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卫生保健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2 16:2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卫生保健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消息称,这个报告当是正在酝酿中的新医改方案的草本。
核心: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高强说,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但是更要符合我国的国情,要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眼于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着力于建设让群众能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服务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道路”。
按照他的想法,这个“中国特色”道路的主要支撑就是上述四大制度,其核心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就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按成本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高强认为,这个制度的实质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并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虽然一些研究人员对该制度的可操作性仍有异议,但政府部门的决心似乎不可更改。高强说,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以公共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为服务主体,采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由政府承担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
基本医疗投入“并不是天文数字”
此前,有学者测算后认为,基本医疗可能需要巨大的财政预算投入,在目前情况下几乎无法达到所需的额度。高强反驳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卫生部也进行了一个测算,结果“并不是天文数字”,它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有人对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持不同意见,高强同样进行了反驳:如果这张网搭建起来,将减少人们发病的可能性,从而缓解当前大医院的沉重压力。
在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之外,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老百姓如果生了重病、大病到医院治疗,超出了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框架,就需要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抵御经济风险。这也是“中国模式”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据高强介绍,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大、农业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口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难以建立起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只能根据城乡实际情况和不同人群的收入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混合型医疗保险制度。
具体地讲,城市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乡村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制度汇合在一起,将构成我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相衔接,将构成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整、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保障体系。”高强说。
药品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
不过,这个健康保障体系要想顺利运转,还必须配有药物制度的改革。高强提出,药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应该加强对药品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高强认为:“这是治理我国医药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
根据世界上90多个国家的经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作为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制订基本药物目录,政府招标组织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并逐步规范同种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保证基本用药,严格使用管理,降低药品费用。
同时,要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积极促进药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改变目前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监管难的状况。严格企业和药品准入,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
在老百姓怨气集中的医院管理方面,高强在报告中提出了“公立医院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目的是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为此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
篇2
全球老龄化趋势和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工作面临重大压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目前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强调和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社区护理工作〔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社区老年服务从内容、规模到质量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笔者曾赴芬兰访问,考察当地的卫生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及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笔者综合考察和学习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作一评述。
1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 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 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 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 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 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 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 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 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 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 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 000~2 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 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 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 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 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 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 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 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 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 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 结 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Kuuppelomaki M,Sasaki A,Yamada K,et al.Family carers for older relatives: sources of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nland〔J〕.Int J Nurs,2004;41(5):497505.
2 刘淑香,杨树娟,李 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 王 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 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 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 彭 珊,徐 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 Laakso S,Routasalo P.Changing to primary nursing in a nursing home in Finland:experiences of residents,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nurses〔J〕.J Adv Nurs,2001;34(4):47583.
8 Hiidenhovi H,Laippala P,Nojonen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orientated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rvice quality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s〔J〕.J Adv Nurs,2001;34(5):696705.
9 Hyrks K,Paunonen M.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searchrelated problems (part 2).Is triangulation the answer〔J〕? J Nurs Manage,2000;8(4):23745.
10 Backman K.Model for the selfcare of homedwelling elderly〔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9;30(3):56472.
11 Lamminen H,Ruohonen K.The need for stillimage transfer during home nursing visits〔J〕.J Telemedicine Telecare,2000;6(5):2914.
12 李 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13 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767.
