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建设典型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建设典型材料

篇1

为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根据全国普法办、司法部、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司发通〔20__〕10号)和相关要求,结合我市法治创建实际,提出我市五五普法检查验收标准。

一、组织领导(10分)

1、重视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分)。各级党委、政府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不低于综合考核总分的3%);贯彻落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五五普法规划》、《五五普法决议》和法治__创建规划、意见和决议,制定本辖区五五普法规划;建立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2、普治创建工作人员配备到位(2分)。配足普治创建专职人员(不含分管领导),县(市)、区和中央、省、市普创建单位(以下简称在株普治创建单位)不少于2人。达不到要求的扣2分。

3、建立领导责任制(2分)。各级党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明确一名常委具体分管;常委会每年至少有1次会议,专题研究普法依法治理暨法治__创建工作(以下简称普治创建工作)。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4、部门齐抓共管(2分)。县(市)、区普治创建领导小组和在株普治创建单位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成员和内部普治创建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普治创建工作;县(市)、区分别选、树各类普治创建工作典型并建立示范单位(点)和联系点;各普治创建单位尤其是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有效开展系统内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并对部门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依法治理作出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5、加强督查督办(2分)。县(市)区人大定期审议普治创建规划落实情况,通过听取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专项检查等,对普治创建工作进行督查(不少于4次);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促进普治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二、基础保障(23分)

6、健全组织网络(6分)。建立健全法制文艺队伍、法律讲师团队伍、法制宣传员队伍、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法制宣传骨干和联络员培训,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普法骨干培训班。每少一项扣1分。

7、落实经费保障(6分)。县(市)、区要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法治__建设决议》要求,按每年不少于人均0.3元的标准将普治创建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财力增长情况以及普治创建任务,逐年有所增长,确保专款专用。在株普治创建单位要有财务预算,确保专项经费,县(市)、区和在株普治创建单位没有按照标准专项安排普治创建经费的,扣2分;没有专款专用的,扣2分;普治创建经费未体现增长要求的,扣2分。

8、强化阵地建设(6分)。县(市)、区电视、广播媒体以及报刊(内刊)设置专门的法制宣传栏目,并固定时段、固定版面;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在株普治创建单位建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栏(橱窗),五个一工程达90%以上;每个乡镇(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教育辅导站,每个村(社区)委会建有挂牌的村(社区)民法制学校,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社区建有农民工法制学校,各级政府网及各门户网站开辟法制宣传教育栏目。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

9、教材配置到位(2分)。及时组织征订和编发普法教材、资料,基本满足各重点对象的学法需求,每个农户家庭至少有一本教材;机关、学校、村(社区)、企业等普治创建单位图书室有法制类图书,法制类报刊、杂志。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10、资料完备(3分)。普治创建工作 档案整理规范有序,资料齐全,分类清楚,管理规范。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三、法制宣传教育(35分)

11、深入推进法律九进(8分)。即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工地、公共场所、家庭活动,并每年有实施方案、主题活动、督查通报、工作总结。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

12、月、周、日、五下乡等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做到每年有新(来源:文秘站 )创新,有重点督察通报、工作总结。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

13领导干部学法用法(5分)。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办公会前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培训、考试考核、学法情况登记、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制度;党委(组)理论中心组每年举办两次以上专题法制讲座,并邀请省、市普法讲师团进行宣讲;强化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情况的考核,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工作,并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

14、公务员法制教育(5分)。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组织公务员年度学法用法考试,以机关单位、乡镇在编人数为基准,确保参考率100%(含补考的),合格率100%;对考试成绩进行通报,并将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定级、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2分。

15、青少年法制教育(3分)。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普通中小学(含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0%的配齐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做好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培训工作,培训率达95%以上;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其他一切基层组织,重视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16、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3分)。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企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职工法制教育、法律顾问等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集中法制学习培训。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17、农民法制教育(3分)。建立以乡镇(街道)为主导、村负首责的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对新当选的两委干部当年组织1次法律知识培训,每一行政村配备一名法律志愿者,每位志愿者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1次;重视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教育,各地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时,法制教育不得少于4课时,用工企业(社区)每年对农民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4课时。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四、依法治理(25分)

18、制定依法治理规划,有实施依法治理的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区域、行业、基层依法治理工作(4分)。努力深化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民主法治村(社区)工作标准,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民主法治示范村达到50%以上;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民主法治社区达到60%以上;积极开展企业依法治理,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建立健全依法治校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法治学校达到50%以上。每少一项扣1分。

