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期教学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

篇1

关键词:电气技术、"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组织。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理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共识。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理念的转变和策略的更新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上课时操作层面的落实。在我院"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全体教师都参与到"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中。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我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工作实际,就职业教育院校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了教学资源,使"一体化"教学真正体现其能力本位的特点。

结合学院教学改革的工作实际,就职业教育院校如何进行"一体化"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从"一体化"教学特点的分析到"一体化"教学计划的修改,从教学计划的修改到"一体化"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一体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从教学环节和模式的设计到"一体化"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从教材到"一体化"教案的编写,从专业的学习到专业考核,从单一的教室授课到"一体化"车间授课,教学场所的改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并分析了以后的发展和努力方向等多个方面环节。

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多方面的一体化,它包括了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案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场所一体化、考核一体化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下面就个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浅谈一下电气技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一体化"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的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能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例如:在制订技师电气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候,我们就围绕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能力培养,瞄准就业实际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认真研究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如:下页的图表)

1、电气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装置、供配电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实验、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2、电气技术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电力拖动理论为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电气设备、自动化设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等实施控制和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学生在掌握控制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同时,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先进的思想和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文明举止的行为习惯; 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法律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电力拖动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楼宇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需要;

(3)具有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电力拖动自动化、供配电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试验、运行、监测和分析的能力;

(4)具备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5)具备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学计划直接影响到专业的发展方向。

二、"一体化"教学大纲

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一旦确定以后,每一门课程都应制定出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此外,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方向;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内容、实训内容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教学大纲不仅是讲授大纲,还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总之,教学大纲是课程内容合乎逻辑的构架,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对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反映,是"一体化"教学中重要的部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和重要性。所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要,围绕着教学计划,集思广义,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每一个课程分成若干个课题或项目,再把每一个课题或项目分成若干个实训。把相关的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一个课题和实训中。使学生用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

选定的教学课题满足以下要求:

(1)课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以内;

(2)学生对所确定的课题及其结果有着较强的兴趣;

(3)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所比较熟悉的:

(4)课题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是有能力完成的;

(5)在课题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制定课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课题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2)此课题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

(3)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

(4)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课题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选用和编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选用和编写"一体化"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各模块内容的比例,注意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的分配。

"一体化"教材的科学性表现在书中内容体现了根据课题的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性:统筹安排每一个模块的顺序,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实用性:抛开纯理论的讲解,以生活实例和社会需求为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有效性: 用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电力拖动基础训练》的编写中各模块的比重为(见下页的图表)。

四、"一体化"教案

"一体化"教案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可操作性。教案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决定了教学的结果,所以教案的编写在教学环节中是十分重要的。它的编写,需要老师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前,备课压力在加大,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为解决备课的问题,减轻老师的备课压力丰富课堂内容,各课题老师采取集中备课的方式。

五、"一体化"教学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是十分重要的,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所以要加强一体化的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是融教室、实训、考工等于一体。需购置和自制了大量的教学设备,在各个专业教室都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考工强化训练和考工等多种功能,营造出了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构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际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能力培养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综合性人才,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在电气技术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某一种典型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把教学与生产制造结合起来,营造一种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室的不足属于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理论教室不但用于白天上课,而且用于学生晚上晚自习(我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所以,不可能将理论课室改造为"一体化"教学场地。为此,我们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教室的功能,将文化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放在理论教室,再把理论教室和实习教室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一体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直接就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技工类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面向各行各业的生产第一线,所承担的工作是把成熟的技术规范、技术知识应用于现实生产并转变为产品或直接的服务。也就是说,技工类院校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这种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在从事技工类院校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除要求他们在所从事的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要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但是从当前我院及其他技工类院校的教师队伍的现状看,现在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应该说只是少数,尚有大部分教师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并成为制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更关系到所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潜力和就业前景。而教师队伍的水平高低,将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院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打破传统的体系,成立了"一体化"教学研究室和"一体化"教学课题组及"一体化"教学责任老师(学科带头人)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体系。

除此以外,我们还积极的从大型企业、公司聘请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来校教学,满足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技能。

(如下图)