篇3
2006~2007年我院组织医疗服务3次到城镇社区卫生医疗站义诊,接待群众300余人次,在咨询中发现广大农民工及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视观念淡薄,尤其是用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分析用药误区原因主要是:①受经济条件制约,卫生保健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②部分镇村卫生所个人承包,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医疗技术和医疗保健服务;③部分农民工和群众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④贫穷是影响生活质量提高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以宫颈癌、卵巢肿瘤为例,近几年市区妇女发病率明显提高,且无年龄界限。
我省处干旱地区,受自然条件、经济物质条件制约,加之社区卫生保健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还一直处于低级阶段。目前,我省农村人口多,而农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能做到所有个人和家庭,通过自身充分参与,享受到初级卫生保健,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能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去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赢得健康,只有积极地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才能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医疗改革的当务之急,而缩小城乡差别,分流医技人员到社区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也促使医疗服务健康由医院向社区服务为两大主题发展。针对目前多数城镇村地方缺医少药和农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状况,应从积极地把医疗重点放到社区和城镇卫生合作医疗站,为广大农民工及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送健康服务,免费为乡村医生培训医疗卫生保健人员。
社区卫生保健医疗服务需求的市场也要扩大,现代医疗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医疗健康服务:即预防、保健一体化的服务观念要求医疗服务范围要向医院和社区两大主体拓展、多元化服务需求,可以组织一些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主任医师专家定期到农村卫生站指导工作,使广大百姓和城镇居民得到更好地服务。
应面向社会、家庭,同时也要适合中国特色的社区医疗模式,考虑到农民工集中到大城市医疗保健健康服务需求量大的特点。社区保健健康的服务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性的和完整性的服务,它的服务不局限一个年龄群,而是以人口群体为一个整体,直接提供给人类和社会、个人、家庭以健全人类工作服务。
篇4
现状一: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市中心城区及辖区内的各区县近十年来,建成了大大小小商业住宅区大约在317个,还有拆迁安置区和单位企业自建住宅区等,这些区建成后,形成了新的人群居住群体,并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范围,营造了新的居住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现行的住宅区比原来的行政村规模、居住户数和人口都要大,在第一轮基层医改中,所有行政村都建有村卫生室,但现在的新建住宅区,数量之多、规模增大,而基本的医疗卫生设施却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之中,致使在新环境中生活的居民,缺少最基本的,最便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往往一有病痛或是一些中老年人的慢病患者,只能往大医院跑,进而造成综合性医院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状况,这样就形成了新的就医难问题。现状二:截止2013年底,黄山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6万,占全市总人口17%,而城市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27%。这些老年人绝大部分都居住在社区或新建小区,这部分老年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人与慢性病或老年病相随,平时就需要医疗卫生保健;此外,还有15%左右儿童,他们需要日常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现在的新建住宅区里没有为他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他们期盼能建立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三:据统计,黄山市2013年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为719人,肿瘤死亡1337人,高血压死亡474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568人,此外还有大量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慢性病患者,而这些人群又是当前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每年都需要进行跟踪服务,建立完整的健康和疾病监测档案。由于现行的城市人口聚集,大量的新建住宅区投入使用,原有的居民进行了一轮大迁徙,给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老年人、慢病患者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不全,档案完整性差,有些档案成摆设或死档,不能为现住居民提供有效的基础健康资料,这也预示着新居民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建立城市住宅区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网络的基础
2.1黄山市经过十多年的基层医改,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建立了惠顾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保障机制建立。解决了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2.2国家和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障。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及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中指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加快新建住宅区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设是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制度”基本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真正使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2.3黄山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培养了一大批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全科医生,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作用,即可解决目前新建社区卫生保健网络缺乏问题,又可最大限度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
