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范文
时间:2023-04-05 06:5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生活是打翻了的五味瓶,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很是让我们回味。
2、快考试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起来,有时,写的我是手心出汗,有时又写的我是腰酸背痛,有时甚至写到十一点,但无论如何我写完后,还要做卷子。记得那一次放学后我跑回家,气喘吁吁跑进卧室,开始写作业,我一边写一边吃着面包,奋笔疾书的写个不停。一个小时过去了,写完语文作业,我拿毛巾擦了擦上的汗,喘了一口气后继续马不停蹄的写。
3、终于两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写完了所有的作业,而此时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了,我跑回客厅,拿起碗来,一阵狂吃后,回到卧室,缠上胶布,戴上假指甲,开始弹琴,一阵欢快优美的旋律抚平了我急躁的心,我有陶醉在这旋律中。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匆匆忙忙卸下指甲,跑到桌前拿起一尺高的作业,随手放进书包,又从抽屉中拿出《期末冲刺卷》一边思索,一边答题,就这样,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九十分钟就从我的字里行间飞走了。我收起卷子,揉了揉睡意朦胧的双眼,收拾好桌子后,就匆匆忙忙的进入了梦乡之中……
4、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终于我等到了考试的那一瞬间,考完后,我捧着成绩优异的卷子,心中十分愉悦,但我却忘不了考试前的那个小镜头。小镜头,如果,没有那考试前的小镜头,我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正因为我有了那个小镜头,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们一起去我家附近的川沙公园里游玩。这个公园鸟语花香,风景秀丽,到处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全家也在这愉悦的氛围中玩得很尽兴。妹妹在“吱呀吱呀”地骑自行车,我在光滑的地面上溜旱冰,爸爸妈妈则在打“单人羽毛球比赛”。我们不久便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竭,便坐在凉爽的树阴下休息。
这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走进了我的视线里。只见她一手拿着一只夹子,一手拎着一只袋子,弯着腰,顶着烈日,费力地捡着地上的烟蒂、果皮、废纸等垃圾。烈日炎炎,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老奶奶明显有些吃力,却依旧眯着眼,仔细地捡着垃圾。不久,汗水浸透了她的衬衣,她实在累得不行,便坐下来休息。她慈祥的面孔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苍老的手指已细得不行,显示出她岁月的沧桑。她匆匆喝了一口水,便又连忙站起身来,继续艰苦地打扫着……阵阵凉风习来,微微吹拂着她那不多的根根银丝……
我正准备乱扔垃圾的手硬生生地收了回来,脸上火辣辣的,不知所措。突然,我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轻轻跑了过去,把垃圾放进了老奶奶的袋子里,还一边甜甜地说:“奶奶,您真好!”
“呵呵,”老奶奶笑了笑,慈爱地摸了摸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保护嘛!”
顿时,我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心想:我真是太不应该了,连一位老奶奶都有这么强的环保意识,而我作为一位少先队员,居然还想乱扔垃圾,真是不对!
夕阳的余晖照在了这位老奶奶的身上,把她的满头银发染成了金色。在夕阳的照射下,老奶奶的影子被拉得好长好长,这位老奶奶仿佛瞬间就变得美丽起来了!
篇3
晚上放学后我发现六(一)班的同学们正在和六(五班)同学打篮球。一张粗糙的手,一张纤细的手,一张宽大的手……都急切地想让球在自己的手下方。大家有的穿内衣,有的穿T恤,有的干脆不穿上衣了。他们一个个累的满头大汗,可是没有一个说累的。
只见李申飞速地带着球向球篮冲去,对手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来了个漂亮的三分球。这个精彩的小镜头上的李申,真有一点世界巨星的样子。对方也没有灰心三个人一快冲了上来,此时我的心扣的紧紧地,心想这球可千万不要进啊!幸好,“急时雨”陈洋跑了过来把球截了回来,球进篮了。这又是一个精彩的小镜头从中我仿佛看到了姚明的英姿。比赛的下半场六(一)班的队长李明杰表现出众一连进了漂亮几个球连得了好多分。只见场外的观众都高声为李明杰喝彩,这是场外的一个小镜头。这时我悄悄地的走了,生怕打扰了别人。
这一个精彩的下镜头告诉了我,生活是风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更是风富多彩地。我们应该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小镜头。
篇4
镜头一:[小巷里]一只可怜的流浪猫正在垂头丧气地走着,一阵阵寒风的来袭使它瑟瑟发抖。它那原本雪白的毛已经变成了灰色,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也失去了神采。走过它身边的人,都顾着着急地赶路,没有注意到它。一会儿,一个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走来了。当孩子看见这只猫时,突然,她挣脱妈妈的手,跑到猫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它的毛,心疼地说:“这只小猫真可怜!妈妈,它没有主人,我们收养它吧,我要好好地爱护它!”“行!你真是妈妈善良的好宝贝!”孩子抱起小猫离开了。这个小女孩那么小,却比大人多了一份善良、同情之心,真是难能可贵呀!
镜头二:[市中心]走着走着,我突然感到口渴,于是信步走进麦当劳餐厅。排队的人好多呀,好不容易才轮到我了,一位服务员热情地迎上来:“你好!小朋友,请问你需要什么?”“一杯橙汁。”“好的,请稍等。”她满脸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转身去拿。付好钱后,又以同样的微笑伴随着亲切的一声“再见”目送我远去。身为服务行业中的一员,无论何时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真是令人敬佩!
