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地运营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校内实训基地――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概述
(一)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简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本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联合沈阳铁路局、沈阳铁道国旅集团于2014年11月建成旅游管理专业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负责具体运营操作,主要提供铁路乘车咨询、火车票销售、网络订票、取票、网络订票、身份信息核验等服务,为校内及周边院校师生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火车售票、票点营销、票点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创业平台和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本实训中心为蓝本孵化校园客运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在2015年荣获辽宁省第三届创业大赛三等奖、最佳人气奖双重奖项的好成绩。
(二)经营理念与组织机构设置
实训基地致力于为高校师生提供热情、周到、安全、圆满的出行服务。树立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经营理念,将旅客快捷方便地送到四面八方。两个红、蓝圆环标识象征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提供热情、周到、安全的服务,为师生出行保驾护航。
实训基地设置运营部、宣传部、市场部、客户服务部四个部门,均有旅游管理专业群学生担任岗位角色。运营部主要负责日常售票工作、系统升级、管理票款,空白票据, 废票处理及售票数据记录与统计等工作。宣传部主要负责开拓火车票售票市场,提高知名度,促使更多的师生和企事业单位前来购票。市场部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开发潜在顾客,市场调研,广告宣传等工作。客户服务部则主要是对现有客户的整合,包括网络咨询,网络推广,以及客户反馈以及会员的办理,会员资料统计分析与代办退票业务等,四个部门相辅相成,通力合作,保证中心的规范运营。
二、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日常运营管理制度
(一)售票作业标准化业务操作流程
为实现标准化管理,并按照铁路局及合作企业的运营管理要求,提高日常运
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特制订如下火车票售票作业标准化业务流程。一是列队上岗。每日早七点四十分,准时着职业装列队上岗。二是仪表检查与班前提问。 运营部长每天对上岗员工进行仪容、仪表检查并对最新铁路售票即时信息进行提问。三是传达电报命令及重要事项。四是备品零钱定位摆放。提前换好零钱至少每天三百元零钱,各类型票款分别按类摆放。五是输入工号密码进入系统,注意保密性。六是售票作业――问。即问清旅客乘车日期、车次、发到站、席别、票种、张数等事项;七是售票作业――输。输入乘车日期、车次、选择发到站、票种、数量及席别;八是售票作业――收。收取足够购票款,当面认真清点,并输入售票系统内;九是售票作业――做。即打印车票;十是售票作业――核。核对票面上下票号是否一致、票价、站点是否正确、票面记载事项是否齐全、规范,否则,禁止出售,并按废票处理;十一是售票作业――交。将车票、身份证及余款一同交付给旅客。十二是填写日登记表,按规范标准整齐填写售票日登记表。十三是整理钱款入箱,票款分类放入对应的箱内制定位置,营业接收后统一放入保险柜内乱码保存。售票时严格按照上述十三条标准化业务流程进行售票。
(二)表格规范式日常运营纪录与统计
实训基地建立表格规范式日常运营纪录与统计,先后建立了火车票实训室日
常运营员工考核表.、差旅费用报销登记表、日常费用支出表、营销中心银行卡收支管理表、日售票统计表、火车票分成款月转账记录单、售票员业务培训内容要素表、沈北新区火车票运营方案等表单,以保证实训基地规范有序运营。
(三)其他运营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训室日常运营管理,制定了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强化时效观念,实训时必须按照机器设备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准更改机器设备的参数设置、营业期间,实训室必须保持封闭状态等十条实训室管理制度和日常运营管理制度,编写火车售票作业注意事项顺口溜,以规范业务。即微笑服务最高尚,复述要求切莫忘;旅客购票无票时,多站选票是良方;票款手续分开放,记录准确字正方;出现废票莫慌张,及时处理得补偿;偶发特殊事件时,切莫擅自作主张。并提出经营管理的《五化方针》,即服务亲情化、功能齐全化、作业标准化、数据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简化、易化、规范化售票员的售票服务。
三、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经营管理对策
(一)严格监管是规范化经营的基础
1、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严格按照沈阳铁路局售票相关要求和政策来执行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售票的积极性,保证服务质量,每日由运营部长对售票员的表现作出评价,包括岗位技能、服务态度、服务礼仪、登记填写情况、出错率、沟通应变能力等等方面,每半月进行汇总评比,评出最佳售票明星,贴在文化墙的光荣榜上,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售票员要接受业务再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否则淘汰。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保证了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每日自检,专人负责监督检查
营业前监管专员要对售票员进行第一次检查,包括零钱置换,票款回送情况,机台票号确认与实际是否相符,下班前在进行二次检查,核对交接班簿、财收22、票款的存放和实训中心室内外的卫生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任何问题,在第二天早会时将处理结果和建议反馈售票员,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同时沈铁国旅票务群及时的下发铁路相关的检查通报,给我们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随时整改,保证对售票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加强业务培训是提高服务质量与业务水平的保障
火车票营销实训中心学生负责日常售票与管理,制定排班、轮班制。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实习和锻炼,每位新入职的售票员学徒到岗都要进行职业道德、业务知识等方面为其15天的培训,师傅亲自指点学徒售票员对键盘的操作,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售票基础知识问答,在售票员通过资格考试获取售票上岗证后,学徒售票员对现场售票业务进行整体观摩,深入领会与掌握十三条标准化业务流程,最后在售票师傅的监督下售票员进行售票服务,师傅随时提供指导,直至学徒售票员独立售票。岗前的培训是重中之重,除了岗前培训,也注重在岗中培训与指导。实训基地拥有先进实时监控设备,能够随时监控售票员的工作情况。发现售票员业务上的纰漏和差错,及时给予纠错和指导。通过一系列培训与操练,提高售票的服务质量,提升业务水平。
(三)主动热情、微笑亲情服务是灵魂
秉承旅客至上的原则,为旅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旅程服务,不允许冷落任何购票学生和教师,绝不允许和顾客争吵,学生假期放假着急回家心情亟不可待,语言难免莽撞,售票员要用真诚的态度、暖心的话语来安慰他们,做到“四心”即接待旅客热心,解答问事耐心,接受意见虚心,工作认真细心;同时采用网上订票、电话订票、多站选票等方式为顾客提供售票服务,确保客人能买到理想的车票、使客人满意而归。即使特殊情况没有帮到客人买到其所需要的票,客人也会感受到我们优质的服务和热情。
(四)多渠道、多方式选票售票服务为良方
同列车多站选票是良方。在寒暑假和节日期间,学生出行较集中,票源匮乏学生急于乘车,有时站票都很难买到,对此火车票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同列车多站选票,或者多车次联程选票服务,实在无票可选择就近一站式选票,保证客人能上车。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回家的出行需要。
