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61—01

在新课改的高中起始阶段,有许多学生因为不适应高中化学教学,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过早出现学习成绩倒退、分化现象。很多高中教师反映: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差距较大,这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就此问题,笔者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寻找差异,平稳过渡

在新课改实施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为此,不少中学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主动考虑衔接问题,在达到初中毕业的最低要求的同时,加强高中所需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多数学校还在高中一年级采取各种方法开设衔接教学课。

例如,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方面不需要太高的需求,但从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基础的角度看,若要求太低,会给高中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困难。为便于衔接,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有必要比较明确地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规定化学用语学习的最低要求。目前,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在教学衔接方面考虑不多、缺乏磨合,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初中化学在化学用语教学上特别在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主要价态、常见物质化学式的记忆与书写、常见化学反应与相应现象的表述方面要求过低,而高中教学要求的基础知识又相对较高,那么两者就很难衔接。

二、及时解决新旧课程转换中出现的问题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还出现于新、旧课程转换过程的平稳过渡上。初中新课程以县、市区划分实验区先后推进,高中以省、自治区为实验区先后推进。因此出现了初中旧课程衔接高中新课程、初中新课程衔接高中旧课程两种过渡状态。新旧课程转换中的困难在这些方面特别突出:其一是教学要求与学习目标间的转换;其二是教学内容体系的转换;其三是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其四是学业评价与升学考试要求的变化。

这四个方面的转换增加了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当然,这种衔接问题是新旧课程过渡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必然影响过渡时期的化学教学质量。

例如,学习新课程的初中学生死记硬背的毛病少了,视野比较开阔,探究兴趣、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有所加强,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知道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假设或猜想,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报告。而旧课程则重视学科知识体系和文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模仿、训练,对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关注,学生文本知识掌握较好,而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较薄弱,对化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不多,知识面较为狭隘,不善于从化学的角度、用化学的眼光审视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独立学习、完成作业的能力、习惯较强。在实验学习中,能按照课本、教师提出的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实验,验证已学知识,能依实验册的提示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的优势与弱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帮助学生解决薄弱环节,针对课程转换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化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很多化学知识。大部分高中生会很好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主动研究。但是却无法完全投入到化学课堂学习中来。这种现象就暗示了化学教师需要把生活中的化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生活中化学实例来代替传统枯燥的实验现象,以此激发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化学的无处不在,促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1将生活现象巧妙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中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站在学科角度。而这种方式既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又降低了课堂授课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化学教师需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发问,授课,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成为学生之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了突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巧妙地引入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自己紧密相关,并不是课本上僵硬的化学公式所能代替的。教师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高中生有效地构建所学知识,并让其在真切感受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有规律的记忆与背诵,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抽象水平上。例如,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肯定会知道农家肥在被塑料布覆盖,晒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后会冒出热气,这就是化学课本上常提的缓慢氧化放热现象。而这种化学现象确实存在在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可以把该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不做“空谈者”。当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入的方式,单纯地解说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需要借助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来放映一些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视频。以此抓住高中生眼球,促使其以积极的态度认真、仔细观察和学习化学知识。

2创设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

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学生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感同身受。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已经在日常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对高中化学教师而言,教学活动并不单纯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重要的是延续学生在生活中的理解,纠正其错误的认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课堂上,保留学生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积极的态度,让其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错误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需要为高中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借鉴课本上的内容,在营造生活化情境时认真分析教材,让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例如,教师在讲授《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之前,可以以发问的形式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博物馆中存放的大多数是铜器而不是铁器?”“在生活中你们是否观察过略带浅绿色,并伴有酸味的井水,该如何解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思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对生活的疑问步入新的课程。这种方式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在感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也让高中生由被动回答到主动发问,提高其学习效率与质量。

3促使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实验课授课的形式,以及传统的讲解方式,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实践中感受实验课的乐趣,并从中感受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选择素材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学生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例如,蜡烛、酒精等。这些随处可见,如果采用这些既可以降低实验的神秘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气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指导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也能成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和经历过的化学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化学学习过程中。

4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

课堂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阵地,而课后作业则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助推器”。高中化学教师不单单需要重视课堂授课的作用,还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以布置课后作业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要求下,化学教师需要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作业不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而是需要在贴合高中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前提下由传统的“封闭”到“开放”,由“独立完成”到“协同合作”。布置生活化的化学课后作业不应该局限在形式上,而应该侧重在内容上,不再是以书面呈现为主,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教师在讲授完糖类、油脂与蛋白质之后,就可以不以书面形式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的实物进行分类,并让学生拓宽途径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尽量减少课后学生独立做作业的时间,以小实验的方式促使学生协同合作。让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设计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尝试来找到实验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学课后作业是构建生活化高中化学课堂的必要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赋予学生主动实验,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高中化学教学,并主动接受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再把课后作业当作自身的学习负担,而是当作一种乐趣,主动积极地完成。总而言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酸奶发酵、水果解酒等现象都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所以为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化学教师需要将化学现象与日常教学相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化的化学知识,从主观上理解和接受生活化教学方式,从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艳红.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化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4,(7).

