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4 17: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创新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 教学质量
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年招生由108万人增加到540万人,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由不到800万人增加到2500万人,学生毛入学率达22%。我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步伐,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当前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
乐山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一直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以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通过不断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了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实践环节和教师教育特色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方案。乐山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紧扣“西部、地方、新建、师范”的基本校情,围绕“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各专业制订的教学计划强调本科意识;2004年作为四川省第一批学分制试点学校,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制订了平台模块学分制教学计划;2005年又做了进一步完善。在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作为根本着眼点,突出师范特色和实践环节。经过几年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2006年12月,该校接受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现改革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方案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7年教学评估后的整改阶段,该校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现状,再一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这次修订遵循“精选、重练、增选、显用”的原则,适当压缩课堂讲授内容,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重点突出实践环节和教师教育特色。师范文科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60~170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控制在2200~2300学时,课堂教学压缩200~300学时,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133(2005年为17),学分比例≥19%(2005年为10%)。师范理科与非师范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65~175学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控制在2300~2400学时,课堂教学压缩200~300学时,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1≥46(2005年分别为17和19)、学分比例≥126%(2005年分别为9.7%和11%)。教师教育课程学时学分数也由原来的18个必修学分增加到35个必修学分、6个选修学分。其中,增设2个学分的师范技能训练内容和试讲试教环节,教育实习时间延长至1学期,增至16学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素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进一步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乐山师范学院2007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整体设计了实践课程的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环节,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互渗透,构建了“一条主线”(所有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展开)、“两个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三个层次”(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七大模块”(课程实验实践、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凸现该校“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培养优秀的教育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要务。教学实践是师范生从准教师走向正式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在实践中的运用、检验、巩固、提炼、升华的过程。该校在传统的教育实习、见习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新思路、新方法。2007年,该校与乐山教育局合作,实施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双培计划”,为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双培计划”是指高校选派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并对学生顶岗置换出来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该校于2007年3月开始实施“双培计划”,迄今为止已派出12个专业300多名学生到乐山市178所中小学和新津、雅安等部分乡村中学顶岗支教,并对置换出的200多名农村教师进行了培训。这种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及农村教师知识更新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使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地提高。这体现在:一是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基层教育生活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体会到了教师的崇高和伟大,树立起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二是提高了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乡村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消化了理论知识,个人技能得到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提高。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通过顶岗认识到了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促使其回校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第一课堂实施“平台模块学分制”,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第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2000年升本以来,该校面对教学资源紧缺与推行完全学分制对资源要求较高的矛盾,探索构建了一套切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人才培养方案。
两个平台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分两段安排。前两年为第一平台,通识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平台。后两年为第二平台,主要是专业必修、辅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遵循基础课要“宽而厚”、专业课要“少而精”、选修课要“新而活”的原则,适当压缩总学时、学分,并逐步降低必修课的比重,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用二至四年的时间在第一平台学习,以便夯实基础知识;鼓励学生中途创业,以便学习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注重过程管理,对于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个别学生在第一平台予以淘汰;学生一般在两年后进入第二平台学习,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样更有利于与多变的人才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
课程分类模块化组合。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按不同层次、难度、学时和教学进度设若干课程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各类课程中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这种模块划分照顾了不同层面的学时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专业课的设置,强调“必需、够用”。学生通过通识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然后再选择某个专业方向的分流课程模块或辅修专业课
程模块修读,有利于在本专业领域有所侧重或在其他专业领域的横向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试行,“平台模块学分制”实现了“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比较合理的整合,缓和了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学分制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同时,它融合了我国传统教育注重德育和养成教育的优势,减少了对现行德育及学生管理体制的冲击,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体现了因材施教。两个平台的学制结构也更加灵活,更具优势,既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四年学制内正常毕业,又使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在第一平台延长学制、夯实基础。
第二课堂搭建多机制、多平台的育人新体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积极延伸。学校将第二课堂育人纳入到学校培养方案中,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任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特殊群体。
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乐山师范学院一直坚持把学生专业实习见习、社区志愿者服务、假期社会实践等进行统筹规划,将提高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和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按照“项目化、基地化、专业化”原则,坚持“组织活动有项目、指导活动要专业、开展活动有基地”的指导方针,逐步建设了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目前,该校已建立教育实习见习基地、科研实践基地、生产劳动基地、对口扶贫基地、军民共建基地等各类社会实践基地200多个。近三年,仅集中参与校、系两级教育实习小分队的人数就达一万余人次,数百名学生先后参加社区挂职锻炼。
以学生科研为龙头、艺术专长班、校内外科技竞赛为依托,全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该校每年投入5万元设立校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研。仅2007年就有1449人次申报校级科研课题415项,立项227项,在核心刊物和公开刊物80多篇。
篇2
[摘要]近年来,国家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对于在教育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会找专业人士解答,尤其是高考填报志愿,但市场上还未有完善的机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这一市场现状,进行了需求,前景,投资,风险等有关方面的分析,确定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后,提出方案,创建了高考咨询服务机构。
[
关键词 ]市场;需求;创新;可行性
一、总论
(一)项目的主要内容
宏图高考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针对高考生填报志愿进行咨询的服务型公司,公司通过引进经国家认证的先进高考志愿填报技术,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高考生的优势分析、兴趣分析、行为特点分析、职业性格分析、等人才测评结果,分析该学生最适合的就业发展方向,聘请资深高考报考指导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及其未来发展情况,给学生制定出系统化、合理性的方案帮助学生进行报考选择,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
(二)项目背景情况
据统计,辽宁省2013年有254000名学生报名参加高考,沈阳市有39000人参加高考。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育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数以万计的考生家长,对于孩子高考填报志愿等诸多选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针对性强、服务完善的机构为其答疑解惑,类似的高考教育咨询服务公司非常缺乏。经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市场有三种志愿填报咨询体系。通过考察及分析,发现各体系都有其利弊。这些服务具有片面性、短暂性和缺乏长期跟踪的环节,导致无法彻底、全面、系统的解决问题。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
公司对大学生进行相关市场调研,研究数据显示仅有12.9%的大学生是根据父母的意见进行志愿报考,约17.3%的大学生根据老师建议进行志愿报考,13.4%的大学生由专业人士指导进行报考,5.9%的大学生是根据网上模拟志愿填报系统进行高考报考,42.6%的大学生根据自己喜好进行志愿报考。经市场调研,在不充分了解自己性格爱好的情况下,报考自己不熟悉或是不喜欢的大学及专业的大有人在。因此,在报考志愿时做相关高考志愿咨询是必要的,也将是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将会考虑选择的一项服务。
(二)项目的创新性概述
我公司通过引进经国家认证的先进高考志愿填报技术,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高考生的优势分析、兴趣分析、行为特点分析、职业性格分析、等人才测评结果,分析该学生最适合的就业发展方向,聘请资深高考报考指导教师为学生介绍相关专业及其未来发展情况,给学生制定出系统化、合理性的方案帮助学生进行报考选择,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方案。在后期发展中,公司后期将业务扩大到转向艺体生发展方向、出国留学前期准备上,对此类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并对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挖掘特长,激发潜能,从而把他们打造成为可用之才。
三、项目实施方案
本公司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及高考志愿报考辅导老师组建咨询团队。每个团队配备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及高考志愿报考辅导老师。目前公司已成立“指南针”高考志愿咨询团队、“逐梦”高考志愿咨询团队、“骄子”高考志愿咨询团队。每个团队收费标准不同,供顾客选择,同时接受咨询服务的项目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以下为接受最高价位咨询服务步骤:1.预约指导团队(通过网络、电话),签署《高考志愿咨询服务登记表》及《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协议》;2.咨询服务一:通过“志愿宝”体系,根据考生分数制定相关专业及大学报考方案;3.咨询服务二:由该团队的心理咨询师对考生进行性格特长等专业分析;4.咨询服务三:由该团队的资深高考志愿报考老师为学生分析各专业发展前景,供顾客选择;5.将最终方案提供给考生及家长。
四、筹资决策
公司筹集资金40万元,由宏图内部出资40万元,其中租赁办公场地24000元,置办办公设备10000元。
五、经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根据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NPV=164.7037(万元)期初投资40万元,164.7037-40>0。所以说明计算期内项目盈利能力很好,投资方案非常可行。除此之外,动态投资回收期就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净现金流量累计现值等于零时的年份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经计算,投资回收期为1.92年,即23个月,投资回收期较短,投资方案可行。
(二)项目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1.市场风险:创业初期,品牌尚未形成,推广需要一定时间,与地方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及宣传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通过更大的营销努力提高市场份额:初期针对重点中学进行营销,接着拓展普通中学,加大营销力度。
2.营销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空间的了解和认识,同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组织具有专业素质的营销队伍,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随时了解市场动态。
3.技术风险:竞争者的技术追随。对策:(1)增加技术研发的费用投入;(2)多元化经营,化解对单一服务的依赖性风险。
4.管理风险:人才的流失,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的不适应性。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方法做适应性的改变,同时倡导组织创新、思想创新。
5.财务风险:公司发展初期,资金短缺风险,即资金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对策:(1)完善和加强公司自身的“造血”机制;(2)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建宗.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文学(社会科学版),2006(5):124—126.