网络、电话订票业务。鉴于互联网提前20天售票,我们利用售票空闲帮助客人用网上订票和电话订票,针对一些大一学生不会使用互联网买票,我们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查票、订票服务,并教授学生网络订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师生的出行保驾护航,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篇2
关键词:创业;创业孵化;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及相关资源,学院提供场所及相关设施,采用真实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企业化实训基地。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基本功能
1.孵化功能
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首要功能是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的充实理论经验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咨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营销策划、法律援助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创业的孵化必要条件,同时创业孵化基地还可以借助自身的种种资源优势为高校或者是社会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和实践平台,提高企业和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2.创业实践功能
通过创业导师和企业人员为的辅导和出谋划策,创业者在基地中可以进行互通有无,并进行相互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组建项目团队,以企业化运作,服务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基地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内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实现在校“顶岗实习”,零距离的体验电子商务,掌握跨入电子商务产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3.创业人才培养功能
在创业孵化基地中,高校可以借助社会和高校资源开展相关的创业培训,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储备,主要形式可以包括专题讲座、开展各层次的创业大赛,或参与企业的创业项目等等。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管理机制
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方法
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过程中需要学生自愿报名和学校选拔相结合,首先由学生递交加入申请,学校通过设置一些相关的创业考试,考核学生的成绩,并从中选拔出适当的成员加入。第二环节就是孵化基地的运营和管理。在基地中应实行运营总监负责制,并设置管理层和不同的业务部门,并均由学生组成进行自主管理,并在运行中会为学生配备一定的指导教师,帮助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公司业务的开展。后期的孵化基地运营包括网上网下,进行全方位、多媒体宣传推广;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行岗位考核和管理;并形成老学员带新学员的实习机制。同时实习学员在基地各岗位之间转换,全面学习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并对学院进行各岗位技能的全面考核,使人才的培养由专才往全才的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招聘岗位的需求。
2.项目的资源管理方法
在孵化基地中实时的项目可以是学生们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也可以通过校园创业大赛来征集相应好的创意,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同时也可以通过承办一下创业大赛,从中获取相关创业项目。而对于高校来说,需要投入相关资源和人力的付出。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文化建设
主要包含两方面,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创业基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他可以凝聚人心,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统领员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员工的精神追求,是整个孵化基地建立的灵魂。所以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规范项目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率,在保证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时,通过基地文化的建设,提供基地运营的成功率。
4.创业孵化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对创业的成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创建一支精英团队,使该基地能够高效率的运转首选需要从组建团队开始。团队的组建需要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再能力和背景上互补,同样需要职责划分清楚。(1)能力或背景上的互补在招募创业团队成员时不应该仅仅注重成员间是否能够良好互动,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的知识面、能力、背景是否互补,能够完全满足项目的运营要求,应该是重中之重。(2)职责划分和“权益”分配创业团队中每个成员加入团队的动机是不同的,有的成员是就业趋势使然,有的是趋于兴趣参加基地,当然也有很多成员希望实现人生的创业价值,但无论是那种动机,权益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权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敏感但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创业团队要明确确定一个清晰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的内容应包括股权、期权和分红权,同时也应该包括增资、融资、扩股、撤资等与项目成员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宜。
5.创业孵化团队的激励
随着创业孵化团队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创业团队在后期管理上容易出现矛盾,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来保证团队的“战斗力”。奖励方式应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两种。物质激励方面,应该根据创业基地内成员的表现,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并结合绩效评价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激励,对于表现尤为突出具有突出才能的团队成员可以给予期权物质激励。职位的奖励、环境的提升、文化的建设都应该应该包括在精神激励内容中,这样既可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又可以提升团队成员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在当下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的整体进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孵化基地的建设中,在保证基地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扩大企业规模和产业链,完善培养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林朝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119.
[2]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7(8):102.
