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

篇1

【 关键词 】 等级保护;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安全实现

0 引言

强力安全部门等级化保护注重信息产品的安全性能和系统运行状态安全检测、评估和定级,更重要的是等级化保护是围绕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即将投入建设的信息系统,通过将等级化保护方法和安全体系方法有效结合,设计一套满足信息系统安全需要的体系方案,是系统化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非常有效方法。

1 设计基础

等级保护测评针对的是已经建设完成且运行中的系统。许多系统建设单位对系统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不够重视或设计思路不佳,导致建设完成的系统存在“先天不足”。通过实施等级保护评测,评估信息系统和相应的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差距和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根据评测结果对系统进行技术类、管理类全方位整改,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达到国家和国际等级保护要求。然而,系统从上线运行至整改完成的一段时间内,长期暴露于安全缺陷的危险之中,而且用户并不知晓,使信息系统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若信息系统在建设前先进行评估定级,依据该等级保护级别的标准指导系统建设,系统建设完成后便与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要求“零差距”。与目前信息系统相比,上线运行时就不存在安全缺陷,有效地规避系统整改前所面临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安全、稳定可靠同时又兼顾成本的架构是至关重要的事。关于系统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业界有一个著名的“1:10:100”成本法则,即假设信息系统在建设初期设计时发现一项缺陷并加以弥补,仅需1元钱;如果此缺陷在系统建设中被发现,需要10元钱代价来弥补;如果此缺陷在系统上线后在运行中被发现近,则需要花费100倍甚至上千倍的代价来弥补。这个观点不难理解,根据经验,对运行中的信息系统进行整改不仅需要极大的成本支撑,甚至难以实现。如物理安全整改,涉及机房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时,“伤筋动骨”且实施难度巨大;应用安全整改,在线的应用系统已经开发成型,如果涉及应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增添或底层协议接口的改变,即便开发商支持,也将面临系统停运等重大影响和损失。如果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始终参照等级保护标准,经过科学的安全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便足够“优秀”,不仅避免了目前信息系统普遍面临的安全整改难题,而且节约成本,是投资资本效能最大化。更重要的是,系统上线即达到等级保护标准技术要求,同时降低和消除了可能发生在物理、网络、应用和数据传输层面的安全威胁,从安全管理层面也大大降低了系统内部的脆弱性。如此一来,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保障在设计、建设中逐一体现,良好的设计铸就了安全。

2 方案总体设计

等级化保护贯穿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这是与已建系统等级保护实施过程的主要区别。结合自身信息化建设或改造的需要,在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依据等级保护要求规划与建设,符合建设单位和项目规划的安全目标要求,保证信息系统上线后平稳、安全运行。

以等级保护标准指导信息系统方案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安全原则。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保护标准,以整体设计安全为原则,分别从技术类和管理类共十个方面,指导系统设计与实施全过程。确保系统建设完成后即达到相应等级保护级别的要求。

2)资金效能最大化原则。保证信息系统高质量与安全目标的同时,力求在系统建设前设计时花“一元成本”和在建设中花“十元成本”解决安全问题原则,避免由于安全缺陷造成巨大损失和高成本整改漏洞。

3)扩展性原则。系统在设计时遵循可扩展性原则,可根据用户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的要求,增加客服端和进行各种功能扩展。尤其是物理安全设计,采取比系统所定等级保护级别“高一级”的设计方案,用户未来根据业务需求增添系统时或需要部署高一级的信息系统,物理安全部分不需要做相应的整改,可由当前物理机房做无缝承载。

新建等级保护系统,是保障系统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指示的“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最佳实践。该方案用于提高客户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和整改安全性。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新建等级保护项目的实施主要步骤实现。

第一阶段:定级阶段

定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定级结果是进行安全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定级阶段主要包括两个工作过程。

1)系统识别与描述:应准确识别并描述出整体的电子政务系统,以及系统可以分解的子系统。系统识别要确定系统的范围和边界,识别系统包含信息和系统提供的服务,作为后续定级工作的输入。

2)等级确定:进行系统整体定级和子系统分别定级,形成系统的定级列表,作为后续阶段的基础,定级工作的流程如图2所示。

第二阶段:安全规划和安全设计阶段

1)需求分析:根据建设单位和项目规划的安全目标,划分信息系统及各层保护对象的安全等级,提出信息系统特殊的安全运行环境和威胁系统安全的保护要求,明确完整的系统安全需求。