[2]王泽.透视四川美术高考培训现状[J].艺术教育研究(社会科学版),2012(5):96—97.
[ 3 ] 伍振.给“高考经济”热降降温[ J ] .西部大开发( 社会科学版),2006(6):16.
篇3
作者简介:王雪原(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与创新管理;焦洪波(198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资源配置与系统优化;李葳(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摘要:在分析企业创新方案制定、创新准备与创新实施等不同创新阶段对应的资源识别与方案制定、创新资源需求确定、创新方案任务分解、资源可获渠道分析、权衡成本与风险、选择资源获取渠道、创新资源分配与资源供给风险识别及控制等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不同资源管理内容的矛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矛盾问题解决方法。创新资源管理矛盾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可为企业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与创新绩效提供有效参考与方法支持。
关键词:创新资源;创新过程;矛盾问题;解决方法; TRIZ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31;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0-0029-04
Contradiction Problems Analysis and
Solving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Innovation Process
WANG Xueyuan, JIAO Hongbo, LI 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innovating stages such as enterprise innovating scheme design, innovating preparation, innovating implement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 such as resources identification and scheme design, innovation resources demand confirmation, innovation task division and resources obtaining channel analysis, cost and risk weighing and obtaining channel selection, innov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resources supplying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and so on, this paper discovers contradiction problems of different resources managing content and then solving methods are accordingly brought forward. Innov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tradicts analysis and solving thought can offer effective references and method support to enhanc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resources utiliz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innovation resources; innovation process; contradiction problems; solving method; TRIZ theory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Arnould指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组织中的资源[1]。Michel等认为价值创造是经济行为者通过多种资源交互产生的[2]。Lusch等进一步指出价值创造要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具体收益,资源本身并不会自然创造价值,需要组织将各种资源加以应用、整合[3]。可见,如何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创新资源能够按照企业创新战略要求实现及时供给,以及根据任务性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TRIZ是发现问题解决理论,该理论认为解决冲突是企业技术系统进化的推动力。借鉴TRIZ理论这一思想,对于实现企业创新与资源的有效利用,探索与挖掘企业创新过程中创新资源管理的矛盾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2创新过程与创新资源管理
企业创新过程一般包含创新方案制定、创新准备、创新实施3个阶段,即根据企业战略及发展现状确定其技术创新方案,根据创新任务要求完成相应准备工作,进行研发与创新活动。
21创新方案制定
Loewe等指出在开展创新活动前,可利用创新结构图明确创新所需的3个关键问题,即做什么、谁来做及怎么做[4]。戚安邦等将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分解为项目组合,并提出了项目组合的全过程集成管理实施方法[5]。综合上述研究可知,创新方案制定过程就是确定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所需资源以及细化创新任务的过程。该阶段中,企业创新资源拥有情况影响创新方案制定,因此该阶段首先应开展企业创新资源识别,确定优势、瓶颈、闲置与可用资源范畴等;其次,根据企业制定的创新战略确定不同种类创新资源的需求数量、质量等,明确各类创新资源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程度、可获性、重要性等;最后,根据企业创新战略分解创新任务,确定创新任务的串联、并联关系。
22创新准备
Douglas指出科学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动是企业成功实现创新的关键[6]。孙杨等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资源获取的不同渠道对创新产生的影响[7]。白少布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建立了资金获取的风险预警模型[8]。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创新准备阶段重点任务在于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做好提前准备,保障创新活动各项要求能及时满足。该阶段创新资源管理体现为以下三点:首先,通过实际联系确定资源的可获渠道;其次,确定不同渠道获取相关资源的成本、风险与可靠性等;最后,针对各种资源对企业创新研发重要性及获得成本与可靠性等,确定其获取渠道或资源获取渠道的组合,以保障资源及时供给。
23创新实施
张运生指出创新系统具有技术标准化、技术模块化等本质特征[9]。叶琛基于模块化思想,对网格计算中任务分解和提交开展了研究[10]。钟昌宝等设计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寻求最佳优化方案[11]。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创新实施阶段的重点任务在于按时完成创新任务,根据创新任务分解情况及资源获取情况,进行合理匹配。该阶段的创新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创新任务进行模块化分解,依据不同模块重要程度、串并联关系及创新资源需求情况等,设计创新资源项目分配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创新资源匹配的优先顺序与时间要求等;同时,通过风险预警与调控等,避免资源瓶颈影响创新进度,从而实现研发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确定企业创新过程与创新资源管理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3基于创新过程的创新资源管理矛盾问题分析
提前识别各种矛盾问题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资源供给不及时给企业创新活动带来的影响与损失。
3.1创新方案设计阶段创新资源管理的矛盾问题
311资源识别与方案制定
企业创新资源一般包含优势资源、瓶颈资源、过度利用资源及闲置资源等。优势资源与瓶颈资源是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与决定作用的资源,但两者对企业创新影响方式不同。优势资源是形成企业创新特色与核心能力的关键,是否在创新活动中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创新水平与质量,优势资源通过带动、辐射与牵引作用等,实现企业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瓶颈资源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制约作用,限制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范畴与领域,突破瓶颈资源的限制,企业创新质量将实现大幅度提升。过度利用资源是指企业部分创新资源存在超负荷利用现象,如人力资源中掌握企业核心技术或处于主导技术研发方向的研究人员,可能受到企业战略导向作用,参与不同产品开发小组研究工作,导致其超负荷劳动。同样,企业也存在闲置资源,由于偏离企业业务主线或同类替代资源丰富等,导致资源长期无法充分利用。
针对四类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解决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但在企业创新战略方案制定时通常难以实现不同种类创新资源的协同,导致创新方案与企业拥有创新资源现状不匹配:①企业创新资源识别中仅注意到企业某种资源,忽视了其他资源,导致资源低效率使用。这种情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瓶颈资源的识别与突破,忽视了冗余与闲置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关注人力资源等某类资源所处状态而忽视其他类别资源。两种情况制定的创新方案都不利于企业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②根据原有战略优势确定创新方案,导致超负荷资源进一步过度利用,闲置资源依旧闲置。③利用优势资源确定创新方案,忽视优势资源研发方面受到瓶颈资源的制约,从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12创新资源需求情况确定
根据制定的创新方案确定企业所需资源种类、质量。创新资源包含人力、财力、信息、技术、设备等,应分别预测每种创新资源的需求情况;不同企业创新方案对创新资源质量要求也不同,人力资源包含能够理解与新技术功能及结构相关原理的人员,也包含能熟练掌握设计原则,提出创新构想并能开展技术研发的人员,可见企业创新方案应当对所需资源数量及质量结构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企业所需创新资源与拥有创新资源的缺口,为创新准备环节提供参考。
在确定创新资源需求中,通常存在创新资源需求预测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①创新资源之间存在转换关系,可以通过资金作为中间桥梁实现有效转换,但在创新资源需求确定时,通常根据各种创新资源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数量,导致资源需求的调整空间降低,难以实现预测与实际需求的良好匹配。②创新资源需求确定时注重资源数量的分析,对创新资源重要性及获取难易程度分析不足,导致同样创新资源需求满足度的创新方案实施难度不同。③确定创新资源缺口时,无法科学确定企业自身拥有的创新资源量,如将所有资源纳入计算范畴,忽视了需要储备应对风险的资源及处于占用状态的资源等,导致对所缺创新资源估计不足。④企业闲置创新资源可通过参与、合作、互换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有效资源支持,但在创新资源需求中忽视对企业闲置资源的考虑,导致资源短缺与闲置问题并存。
313创新方案任务分解
对企业创新方案进行分解,确定不同子模块的优先顺序,并对各个模块的时间要求、进度安排与模块重要性等进行分析。并行模块在时空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串行模块在时间上具有严格的顺序要求;在对创新方案进行分解时,尽量将其分解成并行模块。并行子项目任务时间要求、人员安排可相对灵活,而串行项目必须提供充分的创新资源支撑,保证其按时完成,避免影响后续研发任务开展;科学预测各个模块的完成时间,结合网络图与关键路径法等,确定项目进度安排;另外,项目进度安排仅能从时间角度确定子模块研发顺序,不同任务模块对创新方案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在兼顾项目时间安排基础上,应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子模块任务进行重点管理,提高其在创新资源分配中的优先序。
在创新任务分解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①根据时间进度安排任务,对重要任务模块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创新延迟或失败;②关注串行模块任务完成进度,忽视并行模块分析,影响创新方案实施效率。
3.2创新准备阶段创新资源管理的矛盾问题
321资源可获渠道分析
