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60-02
一、概述
随着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进一步提高集团财务控制力的要求和电信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主要电信运营商纷纷加大改革力度,实施财务管理体制变革,突出价值管理模式,进行精确化管理的操作实践,推进财务机制体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率,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SSC),将企业的所有核算业务全部集中到SSC,按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统一处理,从而实现了财务职能的重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职能相分离,形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三分天下的局面。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更好地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财务管理体制对集中统一与灵活支撑如何进行有效结合的积极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以其特有的优越性吸引了电信企业的注意力,财务共享服务成为了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无论是管控力度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使企业获益匪浅。
企业实行财务共享后,将不同分公司和事业部中基础性的、日常性的、重复的财务职能抽离出来,通过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独立地为企业各分公司和事业部提供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服务。采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职能划分得更明显。首先,战略财务将更侧重于关注企业的总体战略,负责制定财务政策和标准,为各分公司设定目标,评价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控管理。其次,业务财务的产生,形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的交流有了更好的平台,业务财务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经营中,从财务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撑。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对基础性、日常性、重复性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标准化、更为专业的财务服务。
目前,许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都已经运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并获得了巨大收益。据统计,目前已有半数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的组织机构,90%的跨国公司已经在实施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作为实现公司内部财务流程标准化和简约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已经演变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
二、电信行业实行财务共享在核算及管理方面的优点
(一)提升整体财务水平
提高财务核算质量。财务核算业务是财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业务,电信行业业务类型繁多且较为复杂,特别是有很多的套餐、资费政策,准确地对各项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反映各项业务的经营情况至关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各类业务经营业绩的评价,以及对公司经营方向的引导。
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前,不同核算地的会计人员对同类或相同具体业务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财务共享中心后,SSC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能够及时规范相关会计政策,统一会计处理,并且通过核算地的集中,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执行力、及时性将大大提高。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有了高度的统一性,一经确定即可及时在SSC内部统一执行,避免出现不同地点对同类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存在差异,造成人为判断的随意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准确,甚至误导经营方向。实行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业务较之先前更趋于标准化、精准化,会计核算办法经过与经营业务及时紧密的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标准化作业情况下,无论业务处理效率还是业务处理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以前,由于电信市场竞争激烈,新业务不断涌现,财务内部上级与下级、财务与业务之间频繁的沟通和协调使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首先原先分散在各地各分公司中的基础性、日常性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核算标准,使原先重复、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其次,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上级单位能够随时调取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随时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再次,由于财务基础性的工作由SSC集中处理,各级财务工作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执行力、精确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执行控制、提升信息挖掘深度等方面,及时、高效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撑,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核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企业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当电信企业集团在新的地区建立分公司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新建的分公司提供财务服务,而不需要再另外配备机构、人员,达到在不增加人员的基础上适应公司发展,提高了效率和效益,增强了电信企业竞争力。
提高会计信息时效。由于历史原因,电信企业会计核算级次较多,会计报表的汇总时间过长;从会计信息传递的手段上看,采用传统的层层合并汇总报表方式,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SSC可以先行出具汇总会计报表,及时提供整体会计信息,再根据基层管理的需要,出具分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时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二)创造低成本竞争力
电信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创造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实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之后,电信企业将分散在各分公司的基础性、重复性的财务工作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财务共享中心的一个财务人员可以处理几个相同岗位的业务,使得在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人员减少或者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各分公司因此可以减少财务核算岗位、人员的设置。据资料显示,通过实行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可以获得可观的规模效益,使企业在人员数量上减少30 %以上。其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拥有多套财务系统和自己的财务部门,多个独立的财务“小流程”使得统一协调变得越来越困难。实行财务共享之后,由于对业务规则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优化,减少了多余的协调以及一些重复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分配到每一个工作的时间也会减少,间接地降低了成本。再次,实行财务共享之前,电信企业各分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较高,造成人工成本较高。而实行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实现了业务的细分,业务规则、流程和操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使每个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大大降低了对相关核算人员的要求,通过业务外包形式将大大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三)加强企业财务监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电信企业各分公司的财务信息不能高效、精确地到达企业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无法对分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实时、动态性的监控,很多时候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进行事后性的监控。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实施之前,各地分公司对业务核算维度、多级明细科目设置不统一,给统计、查询、分析带来很多不便,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控。