篇3
【关键词】 职业能力;校企合作;构建;运行机制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达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目的,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利用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走“依托铁路行业,校企深度合作”之路,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为纽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实现合作双赢。
一、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铁道运输系联合吉林车务段、长春车务段、长春客运段、沈阳客运段等沈阳铁路局管内运输站段,由校内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校企双方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组织领导、规划制定、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改革促进与教学过程管理等工作。
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公室、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由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牵头,在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为企业培训服务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院接受企业捐赠实施办法》等十二个办法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顶岗实践为重点的《校内外实习安全责任制度》、《校内外实习校企双方教师职责》、《校内外实习运行制度》、《校方师资与企业方专业技术人员互兼、互派制度》、《校内外实习考核与评价方案》、《校内外实习保障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运行机制,并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监督下,由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做到办事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
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为了有序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重点是要搭建好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践三个阶段梯次培养平台。
1.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铁路线路及站场、铁路信号、机车车辆及牵引计算、铁路新技术)期间,在完成课内实训的基础上,要进行为期1周的集中认识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突出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铁路运输行业及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兴趣。
2.在结束专业核心课程(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行车规章)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之后,让学生深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严格执行铁路现场技术作业标准,突出培养岗位能力。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实习指导、成绩考核。
3.在职业拓展课程(岗位综合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学习结束后,学生将在合作企业进行为期26周的顶岗实践。学生在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强化职业能力,规范职业行为,塑造职业道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接。
四、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实现途径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开发科研项目、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学院为企业培训服务、学院接受企业捐赠等方面的合作,可在双方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为了使专业建设和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践等环节取得实效,必须得到企业的强有力支持。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实现途径如下:
1.企业在技术开发与科研立项、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等方面,需要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智力支持而进行合作,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源;
2.企业有人才招聘计划,学生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也相当于企业员工的岗前实习,企业发给学生实习工资,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源;
3.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课程设置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不影响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机动灵活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动力源;
4.企业提供场地、设备、食宿条件,学院投入资金或支付实习相关费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按协议共同负责管理,这是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源。
五、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障
1.完善校企双方的沟通协调机制,探讨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保障校企双方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产品研发、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权益。
2.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对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校企合作中,对于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兼职教师或双方管理人员将得到一定的经济奖励,并优先作为学院或企业评优推荐人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11
[2] 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7
[3] 俞建伟.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4] 杨印山.优化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
[5] 沈霞.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商业经济,2010,1
[6] 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文件汇编,2010,12
[7] 吉林铁道职业教育集团章程,2011,3
作者简介:
篇4
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行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加以体现。同时,科学的专业定位也是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自2013年4月以来,地铁1、2号线南段开通,昆明正式进入了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同时,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通过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我院紧密结合昆明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依据地区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本土化人才入手,主动出击寻求与昆明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合作途径,共同探索专业定位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密切关注地区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系统化的岗位课程体系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基本原则。我院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理念,对典型专业工作岗位的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和目的性进行职责分析,同时对职业能力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进行职业分析,从而确定该专业的工作岗位定位,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定位实现了“无缝结合”。首先,学院成立了以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及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讨论确定专业定位,共同开发课程,遵循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其次,规范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学院教学团队按顺序分别进行专业论证、职业岗位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能力分析、知识技能分析、知识技能模块重组等工作,根据专业定位、典型岗位、岗位职责、岗位能力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专家优势资源,全面分析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深入研究涉及的各种岗位和各项岗位能力,突出岗位能力所要求的实际技能,以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最终形成“以岗位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按企业需求来设置,随企业变化而调整。一方面,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加强培养核心技能的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从企业入手,并以岗位设置为依据,聘请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验丰富的企业骨干,担任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委员或实习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并邀请其参与审议专业教学设计和研究课程设置等工作。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构建“德、技、力”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目前,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课程模块已基本构建成型。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和论证,与相关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社会、企业的人才规格需求,从而调整和精简了部分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内容,增设了兼顾学生多方向就业渠道、拓展职业能力的课程,如创业指导、基础会计、物流管理、公共关系等,这一举措既拓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灵活性和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实训体系
强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岗位技能训练,从而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突出高职育人特点,注重岗位技能培养,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模拟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岗位训练和企业文化,在实习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实训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实习实训效果。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为学生提供功能完善、高度仿真、符合课程改革方向和职业认知规律的实训环境,充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在这种职业环境氛围下的训练和熏陶,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意识、组织与纪律观念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加快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为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实质有效的帮助。
