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4:4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有机化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有机化学

篇1

【关键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设于高校二年级阶段,因为该时期的大学生恰好处在实验技巧与能力不断提升之阶段。实施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习者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等具备了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在提升学习者们的化学实验能力上具备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从而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强化基础操作实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大学生们今后均要走入社会踏上化学相关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其一定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储备,所以提升有机化学基本操作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群体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操作实训为有机化学实验之前提,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实验完全是通过数个基本操作部分组建而成的十分复杂的操作系统之一。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实训涵盖了蒸馏、分馏、重结晶、测定熔点与沸点以及色谱分离等内容。大学生们在实施基础操作实训中应当进行更加规范的操作。大学生们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第一步是要为其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则尤其是安全操作制度。其次是要求其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能够保持整洁、无污水,且有秩序地摆放好物品。再次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规范化的实训习惯,包括铁架台与烧瓶夹的固定形式、各类仪器的清洗方法以及安装次序等。最后是在大学生们掌握了以上基本实训技能之后,要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操作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们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之能力。

2改进课程结构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只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内容,教师觉得上不上关系并不大,因为并未真正将实验教学列为提升大学生技能的必备手段。与此同时,在具体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验证性与基础性的实验偏多。这样一来,在实验的内容上也往往具有过于繁琐、耗费时日,而且实验的成效较差,并不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为切实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应当重新全面修订实验教学的大纲,明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从而精心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实现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之间的彼此融合。例如,制备乙酰苯胺这个实验可以划分成合成乙酰苯胺、纯化乙酰苯胺以及纯度测定等三个实验来做,从茶叶当中提取相应的咖啡因成份则可分成提取、浓缩以及纯化等三个部分。如此一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者们对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够让其掌握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内容,而且还能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之能力。

3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提升科研素质

当前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教材往往都相当陈旧,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却不敢超出教材的范围,这样一来也就难以把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如果在授课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就十分容易导致过于依靠教材,对于教材上尚未阐述的内容就会无从下手,时间一长自然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出学习者的自主性。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依靠材料,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在制备环己烯实验之中,教材中提到的催化剂为浓磷酸或者是浓硫酸,但随着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深化,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催化剂非常多,包括了固体酸、沸石以及草酸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者们划分为数组,依据不同情况可使用各类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并且要求其观察各自实验的发展状况,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们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关注与发展自身的科研素质。

4健全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机制

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持续摸索与改进,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富有操作性的实验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成绩应当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两个部分,分别占40分和60分。平时实验成绩应当当堂出分并进行点评。当大学生们做好一个实验之后,通常都十分期望能够得知成效。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其不足,在实验完成之后就依据实验状况给出分数并加以点评。教师的评判标准包括了遵守纪律情况、实验思路的清晰程度、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除了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占60分,重点是考察大学生们某一个实验从预习开始至实验全面完成的整个过程。其中,考试题预习10分、实验具体操作40分、实验结果和讨论10分。考试试题所考核的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安装程度、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解释等各个组成部分内容的操作与运用状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更好地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能够具备更为稳固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能够领略到科研的魅力,提升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加快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转变,致力于提高的创新能力,为培育高素质的化学相关行业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来新,杨琼.制药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0(10).

[2]金慧娟.有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0(4).

[3]张晓鹏,刘萍,李建平.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0(1).

篇2

关键词 立体化学 立体异构 非对映异构 顺反异构 手性构象 有机化学

立体化学是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即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以及分子的立体结构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在现行众多的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立体化学的教学内容被安排在较靠前的章节,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尽早建立立体化学的概念,并将立体化学的观念贯穿于有机化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由于立体化学所涉及的概念众多,且许多概念之间关联复杂,使不少初学者感到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的3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1)立体异构的分类;(2)含3个手性碳原子且其中2个为构造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判断;(3)手性构象与分子手性的关系,本文对以上3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说明。1 立体异构的分类

立体异构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次序相同(即构造相同),但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现象。目前国内教材通常将立体异构分为构型异构和构象异构,将构型异构又分为旋光异构(包括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或称几何异构),我们认为这种分类在某些情况下容易造成异构体关系不清的问题。

根据当代国外经典教材,立体异构分为对映异构和非对映异构(图1)。

对映异构体指的是互成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立体异构体,而非对映异构体定义为不成镜像关系的立体异构体。因此,如图2所示,(一)一酒石酸和(+)一酒石酸互为对映异构体,内消旋酒石酸与(一)或(+)一酒石酸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由于3种酒石酸的立体异构体中至少有1个(在此有2个)具有旋光性,我们可以将三者统称为旋光异构体。需要强调的是,顺一2一丁烯与反一2一丁烯这一对顺反异构体也属于非对映异构体,但由于两者都没有旋光性,因此不称为旋光异构体。由此可以看出,非对映异构体不一定属于旋光异构体。

