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范文

时间:2023-03-19 19:3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会来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时候,“羊群效应”是可怕的,一如去年股灾前,当市场到了5000点以上的时候,很多人还盲目地看多,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悲剧。此外,即使周五的反弹市场不领情,甚至在下周市场还可能要回探,但是只要我们做好概率分析,那么目前的抄底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高位不减仓,在低位却全部割肉清仓了。

我们都知道,在2013、2014年的时候,A股市场已经探明了熊市的“自然底”2000点。即使始自元旦后的市场暴跌延续至今,未来也许还会可能跌破2500点,但是,笔者认为,2000点基本是极限了。至于看空到1800、1700点的投资者,这种人应该也存在,但他们是极度不理性的。他们往往在市场大幅上涨的时候,就上看到1万点,市场一跌又看到1000点了,这种极端的人不适合在这个市场里生存。

只有真正理性地去分析市场、做好自己操作的人才能很好地生存在这个市场。比如说,在熊市里,做左侧交易才是可以赚钱的,而做右侧交易,是极度容易被套、甚至亏钱的。因为,在熊市环境中,技术图形上看个股,10个突破9个假,而在牛市行情中,做右侧交易,看见放量突破、有题材概念、是主流热点的股票就要去追。因为在牛市里,技术图形上看个股,10个突破9个真,当然了,这个仅仅是经验之谈。

市场在本周就走完了2016年1月份的走势,从月K线上看,月跌幅近23%,这在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股灾3.0版”。自从推出了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后,市场波动明显增大了,更容易出现助涨、助跌(其实就是暴涨、暴跌),市场这样子,其实跟中国人的赌性较强以及中国股市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息息相关。

篇2

去年10月,IBM砸下2亿美元在德国慕尼黑设立IBM Watson物联网事业部全球总部。时隔5个月,IBM在首届IBM Genius of Things峰会上宣布该总部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物联网生态建设推进的重要措施,IBM在启动全新Watson物联网总部之际,也公布了IBM最新的物联网战略,将联合Avnet、BNP Parabis、CapGemini 和 Tech Mahindra等公司,成立业内首个认知联合实验室。

IBM Watson物联网事业部总部主要聚焦区块链、安全、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换言之就是将人工智能融入物联网应用。IBM则希望进驻的企业可以进一步推广Watson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用IBM的说法就是,构建一个物联网生态系统,对于双方而言,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未来几年,物联网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数据来源,数十亿台互联设备将不停地传输有关其状态、位置和运行状况的信息。”对此,IBM Watson物联网、认知互动和教育部门总经理哈瑞特・格林(Harriet Green)表示,“我们在物联网的创新已经达到引爆点。我们目前在全球有6000多家客户,其中很多客户都希望加入我们新的全球Watson物联网中心,和我们共同创新。我们将共同建立一个全新的全球物联网创新生态系统,探索认知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如何改变各行各业,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

篇3

此前诺基亚中国区总裁赵科林曾透露,2006年售价不到500元的诺基亚1100机型在中国就卖出了800多万台。据此估算,仅这一款1100机型就占了去年中国超低价手机市场近乎1/3的份额!而一贯给人以价格见长印象的国产手机,却出乎意料地在这一领域鲜有亮点。

“做超低价手机远不是打打价格战那么简单。它对于厂商的开发能力以及上游供应商配套资源的要求都非常高,否则很难做出能赚钱的超低价手机。”手机设计公司工程师贾静如是说。

6月15日,距诺基亚7款超低价手机仅一周时间,全球十大IC设计厂商之一的联发科技(MTK)正式面向超低价手机市场的MT6225,预计使用MT6225系列平台做出来的产品市场终端售价有效控制在人民币400元~600元以内。而更为难得的是,这个价位的手机将首次支持FM收音、MP3、和弦铃声、拍照、录像、蓝牙、触摸屏、USB等多媒体应用。“MT6225平台的原始通讯内核与协议层,已经通过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上百个运营商的考验,其中多媒体功能通过三万个以上的测试项目,该平台提供的配套软件均已获得相关认证、并达到量产出货的水平,因此基于MT6225新平台开发一款产品从方案立项到正式出货最多也就4个半月。这些特质将使终端厂商的开发人员有机会在人机接口与工业设计等方面尽情展现他们的才华,做出具有差异化的超低价手机产品”。联发科技(MTK)新闻发言人喻铭铎表示:“我们推这款新品就是为了帮助国产手机在超低价手机市场获得差异化竞争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健康赢利的前提下参与到超低价手机市场中去。”

国产手机的机会来了。

为“超低价手机”正名

一提起超低价手机,不少人往往将其与“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厂商打恶性价格战的结果”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大错特错的。超低价手机的源起是因为市场发展的需求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这个需求还很大,一度有人用“下一个十亿部级别的手机市场”来形容它。