篇2

动联产品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认证”、“军用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产品信息安全认证证书”等资质。

动联产品主要应用领域有:为各种机构IT信息系统,如计算机主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提供登录保护,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政策性要求,为客户提供安全又方便的动态密码身份安全保护服务。

动联身份认证产品

动联动态密码身份认证软件是由动联自主研发的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用的身份认证软件。该软件基于动态密码技术,采用双因素认证机制,可以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登录提供高强度的身份认证保护,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动联动态密码身份认证软件支持多种动态密码认证技术,为用户的账号提供全面保护:通过动态密码来保护账号,可以有效防止盗号木马攻击;通过主机认证,可以有效防止网络钓鱼;通过签名动态密码,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防止中间人的攻击。

动联身份认证软件支持多种动态密码认证终端,并支持多种终端混合使用。支持终端的形式包括多种品牌的多个型号的硬件动码令、软件动码令、手机动码令、SIM动码令和短信动码令等。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认证终端。

动联身份认证软件具备极高的性能,只需采用一套动联身份认证软件就可以为企业主要信息资产提供全面的动态密码保护,保护的范围包括多个应用系统、VPN访问、大型数据库、网络设备、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

动联提供全面的接口调用,包括Socket方式(可提供Jar包、动态链接库或Socket编程方式),支持WebServices和Radius协议。动联动态密码身份认证软件与应用系统的集成开发极为方便,在实际的应用案例中,往往1~3天内即可完成。

电子政务身份认证解决方案

动联结合电子政务的实际需求,采用动态密码认证机制来鉴别用户的身份合法性。只允许提供了动态密码的用户接入系统,最大程度地保证登录用户确实为授权的个体,大大降低了攻击和非法访问的风险。

完全兼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认证体系,包括公务员内部办公认证、外部公众身份认证等。在认证过程中,不影响电子政务系统的原业务逻辑,与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过程中采取双向身份认证的机制,能够保证整个认证过程不被绕过。

动联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政策性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各方面提供了身份鉴别保护,帮助政府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提升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等级。

篇3

关键词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行业领域都已经采用了微机技术,不但弥补了传统的技术的落后现状,同样也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铁路信号系统同样采用了微机系统进行管理。但是随之而来的病毒入侵等网络不安全因素,对铁路信号的微机管理系统所造成的潜在威胁同样非常的大。本文就此问题进一步论述,以此对我国现阶段铁路信号微机系统的安全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促进我国铁路信号微机系统的发展。

1 微机监测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现状

目前的微机监测系统一般都是三层次的网络结构,既由车站、领工区(车间)、电务段三级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电务段和领工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微机监测网直接看到所辖各站信号设备和战场运作状况。目前网络遭受病毒侵袭的主要途径有:生产已经网络化,网络上任何一点感染病毒后,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全网蔓延;随着移动存储设备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病毒通过移动设备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一机多用,如某台终端机既用于调看生产监控,又兼作办公机;其他遭受恶意攻击等非正常感染病毒。

现阶段微机监测系统采取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把站机、终端机上的I/0接口,如光驱、欤驱、USB插口等用标签加封,并在主板BIOS里修改相应项屏蔽设备端口,杜绝在站机、终端机上进行与业务无关的作业。

2)微机检测安全服务器,站机、终端机,安装有MCAFEE网络版防毒软件或瑞星单机版杀毒软件,但没有建立专用的防病毒服务器,病毒库的更新不及时,单机版的软件只有维护人员到站上才能更新。

3)清理非法接入局域网的计算机,查清有无一机多用甚至多网的可能,并对非法接人的计算机进行屏蔽。

2 现有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改进的主要参考原则

设计新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应确保运行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安全系统的改进可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体系化设计原则。通过分析网络系统的层次关系.提出科学的安全体系和安全构架,从中分析出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并合理运用当今主流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解决网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2)全局性、均衡性、综合性设计原则。从网络整体建设角度出发,提供一个具有相当高度,可扩展性强的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应均衡考虑各种安全措施的效果,提供具有最优性价比的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3)可行性、可靠性、可审查性原则。可行性是设计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根本,它将直接影响到网络通信平台的畅通,可靠性是安全系统和网络通信平台正常运行的保证,可审查性是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4)分步实施原则。分级管理,分步实施。

