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运营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运营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管理制度

运营管理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工业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运营管理是现代企业三大职能财务职能、运营职能、营销职能之一,通过运营管理,企业能够把投入转换成产出,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逐渐由小到大,数量逐渐有少到多,现代管理理论认识到企业的运营管理职能和财务职能,营销职能的重要性。可见,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要想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就必须要重视银行自身的运营管理。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制度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营与管理制度已经落后了,为了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管理实践,各大银行纷纷的从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中走出来,逐步的向现代商业银行模式转变,确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制度。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为了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为了股东创造财富、为了自身稳健经营而进行的防范风险的过程。通过运营管理使得经营中的各种要素、经营项目的各种排列组合,以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虽然各家商业银行追求目标侧重点的不同,由此形成各不相同的管理理念,各家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的方式各不相同,但作用的对象却是大体一致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向着前后台分离,后台业务集中的新型运营与管理制度的方向改革。

二、国外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

国外的许多先进商业银行像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在运营管理方面发展较早,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框架。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在充分了解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选择其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以达到指导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现代运营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制度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现有的运营能力不能适应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需要、目前的金融市场产品增长迅速,交易数量、交易方式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大大增加了银行运营管理的复杂程度。同样的,金融市场的需求也从最基本的流动性、安全性向着信息化、便利化转化。综上所述,这些对于银行的安全、快捷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传统的商业银行所不能做到的。(2)现有的运营模式不能适应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在金融市场上的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差异化的客户服务无疑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各大商业银行因此就必须重视与客户的关系,让客户不需要接触银行内部复杂的流程就能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服务,同时提高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满意度。传统的这种“网点全流程、柜员全功能”的营运模式显然与“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运营的要求相矛盾。

四、提高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措施

现代级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的变革需要对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彻底的颠覆,需要进行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内部管理能力的培养,涉及的问题非常多,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中主要有如下这些方面的关键要素。调整商业银行运营组织构架。(1)适当的调整银行的组织机构。可以在总行和一级分行以及二级分行专门设立运营管理部门,主要统一管理全行的运营业务。在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单独设置后台中心,主要负责集中作业、集中清算等业务,目的是为各分行网点作业提供后台的支持。设置的“后台中心”将会随着运营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发展为现代化得“主动式管理”,并且借助网络信息的支撑,逐渐的向更大的业务集中方向发展。(2)实现前中后动。由于分设的前、中、后台归属于不用的管理部门,那么部门交流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一是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交流合作,促进前中后台的员工彼此合作,加深了解,从而保持银行的业务程序流畅。二是在前、中、后台实行管理一体化得要求。三是合理的统计各项业务的峰值和峰谷,并且在此基础上合理时间安排,优化员工安排。(3)建设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要开发能支持业务快速发展且具备优秀业务处理能力的服务平台,研发效率高、可升级的业务处理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此,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建立这样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宗少俊,周明,孔新荣,张绍峰.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9):46~50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化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日以继夜的运营,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发运营,即意味着亟需高效优质设备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规范,从而更好的适应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城市交通安全运营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以及规范化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对应措施以强化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

随着城市人口、私有车辆以及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数量及规模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于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及重量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相比之下,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也逐渐呈现,针对这一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

规范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保障交通运营的关键,若运营管理存在问题,极易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我国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多于自发基础上开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模式多样,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成为维持城市交通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

1管理模式不规范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于规划建设、投资体制以及网络化要求等方面,各地的处理方式不一,致使所形成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也不尽相同。对于建设、融资、物业开发及运营等内容,部分城市将其纳入统一的管理,而部分城市则采取分项管理方式进行处理,也有部分城市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管理模式的不统一,致使原本应以安全运营为主旨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向性,同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及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多样化,会致使国家规定的管理标准及安全运营管理机制有所偏差,不利于交通运营发展。

2管理标准不规范

我国各城市大小规模不一,其投资渠道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在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基础设备标准、线路形态、网络规模以及设备技术等各方面也不相同。这一情况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运营资源,同时也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的协调管理与应急处置。

3管理制度

我国已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同程度上都有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出现,而当问题暴露后再制定相应的补救性措施,未免有些亡羊补牢。而现有的管理制度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独特性和局限性,难以形成全行业所需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缺失,这一问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时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三、规范化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一项复杂且系统性的体系,在包含运营管理、安全应急等基础管理系统的同时,对于统筹指挥的管理平台也有涉及。在完善和规范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以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管理理念的核心,以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管理原则的规范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工作实际多以不同领域需求作为期管理目标,为规范运营管理,需以相关管理原则为基础,强化管理规范的效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为较为复杂的统筹型工作体系,因此,施行管理措施时需强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其中,运营机构以及运营工作人员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安全管理,因此为突出这一管理重点,需规范安全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以促进轨道交通运营的可靠性。而在规范安全管理时,不仅涉及轨道交通运行线路调度、车务工作,同时也涵盖了设备维修等方面。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各大系统的规范化