[2]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4).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一、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中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而化学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逐渐开始注重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高效课堂有效弥补了传统化学课堂的不足之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切实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对于高中化学这种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教师不断地灌输各种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更是难以落实。而创设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不告诉学生原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Na2O2的化学性质时,我是通过“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两个趣味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的。这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很有好处,使学生由趣生疑,由疑生思,带动着学生从对现象的感知一步一步上升到理性思维,也渐渐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从而实现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构,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化学水平。

2.积极运用化学探究实验

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强调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严重忽视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虽然掌握大量的化学理论知识,但是并不能学以致用,违背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初衷。

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该合理融入实验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多多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与沟通,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上好化学实验课,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在化学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融洽相处。

例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两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其中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这种实验探究的教学形式能够显著提升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以实验结论来探寻化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来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生动的实验演示过程还会加深学生对化学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如果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后能够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论进行认真思考,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实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已经不容置疑教师在力图提高自己的课堂和课外教学效率时,应该对实验教学倾注适当的精力,以便借助于实验的重要地位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Jl用丰富有趣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化学。

二、高中化学实验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意义

从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资源来看,大多数的高中化学实验室都具备了基本化学实验演示和学生自主操作的条件,学生完全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进行典型实验操作,从中亲身感悟化学世界的神奇体验化学实验变化的神秘。除此之外,一些条件先进的高中化学实验室还有微型化学实验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肠U如不同金属与酸、碱反应产生气泡或气体等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来尝试新的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必然会吸引更多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求学的兴趣,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化学知识的探寻上教师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巧妙地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快乐的实验经历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那么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化学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1.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习兴趣。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化学实验课上常常发现一些平时上课不积极的学生他们一旦做实验会表现得更主动、更突出,因为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在他们急切想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的条件、产生的结果等时赴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实验字生将会获得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说白磷自燃硫是火药的成分之一铜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等这些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不同可燃物燃烧会产生不同现象和结果,在不同燃烧条件下将会产生另外的物质这一原理。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步骤。只有安全有效的化学实验操作才会带来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所以安全、有序是化学实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进行一切实验之前给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提醒大家首先明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细心留意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实验安全防护措施然后通过正确的步骤来操作。譬如课本上比较经典的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教师应该提醒大家注意浓硫酸的使用不要让浓硫酸伤害到皮肤或者衣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注重实验步骤,细心观察是将浓硫酸倒入铜块还是将铜块放入浓硫酸中。化学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随时随地都需要大家细心洛液的浓度、实验的温度、药品的纯度、试剂添加的顺序等都是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注重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3.督促学生领悟过程掌握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虽然是一个有趣的操作过程,但是它的真正目的是想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不要本末倒置将学生的学习乐趣当成了实验的目的从而忽略了及时指导学生体悟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等特性的变化实验中的燃烧、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来对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原理的来源。

四、结语

篇5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初中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以“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养成很强的依赖性。初中教材浅显易懂,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入手,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时间也充裕,在老师的“知识翻炒”下,学生感觉初中化学并不难学。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记忆,而是举一反三,能灵活应用和推理。高中化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要求学生具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实验方面也不是照搬照做,不仅要明白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方法在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初高中化学的不同要求和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化学很难学,高中老师大部分没有教过初中化学,也不了解初中化学的学情,感觉学生很难教。因此,怎样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究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是一门探索性和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拥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化学中的问题意识,是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不善于提问和不敢提问导致缺乏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多引导,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是否对教学有帮助,教师都应表扬、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善于、敢于提出问题,逐渐有了问题意识。我们以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元素周期表》一章为例,教师可以向性格腼腆的学生提问元素周期表当中的化学元素,不管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都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渐产生自信和荣耀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课堂上为学生留足发现问题的空间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也许会想到问题,但是由于教师讲课的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提问的时间,许多问题便不了了之,这使学生失去了培养问题意识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足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以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质的分类》一章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物质分类的原理之后不要着急赶进度,继续讲下面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如肥皂、味精等按照酸碱性或是否溶于水等类别分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化学源于生活,将化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学生教授化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化学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可以使那些不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通过生活当中遇到的困惑发现更多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品,如小苏打、酒精等,问学生这些化学物品在生活应用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体验到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问题意识的核心内容,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除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在高中化学中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防止学生走弯路。只有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的问题意识。例如,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自己想出问题的答案。

