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战略分析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09-02
当今的世界瞬息万变,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企业正在面对新的环境、经济、技术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还需要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加强财务管理,所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财务战略管理是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结合产物,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支之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超越了财务管理的固定模式和范围。本文主要探讨财务战略管理当前的局限性及策略研究。
1 财务战略管理概念
Lord,Beverley.R(1996)曾经指出,“战略财务管理”这一提法早在20年前就出现在了财务管理的文献里,虽然有很多论文以这个项目为主题,但是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财务战略管理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这里采用战略和战略管理定义的方法,同时借鉴很多中外学者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综合的定义。本人认为,财务战略管理是在深入分析、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后,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对财务战略进行选择与决策、实施和控制、计量及评价等活动以谋求企业资源的均衡,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目的进行的长期性,全面性和创造性的计划的过程。
2 财务战略管理的特征
(1)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是以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规划企业财务行为的,它以整体的经营活动里的财务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除了提供传统财务方面的信息:资本结构、股利分配、财务政策等,还提供大量的如市场需求量、质量、市场占有率等重要的非财务信息,保证能从整体上分析、评价企业战略管理的活动。
(2)长期性。财务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来进行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和预测的,对它自身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并作出长期财务战略的方案。
(3)风险性。任何事情都有风险,财务战略管理也不例外,由于企业财务状况不断变化,同时受经济、税率波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都有很大的风险性。
3 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
财务战略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基础之上的,分析企业所在的内外部环境,形成企业财务战略目标,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规划及配置,并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战略决策,然后通过评价和分析财务战略实现程度,对战略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过程。具体的流程如下图:
4 财务战略管理管理面临的问题
(1)缺乏对财务战略管理的认识。目前的企业缺乏对财务战略管理的认识,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不完善,规范、完整的财务战略管理过程如图1。总体来说,财务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现实中很多企业都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到最后的企业屡见不鲜。
(2)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对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财务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近似于经济学的方法,并不是管理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以资本市场的运转及金融资产估价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或者根据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风险理论等作为基础,然后依据一些假设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它没站在企业整体的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另外它所用的一些模型的假设现实不一定存在,比如说:市场的完全竞争性 ;没有交易成本;无税收等。
(3)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协调性差。孔茨和奥唐奈认为,企业的主要战略和政策包括这几个方面:销售、新产品开发、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等,这些战略是需要互相配合的。财务战略作为其中之一,必须以公司的总体战略为目标,而一些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及其他战略的协调性差,以自身的财务管理的制度为基础。这样财务战略管理的实施必定影响企业预定的总体目标。
(4)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企业有的是打着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招牌, 实际上仍然用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比如:重视短期结果、注重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等,这必然会影响全面评价企业财务业绩, 影响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目的。财务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主要是成熟期的财务战略,成熟期的投资收益率高,利润大, 负债杠杆效应比较明显,企业价值可能被高估,企业也容易采取高负债和资本结构优化这种激进型筹资战略。对此,企业财务信息监控功能须有高度的灵敏性, 才能保证监控的有效性。
5 财务战略管理策略
(1)树立财务战略观念。企业所有部门都要以企业总体目标为核心,围绕着战略管理,处理好企业长期与短期、整体与局部利益。具体有几个方面:①企业应该意识到财务战略虽不能保证企业必然成功,但是它能及时对组织结构进行相应调整,使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行动的顺利进行有可靠保证;②企业必须能预见未来市场的趋势,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年度计划的同时,更要制定企业发展蓝图战略。提前加强企业的各种能力应该对未来。(2)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不断提高财务战略管理能力。企业要想实施财务战略的管理,首先应该站在战略的角度去找到合适的分析方法,使其财务管理能与管理学相结合。在利于财务指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非财务指标的影响。比如运用一些管理学的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平衡计分卡是个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系统。通过它对企业进行分析,能够比较全面,有助于财务战略有效的实施。
(3)加强财务战略与其它职能战略协调性。财务战略从属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但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贯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要想做到企业资金长期、均衡和有效的流转,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具体的做法有两个方面:①建立一个协调小组。由企业高级管理层或各部门、子公司的经理和财务专家组成,为更好的战略协调出谋划策,长期研究如何增强各职能战略的协调性方法和制度等。划清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保证财务战略有效执行。②配备专门财务人员具体承担财务战略管理的运行和操作,并对整体战略和职能分战略进行检验、监督和指导。(3)建立社会咨询顾问机构的思想库。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实施竞争战略的企业,其风险很大。为了及时反映和降低风险,企业财务战略应建立财务预警及测评系统,反映企业的筹资能力、营运资金、资本状况、投资等子系统。目前的方法有:二分类检验法、回归分析法、多变量分析法、Cox法及非统计(企业危机压力表、类神经网络法)研究方法。然后根据这些方法的需要设立财务预警的指标体系、数据库系统及财务状况的预警软件。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一、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依据和决策目标
企业明确财务分析的决策依据和决策目标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财务战略管理职能的基础,必须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目标。
(一)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依据从信息有用观角度来讲,财务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都来源于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信息来源可靠,决策依据有效性强。财务分析的最基本职能是将财务信息转换成对特定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决策依据。这些依据主要为:一是直接利用经审计机构审计后公开的财务报告信息。二是间接利用财务分析方法转化出来的财务分析指标。三是一些重要性的非财务信息。四是企业其他内外部相关财务信息资料,包含财务信息环境。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的确定关系到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只有使用的财务分析依据充分、合理,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才更准确,财务分析才能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发挥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决策目标财务分析既是一个全面、综合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财务分析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处的利益角度不同,财务分析最终要达到的决策目标有偏差,但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是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分析是财务战略管理职能的起点,为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和控制等战略管理职能奠定基础。企业只有先明确财务分析决策目标,才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才能围绕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服务,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战略决策依据,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总体目标。
