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管理;护理质量;重要性
随着我们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出台和完善,市场经济也得到了不断健全,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但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同时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在社区护理中,护理管理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此次研究中,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做到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满足满足的需求。
社区护理是指综合应用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人群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以卫生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于护理中,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社区护理也就理所当然的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老年人及慢性患者的健康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社区护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则直接关系到社区工作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护理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还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
2护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必要性
护理管理是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标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管理是这样定义的: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
2.1明确护理管理目标 护理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社区护理管理的关键。对于护理管理来说,其需要发展,就需建立相关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而明确护理管理的相关目标和任务,其工作重点则主要是为患者服务。在进行护理时,要做到服务到位和有始有终,要将患者的诉求以及建议进行及时地报告,并对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及时整改,满足患者的需求。只要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社区卫生护理管理工作的健康、稳定、有序进行,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服务质量[4]。
2.2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标准统一、护理管理的宗旨是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健康的需求,尊重及保护患者权益,以护理质量标准化及质量化保障体系保证护理质量。统一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手册,是社区护理与家庭保健等实施护理质量管理的依据。对于护理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水平的高低和今后的发展情况。
2.3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注重人性化服务,实施多元化管理方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以人的健康为根本的社会环境,将对护理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关心、关怀、照顾患者是护理的核心理念与中心任务。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提倡微笑服务和得体称谓,优雅的风度、谈吐举止、态度作风、气质性格、关爱的语言、亲切的服务态度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有种被尊重感与被关心,从而利于获取患者的信任,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利于患者以极佳状态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大力提倡人性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社区护理如果全面应用了"人性化护理"将会是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4做好心理护理和教育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其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卫生的护理质量,还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服务对象大多数为老年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人员通过深入社区、家庭,临床护理、治疗的一切机会,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有针对性健康指导。心理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心理状况,对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促进作用。
2.5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水平
2.5.1转变观念,顺应时展。社区护理人员的角色也相应地扩展,为了与新的护理模式相适应,护理人员的作用将会发生明显转变,需承担起作为一名健康管理者、社会支持者、初级卫生保健的提供者、健康教育者和积极的终身学习者的角色。
2.5.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已重新定位,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不仅能从事临床护理,且能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2.5.3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是开发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能人尽其才、能岗相宜,充分发挥其才能,才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护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6不断拓展社区护理服务项目
2.6.1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制订了《家庭静脉输液协议书》、《患者输液须知》等,完善了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护理告知签字制度。
2.6.2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 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患者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做好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结论
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社区护理工作来说,是一项长期、务实性工作。尤其是护理管理工作,要求护理管理者将现代的管理理念融入社区护理工作中,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过程进行细化性管理,抓服务质量、重视服务细节、环环相扣严格按照细节管理进行细致工作的同时,不断的提高个人素养、强化专业技术水平,以优雅的风度、充满关爱的语言,及亲切而周到的服务态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进护患彼此的信任,提高社区护工作在患者心中的口碑。将护理工作作为一种爱心传递,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总之护理管理能提高社区护理质量。进而真正做到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俊华.新形势下公立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6:429-430.
[2]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1019-1021.
