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范文
时间:2023-04-06 03: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政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中,成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良师益友,与学生达成互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说“不”,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的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说“不”。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师还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弘扬民族精神”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雷锋、王进喜、任长霞、孔繁森、洪战辉等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思考,使其了解到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
闭卷考试对学生识记的内容要求高。20分的选择题,要提高准确率就必须对书本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而且对于非选择题,一般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书本知识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答,这也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对书本的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楚的把握,牢牢地记在大脑里,考试时再像放电影一样把这些重要知识再现出来。
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呢?关键是要抓好平时上课这个环节。其次是多给学生看书的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基本概念、原理有必要记忆。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一课,我都要求学生画出这一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考试中才能既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又使自己思维开阔,在更大的思考空间里进行知识组合。
三、重视教材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
通过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命题的一个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时政热点,把握其中心思想;其次要找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要点要全,不局限于某一节或某一课;再次要紧扣教材,对时政热点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新课时教师要结合时政热点学习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些时政热点专题的训练。2009年度的时政热点主要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科教兴国战略、等专题。每一个专题都要收集时政背景材料,找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进行典型例题分析。
四、要关注生活、学生实际
中考政治命题一个很重要的趋向就是非常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就是要把教材的知识点与我们当地的实际、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是平时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免一补、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周边环境问题调查、中学生上网问题等),其次是复习时要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复习。
五、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进行试题训练,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
首先,要把握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步骤。第一步审题,通过认真阅读背景材料,准确把握试题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涉及了课本中所学的哪些知识,课本中又是怎样具体论述的。这一环节能把试题中所论述的现实问题和课本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第二步是要选取最佳知识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所以,要进一步对题中所涉及的问题作一番仔细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论述角度,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准确完备地组织答案。
其次,进行多方位的开放性试题专项训练。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对漫画、图表、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评论等形式的新题型,应进行专项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和自身的实际,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2
第一轮复习:
一、重课本,重基础
我先对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按单元复习,由于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较多,我根据中考重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归类。在复习时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例如:在复习七下第四单元时,我列出了几个区别和联系:(1)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目的是力争让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把教材知识落实到脑海里,为下一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章节中历年中考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考常考的考点之一。2010年民族问题不断出现,针对今年中考,运用此热点,最容易选用选择、简答的题型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识记、理解情况。在开放性试题上,针对玉树事件易对学生生活中怎样维护民族关系和国家安全进行探究等。针对新疆工作座谈会考中央重视对口支援的原因以及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等等。
三、编题
复习后结合课本的知识以及相关资料,编成题让学生做。
例如:什么是公民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些权利。
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以此帮助学生指出容易产生混淆和错误的地方,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
四、查缺补漏
通过前面的复习,让学生自我检查自己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对学生没有准确理解或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理成“线”,再织成“网”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
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力争让学生把教材知识落实到脑海里,做到“手中无书,心中有书”,为下一轮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
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首先,结合素质卷的试题和已考中考试卷,来编写试题,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然后,选薄弱环节训练,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以往的中考成绩和学生平常测验与作业来看,失分较多的是 简答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点我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逐步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不断积累答题技巧,努力提高答题能力。
比如:1.简答题一般要求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和命题的要求,确定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准确。
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辨析题首先需要做出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或者补充题目中较为模糊之处。
例: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
答:(1)“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历史证明闭关自守只会使我们停滞和落后,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 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外开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才 能使我国在21世纪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以上的训练来加强学生的运用、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更好的面对中考。
最后,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
结合热点活动模拟试题,来组编成试卷,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例: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落下了帷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300多万国内外观众入园参观,创造了多个世博会之最。是什么让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你想到的是科技?文化?和谐?还是奉献?
[看科技] 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人类最新科技成就,如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节能建筑等,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本届世博会期间,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它们在世博会上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使之更快地走向市民生活。
[看和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是已故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的美好设想。上海世博会仿佛将这位老人当年的愿景浓缩在了184天、5.28平方公里之中。本届世博会唯一的主题秀《城市之窗》也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主题秀导演来自西班牙,灯光设计源自加拿大太阳马戏的指定团队,音乐设计师则来自美国百老汇剧场。
[看奉献]一届成功的世博会,离不开成千上万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1)读了这则材料,你能从中悟出哪些道理?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力量。④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⑤青少年应该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等。
(2)本届世博会是如何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
答:学会合作;合理分工,科学计划;有效指挥,相互配合;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公平公正,合作共享。
(3)你认为做为一名志愿者,除了奉献精神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3分)?
