用,企业如租赁土地,需要和县级以上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必须有明确的使用年期,还需要缴纳租赁金。会计处理如下:
先付租金的租期一年内的入待摊费用,租期一年以上的入长期待摊费用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然后按月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长期待摊费用
三、国有企业现行土地使用权会计核算建议
篇9
一、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所得税筹划。固定资产折旧是影响企业所得税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税务筹划是企业税务筹划的重要内容。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大小的因素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
1、利用折旧年限进行税务筹划。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递延缴纳所得税,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而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本身是一个预计值,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也只规定了一个范围,使折旧年限的确定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为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税法对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包含一定弹性,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以尽量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其中,对于净残值的估算也会影响到所得税交付。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估算残值,从固定资产原值中减除,残值比例在原值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税务机关备案。因此,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尽量低估残值可使企业的折旧总额增加,各期折旧额随之增加,降低企业折旧期内所得税交付额。
2、利用折旧方法进行税务筹划。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时法、产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按财政部的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在此范围内,企业具有部分选择权。
在各种方法中,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的现值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应纳税额的现值最多。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去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企业当期需要利润时,可采用平均年限法,企业当期不需要利润时,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虽然折旧总量不变,但年度之间的差别就是可以利用的空间,为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总的来说,运用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开始的年份可以少纳税,把较多的税额延迟到以后的年份缴纳,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从政府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在实践中,对于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技术进步较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特殊行业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应尽量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对于企业专业车队的客、货汽车、大型设备,如果它们的前期工作量大,后期工作量少,则应尽量采用工作量法,从而达到前期少缴税,后期多缴税的
目的。
二、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所得税筹划。我国现行税制规定:使用实际成本对存货进行收发核算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纳税人可以任选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改变。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估价,在实行比例税率环境下,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通常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选择后进先出法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相对减少,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反之,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计价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减少资金安排的难度,以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低值易耗品属于特殊存货,计价方法与普通存货不同。税法规定低值易耗品可以一次扣除或分期摊销:一次摊销是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一次性摊销其成本;而分期摊销是在领用时先摊销一部分成本,再在以后分次摊销剩余的成本。两者相比,一次摊销法前期摊销的费用较多,后期较少,从而使企业前期纳税少,后期纳税多,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三、利用坏账损失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所得税筹划。对于坏账的处理,税法规定纳税人按财政部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和商品折价准备金,准许在应税所得额中扣除;不建立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后按当期实际发生数扣除。不同的坏账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应税所得额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选择备抵法比直接冲销法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税收收益。企业选择备抵法处理坏账损失,可以增加其当期扣除项目,降低当期应税所得额,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即便两种方法计算的应税所得额相等,也会因为备抵法将企业部分利润后移,达到延迟纳税和增加企业运营资金的目的。
四、利用其他资产摊销的选择进行所得税筹划。按税法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具有一定的可选择空间,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利的摊销期限,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入成本费用中。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有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通过延长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期限,将资产摊销额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中,以获取“节税”收益。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一般性企业,则宜选择较短的摊销期限。一方面加速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成本的回收,抑减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前期利润后移,以获取延期纳税的好处。比如,税法规定,企业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但未强制要求按平均法摊销。因此,企业可以在免税期间或亏损年度尽量少摊销一些,盈利年度多摊销一些,达到延缓纳税的效果。
五、利用投资核算和投资方式的选择进行所得税筹划。《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尽相同,这为所得税筹划提供了可选择空间。由于成本法在其投资收益已实现但未收回之前,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并不反映其已实现的投资收益,而权益法无论投资收益是否收回,均在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反映。这样,当投资企业拥有的股份小于等于被投资企业全部股份的25%时,投资企业就选择成本法核算长期投资,并将应由被投资企业支付的投资收益长期滞留在被投资企业账上作为资本积累,以便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或选择有利的时机(如投资企业出现亏损或利润较低年份)才将投资收益收回,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在被投资企业的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时,“节税”效果更加明显。此外,采用成本法,即便投资收益收回后也会产生滞纳税款的现象。一般而言,股利发放均滞后于投资收益的实现,企业在实际收到股利当期才缴纳所得税。
篇10