不同创新资源拥有不同获取渠道,人力资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研发人员、外部引入人员、项目合作伙伴,除了这些优秀个体外,可以进一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创新团队、专家团队支撑;创新方案所用资金,可以是自有资金、引入借贷资金、合作资金、风险投资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总之,企业创新方案所用创新资源可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科学判定其可能获取渠道,对保障企业创新活动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在分析资源可获渠道时通常存在预测渠道与实际获取渠道不匹配现象:①对于风险偏好型企业,通常将理论上创新资源的所有可获方式视为企业资源可获渠道,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部分渠道不符合企业特征与现实要求,从而导致确定的资源可获渠道范围较实际情况相比过于乐观,反之亦然。②企业创新方案风险确定关乎企业创新决策问题,而部分企业的非科学风险分析会导致企业无法做出科学创新决策。创新资源获取风险并非各种创新资源获取风险的简单加总或乘积,不同创新资源获取渠道提供企业所需创新资源的重要程度不同、可替代程度与转化难度不同等,导致创新资源获取风险确定极为复杂,应综合项目安排、创新资源需求与供给匹配情况等设计科学的方法确定创新资源获取风险。
322权衡获取成本与风险
分析企业创新方案所需创新资源可获渠道后,应进一步权衡不同渠道获取创新资源的成本与风险,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与参考。该阶段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不同获取渠道的成本与风险不同,多数情况下创新资源获取的成本与风险无法同时实现最优。越是可靠的渠道获得资源的成本就越高,如通过一定的使用费利用外部设备检测成本低于将设备租回企业使用,也低于企业购买相应设备,但是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设备提供方比较困难;即便提前预约使用时间,也难以保障企业新技术研发时间完全按照预定时间进行,当变动出现时,仍然无法确保企业能够按时获得技术与产品检测服务。总之,在确定创新资源不同获取渠道的成本与风险时,通常面临的矛盾问题就是成本与风险无法同时实现最优。
323选择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为避免创新资源短缺与供给不足导致研发活动延迟或研发失败等,部分企业会提前筹集多于创新方案所需的资源,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却导致成本偏高,且在研发过程难以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企业为了降低创新成本,没能提前筹集更多的创新资源,在研发中导致资源供给不足。因此在选择创新资源获取渠道时,企业通常出现两种极端选择:①创新资源获取风险过高,影响创新进度;②创新资源获取成本过高,导致资源冗余。
3.3创新实施阶段创新资源管理的矛盾问题
331创新资源的分配
在制定创新方案,并为方案实施做好准备的基础上,根据任务模块的分解情况及创新资源的筹集情况等,对创新资源进行分配,启动研发工作。由于涉及多项管理内容,如项目分解与对接问题、创新资源配置问题及资源与项目匹配问题等,该阶段创新资源管理矛盾问题较多:任务模块所需资源无法得到及时供给、任务模块之间无法有效衔接、创新资源闲置无法及时投入任务模块研发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问题。
332资源供给风险识别与控制
创新资源供给始终处于动态变动中,随着企业创新方案的调整以及创新资源供给源经营情况的变动等,原有的创新资源供给与需求匹配平衡状态将被打破。该阶段部分企业因过多关注现有创新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忽视创新资源来源变动,从而导致创新风险——资源供给不足,因此应当对创新资源开展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
4创新资源管理矛盾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在分析企业创新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基础上,提出矛盾解决思路与方法,可为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参考。
4.1创新方案设计阶段创新资源管理方法
411创新资源识别与方案制定方法
根据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利用频度、产生价值、该类资源在企业的丰富性与获取的难易程度等设计创新资源识别指标体系,对照同行业企业以及企业前期各指标表现情况与变动情况等,确定企业的优势资源、瓶颈资源、过度利用资源与闲置资源。结合TRIZ创新思维方法中的“九屏幕法”,提出过去、当前、未来企业优势创新资源变动情况、企业创新资源子项(人、财、物、技术与信息资源等)数量、质量与发展方向以及企业从事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等战略变动情况。通过上述分析,结合战略地图方法,确定企业创新战略并设计企业创新方案,尽量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引领作用,并将闲置资源直接或通过转化纳入新创新方案应用过程,减少对过超负荷资源的利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协同。
412创新资源需求情况确定方法
首先,确定各种创新资源需求量的上限与下限,利于转化的资源,即通过资金可便利获取的资源,其需求量的确定区间可以适当放宽。对于重要资源、关键资源其需求量的确定区间则可相对缩窄;其次,确定创新资源满足度水平,即判定资源处于哪种状态才能进入满足需求的区间。应综合考虑创新资源供给源的数量、资源获取的成本以及创新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一般而言,创新资源获取容易或成本较低时,提供资源的满足度水平可以适当降低,反之亦然。再次,科学确定企业内部的可用资源,除去其他项目任务占用、处于过度利用状态的资源以及企业预留抵抗风险的资源等,确定能够投入到当前创新方案的创新资源数量、质量与结构等,尽量考虑企业闲置资源的利用问题。最后,综合创新方案所需创新资源数量上下限以及创新资源质量要求与内部可用资源分析等,确定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创新资源的情况,为后续创新准备工作提供依据。
413创新方案任务分解方法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任务分解,对重要模块进行细致分析;在考虑创新方案任务模块时间安排基础上,综合考虑任务模块在创新方案中的重要性、贡献度等,确定任务模块的优先序;对串联、并联模块进行客观、标准的任务描述,保证每个模块的研发活动都有具体参考依据与参照标准,对于比较重要的并行模块,描述可更加具体、细致,以避免产生模块对接问题。
4.2创新准备阶段创新资源管理方法
421确定资源可获渠道方法
制定企业创新资源获取表,对照各项创新资源的各种获取渠道,进行逐项分析。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判定每种获取渠道下创新资源获取的可能性。综合创新资源获取对象的信誉情况、提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需求该类资源的竞争者数量等,确定该种渠道下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风险情况。构建统一的评价指标与标准,设计具体的评分规则,使风险评判更加客观。当创新资源提供者并行提供满足需要的创新资源时,即几个创新资源供给者都能提供满足企业创新方案需求的创新资源时,该种创新资源的获取风险取这些渠道供给风险最小者;对于需要几个创新资源供给者同时供给才能满足的创新资源,其供给风险为串行提供渠道的风险乘积。总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组合来满足企业创新方案对资源的需求,因此应通过计算创新资源供给的混合风险判定方案的整体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保证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422权衡获取成本与风险方法
成本与风险都低的渠道可利用难度较大,但作为优先考虑渠道,应当在创新准备阶段提前进行寻找与挖掘。渠道选择时应在满足获取风险要求基础上优先选择单位成本稳定性高的渠道。除了考虑单一创新资源成本与风险要求,还应当对创新方案整体成本与风险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创新资源获取满足创新方案总体要求。
423选择创新资源获取渠道方法
为避免创新资源风险过高或成本过高的问题,在选择创新资源获取渠道时应当采用如下方法:对于创新资源供给者少或对创新方案实施比较重要的关键资源,采用多种保险制度,一般选择成本较高、风险较低的渠道;对于可获性较高的一般创新资源,选择成本低、风险相对较高的渠道。通过分类处理,保障创新资源成本与风险的均衡。
4.3创新实施阶段创新资源管理方法
431创新资源分配方法
结合TRIZ理论的“组合原理”、多目标方法和运筹学思想,综合考虑方案任务模块的并联、串联关系及任务所需资源的紧急程度等,构建创新资源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保证创新资源分配方法的科学性;在资源分配上,采取“串行模块”优先及发展“并行模块”原则,通过加强创新实施过程监督与控制保障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创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完善企业创新资源分配的相关机制,提升创新资源分配与任务模块协调能力,保障资源分配与调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432资源供给风险识别与控制方法
对重要创新资源供给渠道与供给者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建立创新资源供给者备选库与预警方案等,避免资源短缺;通过完善社会网络关系、建设信息系统等,进一步拓展创新资源供给渠道,实现创新资源供给的多元化与丰富化;探索资源有效集成方法,从加强外部合作角度,构建企业创新资源转换器,利用丰富的网络关系,将不同资源进行有效转化,避免某项资源短缺对企业创新方案实施产生影响。
5结论
本文在分析企业创新资源管理与创新过程匹配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创新资源管理中的共性矛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矛盾解决方法,具体结论如下:企业创新过程包含创新方案设计、创新准备与创新实施3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的企业创新资源管理任务不同。企业创新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包含创新资源识别与方案制定、创新资源需求情况确定以及创新方案任务分解三方面管理内容;创新准备阶段主要包含分析资源可获渠道、权衡获取成本与风险以及选择创新资源获取渠道三方面内容;创新实施阶段主要包含创新资源分配、创新资源供给风险识别与控制两方面内容。不同创新资源管理内容中存在不同矛盾问题,针对各类矛盾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对提高企业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与创新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Arnould E J. Service-dominant Logic and Resource Theory [J].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8, 36 (1): 21-25.
[2]Michel S, Vargo S, Lusch R. Reconfiguration of the Conceptual Landscape: A Tribute to the Service Logic of Richard Norman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8, 36: 152-157.
[3]Lusch R F, Vargo S L, Wessels G. Toward a Conceptual Foundation for Service Science: Contributions from Service-dominant Logic [J]. IBM Systems Journal, 2008, 47(1): 5-14.
[4]Loewe P, Chen G. Changing Your Company’s Approach to Innovation [J]. Strategy & Leadership, 2007, 35(6): 18-26.
[5]戚安邦,顾静,焦旭东.我国创新型企业面向创新战略实施的项目组合全过程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5):106-110.
[6]Douglas J. How to Explore for Innovation on Your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Frontier [J]. Strategy & Leadership, 2010, 38(1): 32-36.
[7]孙杨,许承明,夏锐.研发资金投入渠道的差异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J].金融研究,2009(9):165-174.
[8]白少布.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预警研究[J].经济经纬,2010(6):66-71.
[9]张运生.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产生机理探究[J].科学学研究,2009(6):925-931.
篇4
关键词:矿物加工;学分制;培养方案;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1009003
收稿日期:20100726
作者简介:张东晨(1965-),男,安徽合肥人,博士,教授,从事矿物加工与研究。
Discussion on the features of academic credit
system of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major
――taking the exampl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 Dong-che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aduate cultivation pattern in the domestic main mineral processing majo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tures of cultivation pattern in the mineral academic credit system of processing engineering major in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posing that the ke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to value the intersectiveness of subjects, the offering of applicative cours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reinforcement of practical training.