镜头三:[马路边]走出店门,我又融入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马路边的大街上,虽说有清洁工打扫,可形形的垃圾还是时不时地涌现出来。走在我前面的一个阿姨,虽然衣着朴素,看上去像个民工,但是她却毫不犹豫地把地上的一张广告纸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她虽然不像城里阿姨们穿得漂亮,但是她的品行却超过了她们,真是一个优秀的新市民!
篇5
第一,素材选择要有趣。
【阅读选段】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选自《让我们荡起双桨》)
【技法点拨】
每天的生活中,在我们自己或周围人的身上要发生多少事啊?开心的,烦恼的,悲伤的,忧愁的……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那么,什么事才算是“趣事”呢?
趣事大致可分为两类:乐趣和傻趣。例文中写到的少年儿童泛舟北海之上,就属于生活中的乐趣,同学们笔下写的春游、过家家、打雪仗也都是属于这一类型。还有一种是“傻趣”,这类事主要是由于大家年龄太小,生活经验不足而做下的有趣的傻事。如爱迪生小时候去孵鸡蛋,小朋友模仿大人刮胡子,把牙膏当奶油挤在面包上,等等。
要想写好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留心生活,从身边众多事情中梳理出最有趣味的事情。
第二,叙述过程条理清。
【阅读选段】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喧闹的海滩渐渐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地飞翔。(选自《赶海》)
【技法点拨】
写事情,最怕的就是条理不清。你看《赶海》一文中,作者为了写清楚赶海的乐趣,先写来到海边追赶浪花,接着写与人们一起捉螃蟹,捞海鱼等,最后写满载而归,赶海的过程一目了然。
一般来讲,要写好一件事,除了要讲清“事情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外,还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有把这些内容都写清楚了,读者才会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上述的几项内容要灵活处理。如《赶海》中,就没有明显地交代作者赶海的原因,只是写了“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赶海的乐趣是众所周知的,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到海边玩耍,再捉些小虾小蟹什么的,多有吸引力呀!作者就不需要再进行表述了。
第三,细节描写有重点。
【阅读选段】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选自《赶海》)
【技法点拨】
我们选择写某件有趣的事情,如果要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趣”,就必须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详详细细地写清楚,才能更加吸引人。这就需要用到细节描写。
我们看《赶海》中的作者是怎么写清楚赶海的两个镜头的。镜头一:看小伙伴抓螃蟹,发现――小伙伴在低头寻找着什么;专注――努努嘴不作声;被夹――“哎哟”一声叫起来。镜头二:自己捉虾,遇虾――大虾在逗“我”呢;看虾――活像戏台上的武将;捉虾――成了“我”的俘虏。这两个小镜头叙述条理清楚,描写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引人入胜,颇为有趣。
要想把事情写出浓浓的“趣味”来,就必须写清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还有心理活动,如果再加上适当的想象,用上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更能让笔下的人或物都活起来。那样,你的文章才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四,真情实感最感人。
【阅读选段】
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它吮吸我的大拇指,不一会儿就安静地进入了梦乡。(选自《小狮子爱尔莎》)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选自《画杨桃》)
【技法点拨】
既然写童年趣事,文章中就要有一份浓浓的“天真”在里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写出真实的事情和真实的自己,因为只有真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和最具有吸引力的。
篇6
电视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发展势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说,电视已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标志。
在电视的创世纪里,伴随着电视的每一次进步,机械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像电视这样,依靠科技并熟练运用科技来创造艺术成果,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其实无论是善于忠实记录现实的摄像机,还是越来越无所不能的编辑机,其操纵者都是有着丰富经验、丰富情感和丰富想象力的人。他们在记录、表达现实时,除了模拟以外,还会有所传译,有所解释,在所批判。因此,摄像机拍摄下来的画面,已不是现实的原样,而是在他们想象中,经由他个人的观感和经验在取材上有所选择,而在编辑过程形成的所谓“再现的现实“,更是注入创作者认识的一种表达。
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片创作的后期工作,它是根据节目的要求以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剪接点进行组合、排列的过程。目的是最彻底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
电视创作是一个综合的复杂过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编辑工作只是它的后期部分,在此之前还有以下的环节;选题、采访、撰写提纲、拍摄等等,编辑工作是以上这些环节的延续和最终完成。
要使这些零碎杂乱的原始音像素材最终形成一个能够达到原先设想效果的完整的节目形态,后期的编辑过程也是很繁杂的,因为挑选有用的组合、有意义的段落。并根据构思完成叙事表意目的,且有节奏感的排列,每一步都需反复斟酌,几经推敲,而且编辑过程中除考虑画面效果外,还得注意声音的效果。
在正式进入编辑阶段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很必要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越细致,编辑时就越省力越有底。
