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

篇1

作为主要嘉宾演讲人,中兴通讯的财务副总裁陈虎感到格外兴奋,“这要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外企和国外的一些公司会谈论到这类话题。”

陈虎还清楚地记得,早在2005年,他到高校面试学生的时候,问学生知道财务共享服务,知道SSC吗? 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

短短几年,财务共享服务成为CFO关注的焦点。来自安永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境内已有超过450家共享服务中心,涵盖了各行各业。

在深圳,中兴通讯的执行副总裁、CFO韦在胜正在推进其“彩云平台”,意图把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他希望能建立中兴财务云,当企业某时、某地需要一项服务时,只要拿起终端,提出请求,云服务中心将提供满意服务。而且,不仅能为中兴通讯,待时机成熟,还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云服务。

在北京,中国联通执行董事、CFO李福申正带领财务团队建设ERP共享财务。中国联通集团财务部孟欣处长指出,“ERP+共享”,这是联通对共享服务中心(SSC)的新探索,联通称之为“大ERP”。在业内看来,中国联通提出的在共享服务支撑下,实现其“大ERP”计划,从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云计划”。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一股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支撑的财务云服务的浪潮正袭卷而来。

解放“自己”

在国内外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共享服务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陈虎在研究国内外共享服务的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对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兴通讯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其定义为:财务共享服务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它通过将企业各分支机构或法人的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再造,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统一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通俗而言,对使用服务的人来说,财务共享就如同一间自助餐厅,种类丰富的美食按标准做好并分区摆放好,客人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及份量,就可以搭配成一份可口的套餐。而在提供服务的人眼里,财务共享服务即是以财务的各项业务为原料,按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加工,向客户提供点选的财务服务所形成的最终产品。

无可置疑的是,共享服务颠覆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建立了类似流水线的运作模式,借助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标准化的流程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以“服务”为定位从事财务业务,服务的客户越多,显现出来的规模优势就越为明显,共享服务也就越有生命力。

但在陈虎看来,财务共享服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解放“自己”,解放财务的生产力,才是真正意图。

回顾过去的十几年,管理变革实践中,出现很多新的名词,如经营之道、流程再造、价值创造、6&等等。但是过去十几年的财务领域却很少听到什么新的名词,财务仿佛生活在真空中,大家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自己从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

财务如何解放“自身”的“生产力”?

其实,每一个从事财务的人都希望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够从一个孤立的“真空”走出来,和企业各个部门协调沟通,作为信息传递中枢,为企业经营和决策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做原始凭证和财务报表的处理。

无疑,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用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财务基础业务的运作,是财务变革的必由之路。

中兴通讯的财务已实现“解放”。陈虎介绍说,中兴通讯将财务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传统会计的部分都集中到公司在全球的4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而在中兴其他的分子公司里,已经没有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有的只是战略财务和业务财务专家,这些人做的工作看来与财务毫无关系,既不算账记账,也不制作报表。但是,他们善于提取和利用核心的财务信息,为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果将财务工作比作人体,那么,其中业务财务分布在企业的每个经营单位,犹如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他们把全身各处的感受传递回大脑,也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全身;财务共享服务像人体的四肢,通过纯熟的操作,执行既定的流程,战略财务更多是大脑,分析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中心传递回来的信息,及时反馈和决策,保证人体对外界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云服务

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之路,不仅带来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型,同时,在云计算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下一步发展趋势将走向云端,实现随时随地任意接入。

有人说,未来企业的标准化业务,“要么外包,要么被外包”。持这种论调者的基本依据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中兴通讯一样高速成长,自己构建共享服务中心。虽然一些企业也有财务集中化的趋势,但自己构建成本会比较高,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业务量来达到规模优势。

到底是自己构建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寻找外包的方式把一部分重复的会计核算业务包出去,将是CFO们不得不面对的抉择。

在陈虎看来,选择财务外包的难点在于,在观念上,中国很少有企业愿意把财务外包给别人。另外,中国还没有很好的本土供应商有能力从事外包工作,可以做外包的企业大部分是外企,成本比较高,可能比雇佣中国员工还要高,这是中国企业不能承受的。

陈虎一直坚信,财务外包是一个趋势。但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中国企业要逐渐接受这个理念;第二,需要有一批中国的供应商,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提供服务。

篇2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现代化

一、 管理信息化状况

A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门负责。信息和通讯技术部门下设两个主要子部门分别是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另外还下设一个在线技术支持平台(Help desk),此平台采用外包方式由承包商负责。

结构组织图如下:

(一)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服务主要负责软件和应用程序的申请和安装。

此服务提供安装所有软件和以windows为基础的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包括在电脑上默认安装的例如办公软件和员工自己需要使用安装的服务程序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SAP应用程序。

SAP(System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是一款用于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的软件,对企业构架和财务控制考虑得最细致的系统,也是整体控制逻辑和整体系统结构最严谨的系统。目前应用最多的模块包括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提供硬件方面的服务,包括PC机、打印机、服务器、内部网络和通讯等。

此服务提供终端用户IT设备和用户所需要的基本服务,包括

① 个人IT设备的维护:台式机、笔记本、固定电话、打印机等

② 生产工具:办公软件、邮件、共享文件夹等

③ 网络权限:局域网、无线网络、网络配置等

④ 移动电话和数据通讯服务:包括手机、黑莓、3G卡和保密令牌等

⑤ 会议:包括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网络会议等

⑥ 协同工作:帮助员工协同工作,简历共享入口等。

(三) 客户服务

员工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拨打Help Desk的客户统一服务电话。

员工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求类,主要是员工由于工作需要,申请软件安装或者应用程序等;另一类是故障类,主要是员工在使用电脑、应用程序过程中发生故障,无法工作下去,需要及时解决。这一类的级别优先权要比需求类稍高些,一般五个工作日左右会解决。

客户服务在接到电话后,会先进行分析,把与IT无关的问题过滤掉,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在后台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职能把工作分配给后台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组,由两组人员分别解决,最终解决终端用户的问题。

二、 信息化的依赖程度

A公司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对信息依赖也比较强。所以这种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信息化规模比较大的用户,对IT运行维护的需求就比较重要。信息化最终可以分为两类问题,一类是技术问题,一类是管理问题。也就是说信息化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也包括一种服务。

每天工作开始到工作结束,无一不依赖着信息化。

邮件outlook系统:所有日常工作往来都通过邮件,还包括会议邀请、预约等。

SAP 系统:所有生产相关信息都要通过此系统来查看和工作。

技术记录本系统:飞机所有的工作都通过技术记录本记录,包括常规条目、排故项目等。

质量记录本系统:与飞机质量相关的,由客户发现的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问题,都记录在质量记录本中。

公司墙:是公司在中国建立资源共享的一个网络平台。功能包括公司内部通讯、客户服务、财务管理、采购管理、政府事务、人力资源、信息和通讯技术、质量、安全等。

公司世界:是针对公司在全球共享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所有信息的、查阅、沟通交流,都可以通过这个业务平台进行。

三、 信息化的经验及值得借鉴的地方

从终端用户角度来说,公司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同时信息需要长期维护和管理。以下信息化方面值得借鉴:

