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2:0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理工程师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监理工程师职称论文

篇1

1.1管理的模式有缺陷

城市建设工程管理的模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现有的管理模式太过老套,没有针对性,又缺乏变通,负责监理的人员缺乏责任心,监理人员对城建工程管理的技术不够了解,没有足够高的专业水平,所测出的数据不够准确,缺少可信度。另外,由于负责监理的部门缺乏纪律性,职员的出勤率偏低,而且监理人员没有保证工程质量的意识,导致监管部门对城建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使监理部门形同虚设。

1.2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监督管理部门要具有较强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完成监督管理的工作,而目前的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没有对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意识,对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其工作态度也很消极。

2施工过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对施工过程控制,能够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城市建设工程管理能够在城建工程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也为城市建设工程的管理策略和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信息,并提升策略和制度的正确性。

3施工过程控制在城建工程管理中的措施

3.1全方位控制管理工程造价

根据目前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的情况,建立全面管理机制,对全部的的工作人员以及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对城建工程的造价的控制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偏广,与其有牵连的人员也较多,所以,需要对工作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另外,工程的造价控制会影响到施工组的综合成本,同时也涉及到施工组内每个职员的利益,因此,对工程中的造价成本的控制,需要队伍中的每个成员互相协助才能够完成。从这两点可以发现,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需要全部的工作人员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的负责人要根据工程的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工作人员的不同职位,再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制定工程的造价控制指标,再将指标进行划分,由个人来负责或协助完成各自的指标。同时,还要依据具体的情况,综合考虑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只有如此,“奖”对员工的激励才更有效果,使员工有工作的动力;“罚”才能对员工有威慑力,使员工更加努力地维护集体的利益。此外,将指标划分至个人,可以使工作人员产生集体意识,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全体职员树立控制工程的成本的意识。

3.2对城建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城建工程在开工之前,与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该项目做出全方位的规划。其中有项目施工时需要的材料的选购,项目的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的状况的核实和检查,施工中所需的人力,以及施工的人员和各项工作的分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需要专门设立技术小组,还要为小组配备水平高、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在工程进行施工时,应安排专业的人员对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协助施工的人员解决问题,对所需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避免施工工人因陋就简。工程进行到尾端时,监督管理人员应对工程仔细进行检测,保证工程质量,并排除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既要控制项目的成本,又要确保工程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困难,应当给予专业指导,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部位,要特别对其进行技术培训,以提升施工工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意识。

3.3保证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的重点不是发生事故之后的处理,而是利用有效的措施、手段,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和事前预控,将施工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工程施工的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中,必须严格执行由国家及各级建筑的主管部门颁布的安全规程。施工单位要在项目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共同配合下制定并安全管理制度及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并将其完善。此外,建筑工程在施工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时的安全意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进行项目工程的过程控制的基础。施工人员要按照安全管理细则进行施工,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工程施工时形成良好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的氛围,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4结语

篇2

1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首先,我国工地上的施工人员除少部分受过专业的学习训练外,大部分仍缺乏专业技能且文化水平较低,对图纸的理解存在困难,轻则会影响施工进度,重则则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其次,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流动性较强不利于统一培训和管理,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公司的水平,甚至会阻碍公司的长远发展。

2精细化管理问题

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决策者要制定详细合理的工程实施和管理方案,并见诸于书面形式,形成一种规范,时刻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从大方向上确保施工工程有据可循。另一方面,则要求工程的具体施工人员切实完善工程的各个细节,杜绝侥幸心理,杜绝豆腐渣工程。切实通过细化分工和细化问责等手段提高工程质量。坚决避免多次返工等徒劳的过程。

3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策略

3.1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

3.1.1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基础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质量的成败。建立一个责任感强、专业技能素质高的团队则是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的必然选择。高素质的、合格的建筑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将工程建筑作为一种服务大众的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建筑出高质量的工程。同时也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新技能,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基础出发,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定期召开员工经验交流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1.2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针对我国目前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有的培训体系来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质量。必要时还可以明确奖惩制度,意在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3.2建立健全材料管理控制制度

