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资经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资经营管理办法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xx年 第5号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经农业部20xx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 韩长赋

20xx年7月8日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核、核发和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核、核发和监管工作。

第四条 负责审核、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条件、程序等在办公场所公开。

第五条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水平、促进公平竞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原则,依法加强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六条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有与种子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品种及人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

第七条 申请领取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或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设施。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的,具有办公场所150平方米以上、检验室100平方米以上、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仓库500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具有办公场所100平方米以上、检验室50平方米以上、加工厂房100平方米以上、仓库100平方米以上;

(二)检验仪器。具有净度分析台、电子秤、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等检验仪器,满足种子质量常规检测需要;

(三)加工设备。具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种子加工、包装等设备。其中,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的,应当具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生产经营常规小麦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0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常规稻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5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常规大豆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3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常规棉花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吨/小时以上;

(四)人员。具有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2名以上;

(五)品种。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的,生产经营的品种应当通过审定,并具有1个以上与申请作物类别相应的审定品种;生产经营登记作物种子的,应当具有1个以上的登记品种。生产经营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六)生产环境。生产地点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具有种子生产的隔离和培育条件;

(七)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申请领取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设施。具有办公场所200平方米以上、检验室150平方米以上、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仓库500平方米以上;

(二)检验仪器。除具备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有PCR扩增仪及产物检测配套设备、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成套移液器等仪器设备,能够开展种子水分、净度、纯度、发芽率四项指标检测及品种分子鉴定;

(三)加工设备。具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生产经营杂交玉米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0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5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其他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的,成套设备总加工能力1吨/小时以上;

(四)人员。具有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5名以上;

(五)品种。生产经营的品种应当通过审定,并具有自育品种或作为第一选育人的审定品种1个以上,或者合作选育的审定品种2个以上,或者受让品种权的品种3个以上。生产经营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六)具有本办法第七条第六项规定的条件;

(七)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申请领取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 基本设施。具有办公场所500平方米以上,冷藏库200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或马铃薯种薯的,具有检验室300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具有检验室200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稻、小麦种子或马铃薯种薯的,具有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以上、仓库20xx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棉花、大豆种子的,具有加工厂房500平方米以上、仓库500平方米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具有加工厂房200平方米以上、仓库500平方米以上;

(二)育种机构及测试网络。具有专门的育种机构和相应的育种材料,建有完整的科研育种档案。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的,在全国不同生态区有测试点30个以上和相应的播种、收获、考种设施设备;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在全国不同生态区有测试点10个以上和相应的播种、收获、考种设施设备;

(三)育种基地。具有自有或租用(租期不少于5年)的科研育种基地。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的,具有分布在不同生态区的育种基地5处以上、总面积200亩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具有分布在不同生态区的育种基地3处以上、总面积100亩以上;

(四)科研投入。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年均科研投入不低于年种子销售收入的5%,同时,生产经营杂交玉米种子的,年均科研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的,年均科研投入不低于800万元;生产经营其他种子的,年均科研投入不低于300万元;

(五)品种。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的品种应当通过审定,并具有相应作物的作为第一育种者的国家级审定品种3个以上,或者省级审定品种6个以上(至少包含3个省份审定通过),或者国家级审定品种2个和省级审定品种3个以上,或者国家级审定品种1个和省级审定品种5个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同时生产经营常规稻种子的,除具有杂交稻要求的品种条件外,还应当具有常规稻的作为第一育种者的国家级审定品种1个以上或者省级审定品种3个以上。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应当具有相应作物的以本企业名义单独申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5个以上。生产经营授权品种种子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六)生产规模。生产经营杂交玉米种子的,近3年年均种子生产面积2万亩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的,近3年年均种子生产面积1万亩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近3年年均种子生产的数量不低于该类作物100万亩的大田用种量;

(七)种子经营。具有健全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生产经营杂交玉米种子的,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至少有1年,杂交玉米种子销售额2亿元以上或占该类种子全国市场份额的1%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的,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至少有1年,杂交稻种子销售额1.2亿元以上或占该类种子全国市场份额的1%以上;生产经营蔬菜种子的,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至少有1年,蔬菜种子销售额8000万元以上或占该类种子全国市场份额的1%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在申请之日前3年内至少有1年,其种子销售额占该类种子全国市场份额的1%以上;

(八)种子加工。具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生产经营杂交玉米、小麦种子的,总加工能力20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稻种子的,总加工能力10吨/小时以上(含窝眼清选设备);生产经营大豆种子的,总加工能力5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总加工能力1吨/小时以上。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稻、小麦种子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干燥设备;

(九)人员。生产经营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育种人员10人以上;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种子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育种人员6人以上。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具有专职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5名以上;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具有专职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3名以上;

(十)具有本办法第七条第六项、第八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

(十一)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申请领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除具备本办法规定的相应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的条件外,还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申请表(式样见附件1);

(二)单位性质、股权结构等基本情况,公司章程、营业执照复印件,设立分支机构、委托生产种子、委托代销种子以及以购销方式销售种子等情况说明;

(三)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其企业缴纳的社保证明复印件,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级管理人员名单及其种业从业简历;

(四)种子检验室、加工厂房、仓库和其他设施的自有产权或自有资产的证明材料;办公场所自有产权证明复印件或租赁合同;种子检验、加工等设备清单和购置发票复印件;相关设施设备的情况说明及实景照片;

(五)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生产经营授权品种种子的,提交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复印件及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证明;

(六)委托种子生产合同复印件或自行组织种子生产的情况说明和证明材料;

(七)种子生产地点检疫证明;

(八)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申请领取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除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自有科研育种基地证明或租用科研育种基地的合同复印件;

(二)品种试验测试网络和测试点情况说明,以及相应的播种、收获、烘干等设备设施的自有产权证明复印件及实景照片;

(三)育种机构、科研投入及育种材料、科研活动等情况说明和证明材料,育种人员基本情况及其企业缴纳的社保证明复印件;

(四)近三年种子生产地点、面积和基地联系人等情况说明和证明材料;

(五)种子经营量、经营额及其市场份额的情况说明和证明材料;

(六)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第三章 受理、审核与核发

第十三条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核、核发。

(一)从事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生产经营及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的,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核发;

(二)从事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经营以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种子企业,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企业所在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核发;

(三)从事农作物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

第十四条 农业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不需要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部门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予以受理。

第十五条 审核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申请人的办公场所和种子加工、检验、仓储等设施设备进行实地考察,查验相关申请材料原件。

审核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核

发机关;审核不予通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核发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或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发工作。核发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验原件。符合条件的,发给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予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应当在核发前在中国种业信息网公示五个工作日。

第四章 许可证管理

第十七条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设主证、副证(式样见附件2)。主证注明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法定代表人、生产经营范围、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区域、有效期至、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副证注明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及审定(登记)编号、种子生产地点等内容。

(一)许可证编号为“__(xxxx)农种许字(xxxx)第xxxx号”。“__”上标注生产经营类型,A为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B为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C为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D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E为种子进出口,F为外商投资企业;第一个括号内为发证机关所在地简称,格式为“省地县”;第二个括号内为首次发证时的年号;“第xxxx号”为四位顺序号;

(二)生产经营范围按生产经营种子的作物名称填写,蔬菜、花卉、麻类按作物类别填写;

(三)生产经营方式按生产、加工、包装、批发、零售或进出口填写;

(四)有效区域。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为全国。其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由发证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确定;

(五)生产地点为种子生产所在地,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标注至县级行政区域,其他作物标注至省级行政区域。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加注许可信息代码。许可信息代码应当包括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相关内容,由发证机关打印许可证书时自动生成。

第十八条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是指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区域。

种子生产地点不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限制,由发证机关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种子生产合同复印件及无检疫性有害生物证明确定。

种子销售活动不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限制,但种子的终端销售地应当在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或标签标注的适宜区域内。

