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的思想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的思想素质

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培养;素质

在过去的授课方式中,很多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新知识点的落实,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认为道德素质的培养,更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而且道德素养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许多老师没有了解到思想品德授课的关键性,人为分割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实现个人的整体发展。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品德授课需要认真地把握教育创新的机遇,落实教育精神,探索知识点的落实和道德素质的培养的双赢,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一、依据书本,找寻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课本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依据。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对课本的内容没有彻底关注,没有彻底阅读、使用,就会使得教学资源浪费,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艰难。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本,它里面的知识覆盖了社会的所有方面,从实际日常生活到国家法律法规都有所涉猎。我们可以确定地讲,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本,基本上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运用好教材,基本能够形成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所以,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依据课本,从课本下手,查找素质培养的关键点,进而充实授课的知识点,展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

如,在进行八年级的《消费者的权益》的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依据课本的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汇入人文精神教学,进而使得学生实现素质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首先依据课本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详细的讲课,使得学生理解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在这个模式里面,我们需要诚实、平等、自由等等。随后,老师可以突然问学生:“想象你们当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而你们目前的任务就是把公司业务开拓到较为落后的国家去。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对产品的监测要求比较少,这就表示你能够运用比较低的技术去实践,进而节省资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同学们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还是用户的利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结果?”老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还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接连播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等事件。而这些真实的事情也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也使得他们对消费者权益的了解更加深刻。利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门课的知识,而且还具有诚信的认知,道德素质得以培养。

二、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而相应的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师在授课时,需要知道学生的差别所在,而且理解认可这种差别。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师需要知道,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不可以要求学生思想一致,也不可以要求学生品行相似。在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自由民主的教学方式才是老师所应该追求的。在对思想品德的授课中,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是关键所在。老师要引领学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别,不要要求一样的教学成果,那样只会背道而驰,同时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全面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而使得教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实施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自身的理想和自身对理想的看法。起初,没有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情况下,老师便首先说了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在老师营造的休闲氛围中,课堂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而学生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想。有些学生的理想比较高远,老师便对这表示认可和肯定;有些学生没有实际的理想,只要求过安稳的日子,老师并没有嘲笑他们,而是表示充分的理解,而且引领学生对理想做深刻的分析。对于学生的大理想以及小愿望,老师并不要求学生都需要高远的志向,而是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同时认可他们的差异。在如此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变得勇于发言,也比以前更自信了,不仅对老师以后的授课内容印象很深,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规划,培养了自身的道德素质。

三、注重实际,整体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只是嘴上说说。学生素质的培养、人生观的生成,都需要学生不断的实践操作。而以人为本的授课方式也需要老师从根本上实施,使得学生充分地理解实践,再结合实际对道德素质进行培养。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课,不单单是要结合书本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彻底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而且更要超出课堂授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而使得学生就算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身道德素质,进而变成真正的国家人才。

相对于学生的成绩高低,学生的道德素质应该更加被老师和学生重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课中,老师应该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的教学兼有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对初中生实施思想品德的教学能够使他们明白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意义。而且思想品德的教学也深刻地贯彻了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建立诚信、平等的社会体系,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祖国人才。学生作为祖国的重点培养对象,拥有高尚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施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机会,开拓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方式。

总而言之,在思想品德的授课过程中,老师不可以只知道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可以轻视具体的实践教学而只知道强化书本知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德教学合二为一,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兴照.浅析加强当代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大观周刊,2012.