电信企业采用了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后,实现了标准化流程管理,加强了对分公司财务的监控。上级单位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时掌握准确的财务数据,达到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监督、管控和预测,通过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上级单位能更快速、准确、完整地了解各分公司的运营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推动员工素质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结构,随着财务职能的重组,对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中心人员素质、技能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给会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
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有机融合;重要意义;具体对策
在企业当中,会计账或者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运营状况,并且对一些工作数据资料进行重新的组织和整理,进行记录。企业的领导层会从财务会计收集财务数据,从而作出科学的规划。如果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别处于不同的独立状态,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开放的思想,对于自身工作没有过多的创造力,从而促使工作不够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
一、新形势下,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取长补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结合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的各自优点和缺点,进行综合的分析,从整体上创建一种全新的会计模式。两种不同的会计不能够单独作用下进行工作,如果进行单独操作就会存在问题,这说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必须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创建全新的会计结构,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整体分析,保存各自的优点,进行互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最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相关管理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共享信息资源
通过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财务数据资料进行整体分析,不断地加工整理,便可以增加一定的信息数据量,这对于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工作人员的预测以及进行方案的设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更全面地角度看到财务信息,从此便可以进行信息资料的共享,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的掌握。
(三)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在企业当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将各自的优点充分的发挥,并且避免缺点,能够更加积极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根据财务信息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知道企业的不同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将两种会计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逐步稳定实现融合,不能急于求成
将企业当中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必须逐步地循序渐进地完成,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对两种会计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发挥各自最大作用。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会计有着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建立更加晚上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会计体系,将两种会计进行融合。从不同方面进行整体的调节和规划,在具体经营过程当中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便能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好的融合。
(二)设立独立的组织机构
想要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必须创立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在目前阶段,企业当中没有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对于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财务部门负责。管理会计工作内容是包含在其中的,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导致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不利于整体工作的进行。因此,创立独立的组织机构,将管理会计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部门,这样便非常有利于企业的经营。
(三)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两种会计系统的融合,首要工作就是相关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当中,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是属于会计的工作和职责,但是对于会计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会计观念,发挥会计的真正作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有足够的正确的认识,会计并不仅仅是记录工作,还应该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掌握,处理不同的工作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因此,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的完善自身。
(四)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完善企业当中的会计制度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应用,促使相关工作人员有着更加牢固的理论依据,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会计制度。将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确定,合理的应用企业信息资源,帮助企业做好科学的决策,并且制定合理的方案。
(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该充分的应用,从而促使两种不同的会计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会计数据分类,有利于工作当中提取数据。除此之外,促进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有利于相关工作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选择不同的类型的数据信息,促使管理工作更加方便。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上文已经分析了在我国企业当中融合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两种不同的会计体系,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自身观念,促进两种不同会计体系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玉.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2]赵伟.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5(9).