五、提高高中化学教育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增加高中化学教育的趣味性,是让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增加高中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增加教学中的实验,引用多媒体教学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热爱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学生真正热爱学习,就会主动地思考其中的奥妙,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以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一章为例,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搬课本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会让学生觉得教学很枯燥,不能直观地观察到硫和氮氧化的过程,理解不透彻,难以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硫与氮氧化的过程通过视频短片等形式播放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育当中,问题意识的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途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健W魑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以学生为本,从实际教学出发,让学生可以在一个有趣味的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方法衔接

执行新课程标准后的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和设置发生很大的改变,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加上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是每个担任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解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通过研读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对知识层次要求低,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详细研究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

通过详细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也进行很好的衔接,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有很好的衔接过渡。但是也存在一些盲点区,如部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三、调查了解教与学的障碍,制定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 )做好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 应对策略:复习初中知识,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常采用的复习方法有: (1)集中复习: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2-3周的时间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专题复习: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等。

(3)穿插复习: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获取新知识。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复习:化合价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

(二)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和实物直观教学为主,高中教学注重方法的点拔,以启发式、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2. 应对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学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

2.应对策略。首先在上高中化学课开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等,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其次,介绍学习高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

总之,只有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准确把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制定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转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篇8

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

初中化学处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学习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能力,以及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作用的某些常识。它体现了初中化学教育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选修课程的设计,注重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它突出了化学教育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了化学教育与化学工农业生产及科研的过渡性。

2.师资力量

我县农村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师资力量问题令人担忧。其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结构设置不合理,造成队伍结构失衡,化学教师严重缺编。有些学校化学教师队伍存在由其他科目教师改行担任的情况,少数学校是两所乡镇学校共用一个化学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基本的化学教学。这些直接导致了我县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农村中学毕业生的化学学科基础薄弱。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化学组教师结构合理,全组共有专职教师17位,实验教师2位,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有2位教师是省、市级专家组成员。12位教师至少有两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另有3位教师至少有一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经验。教师积极性高、团结协作能力强。

3.教学基础设施

我县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农村教育发展缓慢,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不齐全,大多数学校虽然配有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却因数量严重不足而无法正常使用。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原始教学模式。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正努力争取达到福建省高中示范校要求,每个班级配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学校还有公共多媒体教室十几间,另准备配多间具有专业摄像入门水准的多媒体教室。学校有专用实验教学楼一幢,配有专职化学实验教师2人。

4.最终的教学评价结果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教育的实际情况及《三明市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意见》的通知,我市继续实行“两考合一”即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文化课考试合为一次进行,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录取的依据。我县初中学校的业绩主要以考上一中人数和五中人数作为参照进行评价,因此中考的成绩引起了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极大关注,给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只重视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三明市中考的化学成绩记载方式是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成绩等级差为2分,化学成绩对中考总成绩影响不大,因此大多数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化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是同个等级分的同学的化学原始成绩相差也可能很大,如等级同为“A”,原始分可能为100分或85分。这些都有可能让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给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5.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常借助演示实验或简单探究实验入手,了解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教学目标层次低,缺少逆向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在学习上,记忆多于理解,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学过的化学知识不会灵活应用。因此,就出现一大批学生的科学学习化学学科的习惯没有养成,还不能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未形成学习好化学学科应具备的能力。高中化学知识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应借助各种手段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与交流合作学习等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及技能。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研究性学习、假期“带法回家”、第二课堂活动、奥赛等活动,把高中生的学习面延伸到各个空间和时间段,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无处不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化学教材与依据化学教学大纲编写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知识体系、思维方式、教材教法和学习形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且刚升入高一的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性较大,重记忆、模仿,理解相对肤浅,不善于通过自学、复习来加深理解、提高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让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我们在高一入学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入学思想教育

刚入学的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变化、情绪起伏都比较大、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同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能否正确引导高一学生的思想是教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高中化学第一堂课时可以开门见山地介绍学好高中化学的几点要素。①教育学生对高中教师的“崇拜”。教师争取上好高中第一堂课,关心全体学生,辅导后进生,重视中等生的进步,努力做好、做强本职工作,尽快树立“名师”榜样,避免学生把高中教师与原初中教师进行对比。②重视“记”的能力。大多数同学认为高中理科逻辑性强,只要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就能学好理科。但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如: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等等)。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知识都无法记忆,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延伸应用。③重视“勤”字的应用。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在网络上、杂志上满天飞,每个教师也有不同的心得,每个学生的经验也不同。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呢?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在每一模块学习开始一段时间内,勤记忆、勤练习、勤反思、勤总结,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掌握学习化学的要领。