2005年初在法国戛纳召开的3GSM世界大会上,GSM协会号召手机厂商生产售价在40美元以下的手机,让亚洲、非洲等通信还不是很发达国家的平民百姓都用得上手机。这一号召得到了英飞凌、德州仪器、飞利浦等手机芯片厂商、以及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终端厂商的积极响应,而这些厂商恰恰都是全球手机产业链中赫赫有名的大厂。最新消息表明,以往走高端路线的三星也有意加入中国超低价手机市场的战团。在四川一个小镇里卖手机的侯迪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超低价手机在中国的需求:“过去一个手机卖几千块钱,对城里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里,感觉就跟买个‘大件’似的。现在手机越来越便宜了,买的人才渐渐多起来,跟外面的联系也多了,哪怕就是发发短信(和在城里打工的亲戚朋友联络),也感觉生活变了。” 侯迪非常看好超低价手机的前景:“一个手机卖400元钱和卖800元钱对于城里人来说可能感觉差别不大,但对于镇里、乡里甚至是农村里的老百姓来说,可能就会决定他们买还是不买。”

事实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和侯迪一样,非常看好这块市场的前景。2007年两大运营商对于低价手机的定制需求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虽然近两年来不断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中国手机新增用户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事实上中国目前手机普及率尚不到40%,离发达国家80%以上的普及率还有很大空间,而超低价手机的目标用户恰恰是填补这个空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部分用户目前很难对运营商的ARPU值作出贡献,但以中国的大经济形势看,这些人富起来的日子指日可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终端厂商,谁赢得了这一市场不仅赢了现在,更赢了未来。”独立IT分析师徐晓新如是说。

打破市场瓶颈MTK为国产厂商开路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新兴市场,这样一种被很人多误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手机产品,却难住了不少手机终端厂商。对于这个问题,工程师出身的贾静给出了答案。

“要把售价控制在五六百元以内、还要保持健康的赢利空间,这对于终端厂商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上游供应商的资源整合,要求都非常之高。贾静介绍,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超低价手机其实都不尽理想。”现在这个市场上主要有两种手机。一种是厂商为清理库存将原来卖800元~1 000元钱左右的机型降价处理,但一般降到600元后对于厂商来说基本已经挣不到钱,这显然不是发展超低价手机的办法。

正因为如此,此次MTK推出MT6225,被认为是为国产手机厂商大举进攻超低价手机铺平了道路。徐晓新指出,“外资手机厂商相比于国产厂商的品牌优势,在超低价手机目标市场上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地,有了像MT6225这样的平台,国产厂商完全有可能凭借功能、外观上的差异化,在保证产品品质和性价比的基础上,成为推动这一市场的主导力量。”

首先是品质上的保障。联发科技(MTK) 新闻发言人喻铭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表示,品质是做超低价手机最基本的要素。“新平台的稳定性是我们最为看重的地方,” 喻铭铎表示,“产品品质不但是这部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地方,也是手机厂商实现健康赢利的关键。更严肃地说,这些消费者买部手机尤为不容易,因此把好品质关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 据悉,MT6225平台的原始通讯内核与协议层,已经通过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上百个运营商的考验,其多媒体功能通过三万个以上的测试项目,其内置的软件也都已获得相关认证通过并达到量产出货的水平。

其次,MT6225超低价手机平台上丰富的多媒体功能,将成为国产手机撬动超低价手机市场的最有力筹码。目前市场上外资手机厂商推出超低价手机绝大多数都只具有通话和短信功能,然而中国手机消费最显著的特征是用户对于外观及功能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以往不少人认为超低价手机的用户只需要最简单的通话、短信功能,事实上这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特征,当他们看到别的手机可以听广播、可以拍照,他们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手机有这些功能”。

再者,联发科技(MTK)同为中国厂商,比起国外芯片厂商更加了解国产手机厂商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从而帮助终端厂商在成本控制、资源整合及运营效率上获得优势――而这些恰恰是此前国产手机经营超低价手机的主要门槛。事实上,联发科技的这种本土化优势在多媒体手机兴起的近三年里,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证明,众多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在拍照手机、音乐手机等新应用领域与国际厂商全面抗衡,联发科技的幕后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经过前几年的大起大落,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都一直在顽强地坚持、然后等待机会重新崛起。现在市场需求已经浮出水面、像MTK这样的上游厂商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让国产厂商良性运作超低价手机成为可能,国产手机的机会来了”。

或将成国产手机复苏拐点

虽然去年外资厂商在超低价手机市场上占尽风头,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抓住机遇在超低价手机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将成为国产手机复苏的一个重要拐点”。

首先是整体市场份额将有望大幅回升。相关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超低价手机市场容量约为2 500万~3 000万台、占整体市场的25%左右;未来几年这一占比可能逐步上升至40%~50%,即每年4 000万~6 000万的市场容量。显而易见,如果能在这一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产手机整体市场份额的大幅度回升也就水到渠成。

更为重要的是,国产手机的赢利能力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公主坟手机卖场里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卖一部手机能挣多少钱和手机的价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去年我们卖诺基亚1100的利润,有时候比卖一部1500元的手机还要高些”。赢利能力一直是过去两年里国产手机最让人担心的地方,而随着赢利能力的改善,国产手机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周旋的空间也将更为充裕,从而使国产手机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发展周期。

篇4

这些小镇青年下班路上看着快手APP上段子手的表演,顺便回家自己动手录制个小段子传上去,运气好的话点击量超过几万,还会得到打赏和平台分成;玩累了快手,想起来早已在拼多多看中的小玩意,便宜、销量还高,一口气买了好几个;临睡前打开趣头条APP做一下今天的任务,阅读几条新闻,就能赚上几个金币……

类似于这样的情景,大概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在互联网巨头们开启下半场的流量之战时,却没想到跑出来快手、拼多多、趣头条这批黑马。他们被推至风口浪尖,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正在快速崛起,

为何这些产品能够迅速风靡?从这些互联网产品上我们能看出什么样的趋势呢?

