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期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期教学计划

篇1

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 何江艳

为了贯彻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为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本人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海北二中是门源县教学资源整合后的唯一一所高中,是门源县课程改革的桥头堡。在贯彻和实施国家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北二中高一入学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多数没有认真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中外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3)、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四、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4、开展丰富的美术第二课堂活动

美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给爱好美术的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此,我将邀请团委、艺体中心在本学期举办“海北州青少年书画展预赛”、“海北二中迎春书画作品展览”和“校园安全法制漫画竞赛”等相关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1、高一年级: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1课时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2课时

第三课     我们怎么运用自己眼睛                2课时

第四课       原始人的创造                           2课时

第五课      礼仪与教化                              1课时

第六课      心灵的慰藉                              1课时

第七课    人间生活        1课时

第八课   审美自律           1课时

第九课     追求艺术家的视线                      1课时

第十课      变幻的自然万象                       1课时

2、高三年级:

本学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培养艺术高考生。我将根据高考的实际需要开展高考课程内容,9月份是素描、速写。10月份是色彩,在11月份组织学生去西宁集训,为迎接艺术高考做好充分准备。期间我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西宁看望集训孩子,随时了解他们的专业动态,进步情况,为培养新一批艺术人才做些贡献。

篇2

一、分析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特点以及应用于课堂的优势

1.特点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是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上升到一个高度,主动性更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观察药品和化学反应得出正确的结论,加强记忆,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真正地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领悟化学的魅力。

2.优势

(1)启发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堂若只是单纯地将化学反应公式、化学现象当作“模板”来教授给学生,化学课堂难免就会显得单调枯燥,而在启发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营造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将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化学课堂产生兴趣。

(2)启发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启发探究式教学遵循教学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比如在一个实验中,教师先不告诉学生其反应原理,以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涉及的知识点,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思考中逐步探究化学的奥秘,进而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察与研究。

(3)启发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会形成对教师的依赖,遇到问题也不加甄别是否自己能够解决就向老师询问,久而久之,学生就无法独立思考,而运用“启发探究”的新模式,学生只能得到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得到正确答案,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遇到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进而在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中不断发现新思路。

二、基于启发探究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具体革新

1.利用多媒体技术冲击视觉

化学课堂上一个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辅之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亲眼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器皿用具、药品用量、步骤,学生在视频的冲击下调动学习兴趣,强化记忆。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对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学生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就可以交流想法,取长补短,补充自己的知识漏洞,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思维,比起自己一个人的苦思冥想更加印象深刻。

3.集体搜集材料做实验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矛盾 化解

首先开宗明义,本文讨论的教学矛盾并不是批评当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现象,而是试图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认识与分析,在矛盾的解决中求得思想政治教学质的进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即矛盾是推动社会事物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有关思想就成为修复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力量。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矛盾表现及原因探析

日常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实际矛盾,既有客观原因,也存在一些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一般是由教材内容引起的。坦率地说,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还是比较抽象、复杂的。虽然说当今信息技术发达,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不同的传统或现代媒体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政治信息,但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未必能够为学生所重视,如同我们天天呼吸但对空气却几乎一无所觉一样。这些包围在学生周围的大量政治信息一般都不会被学生主动纳入视野,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客观环境约束下,这些内容更加不容易成为学生感兴趣、愿意涉猎的内容。而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今天的学生主观上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相关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兴趣,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是大人思考的事情,与学生的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加上客观生活中大量娱乐类的信息基本上占据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空间,因此学生也没有这样的意识与环境去研究思想政治。

在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共同的作用下,我们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看到的现象往往是,绝大部分学生将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副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处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甚至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做着看小说、玩手机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学”与声色俱厉的“逼学”往往都起不到什么明确的效果。这里列出这样的矛盾并不是出于批评的目的,而是在于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寻找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途径。

根据观察、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点:

1.学生的学习认识问题

这里没有将矛盾的原因归结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因为不想给学生的学习戴上主观消极的帽子。我们说这是一种认识问题,是指学生由于对思想政治的地位认识不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了学习动机的弱化和学习内驱力的淡化。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渗透以思想政治在生活中为什么无所不在、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以及认识世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的话,那凭着高中学生的思维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是能够喜欢上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