篇2
【关键词】新形势;社区医院;中医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51-01
我国现行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把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是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表现[1]。新形势下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药技术融入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各项功能势在必行。
中医药服务从单一的中医科诊疗为主转换到“六位一体”全方位,对社区医院的管理格局提出了较高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上级卫生部门的管理要求以及中心自身特点,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多重保障 支持中医药工作开展
1.1 构建中医药工作网络 明确职责 分工合作 新时期中医药服务融入“六位一体”,牵系中心各个部门,因此成立由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科室以及中心各部门各条线组成的三级中医药服务工作网络,明确职责,分工合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挂帅,业务副主任主持,各部门科室主任为成员,主责中心中医药工作政策方案的制定并组织协调各项中医药工作的开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控制;各部门则具体实施中医药服务项目,如中医门诊、家床、康复、保健等。
1.2 修订中医药工作制度 规范服务 有章可依 良好的制度规范工作的开展。中心修订并不断完善中医药相关的各类制度,从中医门诊、出诊、病房到中医保健、康复的服务制度,从中医病案书写、保存到中药使用、保存、管理制度等,涵盖中医药工作从病人进入医院到配齐中药,从中医服务记录书写到保存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中医药各项工作都规范细致。
1.3 加大中医药硬件支持 营造氛围 满足需求 中心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财力支持,积极改扩建,实现中医服务区域一体化;一人一诊室,完善遮隔措施,环境人性化;设计古韵装饰,悬挂中医名家及古训的宣传版面,创造中医文化氛围;根据工作需要增配康复理疗设备,满足不同疾病对康复的需求;常用的中药饮片及中草药配置齐全,保证中医医疗服务的需要。
1.4 增加中医药服务人才 外请内训 保证质量 中心陆续引进中医药各类人才,充实中医药服务力量;组织开展院内中医业务培训,向全院医务人员普及中医防病治病知识运用于各类中医服务;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及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的中医岗位培训、骨干培训及西学中培训等,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技术;邀请二三级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加强中医门诊力量并成立专家小组指导中医药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制定方案 指导中医药工作开展
2.1 宣传引导提高中医药利用率 全院一盘棋,中医药不再只是中医科的事情。中心各科各条线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适逢患者有中医药治疗或康复的适应症,则积极引导患者通过中医门诊、康复门诊或通过中医会诊、出诊、家床等途径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疾病,让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更多地发挥和发扬。中心也通过各种社区活动向居民们宣传中医药的诊疗优势以及中心中医药服务的各类信息,不断提高老百姓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利用率。
2.2 中西结合开展预防保健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掌握了各种人群各种疾病的中医调理及养生,在妇女儿童老年人的重点人群管理、慢性病及传染病管理等工作中则结合原有工作要求对居民开展中西结合的预防保健指导,并通过制定专项方案规范管理;同时中心以重点人群为核心逐渐建立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并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开展个性化的养生指导,随着“中医治未病室”的建立中心将体质辨识及建立档案的工作逐渐推广到健康人群。
2.3 把握重点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六位一体之一,又是预防、医疗、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其他五项工作开展的必要手段或主要内容,健康教育在中医药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心通过社区设摊咨询、讲座、宣传版面、多媒体、个体指导等多种手段及方式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并制定单病种及多病种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系列处方、重点人群保健系列处方、运动养生及药膳食疗系列处方等宣传资料,在各条线各类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患者和居民进行处方赠阅及宣教指导。
2.4 增加适宜技术拓展服务范围 在汤剂、针灸、拔罐、推拿、敷贴、熏蒸、热熨等项目基础上,不断增加中医适宜技术。首先工作中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总结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心得体会,逐渐积累形成院内专病技术,并通过传帮带方式在医务人员中推广学习运用;另外中心派员外出积极学习上级医院及专家的适宜技术,不断丰富中心治疗手段拓展服务范围。
2.5 多种形式开展中医服务 中医药服务内容渗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全面工作,并通过三级中医药网络将各项工作分解至各科室,中医药通过门诊、病房、家床、疾病管理、社区活动等各个环节服务于老百姓,形式多样。
2.6 规范统计 及时收集整理服务资料 设计中心中医药服务套表,由各科室各条线定期填报,职能部门及时统计汇总,及时掌握中医药服务动态,为完善中医药工作方案提供参考。
3 服务评估 监督中医药工作开展
3.1 质量控制 中医药工作质量纳入中心整体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每月定期科室自查、互查及院部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医疗隐患,及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并由职能部门追踪整改落实情况及整改有效性。
3.2 满意度评价 每年进行面向患者、社区居民、街道居委等多个层面的中医药服务调查,了解居民对中心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以及需求情况,监督并指导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4 科研创新 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中心设立科研基金及奖励基金鼓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并积极撰写论文;通过邀请专家指导、院级课题平台、与上级医院合作课题、积极申报卫生局级以上课题等办法帮助医务人员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培育课题。
5 效果 中心通过建立工作网络、修订工作制度、加大硬件支持、培养中医人才等为中医药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把住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指导中医药工作开展,提高中医药服务利用率并引导中医药融入“六位一体”;通过质量管理、满意度评价掌握中医药工作效果监督工作开展;并通过科研实践不断提升中医服务内涵。中心在这样一个中医药工作的管理模式下,居民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逐年上升;中医药科研连续二年获得浦东新区卫生局级以上立项;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项目的验收。
参考文献:
[1] 冯光谓,冯泽永,陆昌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医发展战略[J].医学与哲学,2008;29(364):70―74.
