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的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1 17:5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法的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诊断的原理,学会采集、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运用诊断学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揭示疾病本质,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的各门课程奠定基础。在成人医学教育中,学生大都是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经过中专或大专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较系统的医学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学能力,但是由于社会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感到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并非大量积累理论知识,而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质。成人医学生的年龄一般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生的记忆力与在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现代诊断学学科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加之诊断学课程学习较短等特点,因而成人医学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1 明确教学目标

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多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他们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学习达到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大,有一定的家庭和工作负担。根据以上特点,其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需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诊断学起就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2 突出教学重点

诊断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桥梁,其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种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对成人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要求不甚了解,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较少,教学内容中有大量中专或大专所学知识的重复,因而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要求,学习效果也比较差。为此,我们采用了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的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分析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专科和本科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别,对于检体诊断学部分,侧重于培养成人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在实验诊断学部分主要讲授实验方法、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实验诊断学中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验诊断学中一个重点章节,我们讲解贫血和感染性疾病时重点讲解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形态的变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而对于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如血细胞的常规检查方法等,只进行简单的复习。理解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实验诊断学课程之前,学生的思维方法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课阶段,尚未进入临床思维阶段,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分析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还未能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如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一成不变;红细胞形态变化对贫血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根据贫血性质,在治疗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形态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不同的病人可能具有其自身血细胞变化的特殊性等。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上重点介绍了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指标变化的特点,使他们认识到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3 改进教学方法

成人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来学习的目的重在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结合,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力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物理诊断学教学当中,为了能让学生规范化操作,放映由全国高等教育学校统一录制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光盘J,通过视频和声音等多途径教学,学生对体格检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的、系统的观念,通过播放体检操作及疾病阳性体征的视频,学生有全新的视觉及听觉体验,加深了对体格检查手法的认识和异常体征的判断。多媒体教学系统可重复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体检的每个细节。也可利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教师和学生的体检操作过程,再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并改正每个细节,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电子标准化患者提高检体诊断水平。例如在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相应的部位可以听到肺部正常、异常呼吸音和心脏正常、异常心音,以及可以触到胸膜摩擦感和心包摩擦。感教学软件将文字、声音、图像、解剖、生理、病理、血流动力学、心电图、X线、CT及彩色超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可在屏幕上直观地看到心脏跳动、膜活动和各种杂音、异常呼吸音产生的机理。使学生对心音、呼吸音产生的机理及听诊特点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在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患者腹部可以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可以检查胆囊压痛征,这些异常体征往往在短暂的临床见习中是难于一一见习到的,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肝脾触诊的正确手法,使学生边看边练习,容易掌握且记忆深刻。电子标准化患者运用于成人学生诊断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且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缺乏对异常体征的体格检查训练问题,是诊断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

篇2

关键词:质疑教学;思维能力;应用策略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选

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课堂,更好地实施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1.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从经验

型过渡到理论型,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部分的技能教学,但此时由于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

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转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因此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仍需重视动作练习,避免体育课堂上出现“讲而不练”的现象。

2.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特点

由于高中生在技能学习中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使得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一定的运动水平,体验到运动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运动创造能力。例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情境的导入方法(利用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设计成两队人马需要长途的跋山涉水进行交战的形式),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感和麻木心理,让旧的教学内容焕发新时代的气息。

二、针对女生的体育教学方法

1.高中阶段的女生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要安排适合她们自我调节的项目

高中阶段的女生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

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鉴于以上特点并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高中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宜围绕发展其运动器官,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

2.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高二女生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800米、铅球。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女生喜欢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诸如800米铅球这样运动强度大、脏的项目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不集中练习,学生容易生疏、忘却。

3.帮助高中女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终身体育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

发展起来的。从终身体育观看,转变学生对待锻炼身体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高中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怕晒、怕流汗,缺乏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自制性和顽强性,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我们在对本校中的300名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中发现,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7%,不愿意上体育课的女生占总人数的48%。她们除了生理、心理上的因素之外,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体育的片面理解和审美观念不正确。体育态度问题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构成的,这3个心理因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乐于参加体育运动,并做好锻炼身体的思想准备,说明态度中认知、情感、意向因素十分和谐。

而且,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关键要树立学生终身体育价值

观。终身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应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展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提倡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加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应为高中女生开设主题为:“终身体育与你”“终身体育的意义”等专题讲座,使她们对终身体育也能有正确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会逐渐成为她们的自觉行动。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并希望能学会制订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希望能制订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体育教师要通过自身素质影响高中女生

爱岗敬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

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体育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有良好的感受;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一定的技能。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教师和学生活跃在新世纪。

参考文献:

[1]吴键.试论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艺术.

[2]周登嵩.学生厌学与体育教学改革.

