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实践内容和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篇2
一、法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情况
从国际环境来看,作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
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陆续开展了从现金制转向应计制预算和会计的改革,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在一些国际组织(如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大力推动下,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还专门制定了一套基于应计制的公共部门会计准则,促使法国认真思考本国公共预算与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去向。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建立的欧洲账户体系(The European System ofAccounts,ESA 95),明确定义了新的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要求包括法国在内的所有欧盟成员国采用应计制财务报告来计算马斯特赫特条约规定的预算余额,从而增强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改革的最终推动力还是来自于法国议会。法国1959年的法案制约了议会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权力范围,议会一直在与行政部门的权力博弈中设法增强对公共预算的实际控制力。另外,20世纪90年带以来法国公共支出持续增长,使公众对计算公共服务成本,衡量公共支出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增加财政透明度的迫切性日益增强,最终促使政府和议会意外地在政治上达成了共识――开展政府预算与会计现代化改革,其中引入应计制会计基础,重塑中央政府预算和会计体系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2001年8月1日《财政法组织法》在议会获得一致通过,标准着法国政府预算与会计现代化改革的开始。法案作为改革的重要法律保障,明确规定了中央政府会计的改革内容。该法案规定,中央政府必须建立三套会计系统:现金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系统、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系统和成本会计系统。同时,建立基于应计制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进而编制以此为基础的中央政府财务报告,最后还需经过审计部门的鉴证。
二、法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演进
(一)准则设计的思路――选择合适的参考蓝本直到2001年法案正式实施前,法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当时法国有三套基于应计制的会计准则,分别是:由法国会计规范委员会(CRC)的“统一会计计划”(PCG),适用于企业部门的会计和财务报告规范;
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用来规范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告的强制性的国际会计准则;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IFAC-PSC)制定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前两套会计准则是直接针对企业部门制订的,并不适用于政府会计。后一套会计准则尽管适用于政府会计,但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是法国无法接受的。根据2001年法案的规定,除在一些特别的领域,研究和制定的政府会计准则不应与适用于企业部门的会计准则有所不同(LOLF,2001)。
因此设计政府会计准则意味着从上述三套会计准则中挑选合适的部分作为参考,同时还需要根据政府从事活动的特殊性作出一些适当的修改。然而这三套准则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统一会计计划”越来越多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使其作为对政府会计准则设计的参考作用大打折扣,更不用说为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此外,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补充,调整工作可以事先进行,但是根据政府的特殊性,特别是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要对准则进行补充则存在一定的难度。以资产负债表为例,政府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包括资产、负债、贷款和各项债务等,一般会计准则可以直接应用;然而政府拥有的如税收、非合同承诺等资源由于其特殊性无法明确界定应归类于哪个要素中,这些资源在政府部门中所占的份额还相当大,因此制定涉及这些资源的政府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保证客观性和稳定性,设计的政府会计准则时随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有选择地借鉴了已有准则的合理部分,同时突出了政府部门特殊问题的特殊处理原则。
(二)准则制定的机构与程序2001年法案正式实施后,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共会计司领导下的,专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准则的组织――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CPAS),其成员包括政府部门领导、学者、政府会计实务工作者和企业部门会计师,以及其他有应计制会计经验的人士,充分体现了综合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良好结合。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会计准则委员会任务小组”负责起草准则,并将其提交给由具有相关知识和背景的专家组成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CPAS)进行审议和评价;其次,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CPAS)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共部门委员会(IFAC-PSC)的法国常驻代表保持密切地联系,磋商现有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的参考价值;其次,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CPAS)将附其评价的准则提交国家会计委员会(NAC)(已是法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NAC来确认准则是否符合法国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最后,当准则经NAC同意后,国家会计委员会(CAPS)适用于中央政府的会计准则。这种准则制定的程序为最大范围的讨论准则提供了便利。在政府会计准则正式之后,另外一个专门的机构――“会计现代化任务小组”来负责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领域(包括会计规范、组织、培训和IT信息支持)实践工作的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并与准则实施涉及部门开展广泛的沟通与合作。政府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这两个小组的指导与协调工作由“预算与公共会计理事会”下设的一个指导委员会负责,并在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经常性的沟通会议:
(三)准则体系的构成
2004年3月,法国政府了其历史
