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篇1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在荒山荒地的管理过程中采用林地使用权流转成为了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林地使用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明确林地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定的优惠策略,采取租赁、转让、承保等多样化的形式,来鼓励林地使用权特别是那些荒山荒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从而加快我国林业保护与林业发展的步伐。

2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现今社会上的现象是在一些偏僻的乡壤地区,对林地保护的想法还没有得到普及,林地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每每只是考虑利益问题,不注重对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这样,让国家机构对它的管理增大了难度,让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人钻了空子。

2.2在发展与建设中,有很多都是私自占用林地并且对其非法使用,并不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办理法律流程,大多手续都不齐全。

2.3国家发展快速也造成了物价上调,这使私自破坏林地的局面变得越来越严重化。

2.4林权证对林地的保护效应在有些偏远的地方得不到实施,在生产中侵占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林地上异地多证的情况还普遍的存在,这严重的影响了林业管理部门对林地的管理,同时也损害了所有者的权益。现阶段,还有一些农村具体经济组织,不按照承保合同随意的收回林地的承包权,严重的损害了林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开发建设大面积的在进行,但是在这个施工建设中时常会出现未经林业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开发建设,侵占林地的现象。

2.5在实际的林业管理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林地保护的关系上没能够理顺。有一些施工建设项目,占用了大面积的林地,但是在未经林业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却在土地管理机构办理好了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建设项目中占用林地后的罚款,并没有完全的返还到林业管理部门,使之再利用于林业建设中。

2.6在林地使用权流转方面,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趋于理论化,没能够具体详细的作出说明,缺乏严重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与那些荒山荒地的租赁和拍卖方面缺乏具体的程序指导,这严重阻碍了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发展。

3明加强林地保护,促进林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在林地保护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比如说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征收育林费,专门用于造林育林;建立基金制度等。采取这些措施和方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林地,也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是林地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对保护方法加以改革和发展。根据上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林地有关部门需和媒体加深对林业的保护,对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大力宣扬,让人们了解有关对林业保护的意识,在国家内普遍这方面的知识,更要加强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林地保护的认知。

3.2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个地方的实质情况,在遵循林业保护规定的基本上来决定各个地区林地使用的方针,并且更加完美的运用法律程序来完善林地支配权力,各地区应积极的推进林地使用权在林地保护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3根据地区本质,对一律不按正当途径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案件进行相对处罚。一般没有得到林地相关部门的允许就私自占用是属于违法的,如果一旦调查出都会依法规实行严格的处理与罚款。

3.4更加深层次的把林业和土地管理部门之间的关联区分开来,虽然两个部门有所不同,但是也要使他们能够互相配合,增进沟通。因为林地的保护和林业的发展都很重要,他们两者之间的互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让这两个部门互相协助彼此的工作。

3.5我们应该知道在行业中,旅游业的发展之迅猛,它的前景也是在一步一步的开拓,对于这样明显的趋势,国家应尽快发表一些与森林旅游管理有关的规章条款,来明确标准旅游开发和建设的标准性。国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应指出明确条件,在开发中保护林地,如果要在林地资源上建设旅游项目就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准许,依照法律规定到机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才可以使用。为了促使旅游业的未来更加长久,现在就应该开创出旅游建设和林业保护两者之间和谐发展观。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对策;措施

1引言

孟连县缺材少林,加之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火灾及病虫害的危害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使得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要。孟连县的林业发展,需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并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经营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提倡节约消费,加强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把各类林地充分利用起来,保护好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加强保护和集约化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科学地开发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加工技术。从保护林地、巩固森林资源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2森林资源状况

孟连县国土面积189197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37519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41%;非林业用地面积654451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459%,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9893190m3。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23751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139198hm2,占9205%;疏林地面积875hm2;灌木林地面积66732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250hm2,苗圃地面积70hm2;无立木林地面积3715hm2;宜林地面积17679hm2[1]。

3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

近年来,孟连县交通、旅游、城镇等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道路、水利、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林地,造成林地面积、林木蓄积的减少,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林地既要承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任务,又要承担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任务,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3.2工程项目建设使用林地面积预测难度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很多项目涉及征占用林地,但由于项目设计和建设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用地需求量难以预测准确。特别是县境内的水电、风电、旅游资源较丰富,项目数据资料难以确定,年度占用面积不能准确、及时的提供,另外一些部门及行业没有开展2010~2020年发展规划,规划数据及规划地点难以对接,对规划编制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3重点公益林地与重点商品地面积和比率动态变化问题

孟连县已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国家重点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市(县)级公益林及重点商品林地虽然规划现状和目标数已明确。但从实际来看,能源、水利、交通、旅游建设,森林经营调整都存在着动态变化,影响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公益林的重新认定和重点商品林的调整。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调整方案及规定,确保林地保护的分类及分等保护区域的相对稳定和目标数据的实现。

3.4整体林分质量不高,实现林地生产率目标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

孟连县目前林分平均蓄积7979m3/hm2,如要实现林分平均蓄积1259m3/hm2的目标,有一定难度。只有通过加快中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加快珍贵及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才能实现,而目前孟连县宜林地造林、中低产林改造及森林抚育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支持。

3.5林地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林地管理的整体水平过于低下,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尽管当前的科技如此发达,但是并没有较好的融入在管理当中,加上林地的使用以及管理都会面临着较大的阻力与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林业管理部门来说,一定要尽快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为全县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管理队伍。

3.6公共财政对林地保护投入不足

林业建设和林地保护的本质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是由各级财政部门进行资金的投入的。然而,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于林业的投入力度非常的薄弱,严重的影响了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

4对策与建议

4.1制度措施

4.1.1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对于用地单位需要使用林地的,一定要具备充足的项目批准文件,严格的坚持“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严格的根据法律法规的内容执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严格禁止贸然更改林地的用途。

