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基本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法基本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法基本方针

篇1

(1)安全监理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第一”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预防为主”是指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治理”是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分工合作,全方位地研究事故的预防方法和根治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实施综合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目的。

(2)安全监理的主要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机车登记管理、驾驶操作人员从业资格管理、机车安全技术检验、农机作业秩序与安全管理、农机事故处理和农机安全监理能力建设等。

(3)安全监理的具体任务。①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农业机械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②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按规定做好牌证核发工作和监督检查,对其它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实施登记管理、安全技术指导;③负责农机事故处理工作;④负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⑤负责农机事故统计报告与分析评估工作;⑥负责农业机械使用(生产、作业、运行)的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秩序监管,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查处、整治农机安全生产违章行为;⑦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学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常识;⑧负责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及其驾驶人定期审验,办理变更、改装、注销、报废登记和补领换牌证等业务;⑨负责农业机械牌证业务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登记业务档案、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农机事故档案;⑩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监理装备和队伍建设,包括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农机监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和作风纪律建设和监理装备建设。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基本成效

(1)法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后,农业部先后颁布实施了《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规章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拖拉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登记工作规范》、《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农业机械实地安全检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全国有30个省(区、市)公布或修改了省级《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和规章。国家颁布了《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2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号牌》、《农业机械驾驶证》、《农业机械行驶证》等10多项农机安全方面的行业标准。我省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先后制定了《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6项农机安全方面的地方标准。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

(2)监理机构体系基本健全。农机安全监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2900多个、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达3.4万人。不少地方采取在县级以下设立农机安全监理派出机构,在乡镇及行政村设立农机安全员、农机安全协管员等形式,延伸安全管理网络。有些地方还成立了由农机驾驶人员自愿参加的农机驾驶人协会、农机安全协会等社团组织,农机安全监管体系日臻完善。

(3)监理工作制度基本建立。农机安全监理系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行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在规范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牌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统一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和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发证等业务管理工作;农业机械事故控制指标列入了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农机事故和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情况等纳入法定统计范畴。农业部先后制定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建设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制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制度,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轨道。

篇2

[关键词]安全教育培训 重要性 培训管理和要求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1-01

一、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在各类矿山事故中,因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70%。所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属于特大型矿井型动力煤选煤厂,近年来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拥有职工1300余人。因此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保障。

二、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

2.1、设置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有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机构,并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制定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的各项制度。负责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管理考核。协助各单位解决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安全培训计划与经费

2.2.1培训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编制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根据本单位《安全培训需求调查报告》,对各单位上报的培训计划进行统一审核、平衡、汇总,编制下发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的人员岗位名称、人数、培训内容以及预计经费。

2.2.2安全培训经费的投入必须保证以下范围内的支付:

(一)聘请教师的学时费、教材费。

(二)教学设备购置费。

(三)按规定应付的其他费用。

三、安全教育培训要求:

(一)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安全意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应保证职工经培训后,掌握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岗位标准、安全工作程序等。

(二)安全教育培训采取强制培训的原则。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安全培训不合格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三)安全培训教育要保证时间、内容、质量“三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事故案例教育、安全作业规程等培训要规范填写有关记录并存档。

(四)要对职工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当对相关职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不合格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

四 各类人员培训内容要求

4.1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要求: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安全培训,是最基本的,也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培训内容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及事故调查处理等。

4.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企业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是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在煤矿的具体贯彻执行者,是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的具体制定和落实者,对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的安全培训对于加强其现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也不可或缺。培训内容为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典型事故案例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以及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4.3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

其他从业人员也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直接的劳动者,安全培训也不容忽视。培训内容为车间、班组、岗位生产状况、工作性质、职责范围、安全要求、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机具设备原理及安全防护设施性能、作用等知识;选煤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

4.4三级教育培训内容要求

(一)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要求:包括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预防常识;事故应急救援、消防知识等。

(二)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要求:应当包括: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

(三)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知识,作业现场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安全防范措施等。

五、 安全培训形式要求。安全培训应积极开发利用多媒体培训教材、仿真实训系统等,创新安全培训形式,提高安全培训效果。

六、培训考核

安全培训要建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并要有详细的考核标准和细则,培训机构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安全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安全培训工作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给予处罚和通报。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技术干部队伍,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一、概述