一、修改提纲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采访的不断深入。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加上采访对象也会有新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线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拍摄过程中,随时调整拍摄计划和内容。这往往会使所拍的结果与原来的构思中的拍摄提纲有出入。这就需要在编辑之前熟悉拍摄到的素材并对原有的拍摄提纲作修整,以便使得素材更好地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相吻合。
二、熟悉素材
在开始编辑之前,熟悉所拍的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所拍的原始图像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仔细了解和鉴别,并对有用的镜头作详尽的记录。再对照修改后的脚本,根据可用素材建立初步的形象系统。由于电视片的意义是通过可视的具象系统来表达的,因此,这一些具象必须构成一个符合影视语言语法的可以完成叙事或表意的意象群落。
三、人员协调
编辑主要要协调的人员是解说词撰写者。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要保持和谐的统一的风格,就得注意各环节的一致性。编辑出的节目标的风格在节目形态、结构、解说词、串联词以及音乐等方同都得讲求整体感。
四、设计提纲
这是编辑工作最关键的一环。设计好的提纲是剪接的基本依据,所有的有用素材都得将由这个“纲”提挈起来各就各位。编辑提纲必须对节目的内容、结构、各段落的安排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设计和表述。严谨的编辑提纲会给剪接工作带来以下好处:第一它可保证片子在结构上的完整和节奏感,并保证各部分内容在比例上的得当;第二可以保证选用最能达达意义的镜头;第三可以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第四可以保证节目长度上的精确性。
五、归整镜头
对所有的原始镜头进行分灯和整理。所括给素材带编号,尽可能按照时间或空间的顺序来编排,然后逐个记下每个镜头长度的内容。
六、挑选镜头
不同种类的节目片比各不相同,不过一般的片比都在1:3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10。因此原始镜头中的大多数是用上的,必须进行鉴别和挑选。首先可以排除那些有明显技术质量问题的镜头,然后要依照编辑提纲中所标示的内容进行归类,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这样在编辑时就能很快从磁带带中找到所需要的镜头。
七、镜头组合
篇7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述者;镜头语言;散文电影
日本电影《小森林》分为“夏”“秋”“冬”“春”四部,并且分两组――“夏秋”和“冬春”,先后在日本上映。影片叙述了在一个叫做“小森”的村庄里,因不适应城市生活回到家乡的女孩市子如何在母亲离开后独自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活意义和人生方向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记录一个青年人生追寻的成长电影;更是一部价值观取向鲜明的生态电影――农民有机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自然的丰饶秀美以及农村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都是其着力刻画和赞美的。
“成长”和“生态”的主题并不新鲜,但《小森林》在内容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却另辟蹊径。影片以农活和美食为主要叙事内容;相应的,它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现代的片段性叙事[1]相结合的复调结构,且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一定的纪录片风格。这样的叙事方式很好地服务于其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同时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拟从叙事结构、叙述者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分析该片的叙事特点。
一、叙事结构
无论是在内容、结构还是在表现风格上,《小森林》都具有“散文电影”[2]的特点。散文电影,顾名思义,是像散文似的电影。主要指这类影片并不以情节取胜,淡化戏剧冲突,表现平淡真实的生活画面;同时在叙事结构上不采用线性叙事,而用自由松散的片段化结构,所以其内容结构正如散文的“形散”。同时它注重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统摄全片的是其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这正如散文的“神聚”。在艺术风格上它往往节奏舒缓,注重唯美的画面和营造意境,具有一种含蓄淡雅的诗意。
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小森林》采用的是线性叙事和片段性叙事相结合的复调结构。首先,它有着非常明显的平行的“块状”或片段结构。影片分为“夏秋冬春”四部,每部时长约1小时,并且每部电影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开场。这是第一层次的四大板块。其次,每部电影的主要内容都性质相同,即介绍市子制作的7道当季的菜或点心(除了“春”,在7道菜之后还有一个“甜点”)。所用的食材或是市子自己种植,或是采自田间山里,做法大多传承自母亲,也有自己的巧思。银幕上会依序打出“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等小标题来提示观众。也就是说影片的每一部又被分为7个平行段落,每个段落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
同时,影片表层的平行块状结构之下,围绕着市子的人生经历埋藏着两条叙事线索,使得影片有了一定的情节发展和故事张力。这两条线索也体现出影片是如何巧妙地处理“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叙事元素的。
第一条线索是顺时缓缓向前发展的。夏秋冬春――影片主要展现的是一年中市子循着四季更迭的生活和感悟,只是在第四部“春”的最后一个段落,影片有了时间上的跳跃。由于对自己当初从城市懦弱地“逃”回家乡耿耿于怀,不愿意家乡成为因自己无处可去才勉强留下的地方,所以市子再次离开小森。接着,影片“闪前”到五年后村里举办的“春收节”庆典上,即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甜点”,我们惊讶地看到了市子忙碌的身影,仿佛她从未离开。原来,婚后她选择和丈夫一起重回小森,在家乡扎下根来。市子在庆典上跳起传统的“神舞”,影片达到,这象征着对家乡文化的传承。