4.1.2建立林地总量控制制度

一定要严格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林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在对林地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要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指标进行控制,对于已经超过计划指标的,不得审批,用地单位一定要严格的根据批准的具体范围、具体的数量进行林地的使用。

4.1.3改善生态环境措施

(1)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整治的重点项目,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缓解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同时,进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也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必须要严格的根据“一主体、两监督”的工作分工,始终严格的落实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制度,加大对于轮砍滥伐现象的处置力度,严厉的打击损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2)做好恢复森林植被工作。加大林地植被恢复费用的管理力度,坚持实行专款专用的制度,必须要第一时间做好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的改造工作,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

(3)强化水土保持和巩固退耕还林工作。严格的根据限额采伐制度以及森林采伐制度作业规程进行工作,严格禁止超限额采伐森林以及没有严格的根据采取作业规程工作现象的发生,严格禁止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予以严厉打击。

4.2管理措施

4.2.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机制

政府在追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加大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进行相关机制的建立,确保能够从根本上做好林地资源的管理工作。

4.2.2做好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意识

相对而言,林地管理工作的起步比较晚,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大,社会各界对于林地管理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除了要将林地管理工作做到位,还必须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尤其需要加强关于森林法的宣传力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林地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人民能够积极的配合林地管理工作。

4.2.3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林地监管

林地保护与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其具有着点多、面广的特点,如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林地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基层林业服务中心的巨大作用,并能够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林业服务中心的巨大作用,必须明确的指出林业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工作所需要担负的责任,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起占用林地台账。加大对于林地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能够将林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融入到各个生产单位当中,对于违法占地的行为,必须要严格的处置。

4.2.4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

对于林业责任部门来说,必须要注意到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到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宣传,进一步的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水平。此外,还必须要严格的根据相关法律的要求,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林地保护以及管理工作能够尽快的走向正轨。

4.2.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审核效率

对于林地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牢固的树立服务即是管理的理念,用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办事效率。另外,林地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不断的学习,确保能够熟悉地掌握林地保护以及管理的相关政策。

4.2.6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林地保护

不仅需要加大林地管理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林地服务的水平,严格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林地保护,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整治非法用地的行为。

5结语

在进行林地保护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确保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林地资源的配置,并能够熟悉认知到林地的利用方向以及重点,加强林地的管理力度,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好林地资源,更加综合、更加全面地发挥出林业在各方面效益,进而不断地促进县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对建设用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为了切实保护林地资源,加强占用征用林地审核管理,规范审核程序,明确审核内容和职责,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制度,共同把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关,根据《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林地保护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属地管理、就地负责的原则。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办理征占用林地的最初受理机关,负责对办理征占用林地的初审和对违法使用林地的处罚等具体工作;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严格审核把关后,上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主要负责林地申报项目的登记、审核、校对和现场查验,以及对林地违法案件的督查、商办、催办和重点督办等工作。

二、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林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及程序的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小册子,分发各级政府主管领导和土地管理部门,以及使用林地的项目业主。同时要加强与规划、发改、国土等部门的联系,把使用林地报批手续前移,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办理,从而防止未批先占等违法使用林地的现象发生。

三、为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建立健全使用林地审核制度,共同把好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关,要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相应成立征占用林地会审小组,严格执行占用征用林地会审制度。

四、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使用林地建设项目申请受理登记台帐、森林植被恢复费缴纳登记统计、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发放登记管理等制度,认真做好使用林地建设项目申请受理的登记、填写,及时了解掌握使用林地项目动态情况。各县(市、区)林业局要按照省林业局《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粤林〔2004〕133号)的要求,对使用林地建设项目单位(或个人)申请材料逐项进行严格认真审查校对核实,重点审核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有无涉及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种子园、实验地和是否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以及批准文件是否齐全且符合规定的条件和范围等,把好初审第一关。

五、对未批先用、批少占多等违法使用林地的项目,县(市、区)林业局林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严格执法,通过停工、处罚和限期补办等形式进行处理;市局林地办将加强督查,严格把关,通过商办、催办和专案督办等形式进行跟踪,对违法使用林地者进行严厉打击。

篇4

一、充分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林地是国土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国家十分重视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年7月25日,国务院下发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年)的批复》(国函号),明确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县属东江源区,是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头,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粤门户·生态定南”建设成果,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森林资源,制止乱征(占)林地,是我县当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作用,把林地放到与耕地同等重要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

二、严格规范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和权限

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各镇、各有关部门在进行基本建设时,应尽量少占或不占林地,确需征(占)用林地的,必须按照《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从2011年1月1日起,林地的征占用纳入限额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林地征占用审核(批)正式实施纸质网上同步申请和审核(批),县林业部门上报林地征占用材料必须通过国家征占用林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林业部门要结合林地征占用管理规范,认真对申报项目的依据、补偿、权属、可行性报告、查验报告等材料进行审查把关,进一步规范林地征占用管理。

三、努力形成林地保护管理的强大合力

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林业部门:加强林地、林权管理,依法审核审批征用占用林地项目。负责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的监督管理,严禁为非法征占用林地活动审批砍伐林木,依法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活动中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行为。

(二)规划部门:加强规划管理,协同林业部门做好全县林地保护与管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应在征求林业部门意见后核定建设工程的用地位置、面积、界限。

(三)稀土矿业公司:作为稀土开采业主,属第一责任人,应负责督促稀土矿主按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不得为非法征占用林地矿业活动办理审批手续和收取相关费用,严禁占用生态公益林开采稀土。

(四)土地储备部门:在取得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后进行净地出让时,应在土地出让方案中明确宗地移交标准以及涉及占用林地、树木伐移等问题的责任归属。

