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审计问题的整改措施

篇1

根据中支内审工作部署,二oo九年6月份和12月份分别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对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分析评价活动。依照内控评价方案,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内容对支行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将定期风险分析评价工作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职能股室、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岗位。我们将评价的监督对象确定为一线营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重点股室、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审计为主;有针对性地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建立的各项制度,注意内控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拓展了评价范围,提升了评价层次。通过审计评价,共发现重要岗位尚存在十多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一列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并书面报告市中支和支行领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全行得到严格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我们根据本行的重点工作、簿弱环节及风险点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二项。分别是《对瑞安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瑞安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调查》。

今年8月份对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欠缺和不规范的操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今年11月份对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阅部分档案资料和观察临柜操作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瑞安支局外汇管理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瑞安支局能够较好地执行外汇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外汇政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分责明确。并能根据上级局的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项内控制度予以细化补充,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流程、外管股各岗位工作职责、外管股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内控督导检查办法》。但也发现了不少一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基本得到整改落实。促进了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外汇法规政策,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今年我们通过审计调查,共发现了违规现象2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大部分已得到整改落实,分别撰写的调查报告已呈报给支行行长和中支内审科。

(三)积极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活动

在行长亲自督导下,我支行由内审牵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对20*年度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做足做细“亡羊补牢”工作,强化了整改落实,巩固了审计监督成效。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意识。布置安排对20*年度以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事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整改意识,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精心组织,确保整改实效。安排专人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逐一梳理,认真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并要求各部门将自查情况、未整改原因及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报内审部门。内审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再检查。

3、强化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制定了瑞安支行内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经过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认定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性质和情节等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并给予经济处罚。

4、严格督促,实现整改目标。针对个别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制定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活动,真正实现了“整改促完善、整改促提高、整改促进步”的目标。

篇2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行上下齐抓共管密不可分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继续坚持和发扬。但从全行整改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如防范风险与业务发展摆布还不尽合理、职责分工还不够明晰、举一反三整改措施还不够具体、整改工作标准还不够清晰、整改结果报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改工作的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整改工作质量,全面消除各类违规问题带来的风险,在整改工作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一、应进一步提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外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是保证我行合规经营,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内外部审计、监管检查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机构和业务条线部门应切实提高认识,克服“重发展、轻管理”的思想,合理摆布好两者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组织机制,合理安排资源配置,细化责任分工,深入研究整改工作方法,确保整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应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整改措施,务必杜绝屡查屡犯

针对每项整改项目,建议条线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整改项目专题会议制度,认真对照上级行整改要求或审计检查部门的管理建议、整改建议等内容,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注意对审计发现问题区分共性和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举一反三整改措施,提高系统性整改效果,坚决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避免因“就问题改问题”而导致的整改建议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工作人员违规失职处理办法》和《轻微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及时确认问题责任人,认真负责地做好认定和追究工作,充分发挥惩戒制度的警示作用。

三、应进一步提高整改报告质量

目前,内外部审计检查项目较多,整改工作量较大,审计部门和上级行对整改工作上报时限要求比较严格,各整改主办部门和整改经办行,应对涉及本条线、本机构的问题从发现之日起,尽早制定相应措施,抓紧落实整改,并严格按照报送要求和时限进行报送,避免发生迟报、漏报的情况。应切实提高整改工作报送质量,严格按报告要求撰写整改报告及相关报表,其中对问题整改状态的界定,要严格按照省分行下发的《关于明确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状态及整改完成率计算口径的通知》,结合问题整改的实际情况,准确区分整改状态,避免主观臆断,同时,在整改过程中,力争做到完全整改,尽量避免出现“无效整改”等情况。

篇3

一、切实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成为行政执法的难点。国务院、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因此,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狠抓审计整改的落实,在全区营造一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执行审计整改工作“五项制度”

搞好审计整改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因此,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被审计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审计局报告审计整改方案、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二是区审计局要不定期地向区政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三是每年年底前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综合情况。通过以上报告制度的落实,使区人大、区政府及时准确了解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并以此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资委、审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落实1名联络员,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列席。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审计局。联席会议每季召开1次,由区审计局通报审计整改情况,提出协调解决审计整改的相关问题的建议,各成员单位通报审计整改工作相关问题,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干部管理、监督、选用的日常信息。

(三)整改进度督查制度。区政府办公室及区纪监委督查审计整改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促使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对涉及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协调沟通,促使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查处,并将督查、查处结果反馈区审计局。

(四)整改责任问责制度。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问责的重点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由区纪监委、审计局在这三个方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具体操作上,还可采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意问责、媒体新闻问责等形式。