1、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这个方针,是整个安全生产活动的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劳动保护的基本方针。

2、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就无法挽回,防患于未然,把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从思想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予有力保障,在组织机构、安全责任、安全教育、提高防范、监督管理以及劳动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各方面都对事故预防措施予以充分重视,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素质和形象的外在体现,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是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 安全生产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基本建设规模逐年增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安排紧的工程日益增多,工程技术风险日益突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施工领域的这些新变化,使安全生产和监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建筑行业为高风险行业,难免在生产建设过程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的大量开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令人忧心。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大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减少事故发生,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二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还不够得力,有的责任没有真正落实,措施没有真正到位;三是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粗放;四是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较差。

三、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 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 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四、加强日常管理

1、 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大力奖励和表彰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企业和个人,严肃查处重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信息记录。

3、 要重视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和运用安全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建立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限制、淘汰和禁止使用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4、要进一步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由公民、市场和社会去处理和运作,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直接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方面,特别是调整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

五、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目前,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正是考验施工企业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刻。我们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把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为建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1、企业高层领导首先要提高警惕,认真履行国家相关安全法规,从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加大人力、物力、安全监督检查等方面安全预防措施的投入,同时,经常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安全队伍素质,增强安全管理能力,另外,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严格按安全规章制度施工,杜绝习惯性违章和违规施工操作等,做好“安全三宝”等劳动保护措施,从源头严防事故的发生。

2、尤其作为基层一线的安全管理人员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认真履行神圣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职责,负责对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教育和指导等安全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经常巡视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采取月检、周检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及专业性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施工现场的违章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检查施工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方案及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各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班组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和自查自咎,定期检查整改记录,职工安全教育活动记录等,促使安全检查管理形成一条龙的保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械及电气焊等特种作业工种等须由有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操作,尤其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项目施工时,要加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脚手架工程、现场临时用电以及高空作业中的悬空作业、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平台作业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可靠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篇4

一、综述

继国家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后,又相继颁布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标准,促使我国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建筑业点多面广,劳动密集,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多,属于高危行业,建筑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建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我国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管理职能分散、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落后、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安全生产管理局及各级安全监督站,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安全监督站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安全管理机构,属于授权执法,多数安全监督站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质量监督站担任,大部分基层安全监督站专业安全监督人员严重不足。质量监督站担任安全监督工作,无安全监督经费来源。工作经费得不到财政保障,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培训,素质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没有能力购置较为先进的安全监测设施,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督管理工作难于有效深入的开展。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还无法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建筑业的需求。

(二)建筑市场不规范。虽然国家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行为,但是,当前仍有一些责任主体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如建设单位压低工程造价,致使施工单位无安全经费;部分施工企业随意让施工队伍挂靠,造成“二级企业投标,三级企业进场,民工队伍施工”的现象,形成了施工企业只收管理费,不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加上有些项目经理不懂专业知识,致使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混乱等。

(三)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到位,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四)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流入建筑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业的农民工已达万人,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的%以上。据调查,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不到总人数的%。现场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施工作业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种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技术规程的培训仅停留在安全管理层,落实不到一线的操作工人上,一线操作工人对技术堆积的不熟悉,是违章操作的根源,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安全投入不足,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追求高额利润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防护材料,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六)监理人员不能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监理市场现在还未完全步入正规,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还未能完全履行到位,目前还存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担任十余个工程的总监,一个监理员监理多个工地的现象,使得监理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能认真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认真审查,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野蛮施工的现象不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

三、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监管责任,转变监督模式。监督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监督原则,从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转变,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评价的审核,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队伍,寻求有效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转向标本兼治,努力寻求治本之策,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二)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主产责任制度,特别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技术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安全素质,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变,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超级秘书网

(三)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加强现场实体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的物质体现。要通过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规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脚手架、提升机械、施工用电、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等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现场安全防护实体的检查,确保安全防护体系有效使用。

(四)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隐患排查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防范于未然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显著。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措施。(五)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素质,加强对安全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及各项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建筑安全生产局面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法》

篇5

和谐校园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

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师生员工、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整个校园能够表现出一种公正的状态,校园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和谐校园的首要条件是校园的安全稳定,保卫工作又是构建和谐校园、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柱。