2.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

如果我们问高中学生“何为文科”,学生大多都会回答“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不能说学生的回答一点道理都没有,因为作为有着明显考试压力的学科,作为主要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学科,高中思想政治确实存在着大量的记忆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不当,经常让学生去记忆、背诵、默写一些知识内容的话,那一不小心就会让学生丧失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

3.学习评价方面的问题

必须承认,现在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不是源于自身,而是源于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反馈性刺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好(考试分数高)时,他们会产生一些学习热情,反之则会丧失学习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考试中,由于试卷内容有时不尽科学等原因,学生难以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因此会造成上述的一些矛盾。比如我们看近两年江苏某市的学业水平模拟测试的六份试卷中,识记性的知识如“哪一年哪一月召开了什么会议”“哪一次的什么会议上确定了什么会议主题”等,这样的评价方式一般只会将学生的学习导向机械记忆,而所召开的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会议的主题为什么这样确定,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等都不会纳入学生的视野。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矛盾的化解及思考

认识到矛盾所在并寻找到有效的化解途径,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另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经过探究,提出以下一些想法供读者批评指正。

1.发掘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并让学生有直接体验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那效果将是最好的。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肯定是需要去发掘的――不发掘学生难以自主发现。我们认为,高中的学生是喜欢理性思维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将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改造成学生喜欢的理性思考内容。例如,如果我们直接跟学生讲,那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如我们国家在“十五”和“十一五”十年中取得的成就,这显然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是什么支撑起中国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那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阐述就会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重要理论内容。

2.改进教学方式

这一矛盾化解策略的实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通俗化改造,对教学关系进行重建。例如,社会价值观的内容我们可以不再以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因为学生的沉默有时并不意味着认同。而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些社会价值观进行思考与辩论,学生可能就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笔者曾经就市场经济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内涵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结果正反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结合当下社会中的一些政府弱作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来论证“先有管理后有为人民服务”和“先有为人民服务而后有管理”两个观点。当然,观点是怎样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当中,既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也需要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判断。由此生成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深刻的。

3.改进评价方式

作为一种导向,评价的改进应当体现在课堂和试卷两个方面。在课堂上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具体观点进行评价,而不是用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因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中的内容是有自己独到的观点的,对于这些观点只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我们就应该给予认同。而试卷评价往往涉及选拔和其他社会附加功能,由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篇4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 问题 对策

虽然初、高中的化学课程都是选用的人教版的化学教材,但是由于初中和高中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不一致,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知识点较简单,但步入高中后,化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都骤然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一部分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兴趣较低,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如何有效应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化学知识广度和深度差别较大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中,首要的一点就是高中化学教材知识较之初中化学教材,知识的广度增加,其难度也加大。化学是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才开设的,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现象和简单的原理,了解一些化学的表面知识即可。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不仅化学术语骤然增多,其教学目标也更明确和深入,要求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进行相关实践活动。这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别较大

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初中的化学教材内容较基础和简单,因此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直观,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大多是机械的记忆方法。然而在学生步入高中后,化学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化学内容难度的增加,使得化学教师不可能再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多地讲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初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较大,且二者之间缺少衔接,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无从适应,导致化学成绩下降。

(三)初、高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未及时转变

造成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因素。由于初中化学是初中最后一年才开始学的,并且化学所占中考的比重较低,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对化学不重视,自然化学基础较差,加之步入高中后,化学学习难度增加,思维方法也逐步转变,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此外,由于学生自身的化学学习方法未能根据高中化学教师的指导和教材内容的变化做出及时调整,适应能力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应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师熟悉初中化学教材内容

要想真正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教材了如指掌,并对高一化学教材进行整体把握,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化学教材中的异同点,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自己认为学生已经学过,但实际上学生并未学过的现象出现。如在人教版的高一化学教材中的第一章中,实验基础和初中化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后面的物质的量与初中教材关系不大,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保持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渐加大知识的难度。

