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环境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区环境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为指导,以市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目标建设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以精细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为手段,全面巩固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创建成果,实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均衡推进、全面覆盖,消灭管理中的盲点盲区、死角死面,促进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整体提档升级。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容科),具体负责实施网格化管理绩效考核工作。
三、管理内容
考核内容为城区网格化区域内(小区除外)的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和执法情况,以及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的其他职能的履行情况。
四、道路分级管理及分类
市区范围内道路实行二级分类管理考核方式。市市容管理达标路以上道路(含金沙广场步行街周边)按省市容管理示范路标准进行管理和考核,城区其余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按照市市容管理达标路标准进行管理和考核。
五、网格化管理区域
(一)管理范围
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的范围为:东至金湖路(金宜路),南至大道(金武路),西至西三环(新镇广路),北至良常路(340省道)。
(二)网格考核管理制度
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考核管理实行以下制度:
1、联合勘查制度:户外广告实行网格责任人员与广告科工作人员联合勘查制度。
2、巡查上报制度:网格责任人员实行日巡查日登记制度并接受随机抽查,每月上报一次巡查及登记情况。
3、责任到人制度:网格实行执法大队管理员、责任队员、分管中队长和中队长分级负责制度,环卫处实行公司经理、班组长和保洁员分级负责制度。
4、建立信息互通交流平台制度:市容中队和相关科室建立信息互通平台,许可和执法情况及时通过平台沟通互相反馈。
(三)网格化考核区域划分
1、市容秩序网格区域划分
按照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考核区域如下:
2、环境卫生网格划分
环境卫生网格划分与市容秩序网格划分相同。环卫处按网格划分责任分解到具体的公司、班(组)长和保洁员,形成责任网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网格化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市容市貌,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过程。各部门单位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做到人员、车辆等保障到位,并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早见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创造清新、整洁、优美的冬季卫生环境为目标。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依靠和动员全区人民,以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为重点,狠抓街路的综合整治工作,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六消除、六整顿”为主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管理全方位,责任全明确,整治全到位,实行冬管工作长效管理,为我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打造环境优势。
二、主要任务
(一)环境卫生
冬管前清除城区积蓄垃圾和残土;清掏维修厕所;维修和新建污水、窖井,对垃圾池及周围3米内进行清底。区环卫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要重点搞好城乡结合部未开片地区等薄弱地段的垃圾、污水管理。切实抓好街路的清扫保洁,搞好背街小巷的环境综合治理,做到晨清扫、日保洁、分段负责、落实到人,主要街路达到“四无四净三根清”。抓好厕所的清掏工作,杜绝公厕满溢,达到使用标准。
(二)街巷的管理
各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居民对现有的大小污水井进行清掏维修工作,要广泛发动群众打挖小污水窖井,避免因乱泼乱倒而造成的“冰山”现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清扫员对居民区内的“三堆一乱”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并落实好易形成冰包地段的清扫员包段责任制(清运工作由环卫处负责)。同时,做好主要街路排水口冰包的清刨和“门前三包”管理工作。
(三)街路秩序
1、坚决制止“五马闹市”,清除“三堆一乱”。进一步抓好“门前三包”工作,签定责任状,明确责任任务、责任单位、责任地段、责任人,并狠抓落实。
2、切实加强对商业性造脏的管理,对各类摊点实行定人、定责、定卫生责任区,配备清扫工具和盛装容器,落实奖罚制度,市场周边环境由市场管理部门负责,城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严管严罚。
3、加强机动车和畜力车停车站(点)、管理,做到停放整齐,井然有序,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挤占道路。
4、加强城区临街户外牌匾、橱窗、广告的管理,依据齐政办发[2002]122号、齐城执发[2003]20号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凡在城区内设置的各种墙体招牌、广告和高空(建筑物、构筑物上层)广告等,均要按有关规定审批和缴纳设置费,对现有未办理审批手续的经营业户牌匾、招牌、广告限期办理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乱挂及不符合标准的广告牌匾等一律清除,并按有关规定处罚。
(四)市政设施管理处冬管前对排水管线进行全面检查清掏,发现跑冒漏的管线要抓紧维修,对雨水篦子采取措施防止丢失。冬管期间,切实加强对排水明沟的管理,制止倾倒拉圾、污水、残土和积雪,落实专人管理责任制;加强路灯维修、管理,确保安全照明,各种设施要保持完好。
(五)园林绿化
入冬前,完成主要街路的树木涂白或缠草绳保护,抓好绿地、草坪、花坛和园林设施的看护管理,完成市政府冬植松树3500株任务。
(六)市场管理
加强对各类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要达到场内摊位整齐、规范,食品卫生及市场卫生干净、整洁、文明经商、文明服务。
(七)冰雪清运
城区各单位要“以雪为令、雪停必清、清雪必净,”按“门前三包”范围清运积雪。做到小雪当日清,中雪两日清,大雪三日铲清、五日内清运完毕。各单位责任范围(详见附表)。清运冰雪的车辆秩序由交警大队负责,环卫处和市政处负责清运。各单位责任区内的冰雪一律清运到指定地点,严禁随意倾倒。
三、时间要求
1、从11月20日至11月25日为调查、摸底准备阶段。各单位要抓紧时间,集中力量搞好冬管前期工作。
2、从11月25日至明年3月20日为实施阶段,各单位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大打一场冬管攻坚战。
3、从3月下旬为检查验收阶段,全面结束“冬管”工作。
四、主要措施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冬管办公室负责冬管工作协调、检查、督办、汇总工作;各办事处负责辖区内“门前三包”工作,做好污水窖井的管理及收水口积冰清刨工作,同时要抓好禽畜散放、拉圾污水管理、巷道清扫保洁等环境卫生工作;环卫处重点负责主次干道的路面清扫、垃圾清运、厕所清掏保洁工作;市政处、园林处负责市政设施、道路、桥梁、路灯照明及园林绿化管理及冬植松树工作;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市容市貌、牌匾、户外广告审批,街路秩序监察管理工作;交警大队和交通管理处负责自行车、人力车、畜力车、机动车管理工作。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今年冬管工作的重点是杜绝垃圾乱倒乱卸,居民污水乱泼乱倒及街路秩序管理。各街道办事处和环卫处要紧紧围绕冬管重点,在秋季大会战中集中清理各自管区内的垃圾残土,污水井的清挖清掏。城管监察大队对街路秩序采取重点部位、主要街路阵地管理和巡视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各部门、各单位要利用电视、标语、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城市意识和环境意识。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在召开的各种会议上要逢会必谈环境卫生工作,使其在人们头脑中打上烙印,形成共识,在行动上成为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基本保证。
4、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各部门、各单位及社区居民委员会要高度重视冬管工作,把抓好冬管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要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冬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检查,研究部署冬管工作要建立健全并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要明确责任目标,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实处,杜绝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造成管理不善。严明奖惩制度,对在冬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大力宣传,对组织不利,行动迟缓,没有达到要求的事项,下发限期整改的通知,逾期仍未达到要求的,通过新闻媒介进行曝光,年度将进行评比。
5、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每月下旬冬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检查冬管工作进展情况,各单位要更进一步提高对冬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摆上位置,加强领导,并发扬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善始善终地抓好冬管工作,抓出成效。
为加强对冬管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冬管指挥部:
总指挥:××区委副书记、政府副区长
副总指挥:×××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按姓名笔划为序)
×××××办事处主任
×××区环卫处主任
×××区纪检委副书记
××××交警大队队长
×××××办事处主任
×××××公安分局局长
××××镇镇长
××××办事处主任
××××族镇镇长
×××区交通运输管理处主任
××区城管监察大队队长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区长助理、区建环局局长
××区××镇镇长
×××区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
×××区教育科学技术局局长