二、财务分析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务信息使用者作出预测、决策的前提,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战略管理服务。但企业在实践中进行财务分析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不强财务分析的财务战略职能是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服务的,但决策者往往只停留在以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的低层分析上,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不强,尚未发挥财务分析的高级战略管理职能。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者不能正确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企业决策者尚未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为经营战略管理职能服务,尚未站在长远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战略决策管理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缺乏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二是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管理意识差。企业财务人员往往只做财务核算,不具备参与企业管理能力,缺少围绕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目标服务的意识。具体讲,企业尚未充分发挥财务分析职能,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某企业当年利润比同期下降20%。从重要性角度讲,此业务已具有重要性,必然引起企业领导决策层的重视。下面简单分析如下:利润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就是收入和费用。首先假设分析销售费用得知,销售费用并未减少,说明该企业为商品销售而做的业务广告、宣传力度尚未减缩,此时再去分析收入。假设分析其主营业务收入时发现大大减少,并且有大量的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发生,此时就应深入制造车间查明问题。一方面查看机械设备是否老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有瑕疵,质量是否过关,若是,则要提出更新或改造设备的措施。另一方面,若机械设备未老化,则要查明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是否有问题,若有,则要提出改进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技术方面的建议,最后形成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报告,从而有针对性的通过财务分析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此案例反映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参与企业管理,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
(二)事前预测分析不够,缺少财务决策可行性研究企业往往重于对事后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析,缺少对事前预测性分析,从而丧失决策依据。财务预测是企业根据经验积累进行专业判断,或根据历史资料、现实条件,运用特定的财务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做出的科学预计和测算,这种预计和测算完全基于事前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财务决策依据来源于科学的预测,而预测的关键在于事前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因此,企业不科学不合理的做好事前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就丧失可靠的依据,缺乏可行性研究,给企业带来决策风险。
(三)缺乏对财务信息分析依据的甄别信息时代,大量的新业务、新环境不断涌现,财务信息传递日益广泛化和复杂化。财务信息使用者能够从中甄别出相关、可靠性的财务信息至关重要。财务信息使用者对新环境新业务的陌生,对庞大的财务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重要性缺乏甄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信息数据多,较难从中判断出重要性的财务数据,对财务信息缺少重要性判断。二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差,财务信息缺少可靠性。三是对财务分析数据的加工整理能力差。主要是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分析能力和素质不过硬,对财务决策有用的财务数据缺乏甄别能力,形成大量的财务噪音信息,产生财务分析风险。
(四)忽视动态分析和综合分析企业往往重于对静态财务状况和单项的分析,忽视了对企业各项活动的动态分析和综合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对财务分析原则与会计政策变动的分析。二是缺少对财务分析方法选择与变动的分析。三是缺少对财务信息质量及变动的分析。四是财务分析未形成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企业只片面地运用个别财务分析方法,只侧重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企业发展能力中某一方面分析,只注重内部控制和内部分析,而不加以对企业外部控制环境进行分析。
(五)忽视财务分析决策风险财务分析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依赖相关可靠的财务信息,但企业往往又会存在过度依赖或依赖不足。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会使财务分析结果偏离预期财务目标,从而引起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如:信息数据本身存在局限性,甚至已丧失财务信息数据本身应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此时,信息使用者仍然根据这些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就会过度信赖财务数据,从而产生误受风险。相反,财务分析信息数据本身可靠,但却信赖不足,就会产生误拒风险。财务分析数据的转折点很可能是企业走向失败或成功的前期警报,企业往往忽视这些财务分析所带来的财务决策风险。
三、增强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措施
探究企业财务分析出现的问题,企业应结合实际,提出增强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措施。
(一)增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时至今日,财务分析本应已成为企业领导决策层获取决策依据的最关键的手段和方法,但由于企业决策层领导缺乏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使财务分析潜在的战略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应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增强财务分析决策服务意识。一是提升决策者专业技能素质。只有专业技能素质过硬,才有能力参与企业管理。二是财务分析决策者意识定位应外向化。企业财务决策者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企业经营战略总体设计和执行的参与者,更多的倾向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业务报告处理等基础财务职能上。企业决策者和财务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领域把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提高财务分析职能服务意识,从而增强外向决策服务意识,参与企业管理。
(二)拓展财务分析范围,增强财务分析可靠性财务分析已成为相关信息利益主体获取有价值的关键手段,大量的社会公众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等相关利益人。但相关利益人对信息主体的利益需求不一致,他们仅从分析财务报告获取信息难以满足各自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需要。企业应通过以下途径拓展财务分析范围,搜集更多更丰富更有用的财务分析依据,从而增强财务分析可靠性,满足各利益主体信息决策需求。一是企业搜集包含内部报送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既包含向外部报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报告信息,还应包含内部报送的财务信息。比如:企业内部编制的一些仅用于内部管理使用的内部控制、企业成本核算流程和数据,期间费用的构成、企业预算、投资、融资决策信息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考核方法和结果等。二是从会计信息拓展到非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除了会计信息外,非会计信息在分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些非会计信息主要包括审计报告、市场信息、公司治理结构、宏观经济信息等,因此,企业财务分析所用的资料超越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有限的财务信息,拓展了财务分析范围,为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三)注重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高财务分析可靠性财务分析方法的确定关系到财务分析的质量。在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中,企业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选定财务分析基准。财务分析基准主要有历史基准、行业基准、目标基准和经验基准①。企业单一的财务分析指标是难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说明经济实质,只有把财务分析在遵偱可比性的原则上通过与财务基准比较才得出分析结论,所以确定合理的财务分析基准非常重要。二是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断涌现,财务分析方法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企业决策者应从不同的信息需求侧面,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选择最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或综合几种财务分析方法,得出最可靠的财务分析结论。
(四)注重综合分析和动态分析财务综合分析是以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全面考虑,宏观把握全局。但企业财务分析浅,只会把研究分析对象划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不考虑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未达到认识对象的本质目的。企业应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增强财务分析全面性。二是注重动态财务分析。财务分析自身应随着时间、地域和财务分析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动,应当适时进行调整。企业应从静态的财务分析转变到动态的财务分析。如:从财务状况的静态分析转变到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动态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科学地既反映出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又反映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五)增强财务分析风险评价,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财务分析的结果可能会偏离预期分析目标,从而产生财务分析风险。无论是信赖过度还是信赖不足所引起的财务分析风险,企业都应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价,从而降低财务分析风险。财务分析风险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财务分析资料的客观评价,这主要在于评价财务分析资料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财务分析风险评价的基础。二是财务分析方法的评价。企业无论选用哪种财务分析方法,必须符合企业实际,其评价在于财务分析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三是评价偏离预期分析目标的程度,从而降低财务分析风险至可接受水平。风险程度一般采用标准方差和离差率来判断,标准方差和离差率越大,则风险越大。四是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评价。在财务会计中,一般以10%为重要性的定量判断标准。企业应评价是否对已达到重要性标准的那些财务分析资料进行了分析。若未对重要性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则企业财务分析风险就大。五是全面性风险评价。企业既应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价,又应对非财务信息进行评价,既注重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又注重财务分析的全面性。六是全面提高财务分析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除对财务分析作评价外,企业还应建立财务分析预警机制。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对财务分析资料缺乏甄别,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使分析目标偏离预期真实的财务分析目标,从而产生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财务分析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财务分析预警系统,做好风险控制,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依据。因此,企业通过财务预警信息,充分发挥财务分析预警系统的作用,及时把预警信息反馈到决策者,使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四、财务分析战略管理职能的未来展望
