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4 18:0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计划

篇1

认真贯彻落实市二次党代会和二届二次人代会以及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全市投资工作,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绿色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行业的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扩大投资规模,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健康、持续、稳定增长,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20*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计划的组成

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85亿元,增长13%。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62.8亿元,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5.9亿元,下降9.6%。确定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5个(47个子项),年度计划87.21亿元,比2006年净增6.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9个,年度投资2.60亿元;续建项目25个,年度投资79.03亿元;竣工收尾项目13个,年度投资5.58亿元。计划的组成如下:

1、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县区计划

3、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部门)计划

三、20*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重点

1、坚定不移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各县(区)各部门都要根据“十一五”规划发展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药水游”为重点的绿色产业、特色工业、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行业,启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完成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办法,理顺项目管理体制,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建立促进投资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六项必要条件”,建立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建设项目执行项目审核、土地审批、环评审批、节能评估等各项建设程序严格把关,加强监督检查。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投资行为依法予以保护,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

4、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府投资项目要逐步推行代建制。按照落实“五个统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加大项目稽查、检查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5、加强前期工作,增加项目储备。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做好各类项目的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年度计划的衔接,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的新要求,认真落实规划定点、土地预审、环境评价等建设条件,分类完成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完善“建设一批、开工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依据国家投资方向,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和银行信贷支持。

篇2

一、棚户区改造进展情况

年,我办紧紧抓住市、区关于城区内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机遇,做大、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改工作已全面展开,回迁房选房工作已经结束,现正进入与居民签定搬迁协议、交房、验房及领取住房过渡补助金阶段,目前辖区内居民交房搬迁已经过半。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为增加经济新的增长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经过办事处与济南旧投中心积极协商基本达成协议,即所有搬迁居民选择货币补偿的,其所有货币补偿数额作为我办的固定资产投资,由市旧投办负责为我办提供准确数据。

二、辖区内制约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

(一)辖区面积较小,目前无大宗闲置土地。由于辖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全面展开,造成实际性的、具有带动作用的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法开展。在此同时,对辖区内的二、三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辖区内已有部分单位停业或另寻经营地点

(二)辖区内一家规模以上工业(济南化工机械厂)、一家规模以上餐饮业(真如意)在拆迁范围内,企业一旦拆迁,我办的规模以上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三)辖区内的大润发超市,从年下半年开始,以其财务报表归总公司管理为由,不向我办事处填报其固定资产投资明细,办事处出面协调,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造成我办开展工作被动。

(四)由于辖区内即将展开棚户区改造工作,势必会使辖区内大部分经营业户停业或外迁,这就会造成辖区内税源大量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办明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任务的完成。

篇3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一是一批重点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促进了投资任务的完成;红河钢铁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总投资12亿元,其中:80万吨棒材/年工程,xx年10月1日开工,今年8月16日已全面竣工投产;13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工程已于xx年年1月开工,截止今年9月底,完成投资1.5亿元,预期2009年9月投产。云南瑞气公司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总投资11.3亿元,基础工程基本完成,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到9月底累计投入资金3.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小龙潭煤矿五期扩建工程,总投资15.8亿元,各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之中,至9月底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3亿元。云南润鑫铝业有限公司后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现已完成了场地平整工作,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现因项目建成后的电网供电方式发生改变,公司提出暂缓建设,该问题正在协调解决中。红河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吨棕丝软垫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完工,设备进入调试阶段,共完成工程投资3490万元,计划年底投入生产。云南维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年产五万吨生物乙醇燃料项目,现已完成投资6100万元,形成了3万吨生产能力。二是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锦东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州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州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州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州政府批准确定为xx年年度州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州委州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州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州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篇4

1.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抓手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由于缺乏龙头企业拉动,我市林业、水产、花卉、畜牧、蔬菜、蚕桑等六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速度不快,规模不大,主导产业的优势地位还不够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广纳“三资”开发农业,进一步拉动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和产品档次,逐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是建立增加农民收入内生机制的有效途径。我市工业基础薄弱,“三农”比例全省最高,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仍然依靠农业,来自农业,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本土经济,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实现农副产品就地转化,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3.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是加快农业市场化和集约化的根本保证。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更无法实现集约化生产。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引资,提高农业对资本和项目的吸纳能力,不断兴办和壮大龙头企业,实现龙头+基地+农户,使农户通过龙头企业进入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并在龙头企业的指导下逐步实现生产集约化。