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基本要素;途径
旅游作为现代人娱乐放松的主要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还可以让游客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结构。也正是这些优势,使得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代人,给予旅游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过度、开发方式不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旅游区生态结构的失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涵
生态旅游管理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实现生态旅游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程度,进而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旅游管理以受旅游业影响的生态系统为管理对象,由于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旅游管理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使得相关学者纷纷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研究活动中,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管理领域的发展。从本质而言,生态系统主要以生物要素、环境要素为核心,而生态旅游管理则是对旅游资源中的生物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构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将旅游融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资源和旅游价值的保护和强化。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
1.旅游资源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生态旅游管理逐渐凸显出其价值和作用,并提高了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在生态旅游管理主要涉及到生态环境管理与旅游管理,经过大量调查显示,我国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生态环境受旅游业影响的程度较高,进而降低了我国旅游区旅游资源整体利用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强化生态旅游管理基本工作,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2.生态资源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生态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生态资源管理指标,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变化进行动态监控,以此为依据调整生态旅游管理结构和各项管理措施,及时发现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实现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控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生态资源环境管理主要涉及到控制指标管理、度量指标管理,这些指标随着生态资源环境的自然变化或者是人为变化而变化,评估生态自然环境,为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3.景区资源景区资源属于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是保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的完整性和生态型的,以防止景区资源受到人为破坏和干扰。其中主要涉及到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自然湖泊与自然保护区等内容,将地质、土壤、水文、动植物和空气等元素纳入到保护范围中,以实现生态景区环境和生物的保护。除此之外,景区边界位置也在保护范围内,维持景区与外部生态环境的稳定,结合景区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规划方案的制定,优化管理结构,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1.完善宏观管理,推进法制管理为了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要先从宏观环境入手,一方面国家要完善生态旅游相关的法律机制,以法律为主要支撑,明确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方向,健全立法内容,进而为生态旅游管理创造有利的宏观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国家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生态旅游开发、旅游经营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内容,使得生态旅游管理有法可依,落实法律法规,以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法治化。另一方面,相关单位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活动开展的有序性,将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行统一管理策略,落实责任分工原则,进而促进生态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紧合作,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开发工作和监测工作,以分工协作为主,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标。2.提高管理力度,发挥管理职能针对生态旅游管理而言,管理机构要提高管理力度,发挥出自身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职能,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机构要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活动,一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丰富生态旅游理论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另一方面,借助现代化工具,加大生态旅游知识的宣传,推广生态旅游内涵和发展方向,强化思想意识,引导管理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第二,制定生态旅游管理方案。为了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管理机构要结合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景区资源具体情况,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方向,制定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方案,并完善资源评估机制,了解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依据。第三,加大管理投入。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生态保护的目的,管理机构要加大科技投入与人才投入,将科技力量和人力资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科技意识,以科技为核心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要及时更新环境监测仪器,参考成功经验,实现环境监测手段和监测内容的更新,提高管理结构层次性,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3.引入绿色科技,落实环保原则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构要引入绿色科技,以环保原则为核心,推行绿色管理,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对生态旅游主体开展教育工作,重视环境解说,加深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引发生态旅游主体的自觉行为,保证生态旅游管理效果。其次,借助绿色科技提高环境质量,一是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绿色能源供应旅游生产,以达到旅游活动环境影响的控制;二是污染防治技术,针对已污染情况,通过污染防治技术进行有害物排放治理,通过垃圾分类开展分类化治理工作,结合污染程度进行差异化治理,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管理的要求;三是环境监测技术,更新监测设备,监测生态环境,以获取准确信息,保证生态旅游管理效果。最后,管理机构要针对生态环境制定管理流程,重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合理管理和控制影响,并对旅游活动进行干预,以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佳效果。除此之外,要完善环境管理评估机制,明确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考核管理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措施的调整,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4.规范游客行为,控制游客数量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效果,游客要承担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重视生态教育,从生态意识出发,组织各个生态旅游知识普及活动,深化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进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管理机构要加大生态辅助设施的建设力度,利用辅助设施潜移默化的引导游客行为,落实讲解策略,将生态旅游知识以趣味方式讲解出来,激发生态意识。除了游客自身意识培养之外,管理机构要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做好游客分流工作,使得游客流量处于生态旅游可允许范围内,防止人数超多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进而保证生态旅游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规定旅游景区各个时间段的客流量,将其细化到小时,特别是针对西游动植物而言,做好客流量的限制工作,可以保证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在旅游旺期,景区管理人员可以适当调高票价,降低游客数量,为景区生态平衡提供重要保证。针对游客行为而言,由于游客行为的不可控性,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运行。