Key words: mineral processing; academic credit system; cultivation pattern; features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实行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1-6]。安徽理工大学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采用学分制,并为此出台了许多改革措施,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试行)》校政[2009]7号、《安徽理工大学2009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校教务[2009]3号等文件,各专业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培养方案的制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明确培养目标和总体思路前提下,通过进行大量调研和学习讨论,逐渐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新培养方案,随着对新方案的实践和逐渐完善,将会大大增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本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
据查,如表1所示。可看出近年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系统内就业,且就职于生产企业的学生比例占到70%以上,其中大部分都工作在生产一线。目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总体就业率达90.54%。人才市场对矿物加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较高,用人单位对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国家经济政策决定了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继续得到加强,矿物加工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根据对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此专业毕业生属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量还在不断加大。反馈信息表明,用人单位急需懂技术、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矿物加工工程本科的专业培养应主要着眼于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中对矿物加工专业的要求,针对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特点,制订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时应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以掌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专业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总体思路是:课程体系设置平台化,基础与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内容特色突出,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以促进矿物加工学科发展为目的,以增强学生就业为导向,结合专业要求,加强对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矿物加工高级专门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国内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比较
本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考察了国内有关高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及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院校的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调查和比较。调研表明,国内高校同类专业培养方案有以下特点:
1.根据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及其专业培养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强化实践教学四个部分。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形势为基准,调整和重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尤其是改变专业教材思想滞后、教学内容偏窄过深、部分内容陈旧落后的现状,科学协调先修、后修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提出整体优化的改革思路。
2.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学改革首先从培养方案的改革着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掌握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实现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原则制定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势在必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可通过课程设置板块化和课程内容综合化来实现。主要特点是:课程设置板块化,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3.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安排研究探索性强的专题实验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专业课的认识。同时,按照“突出工程训练,体现培养特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直接参加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期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受到了更为系统的工程训练。
4.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除利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外,还加强专业机房建设,为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三、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
在对国内主要矿物加工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基础上,制订了安徽理工大学矿物加工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整体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突出本专业的培养优势和特色。
(一) 注重学科交叉与应用性专业选修课程开设
新方案以强化基础,拓宽知识面,淡化专业和重视专业特色为原则,以专业学科大类构建为基础,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等进行了整体优化,在课程设置上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针对性,体现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扩大了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在新培养方案中,选修课涉及范围广泛,特别注重学科交叉性、前沿性与应用性等课程的开设,例如:矿业生物技术、组态软件在计算机控制中的应用、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矿山资源综合利用、选矿CAD等等。其总数量接近学校规定学分上限的2倍,充分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选择的需要,为毕业生开阔视野和在更广范围内就业与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干课程的改革是构筑学科课程新体系的突破口。确定“学时要少、内容要新、水平要高、效果要好”的课程改革总体目标。在课程内容的优化中,注重知识的选择,不能只做简单的增删,而是加强重点,提炼核心,同时妥善处理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的关系,做到传统专业课程内容和现代课程内容和谐统一。
(二)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完善教学效果
随着煤炭洗选加工生产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的发展,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和课时的有限是一对十分尖锐的矛盾,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是根本出路。在教学手段改革中,本课程改变了以前传统教学手段,采用板书教学与CAI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考虑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又考虑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结合典型案例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选煤工艺、跳汰粗选重介精选选煤工艺适应性技术、煤泥水深度净化及工艺优化、表面微生物处理泡沫浮选技术、浅槽重介分选机技术、选煤厂产品性能优化、螺旋分选机分选细煤泥工艺、动力煤全粒级分选优化等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典型案例和科研成果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达到不断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科研能力培养
新方案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际工程能力培养。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大赛等课外教育环节纳入新方案中。尤其注重科研学分的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特色。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研究项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意识;在课程实践模块中增设了矿物加工自动控制专题等,突出实际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把毕业设计的选题与指导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紧密联系等等。
本科生具有相当程度的科研创新潜力,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7-8]。国内外许多高校的学生都认为,参加科学研究的经历是大学本科教育中最难忘、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创新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最重要的是形成宽松、自由、浓郁的科学氛围。而营造科学氛围的最直接措施便是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创新热情,这样能使他们在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完成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同时,科技实践属于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互相启发和共同讨论更有利于产生创新成果。
本科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培养体系改革,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分反映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将科研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教学渗透和贯穿到专业教育之中,使知识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结合起来。相信随着新的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一定会更有利于新时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岳,旋天颖. 对本科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4(2):33-34.