第二条线索,即市子在这一年之前的生活以及其与母亲的关系,则需要观众从市子斑驳的记忆中拼贴完整。影片运用“闪回”的手法在很多段落中都穿插了市子的所思所忆,这既符合一个人独处时常会回忆过去的思维特点,更使观众得以串起故事的前因后果。原来,市子曾去大城市闯荡过,却因为不能适应那里不接地气、人情冷漠的环境而“逃”了回来。相依为命的母亲已离家出走,没有音信。于是市子独自一人生活、种地,与大自然为伴。小时候懵懵懂懂,对于自己成长的世界和母亲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不加思考,不懂感恩;而离开后又回来,事事得亲力亲为,这让她对其中的甘苦体会得入木三分。她渐渐爱上了这简单朴实、有益身心的生活,也慢慢体会到了母亲煮在日常一餐一饭之中的爱和用心。这条隐性的线索大大延伸了影片故事的长度,增加了故事的容量;也为主人公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它还通过对比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深化了影片的生态主题。
影片淡化故事情节,而着力刻画市子的劳作、烹饪和享受美食,不啻为一种返璞归真,期望呈现农村生活的平常面貌,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深入体验。同时影片也期望观众能从这日复一日、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发现天人合一的简单、健康和美。而通过市子寻寻觅觅,最后在农村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故事,影片更是直接明了地表达了其生态主义的价值取向。所以说,影片的叙事内容和结构成功地传达了主题。
二、叙述者
很多叙事理论家认为每部电影都有一个“暗隐叙述者”或“大叙述者”,即“以画面和声音‘说’电影的人”[3]62, 而影片中出现的角色化的叙述者所进行的词语叙事是第二层次的“次叙事”, 其被称为“第二叙述者”[3]64。《小森林》中市子的画外音出现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显然是影片的“第二叙述者”。这位叙述者起到了三个功能。第一个是叙事功能,第二个是表意功能。这里的“表意”指的是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想法。这两个功能是“第二叙述者”在影片中通常会有的。“第二叙述者”的言语叙事与“大叙述者”的音画叙事结合起来,使观众既看见和听到她所经历的事,又了解到她内心的活动。在情节波澜不惊,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主人公一人的影片里,有这样一个叙述者是很有必要的。这让我们不仅得以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体察主人公内心的自省,而主人公思想上的成长变化正是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同时,倾听影片的主人公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更易让观众产生角色认同和对影片主题的认同。第三个功能,也就是用旁白进行“解说”的功能,在故事片里很少会有,通常出现在纪录片里。但《小森林》中,与大量表现市子干农活、做美食的内容相配合,她的画外音会详细解释其中的每一步骤甚至采用这一步的原因,配以快切的镜头、多画屏分割等手法,使得该影片带有了鲜明的纪录片风格,这是影片的独特之处,也正符合了散文电影力图真实反映生活的旨趣。
例外的情况是在“春”的倒数第二个段落里,即“第七道菜”中,市子已离开小森,于是“第二叙述者”由市子的朋友v太来担当。我们看到v太种植洋葱的整个过程――从初秋播种、发芽到移植,过完冬天后到来年的梅雨季节收获及保存,“前前后后十个月”,辅以v太的旁白详细地讲解。这个段落和v太、吉子在市子的洋葱地里除草聊天的段落穿插在一起,两者各分两部分交叉剪辑,画外音和画内音交织,所传递的信息相当丰富。我们了解到市子离开小森的原因、好友对其性格的评价,学习了种植洋葱的大致过程;同时从吉子奶奶让吉子来替市子犁地――“地一旦荒废就很难恢复成耕地”,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及村民间友爱互助的精神。
三、镜头语言
(一)风景镜头
导演毫不吝惜对小森一年四季景色的赞美,影片中有大量风景镜头,大多数都是以静态的画面呈现田间山林,仿佛一组组风光照片的展览;也有很多镜头描绘气象万千的天光和流云。这些画面并不单纯让人欣赏到日本东北部四季分明的美景,同时也起到了其他功能。首先,它们表示季节的转换、时间的流逝。比如在第一部“夏”中,景色从一开始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到蝉噪虫鸣的炎夏,再到凉风初起的夏暮,细腻地展现了夏季天气的逐渐变化过程。其次,风景镜头起到了标点符号的功能。比如下面这几个镜头的衔接:市子把发好的面团放入炉火的余烬中去烤,关上炉门,起身走出镜头;大雨中苍翠的山林,一只白鹭停在枝头;市子回来打开炉门取烤好的面包。中间的这个风景镜头就表示了时间的流逝,相当于省略号。而每一个段落(即每道菜)的结尾都以几个风景镜头来结束,它们相当于分号或句号。风景镜头有时还象征了人物的心情。比如“冬”篇结束前,市子凝望着天空,天空中呈现出一半是乌云一半是晴天的奇景,市子觉得这正像她当时的心情。
(二)超现实镜头
另外,影片中有两个超现实的、表现人物想象的镜头也是神来之笔。它们都出现在“夏”中。在闷热潮湿的梅雨季节,市子骑车从外面回到家,汗水湿透了衣裳,市子站在门廊上,带上手蹼和脚蹼,像青蛙跳入池塘一样往前纵身一跃,影片用慢镜头展现她跳出去至半空的背影。这一生动的想象让市子得以片刻逃离那恼人的粘湿天气。另一个是市子发现田里昨天才除掉的杂草今天又长出了新苗,感叹它们生长的速度,恍惚间她看到了自己的手背上长出了一株小苗,很快绿绿的杂草就长满了全身。这两个镜头仿佛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给平铺直叙的影片增添了文采。
(三)美食镜头
影片中市子制作美食的各段落的短镜头及镜头之间的切换很有特色。影片不追求戏剧化的情节,以缓慢的叙事节奏来诠释“慢生活”的理念。作为平衡,在记录市子的烹饪过程时,常会采用有跳跃感的短镜头和画屏分割来呈现,以划像(wipe)的方式切换镜头,配以轻盈律动的背景音乐。整部影片显得张弛有度、气韵生动。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秋”中,市子一直在琢磨妈妈炒的青菜为什么比自己炒的好吃,在尝试了各种办法后她终于发现了妈妈的秘密。于是市子用妈妈的方法炒青菜。且看以下的一组镜头切换:(1)炒锅,切断的菜杆扔到锅里(特写),(2)菜叶随后扔进(特写),(3)一双筷子翻动锅里的菜(特写),(4)市子炒菜(侧影,中景),(5)菜叶被翻动(特写),(6)母亲炒菜(侧影,中景),(7)翻炒、颠锅(特写),(8)市子炒菜、颠锅(侧影,中景),(9)妈妈炒菜(侧影,中景)(10)市子炒菜(侧影,中景),(11)妈妈炒菜(侧影,中景),(12)翻炒(特写),(13)市子低头,品尝炒好的菜(正面,近景)。前3个镜头是最常规的连贯性剪辑,不露痕迹;从第4至第8个镜头间则是从左至右或反方向以划像的方式切换;从第8个至第11个镜头,画面被分割成上下两格,然后以划像的方式逐格横向切换。也就是说市子半身像的下半部先被母亲的身体替换,接着上半部也被换成母亲的形象,两人炒菜的镜头以这样的方式切换了三次。最后一个镜头则是从上至下出现。以划像的方式切换镜头显得刻意、形式化,这在追求镜头间转换不露痕迹的传统电影叙事中并不多见,但用在这里不仅使画面活泼,更富含深意――市子的思绪里充满了母亲的身影,又仿佛她已和母亲合二为一,象征着传承。
