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七性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体验,兼具开放型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重“七性”。

一、生活性

儿童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道德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品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说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精选符合教学主题的生活素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晚上睡觉前洗澡洗脚都要用到水;每天三餐做饭煮菜要用到水,平时洗衣服冲马桶等也要用到水。进而体会水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让家里有过缺水经历的同学谈谈没水时生活的不便,如父母要到很远地方取水,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联系生活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二、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因此,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如教学《上课了》,可以设计“上课高手大挑战”活动,分四个游戏进行。一是洗耳恭听:听故事,数汉字,体验认真听的快乐;二是火眼金睛:规定时间看图后说图意,体会眼脑并用、专注做事的成果;三是口齿伶俐:倒背词语,逐渐增加字数,训练头脑反应和口语表达;四是得心应手:练习眼耳脑心口并用回答问题。因为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积极,并有效训练上课专心听讲的能力。

三、情境性

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参与,可以让学生获得难以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经验和知识等。在教学中可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借助表演、视频等再现某一生活情境;还可创设虚拟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

如教学《做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伸伸手、弯弯腰,拣起纸屑,摆正桌椅,放好扫把,现场动手为班级做好事,体验做好事的愉快心情。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活中需要做好事的情境,如校园里有纸屑、水龙头没关、放学了教室门窗没关等,让学生从中寻找做好事的机会,知道好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实践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一条鸿沟填平。”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不是传授书本上的系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知识传授完成的,而要通过儿童的实践。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实践、多亲历,动手动脑,参与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现场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资料等活动。

如教学《种子的探索》时,可布置学生课前亲自播种,认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课上把豆子、萝卜、花生、葡萄、苹果等果实带到学校,大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还可把学生带到劳动基地观察发现种子的秘密。

五、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儿童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单靠书上的知识和课内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学要打破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教学时空扩展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向课前课后拓展,联系学校、家庭、社区,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自然环境等课程资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课前可先让学生调查家里每天、每月要用多少水,并记录下每天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以及周围什么地方缺水,缺水时用水情形又是怎样的,课上进行交流。课后还可设计“节水卫士行动”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出“节约用水专刊”,劝阻生活中浪费水和污染水的行为,并记录下自己是怎么节约用水的,一段时间后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和评比表彰。

六、直观性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性,把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图片、表演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若能把水可发电、灭火、浇花、游泳、洗澡等用途制成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直接感知,就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水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更好。教学《祖国真美丽》,可通过播放祖国美丽风光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还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图片、旅游照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并扮演小导游等。

七、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想、充分说,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安排活动和设计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考虑本地区、本班儿童生活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灵活地选用、修改或补充。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所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

篇2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评价;要有“五性”

品德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德育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促进该课程的实施,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之一。改革思想品德学科评价,关注体验过程,发展个性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认为品德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要有以下“五性”。

一、评价要有激励性

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巧妙运用激励的语言。如对学生说出的好看法,教师由衷地称赞:“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这个见解!”、“大家为他独特的想法鼓掌!”、“说得太好了,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些语言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对评价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多样的标志、贺卡、有趣的图案或举行简短的仪式等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老师激励与赞扬,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老师寄予的希望,更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并推动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区”。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解决问题能力差,有时在课上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现象,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对思考问题很独特,但是个性较孤僻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每次发言都能给我们惊喜,以后要和大家多多交流,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思考创造的快乐。”对性格开朗活泼并善于发言的学生,这样评价:“你有这样的想法太好了!”以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这样切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说明你很喜欢思考,但是想问题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坐下来,再想一想好吗?”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指引新的思考、研究方向:“你想法很好,可是还不太全面,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什么?”

三、评价要有准确性

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欠佳,不够准确的评价往往误导学生,偏离教学。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课时提问学生:“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一学生回答:“我送了妈妈两朵花。”师又问:“你为什么送花给妈妈呢?”生回答:“因为我过生日妈妈也给我买了一大盒蛋糕。”师于是称赞学生送花给妈妈这种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偏离了教学的目的要求,没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而另一位老师上这堂课的时候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便反问学生:“如果你过生日妈妈没有送蛋糕给你,你也就不用送花给她,是吗?”生答:“不是的。”师追问:“为什么?”“因为妈妈很爱我。”师及时称赞:“说得真好。妈妈非常爱我们,所以在母亲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送给妈妈两朵花,谢谢她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为妈妈做了更多的事呢?”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四、评价要有群体性

