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道德素质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建设思想道德培养素质情感

职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跨世纪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成败和国家前途。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

一、当代职校生思想品德现状探析

职校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心灵纯洁,思想上进。然而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特别是职校生学习压力减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社会,从而在他们身上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气息。

1.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可部分职校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职高抱有成见。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

1.2纪律上放任自己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部分职校生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吧;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1.3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市场经济中各种激烈的竞争,自身成长过程中竞争的加剧,使职校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强化。然而有些职校生常常是讲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讲人生幸福就是个人幸福,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

1.4重功利,讲实惠,趋乐避苦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部分职校生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浪费互相攀比,虚荣心强。贪图享乐,不讲财富创造,怕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缺乏忧患意识,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二、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尝试

当前的职校德育工作目标是育人,所培养的人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较高水平的包括道德素质在内的过硬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让学做人和学技能成为职校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翼”。

2.1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职校生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接纳性强且具有关怀主义的教育方式。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沟通。教师应定期找学生谈心,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困境、想法、主张,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其交流,解决思想疙瘩;同时对学生中的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再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相处。职校生每一个个体都是生动活泼的,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应把他们放到即定的模子中,要在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造中。

最后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进行自我教育,将崇高的思想道德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将崇高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2.2加强班级体建设

要真正把人生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就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班集体建设。通过良好的集体舆论、集体风尚,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新生入校抓起,常抓不懈。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自己的学校,并由此上升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

2.3重视学生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来逐渐养成。规章制度实际上是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学生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职高生的管理要严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将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彷徨。

2.4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化人格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就曾对学生提出“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激发个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与参与。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化人格教育,也就是促进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的形成。帮助职校生形成稳定而深刻的职业信念,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认识。

2.5健康心理和个性化发展引导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点就是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沉稳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让学生表现自己、发挥潜能的机会,要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因材施教,适度引导,促进其个性特长不断发展。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程度性和主动性。

2.6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学校也要指导家庭教育,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避免教育思想、教育要求的互相对斥和互相抵消。一是要扭转“重智轻德”的行为,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改变枯燥无味的学风。二是要大胆把商品经济知识引进课堂,努力在“适应”,“服务”上下功夫,处理好“教育的经济效应”和“经济的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观念。

21世纪是充满机会的社会,又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时代呼唤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塑造学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职校生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大事情。只有我们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加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东北: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8.

篇2

关键词:文化知识;防微杜渐;自我修正

一、加强小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中促进观念更新

作为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爱学、善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在时展的征程中劈荆斩棘铸就辉煌。

二、践行“生本”观念,着眼于学生实际

对小学生施以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是富有朝气和灵气的天使,他们对事物怀有好奇、新鲜的心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在心中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继承先辈遗志,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贴近学生发展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防微杜渐,小事育人

“蝼蚁之穴,溃堤千里”警示我们,不注重小节,就会遭遇灭顶之灾,因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时,切不可忽略“细节”的作用,应从细小处着手。如,在校园内吃零食的坏习惯,看似事小,实则关系思想道德建设的全局。对此,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措施,可以有效牵制小学生随便花钱的行为,对环境卫生的压力也相对减轻,在某种程度上又避免了疾病的发生或传播。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学生珍惜光阴、遵规守纪、重视安全、学习进取,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把芝麻小事作为自身思想道德提升的切入点。

四、坚持底线意识,教会学生反思自省,自我修正

篇3

一、德育教育对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本身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德育是思想意识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的总称,德育教育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思想教育,能够从多渠道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结合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思想素质的教育。在技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自身思想认识水平、道德判断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并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技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德育教育影响力,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对技校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现阶段,尽管技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技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稳定发展。具体分析,我国各地区技校中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并且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到技校学习前一般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在学生进入到技校求学后,尽管学校已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在学校中经常做出打架、骂人、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对技校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所以针对当前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具体情况,技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新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措施,促进德育教育作用的发挥,对技校学生实施较为全面的德育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争取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借助德育教育促进技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措施