[2] 徐剑文.浅谈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合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2):101―102.
[3] 金浪,蔡建鹰,张胜利.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9(10):730―731.
[4] 许小芬,胡正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198―200.
篇3
Abstract: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fil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s analyzed and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explored. The status of the fil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Zigong City is analyzed and the file management features of chronic disease are summed up.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file is the tool to promot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he guarantee to improve chronic disease file management.
关键词: 慢性病;档案;管理;对策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file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21-01
0引言
我国70%的死亡为慢病致死,由慢病导致的早卒占全国YPLL的63%,我省慢病的流行也呈现上升趋势,慢病占总死亡的构成已由1989年的61.67%上升到2005年的70.63%。加强慢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对慢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社区慢病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人员及基础设施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慢病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办公场所和设施不足。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并做好筛查记录。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算应该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按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现在的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可能出现的则是为了完成随访记录的任务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除了高血压病以外,常见慢病性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若因人力物力不足而有上述情况,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病病人的真实随访档案的记载,势必造成“活档”变为“死档”,甚至出现大量虚假档案。
1.2 队伍不稳定,具体工作脱节慢病管理政府强调很重,落实到社区很轻,没有把慢病管理列为重要岗位,反应在人员问题上就出现安排人员很随意的情况,年轻人看不到工作的重要性,觉得干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低,前途不大,故而不安心。这些都造成了慢病管理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人员,导致慢病管理医务人员不熟悉慢病管理相关知识,社区配备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1.3 档案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档案是直接形成的真实历史纪录,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对慢病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导致责任心不强而使档案质量不高或不实。由于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常常造成档案记录不实。已建的慢病档案,或无治疗记录,或治疗记载不全,或治疗记载不实。
1.4 健康促进环节薄弱健康促进在社区内居民的入户随访开展不力,有的无法完成入户随访,无法完成随访档案记录。健康促进的物力与财力的支出相当有限,把健康促进工作简单化,以搞点宣传、造点声势、讲点知识来代替健康促进,没有从民生的角度着手健康促进工作。
1.5 慢病人员管理困难社区慢病人员的管理客观上存在几大难点:一是慢病人员流动性很大,经常更换住处;二是管理人员上班的时候,病人经常不在家;三是有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管理。
2慢病档案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领导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责任。慢病防治管理工作,是国家民生系统工程的内容之一。政府是慢病管理工作的主体,政策、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经济安排、方案制定、目标任务等,都由政府负责。
2.2 慢病档案管理的督导考核:慢病档案管理是纳入了政府公共卫生能力考核指标的,由于种种原因,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常常网开一面。应该根据目标任务,加强督导,严格考核,这样才能规范慢病档案管理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
2.3 社区要将积极争取到的专项经费做到专项专用,人员、设备、场所等要有保障,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慢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做到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直接责任人的档案意识和责任心。社区是是慢病档案的责任者,社区医生既是档案的记录者,也是档案管理员。档案就是历史,是他人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是为治疗病人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2.5 慢病档案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十分必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
2.6 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是改变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让慢病病人自己主动参与“书写”慢病档案,从而使慢病管理做到服务对象与管理者的互动。通过对慢病病患者进行病症管理和日常干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慢病档案管理的目的。
2.7 稳定慢病管理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待遇。要有激励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社区搞全科医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指明业务和学术发展的方向。全科医生的管理要到位,在社区开展合乎医学业务要有一个逐级抬头的业务管理,为医生的业务发展提供全程服务。
2.8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慢病管理医务人员团队的专业培训,完成知识更新。转变原来的专科医生的概念,对社区医生进行统一的全科规范化培训。
2.9 加强慢病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内部考核机制。2011年,四川省统一启用“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这对慢病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统一了书写内容,减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物力。
总之,搞好社区慢病档案工作,对居民的慢病预防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对全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21).