篇3
关键词:政治课;愉快教学;和谐;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26-01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而初三学生因为要学习的科目比以前更多,于是在本来就觉得枯燥的政治课上就更容易出现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接触教材的局面。面对这一局面,老师光责怪学生不重视和不认真是没用的,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只要老师这个导演能多想办法,投学生所好,那么学生这个演员是完全能够演好自己的戏的,其实这就是怎样开发政治课教学的兴趣问题。
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和挖掘初三政治课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时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愉快教学的重要前提。而要形成这种关系,需要政治教师平时与学生在多接触中培养。有些老师认为,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其实课前与课后也是重要的教学阵地,老师充分利用这两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知晓学生的爱好,在交流中培养师生间的亲和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多变
俗话说:东西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政治教材是固定的,但政治课却在不同老师那里千变万化,政治老师要让政治课成为吸引学生的课,就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活跃课堂:
1、让不同形式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声夺人,引起兴趣
一堂思想品德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吹奏少数民族经典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优美的声音把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接下来,我便逐一向学生展示有关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也开始了我和同学们轻松的合作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开头。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末始,兴已浓”,促进学生迫切学习。
2、营造快乐课堂,将学生学习兴趣推向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重视漫画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鲁迅先生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美育寓于德育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美育化、艺术化。例如,在讲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时,我分别让学生看《人口》,《沉重的舞步》,《终极抢劫》三幅漫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人口众多,环境,资源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影响,从而更有兴趣跟随老师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2)重视焦点、热点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政治课的灵魂和生命线也体现着政治课的活力与价值。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运用多媒体将其引入政治课堂教学,运用政治观点加以评析,无疑是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30分》等节目反映的多数是社会热点问题,平时可将这些节目剪辑成录像以备用。比如,西部大开发是热点,而重庆八频道(现在的重庆有线一台)每周专门开设了“西部大开发,你我知多少”的节目专栏,可将其剪辑成录像,在上多媒体课时让学生了解有关西部开发的方方面面。
(3)重视小品故事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小品具有幽默、谐趣的特点,在政治课堂恰如其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计划生育国策时,我让事先做了准备的同学表演小品《超生游击队》来说明人口众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既让课堂生动起来又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学生看后再你一言,我一语地针对计划生育问题进行讨论,我在后来进行讲解时也感到格外轻松了。
(4)重视影音材料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歌曲,电影片段和FLASH等都是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这些对他们来说有一种放松的舒适感,若能将其中的精彩部分用于课件,就能以其有声有色、声画并茂,形象直观的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思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愉快的教和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比如在讲艰苦奋斗问题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上甘岭》等影片片段,放《十送歌曲》,让学生真实体会艰苦奋斗的内容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三、合理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延伸
篇4
在初三政治升学考试实行开卷考试以来,在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等基础上,命题内容日益显示出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等众多特点,九年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最缺的就是方法啦!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他们往往整节课都只是看、听老师讲解,自己却不想动手,很懒,甚至也不想动脑筋,这怎么出效果呢!在解答思想政治题目时,为数不少的学生,连题目也没有看清楚,就盲目地下笔答题了,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看题目,解题经验实在是少得很!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教给他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下面是我对初三政治复习方法与技巧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立足课本知识,全面复习
在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以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书本可有可无。从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大都具有全面性、广泛性的特点:题目内容广泛,灵活多变,覆盖面大。事实上,不管中考题目多么灵活、开放,最终还是“理在书中”。而且,中考不回避对书本主要知识的考查,主要知识考了还可以再考。这就启示我们,复习必须立足课本,重点放在用好、用活书本上的知识。
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全面复习,并注重系统整理(如制成知识结构图或提纲等),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可以采用下列步骤:首先纵向复习,按课、节、框的顺序,逐一复习,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一是通读教材,二是逐课、逐节拟出提纲,并按“课标”要求明确每一知识点是识记,或是理解,或是一般了解的要求,再按其要求去记忆,去理解、掌握。其次,横向复习,按知识内在联系的体系,再把知识梳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
