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监管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监管存在问题

篇1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X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86-01

一.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能源的过度开采、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事故更是频繁发生,2013年1月北京连续近一个月的雾霾天气更是给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为了未来能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了做到更快速准确的了解污染信息,进而有效的进行治理,环境质量监测是最先要做的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应该要用最先进的科学方法得到准确及时的监测数据,提供给有关部门用以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在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治理等决策的号召下,我们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谋求着不断的创新和进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

二. 我国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

自七十年代起,全国各地就相继建立起环境监测站,全面监测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等环境污染信息。1998年我国成立环保总局。2007年颁布《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8年改环保总局为环保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制定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地位的提升足以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以北京为例,1987年就成立了北京权威环境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包括首都大气污染监测(PM10、PM2.5及超细颗粒物检测)、水质检测、辐射检测等数据。相信随着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们能早日重拾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 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的监测人员不足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快速发展,监测工作量急剧增加,对监测频率、覆盖范围、数据质量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质量监测是一项严谨复杂,对技术要求相对高的工作,这就急需一些高水平的专业监测人员。多年来事业单位由于编制问题很难吸收新鲜的血液,导致新来的人员没有工作经验,原有的人员也很难有突破,能力水平降低。还有管理松懈,分配任务不明确的问题,造成业务人员懒散怠慢,很多工作推进不下去等现象。

2.2 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除了对监测人员的技术要求,环境监测工作离不开大量精密、先进的仪器。没有资金的投入,原有的仪器无法得到及时的维护,而且随着需要监测的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原来的监测设备也越来越满足不了需求,监测站无法提供数据,治理工作就没有重点无法开展。大型仪器有着高昂的购置、运行、维修、维护的成本,很多地方部门无力承担,这也是监测工作没办法更好发展的一大阻碍。

2.3 一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环境保护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还是有很多地方落实起来很困难,依旧坚持经济发展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监测的工作一直处于落后被动的状态,等问题严重了才开始想办法治理,过后又不知道保持,恶性循环,污染的治理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还有一些地方排污减排的工作很难推进,比如据统计,2013年山西的煤炭资源整合后大概还有1000座。作为家家都是靠煤吃饭的山西人,明知污染严重但也无法取缔,环境监测以及保护工作没办法推进。

2.4 监测分析技术欠缺

我国的监测工作起步较一些发达国家要晚一些,而且近年来需要监测的项目越来越多,原有的很多监测的方法技术有很多缺陷,获得的数据也已经有局限性不准确,没有办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我们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快捷又经济的监测体系,各地的分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消耗大量资源采集到的样本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投入精力力求能开发出基于高科技的、智能的、自动的环境监测系统。

2.5 监测参数标准模糊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有要求指标,但其覆盖面还是不够全面,无法适应情况日益复杂的污染情况。我们所熟知的PM2.5也是从2011年开始才列入到监测标准的。农业化肥、化学用品、制医制药中的添加物越来越多,国家的管制制度跟不上,缺乏严格全面的可操作监测标准。

三. 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政府出力着重培养技术性人才

在提高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在大学,社会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后备力量。各地的环保部门应协同合作,进行技术交流广泛采取有力意见,在校园里统一开展讲座,提高在校生的兴趣,对专业对口并对此有想法的学生给予大力支持,发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单位薪资待遇,增加就业岗位,邀请有经验的前辈做培训。还应加强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确保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使我国的质量监测事业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增加预算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中央政府每年都应该加大关于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环保部门应该对各地方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以便于有针对性的给其中财力不足的地方政府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监测流程。各地的财政部门要把监测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充分考虑纳入财政预算,分配资金的落实要透明公开,加大监管力度使官员不能中饱私囊。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靠自己的力量创收。

3.3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政府要树立威信,为环境监测的科学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尽快出台有关环境监测的管理办法,协助地方政府循序渐进的施行。强化政府人员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和学习,细数环境被破坏后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落实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平衡,对出现的阻碍统一沟通,给出合理意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普通的民众,要加大力度宣传,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人如果都能从自我做起改变生活中不恰当的行为,积少成多人心汇聚,一定能早日实现目标。