19、认真贯彻落实法治__创建工作(6分)。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关于开展法治__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法治__创建活动的决议》为指导,制定出台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和细则,建立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制定量化考评标准,召开启动大会。按照株治市发3号文件《关于印发法治__创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或《__市法治创建政绩考核实施细则》要求。各地各部门把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现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推进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每少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0、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政府法治机关、法治企业、、十佳法治乡镇和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并按照创建标准对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指导(4分)。每项创建要有方案、典型经验、总结材料。少一项扣1分。

21、党委、政府建立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2分)。设立相应制度和机抽,没有落实三个依法的每少一项扣1分。

22、加强地方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立法建章质量(2分)。及时清理、修订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没有按要求建立落实制度,每少一项扣1分。

23、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分)。不断完善依法行政体制和机制,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承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资格认证制,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查公正执法开展问卷调查,每少一项或执法明显不公扣1分。

24、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规范司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2分)。完善司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推进审判公开和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加强法治化管理和监督,维护和促进公正司法。查制度和开展问卷调查,每少一项或司法不公扣1分。

25、围绕法治创建针对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依法治理,促进依法治理全面开展(3分)。每年至少开展2次以上专项治理,查文件资料,每少一项扣1分。

五、加强法制宣传报道(7分)

篇2

庄市全面谋划整体工作,制定整改方案,推进全市各项事业发展。一是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构建发展新格局。努力构建以“1+4”组团为“一体”的环省会经济圈,建设“西翼”山区经济隆起带,打造“东翼”平原经济增长极,力争到2010年“一体两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6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亿元,加速形成“一体带动、两翼展开、协调互动、整体腾飞”的生动局面。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沿海强省”省会新形象。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气魄推进省会建设,拉开城市框架。搞好新区开发,完成西部山前6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设计,重点抓好2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加快滹沱河流域400平方公里区域开发,打造55平方公里的省会北部园林式新区;建设东部工业产业园。加大主城区改造力度,重点推进25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载体功能,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实施“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推进石太、京石、石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三是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经济实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统筹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全力抓好“五大基地”建设,实施“5+3”企业“三年翻一番”上台阶工程。到2010年,“五大基地”完成投资600亿元,实现收入2000亿元,“5+3”企业实现收入2200亿元,利税300亿元。同时,全面提升省会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重点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倡导全民创业,加速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创新举措和方法,加大引资引智力度,重点抓好针对世界500强与国内知名大企业的“一对一”专项招商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力争到2010年全市利用外资达到6.6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73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达到75亿美元。五是狠抓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恢复。坚持发展与治理兼顾、疏导与防堵结合,从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资源节约三个环节入手,加大以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市区北部改造和城区治理工程,植树1000万株,形成穿珠式水面50万平方米,增加城区绿地1281公顷,建设高标准生态园林城市。六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和完善“日报告、周例会、月交流”制度,全力提速提质提效,促进作风转变,强化优质服务,改善政务环境。

市坚持边查边改,围绕初步查摆出的问题,把2008年作为解放思想破“症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落实年。一是坚持“好”字优先,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在“减排”上下功夫,砍掉191家污染严重企业和市区380台燃煤取暖锅炉,力争每个县区都建有污水处理厂,建立环境保护8大保障体系。在“节能”上下功夫,盯住78家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和单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抓宽城、双滦2个县区,钢铁、食品加工2个行业,20个乡镇,20家“双高”企业,建设100家花园式矿山。二是大力调整结构,加速主导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特色钢铁、清洁能源、特色农业、现代旅游、设备制造和新型材料5大主导产业,形成路径清晰、产业渐进、结构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强化沿海开放意识,推进“开放活市”。积极融入京津,借势发展。深化“三市一盟”合作机制,落实承唐、承秦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三个十”工程,重点突破世界500强、“央字头”“国字号”企业的点对点、靶向式招商,实现3至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承德。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力促每个金融单位扶持1-3家企业上市。落实“123”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寻求增长、农业绿色增收”计划,加强技术支撑、政策环境、试验示范三项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抓住关键环节,优化发展环境。整治政务环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诚信建设,实行末位淘汰;重点解决推诿扯皮、设障掣肘、配合不力等“中梗阻”问题。优化生态环境,推进京津水源、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坝上生态农业开发等生态项目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继续抓好武烈河12道橡胶坝景观建设,打造城区水面景观长廊,推进双峰寺水库建设,加快“两河”综合开发,建设滨水新城。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六是以幸福民生为追求,建设和谐承德。注重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五个方面抓好22件实事。