3建议
篇5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保健工作接近尾声,我园保健工作在园长领导下,在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结合本园的园务工作计划、幼儿园保健工作计划,以新《纲要》和《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为工作依据,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决贯彻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优化管理,努力采取一系列的有效形式和措施,认真执行安全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园教职工关心和支持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的局面,从而确保了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家长放心,幼儿开心成长的环境。并于今年顺利通过了省示范园所的复评检查团的检查,并获得一致好评,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保健工作,特对今年的保健工作总结如下:
一、检查为重、安全防病:
开学初,保健室严把新生的体检工作,本学期新入园幼儿全部经过妇幼保健院的健康检查,入园体检合格率达**%。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晨检时注重“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确保每天出入园的幼儿身体健康。及时掌握生病幼儿的情况,晨检后反馈到班级,使带班教师可以对生病的儿童进行特殊护理,做好班级全日观察。本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全面深化ISO9001质量管理的推进,继续开展班级“安全卫生和谐”班班赛和“安全卫生流动红旗”的活动,做好月保健工作例会等有效的特色园本研究,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保育科研特色。创安全班级: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安全工作管理力度,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防范于未然,做好意外损伤事故预防和处理。家长满意率≥**%,行风满意率95。1%,投诉处结率**%,本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二、具体措施:
1、把好本学期新入园幼儿的体检关,新入园幼儿体检率达到**%,新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到位,同时做好新生补证补种、复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全面落实插班生的查证和补种工作,加强对插班幼儿补种情况的管理,避免重复通知和重复接种,做到入托幼儿补种后完成国家免疫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月份市妇幼保健对全园幼儿进行体检,在园体检率达**%、师幼入园体检率达到**%,“六一”幼儿体检幼儿身体素质达均值率:身长达均值率**%,体重达均值率**%,血色素达标率**%,龋齿发生率〈**%,身高、体重、血色素达均值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肥胖儿、体弱儿的控制也有所好转。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的不同,对园内幼儿活动和生活场所、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坚持开窗通风,每日为幼儿提供清洁安全的生活空间。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和防甲流感、手足口病期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感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对缺席幼儿进行家访,了解缺勤原因,对患感冒、发热的幼儿作好观察隔离工作,并主动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增加了预防服药,提高了消毒的密度与强度,保证了幼儿园的传染病的发病率的有效控制。此外做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工作,对幼儿的疫苗接种进行登记管理,保证了每个适龄幼儿能按时得到接种,保证计划内免疫接种率达到**%以上。认真筛查体弱儿肥胖儿,对营养不良和有肥胖倾向的体弱儿肥胖儿进行个案管理,一日活动中从运动、餐点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并及时与家长交流意见,使家长能够理解管理的意义,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相配合,共同管理。对幼儿体检中发现的疾病缺点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规范矫治。在规定期间内争取转归于正常,并做好平时的跟踪和记录在册。
三、营养与膳食工作:
每周制定并公布带量食谱,在制定幼儿营养食谱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市场供应情况制订适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谱。本学期每月召开膳食小组会议,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改进幼儿食谱,让食谱天天不重复、周周有创新。幼儿伙食费能专款专用,教师的伙食与幼儿的伙食严格分开,每月张贴公布账目,每季度对幼儿食谱进行营养计算,提出分析及改进措施。在本学期的几次计算都达到了保健院对幼儿膳食的要求。当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以后要努力做到膳食平衡,严把进货质量关,实行所有食品进货索证,并详细备案。准确、详细地做好幼儿每日食物出入库纪录,确保采购员、保管员、炊事员三把关。餐具每餐做到清洗消毒无污染,生食品、熟食品严格分开,禁止厨房外人进出,保证幼儿进口的食物安全。今年我们根据宜昌市卫生监督局的要求对厨房进行合理的分区分片,并完善了食品留样制度,专门购置了留样冰箱,对留样物做到专人留,专人保管,专人销毁,做到心中有数。
平时我们也要求老师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我们的老师会结合当天菜肴进行营养小知识的教育,减少幼儿偏食的产生;进餐时,要求幼儿安静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等等,进餐后,要求能自己进行桌面的清洁整理工作,碗筷轻轻放,并且培养幼儿饭后漱口、擦脸的好习惯。平时也为幼儿提供水温合适的开水,保证了幼儿全日安全卫生饮水安全。
四、卫生消毒工作:
抓好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要求保育老师严格按照卫生保健制度,实行定人定点,分片包干,根据幼儿园的美化、净化、绿化、特点,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保持园内外经常性的清洁,每周对班上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结合“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工作强化老师的卫生意识。
