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创新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创新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创新方案

篇1

【关键词】 心房颤动;中西医结合;盐酸胺碘酮;通心络胶囊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miodarone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in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in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ntrol of ventricular rate and the decrease of thrombus’event. Methods The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xpect for protopathy and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and Tongxinlou capsule , in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only. Time of therapy lasts three months,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ventricular rat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Results 41 patients wa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2%;39 patients was in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was 69.2%,so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was an effect therapy in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Key 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Tongxinluo capsule

心房颤动(AF)是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该症应用最广、病人最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研究显示控制心室率与窦性心律相比较,病死率或达复合终点率相仿[1]。笔者使用盐酸胺碘酮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AF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80例,均来自2003年11月~2005年6月我院心内科。永久性AF 62例,持续性AF18例;其中高血压病35例,冠心病30例,风心病5例,其他10例。全部病例按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8.5岁。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2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欧美2002年制订的AF治疗指南: (1)持续性AF,其持续时间>7天,不自行停止,治疗后转复后反复发作,(2)永久性房颤,其发作不能终止或经治疗短时转复后又复发,以致患者无转复愿望[1]。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口服盐酸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0.2g,q8h,连用5天后;口服胺碘酮0.2g,q12h,连用5天后口服0.1~0.2g,qd维持。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组成),每次2粒,每天3次。

2.3 观察方法 疗程3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后心室率的控制及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2.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为计数资料,以例(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和U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有效:维持心室率静息在60~80次/min,活动在90~100次/min;无效:心室率100次/min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3.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知,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比较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  (略)

表2 两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比较  (略)

4 讨论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各种心律失常之中,AF所占的比例为12.5%~13%[1]。AF因过快的心室率可导致心悸、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导致血栓栓塞、脑卒中等。目前药物治疗AF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防止血栓事件的发生。

盐酸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延长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2]。盐酸胺碘酮治疗房颤,控制心室率效果较好。AF在中医属“心悸”范畴,心主血脉,气血不足,脉络不畅,心失所养,致脉络短拙而心动悸,心悸有气阴阳之虚与痰浊瘀血之实,本虚而标实。通心络胶囊根据中医络病理论,以益气通络、芳香活血为治法。方中选用水蛭、全蝎、土鳖、蜈蚣等走窜药物,以解除“脉络短拙”;酸枣仁、人参补气养心,赤芍、檀香、降香、乳香、冰片等芳香化浊活血,本标兼治,共奏益气通络活血的功效。近期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不但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尚有降脂、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功效[3]。本文采用胺碘酮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AF,在控制AF心室率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 ),而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疗效亦较优,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在治疗AF控制心室率及预防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心房颤动诊断与治疗的进展和展望.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2):82-83.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共193例,全部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48~76岁(59.6±4.2)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31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32例,变异性心绞痛16例,自发性心绞痛19例。对照组95例,男53例,女42例,年龄46~75岁(53.3±5.7)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30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28例,变异性心绞痛12例,自发性心绞痛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粒,3次/d口服,再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3次/d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3次/d口服。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主要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在20 d内未发作;缺血型ST-T基本恢复正常(改善>7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或心绞痛发作时间减少,每次发作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2周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比较,对照组:显效20例(21.0%),有效40例(42.1%),无效35例(36.8%),总有效60例(63.1%);治疗组显效27例(27.5%),有效61例(62.2%),无效10例(10.2%),总有效88例(89.7%)。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比较,对照组:显效15例(15.8%),有效37例(38.9%),无效43例(45.3%),总有效52例(54.7%);治疗组:显效32例(32.7%),有效49例(50.0%),无效17例(17.3%),总有效81例(82.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脂质外露,激活凝血系统,产生一个非闭塞性血栓,引起冠脉狭窄急剧加重,心肌灌流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本质上是急性炎症性反应[1]。复方丹参滴丸的抗炎作用对动脉粥样斑块有炎症细胞浸润者,起到了治疗作用,其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功能,防止了血液瘀滞及血栓形成,而且有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作用,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使损伤心肌得以修复,弹性恢复,顺应性增加,舒张功能改善,降低心肌耗氧量[2],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降低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故对冠心病的病因有积极治疗作用,而单硝酸异山梨酯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并且可降低回心血量,可减少心肌耗氧量,还可通过促进心肌血流重新分布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有利于心肌缺血的治疗。