针对技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现状,技校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教育和指导,真正发挥出德育教育功用,让学生对相关事物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技校学生在接受技校教育指导后,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1.教师应该积极树立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树立榜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自觉的学习榜样,以榜样为标准,严格约束自身行为,长此以往,学生受到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思想认识、行为规范水平必然会有所提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对学生实施人性化关怀,以积极、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学生的可模仿性和可借鉴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真正借助德育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引。2.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对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促使德育教育的功用得到全面发挥,就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德育教育思想融入到技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接受思想教育指导,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学生也能够接受更为全面的思想引导。如针对化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化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够完全按照操作规程工作,降低安全风险。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施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借助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辨别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增强学生抵御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不做出有损客户权益的行为,维护信息安全。这样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德育教育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全面发挥。3.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对于技校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工作,不仅应该将德育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技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为了进一步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其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融合,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能够自觉树立自尊自爱的思想,形成坚韧顽强的意志,为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学生也能够接受相应的德育思想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基于此,技校教师应该明确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进而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强化,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技校中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一定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对技校学生实施较为完善的德育指导,进而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功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专业素质,也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本文以技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能够为技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思想引导提供相应的参照,在促进技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佟杰 罗淑芬 单位:广东城建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玲,吴志军.应对时展,构建技校教育的德育平台——德育工作方法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84-184.

[2]黎周浩.以体育引导技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广东教育:职教,2017(1):57-58.

[3]齐淑敏.如何对技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8):336-336.

篇4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士专业 道德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28-02

“关怀、照顾”是现在护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护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要尊重护患者的生命以及各项权力,认同人的独特价值,宽容的去对待患者。对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护士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把思想道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护士专业教学中,才能在护士专业学生头脑中形思想精神。下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就护士专业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而为卫校护士专业思想道德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 卫校护士专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护士专业所属的护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护士专业学生未来服务的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和有生命的患者,护理活动要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和爱护。著名专家孙红曾说过:一个好的护士首先要能理解他人,成为病人的代言人,并且敢于承担风险和指导其他专业人员。所以,卫校护理专业必须要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护士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体现在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护士职业生涯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不断进行的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专卫校护士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入学人数较多。而卫校学生年龄大多在14-16岁,刚刚初中毕业,思想还很不成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感受比较忽视。同时,思维十分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怕吃苦,爱玩,自我控制力差。这一阶段正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参加工作有着巨大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各种医疗纠纷增加,医患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各种医患冲突。因此,重视护士思想道德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卫校采取课程的思想道德教学,可以帮助年轻的护士专业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好护士,先学会做一个好人,这对减少医患冲突也有积极作用。

2 卫校德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各地的中职卫校虽然都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课程包括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但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下面几点:

2.1 政治理论学习淡漠, 缺乏时代气息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反映学校开始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都十分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同时,学生们由于年龄较小,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一门心思放在了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不愿意把精力放到思想道德课上。

2.2 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知识面狭窄

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考上高中才选择中职的。所以护士专业学生的 文、史、哲基础较差,很多学生的对这些方面的知识面很狭窄。而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课程教材比较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2.3 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效果

长期以来,中职卫校的思想道德教学都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看,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这样的教学,最后学生只能是记住了一些理论知识来应付学校的考试,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很难有实质的提高。

3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笔者根据本校的教学实践,总结思想道德教学经验认为:护士专业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不仅要有目标,更应该有可操作的教学措施,思想道德教学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实好教学目标。只有坚持德育教学为了教育好学生如何做人,在工作中坚持护士工作的基本道德准则,才能真正的把思想道德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效果。

(1)发扬传统美德,培育优良作风

道德行为的养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始于知,落实于行,贵在持之以恒。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的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督促,让学生真正的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如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穿戴得体和坐、立、行的姿势等小事做起,要求学生“行有规,言有范,穿有样,坐有相”,通过纠正和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懂得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律自强。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人讲礼仪,乐于助人。从肯帮助困难同学和尊重他人做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的示范和训练,首先让学生在行动上做到见到师长主动问好,见到同学微笑致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在头脑中形成尊重他人,讲究礼貌,举止文明的思想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落实“三不”要求,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乱扔纸屑杂物,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对学生日常行为严格要求,不断督促,才能使学生主动的遵守各项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德育