3.4 加强质量分析水平的研究

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组织一批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以新兴的高科技为支撑,进一步研究出更高效的分析技术。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派学者出国访问,虚心求教他们的实验室是如何对监测项目进行分析的,扬长避短。建立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提供资金支持,顺应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合适的改进办法。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研究出简单高效的质量分析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

3.5完善监测指标

国家要及时更新对污染因子的监测指标,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监测标准。发现新的污染因子要及时进行补充,原有的指标要重新审核,应更加严格拒绝检测盲点。新的监测指标要能更好的反应所在地的污染物类型、种类和程度。一旦超过国家标准要及时上报,实行奖惩有度的管理制度,杜绝形式上的活动专项整治。

四. 结束语

环境监测工作是对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全面了解,是开展进一步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一步,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快,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保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提高检测水平是关系检测站生死存亡的大事,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开拓思路,改变以往质控的狭隘思想,从以往质控的狭隘思想,从监测的源头到报告的发出每一步都要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一个相关的监测人员都要进行控制,对每一台仪器都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监测质量越来越高,使监测站的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使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基础工作薄弱

这个问题一直是制约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科研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拔尖人才匮乏。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使用频率高和故障率高,几乎没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

(2)监测能力建设不足,地区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还有所欠缺,区域间能力建设差异比较明显。多数三级站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装备条件较差,开展工作十分困难,监测运行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部分二级站的建设远远达不到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3)监测质量保证的考核管理办法不够健全,部分质量管理制度未能很好落实,个别同志对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的理念。环境监测人员经费、仪器设备更新和维护费、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经费、办公费等正常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综合分析水平仍需提高 当前我们提供的监测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现状多、变化原因少;缺乏综合性、系统性、规律性分析。由于历史及多种原因,目前在职人员中真正符合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学历高条件的实验检验人才、综合分析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5)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 大部分环境监测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方法,从采样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等环节较多。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使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2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管理

质量监督员要具有与其所承担的工作相适应的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监测站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职责,组织制订质量管理的中期、远期发展规划,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实现既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配备先进监测手段。 同时重视和控制质量成本,减少质量损失,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益。

2.2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质量保证的根本。 首先,应明确管理机制、管理职责、主要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使质量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依,改变目前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况。 应建立定量考核、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抽查等制度,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 其次,应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改变目前各个监测领域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不均衡的情况, 特别要弥补自动监测系统等新领域的空白。 第三,尽快建设规范化的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模式,特别是要强化全程序监测质管理理念, 将质量管理评价模式从实验室内的量控制扩大到包括设计、采样、分析、审核、质控所有相关环节、甚至扩大到整个监测站。

2.3 应用 TQC 技术,提高监测工作管理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C)是一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技术,其含义为:“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 、经营管理 、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其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到预防和改进为主。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从制订监测计划、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到结果报出等与企业生产有着相似的过程,其产品为监测数据或报告。 因此,运用 TQC 的管理方法进行监测质量保证工作也应是可行的、有效的。

2.4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四级环境监测站,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较大的加强, 对监测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形成了一定的监测能力,对强化环境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头管理、系统的结构布局规划的缺失以及监测网络建设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监测站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具备相应的网络运行功能,其潜在的作用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因此,要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完善我国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必须按照“统一归口管理和指导,系统分类规划和设计,法规制度配套完善,职责任务上下厘清,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运行稳定高效”的总体思路进行。

2.5 加大实验室投入,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水平

由于环境监测分析大多数都是微量分析, 所以监测数据的质量与实验室环境有很大关系。 当然,除了改善实验室环境,还应该加强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就是说,实验室不仅卫生条件要好,而且还要做到布置合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要满足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3 结语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主要受样品的采集、保存、管理与运输过程,分析测试使用的仪器,选用的分析方法及测试环境以及监测技术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要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避免人为的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确保环境监测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为蓬勃发展的环境保护事业铸就更加夯实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法规和科学知识学习手册[S].中国环境科学版社出版,1992.