篇2

1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谈到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时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公民意识教育的灵魂,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未来合格公民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如在《宇宙探秘》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钱学森,钱三强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带着中国人飞天的千年期盼,梦圆浩瀚的太空;2008年9月27日由翟志刚实现了中国航天史的第一次“太空行走”,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壮丽跨越;2013年6月11日,我国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和聂海胜驾乘“神州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王亚平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展示在失重状态下一些有趣的地球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飞速发展,走到世界前列.把物理学上的辉煌成就和物理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紧密地结合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宇宙的欲望,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实时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伤害,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它们对我们有哪些危害?例如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首先向学生介绍2016年4月2日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特大的交通事故,造成两辆货车和五十多辆小汽车追尾的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的伤亡.从物理的视角看,下雨后路面有积水,摩擦力减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路面光滑,摩擦系数减小,使摩擦力减小,行车的危险性加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所学的知识,使我们掌握下雨天如何安全驾驶车辆,降低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适当增大车辆之间的距离.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利用身边具体生活实例创设物理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加强安全教育的渗透,提高初中生的公民意识,安全无小事,从我做起.

3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环境保护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现代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84-02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回顾人类发展史,它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历史,是人们不断学习知识改造自然的历史,因此,创新对于现代生物教学而言,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可以创新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也充分受益。

1.启发式教学。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要特别注意对青少年的培养,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达到这一效果的具体实施手段。初中生物教学要充分注意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启发的作用,加大对学生的启发力度和思想意识培养力度。同时,教师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提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的热爱度。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是关系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动手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操作上,这更能体现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动手能力是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一个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保护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在学生得出不正确结果的同时,不要责备学生,反而要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竞争意识的培养

1.观察自然现象来启蒙竞争意识。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一个决定世界发展的定律,那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生物界生存发展与进化的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许多生物竞争现象,理解生物竞争的内涵,然后综合上升至理性的竞争概念,从而认识和了解竞争的作用以及竞争的必要性。同时,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例子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中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事物,山水树木,飞禽走兽,这些都是在长时间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一片森林的各种树木,为了自身生长的需要,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自然界植物与动物互相间的食物链等一系列生命现象,学生通过以上这些观察,就可以了解到这就是生物竞争的具体现象。

2.自然现象的综合分析来深化竞争意识。初中生物教学对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可以使学生对竞争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是互相竞争而又有相互依存的,这种多重性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也使得学生对竞争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深化竞争意识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其实就是一种互相竞争而又互相依存的一种关系,自然现象的综合分析还可以给学生一个较好的解决竞争中问题的办法,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深化和进一步讲解。

三、适应意识的培养

1.情境教学以启蒙学生的适应意识。在新时期,各种竞争和挑战随处可见,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显得格外重要。初中生物教学就给学生提出了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适应,既然我们无法去改变它,那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取情景教学的点滴,把生物适应环境启发学生联想到适应社会,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2.典型实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意识。初中生物教学对生物适应性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典型实例,培养和教育学生的适应意识。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但由于生物生存环境是客观变化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的。因此,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进行环境的适应训练,以达到较好的生存目的。恐龙为什么会灭亡,这就是由于环境的巨大改变,而恐龙还没有适应这种环境,这就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四、环保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于环保的重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也是事实,因此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的保护。没有了光和作用,就没有了一切,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环境,破坏了水源,这也将导致人类的灭亡;生物就是一门告诉人们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常识课,是一门提高人类思想意识的关键课程,因此,要注重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

五、整体意识的培养

篇4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任。因此,积极研究探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加强政治课素质教育实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 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 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 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 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 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初中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同其他方面德育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上、形式上还是任务上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中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它的德育功能。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基阶段,而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课中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初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初中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政治课和其他科目的联系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决定了它素质教育中的重大任务初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任务,如语文、外语主要有文化素质教育并兼有思想、科学、美学等素质教育任务;数、理、化主要承担文化、科学素质任务;音、体、美汾别承担的素质教育方面多,任务重大。它的内容习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等,并且由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则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由习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在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增砖瓦,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才能有机地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志英.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4)