对此,管理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游客行为规范,实现对游客行为的约束,构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将旅游融入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资源和旅游价值的保护和强化,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5.重视绿色经济,实行协调发展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机构引入绿色营销战略,结合景区生态特色,通过先进技术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吸引大量游客,进而实现经济效益。这种方式可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营销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融合生态旅游管理和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做好经营活动监督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降低生态旅游管理成本,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为了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效果,管理机构要制定参与机制,引导和鼓励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活动中,带动周边地方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生态旅游决策规划,定期举行居民会议,对各个生态旅游管理方案进行投票,将当地居民的意见纳入到生态旅游管理中,落实民主策略,提高生态旅游管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而达到生态旅游管理的最终目的。二是管理机构要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从中选择优秀人员进行晋升,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是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强化生态旅游管理结构,针对管理内容配置管理人员,使得管理人员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以环保理念、绿色理念和民主理念贯穿于整个生态旅游管理活动中,发挥出当地居民的积极作用,弥补管理人手上的不足,进而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的综合质量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管理基本要素的研究,在分析生态旅游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景区资源等生态旅游管理要素,提出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生态旅游管理综合质量水平,进而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5,10:298-302.
[2]韩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3]刘秀青.基于居民感知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6.
[4]周伟,李旭,杨锦玉,赵晓东.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概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5,01:89-94.
[5]王昌玉.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4,27:101-102.
篇4
关键词:风景区水资源综合利用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名胜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黄山不仅以温泉、云海、奇松、怪石“四绝”著称于世,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天然的绿色宝库和动植物园,拥有动植物种类1882种。森林植被群落具有乔、灌、草三层完整结构,还有多种古树名木和珍稀花卉,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生态系统稳定平衡。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工作日趋繁重。由于水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旅游与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其综合利用已成为黄山风景资源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2394.5mm,多年平均径流深1384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1×108m3(丰水年高达4.8×108m3,枯水年也有11×108m3),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黄山因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海拔高程在500~1870m之间变化,河床比降大,第四纪沉积物少,蓄水条件差;地质构造主体由燕山旋回第二期花岗岩组成,并以断裂为主,故地下水比较贫乏;再加上降雨在年际、年内间变化很大,分配极不均匀,从而加剧了溪涧水量丰枯的悬殊差异。黄山每年4—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尤其是6—7月间的梅雨季节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引起山洪暴发;而秋冬季则时常百日无雨,此时又是旅游旺季,使旅游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维护特别是森林消防用水严重匮缺。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黄山风景区相继建成一些蓄供水设施。其中蓄水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塘库,已建成9座,蓄水量达20.85×104m3,规模较大的有五里桥一至三库、西海水库、天海水库和云谷寺水库;另一类是蓄水池,已建成20个,蓄水量为0.59×104m3,分布在温泉、北海、玉屏楼和云谷寺等几大游览区。依照目前黄山供水的运行状况,塘库每年可复蓄5次,年可供水量约107×104m3峰峦顶部,来水面积小,蓄水量仅为6×104m3,年可供水量30×104m3,而这些景区乃黄山精华所在,是游客必经之地,因此用水紧张状况更加突出。根据近年来对游客、接待设施及生活供水的统计分析作出的景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表明:到2010年,黄山风景区年需水量将达250×104m3,供需矛盾愈发加剧。
随着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景区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水体、大气、植被、土壤皆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最为明显、最为直接,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压力。宾馆饭店、公厕及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已达110×104m3/a左右。一些游客比较集中地段附近的水体水质已达不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目前已进行常规的污水处理。
2景区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的原则
充沛的水资源不仅是构成黄山特有的自然资源、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涵养自然资源生息、维系生态环境的重要生态因子。因此,简单地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在风景密集的高山景区筑坝蓄水和建污水处理厂,固然可以满足旅游用水的需求和减轻污染,但由此而兴建的大量人工建(构)筑物,不仅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难以和谐;而且还会因水系截流造成溪涧断流和建筑区域地形、地貌及地质的破坏,引起区域生态环境失衡,甚至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这样的开发方式违反了自然规律,已经给世人留下诸多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指导黄山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包括原水的利用、污水的治理和水的循环利用,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黄山风景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解决黄山风景区供水和污水治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和政策性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分步实施,力求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②节流与开源并举,解决供水。尽量利用景区外水源,景区内充分利用现有蓄水设施,引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用水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减缓供求矛盾。同时,尽量减少在精华景区建坝蓄水,而在景区边缘或更大范围新辟经济可行的水源点,引水上山,解决供水问题。
③污水处理原则上就近进行,点片结合、相对集中。根据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治污设施,且以小型化、小水量为主。在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且污水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才采用集中方式。为不影响景观,处理设备尽可能采用地埋式,且与宾馆和景点保持足够的距离,减少气味干扰。治理后,达标的废水仍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以保持区域水系的稳定。
④水资源管理应结合水源形成供水网络,使景区间用水实现互补。从保护水质、降低成本出发,就近先利用原水、库水,并尽量回收使用,再考虑抽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合理性。在水资源建设中,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供水形成网络、污水得到治理的同时,还应考虑建立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系统,用于水资源、水需求和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和监控以及消防、事故、旱情等紧急情况的对策,做到统一调度,合理控制利用水资源。
3初步实践