(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需征占用林地的开发建设及采矿项目,在用地审批前,须要求其办理林地审批的相关手续,不得为非法占用林地的建设活动提供审批、审核用地;要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建设行为和为其提供或转供土地的行为,并收回土地使用权。

(六)发改、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在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时,涉及林地的,应检查其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林业部门。

(七)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不得为非法征占用林地的矿业活动办理审批手续和收取相关费用;牵头组织对非法征占用林地的勘查、开采、加工、经营和运销矿产资源等案件的调查和处理。

(八)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偷盗矿产品等非法占用林地的矿业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取缔非法矿业活动,维护矿区社会治安秩序。

(九)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不得为非法征占用林地的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生产许可审批手续及收取相关费用。

(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对非法征占用林地的企业,不得核准登记;原已进行工商登记但不符合林地征占审批条件的,应依法吊(注)销其营业执照。

(十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得为非法占用林地建设活动提供环保审批手续及收取相关费用;监督企业制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严格履行环境治理义务;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活动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为,并责令其限期治理。

(十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不得为非法占用林地活动提供水保审批手续及收取相关费用,监督企业履行水土保持的职责,监督企业按水土保持方案履行其义务,依法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行为并责令其限期治理。

(十三)监察部门:参加对非法征占用林地的勘查、开采、加工、经营和运销矿产资源等案件的调查;按照人事管理权和案件管辖范围,负责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十四)供电部门:不得为非法征占用林地活动提供生产用电或转供生产用电,严肃查处为非法征占用林地供电或转供电行为。

(十五)镇政府:各镇作为辖区林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本区域内林地管理秩序的维护,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四、依法规范林地征占用行为

要本着生态优先、不占和少占林地的原则,严格控制林地使用。确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林地的,应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权限、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合理规划,严格审批,强化监管。

(一)凡开展勘查、采矿(石)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各类工程需要征占用林地的,在立项规划或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阶段,用地单位应主动与县林业主管部门衔接,工程开工建设前,必须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并据此申办建设用地许可手续。凡征占用林地未经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凡违反审批程序审批或未批先占林地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单位直接责任人、责任领导的责任。

(二)对大项目,特别是县政府或镇招商引资建设项目需征占用林地的,应先行向县政府报告,由分管副县长组织相关部门协调论证后,具体解决征占用林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要严格征占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缴和管理。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多收、减收、免收和缓收。对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经批准后要专项用于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资源管理。

五、有效遏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惩前毖后、强化管理的原则,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使用林地行为,坚决刹住毁林和乱占林地的歪风。

(一)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修建畜禽舍等生产设施而占用地的,依法补办临时占地手续,补交森林植被恢复费,不予处罚;对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依法予以处罚,并限期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用林地的,如修路、通讯、电力等,限期补办手续,不予处罚;对非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建厂房、仓库、育苗室等项目占用林地的,依法予以处罚,违法建筑予以拆除,确属需要的设施应限期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

(三)对违规使用林地进行采矿的,对有采矿许可证业主依法予以处罚,限期补办手续;对无采矿许可证业主依法予以处罚,并责令限期恢复林地,拒不恢复的,由镇或林业部门具体负责恢复,所需费用由违法当事人负责承担。

(四)处罚标准按照江西省林业厅林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林厅发号)执行。

七、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制度

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原则,认真落实林地征占用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保证项目建设依法使用林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严格履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程序。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重点公益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有关规定,保持已划定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的稳定。

(二)加强征占用林地的监督管理。林业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防止项目建设出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也占和破坏森林资源等问题。加强临时占用林地的管理,落实林地保护措施,不得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地及其附着物。

(三)探索建立林地征占用预审和专家评审制度。对征占用林地数量较多的项目,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介入,超前服务,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提出预审意见。

八、加大服务和执法力度,依法强化林地管理

要加强《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要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度,切实落实县林业部门、镇、村组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有关人员对林地监管工作的相应责任,加强林地的动态监管,及时掌握林地利用的状况。县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打击破坏林地的专项行动。对非法征占用林地,该收回的要立即收回,该补办手续的要及时补办手续,该处罚的要依法给予处罚;凡不符合办理条件或拒不补办手续者,其非法征用、占用的林地应予以收回或责令恢复原状。凡违反审批程序审批或未批先占林地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单位直接责任人及其相关领导的责任。在专项行动中,森林公安对影响大、危害严重的案件要公开处理,以震慑罪犯,教育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

九、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林地保护的关系,依法保护和科学使用林地,防止以损失林地、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短期行为,建立林地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篇5

    一、我国林业概况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表明: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二、我国林业管理

    由于我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开展林用地保护时,必须在科学性、实用性、长期性、稳定性原则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和区别。在西北干早地区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在华北、中原等土地利用率高的平原地区,不但应该保护现有的林地,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还应该重点抓道路两旁、河渠两旁及城镇和村庄周围及内部的绿化;在南方丘陵地区,则通过加强保护林地和绿化荒山、退耕还林等措施,在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更多考虑如何合理开展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存在不少具体困难和矛盾,首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缺乏水资源,自然条件恶劣,人们连吃饱和生存问题都未解决。在华北和南方地区,由于人们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工作与短期经济利益的矛盾。特别是在山区还需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林地保护和绿化祖国不能只靠几个部门、靠少数人来实现。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对群众的宣传应该广泛利用电视、电影、广播和报纸等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宣传绿化的意义和我国的林地保护政策用群众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如采用实例报道、编制宣传片等方式。特别是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进行一周集中宣传,让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二)加强法制管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毁林事件基本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生的,在很多毁林事件中都可看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林业保护和绿化的规划可参考这种方法,也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为了保证规划的切实可行并能顺利实施,规划可采用先由下至上汇总规划指标和方案,然后再由中央制定规划指标,并逐级调整规划,最终将指标落实到村或责任人。