1强化高校保卫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当前各高校均实行了保卫措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高校的保卫工作开始出现多种弊端,无法保证学生的实际安全。这也主要源于学校对保卫工作不够重视,仅仅设立几个保安职务,以致发生安全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同时,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混乱,人际关系也变得更为复杂,各种不安定因素开始出现。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轻信他人,以致经常发生丢失金钱、衣服、手机等问题。对校园生活影响程度较大的还有因纠纷产生的群体暴力事件,它不但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也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严重的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刑事案件。除此之外,学校周围混乱的环境也影响了校园的安全性,现代的大学均属于开放式,周边存在很多娱乐场所,这也增多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对学校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上述这些问题均会影响高校的安全性,且严重侵害了学生的人身安全,由此看出,加强高校的保卫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校保卫工作的创新措施

为了切实做好高校的保卫工作,学校应由总体上改革以往错误的意识与做法,并掌握当前的时代命脉。大胆创新,从而切实提升高校保卫工作的安全性。

2.1创新观念

首先,高校保卫工作应树立安全保卫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理念,高校工作的核心便是教学与科研,其根本任务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此,高校保卫工作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理念,这样才可以具备新的活力与凝聚力。其次,高校保卫工作应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且此处的服务主要包括安全咨询、支持协助以及排忧解难等方面,这样不但可以充分保障师生安全,保卫部门还可以在高校中树立威望与地位。最后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随着高校后勤工作的不断发展,高校的食堂、宿舍以及澡堂等均实行承包经营模式,这些单位人财物管理的自主化,会使得高校原有的行政指令失去威信。基于此,高校应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式,并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加强合同管理力度,以便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2.2创新工作机制

机制比观念更具力量,改变传统的工作观念,意味着必须改进传统的工作机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应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完善保卫工作机制。首先应建立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保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应通过表扬、批评、颁发荣誉证书以及奖金、扣发工资等形式,运用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奖惩手段,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当前部分高校并未充分重视保卫工作,一方面要求保卫人员任劳任怨,另一方面则不给予其一定的奖励措施,这种做法会严重打击工作人员的及积极性。为此,高校应采用适当的精神及物质方法,激发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确保其为学校做出突出的贡献。其次应建立预警机制,掌握保卫工作的主动权利。保卫工作中,防范属于基础,而打击才是手段,为了提升保卫工作的前瞻性,高校应及时分析新形势与新问题,并建立高校灵敏的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保卫问题,尽早解决。在此期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算机、大众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收集并分析舆论信息,以便为保卫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利信息。最后应引入目标管理机制,建立治安承包制度。要为学校的保卫工作制定责任制度,将学校的治安责任划分至人,以便形成人人抓校园治安问题的新局面。

2.3创新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保卫工作都遵循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方法,主要是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但当前社会背景下,这种方法显然已不再适用。且高校也由以往封闭式办学模式转为开放式办学模式,校内人员结构也由单一成分转变为多种成分,治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学校的治安管理以及开始面向社会,办学主体也变为多元型。面对这些新问题,以往的保卫工作模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如果依然使用过去陈旧的管理方法,必然无法获得预期的保卫效果。为了解决高校保卫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高校应转变工作模式,敢于创新。同时,高校各部门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由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实行开放式的工作体系,这样才可以确保高校的保卫工作可以快速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形势。

2.4创新队伍建设

当前部分高校保卫工作人员并未深入理解我党的基本方针与政策,以致在面临新问题时会束手无措。还有部分保卫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以致阻碍了保卫工作与时俱进的步伐。为此,高校保卫部门应提升保卫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提升保卫队伍的创新水平。

2.5创新立法

以往的实践表明,简单的取消高校公安机构的做法并不符合高校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此时则需要设立校园警察这个特殊的警种,并由学校与公安机构共同领导。为了确保高校保卫队伍尽快具备执法技术,国家还应在结合高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校园安全法》,通过立法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并将高校的保卫人员纳入警察序列,唯有此,才可以充分调动高校保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维护他们的执法尊严,并更好的体现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结束语

完善高校的保卫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创新保卫工作的新模式,才可以提升高校的安全性,并为大学生的生长与学习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湖北.大学和谐校园构建中保卫工作作用的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篇6