90年代开始,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即着手解决黄山供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近两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是加快了建设步伐。除了与省、市有关技术部门共同进行水资源普查、研究及规划工作外,还编制了《黄山风景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开展中国—芬兰《黄山水资源和环保科技项目》合作,其中部分工程建设项目已相继实施。在规划和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黄山自然条件和特殊性以及作为著名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表象和内涵,抱着审慎的态度认真对待,不因水资源建设而造成无法弥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失。为解决黄山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初步实践。
3.1景区外水资源的利用
从减少景区内的水资源占用,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出发,几年来已经有计划地在景区周边的屯溪、汤口等地投资数千万元兴建了洗涤中心、净菜中心、垃圾分检处理场和生活基地等设施。风景区宾旅馆、各类接待设施使用的被褥、衣物、时令蔬菜、瓜果等去污洁净后进景区,各类垃圾也经分类后将大部分运至景区外处理。此举既大大减少景区内的供水、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减轻了供水压力和水体、环境的污染,也给周边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市场,收到了一举多得的综合效果。
3.2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推广应用
在景区各类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意充分考虑选择和采用先进的节水方法和节水设备,既防止跑冒滴漏,更注重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近几年改扩新建的北海宾馆、狮林饭店、玉屏精舍等宾馆基本采用了现代的节水卫生设备、洗手间和淋浴(代替浴缸),并选择适当的卫生间和厨房用品,如用简单的单杠杆混合器装置代替传统的两个水龙头,可迅速调节水温,改变以往边放水、边调节而费水的状况;采用北欧地区的座便器每次只需4~6L水耗,较一般通用产品(每次12~15L水耗)节水明显。在供水特别困难的景区,如天都峰、玉屏楼等处,已在推广使用干厕,水只用于净手,冲洗用水可由移动式水箱或不定时充水水箱提供,对玉屏景区还实施了中水回用处理系统,将沐浴、洗涤水进行有效净化后再回用于座便器的冲洗。据资料介绍,使用新型的节水设备和卫生洁具每天可节水10%~18%,使用循环水系统可节水22%~24%。
根据黄山供水要求和开辟水源点基本原则,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景区不宜兴建大中型水源工程,故在山下、边缘和景区外反复研究过很多方案。通过对水源工程、泵站提水工程、交通和施工条件、生态环境影响、分步实施和分步受益、工程造价等六个方面的综合比较,确定采用在次要景区山下建蓄水、抽水工程方案。该方案所规划的三座水库总库容51×104m3,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092×104m3,水源丰富,水质良好,能满足规划发展和水质要求,并对其下游有一定的防洪调节作用,而且位置均不在游客视线范围内,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也较小。其中规模最大的五里桥新二库已在设计过程中,即将动工兴建。三座水库建成后,结合兴建泵站提水上山建水厂,与原有山上水库形成供水网络送至各景区,可彻底解决黄山的供水问题。
3.4污水处理
近几年,黄山风景区陆续兴建了13座独立的污水处理厂,分别处理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楼、温泉等片的污水,综合处理能力约200t/d,处理设备基本为地埋式。同时松谷庵、逍遥亭和云谷寺等处的治污设施也正在实施和安排。
在排污管网设计中,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暴雨时不会有洪水进入处理系统而增加污水处理负担。
篇5
【关键词】满洲里 生态旅游
一、满洲里东湖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东湖区生态旅游
满洲里东湖区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显示出纯天然的资源优势,旅游业围绕绿色,休闲,体育等主题。“红色”、“绿色”和“白色”旅游产品做得很好,使特色旅游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东湖区的生态旅游包括了“红色、绿色和白色”等旅游产品,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品牌,成为该区旅游业的名片。“红”是满洲里红色秘密交通线,包含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包括中东铁路事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文化)的红色旅游产品;“绿”即东湖区二卡国际湿地公园,作为绿色生态旅游产品的核心内容,农业观光园;“白”是冰雪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产品,有达永山四季滑雪场、雪雕、冰雕、冰雪节等内容。
在观光园的基础,达永山风景区和二子湖风景区更好的利用,积极做好自治区旅游服务产业集群的识别相关的工作,与两卡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创建项目建设的载体,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加强对于东湖区的营销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整体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来完成电影的拍摄,促进旅游产品的推广,举办滑雪大赛,庆祝丰收的节日,钓鱼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营造旅游发展的氛围,打造旅游地人气的聚集,使东湖区已变成一个旅游胜地,绿色公园。
(二)东湖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错误认知的生态旅游对象。目前实际中,我国旅游业仅把自然资源当作生态旅游的对象,从而忽略了人文资源,这有悖于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达到的目的。第一,旅游文化当作生态旅游的一种资源,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第二,大批人文古迹的修缮要有庞大的资金投入。以上两点,是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第三,生态旅游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必须通过培养其文化资源的认识。因此应将所有的旅游资源归类到生态旅游中来。
2.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生态旅游无序发展。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已超过20年,关联部门多,但式政府没有发挥出引导其积极发展的作用,由于缺乏规划的完整方案,生态旅游产品有严重的重复,遍地开花,特征不明显,在满洲里的许多景点都参与生态旅游宣传,但生态效应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同时,旅游景区的道路、通讯、医疗、旅游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对满足游客需求有力未逮,在服务质量方面有所欠缺,东湖区显然落后的旅游业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3.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生态旅游的根本是使旅游体系内的功能得到良性循环。但就现在来看,东湖区的旅游只是单纯的以赚钱为目的,过多的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重复,景区环境日趋恶化,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这与生态旅游所提倡的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是南辕北辙的。生态旅游应该定位旅游的基础上,使旅游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开发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发展道路,确保经济、社会和自然三种效益的有效结合。
二、满洲里东湖区生态旅游问题的原因
(一)不合理的规划建设造成资源破坏
破坏生态旅游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划,很多景区由于缺乏正确的规划和科学论证,一些景区在修建旅游服务设施时,如道路,饭店等,破坏了植被,而且把景区生态环境改变的破烂不堪,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些景区的开发商,盲目开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规划的重要性,仅通过自己的喜好来规划,没有向专家请教规划方案,并没有按照规划文本,而使之成为一种装饰,达到向国家要钱、展示政绩的方式的目的,而且实际中根本不与实现承诺。
(二)粗放的管理模式使环境遭到破坏
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期盼通过增加旅游收入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经营和管理人才的不足的情况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认识不足,只通过掠夺性开发,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管理变得十分粗放。这种单纯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原生态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旅游景观的观赏质量,导致资源的衰退,很难开展开发与保护并存的生态旅游模式。
(三)低参与度致使经济发展潜力有限
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当地居民实现利益最大化,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就业问题。但是现在来看满洲里东湖区做的并不好,旅游也迅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没有发挥旅游业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在生态旅游的起步阶段,由于当地相对经济落后,资金不足,直接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三、对于东湖区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制定开发与保护的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规划
如果东湖区发展生态旅游务必要建立一定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相关的政策和规则,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旅游法》、《文物保护法》等必须严格执行。如果违反规定对原生态的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破坏,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加强执法,让破坏者依法承担应有的民事责任。