上第一套适用于政府部门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并从2006年正式开始公共会计现代化改革后,根据准则应用的实际情况,连续在2007、2008、2009年进行了修订,大大增强了准则的时效性和对实践的指导力。修订前后的中央政府会计准则均由概念框架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概念框架始终保持客观性和稳定性未作任何变化,而指导实践工作的具体会计准则则及时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一是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了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前提,由这些前提推演出来的主要概念,并讨论了准则应用的范围和中央政府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局限性,
能够帮助政府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共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以及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具体的会计准则。它为准则制定者提供一个概念的标准,确保不同准则和规定之间的一致性;它为公共会计和审计人员应对特殊情况和新情况下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指导;
它还为政府部门管理者、社会公众、
国际组织以及债券和资本市场投资者等提供各自决策有用的信息。法国中央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要素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是具体会计准则。2004年的具体会计准则围绕概念框架内容,以应计制会计为基础,分别规范了13个方面的内容。2009年新修订的准则,除新增项目外仍冠以原来的名称,但数量从13个增加到15个,内容方面有三个特点:大部分准则,包括第4、5、8、9、12号准则,仍然沿用以前的规定,内容未作任何改动;对已有准则进行修订后重新,包括部分修订的第1、2、3、6、10号准则和大量修订的第11号准则;为保证准则体系完整性,同时根据新情况研究制定和了过去没有的第14、15号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变化内容简要情况如表2所示。
三、法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演进对我国的启示
(一)权衡政府会计准则本国化与国际化关系法国政府设计本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时,没有完全照搬任何一个参考准则体系的内容,而是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地借鉴,建立了一套与国际上主流国家或者国际组织存在差异的、反映其特殊经济环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纵观世界范围内,鲜有发展中国家不加选择地移植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实现其与本国制度环境的“耦合”的例子。因此,我国应正确处理准则本国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比较和研究基于不同背景下各国不同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制定既结合我国国情、又保持国际先进的准则。
(二)优化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法国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
组织设置方面及时成立了专门机构一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包括政界、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成员组成拥有较好的代表性与相对的独立性;制定准则过程中每个参与的组织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及时召开有关各方的沟通会议,这些措施发挥合力保证了准则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化。我国已在2003年初成立了财政部领导下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专业委员会,目前已经开展了多次调研工作,工作重点是涉及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具体会计准则内容,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性的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法国政府准则制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三)优先建立政府会计准则概念框架概念框架“是对财务会计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借以更好地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会计实务,为其提供一个更一致的概念基础,并作为评估既有会计准则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指导发展新会计准则”。(葛家澍,2004)法国政府在改革伊始首先确定了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先行解决政府会计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性的问题,然后据此具体会计准则建立政府会计规范体系的做法,能够有效地确保前后出台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相互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有助于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目标,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中还没有这样一个会计概念框架,对于正处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和分析阶段的我国而言,尤其需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为今后建立基于政府会计理论和概念框架的高质量准则体系提供指导。
篇3
会计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的特点,经济法教学应紧密结合这一特点。经济法是高职会计专业学历教育课程,也是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课程,虽然名称相同但内容差异巨大,会计初级资格考试侧重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等;而高职会计学历课程则侧重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票据法等,共有的交集仅有经济法基础、劳动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几部分。会计专业强调实践中财会专业技能和法律思维的的综合运用,要求毕业生能运用会计和法律知识、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交叉问题。体现在经济法上就是会计专业与法学技能经验的交叉、融合与渗透,体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的挑战
(一)缺乏适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经济法特色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技能型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高级人才。人才培养突出实用性,降低理论性,教材选择至关重要。在安徽首届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研讨会综述中,王仁富副教授认为,教材建设是经济法教学的基本工具与手段,现存教材结构体系不一,差异很大,无法适应教学实际需要。本科经济法教学如此,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材问题更突出:使用的教材是本科压缩版本;趣味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可以说,具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既能满足考证需要又兼具实践性、操作性的应用教材几乎没有。
