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监督

从行政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目标来看,其由于在确定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及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规定上均定位不够全面,导致其不能全面反映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取充分的会计信息,社会公众也无法通过会计信息评判其会计主体履行义务的情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推进和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不能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使用和财务状况,其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1、不重视对资产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工作得到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性质特殊,管理者积极性差,导致一些领导和会计人员不够重视资产的管理,如有的单位没有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有的单位,资产投入报废没有合法成文的手续;还有的单位资产保管不严格,任意人都可接近这一资产;也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原价的组成不是很明晰。

2、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存在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面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两者账面数额一致。行政事业单位将新购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一次性作为当期支出,这一制度的规定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按期按照固定资产特征计提折旧,不能很好反应资产的流转情况。

3、修购基金提取不合理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按照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具体操作是借记“事业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其提取的基数是收入,而这里提前的资金是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可见提取用途与提取基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考虑到单位实际发生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费用与单位资产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基金的提取以收入为基数不合理。

(二)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

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首先,对会计制度设计不够重视,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中已经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特性和这一制度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很少能落实到位的,有的也只是监督会计出纳人员,缺乏事后监督控制,更不用说稽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等及对他们的执行情况、考核制度,单位制度根本达不到《会计法》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要求;其次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责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对事后责任追究造成困难,也使员工责任心不强;同时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考核和会计职业能力判断的考核不够重视,一些本身道德素质不高进入单位或进入单位后被利益驱使,缺乏道德培训,导致会计人员舞弊非法侵占资产。

二、完善会计制度的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

1、完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首先,增设“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益”会计科目,取消“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会计科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的当月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贷记有关资产账户。其次,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增设“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按期提取折旧,定期对固定资产检测减值情况,如果有减值迹象,作提取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净资产、收支的情况,真正体现权责发生制的收入与支出配比的原则,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并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2、关于基金的改革

由于专用基金是用途受到限制的净资产,笔者认为应将计提修购基金列入结余分配中,来以防现行会计核算中的一些问题的发生。具体来说提取修购基金,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护的资金来源,实质是将经常性资金转换为一般专用基金,通过“结余分配”账户提取修购基金应该更为可取。

3、增加现金流量表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外公开的财务报告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和基金变动表基础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必要的补充信息,来应对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会计监督方面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会计制度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前面再有效的会计制度,如果没有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保驾护航,会计制度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首先,内控制度要依据《会计法》,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性质特点,明确规定会计负责人的职责和其相应权利,适当授权,使其职权有效形式,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由于责任到人,事故事后也有法可依,真正发挥其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控制和促进作用;其次,依法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再次,要制定实施内部牵制制度,不论什么性质的单位,都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配备可能不如企业那么充分,但也要实施内部牵制制度,授权批准与实行业务相分离、财产保管与记录相分离、业务实行与会计记录、监督相分离;最后,制度中强调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及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责任,对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严惩,这些都要明确成文化,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中走人情,因为无法可依,而使一些舞弊行为得不到惩罚,而愈演愈烈。可明确规定定期举办道德素质和会计技能素质的培训活动,提高财会人员思想素质和会计水平,坚决杜绝账目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并结合定期进行考评,督促会计人员严格执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资产的安全。

此外,只有以法制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和经济活动的准则,才能严格把好财务收支关,做到保证会计监督真正发挥作用。财政部门可以建立会计人员举报制度,设立举报中心,设立会计人员监督基金,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检举违反财经法律、中饱私囊、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及打击迫害会计人员的行为。通过奖金激励,提高会计人员的监督热情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改革道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前提下,财政单位会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新会计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去处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自己所应该担任的责任与义务,实现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核算与监督。新会计制度开辟了财务管理新路径,对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的界定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及有效应用起到了作用。为进一步落实新制度和财务规则要求,应积极响应和实施新制度,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与财务收支,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进而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保护行政单位财产安全,新会计制度成为财务管理要求上的必然手段,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详细分析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的不足之处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存在思想落后、管理手法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弊端,新会计制度的基础强化了会计核算环节,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关乎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给予大力的支持,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要求了财务会计相关的法令、条例及其预算外资金,审查收支范围,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新会计制度的提出,规范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有效的加强了监督力度,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为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树立专业人员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强化细节管理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预测与控制环节薄弱