鉴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较为复杂,在管理过程中,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平台的安全可靠,需对各大系统管理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规范化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需以社会价值为主要的内容,以安全管理为重点,而不是经济效益。即要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以服务城市发展为目标,科学、合理的配置城市资源。规范化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以服务为标准,能够深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机制,同时能够规范化管理职责,避免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运营模式。只有在规范化的运营组织的管理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

第二,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持稳定的关键因素,管理系统负责交通运营的安全性、运力调度以及时间调整等,所以规范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对调度平台、交通运行、设备以及运营平台等方面的内容。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正常调度为交通有效运行的关键,需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避免由于调度不当而出现的交通事故。对于列车运行管理时,主要内容有驾驶员、乘务人员的管理,交通运行情况的管理,以及列车设备的检修等,规范化列车运行管理,为交通安全运行的关键。同时,规范化交通设备的维护管理也是一项关键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于设备的维护、检修以及保养等方面的管理,对于电力系统的信号、通信、电力供应、消防以及电梯系统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规范化运营平台的管理,主要为安全系统、运营风险及事故应急这三方面。

结语:

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够保障轨道交通高效、稳定、安全的进行日常运行。对于所出现的运营管理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规范化,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永能,陈城辉,刘述芳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项目安全流程管理优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z1):564-567.

[2]王英.浅谈班组规范化管理在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优质服务品牌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3]沈小兵,司景田.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资产编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2):14-17.

[4]齐佳慧.规范化管理在轨道交通运营优质服务品牌打造中的作用[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5):49-49.

[5]于赛英.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几点建议[J].职业技术,2014,(10):85-86.

篇3

[关键词] 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解决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51

[中图分类号] F5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92- 02

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交通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投资大、质量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管理难等特点,同时高速公路对国家的交通建设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国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十分重视,不仅加大了在高速公路建设上的投资,同时也加强了对高速公路的管理,确保高速公路的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的标准,保证高速公路的合理运行。

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及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活动逐渐频繁,自1988年起我国的各省都开始高速公路的建设,到1997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对高速公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定作用。2002年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了26 000多千米,而到2008年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度已经达到了60 000多千米。从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到2008年,在这20多年的修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40年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依据我国的交通部门的规划,在2020年,我国的高速公路的总长度将会达到7万千米以上[1]。

虽然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在收费管理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高速公路同普通的公路不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需要额外交相应的费用。为了确保我国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在高速公路设立相应的收费窗口,收费站应当选在合理的位置,避免造成车辆拥堵,确保交通的畅通。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实际管理中依然存着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收费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运营阶段无法完成相应的指标,目前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此外,由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车辆也在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各条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也在不断增加,加大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难度,不仅需要高速管理收费站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中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变动,尽可能提高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2 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得不到落实

虽然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十分重视,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管理问题得不到落实。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阻碍了相关法规的落实,这也给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带来了相应的麻烦,使许多通行费用在不知不觉中流失[4]。

2.2 缺少应急措施

突发事件经常会出现在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而目前我国缺少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也缺少对管理人员的相应培训。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管理人员无法以合理的方式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造成了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交通,破坏有关部门的协调性,给交通带来不便。

2.3 收费设施落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运行多年,不仅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不断下降,而且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的相关设施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大流量下的收费需求,这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水平。目前针对高速公路的投诉事件越来越多,因此对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5]。

2.4 冲卡现象增多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许多关卡都是联网收费,联网收费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少数不法分子为了减少或不交通行费用,他们利用网络管理技术上存在的缺陷偷逃通行费。从目前的统计情况来看,偷逃通行费用的情况和手段都在急剧增加,同时也会发生“暴力冲卡”现象,“暴力冲卡”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都是巨大的,冲卡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挑战,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收费秩序,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冲卡现象的出现给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冲卡现象逐渐增多的重要原因就是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稽查力度不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延长,致使冲卡的成本变得低廉,使少数司机萌发了冲卡的想法。如何加大执法力度,合理地治理冲卡现象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6]。

2.5 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人员的素质对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关卡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的发展。

3 强化运行管理的方式

我国国民的法律意识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高速公路收费运营中的应用势必会对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相关部门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要依法管理、依法收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管理水平,使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同步。

3.1 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部分资金由政府拨款,而其他大部分的资金都由银行贷款而来,这主要是受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的影响[7]。因此,在高速公路运营收费管理中,应当让群众了解收费的原因,同时应当定期通过宣讲会或同相关部门合作让司机了解高速公路收费的具体数额和目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对高速公路运营收费的科学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在完善管理制度上应当坚持“四位一体”原则,也就是应当让公路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部门都参与到制度建设中,同时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作为核心依据,提高我国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

3.2 增强服务意识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中,提升服务人员的意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不能简单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问题进行解决。目前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人员在想法上存在误区,认为高速公路收费是一项等着别人交钱的工作,而并没有将其看作一项服务工作,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应当加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增加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不断强化窗口意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使高速公路收费的社会形象有所提高。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管理上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同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强化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高速公路收费运行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3 改善收费设施,规范经营与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水平,应当改善收费设施,确保机制的健康运行。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应当适应高速公路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收费关卡设施的投资,改善管理措施,确保收费运营的质量和效率。

3.4 加大对冲卡的惩罚力度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一方面,依照法律可以改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另一方面,依照法律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收费机制为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发展提供保障。冲卡现象的不断发生主要是制裁不得当或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法规的同时,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部门应当同当地公安部门进行联合,对冲卡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以多种渠道宣传冲卡危害性,同时也可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对于冲卡的驾驶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扣分,情况严重的应当吊销其驾驶证,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3.5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想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水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严要求,以高标准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同时,应当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还可利用业务竞赛活动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合格的队伍。

4 结 语

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对提高高速公路的效益性、经济性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制度、改善设施、提高素质,使我国的高速公路收费运行管理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平,孙宝华.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模式创新实践[J].交通单位管理,2010,10(1):13-14.