理解CISP知识体系

CISP的核心在于将保障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保障应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通过技术、管理、工程过程和人员,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控制,使组织业务持续运行。IT作为保障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传统保障目的的核心。由于风险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是保障的主要目标(如图)。在建立保障论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组织业务对IT的依赖程度;其次要考虑风险的客观性;第三要考虑风险消减手段的可执行度。CISP从体系结构上提供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良好思路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了从政策(战略层)到模型、标准、基线(战术层)的纵向线条,同时在兼顾中国国情的情况下,系统介绍国际常用评估标准、管理标准和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政策。

根据CISP知识体系建立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规划是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组织带来正确的指导和方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1.通过保障的思想建立安全规划背景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可以根据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ISSE过程建立需求,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发掘信息保护需求阶段。根据“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内容”确定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源于业务需求,通过风险评估,在符合现有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建立基于风险与策略的基本方针。因此,安全规划首先要熟悉并了解组织的业务特性,在信息安全规划背景设计中,应描述规划对象的业务特性、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组织结构选择适用的安全标准,例如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之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选CISP知识域简图择PCI-DSS作为可依据的准则等。信息系统保护轮廓(ISPP)是根据组织机构使命和所处的运行环境,从组织机构的策略和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和能力进行具体描述。传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基于GB/T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执行具体的评估,评估分为技术评估与管理评估两部分。从可遵循的标准来看,技术评估通过GB/T22240—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估;管理安全可以选择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该标准所包含的14个控制类113个控制点充分体现组织所涉及的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规范制定安全方案。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编制、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方(厂商)角度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根据组织的安全目标设计建设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组织业务的高速变化,一般建议建设目标以1-3年为宜,充分体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包括可接受的成本、合理的进度、技术可实现性,以及组织管理和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下的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背景建立阶段中所获得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描述。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定义信息保护系统,通过概要设计将安全规划设计基于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且描述安全规划设计的组织高层愿景与设计内涵;在概要设计中,还应该描述每个模块的概要描述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是从宏观上描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目标并选择适用的模型建立设计原则。本部分主要体现信息安全保障中信息系统安全概念和关系。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顶层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诸如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保障体系框架。该标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该标准详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般模型,包括安全保障上下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生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描述材料;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和评估结果,包括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评估对象的要求、评估结果的声明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策略体现的是组织的高层意旨,模型与措施作为战术指标分别为中层和执行层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完成设计的具体实现。当信息安全满足所定义的基本要素后,为每个层面的设计提出概要目标,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其覆盖整个安全规划中。

3.实现建立在宏观角度的合规性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可对应ISSE中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本阶段是整个安全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本阶段必须全面覆盖背景建立阶段所获得的安全需求,满足概要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模型与方法论,全面、系统的描述安全目标的具体实现。通用安全设计是建立在宏观角度上的综合性设计,设计首先将各个系统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及宏观问题统一解决,有效降低在安全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管理真空问题。在通用设计中,重点针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元素,从系统生命周期考虑信息安全问题。(1)管理设计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过程方法论中,可遵循的过程方法是PDCA四个阶段:首先,需要在P阶段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范围的确认,并且获得高层的支持与承诺。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管理设计应紧紧围绕风险建立,所以,本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为组织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其次,管理评估中所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是本阶段主要设计依据。通过D环节,需要解决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评估仅能解决当前状态下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当组织在一定周期(例如1年)或者组织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执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是自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必须涵盖管理风险中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具体处置,从实现而言,重点关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体系文件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内审机制和监测机制,没有检测就没有改进,通过设计审计体系完成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运行。第四个环节,即A环节,是在完成审计之后针对组织是否有效执行纠正措施的落实设计审计跟踪和风险再评估过程。A环节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的PDCA过程的推动力。(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基础上,应可适用于组织所有的系统和通用的技术风险。设计可遵循多种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层面技术设计要求。通过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建立“纵深防御”原则,其具体涉及在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学技术支撑下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设计可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建立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专项技术安全设计,也可在网络安全中增加虚拟网络安全设计等方式,应对新技术领域的安全设计。技术设计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手段:第一,技术配置。技术配置是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通过基于业务的安全策略和合规性基线进行安全配置。常见的手段包括补丁的修订、安全域的划分与ACL的设计、基于基线的系统配置等手段;第二,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是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控制能力时通过添加新的安全产品结合原有的控制措施和产品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的原则是产品不是安全的唯一,产品也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效的安全控制是通过对产品的综合使用和与管理、流程、人员能力相互结合,最终形成最佳的使用效果。(3)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设计重点考虑基于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于安全工程考虑的流程问题,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层面。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计划组织阶段开始重视,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工程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和废弃五个阶段,本阶段的设计主要通过在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流程,通过流程设计控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安全风险。在计划组织(需求分析)阶段,体现信息安全工程中明确指出的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体现《网络安全法》中“三同步”的要求。在开发采购阶段,通过流程设计实现软件安全开发的实现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交付阶段,关注安全交付问题,应设计安全交付流程和安全验收流程。运行维护阶段要体现安全运维与传统运维差异化,安全运维起于风险评估,应更多关注预防事件的发生,事前安全检查的基线设计、检查手段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建立不同的检查周期;当系统产生缺陷或者漏洞时,设计合理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补丁管理等流程解决事中问题;当事件已经产生影响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应急响应机制抑制事件并处置事件;当事件造成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其他影响业务连续性后果时,能够通过规划中的灾难恢复及时恢复业务。废弃阶段通过流程控制用户系统在下线、迁移、更新过程中对包含有组织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建立保护流程和方法,明确废弃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保护责任制,并根据不同的敏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剩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置。(4)人员设计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层面,长期以来,过于关注IT技术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人的安全问题,内部人员安全问题构成了组织安全的重要隐患,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损害往往远大于人为的恶意行为。人员设计重点关注人员岗位、技术要求、背景以及培训与教育,充分体现最小特权、职责分离及问责制等原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章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在人员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第三方代维人员的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新问题的产生。