2 含3个手性碳原子且其中2个为构造相同

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判断

国内外教材一般都指出,对于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若其中的2个手性碳原子构造相同,则有4个旋光异构体,即一对对映体和两个内消旋体。由于均缺乏详细的推理过程,不少学生对此问题认识模糊,往往作出错误的判断。在此我们利用费歇尔投影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2,3,4一三羟基戊二酸中可含3个手性碳原子,且其中2个为构造相同的手性碳原子,因此该分子最多具有2。个旋光异构体。

由于(1)、(2)中的C2和C4手性碳原子均为R构型,C2并不成为一个手性中心,即C3不存在R或S构型的问题,故(1)和(2)为相同化合物。同理,(3)和(4)中的C3也不是手性中心,两者是相同的化合物。(1)和(3)均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等对称因素,且互为镜像关系,是一对对映异构体(图4)。一般来说,学生对这一对对映异构体的判断问题不大。

问题主要发生在对2个内消旋体的判断上。(5)中的C2、C3、C4均为手性碳原子,但其费歇尔投影式中存在一个通过C2的对称面,将(5)切分为具有镜像关系的两半,故(5)为内消旋体,是非手性分子,(5)与其镜像分子是相同的化合物。同时(5)的C。是假手性碳原子,构型用5表示。因学生往往简单地认为具有一定构型的手性中心,其镜像的手性中心构型必然发生改变,所以会误认为(5)和(6)是同一化合物。同理,也会误认为(7)和(8)是同一化合物。

事实上,如果将(5)的镜像分子的费歇尔投影式画出来,并依次对其上的每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进行指认,会发现其构型为RsS,即(5)的镜像分子为(8),(5)与(8)是同一化合物。同样,(6)和(7)是同一化合物(图5)。

值得注意的是,(5)中C2的镜像碳原子(即(8)的C3)构型并未发生改变,其原因是相对于(5)的费歇尔投影式而言,其镜像费歇尔投影式(8)中的水平方向的H原子和OH基团交换1次,同时垂直方向的2个构造相同但构型不同的2个手性基团亦交换1次,这导致了(8)的C3构型并未改变,仍然为s构型。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给定构型的手性碳原子的镜像碳原子构型一定会发生改变。如果给定构型的手性碳原子是假手性碳原子,其镜像碳原子的构型是保持不变的。

用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依据是:将一个费歇尔投影式在纸平面上旋转180°,所得新的费歇尔投影式所代表的分子的构型与原费歇尔投影式所代表的分子的构型完全一致。这是一条安全可靠的原则。据此,(5)与(8)为相同的化合物。事实上,我们根本不必要按照费歇尔投影式的原则再对(8)卜的每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分别进行指认。因为(5)在纸平面上旋转180°后,其C2、C3、C4的构型一定相应于(8)中的C4、C3、C2的构型。即已知(5)的C2、C3、C4的构型依次为SsR,则其在纸平面上旋转180°(后得到的费歇尔投影式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必然为RsS。同理,(6)与(7)为同一化合物。

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含3个手性碳原子且其中2个为构造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的所有立体异构体(一对对映体和两个内消旋体)的快速且直观的写法见图7。

3 手性构象与分子手性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考虑顺一1,2—二溴环己烷的手性与手性构象(图8)。顺一1,2一二溴环己烷的优势构象为椅式构象。若单独考虑椅式构象(1),其应为手性构象,即(1)与其镜像构象(2)不能重合。但此环己烷体系是一构象灵活体系,即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导致翻环。室温下,椅式构象(1)翻环后得构象异构体(3),(3)与(2)实质上代表着同一构象。因此顺一1,2一二溴环己烷的椅式构象(1)和(2)虽然是手性构象,但两者处于快速平衡之中,且两者的能量相等,顺一1,2一二溴环己烷并不显旋光性。对于以上分析,一般教科书上都有说明。但问题是,顺一1,2一二溴乙烷虽然不显旋光性,但以手性构象存在,我们能不能因此称它为手性分子?答案是否定的。

篇3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38-02

作者简介:王满刚(1977-),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及过渡金属催化的相关反应研究

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资源匮乏。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赋予了一个象征生命和希望的名词———“绿色”,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已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同时,人们开始致力于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探索采用化学的原理来预防污染的方法。绿色化学倡导环境保护,主张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不产生废弃物,最终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被誉为是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其也是一门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将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各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是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内外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培养绿色化学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持有的基本态度与观点,也是人们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信仰,即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思想表现。学校的教学工作以教育和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它必须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绿色化学不仅仅是一门预防污染的化学技术,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最基本保障。只有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实验教学的各环节中,学习绿色化学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最佳场所,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和观察、动手、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的原理、特点和相关知识,通过设计特定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逐渐产生绿色化学理念,形成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适时讲述全球环境问题与化学污染的关系,灌输绿色化学思想,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具备了绿色化学意识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随着绿色化学成为现代化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绿色化包括:化学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等的绿色化。环境友好的“洁净”反应介质是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试剂和溶剂,合理设计实验过程从而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尤其是水介质中的有机化学反应因具有分离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污染少且无毒、价廉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的绿色合成方法之一。例如,水介质中的各种缩合反应、亲核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和多组分反应等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此外,用水作为分散剂的水溶性涂料的制备已成为全世界涂料工业的新方向,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油漆涂料的喷雾剂和泡沫塑料的发泡剂也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催化剂的使用也应首选无毒害、无腐蚀的物质,同时改革重组现行实验教学内容,改变原有实验项目,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淘汰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和比对,尽量减少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选择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体系。将各制备实验尽可能串联起来,实现实验项目的连续化,即把前一个实验制备得到的产物作为后一个实验的主要原料连续使用,既能科学、直观地达到实验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又始终注意将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体现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与思想。