3 系统改进可采取的的主要措施

维护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改进。

1)微机监测增设防病毒服务器,定期升级服务器病毒库,将病毒入侵机率降至最低。安装防火墙,对连接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2)科学处理补丁和病毒之间的矛盾。安装补丁时,应经过慎重的论证测试,可行在开发系统上进行测试,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补丁安装,因为有些补丁可能与现行的操作系统发生冲突,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3)在生产网上组建VPN,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链接。

同时,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管理 ,避免人为的安全威胁,应根据运行工作的重要程度划分系统的安全等级,根据确定的安全等级确定该系统的管理范围和安全措施。对机房实行安全分区控制,根据工作人员权限限定其工作区域。机房的出入管理可以采取先进的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身份证等手段对工作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确定工作系统人员的操作范围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针对工作调动或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授权。

4 可采用的网络安全新技术

建立完善的微机监测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需要现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护、漏洞扫描、防病毒系统等安全机制。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传统的防护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新型网络环境,必须采用安全有效的网络安全新技术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高整个微机监测网络的安全性。可采用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链路负载均衡技术。链路负载均衡技术是建立在多链路网络结构上的一种网络流量管理技术。它针对不同链路的网络流量,通信质量以及访问路径的长短等诸多因素,对访问产生的径路流量所使用的链路进行调度和选择。可最大限度的扩展和利用链路的带宽,当某一链路发生故障中断时,可以自动将其访问流量分配给其它尚在工作的链路,避免IPS链路上的单点故障。

2)IPS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作为一种在线部署的产品,提供主动的,实时的防护,其设计目的旨在准确检测网络异常流量,自动应对各类攻击性的流量,不将攻击流量放进内部网络。

3)上网行为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全面的互联网控制管理,并能实现基于用户和各种网络协议的带宽控制管理。实时监控整个网络使用情况。

4)网络带宽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状况进行细致管理,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实现对关键人员使用网络的保障,对关键应用性能的保护,对非关键应用性能的控制。可根据业务需求和应用自身需求进行带宽分配。

5)防毒墙。传统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是在需要保护的计算机内部建立反病毒系统,随着网络病毒的日益严重和各种网络威胁的侵害,需要将病毒在通过服务器后企业内部网关之前予以过滤,防毒墙就满足了这一需求。防毒墙是集成了强大的网络杀毒机制,网络层状态包过滤,敏感信息的加密传输,和详尽灵活的日志审计等多种安全技术于一身的硬件平台。在毁灭性病毒和蠕虫病毒进入网络前进行全面扫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网络拓扑环境。

5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初步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继续发展,网络安全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越来越多,对我国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就越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安全等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提升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琦.铁路信号安全维护及监控系统设计思路及应用[J].安防科技,2007,03.

篇4

【关键词】信息安全;数据库;网络应用;安全体系

1信息安全现状

1.1目前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三级甲等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不得低于国家安全信息保护等级三级。据此我们对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安全评估,发现主要有如下的问题:

(1)物理安全:机房管理混乱问题;机房场地效用不明确;机房人员访问控制问题;

(2)网络设备安全:访问控制问题;网络设备安全漏洞;设备配置安全;

(3)系统安全:补丁问题;运行服务问题;安全策略问题;访问控制问题;默认共享问题;防病毒情况;

(4)数据安全:数据库补丁问题;SQL数据库默认账号问题;SQL数据库弱口令问题;SQL数据库默认配置问题;(5)网络区域安全:医院内网安全措施完善;医院内网的访问控制问题;医院内外网互访控制问题;

(6)安全管理:没有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没有制定总体的安全策略;没有落实各个部门信息安全的责任人;缺少安全管理文档。

1.2当前医院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机房所处环境不合格,场地效用不明确,人员访问控制不足,管理混乱。

(2)在办公外网中,医院建立了基本的安全体系,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办公外网总出口有单点故障的隐患、门户网站有被撰改的隐患。

(3)在医院内网中,内网与办公外网之间没有做访问控制,存在蠕虫病毒相互扩散的可能。

(4)没有成立安全应急小组,虽然有相应的应急事件预案,但缺少安全预案的应急演练;缺少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流程与规范,也没有对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做记录归档。