篇3

关键词:排污申报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S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44-01

排污申报,是指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噪声或产生固体废物者,按照法定程序就污染物排放的具体状况(时间、数量、地点等),向所在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和注册的过程。排污申报登记是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管理制度,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费征收工作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不重视、环境管理工作者疏于管理和管理不到位,造成排污申报工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劳力,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目前排污申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排污企业申报意识不强

在申报过程中发现,最主要存在申报不全面、超过期限申报和虚假申报。部分小型轻污染企业,为完成任务,临时委派一名不熟悉业务的人员,申报表上盖好公章送环保局算交差。一部分重污染大中型企业,申报过程中报小头,存大头,提供部分佐证材料,将排污量控制在该公司污染物总量指标之内,以达到不超总量指标和减少排污费的目的。部分小型重污染企业,为来年少缴或不缴排污费,迟迟不进行申报,需电话多次催报或发限期申报通知后才进行申报。

1.2?环境管理存在问题

申报管理流于形式。少数环保人员对排污申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要企业完成了当年的排污费任务,企业申报多少根本不重要,违背了企业应如实申报和应收尽收的原则。环保局对不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的企业,不及时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处以罚款,而是简单通过电话催报。部分环保人员无法掌握排污申的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每年年度申报时,环境监察机构受理的申报量很大,且时间较紧,人员少,环保人员往往就申报表的完整性和罗辑关系进行表面层次的审核,而申报表是否准确真实,无法去核实。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一部分企业认为排污申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按期如实申报也不会受到处罚。

1.3?排污申报方式单一、工作效率低下

排污申报登记表内容繁多、逻辑关系复杂,专业性较强,而一般企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这种方式,不仅大大了浪费了财力、人力,也大大的降低了企业人员和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 排污申报建议和措施

2.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的认识

排污申报登记是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环保部门要加大排污申报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排污单位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深刻认识到排污申报是我国的一项法律规定,是排污者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必须自觉执行。如:在环评申批过程中要求企业建成后要向环境监察机构进行正常月(季)度申报,设置短信平台分类别对企业进行申报提醒。

2.2?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核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首先调阅排污单位的环评资料和竣工验收报告,分析排污单位的生产产品、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治理情况及实际排污情况。日常收集建立污染源常规监督检测数据库,实时掌握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加大现场核查力度,通过调取企业的现场生产纪录、污染治理设施的操作记录和公司财务资料对公司的实际产量、用水、用煤情况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排污情况,再通过行业的排污系数进行比较确定该单位申报数据的真实性。

2.3?建立企业分类申报制度

为实时掌握企业实时生产和排污动态,根据企业的规模、排污量的大小及生产变化特点,对排污量大的企业实行月度申报制度,对排污量一般的企业实行季度申报制度,对三产小型企业实行年度申报制度。企业必须在月(季)末后5天内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及排污情况报到环境监察大队。

2.4?严格依法管理

凡逾期未进行排污申报企业,及时下发限期改正通知书,并依照《环境保护法》进行处罚。加强与水务局、税务局、能源局等部门联动,协调各部门提供资料,掌握企业实际生产及原材料消耗情况,对发现谎报、瞒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并依照《环境保护法》进行处罚。

2.5?提高排污申报人员的素质

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具有数据量大、逻辑性强、专业要求高,申报数据不实将给环境管理、排污收费、环境统计带来负面的影响。我省在排污申报软件的培训较多,而针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工艺及排污系数这块培训几乎为零,所有申报人员均是通过监测数据、自动监控企业来了解企业排污量,以上均适合于污水排放企业,而对于废气排放企业确较难界定其排污量,希望国家能举办关于各行各业排污系数或其统一的废气排污量的规范和模式。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 制度 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是环境的问题,这个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共同的关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对环境的监测是我们警醒环境保护和对环境执法的很重要的依据,我们想要保护环境,那么就需要对环境进行检测,换言之,环境监测就是我们保护环境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如果我们不对环境进行检测,那么对于环境保护的和环境管理的工作就是没有条理的,就是不清晰的,可以很明确的说,如果没有提前的环境监测,那么下面的一切工作都是寸步难行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的保护中式不可缺少的一步。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对于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知识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在环境监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对于环境监测的工作还不是很成熟,但已经初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就拿现在说吧,我国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主要的监测技术的监测系统,还拥有2300多个的环境监测站以及将近50万人的环境监测的大队伍,但是因为还不成熟,所以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我国没有制定专门的关于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