1. 信息安全管理建设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完善,值得借鉴。例如所有的软件应用程序、邮箱都强制性要求定期更换密码;操作系统定期更新。

2. 电脑设备定期更新升级,使用最先进的办公软件。

3. 积极组织IT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得终端用户能够了解和掌握应用。

4. 根据工作需要,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四、 信息化的改进意见

虽然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但是从终端用户的感受来说,认为以下需要改进: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管理模式;软件

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认可并为之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作为21世纪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倍受关注。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如何运用财务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策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等问题。因此系统地规划财务管理信息化策略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是当前一项很重要、很有价值的研究。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实行财务预算、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并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和管理理念是相互促进和逐渐提升的。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自互联网出现以来,信息系统也随之有了飞跃发展,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要保证企业目标最终得到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一条重要途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下,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剧,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再是孤立的,大多数企业必须实现信息化才能融入和紧密联系在这个经济生态链当中。企业需要做大、做强,由此决定需要高速聚集、整理、分析、决策、反馈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信息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化缩短了会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彼此共享。财务信息的即时生成,显著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平台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系统虽然也大量使用计算机,但是这种使用只是去解决个别财务问题,缺乏从企业总体角度对财务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形成众多的财务“信息孤岛”,造成资金的浪费和财务管理效率的低下。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但拓展了财务管理空间、加快了财务管理时效,而且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很多企业当中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只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输出管理者们所要的报表,应用企业只是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这些信息来进行分析和决策。这样的系统只是提高了信息加工和获取的效率,并未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管理流程,也没有帮助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建立竞争优势,更谈不上为企业创造效益。认为只要配置几台计算机就算是实现了信息化,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信息化,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投入认识不足

世界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及时掌握信息及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时,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应用都只局限在财务一个部门。这就形成财务部门在用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其他部门都没有直接用到其系统中的数据,导致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真实和不集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口径不一。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由于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另外,很多企业将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看作简单的商品。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可能会造成企业在后期投入上的一系列问题,软件的开发不可能针对所有的企业,如果只是单纯地作为商品购入直接使用,系统也就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所以信息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的复合人才不足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既懂企业财务又对软件开发和应用比较精通的复合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会存在不少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碰撞,使财务人员感受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带来的巨大冲击。而现在企业的现状是企业不乏拥有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员,但是同时具备财务与信息技术的人才非常缺乏,有的人懂得会计专业知识,但对计算机知识懂得不多;有的人比较熟悉计算机软件编程,但又缺乏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有的人既懂一些会计专业知识,又懂一些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的知识,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又显得不足,这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困难,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使得企业必须花非常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咨询软件公司,并不断地与其进行交流来适应企业实际情况,而且企业人才的不足也使得软件的后续服务不能及时跟上。

三、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树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尽管千头万绪,只要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就能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企业在具体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切入点,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树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针对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结合实际,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充分分析、研究业务需求,对项目实施目标做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明确阶段性目标,不断巩固、强化应用,不盲目追求高标准和期望一步到位,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秩序,用全面、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来巩固实施效果和规范企业基本业务处理行为,确保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管理需要,逐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目标,保证项目整体实施效果的实现。

(二)树立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正确认识观念

成功实施管理软件,企业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我国企业大都缺乏自主开发财务管理软件的能力,因此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无论是对用户企业还是软件开发企业都是一项全新工作。再好的财务管理软件都必须根据用户企业的业务环境、业务特点来进行二次开发,只有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并符合企业实际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才能达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如果应用软件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但难以发挥其作用,甚至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并不仅仅取决于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选用,同时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与软件开发商的合作方式、合作精神。将企业实际需要作为财务软件开发和使用的立足点,以企业的需求作为软件开发的基本方向,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要与软件开发商进行全面的沟通,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实施,综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的复合性人才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机财务管理系统。它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企业内外部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并最终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它把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这无疑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财务,而且要懂业务。有了好的软件,还必须有熟悉的人员操作,才能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应用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同样,对非财务人员的其他员工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甚至要改变日常工作管理方式。这些都要求大家从思想观念上更新和转变对财务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将精通会计与计算机理念和实务的复合性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积极参与国内相关组织的财务软件培训,这种规模大的培训不仅针对性很强,而且能与很多企业的同行沟通和交流,能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持续稳步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购置硬件和使用软件,更重要的是寻找改进管理和管理现状的平衡点,包括管理思想的解放、管理制度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因此应建立长效机制,建设新标准、新规范,梳理其业务流程并充分参与信息化实施的全过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需要将企业正在应用的其他业务系统都拿来“改造”,因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有的部门出于管理需要已建设了一些适合本部门需要的系统,这些系统管理侧重点各有不同,只需建立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就可实现数据共享,满足财务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要着力解决财务管理中最迫切的问题,不要一味求全、求新,对现有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改进,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J].集团经济研究,2007(3).

2、王海林.财务管理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郭海凌.论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变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12).

篇4

“组织转型的前提是文化的弹性。”在GE工作了十多年的企业公关和品牌总监李国威进入公司时正逢伊梅尔特时代的开启,虽然他只经历一任CEO,但“变”是每年都会发生的主题事件。全球化开启之时,伊梅尔特明确提出“增长是GE发展的源动力”,与战略发展配套的价值观也随之转变为“增长型领导力”,GE将这些领导力特质视为在创新、创造新业务、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所必备的素质。(如下表)

2013年,当伊梅尔特看到公司的行政管理费用在销售额中的占比距全球最好的公司尚有差距时,这给习惯于“数一数二”的管理层发出了警示信号,是不是公司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降低了?伊梅尔特并不惧怕传统的竞争对手,但是会警惕像三星这样的创新能力惊人的新进入者。

伊梅尔特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简化和专注客户为核心的文化,它的需求来自市场,来自我们基层的员工,GE不能达到成本和流程的全球领先地位,我们的员工,我们的股东都在期待着公司的转变,我们必须完成一次深刻的文化变革。” 此次的目标指向削减成本,减化流程,像创业公司那样快速灵敏地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此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公司,但是怎么变,则需要选定一个思想体系。

对GE来说,“变”是组织发展常态,“只要公司上下认为变化是必要的,就会拥抱这种变化。”在“变”的常态下,GE形成了一套“变”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

步骤一,确立战略思想。简化流程需要用一个怎样的概念来统领?此次出场的是“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由硅谷创业家Eric Ries在其著作《精益创业》中首度提出,旋即成为硅谷流行的创新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GE全球创新总监Stephen Liguori 在2011年参加了Ries的新书会,起先有些不以为然,直到听完Ries对整个体系的介绍,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创业企业在未知环境中创新的经验教训可能会提高大公司的灵敏度,此后便不断地与Ries保持沟通。

增长型领导力的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硅谷诸多奇迹的创造者都是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没有理由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审视。起先,GE美国公司邀请Ries在不同部门做讲座,随着了解的深入,人们越来越着迷,“精益创业”一词也为员工所熟悉。适逢伊梅尔特决心对内部效率动刀,于是一场“简化”运动便借由“精益创业”之风在董事会正式提出,这一思想很快得到了美国员工的认可。