教育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这就阐明了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我们党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前途[2]。

1切实增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感

1.1增强工作责任感就要明确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根本任务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后备军和预备队。培养造就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高校团组织的根本工作职责,贯穿高校团组织全部工作和建设,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把握住了这一条,就把握住了方向,就把握住了重点,就把握住了核心。高校团组织应切实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自觉而坚定的做好这项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1.2增强工作责任感就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3]。要深入大学生,了解大学生,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把握大学生成长的规律。要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推进落实。要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要体现实践性、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要多采取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要提倡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时代感。1.3增强工作责任感就要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是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既体现正确的导向、又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大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实践,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健全有形的日常工作机制,通过丰富活动载体、强化阵地建设等有效途径,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建立思想道德监测预警机制,时刻跟踪变化情况,准确掌握动态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积极向高校学工部门反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形成社会化推进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高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形成合力。要构建高校团组织工作“项目化”落实机制,科学立项、缜密策划、层次推进、跟踪监控、综合评价,努力把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身心特点,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丰富多采的团体活动为载体,以高校团组织建设为保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1坚持正面教育大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本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成长阶段,必须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成长特点,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一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主人意识、形象意识,引导大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自觉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正能量。三要积极推进大学生读书计划。全面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教育。四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十佳大学生”、“十佳优秀辅导员”的评选表彰以及“青春励志报告会”等活动,为大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良品质,让大学生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2.2突出实践教育要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注重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一是全面深化共青团体验教育活动。高校团组织要把体验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高校团组织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锻炼活动,不断丰富素质拓展计划的实践活动载体。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社区实践活动。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广泛创建社区青年中心、社区帮扶岗等社区大学生组织,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认识自我中能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2.3优化成长环境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环境在大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切实推进大学生文化建设。实施大学生文化行动,全面活跃大学生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善于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加强各类大学生文化协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多样性文化需求。二是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大学生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加强以大学生保护委员会为组织保证、以助学资金为保障的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校园净化工程”、“大学生网络文明行动”、“大学生远离”、“阳光心理行动”、和以帮扶特困、残疾、单亲等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关爱行动”等活动。要倾听和了解大学生的需要和呼声,积极向高校党委反映大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努力把大学生学习、维权等事务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三是加强大学生活动阵地建设。要巩固、完善团内活动阵地,加强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活动阵地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命名创建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

作者:邱泽航 肖鹏 单位:1.牡丹江师范学院学院 2.牡丹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博文.道德与实践活动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37(10):23-24.

[2]陈伟华,刘固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91(10):12-13.

[3]詹丽萍,孙堂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219(09):218-221.

[4]涂德洋.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人民论坛,2011,318(5):191-193.

[5]熊辉,胡柳娟.大学生道德榜样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4):42-47.

篇6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空间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形成的旨在促进学生成长的文化,校园文化涵盖的范围较广,一般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基因,蕴含了学校的传统理念、教育风格及学校的整体风气。校园文化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对在校园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前的学习及生活经历存在差异,进入学校之后,学生相处在校园空间中,通过社团组织联系各个专业的同学。在课堂中,好学的校园风气将从外界影响学生的学习,而课外社团多彩的活动也以各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敢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及自觉性。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形成一种向上的风气,学生可以相互竞争学习,专业知识的交流频率及范围扩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加广阔,同时专业之间的交叉交流与学习将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己的知识,能给学生提供多元的思维路径。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中很容易会产生一种排斥感,但同时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进行人际交往。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会给学生提供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通过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体验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活中,同时在校园生活中由于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会彼此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开放性、包容性的校园文化将使学生积极地走出自我空间,能够排解学生的消极情绪,能够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