财务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非常关键,预算是财务管理环节中的必然阶段,只有将预算工作做得科学完善,才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下一步的有效实施,在单位资金运作与财务收支方面上,使资金支配更加科学合理化,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的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行政事业单位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

依照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同时也为财务核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准确、真实,有效的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成功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对于财务管理的控制,强化细节注重内部控制与监督,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与及激励机制,提高专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关乎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想正常运转,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需要各个部门的精诚合作,要实现财务核算、财务预算工作与财务管理的有机整合,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分工,要求会计人员要实事求是,保障财务准确性与真实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开展工作时,做到有责任到位,提高内部监督管理力度,强化细节注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才会提高,进而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

(二)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具备夯实的专业技能尤为关键,在新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人物就是会计从业人员,无论是财务预算、财务支出、财务收入的过程,都需要财务人员具备夯实的会计知识与法律知识,假如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很容易出现挪用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极有可能导致预算风险,出现入不敷出,一定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间接的影响了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充分落实我国相关法律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财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执行,熟练掌握会计制度的执行要求与法律效力,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为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避免财务风险,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因此在新会计制度下,培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才的专业技能,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在管理上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维护资产安全,新会计制度的提出有效的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对推动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广萍 单位:营口市西市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

篇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对高校财务制度进行规范,财政部修订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自2013 年1 月1 日起全面施行。本文通过新形势下,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研究,深刻分析了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指出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新会计制度中优化改进的功能,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质量及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高校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

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根本理念是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适当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并同时兼顾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信息需求。新《会计制度》既适应了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规范和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目前已经执行但原制度没有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总会计师的级别;第二,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提折旧问题;第三,把基本建设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核算内容,纳入“大账”进行核算;第四,增加了成本管理的内容:高校成本费用;第五,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首次引入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改进了报表中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取消了部分存在缺点的体系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到会计核算科目有如下变化,详见下表。

此外,新会计制度新增的会计科目有: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益、应付职工薪酬、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长期应付款、其他支出。

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高校财务管理政策的实施和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自2013 年1 月1 日起全面施行的《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高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并提高其级别。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再仅仅作为预算资金活动来推行,有利于转变高校财务管理理念,促进高校的财务资金来源由单纯的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缴向多元化、经营性转变。

高校预算的执行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新制度明确了高校总会计师岗位的设置,有利于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推行,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执政能力。

(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真实的反映高校的资产结构和状况

新会计制度规定:会计部门可以依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与之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进行折旧和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相比旧的会计制度而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确认与后续计量管理有巨大突破,引进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同时在具体会计核算中新增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我国高校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旧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是依照其事业和经营收入相应的提取极少比例的维修基金,而无形资产则是在事业用的情况下一次摊销。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导致资产不实,不利于高校的资产管理,也不能真实的反映高校的资产状况。其缺点主要表现为:(1)提取修购基金的方法与原有的会计制度相冲突,不能很好的实施;(2)固定资产不及时提取折旧,不利于对固定产的价值和质量同时进行管理;(3)固定资产报废时,原有的会计制度是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无法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不利于实施和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新制度的实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强化了资产的入账管理,使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符合实际要求,并设置相关具体科目,在资产的计量方面更加真实准确,切实可行;(2)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根据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新制度摒弃了旧的不合理的科目,使会计科目更全面更合理。它打破了固定资产按会计期间使用的界限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系统的设置会计账簿,有效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净额;(3)直观的绩效评价体系,新制度提出了实施绩效评价,其在科目的设置上也更有利于财务管理者采集有效的原始数据,对固定资产从价值和质量上同时进行管理。

(三)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准确计算学生培养成本成为可能

高校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探讨的重点。我国高校由于其性质的不同如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专业的不同如文、理科,从而导致其核算成本必定不同。但是在旧的会计制度下,高校统一实行的都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反映预算资金的使用去向。虽然方便了国家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并没有考虑到高校内部管理的要求。

新会计制度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新会计制度对基本建设会计实行双轨制: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的同时,其有关数据将定时纳入“大账”进行核算。新会计制度在科目设置中新设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并在该科目下设置了“基建工程”明细科目,用来核算由基建账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这一规定有利于财务数据的完整性,从而为计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提供数据依据。

2.增加了成本管理的内容:高校成本费用(包括教育费用、管理费用、科研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等)。原有的教育成本在会计上仅指教学成本,新会计制度指出教育成本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成本及放弃的收入等,明确了高校成本费用这一概念。并对高校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相当于设置了成本费用核算对象和项目,使计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更加系统完善。