3.2.1建立完善的材料采购制度采购前制定严谨的采购程序,制定详细的技术和功能指标。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进行采购,并要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包括信誉度、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货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查,对重要材料进行抽查,严格杜绝采购人员手回扣。3.2.2制定妥善的材料保管制度入库后的材料必须由专人进行妥善保管,根据性能和材质进行分类,确保将损耗降到最低。防止出现材料在保管过程中造成的性能改变等问题。同时也要提高保管员的责任意识。定期对保管员进行培训,要求其掌握必要的保管技能。3.2.3建立合理的材料抽查制度材料入库后,在保管过程中是否出现性能、质量或功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定期抽检来把握,并及时处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施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的必要手段。

3.3树立“质量第一”的施工标准

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灵魂,竞争实力的主链。在施工过程中,从管理层到决策实施层,都要将质量放在工程建设的第一位,不盲目追求工程进度,不盲目返工。从细节上保证工程质量,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4强化工程过程管理

过程是组成工程的基本单位,抓好过程的质量是决定工程的关键。及时发现并解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避免重大工程失误的的重要环节。严抓工程过程,对于管理人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对过程的把握使工程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4结语

篇3

1.1设计阶段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设计阶段对于整个施工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缩短施工周期,也可以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不好的设计方案,就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遇到多项问题,迫使施工停工,修改设计方案,再研讨等,这样即影响施工质量,也影响施工进度。总之,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施工工程有着重要影响。虽然设计阶段对于施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企业或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设计过程不重视,施工设计方案的确定稍显随意,缺少招投标过程,或是严格的评议过程,使得施工设计方案执行困难,或是未达到最优化的目标,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招投标阶段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正常来说,招投标工作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的一项措施,招投标工作一般都秉承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但实际操作中,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招投标单位互相串通,更严重的是,一些没有任何建筑相关资质的企业也能承包到工程,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何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3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原材料采购不合格,或是运输过程中引发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导致最终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施工管理过程首先要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制定适宜的采购监控制度,确保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符合使用要求,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检验验证。其次,要加强原材料的使用管理,使用过程中严格按使用方法使用,并按贮存、运输要求进行管理,防止使用过程中变质,降低使用效果。例如,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就要进行防水处理,这是为了防止水泥出现离析现象。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对材料进行管理。

1.4监管不到位

监督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如果监督管理不到位,那么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工程的监理制度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监理的情形却不是非常理想,由于缺少了这个环节,造成了质量责任不清,一旦后期发现质量问题将很难补救。

2.建筑工程质量的施工管理措施

2.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阶段管理是施工管理效果提高的源头,所以加强施工管理过程首先从设计阶段入手。设计过程要尽量保证设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做到经济性与社会性的价值并存,要达到这种效果,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招标工作来确定设计方案,同时,要注意招标工作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作弊,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2.2加强对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为了使招投标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对执行招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职业素养,避免作弊;其次,招标单位对于投诉单位的资质、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市场信誉等各方面信息都要尽可能详细了解,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终的中标方,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对于招投标过程中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还可以诉讼于法律,以维护企业权利。

2.3加强材料的采购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在材料的采购、检测、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地管控,并制定相应的采购方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后,应该对其进行养护管理。

2.4加强现场监管

篇4

1.1质量管理的意识普遍偏低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对施工过程起到较好约束作用[2]。积极遵守实践相关制度与要求,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宏观层面上,由于制度以及要求的相关保障机制并不健全稳固,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质量管理虎头蛇尾,前后不一。从微观层面上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项目及现场管理人员是主要的质量控制参与与实施人员。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落实之间仍然存在着一段距离。现场管理人员自身对于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现场管理不到位,也为施工质量的控制造成一定的隐患。如果这些细微的隐患没有尽早发现和补救,就很可能降低施工质量。

1.2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

优质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使用劣质或是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但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对于施工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由于材料不合格或是不符合标准而引发的施工安全事故在我国时有发生。目前,施工单位在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材料的审核入库、仓储、领用等方面还有着较多的不规范,特别是一些施工规模不大的建筑企业。