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颁布了不少,但是却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是专门规定环境监测方面的,现在唯一执行的关于环境监测的法律就是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但是这部管理法的内容太概括,没有具体的管理事项,这部法律是在2007年9月1日实施的,这部法律对当前的环境形势已经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了,它已经跟不上环境监测的发展了。因为只有这一部关于环境监测的法律,现在来说还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所以在当前没有一部相对统一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环境监测的工作,使得环境监测的法律地位很不明确,使得环境监测的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来作为保障,这样就造成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钻了不少法律不完善的空子。

2.我国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可操作的环境监测的标准和方法

现在,我国建立了不少的关于环境监测的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工作单位,例如,除了国家的检测局外,还有农业部、水利部、科技部、环保局等以及一些地方的相关的管理部门都已经对环境监测的工作作为重点之中的重点,这些部门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关于环境监测的调查以及研究一个合理的方案,环境监测的工作现在处于一个多管理,无法律,多部门的不同的管理规范之中,最终导致了国家检测局得到的关于环境监测的数据也不统一。

3.环境监测的硬件的设备不够先进、活动的经费不充足

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是要依靠先进的环境监测的仪器,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设备的投入使用,那么就不能够顺利的进行环境监测的工作,使得上级分配的任务一直无法进行,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即使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人才,也没有办法顺利的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上面说到的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环境监测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我国境内普遍存在环境监测的设备不充足,技术人员的技术不够先进等问题,对于环境监测的设备的造价是非常高的,环境监测的工作本来就经费不充足,所以造成一些老化的设备没有资金改善,先进的设备没有资金购买的状态,这就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我国环境的发展。

4.关于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监测数据的不真实、没有纪律性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环境监测的机构主要是政府部门,所以对于环境监测的监测的结果有很浓重的行政色彩,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为了地方的政绩而谎报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环境监测的结果,这样就直接影响了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二.对于这些问题相关的应对策略

1.我国应该加强立法,提高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

环境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从实质上解决,首先我们应该尽快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严格的要求。我们还应该高度的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在大的前提下,颁布一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据的关于环境监测的专门的法律,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制度的建设,让环境监测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都有法可依,法律人员都有法可执。

2.快速制定相对统一的,完善的可操作的环境监测的标准和方式

我国的相关的对环境监测的部门应该积极的参考国际的统一标准,加快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的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规范我国的环境监测的工作,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执行性。现在,我国还在使用旧的标准,没有和国际达到一个统一,这样就影响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先进性,不得达到与世界接轨。

3.大量的投入资金,重点放在环境监测的建设上

各个地方的环境监测站是监测工作最实质的地方,这里所得到的环境监测的数据是最真实的、可靠的。所以对于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是必须走的一步。所以我们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这样就需要得到各个部门的认可和支持,然后我们还要换取先进的思想,在思想上做调整,多方面的引进资金来强化环境监测的各个方面。还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引进市场体制,增强对环境监测的积极性。

4.建立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

在没有一个好的监督管理部门,我们不敢相信得到的关于环境监测的数据的真实性,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部门,实时的管理好环境监测站所得出的第一手的监测数据,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环保政策。

篇5

>> 武进区辐射环境管理现状及对策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对策 浅谈邯郸市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及管理对策 危险废物监管现状及思考 济宁市危险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探索 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工业源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羽毛球俱乐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武进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探讨 顺德区危险废物现状调查和处理对策浅析 宁夏工业危险废物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浅谈我市危险废物现状、特点及规范化管理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对策探讨 浅谈城市危险废物处理现状 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探讨 浅析危险废物的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中调查方法、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其相关调查研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2015年度武进区环境状况公报.