2.微型实验和常规实验相结合,倡导绿色化学。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具有实验成本低、反应时间短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微型化学实验不但能满足实验的基本要求,还能减少试剂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在实验时,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数十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因此,采用微型化学实验代替常规实验能够大大减少化学实验室各种废物的排放,有效改善实验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微型化学实验的开设对药品试剂消耗量大、化学毒性高、污染严重、实验操作过程复杂的化学实验尤为必要。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将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实践能力。然而,微型实验不是对常规实验的简单减量和机械微缩,它是在绿色化学理念和微型化学思想指导下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实验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用尽可能少剂量的试剂来做尽可能小的实验”是微型化学实验的核心,也是微型化学实验教育的思维方向。为预防化学污染,推动化学实验由常量化向微量化发展,是化学实验绿色化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3.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必能增加实验的功能,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能。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等先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不仅能直观地表现化学世界的奥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极大地减少日常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实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从根源上减轻对环境污染的绿色化学原则。例如,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实验不仅需要的试剂种类繁多,而且所用到的绝大部分药品都毒性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危害大。对有机化合物性质鉴定实验的全过程采用摄像、剪辑和多媒体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处理,既能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又不失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因此,对于基础性实验或验证实验,尽量采用多媒体及化学虚拟仿真技术等辅助手段,在得到基本化学信息的前提下,能大大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实验过程管理

1.规范实验操作,减少“三废”的产生。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严格规定取用药品的量,这样既规范了实验操作,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定性实验中的药品定量化,例如在烃的性质实验中,实验室制备乙炔气体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组数粗略的计算所需乙炔的用量,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取用电石的质量。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也为减少环境污染奠定基础。

2.妥善处理实验室的“三废”。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应加强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室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禁止实验室尾气任意排放,废液、废弃物随意倾倒。对每次实验产生的实验室废液、废气和废渣进行科学安全处理,确保将化学实验室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以减少废物向周边环境的排放。将化学实验使用过的酸、碱、重金属盐等各种废物进行分类收集、集中安全存放、定期统一处理。能产生大量有害和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并将有害尾气采用吸收、中和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

四、完善实验考核体系,凸显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学习有重要的导向和鼓励作用,实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应以整个实验过程为基础,凸显绿色化学理念。现行有机化学实验评价体系应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方面进行完善改革。评价方式应强调对实验全过程的整体、动态评价,给学生更多的自,让其开放思维,大胆探索。评价内容应重点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能提高反应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反应条件是否无毒无害,反应过程是否能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等等,重点突出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思想。

五、结语

培养、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化学教学绿色化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研究和绿色实践能力的前提;优化、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改进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是提高学生绿色化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化学实验绿色化已成为国内外化学课程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研究能力是本世纪国内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冉秀芝,王敏,李军,许俊强,林勇,尚宏利.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构建绿色化学思维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3,(9):59-61.

篇4

大学有机化学的结果学说把很多种类的有机化学物质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例如苯的环状结构学说很顺利地解决了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重建的问题。在大学有机化学知识体系不断构建的过程中,许多科学观念都在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随着有机化学科学事实的不断积累,李比希等人发现有机物化学中的基团是比较复杂的,他们通过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研究,从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入手,建立了比较经典的化合物和单质经典价键理论。

2科学观念为基础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分析

2.1教师应该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结构,完善学生认识

大学有机化学教师要首先掌握好知识结构,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具有有机化学科学观念的基础。在实际有机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坚持科学的观念,并加上学以致用的理念,才能够真正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大学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官能团为主线进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一方面领会和掌握这一知识脉络,同时还要让学生强化“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创建具体的有机化学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实现同化学习,更新现代有机化学知识结构。

2.2重视教学和知识发生过程的科学性,结合有机化学历史进行教学

有机化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冲破化学研究的进去,建立了相对完善和立体的化学理论以及原子架构理论。大学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现行的有机化学知识与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相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方法与模式,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有机化学学科的科学本质,形成比较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大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近代有机化学,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以历史上的化学科学家的判断取舍过程为示范,不断引导和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3教师深刻挖掘有机化学中的科学观念知识体系

在现行的大学有机化学教材中,很多科学观念是相对比较隐性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所隐含的意义充分表达给学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首先应该从比较枯燥的化学概念中提出简单的化学观念,并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教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充分落实好教学观念,克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观念。