    (三)国家应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林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收益迟、经济利益低等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建立绿化补偿基金,对已承包荒山者,实行退耕还林者,要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照。鼓励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开发,可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四荒”使用权拍卖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投人与开发。林地使用权至少保持50-70年不变,承包者在经营期有继承权,允许转让。

    (四)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

    开展全民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实施森林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禁止采伐;其它公益林采取以保护为主,有计划的进行少量的间伐并更新;经济林坚持植树与采伐相结合,采用轮伐、间伐的方式,严格控制短期内的采伐数量,避免采伐破坏生态平衡,实现以林养林的目的。总之,我国林业工作应该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政策,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

    (一)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保障投资者利益,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基础上,只有法律的强制实施作为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尽管我国颁布了《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人们的林业法律观念不强,违法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的现象,使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难于落到实处。因此,为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立法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执法方面,加强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技术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借鉴国外林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近年来,毁林开垦、毁林种参等毁林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县绿色生态林业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全面加强林地管理、建设生态屏障、坚决制止破坏林地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对于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虽然森林面积较大,但可采伐利用的成、过熟林资源越来越少,质量不高,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制止乱砍滥伐、乱挖滥占、乱捕乱猎、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是全县当前林业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今后全县林业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依法行政、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二、加强管理,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一)加强森林资源权属管理。

要进一步明晰森林资源产权,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权属明确并核发林权证的,要严肃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对权属明确但尚未登记核发林权证的,尽快依法登记发证;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要加大纠纷调处力度,作出争议调处意见,尽快登记发证。要加强对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的发证管理,确保登记手续完备、流转发证程序合法。要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违反者要依法处理,追究责任。

(二)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要充分认识林地"红线",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林地保护工作。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合理依法使用林地,确保林地保有量按规定不减少。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严格核查,严格审批,加强监管,禁止乱批滥占林地及以任何形式毁林开垦林地种植人参等药材的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各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对破坏林地的行为组织力量进行认真的清理,上下齐抓共管,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县法院、检察院对非法占用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集中处理一批影响较大的破坏森林资源毁林案件,特别是毁林种参行为,以震慑罪犯。各权属单位和承包责任人应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按照《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8号)要求,对该文件下发后侵占的林地,以及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尽快还林,不得再以任何名义耕种。

1.在合同条款中约定有悖于法律规定允许种植农作物,乡(镇)政府可组织经济仲裁机构、司法部门进行合同清理,通过完善合同的方式予以纠正。

2.不按照合同约定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村民在自己已经取得承包使用权的林地上非法开垦、毁林破坏植被的要责令其履行合同,自行还林,否则按合同违约处理,取缔合同关系。

3.对没有合同,私自在集体林地内非法开垦林地的,要先行收归集体所有,然后按照林改政策发包到户,签订还林合同,及时退耕还林。

(三)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县林业主管部门对盗伐国家和集体所有林木,非法侵占林地,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开展专项打击。对影响大、危害重的案件要公开处理,以震慑罪犯,教育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对非法干涉、阻挠林业执法和包庇、怂恿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对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因、、徇私枉法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

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着力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森林资源保护等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以确保我县林地面积不减少和有林地面积的增加。各级各部门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属地管理"和"守土有责"的原则,切实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维护我县森林资源安全。各权属单位负责直接管理,经营者负责具体实施,乡(镇)政府负责监管,乡(镇)、村落实责任制,乡(镇)办林场有组织机构的由法人负总责,没有组织机构的由政府代管的乡(镇)长负总责,行政村权属单位的由村主任负总责,层层落实责任,加强林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凡任期内对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和非法运输、经营加工林木等行为制止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发生恶性案件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成绩卓著者,要给予表彰。

篇7

福建省林地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条 为进一步规范林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国有林场、林业采育场、苗圃、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国有林业单位经营区范围内的其他土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林地管理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林政资源管理机构承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 对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的违法行为,任何里位或个人均有权检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各种举报件,应依法查处;不属职权范围的,应当转送有权查处的机关。

第五条 在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 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林权登记与发证

第六条 依法实行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登记发证制度。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权登记的具体工作。林权登记按照国家林业局《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执行。林权依法登记后,由同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

第七条 国有林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林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

农民集体所有的林地已经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村内两个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或乡(镇)集体所有的,应将林地所有权分别确定给以上各有关单位。

第八条 林权的设立、变更、转让、灭失,自依法登记之日起发生效力。

第九条 林权证是林权权利人依法享有相关权利的法律凭证。新发、换发的林权证应使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林权证记载的事项应与登记台帐记载的事项一致,记载不一致的,以登记台帐为准。

第十条 因转让、互换、入股、赠与、分割、合并等取得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向原登记机关申请林权变更登记。

第十条 林地全部或部分灭失,致使林地使用权不能实现的,或放弃林地使用权以及经营的期限届满的,应办理林权注销登记,受理登记的机关应收回或注销林权证。

第十二条 林木、林地作为抵押物时,当事人应持合法有效的抵押合同、林权证到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抵押登记,

第十三条 林权权利人应当按《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五、六、七、八条规定的义务协助登记机关进行林权登记。

林权权利人有权查阅、抄录、复印与自己有关的林权登记台帐记载的相关事项。

第十四条 林权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认为林地权属登记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经查实,登记事项确有错误的,登记发证机关应予更正。

第十五条 林权发生争议的,根据《福建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请处理。

当事人认为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侵犯其依法取得林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向有权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章 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十六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林地,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建立林地总量控制制度,采取措施遏制林地面积逆转。