如:对中国最基本国情的知识点的复习,就可以把下列知识梳理串联起来:①初级阶段的含义、特征。②初级阶段的原因。③初级阶段的时间。④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的途径。⑤初级阶段的总任务。⑥初级阶段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国情,初级阶段的经济、分配制度等。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以教材为本,立足课本知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把握各个知识点,并重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体系;答题时才能快速、准确,避免丢三落四的现象。
二、结合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中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时政热点分析的考查特点,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决不是纯知识的机械记忆或简单累积,而是重视对时政热点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运用分析。因此,教师要善于将书本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开发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话题、时政热点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讲科教兴国战略时,可结合一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及自身生活实践予以关注。如:“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蛟龙”号创载人深潜新纪录,航母――中国人的梦想与现实等来讲,增强讲解的时事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
三、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提高能力
在复习中,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是不能忽视的重要一环。
1.典型例题训练。应注重针对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考点要求设置一至二个例题,例题最好是从近几年中考题中选择或演化而来的。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变式、新颖,要有典型性,利于培养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试题,同时注意练习后的评析、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
2.热点问题与教材结合的训练。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知识点,是政治考题的一大特点;用社会“热点”命题,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趋势,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应择其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然后设计几个既与材料有关又与教材相联系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回答问题的“点”,这样就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篇5
一、初三年级解题指导的必要性
初一年级、初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教学任务量大(多数政治教师兼职其他部门工作)、班级数量多;学生身心发展处于青春期,形象思维正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在教学实践中,初一、初二阶段学生普遍对政治中考题型及应考的策略准备不充分。
初一、初二阶段,针对学习主体的学生,教材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色彩较浓,进入初三年级,教材的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性逐步加强,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要求进一步增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要求提升,在对初三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解题指导,这不是单纯地应对中考,而是一方面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贯彻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德育目标的迫切需要。
二、解题指导的可操作性
把初三思想政治课上成一节节习题课,为做题而上课,上课一味为做题,只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德育养成;只重视习题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分析问题的过程性、逻辑性,这些都是万万不可以的,也是违背思想政治课主旨的。在教学中,如何将解题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或者说解题指导的可操作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总结如下。
1.认真研究教材,重视教材的分析过程,对于“分析说理类题”予以指导。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是学生学的依据,是思想政治课的德育载体之一,也是中考命题、考核的依据。研究教材,是教师工作必须的一个环节。研究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出问题,分层予以分析,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及时给学生以指导。
例如,初三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材,分三层讲授:一是明确责任,二是角色责任,三是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根据其内容,结合课标要求,我设置了一道“分析说理题”用于课堂反馈。
材料一: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材料二:小刚是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校认真学习;在家尊重父母;在社区参加环保宣传。大家夸他是个好孩子。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大家为什么夸小刚是个好孩子?
通过反馈练习理解、消化课堂知识,同时还提炼出“分析说理类题”的解题要领:一要发现原理,二要把握角色,三要明确具体责任,四要结合材料主题表达观点。指导“分析说理类题”的解题步骤,归纳“分析说理类题”的一般方法或技巧,让学生有所练、有所思、有所得,此所谓一举多得。
2.研究学生,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或价值抉择,帮助学生做好“辨析题”。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抉择,坚定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正确行为。教师不仅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认知上的困惑、思想上的迷茫、选择上的两难、行为上的冲动盲目。这些不仅是教学上的重点,而且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回避的。为此,在九年级教材《谁对我负责》及《不言代价与回报》教学中设置“辨析题”予以反馈,从而对于“辨析题”给予指导。
情景一:教室里,小明的MP3被人踩坏了,小明大声问:“谁把我的MP3踩坏了?”无人理睬。
情景二:运动会上同学们都在为本班运动员加油,小明不小心踩坏了别人的数码相机,没人看到。