[3]闵锐.浅谈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营销,2017(6).
[4]李婧娴.浅析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5(36).
篇3
【关键词】 集团公司;财务共享;误区;战略要点
近几年来,出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长远目的,中石油、中兴、华为、物美等国内集团型公司和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机构都实施了财务共享。权威机构的调查数据表明,财务共享至少在节约成本方面,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财务共享的意义
综观几家国内公司,他们从财务共享中得到的收益至少有以下方面 :
一是由于财务工作采取集约化形式,财务信息的采集、辨别、加工、输出等工序都因规模化生产而提高了效率,并因此降低了全集团的财务类薪酬。
二是财务处理流程一致、规则相同,减少了对经济事项判断的差异性,实现了集团对会计政策执行标准的统一把握,提高了信息质量,进而降低了集团总部对下属单位财务检查的工作量。
三是由于财务共享集中会计作业、费用支出集中审批、资金集中支付,集团公司对政策执行得以有效监督和直接控制,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四是财务共享使业务单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分离,也实现了管理审批和执行审批的分离,使内控的职责分离真正落到了实处,使得原本需要特别设计和重视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更易操作。
五是剥离了会计核算职能后,业务单元的财务部门得以充分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更致力于财务分析和对决策的支持,从而提升了对业务单元的财务支撑。
鉴于以上优点,很多尚未施行财务共享的集团公司也对财务共享产生了兴趣,开始探索适合本身的方案、模式。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会有更多的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以提高公司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率,促进在不同地域的广泛商业布局。简言之,对于某些大型、特大型的集团公司而言,财务共享是势在必行的。
二、财务共享实施中的几个误区
虽然财务共享给集团公司带来以上效益,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个别的误区。
(一)集团公司必须迅速财务共享
和其他共享业务一样,财务共享是大势所趋,是跨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财务模式革新的必然目标,是公司经营优化的表现。但集团公司并不是必须迅速实施财务共享,更不是越快越好。有些集团公司往往拥有不同的业务单元,行业跨度很大,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特色鲜明,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提高信息化水平的人力、财力、精力都未准备好。在此条件之下,强行求快,会遇到重重阻力,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除了会计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是财务共享的基础性条件之外,公司文化和治理特色也是必须事先考虑的要素。如果集团公司正在推行重大的投资、融资、重组等关键行动,则财务共享是能与这些行动相配合、相辅助,还是对这些关键行动起到阻滞作用,都需要预先研讨,多方位、多角度考虑细节,选准财务共享时机,使之在推行中阻力最小、革新成本最低、见效最快。
(二)所有的问题都等待财务共享解决
有些集团公司,一直想采取控制性措施,但至今也没有控制成功的业务环节或模块,大约有:统一采购,或者叫集中采购。集团公司出于控制成本起见,意图将下属公司的大宗采购权收归集团总部,但由于种种技术或者历史原因,一直未能收回;财务共享后,可以将采购审批权收归中央,对不符制度的采购拒绝支付,以此严格规范采购行为。资金统管,就是把全集团的银行账户集中到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以便掌握头寸,监督支付,同时也避免此方面的舞弊;财务共享后,势必将银行账户统管,否则无法做到集中核算和支付。会计委派,即由集团总公司向下属单位派出财务人员,以防止会计政策的执行偏差,以及资金的控制失误;财务共享后,核算权上收到集团总部,可以回避强推委派制的困难,在实质上却达到了控制目的。以上问题涉及采购、资金、财务各方面,均需集团公司严管严控,有些集团公司设想在财务共享方案中将其列入,以达到策划良久的公司治理目的。但是,财务共享本身是为提高管理效率进行的优化活动,而不是为达到某一控制目的的专设措施。上述几点,完全可以在财务共享之外另寻解决途径,而不必在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不具备的情况下,强推财务共享。
(三)财务共享只会降低成本,不会增加成本
实施财务共享的最基本目标之一就是降低财务核算成本,这一点有权威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有具体公司的切身体会,很容易让人理解为,财务共享后,相关成本会毫无疑问地直降。事实上,财务共享是一种优化,更是一种变革,任何变革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而且,为变革付出的一次性成本,有时比新系统新模式在初期节约下来的成本还要多。集团公司高管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这里,财务共享增加的成本不仅有提升会计信息化水平所必需增购的软件、硬件,远程传递纸质单据的费用,还有财务共享后增加的沟通成本。
财务共享之前,财务信息的轨迹、加工、查询使用都在基层,财务共享之后,会计核算提升到集团层面,基层如需获取常规报表之外的会计信息,如无专门的解决方案,则较财务共享之前并不便利,如果业务人员所需此类信息数量大、频次高、类别多,则此类沟通成本也很大。
三、集团公司推行财务共享的战略要点
财务共享对公司财务、人事甚至业务的影响较大,应积极策划,做好战略安排。
(一)选好财务共享实施时机
战略安排,首先要决策做还是不做,然后才是何时做。本文前述观点表明,并非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荐财务共享才是有成效的,应择准时机。集团公司最好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环境下推行财务共享,否则,很容易徒有虚名。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不一定是拥有完备的进口ERP系统,但一定要满足电子版单据的及时传递要求。以某公司为例,把原本分散在各地市的核算权收归省公司,但该公司的核算系统还在使用全套的纸质单据,仅有财务总账和明细账使用电子账,也不支持银行统一支付,这次共享的结果是,地市公司的单据被打包邮寄到省公司,而邮寄时间,视山路的远近、崎岖程度不同而定,导致地市银行付出的资金根本不能在省总部及时入账,而省总部的单据比此前多了几倍。
财务共享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但也绝对不能以推行财务共享为目的,强制大幅度升级财务系统。因为财务系统的升级,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如果和财务共享的优化成本叠加,则对公司管理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二)选好财务共享范围
初次实施财务共享,一定要视集团公司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共享范围。业务方面,不重要或者特别不易集约化处理的业务,可以暂不共享。有的公司琐碎的费用类的报销是次要的,被排除在初次财务共享之外,但另外的公司会由于此类日常费用数量多、分散核算的成本较高而成为初次财务共享的主要业务。同样,有的公司认为其下属单位成本核算较为复杂,要求在初次共享时必须保留下属单位的成本备查账务,而另外的公司,又会因成本核算非常重要,特意将其纳入初次共享范围内。对海外业务的处理也有此类差异,有的公司因货币和税务差异原因,将海外公司业务的共享时间放在最后,而别的公司会以削减派驻海外的财务人员为目的,要求海外公司业务必须首批纳入财务共享。
(三)考虑共享之后下一步管理目标,做好软硬件的战略性准备
上文已经提及,不可以财务共享为目的大幅度强制升级财务系统,但在初次实施财务共享时,必须顾及财务系统的未来前景。财务共享的初期是核算共享和支付共享,在未来不可避免会涉及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共享,因此,现有的财务软硬件除了支撑初次财务共享的基础性需求之外,还要为这些未来的需要做好战略性准备,必须有较好的升级前景,甚至预留未来业务模块接口。
(四)高风险业务必须采取新的控制措施
虽然财务共享能使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个别问题,如集中采购等,得到搭车式的解决,但尚需注意的是,财务共享只是普通常规财务模式的优化,而不是财务管理特定环节的强化。公司所属行业不同,高风险领域也不同,比如有的公司持有大量衍生金融工具合约,有的公司储备了大量贬值机会很多的存货,这些都不能要求财务共享对其进行常规模式下的管理,而必须依照公司内控制度和高风险业务的特性,专门为其设置能与共享流程衔接的控制措施。
我国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一直在持续发展,财务共享只是其中一个台阶式的环节,而非终点。目前我国已经实施财务共享的集团公司,在这一管理模式上,为其他公司做了表率,开了先河,同时也引发了效仿。展望未来,财务共享的实施必将有更新的发展、更成熟的模式、更高效的结果和更低的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34).
[3] 陈虎.未来之路―财务共享服务[J].财务与会计.