所谓评价要有群体性,是指在实施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群体。

由于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弱化甚至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面对问题孤军奋战,不利于养成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应促进群体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

群体性评价要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性评价。就使得小组的成功,成为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努力为小组赢得荣誉;促使他们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春天来了》这一课时,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小组分别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说说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课堂上各小组交流汇报本小组寻找所得,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听到、闻到的内容多,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群体评价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既能让个体学生乐于接受,又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将逐步得到培养和强化。

五、评价要有期待性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但也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满足争上进。

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规则有什么用》这一课时提问:“课间活动时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规则?”一学生回答:“我们不在教室里追跑,不打闹,做游戏时要讲文明。”教师适时评价:“你说得对,同学们都要像他这样做,而且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主动劝阻不遵守规则的同学。”使学生不满足于自己遵守规则,而且主动做好遵守规则的宣传员。

篇3

中学体育老师素质特征分析:本文较素质分为:思想素质方面、道德素质方面、知识结构方面、能力结构方面四个方面。调查中发现,五所中学的体育老师素质平均都比较高,中等水平的比例略大于高的比例。处在低以及较低水平的老师较少。思想品德教育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体育老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大多甚至全部采用过班级教学、班组教学的形式,原因是这两种形式在现代教学中比较普及;其次采用分组教学和开放教学的比例也较大,这是教学组织形式中教学质量较高的组织形式,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个别教学在郑州市中学教学中采用的较少。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来源状况分析:所调查的这几所教师全部通过教材来上课的比例高达100%。辅助的其他教育资源中占比例较大的是音像制品,比例约为10-25%,如健美操,广播体操等,需要通过音乐的配合达到教学的良好教育目的;像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信息网络、其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则较少。

2、中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学生因素分析

中学生性别特征:调查发现男女比例整体上基本持平没有显著性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学生对体育思想品德的态度: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是比较喜欢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占比174%,很喜欢的学生也占133%的比例,这部分大多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有些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就比较漠然,持观望态度,占有74%的份额;不喜欢思想品德教育的就比较少占比19%,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习不是很突出的学生。

中学生对体育老师素质评价分析:学生对体育老师素质的评价和体育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的统计结果不尽完全相同。教师素质处在中等和较高水平的占多数,高水平的比例次之;对老师评价低和较低者的比例还是很少的,说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处于中上等水平,教师研究生及博士队伍较少;中学一级二级较多,但高级教师较少。

(2)体育课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种类较少,缺乏灵活性。课程资源仅局限于教材,其他资源的采用率较低。

(3)中学生的成绩大多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另外处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较弱。

3.2、建议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学校要重视起来,在制定教学计划化和目标时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与方法,并通过教学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挖掘素材;为人师表;品德教育;关注自己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01-01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古代是,现在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都说明了这点。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看出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许多人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学校领导的事,看成思想品德教师的事,看成文科教师的事,好像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教书育人”,教书就要育人,不育人就失去教书的重要意义。所有,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

数学教学是目前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之一。它与政史地学科相比较缺乏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再加上科任教师不重视,从而使数学教学失去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这也成为当前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机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时,进行责任心和诚信教育;学生听讲不专心、有小动作时,进行礼貌和尊重他人劳动的教育;学生不敢发言时,进行自信心的培养;在学生不愿参与合作学习时,结合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合作探究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感受合作中成长的乐趣,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学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1.在学习点的轨迹时,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突破难点的同时,可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教育学生每个人成长的足迹,就像一个点的运动,当我们这个点的运动符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和时代的要求时,我们的足迹就是一幅美丽的图谱。再如,学习正方形时,告诉学生:正方形这个美丽的图形由四条边组成,缺少一条,就不成正方形,如果我们吧这个正方形比喻为成功,那么四条边就是远大理想、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和强化练习。谁这四方面做得很好,就一定能成功。联系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讲道德、守法律、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争做“四有”公民的教育。

2.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发展史知识,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目前我国取得的科技新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3.在教学中挖掘出教材所蕴含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等内容,进行美育教育。如在进行对称图形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或者让学生进行图形折叠,感受对称美,同时教育学生:只要我们的言行举止、着装打扮,与“学生”这个身份相对称,就会展现出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

4.结合练习题,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94页综合练习6题关于喷灌、滴灌和漫灌的内容;7题关于节约木材,生产再生纸的内容;七年级下册172页的“从数据谈节水”等都是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育的好素材。