(5)没有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度;缺少对备份的数据做恢复演练,保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和可用性,在出现数据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恢复操作。

2医院信息安全总体规划

2.1设计目标、依据及原则

2.1.1设计目标

信息系统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应用,存储着重要的数据资源,是医院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从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医院工作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2.1.2设计依据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3)《卫生部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4)《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2.1.3设计原则

医院信息安全系统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分级保护原则:以应用为主导,科学划分网络安全防护与业务安全保护的安全等级,并依据安全等级进行安全建设和管理,保证服务的有效性和快捷性。最小特权原则:整个系统中的任何主体和客体不应具有超出执行任务所需权力以外的权力。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分系统的一致性,使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安全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多重保护原则: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被攻破时,其他层仍可保护系统的安全。易操作性原则:安全措施需要人去完成,如果措施过于复杂,对人的要求过高,本身就降低了安全性;其次,措施的采用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适应性及灵活性原则:安全措施必须能随着系统性能及安全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要容易适应、容易修改和升级。

2.2总体信息安全规划方案

2.2.1基础保障体系

建设信息安全基础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是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方针的具体体现。目前医院基础保障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存在个别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2.2监控审计体系

监控审计体系设计的实现,能完成对医院内网所有网上行为的监控。通过此体系监控到的数据能对医院内部网络的使用率、数据流量、应用提供比例、安全事件记录、网络设备的动作情况、网络内人员的网上行为记录、网络整体风险情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2.2.3应急响应体系

应急响应体系的主要功能是采取足够的主动措施解决各类安全事件。安全事件可以被许多不同的事件触发并破坏单个系统或整个网络的可用性,完整性、数据的保密性。引发或可能引发本地小范围破坏的安全问题应该就地解决,以避免加重整个医院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

2.2.4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抵抗包括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难,以及战争、网络攻击、设备系统故障和人为破坏等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应该建立一个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主要包括下面三个部分:政务内网线路的冗余备份、主机服务器的系统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3结论

通过对医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物理安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应用系统等等方面的漏洞。为了达到对安全风险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我们进行了具有体系性和原则性并能够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规划。

参考文献

[1]王立,史明磊.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J].医学信息,2007,20(3).

[2]王洪萍,程涛.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1).

[3]尚邦治.医院信息系统安全问题[J].医疗设备信息,2004,19(9).

篇5

国都兴业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网络应用监控审计类产品的知名企业。国都兴业的“网络慧眼”连续两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网络安全产品协议供货商名录,通过公安部、军队等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并被授予“2008年度最值得信赖品牌奖”。

国都兴业拥有来自军队、科研机构、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N&A)共同组建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实验室,在为政府、军队、金融、电信、能源、医疗、教育等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军队的科研攻关项目。

国都兴业以雄厚的技术实力、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荣获“中国信息化建设30周年杰出贡献单位奖”,入选北京信息安全服务平台2008年度运维支持单位,并圆满完成了2008年奥运网络安全评估与保障任务,被授予“共铸网络利剑,携手平安奥运”的嘉奖。

国都兴业的信息审计解决方案和服务:

网络慧眼

网络慧眼是国都兴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信息审计系列产品,能够满足用户对网络应用、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应用安全等关键数据审计的要求。全面监测信息系统内各类应用的操作过程和内容,通过深层次的审计分析,生成详细的追踪记录及审计报告,广泛应用于企业IT内控管理、萨班斯合规性检查、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运行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监控、数据库应用审计、网络行为监控与内容监管等方面。

网络审计/上网行为管理

它可以帮助用户全面掌控各类网络应用的运行情况,建立更易于管理、更加安全高效的互联网环境,并可对应用内容进行深入处理分析,建立严格有效的互联网管理策略,避免法律、政治风险,借助信息审计专业挖掘工具,确保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保障组织的信息安全。

数据库/服务器审计

它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何人、何时对数据库或服务器做过何种操作,结合数据库日志的收集与分析,实时监控数据库的访问对象与操作过程,实现安全事件报警和风险预测,为客户提供客观、完整、准确的安全审计信息。