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档案管理;优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一般医院的基本功能,重视预防,能够满足周边居民对保健的基本需求。在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该大力推广,从而保障居民的健康。鉴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性,其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档案随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细化,其管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规范档案管理,优化管理过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现状
1.1 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保健系统,其所涵盖的服务内容主要是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工作[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公益性质很浓,时刻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所以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比较集中,同时日益复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常一职多能,所以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无编制人员较多,待遇不够完善,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时常会出现离职的情况。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就很难完善。当人员出现频繁流动时,就会给档案管理带来更大的难题。每个社区卫生服中心虽然有国家的补助,但由于并不带有营利性质,所以其补助也十分有限,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层面仅限于将材料妥善保管即可,却不知道该工作真正的意义。一般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有专人接管,护士等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进行管理者比比皆是,这样的档案管理工作很难做到专业与规范。
1.2 员工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甚至专业不对口,这样就会降低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不能将服务做到进一步细化,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2]。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缺乏编制,对工作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工作中时常得过且过。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较为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很容易漫不经心,而且许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
1.3 档案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居民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日益繁琐,需要不断细化,这就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挑战。有些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之中就很容易造成档案不真实和不完整。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居民的健康档案的收集工作通常会十分困难。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不被一些居民看好,致使健康档案的收集工作因居民的不配合建立而出现档案不完整、不真实的问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高低将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的考核成绩,这样就更难以保证是否会存在档案作假的行为。基于档案管理所存在的不真实、不确定的可能性,使得许多居民还是倾向于医院的服务,却并不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健康档案管理依然有待完善。
1.4 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之所以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制度,就会造成档案收集不完善,关键时刻找不到重要的档案资料。档案得不到妥善的保管,杂乱无章,就会导致档案和信息不对称。目前,档案信息化正在逐步在各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但是却没有落到实处,无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很难真正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甚至只是走形式。还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重视非病例档案,而是随意放置,这也体现了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3]。
2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策略
2.1 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为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准确记录居民健康管理的情况,其可以为附近居民的健康提供完善的保障。此外,规范、完善的档案管理能够协助监测辖区卫生疾病疫情及防控。因此,需要管理人员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对待档案管理,力求建立完善、真实的档案。
2.2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为了改善档案管理的现状,不仅要提升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强大、稳定、专业的高素质社区卫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政府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解决社区员工的编制问题,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这样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逐渐适应日益繁琐的社区服务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自身不带有营利色彩,因此需要一批心静、踏实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使居民能够充分信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2.3 规范信息材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目前的社区档案管理之所以不完善,主要就是因为管理不规范,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不到位,居民的健康档案建档率不高。这样就需要对该项工作进行相应的规范,将居民的建档工作作为重点,统一各种报表的填写,确保各项数据完善,为居民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为了促进辖区居民充分配合社区建档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结合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使居民能够自动配合社区开展建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各辖区各部门、机构的支持,因此要积极与居委会等重要的部门取得联系,使其能够了解到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这样就可以促进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4]。
2.4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若得到进一步完善,就必须要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因此,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关键,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就可以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辖区的档案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落到实处,真正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将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进行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就能够完善相应的收集、登记、储存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减少档案丢失、遗漏的可能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方可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完善档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居民的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
⒖嘉南
[1]艾丽,龚太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优化策略[J]. 办公室业务,2016,05:75.
[2]章朝霞,袁家麟,许振慧,庄华东,戚洁萍. 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实践与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03:341-343.