通过本组临床观察表明复方丹参滴丸与单硝酸异山梨酯联用,可以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创新的必然性

1.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2、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3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2)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4.结语

篇5

一、设计口述型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

地理口述型作业,即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学生口头回答时,必须调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和语言知识,主观性题目训练要尽可能让学生口答,重要的概念、原理也要求学生口述,但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新课程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课后多思考作业,课前或一节课快结束时让学生多说作业,让学生们的嘴巴动起来。

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达,教师都要加以重视,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说的内容中挖掘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

二、设计分析型作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型作业从本质上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分析。因为热点新闻分析与正在发生、发展的国内外新闻相联系,所以它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热点新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地理原理与知识,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新闻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即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维,分析事物的来龙去脉,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新闻的价值又在于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和师生在研究、分析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新闻分析”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新闻分析课在组织应用时可以采用这样两种模式:

A、教师新闻——学生分组讨论(从地理角度)——全班讨论总结。

B、学生课前搜集新闻——师生共同评选重点新闻——对重点新闻分析讨论(从地理角度)。

当然,只有经常组织新闻分析,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类作业主要是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如:调查所在城市的噪声污染及危害;调查附近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在城市绿化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能力。观测类作业,需要一定时期的观测,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用书本知识解释其原理;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观测当地气象、物候特点等。

要做好地理研究性作业,学生必须主动地深入社会,走出书本和课堂,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题目,联系调查单位,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这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验,有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 创新的必然性

1.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 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 创新方案

3.1 观念创新。

(1)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2)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 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2)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士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篇7

摘要:

本文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项目,针对全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宽、专、融”三个角度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阐述。并以“互联网+”课程为例,重点分析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此外,从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技术元素融入等角度总结了教师在思维训练和创新引导方面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教育;实践教学

1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概述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是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在进行研究探索的课题,研教结合被普遍认为是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计算思维的科学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深远影响,无疑会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新的挑战。通过计算思维训练与本专业(例如:经济、通信、机械、交通等)知识相结合,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且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结构,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炼。计算思维的意义已彻底颠覆了计算机教育只是学习操作的传统观念,其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大学计算机教学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通识课程,也是实现新一代人才培养目标和引领学生走向创新之路的重要前提。对于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同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思考的问题。在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支持下,我们通过本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了一套基于“计算机思维及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案。通过对部分班级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预计在2016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在全校近4000人中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现将试点过程与效果与各位同仁共享和共勉。期望北京交通大学的这次教学改革能够发挥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建设。

2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实践方案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设计难就难在如何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扩充的大背景下,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计算机的系列课程真正学懂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学会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不是单纯为了附庸风雅或挣几个学分。依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一套基于“宽、专、融”的动态立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体系图谱,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1“宽”是指通识型(基础类)课程

通识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目前北京交通大学为了完成这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基础教学工作,我们发现,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让“吃不了”的学生能吃到,让“吃不饱”的学生饿不着,我们对学生进行入学测试。达到课程要求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不参加课堂教学,没有通过的学生,需要选修“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学后预计需要4~6周的时间完成测试和分班等工作。“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式,建议采用MOOC教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如表1所示。

2.2“专”是技术型课程

技术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目前,北京交通大学为了完成这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开设了一系列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具体见表1。

2.3“融”是交叉型课程

交叉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目前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分要求。如果有学生需求,我们基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我校除计算机学院,还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学院、法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共12个学院。这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为全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需要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专业课之间的关联性。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际教学情况,落实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对C语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采用“二横一串”的教学方案。“二横”是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模式分成两步走。“一串”是训练学生计算思维的创新拓展活动,结合表1中的“第三层次”设计了结合课程创新实践教学阶段。

3.1“二横”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我们采用了两步并行走的方法(“二横”)。一横,在现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变的状态下,教学模式采用了基于实例的程序设计方法,即学生利用实例在机房自学程序设计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即难点。学生自学后,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和难点分析。这个思路借鉴了目前的“翻转课堂”。但是,我们是通过编写程序设计实践指导书,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机房自学。二横,课程设置采用了“2+1”模式,即将原48学时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按照实验室授课占2/3,教室授课占1/3的比例完成。教师指导学生在机房授课,边讲授边实践完成教学内容。在机房安装自行开发的程序设计软件,学生需要到实验室才能完成实验题目。