四、结 语
总之,《小森林》在叙事上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艺术电影。所谓“文无定法”,它灵活地采用各种叙事手段,只为有效地表现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它的两条叙事长线串起了平行的片段叙事,编起了一卷精致的叙事之简。它不仅用白描的方式充分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之美,更是通过市子的追寻传递了一种价值取向,即远离城市,亲近自然的生态主义价值观。其画外音的运用既是一种展开情节的手段,又使观众得以深入人物内心,还以详细的过程解说使影片增添了纪实风格。其表意丰富的镜头语言、对自然风景的着力刻画、具有形式感的镜头切换方式都使得影片的内容、主题和风格达成了统一。
[参考文献]
[1]游飞.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
篇8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庶民剧 写实主义
刚到东京的时候,老妇人登美说:“原来东京这么近。”决定离开东京的时候,她却说:“东京真的太远了。”在《东京物语》中,小津安二郎讲述了老人平山周吉和老伴登美从乡下去东京探望子女的故事。影片结束,音乐渐止,看着老人眺望窗外孤单一人坐着的身影,一种难以排遣的心酸悄然而生。悲从何来,便是整部影片一直隐忍不发,却又真实存在的情感之中。
一、写实主义的平民家庭题材
纵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作品,描绘的几乎都是饮食男女般的家庭琐事,他将关注的视角对准了日本社会中最普通的中下阶层百姓,在最日常的生活中,带领我们去体味生死别离的哀伤况味和微观细腻的感情世界。小津在简约有序的空间中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家庭的聚散别离、欢乐悲伤,我们也慢慢的融入他用心经营的那份独特而隽永的伦理亲情中。
《东京物语》拍摄于1953年,背景是逐渐从战败废墟中复兴的日本。在谈到自己最喜欢的这部作品时,小津说:“我试图通过亲子的成长来描述日本家庭的崩溃。”正如他的初衷,我们看到了二战后日本走向工业化,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大家庭开始分崩离析。电影中不时就会出现一些耸立在远处的高大烟筒的影像,这些正是对这种时代大背景的暗示。
影片中的老夫妇刚到东京时欣喜的心情,也在日后的日子里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大儿子幸一就只是一个给邻里看病的社区医生,诊所就开在自己的家里,还需要随时听候病人的召唤。二女儿繁开美发店为生,整日为了生计忙碌操劳,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如意。老夫妇在子女的安排下,去热海渡假,本意只是想为子女多节省些钱,便从热海提前赶回东京,反而受到了女儿好一顿埋怨。而这一切的不如意也只有在老人喝醉之时才能够真切的流露出来。影片中平山周吉这对老夫妇就是那个年代日本最典型的父母形象,期望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老人们面对生活中这一切只能独自消化着不能言说的失望和悲伤,这番隐忍的感情也让观众们心有戚戚。
二、小津柔和的隐晦批评
小津安二郎的这部《东京物语》几近真实的去还原一个日本传统大家庭的生活琐事。在尾道乡村的老宅里住着一对老夫妇,除了小女儿还在身边,其他的儿女都去大城市东京谋生。在平静的情节发展中,影像也是一直保持内敛温和的感觉。但是就是因为看似平静,所以感情才会变得隐忍不发,然而伤感也是在这琐碎的生活情节中一点一点渗入到我们心中,在电影中我们仍能看出来小津柔和的隐晦批评。
在电影中老夫妇刚到东京,大儿子回绝了妻子给父母准备生鱼片的请求,只是吩咐做些炒牛肉就好了;二女儿又埋怨丈夫给父母买的糕点过于的昂贵,认为只是给父母吃饼干就足够了。相比之下,在守寡多年的二儿媳纪子与老两口之间,我们才看到了本该真切存在着的真情流露。她亲切的和父母交谈,带着父母在东京观光,精心的准备好饭菜,又为年迈的母亲按摩,拿出零钱作为对母亲的礼物。就是在这些含蓄的批评中,也尽是如此隐忍的表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正是母亲登美去世时小儿子说的那句话的写照。“我受不了那种声音,当我听到的时候,我觉得妈妈一点一点的变小了,我不是个好儿子。我现在不能失去她。” 如此一样,母亲在世没有尽孝,在母亲离开之时才后悔的说下这么一番话。小津的电影克制、内敛、细腻,能让我们在浅淡的愁绪中感受到一丝生命的凉意。
三、平静简约的影像风格
如果说黑泽明的电影是一杯醇烈的伏特加,浓郁强烈;沟口健二的电影是一杯馥郁的葡萄酒,酸甜苦涩都在其中;那么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就是一杯香茗需要细细品味,体会之后才能感受到其迷人的芬芳。
小津安二郎有着一套自己的独立影像,微微略仰的机位,常常放空的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的拍摄,紧凑简洁的构图等,这都构成了小津自己的影像美学。“一生酷爱能剧的小津自然而然地继承了日本传统“幽玄美”的美学观念。形成了‘静、淡、纯’的艺术风格。”[1]
日本是一个重礼仪的国度,在小津的影像中也多有体现。他采用低角度的仰拍,正因为日本人习惯于前倾上身坐在草垫上,这样的低机位比较符合日本人在室内的常人视线,也显得稳定、威严。他独创性的以45度角的倍数来改变视角,在拍摄两个人物对话的时候,也是采取对人物的正面拍摄。小津是想向所有的事物、人表示他的敬意,这样看来不仅像是一种技巧,也是他的一种人生哲学。
四、生活还在继续,生活仍需继续
电影并没有将其试图表达的意思仅仅停留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影片即将结束之际的两段对话,非常明白的将更深的意思说了出来。小女儿听到嫂子为兄弟姐妹做出的解释,问道,“难道有一天你也会变成那样?”纪子答道“是啊,有可能。”小女儿继续说道,“是吗?生活太令人失望了。”纪子仍旧笑着,“是啊。是这样的。” 就像老夫妇的小女儿所说的一样,生活总是太令人失望了,面对着时代的更替和社会的变迁,小小的一个家庭只能去顺应历史的洪流,适应这样的变化。生活中如此就有了诸多的不如意,但是,生活还在继续。