篇5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当前,初中生渴望了解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迫切希望能接触社会,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特别是对社会热点十分感兴趣,以期参与到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来,以丰富自己思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大胆打破应试教学“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只有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才能更加主动地探究并充分认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积极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扎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教师来讲,不是降低了教学标准,而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情况,从而依据学生兴趣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进而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高效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一课时,教师应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而是借助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他们加深对好习惯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好习惯对人的行为、习惯及性格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及思想素质的高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处于主导地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只有确保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其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程专业知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其能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转变成多维度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专业知识十分丰富,才能对教材结构及各个章节知识的关联性进行全面解读与准确把握,才能正确分析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才能大胆创新并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组织出开放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亲自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环节,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将教学重心从应试教育中的“教师”转移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提升品德水平。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以小组协作方式为学生组织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就“自立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讨论,使得他们在对生活实例的讨论中更加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对于初中生来讲学习起来就显得有些乏味,这也是应试教育中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依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将教材中空洞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实践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并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尝试与父母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就自己与父母的沟通过程进行讨论,从而使得他们掌握更多的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并深刻体会平等沟通的作用与意义。

篇6

〔关键词〕农村 素质教育

1 农村初中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素质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全面性。素质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因为素质教育不是专门的、定向性的教育,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普通基础教育,它要求学生的诸方面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②基础性。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打基础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观念、行为习惯等,着眼于为受教育者继续学习或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③整体性。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涉及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及个性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并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必须从整体上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真正把义务教育回归到一个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上来,实行整体优化。④动态性。素质还随着时展而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或称动态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发展。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及有关的政策法令和当前社会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素质的基本结构应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和智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如: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素质包括关心国家、社会、集体,关心他人,关心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能为公共利益勤勉敬业等。道德素质如诚实、正直、友爱、勇敢、互助等。①劳动技能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②文化科学和智能素质。包括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懂得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现代知识;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具有初步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③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全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素质,掌握健身技能,养成营养卫生习惯,体魄健康,发育正常,脑体能够自如地综合运用。具备高尚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正确的荣辱观,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自我平衡力和坦率、开朗、严谨的心理品质。

这些基本素质成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适应生活所必需的条件,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有位专家曾经这样认为,企业是谁的已无关紧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才是一个国家国力的真正标志。我们为之而奋斗的现代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层面是具体的、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物质方面(器物层次)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另外两个层面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第二层面是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现代化,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现代化,它能使一个国家各种社会功能有规律地协调运转。第三个层面是更为深刻的人的素质现代化。它是其他两个层面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具备现代素质和意识的人做为基本保证,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就难以现代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现代化的进程。因此,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 农村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2.1 培养有实践精神的教师,做充满人性的教育。当今诸多的教育名家都说陶行知是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他是真正投身教育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可以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教育事业,他将全部的爱心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从他朴素无华的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出他做学问的真诚和实在,脚踏实地,每走一步都是那么稳健和充满信心。正如他朴素的理论:“生活即教育。”要求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要在学习中生活,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是辩证统一的。离开了生活实际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牛顿正是因为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才得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并非凭空想象。爱迪生因为好动,调皮捣蛋,最后终于发明了点灯。任何科技的发明都必须有生活实践的支撑。离开了生活而谈教育便显得空洞和乏味。想想看,实在是不无道理。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育改革;教师素质;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主题是学生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这种新局面,教师不仅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身文学文化,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等来适应新教学。

一、对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现如今,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也不例外。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有哪些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岗位责任不明确

语文是学校教学课程的主要科目之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把守对语文教师的征集条件。然而,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中学,由于师资匮乏,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同时兼任数学教师、历史教师,甚至是学校的管理人员。这样一个多重身份的职位会使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和责任表现出混乱与不明确的现象。

2.初中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评估、自我检讨、自我改进

对于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少主动进行教学的反思、检讨、评估和改进,更多地则是被动地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评以及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比如,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面对教学中学生反映少,课堂提问不积极,作业上交率低,迟到旷课或是考试成绩下降等问题的时候,没有去反思教学模式是否出现问题或是学生是否适应,也没有去找出改善出现状况的方式方法,而是随之发展。同时由于部分语文教师不善于自我反思,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进行自我提升,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质量较低。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改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反思等方面着手,由此推进初中语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新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制定长远有效的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对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有着重大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兴趣爱好及素质缺陷制定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过去学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避免本学期出现同样的问题,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可以学到不同的知识,扩充知识量,明确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目标。