1.3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一直以来,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建筑施工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一大特色。当然,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劳力资源,有利于降低国内各行业的劳力成本。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现有的建筑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是属于较低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的,这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一些基础的施工操作缺乏统一性、规范性。技术交底时,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一些人员对于技术的理解能力不足,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入职后大部分人员都是边做边学,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培训,以至于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一直得不到纠正,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质量,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2.1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促进行业规范

加强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规范性。其中政府层面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对于建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与建筑材料生产、土地流转等等方面。虽然目前我国中央及地方都制定了一些建筑行业相关管理法规和办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落实,对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造成了严重质量问题或是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惩处力度仍然较为欠缺。《建筑法》是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质量较为全面科学的一部法规,各建筑企业应当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对照查找自身的不足与问题。坚决不参与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3]。认真落实实施《建筑法》的各项要求与规定,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

2.2积极落实施工质量控制机制

坚决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对建设工程项目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4]。在一项建筑工程确定实施之前,在进行施工设计的同时,还应当联系设计实际确立相关的质量控制机制。确定之后应当交予施工相关各方学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各方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与制度。特别是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对于自己在施工中的职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严谨地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现场管理中所发现的施工问题应当立即指出并要求相关责任人尽快进行整改,减少施工质量隐患。

2.3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及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方应当切实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在采购过程中,应当选择有资质、信誉佳的供应单位和合格合规的材料,在材料入库前进行全面验收以及相关的入库登记,确保材料品质。入库验收人员应当同仓储人员做好入库交接。在仓储过程中,应当按照材料自身的仓储要求进行库存保管,如防水、防虫等。在材料领用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开展,对于不符合领用规定的材料数量、人员或是没有领料单等情况,坚决不允许领用。同时坚决杜绝提前、超额领用以及计划外领用。

2.4优化施工过程中人力设备资源的配置

由于缺乏科学的施工规划,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段时间机器、人员不够用,一段时间又扎堆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了施工资源的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将设备人员的划分纳入施工进度之中。结合工程建设以及自身设备人员的实际,对一些大型重要设备制定时间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人员配置应当同设备的使用实际相结合,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质量。

2.5积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

篇5

想要理解什么是工程质量管理,首先要明确建筑工程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将建筑工程和建设工程区分开,简而言之,建筑工程就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建筑实体,它包括房屋的建筑、附属构(建)筑以及安全配套工程等。建筑工程通常要考虑适用性、耐久度、安全性、美观性等因素,所以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管理的机构、职责、监管、资源控制等环节。这些环节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检测,达到对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工程质量管理有效实施是建立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前提下的,如果没有这些做保证,任何质量管理理论都不会在实际工程中起到应有的效果。

2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施工企业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人为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工艺因素。

1)人为因素。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人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建筑工程中的设计、组织、施工、验收等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机械的使用、材料的采购等也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说人为因素是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也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只有控制人为因素,将人为影响从不利变成有利,发挥人员对工程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质量事故。

2)机械因素。

在工程中,机械设备十分重要,它负责完成很多人力不能完成的任务。工程质量管理中机械的因素包括机械和工具的使用和控制。工程施工中工具不合理的选择和应用,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还会引起一些施工质量的问题。作为机械操作者的工人,必须符合施工操作的要求,持证上岗,注意操作规范和机械的保养。管理者要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3)环境因素。

在工程施工时,环境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之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工程施工地区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都会对工程现场作业造成影响。环境因素非常复杂多变,例如气温升高或降低、大风、暴雨(雪)等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4)材料因素。

材料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工程质量控制,控制材料的质量是基础,如果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其他的质量管理措施都不会起到作用。因此,对材料质量的把关非常重要,关于成品、半成品以及材料配件都要进行有效的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此外,要妥善保管材料,注意材料运输和储存过程,防止材料在此过程中出现损坏、变质等问题。

5)工艺因素。

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也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施工工艺和施工设计不适应,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出现的技术难点进行处理,以达到满足工艺要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新工艺和新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技术难题。

3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中,虽然有纯技术造成的,但还存在很多由管理造成的质量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地上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能力

表现为工作不称职或不熟练,技术人员更换次数过于频繁;