步骤二,传播与培训。针对这次“简化运动”,GE在全球发起了“I’m in(我要参与)”的文化造势。伊梅尔特亲自挂帅,通过网络视频做全球动员。公关部发挥着宣传部的作用,通过网站、员工大会、微信、食堂等等一切员工可以接触到的渠道来做宣传,从理念到全球最佳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遵循着以往转型的模式,GE采用自上而下式的战略推进,从董事长到员工,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转型怀有坚定的信念。克劳顿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承担着战略思想传达中枢的使命,而不仅仅是培训。甚至网络视频系统发达的今天,GE依然坚持面对面的交流,因为在人与人协作的团队会议中,最高领导层可以直接感受到与会人员对转型的理解深度。人们在离开克劳顿村时需要知道如何行动,从了解概念到落实执行,这是GE一贯的风格,“精益创业”的核心也是“快速行动”(FastWorks)。

GE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曾经面临本土化的困惑。业务可以本土化,但文化是否也需要如此?“最后管理层的决定是,全球只有一个GE,包括文化和价值观,但会强调包容。”事实上,一个文化,一种价值观的作用如同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母语环境,反而更有助于各国员工的沟通、理解和包容。当中国员工与亚特兰大的员工或是身在法国的员工交流“快速行动”时,大家使用一样的核心词汇,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识。

在相关专家对“精益创业”的知识扫盲之后,各团队将进入群策群力(Work-Out)的讨论环节,需要在领导方式和业务中同时贯彻“快速工作”。人们要结合自己的业务来主动寻找问题,找到解决思路,还需要提出实现变革的初步行动方案,向CEO提交“承诺书”。

《精益创业》的作者Ries在培训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起先Ries培训100人,教导他们如何在小型的研发中应用“快速工作”。当这些人掌握之后,100人便普及至500人,接着是1000人,像同心圆那样放大。

步骤三,执行。培训过后,每个部门的经理要组织员工共同参与“快速工作”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GE中国财务部行动最为敏捷。

此前,GE各业务集团都有下属的财务部,一些财务的基本功能,如合同处理、订单处理、报关、发票管理等业务是雷同的,GE中国财务部提出在这些业务领域集中提供企业内部共享服务。2012年5月,GE中国正式成立了全球运营-财务管理团队,目前共有员工约500人,他们为GE开发流程和系统并实施企业标准, 包括从采购到支付,固定资产,从财务到报表,从发票到现金,海关内控,薪资和福利,差旅,法定财务和税务流程。在过去两年内,该团队已经累计为GE节省了3200万美元的成本。 当这一承诺实现之时,中国区便抓住实践典型在公司内部开展宣传,由于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GE中国的CFO屠鸣获得了董事长伊梅尔特颁发的全球“简化英雄”大奖。

“财务共享服务”项目符合“快速工作”的思想,通过最小尝试(minimum viable product),以最低成本快速失败,或是快速成功。

篇5

银行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岗个人工作总结

转眼间从进入xx银行那时算起已经满了第二年。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时间让我对于xx银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通过自身的学习、领导和同事的教育帮助,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更加胜任自己从事过和正在从事的岗位工作。最近这一年,我作为一名xx银行员工,亲身感受了xx银行股改给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如经济增加值、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等概念的引入,使经营部门的经营理念真正从过去只注重量的扩张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岗位分工和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我们xx银行“规范经营”提出了许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精细化管理,针对违法违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预防和惩戒措施,特别是行内开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向我们再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工作不仅要做得“好”、“快”还要“合法”、“合规”,不仅要懂得“亡羊补牢”,重要的还在于“未雨绸缪”。2004年末,我报名并经行内的择优选聘有幸被调动至xx地审批组担任合规性审查岗工作。从××支行理财中心的个贷综合岗转到原先从未接触过的以公司类信贷和个人大额信贷业务为主的审批组合规性审查岗,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但领导的教育关心、同事的帮助指导和我个人的自学努力下,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解读文件规章,我很快渡过了起初的不适应,迅速地融入到现在的岗位角色中。从××年初至××年××月末,我总计完成了××笔公司类贷款、××笔公司类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审查工作,合计金额××万元;完成了××笔公司类信用等级评定的合规性审查,其中aa级××笔、a级××笔、bbb级××笔;完成××笔个人类贷款的接收、送审、下发决策意见工作,合计金额××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本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xx地审批组属于行内审批部门,面对的都是行内的经营部门,受理审批xx银行信贷经营部门报送的各类信贷业务。因此,树立内部客户理念,把经营部门作为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是我作为一名审批组合规性审查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业务中,我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经营部门工作,耐心解答他们对于审批中存在的各种疑问,并时常通过各种合规、有效的渠道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经营部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及时向领导、专审进行汇报,尽可能帮助解决审批与经营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为行领导与专审的有效决策提供依据,实现xx银行利益的最大化。xx地审批组是行内一个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繁忙的一个部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在工作中发现,大量工作时间都是消耗在一些相对机械的简单重复劳动中,如在合规性审查工作中对申报单位一些财务指标的验算,计算比较简单,但要检查多个单位的多个财务指标也要花费合规性审查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我通过自学,运用我们常用的execl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公式与函数编制了一张表格,只需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填入表格,相应的各年度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利润率、本息保障倍数、抵押率、担保率等数据就能自动计算生成,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我还把这张表格与周围的同事、经营部门的同事共享,力求大家都能更高效的工作。我还将部门内部许多相关的报表进行了关联共享,相互取得所需数据,消除了很多重复劳动,也使许多数据更为精确;把一些常用表单进行了优化,本着简单、易用的设计,在规定的位置录入数据,电脑就能自动生成相应的规范页面供使用了。此外,我在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在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审批组的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对全行的各项业务都有深入的了解。加强对各类文件和制度的学习,是我履岗最基本的要求;积极参加行内、部门内组织的各种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和例会、学习会,则是对我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在xx地分行与xx地人寿保险公司共同举办的“盈向未来”客户经理培训班上,我学到了不少营销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方式,明白了团队协作的至关重要;在由xx地分行组织、省分行有关部门领导与相关业务人员讲解的“xx银行优势产品与营销”培训班上,我对于xx银行的各类信贷业务有了明确而充分的认识,知道了哪些是应该重点向客户推荐的,哪些是正在开发并着力推广的,以及如何办理,有何优势与不足;在省分行组织的由总行资深贷款审批人讲解的全省专职贷款审批人培训班上,我对于原先工作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难点、盲点都有了一些全新的理解,如对于企业集团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关注,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从一些表面的绩优或是绩差中发现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判断,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岗位的重要性与任务的艰巨性——需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当好“xx银行资产的看门人”。除此之外,每当有新的有关行内发文,我也认真参加部门内的例会和学习会,学习文件精神,在工作中落到实处。特别是有时还请来行内相关部门人员现场讲解业务中的疑难点,更是我学习的好时机。学习制度、理解制度、在制度的要求下办事,掌握全方位的知识,了解政策变化、行业风险,才能在审批组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作为xx地分行系统团委的宣传委员,参加了团委组织的多项活动。将行内员工特别是广大青年团员的美文佳作、学习心得推荐给大家,是我与另几位团刊《××》的小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组织搜集各类优秀的稿件,对原稿进行合适的排版、美化,套上精美的插画与底纹,最后上挂网站上与大家一同分享,得到了广大团员的好评。其中大量佳作被省分行《××》选取上挂,为全省的xx银行系统所了解。系统团委组织的“规范化阳光服务演示”,我积极参与了多份演示文稿的编写工作,提出的一些建议与意见也为领导与同事认同和采纳。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跟着形势而改变。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xx银行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我所努力的目标。当然,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操作上我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磨练自己,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中提高自己,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篇6