(三)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对事物的判断及对行为的选择都依据校园文化的方向。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将会得到自我教育,能够实现自我完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校园文化将塑造良好的氛围,置身其中的大学生能够遵守文化约定,根据文化的要求和谐相处,即使出现低俗的抑或是不道德的行为,在良好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只会将其作为一个负面的教材进行自我教育。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会造成学生自我约束和集体外部约束,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品格具有熏陶与塑造的影响,同时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情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总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需要建设健康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一)加强校园德育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校园德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关键,在校园德育文化建设上需要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从宏观上引导德育文化建设的方向,按照正确的价值导向进行,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严格遵守并形成核心价值观必备的素质。学校应该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在广泛宣传德育文化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实践,通过爱心活动,让学生通过帮助别人来实践自己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运用社交网络,净化校园文化氛围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网上不健康的信息或者价值观会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校园文化也在开放性的空间中融入一些不健康元素,为此,需要从信息和价值获取渠道来净化文化,提高文化的层次。学生通过社交工具在虚拟的空间中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将一些健康的文化价值理念植入到社交圈中,通过建立具有正能量的平台来宣扬各种积极的价值观念。在社交网络中要建立相互监督机制,严格控制不健康信息或者虚假信息的泛滥传播,以社交为纽带加强学生之间专业知识与正确价值观的沟通。

(三)开办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活动带动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社团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提高自己对文化的辨别能力,提升自己整体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的教育机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大学生的行为及价值观都要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得到规范化,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及各种措施安排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健康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敬小非,刘小燕,刘克辉.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8):92-93.

[2]丁丽娟.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的转变与校园人文精神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8):59-61.

篇7

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人们以及国家对于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 我国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上升。但是, 我国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漏洞问题变得越发明显, 学生思想道德偏低的情况比较严重, 这引起了人们对于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深度思考。网络上也曾报道过一些与思想道德想违背的真实案例, 这些案例也不得不引起社会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1]。这也充分说明, 加强高校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也势在必行。文章的研究便是以此为背景, 对我国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进行相关的探讨, 希望能对我国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中, 学校并没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 因此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接受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和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高等院校将所有的精力均用在了人才的专业培养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上, 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深入教育, 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完全脱节,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其二, 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形式比较简单、途径也很单一, 大多数是依靠各个班级辅导员的说教形式, 部分学校也采取大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公共课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其教育的成效较低。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学生的真实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而出现道德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 使得人们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有不少学校均逐渐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学校利用计算机教育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犯罪性质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从而正确认识信息的归属权问题;也有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引入道德伦理教学,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 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2]。学校自发性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促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出路。

三、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措施

(一) 开展生命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是三十年前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且经过我国一些研究人士的不断研究与突破, 使得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得到了新的发展。生命伦理属于人类伦理精神中的本体性内容, 重在强调人们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对待, 而生命伦理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从道德、伦理、理性等多方面来认识生命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从而能够积极地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 增强大学生对生命伦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提高学生的尊重、爱惜、敬畏生命的意识, 逐渐将这种意识由内深化, 再由外释放, 从而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得到较好的巩固。教学中, 不仅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更需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理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 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仁慈的人文情怀[3]。采取实例应用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并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 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质量的正确认识, 并正确理解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在开展民商法案例教学中, 可采取课堂观看或推荐学生观看《道德观察》、《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 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与认识。也许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节目, 了解其中的受害者或家属的悲伤心理, 从而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思考, 提高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告诫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式。此外, 还可以多利用其他渠道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法院旁听的方式, 参加一些实际的法律援助活动或宣传活动等。

(二) 开展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伦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目前的高效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明显的被忽视的现象。其实, 一个家庭思想道德较好的人, 其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也会明显较好。例如, 比较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 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少婚外恋情、家庭暴力、亲情淡漠以及重婚等情况不断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使得人们的道德底线受到了严重挑战。