第十九条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

在有效期内变更主证载明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并提交相应材料,原发证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办理变更手续。

在有效期内变更副证载明的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等事项的,应当在播种三十日前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并提交相应材料,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原发证机关应当当场予以变更登记。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当在期满六个月前重新提出申请。

第二十条 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注销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一)企业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一年以上的;

(二)企业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许可条件,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一)农民个人自繁自用常规种子有剩余,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的;

(二)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

(三)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

(四)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书面委托生产、代销其种子的。

前款第一项所称农民,是指以的形式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民;所称当地集贸市场,是指农民所在的乡(镇)区域。农民个人出售、串换的种子数量不应超过其家庭联产承包土地的年度用种量。违反本款规定出售、串换种子的,视为无证生产经营种子。

第二十二条 种子生产经营者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载明有效区域设立的分支机构,应当在取得或变更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分支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设立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以及分支机构名称、住所、负责人、联系方式等材料(式样见附件3)。

第二十三条 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应当在种子销售前向当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建立种子销售台账。备案时应当提交种子销售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种子购销凭证或委托代销合同复印件,以及种子销售者名称、住所、经营方式、负责人、联系方式、销售地点、品种名称、种子数量等材料(式样见附件4)。种子销售台账应当如实记录销售种子的品种名称、种子数量、种子来源和种子去向。

第二十四条 受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书面委托生产其种子的,应当在种子播种前向当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提交委托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委托生产合同,以及种子生产者名称、住所、负责人、联系方式、品种名称、生产地点、生产面积等材料(式样见附件5)。受托生产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的,还应当提交与生产所在地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或村委会的生产协议。

第二十五条 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包括种子田间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流通等环节形成的原始记载或凭证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田间生产方面:技术负责人,作物类别、品种名称、亲本(原种)名称、亲本(原种)来源,生产地点、生产面积、播种日期、隔离措施、产地检疫、收获日期、种子产量等。委托种子生产的,还应当包括种子委托生产合同。

(二)加工包装方面:技术负责人,品种名称、生产地点,加工时间、加工地点、包装规格、种子批次、标签标注,入库时间、种子数量、质量检验报告等。

(三)流通销售方面:经办人,种子销售对象姓名及地址、品种名称、包装规格、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票据。批量购销的,还应包括种子购销合同。

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至少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五年,确保档案记载信息连续、完整、真实,保证可追溯。档案材料含有复印件的,应当注明复印时间并经相关责任人签章。

第二十六条 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按批次保存所生产经营的种子样品,样品至少保存该类作物两个生产周期。

第二十七条 申请人故意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不予许可,并将申请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征信系统。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业主管部门应当撤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将申请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征信系统。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对种子生产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的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核发、撤销、吊销、注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关信息,农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公布,并在中国种业信息网上及时更新信息。

对管理过程中获知的种子生产经营者的商业秘密,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密。

第二十九条 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有下列情形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核发权限发放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二)擅自降低核发标准发放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三)其他未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种子生产经营,是指种植、采收、干燥、清选、分级、包衣、包装、标识、贮藏、销售及进出口种子的活动;种子生产是指繁(制)种的种植、采收的田间活动。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是指主机和配套系统相互匹配并固定安装在加工厂房内,实现种子精选、包衣、计量和包装基本功能的加工系统。主机主要包括风筛清选机(风选部分应具有前后吸风道,双沉降室;筛选部分应具有三层以上筛片)、比重式清选机和电脑计量包装设备;配套系统主要包括输送系统、储存系统、除尘系统、除杂系统和电控系统。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科研育种、生产、加工、检验、贮藏等设施设备,应为申请企业自有产权或自有资产,或者为其绝对控股子公司的自有产权或自有资产。办公场所应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所辖行政区域,可以租赁。对申请企业绝对控股子公司的自有品种可以视为申请企业的自有品种。申请企业的绝对控股子公司不可重复利用上述办证条件申请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是指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包装的、不再分拆的最小包装种子。分装种子的,应当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保证种子包装的完整性,并对其所分装种子负责。

有性繁殖作物的籽粒、果实,包括颖果、荚果、蒴果、核果等以及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应当包装。无性繁殖的器官和组织、种苗以及不宜包装的非籽粒种子可以不包装。

种子包装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三十四条 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由农业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五条 申请领取鲜食、爆裂玉米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按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许可条件办理。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无性繁殖的器官和组织、种苗、种薯以及不宜包装的非籽粒种子的,应当具有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品种及人员,具体办法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备案。

第三十七条 没有设立农业主管部门的行政区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上级行政区域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核发。

第三十八条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相关表格格式由农业部统一制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审核、核发和打印,以及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在中国种业信息网统一进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xx年8月15日起施行。农业部20xx年2月26日、20xx年4月29日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20xx年2月26日的《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同时废止。

篇2

1.完善机制,让利社员

富裕农民供销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合作社的章程,在依法经营农资,农副产品销售的同时,认真吸取外地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社的自身特点,在借鉴中创先,在创新中完善,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经营机制。

1.1确立以农民社员为主,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从事农资商品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合作社每年经营的品种、价格与方式,每位社员与股东一样都有同样的民利,并最大限度的获取社会的效益,让每位社员在参与合作社发展中得到很大的实惠。

1.2采取合理的分配方式,报酬由工资和年终分红两部分构成。合作社管理人员实行定岗,定薪加提成的制度,股东可一股或多股,每股一万元,同股同利,年终参与分红,合作社正常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外,按50%提取红利,每个股分红2800元,最多的持股人可获得红利14万元。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调动了股东的积极性。

1.3入社农民享受优惠政策,不收一切费用,同样享受社会低价农资商品的待遇,凡到指定网点购买种子、农药在零售价的基础上优惠5%,入社社员每年可在合作社享受农资商品,平均优惠在350元以上。

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既兼顾了股东的利益,也给入社社员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及其他经济实体积极参加入社。目前,入社人数发展到186人,经营品种由单一的化肥,发展到种子、农药、农机具、农产品等13大项,共80多个品种,实现了由农资向其他行业扩展的经营理念。

2. 规范运作,诚信经营

富裕农民供销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以诚信经营、规范运作、兑现承诺,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同,也显示出合作社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2.1充分利用供销社“新网工程”,建立销售网络。目前,已建立了3个农资配送站,60多个村级农家店,形成了以镇乡为龙头,村级店为基础的农资销售网络,年销售农资商品1万吨左右。

2.2强化农资经营管理,保证经营商品的信誉,凡是合作社经营的农资商品,股东和社员讨论决定,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管理办法。同时为了保证农资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合作社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直接与生产厂家合作。目前,已与10多家化肥、农药厂、农资商品生产流通企业建立了供货、联销、代销关系。

2.3采取灵活多样的销售形式,每年农资产品销售旺季,也是农民钱不凑手的时候,贷款没放,补贴没到,粮食没出手,合作社就把农民所需的农资产品赊给农户。用粮食兑换农资商品,等贷款下来时再还清合作社的欠款。解决了农民春耕播种的燃眉之急。

3.强化服务,促进发展

篇3

一、目前农资网络布局现状

农资营销网络布局,是农资公司零售批发业务在一定地域的分布,总公司为纲,分公司为网,加盟店为络。它的分布数量与销售价格方面的统一,相互之间内在的联系,构成事物的主体与客体,体现了二者相互交融,实现了矛盾的统一。从化肥生产企业厂址坐落的布局到农资商品营销网络布局,都属于生产布局学和生产力布局学的范畴,是国民经济体系在不同行业的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其客观性在于反映了网络布局的自身客观要求,其科学性在于符合市场营销理念及价值规律的论证。