四、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建设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改变以往企业投入设备在学校建实训室的模式,学院与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是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该合作项目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厂中校”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其成长周期;学校培养与当地企业需求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从性;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破解了学校“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总之,“厂中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能使实训基地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为了确保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功能,校企双方经过协商后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规定了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实施规范的管理机制。另外,校企共同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习指导教师手册、学生实习手册等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按照企业相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标准共同考核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严格考勤和考核,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实训基地的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即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团队
篇5
会上,雅乐思公司董事长夏云彪首先强调了知变致胜是雅乐思公司的核心理念。他认为,雅乐思从行业极低起,发展到中型规模的企业,进入行业前三甲,在行业整体进入下降阶段,仍能保持良性和健康的增长,并开始多元化产品运作,品牌也步步地稳步成长。许多人说:雅乐思运气好。然而运气固然重要,但雅乐思“知变致胜”的核心思想才是成功的关键。
雅乐思创立之初就确立三步发展之路,即以做好产品(品质及成本)得到市场认同:到做好企业(健康、快速成为消三规模以上的企业)打好基础:稳步打造品牌(企业永续经营之需),让企业持续发展。所以,雅乐思能做到今天的规模,“知变致胜”贯穿了雅乐思整个成长历程。未来的雅乐思,仍将继续坚持“知变致胜”为品牌发展、企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为了适应渠道的变化,要实现雅乐思的目标和共同致富、共同发展的愿景,雅乐思未来将与经销商共同推进连锁专卖店的经营和服务系统。雅乐思目前具备相对齐备的开店产品线,并有几个有优势的拳头产品,包括小家电、水家电、厨电以及一些区域特色产品。公司在未来三年将连续投入1000万元/年,支持专卖店的开拓,并设立强大的营销指导服务平台和网络平台,设立网上商城,协助客户销售。
雅乐思营销公司总经理傅英杰在回顾、展望与解析雅乐思营销战略的时候分析,今年是雅乐思创业十二周年。雅乐思拥有浙江雅乐思基地、中山雅乐思电磁炉基地、佛山雅乐思基地和即将落成的中山雅乐思电压力锅基地,年销售额6亿元,电磁炉以450万台的产能实现了行业第二名的做人业绩,真正的体现了十年巨变的发展轨迹。
对于雅乐思未来的发展,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如何让更多的员工、供应商、商以及他们的员工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是摆在所有雅乐思人面前的新战略。但是也要看到,如果要实现这个战略,依赖于过去的成绩、基础和能力,在现有的外部竞争环境下,困难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寻求变革,创造新的增长模式,促使企业和品牌茁壮成长。即“守常必败、知变则胜”。但是仅仅靠雅乐思内部的变革,是不可能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只有凝聚力量、凝聚智慧、凝聚资源,一起推动变革,才能让商、供应商、员工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在分析了行业的大环境之后,傅英杰也强调了未来专卖店将成为雅乐思内销生存和成长的重要途径。雅乐思企业内部从管理层到一线业务人员已经达成了共识,现在需要做的是与商达成共识。因为依赖于现有的业务模式和网络,雅乐思还可以勉强生存。未来只有厂商合力,通过建设属于自己的专卖店渠道,才能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否则未来的市场环境将会把企业和商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从定位上,雅乐思现阶段专卖店建设区域目标将主要集中在全国的县级市场,专卖店将集零售、镇级市场批发、县级市场生活超市入驻等多种职能于身。从软实力方面,雅乐思聘请了守正咨询公司进行专卖店标准化运营方案的规划和全程辅导工作。守正咨询公司是国内著名的连锁零售业管理和培训专家,曾经作为苏宁等众多连锁零售企业顾问,也曾成功协助某内衣品牌在全国建设了1000多家专卖店,完成企业从直销模式到商业连锁模式的转型。守正咨询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直对雅乐思专卖店的店面经营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而在具体的运作步骤上,雅乐思国内市场专卖店推进将分阶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第一阶段将在西南地区的贵州和华北地区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进行试。其中贵州以生活电器产品为龙头,华北市场以净水设备产品为龙头,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的运作模式来打造样板市场,根据样板市场的实际成果再向第二阶段的市场推进。雅乐思专卖店的开发与推进不会搞“”,成熟一个市场开发一个,成熟一个客户开发一个,采取渐进式步骤推进的方式。
为此,雅乐思销售公司将设立连锁专卖店运营管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将下设企划部、招商部、商品管理部、售后服务部、培训部。同时在专卖店试区域专设独立的专卖店项目经理,把专卖店运营管理中心的团队打造成专业化的零售型团队,为专卖店提供专业化的系统性支持。把传统业务和零售业务在销售公司内部进行业务拆分。未来三年雅乐思销售公司主要聚焦在三四级市场的专卖店和店中店的建设上,力争三年内建设500家以上品牌专卖店,专卖店实现销售额1亿元以上,销售公司保持每年30%的市场增长率,总规模实现35亿以上。三年后雅乐思再进军家电连锁卖场和国际化的超市,并开始建设二级级市场的社区店,真正的把雅乐思品牌网络结构建设成专卖店、终端卖场、店中店为支撑的网络格局。
雅乐思在会上对深圳红紫金等2011年的优秀经销商做了表彰。
篇6
1.1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规律分析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道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对外贸易、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广东毗邻香港和澳门,与港澳地区之间产业互补性强,据统计,粤港澳之间现有的公路跨境通道,交通流量年均增长率达5%,每天客流往来超过40万人,沙头角、文锦渡、皇岗和拱北等公路口岸的过境交通量日均超过6万辆,相互间产生了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同时珠三角地区又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道路运输生产呈高峰周期变化的规律非常明显。每到运输繁忙季节,公路客货运输量比平时成倍增长,汽车运输班线急剧增加,运输企业需要增加大量的临时汽车客运服务员、站务管理人员,道路运政管理部门需要增加运输稽查管理人员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行业监管。调查数据显示,旅客对春运工作最关注的是交通安全管理占50%,其次是市场秩序监管占20%、运力组织协调占17%和运输服务规范占13%。因此,运输企业的用人需求呈高峰周期变化的规律非常明显。
1.2道路运输生产规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道路运输呈高峰周期变化的生产规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根据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必须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适应道路运输生产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从事道路运政管理、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汽车运输运站务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业务岗位群包括:道路运政执法人员、汽车站务管理员、汽车客运服务员、汽车运输调度员等以及其它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二是在运输繁忙期间,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员临时顶岗,以保证道路运输生产有序进行。根据道路运输业的生产规律,学校必须充分考虑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在运输生产繁忙时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运行
2.1“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构建
“工学交替”,顾名思义就是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通过工学交替模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生顶岗工作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旺入淡出”,是指根据道路运输高峰周期的生产规律特点,每年的“五一”、“十一”和“春运”等道路运输繁忙阶段,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运输管理人员,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行业和企业参加生产性顶岗实习。而道路运输生产非繁忙季节,安排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同时,每年从1月初开始到6月底,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就业意向,将毕业生安排到各地有就业意向的单位进行为期6个月的就业顶岗见习,这一阶段的实习与就业接轨,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实习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根据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安排学生到相关的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进行能力进阶式的生产性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计划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拟定,顶岗实习的岗位主要包括道路运政管理、汽车运输站务管理、汽车客运服务、汽车运输调度等职业岗位,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实行由“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相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内容随时间进程的不同而变换,确保全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2.2“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运行