最近这一年,我作为一名银行员工,亲身感受了银行股改给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如经济增加值、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等概念的引入,使经营部门的经营理念真正从过去只注重量的扩张转变为注重质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岗位分工和收入分配的显著变化。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我们银行“规范经营”提出了许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精细化管理,针对违法违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预防和惩戒措施,特别是行内开展的“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向我们再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工作不仅要做得“好”、“快”还要“合法”、“合规”,不仅要懂得“亡羊补牢”,重要的还在于“未雨绸缪”。

末,我报名并经行内的择优选聘有幸被调动至地审批组担任合规性审查岗工作。从南区支行理财中心的个贷综合岗转到原先从未接触过的以公司类信贷和个人大额信贷业务为主的审批组合规性审查岗,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大。但领导的教育关心、同事的帮助指导和我个人的自学努力下,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解读文件规章,我很快渡过了起初的不适应,迅速地融入到现在的岗位角色中。

因此,树立内部客户理念,把经营部门作为我们所服务的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服务,是我作为一名审批组合规性审查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日常业务中,我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经营部门工作,耐心解答他们对于审批中存在的各种疑问,并时常通过各种合规、有效的渠道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经营部门的现实情况和问题,及时向领导、专审进行汇报,尽可能帮助解决审批与经营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矛盾,为行领导与专审的有效决策提供依据,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地审批组是行内一个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繁忙的一个部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在工作中发现,大量工作时间都是消耗在一些相对机械的简单重复劳动中,如在合规性审查工作中对申报单位一些财务指标的验算,计算比较简单,但要检查多个单位的多个财务指标也要花费合规性审查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通过自学,运用我们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公式与函数编制了一张表格,只需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据填入表格,相应的各年度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利润率、本息保障倍数、抵押率、担保率等数据就能自动计算生成,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我还把这张表格与周围的同事、经营部门的同事共享,力求大家都能更高效的工作。我还将部门内部许多相关的报表进行了关联共享,相互取得所需数据,消除了很多重复劳动,也使许多数据更为精确;把一些常用表单进行了优化,本着简单、易用的设计,在规定的位置录入数据,电脑就能自动生成相应的规范页面供使用了。

此外,我在许多工作流程的细节上想点子、找方法,在符合有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要求。审批组的工作,是一项全面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对全行的各项业务都有深入的了解。加强对各类文件和制度的学习,是我履岗最基本的要求;积极参加行内、部门内组织的各种定期不定期的专题培训和例会、学习会,则是对我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地分行与地人寿保险公司共同举办的“盈向未来”客户经理培训班上,我学到了不少营销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方式,明白了团队协作的至关重要;在由地分行组织、省分行有关部门领导与相关业务人员讲解的“银行优势产品与营销”培训班上,我对于银行的各类信贷业务有了明确而充分的认识,知道了哪些是应该重点向客户推荐的,哪些是正在开发并着力推广的,以及如何办理,有何优势与不足;在省分行组织的由总行资深贷款审批人讲解的全省专职贷款审批人培训班上,我对于原先工作中一直存在的一些难点、盲点都有了一些全新的理解,如对于企业集团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强关注,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从一些表面的绩优或是绩差中发现企业的真实状况,合理判断,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岗位的重要性与任务的艰巨性——需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来当好“银行资产的看门人”。

除此之外,每当有新的有关行内页 页发文,我也认真参加部门内的例会和学习会,学习文件精神,在工作中落到实处。特别是有时还请来行内相关部门人员现场讲解业务中的疑难点,更是我学习的好时机。学习制度、理解制度、在制度的要求下办事,掌握全方位的知识,了解政策变化、行业风险,才能在审批组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作为地分行系统团委的宣传委员,参加了团委

篇7

【关键词】 多校区; 财务管理; 财务并网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通过学校合并、异地办学以及建设大学城等方式,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多校区大学。调查发现,新校区和老校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60公里左右(如进驻广州大学城的新校区和原旧校区,南京医科大学的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距离较远的在200公里左右(山东科技大学新校区和原旧校区),最远的超过500公里甚至跨越了省(市)(广东医学院的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遵义医学院和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吉林大学与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多校区办学满足了高等教育做大做强的现实需求,为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但却把高校财务管理引入了“散、杂、全、大”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资金的有效使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如何正视多校区造成的财务管理难题,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此类问题对高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与影响,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既不能抱残守缺又不能一劳永逸的重大课题。

一、多校区引发的财务管理弊端

就我国拥有多校区的高校而言,由于校区地理位置的分散、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人员的增长,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财务管理都会面临来自管理机制、资源配置、办学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以广东医学院为例,多校区导致的财务管理弊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不集中,职责难划分

广东医学院在创办新校区——东莞校区之前,所有财务人员都集中在原校区——湛江校区办公,处长主持工作,副处长协助管理业务工作,主次分明,职责清晰;各科室按业务性质进行分工,职责明确。然而,自2003年创办东莞校区之后,一校两区给财务部门带来了“一处两办、分散办公”的交叉局面,使得“条”(垂直管理)与“块”(就地管理)之间既相互依附又相互矛盾(其他部门和各二级学院也同样是这样的局面)。东莞校区创办早期,由于条件艰苦,安排在东莞校区上班的处级干部经常以工作为由返回湛江校区,处级干部在相距500公里的两个校区之间频繁走动,不论是哪个校区的职工要找自己部门的领导签字报账都十分麻烦。为了方便职工工作,2007年,学校党委作出了部门正职和副职相对固定在一个校区工作的决定,以图通过定岗的方式约束处级干部的随意流动,最终达到方便校区职工报账的目的。事实上,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管理不集中,力量分散,财务人员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人员奇缺,专职复核和凭证装订岗位迟迟无法到位;由于账务分开,信息无法共享,两个校区之间重复借款和重复付款的现象无法及时发现并及时制止。更令人担忧的是“正职因鞭长莫及而缺位,副职因山高皇帝远而越权”致使管理工作乱象丛生。因此,“管理分散”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权责错位、管理混乱”。

(二)资源不共享,信息难传递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基本职能。然而,无论是履行核算职能还是监督职能,都无法离开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领导关心资产负债和财务收支信息,员工关心劳务薪酬和相关税费信息,学生关心学费标准和缴交情况信息,财务部门关心预算执行和资源配置信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缺乏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财务工作难免陷入“无所作为”甚至“胡作非为”的泥潭。以广东医学院为例,2003年至2007年,财务负责人如果想要了解学校某天各银行账户的存款余额或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只能通过长途电话向另一个校区的同志进行查询,信息传递严重滞后。年终编制决算报表,东莞校区的财务人员需要带齐校区的科目余额表和各类账簿等财会资料回到湛江校区进行手工汇总编报,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由此可见,校区距离成了多校区信息互通的一道主要屏障——“空间延误了时间”。“校区分散”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滞后,效率低下”。