[2]马广清.高速公路 ETC 收费系统运营管理模式与目标实施浅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10(12):21-22.

[3]李堂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改革方向[J].中国公路,2013,2(22):17-18.

[4]刘奕,高咏玲.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0(13):19-20.

[5]吴斌.浅析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0):11-12.

篇4

去年“9·27”列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列为重点监督项目之一,围绕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管理、应急能力建设、政府职能部门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监管等三个方面进行监督调研。4月19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关于本市轨道交通安全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指出,当前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由大规模建设为主向运营管理为主转型、由单一线路运行向网络化运行转型、由地面交通为主向地上地下公交紧密结合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评估,研究建立更加适合运营管理需求的体制,落实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有效应对高峰时段超大客流,及时消除各类风险和隐患,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序。

变“限流”为“分流”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据统计,本市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已经超过了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此之大的客流呈非均态分布,表现为部分时段、部分线路、部分区段、部分站点客流高度聚集。早晚高峰时段,一些线路的拥挤程度远超地面公交。相关企业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缓流、限流措施,但效果仍不明显。地面公交一方面在一些特别拥挤的路段缺乏平行的线路,另一方面高峰时段在快捷度、准点率方面远不及轨道交通,对市民“吸引力”不强,缓解轨道交通流量的作用十分有限。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对此“支招”,认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度聚集的现象仅靠限流的办法难以缓解,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克服体制的局限,主动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使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互补”、“联动”,有效实现分流。

“当前,要在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大背景下来考虑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甘忠泽委员指出,要变限流为分流,把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压力分摊到地面公交上。“现在不仅要大力发展地面的公交专用道,而且要配套成网,切实落实‘路权优先’措施,使轨交网和公交网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缓解高峰时段轨道交通的超大客流。”

在科学测算和分析各时段客流数据的基础上,在某些路段和时段推出必要的平行配套的地面公交,也是分流的一大举措,但在张载养委员看来,如果地面公交在快捷度和准点率上比不过地铁,那么对轨道交通的分流作用依然十分有限。“上海在发展公交专用道方面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一些道路资源充足的路段,公交专用道利用率不高,常处于半闲置状态,而在确实需要公交专用道的路段,普通车道本就拥堵不堪,公交专用道难以建立。”对此,张载养委员建议,“能否在地铁沿线划出一些定时、限行的公交优先道,在早晚高峰时段采取一定的限行措施,同时确保公交的路权优先、信号优先。”唐宁委员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认为有关部门应大力营造一个快速的地面公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流和疏导的问题;这里的“快速”包含两大方面:一是高峰时段的专设线路;二是紧急情况下的加开线路。

“中心城区人口高度集聚,同时一些大型居住区和科技园区过度依赖轨交出行,这些因素加剧了轨道交通局部性、时段性的拥堵。”陈兆丰委员指出,有关部门应科学统筹,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就充分考虑今后的运营安全因素,避免产生先天不足的缺陷;要从完善配套设施、引导人口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上,形成合理的人口布局和科学的交通网络。

“安全”是运营管理第一要务

“9·27”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社会各方都意识到安全是轨道交通有序运行的前提,但要真正将安全是运营管理第一要务的理念落到实处,就必须处理好保证安全和保障运营之间的关系。但人大调研显示,当前一些轨道交通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尚未落实到位。

上海世博会期间开始实施的地铁安检制度有力保障了庞大地铁网的安全运营。世博会结束后,虽然安检制度继续实施,但不少却流于形式,“应检不检”、“劝检不检”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一些地铁入口处,安检形同虚设:拎着包的乘客们行色匆匆,无视安检的存在;与此相应的是,有的安检人员则熟视无睹,放任那些不愿配合安检乘客的通过,未尽到对乘客的有效引导和检查的责任。张艳代表指出,对于轨道交通的安检制度,大多市民觉得很有必要,但对安检的形式和效果心存异议。比如,现行的安检形式并不适合轨道交通的大客流;一些安检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人在现场但岗位责任不落实;此外,安检的标准也缺乏细化规定等等。对此,张代表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应针对轨道交通运营量大、乘客赶时间等特点,制订出既能确保安全又能为乘客所接受的安检制度;同时必须对安检人员进行更专业、更严格的培训,对其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加以考核。朱言文委员提出,各类媒体应加强宣传力度,加大“曝光度”,引导老百姓提高安检意识、主动安检。