消毒工作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保障,保健室组织好指导保育员和食堂人员做好消毒工作,使保育员能全面掌握消毒方法,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消毒保洁,各班保育员做好消毒记录。食堂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制度,坚持幼儿食具一餐一消毒,有效避免了幼儿通过食具引起的交差感染,确保了幼儿在园的健康。为防止病从口入,保健室加强了饮食卫生管理,督促食堂人员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班前便后流动水洗手,上班时穿戴好工作衣帽。每天冲洗食堂,保持经常性的灶台、食具、用具清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不定期进行灭蚊灭蝇灭鼠工作,确保幼儿饮食的卫生安全。针对甲流感和手足口病季节性高发的特点我们对全园的教寝室进行了醋熏,保健室工作人员亲自指导,确保执行到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五、健康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当成首要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纲要》中对幼儿健康发展提出几点: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动作协调、灵活。我们针对这些要求对全园保育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幼儿体格锻炼、安全防护知识、幼儿意外事故处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教师的保健水平。
本学期卫生保健工作在我们保健室同志的团结协作,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体检中发现我园幼儿龋齿发病率偏高,肥胖儿、体弱儿的管理效果不明显,当然这些问题幼儿多数是家长对幼儿身体素质的不够重视。对幼儿一日生活中营养供给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
2、在我们的保健工作中注重幼儿身体的健康水平,对幼儿的心理教育不够重视。
在以后的保健工作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再接再厉,家园共同努力保障孩子的健康,确保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下面就本班的卫生保健工作做一个总结,以此促进以后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加大幼儿日常生活及常规的培养力度
1、重视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注意观察并配合教养老师、家长对幼儿生活常规如饮食、洗手、穿衣、坐姿、站姿、睡眠、大小便等习惯进行培养,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流、纠正,三方面努力使幼儿进园后就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2、利用晨间检查时间,指导并培养幼儿常剪指甲,勤换衣服,使每个幼儿都有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3、提醒幼儿根据气候变化及时为幼儿并帮助他们增减衣服,进一步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自理能力。
4、医务室结合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对幼儿常规教育,使之形成较稳定的良好常规习惯。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安全教育,逐步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
二、在膳食方面
了解幼儿对每种菜肴的接受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烹调的方法,使幼儿得到全面的营养,指导教师和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如正确的拿碗用勺,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擦嘴,纠正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等。
三、在健康方面
开学初,我班就收取了每位新生的健康卡和预防接种卡,做好接种情况登记,确保了每位幼儿的安全入园。同时,保健老师及时做好幼儿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统计、评价,对体弱儿、肥胖儿进行建案管理,并和家长沟通、交流,使家长能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了解生长迟缓、肥胖等给孩子带来的危害,采用科学的方法给幼儿以锻炼、并合理调配孩子的饮食,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
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每天能提前上班,亲切接待幼儿来园,用“看、摸、查、问”等方法进行晨检,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对于生病吃药的幼儿,做好全日观察记录,教师给与幼儿更多的关心照顾,帮助幼儿尽快地恢复往日的活泼健康。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保健老师能督促保育员加强对班级环境、物品的消毒,指导教师加强对幼儿的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传染病的传播。
三、抓幼儿体质锻炼,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1、配合园领导制定科学的一日生活制度。在正常气候下,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2、根据幼儿年龄及生理特点,指导老师充分利用日光、空气等自然因素,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及体育锻炼,有效锻炼了幼儿的体格。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的保健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已接近尾声。在这个学期中,保健室结合本园的园务计划,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采取一系列的有效形式和措施,认真执行安全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顺利地通过了卫生保健合格园的复评和卫生保健优质示范园的评估。以下是本学期的保健室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总结:
一、健康检查工作:
开学初,保健室严抓新生的体检工作,本学期新入园的144位幼儿全部经过市妇幼保健院全面的健康检查,合格率达**%。及时对这些幼儿的体格发育进行评价,体重均值以上80位,占56;身高均值以上91位,占63;血色素110g/L以上140位,占97。并对68位有疾病缺点的幼儿进行个别矫治和保健指导。
严格执行晨检制度,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使幼儿从开学初对医生的畏惧到以后的亲和。晨检时注重“看”、“摸”、“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确保每天出入园的幼儿身体健康。及时掌握生病幼儿的情况,晨检后反馈到班级,使带班教师可以对生病的儿童进行特殊护理,保育员也可以加强保育,做好全日观察。在防肠道传染病和防禽流感期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幼儿园的零发病率。
按规定11月份全园教职员工在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率和体检合格率均达100,食堂厨师按规定在医院做大便培养,培养结果正常。
二、防病措施:
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工作,对幼儿的疫苗接种进行管理,及时通知适龄幼儿家长带幼儿到中医院接种流脑、拿小麻糖丸,保证了每个适龄幼儿能按时得到接种,保证计划内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
篇6
Abstract: To timely provide quality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universal provision is the basic trend of Canada health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Canada health reform, fair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periences China can learn from fairness, efficiency and long-term three aspects.