终端/日志审计

收集企业范围内的安全和系统的日志信息,通过归类、合并、关联、优化、直观呈现等方法,集中收集来自不同操作系统服务器、第三方网络和安全设备的日志和事件信息,从海量数据中精确识别出关键的安全事件数据,帮助用户明显地降低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的恶意侵袭的风险。

篇6

网络安全建设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仅仅为了眼前的几种威胁而特意部署安全方案。

垃圾邮件、病毒、间谍软件和不适内容会中断业务运行,这些快速演变的威胁隐藏在电子邮件和网页中,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消耗着有限的网络和系统资源。要防范这些威胁,就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有所投入才行。但现在的经济形势让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挑战,it投入的缩减,专业人员的不足等因素,相比大型企业来说,都让中小企业在对付网络威胁方面更加无助。

即使投入有限,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需求一点也不比大企业少。在现实情况中,中小企业往往还对便捷的管理、快速的服务响应等要求更高。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中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呢?试试下面这几招。

第一招:网关端防护事半功倍

内部病毒相互感染、外部网络的间谍软件、病毒侵袭等危害,使得仅仅依靠单一安全产品保证整个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应对目前新型的web威胁,利用架设在网关处的安全产品,在威胁进入企业网络之前就将其拦截在大门之外是更加有效的方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一款功能全面、易于管理和部署的网关安全设备,不但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各类web流量内容进行扫描过滤,同时也可以大大减轻各应用服务器主机的负荷。

比如,趋势科技推出的igsa就包含了防病毒、防垃圾邮件和内容过滤、防间谍软件、防网络钓鱼、防僵尸保护以及url过滤服务等众多功能,并且可以统一集中管理,通过日志报告还让网络运行安全情况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量。

第二招:运用“云安全”免去内存升级压力

目前中小企业内网安全也不容忽视,而且要求实现集中管理和保护内部桌面计算机。在网络威胁飙升的今天,更新病毒码成为每天必备的工作,但传统代码比对技术的流程性问题正在导致查杀病毒的有效性急剧下降。趋势科技推出的云安全解决方案超越了病毒样本分析处理机制,通过云端服务器群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源进行分析整理,将高风险信息源保存到云端数据库中,当用户访问时,通过实时查询信息源的安全等级,就可以将高风险信息及时阻挡,从而让用户频繁的更新病毒码工作成为历史。

目前,桌面端防护的用户数是网关防护用户数的5倍,桌面防护在现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要求减轻更新负担和加强管理便捷性。这方面,趋势科技的officescan通过应用最新的云安全技术,使桌面端防护不再依赖于病毒码更新,降低了带宽资源和内存资源的占用和压力。

第三招:安全服务节省管理成本

网络安全管理成本在整个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果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论来解释,这方面成本显然更高。如何才能在专业管理人员有限的状况下,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呢?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安全厂商的专家技术支持,高效、专业地保障网络安全运行。也就是借用外力来管理自己的网络安全设备,将比自己培养管理人员成本更低,而且效果更佳。

目前,已有包括趋势科技在内的多家厂商提供此类服务。

第四招:培养安全意识一劳永逸

篇7

届时,大会还将继续凸显“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的介绍,并以“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高峰论坛”为本届大会的突出亮点,集纳各界经典名篇、学术成果、研究课题、应用经验,编辑出版《2013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展望学术论文集》,其中优秀论文将择优在《信息安全与技术》(国家级刊物)、《信息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上刊登,并全文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龙源期刊网。

征文内容如下:

1.计算机安全、下一代网络安全技术;

2.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密码学、软件安全;

3.信息系统等级安全保护、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4.云计算与云安全、物联网的安全;

5.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移动计算平台安全性研究;

6.信息内容安全、通信安全、网络攻防渗透测试技术;

7.可信计算;

8.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9.系统与网络协议安全分析;

10.系统架构安全分析;

11.面向业务应用的整体安全保护方案;

12.信息安全漏洞态势研究;

13.新技术新应用信息安全态势研究;

14.Web应用安全;

15.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标准的实施与发展现状;

16.国内外电子认证服务相关政策与标准研究;

17.电子认证服务最新技术和产品;

18.电子认证服务应用创新;

19.电子认证服务行业研究和热点事件解析;

20.可靠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的认定程序/技术规范/应用规范/应用案例分析;