篇3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小企业在发展、运作以及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消耗资源与保护环境问题,使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相符。可持续发展理论突出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并且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
2.企业财务战略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达到企业战略,加强竞争能力,在对中小企业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全面、长期以及创新筹划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保证其具体执行操作。
3.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财务战略关系。
3.1财务战略提供的资金支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发挥了重要功能,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充足的资金。企业正确利用财务战略,确定符合科学分配财务资源进而最大程度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得到良好的风险收益组合,充分确保企业培育竞争力。
3.2财务战略的协调功能充分保证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具体包括了筹资、投资和分配等内容,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贯穿了这些活动,因此,科学的财务战略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同时,财务战略的战略特点也对协调战略各方面发挥了决定作用,促使企业站在长远角度,全局性和创造性的谋划企业各项能力,最终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相适应,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二、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问题
1.财务战略缺少科学规范。我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不重视配置资产结构、仅注意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利益的问题,没有编制自身的财务战略,更加不用说实施战略。虽然有部分企业设计了财务战略,但是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进一步对实施财务战略效果造成了影响。如财务战略与企业综合战略目标相违背,设计财务战略目标超出了企业整体目标以及将财务战略等同于财务计划,忽略了财务战略的全局性与综合性。
2.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财务战略。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基本上重视账面利润,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忽视投资质量,重视投资规模,导致投资是被,使用资金效率不高,周转资金紧张。同时企业管理者由于考虑本身短期利益一味追求迅速增长的收益,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对怎样提高企业销售收入以及持续拓展企业领域,导致企业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短期增长。
3.评价财务分析方法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评价财务方法,很多都是将单一指标作为中心的财务指标研究系统,例如将净资产报酬率作为中心的杜邦分析系统。这些分析方法重视对短期利益进行考核,强调体现过去结果,并且其数据来源具体是财务传统考核系统,进一步忽视了为得到利润而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等因素。
三、加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管理的对策
1.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中,必须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培养人才与制定制度,即是:其一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配置与培养,使真正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其二是对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形成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工作;其三是有效强化财务工作,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例如规范采购、收发以及销售物资的过程;认真落实内部岗位牵制制度,不能由一个人做财务管理、记账以及审核工作;定期整理与检查财务资料,及时处理查出的问题。
2.提高运用资金的效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资金营运管理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规划战略:第一,在运用资金上,要对现金管理积极加强,留置一定数量的现金满足预防性需求,确保灵活周转资金,避免经济波动以及贷款困难造成的影响。第二,在管理存货上,其一是进行就近采购,产成品可以就近销售,以便节省流通和交易资金;其二是构建合理的库存储备。目前从理论上分析存货管理具体包括经济批量法、定额管理法以及ABC控制法等,中小企业必须综合本身特点选择合理方法管理日常存货,以便缩短库存时间,可以迅速变现库存呆滞积压物资。第三,在管理应收账款上,对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不断完善,采取合理的方式识别与控制风险,具体应收账款管理包含:明确信用政策、监督回收应收账款情况、事前做好应对坏账损失的准备以及制定合理的收账措施等。在管理应收账款具体政策上,首先了解购买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信用情况,对还债与信用能力科学判断;其次是利用折扣现金与缩短收账时间督促对象尽快还款;再次是由于中小企业十分有限,内部分工避免过细,因此,要在销售部门及其人员身上落实收款责任,以便节省资金成本。最后,完全资金营运归口管理责任制,一方面需要管理营运资金必须具备对应的责任单位,确定各个单位的责任与权利;另一方面是构建科学,却具备可操作性的责任评价机制。企业通过对现金、应收账款、存款等资金占有项目定期考核与评价,并且奖惩考核结果,进一步降低占用营运资金的效率。
3.创新成本管理理念。第一,构建战略管理成本意识,也就是从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积极完善。横向和纵向扩展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产生降低企业成本的格局,此外从战略布局上科学定位成本管理,确定具备长期发展观的战略成本意识。第二,建立人本特点的成本管理理念,形成成本管理文化。第三,建立成本系统管理理念,把成本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视整体和全局,全面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四,形成宏观的成本效益理念。企业始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企业成本管理从传统的节省观念成功转变为效益理念。第五,建立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理念,通过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中小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创新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提高员工素质等手段,获得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紧密结合了降低成本和技术进步,产生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4.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随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财务管理工作应积极提升工作效率,必须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提升财务人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则能够充分确保企业内部顺畅流通信息,帮助财务人员对各个方面信息及时获取,与各个部门不断配合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还能够尽量降低财务管理工作强度,保证工作质量。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 财务战略;方向设计;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18- 02
1 企业财务战略方向的设计策略
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是企业整体战略的延展。制定企业财务战略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方向,而确立企业财务战略方向就是确立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资本结构。虽然西方财务管理中有着丰富的确定资本结构的各种理论与方法,但就连西方财务管理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确定资本结构的各种理论与方法仅仅是一个理论方法和理想模式,在实务中要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不存在一个可以靠数理计算而方便操作的既定结构。因此,任何模式的资本结构都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是看是否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财务战略方向需要满足:
(1)风险与收益相统一。从一般意义上讲,利润和风险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收益高风险必然就大,风险小收益必然就低。企业进行财务战略方向设计不能只注重收益的提高,片面增加债务,在对收益提高要求的同时,还要关注风险的增大;当然,也不能厌恶风险而不举债筹资,从而丧失财务杠杆利益。所以,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全面权衡收益与风险的依存关系,恰当地掌握二者相统一的策略。
(2)与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如果企业所面临的资本市场比较健全和活跃,那么企业就有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手段“借新债,还旧债”,从而有条件维持较高的负债比例;反之,如果企业所面临的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只能靠向银行的间接融资来举债,那么即使稍高的负债比例也可能会引起银行的不满而很难举债。当然,健全和活跃的金融市场给企业提供了负债经营的契机,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约束。
(3)适应经营者不同经营风格。在客观的企业管理阶层中,有的人经营风格比较稳健,有的人经营风格比较激进。稳健风格的经营者必然不容许过高负债比例,激进风格的经营者可以容忍较高的负债比例。拥有财务决策权的经营者的管理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负债比例。
(4)与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的预期相适应。如果一个企业对未来的经营前景比较明朗和十分乐观,那么就可以提高长期债务的比率;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对其经营前景不明朗或不乐观,那么就不能取得较多的长期债务。
2 基于SWOT矩阵分析的财务战略方向设计
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企业可以确定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明确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到战略方案的准备阶段了。 在这个阶段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就是SWOT分析方法,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采用的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公司拥有的资源,分析公司内部优势与劣势以及公司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适当的战略。