低价+拼团,建起来的拼多多帝国

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是一家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就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在这种拼团+低价的模式下,拼多多很快聚集了一大批用户,上线未满一年,拼多多的单日成交额迅速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

成立不到三年时间,拼多多迅速融资至C轮,投资方不乏腾讯、小米、高榕资本等机构。2018年最新一轮达30亿美金的融资,是由腾讯领投,红杉资本跟投,目前拼多多估值已经接近150亿美元。

据极光大数据最近的《2018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应用端在渗透率上已经超越京东,成第二大综合电商平台。

从极光大数据3月份电商APP渗透率来看,拼多多应用端已经达到22.4%,仅次于手机淘宝。也就是说国内平均每5台智能手机设备,就有超过1台装有拼多多应用。

这种拼团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信庞大的社交生态。

早在B轮融资时,腾讯就已经进入拼多多的投资方列表中,因此即便拼多多也曾被腾讯多次封号,也依然保持较强的用户活跃度和渗透率。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拼团的分享机制下,拼多多是严重依赖微信平台的。以至于几乎间隔不久,微信用户就会收到好友分享过来的拼多多拼团小程序。这些好友大多是熟人,非但没有感觉被打扰,反而因为熟人推荐拼团,令拼多多迅速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拼多多以低价、高性价比的模式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是现在一些对价格敏感、不太在乎品质与品牌的消费者群体备受青睐的平台。因为质优价廉,更多消费者不会过多考虑产品质量问题,反而会因为便宜,更加频繁的在这类平台上购物。

从拼多多的用户群体来看,其65%的用户均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这类群体大多工作压力不大,有充足的时间购物、拼团,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非常大。此外其用户中70.5%都是女性,年龄在25-35岁居多。这部分群体大多为刚步入职场的小白,或者已婚妇女,对于生活的精打细算,让她们选择了拼团。

现金诱导+收徒体系,趣头条的生意经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趣头条宣布完成超过2亿美元B轮融资,这轮融资由腾讯领投,小米、顺为资本、光源资本等A轮投资人继续跟投,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

一向十分低调地趣头条这次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作为一款内容资讯类APP,趣头条的发展路径让人不禁想起今日头条(已更名为字节跳动)。两者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大数据算法和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感兴趣、有价值的个性化内容及服务,只是当今日头条的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火爆起来时,三四线城市的人们都在刷着趣头条。

趣头条主要的用户群体以三线城市以下为主,并且通过数据显示,这些群体超过80%,接近56.3%的用户都是女性,其中40%以上用户均是26-35岁,排在第二位的用户群体是36-45岁。

根据猎豹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趣头条累计拥有注册用户超7000万,日活超1000万,月活接近3921万,同比增速高达687%。趣头条在全网App资讯类产品中仅次于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把一系列传统新闻APP甩在了身后。

趣头条能够做到如此成绩,与其发展模式是极其相关的。补贴+收徒是趣头条最主要的模式,用户下载趣头条APP,即可按照指定的任务阅读新闻、邀请好友注册、分享朋友圈等获得金币,这种模式被媒体称为收徒模式,而补贴金币,兑换成人民币,是收徒模式得以持续的手段。以这种方式传播下去,趣头条获得了大批的忠实用户。

尽管国外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曾使用过这种运营手法,但趣头条却一直备受争议,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它的阅读环境。

趣头条资讯内容较为单一,很多一线城市媒体看了都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接地气、博眼球。趣头条CEO谭思亮自己解释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你去帮他满足需求而已”,他认为趣头条是介乎于精英和草根之间的,比较草根一点,因此能够贴近这些人。

谭思亮所说的这些人刚好是趣头条收徒模式所能吸引的群体,这些群体大部分为三四线以下城市的用户,这些用户群体生活节奏较慢,每天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阅读资讯,利用这些时间阅读资讯、收徒弟还能赚钱,根据趣头条的活动统计,每收一个徒弟就可以获得200金币,如果用户能够收2000名徒弟,最高能够获得28000元的现金奖励。

由此,趣头条迅速跻身于独角兽企业行列。

简单粗暴+平民化,快手最早拓展下沉市场

快手诞生于2011年3月,从一款用来制作、分享GIF图片的手机应用,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短视频、直播领域中最具潜力的独角兽。现在已经拥有7亿用户,日活跃量可达1.2亿。

快手上80%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乡村,因为APP操作起来极其简单,对互联网普及程度极高且人人都具备智能手机的乡村青年来说,快手成为他们休闲、娱乐和表现自己的出口。

从数据显示,快手与趣头条的用户画像非常相似,快手上的用户群体也是女性大于男性,而26-35岁之间的用户群体占比最高,超过了40%。

由于产品使用门槛低,基本上下载快手APP后就可以直接录制短视频,可以随时去发现有趣的短视频内容,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短视频并进行社交,这种简单粗暴的产品设计让快手迅速拥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