5.结合加工产品、作物种植等类型的题进行科学意识的培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02页第6题有关电机车和磁悬浮列车的内容,第105题的油菜种植计算等等,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培养的好材料,在这些题的学习中,就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在元件加工等内容的教学中,挖掘合作生产的素材,培养合作意识;当然合作更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多设计一些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评比“那个组的方法更好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数学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

留心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表现,对于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的表现适时予以指出,如发现有学生语言不文明、或不爱护公物、或不保护环境等,要让其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争做一个“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四、为人师表

篇5

一、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而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数,追求考试成绩。这样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极其恶劣。比如马加爵杀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学间的摩擦,最终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同学间的竞争,竟同时毁了两个优秀的大学生。现在社会上的一些攀比、不正当的竞争,都与德育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时或一阵子,好的德育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的文化知识,要有高尚的品质和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律是人类活动的准绳,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党的十以来,依法治国被摆在重要位置,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法可依、依法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知法、懂法,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教与学进行的双边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单一的教学是单调的,这就需要我们注入感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在传授给学生道德知识时,自身一定要有较强的道德观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识。目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个别教师猥亵、个别教师体罚学生、个别教师侮辱学生、学生冒雨做操而领导伞下观看,等等。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为戒,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这是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的基础。中学生正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在心理上处于叛逆时期,对教师及家长的说服教育有着逆反心理,而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赞扬美好品德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章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记叙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内心的变化或坚定的信念;议论文可以根据特定的环境和话题让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广大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四、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讨论,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融入到课堂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会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五、要长期坚持,精心设计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 途径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时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教学的需要,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就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想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不仅要配备良好的师资条件,还要重视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传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改革及创新的重中之重。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

2.1 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转变“满堂灌”教学方式

不少教师误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教师讲原理,学生背原理。上课时候,老师、学生都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教学纯粹成了教师的单边表演,很少有提问学生问题,甚至整堂课都是教师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长此以往,容易助长学生不动脑筋、懒惰的习惯。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求教师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方法,使提问更具有艺术性,探究性。

比如,在初中二年的课程中讲到“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几位同学进行一场法庭模拟展示,对不法分子进行法律的判决。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什么犯罪,什么是违法行为?犯罪和一般违法有区别吗?犯罪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出大量事例让同学们更为深刻的理解,引发同学们对案例的讨论,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 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想要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气氛加以改造,让同学们充分思考,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们动脑的积极性,通过进行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们要打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此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幽默、典故、漫画、音乐、名言警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2.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利用媒体。代替传统说教式的单一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时代中学生教学新标准和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播放视频教学片,一个教学案例等,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行讨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将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发挥开放性试题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思想品德水平的作用

篇7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推进,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采用的教学方式应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读,教学过程仅仅依靠单纯的粉笔、教材和教师的嘴进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师的激情不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难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

(二)局限的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学内容相对局限,基本的内容大多以理论性的内容为主,这样的教材内容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化了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很难理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错误的教学手段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错误的教学手段上。首先,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他们依然沿用说教、批评式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的教学增加了动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情境教学法,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都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3]。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扩大教学内容

针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局限问题,我们在具体的创新教育方式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较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根据社会热点及校园文明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能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领会其真正的含义,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另外,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理论性的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将僵化的知识变得灵活,易于学生掌握。

(三)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喜欢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因此,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创新。

一是利用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推荐一些能传递正能量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接触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

篇8

摘要:受四川甘孜藏区的地理环境和民俗民风影响,当地的中学生不仅具有普遍的心理特征,还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迎合四川甘孜藏区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仅要讲求教学艺术,还要做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本文将简单谈谈加强藏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这两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藏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许多人认为四川甘孜藏区的中学生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不接受学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还误以为“打架、逃学”是当地学生的“特点”,这些刻板印象,给藏区学生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其实,叛逆是中学生在成长阶段有的经历,是获取自由、挑战权威的表现,也是无法杜绝的成长现象。所以,合理疏导学生的成长情绪,有效地减少那些极端现象,是四川省甘孜藏区应重视的教育问题。总的来说,不论是四川省甘孜藏区还是其他地区,都需要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与家长的力量,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努力构建出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使思想品德新的生命力真正焕发出来。