(1)SWOT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常用方法。在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般表现在企业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而企业外部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良好的购买者和供应者关系等。企业外部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如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增长率减慢、购买者和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增强、技术老化等。这是影响当前竞争地位或影响企业未来竞争地位的主要障碍。
(2)基于SWOT分析方法,企业财务战略方向设计的制定需要有以下程序:
①确立企业目标体系。企业建立目标体系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这一环节中,企业要将企业的远景和前进方向转化为企业具体的、可以衡量的效益指标,为企业实现远景提供战略标准和财务标准。企业目标体系的表现形式是可以测量的,并且还要明确表示目标最后完成的期限,即在企业目标的描述中要清楚地说明企业要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样的效益。企业的目标越清晰,其所采取的行动就可以越具体,因而实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②分析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分析和预测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通过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人员应认清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觉察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图谋和未来的行动方向,了解未来一段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动向,以及企业由此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③评价企业自身素质。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内部环境,测定并评估企业的各项素质,摸清自身状况,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④准备战略方案。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经营目标,依据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机会,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外部条件与内部资源结合起来,列出所有可能达到经营目标的战略方案。
⑤评价和比较战略方案。企业根据股东、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目标,确定战略方案的评价标准,并依照标准对各项备选方案加以评价和比较。
⑥确定战略方案。在评价和比较战略方案的基础上,企业选择一个最满意的战略方案作为正式的战略方案。有时,企业还会选择一个或多个方案作为后备的战略方案,以增强战略的适应性。
(3)SWOT分析法的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8个步骤:①列出企业的关键外部机会,比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税收环境等;②列出企业的关键外部威胁,比如通货膨胀、行业状况和竞争程度、宏观利率杠杆等;③列出企业的关键内部优势,比如企业规模、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的资本结构等;④列出企业的关键内部劣势,比如商业风险、资产收益率、企业财务弹性、经营周期等;⑤将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得出优势—机会战略;⑥将内部劣势与外部机会相匹配,得出劣势—机会战略;⑦将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得出优势—威胁战略;⑧将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匹配,得出劣势—威胁战略。 第Ⅰ类型的企业,属于优势—机会(SO)战略,其具有很好的内部优势以及众多的外部机会,应当采取增长型战略,如开发市场、增加产量等。第Ⅱ类企业,属于劣势—机会(WO)战略,其面临巨大的外部机会,却受到内部劣势的限制,应采用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劣势。第Ⅲ类企业,属于劣势—威胁(WT)战略,其内部存在劣势,外部面临强大威胁,应采用防御型战略,进行业务调整,设法避开威胁和消除劣势。第Ⅳ类企业,属于优势—威胁(ST)战略,其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但外部环境存在威胁,应采取多种经营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多样化经营上寻找长期发展的机会。SWOT分析方法不仅仅是列出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就可以了,其关键在于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评价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判断其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做出决策。
3 企业财务战略方向设计与优化方案
3.1 企业财务战略应立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
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低、经营风险大、产业集中度低的行业不可以过多举债。因为对处于高度竞争行业的企业而言,在确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结构时,必须考虑自身现金流的稳定性,否则为了采取进取性策略而盲目扩大债务,可能引发竞争对手为了挤垮对方而采取短期恶性竞争,这就可能导致该企业由于短期现金流不能满足清偿债务,继而引起无效的企业破产清算。
3.2 企业财务战略方向设计应结合企业自身的获利能力
要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企业获利能力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负债率的高低。
3.3 资本运作要注意企业风险的适应性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盈利目标、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行资本结构优化和组合,既要考虑增加企业的价值,又要考虑企业风险的适度性。通过不同的组合,使资本结构保持一定的弹性,从而以较低的风险获得较大的资本增值和盈利。
3.4 资本运作要保持合理的举债能力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充分认识并保持企业的举债能力,从而保证企业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增值。此外,举债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因此无论是从企业外部环境要求,还是企业内部资本管理上,都迫使企业保持合理的举债能力。3.5 建立财务战略方向动态化机制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点;构建
具有战略性的管理会计,通常被称为战略管理会计,它是会计学一个新的分支,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但是目前,SMA在我国的应用仍属探索阶段,人们对SMA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战略管理会计(SM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支新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适应变化中的内外部条件,企业资源在内部如何分配与利用,如何使企业内部之间协调行动以取得整体上更优的战略效果。
1 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1 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大量提供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这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已不是会计”的观点。
1.2 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传统管理会计绩效评价指标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其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忽视了相对竞争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战略性绩效评价是指将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而且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贯穿于战略管理应用过程的每一步中,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1.3 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的方法更灵活多样。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产品组合矩阵以及价值链分析方法等。
2 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着眼于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这就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
2.2 企业环境分析。传统的管理会计由于受会计主体假设限制,决策分析对象基本上限于企业自身及其拥有的资源。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就是分析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企业信息,而且还包括企业外部相关的信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竞争因素等。战略管理会计对于这些环境相关信息搜集和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能够依据环境变化修改原有的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使企业战略能够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2.3 竞争对手分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周围环境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息息相关,企业管理者只有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市场动态,并以此调整企业战略,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在竞争中取胜。当代竞争战略建立在与竞争对手对比的基础上,不能准确判断竞争对手就无法制定可行的竞争战略。竞争对手分析从竞争对手的界定、竞争对手成本评估、竞争地位监督3个方面进行。
2.4 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进行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问题。
2.5 综合业绩评价。战略管理会计之所以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的缺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战略管理会计信息来源极为广泛。传统的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务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在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业绩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需要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象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资源配置、竞争优势、顾客的满意度,产品生命周期等内外部非财务计量指标被更多用于衡量企业业绩,在业绩评价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战略管理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have not adapt to the ever-chang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 development needs, only strengthen financial strategy management, can promot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overall ascension,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financial strategy manage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企业的财务管理无论是从其目标, 还是内容, 以及它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无疑应该是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 以后, 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 加上企业实施外部扩张战略促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将更为突出。