篇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时的需求心理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不仅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健康教育是运用教育手段,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健康知识,使人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有积极的态度,能自愿实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1]。而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提供改变行为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且促使人们合理的利用这些服务[2]。在门诊工作中,我们根据病人需要,结合单位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1 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

(1)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宣教。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有什么样的病人,就以该病的防治为主要宣传内容。(2)健康教育内容十分精练,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注意避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模棱两可的词汇,应采用积极鼓励性语言。(3)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或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

2 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候诊教育 针对病人在候诊期间需要了解某种疾病的迫切心情进行候诊健康教育。此时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也可向病人及家属传播一些卫生科学知识、自我保健措施。形式可以是口头讲解、健康教育专栏、播放CD等。 通过电视、录相、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等,使他们在候诊期间一方面可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可减少候诊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 治。

2.2 接诊教育 是门诊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随时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谈,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时的进行必要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

2.3 离诊教育 病人在诊治结束离开医院前,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继续用药的用量、服法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她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应尽量为病人预约下次复诊的医生,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3.1 门诊咨询教育 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门诊的环境、就医方法、安全制度、便民措施等。在咨询电话中进行“一对一”交流,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求医求药的需要,提高防病治病的效果。

3.2 健康教育处方 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发给病人有针对性的宣传资料,以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3.3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知识。一般在门诊大厅、走廊等引人注目的地方,患者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的意义。

3.4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3.5 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特定人群的辅导型讲座。如: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知识讲座。

4 体会

4.1 患者在候诊期间接受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 由于针对性强,接受相关教育的心情迫切,印象深刻,因而教育效果显著。既可以稳定情绪,维持就诊秩序,又可使病人获得一些卫生科学知识和保健常识。

4.2 通过门诊医生、护士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医疗护理的目的和意义,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也使医患双方得到交流与沟通,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了安全感、信赖感,加强了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4.3 拓宽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要求 在门诊宣传工作中,有的患者求知心理很强,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的人员要求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知识。为此,要求护理人员提高学习业务的自觉性,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特别是沟通技巧。因此,在做好门诊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素质。 总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能主动到医院体检,进行自我保健。WHO指出在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自身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也必将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中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3],达到促进全民健康的目的。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有明显的优势,病人对医务人员介绍的健康保健知识深信不疑,加之科普园地、图文并茂效果显著。每位患者所关心、需求的、渴望了解的,正是需要我们给予满足的。通过开展门诊健康教育,不仅建立了医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交流,针对性地解除病人的实际问题,也使病人感到护士对她的关心和尊重,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融洽了医患关系。同时在施教中,遇到新的问题又激励护士去学习、去探索,拓展了知识面,有利于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门诊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有利于医院自身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提高医院的公众形象,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社区护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9.

篇4

一、情感激励,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获得他人赞赏,学困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激励。所以,教师应在全面研究初中语文教材的前提下,从教材中挖掘存在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激励学困生,使其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解高尔基《海燕》一文时,可以播放海燕在暴风雨中翱翔的录像,挖掘出文中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感。之后,教师可以叫一个学困生朗读这篇文,“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击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朗读完后教师应及时点评指导,给予充分肯定,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对这篇文章的疑问,并让他们带着疑问再次自行看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的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学习这篇文,有些学困生会说:“虽然我现在成绩差,但只要我有海燕一样克服困难的精神,勇往直前,努力奋斗,一定会学好语文。”有些会说:“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还有些会说:“我的基础虽然差,但只要我像笨鸟一样先飞,持之以恒的下功夫学习,我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在此情况下,教师适当的给予情感激励,让他们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努力学好语文功课。

二、阅读指导,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要求并引导学生做好各种学习工作,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写周记、查字典等,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写端正字的良好习惯,并鼓励其多朗读背诵课文,积极摘录名言好段。实践表明,学困生的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留心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适当降低语文学习起点,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方式,可以让学困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应重视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多阅读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书籍,可以培养学生语文修养。一般而言,学困生大多害怕读书,对一些讲道理的书籍更是不感兴趣,甚至拿起书就昏昏欲睡。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反思,尽可能的在要求学生读名著的基础上,推荐一些学生喜欢的书籍。大部分名著在时间的积淀下流传于世,虽然具有教育意义,但是距离学生生活过于遥远,往往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特别是学困生。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通俗易懂的书籍,但这些通常遭到教师禁止,从而导致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其实,学生并不一定要阅读名著才能学到知识,除了一些思想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外,其他的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生活接近且能引起其兴趣的书籍,例如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心灵鸡汤》等。学困生往往难以体会一些名著所蕴含的意义,但通过阅读通俗作品,能陶冶性情,有效培养语感和语文修养。

三、一视同仁,增强学困生学习主动性

篇5

关键词:股票指数期货;GARCH模型;波动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2-0026-05