2.2.1依托交通行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工学交替,必须与行业和企业深度合作,选择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一对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我院先后与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江门市汽车运输集团、东莞市交通运输局、中山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圳恒誉光明运输集团公司等6家道路运输行业与企业,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原则,这6家单位地处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具备如下优势:一是道路运输呈高峰周期的变化特征明显,运输业务量大,职业岗位需求量多,在运输高峰周期,每家单位能同时吸纳10名至4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二是企业规模大,如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和东莞市汽车客运总站都是交通部核定的一级汽车客运站,站场设施和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先进的运营管理方法和岗位职业技能;三是合作基础好,行业和企业都具备良好的顶岗实习设施、丰富的实习管理经验和后勤保障措施。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选择和建立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在运输高峰周期的顶岗实习得以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运输生产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2.2.2实施精细化管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
为了保证“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长期有效运行,学校必须建立与工学交替相适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评价标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规定等,保证校外实习基地的正常运行。“旺入淡出,工学交替”模式的运行保障措施如下:
一是成立运行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运输行业和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等参与的运行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和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实习基地。
二是制定顶岗实习相关规程。与企业一起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和学生实习指导手册,制定实习生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制定学校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
三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训。每次顶岗实习之前,学生要接受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岗位操作规程、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的学习。
四是聘请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聘请了行业或企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为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通过在汽车运输站场的调度、站务、咨询、行包、售票、检票、乘务、安检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道路运输稽查等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掌握岗位技能的要求后正式顶岗。
五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顶岗实习的始终,学院安排专职教师进入道路运输行业或企业,管理学生的实习,与企业共同合作,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爱岗敬业,提高职业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六是加强学生专项技能培训。行业和企业定期安排道路运输管理专家和一线运营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七是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接轨,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愿,实行双向选择,优先安排学生到有用人需求的单位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针对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撰写案例式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八是对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测评,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和实习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企业为学生发放薪酬。
九是对实习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根据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措施和意见,总结实习经验,对顶岗实习运作方式进行持续改进。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运输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在课程体系改革、“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取在校内理论学习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结合生产实际问题撰写毕业论文、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
3.1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有运输行业和企业专业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运输管理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由以课堂为主向工学结合的转变。如:我院与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东莞汽车客运总站东莞市交通局等单位签定了产学合作协议,共建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东莞汽车客运总站每年春运期间,接受我院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达60人,到目前为止该企业已接受300名学生到站参加顶岗实习。同时学院聘请了10名来自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为该专业的兼职教师,担任现场教学和实习辅导,实现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近两年,共有10名专业教师轮流到运输行业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了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科技服务能力,专业教师与合作单位共同编写教材3本。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原有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构建了以公路运输管理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
3.2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施“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行业和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一年,给学生带来了如下方面的利益:一是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运输高峰周期的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的工作中,完成从学校学生到运输企业生产管理一线运营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职业能力。三是在实习过程中,校外实习辅导教师和企业员工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影响教育学生,用企业严格的管理和敬业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的习惯,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实习岗位和时间给每位学生发放酬薪,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五是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就业率。2009年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99.7%,2010年达到100%。
3.3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是企业在运输高峰周期有大批固定的高素质专业学生临时顶岗,保证了道路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察与评价,可以遴选到合适的学生到本单位工作,节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能获得来自学校提供的各种管理、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服务。近两年,学校为道路运输行业和企业共培训道路运输管理干部、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人员、汽车客运站务管理人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人员达2850人次,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 实训基地 开放性 建设要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82-03
一、广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伴随着广西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南宁地铁的开工建设及南宁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广西多所学校开始了城轨运营相关专业的招生与培养工作,截至2016年12月,广西开办城轨运营类专业的高职学校达到8所,中职学校3所。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或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高职学生的“操作技能”与职业综合素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对于学生的培训质量影响非常大。鉴于城轨运营类专业的特点,城轨运营类实训基地一般投入都较高,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广西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设备功能单一,难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联动,不能仿真作业现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是一个大“联动机”,涉及车辆、驾驶、供电、调度、车站、施工等多个工种,在实训时,要求能实现各岗位的联动及综合技能的训练。目前,各个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分模块建设,仅仅实现单一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很难实现多功能的综合训练。
第二,功能上落后于企业实际水平,难以与所在区域城轨运营企业的设备水平保持一致。城轨运营技术发展迅速,高技术设备需不断进行更新。即使实训基地建设时设备水平与企业一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后续新线建设时往往又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设备,若实训设备更新不及时,功能上很难与企业保持同一水平。另外,地铁设备制造企业有多家,不同的线路,设备系统不同,信号制式不同,操作功能不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设备功能很难与现场保持同步。
第三,院校间实训设备重复设置,设备利用率较低。由于职业院校间实训基地封闭管理,缺乏沟通与合作,一方面资金来源有限,另一方面还存在实训设备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浪费。
第四,符合实训要求的实训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暴发性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往往优先选择在企业就业,许多学校很难招到专业教师,而在企业发展良好的员工也多不愿到学校任教,同时本校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负担重,很难脱产到城轨运营企业深入学习,造成许多学校教师“招不进来,送不出去”。
第五,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建设周期短,建设方案缺乏深入调研,校企合作不深入。当前城轨运营技g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大部分均来源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来源单一,校企缺乏深度合作,企业不愿将优质的软硬件资源投入学校。分批次,分阶段的有限的财政投入,多次招投标的限制,很难从总体上建设模拟现场综合联动作业的实训基地。同时财政资金往往有着严格的工期限制,建设周期短,建设方案缺乏深入调研,致使实训基地实训功能与现场相距甚远。