2)图纸没有经过会审就仓促施工。

如果图纸中的施工条件和建筑结构方案存在矛盾,不经过会审,在不解决这些矛盾的条件下,就开始施工,往往会为建筑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3)没有明确各级技术责任制,没有统一领导与分级技术管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重复施工,甚至在某些工作中出现无人监管的情况,使得质量问题频发;

4)施工组织设计不够完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施工中,一些管理者或工人,只是抱着应付检查的态度,对施工质量要求认识不充分。在施工中,施工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案未经过反复研究和对比就开始实施了;

5)各项施工技术交底存在问题。在施工技术交底时,一些技术人员的态度不认真,导致交底不明确,特别是在对新的施工方法、新技术使用时,技术交底没有做到清楚和明确,在之后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技术偏差,造成质量问题;

6)工程施工人员自行更改方案

有些施工人员在没有征求设计人员意见的情况下,仅因寻求自己方便,就对设计方案进行改变。施工设计中,在梁和柱连接点、柱和基础连接点等关键的问题上,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不依照设计随意变动,很容易使施工的整体设计出现问题,引发施工质量问题;

7)工程施工不按照操作规程工作

这样很容易造成砖垛或砖柱的破坏,包心砌筑、砂浆等强度不够,这些都是工程质量问题的诱因;

8)对进场的材料检查验收没有依据规定进行。

例如,施工规范要求进场的钢筋必须进行抽样试验,以确保钢筋强度达标,但是很多施工现场并没有这样做,导致错用不合乎规范的钢筋。

4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1)人员管理。

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施工活动中,施工的质量、施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技能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确保工程质量过关,加强人员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

2)施工工艺的管理。

施工方案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不同施工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革新技术,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针对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应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建筑材料的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要从材料收、运、储等各环节出发,加强监管力度。首先,要控制材料源头,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要求;其次,要控制材料的运输过程,要事先规划材料的运送路线,并加强进场检验;最后,要加强材料的仓储管理,材料在工地临时仓储时,做好防潮、防水等工作。

4)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

保证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以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制定完整的质量监管体制。对于每一道工序必须做好质量交底工作,管理者要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

5结语

篇6

我国现在使用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才趋于成熟,国家也能直接进行造价管理。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现行的概预算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也对工程造价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工程进行更合理的评估和投资。社会的发展进步已使原来的项目性质产生了变化,这也需要项目管理方法随之改变,工程建筑造价控制便由此提上了日程。科学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使企业合理控制好成本,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动力。在新的形势下,以前旧的管理方法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有关机构也对工程可行性和预决算方面进行了改进,这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完善。现今,我国急需专业水平较高的建筑工程造价师,我国现今已合格注册的造价工程师资格证达10万多人,这根本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并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也不能得到高效的解决。这便要求各高等院校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使行业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二、建筑工程造价合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控制理念有待提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今大部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还不完善,工程造价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控制。许多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对市场也没较高的敏感性,没有认识到市场的重要作用,在概算、估算、预算、结算方面还有较大的误差,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建筑业都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项目后期或是竣工期间,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性,这容易在竣工结算时产生支出远远超过投资的情况。不先进、不完善的控制理念使监管和监督工作质量很低,无形中增加了资金和材料投入,增加了工程成本。

2.行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关系着国家方针政策、经济管理、施工工艺等各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但是现今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业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专业水平也较差,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今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已开始积极培养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可与整个行业的发展相比,这些工作仍未起到较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体系,还是沿用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从事工作的人员缺乏全面综合的造价管理知识,仅仅局限在知识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点上,仅能用国家的统一定额法开展预算和审核工作,对专业的全面性掌握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编审能力差、工程计价、分析能力差等,这使得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很低,工作人员的社会形象也较差。甚至有些工程造价人员为谋取私利,不顾行业规定和工作准则,利用不合法的方式进行工作,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危害。

3.工程造价管理的咨询机制和行业经营制度都迫切需要完善。现今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咨询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咨询行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咨询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给业主、承建企业以及与该项目相关的各个机构提供一些科学的管理意见,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供条件。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方法