一、引言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或期指,是以股票指数作为基础资产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目前仍然是一个单边市场,缺乏平衡内部风险的工具,导致市场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的对冲操作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起到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然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现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同时期指交易本身具有很高的杠杆作用,一旦运用不当,将会给市场的有效运行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世界各国在发展股指期货时都慎之又慎,而这同时也吸引了广大学者对这把“双刃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研究者们通过构造理论模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引入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如早期的Cass and Shell(1983)[1]提出财富的重新分配会导致交易双方对期货合约所依附的基础资产的需求函数产生变化,从而会使得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增加。而实证研究也从经验上检验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如Lockwood和Linn(1990)[2]研究了道琼斯工业指数结果认为,现货市场收益变异系数上升。Antoniou和Holmes(1995)[3]对FTSE100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交易加大了股价的波动性,但同时也改善了现货市场的信息反应速度。在价格发现功能方面,Chan(1992)[4]在对MMI和S&P500股价指数期货与现货价格进行研究后,发现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领先现货市场,并指出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期货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程度要大于现货市场。Ghosh(1995)[5]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指出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具有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Kim等(1999)[6]认为,期货市场的高杠杆、低成本性能使其接收、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有利于价格机制功能的发挥,进而对现货市场形成影响。

国内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早期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介绍国外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和相关运作知识。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已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国外市场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市场等。如肖辉等(2006)[7]研究标准普尔500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香港恒生指数、日经指数和金融时报100指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过程,结果发现,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史美景、邱长溶(2007)[8]对香港恒生H股指期货合约引入前后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股价指数期货合约推出后,可以观察到波动性干扰因子的影响会更快速地反应到经济体系中,显示此时的波动过程更趋稳定。刘凤根、王晓芳(2008)[9]通过GARCH模型的序列建模,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引入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并未受到影响,而日本和韩国股票市场在引入股指期货之后其波动性加剧,但这种波动性的加剧仅仅是短期性的,长期内并无影响。张维等(2006)[10]研究印度股票市场及其对应的指数期货市场表明,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也具有波动性传递作用,但是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具有主导作用。郭彦峰等(2009)[11]运用VEC-DCC-(BV)GARCH模型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数据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标的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性外溢效果。

尽管大部分研究都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存在积极影响,但还是有研究者如Baldauf和Santoni(1991)[12]等认为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没有显著影响,更有甚者认为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沪深300仿真期指的推出对沪深300指数波动性的影响,以及两个市场间的收益和波动的动态关联性来检定股指期货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从而为我国日后上市指数期货提供科学的参考。相对于国内外关于指数期货研究的文献,本文的贡献在于:首次将股指期货推出后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变化和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交互验证的方式采用修正的GARCH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证明了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效率的改进确实存在积极的影响。研究结论上,证实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引入加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在价格发现功能上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这些都是我国在上市指数期货时必须要考虑的。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沪深300指数(简称HS300)日收盘价和沪深300仿真期指(简称IF300)交易日次近月期货交易的日收盘价作为样本数据。样本期间为:HS300指数为2005年4月8日至2009年5月27日,共1007个样本数据。由于我国沪深300期指的仿真交易于2006年10月30日推出,因此本文以该日为区间分割点,将整个数据分为两部分;IF300指数为2007年10月8日至2009年5月27日,共402个样本数据(数据分别来源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文华财经)。R1,t、R2,t分别代表IF300指数与HS300指数日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i,t=1nPi,t-1nPi,t-1,i=1,2。其中,Ri,t为第i中指数日收益率,Pi,t为第i中指数t日的收盘价,Pi,t-1为第i中指数t-1日的收盘价。为使资料选择具有同一时间基准,我们在文章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将HS300指数的样本区间缩小为2007年10月8日至2009年5月27日,从而与IF300指数样本数据形成一一对应。相关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收益率序列数据的峰度都大于3,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偏或右偏,这说明收益率序列呈现“尖峰厚尾”的不对称分布特征。JB统计量也表明收益率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而Q(12)则表明收益率序列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序列相关性,表现出波动集聚性和异方差特征。另外,从ADF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收益率序列都是平稳序列。

(二)建立模型

1. 修正的GARCH模型。本文利用Bollerslev(1986)[13]提出的GARCH模型来检验IF300指数推出前后HS300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变化。GARCH是在ARCH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仅具有ARCH模型能够揭示金融时间序列的条件异方差特征的优点,而且由于它将收益率的条件方差表示为前期随机误差平方项和滞后条件方差项的线性组合,即与ARCH模型相比加入前期预测方差的滞后项,还可以捕捉到金融时间序列波动丛聚的趋势,并且使得模型的表达形式更加简洁。由于GARCH(1,1)模型是经过学者们反复验证得出的拟合证券市场上收益率序列的最佳模型,我们假设日收益率序列Rt服从GARCH(1,1)模型:

Rt=c+?着t(1)

ht=?琢0+?琢1?着2t-1+?茁1ht-1(3)

其中?着t为随机扰动项,?椎t-1代表在t-1时刻所有有用的信息集合,?琢0为条件方差的常数项,?琢1为滞后期残差平方项的系数(信息参数),它代表了近期市场消息的影响程度,?茁1为滞后期条件方差系数(持续参数),即与前一期条件方差有关的系数,因此它可以说明过去的旧信息对于未来波动性的影响效果。如果?琢1的值越大,则表示市场信息转化为未来波动的传递速度越快;如果?茁1的值越大,则代表波动性干扰因子的影响越持久,也就是说类似于过去的“旧的信息”不容易被市场吸收和反应。