第六,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实训项目的目的性不强。实训项目多简单停留在单项技能的训练上,融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缺乏,未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企业文化的培养,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存在较大距离。
第七,社会服务能力弱。由于设备、实训项目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企业往往不愿意将员工的再培训放在学校,造成所建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弱。
第八,实训基地封闭式管理,不利于学生学习与院校间的交流。区内各高职院校的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大部分处于封闭使用状态,均只用于专业教学及教学过程中的实训项目,实训基地即不对本专业学生开放,也不对本校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更不对外校学生开放,致使设备利用率偏低,优质资源难以共享,难以实现优质专业的示范性,也难以实现相关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广西职业院校城轨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亟须改变现状,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则是突破传统实训基地建设瓶颈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所谓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及院校的全面开放,不仅全方位地为区域内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提供实训服务,还要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师资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同时还要为中小学职业普及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相关资源,还要为相关的科研活动开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政校企研的联合驱动能力,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挖掘资源流动的功能空间,促进区域教育实训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中高职全面协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解决当前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其建设意义如下: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服务社会的水平。实训基地的开放性不仅有利于本校本专业学生技能提高,也有利于非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区内中高职学校的专业实训,城运企业员工培训,各类运营人才的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企业与学校城轨运营技术科研以及面向小学,中学的专业普及服务。即开放实训基地实现了中职与高职、学校与企业、职教与普教有深度合作。
第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发挥示范特色专业在广西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促进广西中高职学校运营人才的培养质量。如前所述,在广西多所开设城轨类专业的学校中,除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铁路特色学校外,其他大部分学校均是从零开始建设,既缺少师资,也缺少设备,更缺少有效的实训项目。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对高职院校进行开放性帮扶工作,从而提高广西城轨运营人才培养的培养质量。
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政府资金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优势,区域布局,培养目标,对建设资金进行系统化管理,优化布置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减少各学校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跟踪城轨技术的发展与城轨实训设备的更新、实训项目的开发,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建设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时间、空间及相关设备的开放外,还涉及师资观念、人员参与、资金保障、设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校政企三方的通力合作,且以学校为主体,抓好各个方面的建设。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
(一)加强开放性实训基地制度建设。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设备及资金等,同时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也必须经过一定的遴选与认定,因此,如何提高学校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开放性实训基地如何认定、如何运行管理等,都需要由相关制度进行保证。从上海市的建设经验可知,开放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建设。如关于开放性实训基地认定问题,上海市专门颁发《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行为识别手册》,关于开放性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上海市制定《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等制度,对开放实训进行监控、激励与评价。
由于广西目前尚未进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可分为二步走。第一步,“基地”可首先试行对校内学生与教师的开放,其次学校可根据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对外校学生、企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验证等进行开放,并制定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第二步,当广西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时,根据广西的管理制度,对校级实训管理制度进行修改。
(二)加强开放性实训基地管理云平台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的服务对象分散,基地使用频率较高,实训项目及需求多样,因此管理云平台应能根据需要对申请者的申请及时作出安排与审批。除了上述功能,云平台还应明确实训项目清单,清单项目作业指导书,设备维护管理要求,实训师资配备,实训过程要求等一系列规定。管理平台应由实训人员专人管理,根据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时对相关申请作出批复。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开放性实训基地应功能先进,代表当前运营企业的实际水平,能够反映现场作业情况。即“理念上超前于企业、标准上接轨于企业、设施上同步于企业、技能上适应于企业”。基地建设应体现本专业主要岗位群的典型作业技能、主要岗位的职业资格鉴定、企业人员的培训需求等要求。
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而言,需建设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调车员、车辆段派班员、行车调度员、电客车司机等主要运营岗位实训需要的车站综合实训室,调度实训室,行车值班员实训室,安全技能实训室、模拟驾驶集群等实训室,各实训室应成系列化,联动化,能模拟整个城市轨道交通作I过程。如客运系统实训,应能实现车站计算机(SC)与现场客运设备,线网控制中心与全线各站SC的联动综合实训。票厅应能模拟各种类型的票务故障综合训练。行车系统应实现车站(LATS)、调度(CATS),司机三者之间各种故障类型的联动综合训练。除联动外,还可实现信号系统故障单机演练,包括LATS与CATS单机演练。列车模拟驾驶单机演练等,即实现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的结合。安全实训室除实现应急急救等单项技能的训练外,还应实现火灾报警系统(FAS)、环控系统(BAS)的中心级与车站级的联动综合操作,特别是车站就地级设备操作,应与现场设备保持一致。另外,应及时跟进城轨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城轨运营新设备,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建设。由于开放基地的同时伴随着师资的开放,因此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一般要求具有“双师”素质且理论知识丰富、具有企业基层经历、具备实训与培训指导能力。加强师资建设由此也成为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师资建设,应做到“培”“引”“兼”并重,(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3页)注重制度建设,按“教师名师、技术能手”的要求,进行师资培养与引进。首先,应加强对校内实训教师的培养力度,无论新入职教师还是老教师,学校应从制度设计上为教师提供专业学习,职业实践的机会,经现场考核,达到现场技术能手以上水平后,方可进行相关的实训指导工作。其次,对于“引”进教师的管理,同样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引进的人才专业技能突出。对于特别优秀但是引不到教师队伍里的人才,可考虑聘用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五)加强实训项目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与设备发展与企业作业标准更新保持同步,加强实训项目的开发,才能满足现场培训与鉴定的需要。
总之,在广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开放性实训基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由于其在优质资源共享,社会服务,可持续发展,示范与引领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必将成为下一步实训室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过程中应系统考虑开放性基地建设项目对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硬件建设,师资建设、实训项目开发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努力克服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托“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开放性实训基地,从而充分发挥示范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文艳.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研究[J].亚太教育,2015(4)
[2]沈利剑.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J].亚太教育,2016(37)
[3]成忠慧.职教为公能力为本 开放实训开放办学―― 上海职业教育开放性实训中心建设实践意义浅析[J].交通职业教育,2009(5)
[4]马成正.高职院校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10)
【基金项目】2014年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桂教高教〔2014〕52号);2016高等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桂教办〔2016〕316号)
篇8
1.1建立理论教学-基地实训-商场经营三位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加强专业与校外企业合作关系,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连锁专业市场,使专业建设成为生产行为和市场行为,实训超市以市场经营为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超市里有效实施生产经营性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1.2建立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训场所相互促进的专业建设模式。改革传统学科教育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经营性实训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工学结合、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实训场所互促进的专业建设模式。