人人都可以成为快手上的网红,是这款产品能够持续受到欢迎的原因。有些媒体甚至评价,在快手上只需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了解中国乡村全貌。没有明星、没有网红,这款产品上备受关注的用户大多为普通草根群众。而有才艺的达人通过拍摄有意思的短视频积累下来的数万粉丝,也可以成为大V。

对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普通用户来说,快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让普通人都成为明星的舞台。甚至在这个“舞台”上,很多猎奇的短视频更容易受到关注,因为它满足了普通人的猎奇心理。

利用算法建立起来的短视频帝国,令快手的用户群体很快便辐射到一、二线城市,现在一、二线城市也聚集着大批快手的用户。

自从2017年3月份,快手完成由腾讯领投的2.5亿元C轮融资,腾讯正式成为快手背后的推手。有了资金后,快手迅速进行广告推广,《奔跑吧》等各大综艺节目都可以看到快手的广告,以获取更多用户群体。

为何会出现下沉市场红利?

三、四线城市成为消费升级浪潮中的主力军,早已成为经济学的普遍共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没有原因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转型。

统计局数据显示,从人口的角度来看,我国三线城市总人口增长明显比一、二线城市迅猛,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达到了翻倍,三线城市的人口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

这也意味着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将会不断增长,再加上近年来很多智能手机下沉到三、四线以下城市。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在上涨,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率也在增长,中国网民数量提升为下沉市场带来机遇。

2016年,从中国人口中网民规模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三线城市人口规模在飞速攀升达到3.01亿人口,网民数量也超过一线城市,几乎与二线城市相持平。

另外,随着三、四线城市人均收入的提升,让娱乐消费也随之升级。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水平,这些三线以上的城市居民购房压力相对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更多一些,在满足自己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娱乐等其它需求也更多一些。

从各线城市消费信心指数中也可以看出,三四线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整体呈下降趋势,三线城市的消费信心指数增长速率高于一二线城市。

相对于一线城市白领较长的工作时间和压力,小镇青年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也令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消费升级”。90后、00后群体的崛起也是带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最主要的因素,他们注重生活品质,享受休闲生活,而有善于精打细算。

曾有机构对这些三、四线城市的主流消费人群做了用户画像,发现他们普遍年龄均在25-35岁,一般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工作之余享受着超越一线城市人群的闲暇时间。

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世界是平的,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可能除了房价之外,所有的消费、娱乐等都是相同的。三、四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新闻资讯、及时通信、在线娱乐和电商购物,已经与一二线城市用户基本一致,只是对这些应用的需求,三、四线城市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篇5

有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话。

有时候,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曾经一直坚持的东西一夜间面目全非。

有时候,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想不顾一切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

有时候,希望时间为自己停下,做完己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有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

有时候,突然很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

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

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

-有时候,明明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着整个世界,一瞬间却又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真的只是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

有时候,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痛痛快快歇斯底里地发一次疯。

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的-无影无踪。

有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

有时候,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的不知所措。

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有时候,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

有时候,希望能找个人好好疼爱自己,渴望一种安全感。-可当那个可以疼你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却偏执地退隐。

有时候,别人误解了自己有口无心的一句话,心里郁闷的发慌。

有时候,被别人伤害,嘴上讲没事,其实心里难过的要死。

有时候,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

有时候,很容易感动别人的关怀,-有时候却麻木地像个笨蛋。

有时候,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任凭叹息,自己却无能为力。

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想这么多。

篇6

针对几名网友的紧急求救,达人教你如何应对

玉儿:脸上干燥的皮肤,烦死我了

我是做客户经理的,随时需要约了客户,面对面地交流,脸上的痘痘和干燥的肤质,让我在工作的时候非常没有自信,平日的保养工作我一点都不放松,可是,关键出兵的时候,总觉得状态不佳,我应该怎么在见客户前,把自己调到最佳?

达人支招:巧用化妆棉布

见客户之前,如果你身边道具不多,至少准备些化妆棉,可以为自己DIY一个化妆水面膜,用来镇静肌肤、补充水分,令肌肤在瞬间变得水水嫩嫩。发现了吗,如果将喷雾喷在纸上,水分很快就会从纸的表面蒸发掉,纸依旧还是干巴巴的,但将一条湿毛巾压在纸上,纸就会慢慢吸收水分,变得很湿润。所以,想让肌肤快速远离干燥,就试试化妆水面膜,作用与精华液不相上下。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

1、将化妆棉布用水浸湿,然后轻轻拧一下,滴上硬币大小的化妆水即可,让它慢慢浸透整块棉布。

2、将这块儿浸透了化妆水的棉布撕成薄薄的3―5片,按照棉布的纹理来撕。

3、轻轻的扯拉,覆盖住脸颊上更多的部分,敷上面膜后保持三分钟。

4、化妆水面膜基本上在额头、两颊、鼻子、下巴这五个部位。

5、时间控制:超过三分钟的话,水分反而会蒸发掉,所以要严格控制好时间。

小提示:

建议大家使用在药妆店那种脱脂棉布,用水浸湿棉布可以使纤维不发毛,减少对肌肤的刺激。如果没有的话,准备普通化妆棉3―5片也可。

娟子:干干的嘴唇,我不要

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姐妹们相约出游,一起聊天吃饭,每次朋友看我嘴唇干裂的样子,就开我玩笑,说是滋润不够。什么办法,让我下次再见姐妹的时候,别再这样当她们笑话的对象了。