21.数字证书交叉认证技术规范/应用规范/应用案例分析;

22.电子认证服务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融合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应用发展情况;

23.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标准;

24.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标准化;

25.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集成技术;

26.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成本;

27.信息安全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

28.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评估与认证;

29.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30.工业自动化安全面临的风险;

31.国外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做法;

3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3.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的建议;

34.工控系统与信息系统对信息安全的不同需求;

35.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用性之间的矛盾与平衡;

36.应用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37.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体系;

38.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安全策略;

篇8

1.1资源数据数字化故宫博物馆的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古建筑群;二是收藏的众多国内外藏品;三是数以万计的观众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动态,则是我们每天都要了解的。以往要想实现这一步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而数字化让这一工作变得简单许多。

1.2数字化信息的应用资源数字化以后,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就成了信息化工作的另一项任务。为此故宫博物院建立了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从业者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收集上来的数以百万计的各类文物信息。

1.3数字化资源的安全与保护在文物资源采集完成后,如何更好地存储和保护好这些资源,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数据存储安全目标是保护机密数据的完整性,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被破坏,后果可想而知。在实践中,建立存储安全需求专业的知识,留意细节,确保存储解决方案继续满足业务不断改动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安全的本质是要求三方面达到平衡,即采取安全措施的成本,安全缺口带来的影响,入侵者要突破安全措施所需要的资源。

2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2.1网络软件安全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软环境。

⑴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运行在网络硬件基础之上的,为网络用户提供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基本通信服务、网络系统安全服务及其他网络服务的软件系统。

⑵网络协议软件。连入网络的计算机依靠网络协议实现互相通信,而网络协议是靠具体的网络协议软件的运行支持才能工作。

2.2网络安全防护

⑴防火墙。故宫外网防火墙采用路由模式工作,通过安全区域划分把故宫内部网络按照安全需求划分不同的区域,只允许安全等级高的区域向下进行访问。

⑵防病毒软件。针对故宫来说,由于办公网络与互联网完全处于物理隔离的状态,因此要求防病毒软件具有以下特点:配有独立控制中心;软件部署及补丁下发便捷;信息收集准确等。这些特点都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3结语

篇9

赛姆科技是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认定的软企业,专注于数据安全产品研发、生产与数据安全综合服务,致力于为政府、交通、金融、医疗、教育和制造业等领域客户提供大型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数据灾备安全、数据应用安全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等高端服务。

赛姆科技的信息安全产品涵盖了数据库稽核软件、医疗行业防统方软件、安全监察系统、访问控制系统、云安全监察平台、巡检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管理平台,获得用户一致赞誉。所研发的稽核软件、安全监察软件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解析,对加密数据进行稽核,将实时稽核与远程预警等功能有效融合,实现了数据防泄密、防篡改的有效保护,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分别获得国家或广东省创新基金扶持,通过了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检测及信息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获得了科技成果认定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转换为产品进入市场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销售连年翻番,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数据库稽核与安全监察产品组合,为政府、教育、交通、金融提供了数据防泄密、防篡改的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可选产品之一;医疗防统方与安全监察产品组合,为医疗行业的应用提供了防非法统方的整体解决方案,强化了医疗临床数据信息安全与防范的技术手段,成为了医疗行业以技术手段防控行业腐败,斩断医药行业回扣黑色产业链的首选产品。

赛姆科技注重创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自2009年起创新产品在为市场、为企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企业效益的大幅度增长。

企业注重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形象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0000-1:2011国际IT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服务流程。

篇10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 014035)

(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014035,China)

摘要: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针对校园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从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和加强安全管理两方面设计了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确立了用P2DR模型的思想来建立校园网的安全防御体系。并得出了构建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是解决校园网主要威胁和隐患的必要途径和措施。

Abstract: From all kinds of security threats to computer networ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 from two aspects of building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designs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policy, establishes the ideas of the P2DR model to establish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uilding of a set of effective network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way and measures to solve campus network main threats and hidden troubles.