1.3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大专任教师培养力度,优化教师理论教学,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促进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之间的相互融合,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达到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二、连锁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2.1建立产学一体的经营性实训基地,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企业法人实体。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产学一体的实训基地,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企业法人实体。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从2010年开始,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依托系部实训基地,我们建立了生产经营性学生实训基地。我们把基地建设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学生组建投资经营团队进行投资并开展经营活动,系部提供运营管理技术和师资支持,构建具有生产经营和教学实训功能的校内产学一体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培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经营意识,还可以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实际经营操作管理能力,打造好这个教学经营实训基地,更是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便捷服务的同时,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体店的实习实训场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实体店为平台,以实体经营为驱动,建立“课堂理论教学———企业实操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训基地投资经营团队的学生,在实训基地里通过在自己经营的实体店里进行一系列经营运作实践,不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训超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以此评价学生实践效果。学生通过实训达到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为以后的就业和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形成校企互融、学训交替、产学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2.2建立工学交替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操作技能实训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读工交替”的形式开展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和基础单项操作技能实训环节,在专业核心课程“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教学时间安排中,三分之二时间学习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三分之一时间在校内产学一体实训超市参加以学习基础单项操作技能为主的理货作业、收银作业、防损作业、采购作业、商品管理等作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性实训;第二学年,以“工作坊教学”和“联合课程项目作业”的形式交替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和以学习为主的工作环节。例如,在实施专业核心课程“门店开发与设计”和“商品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实际工作项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交替进行具有完整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经营性实训,生产经营性项目实训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学生于期末把个人实训成果汇报展示接受检阅;第三学年,开展以工作为主的学习环节,在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有酬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和指导学生。
2.3建立育人与创收、教学与经营互惠互利的专业教学与实训相互促进课程模式。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开展生产经营性工作,同时借助行业内的企业专家,开展具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教育特点的课程改革,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为连锁企业经营管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信息技术、店长实务等,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通常以校内实训超市的真实生产经营项目为载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相一致的任务驱动式项目模块,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基地和一体化教室开展实境教学;门店运营管理、门店开发与设计、信息技术、店长岗位实训等综合实践课程,以实训基地的经营作业项目作为任务,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为一体,按真实企业经营作业任务需要组建相关工作小组,按企业工作过程完成项目任务,按企业经营作业要求评价任务完成结果。由于实训基地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因此有效保证了教学组织与经营运行管理有序进行,从而实现了育人与创收有机结合,教学与经营互惠互利,实训基地的经营目标与专业的教学要求相适应,在促进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水平。
2.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为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保证,一方面通过聘用、引进和学习培训等建设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凭借校内实训基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经营与教学培养专兼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和一体化教学,专任教师的实操能力得以大大的提升,兼职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水平明显提高。
三、连锁专业建设实践的对策研究
3.1建立以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为主体的教学平台。建立校内产学一体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为连锁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奠定基础,以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为主体,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平台,从而带动课程体系、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入校即可进入生产经营环境,在总学时中,校内工学交替的生产经营性实训占到30%,100%的专业核心课程和60%以上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与校内生产经营性实训互动,创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3.2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为主体,在工学结合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交替、产学一体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现场布置教学场所,源于真实的生产经营项目设置教学内容,将教学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篇9
关键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59-02
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是广大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主流模式。但是从当今的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建来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双方利益的分配和平衡问题,是导致很多校企合作基地流产或者中途终止合作的主要原因。笔者所了解的许多高职院校,都有经历过校企合作建设基地中途流产的案例。如何更好地拓展双方的合作、平衡好双方的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出路,也是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希望求解的一道难题。
一、校企合作基地介绍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本身非常注重的学生实训实践技能的培养,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很多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样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的实训实践提供有利的平台。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其位置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位置在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来源于三个途径:学校自身的投入建设;国家财政拨款的投入建设;还有就是校企合作共建。随着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资源投入的局限性,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的主流。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减少高职院校资源的占用;另一方面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和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达到校企共赢的局面。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二、校企合作基地的功能与作用
1.对学校的功能与作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是涵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技能考核、企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也是学校、企业共享的实践教学资源;实训基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平台。实训基地是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的理想场所,是各个院校完成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任务、拓宽与丰富职教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的理想场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的功能为:(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基地为搞好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真正实现知识的转换。通过在基地实践还能够拓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2)有利于服务科研和提高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利于推荐教学、教改和科研。真实企业的引进,可以让教学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课程的改革和课程的设计。学生可以进入该基地顶岗实习,实现职业性需求与教学模块化的充分融合。教师可以将课程系统设计成一种可以组合同一职业岗位群不同专业方向的标准平台。(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生通过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基地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和锻炼,能够直观地接触到企业的运作和各种岗位,为今后能够更好地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样实践的培养,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理解了企业的整体运作,为今后的创业也提供了一个参考。(4)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运用,教师能够借助这个真实的案例和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鲜活、真实、直观的环境,学生对知识也更易理解和掌握。
2.对企业的功能与作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人财物资源以更低的经营成本经营企业。另外,高职院校无论从什么行业来讲,都是一个稳定和相对简单的市场,比如人员相对单一,都是青少年和老师;职业也是很单一,都是学生或者教师等。可以让企业以更少的成本入市,也能够以更少的成本维护市场。
三、校企合作基地存在的问题