达人支招:5分钟蜂蜜按摩,造就滋润双唇

由于气候和身体内部分泌的原因,嘴唇经常会出现裂口或是蜕皮的现象,这很正常,这时,即使涂了口红的效果也不好,无论怎么化妆都显得那么不自然。如果要快速达到水润效果,就要对唇部进行一次按摩加餐。蜂蜜是天然的滋润剂,用它来快速补救双唇最有效,即使舔进嘴里也不必担心噢。

1、将足量的蜂蜜涂在嘴唇上。

2、将裁好的保鲜膜覆盖在嘴上,保持5分钟。

3、按照从下巴到耳后的方向,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摩淋巴腺。

4、按压耳后的各个穴位,这样促进血液流通。

小提示:

为唇部做蜂蜜唇膜的同时做一些淋巴按摩,可以让唇部尽快恢复原有的玫瑰色,这样也会使涂抹上去的唇膏变得更加有魅力。如能长期坚持,效果会更好。

佳佳:不化妆,坚决不见人

每天下班男朋友都要约我见面,可是我是护士,上班时间里不能浓妆艳抹地,我这个人,不化妆,不见人,何况是我非常喜欢的男友,更是希望每次见面都让他看到我最美的一面,什么方法,能提高化妆的速度,让我下班补妆也会来得及?

达人支招:10分钟化妆术,变脸光彩美女

这个化妆技艺,可以在10分钟内让自己的妆容一点都不马虎。需要注意的是,白天出门前,最好还是先要涂上液体粉底,提高夜晚补妆时,妆容的光泽度。

1、将热湿巾或者毛巾敷在已经上了妆的面部。周围如果有热水可以提供使用,就可以把毛巾浸在温热的水中,然后略微拧干。这样做可以使面部毛孔放松,肌肤上的大部分油腻或者污垢也能够清除掉。

2、用凉湿巾或毛巾镇静肌肤。这样能够收缩毛孔,调整肌肤表面的状况。

3、涂抹足量的乳液。

4、将赭色和粉色系的液体粉底混合使用。混合的比例依情况不同而不通:在天气比较暖和或者体温比较高的日子,按照赭色:粉色=2:1的比例来混合使用;在体温比较低,血液循环不畅的日子里按照赭色:粉色=1:2的比例来混合使用。

5、用指尖涂抹粉底,使粉底能更好的渗透到毛孔里。

6、对折镜子撅起嘴,按照此时脸颊两侧形成的线条,上一些腮红。

篇7

鸭毛鸡问鸡毛鸭:“你的鸡毛怎么少了一根?”

鸡毛鸭扭头看看自己的屁股:“真的呀,怎么只剩两根了?”

他想了又想。

“想起来了,”他说,“我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图画书,叫《萝卜回来了》,这本书你看过没有?”

“看过,”鸭毛鸡说,“下雪天小兔找到一个萝卜,她把萝卜送给小猴,小猴又送给小鹿……反正送来送去,萝卜又送回小兔家了。可是这故事跟你那根不见的鸡毛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鸡毛鸭说,“我看书看到一半,妈妈叫我吃饭,我就拔下一根鸡毛当书签夹在书中了。”

“然后呢?”

“然后我看完书,就把书还到图书馆了。”

鸭毛鸡想象着说:“这本书还会有人借,借了又还,还了又借,这根鸡毛书签就跟那个萝卜一样,不知道落到谁手里了。”

鸡毛鸭倒是不担心,说:“跟那个萝卜一样,我的鸡毛最后还会回来的。”

鸭毛鸡叹口气说:“你这是在做梦。”

鸭毛鸡跑到图书馆。

他问管理员袋鼠小姐:“那本《萝卜回来了》还在吗?”

袋鼠小姐从书架上取下《萝卜回来了》,递给鸭毛鸡。

鸭毛鸡把书仔细翻了一遍,嘀咕道:“没有啊。”

袋鼠小姐问:“什么没有?”

“哦,”鸭毛鸡解释道,“我指的是夹在书里的书签。”

“你说的书签不一定夹在这本书里吧,”袋鼠小姐说,“同样的《萝卜回来了》这里有好几本呢。”

“那,”鸭毛鸡说,“你帮我找一找鸡毛鸭还回来的那本《萝卜回来了》……”

袋鼠小姐翻开借书登记簿查了查,说:“鸡毛鸭还回来的那本又被小鳄鱼借去了。”

“谢谢。”

鸭毛鸡立刻赶往小鳄鱼家。

鳄鱼太太告诉鸭毛鸡:“小鳄鱼到图书馆还书去了。”

“是那本《萝卜回来了》吗?”

“是的。”

太不巧了。没办法,鸭毛鸡只好再去一趟图书馆。

刚要出门,鸭毛鸡注意到鳄鱼太太的帽子。这顶帽子上插着一根鸡毛。

“鳄鱼太太,”鸭毛鸡说,“您的帽子挺好看。”

“是吗?”鳄鱼太太很高兴地说,“你倒很有眼光啊!”

鸭毛鸡问:“这顶帽子买来的时候就有鸡毛吗?”