在纪子临走前向父亲哭诉,说自己还是觉得愧疚,偶尔会忘记自己死去的丈夫。老人却劝她试着开始新的生活。在火车上纪子拿出爸爸送给她的那块母亲的怀表时,她还是露出了一丝微笑。我想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虽然生活总是让人失望,但是生活还在继续,面对周遭的变化,总还是需要选择新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维姆.文德斯曾说,“小津的电影使我们依序把生和死连结在一起。”影片结束时还是回到了影片开始时的场景。镜头由家里往外拍摄,老父亲在银幕的右边,离观众很近:然而银幕左方的位置,曾经老妇人坐着的地方,却空了。邻家的大婶如开头一样在窗口经过,老父亲说“如果我知道她走得这么突然,我就要对她好一些。”“一个人生活,觉得日子都变长了。”邻家大婶走后,老父亲面向朝河的窗户摇着扇子。音乐响起,也听得到时钟的滴答声,时间就如此不可挽留的流逝,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慢慢的消亡着。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就像一幅真切描绘庶民生活点滴的画卷,里面有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也有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小津用平静的影像叙述着生活的琐事,我们在一番隐忍的感情之中哀怀伤感。我们看着别人的故事,寻找自己的影子,正如侯孝贤所说“孤独一生的小津富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戏法般以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领率无常,惘然上路。”
参考文献
[1]涂鸦刀.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能剧影像[EB/OL].http:///orangewater/blog/276559/时光网博客1297322的博客
[2]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 [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3]彭吉象、黄会林等.电影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篇9
[关键词]电影;画面;景别;视觉
一、电影画面的方向性
影视画面的组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镜头画面的方向性。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愿望在行动,行动必然产生方向。人物的行动、行为是错综复杂的,使摄影机也要不断的变化。为了使画面里一切事物进出的活动相应的“合理”,使观众获得明确的方向感、节奏感,所以要把那些影片中方向性较强的镜头予以正确的处理。
1 视线方向
视线指人和动物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这条“直线”就构成了视线。即看的方向。眼睛的动作很像是人的思维感情的温度表,在影视画面上研究眼睛与镜头形成的角度。处理眼睛的位置与方向至为重要。在镜头组接时务必使画面上的人物视线统一,除特殊剧情要求外,否则将失去影视的意义。
2 有对象时视线的方向
在实拍中,双方的视线,并不全都真的看着对方,而是根据导演规定的方向看着一个假定的位置。这看起来不真实,但产生在银幕上的效果却是从远处走来,越变越大,产生回来的感觉。“行动”是影视的中心内容,“行动”不仅限于人,而是包括画面里所有的事物。因此,越能正确地将“行动”整理清楚,就越能准确地表达戏的内容。
3 风的方向
风使背景的云彩流动,炊烟飘动,所以作为剪辑者来说,自然界的运动要特别留心方向的统一问题。在拍摄电影电视时往往当时的风向不一致,如果忽略了就有不接戏的后果,风在细节上的运用也要注意,否则会使上下镜头不接戏,形成视觉和思维的混乱。
4 色彩的方向
色彩也是有方向的,我们从色彩上明显地可以感觉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不同细节上的色彩,都能感到人们在生活中思想情绪细微的变化。例如:法国影片《沉默的人》中,当克来芒缔贝尔来到他的老家,满地是飘零的枫叶,枯黄的地,红黄的色块,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
在画面的方向性中关于镜头离轴的拍摄也是至关重要的。轴线指影视片中表现人物(或运动物体)的行动方向、人物的视向和人物之间交流而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轴线直接影响着镜头的调度。人们对自然形态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连续不断的,所以获得的空间感是统一的。但在拍摄影视片时,由于分镜头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来拍,要使这些不同角度拍摄的人物(或物体)动作的连接性不断被打乱,就必须注意空间构成的规律。影视在空间处理上有一条规则是:摄影机在选择不同角度拍摄时,不能随意越过轴线,而只能在轴线一侧的180度内进行拍摄。轴线一般分为三种:(1)动作轴线,亦称动作线。(2)方向轴线。(3)关系轴线。
二、画面的景别
所谓景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称呼。在绘画和照相艺术中对于景别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因为每幅画、每张照片一般都是一件独立的作品,人们只要称其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即可,没有必要指明是中景、全景或近景等。而电影画面,它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作品,它只能是完整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影是在画面与画面的连接中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再现现实生活。从而形成一部完整作品的。而且每个画面在整部影片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和作用。此外,电影又是集体创作,因此无论从创作内容的需要或是从生产过程的便利来讲,都必须明确每个画面的景别名称。景别的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满足观众不同视距、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观众在看影片时,与银幕距离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影片中景别的变化使电影画面形象时而呈现全貌时而呈现细部,满足观众的视觉感知分析,清楚地建立对呈现物的印象之上。
一般常见的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一些电影理论书籍中也有分得更细的。大致分为十种: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通常划分的景别只是具体拍摄时对所拍摄物体的截取的一种综合表现,实际上划分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
通常有两种依据分类方法:
一种是具体景物:以被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的大小比例来划分。
一种是人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目前,多数人倾向于用成年人身高为尺度标准衡量画面景别的划分方法。
1 远景