人大在调研中也发现,在轨道交通秩序管理方面,车厢里散发小广告,车站出入口乱设摊、堆放杂物、流浪人员留宿等现象较为常见,加重了畅行及应急疏散的压力。按照现有的法规,涉及轨道交通车站内外的有关执法管理部门有地铁公安、城管执法和地铁运营企业。如何理顺执法管理体制,最大效率地发挥各部门和地区的作用?甘忠泽委员建议建立起一个政府、地区、企业共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执法的合力。

保障地铁运营安全如何从书面完善向加强演练转变,提高应急处置的实际能力,也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的焦点话题。大家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开展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在实战演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预案和方案。

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也应“跨越式”发展

本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的快速推进,加上日益增加的客流量和公众不断提高的出行服务需求,对运营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客观上是极大的考验。调研发现,一方面,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导致有的岗位、工种同时出现人员培训跟不上、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目前轨道交通行业职工年龄较轻,一线人员中42%工作不满3年,由于经验不足、技术不精、应急能力不强,遇到“动真格”的突发事件容易忙乱,难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短期内招录的部分员工对培训的内容还未能学以致用。

“轨道交通的人力资源难以适应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的矛盾必须解决。”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政府要加大投入,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加大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的力度。

篇5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管理信息化;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8日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现状

医院信息化起步于会计电算化,目前基本上仍处于财务核算系统建设阶段,距离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系统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运营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入,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经营管理的需要。医院信息化之所以逐渐与提供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之间形成相互制约,一方面因为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由医院自筹,如果医院运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财务信息化建设就会因缺乏资金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医院运营管理需要财务信息化在科学决策方面提供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会阻碍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对医院运营管理施加反作用。

2013年4月至12月,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为了解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对湖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区的30家公立医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从四个方面分析,现状如下:

(一)制度方面。在被调研的医院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整体规划方面,有62%的医院有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但存在有制度而执行力不力的情况。有29%的医院有财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建设工作,其余医院只是在业务需求增加时由相关业务部门自行联系软件公司开发新的业务系统。

(二)硬件方面。被调研医院的财务部门都没有建设财务专用机房。有81%的医院有财务专用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由医院机房统一管理维护,有19%的医院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在置于财务部门的PC机上。有38%的医院通过数据库备份、网络安全监测防护系统、网络管理软件、上网行为管理设备等信息安全措施保障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软件方面。随着医院自身业务需求不断增加,各医院主要围绕HIS系统的功能拓展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来推进医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的精细化运营管理工作。为了提高财务对业务的实时监控,有14%的医院建设了医院资源计划系统,实现采购支出与物资流向管控,提升业务流程运作效率,减低流程管控成本。

由于各医院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七大类系统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物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公立医院建设的比例分别为100%、19%、52%、48%、29%、24%和19%。其中,医院普遍重视且首先开展建设工作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和物流管理三个系统。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互联方面,有33%的医院实现了财务信息系统与包括HIS在内的其他信息系统间接口互联,其余医院未能建立有效互联,数据交换仍需手工导入。

(四)人力资源方面。在医院财务信息化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有10%的医院信息中心拥有软件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医院主要的信息系统,其余医院系统开发商依赖于软件公司。所有医院的财务部门都没有配置专职信息技术团队,系统维护大多由业务人员兼职承担。

医院以往的财务管理局限于简单的经费收支管理,没有系统的上升为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的管理高度,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没有集成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无法系统的搜集、归纳和分析财务相关数据,管理水平差。而大数据时代下,面对庞大的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传统的处理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医院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更新换代,这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硬件设施带来了机遇。

二、大数据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中的应用展望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济活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卫生改革政策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医院需要不断变革和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财务部门能够提供更加及时、统一、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决策支持。大数据的出现让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

大数据概念在2001年Gartner一份研究报告中首次出现,主要由4V组成:数据大量性、计算高速性、信息多样性和挖掘价值性。大数据在医院财务信息化中未来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变化、信息挖掘和过程监管,对于提高当前医院整体运营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从医院信息化发展来看,医院各部门信息相对独立,存在“信息孤岛”。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对医院日常财务工作进行整合,将财务、决策管理、办公、采购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整合,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容量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的海量数据加以挖掘、整合和分析,可以有效增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益,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决策水平,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创新。

(一)有效增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效益。通过加强医疗业务海量数据的收集和挖掘,更清晰地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本质性、内源性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明晰变革方向,提供数据支撑。这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数据驱动、数据支持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转变管理方式。

(二)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决策水平。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广泛收集卫生医疗领域的业务数据、病种数据和环境数据等各类信息,运用科学创新的分析方法,将其与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数据进行嵌套分析、交叉对比,可以研究发现医院财务信息化运行与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层次规律,及时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和管理发展趋势,从而做到准确判断、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服务于医疗转型升级的作用。

(三)促进医院卫生信息化管理创新。通过挖掘分析隐藏在数据背后影响卫生经济活动的因素,有利于创新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整合卫生经济业务系统数据资源,稳妥推进卫生经济数据公开,可有效提升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放透明程度与效率。未来在大数据技术深度运用后,可以将同层次大范围的医疗业务信息集中整合,实现广域的经济指标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相结合的流程控制,推动卫生行业体制机制创新。