民商法课程的开展中, 积极应用一些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案例, 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庭观念以及思想道德。通常情况下, 在校大学生均为年满18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从法律角度考虑, 其父母不会再对其具有承担抚养的义务, 对于孙辈来说更是不应该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那么, 在校大学生应对父母的无偿付出的关怀持以感恩的心态。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对夫妻关系的双方的财产分配与人身地位关系做了平等对待的规定, 并规定夫妻双方应彼此尊重、互相忠诚、禁止暴力行为等。而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应在子女未成年之前尽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而子女也应该对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 不能相互遗弃和虐待。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 应加强对大学生独立、尊重、平等、宽容精神的培养, 帮助学生不断渗透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社会责任原则、人道原则等, 将反对家庭暴力、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思想道德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4]。

(三) 开展经济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时, 应积极应用对市场经济秩序具有破坏性与促进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理想与道德情感, 将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场所。此外, 在关于合同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中, 应重视学生重合同守信用, 有约必守的合同观念, 并重视对学生诚实守信观念的培养, 让学生由内而外均具有诚信的意识[5]。还可以采取列举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案件, 提高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 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思想道德观, 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四) 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的传递与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信息思想道德也是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肉搜索的利弊, 从而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以及不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意识[6]。通过对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引发的犯罪与人生伤害类案例的列举教育, 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

在民商法教学课程中不断渗透信息思想道德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是非与善恶的判断能力, 使得学生的信息思想道德自律水平得到提高, 引导学生在资源的获取上应采用合理的方式, 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知识产权, 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不侵犯和伤害他人信息安全, 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语

如今, 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已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更是要加强对人格健康的锻造与陶冶。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时, 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水平。民商法课程教学中, 也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手段,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力度,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远凤.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 2013, (01) :102-104.

[2]程远凤.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大学教育, 2013, (06) :70-71+73.

[3]齐倩.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4) :56-58.

[4]赵文婧.案例教学在民商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法制博览, 2017, (17) :298.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成因;对策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评价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处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街道,人们生活在舒适、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一段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高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

近几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例屡次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作弊形势逐步升级,由原来的夹带纸条、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找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气并没有被遏制住。以上现象折射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文明道德修养、诚信、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圣地。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大家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加自醒、不加纠正,日后就会形成“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些“精英”群体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呢?一是这一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另外,他们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部分学子产生了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功利主义互相混淆。三是道德缺失往往不是道德本身的问题,政治腐败、社会犯罪率高、经济上过分强调效率、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型等都是影响因素。所以,我们不能就道德抓道德,而应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应采取的对策

1 思想道德教育要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道德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有些是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处罚。如考试作弊问题等,应诉诸纪律和依靠法律来增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这只是一种措施,应该使大学生自己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要相信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的自立和自治精神,相信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应通过疏导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做具体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进行个性道德教育,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克服消极面或不道德的行为,还能鼓励他们发展积极个性,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良行为,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努力,最后收到良好教育效果,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2 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人的成才总是和社会、时代分不开的,脱离了现实的教育是不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的。过去高校的德育基本目标是要求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爱国敬业,做一个高尚的人。即要求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现在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即要求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继承的知识经验,运用已有的成果,去产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创造新的产品,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由维持性教育转向为创新性教育。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拘于形式化,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带着情绪听、很无聊。其实,学生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惑,尤其是思想道德上的,他们渴望得到疏导,但在“思政课”上却很难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所以应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教材更加贴进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要走出课堂。缩短“知”与“行”的距离,增加切合实际的道德修养教育。

篇9

例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某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设立了“校园文明岗”,供全校学生应聘。这些岗位及其要求如下:

一试身手 假如你是该校学生,你打算应聘哪个岗位?履行这个岗位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将如何克服?

理性探析 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临别建议 就要毕业了,为了使母校能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让我们为母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再提出一个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四步:

1、会意,即领会、理解,这是成功答题的基础。它包括两方面:一是领会理解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先粗读再精读,尽快抓住材料的关键字句、中心意思,明确材料所反映的是哪方面的问题或现象;二是领会理解实践与探究的目的及相关规定性、指向性。结合本题,仔细读材料,可知其主要信息是学校通过一系列的道德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而探究则指向三个方面,其中理性探析指向性最明确,这是要回答为什么;而一试身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定是要针对材料中的相关岗位及要求,如果误以为是学习上的困难就离题万里了;临别建议则指向整个母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2、回归,即回归教材,这是成功答题的关键。实践探究题的开放性很强,答案也多元化,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只有把材料和问题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回归到教材中去,才能找到实践探究的理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要多角度多层次回归教材,因为一般中考探究题涉及的知识往往会跨章节、甚至跨年级,因此回归的“点”要多。就本题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家的利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重要性、国际竞争等角度找到教材中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临别建议看似与课本关系不大,但我们仍可以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性措施以及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中找到相关的依据。