另外,我们在GARCH(1,1)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dt,则(3)式变为:

ht=?琢0+?琢1?着2t-1+?茁1ht-1+?酌1dt(4)

其中,虚拟变量dt在IF300指数推出前我们将其设为0,引入后设为1。如果修正的GARCH模型的参数?酌1>0,说明仿真期指的推出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反之,则降低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

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由Engle和Granger(1987)[14]提出,主要是将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结合起来对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在此,我们通过利用VEC模型探讨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间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分析IF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模型如下:

其中:∑t=h1,th12,th21,t h2,t,?赘t-1代表t-1期的信息集合,?琢1(i)、?琢11(i)、?琢2(i)、?琢22(i)为短期调整系数,?琢1和?琢2为误差修正项系数,p为滞后阶数,?着1,t和?着2,t为残差项,服从联合正态分布;Zt-1为由公式(8)协整回归后所获得的残差滞后项(即滞后一期的误差修正项):

IF300t=?琢0+b0HS300t+Zt(8)

上述误差修正模型(公式(5)和公式(6))可以用来推断HS300指数和IF300指数价格序列的因果关系,在公式(5)中,如果?琢1统计显著(长期因果关系)或者?琢12(i)联合统计显著(短期因果关系),则HS300指数是IF300指数变化的原因;类似地,公式(6)中,如果?琢2统计显著(长期因果关系)或者?琢21(i)联合统计显著(短期因果关系),则是IF300指数HS300指数变化的原因。如果?琢1和?琢2都统计显著,表明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序列间存在双向的长期因果关系,如果和均统计不显著,则表明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序列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通过?琢1、?琢11、?琢12(2)、?琢21(i)来判断HS300指数和IF300指数价格序列间的价格互动影响及领先落后关系。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实证检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修正的GARCH模型来检验HS300指数收益率在IF300指数推出前后的波动性变化;第二部分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

(一)修正的GARCH模型

本部分实证检验分两段进行,如表2所示,我们首先利用GARCH(1,1)对全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酌1的值为1.24E-05,并显著存在,这说明IF300指数的推出增加了HS300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但是这个影响却是很微小的。

然后我们对样本数据以开始IF300指数推出的时间为分割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IF300指数推出之后,HS300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的方差方程中信息参数?琢1的值为0.0515,大于推出之前对应的信息参数值0.0478,这说明前一期的市场“噪声”或“消息”对即期条件方差的影响程度有所加强,即新的市场信息转为未来条件方差的速度加快了。另外,在IF300指数推出之后,方程中代表波动性干扰因子影响持久度的持续参数?茁1的值为0.9216,要小于股指期货推出之前的持续参数值0.9332,这意味着前期条件方差对当期条件方差的影响有所减弱,即过去的信息对未来波动性的冲击能力减弱,波动的持续性效果变弱,说明在引入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之后,现货市场上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快了。

另外,根据投资学原理,如果开放期货合约交易,将有跟多的信息被传递到其标的现货价格,那么其所隐含的非条件方差值UVAR=?琢0/(1-?琢1-?茁1)应该会增加。而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相应的UVAR,我们发现在仿真股指期货推出后HS300指数收益率序列的UVAR值为7.10E-04大于推出前的1.81E-04,这说明引入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后,信息的传递效应有加强的迹象。

(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在利用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之前,我们必须对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即检验价格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由表3中迹统计量?姿trace和?姿max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这表明尽管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是非平稳的(相关ADF检验省略),短时间内两者的走势可能出现偏离,但长期来说,则保持着一致性均衡关系。进而,我们可以使用VEC模型来作进一步的分析。

表4为VEC模型估计结果,表4中仅给出误差修正项的参数估计,未列出短期调整系数和常数项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后面的因果检验将对短期调整系数进行联合显著性检验。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显著,这说明误差修正项是调节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R1,t系数的统计显著性比R2,t的低,这表明当系统偏离均衡状态时,主要通过现货市场价格较大幅度的调整来重新达到均衡,换言之,长期看来,在价格发现功能上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存在由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的长期的单向因果关系。

通过对误差修正模型中短期调整系数的联合显著性检验,可以了解HS300指数与IF300指数间短期的因果关系,表5为检定结果。由表5中的x2统计量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IF300不是HS300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同时接受“HS300不是IF300变化的原因”的零假设。这表示在短期内,IF300指数的变动会对HS300指数产生影响,但HS300指数的变动不会对IF300指数产生影响,进一步表明在价格发现功能上期货价格要领先于现货价格。

四、结论

本文采用沪深300仿真期指(IF300)交易和沪深300指数(HS300)数据日收盘价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GARCH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来研究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指数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存在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探讨了在指数期货推出前后现货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的变化,以及指数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引导关系,得出如下实证结论:

第一,在引入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之后,新的市场信息影响现货波动率的能力增强,而过去的信息对未来波动性的冲击能力减弱,这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货市场内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市场的效率。