[5]兰永辉,杨雪,陈芳,李悦.工业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状况综述[J].广东化工,2013(12):82-84

[6]张婕,高峰.我国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资讯,2015(4):120

[7]王树江.对我国危废处置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6):43

[8]姜启英,徐慧.我国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22):204-205

篇6

关键词:职业卫生 安全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252-01

当今社会,新的职业危害常发生于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究其原因,与国外某些有毒有害作业转移到我国部分小型涉外企业中有关。这种情况已经引发了不少严重职业危害,罕见疾病发生率也大大提高,给这项工作带来不少新问题。

1 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总体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但存在问题也是很多的。

1.1 监管难度大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私营小企业数量的激增。企业数量激增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监管基数大大增加。在这一前提下,当大部分生产条件及技术落后的私营小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而采取拒绝或消极开展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态度时,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更加廉价但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材料时,政府因监管基数过于庞大等原因,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其二地方政府缺乏充分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职业卫生监管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及执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常常因为职业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或专业水平及执法能力不足而造成监管困难。

1.2 执行政策不力

不落实职业卫生政策,甚至消极抵制,这在那些只顾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企业中是常见的。但政策执行的不力并不仅限于企业层面,地方行政主管层面也存在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仅重视发展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而不严格执行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各种法规,自动降低门槛,致使政策指令传递阻滞和失真,力度下降。

1.3 职业病认识有待提高

因文化程度低,职业病防治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许多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缺乏认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职工为获得岗位,增加收益,竟然主动放弃使用防护设备,这无疑加剧了职业危害的程度。不单是劳动者,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也缺乏认识,乃至出现了追求效益而牺牲劳动者健康的状况。不少劳动者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不知道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防护措施加以监督,一旦企业的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出现了漏洞,也无人出来追究责任。

2 我国职业卫生安全问题改善策略

2.1 健全法规建设,加强人文关怀

2.1.1 法制环境的建设

职业卫生安全问题是社会基本道德的反应,其本质是社会公共品,具有两个特性,即非排他性和非拥挤性。政府具有提供这一公共品的义务和责任。当前的法制环境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以劳动者健康为宗旨的相关法规,加强职业卫生安全建设这一议题于2009年正式提出,相关业内人士在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研讨会上提出了创建《职业安全卫生法》,该法规的立法宗旨正是“保护劳动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二是对现存的法规依旧存在着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情况。事实上,对劳动法的执行与劳动用工的成本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企业来说,依法执行劳动法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表示着劳动用工成本的增加,加上当今劳动力市场中由于供过于求造成的不平等的雇佣关系,企业并不愿意主动地去执行劳动法规。此外,政府在对企业这方面的监管及执法力度不够,这些因素都造成相关法规的实施困难。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法》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作用,以及设立监管职业卫生法规实施的专门机构。新形势下,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

2.1.2 建设行业道德

一些研究者针对我们目前的现状,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见解,如加大投入、加强立法、完善机构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下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盲目崇拜科学和生产力,缺乏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要扭转这种认识,是一件十分繁难的工作。我们应当把职业卫生安全工作上升到人文道德的高度,如果人文精神不能回归全社会,那么,我们就很难做到在追求生产发展的同时,实现对人自身生命的尊重。

2.2 重视专业人材培养

职业卫生监管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对监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当今大力发展职业卫生安全建设的大环境下,对专业的职业卫生安全人员的需求日趋增大。因此,教育领域应该设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培养职业卫生安全领域的实用复合型人才,并制定专门计划,加以研究。这项研究和培养工作不仅能促进职业卫生安全建设的发展,还能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3 优化信息管理

当前,信息技术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被行业广泛应用。职业卫生安全领域也不例外,推进其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与国际接轨,是一项迫切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信息和网站建设阶段。信息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发展程度都远远不足。此外,信息利用与分析水平很低,根本发挥不了预警和监测的作用。所以,为实现信息有效利用,有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开发和整理,建立信息框架和相关网站,尽量使网站保持足够参与度,使资源更加丰富、合理、有效。

2.4 提升国际化水平

当前,全世界对职业卫生安全问题都十分关注,国际劳动组织经常会对因职业卫生安全问题造成的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情况进行研究,每年有超过2亿劳动者遭受因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带来的危害,而这些危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全球GDP总额的5%以上。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水平急需提升。我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当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教训,再结合自身国情和实际情况,争取早日实现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处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3 结语

在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的研究中,我国目前仅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人们对这一问题都很关注,但并没有太多的研究成果,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更是罕见。因此,该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业内研究者或应用者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当然,要想全面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日后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席双全.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对策[J].劳动保护,2006(10):77-78.