2.4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加教学体验

只有学生不断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够实现有所发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的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形成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体验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复杂和多边性,在学生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实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有机化学反应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化学反应生成物的分析,才能够使得学生摆脱相对狭隘的物质转化观点。

2.5不断拓展学习渠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互联网媒体的不断发展,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网络资源中将有机化学知识转换为具体的生产生活情景之中。网路资源的存在可以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的实验,打破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其次有机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具体的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情境很好地结合起来。

3小结

篇5

幼儿大班美术教学计划画.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与水平,为了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发展幼儿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本学期教师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社会活动情感体验主题活动幼儿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题材.主要目标:

喜欢参加多种美术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使幼儿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引导幼儿欣赏感兴趣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感受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

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像解释他人的美术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像.

启发幼儿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

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感受过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运用各种线条和块面大胆地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

指导幼儿学习在画面上主体突出,合理布局.

具体实施措施:

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情绪激励法观察分析法演示想象法等.用最直观的演示方法帮助幼儿找到目标.

让幼儿以角色身份完成作品,使美术活动游戏化.

让幼儿扩大选择图形的范围,学会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

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的绘画示范程序要从易到难,指导时充分注意群体的个别的需要,为幼儿设置小步递进的阶梯.

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意识,让幼儿大胆作画,达到《幼儿园规程》中所提到的:激励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在更大范围内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审美及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进度:

我的梦想,云彩,小水滴的新居,会动的,有趣的线描画,航天飞机

幼儿大班美术教学计划二

一、情况分析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爱好,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水平高低不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做积极正确的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学期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通过各种形式,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并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能大胆运用各种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在生活中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能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画画.

5、能大胆地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

6、学习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进行手工活动,对手工活动有兴趣,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工活动.

7、通过欣赏名画家的代表作,欣赏民间工艺品,欣赏和评价同伴中的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

《我们班的老师》线描画

《小蜘蛛织网》

线描装饰画

《向日葵》线描画

第二周

《京剧脸谱》线描装饰画

《小猪的婚礼》

创造想象画

《下雨天》想象画

第三周

《我喜欢的民族服饰》

线描装饰画

《树》

线描画

《拖鞋》线描装饰画

第四周

《秋天的树林》线描画

《未来的车》

创造想象画

《海底总动员》

创造想象画

第五周

国庆休息

第六周

《种子粘贴画》拼贴画

《七彩小伞花》水彩线描画

《美丽的秋天》想象画

第七周

《向日葵》水彩线描画

《美丽的秋天》

线描画

《小蝌蚪找妈妈》创造想象画

第八周

《我最喜欢的动物》线描画

《巨人》

线描画

《我最喜欢的动物2》线描装饰画

第九周

《大家来锻炼》想象画

《线条想象画》

创造想象画

《图形想象画》想象画

第十周

《我喜爱的运动》想象画

《彩色蜗牛》

线条装饰画

《青花瓷》线描装饰画

第十一周

《年画》想象画

《神气的动物》

线描装饰画

《画大熊猫》线描画

第十二周

《贴福字》手工

《美丽的鱼》线描装饰画

《美丽的鱼》线描装饰画

第十三周

《树》线描画

《向日葵》

线描装饰画

《七彩花瓶》水彩线描画

第十四周《心愿树》想象画

《马路上的汽车》线描画

《美丽的花园》线描画

第十五周《漂亮的围巾》线描装饰画

《美丽的大鱼》线描装饰画

《树的衣裳》想象画

第十六周《剪窗花》手工

《漂亮的蚂蚁小姐》线描装饰画

《剪窗花2》手工

第十七周《降落伞》水彩线描画

《会变的嘴巴》想象画

《降落伞2》线描画

幼儿大班美术教学计划三

一、幼儿现状分析: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爱好,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燕庄小学幼儿大班共有幼儿51人,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水平高低不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二、培养目标

1、能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事物.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潜能,并能用线条、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绘画表现出来.

3、熟练掌握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4、熟练掌握用油画棒在作品上大面积涂上底色,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5、在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下,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6、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

2、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绘画内容,并及时调整计划.

3、设计好每次的绘画内容,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具和范画.

4、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幼儿的榜样.

5、利用空余时间找一些美术书来学习或观摩他人的美术活动,学习新经验,汲取她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不仅让幼儿学到绘画上的技能,更要加强幼儿作画习惯和养成.