4.构建等级化保护的层面间设计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项目安全控制是指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周边环境的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实施建筑项目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师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是施工中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出现,高空施工坠物砸死砸伤人员,墙体坍塌破裂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等造成施工人员的伤残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已经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安全控制敲响了警钟,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控制,保证施工生产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已经是势在必行。

一、我国项目现场安全控制管理现状

1、现场安全控制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施工单位内部,缺乏统一的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时候,施工的安全管理都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的常年积累的经验,各种安全措施的实行也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的临时安排,没有能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控制规范,其次,社会上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监督机制,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控制工作难以透明化管理,很多安全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实处。

2、安全意识十分淡薄,需要加强

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因而不够重视,只是全力想办法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其次,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意识薄弱,有时候会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是不按规定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3、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的缺陷,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

4、施工配套设施的安全控制不到位

施工配套设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必要工具,做好配套设施的监测,确保其安全性,对于保障施工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工程项目对于施工配套设施的检测工作还不是很到位,没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施工机具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以及保养,致使施工过程中配套设施出现问题,造成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1、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在项目施工现场中,通过实施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的基本效用,可以贯彻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创造安全是施工氛围,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如果是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施工,操作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

2、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各种安全伤残事故日渐频繁,触电,高空坠物砸伤,墙体破裂坍塌等等各种安全事故给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这是保证人员安全完善施工管理的必然趋势

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全面推进施工单位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同时也大力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权利。

三、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的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安全控制有着多种措施方案,需要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笔者从多年的施工经验,简要从工程,人员,和制度层面做出分析。

1、工程措施

(1)做好工程项目的设计

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对整个项目工程安全控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的规范,因此,要结合施工地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施工的实际条件,对施工的方法,施工的规范做出严格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以科学的设计规范指导整个施工过程,避免出现因为盲目施工,混乱的施工而造成事故。

(2)保证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质量

各种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运输,入库,领用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杜绝使用有毒有害或者有对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如果有特殊要求则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同时,要做好对设备机械的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修停用等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安全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安全检测、监控、检验和档案管理等,同时,要随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减少因为材料设备的使用而导致的各种事故。

(3)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首先,要做好建筑项目施工的功能分区,做好清理场地工作,从材料的堆放,设备的运输,和正是的施工都做出严格的场地划分,做到井然有序的施工,避免混乱。

(4)保证配套设施的安全性

加强施工现场配套设施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安全控制人员,要对施工工程中要用到的配套设施进行审查和校验,保障其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配套设施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使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更换陈旧的配套设施,提高施工建设的安全性。

2、人员措施

人员因素是影响到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控制的关键性因素。管理人员要有着安全施工的理念,重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并做好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技术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对各种机械设备规范操作的熟练度,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引起事故,同时,监督人员要监测全程监督的原则,对各种违章操作进行处理,加强对各种施工标准和规范的落实的监督力度。