一、加强藏区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藏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四川甘孜藏区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所以在知识基础和积累上显得比较薄弱,没有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行为。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积累不够,没有形成丰富的学习氛围,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榜样和方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缺少家长的监督,使得学生在毫无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作业拖沓不完成等现象的发生。所以,藏区的初中生要想更好地发展自我,必须要重视自身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复杂的社会中,不少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污染,在四川甘孜藏区,大部分学生过早成熟,无心念书。改革开放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利的同时,也必可避免地带来了弊。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但是有些不利的东西也过早地开放出来。比如,中学生的心灵是幼稚、不成熟的,也无法分辨是非,而黄赌毒正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除了不成熟外,中学生还极具好奇心,若社会和家长一味地禁止某些东西,学生就越想接触。在这种矛盾之下,许多学校和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总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让学生在悄悄接触时深受其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由于掺杂了一些暴力元素,出于某种模仿的念头,便加剧了甘孜藏区学生的野蛮行为,在舞刀弄棍时不经意便闹出了人命。还有一个必须要重视的,便是网络游戏,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抓住学生追求刺激的心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崇尚暴力的同时,把游戏中的暴力带入到现实生活照,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3)受家庭的影响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心智的发展,客观的说,若家庭的价值观错误,则极有可能把孩子引向歧途。其实,第一个对孩子产生影响的人往往是孩子的家长。在进行家庭的激励时,若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则可能造成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四川甘孜藏区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普遍存在忽略孩子思想的现象,比如有的家长语言粗鲁、蛮不讲理、铺张浪费、聚众赌博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性,对藏区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需求

作为中考科目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得到学校重视的。但是,四川甘孜藏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对教育及教育水平发展的重视度不够,再加上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占的分数不多,很多家长和学生陷入了误区,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所花精力不够。而且,在新课改逐渐深入落实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水平也不断发展,各个学科的内容不断地丰富起来,思想政治也不例外。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与课堂融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新的教育方式进行探索并利用。

二、如何加强藏区学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四川甘孜的初中生们与其他地方的初中生一样,也对美好事物的充满了追求和向往,富有可爱的书生意气,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用美来打扮自己,让自己的外表和心灵得到别人的赞赏。所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藏区教师应当重视利用中学生这一普遍的心理特点,以藏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重视学生独立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己,不仅看到自己优点,也正视自己的不足,在做好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自信地迎接挑战。具体来说,就是以“偶像崇拜”为切入口,鼓励藏区学生在发展与变化中树立正确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从而找到真实的自我,避免那些错误观念的形成。

(2)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引导学生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比较综合的课程,其中的知识点和理论性的东西与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即使藏区学生的功底比较薄弱,只要在重视力度足够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加以掌握,便可以学好这门学科。因此,藏区教师在对藏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育以外,还需要从四川甘孜藏区的生活点滴出发,重视课外的引导。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寻找,发现那些高尚的思想品德,理解人生的意义。

其次,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若四川甘孜藏区的学校可以把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并通过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便能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彰显出具有四川甘孜藏区特色的校园文化。具体来说,可以对学校广播台、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文学社等途径,及时地对学校的精彩生活进行宣传,通过对学生身边的典型的挖掘,营造出积极的道德氛围,鼓励和鞭策全校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比如,为了符合藏区中学生的情感接近性,在校园广播时可以使用欢快活泼的内容和语调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融进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里,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不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慢慢地接受广播的宣传内容,达到潜移默化改变藏区学生的目的。

最后,重视学校设施设备配置的加强。由于四川甘孜藏区的教学设备不完善,使得藏区教师开展新形式的教育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该以藏区学校的需求为依据,把教学所学的设施设备配备齐全,特别是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让藏区学生在多种教育形式的吸引力下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藏区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3)在生活实践中强调品德与信仰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藏区教师应该以可课堂材料为跳板,把思想品德课程更大的教育意义挖掘出来,从而影响学生的道德行径。认知以实践为目的,所以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藏区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以校园和家庭为中心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社会改革的方向性和必要性进行思考。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小见大,帮助藏区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并树立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总之,初中阶段是培养藏区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黄金期,随着藏区学生独立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藏区思想品德教师在传授品德知识时,还应该重视对藏区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团结各个民族的力量,使整个国家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参考文献:

篇9

一、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一部分中学生对个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所以就很自然地导致了行为上的不良。大部分中学生对一些道德规范是知道的,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遵守,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学校,许多中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方法,可是却不能做到不随便乱丢垃圾。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场,纪律很好;老师不在时,常常违纪。在学校是好学生,彬彬有礼,尊敬老师,善待同学;回到家里,却不尊敬长辈,不关爱兄弟姐妹。有些中学生做事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和社会少,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缺乏必要的热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中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脑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哥们义气”等。金钱方面的拜金主义思想冲击着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腐蚀作用。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负面影响较大,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恶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这些都为中学生道德导向及道德行为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生道德行为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腐朽的道德观念有时还会沉渣泛起;社会上一些负面思想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和冲击也是不容忽视的,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家庭道德教育是培样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第一步。

“子不教,父之过” 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成功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爱心教育(即所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尊老爱幼等。)很多家长却常忽视孩子的爱心教育。从不教孩子,孩子从哪里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国家? 爱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其次,要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比如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他人东西;到别人家中要先敲门等等。第三要让孩子参与劳动。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 果的来之不易,从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第四要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勇敢、乐于助人、积极进取、有责任感等等。

家庭教育必须从小事抓起,从身旁的点点滴滴做起。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物以善小而不为。家庭教育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怎么做孩子也会怎么做。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口出脏话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言谈讲礼仪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2、学校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

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德育在学校整个教育活动中只能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难以落实在行动上。涉及学生品德教育的各项活动大多都被教学活动所挤占,或者是“刮阵风”、“走过场”而已,而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渗透德育就显得更难了。

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更新观念。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塑造个体的品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优秀的民族道德传统需要保持和传承。在提及道德教育观念更新与发展时,仍需强调道德的继承与稳定。但是,道德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内化求实效的思想。为什么我们课上刚讲过要遵守交通规则,课后他们就乱穿马路?问题不在于学生没有认知,不懂道理,而是在于学生没有把认知内化为相应的信念、情感与行为。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强调实践,少摆花架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自我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良好社会环境是培养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保障。

篇10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人本教育;方法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的必要性

人本教育,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教育中制度、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也随之展开。初中,作为教育的主要营地,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发展人本教育。初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成长对社会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思想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正处在“三观”树立的黄金时期,初中生涯是学生“成人”的关键阶段。但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为严重。因此,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是要以人为本,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关注。这样才能实现人本教育的目标,培养会做人、会做事的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民族的明天更有希望。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当前初中教学体制和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区。“考上重点高中就等于向重点大学靠近了一步。”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是教师,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越来越重视考试和分数,而其他的如思想品德、人文等方面的教育便随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淡化,为了考试为了高分而学习是目前不少初中学生和学校的教学状态。人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教学。太过重视书本知识而忽略学生软实力是不科学的。我们都知道,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人们不会再只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他。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个学生为人如何,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以及学习能力有多强。这些才是将来真正决定一个学生发展好坏的因素,而不是学习成绩,所以,初中教学应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

二、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与人本教育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狭义上说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治课”或者是思想品德课,其教学内容(以人教版为例)有家庭社会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方面。从七年级刚进人初中时对自尊、自强、信等的教学,教会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到之后八年级学习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再到九年级对“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的学习,不难看出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是从学生本身出发,教会他们成长道路上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要怎么样才能收获成功等等。广义上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除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其它时候其他课程上也或多或少都在学习,这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为以后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奠基的课程。人本教育也是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目标是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实力。“先做人,再做事。”人本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方法。综上所诉,人本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教育。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的方法与建议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论是教育事业还是学生个人的科学发展也要以人本为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初中思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也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学习能力、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3.1宣扬人本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人本教育目标。要发扬人本,首先要确定目标,确定对象。很明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其目的在于发展人本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象就是所有的学生。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他的需求和拥护,人本的弘扬亦是如此。为了弘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本,上至政府,下至学校,都应该大力宣传人本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更要认识到人本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让他们明白人本教育的弘扬和实施,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他们自身的良好发展,是提高和充实他们自己的过程。初中人本教育同样离不开教师,所以要在师生之间都宣传人本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行动上才会配合。

3.2转变教学方式,发展人性化教学方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扬人本,学校要有响应的教学制度。首先,要重新平衡学习成绩和平时综合素质的比例关系。对一个学生的考核不该局限于分数,而应该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如诚信、礼仪、尊敬师长、学习态度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再结合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就会使学生时刻注意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潜移默化之中就会有人文氛围的产生,有助于同学更全面的发展;其次,改变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书本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而初中生正是好动好表现的时期,这样的教学方式显得不够人性化。为此,应转变教学方式,如多设置讨论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各抒己见,有交流才会有比较才会有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