关键词:加拿大;医疗保险制度;启示
Key words:Canada;medical insurance system;revel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321-02
0引言
加拿大是世界上医疗保险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关键时期,引荐学习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中国来说具有极为积极重要的意义。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的卫生保健制度状况,可以帮助我国更好的设计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保健制度。本文就是提出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它是通过对加拿大卫生保健制度介绍及利弊分析,研究和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加拿大是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加拿大最主要的一项社会福利为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加拿大出现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公共预算也不断消减。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加拿大的卫生保健支出受到明显限制,甚至连续出现负增长的情况,[2]卫生改革面临的压力巨大。社会对健康更加重视,并日益认识到卫生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这些都成为政府卫生改革的主要动力。[3]
早在1972年,加拿大就建立了完整的国家医疗保险系统,该国医疗保险实现了全社会化。[4]加拿大医疗保障采取全民医疗保险的制度在《加拿大医疗法》被明确确立。加拿大联邦政府在这部法律中还规定:加拿大居民全部可享有公费医疗保险计划;参加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后,居民可以得到免费医疗服务,自己只需承担药费,低收入人员还可申请药费补贴或全免;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医疗保障的立法、政策制定和监督以及提供宏观性指导,各地方政府自行负责医疗保障的日常服务,费用主要用于医院的基本医疗支出,由联邦和各省共同分担。在增加卫生经费的同时,加拿大大力推进卫生服务改革,进一步构建具有良好成本效益的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和质量效率。从卫生系统内部走向外部,从医疗机构走向社区、家庭,强调初级卫生保健,重视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加强医学科研创新和服务质量是这次改革的趋势。加拿大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涨,又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较好的管理模式,这是实行市场经济和加强政府参与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加拿大卫生保障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为设计、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保障制度,我们结合实际国情,借鉴各国卫生体制的优点,对比自身和加拿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差别,选举自己的改革措施。
2.1首先,为保证公共部门卫生筹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完善我国卫生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公共筹资和管理责任。加拿大的卫生法案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所以我们要在法律框架下规定各级政府的筹资和管理责任。
2.2 其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了实现全面医保,我们要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途径。提倡卫生服务的公平和可及性理念,建立了基于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
2.3 第三,正确发挥卫生公共和私立部门的作用。加拿大立法对私立部门的发展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出现穷人和富人、公立和私立的两级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趋势,这很好的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但也导致了卫生系统的低效问题。最近加拿大的卫生改革和发展趋势表明:适当引入私立部门,建立竞争环境,对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可及性和改善服务质量是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医疗改革中,应该参考加拿大的这一有益尝试,正确引导私立部门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第四,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要朝着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控制费用的方向发展,向建国初期开创的三级卫生保健网和初级卫生保健模式的方向努力,需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与预防服务,为未来医疗机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第五,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行为,是目前世界性的难题,我们要改变现有的以项目收费的医生支付方式,认真研究和探讨加拿大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采取的管理方法,设立患者医疗费用的共付机制、医疗机构总额预算等。
3中国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急需做的几项工作
3.1 医改要和国情紧密结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在全社会尽可能公平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我们就要结合自己的基本国情,不能象加拿大那样,政府保证全民免费医疗,医疗福利费占GDP 10%,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鉴于国情,应通过法律手段,逐步将互济性医疗福利制度覆盖到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强制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计划,但是在购买保险的同时,个人也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为了保障对个人构成较大经济风险的疾病医疗,政府必须承担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权利的责任。
3.2 医改思路要清晰个人单位共同出资,建立个人账户和地方统筹基金,大病从统筹基金报销,但上有封顶。在城镇全体职工的覆盖面范围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政策、统一待遇、统一社会化管理。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属地化,服务社会化。要健全统筹基金的监督机制,强化基金的监督管理。统筹基金及个人账户要明确支付范围,分别核算,相互独立,不得互相挤占。基金的使用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不得从基金中提取,由财政预算解决,以保证基金专款专用。
3.3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医疗医药体制改革 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范围和标准,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和诊疗收费支付标准,以保证医疗保险各项规定和政策的落实、控制医疗保险的费用支出。它可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Health Care in Canada 2008[R].Ottawa,Ont.:CIHI,2008.
篇7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6‰以下。
(二)具体工作指标
⑴早孕建卡率达96%
⑵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6%
⑶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⑷住院分娩率达100%