七、"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组织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我院已经初步成型。实现"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共识。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理念的转变,策略的更新是重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课时操作层面的落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教师必须在构建自己教学风格,教育价值,精神世界的基础上,将教案开发成丰富的情境资源,提供层次分明,逐步深入,便于拓展的题目,使学生在做这些课题时能从实际入手,从问题中找区别和联系,形成猜想和顿悟,经过思考从中总结经验。长此以往,逐步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分辨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事实上,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的思考就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我们要求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索、发现、创新、提高,这就经常提到的问题式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每堂课上教师、学生共同去研讨、探究、学习,使学习中的师生始终处于一种共生共长的和谐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师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积累、培养、渐进。在这种师生的知识和能力渐生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逐步提高,视野逐渐开阔,并能进一步拓展延伸。由于课堂上师生都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便于调整、补充、矫正,这样就搭建了师生互动的平台。

对于教师来说,能否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我在一体化教案的编写中,多列写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一类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上培养起来的积极的思维,饱满的情绪延续到课后,以求课堂教学的持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以一体化的教学方案为依托,总是鼓励学生先去做,做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引导启发。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生动地、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空间。

结合问题教学法和行为引导教学法组合成项目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了问题教学法和行为引导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1、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解决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形成"用所学知识去实践,从实践中学知识"的教学模式。

2、自主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的去学习。  3、发展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式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特点。

学生在解决和处理一个任务或项目时,通过互相讨论、查阅资料图书和上网查找资料,制定方案,决策问题的解决和处理的方法。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破了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开阔了教与学的视野,为学生发展式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5、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不允许批评学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取得成功,促进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6、评价特点: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一张试卷,确定学生的学期成绩或学生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总结教学过程经历如下几个环节:

(1)复习导入新课,基本知识介绍,然后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各种方法的分析:分析每个同学的想法让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利弊,选择最佳方案。

(2)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教师签字认可;

根据最佳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工艺流程、材料的选择,数量、工具仪表的选用。列写材料清单。老师利用学生写自己计划的时间,进行学生的设计思路检查,及时更正和修改。

(3)分组分工,以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确立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各组长进行,各组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列写小组工作计划、工艺流程,总的工具材料清单。老师换身份成了仓库保管员,各组长拿材料清单进行材料的 "购买",然后把购买的材料分给自己的组员进行施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在巡回指导时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教学。可以节约时间,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4)检查评估,首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评,然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

任务的检查评估,对各种设计方案的安装进行总评,评出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指出不好的作品进行批评指正。使其在学习中具有竞争意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在完成该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介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一些较好的方法。

(5)布置课后思考作业。

课后思考作业,可以是课堂相关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内容,通过互相讨论、查阅资料图书和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破了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开阔了教与学的视野,为学生发展式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也为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技能竞赛准备人才。

整个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尝试了一种开放、互动、创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讨论和查找资料,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突破了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开阔了教与学的视野,为学生发展式地进行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学生的组织。

分组教学的好处分析:

1、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掘这些学生的技能潜力,各小组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组长也可以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2、学生的管理。现在每个班级都超过了50人,上课学生的管理也成了,老师头疼的问题,采用小组制,可以解决学生的管理问题。各小组组长负着本小组纪律和考核,随时汇报老师,进行小组量化评比。用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

3、实习材料的管理。学生多,实习材料的管理,同样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采用小组制,让组长进行材料的领取和检查回收,领取材料时小组长统一的进行材料质量数量的核实签字,发放材料,责任到人。材料回收时,小组长认真检查,回收仓库。

七、学生的考核

学生的考核将单一的纯理论考试调整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报告与实物制作相结合、整体与单元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法。特别是要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积极探索考核学生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八、努力的方向

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动起来的同时,老师也动起来,教学取得了初步成功,形成了教学、教研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我们将朝着更新的"一体化"教学方向发展。