三、建立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

大数据时代的医院财务信息化数据挖掘工作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各个环节正规有序,实现资源整合,做好顶层设计。

(一)数据标准化制度。统一业务数据规范,定义元数据,目标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时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建立面向不同应用主题、覆盖卫生经济管理各个环节、不断动态更新的医院财务信息化数据挖掘标准规范,为实现各级各类医疗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二)数据收集制度。不同于物质性资源的排他性,数据资源更容易实现共享,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数据收集,明确数据收集范围,完善数据衔接机制,强化数据收集手段。

(三)数据分析应用制度。大数据时代要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让“数据说话”,更多、更快、更好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用挖掘出的知识促进管理。

四、结束语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在探索中大步前进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阻力,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医院只有把握大数据的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方培元,祝振宇.基于大数据的卫生经济管理数据挖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

[2]段春阳.数字化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3]郭琳琳,游茂.我国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数字医学,2014.

[4]武敏,徐孝仕.医院资源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

篇6

运营总监/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产品总体运营的协调、规划、管理工作,针对产品特点以及市场状况制定产品运营规划、战略、布局并实施;

2、负责产品(线上线下)定位、媒体宣传、市场推广、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的整体策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负责制订、完善、贯彻实施(线上线下)运营管理制度、流程、分析各类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对业务流程等的分析和改进,品牌、市场的规划;

4、与公司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带领团队为公司项目运营、市场拓展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专业、系统强有力的支持;

5、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及流程并不断优化及完善。

任职要求

1、金融、经济、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

2、有较强的分析规划能力、洞察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与执行能力;

3、具备从市场到产品、客户、营销、推广等金融产品全程调研、分析能力;

4、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管理能力,能带领团队完成线上活动和线下专题活动策划,线上线下推广计划执行及效果优化;

5、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优秀的职业素养,能及时关注同行业运营情况及市场最新动态。

公关总监/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对外PR工作,拓展和维护公司媒体资源,与重点媒体及记者时时沟通,及时反馈媒体合作意向;

2、建立媒体档案库,并能根据需求,联络、邀请各类媒体,与各界媒体保持良好关系;

3、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新闻点和创意点的策划、组织,撰写媒体稿件;

4、建立并维护日常新闻稿件的媒体,监控、评估媒体的宣传效果;

5、策划、指导、控制、协调并参与公关活动、市场活动,协调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

6、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体系、机制与应急处理。

任职要求

1、具有很强的营销创意策划能力,对传播有洞察力,有很强的执行力;

2、具有广泛的财经/互联网类媒体资源、丰富的人脉资源;

3、文笔好,熟悉公关活动流程及PR运作流程,具有优秀的公关活动项目策划及执行与拓展能力;

4、能够独立组织新闻会、专访及其它公关活动;

5、拥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撰写新闻稿、发言稿以及其他公关所需文件。

网络营销经理

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电子商务销售业务的策划、执行和监管;

2、及时对同类产品的营销策略、市场及同业电子商务动态进行调研、分析;

3、负责公司网络渠道资源的维护、推广和沟通;

4、负责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研究了解合作伙伴和主流客户的需求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5、跟踪和分析引入的SEO流量以及相关关键词的排名,形成阶段性数据报告并提出后续优化方案;

6、不断开拓网站的外部链接,保证网站PR值、alexa排名(网站受欢迎程度、网站排名);

7、分析网站排名,对站点及内链进行整体优化;负责制订网站本身的优化方案、有效达成网站平台的访问量等相关推广指标;

8、利用搜索引擎、相关行业网络媒体、论坛、bbs、blog、IM等方式开展网站推广工作,策划执行软文、在线活动、病毒式营销等传播方案。

任职要求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通信;监控;收费;维护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机电工程在高速公路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运营水平。因此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进行专业化维护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于高速公路的运营尤为重要。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现状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主要包括以监控、收费和通信三大子系统为核心的一系列机电设施,对于高速公路的高速、安全舒适功能有着决定性影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主要特征如下:其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并且除了三大系统外还包含众多系统,路线长,所需要维护的面积大,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巨大;并且存在维护环境恶劣,维护难度大的特点。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模式是自行维护与专业化维护并存,以自行维护为主的模式,但是自行维护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自行维护需要人力资源较为庞大的维护队伍,需要配备多个专业的人才;其次,投资额较大,需要配备足够的维护机具、车辆和仪器仪表,每年的维护费用得不到良好的控制。

相对于自行维护,专业化维护的优势体现为,能够确保系统有效运行,通过借助专业技术对机电系统的故障予以预防,并且能够准确及时的排除故障;由于机电工程具有专业性的预防体系,可以将事故风险降至最低;更加科学的管理,使得维护更加正规化,保障维护工作的质量;对于运营成本的控制非常有效,专业化维护从资源配备、车辆、机具和检测仪器等设备上,都能减轻资金投入压力。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的概述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维护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成本、提高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专业化维护在确保机电系统短期内的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要着眼于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模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构,应该根据路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维护管理考核细则,要求专业维护单位订立服务承诺。其次,需要健全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机电工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机电工程的维护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制度是基础、是前提。新通车项目,维护工作基础薄弱,需在今后的维护工作中尽快加强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从机制上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与到位。