二、明确目标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快农业招商引资步伐

4.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培植市场主体为抓手,主攻龙头企业招商,力求产、学、研统筹,种、养、加并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现在起到年,每年都要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45个,完成农业招商引资任务10亿元以上。其中三县二区分别要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8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8个,完成农业招商引资任务1.8亿元以上;市直部门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0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5个,完成农业招商引资任务1亿元以上。

5.超前编制和包装项目,加强项目贮备。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在国内外市场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各地要积极在国内外市场的大环境中寻求我市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超前编制和包装项目,搞好项目贮备。

6.突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围绕农业区域特色抓招商。根据我市制定的《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突出杨树、花卉、蔬菜、畜牧、水产、蚕桑、食用菌、优质稻麦、油菜等优势产业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等,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科技、加工、市场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7.突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围绕科技创新抓招商。瞄准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点品种、重点配套种养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生态技术,切实加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设备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等的引进,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质量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突出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抓招商。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营销组织及大户、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连锁店、超市及农业物流中心的引进,通过与本地企业联手合作、兼并或独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实现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企业、优势品牌聚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9.突出与国际市场接轨,围绕发展外向型农业抓招商。通过组织或参与外向型农业国(境)外专题招商活动,参加或举办外向型农业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引进境外资金、技术,建立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出口型基地,创建一批出口型品牌,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

10.创新考核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充分利用农村的闲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种养业的农业项目,可以依基地而建不进入工业园区和其它示范区,不在指定示范区的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70%计算招商引资实绩,在指定示范区的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全额计算招商引资实绩。各县(区)要完善乡镇农业招商引资的考核标准,积极鼓励乡镇把农产品加工和种养业的农业项目作为招商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确保完成农业招商引资目标

篇5

(一)抓项目促投资

一季度,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1.45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年度任务的19.41%,投资增长率预计全市排名第一;列市重大项目20个,预计完成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83.6%,完成年度任务的20.95%;“四新”项目预计完成57个,新签约12个,总投资58.3亿元,新开工22个,总投资55.9亿元,新竣工16个,总投资61.5亿元,新投产7个,总投资11.5亿元。

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创优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与业务水平。一季度共受理各类审批事项48个,同比增长41.18%;项目总投资44.7亿元,同比增长161.92%,项目用能审查率达100%;强化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起草《区发展和改革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事项后续监管实施办法》。

(二)抓转型促升级

目前,全区共有新兴产业企业90家,销售收入预计完成24.57亿元,同比增长30.1%,完成全年任务27.3%。亿元以上新上项目5个,分别为:汇成芙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德普新材料有限公司、长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威特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润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电网产业和绿色建材两大集聚区顺利推进。

2014年列市重点服务业项目29个,其中新增10个,一季度预计投资完成26.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6%,同比增长32%。一季度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5家,全区服务业企业发展步伐加快,业务量稳步上升,经营状况较好,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9.99亿元,同比增长9.3%。

(三)抓争取促投入

围绕国家及省、市政策扶持重点,策划包装项目,切实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区一季度争取各类项目199个,资金4.62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争取发改口项目资金3360万元。加强项目储备,对照2013年及历年申报文件,积极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并指导相关企业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抓改革促发展

一季度,发改局全力推动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按照“政策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要求,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金融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排选并印发了领域44个项目,形成了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改革的良好局面。

(五)抓调研谋思路

积极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等分析监测工作,及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出预测,争取在分析报告思路上有创新,质量上有提高。加大信息宣传力度,一季度在市发改委网站发表信息67条,完成年度任务的67%。

二、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策研究水平不够高,调研深度不够;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资大、规模大的项目偏少等。

三、工作计划

下一步,发改局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加强调研、加快落实,力争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加强投资管理

紧扣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投资103.6亿元的目标任务。全力做好列市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建立健全“四新项目”动态档案,随时掌控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审批、提升服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审批准入,确保合理用能评审率达100%。

(二)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新兴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和绿色建材两大产业园集聚区建设,加大新兴产业企业培育和招引力度,力争实现新兴产业销售收入9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新开工新兴产业项目10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平台3个以上。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准确把握国家及省、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路和模式。加强服务业项目管理,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加快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工作,积极做好2014年省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为服务业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四)积极对上争取