(一)生产力布局学原则对营销网络布局的要求。就农资连锁经营而言,选址设点是农资网络布局所研究的核心。其原则要求主要表现:一是异地设点,用较少的资本投入,获得超值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回报;二是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具备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仓储设施完善,销售方便顾客;三是考虑农业经济区划、种植结构和农民购买力水平及用肥习惯,社会需求状况;四是减少或不搞重复布点;五是布局的评估与整合。根据网络布局原则,笔者认为,年销售量、化肥的批发与零售价格、经济效益是衡量布局成败的关键。从目前农资商品网络布局现状分析,化肥营销网络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发展连锁经营,抓好网络布局,是促进销售、提升农资市场占有份额的重要环节,从而实现用较小的投入获取更大效益的保证。

(二)对河北省连锁经营的客观评价

1、河北省行政经济区划基本概况。全省现有136个县市,1971个乡镇,49752个自然村落,农业耕地面积8986万亩,复种面积10429万亩,农户1436.1万户,有5383万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按农业自然经济区划分,廊坊、保定以南、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二季作物,以生产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一季作物,以生产杂粮、蔬菜、水果为主。据统计,全省小麦面积3453万亩,玉米3653万亩,棉花980万亩,果树2212万亩,蔬菜1745万亩,全年需要化肥900万吨,农药5万吨,农地膜6万吨。

2、农资连锁经营发展状况。据初步统计,全省有年销售化肥数量2万吨以上经销商约180余家,年销量2000吨以上的约720余家,200-500吨以上的约7880余家。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河北省农资公司认真研究探索农资营销的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在广大城乡布局建网,目前已初具规模,并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巩固发展自身网络的同时,实现了与其他网络终端的对接,延伸拓展服务销售空间,形成了以各分公司为分支机构和配送中心为主题的连锁经营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农业发展需要。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保证了农资连锁经营的稳步发展。在经营数量上,连续3年保持30万吨以上市场份额,全年销售额长期保持在13亿元以上的水平,与全国同行业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全省2200个乡镇农资商店建立了连销合作关系,从而使各类加盟联营网点覆盖全省城乡,向农民提供优质服务范围达3100万之众,占全省农民的57%,实现了化肥农药经营从松散型到紧密型的转化。目前,河北省农资公司经营化肥农药品种与数量占据了河北农资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诚信与服务方面,经调查摸底,“中国农资河北农资”经销的化肥农药深受农民欢迎,农民购买的回头客率达80%以上,尤其是“河北农资”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早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新的农资形象与其所经营的化肥品牌同享美誉,有口皆碑,诚信与服务造就了农资人的自信,农资网络为农业所作的贡献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今后自身的稳步发展夯实社会基础。在经营管理方面,实行强化规范管理量力适度经营,确保各职能部门的高效运转。农资商品进行网络营销连锁经营,是现代资本经营运作最先进的销售方式,但管理模式与其他行业在城市连锁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的特点为网点设在基层,人员就地聘用,素质参差不齐,销售方式不同,从机构内部因素组合,到外部销售环境,都属于新人新地新事物,万事开头难,管理是关键。为确保营销网络的稳步发展,从规范管理入手,总公司先后制定了统一的制度规范、统一的服务规范、具体的业务经营管理办法,实行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省联网。在销售方面,实行了统一的标识、统一的采购配送、统一价格策略、统一的单证资金结算回笼制度,从而保证各分公司营销网络的高效运转,实现了市场、效益双赢。

(三)影响农资网络布局连锁营销的几个因素。目前河北省农资公司发展连锁经营,设网布局已具备规模,对企业的平稳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从网络的分布上看,较为合理,实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但由于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制约束缚了网络营销的均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分公司建立多年,加盟网点发展缓慢,对发展网络营销认识不足,缺乏长远战略眼光,短期利益至上,导致经销量萎缩,利润指标下滑,经营效益不佳,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造成了财物的浪费;二是货源供应紧张,数量不能保证,影响了销售;三是规范意识淡薄,工作出现失误,不利于分公司长期稳步发展战略;四是聘用人员业务素质技能欠缺,不能适应网络营销的发展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上述现象已经构成农资营销网络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消极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适当引导和修正,将影响连锁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出谋“话”策,再创辉煌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分公司网络的探索发现,现有的营销策略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有进一步充实的必要。

(一)注重农资网络布局的自然整合。在网络布局初期,设点目的在于收历史旧账欠款,与原来的县级公司联营销售,所得利润逐年抵消欠款。经过几年运作,大部分公司由原来的联营变为自营,销售数量与利润逐年增加,占据了本地化肥需求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为网络的生存与发展打造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但也有少部分公司所在的地域,由于竞争对手增多,恶性竞争剧烈,甚至合作方配合不利,销售数量连年递减,风险犹存,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失去了继续经营存在的意义。对此认为,网络布局应该尊重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该建的必须建,营销模式该变的就得变,顺时把握,随时调整,利大于弊,对不适应销售需求的,应予淘汰出局,重新整合,便于新的布局,是今后农资发展连锁经营的重要任务。

(二)发展连锁经营聘员用人是关键。当今社会聘人的标准是什么?首先是看他是否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对企业的忠诚,德才兼备,人际和谐。其二是应知应会,具备熟练的业务,组织才能和执行力,对工作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开拓创业敬业精神。其三是在发展直营店、加盟店和存放货方面能否把握好合作对象关。为进一步减少联营工作失误率,应坚持做到对有经济前科的不与其合作,造假贩假的不合作,没有群众基础的不合作。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确保信息与决策的时效性。现代的网络营销打的是信息战。管理层的政策和决策来源于快与准的信息。化肥农药经营,由于受季节气候品种数量地域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销售特点是销肥时间集中,时间短,并且多家经营充满着竞争,价格变化快,稍有不慎战机贻误,造成亏本,为使连锁经营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制定或调整策略,提高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上下沟通,相互反馈信息共享的决策机制,进而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四)创建行业协会,确保农资大市场的稳定发展。未来的农资市场是一个文明竞争有序的市场,杂乱无章、恶性竞争、相互压价、互相冲击,从长远角度考虑,既损害了经销商自己,又损害了农民利益,认真呵护好农资市场,保证化肥供应,建立全省化肥生产和流通协会是农资市场发展的必然,有利于化肥市场的平稳发展。农民利益与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已视为基本国策,化肥的有效供给,只靠政策的宏观调控不行,必须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有一套互相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那就是协会的作用。在这方面,美国磷肥协会,日本的农协,都在生产和流通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目前中国的国情看,政府职能越来越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行业民间组织作用将不断加强,由行业协会本身根据章程相互制约,化解经销商与生产企业、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化肥市场“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这样才能为发展连锁经营创造和谐外部环境。

篇4

——第二届董事会年度工作总结

各位股东、同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度股东会。2010年**及各公司遵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财富”的企业精神,在董事会的决策下,全体员工兢兢业业,辛勤工作,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所取得的成绩,与各位股东和全体同事的辛勤工作和锐意进取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董事会向各位股东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代表第二届董事会将2010年工作简要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实行股权集中委托管理

2010年3月顺利完成了第二届董事会、监事换届。**公司董事会为**及各公司的决策、协调、服务、监督、考核机构,实行董事长负责制。各公司按照**公司董事会的决策结合本公司实际独立地创造性开展了各项工作。**公司董事会不断强化对**及各公司经营情况的考核和监督。

为优化股权结构,在股东自愿、保证股份所有权和收益权不变前提下集中股权管理权,提高股东会责任和议事效率。

二、健全制度,逐步实行标准化管理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2010年**及各公司制定和完善了员工管理、岗位职责、各环节流程等规章制度。今后,将继续把定额化、流程化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而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标准化,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及各公司继续采取外派、员工自学、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阿合其轧花厂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开展了“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既鼓励了先进,又鞭策了后进,增强了轧花厂的凝聚力,并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四、**公司多措并进,扩大经营规模