市坚持以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队伍为重点,切实把解放思想聚焦到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上。一是增强思想活力。要求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努力做到“六个带头”,强化“五种意识”,即带头学习讨论、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更新观念、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改进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争抢意识、大局意识。并通过多种方式,让两支队伍真正参与进来、深入进去,形成了思想率先解放、潜能充分释放的良好局面。二是突出能力培养。针对衡水经济欠发达,干部管理现代经济和城市经济方法落后,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落后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实际,依托高等院校,发挥市县两级党校作用,结合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衡水崛起的能力和水平。大讨论以来,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活动100多次,培训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2万余人次。三是狠抓作风养成。从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入手,制订了《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强化激励约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促进各级干部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解决个别职能部门纪律松弛、效率低下入手,在全市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促进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从解决部分企业家发展意识不够、短期思想严重入手,培植典型、完善机制,激发企业家勇于竞争、持续创新。

篇3

1、裂缝的调查概况:通过对大量砖混结构的民用住宅、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等多种建筑的调查发现,多数建筑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出现便很难弥补,但许多裂缝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对这些裂缝进行了总结,其调查结果如下:

(1)不管是什么结构的建筑,几乎都存在抹灰开裂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的,仅仅是轻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龟裂,裂缝多而无规律,裂缝较细但面积较大,严重的引起墙面空鼓,若要返工成本较大。

(3)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与梁柱接触面间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裂缝,这些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预防,裂缝一旦出现就很难补救。

(4)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块板型材料,例如GRC墙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俗称得乐板、舒乐板等),不同板块之间经常出现规则的竖向裂缝。

(5)在门、窗洞口出现形状为“八”字形的裂缝,裂缝沿约45°方向开裂,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均有发生,而砖混结构多发生于顶层两端的房间,而且裂缝一般较宽,这种裂缝不仅仅是抹灰的开裂,而是砌体的开裂,出现后有时伴有渗漏现象,危害较大,一般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是较为典型的温度裂缝,较难处理和避免。

2、裂缝对建筑的影响及社会影响分析

2.1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通常情况下,这些裂缝不会危及到结构的安全,危害性较小,但对建筑物将产生下列影响:

(1)贯穿墙体的裂缝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砖混结构的建筑为甚。

(2)发生于外墙的裂缝,当开裂较为严重时,往往造成墙面的渗漏并且给内装饰带来污染和损伤,影响表观和使用。

(3)当裂缝尤其是温度裂缝到达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窗口变形,影响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开裂后,不仅影响外观和使用寿命,一旦外抹灰进水,冬季冻胀致使外抹灰层脱落,将影响到周围行人的安全。

2.2社会影响分析随着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越来越重视和人们质量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住房体制的改革,住宅建设资金将由个人出资,因此人们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的关心程度将会越来越高。这也对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力求克服建筑通病的发生。由于人们对建筑结构还不太了解,所以用户对于裂缝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观感:墙体的裂缝对人的观感影响很大,给人的感觉造成较大冲击,使人感到极不舒服,影响情绪,同时给工程的交工带来极大麻烦。

(2)不安全感:尽管这些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到结构安全,但是由于多数人对结构情况不了解,而担心是否安全,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同时外墙抹灰层的开裂脱落也的确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因此对用户的解释工作甚难做好。

(3)影响使用:裂缝严重时将会造成渗漏、门窗变形等,不仅影响到使用,而且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原因分析及技术措施

3.1墙面抹灰龟裂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墙面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的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而形成裂缝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过快而引发龟裂的发生。

(3)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4)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5)与施工环境有关,抹灰环境通风良好而且干燥,通常又疏于养护致使砂浆失水较快从而导致严重龟裂,这是龟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6)为了使抹灰尽快成活或使表面当时美观便于交活,有时操作人员在表层抹光后或压光同时外罩一层纯水膏,这层水泥膏风干后薄而脆,不仅引发表面的龟裂而且最易受益匪浅,是应该坚决予以杜绝的。

(7)填充墙体使用新型材料如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板材几乎没有吸水性,当疏于养护时导致抹灰砂浆失水迅速而发生龟裂现象。

(8)用户急于入住新楼,盲目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入住后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龟裂现象。

以上是导致龟裂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处理这种裂缝应该侧重于“防”而非“治”,即防患于未然,如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合理,这种裂缝是完全可以杜绝的。分析出原因之后,预防的方法便不难找出:

1、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2、抹灰的基层要处理,方法得当。对于砖砌体来讲,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浇透,至表面出现水光,然后阴干,手摸时有潮湿感时再进行抹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粉煤灰砌块则不需用水浇透,只要在砌体上适当浇水,然后阴干半天左右再进行抹灰。

3、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4、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分层应该合理,一般情况下中级抹灰分工层较为合理。无论混合砂浆还是水泥砂浆,厚度以13mm为宜,面层5mm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发白,手压有坚实感,但能留下手纹时即可进行面层抹灰。