篇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继承政权建设成了新时期面临的主要工作。而城市社区档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事业,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由此加强社区档案管理成了基层组织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基层各种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社区居民成分错综复杂,社区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变,形成的档案具有动态性,这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现实、紧迫任务。
一、社区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拓展基层民主、维持社会稳定、建构社会和谐等方面,社区档案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社区档案管理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在社会档案管理工作中,一部分人档案管理意识淡薄,认为档案工作不是政府、党委的主要工作,就是一些抄抄写写、收集报送的细碎事务,对社区档案工作重视不够,认为不能给单位?Ю凑?绩,对于档案工作缺乏认识,无暇顾及,没有认识到社区档案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档工作很难重视和认真对待,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将这项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社区档案是琐碎的工作记录,认为开展档案管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工作检查,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没有将其纳入社会管理的范围中,纳入议事日程。
2.缺乏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绝大部分社区是以资料形式整理的,没有指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有关方面形成的档案资料不能实行统一管理,整合在一起,也没有按照标准进行门类设置、期限划分、装盒编目编号等,并且有的社区档案还是传统的手工检索,档案随意存放、管理松散,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二、加强社区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是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维护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做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制定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正规化建设
为了促进社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监督指导,按照《档案法》和档案工作条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认真制定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依法建档,扎实推进档案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将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使档案工作与社区各项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同时,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社区档案保管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档案资源,明确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增强档案网络化服务和自助服务,加快社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社区档案基础条件
为了切实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本辖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指定专人分管社区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列入目标考评范围,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定期听取社区档案工作汇报。如:要自觉接受上级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提升档案管理业务能力。为了促使社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快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解决好用房、装具、设施等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为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为档案管理提供人、财、物方面的保障。综合档案是承载档案的有效载体,因此对于新建社区来说,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启用,要按照实际情况建立综合档案室,并将其纳入整体建设规划之中,按照要求配置社区各种用房,加大政府的投入。
3.提高工作人员水平,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骨干作用
为了提高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就要加强其业务培训,配齐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素质,积极为档案干部创造学习、锻炼、教育培训的机会。并且档案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档案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同时,档案培训教师要做到讲授知识正确、分析问题具有前瞻性、传递信息具有新颖性,讲授内容要精、要管用,注重档案人员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为了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档案人员要善于将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培训班进行共同研讨,从而解决现实问题。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社区人民,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促进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为社区人民服务的能力。
篇6
1一般资料
本中心对2011 年1 月至今, 建立了社区居民慢性病健康档案, 由全科团队按照《中心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分片包干到每个全科团队,对所管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或家庭随访,免费提供咨询等,中心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有380人。其中男238例,女142例,平均年龄(66±6.5)岁,年龄36~82岁。
2干预方法
2.1膳食行为干预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不仅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诱发高血压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大量饮酒、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饮食控制方面指导高血压患者少量饮酒,对盐的摄入量,并现场用盐匙示范指导煮饭者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在5 g以下,清楚告知高钠摄入可以使血压升高;指导患者控制高胆固醇如猪肝、动物内脏等及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等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较高而脂肪少的禽类及鱼类而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2.2行为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血压分类级别合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限酒戒烟,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促进生活规律; 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活动强度以不感疲劳为度,选择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爬楼梯等;指导患者经常监测自己的体重变化,使体重指数最好保持在20~24。
2.3药物干预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
作用,先从小剂量开始避免一开始就用快速降压的药物,以防血压下降过快引起不适,一定要自觉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用量或者突然更换药物或停药,强调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通知管理医生,重新调整降压药物。通过健康教育讲座集中向高血压患者讲解降压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促进患者能合理用药、解除顾虑。
2.4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服药和改变饮食习惯后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或者抑郁心理。当精神压力大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遇事不急不躁,沉着冷静,想得开,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如向亲朋好友、向社区责任医生等倾诉等来释放情绪。社区护士对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 关心和鼓励,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用开朗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保持血压稳定。
2.5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最为重要,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音像播放、健康教育处方、黑板报和宣传册、高血压病防治专题讲座等。针对不同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不同教育方法,社区护士要反复耐心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以及高血压对机体造成的危害,直到患者理解明白。做好血压监测和跟踪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环节,社区护士或责任医生在随访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准确测量血压和记录血压值,告知自测血压对控制高血压重要性,他将对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篇7