(二)高中化学教师转变教学态度

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对初高中的化学教材进行仔细的研读和比较,更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做到不仅在知识上教育学生,更要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初中生刚迈进高中课堂,无论是在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上都还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这时,化学教师要做到以情育人,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根据学生化学基础的薄弱,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中学生要尽快转变学习方法

化学教师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的转变,对有效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化学学习存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针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及时转变自身的学习方法才是根本之策。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摒弃初中的机械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不断调整,进而顺利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迫切需要对此问题作出有效应对。总之,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是教材知识的衔接,更是思维能力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初中化学教材知识有基本的了解,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有效的衔接手段,进而使两个阶段的化学教学实现顺利衔接,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赛贵芳.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田华.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赤子(中旬),2014,(02).

篇5

高中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高考,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核了,许多人在这一次独木桥之上成功的过去了,可是也有更多的学生却因此掉下了深渊,十几年的努力却换不回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也是一件很令人伤感的事情。

所以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挤过这个通往大学的独木桥,我们理科教研组制定了这个学期我们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理科教研组教师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热爱教育事业,以基础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规范自己的教学形为,认识教材的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本组教师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一)、坚持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组织本组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2、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研讨与交流,促进教育教学认识的统一和观念的转变,形成先进的教学思想,切实改革课堂教学,以达到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组织好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学习,体会的交流以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交流,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新教材、理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杂志,要求教师撰写课题论文与教育教学教学论文,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并上交教务处。

    (二)、热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坚持以民主、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他们是真正平等的,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主动的去接近他们,在心理上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把教师当成一位和蔼的大朋友,能让他们主动和教师接触,交流,以便于教师能在学习或生活中去更好的帮助他们,以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真正体现“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钻研业务,提高素质。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组教师应相互学习,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组织自学新课改理论,并要求将自己的教学体会、经验进行小结,写成经验小论文,积极促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学期我组将组织老师撰写教学经验论文上交学校教务处及上级主管部门。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基础,完成以下一些活动:

    1、结合常规教研,在备课、上课、评课等教学活动中,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的主要环节,通过听课等形式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示范性。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教龄在五年以下不得少于20节),采取集体听课与自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

    2、组内开展一节展示课教学活动,并且有专人负责完成。

    3、深化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学习领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人至少进行一次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实践。

    4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在"恒"字上下功夫,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内容,有收获,要搞研究,要有质量,有特色,加强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在评课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又要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听课采取组织听课和自由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经常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5、加强对新老教师结对帮学的工作,全组共同关心,支持,帮助,促使新教师迅速成长,早出成果.同时也希望教务处加强领导,关心教研组的工作和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6、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开展“三课”(讲课、说课、评课)活动。

    7、全体理科教师自己制作教具至少一件。

    8、按照理科教研组的具体情况,教研组成员尽量开足开齐有关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9、理科教师要经常学习,在电子备课室进行网络学习并且经常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10、搞好教育教学反思,多交流多总结,写好教学札记,落到实处。

    (四)、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根据理科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之余及时开辟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在同学中广为推广,使同学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学习中都充分使用学科特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喜欢这些学科,因材施教,认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共2页,当前第1页1

   (五)、配合教务处认真完成相应的工作验收,及时做好记录。

    三、几点说明

    1、本计划根据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来制定,如有未尽事宜,将作具体的安排和按实际需要进行。

    2、教研组计划按照学校每周的安排来进行,按照理科教研组的具体特点来计划,还有不完善之处,在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和补充。

    3、工作的具体落实需要教务处支持和监督。

    4、本计划需要理科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

    我们不要去谈应试教育的好坏,这也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应试教育存在了几千年就说明它是合理的,至少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延续下去。

    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关注我们的高中生升学问题,这就是社会的焦点。所以我们的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将来。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教师不称职而损害了学生十几年的努力学习,这是做人的起码的责任,我们一定会努力教好学生的。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非金属;化合物教学;实例分析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现代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的第四章内容,将硅、硫、氯和氮等作为代表性的元素,进而对于“非金属元素及其他化合物”的知识结构、元素研究方法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对于化学研究的物质性质的实际实验方法和设计构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上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知识技能上的掌握、过程方法上的指导和情感价值上的树立,进而实现对于硫酸等化学物质的物理知识方面的利用来实现硫酸用途和特性上的掌握。此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探究的方式来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实现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课堂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1.2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的分析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曾经介绍过硫酸的通行,但是对于浓硫酸所具有的氧化性只是一带而过,因此本章节的设立就是为了对其基础知识的深入,进而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浓硫酸所具有的强氧化性来进行分析。因此,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对于浓硫酸所具有的特性来进行分析,而其教学中的实际重点则是通过浓硫酸教学内容的深入来实现其强氧化性的阐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实验的器材来进行准备和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准备。