“不,”鳄鱼太太得意地说,“是我自己的创意,鸡毛是地上捡到的。”

鸭毛鸡就告诉鳄鱼太太:“这根鸡毛是我送给我的朋友的,我朋友把它夹在借来的书里,您儿子也借了这本书,鸡毛就掉在地上激发了您的创意……”

鸭毛鸡又回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他拿着这本《冰上遇险》去找鸡毛鸭。

“这也是小白兔的故事,”鸭毛鸡说,“你想不想看看?”

鸡毛鸭接过书来翻了翻。忽然,鸡毛书签出现在他眼前。鸡毛鸭兴奋极了,大声叫道:“鸭毛鸡,你瞧,我的鸡毛回来了!你还说我做梦呢!”

鸭毛鸡狡猾地笑了笑。为了让鸡毛鸭做成这个梦,鸭毛鸡没少费事呢。

创作花絮

篇8

有时候,突然觉得心情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舒服,心里闷的发慌,拼命想寻找一个出口。

有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面对着身边的人,突然觉得说不出话。

有时候,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曾经一直坚持的东西一夜间面目全非。

有时候,突然很想逃离现在的生活,想不顾一切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去流浪。

有时候,别人突然对你说,我觉得你变了,然后自己开始百感交集。

有时候,希望时间为自己停下,做完己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有时候,想一个人躲起来脆弱,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口。

有时候,突然很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

有时候,夜深人静,突然觉得不是睡不着,而是固执地不想睡。

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

有时候,明明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表达。

有时候,觉得自己拥有着整个世界,一瞬间却又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真的只是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

有时候,很想放纵自己,希望自己痛痛快快歇斯底里地发一次疯。

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的无影无踪。

有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

有时候,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的不知所措。

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

有时候,听到一首歌,就会突然想起一个人。

有时候,希望能找个人好好疼爱自己,渴望一种安全感。可当那个可以疼你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却偏执地退隐。

有时候,别人误解了自己有口无心的一句话,心里郁闷的发慌。

有时候,被别人伤害,嘴上讲没事,其实心里难过的要死。

有时候,常常在回忆里挣扎,有很多过去无法释怀。

有时候,很容易感动别人的关怀,有时候却麻木地像个笨蛋。

有时候,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任凭叹息,自己却无能为力。

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想这么多。。。

跟朋友装沉默,

跟陌生人讲心里话。 对于在乎你的,不想让Ta们担心,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一种好消息。其实

篇9

大约是看到了中国文化市场的远大前景,这场由上海文化广场独家引进并与英国GWB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经典音乐剧歌曲集锦音乐会,将中国观众喜爱的演员金曲一网打尽。国际音乐剧明星汇聚一堂,尤其是和中国小演员、青年演员,上海轻音乐团的合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极致百老汇》聚集了国际一线主唱阵容,升级版主演选择上出动了黄金阵容———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女巫》扮演者凯瑞·爱丽斯(Kerry Ellis)被誉为当今伦敦西区与百老汇备受青睐的女一号演员;乔什·杨(Josh Young)2012年因主演复排音乐剧《万世巨星》中犹大一角,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配角提名。作为全球炙手可热的独唱家,伦敦西区知名音乐剧女演员瑞雅·琼斯(Ria Jones),是2011年《极致百老汇》中的主演,她曾主演过《艾薇塔》、《悲惨世界》、《猫》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剧。而在《女巫》、《俄克拉荷马》、《洛基恐怖秀》、《歌舞青春》中皆有上乘表现的马克·伊(Mark Evans),同步送上目前在伦敦西区由他主演的《人鬼情未了》中的经典唱段。上述黄金搭档的联袂表演,让沪上观众大饱耳福。

《极致百老汇》2012升级版曲目范围做了更优化调整,展现了当代音乐剧曲目的精粹,以上世纪80年代后的音乐剧曲目为主,体现当代性与流行性,满足当下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除了特别汇集了近十年在上海演出的各大音乐剧经典选段,包括当下百老汇及伦敦西区最新的热门音乐剧选段,如《蜘蛛侠》、《人鬼情未了》等,更有英国还在预演中的音乐剧《Maltida》中的歌曲,沪上观众先睹为快。

更大的亮点是,美国本土精典的《百老汇》剧多了中国演员。沪上著名的小荧星合唱团30位小朋友,带来了优美的童声表演唱,与外国演员一起呈现中文版音乐剧金曲,给艺术节带来了童趣。这是首次由这么多中国小朋友和外国艺术家同台演出音乐剧,小演员们得到很好的锻练,学习了精典,开放了性格,演出时让人眼前一亮,具有毫不输给大牌的气势,令人赏心悦目。此外,中国青年演员也有几十人参与了歌舞表演,虽略显拘谨,但也给人一种新鲜气息,尤其舞剧结尾,更多的中国青年演员到观众中间跳舞互动,掀起阵阵,

《极致百老汇》2012升级版,除在曲目选择、舞蹈编排、灯光设计、舞台运用等方面有全新演绎外,上海轻音乐团参加的大乐队现场伴奏,给演出成功带来了保障;从深深的舞台远处,缓缓向前推进的大乐队,给人一种震撼……让我感觉到随着中外文化的合作越来越多,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知、重视,中国舞台之大,市场之大,是不可忽视的!伴着礼花效果等的辅助功能,在演出中不断给观众带来“神秘惊喜”,充分体现了音乐剧与流行时尚的完美结合。