2.1通信系统的不足

SDH是我国现阶段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通信系统,作为一种将多型业务融入一个软件系统的传输平台,对于PDH通信系统有着很大的改善。但是这种通信系统仍然是一种多软件堆砌而成的,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并且网络构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而且因为存在着传输平台不能独立适用的缺点,需要很多附加设备,导致了管理和维护难度的加大。在实践中,标准的SDH是针对电信公用网设计的,标准SDH提供的业务接入一般为E1、E2、E3等接口,不直接提供视频、低速数据和LAN接口。

2.2收费系统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一般采用四级收费体制,包括收费车道、收费站、营运收费中心和收费结算中心,各级站点以计算机设备为基础,这些计算机设备通过以太网交换机连成网络,该体系的运行是以收费车道收集数据开始,通过连接网络传输给收费站,收费站再将数据传输给收费结算中心和运营中心,收费结算中心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应收款项,再将应收款项传输进收费计算中心的数据库。人工半自动封闭式联网收费系统仍然拜托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需要许多人工操作来解决问题,并且无法实现真正的畅通无阻,而且在管理上增加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大了运营费用,对于舞弊现象没有有效的遏制。

2.3监控系统的问题

国内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是以主线控制为核心的体系,其控制对象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流,方式主要包括定时控制和交通感应式控制两种。其控制内容主要是可变速度和驾驶员信息两方面。主线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行情况、设备工作状态、道路情况等进行监视和控制。

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发展趋势是,由路段监控到全省监控再到立体监控,最后发展为智能监控。随着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两个成分,监控中心和外场设备。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摄影设备等组成,采用局域网结构,其工作原理在于外场设备检测外部信息,将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传输回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再将结果反馈给外场设备。

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

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专业化维护,除了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修之外,还应该对一些问题加以重视。

3.1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专业化管理应该确立基本的原则,对其管理进行指导,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维护水平、提高高速公路服务质量。

3.2确立维护目标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专业化维护应该明确自身的目标,主要可以分为短期和远期目标。短期目标主要是指对于运营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重点提高,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多个子系统的资源共享。而远期目标是指在坚持短期目标的前提下,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整体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3.3完善监管机制

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各个路段,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对于各维护单位要落实责任。机电设备主管部门应该与其他子系统部门联合成立监督小组,对于机电工程进行日常维护,进行制定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开通相关的意见反映渠道,并且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联系起来,根据可靠的机制来杜绝维护上的漏洞。

3.4建立维护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工程,对于其维护需要相应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维护管理制度。因为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不断深入,对于公路机电工程的设备维护是相当重要的,在维护工作中尽快加强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机制上保证维护工作的及时与到位。

3.5总结经验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非常完备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善于总结经验,不断的对维护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因此,高速公路业主应该根据本路段的实际情况,对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对系统维护单位提出具体的机电系统维护、维修要求和考核标准,并与系统维护单位进行充分和全面的沟通。同时制定《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责成系统维护单位遵照执行,确保各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开展。

4.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维护与发展对于我国高速公路的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三大子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总结出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专业化维护有利的经验,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佳飞,徐建闽,胡郁葱.广东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交通与计算机,2004(03).

篇8

未来卷烟工厂的数据体系采用分层架构,如图3所示。1)操作支撑层:这一层的数据集主要用于支撑企业的运营,是典型的操作型数据环境,一般是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库,包括卷烟生产、物流、MES等。其主要职能在于支撑日常业务管理活动的运营需要。2)公共数据库层:该层的数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定位为运营数据存储。各系统中的数据统一汇总到公共数据库(ODS)中,作为共享数据集散地。通过采集各系统的业务数据,公共数据库(ODS)对源系统的数据质量进行审计监控,同时按照统一的主题域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整合转换,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仓库(DW),并为其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跨域的数据共享。3)数据仓库层:<卷烟工业企业的数据仓库构建方法_华勇.caj>该部分整合所有数据源,集成公共数据库层的数据,做到数入一库。4)分析支撑层:该层的数据集主要用于支撑管理和决策需要,是典型的分析型数据环境。它从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并整合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数据集,做到数出一门。