(二)考证应试效应给教学带来巨大压力
会计专业同学职业目标明确,一年级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其后参加会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考证驱动大多数同学关注考试内容,在当前两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下,部分同学以考证为第一选择,认为考试就是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课堂教学对其没有实用性,进而对课堂教学采取应付态度。除了学习态度,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除去入学军训、毕业实践、再加上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时间,真正用于经济法学习时间很少,加之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差巨大,使部分学生干脆放弃课堂学习。学生的困惑是:考试内容不同该如何把握?教师的困惑是:两种考试该如何兼顾?从而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困惑,教师教学难以兼顾的尴尬境况。
(三)缺少一线体验,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凸显
多数经济法教师是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受过系统法学训练,具有较高法律素养。但会计专业有其特殊性,即使是法学研究生毕业甚至通过司法考试的教师依然感到财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当一个法学问题与财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时,教师就需要综合运用法学、金融、证券、会计、审计等知识、经验和技能综合解决。经济法教学不是在解决一个单纯法律问题,而是在会计专业背景下,运用会计技能综合解决涉法会计问题。目前,经济法教师继续教育处境也很尴尬。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中无法律培训项目;律师继续培训中无财经类项目,其他培训更是缺乏针对高职法学教师的培训项目。教师中具有会计师、税务师、企业法律顾问等财经职业证书的不多,具有多年会计、税务、金融、证券、票据实践经验的更少。教师缺乏法律与财会两种职业体验积累,谈不上将两种经验融于一身,更无法灵活运用。不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会遇到的局限就无法解决,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趣味性和操作性为起点,抓好引导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需要一本适宜高职会计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从事教材编写的人员必须具有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问题有切身感受和把握,从而可以通过教材编写将这些问题努力消除在教材进入课堂之前。”[4]经济法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一般高职院校为每学期72个学时,而该课程所覆盖的内容涉及民法、商法、证券法、票据法、税法、劳动合同法、仲裁法、企业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法和产品质量法等内容,在有限时间,要学生完全掌握上述内容是不现实的。而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则往往以牺牲课程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为代价,使课堂成为输出经济法知识饼干的机器。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相关职业经验,有生活体验,课程内容才是鲜活的,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付出更大努力,除采取现代教学方法,通过三维动画、动漫等多种教学手段外,更要求师生互动,案例的选取要贴近现实,“原汁原味”来源于生活。比如采用同学自编自演生活中的法律小品,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设计台词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使其由一个被动的听课人转变为一个积极参加者。比如:在劳动合同法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劳动者,并以杨白劳与黄世仁的小品形式展出,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操作性方面,彻底摆脱“纸上谈兵”型的经济法授课模式,强调“与生活接轨”。比如劳动合同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劳资双方对抗,体会证据意识、诉讼时效意识、劳动维权意识等;可以模拟劳资纠纷,体会劳动合同文本如何签订、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如何防范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带来的风险等;通过模拟交税过程,感受申报过程、体会税法的复杂性、强制性,增强纳税人遵从度等。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亲临其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引导学生走近经济法,热爱经济法。
(二)以考证和实践相结合为重点,抓好质量关
从考证角度看,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往往要求:三年以上会计工作经验、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相对于本科生考研,他们考证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烈,这是其上岗的先决条件。于是很多学生以自学、参加社会辅导班等方式通过助理会计师考试,这种现象如同法学院学生依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通过司法考试一样,其最终的结果是损害课堂教学效用发挥,降低学生对该课堂学习投入度,产生极大负面效应。从实践角度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是客观事实,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宁愿采用通过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直接使用会计人才,而不愿意承担再培养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在教学中要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思维,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体验、积累经验。高职教育不再局限于学生掌握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需求的必要技能和从业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注重考证,经济法教学要把考证和实践结合起来,既要顺利通过会计考证考试,又要达到掌握实践技能、加深实际工作体验的目的。为此,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考证而不单纯以考证为唯一目的,不片面追求通过率;(2)强化实践而不忽视考证,把实践建立在学生将来有工作岗位前提之下;(3)在学时上大胆取舍,对票据、税法、劳动合同法等内容结合考证重点突出适当加大学时,对企业法、竞争法等内容可以不失重点地简略带过;(4)注重毕业生回访,针对经济法课程吸收第一手反馈信息,及时改革跟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三)以教师培养和使用为关键,抓好育人关