关键词 : 网络安全;安全防范;校园网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safety;campus network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99-02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近年,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屡见不鲜,国家相关部门也一再要求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校园网络也同样会面临威胁,因此应该在知道的网络功防基础上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首先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一定的技术;二是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1 校园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校园网络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有:

①校园网通过CERNET与Internet相连,在享受Internet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着遭遇网络攻击的风险。②校园网内部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当前,黑客攻击工具在网上很普遍,并不需要很复杂的知识的普通人就能操作,因此存在很大的风险。同时因为内部用户对网络的应用和结构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来自校园网内部的安全隐患更大一些。③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校园网络服务器安装的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NT/Windows2000/WindowsXP、Linux等,而这些系统的风险级别不同,例如WINNT/WIN2000/WINXP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使得它们成为了最不安全的操作系统。④伴随着校园内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接入校园网的节点也逐渐增多,然而大部分节点都没有构建一定的防护措施,因此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造成病毒猖獗、校园网络被攻击、数据损坏、重要信息丢失、甚至系统瘫痪等严重的后果。

由此可见,采取必要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构建有效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尤为重要。

2 构建校园网主动防御系统

现阶段,威胁校园网的安全有来自校内的,也有来自校外的。在进行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了解学校的需要和目标,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但是与此同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就是,网络上的安全策略和业务目标与安全设计要求相一致。所以网络安全的防御体系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设计完成安全防御体系后,就需要不断地适应并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确保安全防御系统的良好发展,并保证它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2.1 P2DR模型 美国ISS公司提出的P2DR模型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也是动态安全模型的最初始形态。其中P2DR模型是在整体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运动防护工具将系统调整到风险最低的安全状态。而防护、检测和相应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并且是动态的安全循环系统,同时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能够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这也就成为衡量一个网络系统是否是安全的标准,从而对它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

2.2 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在对网络是否是安全的进行判断后,就可以针对以上校园网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系统的应用来实现以下的技术:

①在校园网中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校园网的进口处架设了防火墙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②在校园网中运用VLAN技术按照学校各部门、院系拥有的不同的应用业务和不同的安全等级为依据,如有限制非法访问的需要可以运用VLAN技术。③在校园网中利用软件配置服务器使用二级防火墙,在学生机房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并利用软件配置服务器,在服务器上安装双网卡,设置连接外网的网卡使用公网IP地址,连接内网的网卡使用私有地址,设置学生客户机IP地址与服务器内网IP地址在同一网段,网关IP设置为服务器内网IP地址。机房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连接到互联网,从而可以起到控制前往Internet的所有用户的流量的功效。④在校园网安装杀毒软件防病毒手段要在整个校园网中,凡是有可能感染和传播病毒的地方都要安装应用,安装相应的防杀毒软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在校园网上传播。对杀毒软件要定期进行升级病毒定义码和扫描引擎。⑤制定相关的安全策略是赋予组织机构技术人员或信息资产使用权的人员所要履行的准则,也是陈述它是一个成功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校园网络的安全策略主要依据的就是校园网的业务需求所要描述的校园网近期安全目标和长期安全目标,以及安全风险评估分析,不同安全评估标准中保护对象的安全等级方面的内容。

2.3 完善安全制度与管理体系 安全防范体系的核心即是安全管理,它贯穿于整个安全防范体系,在安全防范体系中起到了人的作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日常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的问题,不然对于网络系统的安全来说也只是纸上谈兵。

在建立了学校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后,学校的网络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的管理,信息中心主要负责的就是网络上教学资源能够安全管理和储存。对已服务器的日志要做到每日必须检查,每次对重要的数据服务器都要进行异地数据备份。对于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包,管理员也需及时打补丁和进行升级,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并且是动态的过程。

3 结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已然成为了学校信息系统的核心,网络的不安全就使得整个校园信息系统变得不安全,甚至会造成对教学秩序的紊乱,所以必须建立一套有效且可实施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来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本文主要是从当今校园网络安全可能面临的一些威胁和存在的攻击入手,对网络攻击的防范进行了设计并将其实现,并且提出了以安全策略为核心,防护、检测和响应为手段,加以技术防范的一种校园网安全防御系统理念,来确保校园网络安全的一个切实的解决方案。本文中所采用的技术不能说是非常完善的,一是因为网络攻击技术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二是因为笔者的设计水平局限性,并且网络安全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解决的手段也是多样的,所以还存在很多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宇,卢昱.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19-20.

[2]宋劲松.网络入侵检测:分析、发现和报告攻击[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9:26-28.

[3]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