(五)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区审计局要在继续做好审前公示的基础上,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促使被审计对象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工作。公开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在被审计单位公布审计整改情况;二是在区政府网站上审计整改信息;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并对那些拒不整改和屡查屡犯的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批评。

三、切实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

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审计整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及时了解审计整改情况,认真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确保审计整改取得预期效果。

(一)抓好审计法制建设,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依法治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将审计整改工作制度纳入全区“五五”普法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民审计法制意识,促进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落实。

(二)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把审计成果提升到更高层次。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听取区审计局意见,对审计查出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防止、遏制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篇4

(一)“第三方”介入破解“乱”的问题。一是强村介入。对于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差、群众威信低或暂无支部书记的村庄,选取先进村作为“第三方”引入该村,由先进村庄支部书记兼任后进村支部书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二是管区介入。针对大后旺、大荒等村庄“两委”班子不健全,暂无合适人选或有预定人选但群众暂时难以接受的情况,村庄所在管区作为“第三方”介入村庄管理,由管区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村庄负责人。三是企业介入。针对营房、东营、马家辛庄等“两委”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将企业作为“第三方”引入村庄。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企业负责人回村担任组长。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利用企业的强大财力,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吃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问题,以加快发展逐步消除党员群众心目中尤来以久的派性意识。

(二)规范管理破解“散”的问题。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在充分征求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镇基层组织工作规范》一书,使村级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新的后进村“带头人”上任之后,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议事程序,约束干部从政行为。二是规范财务管理。针对群众最关注和班子最敏感的村级财务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财务预算制管理“六议”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杜绝矛盾隐患的产生,使干部干事清白、群众放心明白。

(三)工作扶持破解“难”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镇财政继续向后进村庄倾斜,对后进村庄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清违治乱扶持。在村庄村容整洁方面,镇党委组织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村容整治工作组,根据村庄需要随叫随到。三是财务清理扶持。镇党委组织纪委、经审中心、审计所对已调整的村庄进行财务审计交接,并张榜公布,使新班子与历史遗留问题有一道清晰的界限,使他们能清清白白的开展工作,这也有利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清理整顿,从而促进村庄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具体按村整改措施如下:

(1)东营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东苑绿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2)营房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胶州市盐场场长李文来)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3)刘家岭整改措施:该村已让邻村有能力、村庄发展好的支部书记(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超)兼任该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优秀支部书记的作用。

(4)马家辛庄整改措施:该村已请该村经济能人(东湖置业有限公司经理黄恩杰)回村任职,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5)来福村整改措施:已请邻村优秀、威望高的支部书记(东匡村党支部书记金延来)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6)杨家林整改措施:已请邻村王家村支部书记王桂会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并已请回该村经济能人(王福建)担任村庄负责人,并积极发展入党,以培养新的支部书记。

(7)前海庄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加强村级班子力量。目前已成立工作组对该村财务进行审计交接。

(8)大后旺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派管区副书记临时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抓紧物色新的村庄负责人,尽快培养后备干部。

(9)大荒整改措施:建议一是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二是抓紧物色一名经济能人挂职管区副主任回村主持工作,并且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党委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助开展工作,以树立威信。

三、整改要求

1、要严肃认真地抓好整改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作为村情民意调研情况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分析,彻底查清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在整改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个结合。(1)把整改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推进相结合;(2)把总结成功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把整改工作与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4)把整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三是整改工作务必要尽快落实。整改工作务必于12月底前结束,市委将对各镇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要围绕民生建设抓好整改

民生建设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因此,整改工作要紧紧围绕民生问题,要根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整改效果的标尺。通过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解决好困难学生救助、社会优抚等问题,把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贯穿整改工作始终。

3、要针对突出问题抓好重点整改

建议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问卷调查结果,按照群众满意度高低,理清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有哪些,围绕这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逐一拿出整改措施、逐一抓好落实,要以对突出问题的整改带动整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4、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改重点

建一个好班子,选一个好当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建议镇党委、政府下一步要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在确保一类村提档升级、二类村争先创优的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班子治理整顿。要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对后进村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全面准确摸清后进村后进的原因,突出一村一策,逐一制定方案,切实抓好整改。要建立领导干部包后进村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确保12月底前完成所有后进村班子整改。要重点抓好村班子组建、村级运行规范、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实事办理。

篇5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内部审计 问题库 建设 利用

问题库,简单而言,是指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内外部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最终形成的问题汇总表或数据库。审计问题库的建立是审计检查成果的体现,是实施跟踪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对问题库的定期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审计问题库,能有效督促各经营单位提高运营效率,使内部审计活动有成效、出效益,并成功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管理成果。本文将从问题库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探索问题库的分析与利用方式,并尝试通过问题库的分析,解决后续审计及经营机构考核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审计跟踪效果。