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养之优劣。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倡导‘工学结合’模式,这要求高职教师不但要具备知识传授能力,还要掌握专业操作示范技能。”[5]而教学质量又是动态过程,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知识掌握程度,更取决于教师来自一线的经验体会,以及教师对相关专业领域的驾驭。经济法作为会计专业必修课,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懂法律还要熟悉会计,即使取得律师资格“系统学习过法学基础知识,但要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合格律师仍然需要继续接受法律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执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6]事实上一名教师精通经济法所有内容的人不多,只是对某一领域更有兴趣或造诣,因此,加强经济法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显得尤为紧迫。
从培养上说,教师除了具有“双师素质”外,更要求具备“双体验”,即法学和财经实践的双重体验。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要求师资队伍结构中,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40%为优秀标准,20%为合格标准。因此,多数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师学历,人才引进成为短期内加强师资队伍捷径。事实上,一线实践经验不是学历高低可以取代的,它需要教师花费一定时间去体验。而培养教师的实践经历,需要较长周期和较大财力,即使通过双师基地的培训,依然有“模拟仿真”的因素存在,“双师型”成为“双证书”。因此,“工学结合”必须要求教师从一线实践体验做起,通过与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如: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挂职、交流、互换、转岗等方式,盘活人才资源,在人才的流动中促进经济法教师的合理使用,并能实现与相关单位的互利双赢,最终学生受益,提升育人水平。
篇4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引言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设立会计专业,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中小企业的初级会计人员,而中小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涉及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因此,高职的《财务会计》课程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内容繁多。《财务会计》是继《基础会计》课程后的专业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该课程涉及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有负债、借款费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财务报告等章节,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琐碎,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知识面这么广的教学内容,对于主讲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教学内容分散,学生容易学过即忘。《财务会计》 课程涉及大量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的填制,这些经济业务按照几大要素的顺序依次讲授,从要素的分类看,这些教学内容比较系统、有条理,但从学生和实践的角度看,经济业务按要素分类,各要素自成体系,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演练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容易学后就忘,很难做到将零散的知识灵活熟练的综合运用从而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以至于学生会产生《财务会计》 其实就是编制会计分录的狭隘思维。
3. 教学设备和教育理念未与时俱进。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一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由于与企业进行产学研涉及商业机密、学生实习较难真正从事会计类岗位等原因,难以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而目前会计类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教学往往在课程后期单独安排一些手工实训,这没有体现现代社会的财务信息数据化的要求,也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网中网软件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1.根据实际工作的业务选择性的重组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类的《财务会计》 教材基本仿照本科教材的内容编制,涉及到要素的各个方面,带有“准则+解释”的特点。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畏难、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依据中小企业财务处理的基本情况,结合网中网等软件的仿真操作,选择难易适当的内容安排教学。
2.岗位体验中配合《财务会计》课程的仿真软件教学
由于企业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学生要进入企业学习真实的账务处理不太现实。而在教学中, 有的内容通过“讲解+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有好的实践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网中网等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到报存货的核算方法中的实际成本法核算时,网中网教学软件中的实训任务中提供了如下案例:2015年04月16日,江宁电器有限公司采购商品一批,根据背景资料编制记账凭证。在该实训案例中,背景资料提供了商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仓库的入库单,以及银行进账单和转账支票。在操作时,首先需要更换角色 (有制单员、出纳、记账和会计主管等角色),按选定的角色进行实训。该实训任务选择制单员角色,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首先将凭证日期"2015年04月16日"填好,凭证字号"记字第031"已有,然后在摘要处填入"购入商品",总账科目填列"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和"银行存款",在对应明细科目分别填列"竹柄"、"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中国银行北京海淀支行"。金额分别填入借贷方,画斜线,填入合计金额,最后将附单据4张写好,在制单处签章。通过该实训,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财务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3.体现岗位分工原则
会计岗位涉及出纳、成本会计、销售会计、采购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可能涉及多个岗位,网中网 教学软件按岗位分工设置角色,将企业工作中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岗位对经济业务的处理,这种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其身临其境地体会会计岗位的各个职责,以及会计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从而为日后快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春艳.浅析高职会计专业 “财务会计”岗位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职教通讯,2015(21).