一是加强各环节流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下设财务会计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3个职能科室,根据各科室职责合理设置岗位,做到了职能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做好对轧花厂的服务、协调、监督。提出并正在完善 “一对一”和“日清日结、日清日高”管理制度,根据各岗位职能职责,按照分片、分段的要求对各项工作、任务实行流程化管理。

二是做好棉花经营工作。2010年度共加工皮棉11542吨,按加工量排序分别为纵横2213吨、棉种1788吨、阿合其1677吨、八家户1414吨、大河沿子1408吨、茫丁1188吨、黑树窝子1053吨、托托厂801吨。纵横轧花厂在远离公司且收购、加工条件差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收购量,连续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予以表彰。

截止2011年2月底已销售皮棉6602吨,其他皮棉陆续到站适时销售。预计2010-2011年度可实现联营利润2500万元以上。

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健全轧花厂质量管理体系,收购前对各轧花厂质检人员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对加工速度、棉绒比、外包装等细节制定了考核指标,各厂基本达到公司制定的质量指标。在此,对各轧花厂棉籽管理存在严重质量损失提出批评;对经营管理科未能及时发现、通报质量隐患造成损失给予通报批评。希望各厂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经营管理科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切实保证产品质量。

四是做好物资配送,抓好技改项目。按照“零库存”的要求实行材料集中采购为主、零星采购为管理办法,在确保安全生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及时采购配送、调配。在做好设备检修的同时,2010年度轧花厂维修、技改等项目实行“申请—审核—预算—实施—验收—决算”的管理模式,对棉种轧花厂脱绒车间动力和黑树窝轧花厂毛籽绞笼等项目进行了技改,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

五是完善定额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根据费用、成本定额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成本开支,并根据费用实际发生情况修正定额标准。做好业务信息、数据的审核,保证各项信息、数据准确、有效。同时,加强收购资金管理,每日汇总、审核各轧花厂收购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收购资金安全。在此,对财务会计科两次出现工作失误提出批评。

六是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产零等级事故。为确保收购和加工期的消防安全,各轧花厂采取专人管理、专人操作的办法,对消防设施勤检查、常维护,配备防护,并采取生产前集中培训和班组会议强化要求的方式重点讲解消防安全要求,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消防安全意识,强化安全防护操作。为确保收购和加工期的消防安全,根据各厂实际状况,2010年度培训入厂新职工360人次,更换灭火器261具,各轧花厂主要部位已安装监控设备,同时各厂消防器材实行专人管理、专人使用、专人维护。经营管理科不定期对各厂消防、劳动以及消防设备的监督检查,发现消防隐患及时整改。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等级事故。

五、各公司工作开展顺利

㈠精丰公司抓好良种繁育,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做好优质棉种销售和储备工作。加强销售网点管理,并吸纳其他种子销售公司经销商加盟销售,依托县科协广告宣传栏在各乡镇场做好宣传工作。2009-2010年度销售优质棉种700余吨,实现利润150万元。

在做好设备维护检修的同时投资9万元购置热风炉,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生产加工的质量水平。2010年精丰公司加工优质棉种430余吨,共储备棉花良种1400余吨,可满足我县60%的棉花用种需求。

二是良种繁育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引进—示范—推广”一体化的生产加工办法,调整良种繁育策略,与4家科研院所、育种企业合作开发繁育了高品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引进30余个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掌握第一手的试验数据,储备了一批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品种(系)。2010年良繁4个优质棉种2万5千亩、“三圃田”2千余亩,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合理施用和坐地收购管理,确保育种质量。推广的洁白型棉花品种受到市场欢迎。

三是拓展经营模式,提高盈利水平。投资300万元在八家户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43座,并配置节水滴灌、卷帘机、旋耕机等机械,基础设施做到了水、电、路“三通”。该基地将对外承包种植,支持我县标准化、多样化农业栽培模式推广。

㈡**锦·天域公司提升特色林果业发展,抓好产品开发力度

一是深加工生产效益可观。收购枸杞鲜果56吨,生产浓缩汁19吨(灌装12吨)、原汁13吨、枸杞籽油1577公斤,试生产枸杞汁饮料1.5吨;生产提取物21吨。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300万元以上。

二是做好营销网点建设和宣传推广。年初在**县城新建产品展示厅和销售点,在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博乐等地建起了销售网点。截止2010年底,各销售网点共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同时公司将产品定位高端市场,生产了一批礼品装满足市场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三是完善生产基地建设。申请28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了5500亩枸杞苗木补种项目;新建机井2眼,完成5000亩滴灌设施,提高基地土地利用率和枸杞成活率。2010年度顺利通过现代农业项目验收。

综合厂新建140平方米职工食堂,维修采暖设施改善了员工生活条件。

㈢新天悦公司完善生产,稳步营销业务。

2010年3月成立后,办结资产交接、产品定位、包装设计和证照办理等各项工作。采取铺货、广告宣传、等方式加大推广销售辐射力度,2010年度共计调试生产各档次白酒4000件,已销售2300件。

㈣精农公司完善配送功能,扩大农资销售量

一是完善销售模式。精农公司成为石化**县总经销并正在申请其他农资产品区域总或总经销,在县域各乡镇设立直销店,已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形式物资配送和服务体系。2010年1月至12月采购总量为18126.6吨,销售18000吨,实现利润50余万元。

二是拓宽新产品销售力度。把生命素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销售范围已辐射温泉、博乐等县市,2010年通过销售管理平台销售生命素1100件,回笼资金32万元。

㈤新农公司甜叶菊试种成功,要准确核实种植成本,尽快弥补已形成损失。

㈥锦苑公司已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公司的发展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在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开拓性,安于现状;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出来,科室个别员工执行力差、缺乏竞争意识。

二是管理制度需要继续完善、部门职责和分工还不明确、人才储备尚不充足;

三是各公司尚未制定出完善的发展规划,公司的重大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在经营上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制约着公司的健康发展。

我们将认真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权衡利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统筹兼顾地加以解决。2011年,**及各公司主要工作任务为:

**公司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层级、环节、岗位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各环节流程。做到能岗匹配,根据员工的品质和能力,将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进一步细化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工资分配方式,提高骨干人员待遇,创造“和谐、创新、竞争”的工作氛围。

二是全面实行工作分工、分块、分段和“一对一”流程管理,形成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培训和审核、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负责的作业链。

三是对90%以上费用、成本实现定额管理,由总经理审核非定额费用;加强赠品、礼品、接待费用、车辆、差费、项目申报等费用的管理。

四是完善物资采购询价、质量管理流程,加强审核监督力度。完善物资采购、配送、使用、库存及盘点系统,采取抽查方式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五是轧花厂完全实行厂长负责制,其中皮棉加工业务由各轧花厂厂长负责,公司按皮棉加工量、吨皮棉加工定额支付加工费用,并做好对轧花厂加工业务的协调、服务。2011年度各轧花厂完成收购指标后公司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轧花厂开展收购、加工、销售业务,形成的利润归轧花厂所有,同时轧花厂厂长要承担可能出现的损失;轧花厂可申请仓单棉交割等方式提高收购量和利润。

六是制定茫丁轧花厂迁建方案;实施棉种轧花厂机采棉加工设备和黑树窝子等轧花厂烘干设备技改项目。

七是采取招商引资和联合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现有资产的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八是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年经营皮棉5万吨以上。争取实行联营利润(**和同业公司联营利润)3000万元以上,2013年形成自有资金积累2000万元以上。

精丰公司

一是充分利用科研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发展常规棉,尽快突破杂交棉,积极探索,选育高品质、高产量、高衣分、高抗性,适宜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新品种。

二是继续加强种子棉基地项目建设的力度,在满足本公司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好与其他育种企业联营,增加企业和育种农户经济效益。合理安排种植区域,优化品种结构, 2011年良种繁育30000亩、“三圃田”3600亩以上。