篇10

截止至2012年底,总共有一百零八人在村里或回村采访,被访人是来自十八个省,一百三十个村子的九百二十六位老人。这个不设边界与目的的计划历经七年,三次“回村”,自然生产了相关口述历史、纪录片、剧场创作以及后续公益行动,进化成一个跨越艺术形式与公民社会边界的庞大项目,并将主题内容从“三年饥饿”延伸到了“”、“”、“”等不同历史时期。随着雪球越滚越大,历史与现实、失散的几代人“不期而遇”、“节外生枝”,旁观者参与者都经历着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的冲撞。这种影像、剧场与乡村实践的结合,在艺术对社会现实的介入参与、民间力量的聚合、公民影像转化成公民意识的尝试上,走了一条艰难又实在的路。

从架上走下来

2001年农民工地位最尴尬的时候,吴文光与文慧做过一个叫《和民工跳舞》的剧场作品。他们从工地上找来30个民工,付给和工地相同的工钱,请他们排练跳舞。这可能算是一个初期尝试。后来他们反思过“民工能得到什么”,艺术到底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什么改变――发现除了挣到和砌砖一样多的钱,什么也没有。反而是吴文光他们收获了作品和声名。到了村民影像计划,他们就不以做作品为目的了――他们发给村民DV,给村民拍摄自己生活的机会,暂时不想“改变现实”。村民影像计划同样带来了一些质疑:这次目的模糊的行为到底是想让村民自由表达,还是只想让村民学会拍纪录片,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这些问题同样没有得到解答。但是他们给村民颁了个奖。

有一个叫贾之坦的,是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园艺场村一组村民,他后来获得了三等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作品隐含着一种朴素的责任感,它是记录者作为基层领导者――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叠加在一起时产生的,这种身份感始终保留在现场,同时决定了作者拍摄的内容和方式。它在不长的篇幅里反映了村庄公共生活里存在的问题,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最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状况。”贾之坦朴素的责任感和朴素的艺术获得了嘉奖,同时,他反过来利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村民对村庄问题的讨论与上级政府的关注,长袖善舞地发掘了一个基层干部所能找到的最大可能性,全数应用在他的村庄管理上。这个作品有多艺术,或者多有责任感已经不重要了。而责任感与艺术之间微妙的关系,最后被证实是整个村民影像计划最有力量感的地方。

“为了解决问题去做艺术,为了做艺术去收集素材,再为了收集素材去深入生活”,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逻辑顺序,在这套逻辑顺序里,深入生活是体验式的、带目的的、虚假被动的。《和民工跳舞》也沿用了这条逻辑,后来这条逻辑暴露出来的问题迫使吴文光和文慧逐渐放弃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方式,反过来先去做一些事,然后自然产生作品。《和民工跳舞》之后,带着对问题的修正,他们推行了“村民影像计划”,再往后是“民间记忆计划”。同样,“民间记忆计划”也是“村民影像计划”的自然延展和升级。吴文光和文慧关心每个作品留下的难题胜过关心作品的效果:“要做就要面对质疑,质疑也带来更多可能性,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不然就不做,但是不做就什么都没有。”艺术无用的尴尬反倒成了他们的动力。

在艺术里谈论艺术是无效的

民间记忆计划第一年,带着记录三年饥饿记忆的初衷,参加者各自回到与自己相关的村子采访了有相关经历的老人,回来整理、制作成公共记忆档案。第二年,记录计划在简单的采访记录之外增加了统计饿死的人的名字、人数,准备为他们立一个碑。为此村子里进行了募捐,但仍旧有些碑立成了,有些没立成。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老人在讲述过程中除了回忆那段记忆模糊的历史,他们更愿意讲些和他们的生活同步进行着的现实问题:孤寡老人的赡养、孩子的业余生活等。涉及到立碑募捐这样的事时,更是遭遇了不同意见甚至反对。不少人觉得这个事不太紧迫,有点无关痛痒,或者觉得自己现在的能力还做不到去关心这些。

从一开始的做一个艺术的壳,把现实元素添加进去;到以做档案的形式微弱地介入现实;再到被现实逼得无路可走,必须跟现实同生共死。“做艺术”的意义在这个深入的过程中被瓦解了。现在的吴文光已经不愿意把民间记忆计划称作艺术创作了,艺术的名义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对当事人来说,甚至关注都显得多余,他们需要的是很实在的帮助。所以第三年,团队计划增加了真刀真枪与现实博弈:建立救济基金帮助老人看病、添置保暖衣物、柴米食盐;身体力行地捡垃圾,带头做环境保护;给村子里的孩子办图书馆,并让他们参与关注村子的历史和对老人的帮助。

吴文光说得坦诚从容:关注到了,看到了,记录下来,看能不能尝试做一些改变。也没有一个人拍胸脯说是为了公益而做,要长久地做,“我们都不是这样的人。”这套看似复杂的计划,不过就是从艺术的势头和生命力开始探索,在与现实短兵相接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么一种公共社会参与与个人作品创作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当这种相互介入越来越密切时,任何一条腿停止迈动,另外一条腿也无法走路。走到现在,回头再看《和民工跳舞》时期的“现实关注”,吴文光也觉得幼稚、一厢情愿得像某种托辞。但是这种艺术家个人的“成长”,或艺术形式与现实间的互动,说到底只是再天然不过的人性成长,“不需要费心抓住深究”。