四、教学安排

月份

教学内容

9月份

第一周

柳树、松树等多样的树

第二周

各种形状、颜色的花,如盆花等

第三周

动物:小毛驴、乌龟、刺猬

第四周

组合画(涂底色)折纸:蝉、帆船

10月份

第一周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火车、轮船

第二周

航天军事:火箭、坦克、飞机

第三周

风景:田野小路、凉亭台阶、水边

第四周

组合画(注重底色)折纸:鱼鹰、飞机

11月份

第一周

建筑:各种小房子、楼房、宝塔

第二周

小昆虫:毛毛虫、瓢虫、蝴蝶、小鸟

第三周

人物:站立、轮滑、组合

第四周

组合(自然风景人物)折纸:马、桃子

12月份

第一周

动物:小熊、鱼、孔雀

第二周

人物动作:放风筝、划船

第三周

卡通人物:巫婆、小丑、外星人

第四周

篇6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科研素质;大学教育

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从高中阶段开始的,然而相对于高中实验教学来说,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明显在操作要求和使用器具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僵化的局限性,导致实验在科学设计和创新设计方面有着较大的缺漏,比如教师和学生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固定教育学和操作,没有创新意识也不会进行深入探讨了解,这使开设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难以得到全面实现。而随着当代教育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提高,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也应该相应地改革。

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主要内涵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由多个环节结合进行,以有机化学为基础,然而涉及设计、制备、分离及测试等多个方面,通常以简单原料进行复杂分子合成,并且在学科的交叉性方面较为复杂。而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同样也是学生科研训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实验,然而这也是建立在进行实验后的反思过程,在目前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反思这一过程而进行的科学性研究已经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弱化,这使得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的开设出现了意义方面的丧失,这点也是探讨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与实践过程中所需要探究的要点问题,就以下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进行的不足之处

1.理论教学实践不到位

就目前诸多高校所进行的实验与理论教学来说,为了方便实验器材等多方面的管理,大多数出现了实验教师与理论教师分开进行教学的情况,而这导致了可能由于课程进度不一而出现的实验进度不同,这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的脱节问题,在实验和理论教师沟通不足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实验教师对教学进度把握不足,就有可能使得教学进度提前或者拖后,进而错过最佳的实验教学时间,也就是在学生没有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后,直接进行实验,这将会导致实验中失误出现过多;而如果在理论教学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后进行实验教学,则会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地学以致用,而错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化学基础有机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实验过程重点把握不足

在整个化学基础有机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实验进行之前的理论方面教学、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实验结束后的引导反思,但重复多次的实验教学在基础目标上是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深层次上则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进一步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但目前的教师和学生过于追求成绩评定,只是达成了基础目标,这将是实验教学时间和材料投入的极大浪费。除此之外,在实验时间方面,部分专业共同体现为实践时间较短的情况,由于过短的实践时间而导致实验反思无法完全进行。

3.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不强

尽管化学各专业有机实验是基础课程所进行的共同实验,然而也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实验内容的划分,尽量让实验具有专业特色而非共同特性的实验。相应的,实验与专业性挂钩程度较弱的情况会导致实验专业性的缺失,也就是说在专业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时,教师可能很难把握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是否已经进行过探讨。实际上,进行不以专业分类的有机化学实验,的确在课程教学的总体效率方面有所提高,然而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这一点也是急需进行改进的。

三、有机化学实验需要加强学生培养的要点实践措施

1.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教学模式的创新,其实也就是对前文提出的实验中所存在问题的消除,其目的是通过合理、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1)教师思想理念创新。教师要改革教学理念思想,这就要求将灌输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创新性的科学素养探讨,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转变为实验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主动的探索。而相应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引入前沿的科学成果,尽可能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并且将有机化学学科的先进科学成果的创新历程作为重点,以引导学生对于创新理念进行深入理解。

(2)理论实践融合。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尽量地进行融合,减少其中存在的隔膜,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感觉,使学生尽早在化学有机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在成就感的激励下,提高学习兴趣,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教材和课程内容要求的实验之外,进行其他实验的探讨,甚至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错误实验步骤的探索对实验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文献)探索之后再动手,以避免实验效率的下降。而相应的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的理念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引导。

(3)案例探讨。比如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这一实验是较为常见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它相对于一般化学实验来说,有一个阶段性的提升,并且需要进行大量化学试剂等原料的消耗,而在时间上也有着教程的要求,那么在常规的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可以拓展光催化,让学生观察到时间短而效率高的还原反应,而这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性选择是否进行拓展,有效地拓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过度拓展可能会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厌倦。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验水平

篇7

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益处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益处。

(一)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度

我们选择在大二的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中开展57个学时的短学时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和以往的非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相比较,学生的注意力大为提高。通过走访学生,我们发现学生注意力提高的原因在于:一、大多数学生对双语教学怀有相当程度的新鲜感,双语,特别是课堂上的英语教学能显著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愿望,即使以往不爱上课的学生对双语教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二、大多数学生担心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课后复习难度增大,担心期末考试难以通过,所以不得不强迫自己在课堂上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因此,笔者发现双语教学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出勤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相当积极。

(二)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由于我们在课堂上部分采用了英语教学,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能够对一些关键的英语专业词汇作出快速反应,并使用英语作出相关问题的正确回答。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教材主要选择纯英文教材,电子课件的制作也选择纯英文制作,这样,学生将不得不加大对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快速阅读的学习,否则将很难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了解掌握自己学习的有机化学专业知识。学生普遍反映经过一个学期的双语教学,其英语快速阅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在双语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其有机化学专业词汇量也大大增加,从而对有机化学相关的英文资料有快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且可以很好地弥补在以往教学体制下,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较为困难的不足。