3.将高校日常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收入与费用分开核算。旧的会计制度下科研经费收入和学费收入均是一次性列为收入,而新制度明确规定应将科研项目成本、非科研项目成本和期间成本明确的界定出来,为高校学生培养成本的核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新会计制度在成本管理上还设置了具体相关的会计科目,主要体现在“费用类”科目上,例如:“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指利息、捐赠等)”,这些其实已经包含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内容,所有支出基本都包括在这几个科目中,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对成本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可以计算出相关数据与同类高校之间进行对比,有效降低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四)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控制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发展,高校由精英式教学向普遍式教育发展,学生读书人数的增加导致高校的不断扩招,旧的会计制度下依靠政府拨款及学费收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大幅举债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

新会计制度针对这一情况作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有效的处理好高校面临的问题。新增加了“财政补助结余”、“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将原有的“结余分配”变更为“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相关会计科目。更加全面的规范高校收、支、存情况,能够按照事业单位的特点确定补助数额,从而使资金的开销更加直观有据可查。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条理分明,避免了过度举债现象的发生,能够合理有效的控制和规避风险。

(五)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新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改革和国际惯例,完善了财务报表体系,首次引入财务会计报告概念,改进了报表中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取消了部分存在缺点的体系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并新增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这一更改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科学性,使高校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的完整、合理,从而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结语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将促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更加的全面、真实和完善。通过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研究,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新会计制度中优化改进的功能,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质量及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促进高校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 22号.

[2]王萍,赵静.关于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要求的思索[J].经济论坛.2013(6).

[3]彭华.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及意义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

[4]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1.02.

篇4

【关键词】新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自2000年开始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有效的预算,实现了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管理,为财务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核算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国家不能及时的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有效改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与管理,阻碍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主义建设。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式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自新预算法实行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开始不断的变革核算方式以及核算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变革来适应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然而,由于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给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困扰。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开展工作后出现问题,得不到我国法律的保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非常的排斥,尽量不在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使用新的预算会计制度,以免出现问题给单位带来损失。另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细化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如果一味的细化支出预算,不总是对支出预算的整体把握,一旦整体费用过大,就会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行政事业单位想要通过支出预算的明细来说明其支出的合理性根本不可能,我国现阶段没有相关的法律保证其权益。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不符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要

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设置了“拨出专款”以及“拨出经费”两个会计科目对单位费用进行核算,虽然从内容上看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小,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按照我国财政部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这两个会计科目应该统一进入 “事业支出”,通过“事业支出”这一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的核算,因此,传统的会计科目无法很好的满足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改革的需要,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延用传统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就无法很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让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效用。

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较大

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是向政府借款。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盲目的向政府借款,最终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就无力偿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同时还会危害国家的资金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利。

4.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自实行预算管理以后,单位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都严格按照预算数据分配,不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得很多的费用支出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距,行政事业单位很难根据预算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只是其费用支出的一个参考标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有特殊事项发生,超出预算支出范围的支出也在所难免。

三、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有效解决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预算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对多数情况下都是预算会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完善预算会计制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形成有效的保护,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新的预算会计制度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顺利开展。我国的法律法规应该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部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在维护行政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2.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想要紧跟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就必须要调整会计核算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的业务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把特定项目归集到特定的项目中去。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传统项目下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出有效调整。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受收付实现制的影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让会计核算人员积极地适应权责发生制,只有全责发生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更好的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

3.有效控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首先,新预算法对于借款主体进行了限制,行政事业单位想要获得更多的借款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其次,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用途进行了限制,只有用于公益事业的资本支出来能取得借款。再次,新预算法对于借款规模进行了有效限制,对于超规模的借款不予批准。最后,新预算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借款方式也进行了有效限制,这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借款时只能采用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取得借款,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贷款风险。总之,新预算法通过对借款的限制,有效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长期稳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提高预算支出的科学性、有效性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尽量减少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产生的偏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统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执行标准,使其产生的费用支出、成本支出之间的差距尽量降到最低,方便新预算法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进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制度下设置“在建工程”和“拨入基建款”、“基本建设结余”等会计科目,有效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需求。最后,行政和事业单位还应该适当调整会计科目方便核算基础建设,在报表的过程中注意数据的简明扼要,报表形式简单易懂,方面信息需求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能够详细的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基础性单位,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服务,是我国经济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制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也要强化对预算会计制度的重视,及时解决单位内部阻碍预算会计制度实施的各种问题,保证预算会计制度的顺利实行,让预算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涵.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篇5