一、建设审计问题库的重要性

1、查缺补漏,总结审计工作

问题库,是审计成果的体现,其内容直接反映了项目执行中的各类审计发现。通过对问题库的持续梳理,可促进审计部门自身对年度审计工作的回顾,对审计检查的覆盖面、广度和深度进行总结和优化;通过对不同经营单位发现问题的比较,为全年内控绩效考评和制定下一年度的审计计划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类,追本溯源,查找制度缺陷,为管理层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以小见大、总结管理漏洞,使经营机构持续提高管理水平。

2、跟踪整改、后续审计及考核评价的基础

与审计确认书及审计报告相比,问题库直观、归纳地反映了审计发现并经确认的所有问题,是审计跟踪的重要依据。问题库的建立有利于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全面掌握本机构在管理及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审计部门督促经营单位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反馈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年度后续审计;同时,与原有的以问题的严重程度为单一考核依据相比,问题库的建立可以将问题整改情况、问题数量以及严重程度相结合,有利于更科学地对经营单位的内控管理进行考核评价。

综上,可以看出,问题库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建立问题库的归纳、整理和归档的制度。审计组应以审计项目为单位,在现场检查结束时,将确认书列示且确认属实的所有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本项目的审计问题库。问题库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对各次检查形成的问题库进行整理和汇总,发经营单位整改并反馈整改落实情况,最终形成季度及全年问题库。

二、强化对问题库的分析

通过对问题库的分析,可以将简单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可以更加全面有效地实现问题库的功能,从单一的事后跟踪转化为事前分析和审计计划的决策参考。

1、关注风险集中度,横向分析问题的分布

(1)责任机构分布分析。应对同一时间段内区域不同经营机构发现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对发现问题较多的经营机构,应结合检查项目的多少和类型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2011年上半年,X银行X区域审计中心问题库中,A、B及C分行检查发现问题分别位居前三名;通过分析发现A分行上半年接受内外部检查次数9次,在各分行中位居第一;而B分行在某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对较多,C分行各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则相对平均;针对三个分行的情况,下半年对A分行可考虑适当减少检查次数,对B分行应着重加强对该项业务的后续审计,而对C分行则应分析其管理上是否存在缺陷,并适当强化审计力度。

(2)问题业务分布分析。应对问题库中问题所属的业务类别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业务类型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合理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仍以X审计中心2011年上半年问题库为例,该中心上半年共实施6类检查,发现对公授信类问题50个,涉及5个检查;发现运营管理类问题45个,涉及2个检查。在此情况下,以此为单一考虑因素,则应适当减少下半年对公授信业务检查的次数,并加强对运营管理业务的检查。当然,在实际业务中,还需综合考虑检查的深度等其他影响因素。

2、透过现象看本质,纵向分析问题的类别

对问题库中的问题,不应拘泥于问题本身,而应通过对问题成因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分析问题的缺陷程度和形成原因,将问题区分为不同类别,并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

(1)风险性问题。所谓风险性问题,是指存在较大风险,属于重大或重要缺陷,需要立即整改,不整改会发生实质风险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应重点做好风险提示、原因分析和后续跟踪工作。如某次交易融资专项检查发现某某货运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2日在A分行开立536640美元信用证,约定货到张家港保税区仓库,凭卖方出具的提货通知提货,风险自收到提货通知转移。该信用证项下货物于8月8日全额来单,8月16日全额押汇,但截至检查日相关单据正本仍保留于分行贸易融资中心。检查还发现,提货通知的提货人为借款人且无背书,存在无法行使质权及借款人挂失提货通知单自行提货的风险;货物免费仓储期仅至2011年8月17日,存在留置权优先的风险;货物风险已转移买方且未购买财险,存在灭失风险。对此问题,经审计人员提示,分行采取了立即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该笔押汇的整改措施。通过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问题的形成实质是由于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担保业务专营部门和交易融资中心之间缺少沟通,业务的操作流程不合规、信息不对称,交易融资中心人员无法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导致个别业务失去对货权的控制。对此情况,从管理上应要求分行注意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完善相关操作流程,同时提示其他分行关注是否存在同类问题。