3.2“一串”教学模式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适当结合本专业,将学到的编程知识学以致用,用这32学时将学生在“二横”阶段学到的知识“串”起来。这将计入学生的创新活动记录,但不算作学分。下面以选修“互联网+”课程的41名大二学生为样本,详细介绍此套方法的实施过程。“互联网+”为全校选修课,41名学生分别来自于不同专业,各专业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其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程度的不同划分出A、B、C和D四类。即英语和社会学等专业的学生为D类;土木工程和运输等专业的学生为C类;机械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为B类;通信和软件等专业的学生为A类。将表2数据用统计软件整理后,如表3和图2所示。通过初步统计预测,每学期教研组会调整“创新培养”教学方案。如表3所示,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较多,那么,我们会拿一套适合B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预测题”。预测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预备知识情况,如果情况很好,我们将按照原定的A套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反之,如果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题目,我们会将原A套教学方案调整为B套教学方案。这里教学方案的区别在于知识的深度、广度和技术技能的应用范围有所不同。虽然方案选择的工作有些繁琐,工作量较大,但是通过助教的协助,是可以顺利完成的。“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工作为选修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例如,我们对学生采用了A套教学方案,通过32学时的讲授和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了6个小实验,并通过“创新协助小组”完成了4组创新实验。2015年春季“互联网+”课程的学生作品如图3所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研究型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这41名学生完整地经历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改革新方案的“宽、专、融”三个阶段。下面是对41名学生的调研,结果如图4所示。问卷第一道问题是“通过计算机系列课程的学习,是否有所收获?”,学生给出的评价如图4(a)所示。我们发现有近30名学生选择了“有很大收获”,说明学生对于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同时对学生反馈的兴趣点进行了分析,如图4(b)所示,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Office实际操作、二进制理论知识、计算机发展史8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对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感兴趣。而很少有人喜欢二进制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发展史。这也引起我们对今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4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方案实施的体会

4.1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全面更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根本教育理念,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和学习自,倡导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协作学习,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MOOC教学的大面积开展对传统的教师集编写讲义教案、讲授答疑、批改作业于一身的工作方式是很大的挑战。为此,教师充分利用国家级精品课程来共享资源,积极参与高校开展的模拟教学、课堂录像、公开教学观摩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各种教师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以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把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最精华的东西展现给学生,从实践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计算思维的教学理念,我校对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改革,同时针对校选课人数多、专业分布不均匀、教学人员不足等弊端,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选修课对于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一专多能的“通识”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作为全校选修课,由于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使得教学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只有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这门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需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系列课程熟练地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围绕上述两个问题,教研组提出了“二横一串”教学法,以加强教学针对性,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网络学习兴趣,能够学以致用。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明显。

4.3融入新鲜的教学手段

我们采用了微信公众号、MOOC教学平台、“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APP选课指导手册等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给大学学习带来的深刻变化。例如,我们开发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APP选课系统,支持学生在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翻阅和选课。

5结语

篇8

【关键词】 星站差分 海洋工程

1 岸基近海差分定位技术及局限性

目前国内近海项目中一般采用局域差分技术对水面船只进行定位,即通过同时接收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卫星信号和中国交通部建设的“中国沿海RBN/DGPS台站”提供的免费差分信号,在经过误差修正后获得船只的实际坐标,在近岸区可以获得亚米级精度的平面坐标定位。

局域差分的数据处理是把各种误差的影响综合在一起进行改正,而实际上不同误差对定位的影响特征是不同的,如星历误差对定位的影响是与用户站至参考站间的距离成正比的,而对流层延迟差则主要取决于用户站和参考站之前的气象元素的差别,并不一定与距离成正比。这种影响会随着用户站到参考站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最终导致差分定位的精度下降。

在中国海洋石油开发远洋油气资源的过程中,使用岸基局域差分技术的局限性就非常明显。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全新的定位技术来为中国不断推进的海洋资源开发战略进行服务。