【关键词】城市基层政府管理;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按照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层级设置来看,城市基层政府主要包括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等区级政府,城市基层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根本区别在于城市基层政府和城市居民之间没有中间环节,就是直接对城市居民进行管理,为居民服务同时也要接受他们的监督。而社区自治主要分为行政主导型、自治型和半行政半自治这三种模式,我们当前提倡的是构建自治型社区组织,通过城市基层组织的介入,对社区居民自治的运行进行协调和保障,建立城市基层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双向互动机制。
1 推动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1.1是满足社会稳定转型的必然要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在逐步推行,从而引发了城市的深刻变迁,“单位制”的解体促进了城市的开放,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因此有更多非户籍人口向城市聚集。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公共事务的增加,城市基层政府应适当下方管理权限,让社区居民自治自治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城市基层政府的管理压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还可以促进城市基层政府和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城市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
1.2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享有生产资料所有权,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因此,社区居民自治就要让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反应出他们的利益诉求,保护人们的权益不受侵犯。但是因为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的特殊性,社区获取资源的能力还比较弱,社区居民的自治积极性也不够高,因此城市基层政府应努力推进社区建立居民自治体制,进而与社区居民自治进行有效互动,顺利实现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目标。
1.3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下,城市基层政府管理大多是选择强制性和命令式的手段对社区居民进行管理,社区居民往往只能被迫服从,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同时呢,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渠道也比较单一和狭窄,因此社区居民的意愿很难传递给政府,政府也无法准确知晓居民的意愿,因而居民采用比较严厉和极端方式来引起政府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城市,发生这类事件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城市基层政府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治缺少良好的互动,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因此他们希望引起更高层次的政府机构的关注,希望能够有人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
2 推动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路径
2.1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决定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建设效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城市基层政府应努力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拓宽公众的参与渠道、强化公众参与管理、规范公众参与内容,逐步确立社区自治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发挥出社区自治组织的管理作用,鼓励更多居民参与管理工作,正确行使他们的民利,为基层公共事务管理贡献一份力量。基层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力度。同时居民自身也要增强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深化自身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2.2转变城市基层政府职能
社区基层管理的重点就是调整权责,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角色,以防出现越权、错位和缺位的情况。政府转变角色就是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而且要做到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归位和政府社会化职能归位,也就是把街道办事处涉及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归于政府职能部门,而政府社会化职能归于社区自治组织,公益归于社区工作者。另外,城市基层政府组织应根据社区自治组织的实际需要,帮助社区居民开展管理工作和实践,给予他们一些专业性的指导,确保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权利得到落实。另外,政府不能借着越位和错位的方式干涉社区居民管理内部事务,也不能强行要求自治组织为政府分担工作。
2.3完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
社区自治和社区中介是社区基层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社区基层组织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加强社区中介组织建设,加大培养力度,为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外部环境,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统一管理,当然社区中介组织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能力,另外,城市基层政府不仅要加大放权力度,还要保障资金投入,让社区居民能够支付社区工作的开销,独立承担起社区自我管理的责任,确保社区自治组织的自主性。此外,政府和社区应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加强自治能力,落实居民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权力,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3 结语
推进城市基层政府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是社会稳定转型、社会和谐发展和发展基层民主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城市基层政府出现越位和缺位的情况和社区自治组织对城市基层政府的依赖性太强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政府治理模式与社会治理模式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因此,我国应努力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转变城市基层政府的职能、完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从而加强城市基层政府和社区居民自治的互动和联系。
参考文献:
[1] 石星,任雪雪.浅析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J].人间,2016,19(01):25-26
[2]林志聪.论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民众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4,23(08):185-186
[3]王枫云,林志聪,姜小翠.城市基层政府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03):23-24
篇8
关键词:物业文化建设;社区;措施
1引言
对于油田来讲,社区的公共服务因其与企业的特殊关系而具有了与其他类型社区服务不同的特点。首先,虽然企业社区分离,但是社区与企业仍然具有地缘关系,二者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其次,企社分离、企政分离给社区服务带来了大量遗留性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社区过渡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何依托好与企业的特殊地缘关系和历史资源来源。油田物业管理与社区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就物业管理工作的性质、功能而言,社会互动体现在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及其业主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上;物业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对房屋、楼宇的管理,离开了特定的社区,物业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社区也离不开物业管理,没有高质量的物业管理,就不能保证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而物业文化建设也成为物业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和谐社区、社区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因此必须要研究基层社区的物业文化建设。
2物业公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2.1发展物业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对内它能激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进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注意改善同事间关系,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兴衰挂钩,以实现企业目标为己任;其次,对外它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给企业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再次,它也是企业实行改革、创新和实现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是企业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支柱。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己成为国内物业管理企业的共识。然而,面对服务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旧有的“满意”这一经营文化导向理念,还管用吗?国内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变革企业内部行为标准和价值评判体系,不断创新提升企业的导向文化理念,使员工意识到,仅仅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赢得顾客对服务的忠诚。这种忠诚应该具有专一性和排它性,使企业能够锁定自己的顾客群,更加牢固地占有市场份额。