5、抹灰的施工环境对于裂缝的出现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环境干燥而且通风良好且又疏于养护时则最易出现龟裂,因此抹灰应该营造一个比较潮湿的环境。在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应该将门窗敞口进行封闭,必要时在地面上定期适量浇水,或定期在抹灰表面(八成干后)喷雾,天气异常酷热时,最好用薄膜将抹灰面封死进行养护,效果较为理想。对于象GRC板、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这种吸水较差的新型建材,则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层刷一道界面剂,成活后喷雾或封闭进行养护,否则极易出现龟裂现象。

6、用户使用不当也是出现干裂的原因之一,我施工的一栋办公楼,业主急于元旦入住而盲目催工期,入住后将空调温度调至最高,结果在一周内寺面出现了较多的龟裂现象,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不应强调工期的提前,应该按照合理的工期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施工,大幅度的缩短工期是不宜提倡的。

综上所述,龟裂是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通病之一。这种裂缝对于美观影响最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应该非常注意,只要我们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施工,提前预防,这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3.2不同材料间裂缝的防治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我发现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这种裂缝经常出现。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新型建材的大力推广,许多新型建材层出不穷,如果对这些建材的特点把握不准,技术措施使用不当,那么这种裂缝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在东营地区最常用的填充墙材料是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GRC墙板以及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并且对称出现,伴随这种裂缝的出现,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对于板块式拼装的填充材料在不同的板块之间也往往出现竖向裂缝。对于这种裂缝出现人们往往采取在裂缝表面粘贴韧性材料,如牛皮纸、绷带等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成本低廉、施工简单而往往被大量采用,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在表面喷漆之后粘贴的韧性材料无法遮盖若隐若现,与周围墙面差别明显,影响美观而且这种方法也无法长期掩盖裂缝,因此是不可取的。

3.2.1裂缝出现的原因:

1、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何种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裂缝的频频出现。

3、设计原因。

4、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拉裂。

3.2.2预防措施

1、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釜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我们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2、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数值下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这种施工方法不仅加大了砌体自重,不便施工,而且会使砌体失水体积收缩而出现水平及垂直裂缝。要消除砌块体积收缩产生的裂缝,应降低砌筑时砌块的含水率,施工时砌块的含水率控制在15%以下,严禁提前大量的浇水,要在砌筑之前适量浇水,这样既保证砂浆有良好的硬化条件,又可使砌体不致含水率过高。填充墙施工至接近梁底时要保留小于一皮砌块高度的空隙,使砌体充分的收缩变形,抹灰前1-2天用侧砖或立砖斜砌顶紧。

3、在组砌砌块时,施工人员往往只注意水平缝砂浆的饱满度而忽视立缝砂浆的饱满度,尤其是柱与砌块之间的砂浆不饱满,饱满的立缝能阻止砌体变形,减缓裂缝的出现。

4、粉煤灰砌块分有底和无底两种,在选择砌块时要尽量选择有底的砌块,无底的砌块不仅施工不方便,而且砂浆很容易漏入洞中,不仅而且增加墙体自重,而且这种砌块由于缺乏底的约束变形较大,裂缝更易出现,更主要的是这种砌块大大削弱了拉结筋的作用,极易诱发沿柱垂直裂缝的出现。

5、1m长0.5m一道的拉结筋虽能减少竖向裂缝的出现,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裂缝还是时有发生。根据我的实践,最好在砌体中加设二至三道通长钢筋(φ8)并设现浇带,这样对墙体形成有效约束,可大大减少竖向裂缝的发生。

6、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与砌体接触面上设置双层钢丝网片,如图所示:钢丝网片以丝径较细强度较高而孔径小的为最佳,这种方法对于GRC墙板及GRC墙板之间裂缝的出现同样行之有效。

7、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具有轻质、防潮、防火、隔音和保温等特点,用它代替传统的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等材料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物自重,从而大幅度减少基础部分的材料和资金投入,是近年来广泛被采用的新型建材,但是这种材料的抹灰易在墙体和拼缝之间出现裂缝,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于板材现场堆放不合理,造成板面翘曲,上墙后用力支顶找平使墙体预先受力,忽视相邻板块间的拼缝处理而使两块板材之间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而造成的。而且由于板材吸水率差很容易造成抹灰过快,造成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进行排板,板块力求大小均匀,拼缝要尽量减少。

(2)板材的运输堆放非常重要,运输时板材要尽量放平而且要减少振动,进场后则要立排堆放,直立搬运,防止板面变形。

(3)板与柱梁接触处除用与板材钢丝网架同质、同径、同间距的钢丝网带连接以外,同时在板缝两侧用22号铁丝将宽度为300mm的与板外层的钢丝网架同质同径同间距的钢丝网带骑缝绑扎在钢丝网架上。