制定出台《2014年策应扶持工作考核办法》,汇编政策文件,深化政策研究,精心项目包装,加大考核督查,积极向上争取,确保完成策应扶持资金不低于21.5亿元。推进吴中工业园区机制创新,促进在全省考核评价中升档进位。

篇6

1.根据国家关于编报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要求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结合化工建设项目的特点,为进一步搞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将(1992)化计发第995号文的化工建设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补充为本规定。

2.凡列入建设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均应有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获批准即为立项。

3.项目建议书由项目法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地区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投资建设法规、规定编报(列入国家专项计划,明确不需另行批项目建议书的除外)。其中大中型和限额以上新建及大型扩建项目,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凡重大项目或专有要求项目须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可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而对其深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建议书编报单位委托有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编制。

4.编报项目建议书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拟建项目的各要素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并据实进行测算分析。

5.项目建议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评价,一般可按财务分析初步计算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对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有些政府贷款的项目,要求作国民经济分析,的须作国民经济分析。其他大中型项目是否作国民经济分析,可视具体情况和有关部门要求而定。

6.对于老厂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原有基础条件和可利用的设施等情况,编报项目建议书。

小型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参照本规定有关内容要求,在满足上级审批需要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可不报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规定的内容和深度随工程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工程项目条件的不同而各有所侧重,可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确定。

橡胶行业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变通专业指标执行。

7.凡报送的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审批机关不予受理审查,由报送单位另行补报或重报。

二、项目建议书内容和深度

1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简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和依据,投资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2 市场初步预测分析

2.1 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近期、远期需要量及主要消费去向的初步预测

2.2 国内、外相同或可替代产品近几年已有和在建的生产能力、产量情况及变化趋势的初步预测

2.3 近几年产品进出口情况

2.4 产品销售的初步预测,竞争能力和进入国际市场前景的初步估计

2.5 国内、外产品价格的现状及销售价格初步预测

3 产品方柔和生产规模

3.1 产品和副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指标及拟建规模(以日和年生产能力计)

3.2 产品方案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政策和产品结构的要求

3.3 对生产规模的初步分析

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要结合企业现有内部和外部条件,拟定初步比较方案,进行优选。

4 工艺技术初步方案

4.1 原料路线和生产方法简述

4.2 工艺技术(软件)来源的选择与初步比较

4.3 需要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项目,要说明引进和进口的范围、内容及理由。提出引进和进口的国别、厂商的设想。

5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

5.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规格、年需用量及供应来源

5.2 资源来源、品位、成份等情况,资源供给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5.3 水、电、汽和其他动力小时用量及年需用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6 建厂条件和厂址初步方案

6.1 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6.2 建设地点是否符合当地规划的要求

6.3 厂址方案选择的初步意见

拟建厂址周围的生活居住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等情况,是否符合环保卫生防护距离要求。附厂址区域位置和厂址初步方案示意图。

对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简要说明承办企业基本情况,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厂址方案初步意见。

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初步方案

7.1 公用工程初步方案和原则确定

7.2 辅助设施初步方案和原则确定

7.3 土建(建筑与结构)初步方案和原则确定

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初步方案中,应简要说明哪些可利用原有的设施,哪些需要相应地改造和改建、扩建。

8 环境保护

8.1 建设地区环境概况包括拟建厂址、渣场场址周围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环境质量状况

8.2 凡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应简要说明企业“三废”排放和环保工作情况

8.3 拟建项目应执行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8.4 拟建生产装置污染源的位置、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

8.5 拟采用的原料路线、工艺路线、主要生产装备的初步方案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8.6 根据“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的环保原则,提出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初步措施和方案

8.7 拟建项目初步环境影响分析

9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估算

9.1 工厂体制及管理机构设置原则的简要说明

9.2 工厂班制和劳动定员的估算

对老人一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说明从老厂可能调剂的职工人数

10 项目实施初步规划

10.1 建设工期初步规划

10.2 项目实施初步进度表

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初步规划应视与原有装置(车间)、设施结合的密切程度而定。安排项目实施初步规划的原则应是把车间、设施停产或减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1 投资估算和资全簿措方案

11.1 投资估算

11.1.1 建设投资估算

11.1.1.1 主体工程和协作配套工程所需的建设投资估算

11.1.1.2 外汇需要量估算(均折算为美元计算,使用非美元外汇的要注明折算率)

11.1.2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估算

11.1.3 初步计算建设期利息

11.1.4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

11.1.5 流动资金估算(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11.1.6 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 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