小明想:别人对我不负责,我为什么要对别人负责。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通过反馈练习,学生不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而且对自己的行为及造成的后果负责,对于其中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观念,坚定自己的行为抉择。指导学生做好辨析题不仅要判断,而且要指出问题的实质,分析其中的原因、意义,更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研究学生思维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做好“图表题”。“图表题”是中考、高考常见的题型之一,究其实质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稍加注意,予以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点睛之笔。如在九年级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人教版)教学中,我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发展,这些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通过成就展示,我们坚定了信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但同时,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教学中,会牵涉到一系列数据,怎么样让数据说话,怎么解读数据,这是图表题的核心考察点。在教学中分析数据,证明结论,把握学生思维规律,加以引导,图表题便会迎刃而解。如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一道图表题:
我国部分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解题指导的实效性
教师通过解题指导,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消化,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同时还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解题指导,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之一。
篇6
关键词:初三政治教学 高效学习 习惯
初三政治的课时少但中考涉及的考点又多,因此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的是同样的课本,面对的是同样的老师,做的是同样的练习,自己的学习态度也不算差,可自己学习的效果就不如别人好,这是为什么呢?殊不知,这里面就暗藏着不同个体在课堂中学习习惯差异的玄机。其实现在的学生在智力上的差异不大,反而在学习习惯上的差异很大,这才是导致学习效果有天壤之别的根本原因。
一、做好课前预习,才能听好政治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几乎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很重视预习。广义的预习可分为学期前预习、阶段性预习和课前预习。由于现在中考不同学科所占比分的不同,很多学生对待政治科不会像对待语数英那样重视,根本谈不上学期前预习、阶段性预习,因此常用最多的是课前预习。
现行的初三政治教材一般是图文并茂,有正文部分,有辅的相关链接材料,有插图和表格等,这都是组成政治科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框框的内容,说明一个个的知识点。因此预习时要在细、透、深上下功夫,要仔细地阅读,遗漏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知识点理解的困难或偏差。
“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还要调动全身心去思考,例如新学期的第一次预习,就要思考教材的总目录,思考整本书的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思考章节与框题之间的联系等。在每节新课预习时,要思考每框内容的重点、难点,要能分析概括新课内容,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有自己的见解等。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才能在随后的政治课堂中提高听课效率。
二、悟透老师,是听好政治课的关键。
政治课堂上经常会上演这样的一幅景象:上课时有的同学不断地点头,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却摇头挠耳,做小动作;有的同学不断地回应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却眼光呆滞,昏昏欲睡……。学生要在政治课堂上不走神,就要努力悟透老师,这是听好政治课的关键。
悟透老师,就是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思考,琢磨出老师话语之外更多的知识,丰富原有的知识量,提高课堂学习的兴趣。如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聚精会神、积极思考、有意识记知识,而且他也随时能听懂老师的过渡语,能预知老师下一句话所讲内容,对老师的每一句话,能迅速想出很多相关的知识,很重视老师讲解过程中的思路、方法、推理过程和典型案例等,这都是用心去悟透老师的表现。他们与普通学生的区别在于,从老师的一句话中,优秀学生能听到话外之话,而一般学生只满足于听到结论,记住结论,只在意那道题目会做。
例如在学初三主要矛盾决定根本任务的内容时,一般学生只会记住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裸知识点及二者的关系。但优秀的学生马上会联系到社会现实中的一系列民生问题,知道要解决这些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或关键也就是要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也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思,也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思。假若学生悟不透老师这句话的话外知识点,遇到具体的题目就不会灵活解答了,也就会产生政治科很难学好的挫败感。也正因如此,对知识缺乏思考,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政治课堂上听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觉得什么都懂,可是一旦自已做题时,又感到无从下手;还有的同学就是当时的题目会做了,过两天又不会做了;有的学生小测验考得不错,但到大的综合考试就不行了。所以在课堂中当政治老师提到某一概念或某一知识,一定要马上在大脑中迅速准确地调出相应的概念或知识点,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马上用笔记下关键词,提醒自己课后务必要弄懂此知识点。当然能用恰当的方式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并同老师展开积极的讨论那就效果更好了。
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提高政治课的听课效率。
有一种现象就是在政治课堂上有些反应速度快、接受能力很强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或练习时,常会觉得很轻松,时间太充裕,以致无所事事。但一旦考试起来,成绩却不是很理想,与其良好的上课感觉相差太远,这是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会利用课堂上的“零碎时间”,错失了很多思考、巩固知识的机会。
俗话说:“集腋成裘,聚沙成丘”。课堂上的每个“零碎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充分利用起来,就能产生很好的听课效果,收获更多。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初三政治课堂学习中,当堂知识应当堂消化,课堂内能完成的,决不要拖到课堂外,对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更应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零碎时间”。因为老师刚讲过的知识,如果趁热打铁多想一想,不但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减少课外复习的时间。
例如当政治老师在上新课前复习导入时,我们可以回忆跟着一起复述,也可回忆上节课这些知识点是怎么生成出来的,在生成的过程中又用到了哪些知识点。当老师在讲新课板书重点知识时,我们可边记边迅速将这些重点速记几遍,基本上就可以将它们记住了。当做练习时,速度快已做完的同学可利用这段时间仔细观察这些题,看看它们是从什么角度考察所学知识点的,还可以利用这些基础知识给自己出题,这对于全面、透彻地理解这些新知识的运用很有效果,当然能再把这些概念记几遍,加深它们在脑子里的印象那就效果更好了。又如当老师讲解习题时,我们可以跟着老师的解题步骤思考每一步,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解?可以将想到的问题马上写到相应的位置,这样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再如当老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这是对新课内容的概括,所总结的都是本课的重点、难点,都是需要学生课后识记的。这时不仅要仔细听,而且在听的时候,要刻意去记忆,及时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框架。相信只要在平时坚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就会觉得课堂时间相当短,学习效率相当高。