第十八条 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筑坟以及其他毁坏林地的行为。禁止在2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在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赛江、木兰溪和铁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以及城镇周围一重山占用、征用林地露天采矿、筑坟等。

第二十条 确因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占用、征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一补一的调整计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签订新的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书。

第二十一条 经依法批准,临时占用林地进行勘测、修筑非永久性没施、采石,采矿,采砂、采土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保护林地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不得造成滑坡、塌陷,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木、林地。

第二十二条 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改变林地用途的,林权单位有权抵制并按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举报、处理。

第二十三条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转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五条和《福建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执行。

第四章 占用征用林地的申请

第二十四条 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讯等建设工程,需要占用征用林地或者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当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按下列规定分别向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一)省属国有林场应向所在地设区的市林业主营部门提出申请;

(二)自然保护区向其所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三)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向所在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申请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使用林地申请表》;

(二)项目批准文件;

(三)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票据复印件;

(五)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单位签订的林地、和安置补助费的协议或付款凭证复印件;

(六)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做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申请临时占用林地的,应提交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材料(安置补助费除外),还应提交用地单位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签订临时用地期满后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合同或缴纳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保证金合凭证复印件。

第二十七条 森林经营单位需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的,应提交本办法第二十五条(一)至(四)项规定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一个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征用林地的,应当根据项目批准文件或总体设计一次性提出申请,不得化整为零。

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施工期长,进行分期分段建设的,必须提供分期分段建设的立项批准文件或项目分期分段初步设计的批复。

第二十九条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用地单位或个人委托有资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所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主要包括用地单位或个人名称、项目建设目的、占地总面积、林地面积;

(二)被占用征用林地区域概况:以行政村或乡镇为单位。主要包括面积、人口、经济等社会基本情况,林地总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生态公益林面积等森林资源状况。

(三)被占用征用林地所处的位置和地貌情况:上要包括被占用征用林地单位,林地位置、权属、总面积、分地类或林种面积,树种,蓄积或株数,保护树种的情况,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各项补偿费用;

(四)对森林生态效益影响的评价,造成重大影响的应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五)使用林地是否可行的结论。

第五章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权限和程序

第三十一条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按《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实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林业主管部门两级审核制度,经审核同意的,核发《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第三十二条 为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除防扩林、特种用途林和省属国有林场经营区范围内的林地外,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0.2公顷以上不足1公顷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交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代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不足0.2公顷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交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代审核。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临时占用林地的,按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权限采用文件审批。

第三十四条 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没施需要占用林地的,按下列规定的权限采用文件审批:

(一)凡需要占用生态公益林(《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范围)林地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属国有林场需要占用林地的, 由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三)其他国有森林经营单位需要占用林地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交由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其他森林经营单位需要占用林地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五条 林权有争议的,在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采伐林木,不得占用或征用林地。

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急需占用或征用的,可先审核同意。但应将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劲费上缴争议双方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山林纠纷工作机构,待争议解决后,归还林地、林木所有单位。

第三十六条 林业主管部门在受理用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用地单位送审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查。送审材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用地单位,并限期补齐。

送审材料齐全的,应派出不少于两名林地管理人员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会同用地和被用地等单位,对拟用林地范围进行现场查验,并对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内容进行核实。

第三十七条 使用林地现场查验包括下列内容:

()面积核查采用的方法(实测、勾绘);

(二)核对被占用、征用林地的权属情况;

(三)调查被占用、征用林地的基本情况:

1.面积、地类、林种、亚林种;

2.林班、小班应按林权证记载和最新森林资源档案记载对应填写;

3.是否涉及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树木、生态公益林林地以及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林地等。

(四)标有四至位置的林业基本图和林权图复印件;

(五)查验人签名和查验单位盖章。

第三十八条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用林地初步审查同意后,应制定异地恢复森林植被的措施。

异地恢复森林植被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植树造林的规划设计单位名称(盖章)、造林前的地类、造林时间、地点(林班和小班)、面积、树种、方式、密度以及资金的安排计划。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在收到用地申请后,经审核,对符合用地规定且材料齐全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或者审批;需要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也应当在15小工作日内在《使用林地申请表》上签署审查意见后,逐级上报。

对不符合用地规定的,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退还用地单位或下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并在《使用林地申请表》中明确记载不同意的理由。

第四十条 工程建设临时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在批准时应同时报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认为下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规定予以批准占用林地的,应在收到报备之日起30日内通知其撤销或直接下文撤销。

第四十一条 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被批准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日内将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如数退还。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占用地审核和审批管理档案。

第六章 补偿费用的管理与使用

第四十三条 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用地单位必须依法分别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四十四条 林地、林木补偿费的标准,按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的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按照福建省物价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林业厅闽价[1993]费字7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安置补助费的标准,经济林地按《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他林地按福建省物价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林业厅闽价[1993]费字7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是法定收费项目,法律、法规均无规定减或免的审批机关和审批权限,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减免。在国家统一标准下达之前,暂按每平方米一元收取。工程建设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收取。

临时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属于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收取;属于设区市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分别由其审批的林业主管部门收取。

第四十六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由有关林业主管部门按规定统一安排异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

省属国有林场在经营区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其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大部分返还各有关国有林场安排植树造林。

第四十七条 林业主管部门收取的临时占用林地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保证金,在用地期满后一年内,用地单位已经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应退还保证金;逾期未恢复的,由收取保证金的林业主管部门用预缴的保证金代为恢复。

第七章 检查监督

第四十八条 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占用、征用林地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检查监督实行分级负责、逐级检查制度,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门实施检查监督。

第四十九条 占用、征用林地检查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1.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2.占用、征用林地的起数和面积审核率;3.违法占用(含未批占用和少批多占)林地及查处的情况;4.违法批准占用、征用(未按规定和越权审核或审批)及查处的情况;5.森林植被恢复费的使用和异地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