1.建立健全工程造价控制制度。强有力的制度是保证整个措施落实的关键,为了更好更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制度。在建筑工程建设时,对项目建设前期实行监理制度,严格监督工程设计过程和工程造价过程,优化工程设计,争取把造价控制在投资资金的限额内,实现投资的最大化利用。在整个建筑工程可以采取“限额设计”的方法有效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工程造价设计多种方案,对所有方案进行比较,逐渐完善造价设计,增强设计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型。

2.提高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认知。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也要求着我们对工程造价有一个新的认知,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性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在工程的决断阶段、设计期间以及施工期间都需要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将工程造价掌握在预算范围内,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误差的可能性,达到预期的工程造价设计目标。此外,对工程造价控制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还能提高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利用率,能够高效控制成本,减少损失,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定期对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差,所以高等院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和人才培养方向设立专门的课程,既要有建筑、机械等工科类专业,也要有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造价管理人员也要按时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这样才能跟上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有关教育部门更要对工程造价所需的专业人才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市场的迫切需要,以教育出更专业的工程造价工作人员。

四、结语

篇7

合同是业主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公路工程建设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定。计量支付工作必须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来开展,严格履行合同是保证工程顺利进展的前提。合同文件有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中关于计量支付的条款,它规定了除新增工程项目以外的所有的计量项目、单价,以及计量范围,计量方法。

合同文件是计量工程师进行计量支付工作时的依据,计量工程师只有认真熟悉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文件中关于计量支付的条款,才能避免出现多计、漏计、重计现象。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招标文件等均从不同角度对工程计量支付作了规定,忽视任何一点都可能造成支付工作的失误,所以计量工程师必须要认真、全面熟悉合同文件,特别是要熟悉有关监理工程师在计量与支付方面的职责权限条款,计量支付工作才有可能按合同条款之要求顺利开展。要做好计量支付工作,就必须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的施工监理准备阶段,我单位就与业主(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共同制订了《施工监理实施办法》,规定其计量依据为: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其他合同文件、工程变更令等,同时还对工程计量支付的程序及所需资料、表格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对于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计量工程师立即与现场监理工程师配合,对有关的工程项目在开工前进行实地复测并计算工程数量,将核准后的工程数量报0#变更以作为工程计量的控制数量。工程变更是对合同文件做出的变动。变更工程数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数量的计量,所以变更不但要经济合理,同时还要确保变更数量的真实准确性。在该公路的建设中,对于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变更的项目,是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文件标范本》(2003年版)对合同工程或其任何部分的结构形式、位置、质量等级或数量做出的变更,而且业主与监理单位对变更的程序及内容均作了明确规定,变更必须由总监;设计代表;驻地高监、测量工程师、试验工程师、计量工程师、现场监理;项目经理(或总工)、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等到现场勘测并召开现场会议确定其变更方案,并由承包人提交变更申请表及与变更有关的图纸、照片、指令等资料,计量监理工程师再根据会议纪要内容对承包人所报工程变更作审核后报请总监办审定并签发变更令,计量工程师再根据变更令进行计量支付。对于变更工程的造价管理,本公路项目是采用以工程量清单中的单价或总额价为依据,针对工程量清单中未包含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是以概预算为基础,由承包人自拟一个新增单价报驻监办,由计量工程师根据承包人所报变更项目查看相关资料和概预算并及时掌握原材料的当地市场价格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且让承包人和业主都可以接受的预算单价,再报业主审批。