篇4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进步,财务共享服务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优势与风险,并提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示码:[J]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企业纷纷依靠立子公司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而子公司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是规避这一风险的良好途径。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研究并应用于自身的财务工作改革,并于20世纪逐渐引入国内企业。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以来,中兴通讯、长虹集团、中英人寿保险公司、物美超市等国内企业陆续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根据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的一份联合调研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我国被调研的企业集团中,目前有31%已经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这一模式,其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比例较高。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规模性。它是通过整合企业集团内部或子公司间重复建设的财务部门和重复进行的财务工作来优化组织结构,以此来形成规模经济,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的一种模式。
其次,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规范性。它通过整合手段来节约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了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模式、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执行标准。进一步说如果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范性管理存在漏洞,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经营风险,甚至危及生存。
最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逐渐完善的信息技术(即ERP,管理信息系统)为背景的,也就是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依托于信息化财务管理,而非传统手工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涉及到对专业软件的操作,也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相应的工作。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原因及风险
(一)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Sehulman对世界500强企业中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福特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别将财务人员降低30%和25%,可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对企业成本降低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二)提高财务信息通明度,实现信息共享
调研发现,各级集团子公司不仅担任扩大整个集团经营规模的角色,还使集团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具体体现在:子公司虽然在组织结构上属于集团,由集团进行战略与发展管理,但是财务工作仍然相对独立,但其大部分融资需要由集团提供担保,这便是集团所面临风险的根源。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多数以月报的方式向集团汇报财务、业务状况,此模式下集团得到的信息必然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的发现子公司的财务隐患;此外,由于月报这一形式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以及集团本身的管理措施存在漏洞,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舞弊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可以缩短各子公司与集团之间的沟通时间,一方面子公司能够及时向集团提供有效的信息,使集团对子公司的决策更具实时性;另一方面集团能及时监控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及时把控子公司的发展方向。
(三)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
集团在新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支持。同时,子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抓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的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从而使更多的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为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
(四)极易造成核心人员的流失
财务共享模式下人工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公司的裁员,裁员对公司员工信心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会使员工出现忠诚度降低、安全感缺乏以及消极工作等现象。而核心人员忠诚度降低就将导致跳槽现象的发生。核心人员的离职对集团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虽然集团可能在短期由于人工成本的减少而出现利润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将缺乏发展的潜力与新鲜的血液。
(五)极易造成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
一方面财务人员不再直接接触子公司所在地税务局,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极大的降低。同时,为了满足税务人员的约谈、询问、审计等工作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与各子公司财务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公司失去大量税收优惠机会成本。
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议
(一)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进行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集团不应盲目的期望一步到位的变革,引入这一模式难免出现对模式局部特征理解不到位的问题,而强行进行整体的变革,必然会使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集中的暴露出来。这样一方面使集团短期内的发展呈现倒退的趋势,另外会使相关人员无法看到这一模式的优势所在,丧失信心。为此,应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这一模式,先从部分变革做起,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集团全面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同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由国外企业率先研究并实施的,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体制等诸多差异,这一模式并不是完全适用于国内企业的具体情况,管理者不能对这一模式全盘接受,在认清自身情况的前提下,选择性的接受,并在实践过程中积极的发现问题,将这一模式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充分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实行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基础就是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首先,在集团层面制定标准业务规范,并经过评审,以此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各地的财务组织全面掌握新的标准,为正式施行奠定基础。最后,标准化的顺利实施要靠持续不断的监督执行。
(四)注意从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典型的集中式组织模式,它通过将服务端(共享服务中心)和客户端(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分离的方式,重新定位集团和基层业务及子公司之间的业务界面和业务关系,并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从成员单位分离出来,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实现财务人员的集中化。这样使原来基于整个集团按照成员单位进行的财务部门构建就转变为基于业务类型的财务部门构建,并将基于业务类型的财务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五)要熟练、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将一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集团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中兴通讯的实践表明以网上报销模块、票据影像模块、过程绩效测评模块和综合管理模块为核心的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奠定了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
总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降低公司成本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许多国家企业竞相效仿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ACCA,德勤.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J].首席财务官,2013(5):82-85.
[2] 张庆龙,董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及其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2):66-69.
[3] 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7):57-64.
[4] 修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总会计师职能转变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7):247-248.
篇5