第五十条 建立违法占用林地重大案件报告制度。

对下列违法占用林地案件,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应于了解情况之时起24小时内将案况、初步调查情况和进一步查处的意见报告省林业主管部门:

(一)违法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

(二)违法占用除生态公益林以外20亩(1.33公顷)以上林地的;

第五十一条 代审核审批的设区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除按月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报送审核审批台帐外,各设区的市林业主管部门还应按季度将本单位及本市各县、市、区已核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存根联及相应的申报材料和审核同意书输入软盘汇总上报省林业主管部门。

第八章 责任追究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十九条规定,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和《福建省森林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或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审核审批的占用征用林地文件无效:

(一)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的;

(二)超越职权审核审批的;

(三)化整为零审核审批的;

(四)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骗取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审批的;

(五)不按法定程序或非法定形式审核审批的。

第五十五条 省林业主管部门发现下级林业主管部门违规行使占用征用林地代行审核权的,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通报;视情收回代行的审核审批权,情节严重的。建议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违规批准临时占用林地或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由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七条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林业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做出行政处罚或者直接绐予行政处罚,并相应追究有关林业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五十八条 干预或改动占用、征用林地管理有关统计报表数据的,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要人员和其他直挂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 林地保护管理人员在审核审批、现场查验以及调查设计人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 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对同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指示、批复或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报送有关法律法规条文,或不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情况,盲目执行造成林地资源破坏的,追究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员的法律责任。

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门负责人的有关指示、批复或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报告并报送有关法律法规条文,或者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情况,盲目执行造成林地资源破坏的,迫究该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追究做出违法的指示、批复或决定的有关负责人的相应责任。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第五十二条至第六十条规定的情形,涉嫌犯罪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省林业主管部门此前制定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林地的基本介绍林地,是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各种林木的成林、幼林和苗圃等所占用的土地。中国宜林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5%以上。1994年底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对林地所作的解释是: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按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林地又分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 迹地和苗圃6个二级地类。

我国有林地资源全省5606000公顷有林地中,乔木林5494321公顷,占98.01%;竹林111679公顷,占1.99%。

(一)乔木林资源

全省乔木林中,纯林面积4336366公顷、蓄积247251819立方米,混交林面积1157955公顷、蓄积55297201立方米

乔木林按龄组划分:幼龄林2832166.5公顷、蓄积93553124立方米,分别占51.55%、30.92%;中龄林1917256.7公顷、蓄积139713644立方米,分别占34.90%、46.18%;近熟林496012.4公顷、蓄积48065598立方米,分别占9.03%、15.89%;成熟林215778.6公顷、蓄积17117855立方米,分别占3.93%、5.66%;过熟林32783.9公顷、蓄积4098800.2立方米,分别占0.60%、1.35%。

全省乔木林中,马尾松1480842.3公顷、蓄积109223134立方米,分别占26.95%、36.1%;杉木1065212.2公顷、蓄积84153629立方米,分别占19.39%、27.81%;阔叶类树种(包括栎类、桦类、杨树、阔叶混、其他软阔类、其他硬阔类、乔木经济林树种等)2343299公顷、蓄积87650050立方米,分别占42.65%、28.97%;其他树种604968.6公顷、蓄积21522209立方米,分别占11.1%、7.11%。

全省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57.54立方米/公顷,其中:乔木纯林为60.29立方米/公顷,乔木混交林为48.06立方米/公顷。

乔木林中低郁闭度等级的占19.96%,中郁闭度等级的占54.80%,高郁闭度等级的占25.24%。平均郁闭度为0.58,郁闭度以中为主。

篇8

[论文摘要]通过对呼伦贝尔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论述,列举出呼伦贝尔市湿地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呼伦贝尔湿地的管理措施。

一、呼伦贝尔湿地资源和湿地环境

(一)湿地资源

内蒙古呼伦贝尔湿地湿地区内分布有湖泊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等类型湿地。

1.河流湿地。为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水面。

2.草本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分布于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两岸,由河漫流形成。

(二)湿地环境

呼伦贝尔湿地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构成。

1.自然环境。湿地周围分布着大面积的草甸草原及零星林地,以河流为脉络发育成湿地。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成为天然蓄水库,河流水质优良,无污染。

2.社会环境。湿地区所涉及区域为农区、林区和牧区,生产活动频繁。社会生产活动对湿地的威胁和破坏已显现,河流捕鱼、偷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时有发生。

二、呼伦贝尔湿地的生态功能

呼伦贝尔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

(一)维持生物多样性

依赖该区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二)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区内的沼泽湿地分布于嫩江、诺敏河、辉河、伊敏河、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两岸及达赉湖周边,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降解污染物

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保障湖泊河流流域水质。

三、呼伦贝尔湿地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干扰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对湿地的开发利用重于保护,加之湿地多头管理,湿地开发利用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另外,该地区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生产力水平偏低,面临保护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较大。

随着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也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将成立了专门机构保护湿地资源,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意义。组织专业巡护员巡护与聘请周边社区义务巡护员巡护相结合等,开展了湿地保护活动。针对水禽繁殖、种群数量、鱼类资源和水环境监测等开展专题调研。

(二)湿地面临的主要干扰

湿地面临自然和人为两大干扰因素,而人为活动是湿地面临的最主要干扰因素。自然干扰因素体现为世界性气候变暖,导致该地区降雨量减少,湿地水源不足,致使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物种生境变劣,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人为活动干扰因素体现为:湖泊及河流两岸湿地土壤肥沃,近年由于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开垦侵入湿地,使得天然湿地面积减小,即使残存的天然湿地也被道路、农地等分割破碎,湿地水分难以流通,湿地生态功能退化。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湿地保护资金缺乏。用于湿地保护的资金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和资金渠道无着落是湿地保护管理面临主要问题。湿地保护日常工作、湿地调查监测、科研、湿地保护宣教、执法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因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持久正常开展。滞留在保护区内的农户和牧户,没有资金将其迁出保护区,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和湿地的恢复与发展。