2、教学流程

2.1复习环节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硫酸的相关知识,但是却只是浅显的了解其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原料,但是对于深层次的内容却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复习中学过的知识,诸如,活泼金属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酸反应原理来制取氢气,进而对于稀释后的硫酸特想来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诸如在酸碱性测试实验中会出现变色、与碱性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并且出现中和反应、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和某些成分的盐类发生反应等等。

2.2新课程的设计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在化学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过程中为什么必须使用稀释后的硫酸?”、“为什么硫酸的浓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性质?”等等之类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候能对于硫酸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使得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2.3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对硫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展示,进而为学生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和注意事项,例如,针对硫酸无色粘稠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辨别。此外由于硫酸的沸点大概在338摄氏度左右,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温度的掌握,因此如果温度过高的话其酸性会出现挥发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硫酸具有高密度性和溶解性强的特点,再加上其溶解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将水与硫酸进行融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搅拌,进而让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散去。

2.4教学实验设计

为了能够验证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而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实现更加生动的解释,实际实验可以参照课本一百零一页中的内容来进行验证,通过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进而使得蔗糖出现体积膨胀,表面呈黑色并且出现刺激性气味,进而对其实验原理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进行解释;而对于其所具有的强氧化性就可以利用某些金属与浓硫酸的实验来进行验证,通过加热使得金属铜的表面颜色变化并且溶液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根据几个简单的实验来对硫酸的用途进行生动的解释,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之后教师还可以做几个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进而让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夯实,实现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3、结语

高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也就是说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将所有的内容全部都写入到教材之中,而其编写的重要原则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实现一种相对性的、发展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种逐步的深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中的编写特点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同时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认识评价

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基础性知识有了新的含义

在看课程内容的时候,我发现必修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要求比现行课程要求的降低了。就有些担忧:新课程削弱了基础性,会否导致所有学生的基础化学水平降低了?

 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是我对教材的表面现象所蒙惑了。现在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删掉大量过去那些繁杂的知识,对元素族的系统性认识或要求降低了,仅仅突出的是主干核心内容,所以感觉到知识删了很多。其实,必修模块仅仅是我们高中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修模块承担的功能,是根据基础的要求,根据课时的要求,安排相应的具体内容,不涉及大量比较深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化学学科素养。

2.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深广度的对象突出了选择性

实际如果还是拿着原来的知识体系作为内容深广度的参照系的话,元素化合物,具体的代表物减少了,但是从课标到教材,新课程对元素的要求更加的突出了。典型元素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元素。新课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有价值的元素都还在,不仅没有被削弱,实际上还更加突出了。建立了一个更加符合真正基础的基础。

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认知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认知角度来讲,化学认识发展了,表面上是知识点少了,但化学核心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实际上,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基础,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基础性,基础性的知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外,螺旋上升的这种课程结构本身也有利于基础的巩固。因为核心的知识是需要循环上升的,不断发展的。

螺旋上升的课程结构比较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现在教学当中,存在大量违反基本认识规律的做法,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是有区别的。原有的课程和教学方式针对的是应试教学,自然牺牲了一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认识方式实际上是教师的认知方式,而不是学生的认知方式。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认知方式为本,深刻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系统性更加的合理

新课程的课程内容表面非常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如原来的课程内容。新课程系统是更加得有联系、有组织、符合逻辑的。他追求学科本质、追求事物本质的东西,不再是系统的表面的纯知识的东西。