[2] 阴医文.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64-69.
[3] 张薇薇.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分制运行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7(6):212-213.
[4] 李训贵,邵国良,刘楚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名牌大学的经验对我校的启示[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1):1-5.
[5] 朱庆之. 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及实践[J]. 中国高等教育, 2002(5):16-18.
[6] 刘楚佳.适应时展 深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教育导刊 , 2003(2):27-29.
篇5
关键词:民族院校;本科生;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63-02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培养现状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是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文化传统、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等方面都与汉族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1],但也有不少学生存在学业基础比较薄弱、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竞争意识不强、创业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2]。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在一个还未适应的新环境里,他们会对未来和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学什么、怎样学、如何为自己设计出一条充分展现个性的专业发展方向等都需要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民族院校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问题,而且关系到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发展和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问题,更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比较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3],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民族院校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4],而民族院校的学生因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其个性千差万别,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现状,特别需要大批能够长期扎根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所以民族院校理应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本着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为这些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建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把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让各类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形成具有能够长期扎根基层、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具备能在民族地区工作的综合素质,这是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理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制定了《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为学生创造张扬个性的校园环境,为具有不同志向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方向和途径,逐渐形成了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的特色培养模式。下面以理科院系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例,阐述民族院校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培养方案,拓宽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每隔四年学校教务处会组织各院系对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一次重新修订,这一工作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因为优化的新方案更有利于学生在宽松的培养方案大框架里,获得自我设计和发展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校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四大平台的大框架下,生命科学学院设置了六大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专业必修课平台,而专业选修课平台则先分几个方向,然后再按方向来设置课程资源,而这些课程与学生将来工作的可能去向联系十分紧密,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在落实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差、参差不齐等特点施行分班教学,避免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好”的现象。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加强理科大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为了强化、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中南民族大学制订了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新方案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的比例,该环节的学分几乎占到所修总学分的三分之一,主要包括通修平台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创新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修订后的专业课程实验不仅增加了实验数目,而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更新了实验内容,开设了有利于展现学生个性的综合研究型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学校各理工科类学院都相继建立起各类专业性和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定期开展大学生相关专业的科研训练计划,对学生的正当兴趣和爱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学生能在相对自由的选择空间,自行选择实验内容。越来越多的理科院系与企业合作,到企业建立教学环节的实习训练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际操作,把专业知识切实地落实到学生的择业及其社会的生存中去。
(三)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完善个性化的素质教育体系
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会遇到大量的生活和心理问题,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学生会因这些困惑得不到及时解决,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得过且过。例如,学生要在学校设置的一系列可供选修的课程资源中,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自主选择符合个人需要的相关课程,而他们对于如何选课、选教师、选方向认识模糊,很难按照学分制的要求独立地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结构和学习方案,迫切需要指点和帮助,此时导师介入,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迫切需求。而中南民族大学部分院系在实行导师制后,导师在了解所辅导大学生的个性、志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择所要修学的课程,适时地进行科研训练,使学生面对教师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大学生导师制是民族院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22
1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与着眼点
1.1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模型制作及软件应用等方法的应用都能够极大的提升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实践操作性强,易于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相结合,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操作结果的检验方便,效果显著,并可以通过对比与交流,不断突破,不断得到理念的提升与操作能力的进步,最终保证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实现更大程度的创新。以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为例,学生所做的竞赛模型材料基本为白卡纸,竹皮,木材等,所做模型从方案的初步修改,到大量模型的制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更看重局部构件的制作等内容,这些均需要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这方面正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培养的技能。
1.2 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在创新实践中,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如结构模型设计竞赛小组一般由3人组成,团队成员的协作与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竞赛的最终成绩。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组员们分工合作,各显所长,又相互写作,相互指正。只有相互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相互纠正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做出最好的作品。在这里,大家要有团队精神,不仅要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还要尊重彼此的看法和意见。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才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的素质。
1.3 思维与分析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结构模型竞赛中,分析表达能力考核分为书面和口语表现两种形式。书面表达主要体现在结构模型计算书中,通过计算书表达出学生对于模型设计的逻辑与思路,并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比赛现场的作品介绍以及答辩两方面,要在有限时间内将模型设计思路和方法展现给在场的评委,不仅要表达清晰精简明了,还要克服恐惧心理做到从容淡定,考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的能力,将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2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2.1 大学生创新中心的建立
为了更好的培养我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中心,以其为创新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强化其孵化功能以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的人才。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是:建立以活跃创新思维,实践培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满足现代教育实验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2.2 创新项目组织和管理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中心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接受国家级和省级等大学生相关创新竞赛文件,组织相关学生和指导老师开展项目;(2)组织和开展相关专业校级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创新实验等活动;(3)汇总和评审相关的学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向学校推荐;(4)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和相关项目的场所,多层次、多专业、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创新项目课题的选择