(2)管理性问题。风险性问题实质上多数均由管理原因构成,但此处所指的管理性问题主要指虽然单个问题风险性不大,但由于同一原因造成多个类似的问题存在,如不重视整改将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此时应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举一反三,消除问题,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以表外业务销账为例,非现场审计发现B机构有184笔合计68414.03万元的保函到期未销账,单笔销账不及时并不会引发风险,但因未关注此问题,造成空耗资本31850.05万元,进而影响分行效益。从整改上来看,此类问题要求该经营机构从管理着手,强化对失效表外资产的清理工作。

(3)制度性问题。所谓制度性问题,是指业务操作虽未违反制度要求,但由于制度规定及流程设计不合理,仍存在风险隐患的情况,此类问题应从修订相关制度、完善业务流程着手。如X行零售部2007年制定的《中国XX银行个人存款质押自助贷款管理办法》中,有关贷款额度和用途不受限制的规定就与“三法一指引”的要求相悖,存在一定政策风险,需要对制度进行更新。

(4)一般操作性问题。其主要是指由于经办人员操作失误,且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个别资料缺少签章、个别业务支付凭证不齐全等,对此类问题,重点在于加强人员教育和培训。但当问题库中一般操作性的问题占多数时,则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问题库在后续审计及考核扣分中的利用

1、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指内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经分行整改回复的问题库是后续审计的基础,后续审计可以促进审计问题库的利用,提高问题库的附加价值。

(1)通过问题库的分析,可以有效解决后续审计中存在的对“剩余风险”的判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从理想角度考虑,在后续审计安排上,应尽量让原审计组执行后续审计,以保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并对未整改和整改不彻底的重要问题实行持续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各个审计主体或人员由于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掌握的尺度不统一,影响追踪的效果和评价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受审计资源及项目安排的影响,后续审计相对于初始审计还比较弱化,所安排的人员很难与原审计人员匹配,在人员数量上也比较少,后续审计人员可能缺乏对剩余风险的识别能力。

以前述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担保业务失去对货权控制的问题为例,作为风险性问题,经营机构虽即时采取了收回押汇款项的整改措施,但如果后续审计人员未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成因,没有关注该业务的办理流程是否有所完善,交易融资中心的人员是否实现对货权流转过程的实时跟踪,就将其作为已整改处理,则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彻底整改,容易出现屡查屡犯的问题。

(2)通过问题库的建设和分析,可以提升后续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问题库的建设和分析,在后续审计前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可明确风险性、管理性及制度性等各类问题的整改重点,统一整改要求。其次,通过建立问题库,统一要求整改反馈,可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据以确定适当的审计追踪方式,促进审计目标的实现。在原审计组人员对问题整改方式认可的情况下,后续审计可专注于核实经营机构的反馈是否属实。再次,通过对问题库的分析和归类,可以合理确定后续审计的重点,以尽量减少进驻被审单位的次数和时间,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考核扣分

通过结合审计检查情况,对辖内经营机构开展内部控制考核,可有效加强经营机构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审计检查的威慑力;而建立完整的问题库,做好后续跟踪及统计分析,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考核标准的公平公正性。

内部控制有效性考核应包括3个指标项,分别为内控缺陷率、未有效整改率、重大风险事项。此考核方式要求建立完整的问题库,做好问题类别及缺陷程度的分析,及时跟踪整改情况,通过将发现问题的数量、严重程度和整改率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可加强考核扣分的公平公正性,有效控制经营机构的内控缺陷率、督促考核对象关注问题整改情况、强化对风险和案件的防范意识。

从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还需要考虑计分规则上的细化问题。如“未有效整改率”一项,如对未整改率大于20%的经营机构,扣分分值区间都在8—10分,但此时还会出现因检查实施频率不一致而导致的不平衡。如,2011年上半年辖内A分支机构发现问题334个,已整改问题131个,未有效整改率61%;B分支机构发现问题29个,已整改问题22个,未有效整改率24%,由于未整改率大于20%,两个分行所扣分值均为6.5分。可以看出B分支机构发现问题个数并不多,未有效整改率也远低于A分支机构,但扣分却与A一致,存在较明显的扣分不合理现象。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还要注意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在整改率上应该通过对问题库的分布分析和整改情况分析,将未有效整改问题中风险性问题的数量、无法整改的情况纳入考虑,对于扣分给予一定的人工调整幅度;同时,应进一步细化整改率的扣分区间,使考核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jhai23”为你整理了这篇气象局2020年审计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市直部门2019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报告》南审行审报〔2020〕1号文的要求,南宁市气象局对报告中指出的问题逐一对照落实整改,具体审计整改情况如下:

一、审计整改工作组织推进情况

南宁市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审计指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周密部署整改方案。局长杨宝回同志多次组织纪检组长、财务中心、人事科及相关业务部门召开会议,布置整改工作,要求抓好整改,对预算执行、专项资金使用、资金管理等要合法合规,逐项抓好整改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整改质量和整改效果。