(二)旅游企业加强生态科学研究,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的推广,必须建立和维护企业的生态环境,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和企业转型的概念。做好生态知识培训是企业实现生态旅游的重中之重,要将生态教育融入到生态旅游的各个环节之重,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质包括基本的环境、生态、生态的知识文化理论和审美知识,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者,应该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保持良好的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出行。
(三)居民应爱“满”如家,增强生态旅游和环保意识
满洲里有许多环境优美的地方很少的人知道。为了做到让更多的人知道满洲里,就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当地居民的有效参与,使当地居民融入到旅游活动中来,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知识,使游客看到一个全新的满洲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让当地人更多地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
发展生态旅游是满洲里旅游业的必经之路不二选择,但许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精密配合。满洲里生态旅游发展是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但前景不可限量,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满洲里旅游业才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满洲里的生态旅游前途无限光明,随着满洲里旅游的迅速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莉.云南生态旅游产品营销[D].云南师范大学,2005.
[2]刘颖.南江县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牟阳古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
篇6
一、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业的开发进展对环境的破坏是多方面的,如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损害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游客的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会有大批的游客的涌入,会导致一些最基本的设施变得紧张,旅游旺季也会使游人在某一个景区造成了该地的破坏。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旅游部门只顾当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其次,景区环境管理过于宽松,旺季的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没有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引导,导致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日趋明显。
2.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
在对旅游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来实行有效的管理。首先,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我国旅游业没有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并且我国的旅游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环境保护在立法上虽作了工作,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其次,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忽略了当前社会所提倡的环保意识。长期以来,旅游区美誉比较权威的环境保护机构,往往导致有些自然环境被毁。同时环保经费的减少导致费用紧张,再加上没有更好地开展工作,需收的环保费用也没有按规定收起来,致使一些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护,使得环保工作无法开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3.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两者矛盾的方法
如我们所知,没有发展就没有持续性,没有了持续性,发展也随之终止。所以发展是基础,持续是关键。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一味索取,物质上与经济上的稀缺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因此既要兼顾当前利益,又要为后人的发展留有余地。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统一两者相辅相成。
二、增强环保意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利用人们对美的追求,做好旅游区的环境规划
众所周知一个使能人心旷神怡的风景区,能满足旅游者的观赏心理,给人一种愉,因此,可以应用好美学的观点来做好环境规划。它涉及了园林、地理、环保、管理、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而提出具有环保意识且合理利用资源的最佳方案。在旅游区可多种树木来维持风景区的生态平衡,把风景区建设成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活动场所为出发点,构成为一个适于舒适的康乐消费,且有优美的旅游环境的旅游区。同时对于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和内涵。
2.加强对教育的宣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如游客喜欢对名胜古迹不自觉地抚摸、拍打,有的旅客信手攀折、摘取景区的花草树木,或者满地的垃圾,甚至是随便大小便等不文明的行为。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政府应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的自觉性。另外,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在景区内可增设果皮箱,贴带有标志性的话语等。
3.研究环境容量、保证资源循环利用
旅游区风景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游客的承载力都是一定的。如果景区游客过多,往往会造成拥挤,产生景区被践踏等破坏行为,随之产生噪声超标、垃圾随处可见的现象,对旅游区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而且也有可能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旅游行业,就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旅游区的最大容量来合理的管理好旅游区的发展,来确保旅游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设法降低游客对环境的压力,以缓和游客对旅游热区的冲击。
三、总结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条件,不要在追求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世界里,只注重享受美好生活而忽视了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因为最终生态环境的恶化会让我们人类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当前社会的环保意识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只有提高当前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才能将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循环的利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好旅游资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不单单只是我们当代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所以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环保意识从我们做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共同珍惜。
参考文献:
[1]古静,王金亮,王维艳.云南石林旅游风景区游客环境意识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9(05)
[2]闫喜琴.试析我国生态旅游者的心理行为特征[J].中国林业经济,2009(01)
[3]陈争艳,赵振斌.游客环境意识和对不良行为认知的调查研究─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8(06)
篇7
如此大的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对风景区水生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实地调研后对疏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对风景区水生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消减措施,为工程的方案论证、环境管理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施工期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分析
1.1 浮游植物
在航道整治阶段,水中疏浚挖泥、抛投等作业引起局部水域水质浑浊,将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局部水域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拥有的生物量相应减少。总体来看,项目施工可能使局部水域的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其数量及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物种正常繁衍基本没有影响。施工结束后,不利影响即可消除。工程实施对浮游动物影响的程度不大。
1.2 浮游动物
项目建设对浮游动物最主要的影响是水上施工扰动水体,造成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加,从而影响浮游动物摄食率、生长率、存活率和群落等,根据有关实验结论,水中过量的悬浮物会堵塞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的食物过滤系统和消化器官,尤以悬浮物浓度达到300mg/L以上、悬浮物为粘性淤泥时为甚,如只能分辨颗粒大小的滤食性浮游动物可能会摄入大量的泥砂,造成其内部系统紊乱而亡;如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会减少多种溞属和其他枝角类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竞争能力。施工活动造成底质中沉积的营养盐及重金属物质的释放,这将直接影响工程附近区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从而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分布和数量。