篇5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会计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会计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拟从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和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及方向,探索新的专业发展之路。现代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在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需要既瞳会计业务、又懂财务管理,同时能为改善企业提供信息、协助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专科教育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的定位应是面向中小企业既懂会计技术又能进行简单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应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能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具有较高职业判断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管理型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根据岗位需要这样的人才应具备如下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知会计和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并能自觉遵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2、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会计核算、电算化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能力、企业会计信息分析、管理能力等。
3、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能力:理财、税务筹划、证券投资分析、资产评估等能力。
4、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广延发展能力;较强的适应性、不断根据需要吸收、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服从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对会计职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而得出的。它应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增删。增加与会计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以及有针对性地增加选修课程,如,《法律》、《职业道德》、《心理学》、《公共关系》,《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计算机网络》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我发展目标和个性选择,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加。
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完善做到: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理论课够用;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按需施教”;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基础知识、通用技能、岗位所需模块”能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教学体系的建立。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因此,我们专门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谈一谈。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互平行、相互协调和补充,同时实践教学应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支持。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并且要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复合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树立角色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须做大量充分的准备,搜集与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长期积累建立“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选用真实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会计人员的地位、职责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可设置一些问题案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时还要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分析、有思考、有讨论、有总结。
②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会计人员,如 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并从中体会不同岗位上人员的职责,处理问题的技巧。从而弥补了以往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问题的不足。
③课堂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知识面,锻炼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写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再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书面写作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可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
2、校内实训
目前学校采用的校内实训方式多为模拟实验室实习,学校把教室、计算机房演变为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验。学生大约用半学期的时间,从事会计核算的仿真练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模拟实习资料,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一系列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模拟实习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化,几乎全是学生一动不动地填表、制单,整个工作过程简单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其它手段给予指导。另外,模拟实习资料内容涵盖面过窄,学生只能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的练习,而账务处理及其他相关能力,如审计、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能力等在实习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会计工作环境很难完全仿真,会计部门涉及到有多个外部单位,如银行、税务、财政等,仅靠在校内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学生对真正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是很难真正体会的。
因此,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必须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各工矿企业中去参
观、咨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3、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是学生感受、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真正体会会计工作岗位,深入了解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方法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增加岗位适应性。同时学生在从校内到校外的过程中身份发生了改变,即从同学到同事的变化,可以增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为学生创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订单式培养人才,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岗位练习机会或就业机会,校方对于企业内的学生给予各个方面的指导,共同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毕业生在其内部进行顶岗试用,学生也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掌握实践技能,拓展就业的空间。
另外,学校教师也可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的工作中来,共同研究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将来走向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四、建立以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体系的改变,评价体系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共同作用发展。评价体系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程考核。对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应知”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会”考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现场操作。教师根据两部分的考核情况,综合判定成绩。
篇6
一、实习环境及岗位情况
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是经广东省财政厅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是企业设立验资、变更、增资;各类企业年度审计、工商年检审计;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出具查账报告;资产评估(含房地产);企业跨区、歇业清税查账;财税顾问、培训、设立会计制度;税务、记帐、会计咨询、投资分析及海外公司注册(离岸公司)等。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多名,其中:注册会计师15名、注册税务师8名、注册评估师5名、高级会计师1名、其它专业人员11名,并聘请了多名资深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各类经济管理专家、学者担任常年顾问。拥有自己的客户服务标准和内部操作规范以及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能确保我们的服务切合客户的需求,公司有完善的服务标准和信息沟通系统,能够保持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和信息反馈,有利于服务质量的保证。
二、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公司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了解会计师事物所机构组成,人员职责,基本业务。
2.分别熟悉事物所各种会计业务的操作流程,行业规范,协助会计师完成各类业务。
3.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种办公室日常工作。
现按照时间进度将实习内容报告如下:
第一周,我就跟着会计师到一间物流公司查账做审计报告和所得税汇算清缴了,虽然自己什么都还没清楚要做什么,但会计师很有耐心的讲解给我听怎么做,第一次就负责了检查他们公司的帐目有没有白条,而会计师就在做审计工作。