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以来,在管理,运作及秩序构建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着巨大的危害性,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据统计及审计机关的相关调研表明,当前我国众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着重大的缺陷,那么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

大量会计犯罪行为表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无视国家相关法制规章制度,在私人利益的驱使下,采取虚假做账,虚假报表等手段,致使原本严格而严密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次由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未能按照国家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与流程进行会计统计,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核算,随意设账,进一步加剧了财务会计收入不实、支出不实和结余不实的危险性,星儿加重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性。这些行为的出现,既不利于党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的合理设置和使用,又对外部相关机构的监督评测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既是国家行政机关之一,又是市场经济参与的主体之一,其在内外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依据市场与职能需求建立一套完善而规范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但由于其自身双面性的特征,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存在滞后性,甚至有些单位从未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会计决策仍然由领导拍板,加上从业人员岗位兼岗现象的严重,更加剧了财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固定资产管理利用的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未建设有效合理的固定资产分类账目,也未能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这就导致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过程中,往往只会列出支出项,而未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录入项,这就大大影响了其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对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加上从业人员由于私人利益的驱动,监管工作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对固定资产管理利用的难度。

(四)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据官方数据统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从业人员为参加过国家组织或规定必须参与的统一岗前培训,有些从业人员从事本工作前对财务会计根本不了解,没有明确的财务会计观念,未能达到相关的从业水平,这些原因导致其工作业务水平能力不足,从业后单位对其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的投入较少,很难获得相应的提升自身能力,完善自我的机会,加上本人工作意识的薄弱,业务掌握的不足,更加剧了其素质的差异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构建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与解决,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法制法规制度的完善

政府应该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中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加强立法工作,构建合理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法》、《会计人员从业法》等专项法律制度,进行相关的监督与指导,才能发挥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

会计兴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专业知识的培训,依赖于单位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只有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更好的让会计工作步入正轨。国家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在进入财务会计领域前,要进行相应的入岗培训,加强整体技能的培养,从业后也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相关技能的再培训再学习,这样才能优化从业人员团队,达到合理构建人才队伍的目的。

(三)发挥审计监督机关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外部的监督,而审计机关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大多数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都可以被审查被避免,只有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审查,将其工作置于相关机关的监督之下,这样就能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防止财务会计浑水摸鱼不务正业,进一度避免违法违纪现象,提高其工作效率,构建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针对违法违纪现象的屡禁不止,必须要从提高有关从业人员的认识,加强教育健全法制体系,强化监督体制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廉政监督体系,从而构建起一套以法制廉政为基础前提,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核心,监督惩戒体制相协调的工作机制,惩前毖后防患未然。

篇6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并简单的探讨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收支的执行进行有效的记录、反映和监督的过程。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对原来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完成预算、收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里,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有效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其财务管理工作。但有很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其实现战略性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等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提出具有创新的、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的实质性原则。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实现其战略性目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有效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财务管理工作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节约行政事业单位费用开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保增、发挥国有资产最大化的有效保障,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新会计制度下的必然结果。

二、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失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公益性的、为社会服务的部门,其资金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补助。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很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其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关的管理理念,没有重视资金的管理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种问题的产生,同时由于缺失对资金的管理理念,工作中还存在很多财务风险。

2、缺乏财务预算和控制管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都是来自国家财政补助,这就严重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意识,同时没有对预算编制做好充分准备,这就导致预算不合理、不真实、不准确。此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财务管理严重缺乏对资金的约束,进而造成浪费现象甚至导致专项资金被挪用,产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混乱。

3、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不严密。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旧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有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账目问题,这就导致对账目处理的不准确性。由于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旧会计制度下的执行没有彻底清除,进而导致以前的账目难以进行处理,无法达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原则,使新会计制度不能够顺利的、有序的开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措施

1、强化内部财务管理的流程和真实性。

在新会计制度为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流程,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单位必须要将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责任到人,并做好财务管理的基本核算工作。同时,在年末时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在新会计制度下将单位的各项往来款项都真实的汇入各大报表中,进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透明度。

2、加强财务管理的严谨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上存在众多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执行,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势在必行。行政单位应该完善内部资金的审批制度,严格要求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实施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规范各种核算和审批工作,并定期检查会计核算工作,保障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支出透明化,避免腐败消极现象的产生。