二、及时收集、整理、填报相关资料,以便计量支付工作有据可查

要进行计量支付的产品必须是合格产品,而质检资料是反映工程质量的文字依据。一道工序完工后要通过及时填报质检资料来确认产品是否合格。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承包人极不重视质检资料的收集整理,上道工序完工经自检合格后不能及时提供完整的质检资料报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签认,导致在进行中期计量时,一些已完工的分项工程缺质检资料而不能进行计量,造成承包人资金周转困难和工序工作不连续,也容易造成漏计现象。因此,一道工序完工经自检合格后承包人要及时填报、收集整理质检资料并报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签认,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连续性和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要及时填报支付报表。报表格式要统一,有一套清楚明了的计量支付报表既有利于中期计量支付工作的顺利展开,又可为交工验收时的计量支付资料的整理归档提供方便。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的施工准备阶段,业主与监理单位就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G1-2006)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计量支付报表的格式、填写内容以及报送时间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使得计量资料填写既规范、报送又准时,给计量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线长、点多、面广,再加上分部项目多且施工周期长,容易出现漏计、多计、重复计量等现象,特别是工程进入中、后期,需要对某些分项工程的总数量进行统计,由于计量资料繁多,导致计量工程师难以准确迅速地提供数据。根据以往公路工程的计量经验,在贵阳绕城公路西南段的施工监理计量过程中,计量工程师已试着按总监办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一套计量支付台帐及时统计各分项工程的计量完成情况,使得计量支付一目了然,如沙河大桥的下部、上部所对应的工程细目,从桩基开挖、桩钢筋加工及安装、墩柱砼浇筑以及桥梁上部构造的工程等都设立了较详细的计量支付台帐,

并及时进行了统计,大大减小了漏计、多计、重计的现象。

三、全面熟悉工地现场,以确保计量支付工作的准确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对所有已完成的工程细目进行计量和记录,同时还必须对涉及付款的工程事项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问题作好详细记录,以便检查承包人每月提交的月度结账单和解决支付纠纷问题。工程计量是支付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地质情况变化或工程变更等可能会使实际工程量与原来的工程量出入较大,如果监理工程师不去工地现场,不熟悉工地情况,特别是不熟悉工程进展情况,就很容易出现超前计量的现象,难以防止承包人弄虚作假,虚报工程数量的情况。所以,要保证计量支付工作的准确性,监理工程师就必须全面熟悉工地现场,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实践证明,要使一个公路工程项目的计量支付工作更加准确迅速的进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计量支付程序,而且计量工程师还必须认真熟悉合同及合同文件,及时督促承包人填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全面熟悉工地现场。另外,建议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由于计量数据大,操作过程复杂,计算工作量大,计算机辅助管理软件可以使计算快速灵活,数据交换准确无误,让计量工程师摆脱繁琐的简单性事务工作,真正达到工程费用监理的高效、迅速、准确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is stage China's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aspects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and rai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enhance our workers democratic national construction association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urposes.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s; concrete;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 现阶段我国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质量的管理漏洞。质量管理上的漏洞往往是造成施工质量受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由于在现阶段的工民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受到来自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现场监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最终的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诸多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性。

1.2 施工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工民建建筑工程由于其具有施工人员众多、施工环节复杂、各工序间连接紧密等特点,为其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具体来讲,主要是施工参与人员和物料投入大量和集中两个方面。基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而且施工作业面广大和立体,多人员、多工种同时进行,使得工民建工程施工现场人员众多芜杂,来源广、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施工管理非常困难,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每一位人员的有效控制。因此,一些低素质、无责任心的施工人员或多或少地存在违章、违规操作的问题,不能被管理者及时发现,从而造成施工质量差; 同时他们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疏漏,质量的精准控制较为困难,也损害了工程质量,影响管理。

1.3 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劳动力比例严重失调。由于建筑行业属于高密集型的劳动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维持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往往出现投入大量资金雇佣施工劳动力而大幅度压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比例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因此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的问题非常严重,最终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1.4 施工安全意识差。施工安全是施工中的头等大事,尤其建筑施工,危险工序众多,稍微疏忽一点,都可能带来大的事故发生。所以安全意识在施工管理占有重要地位。但一部分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工作松懈,致使现场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时有发生,却很少被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注意。

2 工民建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混凝土构成材料自身特性因素。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在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水化热的失调,也就是温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各种原料之间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材料的配备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硬化产生超负荷地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2 混凝土施工现场监督控制的因素。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有现场监督和实验,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有时在计算荷载的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全,出现漏算荷载,从而导致施工和使用时因超荷载而产生裂缝。

2.3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因素。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防裂缝技术的应用,要尽可能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考虑到裂缝问题,同时对产生裂缝的地段要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及时修补。