二、整改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预算绩效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未按规定编制整体绩效目标。

2020年10月9日上午我局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认真分析原因,部署整改措施,要求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下午分管副局长主持召开2021年预算项目绩效指标设置布置会,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上按照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2021年所有项目支出和整体支出绩效指标逐条讨论、设置。

(二)为企减负和清欠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到期未退保证金,涉及金额84500元,未整改金额为21200元。

已整改。我局于10月24日已申请将南宁市气象局电梯采购项目质量保证金21200元上缴国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将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本部门职能,编写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真实全面反映本部门年度职责履行情况和履职效益情况。

(二)今后将严格落实为企减负工作,按时清理保证金。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提出“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规模日益扩大,投资领域更加广阔,管理层次逐渐增多,使得内部审计越来越受重视。民营集团企业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有着自身特点,只有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才能结合企业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发挥审计应有作用。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及作用

经济逐渐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其职能、作用也在必然变化发展。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具有监督、鉴证、评价、咨询职能,也有人概括为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弊将日趋减少,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其职能也应从监督向服务方面拓展。

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前提,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主要为防弊、兴利、增值。防弊与兴利是传统作用,在审计中发现违法、违规等舞弊行为,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防范舞弊行为再次发生,纠正管理弊端;增值作用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新增作用,通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帮助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企业价值增加。

二、当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沟通和协调不畅

企业各层面对审计结果诉求往往存在矛盾,权力层希望能通过审计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经营情况和主要存在问题;审计部门希望降低审计检查风险,问题反映比较多,冲淡了审计重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因业绩考核希望反映的问题越少越好。审计人员被认为是专挑毛病的、内部经济警察或者是领导的眼线,只讲问题,不说成绩,不少企业管理层对审计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

2、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介入审计时间滞后

一些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内部审计地位不高,目前内部审计还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以事后监督为主,许多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如招投标、工程预决算、重大合同签订等应属事前、事中审计事项,未纳入内部审计范畴提前介入,而出现问题往往在这些环节较多。

3、审计实施不规范,忽视审计质量

一些审计项目不制订审计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不按内部审计程序规范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的审计项目重结果轻程序、有结论缺证据,程序脱节,证据不力,难以保障审计质量;有的审计报告主次不明、篇幅较长、专业性术语多,领导关注的重要事项不突出。

4、审计成果运用有待提高

审计针对具体问题的建议和意见虽然多,但后续整改审计跟踪不力。如有的完善制度、规范内部控制程序方面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切合实际,一些问题整改需要多层面、多单位配合,再加之管理层不重视、不主动,从而造成问题“年年审、年年有”的情况。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及作用的几点思考和对策

1、监督与服务并重,加强沟通和协调

审计不仅查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建议、强化管理、增加效益、防范风险,本身是监督,也是一种服务,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最终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具体讲可坚持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审计重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经营管理审计转变。内部审计不仅仅满足于传统财务审计的查错纠弊,要转变为紧紧围绕企业的工作重心、重大决策、发展目标、内部控制和领导关心等事关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管理事项,揭问题、作评价、提建议、促整改,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审计目标从单纯的监督向服务并重转变。内部审计的服务目标是提供有关经营活动的分析、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协助企业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既要审深审透,也要帮促到位。把重点放在问题产生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措施上,提出切实、合理的建议,并通过后续审计来推动具体问题整改落实。

三是审计方式从事后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事后审计是在损失形成和代价付出基础之上进行的,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缺陷性。因此审计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必须增强,通过事前审计来建立内部控制的“防火墙”,通过事中审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是审计人员以监督者身份向合作者转变。审计人员在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同时,抱着平等、信任、合作的态度,与被审单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潜在影响,使被审单位认识到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避免对立情绪产生。撰写审计报告时尽量不使用责难性措辞,多用建设性用语;小问题现场指出,就地督促整改,大问题如实向领导报告。

2、认真贯彻内部审计准则,重视审计质量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对审计工作起着“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规范的审计流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更容易得到管理层的认同和采纳。重点可把握几个方面:

一是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流程。结合准则对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后续审计等审计工作程序进行重新优化,进一步规范审计流程,完善审计制度。特别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类,强调证据要有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和审计结论相对应;审计报告必须客观公正,应当内容完整、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有利于领导理解、采纳。

二是建立三级审计复核,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控制上强调审计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实施审计,规范审计行为,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项目审计计划、具体方案要做到职责明确、内容清晰;每个审计人员都要对自己完成的事项负责,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组内部复核;所有审计结论事项必须得到项目负责人审核,然后报审计部门领导核准,才能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建议要切合被审计单位现状,具有可操作性,能通过整改真正解决问题。