在注册会计师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测试工作,协助完成工作底稿.起初,比较生疏,就先自己翻看客户提供的各种资料,包括凭证,总分账,明细账,固定资产明细表等等.然后开始进入抽查凭证工作,开始由老师写出需要抽查的内容和项目凭证号,我们实习生只负责查找凭证是否相符,尤其是涉及大额支出项目,计提折旧项目以及涉及税金项目.抽查凭证工作是审计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程序,很多问题都是在抽凭时发现和暴露出来的.在我们逐渐熟悉抽查凭证的原则和方法后,便独立完成抽查工作,决定抽查的项目并签署审计抽查意见.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凭证号不相符合,原始凭证不完整等等,在经过老师确认指导后我们写下自己的意见建议.在完成这一工作中,虽然抽凭并不难,但查找对照比较烦琐,而且责任重大,让我有较深刻的体会。
这些都是在事务所里协助老师做的比较零散的工作,但是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有时自己都会遇到麻烦,在此解决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第二周开始,我跟着注册会计师出外勤,完成年度审计业务和所得税清缴,客户有科技园、惠普电子有限公司、柏盛堂医药有限公司等。
之后的时间我们在事务所协助完成昨天现场工作的后续工作,整理完成工作底稿,完成审计报告的编写,并装订成册,直到送到客户手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那里面包含着自己的工作,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包含着自己的成就感。
这样,我在广州德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番禺业务部为期8周的实习就结束了,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让我受益很深。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使我在即将毕业前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多课本上没有而工作以后又必须具备的东西。
明白事务所工作的主要职责范围,机构构成,学到了一些必备的办公室事物处理,了解了最近的会计政策法规,并逐渐熟悉了审计业务的流程以及关键步骤。
体会到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职责的重要性,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企业生存,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会计师事务所,肩负着外部审计这一重任.而作为事务所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同时应具备较好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并胜任这一重要的工作。
同时,作为事务所的实习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的账本账册,也体会到了作为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对于登账: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另外,财务,审计本身就是比较烦琐的工作,面对那么多的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时常会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错漏百出,而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必须调整好心态,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
其实在实习之前我就给这个实习定了一个目标:感受审计工作。我不刻意要求能学到很多的审计知识,能独立的完成审计的业务,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也不现实。我只希望能感受审计人的生活,体会事务所工作的氛围,了解我理想的行业是否真的适合我。而结果是我得到远远超过了我开始的要求。其中最珍贵的不是加深了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理解,而是实习带给我的成就感,让一直带点自卑情结的我明白到自己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在参加的活动中我都扮演着一个teammate的角色。而实习中虽然没有定位职位,我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实习生里的leader 的角色,从教导工作,分配任务到调解矛盾,一步步走来我都能把它们完成到位。上司和实习生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更认真细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添了我的一份自信。真的,自信和出色是相得益彰的,而这些也是快乐的源泉。实习期间和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成长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篇7
[论文摘要]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学习是并重的。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 “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 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 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 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 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 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 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 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 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 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 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 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 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 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 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 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 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2]强锦:关于《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01)
篇8
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更直接接触企业,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全面深刻地认识企业会计的实际运营过程,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会计运营规律,特别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运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市场营销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做好准备。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12月7日至18日
地点:a楼505、e楼实验室
三、实习单位概况
四、实习具体内容
本次模拟实习是以济南通力机械厂2011年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手工模拟和用友财务软件模拟实习。
12月7日:发放实习指导书、凭证、帐页、报表等,建账;
12月8日:编制会计分录;
12月9日:填制记账凭证;
12月10日:填制记账凭证,进行成本计算 ;
12月11日: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 ;
12月14日: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12月15日:对账、结账;
12月16日: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
12月17日:编制会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12月18日: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体会及收获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是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他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有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然而,我现在虽只是一名大二学生,也经历了为期两周的会计实习,虽然是在学校的教室里,却也令我受益颇多。
企业概况是从老师发给我们的《企业会计实习指导书》上了解到的,是一家股份制企业。首先会计分录要先做出来,为以后其他工作打下基础。在做会计分录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漏写,有时又写不明白,弄得迷迷糊糊的,此刻,我才发现自己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还有很多要去学习。虽然过程有点迷糊,但还是成功的完成了。其实只要做好基础工作,填好会计凭证,剩下的就很容易了。尤其是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全平时,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了,原来完成一件事情可以这么有成就感。
在手工模拟中,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会计账簿和报表,出现了许多错误,也浪费了一些账簿和报表,但我们知道了如何去填写以及在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在上机中也深有体会,稍有错误,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报表很难平衡。同时我也体会到细心谨慎的重要性,从事会计工作,真是半点都马虎不得,尤其是自己真正从事这份工作时,虽说会计实际上就是记账,看上去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的,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企业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说: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这样才能作废;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画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而且摘要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以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端正,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持平。如此繁琐的程序不该有一丁点儿马虎,毕竟不是做作业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也不是实习时只是表面的数据,而是关乎一个企业的账务,也关乎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上机操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是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计算机可以快速的完成算账的工作,使用软件也可以省很多事情。然而,不论是手工还是上机,都要全神贯注,处处要小心,要谨慎。
篇9
【摘要】“品质成就人生,技能改变命运”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就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而言,教学时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会计的岗位实训,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编写校本教材