2 星站差分技术

星站差分技术通过在全球建立地面参考站,卫星传输网和全球网络控制中心,能提供全年、每天24小时连续的、非常可靠的高精度全球定位服务。星站差分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参考站、数据处理中心、注入站、地球同步卫星(INMARSAT)、用户站。全球参考站网络是由双频GPS接收机组成的,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于GPS卫星的信号,参考站获得的数据被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经过处理以后生成差分的改正数据,差分改正数据通过数据通讯链路传送到卫星注入站并上传至INMARSAT同步卫星,向全球。

通过向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中引入高精度星站差分定位技术,可以实现水面坐标和垂直高程均达到分米级的精度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研究出对大型海上设施或者船舶进行精密定向导航及姿态测量的技术。

3 星站差分技术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与创新

在海洋石油开发涉及的工程建设中,相关定位工作可以简化为对平面位置(大地坐标)、平面角度(大地方位角)、平面姿态的测量或者监测。为了实现水面坐标和垂直高程均达分米级精度的定位目标,我们向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中引入了星站差分定位技术。相比普通的沿岸局域差分,星站差分使用特有的差分处理技术,为GPS卫星群的每一颗卫星提供精确的实时轨道和时钟差分信息,从而能在全球范围内(南北纬72°之间)实现分米级的精度覆盖。并且在精密单点定位基础上,通过两点或者多点的联测,又可以实现两点定方向测平面角度和多点定平面姿态的应用创新(表1)。

在对大型海上结构物安装需检测其某一方向的水平角度或者某一侧面的水平度时,现有常规方法是利用罗经测定角度、利用水平仪等设备测量水平度倾斜度。在实现单点精密定位基础上,我们对上述两种测量需求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式。

对于角度测量需求,当被测物体的单边长度达到数十或数百米时,使用小小的罗经来进行测量往往无法保证罗经艏向与待测角度两者之间完全重合。比如当需要确定某一个100米×100米的结构物某一边的角度时,需要将罗经沿着这一边多次安放测量数值最终计算平均数,并且罗经本身的系统误差会被遗下来。

对于水平度测量需求,当被测物体仍然非常巨大时,或者人工使用水准仪多次进行测量耗时费力,或者使用姿态传感器进行自动测量但又会出现必须在多处位置取值最终取平均数的平差方法,都非常不方便且误差较大。星站差分精密单点定位的实现不仅可以提供平面坐标同时可以提供分米级精度的大地高程测量数据,通过在被测结构物的某一平面上安装三个以上的星站差分接收设备监测其各处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就利用各点之间的垂直高差和水平距离结算整个被监测平面的水平度。

4 星站差分技术实施效果

在2012实施的海上油田开发建设中,我们对大型海上结构物的安装进行常规测量方案和以星站差分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方案的对比性作业研究。用于石油生产的大型钢制结构物安装中,同时使用了常规的岸基局域差分定位、罗经定向、水平仪测量以及星站差分技术全新方案。其三方面的测量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同时,其稳定性也比普通岸基局域差分定位系统有很大提高。由于其每一个系统都内置一个备份系统,所有的参考站都建有备份接收机、处理和通讯的设备,这些设备能自动的响应来自处理中心的控制信号。即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失败,也不会影响差分精度,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超过99.99%(表2)。

篇9

关键词:自行车停放点;南京青奥会;新型能源;可循环利用

本研究力图设计研究出适合广大市民出行需要的自行车存放点公共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1)自行车存放点与公交站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缓解南京青奥会期间的交通压力;(2)立式自行车存放柜的独特设计角度;(3)太阳能电池板等循环可利用材料的加入,更加环保健康。

1 背景

南京将于2014年8月17日至28日举办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会的场馆区基本分布在人口密集处,在其举办期间,南京必定会迎来大批参赛者和观赛者,这对本就交通拥挤的南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为了迎合青奥会的口号“分享青春 共筑未来”,就要求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更环保、更便捷、更健康、更具活力、更具创新性!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私家车数目的剧增,人们的出行越来越困难,运动也越来越少,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等。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开始提倡低碳环保生活。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方式,灵活、方便、节能、零污染,同时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因此,自行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自行车站点的设置已经是大势所趋,南京对公共自行车存放点的设置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2 自行车存放点设计原则分析