⑸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5%
⑹妇科病检查率达65%
二、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降低儿童死亡
(一)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
在孕产妇系统管理过程中,凡是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要及时跟踪、随访,转诊,按规定及时向二三级医院转诊。
(二)建立便捷、通畅的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加强高危孕产妇救治工作,保障孕产妇安全。充分发挥乡卫生院对高危孕产妇早发现的作用,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随访和转诊制度和措施,如遇有孕产妇危重情况,随时与上级取得联系,做好转诊准备。
(三)加强产科管理工作,强化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
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坚持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制度,规范和加强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和死亡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活动。
三、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一)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二)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加强督导,定期公示,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三)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四、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规范服务行为。
五、做好托幼园所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一)定期对本乡托幼园所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组织学术交流,提高托幼园所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强对托幼园所儿童疾病防治、膳食营养、食堂卫生、消毒及安全等方面的指导,提高托幼园所卫生保健水平。
(三)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逐步推广入园儿童、入学儿童的心理卫生评估工作。
六、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二)对各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逐步培育我乡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篇8
作者单位:264200威海市环翠区妇幼保健院(陈腾云 夏春梅 彭会文);山东省立医院(郑瑞平 管国涛)
托幼机构是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托幼机构消毒隔离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在园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降低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工作。为了了解威海市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现状,本院组织专门人员,分别在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期间对市区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状况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威海市区所有注册的幼儿园进行普查。
1.2 调查内容 由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对幼儿园的卫生制度建设、消毒隔离室的有无、消毒液的配备、儿童保健人员数量、紫外线灯的配置、以及是否晨检、一人一巾、一人一杯、以及流动水、肥皂水洗手情况进行了检查。
1.3 调查标准 卫生部、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卫生部1985年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卫生部1999年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3年共检查49个托幼机构,其中集体办22家,占45%;个体办27家,占55%;在园儿童≥100人的有29家,集体办22家,个体办7家;2008年共检查50家。其中集体办23家,占46%;个体办27家,占54%;在园儿童≥100人的有27家,集体办20家,个体办7家。进行卡方检验无统计学差异。
2.2 检查结果
2.2.1 2003年、2008年威海市区托幼机构消毒状况对比 结果发现与2003年相比,2008年威海市区托幼机构消毒隔离状况在消毒制度建设,保健室的配备,紫外线的配置,消毒液的正确配置、按时晨检、一人一杯、一人一巾方面具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2 不同体制下幼儿园儿童消毒隔离状况对比 将集体幼儿园与个体幼儿园2003年、2008年的消毒隔离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5年间在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配备保健室、购置紫外线灯、正确配置消毒液、每日进行晨检、一人一巾、一人一杯方面在个体幼儿园发生了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幼儿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全身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一但有传染源进人,容易造成大流行.严重威胁幼儿的健康。保教人员和家长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学习、饮食、整体环境建设等方面,易忽视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留下隐患。
3.1 从威海市市区托幼机构2003年和2008年消毒隔离工作调查发现 与2003年相比,无论是从工作制度的健全、有儿童保健室、配备紫外线灯、消毒液的正确配置、晨检以及一人一杯、一人一巾方面在2008年发生了明显提高。
3.2 隔离室、儿童保健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多年无改善。托幼机构保健室的数量虽然从2003年的24%提高到2008年的52%,但是仍然有近一半的幼儿园在当前没有配备保健室。专职儿童保健人员的情况更加严峻,从2003年到2008年无明显差异,托幼机构儿保人员的配备率仅为10%。考虑与目前我省未设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制度有关,对隔离室、保健人员配备在审批新的托幼机构时无相应审批程序,在此基础上,托幼机构从节约用房、开支等方面考虑,造成保健室和儿童保健人员多年来均未按规定配备。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没有专职保健人员的弊病非常明显。对传染病的识别、消毒液浓度的掌握,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工作质量有显著差别,建议政府完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发放制度,使基层管理者有法可依。
3.3 个体办及规模小的幼儿园在消毒隔离方面存有明显问题 通过对不同体制下托幼机构消毒隔离状况进行对比发现个体托幼机构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集体托幼机构。虽然5年间个体托幼机构的消毒隔离状况发生了显著性的提高,但是在健全的消毒制度、隔离室的配备,是否有专职的儿童保健人员明显低于集体托幼机构。同时对消毒隔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时发现前10名的托幼机构规模在园儿童都在100人以上。并且集体托幼机构明显好于个体托幼机构,规模较大托幼机构明显好于规模较小托幼机构。提示集体办或规模较大托幼机构消毒隔离方面管理较规范,各项投入较多,与之相反,规模较小的个体办托幼机构则相对消毒设施配备和管理方面存有较大不足,应引起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重视,加强对此类托幼机构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宋媛.苏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调查分析.中国自然科学杂志,2007 (9)4:130-131.
[2] 夏芬芳,罗永玉.32家私营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情况分析.浙江预防医学,2007,8(19):61.