【关键词】 大数据; 财务共享服务; 大数据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123-04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以云计算及数据挖掘为代表的各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审计手段(下文简称大数据审计)逐渐成为各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的主要审计方法。企业业务作为被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被审计单位与全部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再到最后的审计报告输出,综合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对企业资产安全、经营效率等作出了充分的安排。大数据的4V特征(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决定了“大数据”审计的与众不同。
同样,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也使很多企业的财管模式发生了改变,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基于云计算、数据挖掘及移动互联等技术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集团总部、子公司及分公司等各内部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评估,把集团内各种日常、标准化、重复性的财务流程独立剥离纳入一个统一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此平台系统即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会计系统(下文简称云平台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可以统一处理,将打破传统内部各子、分公司及职能部门为代表的管理模式,最终围绕业务中心重塑企业管理流程。该模式让集团企业的所有财务相关数据集中在平台系统上,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子、分公司可以适时动态地根据自身经营需要获取各种信息[ 1 ]。
大数据时代,既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改变了传统审计方法,两者的有效结合或能为审计带来更多的便利。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可以定义为:以平台系统所涵盖的所有的企业业务作为审计对象,然后利用大数据审计手段对其中相关的数据进行审计,以形成审计疑点,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获取审计证据,最终在得到审计结论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有关学者对大数据审计作了研究。程平(2013)在研究中指出审计环境、审计证据、审计对象等因素都会对审计产生不同的影响。丁璐(2015)从地税征管审计角度探析了大数据在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对审计产生的影响。顾洪菲(2015)从数据的量、结构及处理方式三个角度阐述了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更进一步站在使用者角度描述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方法选择。对比有关学者研究不难发现,以往研究虽然集中转向大数据审计,但是该审计方式仍旧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而基于笔者所述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目前仍处于真空地带。
20世纪80年代中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产生于美国,随后引入中国,得到了中国有关企业的积极关注与应用。对于大数据审计来说,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基于此平台方能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优点。本文尝试性地阐述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并对大数据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各种大数据的预处理作出分析[ 2 ]。
二、大数据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预处理
(一)大数据流向
大数据审计的前提是能够充分获得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与间接相关的各种大数据。在对大数据预处理之前需确认大数据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流向问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必要的条件是云平台系统的建立,该系统实现了对集团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及各子、分公司ERP/SCM等系统的有序关联,能有效区分于传统财务核算模式。具体相关流程参考图1。
大数据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有效解决了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下大数据审计面临的以下问题。
1.数据收集工作量巨大
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集团企业及下属各子、分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独立存储于自己的会计信息系统,当集团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时,需要将各个子分公司的会计信息归集到集团的审计数据中,无意中加大了各项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量。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集团总部审计人员可很简单地通过云平台系统收集各种与审计相关的直接或间接数据,无需耗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成本[ 3 ]。
2.数据整理工作量巨大
由于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集团企业与各子分公司的有关财务信息系统未能有效链接,数据接口及标准化等差异存在,使得审计人员在采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各种数据的清洗工作,大量清洗工作无疑增加了审计成本,影响审计效率。而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中,云平台系统实现了各种财务数据的标准化,并与相关的业务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在系统中采集标准化数据的同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清洗,提高了数据质量。
3.难以有效利用外部数据
传统财务核算模式中审计人员想获得与审计相关的外部数据时,考虑到子分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想要从各个业务系统获得各种与审计相关的外部信息难度较大。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云平台系统建设有效地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采集与审计相关的外部数据,降低不必要的数据采集成本。
(二)大数据预处理
在明确大数据流向的同时可以知道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将有效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工作相关成本。后续主要做的是大数据的各种预处理。
1.大数据采集
基于云平台系统的各项数据收集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第一个路径也是最主要的数据来源是云平台系统,包括与审计直接相关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及企业的各种战略数据等;数据来源的第二个途径是与云平台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企业其他业务系统,比如ERP,该部分数据源主要揭示与企业生产销售直接相关的采购、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各项数据;第三个途径是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各项与审计相关的数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标准化财务数据为审计人员的数据收集工作提供了便利。
(3)形成审计疑点
所谓审计疑点,是经过上述大数据分析及中间表对比后查找到各种潜在问题的信息汇总。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疑点形成后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获取各种审计证据,以验证审计疑点是否真的是由于各种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错报,根据验证结果得出最后审计结论。
查证审计疑点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种财务、非财务及各种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减少的一项工作便是实质性程序里的函证工作,其可以由审计人员通过云平台系统及各ERP为代表的业务系统实现对外部数据直接的验证,无需函证等复杂的审计程序,在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5.审计程序的执行
按照审计计划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展开执行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全面、全过程地监督各种审计大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存储。审计人员在根据第三方专家对云平台系统及各业务系统的可靠性专业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云平台系统及业务系统形成的审计疑点去获取尽可能的审计证据,以便最终得到审计结果。对在大数据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反馈,同时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复核和评估。
6.形成审计结论并出具审计报告
在根据审计计划形成审计疑点的基础上获取了各种审计证据,基于此得到审计项目组的审计结果,在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同时需要结合此前制定的审计目标得出审计意见。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错报问题需要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沟通,必要的时候给管理层及治理层提出各种意见,最终在取得管理层相关回复或建议的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
四、结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审计变得愈发重要,同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管理方式被大量企业引进,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实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日益成为业界所关注的焦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大数据审计问题本文进行了试探性的分析,在简述该模式大数据流向的前提下对大数据的预处理流程作出描述,最后介绍了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流程,以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提供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璐,刘康.大数据环境下的地税征管审计实践[J].审计月刊,2015(8):15-16.
[2] 陈伟.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7):26-28.