考虑到施工一旦结束,悬浮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同时浮游植物具有普生性,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工程水下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得到很快的恢复,对其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且都是暂时性的,在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随水体自净能力恢复而得到改善,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2 施工期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底栖生物是水域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生生物类型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能力低,其生存受环境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在疏浚开挖、码头水工建筑物建造过程中,开挖区域和码头区域的底栖生物类群中,活动能力较强的底栖生物、鱼类等在受到惊扰后,大多数会逃离现场,少部分来不及逃离的则会被掩埋死亡。活动能力差的底栖生物将被覆盖死亡。工程的疏浚、抛投等施工行为直接改变了原住底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对其种类、数量、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3 施工期对鱼类的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鱼类的影响,主要影响是施工期悬浮物的增加破坏水质,悬浮物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浓度扩散场,悬浮颗粒将直接对鱼类造成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悬浮物堵塞鳃部造成窒息死亡,大量悬浮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生物死亡,悬浮物有害物质二次污染造成生物死亡等。通常认为,成年鱼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在悬浮泥沙浓度超过10mg/L的范围内成鱼可以回避,施工作业对其的影响更多表现为“驱散效应”。工程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所在地多为或浅水区域,此时鱼类多进入深水区域。因此,施工阶段不会对作业江段的鱼类带来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是改变了鱼类的暂时空间分布,不会导致鱼类资源量的明显变化。
4 施工期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松江鲈鱼的影响分析
根据松江鲈鱼的分布及迁游,以及鸭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松江鲈鱼在丹东市鸭绿江河段可将其分布范围从太平湾水电站到江口的这一段鸭绿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江口和沿岸海域五个区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疏浚施工会造成局部范围内水体含沙量和混浊度增加以及冲刷引起的底泥变化,将对施工区鲈鱼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局部范围破坏了松江鲈鱼的生境。根据松江鲈鱼的迁游规律,在浪头镇江段出现的时间是4~11月,大规模洄游集中在4月份和11月份,项目将于2011年11月开始施工,将在2014年3月完成,由于本项目的施工长度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又涉及到松江鲈鱼的主要育肥场所,故将对松江鲈鱼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在施工期要考虑减轻对松江鲈鱼尤其是幼鱼的影响。
5 不利影响减免措施
根据区域环境特点,本项目水生生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分为防治措施及管理措施,包括调整相关施工安排避免影响水生生物洄游、疏浚泥沙处置、植被恢复措施、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和补偿措施等等。在采取了相应措施后,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补偿和恢复。防治措施指在主要鱼类繁殖期不进行疏浚、倾倒作业,施工期避开鱼类洄游季节。在进行水下勘探、施工作业时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作业单位应当事先同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损害。管理措施指采用先进施工工艺、方法及设备,建立鱼类临时救护机制,对施工区内发现的珍稀保护鱼类及时进行暂养或放归。施工中若发现有珍稀水生生物,应立即停止施工,报告当地的渔业及环保部门,由专业部门进行处理。施工结束后,产生的卵石、泥沙、石渣等应运到符合要求的弃土场及抛弃区域放置。严禁在鱼类产卵场、鱼类索饵场、越冬场以及自然保护区倾倒工程抛弃物或设定抛投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要注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培育,做好施工期间风景区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施工方应制定一个保护、保证措施。在设计、施工、生态修复等各个环节统筹安排,文明施工,减少对风景区的影响。此外、建议丹东市政府强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对该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作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要注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培育、尽快修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编制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加强对航道工程项目施工期间,运营期间进行监督管理,督促落实项各项减弱不利影响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由于工程施工,运营对风景区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篇8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美国旅游业;河南旅游业;启示
中原经济区是2011年1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中,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它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旅游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1、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与中国等一些文明古国相比,几乎没有太长的历史,但正是他的历史很少,所以他注重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旧金山城市道路的建设,大胆的突破了城市道路坡度系数规范要求,利用原有的地型地貌依山而建,只求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建设投资。另外美国对于一些自然的旅游资源,尽可能的不改变原有面貌,呈现给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旅游景区,这样既满足了那些探险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旅游资源。
2、服务周到、细致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主要以出售服务为主,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评价。美国的旅游业以热情、微笑、关注游客的感受和需求、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游人的一致认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可以说家喻户晓,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大。迪斯尼的游客每天是人山人海,但是大家却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在迪斯尼乐园中,普通的暑期清洁工也要培训三天才能上岗。在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以及客人15米之内这三种情况下都不能扫地;另外对于树叶、纸屑、灰尘的打扫也是各有讲究的,正是由于这些要求和讲究才保证了乐园清洁的环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在硬件建设吸引游客到来的同时,软件服务也同样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这里随时能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在观众等待进场时,为了减少等待的枯燥,在排队期间会掺杂了一些暖场表演。可以说在美国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工作人员的友善。
3、旅游信息更新及时,渠道通畅
旅游信息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美国的旅游宣传资料各式各样,如书店可买到的旅游书籍,旅游者俱乐部会定期向会员邮寄的地图,旅行社内有各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等。美国旅游业协会创建了http://全美旅游网站,将美国境内的旅游胜地和旅行社的消息在网络上。在美国还有随处可见的游客信息中心,无论在公路沿线,还是在机场、火车站等客流量大的地点,到处可见为旅游者提供的各种免费地图、旅游指南等旅游信息,为游客在美国的旅行提供极大的方便。
4、灵活的旅经营方式
美国的旅馆有星级大旅馆,价格比较贵;也有招待所,相对比较便宜;还有私人小型家庭旅馆,规模小,但条件好,价格相对招待所要高一些,适合全家出游。美国的旅馆对于电脑、电话或传真的预定,一般都会给予一定优惠。如果客人临时到旅管登记房间,价格都比较高。如果你在乘坐的汽车上打电话预定汽车旅馆,都会比下车后直接到旅馆定房间容易,而且价格还便宜。美国的旅馆业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在于延长旅客停留时间,方便旅客,同时增加了旅馆业的效益和城市的整体旅游效益。
二、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1、明确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
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对于景区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借鉴美国的旅游景区的管理,采用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避免两级设立、属地管理。两级设立、属地管理的采用造成了各机构责、权、利划分不清,这也就造成了景区经营者坏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最大旅游经济效益,无节制地放纵游客流量,造成环境承受超负荷,资源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另外由于多部门的干预,造成旅游景区资源的闲置,浪费甚至被破坏。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政府部门也应该从景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推动景区环境管理工作。