11.1.7 报批项目总投资 由固定资产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组成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简要说明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或重估值情况及可利用原有流动资金情况。

11.2 资金筹措方案

11.2.1 资金来源

11.2.1.1 项目资本金 根据国家对不同行业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提出项目资本金的出资意向性意见(含铺底流动资金)

11.2.1.2 贷款资金 初步说明人民币和外汇资金贷款渠道、金额及贷款条件(含流动资金贷款)

11.2.2 逐年资金筹措数额和初步安排使用方案

1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评价

12.1 产品成本和费用估算

12.2 财务分析

12.2.1 静态指标

(1)投资利润率

(2)投资利税率

(3)资本净利润率

(4)投资回收期(自建设开始年算起,如从投产时算起则应予注明)

(5)全员劳动生产率

12.2.2 动态指标

(1)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和税后)

(2)全投资财务净现值(税前和税后)

(3)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4)自有资金财务净现值

12.2.3 借款偿还能力分析

12.2.4 外汇平衡能力分析

12.2.5 不确定性分析

老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原则上宜采用“有无对比法”,计算改、扩建与不改、不扩建相对应的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从而计算增量部分的分析指标。必要时也可计算改造方案总量效益。清偿能力分析原则上应按企业整体情况考虑。

12.3 有国民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分析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

(1)经济内部收益率

(2)经济净现值

12.4 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的内容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包括:

(1)对节能的影响;

(2)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3)提高产品质量对用户的影响;

(4)对提高国家、地区和部门科技进步的影响;

(5)对节约劳动力或提供就业机会的影响;

(6)对减少进口节约外汇和增加出口创汇的影响;

(7)对地区或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13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综述对项目各方面的初步研究,作出结论。

13.2 存在问题

13.3 建议

项目建议书应有的主要附件:

(1)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厂址选择初步方案报告(新建项目);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及运输等初步意向性文件或意见;

(4)资金筹措方案初步意向性文件;

(5)有关部门对建厂地址或征用土地的初步意见;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

(7)邀请外国厂商来华进行初步交流计划。

三、附则

1 本规定如与国家现行法规和政策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篇7

关键词:金融支持 文化产业 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21-03

一、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天津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目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将文化产业作为天津的支柱产业,并推出了《天津市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第一批文化产业振兴重点工作计划》。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天津市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报业集团、广电集团、传媒集团、演出集团先后成立,极大地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迅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动漫产业园、3526艺术创意工场、6号院文化创意产业园、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区以及盘龙谷影视制作基地、滨海文化产业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并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另外,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运作趋势日益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大批文化企业落户天津,对天津市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也日益显现。天津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投资方面,天津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还相对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天津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需要。从2005年至2009年,天津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4.74亿元增长到34.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4%,低于同期天津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32.2%。从图1可以看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起伏很大,特别是2005至2008年固定投资比重出现严重下滑,虽然2009年有所回升,但总体来说,天津文化产业依然存在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

(二)天津文化产业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

2009年天津文化事业机构总计690个,北京市文化事业机构2027个,上海919个,重庆1428个,单从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上来看,天津在四大直辖市中没有任何优势。另外,通过与其他三个直辖市在增加值、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天津与北京相比,无论在绝对值还是百分比上都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是分不开的。而与上海相比,天津在绝对值上处于劣势,除了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比上海略高外,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天津在占比上相对于上海也处于劣势。与重庆相比,天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在绝对值和比值上都较为接近。总体而言,天津与北京和上海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天津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总体发展不足

2009年,天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37.74亿元,同比增长18.8%,仅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1%。虽然天津市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产业集团,但作为文化资源大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整合力度仍然不够。天津市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与北京、上海等相比,无论从产值、规模、效益及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称为文化产业强市。

(二)文化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2009年,天津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为34.17亿元,仅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6%。同期,文化体育与传媒业财政支出为19.81亿元,仅占全市财政支出的1.35%,政府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来看,银行贷款仍然是天津绝大多数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而银行的授信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统计的天津市金融机构(不含外资、证券)贷款按行业分类数据,2010年天津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为18.26亿元,占全部行业贷款的比例为0.14%。文化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天津市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虽然天津市文化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文化企业众多,但除了少数几个较大规模的文化企业集团以外,大部分文化企业实力较弱,尚未形成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文化产业企业集群。同时,天津市文化产品生产除了核心产品以外,以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缺乏其他衍生产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导致天津市文化产业没有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