创新课题从来源上大致分为两部分:一种是确定性的课题,如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等、纸板模型设计大赛等;第二种是自主性课题,如S C 项目。对于自主性课题,大学生创新性项目的选题原则为: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课题实效。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的意义明确、理论根据充足、研究方案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具备的创新性和探索性项目。
2.4 重视过程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结构模型大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较自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设计出创新方案。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以及经验沉淀,在学生思路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师会给出相应的指导,鼓励学生对新方案的尝试,帮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解决问题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挑战更有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控能力,并且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点。
3 成果及展望
3.1 取得的成绩
由于学院对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近年在大学生创新性专业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下表)。推动了学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认识。
3.2 展望
依托创新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管理并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待从以下方面加强:
(1)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在科研中的成果展现给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院系应当鼓励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创新。
(3)从奖励机制上重视大学生创新,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7
一、西伯利亚联邦区煤炭工业发展的条件
随着战略投资者进入煤炭工业并成为煤炭企业的所有人,煤炭领域在几年时间内由原来亏损和靠国家补贴变成了赢利并获得经济效益的部门。从1998年开始,俄罗斯的煤炭开采量稳定增长。最近几年的年均增速为3.5%。2007年煤炭开采量达到3.15亿吨,超过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规定的到2010年的指标。
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环境良好,使煤炭出口量增加,这是煤炭工业开采量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2006年出口量达到8 740万吨。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占煤炭市场的12%)。实际出口的煤炭中80%是西伯利亚企业生产的。
但是,《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的减少天然气比重,使初级燃料能源资源需求结构多元化的任务还未解决。因此,2000--2005年俄罗斯热电站燃料消耗中天然气的比重从63.5%增加到68.3%,固体燃料的比重从31%减少到24.6%。
煤炭工业的发展包含着两个主要经济因素。
第一个因素――天然气不合理的低价使煤炭发电站无力与其他使用天然气的电站竞争。2000年俄罗斯天然气与煤炭的价格比为0.68:1,2007年前变成1.4:1,但依旧未能刺激电力生产转变成以煤炭作为生产原料(美国二者之间的价格比为3:1)。像石油和石油产品一样,按照国际价格销售天然气更合理一些,而且还要为降低铁路运输费用提供一些补贴。采取这个经济措施会使国内市场的煤炭需求急剧上升,大大增加国内的煤炭开采量,并改善燃料能源的供需平衡。虽然现在天然气的作用过大,但同时国家也不应允许煤炭价格毫无根据地上涨。
第二个因素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俄罗斯能源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国家的欧洲部分,而煤矿却位于西伯利亚。欠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制约着很多煤炭公司开采量的增长。很多公司都把一些重要的纯生产要素和资金投入投资纲要,以便实施那些纲要,因此从基本的生产中转移了一些重要资源。
俄罗斯煤炭在国外市场近期的发展形势良好。据国际能源公司预测,国际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增长20%-25%,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煤炭的需求量和进口量将快速增长。这是西伯利亚在减少向中国供应煤炭的条件下增加向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出口的机会。按照《2030年前俄联邦能源战略(草案)》的规定,在顺利实施建设俄罗斯煤炭出口新港口项目的条件下,2015年前煤炭出口可能增加到1.1亿-1.4亿吨。
很多出口商认为,由于出口的风险高,只有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俄罗斯煤炭工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最近十年来,冶金生产企业的煤炭需求量占国内市场的16%-20%,住宅公用部门和居民对煤炭的需求占10%-12%。利用煤炭生产新产品(如电极、吸附剂、碳黑、石墨材料和其他材料等)的比重在煤炭需求量中还不到1%。
电力部门是主要的煤炭需求企业,约占国内需求量的50%。《2020年前电力项目配置的总体规划(草案)》规定,西伯利亚联邦区要大力提高电力生产能力。甚至在这些项目未完全落实的条件下,热电站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会很大。按照各种方案的规定,仅西伯利亚联邦区石煤的需求量就将从5200万吨增长到670075吨(标准燃料),同时褐煤的需求量将从380075吨增加到4200万吨。
西伯利亚煤矿的资源储备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能够满足出口的需要。
俄罗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570亿吨,预测储量为44 507亿吨。主要的煤炭资源和储备(66%)都在西伯利亚。最适合开采优质石煤的煤田集中分布在西西伯利亚的库兹涅茨克地区,在那个范围不大的地区集中了一些大型煤矿,那里的煤炭用途广泛。
库兹涅茨克煤田(库兹巴斯)的煤炭与其他煤炭的区别在于品质优良:灰分占8%-22%,含硫0.3%-0.6%.燃烧时的最高热量为每公斤5 600―8 500大卡。电力部门使用的褐煤中81.4%储藏在东西伯利亚,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特瓦共和国拥有一些特别贵重的焦煤矿,据俄地质学家评估,其储量约为9亿吨。据预测,大量煤炭资源都集中在勘探时间不长的通古斯和列宁斯克煤矿。
虽然煤炭资源可以无限制地开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煤炭电站使用哪些具体型号的煤炭合适?要想提高俄罗斯燃料生产和消耗中煤炭的利用效率,就要采用三类新工艺,将普通煤炭精炼并加工成各种产品:
(一)在选煤厂对动力煤进行精加工,使其成为各种锅炉都可使用的煤炭,使煤炭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二)从燃料中获取机械活性碳、微粒、各种悬浮物和固体、气体和液体的合成燃料;
(三)把煤炭加工成非燃料产品,从煤炭中提取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及废灰渣。
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炭需求的特点使及时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为了按订购的数量把煤炭运抵消费者和指定地点,须拓宽铁路网的狭窄地段,组织专业的大吨位煤炭专列(可达到9 000吨)运煤,甚至还可以引进新型专业化煤炭运输车厢组成专列。
遥远的运输距离导致西伯利亚煤炭的竞争力下降,因此必须探寻适合煤炭经营者和铁路工作人员的机制,这种机制应能根据国际市场行情的波动情况调整出口运费。如果煤炭价格下跌,而铁路的费用上涨,那么出口利润的降低就会给再生产带来新的危机,造成诸多负面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
煤炭热电站开发现代高效的电能和热能生产技术,是提高包括库兹巴斯在内的动力煤需求量的重要因素。煤炭生产发展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必须符合现代化的环保要求。
二、西伯利亚联邦区煤炭开采的发展前景
煤炭领域的专家对煤炭开发的最大可能性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预测,在发展产能、技术工艺和基础设施投资稳定的条件下,2020年前西伯利亚煤炭年开采量将达到3.5亿-4.6亿吨。
西伯利亚地区露天煤矿煤炭的开采前景见表l。
东西伯利亚煤炭开采业快速发展,根据创新方案,2020年煤炭开采量的增速与2006年相比将达到1.7倍。该地区煤炭的开采结构中多数是露天开采方式,占开采总量的90%。西西伯利亚的开采量可能增长50%。同时,煤炭开采结构中的地下开采方式从49%增长到54%~55%。
由于在本文研究时限结束之前东西伯利亚褐煤的开采量急剧增长,各地区的开采比例发生了变化,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比重从30%增长到34%~43%,这是因为广泛地开发了褐煤煤矿(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投入开采)。还计划在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和国和特瓦共和国积极建设各种石煤煤矿。因此,石煤在开采结构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从25%增长到49%(见表2)。
第一阶段应全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煤炭开采业和加工业,保障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采矿作业,并且要保护环境。第二阶段在东西伯利亚开发一些新煤矿,应按照市场的需求继续发展采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且还要改善煤炭产品的质量。
目前。每个采煤规划实际上都是与那些建设选煤厂的规划一起研究的。2020年前西伯利亚选煤能力的总增长量将达到4 900万~6 300万吨,与现有能力相比增幅在75%~98%(见表3)。
最近几年,在研究西伯利亚发展的战略文件时,先后制定了很多大型煤炭龙头企业提交的大项目。西西伯利亚要继续发展煤炭工业就离不开库兹巴斯独一无二的煤炭及其储备资源。东西伯利亚的一些大型项目实际上是西伯利亚联邦区各联邦主体制定的。
对库兹巴斯煤炭可采量的评估存在很大差异。因此,2005年克麦罗沃州政府和科研机构在分析矿业地质条件、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行性,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库兹巴斯的煤炭采量不应超过1.8亿~1.85亿吨。两年之后,《克麦罗沃州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将2020年前煤炭开采的最高标准提高到2.4亿吨,而《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预计2020年前煤炭采量将增长到2.5亿~2.75亿吨。据西伯利亚分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测算,2020年库兹巴斯的煤炭采量保持在2.26亿~2.5亿吨是非常合理的。在本文研究的时限内,库兹巴斯计划最多可以建27个矿井、15个煤矿和14个选煤厂。
广泛应用从煤炭中有效提取和利用甲烷的工艺是库兹巴斯煤炭工业一个重要的自主任务。据一些专家评估,煤层深1.8公里处蕴藏着13万亿立方米的甲烷资源。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预测,15~20年后保障每年从煤炭中提取约40亿立方米的甲烷。这些天然气能够完全满足本地区工业领域的需求。
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2015年前在库兹巴斯建设热能和电能生产综合体的建议。这个综合体包括8个生产项目,它们依据煤炭地下天然气化的原理进行生产,可燃气体的总生产能力为每年250亿立方米。实施这个项目可以生产电能1 000兆瓦,并保障生产热能1 000万千兆卡。
煤炭深加工和煤炭化学工业应成为煤炭工业企业创新和经营活动多元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建议在克麦罗沃州列宁斯克一库兹涅茨基市列宁斯克化工联合公司未完工的场地建设能源技术综合体,年加工动力煤210万吨,年产半焦炭100万吨、电能13亿千瓦时、热能2 500千兆卡。实施这个项目将有助于冶金生产企业从煤炭中提取新产品――碳还原剂和价格低廉的碳吸着剂。
阿尔泰边疆区计划发展地方煤炭基地,索尔通煤矿是其发展的基础,预计褐煤的最高采量能达到270万吨。应该指出的是,阿尔泰边疆区政府不止一次地提出把煤炭采量增至800万吨的计划,并且要建设一个使用当地煤炭的电站。
新西伯利亚州无烟煤股份有限公司拟在2015年将戈尔洛沃煤矿无烟煤的年开采和加工量达到600万吨,之后还计划提高到l 000万吨。除了就近建设煤矿和选煤场之外,还计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
三、东西伯利亚煤炭工业的发展
在预测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的发展前景时,对其煤炭可采量的评估出现较大分歧。例如,2020年将要实施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中预测为6 200万吨,在《2020年前电力项目配置的总体规划(草案)》中预测为1.6亿吨。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俄欧洲部分对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矿煤炭需求量的看法不一致。
按照最大发展方案,由于热电站采取了一些用煤代替天然气的措施,因此对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煤炭的需求量增加,这就不仅要充分开发别廖佐沃煤矿的煤炭,而且还要建设阿班煤矿和其他煤矿。2010年前发展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的不同研究方案规定,投产后的产能约为1 000万~1 500万吨。在所研究期间的第二个阶段,煤矿的开发规模可能增长3~5倍。在创新方案中,据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测算,2020年前采煤量将达1亿吨。