四、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全身心参与课堂互动。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许多成绩优秀的同学都很重视老师的课堂提问,并热情地参与其中,在与老师的互动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既可锻炼自己的胆量,还可以提高自已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升自信心。假如上政治课能经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会觉得政治课很有趣。而害怕别人说自己笨而放弃锻炼自己的机会的同学,实在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同学和老师都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对于自已的任何不足,他们都可以帮助指正,而且是善意的。只要经过自己仔细思考,答案的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已经勇敢地站起来了,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思考是智慧的源泉,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政治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习惯,让每次回答都建立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都有收获。即使在别的同学积极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不能让大脑停下来,对每个问题都要有自己的思路,要不断地思考、对照和比较,若换作自己,自己将从哪些方面来回答?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的回答进行比较,在相互比较中取长补短,增长知识和智慧。不过要注意的是少数同学有走极端的表现,他们为了抢表现、抢风头,不假思索就随意做出回答,这样不但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五、有效地记笔记,将课堂内容系统化。
上政治课时,常看到一些同学上课时做的笔记很认真,很漂亮,有时候还被同学拿起来作范本,可最后考试却不怎么理想。然而有些同学的笔记看起来杂乱无章,别人看不懂,但成绩却出乎意料地好,这是为什么呢?因此,记政治科笔记的习惯不在全,不在美观,而在于内容精辟、实用。
好笔记有个共同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来的,都融入了个人的思考,每一句每一字都都经过自主加工、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一份好的政治听课笔记,记下的是老师讲课的脉络与精华,留下的是自己的见解与思考过程,基本能概括整个课堂内容,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一份好的政治笔记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自己能看明白,能画图的就画图,能标注的就标注,甚至完全可以记在课本上的空白处。
记笔记前要先仔细听政治老师讲,只记老师讲解中的重难点。当然要把握政治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就要做好课前预习,对重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当遇到一个不爱板书的政治老师时,更要先集中精力听,听他的思路,听他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如果他讲的内容教材上有相关的知识,就先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标下来,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对于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就要尽最大的能力和最快的速度记下来,能记多少算多少,下课了再和同学一起对照补充完整,及时整理笔记。还有就是在政治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和想法也要及时记下来。兴趣浓厚的同学还可记下政治老师即兴发挥的知识,补充的知识,这是老师在讲课时闪现的智慧的火花。最后要注意把课堂做好的笔记及时翻阅,做到温故而知新。
六、有针对性的复习,积极消化课堂内容。
有人曾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重要习惯。它是预习、上课后的再学习。认真做好复习,就可以把课堂知识真正消化掉,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没有复习习惯,学习就等同于往竹篮里倒水,你不断地倒,它却不断地流,你倒多少,它就流多少。特别对于现在的初三学生来说,每天要学习那么多科的内容,如果不注意有效复习,一天下来,脑袋里就会混乱一片,收效甚微。
政治课复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是课后复习,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课后复习的间隔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当天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若课后不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不理解、没记住,第二天上课的思路就跟不上老师的速度,也就很难理解新的知识点了。因此无论怎么忙,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当天的知识,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睡觉前闭上眼睛也要努力回忆老师当天讲课的重点内容,遇到回忆中断时,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拿出政治课本和笔记再看一遍。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疑惑,这时就要先仔细思考,各个突破,实在个人不能解决,就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去请教政治老师,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根深蒂固,不容易忘记。
第二是单元复习,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不管老师安不安排单元复习,自己也要做好单元复习。要制定一个详尽的复习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怎么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等,不仅对自己有一个督促作用,更可以指导自己进行有效地复习。当然在主动自我复习时,一定要充分吸取政治老师平时复习思路中的精华,使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自己深入的理解,能自如运用。当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定要及时记下来,能写些复习小结,督促自己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思考,这更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是期末综合复习,这个复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某种联系,把它们整理起来,建立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把这知识体系能复述出来。最后再通过做综合题,就可以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点解综合题的能力了。
相信当你养成了以上六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时,你就会觉得政治课是一门相当有趣、相当容易学的科目。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关鸿羽.教育就要培养习惯[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健.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新学习课程(下)》,2011(09)
4.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http:///p-955290969795.