3、合理引入市场化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该合理有效的引入市场化机制,首先应该确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能够真实准确的被反映出来;其次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设置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针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的出租和报废等问题,进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引入市场化机制的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去向,进而调动资产的使用率,避免在行政单位内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的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其财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做为一名合格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该肩负起光荣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认真学习新会计制度的准则和要求,进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姚洁华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姚淑芬.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3(34)

篇7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升财务资金的使用率,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在新会计制度的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积极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新标准、高要求,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运用全新的会计手段,确保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切实增加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上不够慎重。在旧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混乱,许多财务账目不够规范,随心所欲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账务处理方面缺乏精确性。当国家开始推行新会计制度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上掣肘太多,有些旧账目的处理过于草率,并且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执行力跟不上,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专业能力不高。每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都有专门复杂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但是,在现实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个人素养不高,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中不能有效地预防风险因素,很容易触发多种财政违规使用问题。同时,由于属于行政事业编制,国家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较大,单位负责人对于资金的管理不重视,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不能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得财务管理陷入了被动、僵化的局面,不利于资金清算和财务监管。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对于预算管理不够重视,不能从整体出发来进行预算,导致资金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不高,严重影响到财政资金的有效运作。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上一直不够严谨,许多单位都不能按照预算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超支、资金挪用、财政资金闲置现象频发,归结起来主要原因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对于资产的清算和盘点不及时,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令人担忧。

二、新会计制度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建议

(1)积极转变会计记账方式与财管理念。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精确化、规范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式及记账方式的改变,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健全会计记账方式,加强单位的资产、净产值和负债的管理,提高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新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有意识的淡化人为因素对财管工作的干扰,做到财管工作分工明确,单位的审计和财会必须各司其职,加大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促使会计工作走向正规化。例如在对财务资金的开支结构和用途管理上,必须明确具体的账目,一旦发现做假账等违规操作,严格按照新会计法规定进行处罚,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透明度。此外,在资产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合理划分专项划拨的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科学归纳和评估资金的使用状况,防止出现资金挪用、资金闲置、使用超支等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率。

(2)大力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离不开财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个人能力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不能继续胜任财管工作的应该以此转职,对于年轻有创新意识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来迅速掌握新会计知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人才,对全体财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定期的专业化培训,可以邀请财务专家来现场讲解和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单位每一个财务从业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和要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从业人员的考核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人员,本身也应该提升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严谨性,抓紧时间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

(3)不断增强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资产保管中缺乏一套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抓紧时间建设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应不断改变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在自身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依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将财务管理明确划分为资产、收入、净资产和负债等要素,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财务管理必须坚持权责一体的原则,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透明度,必须能够经得起监管部门的审批和核查,做到心中有数,保证预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应强化单位内部的预算管控。预算管控是完善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预算管控工作,实现预算管理的精确化,积极遵循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基础及具体的会计工作目标制定上都需要做好预算的管理和控制。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行政事业单位完全可以将基本开支统一纳入到单位一体化财务系统核算中,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完善财务收支业务的办理,健全财务开支管理制度,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方便对预算管理进行审计和监督;三是应规范会计流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管理工作受新会计制度的影响特别明显。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流程进行,要做到责任到人,对于账目明细必须清晰记录,严格控制往来款项,及时将账目资金往来纳入本年决算中。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发挥自身职责,严格监督预算项目实施以及账目情况,当发现任何一笔资金使用出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杜绝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任,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做出改变和创新。诚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依然有很多隐藏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积极遵循新会计制度,顺应国家财务制度改革的趋势,积极改变会计记账方式,树立严谨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全体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尽快地解决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残留的问题,不断提升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代商业,2013(36).