鉴于有效利用坎斯克一阿钦斯克煤矿的煤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宜由动力煤炭公司开发该煤矿,这样有助于降低运输费用,减少增值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当地一些公司有意参与这个项目的实施,如西伯利亚动力煤炭公司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煤炭公司。
特瓦共和国计划由世界上大型的埃列格斯特焦煤煤矿扩建正在开采中的卡赫姆煤矿,并开发梅日艾盖斯克煤矿。俄联邦投资基金会通过了拨款50%积极建设克孜勒一米努辛斯克(库拉吉诺)铁路的决议后,这些大规模的采煤规划将得以实施,目的是从该共和国输出煤炭。建成后的铁路通行能力为年输送货物3 000万吨。上述煤矿采煤总量可以达到2 000万吨(其中1 300万吨可能是在埃列格斯特煤矿三个矿井中开采的焦煤)。
哈卡斯共和国煤炭领域的发展前景与东别斯克煤矿的发展相关。这个煤矿开采的煤炭应更充分地保障俄罗斯欧洲地区对优质动力煤的需求和向欧洲出口的任务。2005--2015年须投资400多亿卢布,实现采煤1 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将由西伯利亚动力煤炭公司来开采。
作为图格努伊煤矿的后备煤矿,布里亚和国计划由西伯利亚动力煤炭公司开发尼科利斯克煤矿,这将使该煤矿煤炭的年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并保障布里亚和国的煤炭需求,还能出口图格努伊煤矿的余煤300万吨。实施这个规划要修建15公里的铁路。今后还可以继续发展赤塔州的煤矿。
伊尔库茨克州打算实施几个大型采煤项目。开发热伦斯克煤矿(2015年前开采350万吨动力煤)、卡兰采煤矿(2015-2020年开采动力煤400万吨)和沃兹涅先斯科耶煤矿(2010-2015年开采动力煤400万吨)的石煤,计划成立一个生产电能的动力煤炭公司,还要向东北亚国家出口煤炭。为了开发这几个煤矿,必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暂时还不能确定这些项目的投资人,但应该指出的是,实施这些项目有助于伊尔库茨克州在2020年前每年从这三个煤炭项目中获得纯利润7 700万美元。
赤塔州规定在阿普萨特石煤矿建设一个年产焦煤350万吨的煤矿,建设年产精焦煤170万吨的选煤厂,修建从贝阿干线到新恰拉车站的铁路专线。阿普萨特石煤矿的煤炭可以作为高效的动力煤和去除杂质的焦煤使用,还可以出口。
如此大规模地发展煤炭开采业,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西伯利亚联邦区发展煤炭工业的投资纲要的主要指标及拨款的主要方向见表4。
能源原料方案中预测,2020年前西伯利亚联邦区发展煤炭领域需要的总投资额为4 840亿卢布,创新方案――8 110亿卢布。
应该指出的是,第一阶段的主要投资应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煤炭开采和加工业,保障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采矿作业,并且要保护环境。第二阶段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开发新煤矿时,应按照市场的需求继续发展采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且还要改善煤炭产品的质量。
在投资结构中应将资金主要投向煤炭开采,其投资额应占该领域总投资额的60%左右。能源原料方案中2020年前发展开采业需要的总投资将达到1 848亿卢布。创新方案中2020年前发展开采业需要的总投资与能源原料方案相比增加了1.6倍,将达到4 963亿卢布。
按照创新方案,东西伯利亚发展开采业需要的投资更多(整个阶段占总投资额的75%左右)。能源原料方案中西西伯利亚与东西伯利亚开采量比例实际上是相等的。
建设选煤厂需要的资金占总投资额的14%。能源原料方案和创新方案中预测,2020年前发展选煤厂需要的投资分别为681亿卢布和796亿卢布。
两个方案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集约化的程度都明显提高,2020年前几乎全部投资都要投向这方面,可能达到1335亿~1376亿卢布。这种大规模的投资是为了把那些处在我国开发程度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煤矿和铁路网连接起来。东西伯利亚地区用于这方面的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89%。
篇8
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向低碳环保发展方向靠拢以及国家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强调,高校管理应该始终贯彻环保经济的理念,但是后勤管理的现状以及种种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管理机制的发展与优化,下面将对目前的后勤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简单阐述与分析。
1、高校后勤服务效率低下。近年来高校的后勤服务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难以赶上高校发展的要求。不少后勤管理人员之间任务分配不合理,相互之间配合不当,致使各项事务难以及时完成。因此,高校后勤服务效率依然不高。
2、高校后勤管理理念陈旧。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的设备、工具以及工作环境都得到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学校对后勤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加上管理人员能力有限,对环保理念不能灵活的应用,所以,管理理念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管理的创新上也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
3、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的问题。高校在选聘后勤管理人员时,给出的条件不够严格,以至于多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管理水平低下,甚至一些管理人员由于在校留任时间过长,对新的管理服务理念难以接受,更不能对原有的管理方法提出先进的创新方案。
4、后勤管理的过度社会化。随着高校逐渐向开放化、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开始走进校园,商业点逐渐增多,经济流动量增大,使得高校后勤逐渐走向社会化。而社会化开展的初衷也是为了促进校园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但是随着很多的服务项目承包给个人,经营者为促进自身利益的增加而经常采取各种促销手段,这些活动的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位学校后勤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加之后勤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学校深受校园社会化的影响,师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科研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二、环保理念下的创新方向与意义
高校后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服务师生,其次是构建和谐校园,所以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向为面向社会化形式对后勤管理部门进行更高效的监督与管理,让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保证能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看法,以保证在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后勤管理创新方法。建立完善稳定的后勤服务体系是后勤管理人员不断创新的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科研活动,这样学校的管理就会更加高校,学校的科教发展会更加高效。
三、创新管理方法的实现途径
要想改变高校后勤管理现状,更有效的进行管理方法创新,就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根据目前后勤管理方法的多样化,让环保在创新过程中充分体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管理方法的创新要想稳定快速的实现,就要保证校园管理的精细度与先进度,管理过程要始终围绕着节能环保这一指导理念,而足够的精细度与先进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后勤管理精细度的保证主要取决于各部分机制构建的目标,只有初期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考虑管理的各个细节问题,并将相应的目标落实到部门,再由部门落实到人,那么,管理方法的创新就会更有迹可循。关于目标的构建,首先要明确相应于目标管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水电管理,后勤服务设备管理,饮食以及宿舍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在后勤管理中,对细节的管理更容易探索出管理方法中的创新点,从而,为管理方法创新找到合理可行的途径。要让让后勤管理达到一定的先进度就要求管理人员善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善学校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例如:学生宿舍对水电浪费严重的情况,餐厅里事物浪费的情况,垃圾处理以及污水排放等违背环保理念的行为。管理人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宿舍水电用量进行监管,并在餐厅等地利用滚动字幕警示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创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篇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Jiangnan University explored the IoT(Internet of things) advanced engineers training mode, founde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 and teaching practice base. Through analysis of this ne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we pointed out the model of "five in One" is indispensable resource and precious wealth of training advanced engineers.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联盟;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Key words: advanced engineer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lliance;five in one;talent cultivating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08-02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启动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以培养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人力资源优势[1]。“协同创新联盟”是指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大力推进“五位一体”深度合作,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2]。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围绕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依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111”引智工程,从组织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出发,引导学生针对物联网产业需求,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习和自组织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1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
1.1 多元化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多元化培养方案,主要以各类实践性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科技创新俱乐部、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企业家课堂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院自主科研培育项目、本科毕业设计等七项。
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以大二学生为主,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以大三学生为主,允许部分优秀大二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俱乐部、企业家课堂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院自主科研培育项目参加对象可以是各年级有兴趣的学生。
其中大学生专项竞赛培训项目包括以学校名义组织的全国性或省市级常规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培训,例如全国“挑战杯”大赛、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
校企联合项目有四种形式,一是由教师联系并组织企业与学院共建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或依托主要技术领域(学科)与企业对接,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二是由企业自主招聘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实习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活动,并与学院签署实习协议,依托学院学科特色,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对合作关系(如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三是企业到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组织竞赛或培训等活动,并设立社会奖学金;四是由教师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企业的科技开发或技术公关等科研项目。