篇7
关键词: 高三政治教学 复习策略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有效性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师要注重效率,同样也要注重效果,只有这两方面都兼顾了,才是有效教学的模式。高三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将影响到学生最后的政治高考成绩。可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是做好政治高考备考工作的关键。我结合教学实践,意识到要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安排,合理规划
(一)科学安排课程复习顺序。
高中政治复习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一个选修模块。根据四个模块的特点,课程复习顺序可以这样考虑:经济生活和哲学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也是学生高中复习的难点,在时间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文化生活的许多内容可以借助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济决定文化等,可以借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讲解。文化创新的内容是辩证否定法观点的集中体现,所以可以把文化放在哲学之后进行复习,为文化复习提供理论依据。政治生活与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两个模块的许多知识相通且高考有必修和选修相互渗透的特点。可以把这两个模块放在一起复习,有利于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二)科学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近一年的复习时间较长,因此,制订合理复习计划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考虑把握几个时间节点:每年三月份的市质检,四月份的省质检。在时间安排上,应该尽量在三月份完成一轮复习,或者即使完成不了,也不应该落下太多。首先,如果学生在复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参加考试,就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使学生失去一次重要的综合检测机会。其次,复习进度落下太多,考试结果不理想,对学生和老师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影响士气和复习节奏。
二、依纲据本,提高复习效率
(一)加深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
教师应该主动理解领悟《考纲》和《考试说明》,包括考点的增减、例题变化和题型特点的研究。如:2012年《考试说明》增加的人权观点、美国的利益集团等知识点在当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2013年哲学时代精神的考点调整,在选择题第35题中有所涉及;主观题第42题第(2)问“运用经济生活,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这是经济生活和哲学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和《考试说明》中替换的江苏高考例题考查思想上是一致的。
(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考试说明》。
首先,对于《考试说明》,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试说明》列举的考点,忽视对《考试说明》例题的关注及例题所隐含的高考能力要求的了解,这是对《考试说明》的片面认识和利用。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关注考点,但只是停留在对考点一而再再而三的强化记忆,忽视对考点的深刻领悟。例如:对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的掌握,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反复记忆,没有深入从“规律”的内涵加深理解。
最后,考点复习重分析轻综合。综合性考查是当前高考的一个方向,需要学生有意识地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如:2013年高考政治第(1)问以政府为主体,实现对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的综合性考查。事实上在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应该把第四单元的外交政策融合进来。又如,经济生活中涉及企业知识的,主要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和第四单元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知识的构建主体。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以系统和要素关系理论为指导,分析、理解“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他们把零散的、似乎没有联系的“点”连成线,再把线结成网。
(三)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任何高考试题的设置都来自于对教材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在高三复习中如果以提纲、考试代替教材的分析和整合,就是本末倒置。同时,以训练代替教材复习所形成的知识点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缺乏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符合当前高考知识单点突破和综合考查的要求。
此外,2013版的政治教材,根据十精神要求,对各个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我们有必要认真研读,把握其变化,领会其变化背后的思想精神,为基础年段的教学和高三的复习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科学选题,科学用题
题不在多而在于达到服务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对题目的选择有必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试题的选择覆盖面要广,可参考《考试说明》的考点对题目进行精心选择。考点有冷门考点和高频考点,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出判断。然而,高三复习只要是高考考点要求的内容,就有必要进行讲解和必要的检测。首先,时间的安排、讲解的层次、训练的频度是有差别的。其次,对于学科的综合性检测试题的选择,可以借鉴和福建课改相近省市的质检试题和高考试题及省内九地市的质检优秀试题。这些试题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比较全面地检测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最后,临考前可以建议学生重做福建近年的高考真题,有利于降低学生对高考试题的敬畏之心,平和心态,增强信心。
四、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动向
高考是一场考试,然而从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感受领会一个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而开展教学。因此,高三老师和基础年段的老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关注高考试题,研究高考动向。
(一)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研究高考试题,可以跟踪高考的高频考点,排查遗漏考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通过研究试题,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各种常见的高考题型。如:2013年高考政治选择题:第32题的经济图表题;推导性的第33题;第36题哲学漫画题型;描述性语言做选项的第30题;经济生活和哲学思想相结合考查的2013年创新题型——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归纳总结题型,并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考前提高分数的重要方式。
(二)从学科思想来看,从2013年高考试题上我们看到的是返璞归真。如:就经济生活而言,有人认为:“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要有经济头脑,通过对比分析实现利益最大化”;“数据、曲线、图表分析是每个学习经济学的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2013年政治选择题第31题商人利用经济知识获取更多的利润;第32题以图表曲线的方式,考查投资理财比较风险收益;2012年选择题第29题对比国债、储蓄、汇率问题实现收益最大化。这些试题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真实反映了经济生活学科思想的要求。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2013年主观题第42题第二问考查哲学思想方法;2011年主观题第四问:“在分析材料三、四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知识?并说明你是如何运用的。”这两道试题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课改精神,是对哲学这一思维学科的本色展现。为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科思想,培养学科素养,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要求。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真。
五、借助协作平台,寻找差距,提高复习针对性