一、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职院校在专业实训设施建设方面有所投入,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实训的内容和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实训课的实施效果仍然有待提高,具体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会计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忽视会计工作程序与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有明文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而大多数会计岗位实训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和模拟会计有关岗位知识和技能,实训时的题目往往以工业企业为例,内容涉及到从投入、生产到销售环节,让学生从头到尾将实训资料做完,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甚至是会计主管,不考虑企业的内部制度,不讲究工作程序和规范,学生体会不到会计职业的严密和严肃性。
(二)教师的实操技能有待提高
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但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到中职学校任教,没有从事会计职业的实际经验,因此教学时往往是“纸上谈兵”。加之企业会计内容的保密性,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教师定期到大、中型企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对会计专任教师进行多渠道、多哟蔚亩ㄆ谂嘌迪缘糜任重要。
(三)实训教材虽多,但内容滞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变化非常快,中职学校要使用的教材内容就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制度的发展,导致教学上有一定的阻碍。另外,如今的实训教材重视“核算”这一基本职能,而较少体现“监督”这项职能,如教材中没有案例展示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等资料让学生去鉴别,也展示错账让学生去更改,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容易忽视“监督”这一重要一环,造成对会计审核工作的忽视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议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综合实训项目,从实际出发,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一)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有会计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会计实验室,但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却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因此会计实验室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其实并不多。
在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会计职业的工作现实和岗位设置,建设良好的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软件设备,配备齐全的凭证、账簿、报表,以及装订用的打孔机,让学生能够全面模拟做账的流程,把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融会贯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训中去,体会会计岗位工作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实操自信心。
(二)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当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去观摩实习,安排教师去参加培训,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估计教师与兄弟学校交流、切磋。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习,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下企业参与实践
中职学校标榜“以技能改变命运”,技能训练在中职学校的份量不容忽视。因此校企合作就成了中职学校的一个常规项目。学校应积极联系会计专业对口的企业单位,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设置实习考核标准,把实习项目放到与理论知识学习的同等高度。
(四)组织编写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
随着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推新或修订,实训资料也应及时更新,否则会计实训就失去意义。从编写教材到出版教材是需要时间的,更新的内容在教材中不一定能反映出来,而讲义可以随时改动,学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会计人员编写实训讲义,合理设置实训背景和课程,加大实训力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会计职业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感受职业的严谨和严肃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意识上开始重视实训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会计模拟实训室里能够亲自感受整个会计工作的流程,既增加了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洁.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篇10
关键词:实践能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支持系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80-03
随着企业对高级应用性财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本科会计毕业生在中、高职学生和研究生的“夹击”中弱势日益突出,本科会计教育面临挑战,也正在努力变化。这些年来,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相关的论述和文章屡见不鲜。但对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质及目标的认识还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相关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经验还有必要进一步交流,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工科和商科共存的行业性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如何利用它的优势为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服务,是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关注的。
1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1.1 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或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这样的理解有些肤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环节,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以指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需要采用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会计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操作及动手能力极其重要,而区别于高职学生,本科会计学生还应重视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及合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而以上这些,则可以综合为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1.2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切实发展”。其中,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会计专业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营销学、组织及运营环境等有关组织和企业的知识,同时也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知识;而职业技能是以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为前提,包括智力技能和应用技能两大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亦即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知识方面,熟悉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法律环境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管理会计与管理决策知识,理财和风险管理知识,审计,资产评估,税务及其咨询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关注行业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知识。
第二,在智力技能方面,具有收集、组织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和解释复杂资料的能力,判断并得到合理结论的能力,项目的计划实施并编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能力等。
第三,在应用技能方面,能够较熟练使用统计、会计和其他的信息技术软件,能够利用适当的媒介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的工作,具备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安排工作、有效管理时间、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目标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并给予详细而明确的表述。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体系中所有的课程、环节、内容、方法、手段的设计和实行都离不开对这各个目标进行的分解、分析、融合和呈现。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
2.1 课程体系的建立
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可以大致将整个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组专业知识课程,一组综合实训课程和二个毕业环节课程。三组专业知识课程,分别为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综合实训课程中包括“会计(审计)实务”和“EPR沙盘模拟”等课程,它们建立在所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毕业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根据细化了的目标,每门课程都应明确其所执行的任务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并保证其与理论教学环节整合、配合和协调。
2.2 实践环节的设计