传统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应日新月异的财务管理实践发展需要, 只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 才能推动财务管理层次的全面提升,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作用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生存、发展和获利。财务管理首先要满足这一总目标带来的基本要求, 及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 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并保证资金的合理和有效利用。而要对上述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表达, 就需要确定一个综合的财务目标, 但是不同环境中的企业, 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法律环境、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动。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论, 流行的说法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等。我认为不管财务管理目标是哪一种的说法, 对于我们讨论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并无多大关系, 因为不管是股东权益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归根到底财务管理就是要求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管理, 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点, 仅从这我们已可以看出它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管理活动是联结其它管理活动的纽带, 它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的联系, 因此财务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 具体而言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日常财务管理。筹资是指筹集资金,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筹资的对象、时机、数量以及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如何安排长期和短期筹资的相对比重等; 投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短期投资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 包括做好生产经营性项目投资管理和对外金融投资管理; 日常财务管理是以现金、应收应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为主的管理。这是财务管理的传统内容, 现在随着我国加入WTO 以后财务管理的内容已拓展到金融风险管理、税金管理、保险管理甚至知识资本( 技术、人才、信息等) 管理等方面。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来看, 毫无疑问的是财务工作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由于财务管理是针对资金的管理, 资金在企业又是流转的, 它会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于企业中, 这必然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管理。不管是日常运营和管理, 还是资本运作、公司上市、企业并购等重要项目的实施, 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支持。因此应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上, 予以高度重视。
(三)财务管理的作用: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中的一种日常管理, 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部门要收集经营信息, 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总监的分析, 提供给决策者作为高层拿主意的重要依据。二是控制子公司, 现代企业很多都是大型的集团公司, 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和现金流两方面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而且集团对子公司进行具体管理, 财务报表是最重要的, 甚至是唯一的手段。三是进行税务管理,如果财务部门不擅长税务管理的话, 可能会向税务部门支付相当多的税金。四是控制现金流, 财务部门应当对风险投资、现金管理以及银行利率等非常熟悉、随时掌握, 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现金, 让公司的资金在每个时段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创造最大化的利益。
二、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一)财务管理逻辑起点的局限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但是,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有些牵强。以财务本质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
经济学视角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于企业价值导向,无论是利润最大化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均在企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讨论企业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即回答企业为谁而存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其实质是对企业本质的认知。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基本目标和企业使命等企业理论的命题是同一的,并没有作严格的区分。以企业目标代替财务管理目标的结果是目标被抽象化,造成了实务中的迷茫,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独特性,目标与财务活动的联系被削弱,失去针对性。目标是抽象的、不明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实务。由此造成在企业运行框架中难以明确财务管理的独特作用,财务管理活动的效果也很难界定,目标的评价功能发挥不了。
(三)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的局限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所采用的方法似乎更接近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非管理学的方法。它以资本市场的运转和各种金融资产的估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等为基础,再依据一系列的假设建立数学模型,作为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指南。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从企业管理角度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之间,自然就会产生矛盾,使之不能完全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
(四)财务管理研究范围的局限
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财务管理理论在研究范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资本预算过程对企业管理实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很少研究这一过程的整体及其他重要环节,而这些对于做好投资决策也许更为重要;
二、财务战略管理
(一)财务战略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
财务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分析理财环境的基础上,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前提下,对企业资源筹集和配置活动进行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延伸,其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视角与层面不同
财务战略管理运用理性战略思维,着眼于未来,以企业的筹资、投资及收益的分配为工作对象,规划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至少3 年,一般为5 年以上)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传统财务管理多属“事务型”管理,主要依靠经验来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2.逻辑起点差异
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性财务活动。传统财务管理主要以历史财务数据为逻辑起点,多采用简单趋势分析法来规划财务计划。
3.职能范围不一样
财务战略管理的职能范围比传统财务管理要宽泛得多,它除了应履行传统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筹资职能、投资职试论财务战略管理理能、分配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全面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履行分析、检查、评估与修正职能等,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包含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是牵涉面甚广的一项重要的职能战略。
三、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内容
篇7
1 财务分析概念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2 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2.1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系统、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便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他们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3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检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完成财务计划指标的情况,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以便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3 财务分析的目的
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是客观的,但是,不同的人员所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的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是全面的;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他们更关心企业的资本盈利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景和投资风险;企业的债权人则主要关心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他们一般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综合起来,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3.1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