2信息化集成体系

卷烟工厂经过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MES核心的业务支撑系统环境。随着业务协同设计的日益深入,各体系之间需要进行深度集成,以满足数字化卷烟工厂为实现管控一体化对信息化的要求。从总体上,未来卷烟工厂的集成体系包含数据集成框架和应用集成框架:(1)数据集成框架数据集成框架主要完成业务系统的数据发现、结构识别、抽取、传输和加载。横向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向生产分析系统的抽取、清洗和装载,为辅助决策支持应用提供基础。纵向实现各生产系统业务数据向卷烟工厂生产分析系统的上传和部分数据的下传,同时满足中烟公司数据交换的需求。同时,通过数据集成框架的建设为今后的业务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和集成环境。(2)应用集成框架应用集成框架以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重点,通过开放的SOA架构搭建卷烟工厂的系统之间协作的应用环境。针对目前卷烟工厂多种集成方式(WebService、文件、数据库中间表)并存的现状,建议按照如下思路进行逐步整合:建设集成接口的统一注册管理系统,实现对现有系统的集成接口的统一注册、维护及查询,构建未来卷烟工厂统一的集成接口视图。梳理现有集成接口情况,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确定适应的接口规范,使以后应用系统的集成建设有据可依。基于集成平台的应用现状,对于未来在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不应新增集成平台,并且建议逐步过渡到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统一卷烟工厂的集成接口形式。在实现了上述集成的规范管理后,可以进一步建立以符合业界标准的工作流平台为核心的业务流程管理引擎,对各业务系统的流程进行重整和优化,将相同作用的功能进行合并,利用信息系统功能的调整促使业务流程进行变更使得业务的流转更为流畅和高效。

3信息安全体系

整体安全体系分为安全策略、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维体系四部分,如图5所示。1)安全策略的组成包含总体方针和分项策略两个部分。2)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是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以及通过人员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来落实人员职责,确定行为规范,保证技术措施真正发挥效用,与技术体系共同保障安全策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3)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重点是为卷烟工厂网络架构划分安全域,如网络核心区、外联接入区、上联接入区,办公接入区、服务器接入区、生产现场接入区等。4)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着重立足以下方面建设:建立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开展等级保护整改工作、采购与实施过程管理、外包运维服务管理、应急计划和事件响应、绩效评估与改进。

4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联系,所以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界定,必然会影响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思路。IT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职责划分如下:IT运营管理主要涉及信息化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制定与完善。未来卷烟工厂应在中烟公司整体IT运营管理体系指导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不断建立与细化。信息化管理制度应该根据管控模式、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涵盖从规划、建设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

5结束语

篇9

太古冷藏仓库有限公司(下称“太古冷藏”)成立于2010年,是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古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太古集团将冷藏业务作为核心业务之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冷藏设施及冷链物流服务,旗下拥有超过50座冷库。太古冷藏自2011年开始在中国进行冷链物流布局,日前已有位于广州、上海、廊坊、宁波与南京的五座现代化冷库建成并投入运营,另有成都、厦门和武汉三座冷库正在建设中。太古冷藏的目标是到2020年,在中国建成由13座大型现代化冷库组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服务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

日前,本刊记者受邀参观了太古宁波冷库,对其专业的冷库建设特别是精细化运营管理之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冷库概况

宁波冷库是太古冷藏在中国华东地区布局的重要节点,位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和中国四大深水枢纽港之一的北仑港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据了解,太古冷藏在中国建设的冷库均参照美国标准,采用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及尖端的建造工艺,宁波冷库也是如此。该项目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约6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4000平方米,能提供40万立方米的温控存储空间,总容量超过7万托盘。冷库主要存储宁波、舟山的水产品,以及肉类、水果等,同时也为国际知名的快递公司提供冷藏仓储服务。此外,宁波冷库还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冷链物流服务及多样化物流配套服务。

目前,冷库一期(35000托)已投入运营,二期正在建设中。

设计亮点

宁波冷库分为不同的独立库房,可按客户的需求提供-25℃~15℃的多温区存储服务,并采用智能化的制冷温控技术和可视化的温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冷库温度的实时监测,保障存储货品的品质。

冷库高度超过20米,安装了分为8层的高位双深度货架系统,并采用品质一流的高位叉车,每层货架的空间高度可根据不同货物的要求进行灵活调节。

除了拥有多个温区的库房以及0~4℃的制冷缓冲间(穿堂)外,宁波冷库还采用了多种专业物流设备。以装卸作业平台为例,由液压式升降平台、工业滑升门、可根据车辆尺寸进行调节的充气式门封、倒车指示灯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以确保装卸作业过程中有效控制温度,实现规范作业,保障货物品质。

宁波冷库引进了太古参与开发的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为客户提供24小时获取库存详情、发货状态、订单打印及其他信息服务。

运营管理精细化

我国冷链物流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专业化水平较低。国内传统冷库大部分是为满足本企业的需求而建立,规模较小,空间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在运营管理方面缺乏规范,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多数采用人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部分冷库的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作业效率较低,易出现因操作不当而损坏存储货物的情况,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对冷库的精细化运营管理要求迫切。

同太古冷藏在其他城市的冷库一样,宁波冷库也引入了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从信息系统投入、作业规范要求,到日常员工管理,再到设施殴备维护,均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从而提升了太古冷库的运作效率,并优化了运营成本。

1.加强信息化管理

太古冷藏旗下所有冷库均采用太古参与开发的WMS系统。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WMS系统能够与业内通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对接。此外,WMS系统可实现对每~托盘货物所在的库房、货架位置的精确记录,同时可以反向追踪每个库位上存放的货物的名称、入库时间、质检信息等。

太古冷藏计划在中国的所有冷库实现网络化运营。由于使用同一套WMS系统,未来13座冷库之间可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帮助客户实现存储量管理、品类管理、货期管理,以及不同仓库之间的缺货互补,进而提升太古冷库的服务水平,满足客户需求。