2.转换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许多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束缚。而作为教师,应该发现问题同时转换教学模式,通过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性教学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媒介及高科技产品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拉近师生关系。通过以上努力,除了可以使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外,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

3.持续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更多的是无聊,不想听。是学生的责任还是教师的责任?无疑是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和枯燥。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向进行变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没有或是很少读书、写作,也很少去参与一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或是一些室外扩展活动。因此,进行教师自身的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4.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语文教学是一门向学生渗透文学素养的学科。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学底蕴,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做到扎扎实实读书、写作,提高文学底蕴。语文教师还要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文化的学习,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熟悉掌握其操作技巧,学习更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呈现出一个有学识素质、有文化底蕴、有智慧、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形象。

三、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适应新改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已成为跟上社会脚步的要求。作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教师也应该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体,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探究,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外的活动中,采取师生合作的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总体来说,教师的教学新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和学生的风格特点、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进行探索实践,这样才是一个适应新改革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班级管理 开放式管理 科学化

班级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培养学生茁壮成长的重要基地。但就当前我国初中班级管理方面来讲,仍旧存在许多弊端,诸如班主任绝对权威、管理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经验详细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初中班级管理的层次性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经验管理,管理过于沉闷

纵观我国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不难发现,许多班主任大都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统一管理,并未从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在班级管理中,极少有班主任能做到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着手管理学生。班主任撇开实际情况,只注重以往工作经验,大多采取高压手段治理“不听话”的学生。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不合理。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科学理论加以指导,致使管理效果低微,甚至引起学生了反感和抵触。不仅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2.注重教师权威的建立,管理过于封闭

初中新课标教学要求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地位,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仍旧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这种不健康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也遏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但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监督者和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否则难以管理班级。这种思想忽视了班主任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良师益友这一事实,将师生共同努力、服务于班集体转变为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致使管理过于封闭。

3.注重课堂管理,管理过于片面

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非单单智力发展。在我国教育发展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大多数学校都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种思想下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就难免有失偏颇。对班级管理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大多数班主任认为,只要在教学课堂中管理好班级就完成了管理任务,不需要再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也就有很深的独特烙印,他们只是单纯的“书呆子”,只会读书,其他什么都不会。缺乏创造性与独立性,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理念。

二、初中班级管理的层次性

班级管理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进行高效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层次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就是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位置,班主任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管理水平。要将个人思想素质水平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备奉献主义精神,时时刻刻都要将学生的切实需求放在心上;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努力学习管理知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手管理。并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完善自我个性,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关心、爱护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致力于互帮互助、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创建良好班风

思想支配行动,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认知,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班级思想建设,创建良好班风。班集体是大家共同的利益体,而管理班级的最主要目标也不外乎就是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健全的班集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班主任应该创设情境,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育活动,像“班集荣耀”、“班集体建设,人人有责”等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及时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精神。并努力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教学情境,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班风,进而实现和谐班集体的建设目标。

3.注意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

学生学习有学习计划,同样的班级管理也要制定合理、科学、周密、可行的计划。从班级管理与学校教育出发,班主任可以据此制定阶段性计划和整体计划来引导学生。两种计划要衔接紧密,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设定阶段性计划时,要注意有一定的梯度与层次,明确这个计划究竟是某个学期的抑或某个学年的,注意难易度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低层次逐渐向高层次过渡。同样,整体计划也要遵循循序逐渐的关系。总而言之,无论是阶段性计划还是整体计划都要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如此,才能提高管理质量。