(三)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像有机化学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但要求教师本人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对其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面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也要相应地提高以适应新的教学问题的出现:比如,如何让学生对双语教学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和新鲜感,这需要教学技巧和教师的语言魅力。如何把握课堂上中英文的使用比例,以保证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又不至于将课堂教学变相地变为中文教学模式。而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极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

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弊端及相应的对策

但是,我们也发现双语有机化学在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学生复习、教师备课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寻找相应的对策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教材的选择

要确保双语教学质量,教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还未见有权威的中英文对照版的有机化学双语教材,大多数开展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多采用全英文教材,如美国Cornell大学John McMurry教授编写的Fundamentalsof Organic Chemistry,这本教材在欧美国家使用非常广泛,并且好评较多。但是,如果仅仅使用全英文版教材,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因为看不懂英文而影响理解掌握有机化学专业知识的情况。因此,有机化学双语教材的选择难度较大,仅仅挑选经典权威的全英文版教材是不够的。当然,不选择英文版教材,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双语教学的涵义,在英语阅读和专业词汇积累上也不可能得以提高。根据我校大学二年级学生英语的掌握情况,我们认为有机化学双语教材仍然要以全英文教材为主,同时要辅以合适的中文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进行比较对照,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学生还必须配备一本恰当的专业外语词典,因为很多专业词汇在普通英语字典上找不到正确的解释,甚至根本查不到。比如英汉词典上compound都译为“化合物”、“混合物”,实际上有机化学中“化合物”、“混合物”分别对应于compound和mixture。

(二)教学模式转变带来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像其他的双语教学一样,有机化学双语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对课堂中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进行调整和控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都大大增大。如果采取全英文授课方式,学生压力很大,有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而不能掌握关键的知识点,甚至有些听力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完全听不懂进而丧失学习的热情,这样的结果势必影响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不但英语没有提高,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如此教学效果连非双语有机化学教学都不如。因此,在双语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切不可将简单地将双语教学变成全英语教学,教学中不能过高估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应该定位从汉语向英语过渡的阶段。我们主张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教学模式。1.简单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尽可能用英语讲,比如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学生在高中化学阶段以及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学习中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2.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经典的有机反应的机理,我们强调使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比如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讲授中,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亲电试剂、中间产物这样的重要概念,第一次了解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问题,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反应机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选择下面的教学方法:先使用汉语把机理给学生介绍清楚,让其充分了解。然后,再使用英语做一次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用英文来表达的。3.而对于卤代烷的取代和消除反应机理等,鉴于学生已经经过了十多周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和英语阅读和听力基础,我们就开始大部分使用英语讲述其机理。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不可又求快,又求好,要给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要控制好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和节奏。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尽量用中文介绍,确保学生在掌握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再去熟悉相关内容的英语表达。这样学生才能既真正地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当然,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最好选择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开展双语有机化学的学习。

(三)学生复习所引发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由于双语有机化学的主要教材,即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材是纯英文教材,学生普遍反映课后复习难度太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授课教师只可能讲授重点知识,不可能对全书的知识一一做介绍,因此,学生课后复习量就无形中加大了。另外,还有学生抱怨,由于课堂上使用了英语教学,而他们日常学习中的英语使用量不大,英语教授的内容很容易遗忘,这也造成了复习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加大了课堂的复习力度,每次上课的第一节,抽出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所有学生一起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而即将结束的第三讲则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此次课的内容做一次小结复习。虽然这样要占用二十五分钟的课时进行复习,但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带动起来了,普遍反映复习难度减小了。考虑到学生之所以复习困难和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有限有很大关系,我们特别加大了课堂限时阅读的力度,即在给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将课本中重点难点、关键段落翻译成中文,并在课堂上进行抽查。对于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困难的段落,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集中翻译讲解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重点难点知识,不给课后复习留下疑问。此外,为巩固课堂教学质量,以利于学生熟悉掌握专业词汇及提高学复习效果,我们认为课后布置一定量的英文作业十分必要。但英文作业的比例应逐步加大,由刚开始的中英文作业各占一半最终过渡到全英文作业。而期末考试我们选择全部用英文出题,并要求学生全部用英语回答,以达到检验学生双语学习效果的目的。