1.学校、二级学院(系部)两方的利益冲突。在现实的情况下,一般是二级学院(系部)和企业进行沟通。二级学院(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引进相应的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这往往需要占用学校的资源,可能跟学校整体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造成冲突。比如在教学资源方面,二级学院(系部)开创的实训平台,更多的是为自身所用。但是从学校的大环境下,却使得公共的资源被“私有化”了,资源的使用率就下降了。企业的引进,也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加深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2.学生实训、专业建设和二级学院(系部)三方利益冲突。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是为了给二级学院(系部)的专业建设提供一个实践平台。专业建设更多的是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从教学、教研教改方面进行。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去“学”的问题。而校企合作基地的使用,往往忽视了这些方面,更多地倾向于学生的实践,甚至很多学生的实训演变成真正的工作、劳动,而偏离了教学的初衷。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会积累出一定的实训厌倦,觉得学院就是给他们安排工作而不是学习,这对二级学院(系部)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企业和学校两方利益的冲突。企业生来就是以利益为重的,很多企业跟高职院校合作,看中的也是高职院校的资源以及市场。学校有的资源是学生以及理论知识或者说一定的资产,还有就是高职院校师生们组成的广大客户市场。企业希望借助跟高职院校合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或者说开发、占领这些市场。所以,企业在跟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会更加显露企业的本性,使得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实训等无法真正切入到企业中,无法达到学校引进企业的目的和作用。比如学校引进一个企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本意的目的是希望能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企业的剖面,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运作,甚至通过学生参与到企业中让学生感受企业的运营,以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企业往往忽视这些方面,甚至排斥教学、教研教改等这些方面的嵌入,觉得这些方面会干扰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四、校企合作基地良性循环的管理方法
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在沟通了解、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签署相应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合作机制、安全保障、违约处理等。以此规范双方的行为,并且伴随学校与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合作内容,避免短期行为。双方应该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处理共同出现的问题。
1.加强前期项目认证。前期项目的引进,要结合学校、二级学院(系部)的发展目标,引进符合学校和二级学院(系部)发展相适应的企业项目,不能盲目因为利益引进企业。要充分进行企业调查和市场调研,以及教研室、二级学院(系部)、学校的认证考核。
2.合同约束。每个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前期都需要进行合同的相互认证和合同条款的各种审核。合同是今后约束和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性文件。合同在整个合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双方争端解决的有利武器。因此,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自己有利的条款。
3.强化管理。为了能够促进校企双方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防止因为双方各种矛盾引发的合作终止,应强化对基地的管理,主要从如下方面进行:(1)制度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制度,让实训基地的运行遵照制度进行,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2)学生实训管理。在实训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引导。注意实训操作规范和操作要点。因为很多校企合作的基地,学生的实训是一个真正工作的过程,需要学生认真对待。所以,加强学生的实训管理,有利于基地的运转。(3)教师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是实训基地实训运用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实训教学要结合企业的经营,合理分配教学内容,达到实训实践的目的。(4)企业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学校也要按照合同条款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防止企业因为利益过分扩张业务或者更改经营范围,给学校或者学生的实训实习带来不利的影响。
4.明确利益分配。在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中,学校最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无法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当中,首选确定的金额为利益分配方案。合作利益分配是校企合作博弈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合作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实践中合作博弈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三种:一是合作模式或目标确定以后企业一次性支付一个定额给学校;二是按企业受益或者制造产品收入提成;三是校企各自以自己的资源要素作为投入股本,在以后的运营中按股分红。前一种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比较不利,学校可能在获取报酬后怠惰行为;后两种能将信息不对称的危害减少,是在成功商品化将校企两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相对于第三种难以检查和监督来说,第二种更好计算和执行。
五、小结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本身是对企业、对学校、对学生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在高职教育中,更应该推崇校企合作,要共建共享共赢校内外实训基地,要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更好地为学生下场实践和教师教学科研服务,通过建立不同的功能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达到生产、实验实习两不误。这样既有利于中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言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型旅游人才,因此,在进行旅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既能够满足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需要,又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亲身实践的机会,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亲身操作的机会,从而有效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实践型人才,为我国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旅游专业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对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大多需要自己出资置办,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求,导致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实践类的课程还停留在理论讲解或演示阶段,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缺乏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高效的旅游专业实训学了要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之外,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较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是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然而目前,由于缺乏资金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旅游专业实训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的需要,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这都严重制约着高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管理不到位导致实训效果差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这就给实训教学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实训的效果。有些高职院校为了进行专业宣传和吸引生源,和企业签订实训合同,但是并不能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部分学校合作的企业即使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但是缺乏稳定性,最终影响实训的整体效果。另外,在学生实训结束之后,教师没有及时做好实训内容和结果的评价工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降低了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旅游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实训基地投资建设的力度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现状,需要高职院校拓宽渠道加大资金的引进力度,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建立旅游专业实训相关的旅游基地、校办酒店等,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学习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校办基地获取一定的教学资金,从而为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进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旅游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学校则负责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首先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优秀的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在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 企业为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场所和设施,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机制,优化机制的运作模式,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三)完善旅游专业学生实训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高职院校旅游实训基地切实发展作用,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运营管理制度。学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对学生开展旅游实训教学时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与行业发展情况相接近的设备设施、经营环境等,为学生参与实训教学建立真实的感受,了解具体的旅游岗位需求,为学生设置满足岗位需求的实训任务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训结束之后,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知完成实训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学生的实训效果给出合理的评价。
(四)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上一篇:媒体推广优势
- 下一篇:品牌宣传推广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