3、制度措施

首先,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方法和施工规范,制定各种安全防范管理章程,并在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配合下,全面贯彻落实。其次,国家政府要加大各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律的完善,并根据建筑行业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状况作出及时的制度规范更新。最后,社会群体要加大对施工单位各种安全控制措施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促进施工的安全化,规范化。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控制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控制,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施工人员确保人身权利的双赢选择。

参考文献

【1】钟汉华.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危险性高、事故易发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问题成为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社会对我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措施为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武器。结合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一些个人看法。

2、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伴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东方市也迎来了2013年的城市大建设年。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市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从库区移民到市政基础设施和道路管网改造工程;从保障性住房到房地产开发,还有校安工程等,单就建筑面积就将近200万平米(含跨年度未完工项目),可说是点多、量大、面广,成就喜人,总量超过了建省后多年的总和。我市目前的安全生产虽说是总体受控,但却是形势严峻。深刻剖析我市的建筑市场,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2.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安全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到位,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安全管理人员身兼多职,致使施工现场违章作业行为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2.2监理市场混乱,监理企业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专业监理人员到位率低,责任心不强,未能有效履责。个别监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不能及时发现和意识到质量安全隐患,更别提及时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给我们的安全监管徒增了很大的难度;

2.3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东方市近年的建设工程量急剧增加,而监督站现有专业监督员10人。人均监管建筑面积近20万平米,个别监督员监管建筑面积达30万平米以上,超过了全省和全国人均监管水平。由于历史原因,监督机构大而不强,人员多而不专。从事安全监督基本上是边干边学,难以胜任。同时,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体量的项目建设大量涌现,导致受监面积在逐年增加,这些受监工程又遍布城乡各镇,需要监管人员往返奔波,每天相当多的工作时间在途中消耗。相反,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多年来一直未增加,相对于每年大量增加的受监面积和拉长的工地距离,质量监督人员在相对数量上越来越不足以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安全监督站除面临同样的问题外,还由于人员绝大多数是借用人员、非建筑专业人员,导致监督的效率相对较低。由于上述原因,致使我市建筑工程监管领域,无论是质量监督还是安全监督,总体上监管力量不够,容易形成监管死角,不利于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

2.4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的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流入建筑业。目前施工现场一线作业的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施工作业人员须经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但由于建筑工程工种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法律法规及规范、技术规程的培训仅停留在安全管理层,落实不到一线的操作工人上,一线操作工人对技术规程的不熟悉,是违章操作的根源,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5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在进度、质量,效益等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把效益放在第一位而追求最大利益。项目管理人员缺位严重,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中标价格低、追求高额利润等原因,在安全投入上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设施不能及时到位,施工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防护材料,造成安全隐患居高不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对策与建议

3.1规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行为,增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宣传,不断增强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主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技术交底,逐步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不断提高整体安全素质,使安全管理工作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不断转变,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3.2规范监理行为,充分发挥监理安全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行为,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理人员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安全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及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加强对隐患整改的复查,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管理职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争取领导支持,上下形成共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局,对项目建设中违法施工行为的查处、质量与安全隐患的纠正,必须得到各级相关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因此各级领导需要在项目建设中预防事故形成共识。招商环境决不是违法无序施工、项目建设决不是制造事故隐患。相反依法检查施工现场、纠正违法施工行为、排除事故隐患的行政执法行为是为东方市打造合法有序的招商环境,是在维护项目建设安全顺利地进行,是预先化解事故风险服务东方市工作大局的做法,不应被批评指责,而应当支持鼓励,从而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把事故化解于未发、把风险消弭于无形。

3.4加大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扭转施工事故多发的局面,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从源头上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逐步实现“中介教育培训, 政府考核发证, 协会劳务推介, 企业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训—劳务输出—意外伤害保险”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安全培训的职能交给建筑协会, 协会按照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统一要求进行培训, 从业人员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培训上岗证后,才能上岗。

3.5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加强现场实体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的物质体现。要通过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等有效方式,规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及各项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渊,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评价模式[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03)