篇8

关键词:基建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合并

1.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述

我国在会计建立的机制上还不够完善,要想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及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审核,就要通过统一的财务审核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个单独的会计审核机制来对建设投资等情况进行分析,有效地将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起来,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公共财政建立的制度,也是目前我国建设发展必然的要求。

1.1 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现状

基建会计制度通常应用在建设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其负责的范围是对建设单位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资金的来源以及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督。基建会计制度要依据宏观管理的策略来定期的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考核,从而分析其资金的利用率等带来的效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财务会计的工作各个部分都是独立的,管理起来比较分散,分离核算方式的应用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对建设单位的会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使得这种会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两种核算的方式也不利于财务操作,严重地阻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

1.2 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单独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核算系统与基建投资核算系统共同构成了两大核算的主体,由于两大核算系统的核算内容和要求不同,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两种核算的体系,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原则发生了冲突,事业单位存在的两种会计体系使得财务核算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核算的标准与执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减小了核算体系的操作空间,造成了财务核算的效率低下。由于财务核算主体的不同造成了财务制度与编制主导下的局面混乱,引起了报表整合财务信息的不完整,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与完整的经济活动,阻碍了会计核算的发展。

2.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必要性及对策

上文已经对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离单独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接下来,本文将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重要性入手,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对策,从而指出健全财务核算会计制度、强化监督制度的措施。

2.1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必要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基建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离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一系列报表中有着很多的差异之处,难以统一管理。如果可以有效地实现财务统计工作的统一化,就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会计信息记录的完整性,也有利于帮助信息需求者了解整体经济的运营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地进行改善,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有利于完善公共财务体制,在国家进行部门预算、收付等改革中统一核算的模式,有利于公共财务体制的改革。另外,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是伴随着现如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家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的管理需求。

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对策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合并后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着重调整会计的科目和报表的形式,不能干涉到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坚持建立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筹建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合并后要注意对会计科目进行全新的设置,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产类中增加预付和在建工程两个科目,不断地进行细化分类,核算在行政单位建设中可能遇到科目的筹划和运用情况,及时地提出合理的运营措施。

其次,要对现有的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统一两种会计管理制度,明确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相关要素,基于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会计项目进行合并再造。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注重会计项目合并后的设置管理问题,将会计的项目细化,保证出现的项目可以有效地进行精确的核算。

2.3 健全财务核算会计制度,强化监督制度

国家在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要不断地完善体制,不断的推进部门的预算机制、国家收支分类等改革的措施。对事业单位两种会计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审核的制度,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合并要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需求,资源的整合要符合经济形势的发展,对基建财务统筹的管理,控制基建内部的成本,使得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国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完善有利于国家对财务信息进行统筹和规划,有利于资金的使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另外,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划列入整体的预计中去,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对财政基础进行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从宏观的角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和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独立运行严重的阻碍了系统化会计工作的开展,基建会计制度长期处于游离运行的状态,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体制,出现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而我国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长期处于分立核算的模式,所以出现了两种不同核算的主体,同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执行制度,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财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推进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有助于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应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22):208-208.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时所消耗的无偿性、单一性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体现了它的不适应性。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财政方面改革的制度、措施,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

2、专项资金未单独核算。

一部分单位专项资金和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与行政事业经费混淆使用,在一本账上反映所有资金的收支余情况,这样专项资金的年终结余也成为单位的事业费结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就被掩盖了。

3、现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有隐患。

部分单位现金管理漏洞百出,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库存现金数额大,白条抵库现象严重;超范围、超限额使用现金;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公私不分,自己的钱也往金库里放,单位资金不足,出纳人员自己垫付,不履行财务手续,造成账实不符。

4、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

如审批报销程序欠规范,会计监督职能执行不利。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资产的购置、核销、登记、保管无明确的制度,对新增和减少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建账和核销,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单位财产不清,家底不明,极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票据管理不规范

首先,一方面有些单位对发票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没有制定票据管理制度,既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没有对票据使用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其次有些预算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且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有些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责任不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6、财务人员素质低。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比较严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特殊性,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兼职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岗位人员变动频繁、随意,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差,导致了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尤为突出,

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因素

1、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

第一,1997 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部根据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但随着行政单位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深入,现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二,许多政府部门内部职能交叉,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事业管理部门,在单位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经费的情况下,适用哪一种会计制度就难确定。这样,就导致具体单位在选择执行的会计制度时既有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也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还有一套账内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的。由于执行情况不规范、不统一,影响财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统计和对比。

2、现行会计科目体系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要求,不能全面清晰反映其实际情况。

第一,由于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与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往来增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业务时,运用会计科目混乱,不能正确反映其资金动向。

第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没有上缴上级支出以及上级补助收入这样的科目来反映这两类款项往来,造成有的单位对上缴上级支出要么不反映,要么列入暂存款科目核算。

第三,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大部分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和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行政单位的“拨入经费”与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都是核算财政拨给单位的经费;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与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都是核算单位的开支情况等等,人为地将其分设两套会计科目,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在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情况下,不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及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缺陷。