目前市质检、省质检都实现了地区统一改卷,这让我们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考试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差距,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对待考试结果的各种数据时,一方面要关注总分和平均分,另一方面很有必要对试卷的每一小题进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在和友校的对比中找出做得不理想的题目,进而研究该试题的知识考点及该试题的题型特点等。如在2013届的省质检中我们发现在一道对知识体系构建要求较高的题目上,本校学生总体做得不理想。又如在2012届市质检中尽管文化生活部分做得相对较好,然而哲学部分有一定差距。随后,备课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复习,使教学复习有了明显改观。查缺补漏,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是提高教学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在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中,事实类背景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问题或困难。如果试题要求回答“是什么类”(概括经济信息、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等)的问题, 这需要考生在把握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解读材料的内容;如果试题要求回答“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的问题,考生则需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该类现象、问题存在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从现实角度分析原因或影响时,考生要从国家、公民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要求回答“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问题,考生答题时就要围绕现象、问题(或困难)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按图索骥】本题是一道“是什么类”(概括经济信息)的试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分别对图和表的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并抓住“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这一关键年份,认识经济工作和扶贫工作之间的变化,并从横向对比的角度探究图与表之间的关系,理解经济工作对扶贫工作的影响。
【参考答案】1978年到2014年,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这说明我国扶贫工作的成效显著,但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然巨大,扶贫任务艰巨;我国的GDP和人均GDP不断增加,为人民的扶贫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实战演练//
(2017届南京市高三调研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乐于分享的价值取向,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分享的内容不断丰富,分享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分享经济 通过社会化平台,人们把自己闲置的资源转让出去,这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给自己带来收益。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分享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各地对网约车的政策不一,网约车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爽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促进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按图索骥】本题是一道“怎么办类”(措施)试题,背景材料在介绍分享经济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当前分享经济面临的困境。“各地的政策不一”,需要健全市场法制;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从政府的角度看,需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从参与者的角度看,参与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爽约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参与者树立合同(法律)意识、诚信意识。
【参考答案】①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分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②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分享经济的市场秩序。③分享经济的参与者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在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中,措施类背景材料介绍的是具体的做法或经验。如果要求回答“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的问题,考生在答题时就需要分析背景材料中具体的做法或先进经验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积极影响;如果要求回答“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问题,考生则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对错误的做法提出修改或完善的意见,把合理的做法或先进的经验用理论术语表达出来。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停车位的平均缺口率达76.3%,同时,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高达44.6%。某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线下停车场资源,建成智能停车系统,将车牌号与车主手机捆绑,提供周边车位查询抬杆放行导航定位停车缴费的全程智能解决方案(见图)。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停车”智能系统的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图索骥】本题是一道“为什么类”(影响)试题,材料首先反映了我国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停车难、停车贵”,另一方面是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高;其次,材料介绍了“互联网+停车”的具体做法,即运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解决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结合我国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现实依据),从车场主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分析该类做法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其次,考生要围绕“规范车辆停放”去探究该类做法能够产生的社会效益,可以从交通秩序、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效益:加快车位周转,降低车场空置率,增加车场主的收入;有效对接停车位的供给与需求,引导停车价格回归合理的水平,减少停车费用的开支;获得便捷停车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社会效益:减少车辆随意停放现象的发生,形成良好的停车秩序;加速车辆流动,减少交通拥堵。(若回答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实战演练//
(2017届武汉名校联考题)作为全国最大的盐化工企业,三友集团的化纤产品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订单锐减,价格从每吨3万多元暴跌至1万多元,跌破成本线。经研究发现:化纤市场需要的是能满足健康、舒适、美观等更高要求的产品,而普通化纤领域的产能超过需求已高达20%;一方面低端产品价格暴跌,另一方面高端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为了适应需求结构升级,让产品更值钱,三友集团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3年内投入近10亿元研发资金,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开发76种新产品,其中有36种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有10余种成功替代进口产品。近年来,三友集团的化纤产品平均售价高出市场普通产品近500元,同时还把纯碱等产品打进了宝洁、味之素等高端客户产业链。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三友集团应对产能过剩危机举措的认识。
【按图索骥】本题是一道“为什么类(原因)”试题,考生在审题时首先要概括三友集团应对产能过剩危机的措施:主动淘汰价格暴跌的低端产品,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了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高端化纤产品。然后分析这些措施所体现的有关《经济生活》的道理:根据市场价格调节产品结构是自觉运用价格变动对产量的调节作用;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是自觉实施创新驱动以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的表现。
【参考答案】①价格变动对产量的调节作用。三友集团根据化纤市场上高端产品、低端产品的价格信号调整生产结构,增加了高端产品的产量,摆脱了产品滞销的困境。②实施创新驱动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三友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了竞争优势,实现了产业升级。