3、加强后续整改跟踪审计,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对审计揭示的问题后续整改跟踪,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审计作用发挥的重要手段。集团董事会高度重视,是后续整改取得成效的关键,对提高审计地位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做法:

篇8

在学校动员的基础上,纪委监审支部及时召开了党员干部大会,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谈心活动等形式,将思想发动与统一认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之中,增强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了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效果,我们采取了集中学习、大家讨论与个人自觉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四落实。

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

纪委监审支部六位处级干部,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在拟定了调研报告的题目的基础上,为了撰写好调研报告,深入到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充分征求和听取意见和建议,找出了影响和制约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差距,基本摸清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拟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有益的参考,写出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严格对照检查,收入自我剖析

在分析检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我们提出了五查工作法:一查观念是否新,二查工作思路是否优化,三查落实措施是否得力,四查运行机制是否科学,五查工作实效是否突出。

第二,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报告。纪委监审支部以切实找准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指导思想,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了今后整改的具体措施,最后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第三,认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要求每个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理论学习、政治思想、本职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深入查找不足,做到“查找问题准,分析根源清,思想认识深,整改措施实”。

四、制定整改措施,坚持边整边改

针对干部师生反映和自我剖析出的问题,我们坚持边改边整,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即知即改,始终把整改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一是对干部师生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如招投标、毕业生资格审查、招生就业、人事干部招聘等方面;二是建立完善体制机制,认真清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做好废、改、立工作,修订了《信阳师范学院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信阳师范学院招投标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信阳师范学院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信阳师范学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信阳师范学院审计调查实施办法》、《信阳师范学院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整改实施方案》等近10个方面的规章制度。

五、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提高整改成果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感到收获丰富、成效明显,表现在:一理论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二党性修养明显升华,三组织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四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五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但是,学习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坚持已形成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三是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服务基层、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员工,切实改进作风。四是根据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积极探索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途径与方法,以巩固和提高整改成果,不断扩大整改结果。

篇9

1.现阶段审计成果管理的存在问题

(1)审计成果整改落实机制不够健全,不够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缺乏后续跟踪落实机制,未真正整改存在问题。

(2)审计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描述过于简单或含糊不清,已采取或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时间节点、举一反三等不具体或不到位,未能清晰反映实施的整改进度和整改效果。

(3)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审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整改力度不够,审计成果运用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审计成果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审计成果管理的全过程停留在手工流转,无法实时动态掌握最新信息。

(5)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未进一步加工转化,未形成整体性综合分析,仅仅停留在审计成果的被动运用上,未能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审计成果深化运用体系。

(6)审计成果共享度不高,降低审计成果运用范围。由于部分审计成果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机密等因素影响,往往未能实现审计成果的全面共享。

2.全面推进审计成果深化运用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四推”深化运用管理体系,刚性保证流程运转通畅

细化审计成果运用实施细则,严格规定审计数据收集、审计意见整改落实、审计信息加工转化、审计成果推广应用的实施细节,固化审计成果“四推”(即推行标准化模板固化收集模式、推动跟踪落实审计成果整改、推进审计成果增值增效、推广营销审计成果”)管理流程,确保深化运用审计成果。

2.1.1以审计成果 “五分类”管理为抓手,推行标准化模板固化收集模式

采取固化审计成果收集、反馈模式,推行审计成果分类管理,加强审计基础管理工作,为下阶段做好数据支撑。

2.1.2以“四推行”为抓手,推动跟踪落实审计成果整改

(1)推行销账式分类管理审计成果,确保整改问题全面落实:

滚动汇总审计成果登记表,采取销账式方法管理审计成果,按季度收集、反馈整改进度,确保每一个审计发现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整改、有力推进。

(2)推行审计工作联系单,专人跟踪“老大难”整改:

针对检查发现的“老大难”问题,推行分类审计工作联系单,实行编号管理,要求限时整改,指定专人指导督促落实整改,并针对存在问题形成操作性强、可量化、时间节点及部门责任清晰的整改方案、整改进度表,引起各责任单位重视,确保被审计单位按时高质量整改落实。

(3)推行不定期邀请专家深入基层指导,切实解决审计整改难点:

针对各类审计发现问题中屡教不改的“老大难”问题,组织邀请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整改难点及工作重点,切实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营造齐抓共管、共同落实氛围,极大地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推行后续审计、交叉验收,确保“多问题”单位整改到位:

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采取后续审计、交叉验收等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分析未整改的原因,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客观评价审计整改完成情况,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促进依法经营、规范管理。

2.1.3以“深加工、精包装”为抓手,推进审计成果增值增效

扭转以前对审计出的问题仅限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按下葫芦浮起瓢”等被动状态,定期对一个时期的审计成果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等“深加工、精包装”,从中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开发审计成果深层次的价值,实现审计成果的二次提升及转化。主要是突出对典型问题的分析研究,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分析,增强审计成果的针对性和典型性;在审计成果的通俗化上下功夫,要克服习惯于在审计中找数据、在报告中堆数据的工作模式,在强调语言规范、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切实改进审计成果的文字表述,增强审计成果的可读性和通俗性,扩大对审计报告理解的对象面,实现审计成果的不断增值、增效,全面推进审计服务更上一个台阶。

2.1.4以强化宣传教育为抓手,推广营销审计成果

(1)定期召开风险会等会议,做好审计成果“营销”:

定期召开会议,向各级领导汇报提升和转化后的审计成果,反映深层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解决意见,供领导加强管理做决策,真正发挥审计成果的效用,使审计结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得到运用,从而维护审计监督权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定期培训,重点做好对高级、中层管理干部业务培训:

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典型经验,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增进沟通,互学、互带、互帮,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切实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

(3)定期编辑案例精读等,做好风险预警:

定期梳理审计发现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并通过收集分析来源于系统内外、单位内外的风险信息,定期编辑《案例精读》等,对口发送督办通知、安全提示卡,对经济安全提出风险预警提示。

2.2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做好成果运用的人才支撑

审计队伍职业道德和执业素养是审计工作质量的生命线,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开展审计人员的业务和理念培训,建立适应现代化审计管理的人才团队。

一是由“一揽子培训”向分层次培训转变,分别制定审计骨干和审计从业人员两个层面的培训规划,加强各层次审计管理人员的培养,推进审计人员从业资格、技术职称和执业资格等取证学习;二是鼓励参与各类审计项目促进“审培结合”,通过“师带徒、新带旧”,提升审计人员“实战”水平,促进跨专业审计业务横向交流;四是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公派后续学历培训、计算机等方面培训,为今后开展审计信息化工作作好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

2.3建立审计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管理审计成果

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最新指导思想——“中国审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全面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是从纵向上,向被审计单位、职能部门、高层管理层推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意见下达及反馈、跟踪落实整改、审计信息加工转化、审计成果等推广应用各阶段管理的信息化;二是从横向上,将审计成果与财务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时发邮件提醒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将绩效考核量化到绩效管理系统,引起责任单位充分重视,确保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

篇10

关键词:审计整改;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近年来,外部监管和内部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越来越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和关注。日前,国家审计署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简称新《准则》),将审计整改检查作为约束性条款规定,并成为新《准则》六大组成部份之一,充分说明审计整改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的内涵及作用

(一)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的内涵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即审计查证后,审计组汇总审计发现,对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意见书,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对问题进行整改。被审单位则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后,明确部门和责任人,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形成整改报告报送审计机构。

审计追踪是指审计机构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而进行的后续审计,是审计程序的一个阶段。即审计机构根据被审单位报送的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接受或继续查证,从而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二)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的作用

1.提高被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视程度,体现审计权威性。目前各审计机构实施一个审计项目,往往投入大量的资源,从立项、方案设计、审前培训、非现场准备、现场查证到形成报告,可以说,审计机构尽其所能地揭示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和管理缺陷。如果审计过程就此终止,缺少审计整改和追踪环节,那么审计揭示的问题和风险容易被忽视,审计结果就会缺乏落脚点,审计和被审计之间会形成一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被审单位的足够重视,审计的严谨性、严肃性大打折扣,审计的权威性得不到体现。

2.促进被审单位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内控水平,体现审计效果。审计工作就像是医生看病,既要做出正确的诊断(查出问题),还要开出对症的药方(提出整改建议)、要求病人按时服药(问题整改),医生还要进行复诊(审计追踪),以巩固治疗成果(审计成果真正落实),最终促使病人自身免疫能力提高,能主动抵御疾病侵扰。

被审单位在问题整改的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借助审计的权威,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和合规意识,从而加强内控管理水平,防范、规避风险,审计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

3.有助实现最终审计目标,不断提高被审计机构内控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全行经营管理、创造银行价值、促进业务发展。仅仅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实现不了审计的最终目标,而在帮助和督促被审单位进行问题整改的过程中,被审单位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流程的改进、系统的优化、制度的完善等,进一步增强了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或避免了损失,内控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审计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建立审计整改、审计追踪实施和管理现状