而且新课程的系统性还要考虑到价值判断的问题。把什么内容放入一个课程或者一个教材,放在哪个地方,是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它的教育教学价值,他服从价值最大化原则。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元素化合物教学价值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元素观,新课程是注重选择性的,必修模块只是高中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认识是否得到发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该给他什么样的基础,这种基础水平到底在什么样的阶段水平上更合适,这样新课改会使大量学生成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看法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学方面强调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教材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前提,新课程结构不同以往课程的单一刻板,它的内容丰富,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和选修课程面对不同能力层次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这样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老师不得不研究不同学生的能力结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授课,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全面发展,也使老师研究学习规律和学习的认知策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对学本身有所思有所悟,形成一套关于学习的方法论,使之更好的知道自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各模块教材的基本结构,深刻分析各模块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不同教材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际收集有关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模块内容不同,教学方式也应该不同。《化学1》、《化学2》的教学活动探究比较多,应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课程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提炼知识、形成观念,运用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应重视教师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原理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更多的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4.重视实验教学

新课程中探究活动比较多,要重视培养学生科研的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当然我们也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必须给学生探究的。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篇8

根据学校学年学校行政工作计划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高二年级各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求知与做人”高中教育模式的探索,力争将高一年级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规范的检查,打造符合八中要求的学子形象;

2、开展年级之星的评选,树立典型和榜样,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素养;

3、每月召开一次由备课组长、班主任参加的年级工作通气会,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提高教育成效;

三.主要工作:

1、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加强学子形象的检查和督促;

2、加强学习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作业规范、收缴情况的检查;

3、定期召开年级备课组长、班主任通气会和学生年级大会;

4、组织好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教育活动;

5、通过“成长档案”的建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6、组建年级学生干部队伍,扩大免监考生群体,树立年级学生典型。

篇9

[关键词]汽车商务 实践能力 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薄志霞(1961-),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技术;张彤(1964-),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营管理。(北京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3-02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据统计,2003年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2006年汽车保有量突破3500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5000万辆,2011年将突破2亿辆。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所以,对汽车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而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需求,一些企业、公司特别缺乏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熟练技术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借此,本文就汽车商务专业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一、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分析

经调查发现,目前各个汽车服务企业、4s店等急需掌握现代各种类型汽车工作原理,且能够从事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这种高级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已经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因此,培养有较高文化知识理论水平、掌握先进的汽车技术,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汽车产业经济、汽车服务运作、汽车服务新技术、汽车故障诊断虚拟系统等服务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对汽车商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对汽车服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要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去用人单位调研,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并走访高等院校汽车系,召开了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会。根据调研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汽车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先行。首先要思想品德好,能吃苦耐劳,具有敬业精神。(2)熟悉汽车构造、制造和维修理论等专业知识。(3)熟练使用计算机及汽车服务软件技术,同时用人单位尤其强调了对学生应重视汽车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在汽车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强化技能,真正体现“懂产品、善经营、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本文通过汽车商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意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真实环境的校外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从汽车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人员,一方面必须对现代的汽车服务模式有一个相对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汽车结构、技术参数、汽车的性能指标等有较深入的了解。这都要求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现实市场的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

在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在培养计划中开设如电子商务、服务礼仪、汽车营销技术、保险经济学、汽车金融信贷与保险、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车辆定损与理赔等课程,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汽车商务的知识结构体系外,还安排了学生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发现所学知识存在与实际相脱节的地方。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符合岗位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院还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企业经营任务和效益原因,在一些技术服务的关键岗位上,学生往往难以得到系统的操作实践机会;(2)由于实习单位各岗位员工能力不一,很多情况下无法向实习学生系统介绍操作标准、运营规范等;(3)由于一些岗位的工作是有阶段性的,实习时间集中安排,使得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这些岗位的实际情况,校外实习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模拟实验室的情景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克服校外实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如汽车保险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通过机动车保险承保模拟实训教学系统、图形化车险理赔估损模拟教学系统、汽车营销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汽车服务接待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仿真软件使用,使得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模拟企业业务的实践场所。例如:汽车保险业务实训、汽车销售流程实训和汽车售后服务实训都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贴近实际的市场运作经验,模拟真实的汽车市场营销工作,使得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式的学习