篇6
【关键词】XBRL,财务报告,应用
目前网络财务报告如HTML、PDF格式,不过是印刷版的翻版而已,都存在抽取数据困难、数据交换繁琐、经常需要用户重新输入数据等缺陷。而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解决了编制者使用者的难题。
一、XBRL介绍
XBRL的技术基础是XML。XML具备一些极具价值的优点: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让XML应用于各个
不同的领域;内容与形式的分离,使数据的存储不以表现形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简单的文件格式使XML的编辑和分析几乎被全部现有计算机系统所支持,实现了跨平台跨系统。XBRL都继承了这些优点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应用规范。
XBRL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XBRL技术规范:是XBRL技术的总纲,定义了XBRL的各种专业术语,规范XBRL文档的结构,说明了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以及实例文档,并对XBRL标签做了一个统一的规定。(2)XBRL分类标准: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或团体根据XBRL规范和自身的会计行业准则以及条件定义的适用于本地区本行业的词汇表,是生成实例文档的关键,也是XBRL的核心。(3)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XBRL分类标准做成的财务报表。
二、XBRL应用优势
XBRL的应用主体既涉及财务报告和商业报告的提供者,也涉及其接受者和使用者,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投资者、债权人、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应用XBRL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整合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运营状况与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经营管理决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被审计单位应用XBRL之后,从客户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会大大简化,将提升审计信息获取效率。同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审查XBRL数据生成过程的合规性,从而扩展了业务范围。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利用XBRL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统一的监管系统,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同时,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打通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投资者与债权人而言,XBRL的应用使数据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快速,便于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行业等各类信息,利用分析工具进行对比与深度分析,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而言,通过获取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中介机构的实例文档,借助兼容XBRL技术的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和监测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XBRL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运用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主要是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在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的框架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地把XBRL应用到了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以及2004年一季度报告、中报摘要、年报摘要和年报全文披露中。深交所也于2005年1月正式推出改版后的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2010年10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将按照统一分类标准的规定来报送相关信息。为了解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的实施情况,我国确定了首批试点先行的13家企业名单,其中包括11家上市公司,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国际、中国联通、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广深铁路、充州煤业和中兴通讯,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这些企业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同时国家鼓励其他上市公司和一些具有技术实力的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2011年10月,通用分类标准石油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研发工作正式启动。从2012年1月1日起,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通用分类标准。
四、XBRL未来推广应用的展望
(1)监管部门:在监管部门扩展应用中,根据各监管部门推进情况,财政部计划以银行业监管和证券监管为重点。中国银监会己启动了银行非现场监管报表的XBRL报送项目,准备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考虑银行监管的要求,扩展制定银行非现场监管分类标准。
(2)企业扩展应用:根据首批实施单位的经验,财政部将在进一步完善通用分类标准,初步计划是用3—5年时间,在所有上市公司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大型国有企业内实现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篇7
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具有信息提供更及时、更全面,信息获取更具针对性等特点,网络会计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20世纪80~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各种商品化网络财务软件层出不穷,网络会计迅速发展,并被普遍接受和肯定。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并广泛普及,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会计的繁荣。进入21世纪,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会计工作实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网络会计前景更是可期。
二、网络会计应用发展的优点和不足分析
(一)网络会计应用发展的优点
(1)会计信息获取和使用更为及时便捷。传统会计模式下,对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程序较为烦琐,所耗费的时间长,手工会计获取会计信息之后对信息的处理分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获取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且对会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时效性差,导致企业部门对信息的了解不够及时,企业领导层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难以合理准确的做出决策,影响企业的发展。网络会计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实时会计核算,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使会计信息获取和使用更为及时便捷,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及时对单位的信息加工处理并第一时间向领导层反馈,为领导层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共享性。传统会计模式中受限于信息收集的范围和财务人员的能力,会计信息虽然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仍不够全面系统,存在信息的碎片化现象,而网络会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财务人员只要登录相关的操作系统,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就可以从网上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共享性是网络会计的最为重要的特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中网络会计除了服务器外,其他终端都可以共享服务器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并进行实时处理,减少对信息收集的投入,从而有效地提高资源的使用。另外,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有效的会计信息处于公开开放的状态,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只要经过授权允许就可以实现对相会计信息的收集,获取所需的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3)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网络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随时了解、使用会计信息的平台,降低会计信息的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网络经济中的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无须中介者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得到成本。
(二)网络会计应用发展存在的不足
(1)会计信息的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难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确认,一旦存在会计信息的失真将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会计受限于计算机网络,需要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予以支持,一旦出现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侵袭,破坏企业网络安全系统,导致企业的计算机系统的瘫痪,成功盗取企业网络会计信息数据,特别是关乎企业生存的核心机密数据,将会给企业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带来灭顶之灾。
(2)网络会计内部控制薄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繁荣,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内部控制机制难以适应需求,对网络会计的内部审计难以实施,监督管理对虚拟的网络环境的存在水土不服难以落实,这些都导致了网络会计内部控制薄弱。
(3)软硬件水平难以满足网络会计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软硬件水平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水平仍比较低,高质量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许多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没有安全预警系统,面临较为严重的安全风险,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网络会计的需求,制约了网络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会计的高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具备过硬的电脑知识和信息化操作能力,又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业务知识,还具备法律法规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我国目前这样的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处于紧缺状态,无法满足需求。