篇2

一、工作目标

针对我县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统筹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网络直播平台,尊重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发挥学校和师生能动作用,整合适配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电视、家庭电脑和智能终端等,有计划有组织开展“一校一策”网上教学、在线授课(听课)、资源点播和线上辅导、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指导家长督促学生延期开学期间在家学习,实现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实施。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负责全市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协调调度。县教育局负责本地中职学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监督落实、技术指导和跟踪管理。中职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省和学校在线课程平台、以及其他在线教育平台和教学资源,负责本校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精准施策。中职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和教学资源平台,按照“一校一案”和快捷、易用、实用、普惠的要求,优先选用本地、本校应用成熟的平台开展网上教学工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安排,切实有效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备课、授课、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确保网上教学活动安全有序、务实高效。

(三)确保质量。中职学校要充分考虑城区、农村等信息资源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办法和解决措施,灵活开展网上教学活动。不得组织线下集中学习和集中培训,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确保师生安全。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疫情防控为主”要求。把保证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把实现“延迟开学不停学、不停教”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实现中职学校春季延迟开学不停学、教学计划不缩水、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学生。2月17日前,中职学校要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课程表,做好自有自建自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安排部署工作,完成网络平台班级、科任教师、学生等组建工作,并将教学计划、方案等上传至学习平台,做好学生网络学习的准备工作和教师网上培训、备课。2月24日前,做好开展网上教学所有准备工作,并按照调整后的教学计划适时启动实施网上教学活动。中职学校在原计划的正式开学日之前,不得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可安排一些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寓教于乐等方面的网上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度过愉快的假期。

(二)强化“网络资源”共享机制。中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先借鉴,再研发”办法,首次开课可选择国家、省级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的在线课程或在白城市职业教育微信群中推荐的平台(如高教出版社、智慧树等中职学校学习平台,可自行遴选)免费中职通识网络课程,减少首次开课任课教师工作量和难度。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为网上教学和相关培训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技术支持,确保线上直播授课、同步课堂、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前做好网络平台应用测试。

(三)做好教学有序衔接。中职学校制定网络教学计划、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尽可能保障能开即开的前提下,以中职学校必修课程(基础模块)为主,做好跟踪考核工作。学生线上网络学习要留痕、存档,与学期“正常开学”的教学工作有序衔接。延期开学期间,一律暂停组织包括毕业实习、技能竞赛实训等所有的实习实训活动,不组织不参加任何人员密集的各类活动。学生应通过学习平成任课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学习质量。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合力。中职学校要做好线上网络教学的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强调家校密切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提前做好网络教学的准备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网络教学、完成网上作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防止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县延期开学期间中职学校网络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安排,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中职学校、教师全面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根据教学实效对相关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二)做好教师培训。学校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网上教学指导培训,按批次开展多批次远程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效。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做好相关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市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网上教学的监督管理,网上教学要做到有计划、有课表、有教案、有作业、有答疑、有作息时间表。学生网上学习时间暂定为:上午时间(教学指导时间):8:00—11:00;下午(自学、答疑、作业时间):13:30—16:30。中职学校、任课教师要提前一天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给学生推送学习任务、指导重难点和有关要求。要指导学生在家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导,并及时反馈结果,通过网络答疑解惑、纠错。

篇3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篇4

    一、教学方面:

    1、 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反思: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 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 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 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及时、灵活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4、 认真考核:按照《XX——XX年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反思:在制定方案中,有些可能还不够完善,检测、评价的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5、 课后反思:本学期,由于跨校区上课,听、评课的效率不高,听课的次数较少,反思不够深刻和具体。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上,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教学随笔,没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对自己进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留下遗憾。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 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四班及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开学初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课,并且取得了家长的好评。在庆“六、一”的活动中,编排了腰鼓队的表演和三年级的口风琴表演。并且参加了全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在我的精心准备下,这节口风琴课《欢乐颂》身受同学们的欢迎,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会吹奏乐曲,而且还认识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了他的一生及他的作品。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特色工作