3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及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安全措施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寿命、新拌混凝土的工作特性与功能是由原材料质量决定的。适当调整混凝土原材料配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反复检验,以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方面,检测人员必须要对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及时掌握,同时,除了对原材料进行反复检验外,还要求质量人员全面掌握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发现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反映给生产部门,及时筛选并提出改进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3.2 科学合理的配制混凝土。第一方面,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实验室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地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对细集料以及石料的含水量进行检验,调整好混凝土的用水量,加强控制水和水泥之间的重量比。第二方面,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事实证明,只有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有利于振实,并且还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实,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与保水性,避免粗骨料与细骨料之间出现分离现象。当前,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式,可以将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第三方面,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会影响到混凝土整体结构物。

3.3 解决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首先,要对参与工程施工管理的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关于安全施工的培训。培训的目的不但在于树立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更在于培养他们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培训时不仅要告诉管理者忽视安全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还要告诉他们工程施工中哪些问题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导火索,哪些不规范的操作是必须坚决制止的等等。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明确定:积极按照安全施工标准进行作业的人员应当予以奖励,不合安全规范的施工人员则应该予以警告甚至惩罚。这样的规定不仅是要以明文的形式贯彻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重要的是坚决执行。

3.4 解决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劳动力比例。要树立一种科学的观念,既工民建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不能一味依靠增加廉价的劳动力。高水平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也是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应当对有限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职权和管理范围应当明确到个人。这样才能对庞大的工程进行有效、全面的管理。才不会出现互相职责不明、互相推诿的问题,才能够保证每一个细节问题都有人管、有人问,进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结语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我们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更要强调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能够掌握好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的要点,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关键问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同时,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面的支撑和制度保障,还需要广大施工参与人员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才能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聂春芳;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刘宏志;胡静静;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4期

[3]彭慧杰;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模糊综合评估法[J];四川建筑;2003年01期

[4]张智泉;建筑工程中影响混凝土强度因素和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07年02期

[5]叶颂良;工民建中混凝土的施工控制[J];科技资讯;2008年26期

[6]郭艳秋;高淑华;史军;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7]刘春生;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浅析[J];科技资讯;2005年22期

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渗透 问题;施工管理;质量监控

引言:

房屋建筑渗透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加强房屋渗透施工技术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房屋建筑质量,使房屋建筑使用性提高。当然,要想实现房屋建筑渗透施工技术有效应用,需要施工管理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对施工作业予以全方位的质量监控,避免房屋建筑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引起渗漏情况发生。所以,建施工管理质量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对此,本文笔者就从分析房屋建筑渗透问题产生原因展开,就如何优化施工管理质量监控进行探讨。

一、房屋建筑渗透问题产生原因

房屋建筑之所以出现渗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房屋建筑施工设计不合理

房屋建筑能否长期坚固、稳定、安全的应用与施工设计有很大关系。为了可以建设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在对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关规范性标准及设计标准,对房屋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予以合理的、有效的设计,促使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但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设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按照此设计所开展的房屋建筑施工,直接导致房屋建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降低房屋建筑的应用性。房屋建筑施工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

(1)设计细节处理不当。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在具体设计中除了对大方面予以有效设计,还需要对窗台的坡度、房屋滴水槽、墙体接缝等小细节予以有效的处理。但事实上,很多设计单位追赶进度等原因,忽视建筑细节的设计,致使所设计的房屋建筑施工方案,存在细节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2)不同材料分界面连接的设计。在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同材料分界面连接设计也是重点工作之一,一定要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如此才能保证连接点坚固、稳定,为使房屋建筑有效应用做铺垫。但目前一些设计人员相信自己的经验或为快速完成设计方案,选用常用的连接方法来处理不同材料分界面连接问题,这是设计存在缺陷的表现,将对后续施工有很大影响。

(二)施工质量不佳

房屋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施工人员严格参照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按照施工要求,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作业。但因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一旦作用在施工作业中,将会大大降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房屋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方面有:

(1)屋面质量不佳。连接山墙和女儿墙的泛水位置处需要慎重处理,如若处理不当将容易产生渗漏问题。但在实际施工中常因施工材料选择不当、施工技术运用不规范、施工工艺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此时施工质量不佳,大大降低屋面使用性。

(2)屋面板管道质量不佳。屋面板管道施工质量不佳表现为排油管道、卫生间和保温层中的排水管道中的渗透。屋面板管道质量不佳的原因是在铺设每个管道的过程中并没有用防水材料对其周围予以防护,仅用水泥砂浆来填充还存在填充不满的情况,这将大大降低屋面板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引发渗透的情况发生。

(3)铝塑钢窗的质量不佳。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选用铝塑钢窗,按照规范施工工艺来安装铝塑钢窗,这必然会提高铝塑钢窗的使用性。但是在安装铝塑钢窗的过程中,如若未利用发泡胶对其进行严格的封闭处理,这将会导致铝塑钢窗边框密封不严,这将降低这将降低铝塑钢窗的实用性。

二、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针对当前房屋建筑容易出现渗漏问题的情况,加强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监控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监控,尽可能的提高施工质量,为建设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创造条件。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监控有效应用的措施为:

(一)提升设计标准,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设计

因为房屋建筑渗透问题的出现与建筑设计不合理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可以避免房屋建筑受设计因素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提高设计标准,并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设计标准的提升,是对以往房屋建筑设计予以分析,明确以往设计标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设计标准予以优化和调整,这势必会提高设计标准的严苛性、合理性、有效性,对建筑设计予以约束。施工管理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依据完善的设计标准,对建筑设计各个方面予以监控,确保各个方面合理设计。

(二)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监控

(1)严格监控屋面施工

在对房屋屋面施工予以质量监控的过程中,主要是做好屋面结构层的施工质量管理力度,即严格检查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等,确保其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屋面施工中;对山墙和女儿墙的连接处,予以有效连接,确保其紧密相连,再利用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予以处理,提高屋面的密实性,这可以促进房屋屋面有效应用。

(2)加强铝塑钢窗的施工

为了提高铝塑钢窗的应用性,在对铝塑钢窗安装的过程中,严格埋设的窗框、门框、墙壁,促使其可以稳定的镶嵌在墙体中,避免出现缝隙。另外,在处理铝塑钢窗与墙体衔接处时,注意选用适合的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施工,从而提高铝塑钢窗的应用性。

结束语:

针对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容易出现渗透的问题,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质量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其科学、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以对房屋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提高房屋建筑质量,避免房屋建筑渗透的情况发生。所以,加强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是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洪军.论从房屋建筑渗透问题透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监控过程[J].《企业导报》,2011(20).

[2]赵梅;高荣誉;刘文春;;预应力叠合梁斜截面抗剪性能有限元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

[3]丁永君;吴学辉;杜剑;;单向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黄增红;易小生;;房屋建筑工程渗漏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

篇10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039-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王文章教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涵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及其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地方理工类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一般以通识教育为主要途径,课程设置以开设单一的通识公共选修课程为主,教学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赏析为主,课程名称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赏析、民间文学艺术赏析、民族地区手工艺制作技艺赏析等民俗学和民间文艺为主,教学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2)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3)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节庆礼仪、民间体育、竞技等;4)蜡染、刺绣、雕刻、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赏析等。教学理念也部分触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中蕴涵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而且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一、地方理工类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文化传承的需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义务,是文化知识传承的重要渠道。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拥有独特的教育文化资源,聚集着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把高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传承、教育的基地,对于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因而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又要培养优秀的文化传承人,同时也要通过培育一大批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文化新人,扩大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为此,高校需要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以便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服务。

2.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高校应发挥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体制更加健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加丰富,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为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为此,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一定的学术带动作用,把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确立课程的教学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华夏灿烂的汉文化遗产,也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遗产,因而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养更多、更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和管理者,使其参与到遗产保护活动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则、目录分类和保护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鼓励大学生勇于肩负起传承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重担,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课程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问题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等。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保护理念和意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职业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地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介绍以及部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巧、技术辨析(非商业机密类)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实现了间接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对接,有利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