(三)口径不一致,支出难控制

由于两个校区地理位置相隔遥远,每个职位的人员只能相对固定在一个校区工作。本来应该由处长决策的事情,往往由于处长不在该校区,只能由副处长就地办理。性格差异和认知水平的不同都会给人们带来理解和决策的偏差,多支笔审批必然会出现审批标准“宽严不一”的局面。由于信息获取的局限性,校区之间设备重复配置和项目重复建设也是难以避免的。毫无疑问,口径差异所导致的支出混乱,既增加了多校区高校的管理成本,又加大了内部控制的实施难度。

体制、技术和管理者是任何管理工作都必不可少的要素,相信“职责划分难,信息传递难,支出控制难”这一管理瓶颈,是任何一所多校区高校都难以回避的普遍问题,彼此之间的差异只是矛盾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不同而已。

二、加强多校区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多校区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教育部财务司于2005年委托中山大学财务与国资管理处组织了课题组,专题研究我国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两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校区高校存在“散、全、杂、大”的特点,即校区分散、学科齐全、情况复杂、规模巨大。多校区高校普遍存在办学资源浪费严重和发展步伐制约延缓的情况。广东医学院创办东莞校区以来的财务管理实践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校区越分散,管理责任越模糊,越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因此,如何树立起“一个大学”的管理理念、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如何延伸管理触角、消除管理死角,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确保“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是管理者在探讨多校区财务管理对策时不容忽视的一系列问题。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针对“职责划分难,信息传递难,支出控制难”三方面的困难,广东医学院财务工作者从2007年起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践:

(一)预算集中,管理就地

经过2003年至2006年4年的探索,广东医学院于2007年制定了“一校两区,相对独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针(简称十六字方针),采取个人自愿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将员工相对固定在某一个校区工作。为落实财政部、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学校“十六字”方针,广东医学院选取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运作采取“预算集中,管理就地”的管理方式。所谓预算集中,就是财务部门把两个校区的财务收支情况统计齐全,全面掌握部门资源分布情况,根据学校中心工作确定需要保证的重点,统筹兼顾各项支出,编制全校综合预算(即全口径预算)。各二级单位在学校总预算的框架下自主确定各校区的项目开支,保证校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即二级预算)。预算集中的目的就是做到“纲举目张”,避免校区之间争夺资源,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所谓就地管理,指的是在年度预算之内选择校区就地采购、就地验收、就地领用、就地付款、就地报账、就地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就地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避免人员物资长途奔波,稳定校区发展。“预算集中,管理就地”的财务管理办法让“一校两区,相对独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针得到了有力支撑,“权责错位,管理混乱”的局面得以有效控制。

(二)财务并网,缩小距离

多校区办学在拓宽校园空间的同时,人为地拉远了校区之间的地理距离,增加了财务数据查询和统计的难度。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并账,是多校区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广东医学院两个校区之间距离超过500公里,是一所典型的远距离多校区的高校,两个校区之间财务无缝对接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经过两年多的探索,通过采用在校园网设置VPN加密通道与数据加密技术,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两个校区的财务并网,并于2009年建立起依托账务核算、工资和收费系统的综合查询平台。实践证明,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两个校区的财务网络连接起来,是能够让信息互联与数据共享成为现实的,同时也让财务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全面、及时。财务并网解决了“资源不共享、信息难传递”的难题,也让依赖长途电话等传统通讯方式进行信息查询的管理模式终成历史。

(三)决策垂直,签字受托

目前,国内多校区高校有的实行“条到底、块到边”的管理模式,有的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有的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理论上,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实践上,不同高校不可简单复制他人的管理模式。多校区高校应该本着“管理有序,办事便利”的思路,与时俱进地选择适应自身实际情况(包括校园文化)的管理模式及发展路径。

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创办之初,实行“以条为主,垂直管理”的模式。由于领导层并没有长驻东莞,手握实权的处长经常往返于两个校区之间,全校的办事效率十分低下,职工报账极为不便。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与探讨,职工们意识到:一所学校,不管有多少个校区,从整体而言,必须只能一个“中央”,凡是涉及学校整体利益的事情,必须由学校“中央”决定。唯有如此,各项日常工作方可有条不紊。对于已经批准实施的项目,只有授权委托他人就地签批,才会提高效率。基于这样的思维,学校出台财务文件正式规定:凡是涉及文件签发、合同会签和预算安排等重大财务管理事项,必须要由部门正职签字审批;在年度预算与部门正职授权之内,相对固定在另一个校区工作的部门副职可以代行签批报账。实践证明,“决策垂直,签字受托”的管理模式是符合“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管理原则的,是能够满足学校“一校两区”的客观需求的。特别是随着OA(自动办公)系统的投入使用,政策主管部门执行“集中决策”和“垂直管理”既方便快捷,又降低人力和物力消耗(决策者不需要在两个校区之间长途劳累,文件不需要在两个校区之间投递邮寄)。借助现代信息化办公平台,“决策垂直,签字受托”的管理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口径不一致,支出难控制”的混乱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多校区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在国外,不论是高校系统内的多校区管理,还是一所高校内多学院管理,都采取分权制模式(如美国加州大学有9个校区,他们各自独立,没有隶属关系),不存在一个中心对分部的管理问题,多校区并没有给高校自身造成多大的管理问题。在我国,除了独立学院以外,大多数高校实行垂直式管理,权力集中在学校层,分校区不是独立功能实体,必须服从学校权力中枢的指挥,这也使得多校区管理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十年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如:徐孝民、许家瑞等人在《高等学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研究》中提出了多校区大学预算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创新、资金安全系统构建、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等理念;沈曦、沈红在《多校区大学管理的伦理原则》中提出了关心、平等、责任、和谐四大原则。这些观点,对于多校区高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十年的探索,让我们饱尝了多校区管理的艰难,也让我们明确了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多校区高校应该在以下方面多加思考。

(一)设立总会计师负责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多校区高校财务问题的统一管理离不开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总会计师制度的推行。

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普遍接近两万人。学费、住宿费和财政拨款年收入普遍超过3亿元,学校资产、负债和净资产都是一个不菲的数字。在资金总量大、流动频繁的情况下,不论是校长直接管理财务工作,还是委托副校长协助管理财务工作都不利于科学理财(鉴于近年高校基建财务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广东省委组织部规定校长不能分管财务工作,大部分省属高校改为由一名副校长分管财务工作)。高校校长或副校长是否熟悉会计政策和会计业务暂且不谈,单论正副校长的职责分工就有诸多不妥。由于正副校长都分管着行政、教学或科研某些方面的工作,难以集中精力管理好财务工作,也难以公平分配学校有限资源。设立总会计师负责制,由财务专家协助校长理财,既是政策要求,更是多校区高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最近,继山东、江苏等省市部分高校设立总会计师之后,广东省也将华南农业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列入推行总会计师制度的序列。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与制度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总会计师制度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逐步向更多高校推行,财经工作委员会、资产管理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等决策辅助机构的作用必然会得到进一步重视。