2.2 物业管理文化的特殊性。由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特殊性,企业文化也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物业管理企业的“产品”交换多以人为载体。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行业,其产品就是服务,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就是服务质量的好坏。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人,“产品”的交换均以人为载体。在“产品”服务的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行为和冲突。好的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冲突,目前行业内广为使用的诸多文化理念的运用,比较有效的解决了物业公司和业主的矛盾,也为员工的行为规范服务意识作了较好的要求和规范,调节了人际关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使员工在良好的气氛中以正确的心态接受和领会企业文化的精髓。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生产”其产品服务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员工服饰、言行举止以及营造的氛围传递给物业使用人或局外人的,这种发散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好的企业文化无疑会带来好的“生产”过程和好的“产品”,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传递了好的企业文化,让业主感受到了物业公司的服务意识,营造了很好的亲和氛围,一定程度缓解了物业公司在实施物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
3加强基层物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社区的文化建设与物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物业文化建设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联谊郊游等。有效的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传播社区精神,使人们有一家庭和睦、四邻友善、环境优美、秩序良好、风格高雅的社会生活空间;有助于提高热爱社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互助友善、尊老爱幼、平等沟通各种良好的精神风貌。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油田社区服务既是一项福利属性的社会事业,其直接的服务对象是油田社区居民。建立和谐稳定的社区,就必须将社区服务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中,就必须为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和谐、便利、全面、完善的服务提供保证。油田社区主要以油田企业员工为主,因此社区服务的直接面向对象是油田企业职工。反过来说,如果职工劳累了一天之后回到自己的社区家园时却得不到满意的服务,那么可想而知职工的心情不会是满意、乐观、积极的,最终也会影响到油田企业的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不仅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人与人和谐化、亲情化。根据对居住文化影响因素模型的分析,传统社区是以紧密的血缘关系与史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往往具有较高的对外排斥性、狭隘性、封闭性和家族性;现代社区则是以开放性经济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同情心、爱心、博爱、开明、理解、宽容、民主、与人为善等情感理念为其基本内容与特征。尽管两种社区情感有所不同,但其最基本的情感内容是一致的,即社区成员之间情感和谐。在物业管理上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必须注意社区内的三个层次的情感:家庭情感、邻里情感与一般社区成员间的情感。家庭情感是指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沟通既由此带来的融洽状态;邻里情感是指邻里间情感互动;一般社区成员间的情感是指社区成员与家庭成员、邻里之外的其他一般社区成员间的情感,很容易形成比邻里间更为突出的陌生感、漠视感、非信任感、非认同感。形成“亲情化的物业管理模式”的物业管理文化主要包括三大层次:外层为物质文化,如社区容貌、基础设施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如社区的发展目标、规划、管理制度、居民公约等;内层为精神文化,如通过社区活动而在社区逐渐形成的集合力,基于社区群体意识的认同感、归属感、互动感和共同信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生活追求等。
3.3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健全额定管理体制,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教育,培养和引导生态导向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念。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有一个推广、普及和实现的过程,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文化素质、法制观念,以及人们的价值观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要使绿色消费由时尚变为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体消费模式,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必须由消费者、生产者、社会管理者,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提倡绿色消费是生态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树立生态意识。
4结论
文化是管理的灵魂,科学的文化产生正确的理论, 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行动。建设和谐的住宅社区,必须加强物业管理文化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社区居民生活在和谐亲情的氛围中,推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健康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89-01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它涵盖了居民基础健康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通过建立、管理和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能够进行高危人群筛选,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康复等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达标验收中,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很高。如建档率>90%,对育龄妇女、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进行系统化档案管理。现结合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些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虽然按期完成,但不能保证质量;部分档案仅局限于记录社区居民与健康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档案无法与居民个人、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相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缺乏指导意义;也有的符合要求的健康档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连续利用而成了“死”档案。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1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人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如政府投入少,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靠自己的创收来获得经费补助;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投入,完全靠自收自支,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无法抽出人力、物力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档案的重视不够,现在社区中的医护人员大多以前从事过临床工作,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门诊或常规慢性病患者的访视上,并没有将健康档案当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工具。由于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自信心;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服务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这些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回访和更新,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质量。导致花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健康档案,由于得不到定时更新,成为了“死档”。
1.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制约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主体是社区医护人员,如果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往往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排斥的现象。杨瑶等170名大于18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管理的医务人员学历和技术职务较低,73.5%的居民不接受社区医师,60.6%的居民首选就诊于三级综合医院.仅有35.3%的居民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可见,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社区卫生服务将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升华。