篇9

中图分类号:TD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73-01

一、露天煤矿电气安全管理的原则

露天煤矿发生电气事故,对人和物的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对人身、造成伤害,也会给露天煤矿生产造成极大的成本损失。据统计,露天煤矿主要存在的电气安全事故种类主要有:触电、短路、漏电、雷电和静电危害等。因此,若解决露天煤矿的安全问题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产必须安全

在露天矿企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和“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在考虑生产的时候,首先要把安全作为前提之一考虑进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使得生产能够持续安全的进行下去。对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来讲,要严格遵循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监督践行安全管理理念,对隐患进行排查,从最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人员必须安全

煤矿企业中每个工作人员都与安全息息相关关,人员的安全也是整体安全工作的主体。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充分利用专职安全技术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大力宣传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让所有人员互相监督,建立一套有用的“举报激励”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隐患。

3.必须做到提前预防

在露天矿山电气事故预防与处理的关系上,以预防为主,才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基本方针,就是不断的发现隐患、消灭隐患,增加有代表性的应急演练,以演代练,实现人、机、环境、管理的全面的本质安全化,方能从根本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4.管理必须规范

由于电气事故、火灾爆炸等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对煤矿企业经济利益损失以及对环境危害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因此,需要对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进行规范化。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严格地执行各项电业安全规定,必须做到有票作业,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其次要求电气设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煤炭企业所制定的关于露天矿山电气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遵循一般的用电规范;再次要加强露天矿山各类职工电气安全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最后,要确保劳动保护用品、安全绝缘用具的配备和正确使用。

二、露天煤矿电气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露天煤矿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电气安全方面的隐患和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困难性

我们知道,露天煤矿安全用电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十分重大,对于露天煤矿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大多数的露天煤矿都是隶属于集团和企业,这就导致一系列管理上难题,即露天煤矿的电气安全管理不像地方供电部门那么系统、统一、规范。同时,露天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电气设备状况,同时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问题也关系到所有矿企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说,露天煤矿在运行过程中,其电气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及困难性。

2.露天煤矿电气设备存在雷击、水淹、设备刮碰等意外安全隐患

露天煤矿电力线路、设备是矿山电力系统防雷的主要保护部位,时常因发生雷击事故而造成了整个露天煤矿的整体断电,这将直接影响到露天煤矿整体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到露天煤矿工作人员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这与露天煤矿电力设备的特殊环境及雷击的来源是十分相关的,雷击的主要来源是首先雷直接击打在变电站、线路等设备设施上,其次由于雷电时产生的高压会击穿周围环境的空气,进而会产生感应雷过电压和直接击打的雷电压而形成的高电压,众所周知,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现在已经产生了如此高的电压,那么电流也必然会很大,因此,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可知,会烧毁露天煤矿的电力设备。

三、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1.使用电力负荷分级管理

由于露天煤矿在挖掘以及照明、加工、生产等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电气设备,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势必对煤矿企业产生多种损失,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场合的用电形式,进行适当的电力负荷的分级管理。根据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同,将煤矿电力负荷分为以下三级:一级负荷,凡因突然中断供电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重要设备损坏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均属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凡因突然停电会严重减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为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凡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为三级负荷。

2.采取全面的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针对人的露天矿山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主要包括绝缘用具、屏护、间距、安全电压、电气动作连锁、漏电保护器等防护措施;

(2)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

(3)电气作业安全措施:人们在各类电气作业时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4)电气安全装置和用具等;

(5)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6)电气火灾消防技术;

(7)触电事故急救工作:指及时处理电气事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等;

(8)电气安全档案管理。

2)、针对电力系统的露天煤矿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1)触电预防: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地面电气设备接零;加强电动工具的绝缘,电缆连接用接线盒或用有冷补工艺,悬挂警示标志牌,采用安全隔离等;对接触机会多的电气设备降低电压;把带电体安装在一定高度,避免人身触电。

(2)保护接地:就是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和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构成保护接地网。《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筋)、铅皮或屏蔽护套用导体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总接地网。

(3)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时,为了将故障部分切除,或者防止故障范围扩大,减少故障损失,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需要利用一些电气自动装置来保护露天矿山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自动装置的主要器件就是继电 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现在大量的使用微机智能继电保护装置,即综保仪。

(4)漏电保护:当电路或电气装置绝缘不良,使带电部分与地接触,引起人身触电伤害(安全值为30ma.s)、漏电流烧毁电气设备以及漏电火花引爆瓦斯和煤尘火灾危险时,可将电源切断的保护称漏电保护。