三、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环境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

通过对近年来天津市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梳理,虽然天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约在30%,各类文化企业超过两万家,但中小文化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天津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委宣传部和金融办的推动下,2010年10月,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等六家银行对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给予信贷额度160亿元,并决定在拓展业务范围、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这160亿元的信贷额度,短期内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天津部分文化企业的资金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天津市在促进金融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有效对接方面还有待提高,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还需要继续改善。

(二)金融支持天津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文化产业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产业项目建设周期长,很多文化服务带有很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商业价值不明显,加之文化产业大多是无形资产多于固定资产,在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时,往往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物或质押物,金融机构从自身经营效益出发,为了使金融资本保持一定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不愿向这些项目放贷。特别是对于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经营和管理不完善、财务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来说,获取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2.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单一。当前,金融支持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为银行授信,其他金融产品不多,不能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而传统的银行授信基于实物担保的模式在面对文化产业的特性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突破这种传统模式,推出适合文化产业特性的创新性授信模式尚未实现。

3.资本市场支持作用有待加强。在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天津成立了包括全国第一支人民币产业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全国第一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产业基金,但目前尚未成立针对文化产业的专项基金。同时,天津目前仅有一家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还需要开拓利用文化企业上市或者发债融资的有效途径。

四、金融支持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做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有效建立政府部门、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机制,加强三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具体来说,当前天津市应该加快建立政府部门、文化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的信息沟通和投融资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本的快速共享,增进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状况的了解,实现优质项目能够迅速推向市场、迅速被市场接受、迅速得到金融机构资本支持,以使文化企业在融资环节上节省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

天津市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则需要做到制度和政策先行。面对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应的金融政策,调动财政、银行、资本市场各方面力量支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就当前来说,天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尽早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有效对接的具体实施办法及鼓励措施,在指导方针上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规范性框架结构。另外,还应尽快推出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引导基金的规范性文件,通过规范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权责,发挥政府部门的孵化作用,引导更多的机构和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产业基金中来,进而为天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金融资源。

(三)提升银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因此天津市金融机构应该创新无形资产抵押政策,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具体操作上来说,一是对具有稳定经营业绩的文化企业,可进行收益权质押贷款。二是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的文化企业,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三是对于印刷、出版、广播影视制作等相关文化企业,可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四是对于具有较高成长性的文化企业,可进行股权质押贷款。在创新授信模式的同时,天津市要加快建立文化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节省交易双方的成本,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满足文化企业资金需求,实现双赢。

(四)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当前,在滨海新区加快金融创新和先行先试的大背景下,天津应该支持经营优秀的文化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及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引导保险公司投资文化企业的债权和股权,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模式,一方面可以改变天津文化企业融资模式单一,对银行授信依赖较重的现状。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可以使得天津文化企业根据各自特点,选择适合本公司发展的最佳融资模式。

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的意见》(市委办〔20*〕39号)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提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扎实全力推进“项目落实年”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化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委“三个年”活动,动员全局力量,落实职责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服务,推进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发展区域和新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根据市委和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着力推进九大重点区块和57项重点工程及10件(23项)实事工程建设,争取开工项目30个,确保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61.3亿元,增长8%,力争达到62.4亿元,增长10%,其中重点和实事工程分别完成投资43.69亿元和2.98亿元。

三、工作步骤

(一)深入宣传、动员部署阶段(1至4月份)。重点做好宣传动员、氛围营造、方案制订、任务分解等工作。全面落实全市开展“项目落实年、创新突破年、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认真做好广泛宣传和逐级动员工作,设立局域网站项目落实年宣传主页,创办重点工程建设简报,及时下达全市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及职责分解意见,制订本局开展“项目落实年”的活动方案,营造良好的投资项目建设氛围。

(二)全面落实,深入推进阶段(5至12月)。本阶段以“三个月”为载体,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展开。

开工促进服务月(主要工作安排在5月份)。重点做好细化投资计划及职责分解意见,强化项目前期准备,优化立项审批服务等工作,大力开展区块和项目建设调研、保障项目供地、融资,落实建设单位,组织实施若干有影响力的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开工典礼仪式,营造开工建设氛围。

主要工作安排:

5月初,做好上阶段内设机构调整审批职能归并的后续工作,制订完善优化项目审批的措施和制度。(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5月初,做好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点区块及重大项目建设落实推进会议的有关准备工作,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行全面推进,签订建设单位责任状,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建设职责和任务。(责任领导:陈彩月局长;责任科室:全局各科室)

5月上旬,修订完善《*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激励办法;抽查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实施项目的责任分解、计划制订、人员落实等情况。(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5月中旬,召开项目前期工作联席会议,传达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抽调市规划、国土、环保、经贸、农林、海洋渔业、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职人员,调整充实市前期办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下达市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计划。(责任领导:陈彩月局长;责任科室:局办公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5月下旬,筹备举办溪口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开工典礼;并努力促成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张家岙垃圾填埋场扩建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征地拆迁攻坚月(主要工作安排在7月份)。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和安排、政策研究和处理、纠纷协调和查处、治乱和维稳等工作,努力优化投资建设环境。

主要工作安排:

5月,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调整工作,及时下达建设用地指标;努力服务尚桥工业区块、浙江船厂三期扩建等一批重大区块和重点项目的土地报批工作。(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7月上旬,召开拆迁征地工作联席会议,分析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中存在的政策处理难、推进协调难等突出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完善征地拆迁政策。(责任领导:徐文国、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投资(重点科)、价格管理科、体制改革科)

7月下旬,按照法律程序,参与对岳林路东段延伸工程、广平路南段项目的有关拆迁户实行拆除。(责任领导:徐文国、卜震经副局长负责;责任科室:投资(重点)科、价格管理科、体制改革科)

协调推进服务月(主要工作安排在10月份)。重点做好建设协调、要素保障、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纪检监察等工作。

主要工作安排:

5月,提供干部上派下挂的联系项目及建议单

位,邀请市人大、政协和老干部等督查项目建设。(责任领导:陈彩月局长;责任科室:局办公室、投资(重点)科)

5月,组织召开莼湖镇新农村建设世行贷款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论证会,做好相关项目包装申报工作。(责任领导:滕杰君副局长;责任科室:综合计划科、投资(重点)科)

6月上旬,召开开发性重大项目融资洽谈会,研究促进重大项目与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的融资事宜。(责任领导:卜震经、傅建仁副局长;责任科室:局各科室)

10月中旬,组织开展市人大、政协、老干部、市民代表观看重点区块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活动。(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局办公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10月下旬,组织开展全市重点、实事工程安全质量大检查活动。(责任领导:卜震经、滕杰君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综合计划科、市场资源科)

10月下旬,筹备举办1至2个重大项目的竣工投产仪式。(责任领导:卜震经副局长;责任科室:行政审批科、投资(重点)科)

(三)全面总结、评比表彰阶段(12月至次年2月)。针对“项目落实年”活动开展情况,各部门及镇乡(街道)对取得的成效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以此形成长效机制。市重点办做好全市性工作总结并上报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工作考核和成绩评定,表彰奖励先进,巩固深化“项目落实年”活动成效。

四、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项目落实年”活动的领导,本局成立“重点项目落实年”活动办公室(与重点办合署办公),由陈彩月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办公室下设落实推进督查组、信息考核综合组二个小组开展日常工作。

篇9

一、活动目的

在政府机关中形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帮助区内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活动目标

(一)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力争34.1%。确保全年28个重点建设项目百分之百开(复)工,百分之百达到投资进度,百分之百达到质量要求。

(二)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

(三)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6%,力争20.5%。

(四)确保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

(五)确保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5%。

三、组织构架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整体活动方案,部署动员、面上推动。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活动方案,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事项,承办各种会议和领导巡视、检查活动,组织调度工作(具体工作由综合协调组负责落实)。

(三)各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负责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文字综合、宣传策划、综合协调、督察督办工作。

2.项目指导组: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帮扶28个重点项目,确保百分之百开(复)工,百分之百达到投资进度,百分之百达到质量要求。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力争34.1%。

3.工业企业指导组: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帮扶全区10户工业重点企业,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

4.房地产企业指导组: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帮扶全区13户房地产行业重点企业,确保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长15%以上。

5.服务业企业指导组: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帮扶全区20户服务业重点企业,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6%,力争20.5%。

6.税源企业指导组:制定并实施本组工作计划。负责帮扶全区48户重点纳税企业,确保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