第二,沪深300仿真期指和沪深300指数价格表现出协整性质,显示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价格发现功能上期货价格领先现货价格,存在由期货市场到现货市场的长期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说明期货价格具有引导现货价格向均衡方向调整的功能。

由上可知,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提高现货市场价格机制功能的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并从经验上支持了股指期货市场的开放政策。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引入所引起的现货市场的效率的改进还很小,而且关于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也指出股指期货仿真指数价格的变动对现货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具有单向性,没有形成交互影响。这说明要真正完全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资产配置等功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究其原因可能与我国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推出时间不长而且其所涉及交易面不广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Cass, D., Shell, K., Do Sunspots Matter?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1, No. 2, 1983, pp. 193-227.

[2]Lockwood, L., Linn, S., An Examination of Stock Market Return Volatility During Overnight and Intraday Periods [J], Journal of Finance, vol. 45, No. 2, 1990, pp. 591-601.

[3]Antoniou, A,. Holems, P., Futures trading information and spot price volatility: evidence for the FTSE-100 Stock Index Futures Contract using GARCH[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ce, vol. 19, No. 1,1995, pp. 117-129.

[4]Chan, K.,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sh Market and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 5, No. 1,1992, pp. 123-151.

[5]Ghosh, A.,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Intertemporal Causality between Index and Futures Prices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 13, No. 2, 1995, pp. 193-198.

[6]Kim, M., Szakmary, A. C., and Schwarz, T. V. Trading Costs and Price Discovery across Stock Index Futures and Cash Market [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 19, No. 4, 1999, pp. 475-498.

[7]肖辉,鲍建平,吴冲锋.股指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过程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21(8):438-441.

[8]史美景,邱长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29(4):27-31.

[9]刘凤根,王晓芳.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3):86-94.

[10]张维,王平,熊熊.印度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信息传递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6,(9):54-57.

[11]郭彦峰,黄登仕,魏宇.我国指数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发现和波动性外溢[J].管理评论,2009,(8):13-22.

[12]Baldauf, B., Santoni, G. J., Stock price volatility: Some evidence form an ARCH model [J],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vol. 11, No. 2, 1991, pp. 191-200.

[13]Bollerslev, Tim.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No. 31, 1986, pp. 307-327.

[14]Engle, Robert F. and C. W. J. Granger.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J]. Econometrica, vol. 55, No. 2, 1987, pp. 251-276.

Simulation Trading of Index Futures based on Volatility Efficiency and Price Discovery

Wen Xianming, Liang 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篇6

关键词:Matlab;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改革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Matlab an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based on task-driven

Wu Aip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ask-driven was drawn in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Matlab an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ontent of course was resolved into the task system, then the teachers lead students to learn new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tasks.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major position in learning could be reflected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about learning could be aroused .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was very good.

Key words: Matlab; teaching method base on task-driven; reform of teaching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习是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一门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该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上机操作掌握控制系统计算及仿真的Matlab函数命令,并能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调试。巩固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与多门课程交叉,理论性强,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工程背景,目前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该课程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设计并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等环节。教师提出任务后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教师只点拨或引导。其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名学生都有成就感。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任务的目标性,让学生在若干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教学任务设计和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化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任务。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应局限在书本上,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教学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我们教研课题小组的同志认真梳理控制系统课程体系,分析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地将课程分成Matlab基本功能任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其转换任务、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任务、控制系统校正设计任务4大任务模块,其中前两个任务模块是单元型的,难度比较小,包含一到两章的内容,每个单元型任务由多个子任务构成,每个子任务都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第三个任务介于单元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之间,每个任务由基本知识点和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系统,研究各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这些任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成问题,在课堂上能完成,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查阅以往学过的知识点也能完成任务,只是所花的时间要多些,但经过自己努力能完成任务,学生感到很有成就,觉得自己有潜力可挖,自信心大增。最后一个任务是综合型、开放型的,任务的解决也有多个角度和多种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入手,任务分为4~5个子任务,各子任务难度逐层递增,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讲授任务要点,提示学生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综合应用新旧知识,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甚至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新任务,完善任务体系。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教学任务实例。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G(s)=K/(s2(0.2s+1)),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校正后满足:(1)在单位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的ess20 rad/s。不限定方法,只要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即可。

任务给出后各组学生立即展开讨论,进入了任务分析阶段。有的说应该采用bode图设计法,有的说采用ltiview工具箱更直观,有的说ltiview工具箱虽然直观,但添加环节太麻烦,不如采用Rltool根轨迹设计工具方便,还有的学生说PD调节器也具有超前校正,也能用,在Simulink环境下也很直观。有的说为什么限定超前校正?我要采用滞后校正试试。由于该任务要在课堂上完成,很快学生开始按各自的思路做起来,在书本上寻找自己需参考的知识点。大约10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说做好了,该学生采用的是Rltool根轨迹设计工具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添加零点和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试凑成一个超前环节(10s+1)/(0.001s+1)接入系统,能很好地满足上述两个指标,笔者表扬了他对理论知识学得很透彻,提示他思考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大约25分钟后,除个别学生错误地采取滞后校正没能顺利完成,多数学生基本做好了,而且都能满足要求。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做出来,笔者都会进行表扬,并让他们演示一番,简单讨论一下优点和不足,绝大多数学生都很有成就感,积极性得到提高。顺势笔者让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本任务中教师为何限定采用超前校正,为什么采用滞后校正效果不太好,让大家去体会超前矫正和滞后校正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使用场合。以下是大多数学生采用bode图设计法的解题过程。