3.2 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的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3.3 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不能仅看其获取利润的绝对数,还应分析其相对指标,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4 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这些会计核算资料包括日常核算资料和财务报告,但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告为基础,日常核算资料只作为财务分析的一种补充资料。财务报告是企业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影响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经济事项的书面文件。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他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这些报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的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常用的三张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4.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状况。
4.2 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是以“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编制而成的。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利润增减变化得原因,预测企业利润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及企业管理者等各方面提供财务信息。
4.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位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一张重要会计报表。拓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河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5 财务分析的种类
5.1 按照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5.1.1 内部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财务状况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要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也要利用管理会计和其他方面所提供的经济资料,是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效率,存在什么问题,从而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5.1.2 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因各自的目的不同,分析的范围也不同,它可以是对企业某一方面进行局部财务分析,也可以是对整个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例如,债权人常常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这样就需要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而要与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人,则要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
5.2 按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
5.2.1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以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负债水平、偿还债务能力、企业经营的风险等财务状况。
5.2.2 利润表分析是以利润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在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时,必须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一般而言,获利能力强,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强。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中心逐渐由资产负债表转向利润表。
5.2.3 现金流量表分析是以现金流量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是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中介,也是这两张报表的补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现金的流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现金流入,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多少现金流出,都流向何处。通过这种分析了解到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5.3 按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5.3.1 比率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三大类,及构成比率是反映经济指标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效率比率是反映某项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相关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项目比值的财务比率。
5.3.2 比较分析法是将统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或不同企业间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的分析方法。其分为纵向比较分析法和横向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来确定数额与幅度,确定其存在的差异与程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及企业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5.4 按照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和综合分析等等。
6 财务分析的程序
6.1 确定财务分析的范围,搜集有关的经济资料
财务分析的范围取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它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债权人可能只关心企业偿债能力,这样他就不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需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范围决定了所要搜集的经济资料的数量,范围小,所需资料也少,全面的财务分析,则需要搜集企业各方面的经济资料。
6.2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作出评价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不同,所选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全面的分析方法,则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便进行对比,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比较分析企业有关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6.3 进行因素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在进行因素分析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7 通过财务分析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
7.1 初创期财务战略
7.1.1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测定集团发展速度:合理利用内部财产利用,考虑外部市场的可用资源,适度利用负债经营和财务杠杆,为客户创造价值。
7.1.2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主动谋取市场机会,规划投资项目。
7.1.3 通过财务分析积极推进商业信用管理,为全面落实财务战略服务。
7.1.4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采用各种灵活方式扩大集团规模:如开展全方位的兼并、收购活动,壮大集团实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战略联盟等。
7.2 发展期财务战略
发展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步入发展期的企业集团应采用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快速发展的企业集团面对巨大的现金需要;技术开发和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并计提大量的折旧;投资欲望高涨可能会导致盲目性增加,会使得财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
7.3 成熟期财务战略
7.3.1 成熟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成熟期的标志是集团的市场份额较大且地位相对稳固。
(1)成本管理成为成熟期财务管理的核心。
(2)成熟期的企业集团现金流入增长快速
(3)财务风险抗御能力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债融资,以便实现充分利用负债杠杆作用节税与提高股权资本报酬率的双重目的;
7.3.2 成熟期财务战略取向:激进型筹资战略;一元“核心编造”下的多样性投资战略;高比率、现金性股利政策
7.3.3 成熟期财务战略的实施重点是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对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成本控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规范制度,控制风险。
7.4 调整期财务战略
调整期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一是对现有产品,其经营风险并不大,已有利润及贡献能力并未失去;二是对将要进入的新领域,则可能存在极大的经验风险,具有初创期不可比拟的财务优势与管理优势。
调整期的财务战略是防御型的,财务上既要考虑扩张和发展,又要考虑调整与缩减规模。
总之只有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1)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等。
(2)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和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3)企业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通过对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4)企业获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净利率等。
(5)企业财务状况的趋势分析是通过比较企业连续几期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比率,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趋势,并以此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财务状况趋势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较财务报表法、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法、比较财务比率法和图解法等。
篇8
企业财务系统是为在企业财务活动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从当代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企业财务系统论的研究具有财务实践基础,企业财务系统论的课题是财务实践亟待研究的课题。任何理论的扩展都是基于实践操作的经验总结,财务实践的发展,给企业财务系统论课题的研究带来了需求和空间。企业财务系统通过企业财务系统的构建、实施、监督、评价等活动,把企业财务系统全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将逐渐复杂起来的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简约化,建立起正常的最佳秩序,从而减少各种资源的投入,得到更多的产出结果,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系统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一、理论阐述