科技创新俱乐部由相关企业提供设备,学院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为全学院学生提供开展各类创新性研究和实验、实践的交流平台。
为培养物联网领域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前瞻性,着重围绕物联网核心技术,即“感测-汇集-传输-计算-控制-应用”及交叉融合进行选题。课题范围应涵盖感知与传输的集成、传输与计算的集成、传感与控制的集成、测控与应用平台的集成等,以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观念。
1.2 常态化实施细则
1.2.1 组织原则 七种方案均由教师和学生自己组合团队,双向志愿选择。鼓励创新型项目,注重实效性和学生能力培养,每年每项至少一次,每个项目由3~5个本科生组成。学院给予全部或择优资助,每项资助学生元器件费不超过3000元,对教师给予(15-20)学时/项的工作量补贴,另予以2000元成果费报销,如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版面费、专利费等。
1.2.2 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创新训练项目”领导小组,由教学和学生管理口组成,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管理和实施,包括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各类项目的经费资助、协调组织、立项审查、场地安排、阶段检查、项目变更、延期与终止、结题验收、成绩评定、表彰奖励、资料汇总等工作。
2 卓越工程师培育实施平台
2.1 协同创新全面合作新格局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院所、企业界和当地政府专家,成立“协同创新联盟”,专门研究、探索和实践政产学研外“五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培育新平台,对学院的发展模式、格局、思路等给予指导,随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已初步形成高校、政府、科研院所以及国际同行共建、共管、共享的卓越工程师培育新格局。
2.2 教师团队协同培养新方案 工程研究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前提。学院基于现有实践基地和“111引智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搭建了两套双向实施平台,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来”即由学院出面联系,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专家和无锡“530”高科技企业科研人员,按计划时间到学院担任本、硕、博学生科研攻关和训练指导教师。“走出去”即一方面由学校或学院联系江、浙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将学院优秀的年轻博士送出去兼职;另一方面由学校、学院或教师个人联系国内外知名高校,派送相关教师出去交流、培训或深造。这一平台的创建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工程研究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3 专家咨询-督查-反馈新路子 为使卓越工程师培育工作能正常、顺利、有创造性、可持续地开展,学院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组成专家督导组,监督、协调和推动各项目的实施,确保产学研的有效合作和科学发展。同时在学科建设、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指导。
3 结语
无容置疑,当今社会,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极为需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以及国际合作“五位一体”良性互动优势明显。实践证明,“五位一体”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实施,将是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中国大学教学[M].2010,(8):9-10.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more and more soci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however,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market competition more fier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ant to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we must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to ensure that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set up the good enterprise reputation. So d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status;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前言: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建设以及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建筑企业。然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建筑企业的经验和管理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低下,面对着国际性先进的建筑企业,我国的建筑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我国建筑企业要不断的提高管理经营能力,做好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抓好关键点,提高经营水平。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即使有的建筑工程建立了管理体制,但是也不能符合实际,导致管理体制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建筑工程管理团队,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缺乏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缺乏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程序及工作手册。并且,有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为了能够减少成本支出,随随便便就撤掉了一些管理部门,以此种方法来缩减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数量,有的时候还出现了身兼多职的管理人员,这样就致使一些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不合理。
2、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需要涉及到很多单位,比如: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但是从整体来看,水平都不是很高,缺乏竞争力,满足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比如,我国建筑工程的设计单位,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综合性质的,包括了机电、建筑及结构等,组织上过于复杂,最终造成了设计单位不能满足国际上以设计为核心的总承包制;再比如监理单位,由于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知识,不能充分认识到监理的机制、性质及任务,监管力度不够,仅仅局限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控。
3、建筑施工管理形式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大多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核心,把施工企业作为主干,以劳务作业的形式而运行,这样的组织模式是不科学的。另外,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环节外,大多数的施工项目都是由施工人员通过采用自供的材料和自有的机械来完成的。由于我国施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教育和系统的培训,在实践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章、违规的行为和操作,所以,没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去管理这批施工人员,但是管理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这就造成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闲置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管理水平也必然不能得到提高。
二、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1、健全管理体制
在进行承包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立和完善的同时,要对建筑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行强化改革。内在潜力的挖掘,减少不必要的消耗。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制度的落实。
2、推行“定目标、树板样、抓质量、增效益”的方法
工程施工组织结构建立之后,接着应研究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监理工程目标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过程责任。工程目标要根据合同要求和本身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具体,合理可行。工程质量目标确定之后,应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研究确定目标管理全过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制定促使该目标实现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3、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效预防问题的产生
首先,推行项目团队竞聘制度。为了更好地进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项目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通过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可以为项目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其次,建立健全材料机械管理制度。由于材料机械直接参加工程施工,材料机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4、积极推进各项岗位培训和建立责任负责制度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应积极推行各项岗位培训。通过岗位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还可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充分加强公司各职能部门与具体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加强质量管理。从公司和项目部门两个层面建立质量责任负责制度,增强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效地确保工程质量。
5、加强现场施工阶段项目管理
为了做好预控,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对所有人员进行保证措施交底,把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分为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跟踪控制、严格把关等过程。合理安排工序,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做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保证工期,保证施工质量,需要把问题想在前,矛盾解决在后,做好预防和预控的工作,逐步统一标准,统一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形成规范的施工技术和方法,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对制度和方法进行总结。
三、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作为展示一个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窗口,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经济陕速增长,还能够为企业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经过建筑企业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一般的建筑企业里面,有项目经理部、组建指挥部及它们部下的各级分别负责安全、合同问题、施工质量和进度等具体项目的管理机构。但是,诸如人力资源浪费,设备及物质的配置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改革创新。
1、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
2、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