三是争取国家农业惠农政策,完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领办创建棉农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实施力度,紧贴县域种植调整,争取实现利润200万以上。

**锦·天域公司

一是强化营销网络和营销团队建设,加大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力度,推进企业可持续经营。

二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吸收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产品自主研发能力,研制枸杞深加工产品。2011年实现销售1500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

新天悦公司

生产各档白酒3万件,继续做好产品营销,销售2万件以上,实现利润30万元以上。

精农公司

一是采取快进快出办法,化解存在的市场风险;降低淡期库存,提高资金运转率。2011年实现利润60万元。

二是加强与**公司各轧花厂合作,向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提供种植所需农资商品,形成“精农公司+**公司轧花厂+农户”的农资销售模式,增加农资经营量。

三是继续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夯实企业管理基础。通过参与县元宵节焰火晚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形象。

为确保**及各公司工作顺利进行,**公司董事会将外聘财务顾问对**及各公司财务状况、往来账目、成本管理以及财务规划等提供咨询和审核作为对各公司考核依据;聘请法律顾问提供合同、投资、联营等方面法律咨询,降低经营风险。

篇5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抢抓全市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强企兴社的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管理机制,统筹兼顾城乡、社企协调发展,优化突出发展重点,加强联合合作,聚集力量,全面增强和提升供销社的发展活力和实力。

二、主要经济指标

1、实现销售总额7.5亿元;

2、直属企业利润实现50万元;

3、资产总额实现5.3亿元;

4、上缴国家各种税费700万元;

5、社会贡献总额实现3850万元;

6、所有者权益实现1亿元。

三、重点项目目标

1、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8个,改造建成配送中心5个,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8个;

2、完成化肥淡季储备3万吨,化肥供应8.6万吨,确保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份额达75%以上;

3、建设电子科技数码港项目,力争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30%;

4、开工建设茶厂整体开发项目;

5、积极配合开发商完成市商贸中心拆迁开发工作;

6、建成市废旧电子拆解中心和废旧金属市场投入使用,并完善附属设施及相关证照手续;

7、全面完成“东亚大厦”塔楼主体工程建设;

8、完成改貌市级农资配送中心建设。

四、工作措施

2013年,全社系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开工建设项目多,投入规模大,增强企业实力,解决民生工作十分艰巨。全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刻认识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充分认识做好全年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社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保障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行目标责任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深入分析和研究工作,寻找差距,研究措施,做到思路清、任务明、措施硬,做到领导精力向一线倾斜、干部力量向一线倾斜、工作重心向一线倾斜。实行工作落实问责制度,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营造重实绩、讲效率、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2、坚持以服务“三农”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一是不断优化和提升农家店(超市)、农贸市场等经营网络的服务功能,通过开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连锁经营体系,充分发挥网络在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的作用。二是推广建立农家店(超市)经营守则,服务承诺及购销台账管理制度,促进形成农家店(超市)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拓展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增强“新网工程”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

3、坚持以建立和完善社有资产监管体制为重点,加强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一是认真开展直属企业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资产电子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试行财务预算管理,完善企业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加大对资金的集中管控力度。三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目标责任制度,突出对利润总额、资产运营效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关键性指标的考核,引导经营管理者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努力提高社有资产的运营和监管水平。

4、坚持以实施联合合作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行业产业优化转型,为着力打造供销企业集团奠定基础。一是围绕存量资产开发和管理创新等目标,加强与系统外企业的联合,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推动跨越式发展。二是围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控制力等目标,加快系统内企业间联合发展的步伐,着力在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和物业租赁等领域,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充满活力、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集团公司。三是通过加强业务指导、强化政策协调、提高上级社为下级社的服务保障水平,增强供销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6

一、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喀左县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以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凝聚与扩张功能,依托当地农业产业优势,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规模生产。截止到2011年末,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30个,分布全县23个乡镇,涉及保护地蔬菜、花卉、养殖、瓜果等产业。在册成员11021名,成员人均收入8000多元,高出全县人均收入近一倍;带动农户近3.5万户,年产值14亿多元。

二、喀左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虽然较快,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现有的130个合作社中,服务功能发挥好的20个,占总数的14%。具体表现为:

1.发展数量虽多,但档次较低

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都处在初级阶段,要有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虽然成立了很多,但多数还不完善,经济实力不强,缺少生机。

2.管理水平偏低,服务能力差

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大都是农民,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为成员服务多集中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初级产品销售上,迫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内部管理人员。

3.内部运作不规范、不完善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不正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难以做到规范。

4.政策落实不全面、不到位

合作社产生和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急需资金、信贷、税收、土地、农资、运输、质量认证、注册商标等方面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很多优惠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但实际执行、落实较少。

5.运转资金严重缺乏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增强,但与之相比,农村金融供给却严重滞后,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加快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抓典型,促发展;抓培训,上水平;抓规范,上档次;抓扶持,强功能。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合作社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社内部农经营管理水平为宗旨,力争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模上有一个大的扩张,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在组织化程度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在产业化上有一个大发展。

1.实施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带动辐射作用

积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落实《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每年确定5到10个发展比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内部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引导其规范运行,增强带动辐射能力;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2.围绕主导产业,打造合作社优势产品

紧紧依托和围绕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突破地域、行业界限,有效整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把保护地蔬菜、畜牧、经济林等主导产业、优势产品为重点,有效推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是打造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积极引导合作社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发展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名优特产品。建议县政府在合作社注册商标上给以扶持。

3.紧抓规范完善,加强内部管理

在借鉴各地合作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立了“服务社员,规范管理,滚动发展,促进增收”的办社宗旨,制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主体、入社自愿,民主管理、盈余返还,重视教育、鼓励联合”的六项基本原则。注重依靠政策加强合作社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详细规定了组建合作社的程序步骤、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合作社标准以及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保障了合作社真正成为“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互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成员素质

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县内合作社之间互相学习等方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内部管理上水平。同时,加强合作社财会人员的培训,保证合作社健康发展;

篇7

关键词 种子管理;现状;措施;云南罗平

中图分类号 S3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70-03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3个省(区)的结合部。罗平县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5.43万hm2,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8万hm2,大春粮食播种面积4.07万hm2(水稻0.6万hm2,玉米2.67万hm2,杂粮0.2万hm2,薯类0.6万hm2),晚秋粮食播种面积0.57万hm2;小春油菜播种面积4.67万hm2。每年大小春销售种子量在1 800~2 000 t,由于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品种结构呈现“多”的现象,每年仅杂交玉米品种在罗平境内销售超过100个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县农业局委托县种子管理站行使种子行政管理职能,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3项职能。近年来,在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市场监管和良种推广方面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做好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做好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及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等工作。因此,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种子质量,规范种子经营,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1]尤为重要。

1 罗平县种子管理工作现状

1.1 种子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

2007年,罗平县种子管理部门正式从以经营为主转向彻底脱离经营、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种子体制改革前种子管理部门以经营为主,同时兼顾种子管理工作,由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特殊身份,对种子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造成部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隐患。一些农民群众对种子的识假辨假能力差,维权意识较弱[1]。

1.2 部分种子经销商存在走村串户兜售现象

部分经销商利用亲朋好友、故交、同事等关系采取隐蔽的联系方式把种子直接供到农户手中,干扰了种子市场,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易造成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加之罗平县地处3个省的交界处,种子市场大,供种企业多,销售网点分布范围广,市场监管压力大,监管难度加大。

1.3 种子销售和使用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方面,种子代销商对品种的特适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了解不够,在销售过程中盲目地向农民推荐品种。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在购买种子时对种子的包装标识不认真阅读或者看不懂,只听代销商推荐。由于品种的销售和使用都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种植不适宜的品种造成损失,引起种子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1.4 品种推广中存在“合情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现象