吴文光觉得在艺术形式本身里面探讨艺术,就好比在一个玻璃盒子里谈论外界――只是空谈,无效而且无聊。就作品形式的探索而言,当代剧场已经做得很多了,多到再提都显矫情。而纪录片这种东西与现实几乎是一母所生,更是无法被单独谈论。所以像张献等社会表演倡导者纷纷厌倦了艺术的“体温计”作用,开始尝试将艺术作为一把匕首刺向社会的病灶,也刺向创作环境的恶劣庸俗。但吴文光既不相信艺术内可以解决问题,也不相信艺术的匕首作用,他相信的是相不相信都要做,这是唯一引发更多可能性的方法。

一场对“人”的实验

计划后期的作品中,纪录片和剧场是两大载体,它们彼此取长补短。舞者出身的文慧跨出去做了纪录片《听三奶奶讲过去的事》,从村民影像计划过渡而来的贾之坦在内的非专业演员做了纪录剧场。在这里,“专业”“非专业”的争论已经解决了,文慧说:“他可能没有经过训练,可能还有点不好意思,但他的羞涩,他的那种小动作却恰恰是最动人的。”“非专业”传递着一种诚实。吴文光说纪录片里可以表现诗意,文慧让剧场大量“讲述”,年轻人和贾之坦们在台上互问互答关于饥饿、民兵、批判会的记忆。转型期社会的两代人沟壑纵横的隔膜,在一问一答中烟消云散。一触即发的真实记忆无须演绎,像存满了汁液的海绵。

“后来我发觉妹妹走路也不稳,说话的声音更微弱了,一天早上她哀求着:妈妈我想吃番薯。妈妈找来一个凉了的红薯塞给了她,她啃了两口就丢在地上了,又扑在妈妈的腿上嚷着要抱。妈妈给弟弟喂奶,弟弟也吸不出奶,躺在妈妈的怀里哇哇大哭。饥饿、劳累、烦躁的妈妈生气了,将身边的妹妹推了一把,妹妹摔在了地上,没了声音。”贾之坦在他的剧场作品中讲述了妹妹饿死的事。

“妈妈的眼眶里涌出了泪水。”

“贾大叔,你妹妹被饿死是哪一年的事?”

“1960年。”

年轻人罗兵的纪录片“罗家屋系列”则是关于出生地罗家屋与同乡老人任定其的30万字章回体回忆录。任定其是罗家屋村民,一生务农,凭着少年时读过的几年私塾,从1994年开始以自己的一生经历撰写回忆录,历时十年完成。他的手稿写在儿子和外孙女用剩的学生练习本上,共十本,54回。回忆了从出生、抗战、内战、解放、、合作化、、、三年饥饿、直至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村庄史,取名《天地无情回忆录》。罗兵在民间记忆计划回村采访时发现了这本回忆录,召集本村年轻人与民间记忆计划十多个参与者将手稿转录为电子文档,如今回忆录已被《滇池》文学月刊5月号选载了五个章回。

如果说计划里其他作品充满了普世的草根人情,罗兵讲述的故事则是这些回忆里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一介山野村夫在1949年后伴随革命风暴不断改变的命运轨迹,一个外表弥勒内心高深莫测的回忆录传主,一本藏匿在阁楼角落的数十万字手稿。在追踪与试图靠近的过程中,罗家屋这个村子的过往历史和现实故事被辗转铺陈开来。这段略显特殊、充满戏剧性与不真实感的“民间记忆”偏偏又与其他记忆一样绝对真实,如同片子的结构一样虚实相间,在回忆录与现实之间来回穿引。

罗兵带着打印好的回忆录在罗家屋挨家挨户对证史实时,遭遇了普遍的冷漠回应,包括回忆录作者的弟弟和外孙女。这个村子展现出的糙硬冰冷、村民们可怜又可恨的现实市侩,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到底是建设者还是破坏者”的话题一样浑浊,让试图搅动者尴尬无奈。人情冷暖人心向背的问题向来复杂,牵扯到社会尺标道德规范,恐怕就更骇人了。后来,拍摄者罗兵作为针线的身份似乎也渐渐失控,任定其因为有家人反对把家史公开而变得担心起来,如何继续,成了一个牵扯“人心”的问题。

草场地工作站有一种只可意会的共产气质。工作站完全不盈利的,也不参与商业活动。场地由朋友免费提供,项目基金随缘募取――有艺术演出季的提供,有吴文光给大学上课的费用,也有参与者自掏腰包,“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民间记忆计划七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你要去找钱,让别人赞助,你就没法做下去,如果让我们来支持这些实验,也没办法支持。所以不需要定一个多大的计划。”似乎很随意,又似乎很坚定。如今,从民间记忆衍生出的动作、阐释、连锁反应,是推动他们往纵深处一直走下去的动力,至于会做到什么时候,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清楚。“但目前来看,这些不断产生的新可能性,足够做好长一段时间了。”

吴文光说大家如果都在一个习惯性反对的情绪里,就很难去建设性地做一件事情。世界没那么简单,出问题再正常不过,片面的口舌之快对于现实价值甚微,最大程度地接受现实,为每个微小的建设性做点事,比起简单地反对咒骂环境有益多了。“在恶劣的环境里,谁也不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