篇8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有机化学不仅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更是药学类、生物学类、制药工程专业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因此,学好有机化学非常重要[1-3]。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系统性强、结构理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掌握、运用起来更难。因而,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和解决[4-7]。本课题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建立理论框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全局意识;抓住反应本质,构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多条复习主线及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优化问题设计,建立章节典型例题和题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对医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了实践与研究[8],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另外,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学时的限制,大多数医学院校倾向开设一些验证型实验,不仅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近几年,安徽省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验室、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原有现状,删除验证型实验,多开设操作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本课题组成员在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实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教学效果明显,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期间,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学习任务各不同。学习任务不比中学期间轻。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把握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关系,课堂上重在精讲,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课后,课后教师还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机化学自主学习平台上下功夫,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质量为导向,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将收集到的和自制的教学素材分门别类,如: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程课件ppt;验证性实验录像及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动画;学习讨论;自测练习;考研资料;与有机化学有关诺贝尔获得者简介等按照设计好的功能板块,构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业余时间全面了解和学习有机化学。另外,作为授课教师,及时加入到学生QQ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疑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施“有机讲堂”,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改革注重实效,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大学,一般按学时数上完,接着考试,这门课就算结束了,至于学生学的怎么样,一般不会多问,最后从试卷分析上体现一下,真正教学效果怎么样,一般不需要知道。其实,从课程授课结束到考试前这段时间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探究。授课结束,学生所学知识是零散的,还没来得急消化,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但为了考试,有时候只能靠背,囫囵吞枣。如果采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又锻炼自己多种能力岂不是更好。我们对此进行实践和探索,实施“有机讲堂”活动。具体做法:(1)问题设计。有机化学每章内容都多,如果都要掌握,有限时间内,根本行不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抓住本章的重点,典型练习具有代表性,由章节问题和典型练习形成活动任务。(2)准备和要求。授课结束,授课教师下达活动任务,由学习委员及班委,根据活动任务数,将班级学生分成相应组,每组4-5人,每组同学都要积极准备。这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3)实施。按照活动任务顺序,依次随意抽取每组某一同学上台讲解。讲解过程,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并解答。(4)总结。“有机讲堂”的实施,首先检验了所学知识;其次能上台讲而且能讲出来,一般自己得理解,这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回答问题并解答,这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反馈来看,实施“有机讲堂”活动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某组同学可能只对某一章较为熟悉,其它章节可能受到影响。时间允许的话,不分组,任意抽取某一学生实施某一活动任务,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调整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着重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验证型实验进课堂,直观真实,达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目的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三个方面:性质实验,常数测定和合成技能操作。成熟的性质实验现象明显,中学阶段都很熟悉,如果再到实验室滴滴加加只是验证一下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给实验室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有机化合物种类多,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改变方式,将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拍成录像带到理论课堂,不缺乏真实性,讲解理论的同时让同学观看,既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又能达到认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效果。比如我们把一些典型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型实验,如:(1)烷烯炔的区别(2)醛酮的区别(3)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4)兴斯堡反应,区别伯仲叔三种胺实验(5)酮糖与醛糖的区别等,做成录像带到课堂,效果非常好。

2.开设综合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将验证性实验改成录像课堂演示,不仅一劳永逸,更重要的是把实验教学实间留给技能操作和综合性实验上,真正起到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实验技能的目的,增加一些常用的操作实验比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减压蒸馏操作,柱分离技术等;开设一些与医学检验、药学、生物学、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相关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比如:阿司匹林的制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史,熟悉反应过程,优化合成路线,分离提纯,结构解析,纯度检验,甚至可以压片制成药片等;一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学会一般科研方法,科学素养得到培养,真正让学习感觉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对后续专业课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专业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记忆能力

有机化合物反应复杂,学起来枯燥无味,尤其是涉及构型构象方面的题型,缺乏空间想象力,更是无从下手。如将微观的分子反应用图形,模型或动画表示出来。如:卤代烃消除反应,以2-溴丁烷为例,产物以反式2-烯烃为主,泛泛讲,学生很难理解立体选择性反应概念,如果把反应过程用模型搭出来并做成动画展现出来,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得出(1)卤素和β-H的相互关系必须符合反式共平面的要求(2)消除反应速率大小与卤代烷采取的构象优劣有关。类似的还有霍夫曼消除反应。再如周环反应中的σ迁移反应,以加热条件下碳的[1,3]迁移为例,在[1,3]迁移时将伴有迁移碳原子的构型转变,如果就停留在平面结构上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将反应过程做成动画,中间过渡态及构型翻转一目了然。这样将微观变为宏观,不仅直观,更有助于对某一反应实质的理解,易懂易记,教学效果较好。

五、结语

有机化学内容多、规律性强、结构理论深奥、应用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挖掘和尝试新方法、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准绳,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气氛中解放出来;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建设和完善自主学习平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是想;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制备教学模型和动画,变微观为宏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畅通答疑解惑通道,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也给教师提出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攀,高巍.浅谈中医药学子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7:120-251.

[2]刘文明.高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探讨[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5,12:22.

[3]刘承蔚,延君丽.关于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109-111.

[4]刘艳山,洪霞,曾志杰,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50-153.

[5]曹守莹,陶兆林,白长存.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5,43(10):159-160.

[6]罗一鸣,王微宏,王蔚玲,等.医科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2007,22(2):20-23.