三、促进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第一,严把数据信息关,确保会计信息的实性、合法性、完整性,重视对会计信息采取多层加密的手段,防止信息的泄密,并对录入的会计信息进行认真的检验、筛选,加强对数据的控制,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的数据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安全、有效。第二,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决定了网络会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企业应提高网络防火墙技术,定期对网络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抵挡黑客和病毒的非法入侵,保护内部会计信息的安全。第三,重视会计信息的日常安全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很大程度是需要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指派专人操作系统,非专人不得操作,在操作系统中设置身份认证、权限和记录日志,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降低安全风险。
(二)增强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
稳定有序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网络会计的发展,企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网络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实行会计信息数据录入机制、定期审查会计信息机制、专人操作会计软件机制等等,采取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由不同人员担任网络会计软件的操作人员和监督人员,实现网络会计不同职位人员的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目的。同时,加强网络会计的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验,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内审,对数据、报表等会计信息严格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威慑力,维护网络会计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提高网络会计的软硬件水平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财会工作
信息技术在财会方面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使用电脑、互联网、收音机电视等一些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和科技手段,把图像声音等相关信息加以收集、储存、传送和运用。也就是说财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电脑、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的信息传输工具,对财务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储存。这样限定财会工作的内容主要是侧重财会使用工具的现代化。
国内会计实现电算化的历程主要经过了四个时期,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财会软件的升级,逐渐将会计财务和管理两个方面的业务整合起来,利用网络来进行管理,而会计人员则主要是通过这些软件,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会计管理。
一、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发展概述
国内大概在30年前就开始使用电算化的财会管理方式。刚开始只是在会计方面实现电算化,现在发展为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整个财会系统的网络化。这整个的发展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单机运算。这个时期主要是使用电脑处理一些记账、报账事务;第二个时期完成主机—终端的连接。这个连接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实现企业内部的联网,达到内部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主要的工作还是日常账目的换算。第三个时期的联网范围扩大,是客户机—服务器的连接,使得分公司和总公司的账目连接,方便总公司对分公司账目的检查和掌握;第四个时期是整个公司系统的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公司内部、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网络沟通成为现实。公司的一些交易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了共享,财会工作正式实现了完整的电算化。这也就是常说的网络财务,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到财务方面,大大减少了财会工作的程序,节省了财务人员用于记账、报账的时间,使得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促进财会工作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信息的集合和一致。这样的优点实现了财务资料在相对空间的共享,使得财务资料的传达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人为干扰,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工作,可以把日常一些统计、换算等工作交给电脑完成,减少人员操作。这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大大加快了财会换算的核算周期。让财会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快捷、精准、可靠。
(二)丰富了会计职能
过去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要整理计算大量的账目数字,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核算是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能。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把财务人员从日常核算中解救出来,主要对财务进行账目审查管理,这一工作内容的转换,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公司的内部管理方面,对公司的政策决断提供更好的建议。所以,会计职能的重心慢慢的转换为会计管理方面。会计软件的升级也促进了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变更。专门的会计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专门的计算机职员也要懂得会计业务的过程。
(三)拓展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财会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使得会计人员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转变。这样的改变要求会计人员只有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加圆满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所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信息的挑选和整理、风险的抉择和解析、工作的沟通和配合、财务资料的管理。在会计人员的这些能力得到提高以后,他们的认识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可以积极改变自己的职能认知,积极应对财会工作网络化的挑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奉献自己的管理力量。
(四)优化了财会工作的工作环境
1. 会计实务工作环境发生变革
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上的应用,首先是使得会计实务工作方面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索引、回应、统计解析和决断。大大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增强了信息反馈能力,转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
2. 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及质量
电脑、互联网的普及,软件开发升级的加快,通讯手段的发达,大大加速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同时会计对信息的有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只有对公司决策有用的信息才是有效的信息。这些都要求会计信息具备共用性、特别性,大量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3. 推进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财会工作以后,会计学科的独立性逐渐弱化。会计学包含的内容逐渐的增加、蔓延,自身的独立性却相应的减小,和其他管理学科的依靠、交叉、影响关系逐渐明显。另外,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方面的使用,使得它的工作效率、核算方式、业务过程、部门管理系统还有工作准则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督促企业以财会工作为中心,逐渐增加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百利,杨延波,安少锋.信息技术对财会领域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0(21)
[2]李海龙.信息技术在财会中的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5)
[3]赵欣彦.信息技术环境下财会人员如何适应[J].《商情》.2010(38)
篇9
(一)“互联网+”下会计受到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的逐渐兴起,传统会计在操作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所自带的优点进行解决。由于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在对于面对庞大的数据时,可以进行全方面的共享。由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许多企业不满足自己本身的现状,开始发展成立分公司或者是子公司,面对繁杂的数据,传统会计的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汇总以及获取各家公司的准确财务信息,导致数据具有延迟性。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就可以将数据进行共享,财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财务数据。传统会计以前只能通过记账或者是查阅账本等形式进行工作,区域性和时间性都极为强烈。会计无法及时查阅数据,一直是会计的一大漏洞,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在“互联网+”的推广下,使得数据变得共享,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阅数据,进行账务的处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使得办公地点也在趋向一个多元化的形式。公司已经不在是会计能够工作的唯一场所。只要连接网络,登录系统就可以查看各种财务上的信息,领导的签字以及授权也可以在线决策,使得工作可以变得更加高效。
(二)“互联网+”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在迅速席卷整个世界,当然就少不了会计行业。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的稳定是公司运转最重要的一项,由此也可以看出,财务部门在企业中所占据的位置是不容小觑的。当有“互联网+”的存在之后,就不难发现以往的会计工作缺乏工作效率,成本较高、工作繁杂、不能与各部门之间有着很好的联系等问题,没有办法给企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已经成为定式的传统会计来说,对于“互联网+”没有很好地了解以及掌握,所以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巨大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面对这种情况下,进行思想上的转变,运用互联网进行更加快捷高效的工作。
二、“互联网+”下的财务会计发展机遇
(一)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无疑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增强。如果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将会计做到信息化,只有做好这个,才能使企业未来前景变得更加光明和重要。为了使我国成为一个信息化的国家,以及符合我国发展国情,将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顺应网络以及信息高速化的时代变化才能使得企业在竞争市场以及世界行业竞争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以及占据重要位置。