2.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小,公众尚未形成自觉保护湿地意识。湿地保护是项新兴事业,目前对湿地保护宣传不够,对湿地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宣传教育滞后,公众尚未形成自觉保护湿地意识。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现象严重。

3.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扯面广,大多数在湿地利用上分部门多头管理,保护上无任何责任,造成湿地保护缺乏综合协调管理和利用监督机制。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机制尚末建立起来。此外,湿地管理人才缺乏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影响湿地保护管理规范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进程。

4.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出台关于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专门条例,已有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条款比较分散,不成系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难以发挥作用。

(二)实施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同时,多层次广开募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捐赠和国际合作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监测、救护、巡护、防火等设备,使湿地保护工作能够长期稳定的正常运转。

2.建立项目监督机构。由地方政府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及人大、政协联合建立项目监督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各项措施落实、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监督。

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当地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制作湿地保护宣传专题节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公众的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湿地意识,使公众自觉参与湿地保护。

4.加强科学研究及国际交流。联合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构筑科技支撑体系,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采用科学手段研究湿地资源和保护措施。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总结和推广湿地保护、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篇9

但是调研发现,目前五大水库的水质状况不够稳定,尤其是水体氮磷含量偏高,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不容乐观,水源地上游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溪道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滞后,使水环境治理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1水源地水环境现状

1.1水源地概况

宁波中心城区水源地主要为奉化市亭下水库、横山水库,宁海县白溪水库,鄞州区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等5座大型水库。五大水库基本情况见表1。

1.2水环境现状

(1)总氮含量。根据宁波市水利局公布的水质监测数据(2005-05—2010-12),当总氮指标不参与水质评价时,五大水库水质均优于Ⅲ类;当总氮指标参与水质评价时,各水库水质均劣于Ⅲ类,有的甚至达到劣Ⅴ类。水源地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也说明总氮为主要污染物。五大水库总氮含量变化情况见图1。

(2)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库富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关系见表2。从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分值可以看出,水源地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基本都在中营养程度以上,且月、季变化较大,部分月份已经有轻度富营养化现象。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见图2。

2污染源分析

为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目前五大水库流域内已经基本没有工业企业,但是水库上游以农业、生活旅游、畜禽养殖等为主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治理,成为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

2.1农业面源污染

五大水库流域农业种植以茶树、毛竹、花木和果树为主,农业种植中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些库区乡镇为了增收,大量砍伐树木、毁林开垦,用以种植花木。期间大量施用富含氮、磷的化肥和除草剂、杀虫剂等,同时苗木的频繁移植容易导致地表,加剧了水土流失,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随之流入附近溪道和水库,对饮用水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2.2生活旅游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乡镇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部分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系统的排水管网和配套的管理措施,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就直接排入附近溪流,并最终排入水库。宁波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垃圾运输成本较高,加之监管不到位,偷倒垃圾现象比较普遍,对库区水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库区水源地一般自然环境优美、水力资源丰富,源区乡镇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益,无序开发农家乐、漂流、山地户外运动、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对入库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2.3畜禽养殖

近年来为保护水库水质,宁波市对水库流域内的畜禽养殖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仍存在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基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有些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水,更有甚者将鸭群散养在河道中。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很高,直接排放会对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五大水库污染源分类统计情况见表3。

3治理对策

3.1种植业污染治理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库区内花卉种植面积;鼓励竹制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通过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竹木的使用量和附加值;利用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在远离水库库区的村庄适度发展生态型休闲旅游,实现水库水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2)加强化肥施用管理。加强农田养分管理,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时间和土壤选择施肥品种和确定施肥量,调整氮、磷、钾比例,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来源;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采取轮作、等高耕作、套种和混播、覆盖耕作、深耕、收割留茬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3)农业病虫害科学防治。加强病害测报工作,提高测报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用杀虫灯、诱芯诱杀害虫等环保除虫害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选用抗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采用轮作、间混作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推广“精、准”施药技术[2]。

(4)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地保护力度,强化林政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延长一般用材林和兼用林的砍伐周期,防止盗伐、滥伐等违法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防范工程建设,如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等;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通过建设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涵养林的功能等级,发挥其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综合效益。

3.2生活旅游治理

(1)为克服水环境治理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扩大融资渠道,比如充分利用世行贷款,将资金重点用在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水库流域内生活污水面广、分散、排放量相对较小等特点,污水处理工程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对多数水库流域内的农家乐、漂流等旅游项目,要切实加强监管,并且严格执法。要按照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源区旅游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源区旅游产业发展,倡导和鼓励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以达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旅游业规范、有序发展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

3.3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

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小型规模化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实施关停或搬迁;对于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养殖场,应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牧结合方式,通过将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沼气等途径,切实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

4结语与建议

宁波市在中心城区五大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强化落实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措施,在改善源区环境、提高水源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饮用水源保护目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饮用水源安全还面临潜在威胁,表现在水库上游以生活、农业、旅游等为主的污染源未得到系统治理,水库水源水质中总氮含量偏高,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宁波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

篇10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i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1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影响。

林业资源可以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森林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杂质,释放氧气,为动植物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呼吸条件,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林业资源,促进它的长远发展,就是保护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环境。

1.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社会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相关企业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耗尽木材资源,不懂得保护林业,那么就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会对社会环境造成破坏,还可能形成非常恶劣的连锁效应。所以保护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稳定林业,为经济社会的进步提供基础支撑。

2、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如何?