(1)节省空间——城市里交通拥挤,人口众多,这就要求自行车存放点要在最大程度上最利用空间,从而避免给原就不充裕的空间增加压力。(2)便于获得,方便易用——它的设置一定要让人们有经常去使用的机会,方便人们去使用,而不必人们再去特意寻找。(3)环保节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不管是南京还是其他城市,都在提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3 设计过程展示

3.1 资料调研

(1)对南京公共基础设施的调研。南京江宁等少部分地方已经安置了免费的自行车提供点,但是在繁华的闹市区,由于道路拥堵等原因,没有地方设置自行车免费的提供点,更不用说设立自行车存放点来给临时停放车辆的市民使用。(2)对南京各类人群的调查研究。在繁华的街道,为了不占用交通用地,很少会出现自行车存放点,不利于人们车辆的管理和维护;在南京的闹市区,公交车的拥堵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上下班困难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于自行车免费的提供点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针对现状提出适行的改良设计方案

(1)自行车存放点与公交站点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对于宽阔的交通路段,可以在公交站的旁边设立自行车存放点,采用可再生的材质,节约成本并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对于拥堵的交通路段,改良公交站点,将折叠好的自行车统一采用挂式或者立式的存储方法,既方便市民出行,又节约自行车摆放用地。(2)南京人口众多,交通压力大,我们的研究将很好的减轻交通压力,缓解上下班高峰堵车问题。(3)立式自行车存放柜的独特设计角度,充分考虑公交站台可以利用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满足人们对于自行车的需要。

3.3 构思讨论新方案

根据调研分析得出的结果,展开发散思维,在遵循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尝试不同的设计理念,方案的构思需要强调更适宜的便民服务和更新颖的设计。我们一共设计了两个风格不同的方案:方案一,基于现在的公交站台设计了一个存放折叠自行车的站点。公交站台在造型上并没有与现有的公交站台有多大的改变;方案二,在站台的外观上我们推陈出新,突破常规,敢于创新,所以方案二无论在造型上还是整体用色上都较方案一大胆而又简洁时尚,所以我们选取了方案二作为我们的最终方案。

3.4 确立使用方案并绘制自行车存放点效果图

将得出的各种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最适宜、最合理的方案作为设计的最终方案。根据最终方案,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制渲染出精确的电脑效果图,效果图要突出设计的核心部分和创新点。

3.5 模型制作及设计方案展示并进行新产品评价。

根据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制作3d模型并对新产品进行评价。

4 对存放点的评价

本项目主要是为缓解青奥会期间南京交通拥挤的状况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南京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城市特色展开了此次设计。

4.1 项目特色

本项目的主要特色是:围绕南京青奥会,我们选取了公共设施——自行车存放点,对其位置和种类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我们提出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交通的漏洞,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4.2 创新之处

(1)本项目中我们将使用太阳能光板为整个公交站提供能量来源,节能环保,并大幅度采用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在外观上我们推陈出新,突破常规,敢于创新,我们将把存放点的外观设计与绿色环保的外形紧紧相连,结合2014年青奥会,将青奥的理念推广开来。(2)本项目将在存放自行车的过程中采用将其立式存放以及叠式存放的方式,以此来突破空间上的局限。在设计车棚的过程中我们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采用立式自行车存放柜,节省自行车的存放空间,并减少占地空间。(3)本项目的适应人群广泛,将大大的缓解交通压力,利民便民。本项目研究的受用人群将不仅仅针对青奥期间的游客,赛事后我们也将会继续推广,为上下班赶公交的人群提供便利。(4)本项目我们设置的存放点分为普通自行车存放点和专设自行车存放点,将普通街道与繁华街道分开,普通自行车存放点为普通街道的自行车进行归类存放,为其提供固定的自行车存放点。

5 设计展望

(1)预期达到的目标。本研究力图设计研究出适合广大市民出行需要的自行车存放点公共设施,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有效缓解青奥会期间南京交通压力,有效减少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为来看青奥会的外国友人提供贴心的服务,充分展现南京的城市文化及风貌,更有利于彰显中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上的努力。(2)预期达到的社会影响。本课题将生动展示南京城市的整洁,交通的井然有序,展现南京市民及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该项课题的设计研究更加贴近生活,也将鼓励和呼吁更多的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是专业知识落实于实际。

参考文献:

[1] 伍拾煤.公交停靠站设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硕士学位论文),2002.