(二)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在“互联网+”的全面推动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共享全部的一些特点也是对企业的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传统的会计做不到对于信息以及数据的高标准要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的应用,会计的管理职能在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这也是减少会计的失误以及漏洞。会计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关注外部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内部的效益,将工作重心移到对于公司未来更好地发展与决策。这是对于公司今后如何发展走向最重要的一步。
(三)促进会计相关领域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走到哪里都需要有网络的覆盖。而互联网的普及下,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因此增加,对于会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的会计工作,仅仅是一个个相互的个体,没有相互关联。但是随着技术不断更新,企业本身、服务群体都不再仅仅是实体,更有可能是虚拟。会计的数据不再仅仅是账面上的你来我往,更多的是进行共享。将会计工作和“互联网+”进行充分的融合,也是对于其他行业的一种开展与商机。
三、“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大型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
“互联网+”的实践发展,不论企业规模是什么样的,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型企业的发展来说,随着这种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使得企业规模在不断变大,产业也在有所增加,但是随着这种高速化的发展,许多企业都承受不了如此快速的发展,成本增加,管理难度也在上升,所承担的风险也在增多。恰恰是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体系以及管理已经成熟的企业也会因为管理制度的复杂化、官僚化等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能力逐渐下降。 面对大型企业的复杂的数据以及琐碎的账目,使得传统的会计很有可能出现纰漏,传统会计的工作不能及时的进行汇总以及获取各家公司的准确财务信息,导致数据具有延迟性。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就可以将数据进行共享,财务人员更好地掌握财务数据。
(二)中小型企业的机遇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对于这些正处于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机会,同时也是一次危机,“互联网+”将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不断放大,影响企业的发展。由于资金的不足导致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信息的建
设都存在着问题。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行业门槛一般较低,对于业务的掌控能力也远不如大型企业,使得在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着效率低、竞争较弱、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四、结束语
篇10
一、网络会计的概念、特点
1.网络会计的概念。网络会计,是计算机网络化的会计系统,其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1)在线反馈。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每一项变动都可以实时予以反映,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2)全面反映。通过在线访问,信息需求者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所有企业开放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要。(3)实时分析比较。网络环境下,在线数据库包括网上所有企业的信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可在此基础上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正确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4)资源共享。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将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和公开,大量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直接采集,而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部门也可以根据授权,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信息。这样,网络信息通过相互访问实现资源共享。(5)方便、灵活,成本低。网络会计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另外,在网络环境下,会计软件能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灵活选择多种信息,方便用户使用。
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网络会计既是对传统会计的继承,又是对传统会计的发展。网络会计不仅包括处理传统会计经营业务,还包括电子单据处理和电子货币结算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对会计假设的影响。首先,会计主体假设是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传统会计主体是明确而稳定的,而网络会计的主体一一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的公司,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组织,他们可以没有场地,没有确切的办公地点,同时可根据任务的变化,迅速进行分合、重组,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模糊状态。因此需要我们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其次,持续经营假设是在传统会计中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考虑财产估计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设立的,但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会计主体,一一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解散,使得持续经营假设自然受到冲击。再次,传统的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信息加工时间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期间,实现报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而网络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意义,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
(二)对会计职能的影响。网络会计要求会计职能由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原来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己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要创新会计方法,学会对各项会计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为会计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传统会计中,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企业外联网)和Intranet(企业内联网)基础上的,能够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编制实时动态报表。
(四)对会计手段的影响。传统会计是通过纸质的凭证、账簿、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获取会计信息已无时间、空间限制,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将广泛应用,会计手段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这种替代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对信息分类、加工和利用等技术的限制,利用同一基础数据便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加工和利用。
(五)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传统会计由于采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基本假设,使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收到或支付往往不在一个时期,所以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但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不存在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也就失去了基础,应采用收付实现制更合适。
(六)对会计人员的影响。传统手工操作条件下,会计人员主要是进行会计核算,网络会计将要求会计人员改变其工作方式,不断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核算管理型会计转变,采用联机实时操作,主动获取与主动提供相结合的一种人机交互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实施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
三、网络会计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手工处理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表现在: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换。但在实践中又暴露了一些问题,首先表现在会计软件通用性差,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其次,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不能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控制管理,不能与其他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另外,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对外贸易增加,国际交流增强,而我国的财务软件还不具备多国语言,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不能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而网络会计弥补了这些不足,具有以下优点:(1)资源共享。网络上的计算机不仅可以使用本机资料,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资料。(2)设备共享。网络化以后,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共享服务器的各种硬件、软件,特别是一些贵重设备,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3)通信快捷、方便。连入网络后,可以利用网络上各部门计算机快捷通讯。(4)公布式处理。一项复杂的工作可以划分多个部分由网上的不同计算机同时分别处理,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四、发展网络会计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及对策
1.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在网上进行贸易时,也,易处于风险之中。因此安全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迅速地传递;其次计算机硬件、相关软件的安全及性能必须得到有力的保障,以防止硬件、软件故障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也是网络安全的一大劲敌,要采取适当的防病毒措施。对病毒的防御现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墙技术,它可以将包括病毒在内的非法入侵访问抵挡在内部网络之外,从而起到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作用。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以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泄密,数据加密的主要方法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超级秘书网
- 上一篇: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和原则
- 下一篇:粮食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