篇9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职业卫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6-01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流动人口高达1.3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242万。流动人口主要从业于建筑业(25%)、制造业(24%)、批发零售和餐饮业(20%),在服务业的从业正在增加(18%)[1]。外出务工人员在危险工作中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量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伤害和死亡。2004年工作场所发生的伤亡事故有13.6万起,2000年仅为10万起[2]。矿山、建筑和化工厂的死亡事故中外出务工人员占80%[3]。患有与工作场所有关的疾病的病人中约90%是外出务工人员[4]。2003年矿业、建筑和化工厂的死亡事故中外出务工人员占80%。
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青壮年居多,家庭流动的比例在增加;第二、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不高,70%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第三、基本流动趋势为农村流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西部流向东部与沿海地区;第四、异地来往,频繁往来于户籍地与流入地之间;第五、主要从事经济收入低而且脏、危险和困难的工作(“3Djobs、dirty、dangerousanddifficultyjobs”);第六、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完全由本人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第七、缺乏卫生保健意识与知识,不注意自身健康与安全等。流动人口职业卫生问题日益突出[5]。职业安全健康是中国劳动力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 建立健全工伤、医疗保险的制度,保障流动人口享受公平、合法权益 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体系-改善表现”中明确提出:良好的卫生服务体系,不仅要确保人群卫生与健康的良好状态,而且还要保障所提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6]。数千万的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已被“用来”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忍受着二等公民的待遇,忍耐着没有权利、没有社会保护和不享有社会服务的非正式就业。这些已经促成了全面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和有关工伤保险的新立法[7]。
当人在一个地方预计驻留的时间很短时,他们通常没有什么动力去投资于任何基于地域或企业的医疗保险,甚至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为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投资[8]。当流动人口在城里得了重病、出了事故,或出现了其他需要照看的情况时(包括年老、怀孕、生子),为了避开城市里的高昂生活费和医疗费,他们往往会回到农村去寻求家庭的支持[9-10]。这就是说,在根本上,中国的农村在向城市“输出”健康,却在“回收”不健康。外来工人作为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外人”,绝大部分没有医疗和工伤保险,更是加重了职业病和工伤的后果。虽然更好的预防和急救措施有助于缓解职业病和工伤对流动务工人员健康的伤害。
“十”(2006-2010)中已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人口流动,这标志着中国政府重大的观念转变。2002年的《工作安全法》和《预防和治愈职业病法》规定了雇主必须采用的职业安全健康制度和措施以保证所有员工都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令高危行业(比如矿业和建筑业)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工伤保险。国务院于2006年1月18日召开了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了一系列的7条措施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其中包括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取消歧视性限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职业健康体检费用同样归入医疗保险中,让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五大类的职业健康体检。
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保障职业病诊断的顺利进行 流动人口的职业病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流动人口的职业病待遇涉及到职业病诊断的全部过程,诊断初始的职业史获得、职业病观察费用和诊断费用、职业史调查费用、职业病治疗费用、职业病工伤遇等等。要解决上述问题,不是一个卫生部门、一个医院、一个医生所能办到的,涉及到企业、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安监部门、法律部门、法律部门甚至公安部门,这需要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调。
3 设立职业病基金,保障流动人口职业病待遇 设立职业病基金。他们一旦诊断出职业病,自己是不可能出钱,企业也不可能,那只能靠税收来解决。探索建立职业病防治基金的适用模式,用于没有单位承担责任的、或责任单位没有履行义务能力的职业病人的救助,并建立健全对职业病人的司法救济机制和法律援助制度。现在我们运用的工伤保险制度,只有产生了劳动关系才能有赔偿。但是有的中小企业,说不定到农民工鉴定出来的时候已经破产,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职业病基金,优先建立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将农民工的基本职业卫生保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的可行模式。有关职业病的诊断治疗费用应给予全部补偿,让流动人口所患职业病得到及时诊治。
4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职业病防治队伍建设 2005年底,卫生部办公厅对我国的职业病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就是有少数技术服务机构依法执业意识还很淡薄;有些机构的个别专业技术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还不够。另外就是各职业病技术服务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发展不平衡,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机构的采样设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评价工作的需要;不少机构存在实验室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和仪器使用、维护、检定记录信息量不足的问题。
在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职业病防治网络中,县乡力量最为薄弱,而他们却要面对众多乡镇、个私民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应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实现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结合,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具备职业卫生知识宣传和咨询能力。只有通过乡、村宣传、引导和指导,才提高流动人口职业健康风险意识差等[11]。
5 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业健康风险认知 用今后的健康来换取眼前利益的“吃青春饭”行为在流动人口中极为普遍,这会给这一人群日后长期的健康造成巨大隐患。调查发现,社区医院是农民工就医选择最多的医院,健康指导和定期检查是农民工最希望获得的医疗保健服务。农民工门诊需求量较低,他们真正畏惧的是因病致贫的大额费用的住院医疗。
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有转变传统的健康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不足的问题。应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优势,加快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同时应针对城市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指导和定期检查,为他们提供更优质价廉、方便周到的全面服务。针对城市外来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电视等设施,以通俗的语言、漫画、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宣传。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员用工单位(建筑、工厂、市场、服务行业)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社区要开辟针对流动人职业卫生保健的宣传栏,针对流动人口定期开展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将流动人职业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纳入社区健康教育考核指标。积极探索在流动人人口中培养宣传员、信息员和保健员,发挥流动人口自我保健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功能[12]。
总之,职业病是危害流动人口健康的一大毒瘤,职业卫生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此外流动人口精神与行为健康是值得未来关注的职业卫生问题。
参考文献
[1] 蔡.The Trend of Change of the Labour Market and the Urgency of Training Rural Migrant Workers[R].中国就业促进会/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专题研讨会,2005,8.