(二)加强财经制度建设,堵塞管理体制漏洞

要管理好学校的资产,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总会计师,还需要健全有力的制度保障。多校区高校存在着校区距离空间大、内控监管难度高的先天不足,需要及时更新完善财经管理制度,如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预算分配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等,将各校区的经济活动统一在“一个制度”的框架下,确保“地域不同,管理一致;人事更迭,做法不变”,从制度源头上防堵管理漏洞。

(三)深化二级预算改革,减轻远程管理压力

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地域独立性,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升级还是管理手段的创新,多校区院校在及时性与机动性方面均落后于单校区院校。因此,为了减轻远距离管理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多校区高校应深化二级预算改革,给予分校区或二级单位更多的财权,并适度下放人事权、教学权和学科设置权,调动分校区或二级单位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领导、财务、教务和人事等部门都应该逐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和签字审批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宏观管理中去(如发展规划、制度建设、检查督促、绩效评价)。

(四)注重校园文化培育,增强“一个大学”认同感

北京化工大学齐再前、郑秀英、白守礼、郭广生在《多校区管理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多校区高校办学在注重管理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整体凝聚力的培养。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管理应该具有相对统一性。尽管各个校区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状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作为一所大学,必须在管理上实现相对统一,才能确保各校区寻求文化共同点和发展目标的一致性。通过统一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技术使各校区为社会提供一致的教育和学术质量。其次,必须树立“一个大学”的管理理念。“一个大学”的理念是实现多校区大学团结的思想基础。大学的宗旨是反映自身的使命和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由此可以断定:“一个大学”的理念不仅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凝聚整个大学的精神力量的主心骨,是团结多个校区的灵魂支柱。广东医学院创办东莞校区以后,两个校区的员工相聚一起讨论工作时,一股陌生的氛围让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不可缺少的渴望:多校区高校,从领导到员工,从教师到学生,都应该牢记自己所处的校区是“一个大学”的一部分,彼此之间没有你我之分,凝聚“同一所大学”的共识,将大学的治学精神与历史传统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非常必要!

总 结

笔者认为,多校区办学对满足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但是,对于校区分散所造成的项目重复建设、管理机构重叠和不同校区之间人员职责不清、管理成本高昂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总体而言,建立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财务并网是确保“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前提基础;集中预算,统一核算,是实现“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有效措施;决策垂直,签字受托是落实“一校两区,条块结合”的具体办法;设立总会计师负责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是多校区财务管理的总体要求;加强财经制度建设、深化二级预算改革是提高多校区财务管理水平的积极途径;“一个大学”的理念是实现多校区高校员工团结的基础,是联结各个校区的灵魂。

综上所述,我国多校区高校管理实践正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模式,一所大学不同校区之间互相叠加的矛盾无法完全化解。从长远来看,在探讨管理模式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互相包容的大学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徐孝民,许家瑞,郭鹏,李善民.高等学校多校区财务管理模式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 廖晓莉.高校支出预算执行控制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3):59-60.

[3] 赵建军.高校财务管理的形势、问题与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5(6):32-35.

[4] 宋丽平.浅谈多校区高校的财务管理[J].山东纺织经济,2009(6):67-69.

[5] 李智强,申凯.多校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财会通讯,2010(1):126-127.

[6] 王春举.多校区高校财务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9(5):53-57.

[7] 劳富顺.高校多校区运作下财务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5(9):54.

[8] 金诵菁.一校多区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之友,2007 (6):20-21.

篇8

时间:8月9日下午

地点:北京赛迪大厦18层会议室

主持人:

刘磊 《中国计算机报》记者

对话嘉宾:

马光悌 民族证券总工程师

黄伟 用友软件证券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某证券业内资深人士(应对方要求,隐去姓名,简称专家)

股市的爆发,让很多证券CIO们措手不及。面对成交量大增的牛市,证券公司的部分管理风险,被转嫁到了信息系统的头上。CIO们又该怎么解决?

那个后怕的星期一

记者:各位觉得现在证券行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如何?

专家:现在整个证券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原来的微机时代已经过去,大部分证券公司都已经实现了大集中或者区域集中的模式。银河证券虽然没有实现典型的大集中,但是实现了控制的集中。软件在应用层次上上了一个平台,原来不够注重风险控制,但是现在监控做得很好,很完善。

黄伟:作为给证券公司提供服务的IT厂商,尤其是偏重于后台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厂商,我觉得中国证券业的信息化程度,像交易系统等,在世界范围内来看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国内的证券公司和国外的证券公司,尤其是和比较大型的金融机构相比,技术水平虽然比较领先,但是后台管理方面相对较弱。

记者:那么目前我们的信息系统是不是已经具有了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黄伟:现在全民炒股,证券公司成了一个亮点,好多证券公司一个月的收益,比原来一年或者几年的收益还要多。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很多证券公司在生产交易环节都有很大的投入。因为以前的交易系统没有承受过这么大的冲击,原来上交所一天成交量达到500亿元,就已经算是峰值了,现在则是每天都保持在成交量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所以说原来的系统,无论硬件也好,网络也好,实际上都没有经过这么大的洪水冲击,现在自然是要努力修堤坝。

马光悌:这个话题很有趣。去年冬天,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局面的严峻,一看集中交易系统都做完了,大家还挺高兴。就在那个星期,我们召开了信息化部门的会,看每天的成交量,看系统负载。一看星期四成交量400亿元,星期五成交量500亿元,我立刻就坐不住了,会也不开了,直接去扛了两台服务器回机房。当时已经预想到现在的系统能力可能应付不了星期一的情况,于是扛了两台服务器回来,一是要分流,二是要马上对系统进行改良。星期一早晨9:15分的时候马上要开市了,那时我们的心情都非常紧张,怕出问题,幸好挺过去了。那个周一成交量900亿元,周二成交量1100亿元。现在想起来还非常后怕,没有这两台服务器,系统就肯定不行了。后来我们终于痛下决心,重建系统。可能这样的案例不止我们一家,中国有104家证券公司,其中估计有不少公司得到过教训。

专家:从短期来看,整个证券行业从去年穷于应付突发状况、天天抗洪抢险的阶段,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有能力防患于未然的阶段。技术上的问题永远不可避免,但是现在出问题的概率比以前已经少了很多。

交易集中带来风险集中

记者:我们应该怎么样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呢?

黄伟:以现在的集中交易系统为例。原来证券公司的营业部是一个独立的循环,营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营业部的整个清算交易环节是完整的,导致营业部像一个小公司,总经理权力过大,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现在实现了集中交易系统,实际上是对原有流程的打破,营业部只是一个服务客户的前台部门,权力被大大削弱了。营业部的活动必须经过后台部门的监控,交易数据必须实时传到总公司的服务器。这个小循环变成了公司的大循环,所有的交易和清算都在总公司层面进行。

马光悌:黄总说的问题很重要,以前每一个营业部相当于一个公司,可以有账号,可以开户,可以贷款,可以担保,还可以做很多的业务。集中交易实现以后,业务运营的风险、内部管理的风险,通过集中交易的手段就可以把它们全部解决了。但是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现实,那就是证券公司的巨大管理风险,被转嫁到了信息系统的头上。营业部原来直接可以做交易,一家证券公司可能有100多个通道连到交易所,如果系统出了问题,撤一个通道问题不大,但是现在100多个通道都集中在一个系统上,如果系统出问题了,那就是灾难。

专家:是的,交易集中,风险也在集中,总部信息中心的责任一天比一天大。所以有几个大的证券公司直到现在也坚决不做大集中,而只是做一个省一个省的区域集中,比如银河证券。

下一步的风险在升级

记者:现在信息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有什么应对之策呢?