由于受罗平县特殊的立体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一些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在罗平县表现较好、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受到农民喜爱和追捧的品种(如部分“未审先推”的黔审品种),又与部分法律法规有冲突;相当部分主流推广的国审(省审)品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推广条件,由于不适宜罗平县气候条件,在罗平县种植表现抗性较差,产量低、不增产,农民不愿种植,按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严格执行,在推广种植时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这就给罗平种子市场管理带来较大的实际困难。

1.5 种子市场中“套牌种子”现象和恶性竞争现象较突出

一些种子企业为了销售未经审定(或滞销)的品种,逃避种子执法部门的监管,在种子包装时把这些品种名称套为经过审定(畅销)的品种名称,一般种子销售者和使用者无法识别该种情况,导致每年都有相同名称的品种,在不同年度或不同时期购买时田间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反映[2]。另外,种子恶性竞争,坑农现象时有发生。罗平县种子市场种子价格波动较大,种子管理部门无权干预种子价格,经济实力强的销售商恶意囤积紧缺种子,抬高价格获取暴利[2];同时少数种子企业自育品种进行人为操作,获取暴利。

1.6 种子执法部门配合不到位,管理经费投入不足

在市场管理中缺乏相互配合、信息交流不及时;行业之间的法律法规不配套,在针对具体种子投诉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执法经费,在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种子质量抽检、田检、新品种试种及案件查办等种子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种子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不完善,难以为种子市场监管提供科学、强有力的执法证据,种子执法人员只能靠感观进行判断。

2 管理措施

为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确保种子质量安全,保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利益,县种子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罗平县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7项措施强化对种子生产经营管理。

2.1 加强种子法律法规宣传培训,把好学习质量关

2.1.1 加强种子管理人员自身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参加省市种子管理站组织的种子检验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行政执法及种子备案等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取得种子检验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内审员、种子行政执法等证件,为依法开展种子管理工作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种子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进一步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2.1.2 加大对种子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增强种子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逐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结合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组织,召开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培训会,向种子经销商宣传《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让他们了解抽查的目的和意义,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抽查工作;在大小春种子销售前,对种子经销商组织培训,强化学习《种子法》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知识;在农作物成熟季节,组织召开新品种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增强种子经销商及相关人员对农作物品种特征特性的感性认识,为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科学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 加强服务指导,增强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以“送法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放心农资下乡”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开展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通过组织种子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咨询,制作种子真假识别及安全使用展板,印发相关材料等措施,大力普及种子法律法规知识、种子识别辨假知识、主导品种和主推农业技术知识,强化对农民购买和使用种子的服务指导,指导农民在购买种子时要索要票据,使用种子时要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识别假劣种子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5年共组织宣传人员超过300人次,出动宣传车辆超过130台次,接受咨询人员超过10 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8 000份。

2.2 推行5项制度,把好种子市场准入关

2.2.1 实行种子生产经营责任制。为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者的法定责任意识,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县种子管理站依据《种子法》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法规性文件的规定,制定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及代销商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该责任书相关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在种子销售之前,与种子生产、经营责任人进行书面签定。

2.2.2 实行种子生产经营电子备案制。按《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规定,推行种子生产经营电子备案制,5年录入650条种子经销商的基础信息,制作并发放650套种子经营备案书、种子经营合格证及种子生产经营档案表。同时,要求各种子经销商及时填报经营的品种和数量,并来种子管理站备案。

2.2.3 实行新品种试种制。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滇、桂、黔3个省(区)的结合部,境内生态环境类型特殊、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实行新品种试种制度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使用种子不适宜给农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是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种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加强罗平县种子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经营行为,进入罗平县种子市场的品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经国家、云南省、曲靖市审定(或认定)通过,并在罗平县种子管理站的监督下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试验种植证明其适应性后的品种。

2.2.4 实行品种准入制。品种准入是种子市场管理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决定着种子市场上品种的合法应用。根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进入罗平县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实行新品种准入制度。经罗平县种子管理站审核,在每年大春种子销售之前列出下一年度准入市场的品种名单,并在县内进行公示。不在准入名单内的品种须报罗平县种子管理站审核后方可销售,禁止销售不在准入名单内且审核准入条件的品种[3]。

2.2.5 实行品种招回制。为确保农民用种安全,对不符合罗平县农作物种子准入制度的品种实行招回制度。在种子市场监管过程种中,发现不符合罗平县农作物品种准入要求的品种,依法发出责令整改(或停止销售)通知书,查清种子来源,要求供种单位招回种子,责令种子经销商退回种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农民因使用不符合准入要求的种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降低执法成本。

2.3 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把好跟踪追溯服务关

为方便跟踪调查服务及事故处理。按照《种子法》第二十三条、二十五条、三十六条的规定,要求种子经销商做好2个方面工作,一方面建立种子进销台账,并载明种子来源和销售去向;另一方面做到进种时索票索证、售种时必须开据销售凭证。为规范管理,工商部门与管理站联合印制统一的销售凭证,从2007年开始以县城为试点要求经销商使用统一的销售凭证,到2012年,除云南大天种业使用自制的销售凭证外,辖区内所有种子经销商使用统一印制销售凭证。市场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种子经销商有的没有进种单据,有的未开销售单据或填写不符合要求,有的销售的品种及数量未及时备案或备案不全。管理站采取当场给予口头教育,并督促其限期改正[4]。

2.4 定期抽检,严把种子质量关

根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和《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规定,对云南大天种业生产经营的种子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对该辖区内种子生产基地进行普查,并积极配合省市管理站对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田进行抽查检验,检查内容包括种子生产企业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规范、田间生产档案与记载、田间生产田的隔离情况、花期是否正常相遇、田间去雄除杂是否及时彻底以及各项措施是否达到相关技术规程要求等。结合《罗平县农作物种子质量专项整治方案》要求,联合工商、质监和其他农业执法部门以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代销商为重点,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备案工作,提高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和覆盖率,增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利用现有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技术人员进行种子质量室内检验工作,检测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3],纯度和种子真实性通过田间种植鉴定。以《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GB4404.1-2008)和《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为判定依据,对抽检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种子,不得进入种子市场销售。对制售假劣种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严惩,确保生产用种安全。

2.5 文明执法,把好销售行为关

依法对种子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一是不定期采取地毯式检查,不留死角;二是重点地区、重点季节、较大的种子经营门店采取巡回检查,加大日常巡查频率,认真作好巡查记录;三是联合工商、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发挥合作优势,形成执法合力,以种子执法年活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为契机,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辖区内种子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和专项整治[5];四是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执法理念,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种子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责令并监督、指导其改正,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依法查处。通过对案件的查处,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2010—2012年,以种子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制定《罗平县种子执法年活动方案》,成立了以罗平县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种子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从种子管理站、法规科和综合执法大队抽调种子检验员、执法人员和车辆,组成种子执法专项检查工作组,由副局长带队,联合工商等相关部门,对全县种子市场进行为期1个月的现场检查和种子质量抽查。检查组一查是否取得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从业人员合格证,二查是否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4],三查标签标注是否规范,四查品种是否符合准入要求,五查是否存在经营假劣种子行为。

市场监督检查发现部分种子代销商存在违反种子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管理站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积极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未按规定取得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合格证的,按相关规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督促种子代销户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到种子管理站补办种子经营备案书和种子经营合格证;对未按规定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的,采取当场给予口头教育或按相关规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督促种子代销户及时改正和在规定时限内按要求把经销的品种和数量填报并来管理站备案;对经销的品种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依据《种子法》《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和相关文件规定,分别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停止销售通知书》,督促种子代销户限期退种处理,并要求供种方招回;对标签标注不规范的,及时上报市种子管理站,由省市管理站在恰当的时机统一向种子企业通报,并要求逐步改进。