(一)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为审计整改、审计追踪机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审计计划、追踪职责、追踪范围、追踪形式、追踪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外部监管和内部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越来越得到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和关注。在对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的管理上也不断达成共识,要求、目标一致,为审计整改、审计追踪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审计整改和审计追踪的最佳方式、方法。在多年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审计整改和追踪的最佳方式、方法,除《内部审计准则》等审计规范中明确要求审计项目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常规的审计追踪外,还针对比较重要的审计项目单独立项进行了全面的审计追踪。从制度、流程、系统和管理层等层面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管理建议,站到了建立和完善全行风险防范机制的战略高度。

(三)开发系统,利用工具进行科学管理,在审计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实名制密钥管理方式对审计机构全体人员开放。针对审计整改和追踪环节,后台系统还增加了部分操作程序。由此,被追踪项目的所有问题可以通过查询得出实时的整改状态,为审计机构及时掌握问题的详细信息提供全面充分的保证。

按照审计追踪的程序和标准对结果进行认定。审计认定的结果如与被审机构存在差异,可要求对方继续整改,直至原问题整改完毕。通过引入审计部门的审计追踪信息,增强了各级机构对整改工作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整改的效率和效果。

三、目前审计整改、审计追踪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部门制定的审计规程,对审计追踪的要求不够明确。《内部审计准则》虽然规范了审计追踪的范围、形式和程序,但相关规定或是比较笼统,或是具有局限性。

首先,对审计追踪的流程要求不明确。《审计追踪准则》规定的审计追踪程序包括“准备审计追踪、实施审计追踪、评估剩余风险、报告追踪结果”,但对于确定审计追踪形式的标准、实施审计追踪的具体要求、评估剩余风险的方法等均没有清晰规定,执行缺乏统一与明确指引,审计机构则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安排和自身对审计追踪的理解确定是否组织实施及如何实施审计追踪,随意性较强。

其次,审计整改和追踪作为审计的一个阶段,但准则对具体操作未进行明确规范或指导。如,如何针对不同的项目实施追踪,何种问题适合何种追踪形式等;审计项目质量考评也未对审计追踪提出明确要求。

(二)在业务操作方面,审计整改与审计追踪广度、深度不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中,审计整改和追踪往往只着眼于原机构和原问题,拘泥于点对点的整改和追踪,未从业务发展和辖内机构所构成的纵向和横向维度进行整体考虑,减弱了整改和追踪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状况除受审计规范未做明确要求、审计人员理念局限影响外,一定程度上与审计资源及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有关。主要表现为:

一是在审计项目安排方面,审计机构将审计资源主要投入于新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前项目后续追踪投入资源较少,限制了审计追踪的广度与深度。

二是在审计追踪形式方面,审计机构多采用报送追踪形式(立项追踪及合并追踪效果虽更好,但所需的审计资源远高于报送追踪),没有针对原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性质、整改难度、整改时间需要等选取适当的追踪形式。审计追踪形式及过程的简略,决定了审计追踪范围和内容的局限,导致审计追踪不深入、风险研判肤浅,影响了审计追踪效果。

三是在审计追踪实施方面,在审计资源不足、审计人员与审计追踪问题专业不对口、承担审计追踪的人员不了解原项目背景和问题等情况下,审计人员没有足够时间与精力对原审计项目发现问题整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深入分析和判断,仅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整改报告及相关证据进行整改状况认定,很少对整改的真实性进行充分认证。

四、改进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管理,不断提高整改工作效率、效果

加大资源投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审计追踪,保证审计整改、审计追踪的深入开展。在年初拟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审计追踪的资源投入,根据审计机构上年度审计项目的专业特点和发现问题情况进行整合后,制定本年度各机构审计追踪计划。

审计追踪的形式可以根据审计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性质、严重程度等采用立项、合并、报送等不同的追踪形式。

一是对于上年度实施的重要审计项目或重要审计发现采用立项追踪的形式,要制定追踪审计方案,要更加关注整改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二是要一对一持续跟踪被审行对重要审计发现的整改落实情况,如:审计要情、审计简报、审计风险提示揭示出的问题,要明确专人关注被审行领导的批示意见、相关部门的落实情况、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责任人的认定等等,直至问题落实或解决。

三是对于一般类的问题可按照业务单元将问题“底稿化”,即无需编制审计追踪方案,将需要追踪的问题事先编制成工作底稿,写明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核实和扩大的样本等,结合年度开展的其他项目进行合并追踪。

四是对于不带有普遍性的一般问题,可以采取报送追踪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