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电影画面,是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的景别。远景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
2 全景
表现被摄人物全貌或某一场景全貌。全景画面能将被摄体的全貌表达清楚,特别是在纪实性影片拍摄中,最能直接表现其外观的整体形象。全景画面与远景相比,有明显内容中心、结构主体。重视特定的环境中某一具体对象全貌等。所表现的被摄体、场景全貌充当了介绍、记录等角色。与远景相比,全景要有主体中心或结构中心,重视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3 近景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画面特点:近景与中景相比画面内容更趋向单一,表现具体。近景画面仅从空间大小上就能清楚地分清主体和非主体,表现环境和背景的空间进一步减弱,物体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特征已不很明显,重点而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占主导地位是人物面部形象或物体局部,类景别中范围最大景别。远景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和开阔场景两方面。
三、视觉传达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信息的传播上有着多种的媒介和渠道。但在各种传达手段当中,视觉传达方式在电影的内容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代电影中的宏观场景、完美的视觉画面以及由动态画面构成的有节奏和韵律的视觉转换都是吸引观众去欣赏电影和品味电影内容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视觉形式的美感和创造力的表现是一部电影在与观众进行信息内容沟通中的重要一环。
1 视觉重心
重心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物理学对于重心的测量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但在视觉传达中,视觉重心的存在主要依靠观者在视觉活动中的感性判断获得。在电影画面的塑造中,视觉重心主要起着引导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的作用,并通过画面重心的变化烘托电影主题表达的需要。在电影画面中可以通过画面的远近对比、动静对比、焦距虚实的对比等来营造视觉重心,并通过电影画面中视觉重心中不同的位置来创造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画面重心偏上时可以制造出来紧张或者压抑的气氛;画面重心偏低时可以制造出舒畅、轻松的心理感受等。
2 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是各种艺术门类共 同遵循的形式法则。所谓“多样”是指整体中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异性。所谓“统一”则是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和衬托关系。多样性表现在电影画面中主要是指电影各画面之间的构图形式、色彩气氛、运动方向等的诸多不同,电影是多镜头、多画面的四维艺术,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产生的视觉享受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构成的绝对平衡,是平衡规则中的特殊形式。均衡在造型艺术中指同一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关系。在电影的画面中,对称的形式经常出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生活用品等,绝大部分是以对称形的方式存在的。电影的内容表达需要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下完成,这就使很多的对称因素存在于电影画面中。当电影的画面配合剧情的需要使画面中轴与客观场景中的中轴吻合时,一个又一个对称美感的画面就产生了。对称的画面主要适合表达安详、凝重等客观气氛平缓、沉稳的思想主题。
4 比例与规格
比例与规格是指事物的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恰当的比例能表达形式中各因素的一种协调的美感,是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根据自身活动及生活感受总结出各种比例与规格标准,对这些标准的合理运用是艺术表达中应十分注意的问题。电影画面中的比例应用是电影中一切视觉单位大小以及各种素材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在电影画面中经常出现应用画面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面比例关系对主体进行视觉强调的现象。
5 对比与和谐
对比是质与量相互差异甚大的两个要素产生的强烈对照现象,是强化视觉刺激的手段。和谐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同处于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整部电影的画面而言,可以通过画面的对比强调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定手法的设置而达到整部影片视觉的协调统一,使电影各画面保持和谐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电影中光影色调气氛的营造。合理的运用电影画面中的影调,使电影有一个主要的光影色调结构,进而增加视觉影像在电影叙述过程中的连贯性。电影的和谐处理在单幅的画面中还体现在对视觉对比的弱化上,在不需要视觉冲突的场景中,通过合理的各事物之间的视觉重量分配减少视觉反差,并通过同一色调的色彩处理,使电影画面随着故事情节轻松、流畅的表达。
6 节奏与反复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动画;科普宣传;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计算机动画技术正在多媒体科普宣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计算机二维和三维动画技术,能够把科学原理及抽象概念用艺术手法加以具体化和形象化,把现实生活中很难甚至无法用摄像机拍摄的内容,用直观动画形式进行表现。环保问题关系人类生存质量和未来发展,节能减排系列动画创作就是根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手册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提出的36项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动画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解说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的科学性、重要性和方法措施。整个创作流程主要分为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三个阶段,讲究艺术性和技术性,依赖于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技术的运用。