篇5

在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当中,必须有一个详细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当中,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在编制实践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以能力为本”的理念,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能力框架,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要求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其中,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与市场营销专业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结合起来,不断细化教学内容。在单元设置上,要严格按照“能力评估标准--能力培养设计--能力培养安排--能力评估考核”的模式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在单元内容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制定每个单元的能力评估标准和能力培养设计,设计能力培养活动,对学生的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能力评估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教学系统,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要走出校门,走到市场和企业当中,了解市场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人士对市场营销实践性教学的意见,从而从使实践性教学计划经历一个从学校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学校的循环过程,保证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二、构建适合实践性教学的教学体制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当中,采取的一年两学期制,在课程教学上是以小时为教学单位安排教学进行的,市场营销的多门课程是在同一个教学时间内交替进行的,教学活动大部分集中在课堂上、学校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实施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组织的核心,但是职业能力形成是一种连续性比较强的活动,单纯的在校外进行实践性教学,一次教学活动两节课的安排显然也不切实际,这就要求改进传统的教学安排。

第一,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框架。将课时安排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按照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集成实践性教学模块和职业能力包。

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系统 系统设计

为了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更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学院致力于构建一个具有明显“理实一体化”特色的,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以相关的教学信息搜集处理为核心的,科学有效、严谨务实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规范各种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及其他教学基本建设,最终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1 系统简介

教学质量监控是对教学状态进行监控,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学生、教师、督导专家、校领导等多个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对各教学管理、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及效果、考试、实训等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及效果进行监控、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和公式,将评价内容数据化,并对数据进行搜集、加工处理,形成各种汇总报表,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考核分析,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为出现的问题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1.1 系统目标

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一套基于B/S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使教务处同学院各个教学部门、二级学院、系、部、处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联。

通过系统,能够实现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全过程的监控;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的调控及监督,完成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数据保存及评价,统筹教学资源,达到节约教学成本、优化教学资源、考察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组织实施

我院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控主要分三个阶段,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为一个监控阶段,完成一个监控流程的工作。

开学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监控内容是教学相关文件、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活动规范等文件及其执行情况;主要监控手段是检查;主要任务是保证教学单位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相关教学规范、制度执行教学。

2 需求分析

2.1 系统主要功能

2.1.1 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授课计划等)准备阶段

教学资源调配,相关教务安排及;教师上传上课前的教案,课程规划。

2.1.2 教学过程监督及考评阶段

教师上课考勤由指定学生完成,上传数据,记录教师上课考勤;教师授课内容评教:评教权重依次减弱,以学生考评为主;学生评教:学生对授课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阶段性评价;督导评教:专家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抽查性考评;同行评教:专业老师通过听课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考评;领导评教:领导对授课老师授课内容进行抽查性考评。

2.2 系统功能划分

2.2.1修订教学文件

教务处根据专业建设方案,事先拟定好《教学计划进程表》。

每学期末,教务处将拟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分发至各二级学院教务部门,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下学期的校历和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精确的《学期教学进程表》报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后放入系统保存。

系统分发《学期教学进程表》给各二级学院,再由二级学院分发给各系部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期教学进程表》及教研室任课教师情况,制作《教学任务书》,并分派给对应教师。任课教师收到《教学任务书》,在假期中完成对应课程的《授课计划》和《教案》,并在新学期开始前提交至系统。

2.2.2教学过程监督及考评

对各种教学对象的监控表格已事先由系统管理员制定存入系统,在学期中时,由教务处指定需要评估的教学对象,并授权对应权限的人(如教师讲课记录评价由教学督导员填写,学生测评教学评价由被授课班级学生填写,教学意见反馈表由听课校领导填写,班级周教学情况记录由班级学习委员填写等等),权限人登录系统查看并需要时能够打印待填写的资料,于教学过程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将资料录入系统保存,已保存的评估结果可由有权限的人登录查看、存档。

参考文献

[1]张友生.软件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雁. B/S结构中职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张枝军,蔡锦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山野职业技术学院,2007.

[4]黄和平.基于Internet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06.