马光悌:还是要增大系统容量。现在集中交易系统做完了,也实现了系统的扩容和升级,可我们为什么还是不乐观?不乐观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步新业务出来之后,到底总交易量可以涨到多少。我提出了“10000”的目标,系统要按1万亿元交易量设计,不是说要1万亿元的系统,而是系统能够承受1万亿元的峰值,平时的话能够支撑6000~7000千亿的日交易量。

专家:以前系统的配置资源不够,能力也不够,下一步更大的风险在于管理和系统的升级改造,考虑不周到,就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这就像美容一样,有可能美容做得很好,但也可能留下伤疤,出现问题。这就是我曾经指出过的,以后的行业安全和风险问题,存在于系统升级和管理细节上。技术的风险和事故永远不可避免,但是如果管理细节比较到位的话,有一些事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

黄伟:平常我们总是在关注客户的需求。我们发现一个行业的业务发展起来以后,往往要先做大集中,比如之前的银行大集中,大集中建完以后,就要开始做后台的管理。建后台管理的大集中首先从流程、管理、风险控制的角度着手,能够保证企业很好地进行管理和控制风险。比如国泰君安,他们提出了一种管理的新思路,即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制度,IT是很好的配合手段和工具。国泰君安希望打开财务的小循环,他们建立了一个财务共享中心,把营业部的会计取消,每个营业部原来的会计变成了风险控制员,通过网上报销、网上报账,把所有营业部的经费、财务的处理实时传到总公司,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集中。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软件和IT是为这些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没有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可能实现不了更多的管理和创新。但是因此产生的新的风险,就需要我们通过另外的风险控制手段来控制。

马光悌:我在考虑是否在民族证券内增加一个系统督导员的职位。公司需要有一个人对交易系统非常熟悉,直接对我负责,每天去找系统的漏洞,要拼命地找问题。如果出了问题而他没有找到,这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往往自己设计和维护的系统,自己永远找不到问题,我就想找一个不设计系统、不维护系统的人,也许他能发现系统的问题。

某券商IT预算达1.8亿元

记者:三位对于券商信息化投入的总体情况应该都比较了解。现在国内券商这一年多来的信息化投入在怎样一个数量级上?

专家:大多是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的级别。国泰君安的信息化投入这一年达到了一两亿元。

黄伟:像国泰、深万、海通,他们仅仅是在财务建设上就投入近千万元。

马光悌:一些新业务的投入、硬件投入相对比较大。有一次座谈会上有十多家券商参与,我了解到最多的一家有1.8亿元的信息化预算。

记者:那么前几年的信息化投入能有多大的规模呢?

黄伟:我的感受特别深。从2001年以后,尤其是到2005年的6月份,不少证券公司都有人跳槽。我们到证券公司收服务费,也就一两万元,他们都会跟我们砍价。我们做证券行业信息化的厂商也很无奈。马总也很清楚,当时的投入相当少。

马光悌:投入少到仅仅能让系统保持运转的程度。

专家:前些年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而这两年证券市场的规模、交易量,包括新股发行的速度又膨胀得太快了,包括证监会的领导和券商都没有想到。所以IT部门在前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会背负很大的压力。

记者:在银行,因为系统非常庞大,所以都建立了灾备中心,现在证券行业做灾备的情况怎么样?

马光悌:都说灾备是富人的游戏,但是到了现在的局面,证券行业也是不得不做容灾了。因为证券公司不像工厂、机床和车间,证券公司值钱的都是信息,证券公司的生产工具就是交易系统,所以一定要容灾,不能出问题。

记者:灾备中心的投入大吗?

马光悌:非常大,建立一个容灾中心等于复制60%的系统。按照一般国际上的处理标准,当容灾系统启用,起码要能恢复原先主系统60%的能力。因为一旦系统出问题,灾备系统就要马上接过来承担这个交易。也就是说主系统投入一个亿,灾备中心就要投入6000万元。

记者:既然信息化系统现在整体投入这么大,证券公司的老板们对这样的投入还支持吗?

马光悌:现在系统一旦出问题就等于流失客户,老板们被教训过一次后就会毫不犹豫地投入信息化了。

专家:处理系统的实时性太重要了,这个时间是毫秒级的。价格变了,本来可以抛出去赚20万元,延迟一秒没有抛出去,可能20万元就没有了。

风险向银行延伸

记者:证券公司跟银行之间要做第三方存管,现在做一个交易的话,要涉及到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三方,那么系统风险是不是也要向外延伸?

马光悌:现在我们正在集中精力做第三方存管。在美国,证券公司不用做第三方存管,因为你挪用一次保证金可能这辈子都不用再做证券这一行了。但是在中国目前还做不到,因为没有健全的信用机制。所以原来股民把钱存到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存到银行,现在则是股民直接存到银行,这样做对减少风险有好处,但是对于系统来说,又增加了新的考验和瓶颈。

专家:证券行业的队伍是久经考验的,习惯了连夜加班,可是牵扯到银行系统的话,就不再是证券行业可以自己控制的了。

马光悌:我们每一次调动资金都要通过银行,要走银行和证券两套系统。原来交易所是一个瓶颈,现在银行也是一个瓶颈。因为证券公司订单拿到了之后要首先进入到资金库,原来资金库在证券公司,现在在银行了,每次查询都要实时访问银行的账户。每笔业务都作单笔查询,系统压力很大。但是如果不实时访问的话,就可能出现账目错误――银行那边钱已经被划走,但是证券公司这边没有同步,那就出问题了。因此,即使通信和处理的量再大,使用第三方存管的话,我还是坚持实时使用资金库作单笔查询。

记者:现在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的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专家:每秒可以处理几万笔业务。因为交易系统不能停,不能一次性地做,所以我们都是利用周末时间,一点一点地完成系统改造和升级。

记者:对于海外的证券公司,我们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黄伟:国内的证券行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为中国的证券行业产品和品种较少。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应该会越来越少,个人投机交易的数量也会随着未来市场的成熟变小。在国内证券市场爆炸式增长的交易量中,虽然资本市场的市值上去了,但是交易数量很多,平均每笔交易量还是小。只要炒短线的少了,走长线的多了,市场成熟了,信息化能为证券公司做得更多。将来会有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或新业务出来,IT部门会为这些业务提供更多的服务。

链接:国泰君安通过财务集中控制风险

过去,国泰君安各个营业部独立性较大,对应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大量的基础性会计工作集中在营业部,包括审查、记账、支付、监督、报表及核对等。区域管理总部负责预算控制、抽样监督、审批管理,而总部则从制度、规模上进行控制,负责制定规则。这样,各个营业部就存在着大量十分类似的基础性会计作业,而这些作业都由营业部设立独立的财务岗位来完成。财务数据传递到总部存在时滞,无法保证各个营业部确实落实了总部制定的各项规则。