在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中,意义类背景材料介绍的是有关政策、措施、做法、现象或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及发挥的作用。如果要求回答“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的问题,考生要把背景材料分层次转化为理论术语,说明实施该政策(措施或做法)或提出该观点的影响、意义或原因;如果要求考生回答“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问题,考生则需要就如何扩大正面影响,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如何克服负面影响,如何完善相关的政策(或观点)提出建议。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额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按图索骥】本题是一道“为什么类”(意义)试题,考生在审题时需要运用理论知识分层次解读背景材料。第一段材料反映了国际产能合作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三类优势产业开展跨国产能合作,扩大了优势产业的市场范围,促进了优势产业“走出去”;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第二段材料反映了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吸引了企业入驻”,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的供给;“年纳税额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这体现了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参考答案】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中国: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实战演练//
(2017届南京市高三调研题)方言是一种情怀,承载着乡愁与乡土的记忆;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保留着很多古汉语词汇;方言中的俚语、俗语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是地方特色文化的载体……
在我国,每年九月的第三周是国务院确定的全面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人民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阅读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篇9
关键词:“三环四式”;问思;模式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提问,不能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等教学难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本人在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懈的探索,提出高中政治“三环四式”问思教学模式,用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一、模式的来源
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借助于“三环四式”的操作流程,以教师编写的“导学资料”为载体,通过学习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基于上述的实践经验,本人通过对多种课型的课例研究,最后探究出有利于培养学生“问思能力”,具有很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高中政治“三环四式”问思教学模式。
二、基本内涵
高中政治“三环四式”问思教学模式就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三环”( 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反馈建构)的过程中,以教师编写的“导学资料”为载体,通过“学习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进行“四式”,即在“自问引思、互问明思、追问深思、切问成思”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能以问促思、以思促学。
三、实际操作流程
1.自主学习环节
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拓展性资料,初步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并能用教材知识简要分析时政新闻和社会现象。具体来说,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目标问题化,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质疑,进而实现自问引思。这里提到的学习目标问题化分两方面:一方面将新课预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成导读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炼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围绕新课内容,师生共同搜集“拓展性阅读资料”,并让学生用自主预习过的书本知识进行简要分析。最终将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备课上交流互动。总之,借助于学习目标问题化,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交流合作环节
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师生、生生双向信息流,进而丰富教学资源,最终实现互问明思和追问深思。课上以“时政案例”为载体,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借助于“问题链”,进行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这里的“问题提出”,本人采取两种方式,即生问生答、师问生答。在“生问生答”环节,教师在设问方法上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比如让学生围绕教材的核心知识,以案例为载体,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几个角度进行简单的设问;在“师问生答”环节,教师通过多维度、多视角、梯度式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能用所学知识解读分析社会现象,并能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批判式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仅起到组织、点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多数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的见解出现分歧时;当面对开放性的问题时;当个人不能完成任务时;当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教师的“点拨”要坚持适度原则,要点拨存在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3.反馈建构环节
在这一学习环节,利用“习题检测”“自主建构思维导图”来提高学生查漏补缺、系统建构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对课堂中形成的“知识与思想”进行反思沉淀,最终实现切问成思。在“习题检测”环节,习题的选择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能突出重难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要有层次性,杜绝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对、讲也不理解的习题出现。同时针对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课后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在“自主建构思维导图”环节,让学生把当堂课学到的信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出来,引导学生在回顾、归纳、提炼和反思再生成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脉络。
篇10
两个小时的会议,杨曼已经去了三趟卫生间,现在她又觉得不舒服了,可是,众目睽睽下她不断离席入厕,这让她觉得实在是有些尴尬。好在十几分钟后会议终于结束,杨曼也顾不得收拾桌上的资料,风一般地飘到了卫生间……
这一年来,也不知怎么回事,杨曼时时出现尿频症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排尿次数都增多了,尤其是每次与丈夫恩爱后,排尿次数更是增多,不仅生理上不舒服,而且影响到了工作。为此,一个月前杨曼去医院做了检查。在妇科门诊化验尿液,医生发现白细胞增多,诊断为尿路感染,给杨曼开了些药,说内外兼治,应该很快就会好的。但已经治疗一个月了,医生开的药也用完了,杨曼发现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她还是不得不一趟趟往厕所跑。
无奈之下,杨曼这次到了市里最好的医院,在进行常规检查后,杨曼到了泌尿外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一番检查后,医生做了诊断,说杨曼患的是处女膜伞症。处女膜伞症?杨曼听到这个病的名称时觉得讶异极了,自己结婚都两年了,还会得个病与处女膜扯上关系吗?
见杨曼一脸的不解,医生笑了,是的,这病是鲜为人知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病,但这病并非是罕见的病,临床上这种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知道,新婚后,位于女子阴道口的处女膜会破裂,但是,倘若该女子处女膜较肥厚,或者破裂时方向不太理想,有一块处女膜破裂上翘到尿道口下方,或者与尿道口发生粘连,使尿道口扯拉变形,或者堵在尿道口下方,像“门槛”般阻挡着尿道口下方尿液的出路,那么她就患有处女膜伞症。别小看这么一小块破裂的处女膜,它会给尿道带来不良刺激,时时会引起尿意。另外,由于此膜挡在尿道口下方,尿液排到此处受阻,产生漩涡,给排尿带来不适。与此同时,在处女膜伞阻挡的内侧面,尿道口与其形成一个小小的隐窝,又成为积藏污垢,栖居细菌的场所,容易诱发尿路感染。因而患处女膜伞症的女性会发生排尿不适、排尿次数增多、尿路感染等情况,时机械性刺激越发会加重这些症状。因为这病的症状与普通尿路感染很相似,所以常常被当作尿路感染治疗而迟迟不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