[5]张趁香.基于Web Services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

作者单位

篇7

一、学期备课

一般都是在开学前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熟悉了解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纲领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原则和目标要求。通过熟悉了解教学计划,可以明确:所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对所任课程提出的原则要求。这样就能明确所任课程的具体任务。

(二)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上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课时分配等。教师掌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研究和处理教学教法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三)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教师要通过每一节课逐步完成一本教材的授课任务。通过通读教材,可以熟悉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掌握每一个局部内容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占比重,按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舍取。

(四)了解学生。备课效果的好与坏,是要看备课能否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教师不能单方面考虑怎样“教出去”,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到手”。这样就要求备课有针对性,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以及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点、爱好和兴趣等。把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进度的快与慢,才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五)参考资料。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要广泛阅读专业资料,以补充现代科技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如:阅读有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制订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教学进度的运行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课题,各课题的教学量和时间安排,各课题所需要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以及结合实验、实习对一些局部内容在讲授上做适当调整,在学期授课计划中应该确定下来。

二、章节备课

这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每一章之前的备课。其在于对整个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认真考虑确保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课前备课打下基础。

三、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在讲授每节课前的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教材。这是课前备课的首要工作。钻研教材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指: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

1.理解:是基础,对各种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技术等内容要懂,搞清楚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掌握教材的系统性。

2.掌握:掌握教材有两个涵义:一是找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补充:是根据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这是更新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跟上科技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

4.熟记:是对前三者的巩固。只有熟记,讲课时才能摆脱照本宣科的呆板状态,灵活自如,充分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结晶。教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如果教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案则是经过教师反复琢磨,加工提炼,重新创造的内容丰富的活教材。教师是在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编写教案。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案首页。是学校印发的有许多栏目的首页,分两次填写,第一次是编写完教案之后填写,内容有:授课班级,学科名称,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提问的问题和复习的思考题等。第二次是在讲课后填写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不断提高讲课水平。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业教学 职业岗位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我院开展与企业联合的“订单式”“冠名班”培养,直接将企业需要的技术讲授和培训搬进课堂,大大加强了专业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素质和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一、校企合作实施方式

以我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简要说明校企合作实施的主要方式如下:

1、成立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精密机械技术专业及课程特点,聘请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内容,提供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精密机械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研讨,对一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查找不足,调整和完善相关计划,保证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1]

2、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本专业在原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保障制度与实施措施,通过“现代―海鸥”育人共同体,大胆构建与实践符合本专业现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入校便与企业师傅签定“学徒协议书”,学生三年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伴随、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师傅指导学生在校内实训车间或企业实习岗位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师傅在真实生产环境中的指导融入现代钟表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钟表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的多证书毕业,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手表装配和维修等岗位高端技能人才。

3、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4、轮岗实训模式

学生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自动车床操作、数控车床操作、数控加工中心操作、手表装配、质量检验等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培养学生未来从事职业岗位的实战能力与竞争实力。

5、顶岗实习模式

第6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学生在轮岗实训过程中的表现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完成毕业综合实践,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

6、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课程开发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由学校负责完成,职业技能学习领域(包括轮岗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无缝对接。

没有企业参与教学的职业教育是落后的教育,学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步就班的实施教学,实践和实验教学设备陈旧,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跟不上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造成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校企之间出现了真空地带,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专业类型、人才规格层次无序的状态。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订单式”“冠名班”教学,学院与企业评选优秀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专家团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2]

2、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

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企业环境熏陶和必要的实习条件、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生产实践过程就是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学生在师傅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同时,也把在实践中的体验进行理论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

3、有利于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从高校高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内设立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在企业创设校外顶岗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把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对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施中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一是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不稳定。二是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呼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以推进校企合作的进程;职业院校本身也要转变观念,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4期