(一)企业财务系统内容的界定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财务活动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企业财务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企业财务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的特点;由于企业财务系统是各子系统分层次的合理构建,所以企业财务系统又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特点。同时,企业财务系统自身还是一个有机系统,它还具备了高层次系统的特殊性,即具有目的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我们只有在了解上述各个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才能推动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用系统论的观点认识企业财务活动的企业财务系统是指运用完整性、联系性、集中性的概念,探求适用于一切企业财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系统的本身和任何子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静止的,而是以一定的系统而存在的。
(二)企业财务系统的特征
企业财务系统包括多方面的层次和内容,涉及到诸多制约因素。要深化企业财务系统再造,就必须遵循这一综合系统的脉络,深入全面地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借鉴企业财务系统的特征。企业财务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动态性。整体性即企业财务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其目标、内容、手段、活动等要素统一协调在系统整体之中;结构性即企业财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且保持一定规则的相互联系;功能性即企业财务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各要素各自的功能发挥,但相互之间又存在联系与合力;动态性即系统因外部环境的变迁,而导致整个系统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二、企业财务系统的功能分析
(一)预测功能
企业财务系统预测就是在认识财务活动的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并据此推断企业财务系统运行的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系统预测不能脱离企业的各项业务预测,是根据业务活动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将业务预测结果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企业财务系统预测为其他财务工作,如财务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财务系统预测功能就是预测者根据已知对预测对象的未来状态对企业财务系统运行状况及结果进行分析、估算和推断的功能。
(二)决策功能
企业财务系统决策是根据企业财务系统预测的信息,采用一定的科学的决策方法,就可以在若干备选方案中选取一个企业财务系统各级组织运行最优方案的过程。企业财务系统决策功能是指财务人员在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下,从若干可以选择的财务活动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的作用或效用。
(三)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指代表一种侦查、比较和改正的程序的作用,即应建立某种反馈系统。首先应该有规定地把某种实际状况,包括组织绩效和外界环境,反映给组织,而后由管理人员或电脑对预期目标或标准加以比较,比较结果,其差异如果超出了所规定的程度,管理者必须查明原因,采取改正行动,保证实际行为及实际发展不脱离原有目标的设计。
(四)评价功能
企业财务系统运行评价功能是指对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运作效率从企业财务系统的角度所作的综合性评价,它是评价主体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的作用。企业财务系统运行评价的对企业财务系统产生的效用就是它的评价功能。企业财务系统运行评价借助于企业财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评价功能。
三、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的优化
(一)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
企业财务系统战略是将战略思想运用到企业财务系统规划,就形成了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是指企业在企业财务系统中所做的重大、长远谋划,它是指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影响的基础上,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企业财务系统运行效率,从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来谋划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在企业战略中居于核心地位和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财务系统战略规划的优化
1、确定战略规划的层次
战略规划往往是指贯穿于一个系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决策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做出的关系到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从战略规划的含义中可以感觉到,战略规划是有层次的。战略规划层次是从属于战略规划本身的概念,一个战略规划可以而且通常总是包含多个层次。层次表现为目标层、方针层、行为层等。
2、控制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控制是指在战略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将实际情况与战略规划方案加以比较发现偏差,分析原因,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战略规划方案及时、准确地实现。
3、修订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修订是指在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经过信息反馈和原因分析后所做的修改和纠正工作。在战略规划实施或者战略规划控制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绩效与预定目标(战略规划目标)存在明显的偏差,就必须对战略规划方案进行修订。适时、果断地修订战略规划目标,可以减少企业可能蒙受的损失。
4、分析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分析就是从战略规划的高度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分析,为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或调整、更新企业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将环境及企业自身结合起来进行战略规划分析,就成为企业全部战略规划关联工作的出发点。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其趋势的分析,可以促使企业关注外部环境及其趋势,可以促使企业能够不断保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协调。
5、选择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选择即制定战略规划方案,它是战略规划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一个企业要发展,就要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客观环境变化的局势,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规划目标。它既有利于企业长远生存与发展,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以此为依据,去发动全体职工为实现这一战略规划目标而努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
6、实施战略规划
就是将制定的战略规划计划具体落实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企业按照战略规划方案的具体要求,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优势、把握时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的具体活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企业战略规划只是一个粗线条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实施就必须细化,将粗线条的目标、阶段、重点和对策等变为具体的行动计划。良好的战略规划执行系统,不仅是保证企业战略规划成功的前提,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战略规划制定中的某些不足,减少损失。
篇9
建立知识网络,从总体上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财务成本管理》由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两大内容构成。全书共17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第1章,主要介绍财务成本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理解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和学习以后各章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工作环节和基本内容,其关键工作环节包括财务分析(第2章)、财务预测与计划(第3章)、财务估价(第4章)、财务控制(第15章),属于教材的计算分析基础;而基本内容包括投资管理(第5、6章)、筹资管理(第7、9章)、股利分配管理(第8章),属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财务管理专题,包括企业价值分析(第10章)、期权估价(第11章)和财务战略(第17章),该部分属于教材较新内容,也是近年考试重点考核的内容。第四部分是成本管理,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第12章)、成本性态与本量利分析(第13章)、标准成本管理(第14章)和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第16章)。
二、各部分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第一部分第1章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从历年命题情况来看,题型只以选择、判断等客观题型出现,在考试卷上分数很少,最少的年份只有1分,多的年份也不超过5分。但其为财务管理内容的总纲,对于理解各章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该章重点是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的联系,尤其是以后各章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第二部分第2章至第9章、第15章,作为财务管理工作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的表述,是历年考试分数较多的章节。题型可以是客观题、计算题或综合题。第2章计算和综合题主要在财务报表分析上;第3章主要是财务预测的销售百分比分析法、可持续增长率的确定与运用、现金预算的编制;第4章主要是债券和股票估价;第5章主要是项目投资决策;第6章集中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和存货决策上;第7章集中在融资租赁决策上;第8章集中在四种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和评价上;第9章集中在资金成本的计算、杠杆系数的计算、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上。考生对此部分内容也应予以重视,结合例题和相关习题掌握。第10章主要是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三)第三部分第10章、第11章、第17章属于财务管理专题部分,第10章是2004年教材新增加的部分,第11章期权估价是2007年新增内容,第17章战略管理属于今年新增内容。从历年命题情况来看,凡是较新增加的内容通常是重点考核的内容,客观题、计算题或综合题都有可能考到,命题点主要应集中在企业价值确定的方法运用、期权估价方法、财务战略选择上。
(四)第四部分第12章到第14章、第16章,属于成本管理部分,作为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占试卷的20%左右,其中今年新增加第16章作业成本管理应重点注意。
三、2008年教材新增内容分析
新增加的内容、教材改动较大的内容,历来是考试出题的重点内容,考生应加强对其的理解和运用。与2007年考试指定教材相比,2008年教材主要变化在于新增第16章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以及第17章战略管理。
(一)“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一章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作业成本结构特点及应用。
其一,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见表1。