第一,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的还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隐患。

第二,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第三,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造成脱节的问题。一是不管项目是否能批准,其前期经费使用都在经常性经费中列支,挤占了经常性经费。二是由于资金来源一时难以到位,项目经费只有支出,导致项目经费红字,甚至难以正常结转。三是项目立项后,款项也已到位,但由于部分是为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而立项的,或实际条件发生了变更,没有实际支出,最后将这部分资金移用到其它项目。四是项目完工后结余不上交或转入经常性经费没有完善的审批手续;

4、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很少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不合理、执行效果较差。一是费用审批程序不合理。目前对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报实销”,“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二是部分不相容岗位未适当分离、职责不明。有的单位内部岗位责任不清,存在着谁收费谁领取核销发票、坐收坐支现象。有的没有按票据领销与票据使用岗位相分离原则,收入没有按时解缴。有的单位资产保管、处置与 报账会计职能未分离。有的单位经手人、审核人未分离。

5、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分离,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实行集中核算后,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单位的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相分离,会计核算中心很难全面及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对于具体业务和资金性质来源不了解,制约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二是资产管理与核算管理分离。会计核算中心按照行政事业会计准则和单位的具体情况,登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帐,单位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相对形成明细帐和实物管理的分离,造成帐实不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合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对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改革、事业改革全部到位后,再将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将现行两套制度会计科目,根据目前的核算需要和管理要求,进行必要的归并和调整,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

2、建立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审核单位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审核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审查单位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审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审查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度和执行情况。

第三,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应清理过时不适应当前情况的内部各项开支标准等财务管理制度,对财政未明确开支标准的制定实施细则,从而加强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二是应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对一些授权审批的权限应明确细化,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单笔开支,应实行集体讨论决定。

3、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单位收支行为。

第一,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要力争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要坚持按项目、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二,严格遵守财经法规,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从严控制支出,各单位都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费用消耗限额及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从严控制专项资金中列支各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促进专项资金进行规范核算。

4、加强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一,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加强培训,抓好继续教育。

第四,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5、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 杜振宇.现行财务报销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2):70- 71.

[2] 张家旺.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2):34- 35.

[3] 江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1):66- 69.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 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本离不开国家的扶持,但其却对财管的理念相对匮乏,对资金的管理未给予重视,因此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同时单位在资金清算和财务监督方面等也存在着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通过经营国有资产来增加收入,但许多单位在缺乏分析的情况下让其承担了较大的资金风险。

(二) 缺乏财务预算及控制

虽然国家无偿的财政拨款给行政事业单位,但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却缺乏预测及对资金的控制,对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不合理。在实际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根据预算来合理分配使用,甚至超预算和资金挪用,这导致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三) 资金管理缺乏严谨的管理方案,专项资金管理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缺乏起码的严谨性,在控制上不够严格,在使用上存在严重的超支和浪费,比如公款吃喝,高消费等,有些行政单位,在招待费、会议费等严重超支,这同时也影响了公众心中的政府形象。另外,由于财务资金在管理上不规范,单位出现了大量被闲置的资金,甚至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及时的对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又会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问题。

各级财政资金的预决算中所有的科目国家几乎都供应专款专项资金,但是拨款的范围有过宽的现象,范围不清晰。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上不够严谨,这给专项资金的挪用创造了条件。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用项目资金补充基本支出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导致豆腐渣工程。

(四) 事业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因欠缺专业的财务控制管理知识,对财务信息的控制方面不够牢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偏低,法律观念意识薄弱,在单位中存在贪污现象,这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 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财管理念

单位上下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加深财务人员对其工作的认识,有意识的淡化财管工作中的人为要素。要求其各司其职、分工缜密,行政事业单位里的审计、财政各部门履行自身职能,并且加大监督力度,统一明确督察前的相应规范和标准,使会计基础工作正规化。对于财务资金的开支管理,依据会计法,有账目不明确,假账等现象要予以严惩,以此增强资金应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 加强单位内部的预算管控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中指出,推进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科学化是行政事业单位所要遵守的基本会计准则。这要求行政事业保证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在充分研究后做到已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三) 规范资金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保证转款专用,完善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对预算实施过程加强监管,跟踪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完成情况及效果。加大对不规范使用资金的处罚力度。

(四)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有效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资产流动以及分配。在新会计知识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