2.6 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或投诉、举报案件,把好纠纷调解和案件查处关

随着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深入宣传和法律法规的普及,农资打假投诉电话12316和12315向社会公布后,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的投诉逐年增多,管理站应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或投诉、举报案件,妥善处理种子纠纷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目前,罗平县种子案件投诉一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二是由于技术过失引起的事故[5],三是“套牌种子”引起的种子纠纷。实行首问责任制,积极做好上访或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核实、调查和鉴定工作,深入调查研究,依法及时、客观、公正地调解种子质量纠纷,维护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把查处结果向上访群众或举报人反馈。5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超过130人次,处理种子纠纷案件超过80起。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室内检测等措施,充分发挥管理站多专业的优势,综合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提出及时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及时核查省市批转案件。按通知要求认真进行实地核查,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将核查或处理情况向市站和县农业局汇报,并将核查情况在罗平县农业信息网上公布。

2.7 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研究,为品种审定和品种准入提供理论依据

自2007年以来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安排和相关育种单位委托的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新品种试验82组1 053个品种,其中,油菜新品种30组420个组合,玉米新品种(组合)28组386个组合,水稻新品种(组合)24组247个(组合)。通过对上述新品种(组合)试验研究,为品种审定和品种准入提供理论依据,现经过国家、省、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有166个。

3 参考文献

[1] 李景荣.对加强沧源县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云南农业,2005(3):22-23.

[2] 王党才.丘北县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2009(1):307-308.

[3] 资菊丽,蔡成向.如何通过种子检验提高玉米制种质量[J].云南农业,2008(1):181-182.

篇8

2017年,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主要倾向:一是保护耕地地力,向适度规模经营倾斜;二是向具体产业倾斜;三是向发挥带动作用的经营主体倾斜。

2017农业惠农政策类型有:一是优惠类政策。

(1)税收优惠: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 %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2)用水用电优惠:

规模化生猪、蔬菜等生产的用水、用电与农业同r;

电力部门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从低执行的政策。

二是补贴类政策。

国家给予农村合作社的补贴政策有土地流转补贴、贷款补贴、购农机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农业保险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等。具体项目的申报还要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有些不同。全国很多地区对合作社土地流转有补贴,比如浙江新昌县对流转土地种植水稻1.33 hm2(蔬菜2 hm2、其他3.33 hm2)以上给予经营业主和流出户一次性奖励每公顷2 250元。

根据财政部去年年中的《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规定,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要求在试点阶段,主要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项目区域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对个别流转耕地面积较大的,也可以在项目区域范围以外单独立项扶持。降低合作社等申报主体成立时间和单个项目治理面积等“门槛”,简化项目申报程序;探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照谁申报、谁实施、谁管护的原则,将项目建设和管护权一并移交;扩大资金使用范围,财政资金除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可对育秧设施、粮食晾晒烘干设备、仓储物流、农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进行适当补助。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农民合作社特别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有和管护试点,扩大试点范围,跟踪试点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建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的新机制,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果长期发挥效益。

鼓励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获取资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贷款,中央财政予以贴息。拓宽融资渠道,除政策性银行外,把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也纳入贴息范围。允许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补助、自筹资金“三位一体”、贷补结合方式,吸引金融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

三是涉农项目扶持类政策。

另外,在专项扶持类方面,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扶持。国家农发办在《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的意见》规定,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单个项目申报实施面积,原则上农民合作社试点项目平原地区不低于33.33 hm2、丘陵山区不低于20 hm2,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每公顷土地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22 500元。

在产业化项目的扶持方面,国家农发办68号文件对项目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原则上要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2016-2018年)》,主要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依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有关规定执行。鼓励各地采取“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

但是,对申报项目的合作社也设立了相应门槛:要求具有法人资格,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产权明晰,章程规范,运行机制合理,持续经营一年以上,财务管理比较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强。

农业部等7部委决定,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涉农项目扶持类政策的扶持资金力度大,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需要在项目通知后申报争取。我国专项扶持里涉农项目比较多,比如: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贴息项目,要求单笔贷款不低于100万,不高于6 000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扶持资金80万-160万。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供气等沼气工程项目,扶持资金20万-80万。“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左右。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扶持资金龙头企业100万-300万,合作社50万-150万。

四是农产品流通政策。

篇9

[关键词]贫困山区;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

[作者简介]昊遵新,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F83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4-0016-03

农户小额信贷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农村地区相比,山区由于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比较差,贫困人口比例往往也比较高。如何针对贫困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户小额信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探索出了一条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湖北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人口41万,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到目前为止,全县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5.96万,低收入人口7.87万,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7.4%和22.98%。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逐步摆脱经营困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两者良性互动的新局面。从笔者调研情况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他们在小额信贷支农上制定了针对贫困山区的信贷策略。这些策略和经验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一、优化小额信贷投向

由于支农资金规模往往有限,为了使有限的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县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小额信贷的特点和要求,优化了小额信贷贷款投向。

1,扩大贷款投放范围,合理确定贷款额度

农户小额贷款应该为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支持。为了实现小额贷款目的,长阳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贷款证管理办法,明确将全部农民纳入到小额贷款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对农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分成三级,并根据当地农户生产经营的规模及其对资金的需要,确定合适的贷款额度。其中,一级信用等级的贷款额度一般为2000元;二级为1500元;三级为1000元。这些额度虽然较小,但基本满足了长阳大多数农户的需要。由于贷款对象非常分散,符合大数法则,再加之贷款额度也比较小,使得最后的贷款风险也非常少。2004以来,县农信社支农小额信贷的到期回收率平均达到98%,逾期比例不到2%,效果非常好。长阳县农信社的经验表明,小额信贷在贷款额度上必须要小,而贷款对象却必须要多,这样,贷款损失分布才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比较小,贷款银行或信用社才能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

2.以专业村为纽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由于贫困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可耕作土地非常分散,农户大多是小规模经营。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市场适应能力往往很弱。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是贫困山区农户小额信贷需要考虑的问题。从长阳县的经验来看,建设专业村是一条可行之路。所谓专业村,就是整个村庄都以某种或少数几种作物为主要种植品种。一般来说,在专业村规划下,各个村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主要的种植品种。在专业村里,虽然单个农户仍然是小规模经营,却可以获得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好处。首先,由于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生产技术、共享信息甚至共同购买共享生产资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单个农户生产成本。其次,由于专业村建设相对单个农户而言,政府更容易规划或指导,并能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政府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发挥扶持政策的规模效应。最后,在专业村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各个专业村的特点,统一进行贷款可行性研究,并在贷款可行情况下批量进行小额贷款。相对以往对单个农户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并发放个体贷款相比,专业村贷款的操作成本显然要小得多。并且,在专业村贷款下还可以通过确定工作目标、落实挂村责任人、专款专用等方式对贷款进行全程监督,从而降低贷款风险。

3.在贷款用途上,要突出特色农业

虽然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差,不利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但如果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往往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大量事实已经证明,特色农业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也应该调整小额信贷投向,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例如,长阳县农村信用社根据长阳县地处山区、清江水质优良的现状,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清江鱼、优质脱毒马铃薯、清江肉羊、优质碰柑、早熟蜜橘、优质绿茶、药材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大力扶持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清江鱼。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火烧坪、贺家坪和榔坪三个乡镇,他们投入专项小额信贷4000万元,扶持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在短短几年时间,这几个乡镇就改变原来的落后状况,经济实力在全县跃居前列。同时,还为300多个农户投放专项小额信贷250万元,支持农户利用清江特殊水质养殖清江鲢鱼,每年销售收入就达到1000多万元。长阳县农信社的经验表明,在小额贷款上并不是被动地应用大数定理区防范风险。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还应该从单笔贷款出发,妥善确定贷款用途,提高贷款项目的竞争力。只有每个小额贷款项目有了市场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这样,贫困山区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有资源,开发特色产业或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小额贷款项目的竞争力。