3、创新,这是成功答题的最高境界。创新思维能力是实践探究题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因此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意,这就要求学生在联系理论和实际的基础上善于联想,挖掘潜能,合理推断,也可以打破常规,别出心裁,甚至可以有点“异想天开”。当然这些都必须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作支撑,紧扣试题要求,切忌漫无边际,漫天撒网,更不能张冠李戴。就本题而言,一试身手和临别建议两问学生都可以以课本知识为依托,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注意这里所提的建议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4、整合,即整合答案,这是成功答题的重要环节。经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分析,找准了知识点,确定了答题思路后,还要完整、准确整合答案。整合时一定要注意:规范用语,要点清晰,说理深刻,层次分明,书写工整,力求完美。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答案可整理为:

一试身手 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均可得分。岗位、困难与克服困难的方法三者要统一。

篇10

[摘要]礼仪,作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优良传统文化,是当代高师生提高人文素质和塑造良好形象不可或缺的修养内容。然而,高师生的礼仪修养水平却不容乐观,校园里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现象存在。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低。因此,对高师生进行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关健词]高师生礼仪教育思想道德素质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美德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和睦谦和的风貌为世人所称颂。礼仪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折射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高师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历史责任,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低。而礼仪,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他们将来成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含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荀子也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广义而言是指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狭义而言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规矩、仪节;“仪”是指礼节、仪式、法度、准则。仪侧重体现礼的外在形式,使礼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把人内心待人接物的尊敬之情,通过美好的仪表、仪式表达出来就是礼仪。所以,礼仪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又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礼貌,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和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的表现;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待人接物的行为规则,如鞠躬、握手等;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一般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和个人卫生等方面,是礼仪的美的表现形式;仪式,是指礼的秩序形式,即为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秩序的规范化的活动。

二、礼仪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

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礼仪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实践的过程。开展礼仪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提高广大师生对师德和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具有示范性、辐射性和潜移默化等特点。高师生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今后要面对的下一代青少年的文明素质,因此,注重在高师院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训练,就是在源头上为整体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明确礼仪不是区区小事。诚然,从现象看,礼仪确实是细小琐碎的,并且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似乎无关紧要,但由于礼仪是道德的外在形式,因此它折射的是人的行为全貌,反映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的同时也不忘记“成人教育”。(二)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培养高师生高尚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起点

“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所以,对高师生的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金玉其外”的表层。而是要以此为起点,引导他们通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良好的道德行为实践体认道德,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仪修养准则。(三)要以高师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注重养成教育

以高师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从基本的礼仪为入手,规范高师生的基本行为和基本文明用语,提倡文明举止,扭转不文明行为,增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完善自己,逐步把礼仪作为一种自觉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律开始,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遵守社会公德、国家法律的意识。

(四)开设礼仪课程,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达礼先知书”,礼仪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我”。礼仪教育,一要开发“礼”——让学生知道人与人间要互敬;二要训练“仪”——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因此,礼仪教育要课堂化,让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做到既明“礼”又懂“仪”。因此,应该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掌握礼仪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

(五)制定必要的制度,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礼仪的作用主要是靠人们的自觉来维持的、靠社会舆论来监督的。换句话说,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发展健康的舆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将礼仪制度化,并且严格考评可以强制性地使学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文明礼貌修养。倘能如此,学校一定会形成崇礼尚礼风气,学生会感到“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六)以身立教,发挥教师的表率和垂范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必须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务必先正已的道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人格的作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彬彬有礼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

参考文献:

[1]陆文泽.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甘肃科技纵横,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