2、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一些时刻影响和阻碍旅游发展的因素。如上厕所排队,厕所的卫生很差,气味很难闻。再如饭店少,档次低,欺客行为层出不穷。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印象,有些还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
发展一个地区的旅游不应该仅仅是几个景区建设的简单问题,而应该是对整个宜居城市作为休闲地的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包括了像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方便和完善公共交通设施不仅能够方便市民,同时也可很大程度的提升旅游城市的旅游形象,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深挖文化资源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地区的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美国是非常重视文化挖掘的,随处可见的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证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在这里都可以受到熏陶。我们再看河南,虽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挖掘的不够,展示手法也很单一,使很多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很少人问津或无人问津。因此挖掘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是现代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4、创新发展旅游
近年来,河南旅游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各产业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仍以大众观光为主,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产品缺乏;在消费上,占比重最大的仍是以吃、住、行等基本需求,购物、娱乐等弹性消费水平很低。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多样化、个性化已彰显出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一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档次,同时还要策划和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娱乐性旅游项目,河南的娱乐性项目也有一些,但是整体的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项目关注最多的还是门票收入,在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已有的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的成功营销理念。我们要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在旅游纪念品上下功夫,在旅游吸引物的创意下功夫,运用高科技的创新手段,策划出一些具有较强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娱乐性旅游项目。
5、加大网络营销宣传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旅游业也成为展示河南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旅游营销,通常会采用传统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宣传的广告营销,或是费时费力的人员推销,这些促销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们营销的目的,即旅游营销者与旅游产品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另外在营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宣传轻服务、网络营销不力、销售目标定位不准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全新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应运而生。网络营销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旅游业也加入了网络营销的大军。旅游业可以利用许多免费的资源去解决旅游网站的推广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广告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等营销宣传模式来解决营销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丽.中原经济区主体战略下河南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旅游.2012(10).
[2] 庞庆.美国城市旅游对四川的启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1.
[3] 孙阁斐.河南旅游资源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6.
[4] 程俐骢.美国城市旅游[J].旅游科学,2001.1.
篇9
关键词:农家乐 旅游 问题 建议 马屿镇
一、调查背景、方法及目标
1、调查背景
“农家农家乐复乐,不必市朝争夺恶”。如今,农家乐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是现代城市人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一种旅游方式。最初,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主要起始于休闲之都——成都。此后,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不断兴起。而瑞安马屿镇因被称为“浙南五县通衢”,从而成为了瑞安“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建设点之一,其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也在迅速发展中。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调查方法及目的
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的形式,我们分析了马屿镇“农家乐”的现状得出其中基本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后,我们找到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来改善这些不良情况。
二、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的200名城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5.4岁,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为75岁,男女比例分别为57%和43%,职业涵盖面广。其中,有79%是自己组织的,时间多集中在夏季,频率最高的为每周1次。居民消费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增进感情、丰富体验经历等。而对于平时的娱乐项目,倾向于“农家乐”的只占20%。可见,农家乐虽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对农家乐的满意程度,有63%的人选择一般,20%的人选择满意。在“农家乐中最看重的方面”的选项中,有60%的人选择环境和空气,以及食物质量,看重娱乐项目的占33%,看重住宿条件、价格方面等其他方面的只占7%。由此可见,人们对环境和空气,以及食物质量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娱乐方面,其中,服务态度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由于大多数人是自驾游,不在农家乐里留宿,因此,对住宿方面自然不太关心。
根据问卷以及谈话,我总结了瑞安马屿镇农家乐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家乐的地点和内容缺少选择性,样式单一。马屿镇的“农家乐”主要以石烊镇村的“神州农家乐”为主,其次是顺泰“谷歌农家乐”,以及分散的小经营点,地点的选择不多。而内容主要以登山游舟、自捕自烧、农业观光为主,比较单一,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特色游。
2、食品质量和卫生问题。旅客往往会选择“吃农家菜,品农家茶”,有的甚至现场宰杀畜类再进行烹饪,未经过检疫和消毒,这其中都存在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对于“农家乐”,大多数人都是奔着乡村那清新的环境而来的,但是村民一般没有卫生意识,周边环境不太理想。而且,在山上和小溪边都有很多垃圾和漂浮物,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形象。
3、交通不够便捷,缺少宣传和推广。大多数人都是自驾出游的,因此停车难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从瑞安市区到马屿镇神州农家乐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但是若不是自驾游,就必须要在6点之前到车站坐车。同时,我们几乎很难在市区看到农家乐的宣传,网页制作也极其简单,毫无特色。
三、调查建议
针对以上总结出来的问题,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1、当地政府需要对“农家乐”进行支持。首先,政府应当对“农家乐”的规划和宣传进行完善与推动,规范“农家乐”旅游制度。对于正规的农家乐景区要进行宣传,并且鼓励大家选择“农家乐”旅游;同时要整治不正规的小经营店,来提高农家乐的形象和服务品质。政府还应当设立旅游景区的卫生监督检查部门,建立合格标准,制定一定的方案和惩罚措施,并且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对于环境问题,政府需要出台政策,完善环境管理和监督,对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
2、经营者应当要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娱乐项目,提升品牌概念,加大宣传力度。首先,配合政府的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和监督力度,维护景区环境。在政府的开发下,创新一些新的娱乐场所和内容来吸引新顾客。其次,要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创新服务设施。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服务品质;同时,对服务设备和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和管理;最后,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融人多元化的元素。