(4)采用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夹心板时,内墙抹灰宜采用水泥:石粉:砂=1:1:3的混合砂浆抹灰,抹灰前板材表面要涂刷界面剂,抹灰一定分层施工而且抹灰完成后一定浇水养护以防砂浆失水过快。

3.3在长期的施工中我发现还有一种裂缝比较难以防止,那就是在门窗洞口上边沿沿45°开裂的“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在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中均有发生。这种裂缝在框架结构中较轻而在砖混结构的房屋中较为严重,裂缝发生的普通规律是房屋的顶层两个端户最为严重,向中间和向下依次减轻,裂缝最宽可达1.5-2.0mm,而且窗口越多越大,裂缝也越多越明显。

3.3.1原因分析:(1)温度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年四季的温度的变化,炎热的夏天与寒冷的冬天的温度差可达40-50℃,另一种是室内外温度的差异,夏天太阳直射屋面,而室内温度相对较低,温差可达15-20℃;而在冬天,由于室内采暖,其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

(2)由于钢筋砼的线膨胀系数为1.0×10-5/℃,普通砖砌体膨胀系数为0.5×10-5/℃,在相同的温度下,钢筋混凝土的伸缩值要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故在混合结构中,当温度变化时钢筋砼屋盖、楼盖与砖砌体伸缩不一。

(3)由于上述温度的变化及线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会引起结构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若构件不受任何约束,则结构将不会产生附加压力,反之,若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则在结构中将会产生附加压力,通常无约束的构件是不存在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墙体和构件中产生附加压力,当附加压力超过墙体的承受能力时,就会使墙体开裂。

篇4

根据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从6月份开始对我市环保工作开展执法大检查。此次检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市*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执法检查、对我市农村地区环保工作的执法检查以及对我市新安电力集团等十个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跟踪督查。今天这个会议就是根据以上三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意见)要求,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刚才,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主任李诚如宣读了以上三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意见)。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这次环保执法检查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年以来,市人民政府认真宣传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各类污染物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多,生态压力进一步增大,环保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如,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管理问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污染治理难度进一步增大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必须在下大力气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工作,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我们大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而人喝的是受到污染的水、呼吸的是受到污染的空气,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那么这种发展就没什么意义。20*年,我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天,但优秀天数仅17天,空气质量在全省18个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城市大气环境中的的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仍然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个别重点工业区域更是突出。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也未完成省定目标。*水库是我市城市居民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取水地,但从*水库及上游伊河两岸的环保现状来看,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还没有得到根本扼制,尾矿的处理还不到位,农药、化肥、网箱养殖及有机物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库区旅游业带来的污染同样不可忽视,截至目前,库区的二级保护区内还有6家宾馆不能达标排放,还有部分旅游、房产项目待批、待建。再加上两岸部分入河排污口未经审批、分布不合理,嵩县、栾川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不到位、收水率低等问题,沿岸仍有不少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伊河。这些污染因素的存在,严重地威胁到了*水库的水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现象依然存在,规模化畜、禽业的发展,村镇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对农村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此外,被明令取缔的“十五小土企业”以及小化工、小选厂等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在农村地区存在死灰复燃的迹象,农村环境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以上情况看,处理不好城市、农村的环保工作,就会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谈不上以人为本。

(二)要从推进法治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迫切性。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严格依法推动环保工作,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是一些乡镇和部门的领导还没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将一些在市区不能存在的污染企业或已被要求关闭的污染企业引到本地;二是一些企业、甚至是大中型企业,不及时配套环保设施或不正常运转环保设施,不正当排污的违法行为还比较严重。这次督查的十大重点污染排放企业,主要就是督查除尘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督促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在线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从根本上维护减排政策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三是对环境保护负有监督和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人员监管不到位,不能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人民群众对此不满意。我们要通过执法检查,切实推进环保法律法规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在全市上下,尤其是在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中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执法的自觉性和严肃性,督促环保部门等有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逐步建立起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三)要从推动发展的高度,认识到执法检查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环境容量成为区域布局的重要依据,环境管理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成为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适时出台了环境容量区域限批政策,借此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从我市资源消耗情况看,我市是老工业基地,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占7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我市以占全省11%的经济总量消耗了全省20%左右的能源。从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看,为实现*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奋斗目标,我市实施了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特别是通过大项目带动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急剧发展必然牵涉到污染排量的增加,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资源型、高耗能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循环经济规模偏小、产值不高,再加上环境保护责任制还没有落实到位,节能减排压力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在我市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我市决定建设火电产业、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有之路和优势所在,但是我市现有的火电企业已有17家,发电机组41台,装机容量647.5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0%以上。在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还要面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势必对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通过执法检查,促使各级政府认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切实采取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多种办法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最终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提高执法检查实际效果