总体上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四种: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中最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对那些理论性或综合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和集体讨论,课下的阅读、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养成在复杂环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使其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同步实验。课程同步试验适合那些侧重于方法、程序和流程的课程及内容。在专业知识课中,如会计学原理中的簿记系统、财务会计中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报表编制、审计中的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和报告的编写,以及税务课程上的纳税计算和申报等。在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中,同步的实验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个仿真的公司制企业,模拟其管理制度及会计系统,以及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要求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系统地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审计、管理诊断和制度改进等工作。综合实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大学所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自信心,以应对未来企业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挑战。
(4)实习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认知并参与企业实际的会计、审计或管理工作,是相应的应用技能落实和完善的大好机会,是完成学生到会计职业转变的最终环节;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深浅和智力技能高低的主要方式,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习的地点最好选在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应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教师,真正上岗工作,切实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会与人共事的苦乐,计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对于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应该以调研报告为主,字数在7千字左右,在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者的指导下,将亲身经历的东西进行概括总结,对企业的会计或管理系统及其运作、财务和会计政策、财税实务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客户的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论,并将所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其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概括一下,虽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肯定有所不同,就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目前情况看,其主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相互关系可参见下图。
3 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手段和行为方式而言的,前者侧重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后者则关注于某个局部,比如一次课堂的讲授、一个实验的进行等。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采取以集体教学为基础,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更适合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为主要目标,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提高适应不同环境及工作的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职业态度,以利于更长远、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2)合作学习模式。“学会共处”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多数学生的弱点,在其人格成长最重要的大学期间,提高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这个职业技能十分重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
合作学习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和交流,要避免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游离在教师思维和讲授之外的现象出现。课堂下,多组织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增加交流,增加友谊,也增加创造力。
合作模式的开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学生人数多,教学管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不断创新。总之,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绝对的,在复杂和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其综合而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即“学会生存”有所助益。
4 会计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
理论上的探讨要比真正实施并达到效果简单的多,会计实践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很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教学资料的建立和丰富
(1)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即实用性,应该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比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另外,应与其他专业教室保持沟通,明确表达你对其所开设的市场、贸易、金融、法律、生产运作及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对教材的偏好,要强调其实用性,尽可能让学生将会计和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
(2)各种案例、实验题、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
①案例分两种,一种是经典案例,另一种则具有时效性,不断更新、充实的工作量很大,而与课程理论部分的融合,以及案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及实施则更费精力。
②同步实验题具有较强的单纯性和标准性,其设计的难度往往不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
③适应于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综合实训可在所涉及的范围和难度上有所区别,比如只含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实训;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等等。现在市场上该类书籍越来越多,但综合性相对不够。对于像服装学院这样带有行业特色的高校,要想达到使学生具备特色优势,自己编写几套实训题是很有必要的,但首先需要深入企业寻找第一手资料,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的帮助,很希望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加入其中。还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这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很好方式。
另外,可以和企业合作,制作一些录像,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流程记录下来并在课程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4.2 校内实验室、设备及软件的建设和使用
一般来说,综合实训在校内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的购买并不是最困难的,而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需要认真探究的话题。首先是各种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及内容的协调,其次是会计、审计、ERP、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的使用及衔接,再次是实验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等等。
4.3 实习基地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进行
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证。笔者80年代初期读会计本科时,校企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近30年来,认识实现、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一直是所有学校会计专业的“保留节目”。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形式主义的盛行和学术风气的败落,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等各种原因,大多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所真正得到的机会和收获越来越小。也正因为此,对在校园里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对各种实验室的大笔投入就成了弥补这个“遗憾”的途径,但是,除了教育成本问题外,实训资料仿真的程度和工作情境失真的程度都会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打些折扣。
欣慰的是,近些日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笔者所在的行业性的高校较容易地享受到本行业大企业家们伸出的手,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有望改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有了实现的良好基础。但热闹的挂牌仪式之后,如何让实习基地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做出努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所谓“走出去”,主要包括(1)给年轻教师去企业实习或兼职的机会;(2)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完成对企业会计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也会给教学案例和实训资料提供丰富的来源,也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所谓“请进来”,主要包括(1)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走进教室,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2)给每一个(或组)实习的学生聘请辅导员,指导实习,并参与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辅导和评审,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如果依托大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财会人才,这将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更高境界。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得以推崇后,高水平财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保证,除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努力外,企业界的支持也将是极其重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立信会计论丛第2辑[C].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 上一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
- 下一篇:保险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