3、游客也应当要自觉。做到不破坏环境和公共设施,不要盲目的攀比消费,注意个人卫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个人素质。
篇10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管理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市政工程的大量建设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过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污染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搞清市政过程施工过程中的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要针对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市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个市政工程项目从可行分析、设计、施工以及验收的不同环节,都会对一个区域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发达国家上百年城市化发展,市政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呈压缩型、复合型、结构性的特点在近20年内集中出现。为了使今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对以往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管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特别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并加以避免。
1.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出现的环境问题
1.1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施工人员主要集中住宿,他们把生活用水经常随意排放对周边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市政工程施工条件不是很好,市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水很难做到全部处理后排放,这样就容易造成市政施工未经处理污水流入天然水域或市政的雨水管道,在市政施工中的各类机械排放的废机油对周边水体也会造成一定污染。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污水主要来源是施工车辆冲洗的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砂石料生产系统产生的废水等等,这些污水对周边的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悬浮物的浓度就会增加,一些跨河流的桥梁的施工会严重影响着水环境。
1.2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污染
噪声是市政工程施工中城市居民反映最常见和最强烈的问题,是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政施工投诉最高的问题。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和各种机械都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对周边学校、居民、休息、生活以及正常教学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市政施工主要噪声来源是构件的加工厂和施工现场,主要的施工噪声来源是各种市政施工的机械,例如推土机、压路机、打桩机、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等产生的噪声,这些机械设备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同时工作,对周边产生的噪声影响更为强烈。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往往是场地较小、路线较长、敞开性、露天施工等特性,因此造成市政工程施工场所不能很好地封闭,一些工程施工降噪技术不能很好地得到运用。
1.3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
市政工程建设从开始规划到工程验收需要很长的时间,由于施工及相关人员集中居住、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等问题,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市政施工中产生的扬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是指市政现场的施工由于地面风蚀、施工车辆的运行、各种施工车辆的作业等原因产生的粉尘扩散到大气中。大气中的粉尘主要包括风蚀扬尘、施工机械产生的扬尘、道路扬尘。道路扬尘在市政施工扬尘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主要是由于土方挖掘、场地平整、路基开挖和填筑、泥浆干燥后形成的灰尘等等。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建筑材料较大,施工增加了车流量,水泥、土、砂石等在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增大了路面的扬尘量,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市政施工过程中,很多机械设备采用柴油作为燃料,如果柴油燃烧不充分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4 市政工程施工对生态和景观造成破坏
市政工程建设有时会在景区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清理现场、路基修筑、取料和倒弃废料、便道建设等都会破坏植被、占用耕地,并且有可能影响到景观、文物、自然等。市政工程建设由于存在分期规划、长期性、不确定性等原因,往往会对绿地、树木等生态造成一定的破坏,有时施工还要进行挖方、填土,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2.1 政府借助行政手段对环境进行管理
政府对环境的管理主要是指政府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市政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活动进行限制。在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时,要考虑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达到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从目前的市政建设中的环境管理现状可以看出,需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的职能,要处理好市政工程建设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努力构建一种符合经济发展又符合环保要求的环境管理模式。
2.2 市政工程施工单位的环境管理
施工单位是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的主体,对项目的管理起着直接的作用。施工单位对环境的管理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施工单位对市政工程环境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市政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因此,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有环境管理意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做好市政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组织机构中,各类人员的环境保护的职责,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尽早发现,及时解决,使危害环境程度降到最低。
2.3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对于这些废水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例如施工人员在选择项目所在地时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这样就不会使生活污水污染环境;对车辆和施工机械进行清洗或修理时尽量到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对市政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要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油料泄露污染水体。对于废水污染物要经沉淀处理才能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决不能直接排入河流。
2.4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前要对现场进行围墙,在保护目标一侧安装降噪围帘,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设备应当采取必要的减噪措施,例如使用隔音罩、减音器、消音器、挡音板等等。机械设备的噪声具有高强度、突发性、不连续、无规则等特点,要科学安排工序进行缓解,例如可以将噪声大的作业工序在白天进行。尽快淘汰落后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低噪声机械设备。另外,要人为噪声控制,杜绝大声喧哗、敲打,增强施工人员的防噪自觉性。
2.5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施工过程中,对于临时运输的道路要经常洒水,尽量减少道路扬尘,对运输石灰、水泥等易产生尘埃的车辆要做好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工程开挖土方时要做到集中堆放,采用密布网进行遮盖,及时回填,尽量缩短粉尘影响时间,缩小粉尘影响的范围。对于有害有毒的废料严禁焚烧,生活、生产垃圾要定期处理,定点存放。在市政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尾气排放必须达标,尾气排放不达标的设备不允许使用。混凝土和水泥运输车辆要选用密闭罐车运输,车上的物料要遮盖严实。市政施工材料仓库要防止材料散漏污染,四周要有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流入物料造成流失,防止物料散落污染环境。
2.6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景观的保护及恢复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景观的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宣传力度,加大对施工单位的宣传教育工作;市政工程施工单位要确保其在路基填筑、工程弃土、工程取土等按要求进行,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组织方案审查工作;在市政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例如施工单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涛江,张勇.市政工程中的环境问题[J].价值工程,2010,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