[7]曹守莹,白长存,陶兆林.医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8):122-123.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遗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有机化学;传道;环境教育;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陈震(1976-),男,安徽和县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曹晓群(1965-),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教授。(山东?泰安?271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GG3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90-02

一、“传道”思想概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1200年前,韩愈老先生就已为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三个根本职责。授业,一般指专业知识的传授,是教师之基本。解惑的概念也很明确,唯有传道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韩愈所说之道就是儒家之道,即传“先王之道”,宣“圣人之教”,也有人认为是仁义之道,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道”按照现在学术界的解释就是自然规律。“传道”,就是传给人们通往自由世界的真理,也可以理解为老师传给学生一个方向,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在“五四”时期的中,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当时的“传道”主要就是对民众的启蒙工作。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则认为“传道”不是居高临下的启蒙,而是一种分享精神,把自己知道的新的科学理论、思维方法、案例报道等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听众,让他们学会从中选择。

不管在中国的哪一个时代,传道都被认为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职责,中国许多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也有着强烈的“道”的承载意识。但在目前专业化教育中,这种“传道”的意识已经被很多教师忽视了,尤其是理工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有意识的传道。[1]但学生毕业后往往记得最深刻的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的传道教育,而忘记了教师在课堂上所灌输的大量专业知识。

专业化教育也可以进行传道,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传道。[2,3]这里的“道”不仅仅是指思想品德和政治思想教育,还应当有更广泛的内容,如法制观念、科学观念、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4]这些看起来似乎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大的课堂“题外话”,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仅有可能因此而喜爱上这门课程,甚至会对他们人生中的一些重大选择产生影响。在笔者看来,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这些课堂“题外话”就是比授业更为重要的“传道”!笔者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如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理想教育

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学史的有关材料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一些优秀学者的事迹促使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向上。在格氏试剂的教学中可以介绍其发明人格利雅是如何由花花公子成为优秀学者的;讲甘油三硝酸酯时可以介绍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对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讲羰基的还原时可以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黄鸣龙做Kishner-Wokff还原反应时因为对实验的严谨态度而有了创造性的改进;讲碳碳偶联反应时,把20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中钯催化交叉偶联介绍给学生。这些介绍只需要只言片语就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甚至能使一部分学生热爱有机化学。如果有学生因此而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工作,那可以说是教师的“道”有了传承。

三、“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很多化学教材中都提到了,新闻中也常看到有人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合成。必须要提醒学生给别人提供有机合成服务时不可不查阅相关法规,否则就可能成为毒贩的帮凶,自己也身陷囹圄。一位有机化学博士因为不懂法,在留学前指导别人合成精神类药品氯胺酮而判刑八年就是一个例证。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化学品被滥用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像三聚氰胺掺到蛋白粉中提高含氮量,苏丹红掺到辣椒产品中增加红色,二甘醇被误用作药用辅料这些都与生产者的道德品质低下、法制意识淡薄以及生产监管不严有关。将上述事例介绍给学生,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沦丧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切不可为蝇头小利而昧良知。上述案例在蛋白质、偶氮化合物和醇等章节中给学生进行介绍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教育

很多学生虽然有了一些科学知识,但仍然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观念。在讲解有机碱奎宁时,可以教育学生奎宁是从天然产物金鸡纳树中提取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但并非没有副作用,服用奎宁量超过4克时就可能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现在治疗疟疾的药物还有青蒿素,也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其毒性比奎宁要小得多,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于中国传统的中药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决不能认为天然的就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在氨基酸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昂贵的蛋白粉是否真的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在糖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些低聚糖可以缓解便秘实际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在“有机化学”的实验课上,教师自己要规范操作,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定要让学生记录真实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绝不可以编造数据。对于实验结果不理想,但进行了认真分析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较好的实验成绩;而对伪造实验数据的学生则进行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学风。

五、“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和安全教育

很多有机化学品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毒性。在教学中列举事例可以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在醚类化合物教学时,笔者列举了自己经历的四氢呋喃溶剂未检验过氧化物加干燥剂后发生爆炸的事例,这可以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在酚类化合物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人们在食用一些鱼类时,时常感觉到有煤油味是因为水体受到酚类物质的污染,污染物在鱼中富集导致的结果。在芳香化合物教学时,可以见缝插针地介绍吉林联苯厂爆炸的例子。2005年11月13日,吉林联苯厂发生爆炸,由于指挥消防的失误和相关器材缺乏造成大量芳香类化合物如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污染了江水,俄罗斯提出索赔,负责指挥消防的副市长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这些典型的事例可以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要注意化学品的环境安全。

上述的传道,可以看成是一种渗透教育。这种渗透教育并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把有关道德、理想等方面的教育自然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之中,使三者成为统一的整体,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受到这些教育。这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住教学重难点,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在日常的生活中留心每一个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把这些传道的素材在很短的时间内恰当地运用。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前提,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也就是教师必需自己心中有道。只有自己心中有道,才能做好对学生的传道![5]

参考文献:

[1]张春生.刍议科任教师在“授业解惑”中的传道功能[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1,(21):15-16.

[2]沈华岚.新时期高校教师角色调整探析——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内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25-27.

[3]顾永才,何佰洲.专业课教师也要注意“传道”[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