[2].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篇9

关键词: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职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3-0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将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和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和在企业直接参与实践而获得的实际工作经历相结合,通过工作来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制度,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顶岗实习中,把学习任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会了与师傅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是他们毕业前就了解企业一线工作时,还需要学习什么,给自己回校后学习找到了目标、努力方向。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数控机床及典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专业人才。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先讲授文化基础课,再讲授专业基础课,然后集中在学校内或到企业集中实习。通过实践验证人才培养方案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企业岗位的需求。为此我们与企业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共同修改培养方案,系统的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课程内容等方面大胆的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学生“校内学习、企业实习、学校再学习、对口企业再实习”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学期在校学习一年,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基本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维修电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力拖动技能等课程;第三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由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第四、第五学期在学校内再进行一年的“核心技能模块”专业课程学习与训练。此阶段包括机床电气设备维修技能训练、单片机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等;第六学期,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意向,有针对性顶岗实习,增加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岗位任职能力,增加高职毕业生职业竞争力,保证高职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理事单位中,我们选择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08级至11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分别到青岛地恩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利达自行车山东分公司、德州中大・贝莱特等大型企业顶岗实习。参加企业的生产,跟师傅一起参与电动工具的零件加工,电动工具的组装;自行车零件架子的焊接、各零部件的加工,自行车装配;空调设备的部件加工、检验,设备组装、安装等具体任务。通过实习,学生也掌握了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生产操作技能。我们选派业务能力强、政治觉悟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带队,在企业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为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未来选择就业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每个学生配一个师傅,指导、监督学生实习,在企业实习阶段,同时讲授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管理。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学校、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习的评价工作,即由学校、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对所有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期末考试等做出综合评价。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亲自体验企业生产环境,亲身观察经历企业生产过程,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企业生产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宽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零距离”对接。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岗位实践、参加岗位生产和管理,了解企业工人生活,学生学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协作精神,提高了职业能力竞争能力。

每批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我们都召开学校、企业、学生座谈会,了解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学生中进行调查问卷。通过企业和学生了解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我们分类汇总、研究、讨论,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准,与合作企业组成的专业学术指导委员会共同修订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等级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打破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构架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为体系构架课程体系,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学生取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加开第二、三专业的专业知识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第二、三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考试,取得第二、三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路子,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同类院校中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75-77.

篇10

幵学初工作:

1、结合电访和对幼儿观察分析,完成对班级新生及旧生幼儿发展水平的初步评估。

2、根据幼儿情况及班级条件,制定详细的幼儿教育计划。教育教学目标及完成进度的日程安排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对发展较差幼儿的补差措施,发展较快幼儿的提高。

3、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布置好班级教育教学的小环境,预先设计好幼儿作品的存放处;及对班级整个环境的设计,对于班级物品实行五常管理。

4、班级保教人员共同制定各项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基本常规,做到统一要求,建立班级教育活动的运转机制,还要带领幼儿熟悉环境,认识新进工作人员,了解班级的管理常规,初步建立师生友好。

5、做好期初的家长会工作,让家长了解

学期中的工作:

1、每日事务:

检查教育教学计划,了解当日活动内容,准备好当日班级教育活动所需的材料,掌握好材料的分配情况,针对前一日教学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新授、保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具体实施当日的教育教学方案,严格按计划和规则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作好教学效果记录,做好个别幼儿的辅导工作。

2、每周工作:

①提前一周备好课,制定周教育进度及活动安排、制定班级每日教育教学活动方案。

②根据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做好一周教具,学具材料的搜集与制作。

③对幼儿一周的学习表现与家长进行沟通。

④每周五班级召开班级会议,总结本周的工作、安排下周的工作,商讨对本班问题的解决方法,研究班级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措施、协调分工与配合。

3、每月工作:

①做好个别儿童教育的计划与修订措施,针对不同的小朋友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每月在园所内听课并做好相应的笔录,吸取别人优秀的地方(取长补短),并总结个人心得、总结个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方法的运用情况。

期末工作:

1、整理教育活动笔记、电访记录、班级日志及对班级幼儿保教用品的完成。

2、做好幼儿全学期的评估工作,写好幼儿发展情况及表现小结。

3、做好他们与小学的相关衔结工作。

其它工作:

1、班级交流活动:

2月11日元宵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1日期初家长会,4月22日春游5月1日劳动节,5月14日母亲节,5月20日家长半天幵放日活动,5月31日端午节,6月1日儿童节,6月18日父亲节,7月15日期末家长会,7月22日第一届毕业典礼。

2、家长工作:

①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幼儿在园内、园外的各种表现。

②帮助家长创设家教环境与生活环境,营造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

③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予指导,定期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各种行为习惯。

④宣传正确的保教思想,争取家长对园内班级管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