(1)为满足稳态误差ess

(2)先判别原系统Wc是否满足要求

K=10;n1=[1];d1=conv([1 0 0],[0.2 1]);

s1=tf(K*n1,d1);figure(1);margin(s1);hold on

figure(2);sys=feedback(s1,1);step(sys)

从图1可知Wc=2.94,不满足要求,且系统阶跃响应呈发散状态,不稳定。

图1

(3)计算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K=10;n1=[1];d1=conv([1 0 0],[0.2 1]);

sope=tf(K*n1,d1);wc=20;

[Gc]=leadc(2,sope,[wc])

得到:

Transfer function:

8.246 s + 1

……

0.0003032 s + 1

(4)验证校正后的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图2

K=10;n1=[1];d1=conv([1 0 0],[0.2 1]);

s1=tf(K*n1,d1);

n2=[8.246 1];d2=[0.00030321];s2=tf(n2,d2);

sys=s1*s2;

figure(1);margin(sys);hold on figure(2);sys=feedback(sys,1);step(sys)

从图3可知Wc=20,满足要求。

图3

3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与归纳是总结、反思与巩固阶段。学生各自完成任务后,立即组织交流,相互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得到的结果。这样做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评价可以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相结合,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

4 结束语

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实践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尝试和创新,进一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秀滢,王建新,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2):104-113.

[2] .基于Matlab教学平台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1,33(3):76-80.

[3] 伍星,郝惠娣,翟惠荣,齐智涛.浅谈现代控制系统课程中的Matlab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03,51:43-47.

[4] 曾辉雄,叶春生,莫健华,樊自田.基于Matlab的伺服压力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锻压技术,2010,35(5):69-75.

篇7

高血压教育对象

高血压患者已经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或因某次偶然测血压升高来就诊的患者。

具有高血压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人群,如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有慢性疾病遗传家族史等的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患者家属对于依从性较差,需要经常监督督促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时,邀请家属共同参与,以提高自我监测的效能。

传统教育模式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除了在就诊时与医生护士间的短暂交流外,对如何防控高血压的知识还是非常匮乏的。传统的高血压护理方式对于促进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好转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仅能从表面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粗略大致的指导,但对患者思想以及生活习惯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而高血压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管理,在自我管理中会因多方影响而产生颇多的误区,如听信不良商家广告宣传使用保健商品而不服药等,从而延误病情的治疗。

慢性疾病护士门诊教育模式

基本情况2015年11月1日,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疾病护士门诊正式开诊,开诊至今接待182人次。其中高血压患者90人次,男性患者41人,女性患者49人,年龄在45~87岁。这些门诊患者中较大一部分患者的服药率、控制率、知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些患者虽参加过健康小组教育、电视网络健康知识讲座等,但在门诊评估时发现,患者还是在自我规范化监测管理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缺乏有效的方法。

实施一对一个体化教育方法南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就需终生管理。所以应该重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实施比较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现在各社区都会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大课堂、小组教育等形式的专题健康教育。虽然集中教育式的授课方式可比较方便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但是缺少了患者与授课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患者理解和记忆。

有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心理及性格特点的人对疾病的认识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后的效果也有不同。而慢性疾病护士门诊则是针对小同患者、不同健康问题与个体特点进行一对一的施教,详细介绍高血压发病因素、危害性、并发症、治疗方法、保健方式、用药知识等,让患者明白、接受高血压是一种需终生服药的慢性疾病其次,教会患者或家属如何正确规范地定、定部位、定时间、定期测量血压。从而针对患者出现的不控制体重、高钠饮食、饮酒、情绪紧张、吸烟、缺少锻炼、从医行为不良等七大高血压危险行为,制定更适合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的个体化健康处方。这种门诊授课方式针对性强,手把手的教育有助于患者理解并记忆授课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门诊教育辅助

可通过宣传栏、视频健康教育、电脑触摸屏、掌上云医院、动态血压仪监测、健康e站等形式进行自我管理监测。

门诊流程

患者通过门诊全科医生、各服务站慢性疾病管理医生推荐等途径至慢性疾病护士门诊就诊门诊护士通过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个性化控制目标。计划的总目标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目标,将每个层次目标设定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而前一层次的目标是达到后一层次目标的必需。如对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减肥,可推荐下列顺序: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效应1(如知识提高等)-效应2(如何饮食)-效应3(控制体重)-效应4(血压的控制)-效应5(发病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下降)……这些计划通过患者认可后,发放自找管理监测本,患者居家逐步实施,并进行自我效果评价。如未达到预期目标,门诊复诊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方案。