(5)过电流保护:是指电气设备实际的工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值,并且超过了允许的过流时间。

(6)防雷电保护:雷是自然环境中一种放电现象,且是不可预见的。雷电具有极为强大的破坏性,可在瞬间使人畜毙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并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事故,甚至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危害矿企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防雷电包括电力系统的防雷和建筑系统的防雷,主要措施是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器。

四、总结

露天煤矿电气安全管理与电气安全技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辩证统一的。所有企业必须在遵守新《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的基础上,把电气安全管理与电气安全技术放到到露天煤矿的具体工作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真正的预防为主,方能减少露天矿山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大限度的保障整个露天煤矿电气系统安全运行。

篇10

关键词:通信工程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的含义是为了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安全管理是通信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人们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目前,在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要求在《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2008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都有相应的规定,这些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执行,要求参与通信工程建设的企业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全面做好通信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当前,通信领域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通信工程建设全面开花,在一些从事通信建设的企业中,只重效益不顾安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安全生产上投入远远不够,经常发生电路阻断、人员伤亡的事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也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带来伤害。铁的事实告诫和警示我们,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需要工程建设各方都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所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下面,就如何搞好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通信工程安全管理是指对通信工程建设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进行的管理,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所进行的行业管理和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所进行的企业管理。从事通信工程建设活动的主体所进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包括通信工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设计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通信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等。

2 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机制的形成 通过实施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使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形成了施工企业负责实施安全管理、监理单位对安全监督和政府对安全监管,从而保证通信建设市场领域的安全生产。

2.2 有利于提高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国家通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监理单位的介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时时的监督管理,改变以往政府被动的安全检查方式,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2.3 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发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原则是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通信工程的安全管理缺少不了监理单位的参与,监理工程师是既懂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又懂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士,有能力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

2.4 有利于实现通信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通信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和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依据

3.1 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包括《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

3.2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包括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3.3 委托监理合同和有关建设工程合同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两类合同进行安全监理,包括监理单位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业主与施工承包单位签订的有关工程建设合同。

4 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

4.1 设计单位要在预算中列支安全生产费,建设单位要保证工程安全生产费及时划拨给施工单位。

4.2 施工单位要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4.3 监理单位要认真编写《安全监理细则》。

4.4 工程管理各方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综合检查,安全重点部位要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隐患,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4.5 通信建设工程要坚持“三同时”原则,即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6 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5 通信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内容

5.1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负责人要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常抓不懈,形成责任制,层层落实,并且每年都应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交纳一定的安全生产保证金。生产部门经理作为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本部门全年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控,每个工程项目都要设立专职安全员,对工程安全重要部位要随时进行抽查,发现隐患立即消除。

5.2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管理目标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事故隐患。制定安全生产奖惩措施,做到有奖有罚。

施工项目负责人要认真组织编写《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查找事故隐患,确定安全生产具体目标,指派专职安全员,要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并随时进行检查,尤其是安全关键部位的防护措施。

5.3 重视培训,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 对员工进行定期教育考核,将通信工程建设安全技术知识列为员工培训、考核内容之一,保证所用员工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素质。因此,培训工作不能走过场,一定要强化细节,坚持不懈。尤其是新员工的岗前培训,一定要把安全生产培训放在第一位。

5.4 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 施工单位对现场安全设施重视不够,通信工程建设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安全设施、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是安全控制的基础。无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中有无单独列支安全生产费,施工单位都不能在施工中减少或不投入安全生产措施费,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到位,安全防护用品必须齐全,而且必须要投入使用。

5.5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防范,重点落实 通信施工企业各级安全负责人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现场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工程中的安全生产情况,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要做好班前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当天工作中的安全重点部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重点部位,要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制止,并提出整改意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要随机对各个施工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对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现场要专项检查,并跟踪监控,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5.6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各种安全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人身伤亡、通信阻断、交通事故、消防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储备各种应急救援物资、机具、仪表、人员、车辆等,并及时检查更新,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在进行救援的同时,要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时向有关各方报告事故情况,切不可瞒报不报。

综述,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企业应大力提倡和弘扬安全生产的决心和信心,有完善细致的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措施,切实实施安全生产的奖励,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