二、加强小额信贷营销管理

与一般贷款相比,小额信贷由于客户分散、额度较小,贷款的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如何加强小额信贷的营销力度,是小额贷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该针对小额信贷的特点,转变过去的机关作风,增强全员小额信贷营销的认识,深入到农户中去开展小额信贷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小额信贷营销管理办法,形成全员营销小额信贷的激励机制,并做好小额贷款的后台支持与引导工作。

长阳县农村信用社在推行小额信贷全员营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制定了《长阳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营销管理办法》,专门成立了营销小额贷款的管理机构,并为每个营业网点及其工作人员确定了创收目标及奖惩措施。与此同时,信用社还对员工提供营销技能和信贷业务的指导,通过聘请营销专家为员工授课、总结并推广先进信用社和个人的营销经验等方式,提高员工营销的技能。同时,信用社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小额贷款调研活动,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一线营销人员,指导员工的贷款业务。

三、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前,很多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时面临很多困难,这需要信用社理顺利用各种外部关系,构

建有利的外部环境。长阳县农村信用社通过与县政府沟通协商,获得了县政府三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为了提高县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长阳县政府颁布文件要求域内各涉农部门尽量将财政预算资金、社保资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存放于县农村信用社。其次,县政府还发文明令禁止乱摊派和乱收费,严禁行政干预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管理,凡违反这些规定的,一律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最后,县政府还积极向农村信用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投资回报稳、风险较小的优质支农项目,优先推荐给农村信用社,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与此同时,长阳县农村信用社还大力借助各村委会,控制信贷风险,降低操作成本。由于小额信贷客户分散,额度也比较小,故信贷风险控制往往比较困难,贷款操作成本也比较高。长阳农村信用社在探索中发现,由于村委会对村民的情况比较了解,通过村委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在贷款前,长阳农村信用社往往会通过村委会主持召开社员大会,对符合标准的农户进行民主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发放贷款证,并确定信用等级和相应的贷款额度。贷款发放后,村委会仍然需要协助信用社工作人员实施贷款事后监督。同时,舆论监督也增强了农户归还贷款的内在动力,减少了信用风险。长阳县的经验表明,通过借助各村委会及社员可以大大降低小额贷款风险和操作成本。

四、结语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支农手段,可以在贫困山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施小额信贷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农村信用社优化贷款投向,扶持当地优势产业和产品,也需要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营销管理,还需要构建外部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长阳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山区小额信贷的良性发展之路,为其他贫困山区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刁莉.拉美地区小额信贷覆盖深度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10).

篇10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对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全区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力争2-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总体目标和机制

(一)工作目标:以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权等产权抵押融资为核心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重点创新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以推进农村信贷资产和权益流转,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为中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配套支撑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2011年各项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力争2012年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机制:按照“周密部署、协调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三峡银行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积极参与,政府和经济金融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科学整合金融信贷资源,突出重点领域,辅以必要的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创新的决策支持系统、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创造一批适合我区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农村居民房屋确权发证工作。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改革创新主线,及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权抵押融资业务,不断扩大地票、保单等各类新兴涉农资产和权益的抵(质)押贷款试点。

(二)创新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速组建村镇银行。鼓励涉农银行金融机构加速在各镇乡增设网点,力争各镇乡2012年涉农银行金融网点增加1-2家。各银行金融机构在镇乡(不含街道)新增设一家网点开业两年后由受益镇乡一次性给予5元奖励补助,并在政策性资金结算、专项资金收付等业务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保险机构将网点向基层延伸,力争2012年保险金融机构在镇乡网点增加1-2家。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区政府出资1亿元,加快组建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并力争2012年在镇乡网点覆盖面达到60%以上,2013年达到全覆盖。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向镇乡发展。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一是着力满足符合“三农”特点的金融服务需求,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扩大基层分支机构权限,创新特色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农村客户经理、信贷员包村服务和“贷款+技术”等方式,大力推动信贷服务方式创新。二是大力支持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实施品牌战略。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群,向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发展基地等倾斜,促进农村“产加销”一体化。三是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为依托,结合我区特色农业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引导、推动设立信用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重点引导种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重专大户组建互助担保组织、行业协会等信用共同体。对创建农产品品牌、标准化生产、农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给予优先支持。三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各金融机构要加强涉农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扩大农户和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房地产、企业仓储等抵押贷款,开展仓储、存单、结算单、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

(四)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一是充分利用涉农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为涉农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重专大户提供融资担保。二是金融机构加快与担保公司、行业协会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加大联合信用贷款发放力度。三是加强涉农信贷和保险合作,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银行授信要素。四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种养大户和有资质的农业生产企业通过投资“信贷+保险”和信托理财产品,有效防范和分散涉农信贷风险。

(五)加快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妥善处置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依托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组建国有性质的农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处置金融机构因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产生的不良资产。农村“三权”抵押物在处置时首先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流转,如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无法处置,农村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可以对有关抵押物进行收购或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能流转)。二是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损失进行适当比例补偿。市区两级财政出资设立全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经办银行因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而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补偿比例为35%,其中市级承担20%,区级承担15%(担保公司开展农村“三权”抵押业务贷款担保业务可参照执行)。三是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农商行支行作为全区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业务的主办银行,要继续发挥好金融支农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积极稳妥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对2011年以后新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的损失按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进行补偿。四是支持法院等司法机关帮助金融机构依法维护债权,确保金融信贷资金运行效果和质量,提高农村信贷环境和诚信意识,改善农村金融信贷环境。

(六)建立完善农村“三权”抵押贷款激励机制。一是优先支持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特色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基层机构网点优化调整。二是优先支持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是区政府每年安排100元,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贷款质量、不良资产处置等指标进行专项考核和奖励。

(七)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一是支持和鼓励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林权及其他农村权益类资产的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的评估要求;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以土地交易所、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林权交易平台为中心,加快建设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保险业务,扩大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保险业务范围。加强涉农信贷和保险合作,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银行授信要素,鼓励借款人对贷款抵押物进行投保,不断提升农业保险的渗透度。积极发展农民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三是加强信用环境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协作机制,全面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注重开展诚信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建设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依法妥善处理有关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纠纷,充分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八)强化对农村金融全方位服务。一是加强信贷指导服务。推动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涉农中小企业财务、信贷辅导工作,建立涉农中小企业重点联系行制度,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强化银企联系和信息对称,提高对涉农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二是提高信贷透明度。金融机构要提高办理信贷业务的透明度,实行“阳光信贷”,真正实行信贷政策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公开、操作公开、限时办结。农民需要咨询或申请贷款的,直接到“信贷服务大厅”“面对面”服务,进行阳光公开操作,确保农民获得贷款的公平权。三是强化定点定片管理。推行农贷客户经理定点包片和信贷员包村到户等精细化服务,切实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四、工作要求

(一)加快推进确权工作进度。加快推进我区农村居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需要办理抵押贷款的农村“三权”优先确权颁证。进一步做好林权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工作。

(二)明确贷款对象及用途。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象主要是全区范围内的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以及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农资金需求。

(三)简化农村“三权”评估及登记程序。贷款金融在100元以内的,其抵押物价值认定原则上不需要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可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贷款金额高于100元的,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评估机构评估,评估费按照最低标准执行。对农村“三权”抵押登记费进行减免。抵押登记机关分别为区农委、区国土资源局、区房管局和区林业局。

(四)加快贷款审批办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办银行要认真梳理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在贷款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从调查到审批,原则上不超过7个工作日。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利率在同等条件下优惠10%。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前应做好风险评估。一是贷款人信用评估。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借款人应资信良好,遵纪守法。二是产业项目效益评估。使用贷款的农业产业项目应有较好效益,保证第一还款来源充足。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金融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金融办主任、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行长、银监局局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农委、区国土资源局、区林业局、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银监分局、保监组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政府金融办,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组成。建立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政府金融办)牵头,区财政局、区农委、区国土资源局、区林业局、区房管局等部门参与,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负责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