其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在作业成本法下,对于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等直接成本,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与传统方法无异。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区别在把间接成本先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上,然后在将作业成本按照作业成本(成本库)分配率和各产品所耗用的作业量指标(即耗用的作业动因数量),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产品。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时,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成本分配计算法。
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二是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该种方法由于按预算分配率进行分配,会产生差异,因此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具体来说需要利用以下步骤及公式。
(2)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某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的作业量。
(3)计算当期投入的总成本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该产品当期发生的实际直接成本+该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
(4)计算、结转作业成本差异
作业成本差异=当期实际作业成本一已分配的作业成本
(5)会计期末进行作业成本差异调整
调整的方法有两种选择:一是将作业成本差异直接调整当期营业成本(已销产品销售成本);二是计算差异调整率,分配作业成本差异(将已分配作业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战略管理”一章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战略的不同阶段及战略选择。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战略地位;管理现状;运作机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是以企业财务战略为对象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从财务战略制定直至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企业财务战略依存并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是一种附属战略,需要与其他经营战略相配合。只有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基础上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让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反向搭配,使财务风险服务于经营风险,使之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才能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意义在于它能从“价值”角度审视企业的内部条件(业务、产品、研发等)和外部环境,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外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故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一般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财务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二、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认识不足。
尽管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财务管理的地位并末提升到相应的层次来,企业决策者不进行调研仅凭经验做决策,决策过程无序化。
2.预算编制不合理。
3.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资产、负债比例不够合理。
4.不同部门、时期,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不一致。
三、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
1.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
创新成本管理的观念,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更大的产品价值。单纯的降低成本思路,是成本管理的初级形态。
2.调节经营关系,有效控制经济活动
企业是一种资金流转的动态体系,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随着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战略管理和经营管理“分化趋势”的日益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中也逐步上升到了战略核心地位。
3.深化企业管理,树立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作用也随之突现,财务战略不仅隶属于企业战略,而且在企业战略中居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
4.职能的转换,会计核算转变为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战略要做的是在“核算型”基础上重点关注“管理型”职能,即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会计核算到会计管理的转换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转型不可回避的问题。
四、制定财务战略要考虑到的相关因素
1.企业发展战略与股东价值
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股东价值关系密切,股价是股东们通过公平市场价值来评定经理们业务表现的标准,公司股票的价格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资金流的最高期望。只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或其他能树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投资才会导致更高的股票价格。
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应深思熟虑,必须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贯穿其中,投资方案对股东利益缺乏关注,也不能贯彻合理的经营战略。
2.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目标管理思想(SMART原则)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是整体与部分、主战略与子战略之间的关系。财务战略虽然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资本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财务战略也就往往构成企业战略的中坚。
3.企业所处的阶段,实施的部门和方法
按战略内容不同,分类筹资战略、负债经营战略、收益与风险配比战略、资本结构优化战略、货币资金收支平衡战略、资本投资战略、稳定发展战略、低成本战略、利润优先战略、收益分配战略。以上所说的十个方面的财务战略,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对于企业整体战略下的其他子战略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更为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的流动有其特性即资金一经投入使用后,其使用方向与规模在较短时期内很难予以调整。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和变幻莫测,都增加了财务管理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复杂性。财务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子战略,是协调企业其它子战略的一个有力工具。
4.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均衡,例如使用平衡记分卡
战略管理的最后也是重要的程序是战略评估。在企业财务战略评估中,应注意协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关键成功因素是对公司擅长的、对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个战略要素的定性描述;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关键成功因素的定量分析。
5.对企业进行SWOT分析,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金融、技术、行业、市场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财务战略管理环境分析是指对制定财务战略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因为企业财务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只有和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才能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还要和内部环境相配合。只有知内知外,寻求机会,明确风险,找出优势和劣势,才能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财务战略。
五、建立健全运作机制,有效贯彻财务战略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此在财务管理中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顶测、控制、处理等一套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机制至关重要。在实施生产经营力一案前,要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进行客观分析,通过概率分析、风险决策、弹性顶算等项工作有余地的制定管理措施,以保证意外事件的产生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
2.建立健全(现金)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资金投入效益保证机制,优化资金结构、约束机制和灵活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在资金循环的整个过程中,要对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使资金在供、产、销等各个环节都处于最佳位置,有效运行,发挥资金的应有效用。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运行机制。
通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反馈等程序,保证财务信息的高效运行,实现企业物资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实际价值,保证财务工作的时效性。
4.建立健全财务评价指标、财务监控机制(无形资产),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体系。
5.建立健全财务激励机制。
6.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
7.适应外在的竞争压力机制。
8.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机构是企业财务运行的主题,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构建与财务管理的地位、职能和作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保证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有效运行的组织体系。
9.加强科技创新,更新管理理念。
10.强化人才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康跃飞.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财会研究,2008.
[2]孙桂华,孙鹏.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J].经济与管理,2007.
[3]翁晓梅,都超峰.对后金融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模式转型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
[4]乔笙.后金融时代财务管理应实现七个转变[J].财务与会计,2011.
[5]阎达五,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0.
[6]周守华,杨惠敏.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目标[J].会计研究,2000.
[7]财政部.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 上一篇:旅游品牌宣传推广方案
- 下一篇:煤炭销售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