【关 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的控制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投资估算,是业主和项目审批机关对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建设的决策基础,通过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厂址选择等调查分析,综合预测投入是否可行;也是后续设计阶段中设计概算的依据。如果投资估算过高,就会影响业主和项目审批机关对项目的决策,失去投资机会;如果投资估算不足,就会造成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地增加投资,造成工程管理尤其是造价的失控。
1、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根据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进行投资估算
在投资决策阶段,要根据具体项目和可靠性研究的深度,合理选择科学的估算方法,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根据工程造价的构成,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估算,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设备及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我们利用估算方法估算出的投资估算是静态投资的估算,即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前四项。因此投资估算时,还要通过对资源风险,贷款利率变动等因素深入分析,估算出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对涉外建设项目还要考虑汇率的变化,估足投资。
2、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及正确选择建设地点
投资决策阶段各项热核经济的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生产规模的确定,建设者地点的选择。任何一方面的决策失误都会带来人力、财力的浪费,甚至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知道,当项目单位产品的报酬一定时,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生产规模成正比,生产规模越大,其经济效益越高。但是,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或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项目的规模效益因受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而可能出现递减。如果一味追求过大的生产规模,反而会导致投资收益的低下,工程造价支出的浪费。因此在项目决策时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合理确定生产规模,控制项目的投资估算,以期单位成本预测收益最佳。
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长期以来,我们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进度、工程技术比较重视,而对工程造价考虑的较少,比如设计中安全系数过大。另外,由于设计取费是按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因此设计人员一味迎合、迁就用户过高的要求,不坚持正确的设计标准的事常有发生,导致造价管理的失控。在设计阶段要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关键在于加大设计深度和提高设计质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运用价值工程,加强优经设计
价值工程是通过对产品功能分析,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用户所需功能,以获取最佳综合效益的技术经济方法,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有效途径。运用这一理论和方法,设计人员通过对建筑产品功能分解、分析、搞清楚建筑产品的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在设计中剔除不必要功能或多余功能,并对工程造价较高的功能进行重点控制,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降低工程造价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改进设计,弥补不足功能,以满足用户所需要的必要功能,还可以有效避免在后序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图纸设计不完善,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图纸的变更修改,减少了引起造价变动的因素。
2、设计中推进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要确保限额目标的实现,设计中在考虑建筑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应首先考虑工程造价的经济合理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经常检查本专业的工程费用,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后算完账的现象。限额设计的推广,强化了技术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起到严格控制设计的不合理变更,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
3、大力推行工程设计招标
在设计阶段,采用设计招标(即设计方案的招标)时,不但要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安全、功能进行考核,还要对工程结构方案、工程造价进行综合考核,因而促使设计单位从提高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降低设计费用的角度出嫁,精心进行设计。通过招标,不但可以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还可以控制工程造价。 三、建设项目发包阶段造价的控制
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质量、进度、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合同价是甲、乙双方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那么合同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实际成本。要控制项目的实际成本,在建设项目发包阶段主要工作是: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方式发包工程。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已被WTO成员国和包括世行、业行、非行在内的国际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计价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标准化;工程造价的确定市场化。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要示单位不用再对同一图纸计算工程量,一方面避免了重复劳动,可以节约投票单位成本;另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可以使招标周期明显缩短。但与此同时,由于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尊重企业自主报价,故而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的实力,从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降低成本等技术、管理手段入手,有策略、有针对性、合理地进行报价,才能中标。根据以往的工程实际经验,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中标价比定额价低10%~15%。
四、建设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的控制
1、加强对指定分包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成本管理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本。由业主指定并管理的分包商如果不能很 好地接受总包单位的施工总控管理,出现纠纷交由业主处理时,业主与总包单位就会出现纠纷,则很难达到对项目的总成本目标的控制。因此在确定指定分包项目时,应尽量减少指定分包项目,这样可以尽量的将成本控制在责任集中于一家施工单位,并且有利于项目总控管理,避免工程成本分项突破和施工影响因素扩大化,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
2、加强合同管理,作好对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甲乙双方均应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约定,认真履行合同。我们知道,工程实际造价=合同价+索赔额,索赔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最终实际造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采取“中标靠低价,赢利靠索赔”手段生存。那么作为建设项目的业主或投资者,要控制项目的实际成本,实现其成本目标,应努力作好对变更工程造价的核定,严格处理来自施工单位的索赔,防止虚报高价,同时还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约定,作好反索赔工作,使工程实际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 五、结束语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以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有效手段。另外,要将控制的重点由施工阶段转移到投资决策和设计等前期阶段上来,尤其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Wanous,J.P.A causal —co 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job—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4,59:139-144
[2]徐长江,石勘.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争议与思考[J].管理论坛,2003,(3):45-55
- 上一篇: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 下一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