动员会结束后,三项活动将按各自实施方案(意见)同时交叉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突出问题,抓薄弱环节,抓重点,抓关键,以提高检查实效。

(一)突出检点。对《条例》的检查,要重点放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界线标志的设置情况;二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重大建设项目及污染排放情况;三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网箱养殖及旅游发展情况;四是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水质定期监测情况及相应的防止污染方案制定情况;五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补助、补偿机制建立情况。对农村地区环保工作的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村地区的小企业环保设施配置情况及环保投入情况;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是否存在向农村转移的现象;国家明令取缔的“十五小土”以及小化工、小选厂、小冶炼等环境污染严重企业是否有死灰复燃的现象;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的处理情况。对新安电力集团等十个重点污染排放企业的跟踪督查,要重点放在对无特殊因素、治理进度比较缓慢的企业以及不依法启动治理排污工作的企业。总之,切实抓住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并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抓住不放。

(二)强化宣传教育。一次检查活动很难把执法中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但可以对干部群众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学习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贯穿于执法检查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法律意识,强化众多企业经营者的遵法守法观念。

(三)务求整改到位。这次环保执法检查必然涉及到环保违法案件的处理,各地、各部门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整改条件成熟状况,认真组织整改,对整改条件成熟的,要做到马上就改,对一时无法实施整改的,要制订整改计划,限期分步整改。对在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环节中发现以及人民群众举报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市、县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并在做出处理决定后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回复办理结果。对《条例》的检查,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适当时机把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再做一次报告。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保证执法检查扎实进行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这次执法检查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和法律性都很强,与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企业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在新闻媒体上执法检查公告和电话,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检查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辖区内的执法检查,并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写出执法检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若干执法检查组分赴有关县(市)区进行抽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制定工作方案,扎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特别是对污染向农村转移问题,要逐个村庄拉网排查,把存在的问题彻底排查清楚。

篇5

一、我省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省政务公开工作是在推行村务公开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从1998年开始一些地方首先在乡镇,接着在县级政权机关推行了政务公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2002年,又决定在全省县级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与此同时,在市州地和省直部门开展了试点工作。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从点到面,自下而上,逐步推开,不断深化。截止目前,14个市、州、地及部门政务公开推行面达到50%以上;有82个县(市、区)、1520个乡镇推行了政务公开,推行面分别达到976%和9886%;省直部门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在推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在公开的指导思想上,突出优化经济环境,提高行政效率。平凉和武威等几个市都把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服务意识太淡,权力意识太浓,群众办事太难,工作效率太低,服务收费太乱,幕后交易太多的实际,把政务公开定位在优化经济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遏制权力腐败方面,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把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当好公仆落实在行动上。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公开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遏制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通过公开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宣传教育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创办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办事;通过公开工作职能、政策依据、办事程序,建立监督投诉台和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规范公务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行为。实践证明,政务公开只有围绕优化经济环境,铺设一条为民便民的绿色通道,才能真正起到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经济的作用;只有围绕民心工程,架起一座连心桥,才能真正起到化解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只有围绕源头治理,构筑一道反腐防腐的堤防,才能真正起到规范行政行为,遏制权力腐败,提高行政效能的作用。

二是在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突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多方配合。推行政务公开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平凉市各级党政部门都把政务公开作为改善发展环境、推行阳光行政的头等大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逐级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政府办、人事局、监察局、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县(区)和乡镇都设立了政务公开办公室,做到了资金、人员、场地和设备四落实。各级政府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抽调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在各县(区)、各单位确定了政务公开联络员,定期沟通工作情况,全市上下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牵头主抓、人大监督实施、纪检监察部门督促检查的政务公开工作体系,为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是在公开的内容上,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是政务公开的热点;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事项是政务公开的重点;敢不敢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是政务公开的难点,也是政务公开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张掖市在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上,坚持面向群众,贴近群众,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向群众公开,真正做到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公开的重点是七站八所的各种税费的收缴、工程项目的实施、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物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15个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事项。武威市在公开的内容上,由原来的五公开向重点公开事权、财权、人权、收费权、罚款权、经济或资金管理权、项目审批权、证照办理权、资格审查权等内容扩展。平凉市在公开的内容上注重内外结合,在抓好对外公开的同时,狠抓了以强化内部监督为核心的对内公开,把所有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宜,包括招待费、通讯费、车辆管理费、差旅费、住房分配、职称评定、晋级评优等在单位内部公开,使政务公开逐步走向规范化。