篇7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风险监管;体系构建

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将生物的DNA发生变异。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预防农业转基因生物对我们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中转基因技术指的是经过转基因技术的改变,即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生物DNA基因组的生物。

1.我国转基因生物的风险监管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的转基因管理机构主要有卫生部、环保部、科技部和农业部组成。我国的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主要是政府性质的公办研究院或者公办的研究所进行科研立项,然后根据审批的结构进行研究。转基因生物监管的程序主要是对生物转基因实验,这种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中间试验;第二,环境释放;第三,生产性实验。根据我国相关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我国的转基因风险监管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监管上比较单一,公众很少参与。农业部下属的安全委员会决定一种生物是不是安全的,安全委员会中的专家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安全委员会中的专家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关系,使专家不单独从学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是忽视了普通民众的担心。(2)我国的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对于安全等级的划分缺乏相应的标准,并且没有对相关的资料、数据作出科学的判断。(3)转基因生物风险监管的主体和开发商的责任不是很明确。当前,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是农业部下属的安全委员会,因此这个安全委员会要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保障。(4)没有很好的社会风险互动平台。因为转基因生物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要积累相关的历史数据,但是我国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缺乏相应的规定,因此应该让公众参与到转基因生物的互动中来。(5)相关的部门监管执行不到位。例如,在购物商场上的一些食品在商标很醒目的位置贴着本产品非转基因产品,但是转基因的生物的标签放在隐蔽的位置,很不起眼。我国的监管部门在检测转基因技术上没有建立开放的机构。

2.转基因生物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

第一,应用范围。这种转基因项目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特定的对象,确定项目的开发环境。当前的生物转基因风险监管下应用环境是不是存在风险逃避的可能。第二,发生的条件和概率。这种生物转基因项目风险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发生的概率又是多少。发生的条件和发生的概率需要长期地做大量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的相关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三,危害程度。这种生物的转基因对人们居住的环境和人的本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发生这些影响时对环境和人的本身会造成多大的伤害。这些问题都要经历大量实验,根据实验的相关数据得出相关的结论。风险的预防是根据以前同样的问题得出的相应的方法和措施。生物的转基因技术,第一,要根据以往的科学技术的风险监管经验作为导向,并且根据相关的规定防止生物的危险发生;第二,假如是新的生物进行转基因技术,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环境下进行;第三,假如一种生物实验成功,需要上市,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审批和备案。风险追踪指的是对存在不确定潜在的风险的项目要认真记录,记录相应的应用情况。对于转基因项目的追踪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过程追踪,对于转基因生物要根据其流通环节进行信息的追踪,流通环节包括:研发试验、生产加工和应用消费等。另一方面,环境的监管。要通过长期的环境监测数据记录当前的环境变化情况,对于环境存在的异常情况要进行记录,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风险的处理是当出现事故时要有应急措施。当转基因生物出现伤害事故时,要调查事故的原因、危害,针对这些原因和危害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应急措施进行后要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追究,依法处理。当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与否还存在争论之中,本文对转基因生物风险监管体系体系进行了探索,对转基因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概述,对我国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险监管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欧阳华.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篇8

一)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对食堂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后未确定专职管理人员。

二)硬件设施配备不全。部分学校食堂排气不畅通,破损的屋顶未采取补救措施。

三)索证、留样、安全保证金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购进渠道不合理,未按要求索证登记;餐具清洗未达到规定消毒标准,致使部分留样出现发霉变质现象;要求各学校食堂经营人员缴纳安全保证金措施未落实到位。

四)操作不规范。部分餐饮服务人员证件不齐全,操作流程布局结构不合理。

五)监管不到位。卫生监督部门监管职责落实不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管理认识不足,个别学校食堂未经验收合格就投入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二、处理意见

上述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我县学校师生安全。根据学校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卫生监督所、教育局、职中分别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卫生部门依法吊销未经许可擅自变更经营地址的民勤职中学生食堂《食品卫生许可证》并按法定程序重新审核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卫生监督所、教育局、职中要针对督查中存在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限期一个月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