跟踪监测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数据库,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用门诊就诊、电话随访、掌上云医院、动态血压仪监测等方式远程监控患者血压,并登记在案预约门诊复诊。

护士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效果评价的指标主要有知识指标(即高血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指标、行为指标(膳食指标、食盐摄入量、吸烟和体育锻炼)、血压指标。①知识指标:比较门诊健康教育前、后有关高血压及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有明显提高;②态度指标:比较门诊健康教育前、后有关高血压相关信念的认同率、依从性有明显提高;③行为指标:比较门诊健康教育前、后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④血压指标:患者定期定时自我监测及血压控制基本稳定。

篇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虽然我国的健康教育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门诊患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宣传对象为2005年4月~2005年8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120例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

1.2方法

1.2.1 健康教育 患者挂号时,给每位患者介绍专科情况及其治疗特色。通过介绍,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患者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患者一进入门诊大厅,只要是非抢救患者,健康教育便可进行。内容包括:挂号、分诊处仔细了解病情,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挂号质量;导医护士主动热情地迎接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指明就医方向,清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1.2.2 个别指导 针对患者的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的不同,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胰岛素自我注射、尿糖测定、饮食控制的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卧床的患者,指导其家属帮助患者拍背、拍胸,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等。耐心、准确地回答并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化水平较低、年老体弱、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地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1.2.3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

2结果

通过对门诊就诊患者以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各科方位、宣传疾病保健及防治知识,另一方面减少了就诊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烦躁心理,保持心情愉快,主动配合医生诊治。

3讨论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并帮助患者识别疾病的危险信号及自救常识[1].对择医要求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可提前为其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其后顾之忧,让患者满意离去。

篇9

[关键词]异丙酚;氧化亚氮;利多卡因;人工流产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44-02

针对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特点,各种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现将我院采用的三种镇痛方法进行比较,寻求最安全有效又经济实用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且无人工流产禁忌证,无心血管疾病、生殖器官畸形及药物过敏史者,年龄19~46岁,孕龄6~10周,体重40~68 kg。经妇科内诊检查、尿HCG、B超确诊早孕妇女360例,随机分为4组,组间年龄、孕产次、孕周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均采用电动负压吸引器手术,用宫颈扩张棒扩张宫口至大于吸管半号。Ⅰ组异丙酚组:空腹6 h,建立静脉通道,由专业麻醉师麻醉和监护,外阴消毒的同时由麻醉医师予以芬太尼0.05 mg静推,再在30~60 s内静推异丙酚1.5~2.5 mg/kg,1~2 min推完,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病人的反应按需追加异丙酚20~30 mg,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Ⅱ组氧化亚氮组:面罩吸入50%氧化亚氮和50%氧混合气体,总气流量4~6 L/min,1 min后开始手术,直至手术结束。Ⅲ组利多卡因组: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2%利多卡因2 ml,用一次性使用表面麻醉喷淋管行宫颈喷淋麻醉,1 min后行手术。Ⅳ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手术。

1.3 观察项目

1.3.1 镇痛效果①显效:完全无痛,表情自如、安静;②有效:下腹轻痛,表情略显痛苦;③无效:疼痛难忍、、冷汗。

1.3.2 宫颈扩张①显效:直接用大于或等于6.5号扩宫器能顺利通过宫口;②有效:直接用5.5号扩宫器能顺利通过宫口;③无效:需从小于或等于5号扩宫器依次扩张宫颈。

1.3.3 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1.3.4 手术出血量以量杯测量。

1.3.5 清醒时间Ⅰ、Ⅱ、Ⅳ组术中均清醒,Ⅲ组术中意识消失,给药后10~15 min完全清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总有效率异丙酚组100%(60/60),氧化亚氮组78%(78/100),利多卡因组69%(69/100),与对照组60%(60/100)相比较,经χ2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无1例有疼痛感,镇痛效果依次为异丙酚组、氧化亚氮组、利多卡因组(P<0.05)。

2.2 4组宫颈扩张、人流综合征发生、术中出血量比较

宫颈扩张前3组均优于对照组,利多卡因组优于氧化亚氮组和异丙酚组(P<0.01),氧化亚氮组与异丙酚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组无1例发生人流综合征,与其余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3 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组与氧化亚氮组无明显副反应。异丙酚组有2例注射1 min内有呼吸暂停,持续10 s,自行恢复,减慢推药速度,则呼吸抑制减少且程度轻;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例。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的手术,手术引起的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人工流产时疼痛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①扩张宫颈时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腰背部及骶部的胀痛及相应脊神经支配皮区的牵涉痛;②吸宫时子宫内脏疼痛,呈痉挛性痛或锐痛。