四是在公开的形式上,突出实效,方便群众。平凉市在充分利用窗口公开、媒体公开、“绿色通道”公开等基本途径的基础上,狠抓了公开硬件的建设。目前,市、县(区)政府都建立了政务大厅,开通了市长、县(区)长热线电话,创办了政府网站和政报,设置了电子触摸屏或显示屏。张掖市在乡镇政务公开的形式上,对涉及面广、时效长、内容较为固定的事项,主要通过设立公示栏、公务网站、发放文件和明白卡、便民手册等形式公开;对临时性、阶段性的事项主要通过召开政务通报会、广播电视播放、办黑板报等形式随时公开;对一些居住分散的边远村社,通过流动公开栏进行公开。天水、金昌等市在政务公开的形式上以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财会集中核算中心等为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在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上,突出建章立制,监督检查。

平凉市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责任制度,将政务公开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其他重点工作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了政务公开预审备案制度,对所有公开的内容进行事前预审,哪些内容需要公开,在什么范围公开等,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建立了政务公开办理承诺制度,各部门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期办理制,做到有诺必履;建立了政务公开监督评议制度,聘请了监督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评议;建立了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了政务公开考核和投诉处理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建立,有效地防止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现象的发生。

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不仅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推动了各项工作,同时也激发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一是树立了高效透明的政府形象。政务公开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如,重大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不仅促进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而且提高了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管理政府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办事依据、程序、结果公开,群众有了一本明白帐,增强了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二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行政务公开后,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政策、程序办事,各类事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结,办事手续由繁到简,办事形式由暗到明,使“三乱”行为、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依法行政得到强化,办事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是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政务公开与源头治腐各项工作一起抓,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特别是财权、人权、事权和领导干部涉廉事项公开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的透明度,提高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依法依纪按章办事的多了,托关系走后门的少了;面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多了,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的少了。

四是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实施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及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部门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是激发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实行政务公开,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抓住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顺乎民意,深得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管理社会事务的热情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从总体上看,发展还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存在畏难甚至抵触情绪,仅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抓落实不够;有的工作不够扎实,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真实,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有的只注重政府部门的公开,而忽视了政府本身的公开;多数地方的内部公开还没有真正推开。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从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从应对入世挑战,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行政务公开,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受人民委托用好权;必须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我们推行政务公开,既是发扬民主,也是强化监督,是在过去推行公示制、承诺制、两公开一监督的基础上,站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

(二)推行政务公开,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加入WTO,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讲,首先面对挑战的是政府本身。过去我们的政府职能,特别是行政方式,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权力封闭运行的现象十分突出,妨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影响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加入WTO,政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政府决策过程,必须和国际惯例接轨,以适应WTO行政透明度规则。因此,推行政务公开,加快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政务是否公开,行政行为和经济工作是否有透明度,也是国内外投资、创业者衡量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早推行,才能早受益。

(三)推行政务公开,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HTF〗权力作为一种调整利益关系的手段,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被用来获取私利。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

(四)推行政务公开,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人民群众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加强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可以集中群众智慧,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做到科学理政;可以强化和约束政府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政务,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可以改进施政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工作细化、目标量化,做到施政公开、公平、公正。实行政务公开,使广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都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

(五)推行政务公开,是改善“三个环境”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出政府不办企业建环境,不管企业搞服务。转变政府职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办事要讲公开、重承诺、守信誉、讲效率。现在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之所以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开得不够。我们要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政府的一件大事,就是要充分体现企业和投资者是上帝,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是公仆的理念,为企业和投资者实施最优惠的政策,营造最优良的秩序,创造最优越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明确要求,注重实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今后政务公开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化认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要在抓好县、乡两级政务公开的同时,继续抓好市、州、地和省直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全面推进。各市、州、地政府和部门今年年底前要全面推开,省直部门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明年普遍推行。要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各级政权机关要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要围绕权力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来开展工作;要围绕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来开展工作。搞好政务公开,就是要突出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问题和行政工作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实行公开,并以此确定公开的重点事项、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

一是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下决心再取消一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WTO规则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依法保留的审批事项,也要进一步规范。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行政审批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环节,要把审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审批公开制度。除国家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以外,每个审批事项的设立、调整和取消,以及审批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均应事先公开,审批的结果也应向社会公布,将行政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批制度,防止暗箱操作。

二是突出抓好掌管人、财、物的实权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服务行业的公开。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关键环节,真正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事项向群众公开,如招生、公务员录用、干部的选拔、学校收费、医药品价格以及司法系统的执法行为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必须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真正解决工作人员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少数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及其他种种暗箱操作的现象,增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涉及人、财、物有关事项的审批,证、牌、照的发放等作为公开的重点。:

三是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做好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从试点的情况看,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对于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都必须公开。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及出台的政策;财政预、决算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向社会承诺为群众办实事的进展情况;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关心的问题等。二要落实好几项制度。如,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重要事项预公开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定期督查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要把建章立制作为今年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确保各级领导机关政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三要全面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公开的内容逐条逐项地分解到其他班子成员,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形成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

四是推行政务公开,要紧紧抓住决策这一中心环节。各级政府要努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在决策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今后在政务公开中,要对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进行民情民意测验与调查,围绕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征集人民群众建议。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实行新闻制度、与市民对话制度、大事实事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帐,知道我们干了什么,没干什么;哪些干好了,哪些没干好;哪个责任者干得好,哪个责任者干得不好,给我们的工作下结论。

五是政务公开必须在多层次上进行。县(区)、乡镇政务要公开,省、市政府也要推行政务公开。如果政务公开仅仅是县(区)、乡镇公开,省、市不公开,就不能叫做全面公开。尽管各层次公开的侧重点不同、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总的来讲,不公开不行,公开不好也不行。省直部门及市州地没有推行政务公开的,要尽快研究部署,不能留死角。在做好本级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下一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乡镇一级,主要是抓完善和规范,凡是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进行公开。同时,要加强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互动性。根据全国村务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在完善配套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上下功夫。街道也要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开展政务公开。

六是各级政府要围绕重大问题进行公开。各项改革问题、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廉政建设问题、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既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矛盾集中的热点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更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把这些重大问题公开,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政府威信。推进政务公开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依靠群众、争取人民群众一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进行城市建设、土地征用和拆迁,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怕暗箱操作,怀疑干部捞好处。这些问题,越不公开,群众议论越大,误解越多。各种建设项目一律要招投标,而且制度要完善,监督要到位。有的市县在政务公开中注意了这些问题,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总的看,还处在探索阶段,有的仍停留在表面公开的层次,许多方面还不尽人意。今后,我们要把这些重大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并力求有较大的突破。(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HTF〗搞好政务公开,一定要注意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政务公开的基本思路、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一是要本着便于群众知情和监督的原则,在采取政务公开栏、公开大厅、会议、广播、电视、便民手册、电子触摸屏、公众信息网等有效形式向群众公开的同时,各地、各部门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如乡镇以公开栏为主,省直部门以新闻媒体和信息网为主。没有建立网站和主页的省直部门和单位要抓紧与信息中心联系,尽快建立起来。二是政务公开时间要与公开内容相适应,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每个时期工作重点和群众的要求,随时调整公开内容,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群众不关心、不需要公开的乱公开。三是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要重点做好行政首长与市民对话、领导接待日和热线电话受理承办等几项工作。四是积极探索群众代表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的方法途径,落实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五是开辟更多的社会监督的渠道。要特别注意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敢于曝光,敢于公开,充分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勇气。总之,政务公开工作必须注重实际效果,力戒形式主义,公开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创新,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务公开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搞形式走过场的行为。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政务公开,使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起更多的双向沟通的渠道。

(三)完善公开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搞好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是基础和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努力完善政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政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可信和全面落实。当前,要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建立健全外部监督制度,如集体讨论决定制度、群众代表听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部门还要着力抓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如职务权力分解制约制度和违反政务公开规定的追究制度等,使行政权力的实施处处有制约,环环有监督,使违反政务公开的行为及时受到制止和查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政务大厅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政务大厅的工作秩序,凡决定在政务大厅办理的事项,绝不允许再到行政机关去办理,绝不允许搞“双轨制”和双向收费。二是强化管理,确保政务公开制度的严格执行。要切实加强政务大厅的业务协调和内部管理,确保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审批规范有序。省上要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定办法,对全省的政务公开工作提出统一的规范要求。各项制度建立以后,要认真执行,严格按制度办事,保证政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入

(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政务公开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的部门多,公开的内容广。各级党委、政府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要及时研究和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务公开的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要作为本职工作,主动抓,积极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按照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抓好公开工作的自觉性,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形成良好氛围。

(二)搞好组织协调,加强部门之间配合。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将推行政务公开与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切实担负起牵头主抓的责任,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做好安排部署、情况综合、督促检查、组织考核等工作。各级纪检、组织、宣传、监察、民政、人事、法制等责任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密不可分,两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个办公室捆在一起,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地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互相推动。

(三)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政务公开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通过监督电话、监督窗口和监督信箱、聘请监督员等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政务公开监督小组要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查处理群众举报的问题。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强化、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贯穿于政务公开的每个环节,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对本级和下级部门、单位的监督检查。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把推行政务公开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和领导干部廉政责任制及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批评;对工作严重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年底,省上要对省直单位和市州地的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通报情况。

(四)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推进政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我省政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