三、下一步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总结汲取教训,举一反三,提高警惕,努力清除各种影响学校安全的隐患,保障广大师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二要靠实责任,规范管理。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责任到人,集中精力对学校安全保卫和食堂安全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要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紧抓学校、学生安全工作不放松,严格落实门卫值班和出入登记制度,严把食品“进入关”储存关”加工关”售出关”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环境卫生整治,做好日常消毒及防鼠、防蝇各项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篇9

关键词:粮油检验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0-0020-02

民以食为天,粮油的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油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出现无数从事粮油生产加工的企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这些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不法企业和作坊存在违规生产经营情况,比如粮油食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经常发生,人们食用不合格的粮油产品会引起消化道中的肝肾损伤,长期食用可有致癌作用,加强粮油检验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粮油监管部门有必要对粮质量方面进行监督管理。

1 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粮油的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监管队伍存在问题、投入资金少设备落后的问题。

1.1 粮油的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1)粮油的监管体系不合理不完善;原有的粮油质量监管体体系是建立在计划经济环境下,粮油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都有具体的组织和部门,并且当时粮油行业违法违规的情况非常少,粮油监管相对比较容易。现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粮油行业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行业发展态势,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与之前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工作量也有很大增加,这就导致现在的粮油监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出现粮油监管体系设置的不合理不完善。(2)监管部门权利义务不清;对粮油监管的现行系统下,能代表政府对粮油实施监督检查的机构较多,比如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监督机构还用农业部门建立的产品检测机构等。由于没有化清各部门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不利于化清在监管中出现问题,谁是责任主体。这种政府机构之间的过多交叉、重叠现象必然导致一个具体的事情都该管但到最后都没人管的局面。

1.2 监管队伍存在问题

监管队伍存在问题主要是监管队伍素质不高和数量不多。造成监管队伍素质不高和数量不多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学生为了就业的考虑,都喜欢选择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对粮食相关的检测技术愿意选报的并不多,造成粮食检测的技术人才从来源上讲是不足的,这样就不利行业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注入,就不能提高粮油质量检验的标准。另一方面粮油市场放开后,有些机构的撤销合并,导致一部分骨干技术人员调到其它部门工作或者转行从事其它行业的检测,造成从事粮油检测的人员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特别在基础的检测人员都是一些知识和技术老化的人员,不利于粮油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1.3 投入资金少设备落后

进行粮油检测需要一定的专业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要购买这些设备和进行基础建设需要进行资金投入,但是现阶段明显存在由于投资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差和设备老化问题,影响检测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市县级粮局的调查与国家粮局2011年下发关于市县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部分指导目录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基层粮局存在的普遍情况是粮油质量检验实验室的实验室面积狭小,检测设备没有引进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另外,大多所谓的检验设备只有天平、容重器、水分测定仪等简单设备。

表1是国家粮局2011年下发关于市县级粮食检验监测机构仪器设备配置部分指导目录。

2 改进粮油检测的对策

针对我国粮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粮油安全。

2.1 健全监管体系

保障粮油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措施是健全监管体系,全面、系统、务实的监管系统能规范粮油行业的产、供、销按照行业规范去运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检测监督体系,尤其检测机构应建立到粮油产业的广大的农村生产基地,才能保证监管体系的完整性和及时检测。其次应具体明确个职能部门的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岗位负责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这样才能使监管机构的有效运行,并提升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2 提升检测队伍的数量和素质

在对粮油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设备的应用技术的操作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但是我国从事粮油检测的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因此可以通过岗位设置和政府扶植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从事到粮油的检测中来。当粮油检测部门拥有数量足够的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才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增多资金投入改善设备

粮油检测部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及人才的引进都需要资金的投入,通过资金的投入建立完善与粮油检测需要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当检测机构拥有了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才才能进行高效的、科学的、精确的检测。

3 结语

粮油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针对我国粮油检测现存的问题,保证粮油安全的最好办法是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粮油检测体系,保证粮油检测无死角,同时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和设备更新提升粮油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通过粮油质量检验,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作用下,为行业内部和社会贸易提供最公正、最科学的凭据。