1.4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民族、性别、知识层面、等方面差异较大。老年人语言表达、听力、视力有所减退,不同的民族语言都影响居民与社区服务人员的交流;女同志对社区诊疗技术有偏见,只信任大医院;一些重点疾病患者,隐瞒病史难以沟通;低层次居民对建档作用不理解,高层次居民大多有公费医疗认为没必要在社区建档。而且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年轻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租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最后居民担心某些个人信息外泄,大多采取回避的方法,或者是避重就轻,隐瞒病史,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推行严重受阻。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投人,完善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将难以长期开展下去[3]。社区卫生服务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4]。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投入,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管理,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①鼓励、支持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②利用医疗系统优势组织社区医护人员轮流到急症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外科皮肤科、小儿科、心电图室等部门进修学习;③组织有关专家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力,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
2.3完善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制定一系列有关健康档案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收集整理、资料归档、保密、统计、借阅登记、鉴定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管理制度。确保在不泄漏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动态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将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于居民健康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做到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适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最新的健康状况。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肝炎日、预防接种宣传周、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要通过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宣传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了解、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2]沈培林.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2011,20(11):20-22
[3]程建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24):18-20
篇10
一、企业文化是物管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企业文化是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精神的升华和凝结,目的就是要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价值观、推行价值观来实现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德治”。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管理功能,对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物业管理人员的服务行为作用巨大,物业管理人员可以因此提高管理服务的主动性,不断改进服务程序、流程、方法、技能,完善物业管理服务。
就物管服务的对象而言,如果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有限,那么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就会受到极大制约。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认知能力与认同程度,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只有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宣传各项法规,弘扬社会公德,促进感情交流,提高居民素质,才能有效增进社区认同度,从而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是物管市场竞争的利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物管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类似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由于行业本身劳动密集性、利润微薄的特点,物管行业也必然面临重新整合、重配资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工作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其配套服务———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物业管理企业来说,几乎所有物业管理企业都认识到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但如果仅仅想通过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竞争手段甩开对手,显然会十分困难。在该种情形下,有着良好品牌和公众形象的物管企业,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先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在企业品牌的创建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不可缺少的利器。对物业管理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使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一致,变被动的管理为企业自发的个人价值实现,变无形的文化为有形的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效益的提高,同时企业的对外形象、竞争力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也会更好更强。物管企业品牌,实际就是企业文化对外发散力的一种集中体现。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服务之上。物业品牌形象的根基最终落在物业管理的基础服务上,而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不只是体现在服务的技术水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的态度与行为上。员工的服务态度与行为,取决于员工对公司、对业主的认识,这正是价值观范畴,也就是企业文化所倾注的领域。所以良好的服务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管理服务质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物管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
第一,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公司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广义上看,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介于社会文化和家庭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一方面,物业公司作为社区内的一个独立行为主体,也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自然主体。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内一切主体的社会责任,物业公司也不例外。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公司的一项自然责任。另一方面,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签订契约,为业主提供优质专业的安保、维修、绿化、保洁,这是物业管理的物质层面,属于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范畴。因而,社区文化建设又是物业管理公司的契约责任。物业管理公司注重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物业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关注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是物业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环境的变化、生活的便利使居民对物业管理由不接受到认可,到离不开物业公司。但随着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业主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物业公司在社区服务中的角色和地位,让业主对物业公司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抱有极高的期望。同时,物业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依托社区文化来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以,物管企业致力于社区文化建设是物管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完善物业管理环节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那些重视社区文化建设的物业公司,更能为市场所接受。
第三,物管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物业公司作为一个有自身利益的经济实体,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互动,起到示范和主导作用。所以物管企业必须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共建小区美好环境的主流文化,将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社区文化的个性需求有机结合。此外,从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来看,不着眼于满足社区文化个性化需求的企业文化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根据这一规律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其在社区的延伸、扩张、渗透,与社区文化建设是相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由物业公司组织主导的社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在社区的延伸与外化,社区文化是物业企业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
三、物管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