1 前期创作
前期创作重点是动画编导工作,包括剧本编写和人物场景设定、分镜设计等。科普作品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为了避免枯燥说教,剧本创作必须基于现实生活,将节能减排理念融入到幽默故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
如节能减排系列动画片之《选购小排量汽车》故事构思是围绕两位男士选购车这条主线,对比大排量车与小排量车,告诉人们选购小排量车的好处,进行剧情设计。该剧讲述何先生和黄先生两位男士在同一家汽车销售店购买汽车,其中何先生认为大排量车速度快又气派,劝黄先生不要购买速度慢样子又小气的小排量车,然而黄先生却认为购买小排量车经济又环保。数日后两人又见面,何先生抱怨说大排量车排气量大,把送自己出门上班的老婆喷了一脸灰,导致夫妻间闹矛盾,并且大排量车耗油量大,造成经济压力大,很后悔当初选择。
剧本定稿后,进行人物和场景设定以及分镜设计,作为动画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的依据。科普动画作品为了突出趣味性,常将人物角色和场景设计成卡通风格。根据人物角色的职业、身份、年龄等设计为不同造型。如《选》剧中将何先生是一个虚荣又精明的小老板形象,矮小的个子和呈“O”型的身材,扎领带,穿皮鞋,脸部特征设计为圆润硕大的鼻头,微微膨胀的方形脸。场景主要有三处,分别是4S店内场景、室外场景及车库场景,为使画面简洁和突出人物角色,场景尽可能简化,去除不重要或不必要的道具和其它造型物体。然后按照剧情的发展设计分镜,最后完成文字和画面分镜头台本。
2 中期制作
中期制作主要包括建模、材质、角色装配、动画、灯光、分镜头渲染等,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利用计算机三维动画软件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虚拟人物角色和场景,并为这些角色和场景造型物体制作各种各样的材质,结合纹理应用表现物体的丰富颜色和质感,使画面呈现更加丰富、生动、真实的效果。
角色动画是三维动画制作的重点,需要为角色搭建骨骼和蒙皮,并且装上控制器,然后调动作,角色装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角色调动作的效果。不管是面部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要符合卡通角色的运动规律,控制动作时间和节奏,使动作连贯、流畅、协调。适当应用夸张表现手法获取幽默生动效果,如《选》剧中大排量车启动时,喷出尾气将何太太熏成黑人时,用特写镜头重点表现她惊讶、暴怒的夸张表情和动作。在制作角色说话时,将预先录制的声音导入三维软件中,根据声音调角色口型,使口型变化跟声音同步。
场景中虚拟灯光应用,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光影现象,使场景画面更为逼真。好的光影效果,不仅需要熟悉各种类型灯光用途和属性设置,还要反复调整和渲染测试场景效果,确定最终灯光方案。在此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主光源和辅助光源之间的关系。
镜头运动通过设置虚拟摄像机实现。按照分镜头台本设置每一个分镜头的摄像机动画。在三维软件中创造摄像机,设置摄像机各项属性参数,如镜头位置、焦距、视野范围等,形成各种景别和视角,满足全方位拍摄需要。为摄像机设置关键帧动画,得到推、拉、摇、移等各种镜头拍摄的画面效果。
分镜头渲染是将每个三维分镜头画面渲染输出为序列帧图片。正式渲染输出前,需要先输出样片进行观察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以确保分镜头质量。重点在于设置渲染画面大小和画质,如《选》剧动画分镜头画面大小设置为1280*720,画质为高级别质量。
3 后期合成
后期合成主要包括素材导入、处理、合成以及成片渲染输出等。后期合成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根据分镜头台本把所有镜头进行有序衔接。在计算机进入图像领域后,经过较长时间发展,数字合成技术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得到了运用广泛,目前合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将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导入到后期软件后,对素材进行较色、抠像等处理,参照分镜头台本将分散的镜头排列好次序,应用电影蒙太奇手段对镜头进行剪辑和组接,也可以对动画片的结构和节奏等重新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其更加严谨和流畅。应用后期软件特效功能可以为画面增添各种特效,如粒子、发光、闪光、火焰、烟雾等,特效制作要与影片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字幕制作包括人物角色的语言和片头、片尾以及动画片中必要的说明文字。后期合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渲染输出,将完成后期合成的项目文件进行渲染,设置输出文件格式和压缩编码,值得一提的是无压缩输出的视频文件虽然图像画质好,但文件太大而难于存放。如《选》剧采用MPEG-4压缩编码,输出为AVI格式视频文件,在保证获得较好视频图像质量同时也大大减少视频文件大小。
总而言之,节能减排系列科普作品创作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以先进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为手段,将严谨的科普知识用幽默生动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使观众能够更好理解和接受节能减排生活理念,达到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征.试析计算机动画[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7).
[2]胡英华.提高电视科教节目的可视性[J].视听纵横,2005(5).
[3]戴少鹏.原动画后期制作的探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4(12).
[作者简介]
农娟(1974-),女,广西钦州人,讲师,学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动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