参考文献

篇10

调研中实地查看了宜兴市苏南纸业有限公司、宜兴市兴茂纸业有限公司动态短流程内循环水处理设施,宜兴市苏南印染有限公司、宜兴市新伟隆印染有限公司、宜兴市伟业印染有限公司提标升级处理设施,无锡市天竹漆业有限公司、宜兴市千威漆业有限公司油漆酯化废水收集处置设施,张渚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标升级设施等共13家企业的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环保限期整改情况。听取了造纸、油漆、纺织、印染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污染防治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汇报,了解到企业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标升级的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基本情况

为切实加强环境监管,有效化解太湖蓝藻危机、和太极洞污染事件给我市带来的不利因素,今年由我局牵头农林、水利、经贸、纪检、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市环境联合执法大队,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大队长,监察工作形成自上而下横向联合的执法形式,大大提升了环境执法的威慑力。

执法监管工作中采用突击检查、区域交替检查、地毯式清查等多种创新方式,始终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不断拓展检查广度和深度,今年以来在上级部门近30批次的高密度明察暗访中,我市没有出现一起大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的平均达标率按老标准达到70%左右,按新标准达到50%左右,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监管工作中高度重视对查实问题整改情况落实跟踪监管,对国家、省、无锡市等各上级条线部门和环保部门检查中查实的问题,逐一实行挂牌督办,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和督办人,并定期将整改进展情况和处理意见,向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进行汇报。并通报所在镇(园)人民政府,请各镇(园)人民政府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环境监管,督促企业切实整改到位。

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手段,我市环境监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确保水质好于周边地区,确保不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目标。在10月上旬召开的全省环境监察工作会议上,我监察局作为全省惟一的市级环境监察部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通过实施严密、严格、严肃的执法监管,促进我市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多方面重大转变和提升,此次调研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由“被动治理”为“积极治理”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转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管理,思想意识由以往的只重视经济效益向经济环保并重转变,一些企业主由以往一问三不知的环保“门外汉”逐步成为行业污染治理方面的行家里手,通过完善治污设施、生产技术改进、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取得“减污增效”的实际效果。在治污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中不再是以往的“被动治理、消极观望”,而是积极寻方案、找技术、舍得投入,“重企业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效益”的老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二)企业“软件硬件升级”发展的内部环境有了较大转变:

企业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场环境“脏乱差“的现场已不多见,在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同时,厂容环境也得到长足的提升:物流堆放有序,沟渠保洁,雨污分流等细节显示出企业在污染防治硬件方面有了较大转变,制度标语上墙,台帐资料完整、专人定岗定位等措施也显示了企业在管理软件方面有了较大提升,企业内部生产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转变。

二、存在问题

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市的环保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企业主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这些进步与环保部门近年来所做的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但在肯定监管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到环境监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亟需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一)、工作成效与当前严竣的环保形势尚有差距。在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中,我们还不能做到信心十足胸有成竹,究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例如在对一些小企业的监管方面工作还存在不细不实的情况,在上级部门的执法督查中还是有仓促应对突击应对的情况,包括在企业治理工艺的细节方面我们执法人员在自行检查中并未及时发现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上级部门检查中却暴露出来,往往成为通报的焦点。

(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服务水平还待提高。各次检查中也暴露出我们部分监察人员缺乏查实查细的钻劲和韧劲,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在推进环保整改的执行力方面有所欠缺。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还明显存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导企业完善治理技术、攻克治理技术方面的疑点难点问题的方面,能力还显得薄弱。

(三)、地区间的监管差异明显,不平衡性还很突出。总体看来我市东部沿太湖地区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西南部地区企业,重点企业环境意识普遍好于小型企业。调研中也反映出部分企业仍存在环保法制意识淡薄和安于现状的心理,少数化工企业存在生产与治污不够协调的问题还很突出。原因之一是治污设施投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加之受到今年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受利益驱动,有些企业治污设施配备不全或运转不正常,治污设施成为应付环保检查的摆设;原因之二是环保执法工作存在疏漏之处,仍存在诸多盲点死角,执法工作的不平衡性导致有些局部区域环境污染较重,群众投诉反响较大。

三、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