4.进行系统管理,实现开放式管理

传统以教师为尊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注重系统管理,打破单一、孤立的局面,用系统、整体的思想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实现开放式管理。班主任要注重对班级整体功能的优化与调整,调用一切可供利用资源服务于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班委会成员的选举中注意构建民主制度,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如有条件,可以将固定式班干部管理制度修改为轮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共同服务于班级建设,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与班级凝聚力。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社会、家庭关系进行班级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让他们内心真正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份子。如此,实现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结语

初中生个人意识比较强,自尊心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强,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展开班级管理工作,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开放式管理,进而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陶跟定.关于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几点认识[J].成功(教育),2013,(01).

[2]马杏蕊.众人划桨开大船――浅谈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12).

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学生

中国分类号:G623.75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底蕴、欣赏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和美术水平。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思想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美术作品并没有逐步低落,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更加富含内涵和价值,这主要是音乐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内涵和情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2]。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利于在不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3]。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二)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的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家的优秀思想和人格,进行初中美术德育渗透教学。比如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对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优秀艺术家的思想,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理解和体会艺术家优良的思想品格,感受艺术家以热血和精神所创作的巨作,感受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付出。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思想渗透于美术欣赏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讲解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相珍,赵正阳,张鲁静.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98-101.

[2]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65-168.

篇10

语文作为中国的国学被很好地发展,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学好语文,都应该将国学很好地运用,只有如此才可以更好的生活,才会更好地融入社会。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国家拥有丰富的语文文化感到骄傲。

学语文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从拼音开始学起,然后在学写字读课文,最终学习写文章,这是一个过程,其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语文不但是汉字的组合,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本土特色的真实写照。在小学里我们将方方正正的汉字学到了脑子里,我们能够遣词造句,能够用汉字表达自己想要表达得东西,所以我们的语文基础算是扎下了根。

然后可以谈及到初中语文,学生上初中的年龄一般是在14到17岁,这个时间段正是一个人的成型阶段,各方面的素质被养成习惯,所以初中语文在这时能够帮助学生定向,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惯性。初中语文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被所有人都公认的。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此时的教育是极具成效的,因此初中语文的存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国学思想,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初中语文让他们学会了句子的含义、段落的意义。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初中语文养成良好的作文水平,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初中语文是主要的学习科目,是一门国学,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众多科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学好初中语文间接地影响着其他科目的学习好坏,因为其他科目都是在语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初中语文对于促进各科目全面发展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生活中离不开语文的学习基础,写信读报聊天以后在工作中都要有良好的语文功底,所以在初中时保持一个良好的语文水平,这是对未来的一份良好的保障。

同时初中语文对学生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它是一个人通向成功学习的一条有效的路,初中语文对于一个人的人生都有着足够的印记,它可以成为一个人获得认知、赢得事业的有力保障。学习初中语文对增强自身的交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强有力的支撑。另外初中语文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修为和境界,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素质的结合教育,所以初中语文的内容里聚集了许多的内涵表达,意在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意境,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思想境界,从而让他们更加洁身自好,成为一个正直的,坦荡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初中语文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考试或是在最终的中考中,初中语文成绩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提高语文成绩,抓住时间多用功在语文上,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要做的。

初中语文现在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好多家长和老师都深有体会,学好语文对人生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所以他们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初中生心里有了一个衡量的标准,语文是科目之母,同时也有一句话验证了语文的重要性,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

语文体现着国人的国文素质,如果连自家门的东西都掌握不好,那么学习别的知识和技术那简直是痴人说梦,所以初中语文更是语文中的铸就阶段,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学不学好语文就看初中语文有没有学好。

初中语文时刻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更是一个人文化素质养成的基础,它对学生中华文明的塑造有深厚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承接的工具,站在宏观的角度上讲它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翘板,指引了人们前行的方向。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初中语文将会一如继往的发展下去,为衔接中国精粹的国学文化,它是铸就深厚学识的模具,在灿烂的文化史上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