[2]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篇10

20世纪初,全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只有5%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而现在发达国家中的40%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美籍奥裔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将“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首次提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也就是说,把发明引入生产体系并为商业化生产服务的过程就是创新,它意味着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

而发明实际上就是一个产品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实现产品创新的根本基础。因此,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创新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2创新方法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人类对创新本质的认识与研究还远远达不到科学的层次。但是众多创新学者,经数十年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们大多是以原则、诀窍、思路形式指导人们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改善思维的灵活性的过程。

自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技法,10多种创造原理。这些创新技法,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制约创新的相关因素的限制。

所谓创新技法就是在创造心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存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大多数目前在理论上处于“初生期”,还远远未达到纯粹的科学水平。

从思维的角度,创新是人类驾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掌握已有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设计方法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前沿学科,创新设计方法已成为一门独立且有待于开发的新的设计技术和方法。

创新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最初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总结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形成各种创新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类比法、侧向思考、仿生法等。

后来,创新方法的研究开始注重以知识(专利)为基础,通过对专利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创造活动所遵循的创新原理,该阶段的典型创新方法是TRIZ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创新方法的研究也出现新的趋势,在现阶段,各种成熟的创新设计方法开始集成化研究与应用,并与计算机(包括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辅助创新(CAI:ComputerAidedInnovation)技术,如:QFD、可靠性设计、网络协同创新技术、有限元分析等各种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始融入到创新设计过程中。

3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对于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普遍重视。

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己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含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应用新技术、新原理、新方法进行产品的分析和设计,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种实践活动。

一般来说,创新设计包括全新设计和适应型创新设计两类。

需要指出的是,创新设计和概念设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概念设计的核心是进行设计创新,而创新设计并不尽限于概念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有创新设计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是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创新。

国内外学者针对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分别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过程以及设计的方法等不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创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现状见表1。

4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通过上述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尽管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设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仍没有解决,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1)创新设计本质过程的研究这实际上也是对设计的创新本质的认识。尽管人们从思维方法、设计手段等多方面对创新问题进行探索,现在对创新的实质过程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深层次的认识,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去指导创新实践。在这方面我们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创新设计中知识的表达与应用首先,产品创新过程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如何将设计知识组织管理,满足设计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其次,为创新设计过程建立科学的产品模型,结合现代CAD技术,支持创新方案的快速表达,对于提高设计效率有重要意义。

(3)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开发存在严重脱节人们对于设计理论及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设计工具,特别是产品的结构设计工具存在严重的脱节。一方面某些机械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较少考虑计算机实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工具开发时,又没有适合计算机进行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智能化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中功——构映射的本质规律。

(4)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研究创新设计过程的集成化技术的重点在于概念设计的集成化实现,主要是指产品的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现有的设计理论或设计工具多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某阶段的创新实现问题,如:TechOptimizer可以辅助实现产品原理方案的创新,但需要其他CAD系统完成结构的设计工作;一些大型的CAD/CAE/CAM商品化软件,如:UG、Pro/E等均开发出了支持概念设计的工业设计模块或草图设计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基本上仍是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工具,几乎不支持原理方案的创新。缺乏统一的创新设计理论指导创新设计过程,是造成原理方案创新与结构方案创新的集成度低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林夫.现代产品设计技术及其发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32(1):37~4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16(5):791~795.

[4]张武城.创造创新方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莹,艾红.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高常青,黄克正,王国峰.由TRIZ理论的通用解求问题的特殊解[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84~88.

[7]邹慧君,张青,郭为忠.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3):10~14.

[8]约翰逊PC(陆国贤等译).机械设计综合一创造性设计与最优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9]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0]I.Rivin.Useofthe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RIZ)inDesignCurriculum[J].TRIZJournal,triz-,February,1998.

[11]G.S.Altshuller.Andsuddenlytheinventorappeared[M].TechnicalInnovationCenter,INC,Worcester,1996.

[12]牛占文,徐燕申,林岳.实现产品创新的关键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机械工程学报,2000,36(l):11~14.

[13]颜洪森.颜氏创造性机构设计(一)~(三)[J].机械设计,1995(10)~(12).

[14]李学荣,李乃拓.多杆机构复杂运动分析与自动设计[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16(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