我院汽车工程分院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之契机,积极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中,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体,建设“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在“汽车4s店”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商讨出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实训装备和实训项目。企业派人任兼职教师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依据汽车服务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探索以就业为根本,到学校讲课,把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汽车“4s店”教学平台载体,使得实训基地变为车间,教师变为师傅,学生变为员工,打造出符合汽车服务行业需要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五、顶岗实习,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接受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认识社会,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的就业、择业竞

争力。

顶岗实习安排在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点:(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实习员工),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任务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或师傅)安排,并进行业务指导。学校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络、学生的工作安排,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与检查,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提供技术理论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业务考核;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进行评价。(2)顶岗实习的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行业、企业实际,不是解决企业或行业中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的,不能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到行业、企业实践中去选题,有行业、企业参与。在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3)顶岗实习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锻炼机会和锻炼场合,使学生体验职业、体验岗位,通过完成毕业选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及预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就是预备就业,即实习后优先使用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负责反馈毕业生工作信息,毕业生在企业表现出的优点和暴露出的缺点,企业及时反馈到学校,可以有效地指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六、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提升汽车职业人的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偏差,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不协调,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办学模式的创新。根据汽车类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及企业对职业院校改进方向的建议,我们提出树立塑造汽车职业人的教育理念,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形式,每一个学期设置一个教育主题,如职业认识养成教育、职业知识养成教育、职业能力形成教育、职业素质提高教育、职业能力发展教育、职业综合能力应用教育等。在每一个教育主题活动中,意在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潜能、兴趣和爱好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等知识。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教学 探索

在新课标改革的状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纯理论性的知识逐渐被化学实验所代替,使教学富有实践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一系列的问题阻碍其发展,例如教学观念的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等等。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并不会因此止步不前,而是顺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越加富有活力。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能给教学带来活力

传统化学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体。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强烈的记忆性压迫感,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惫。然而,新课标改革打破这种教学现状,赋予化学课程新的活力,新课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丢弃单纯的理论式教学,融入实践性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适时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是典型的理论式教学,已经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研究者为了使教学顺应时代需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改革,出现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学习。探究式教学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点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去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后解答问题。例如,在课堂上介绍《酸雨》的构成时,教师可以不用理论去讲,直接拿出酸雨的实验品,让学生做分解实验,自我探究,找出其中的腐蚀性的物质硫酸。如此,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究,对于酸雨的知识点更加透彻,再联系到硫酸的其他特性,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三、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摆脱主讲的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入方式、情景铺垫模式、化学实验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教师应该对教材深入研究,将每个知识点吃透,才能故布疑阵,设计出美妙绝伦的问题和情景。例如,教师在《金属元素》中铁的时候,可以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教师在实验之前,应该准备好注射针,果盘,烧杯等实验用具,带好水、羧甲基纤维素、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等化学实验用品。首先,教师将配置好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水的透明混合液放在果盘里。然后,教师又分别在三个烧杯中配置一定量的 FeCl3溶液、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一定量的K4[Fe(CN)6]溶液。再然后,教师用注射管分别抽取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分别放在水果盘中水溶液中左右两端。再用注射针管吸取一定量的FeCl3溶液,在盘中水溶液中书写“开”三个大字,可以看到红黄蓝三种字体,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先介绍铁盐变色反应的原理,再提出铁元素的介绍。

四、加强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学更富有科研性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品行的教育者。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学生知识和德行的关键,因为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学校可以针对教师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教学技巧培训,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拓展化学视野,丰富个人素养;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学术理论和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树立师德师风;可以带动教学氛围,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使教学更加容易、顺畅。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化学教学现状的问题,参考国外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出改革教学的的最新方式方法。新课程改革摆脱理论性教学的习性,重视实践性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实质的精神。新课程突破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摆脱教师的架子,以研究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讨,赋予学生和老师更强的探究和专研教学的魅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教师不再作为主体,而是作为向导作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引导。探究式教学和实验教学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突出的对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规定教师的指引作用。可见,新课程改革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突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使教学方式更具有激情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潘平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初探[J].教学经纬,2011,(03).

[2]王娟.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08).

[3]范锋浩.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探究[J].焦点,2013,(12).

[4].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