2.1人类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

现阶段,人们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着缺乏森林保护意识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以破坏森林为代价来换取企业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不够强烈,也就使得国家的林业保护机制,得不到良好的建设和完善。长此以往,我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进展自然缓慢,而且弊端百出。

2.2科班出身的专业林业保护人员数量不够。

由于科班出身的专业的林业保护人员数量不够,对于林业保护知识无法做到大力推广和普及,面对很多突况,无法第一时间解决,这些因素也造成了林业保护建设的进展相对缓慢。

而且由于林业保护人员数量不够,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也不够完善,所以这些林业保护人员缺乏责任心,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经常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的保护工作建设中来。

2.3国家对于林业的保护力度不够。

虽然我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些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工作,国家对于林业资源也采取了保护措施,但是这种保护策略基本是“先开发后利用,然后再保护”,没有未雨绸缪,相对积极、完善的保护措施屈指可数。而且在林业的保护过程之中,执法力度稍显不足。举例来说,对一些林地被占用的情况,缺乏相应的、有力的法律法规层次的解决措施,导致了林地长期被占用。总之,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不健全,保护力度不够,都造成了对林业资源的破坏。

3、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1科学研究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到位。

想要落实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科研力度,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行。

举例来说,科学技术可以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加大植被覆盖面积,促进国家科学化的利用农业土地,研究出合理的针对水土流失、泥石流等问题的解决方案,避免土地沙漠化,合理的利用化肥农药……总而言之,科学技术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而在科学研究之中,像是林业种植技术、林业产品技术、林业存活率和生长效率等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研究人员。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部门对该项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了林业科学研究发展过程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方国家。

3.2经济目标与林业可持续化发展的之间的冲突。

由于林业可以给企业经济带来效益的增长,很多相关企业利用林业发展自己的畜牧产业、旅游产业等等,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二者的矛盾冲突也加剧了林业消耗。

4、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1增强社会全体人员的林业保护观念。

增强社会全体人员的林业保护观念是现阶段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我国相关的林业部门可以采取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林业保护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林业保护的相关课程,加入到中小学的课本之中。增强林业保护意识,从孩子抓起。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林业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林业保护的行动,以此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尽快实现。

4.2加强对林业保护人员的培养。

林业保护人员可以说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只有具有专业知识的林业保护人员,才能对林业的发展起到正面的作用。所以林业部门在聘请相关工作人员的时候,要对其专业性进行考核,对于已经入职的工作人员,要将激励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相结合,激发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加强对林业保护人员的培养的重要方法。比如,要积极创立以学生为本、以林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的过程,既要加强对人员的理论学术传授,又要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技能,相关的林业高校要加快对其专业学科的升级,以满足新型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化发展对学院人才的需要。有条件的情况之下,还可以采用“校企定向培养”的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确立了就业单位。通过不断的学习,直接适应对口单位的工作模式、满足未来的工作需要。对企业而言,利用高校来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对学生而言,只要专业技术过关,就业单位已经是囊中之物。

4.3重视林业的区域化发展。

重林业的区域化发展,要调动各个部门相协调,进行统一的、综合的调控,实现各个区域内农、林、牧、渔、水利、旅游等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将林业资源保护规划落实到实处,由此来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态资源的稳定。

4.4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

国家要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重点维护,加大保护区内林业建设,以及动植物的监测、培育,比如通过抢救濒危的动植物物种,来扩大森林资源的保护面积,尤其是像湿地保护区、珍贵的动植物保护区,更是要增加保护力度,以此来促进动植物和森林资源的蓬勃发展。

4.5完善林业保护法律法规相关政策。

想要把握住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完善林业保护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对于林业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管和惩处,在促进企业经济利益增长的同时环境保护。

4.6深化可持续发展思想。

深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绿色、生态化、健康的林业经济发展策略,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促进我国的林业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7带动发展农村经济,以促进农村林业的发展。

我国的林业基地大多处在山区地带,山区的发展也主要是依靠林业,所以说想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带动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可靠的方法就是推动山区农村经济的前进步伐,通过打造生态旅游、植树造林、林业产品开发、建立农村生态园等等措施,对山区地带进行经济市场的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带动他们自发的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

举例来说:可以打造生态旅游建设,益处良多,它可以帮助林业从资源危机中解脱出来,解决区域的经济困难,促进旅游行业的进步,总而言之,打造生态旅游建设可以说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其中森林生态旅游又是打造生态旅游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森林生态旅游可以将区域内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相结合。对于旅客而言,经过了森林生态旅游,加深了对自然的接触和感受,旅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因为感受到了森林自然给予的优质享受,也就唤醒了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而且旅游部门加强严格管理之后,还可以对自然景观、野生动物等进行充分的、可持续性的利用。除了为人们普及自然知识,还可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4.8开发农村能源,降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

比如可以在农村建立太阳能基地、风能基地等等,这些能源措施将会进一步降低农村对于木材这种燃料的需求量,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降低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

4.9合理进行林业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

国家要在保护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合理进行林业开发,利用其经济价值。首先,要禁止对林业资源的乱砍乱伐,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控,招聘林业保护专项人员,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与网络设备,在森林的不同区域安装监控设备,这样就能够及时得将森林各区域的实时画面及时反馈到电脑上,一旦发现火灾或者乱砍乱伐的现象,相应的警报设备就可以发挥预警作用,有利于林业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理。对于乱砍乱伐的人员或者恶意纵火者,应根据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严肃处理。

结束语:

以牺牲林业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目光短浅的行为,完全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进步也会产生恶劣影响。所以要将保护林业,提高到和促进经济发展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完善,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将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