[2] Wen,D.(2005)China Copes with Globalization:A Mixed Review[R].全球化国际论坛,2005:22.
[3] 郑真真,Lian Pengling.Health Vulnerability among Temporary Migrants in Urban China[R].法国图尔国际人口会议,2005,8.
[4] 职业病困扰外出务工人员[J].中国日报(省略),2006,2,17.
[5] 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8):14-15.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 Health System: Improving Performance[S].Geneva:WHO,2000.
[7] Brown,G.D.and O’Rourke,D.(2003) Experiments in Transforming the Global Workplace:Incentives for and Impediments to Improving Workplace Conditions in China[J].国际职业和环境健康杂志,2003,(9):380.
[8] Li X,Santon B,Chen X et al.Health indicators and geographic mobility among young rural to urban migrants in China[J].World Health & Population,2006,8:5-21.
[9]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3:64-78.
[10] 张宗益,周勇,卢顺霞,陈义华.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7,24:9-15.
篇10
一、建立奖国全国性卫生规划的必要性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和南非这两个国家对其人民不提供全国性的卫生规划。如果对所有居民实行医疗保险就需要有全国性卫生规划(NationalHealthPr。盯am)。美国的全国性卫生规划公民促进组织(Citi:enforaNationalHealthProgram)提出了美国需改革其卫生保健系统,建立全国性卫生规划的三条理由:不平等的就医机会、高费用及效果差。
(一)不平等的就医机会在美国,没有任何医疗保险或只能得到很差的医疗保险的人约占美国人口的30肠。每6人中有l人因付不起医疗费用而不能得到医疗保健服务。每年有上百万人也因此而被拒之于医院急诊室门外。有58肠的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由他们自己支付的,这费用相当于他们收入的18肠。美国这一发达国家出现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使美国人民感到极其不安,政府也感到压力很大。
(二)高费用美国政府和个人花于医疗保健的费用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1991年的医疗费用占关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1肠。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物价上涨的5肠,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到了2000年,总医疗费用将达16159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4肠.由于美国的医疗保险机构超过1500家,各有不同的保险范围和报销制度,所以仅管理费用就占去了医疗费用的20呱。管理费用也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以每年20肠速度增大的医疗保健费用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降低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在高费用的压力下,许多公司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在1991年职工福利调查中发现:自1990年调查以来,400。个受调查的公司中有20帕的公司增加了职工支付医疗保健费用的比例,31呱的公司增加了职工支付保险费的比例,并有23%的公司提高了职工可以报销医疗费的起始数额.
(三)效果差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男性公民的期望寿命排在第20位,女性排在第15位。婴儿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在第22位,在20多个发达国家中是最差的一个。这对美国是一个难以启口的事实。虽然美国花在医疗保健的钱最多,但花在预防上的经费却不到医疗保健经费的3呱。每年美国有数以百计的小医院因承受不了资金短缺的压力而关闭,这更不利于很多美国农村地区人民的健康。在美国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全国性卫生规划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有人预计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竞选各方都将抓住这个议题.许多民意测验显示至少70呱的美国公众是希望政府提供全国性的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另一调查表明:如果目前的医疗费用增长趋势不变,近60肠的主管人员将欢迎全国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制度。
二、典国全国性卫生规划的展望
美国卫生保健系统的改革已是势不可挡。目前有许多实施全国卫生规划的方案,今后还会提出更多.DIMar。。提出了在美国实施卫生规划的一些标准:
1一致性:得到医疗保健的机会必须是一致的,包括美国的所有居民砂
2.全面的保健服务:提供的卫生服务应包括所有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3.地区控制:社区应管理他们自己的医疗服务。这些服务应向代表当地居民的董事会和向为全国性卫生规划工作的人负责.
4.有合理的组织:建立的服务网应该使所有人都容易进入和容易得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