利多卡因是酰胺类化合物,它具有显效快,组织穿透性好,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阻断各种神经冲动的传导。子宫有丰富的神经支配,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外还有感觉神经,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可阻断宫颈及宫体感觉神经末梢冲动的产生和传出,并减少迷走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同时因松弛子宫平滑肌可使宫颈扩张,从而可减轻由于牵拉及扩张对子宫和子宫颈的刺激,起到镇痛及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的作用,全身反应低,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氧化亚氮又名笑气,是一种对人体产生麻醉作用的无机气体,低浓度时麻醉作用弱,镇痛作用强,它是通过内源性鸦片样物质啡呔而起镇痛作用,安全、显效快、作用时间短、消失亦快、少量多次使用无蓄积作用,镇痛效应明显,但肌松作用差,使用简便,不需特殊设备和专职麻醉师,便于推广,但人体对氧化亚氮耐受有个体差异,要注意监护,如出现头昏、嗜睡、乏力情况时,表明吸入过量,应减少吸入次数及深度,适当给予输氧拮抗,以保安全。

异丙酚,商品名得普利麻,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剂,镇痛效果确切,无痛率达100%。部分患者醒后有欣,感觉良好,同时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避免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出血,特点是起效迅速,代谢快,体内无积蓄,且苏醒迅速,醒后意识完全恢复,对手术无记忆,并有一定的镇吐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但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施行异丙酚麻醉必须在有经验的麻醉科及妇科医生共同配合下实施。在加强呼吸循环系统监测措施下,备有氧气,控制呼吸装备条件下,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是一种安全和理想的方法,但与另两种方法相比,费用较高,且要在专业麻醉师的参与和术中、术后的监护下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任洪智,叶铁虎,等.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2):90.

[2]孔欣,张绍杰,周新力,等.小剂量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3):169.

[3]张丹,王世阆,杨沛,等.安定、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于行人工流产初探[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4):197-198.

[4]桂琦,马建枢.利多卡因两种不同用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比较[J].昆明医学院报,1998,19(4):37.

[5]周炬,陈宝增,何荣泉,等.氧化亚氮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3,28(6):339.

篇10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方法;创新;新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尤其是一些政治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直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实践活动中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的分析,来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针对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把握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思想特征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随着社会的开放,当今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势必开放。他们要求独立发展,力求摆脱父母、教师的束缚,厌倦保姆式的管束和僧侣式的说教。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搜集信息,跟上时代步伐,树立科学的师生观,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开放、民主、平等的态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做到:

1.采取内外结合的教育形式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那么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一个个体内化的过程。所以如果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社会个体内在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的话,我们所谓的人格培养就只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的教育从小就十分重视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且主张通过“修养”来建立一种自觉意识,时至今日,这也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效方法。

2.采取常规化教育方式

这样能使我们对人格教育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为个体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国的文化从小就对儿童进行了“勤劳、勇敢、爱国”诸多方面的教育,也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人格自觉性。同样,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来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

二、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有“情感”,治标先治本

教育学生首先要爱护并深入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正在成长的人,需要接受帮助的人。“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生活在社会上,受教育于学校,受到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不断进行互动与碰撞。”作为教育者,要从爱的角度出发,进行因果分析,弄清其思想根源,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达到治本之效。

1.选择适当的时机

当学生处于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时,会较大地“打开心扉”,对人对事往往持有肯定态度,此时做思想工作效果会更好。当学生处于矛盾情境中,需要外界帮助时,应及时进行辅导。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心理状态,难以自我解脱,会产生一种积极寻求外界帮助的趋向,以求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2.选择适当的场所

选择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愉快体验,能提高自我价值感的场所。在学生宿舍谈心,比把学生叫到教师办公室谈话好,在宿舍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平等的感觉,有利于思想交流。组织学生外出,观看大好河山,对平时不积极进取的学生教育,让学生处在大自然中感到自然界的伟大,自己渺小,从而激发其上进心,比在校内四目相对要好。

3.选择适当的批评方式

良药虽好,用法不当,也会产生“抗药性”,教育学生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对明知是“”非要“闯入”,或者出于恶意损毁学校集体名誉,对那种明知不可违犯而犯的“调皮鬼”要“刮骨疗伤”,以义正辞严、慷慨激昂、声色俱厉的言辞进行严厉批评,使他们“悚然、惊讶”,引起心灵上的震颤,最终幡然悔悟。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要做到以下几点:

1.超前性

什么是超前性的教育方法呢?就是要做好预防教育,超前地预测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在某些状态下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做好教育工作。目前针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必须具有超前性。不仅要立足当前,结合时代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现状特征,能准确和超前地预测出教育对象将来还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以便于教育工作者能高瞻远瞩地拟定出科学的教育方法。

2.新颖性

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将网络教学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且利用这些新形的授课方式来帮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不仅符合当代中学生喜欢积极参与网络生活的特征,也符合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能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时代性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对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快现代教学方式的利用,还要及时地更新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当今时代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手段等,这些教育教学的形式所产生的预期效果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而,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再结合当今现代化的手段,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就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中国民族教育》,2007

2.李亚,《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成长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