五、工作内容

(一)综合协调组:负责安排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起草区领导讲话及文字综合,制作工作简报,活动的宣传策划、组织和实施。“双进双解”活动各项工作的督察督办,各组之间的工作协调。

(二)项目指导组:一季度以加快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为重点,确保一季度完成项目开工前各项审批手续,保证项目按期开工。二季度以项目开工建设为重点,保证第一批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三、

四季度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施工进度、抢工期为重点,确保完成投资任务。

(三)工业企业指导组:一是引导企业用足国家、省、市、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企业开展融资活动。二是与省、市相关部门沟通帮助企业解决水电煤气油运及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支持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市场营销。四是在退税、审批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房地产企业指导组:一是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和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或协调解决;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认真研究我区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积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形势。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宏观调控下的微调措施。三是全力推进装配式工程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现代建筑产业化的激励扶植政策,搭建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现代建筑产业生产企业的沟通平台,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

(五)服务业企业指导组:一是帮助市重点服务业企业用足上级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相关扶持资金。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运输等相关生产要素问题。三是帮助企业做好市场开发及市场营销工作。四是为企业创造宽松优良的发展服务环境。五是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帮助企业提供培训等优质服务。

(六)税源企业指导组:一是深入重点纳税企业,定期了解企业面临市场形势和企业内外部变化,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能解决或协调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二是做好税收分析与预测。根据了解情况,提高税收分析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引导企业用足国家、省、市、区的财税政策,开通企业咨询热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税务咨询与服务。

六、工作安排

(一)2月24日举行活动启动仪式,进行部署动员。

(二)2月末确定工作对象,以实名制形式确定帮扶小组人员名单,与帮扶对象全面对接,建立帮扶关系。

(三)3月1日-12月10日,开展“双进双解”各项工作。

(四)12月下旬,进行工作总结表彰,召开全区年“双进双解”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七、工作制度

(一)督办制度。由区政府办督查科牵头,会同区委办督查室、区考评办、发改局、经济促进局、房产局、服务业局、财政局,不定期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二)会议制度。

1.领导小组每2个月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听取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指导改进工作。

2.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掌握活动情况、协调解决活动中存在问题。

3.各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总结前一段工作成效,掌握工作进度,提出存在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部署下一个月的重点工作安排。

4.活动期间在帮扶企业或单位召开1-2次现场会,推广“双进双解”典型经验。

(三)现场办公制度。领导小组各位区领导不定期到帮扶企业或项目单位现场办公,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

(四)《督办函》制度。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设计和印制“双进双解”活动督办函,以《督办函》形式送达有关部门,提出办理要求,限期反馈办理结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实现全年工作任务的关键是企业、是项目。开展这项活动,符合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更与全区的工作紧密相关。全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进一步推动我区企业的快速发展。“双进双解”工作要纳入部门绩效考评内容。

(二)加强领导。承担“双进双解”工作任务的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并指派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各帮扶小组应由一名区管干部带队,且不能少于3人。活动领导办公室要加强调度,做好任务分解与督察反馈工作。

篇10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31.9%;三次产业比调整到31.74:30.71:37.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 (二)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4户;全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0亿元,同比增长41.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38.7%;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38.5%。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7亿元,开发新产品30种,对工业经济贡献率实现9%,企业改制和资本运营取得了较好效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区道路,人行步道和泥泞路、广场改造、城区绿化、排水管线改造及供热设施等工程如期竣工,响铃公园改造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项目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四)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今年,向上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资金10409万元,争取省级以上配套资金6150万元。共涉及123个项目,涉及村村通公路、农村计生服务体系、廉租房、农村防护林等26个专项,项目总投资达4.56亿元。大唐发电、风电、中石油管输天然气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为加快项目建设,为保持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

(五)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年初提出的14个方面66项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泥泞路改造,旧小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低保扩面、医保覆盖、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计划的初步安排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建立新型产业体系。围绕“一带”、“两轴”、“三个基地”、“四个功能区”、“五大产业”、“六大工程”的思路加速发展。 依据上述发展目标,2012年主要落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投资,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把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促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重大项目的实施,立市

项目的谋划及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0户。进一步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施名牌战略,有效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区位优势,夯实区域物流中心的产业基础。以温州商城为依托,引进发展大型商贸企业,壮大传统服务业规模。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以粮食、汽车为主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内陆港、空港、海铁联运、物流网加互联网,有效整合仓储、运输、信息等资源,努力实现商贸服务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