篇9

信息技术幼儿园应用现状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终生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发展其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起步比我国早,美国幼儿园信息技术的运用基本情况如下: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普及率很高;计算机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我国在近些年也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信息化问题,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标准第七条通识性知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对幼儿园的管理、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共建、教研水平起着积极作用,是信息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及利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一种可以代替、延伸、扩展人的感官及大脑信息功能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笔者经过大量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主要存在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种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卫生保障系统的应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的引进和建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得到应用;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整体显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资金比较充裕,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比较完备,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比较广泛,而条件相对差的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则不太乐观,甚至处于零应用的地步。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网络管理系统渐入幼儿园教育领域

条件好的幼儿园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员信息管理网络化。教师的人事建档,学生的学籍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且能够做到网络查询、修改。

个人学习电子档案袋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家长可以较方便地通过班级主页等方式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通过网络技术,家长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或手机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和分享孩子的成长过程;通过QQ群、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建立家园共建体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运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将幼儿园教学、人事档案、医疗、财务、教学工具等数据进行网络管理,将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中,可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2.财务管理系统较为普遍

财务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中的重点,是幼儿园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中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幼儿园通过对自身情况分析,引进财务管理系统,确定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具体财产总管理系统,每个部门的主管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子系统。使用适当的账务处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不同的幼儿园通过使用适合自己的账务处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每天发生的业务,及时利用账务处理软件对数据处理,当月支出、结余等财务情况就可以清楚地展现。

3.卫生保障系统逐渐在幼儿园中兴起

幼儿园的卫生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各种情况不能精确表达,所以应该设置更多的健康指标,可以建立由幼儿园保健医生主管的卫生保健系统,完善幼儿保健电子档案。通过对学生的姓名、性别、身高、出生年月、体重、班级、上学时间、家长姓名等信息进行汇总,建立幼儿电子卫生档案。保健医生每日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早、中、晚三检,同时做好数据记录,为以后对幼儿进行健康状况分析提供依据,结合相关程序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发现、处理和上报工作。

进行营养计算。营养计算是幼儿园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一项较重要的保健内容,利用专门的营养配餐系统,可以比较科学制订幼儿的营养标准供给量,保证合理的饮食搭配。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的引进和建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得到应用;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

1.条件好的幼儿园引进了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

该库可以提供各个学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以生动直观的科学实验、非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的视频教学短片、美妙动听的儿歌、欢快喜悦的舞蹈,提供了日常幼儿园教学的大量课程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目前流行的资源库也支持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允许教师建立自己的数字课程资源,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幼儿教师积极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兴趣;通过分享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带动教师集体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

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显著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已经普遍得到了认可,大部分幼儿园会有一个或多个多媒体教室,配有大屏幕幻灯投影,可以开展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或者进行小班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好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增加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学习中、进行主动探索。通过创造生活情境,引导幼儿感受意境、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

与此同时,锻炼了他们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不仅活跃了幼儿园的语言课堂教学气氛,更广泛地拓展了教师语言教学的思路,丰富了语言课程资源库。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给幼儿提供直观的科学经验,更加形象的理解微观和宏观世界,培养其观察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现场实验培养其对生活世界的好奇心、开拓视野,为将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3.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新一代电视技术得到应用。幼儿园基本上都在教室配备了电视机,从老式的模拟电视到新型的数字电视都有应用,不过随着多功能电视的普及,在幼儿园信息技术投入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原来电视机加VCD或DVD的设备配置基本濒临淘汰,普通的数字电视比较流行。数字电视可以不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直接播放U盘中的视音频、文本等教学资料,方便了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备课。

有些幼儿园教室中配备了电子白板或触控电视。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幼儿园中已经配备了电视白板,电视白板作为新一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了电子白板的全部功能,通过专为教育研发的软硬件配合使用完全颠覆普通的触摸电视,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的结合,方便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笔迹书写、图形绘制、文字输入、文件调用、课件制作、删除复制、遮挡、放大缩小、视频播放回放、直接打印等多种演示功能。以其强大的多功能性和交互性,预计这种新型的电视白板将会在未来的幼儿园教室中成为主流教学媒体设备。

4.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给教师配备了专业的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和备课活动,幼儿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搜索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自己园内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获取更为专业的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通过社交软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班级活动图片,分享学习过程。利用计算机制作完成自己的教学课件,并且能够在网络中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借鉴,不断增长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5.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在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会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供小朋友进行一些单机版的游戏学习活动,利用购买的一些专业为幼儿设计的绿色软件进行相关学科教学,较早培养孩子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使用能力。以游戏学习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受到幼儿的欢迎,正确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活动,将会对培养幼儿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减少青少年期的网瘾出现机率。但在一般幼儿园这种教室还是比较少的,在欠发达地区甚至为零。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学校及家庭已经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新一代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在这个以信息为载体的时代,幼儿园信息化的脚步正在加快。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与教学中的应用两者应相辅相成,共同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广大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其应用还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该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资金政策倾斜,帮助其早日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t.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1-12-12.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3-13

[4]高爽.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杨海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教育革新,2013,(12).

篇10

1.广播电视。各村均有有线广播,满足对本村日常信息需求,公共广播中无专业农民广播频道,其他频道中针对农民理财信息较少,时间不固定。电视方面,陕南农民都知道中央七台和农林台,也经常看,觉的较实用。这个渠道对文化水平要求低,权威性强,是陕南农民获得理财信息的主要渠道。2.报刊杂志书籍。村镇中纷纷建立农村书屋这样的信息渠道,书籍多配置些长期有效的信息,报刊杂志周期性更新信息,便于陕南农民随之培养起更新信息的习惯。3.亲友传递。传统中和其他生活环节结合,传递经验,有人认为可靠性不足,近来发展和其他信息渠道结合,传递信息获取手段等,价值明显上升。4.网络手机等新路径。拥有率低,公共服务不足,高信息成本使网络只是少数人的首选信息渠道,且参与者中只获取不信息所占比例很高,本地涉农网站和信息化水平高的农业地区相比明显太少。对手机信息传递信息功能作用认识不足,提供的手机报中和农业相关的不多。5.其他。各种市场集会等,基层服务推广机构中的科技、信息服务人员。

陕南农民信息不到位的原因

1.信息渠道狭窄。部分陕南农民及为其信息服务的人员认为其信息需求量少,只考虑农业方面的,未按规范标准确定实际信息需求,受经济和文化限制,部分新兴信息渠道对相当的陕南农民而言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且大家都希望渠道简单、成本低,最好是免费获得。一些贫困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对信息传递也造成很大困难,信息的先行作用体现不足。2.信息筛选能力弱,获取有效信息难。虚假信息比无渠道更可怕,陕南农民鉴别虚假评估信息价值手段机制不足,部分信息机构把关不足,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信息加工中去伪存真的程度不高,导致传递到最终用户的信息仍是鱼龙混杂,为虚假信息所误之事时有发生,对各信息部门的信誉造成极大影响。3.信息积累意识差。缺乏持续认识信息的习惯,有的信息反复从头理解,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也使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和人员积极性受打击。

加强对陕南农民理财信息需求服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