(2)衔接知识的选择

高中化学知识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新高一的教学前期学适当用几课时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以起到复习和衔接的作用。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第一课时:尝试书写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符号及名称、介绍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的关系、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课时: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探究电子排布规律及原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情况。第三课时:原子达到稳定结构时得失电子情况,化合价口诀的理解及应用。第四课时:常见离子的书写及化合价的判断,常见物质(强电解质)的溶液中含有离子的种类的判断。第五课时:溶解性表的理解,常见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第六课时:简单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及“万能瓶”功能介绍。

(3)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上好实验探究课,激发学习化学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探讨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整理,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升华。

篇9

一、培养学生以化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水平.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化学问题,感知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在日常活动中总是有很多生活现象包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并且学生在接触化学知识之前,就已经具备一些生活经验,所以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化学视角,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化学课程中.在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里,有很多是具备较强的实用性,教师将这些现象应用在课堂上,会起到比大纲中要求的实验更好的效果.因为这些现象贴近生活,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知识学生不会感到空洞,离开中学后运用起来也不会感到生疏.

二、开展与生活相关的化学教学活动

采用高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开展的化学生活化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化学教学的相关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教学任务中的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安排自己所策划的各种与生活相联系的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呈现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从一些高深的现象、意义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学生不了解的,这就导致了学习起来没兴趣.学生有时难以快速理解和学会某些繁琐、复杂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展开教学活动,将生活中一些相对简单的化学元素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枯燥复杂的化学知识,把复杂难懂的化学问题简单化、具体化,指导学生能够快速理解一些难度较大的化学知识,掌握化学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大意义,从而保证学生更加认真努力的进行学习,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就需要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视起来,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主动权转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己讲授知识,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补充,这样就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实验课上,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比如,洋葱,土豆,食醋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材.学生把有相当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验的准备中,这个阶段没有教师的指导、介入,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脑力进行独立思考,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课外化学科技活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创造,这些创作可以运用到之后的化学教学课程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实现学以致用这个教学目标,利用化学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化学应用提供基础.

四、促进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课本改革

篇10

【关键词】高中 化学 生活化 教学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与应试解题方法,而教学模式的中心是课堂教学。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化学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融合社会生活的内容,能够将化学知识灵活化,使化学教学能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再以化学知识来诠释生活。

一、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思路通常是以学科的高度去思考,因此,问题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较低,学生感觉实用性不高,距离太远。以生活中常见的经验与情景为核心,能够让学生充分领会到化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难题,通过针对性生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概念发现的思想方法,提供概念理解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有误,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给予纠正,不但更容易记忆,也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人类最初发展化学知识系统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基础更深入地了解世界,从而改造世界。这一本质与化学学习的目标是一致的,生活化的化学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习题设计的内涵,通过化学知识的巩固,掌握理解世界的能力。

生活化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以生活中常见材料与现象,甚至自己身体为实验内容,在凸现亲切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宽松的环境、贴近实际的内容、丰富的操作方式都不断消除化学的迷雾,让学生以灵活方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强化课内外的联系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活动,因此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首要战场就是化学课堂教学,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生活化的知识,并于教学进度与内容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同时向课外扩展,有效结合课外与课内知识,让学生完全融入学习中,在实用性更强也更丰富的化学知识中汲取营养。比如在“氮和磷”教学中,以空气中大多数成分为氮气的例子,既能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让学生了解氮气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迅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以生活应用类的知识结合高中化学可能的基础教材知识,以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以化学的思维模式认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联系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掌握社会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化学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化学情境资源,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然现象、历史化学知识以及化学实际应用等,通过生活中有用的知识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人类保护臭氧的行动”,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课题,还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文”问题。可以通过制冷设备的普及与大气臭氧层的关系开始探讨,以文献查询、网络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这类问题能够让化学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枯燥公式与知识点的记忆,而更具有时代价值,增加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思考,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专题教学突出创新

专题教学模式能够以综合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内容,整理成为一系列的材料,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化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化学领域现今的科学技术发展、高新科技中的化学应用、其他学科与化学的联系与渗透、与化学相关的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

(四)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自然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肥皂的制作、电池的制作、洗衣粉中酶的特性等。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生活化内容,需要以课程教材为基础,联系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54.

[2]何双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化学教育,2013,34(4):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