在温度控制方面,宁波冷库采用温度监控系统,可做到全天候的实时温度监控。运用智能化的制冷温控技术调节库区温度,并能实现可视化的温度数据管理。

库内作业以无线射频RF系统代替传统的人工按照纸单作业,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准确率。

2.作业流程规范化

太古客户的货车大部分是厢式车,与装卸平台对接时,会囚尺存等因素产生间隙。为保证冷链不断链,宁波冷库卸货平台设计了充气门封气囊,可根据车辆尺寸调整大小,保证装卸作业在合适温度环境下进行。同时,装卸作业平台没有视频监控系统,以此监督作业人员规范作业,杜绝野蛮作业情况的发生,保障货品不受损坏和客户的利益。

针对客户的货品不符合入库温度要求的情况,太古冷库会选择适当的方式对货品进行预冷处理,更好地保障入库货品品质。

宁波冷库目前存储的水产品大多足海鲜产品,以金枪鱼、鱿鱼等为主。为维持库区整洁及延长木托盘的使用寿命,宁波冷库另外购置了专用纸板铺在木托盘上方,以防止海鲜产品血水滴落。另外,为防止存储货品干耗,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的损失,宁波冷库采用塑料袋及缠绕膜对货品进行打包后再码盘。

太古冷库严格把控库存货品品质,会有专人负责进行每天两次的入库巡检,确保货品存储状态符合与客户签署的SLA(服务对等协议)要求。太古冷库实行严格的不良品管控制度,建立起一套可追溯的不良品销毁体系,并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施行。

在安全管理方面,宁波冷库按作业内容不同,工作人员进入库区穿着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反光背心,以便于目测管理,防止外来人员闯入,并实现相互监督。

在出入库环节,太古冷库要求客户提前24小时进行预约,WMS系统会自动生成入库/出库预约单。同时,客服部门会在半小时内响应客户要求,然后进行内部协调,以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

3.员工管理精细化

太古冷库库区推行6S精细化管理,即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及安全(Security)。每个岗位都有具体详细的规则要求。库内区域细分成若干部分,按照日常使用需要的频率,细分为每日、每周或每月清洁。每项工作都以表格形式签名记录。

办公区域则实行5s管理制度,包括桌面位置摆放规范、办公区工作纪律规定、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与办公室安全管理等。

在作业考核方面,太古冷库细化到每人、每日、每个时间段的工作内容记录,同时会记录下完成的工作量。根据日工作量计算出该员工的日工作效率,以此作为绩效考核标准之一。

此外,太古冷库有着严格的员工录用标准,仓管员的录取比例仅为10%。宁波冷库的仓管员身兼叉车工的职能,对其职业素质及技能要求很高。每位库内作业员工在入职时都会进行2-3个月的培训,在每项培训考核都合格后才能上岗。

4.做好设施设备维护

宁波冷库要求员工在每天上班前对叉车行程记录表进行点检,在使用后对叉车进行清洁,叉车发生损坏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维修。负责部门会细化设备损坏的不同原因,进行责任划分。针对人为事故,会形成事故报告,并在后续的安全会议上指导员工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

显著增强竞争力

太古宁波冷库通过实行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了冷库运行效率,减少了作业差错和失误,并优化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得到了细化、量化和标准化,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宁波冷库自2015年7月运营以来,客户类型多样,其中不乏红酒、橄榄油等对操作及存储要求高的高端产品。宁波冷库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确保产品在运输、存储过程中不受损坏,保障了货物安全及客户利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3―0006―02

社区卫生服务以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公认的一种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也要与时俱进。本文就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制定的原则、内容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报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制定的原则

1.1 公平原则 公平是指无论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支付能力的大小,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是相等的。公平又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两种,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等量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人能得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服务;垂直公平是指需求不同的人们所得到的社区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也不同,需要水平高者得到较高数量和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反之则小。

1.2 效率原则 效率是单位卫生资源所获得的社区卫生服务的产出,可分为三种,即分配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

1.3 可行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要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一个好的指标不仅可以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真实水平,也能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更有方向。

2 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评价体系的内容

2.1 方针与政策 这包括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力度,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结构功能改造成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大医院、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情况,政府和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人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结构纳入医疗保险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自主定价情况等。

2.2 网络建设 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居民区是否有家庭责任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齐全、具有人性化的环境,是否建立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呼叫系统,上级医院与建立了明确分工的双向转诊体系等。

2.3 人才队伍建设是否有一定数量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全科医师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全科医师培训基地,上级医院是否有专家定期到社区指导工作,是否有明确的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4 绩效评价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等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社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人群保健、残疾人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医药进入社区等工作的成效,以及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老年保健管理率、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健康档案利用率、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及社区居民的医药费用平均支出逐年下降幅度等。

3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

3.1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地方政府要制订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大中型城市,政府原则上按照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3.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聘用办法,加强岗位培训,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3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统一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要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人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地方政府要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尚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并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各地区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3.4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人,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履行社区卫生职能。完善逐级考核、多方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绩效评估、社会评价和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推动社区卫生工作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